【摘 要】安国是中国最大的中草药市场,中草药极其丰富,但是观念和技术落后,许多中草药是质量不优、“足不出户”,有场无市,大量滞销。因此,安国市研究对于如何把安国中草药最大限度地推向国内、国际市场,广泛地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中草药“质量提高”和“技术创新”以及提高药民素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结合安国市中药材市场发展现状,以现念为支撑点,探讨适合安国中药材市场发展的发法。
【关键词】安国药业;质量问题;创新
一、安国药业基本情况简介
安国药业源于北宋,盛于明清,历史已逾千年,素有“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之称。历史上著名的“祁药”、山药、紫菀、沙参、薏米、芥穗、白芷、花粉就产自安国,药材加工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已具有相当规模,历史上加工生产的“百刀槟榔”、“蝉翼清夏”、“镑制犀角”、“云片鹿茸”四个品种被称为“祁州四绝”。繁荣的中药材交易和精湛绝伦的加工技艺,赢得了“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美誉。中药材种植基础雄厚。安国是被***命名的“中国药材之乡”和全国首批无公害农产品(中药材)生产示范县,自然条件优越,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历史上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中药材年均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种植品种达300多个,年提供商品药材2500万公斤,其中沙参、花粉、板兰根等十几个品种产量居全国前列,总产量中河北省药材总产量的70%以上。中药材市场规模宏大。安国是全国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东方药城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市场从业人员2.5万人,经营品种2000多个,日吞吐量300余吨,年成交额已逾60亿元。由于东方药城的市场变化对全国中药材市场总量、价格影响较大,被誉为国内中药材行情的“晴雨表”。东方药城经营触角遍及全国各地,辐射港台、东南亚、欧美、澳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药材出口占河北省中药材出口总量的65%以上,是国内中药材贸易的重要集散地和出口基地。
二、安国中药材产业存在的问题
(1)中药材质量问题。作者评估了在安国市场上流通的300多种常用的中药材,80%以上都存在质量问题,有严重的质量问题的中药材有:土茯苓、骨碎补、百合、***参、红参、法半夏、前胡、白头翁、两面针、冬葵子、皂角刺、石韦、胡黄连;有质量问题的中药材有:黄精、太子参、当归、独活、麦冬、、瓜子金、酸枣仁、降香、山奈、柴胡、苍术、南龙胆草、桑寄生、川穹、广豆根、何首乌、熟地、猪牙皂、菟丝子、远志。以上中药材品种质量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种混肴引起的重量问题。例如白花蛇舌草,该品种就有大量的同属植物水线草,混淆在该品种中流通,估计每年有500吨以上混淆使用。分析原因,主要是中药材本身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一物多名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混淆较为严重。二是掺杂使假以假乱真引起的质量问题。去年至今,当归价涨,就有独活掺入当归里销售,主要是因为药材品种价格上涨时,就会有大量同属植物或形近的品种掺入其中混合销售。三是药材加工不规范引起的质量问题。药商为了使药材外表美观,采用硫熏、工业双氧水泡洗的方法处理药材,如天麻全国年需求量达4000吨,80%采用硫熏的方式加工,使天麻中的主要成分天麻素严重破坏,含量降低。四是储藏不当及存放时间长引起的质量问题。药材储藏条件简陋,多式麻袋、编织袋包装、自然条件存放,一些药材因存放时间延长而有效成分损失,尤其是含挥发性成分药材,在存放过程中有效成分随香气而流失,影响质量。(2)产品创新滞后。不夸张的说,我国中药业的生存很大程度上是靠吃祖宗的老本,创新不多,生产工艺落后,中成药产品外观“粗大黑”,剂型多是“丸散膏丹汤”。《本草纲目》收载的剂型近40种,除现代应用的片剂、注射剂、滴丸、胶囊剂除外,其它药物剂型几乎齐备。而今天的药物剂型也只不过40多种,仅比李时珍时代前进了一小步。中药一次用量(质量)常是西药的十几倍或几十倍,服用不便,且煎制费时费功,难以适应现代人类的新需求。(3)加工生产方面标准化程度低。加工点分布散、规模小,简单手工和机械为主的家庭作坊式初级加工占主角或为大部分药材企业的前身。企业大多处于高消耗、低效益状态。(4)药材种植方面缺乏技术创新是最大障碍。根茎类药材多有重茬问题。地黄一般需换地倒茬,否则第三茬几乎无产量。安国1991、1992年种祁黄芪数万亩,连续种植地力下降,根皮现斑病,2003、2004年仅种千亩,黄芪产区转迁山东、陕西,安国几乎失去此品牌。白术受气候影响,安国7、8月下种11月转冷,不再生长,而浙江11月气候适宜,安国以低价出售种苗给浙江,收益大减。与土质气候“随机应变”的创新技术是提高药材品质和收益的关键。(5)中药产品流通市场呈低效率、低收益和低信用度的特点。部分药商进行初级药材期货生意,低价错季购进各地优秀药材储存,待时机高价卖出。目前安国正着手搭建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包装整理、质检商检、期货交易一体的全国最大产地与中转结合型中药材物流基地。
三、思路及建议
(1)完善中药材质量评价标准,严格把好中药材质量关。
《中国药典》是我们国家药品的法典,其要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检验单位必须遵照执行。然而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很多,中国药典也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现行药典中有些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含量限度的制定不尽合理,尤其在市场流通领域,优势没有真正起到衡量一个药材质量和价值的作用。所以作者建议:应针对中药材生产及流通领域的事情,加快制定切实可行的,与中国药典配套的中药材流通通量化质量标准,同时加强监管,严格执行。推进中药可持续发展,必须把中药标准化研究和应用作为重中之重。(2)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府要定期组织中药材生产和储存的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对中草药的认识。(3)加强中药材加工储藏的规范化研究,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开展中药材储藏养护及有效期的研究,结合生产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SOP,保证进入流通领域的药材质量。(4)继承与创新并重,提高中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这是中医药继承和发展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中药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的方针。一方面倡导尊古炮制和一丝不苟的配方操作,积极扶持饮片生产企业开展传统饮片规范研究,挖掘传统炮制原理、炮制方法、配方种类,筛选经典药方、传统秘方和成熟验方进行大规模工业开发。另一方面适应现代化中药产业发展趋势,坚持有所改良、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原则,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饮片、中药剂型进行改造升级。推进现代中药复方筛选技术研究,开发与国际接轨的精量化、质量高、药效好的现代精制小复方中药,提高中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5)转变思路是关键,由单一环节转向全方位系统化发展。中药产业是种植培育、加工制药、市场流通、科技创新、***策支持和产业环境等环节相互带动、相互制约的复杂经济系统。长期一直以药材种植和流通为重心,附加值高的工业比重偏低,导致安国中药产业严重不均衡、逐渐低迷萎缩。之前的发展是割裂各环节“各自为天”,尤其缺少环节间的“桥梁”建设,各环节资源信息流通不充分,难以有效配合,相互制约。(6)进一步壮大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规模。扩大“祁药”道地药材的集约型种植,增加资金投入和***策支持,仅靠协会、农委、科委远不够,应建立完整的药材种植推广体系和统一的专业技术服务体系,发展“企业+科研机构+农户”模式,企业提供资金、构建规划、联系销售渠道,高校等科研机构负责药材品种的选育和提纯复壮,派出专家和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和应对自然和市场风险的措施,实时监控GAP标准的实施情况,为农户解除后顾之忧的同时,提高农户的科技素质。“企业+基地”可为中药企业的加工、制药提供良好药源,降低药材采购成本。(7)丰富企业家才能,培植龙头企业。在实体和网络两方面建立药业企业家信息交流平台,构建交流信息网站、增加企业家培训和外出考察交流的机会,扩大眼界,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应有重点的扶持发展一批民营龙头企业,带动一大批资金实力强、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大的企业群的形成。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议安国市中药材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