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古籍文献中,“王霸”一词常见。然而对于这个常用词,多种大型辞书虽然对其予以收录,但释义多有不全。今以古籍文献考证“王霸”在辞书中忽略之义,以补辞书收录不全之不足。
关键词: “王霸” 辞书 释义
张永言(1982)于《词汇学简论》云:“多义性是语言里大多数的词所具有的属性。凡是历史长久、使用频繁、经常出现在不同的上下文里的词,它们的意义也就特别地多。”[1]P47“王霸”一词就是如此。
一
在古籍文献中,“王霸”一词常见,且其词义颇多,多种辞书对其皆予以收录,现分述如下。
《汉语大词典》(第四卷)(以下简称《大词典》)收有此词,有三义项(引用书证省略,下同):“【王霸】①王业与霸业。②指能成就王霸之业的人。③王道与霸道。”[2]P470-471
《辞海》也收录该词,有两个义项:“王霸①春秋时,周天子为诸侯国的共主,称‘王’。强有力的诸侯纠合各国,尊王室,抵御外族,称‘霸’。战国儒家称以仁义治天下为王道,以武力结诸侯为霸道。②唐末黄巢年号(878―880)。”[3]P3393
《辞源》亦收录,也仅有两个义项:“【王霸】①谓王业与霸业。儒家称以德行仁***者为王,以力假仁者为霸。②唐农民***权黄巢年号。公元878―880年。”[4]P2048
而台湾《中文大辞典》(第六册)收录该词,列有七个义项:“①王道与霸道也。一说王者与霸者也。②谓有一统天下之才略之君主也。③《荀子》之篇名。④唐僖宗(李俨)时,黄巢之僭号。⑤东汉颍阳人。字元伯。⑥后汉,广武人,字儒仲。⑦唐人。”[5]P369
以上四种辞书解释“王霸”之义,除其表专有名词,指人名、篇名、年号之外,就是一般名词,指“王业与霸业”“王道与霸道”或“能成就王霸之业的人”。
但,正如郭在贻(1985)《训诂丛稿》中所言:“任何一部工具书,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6]P201以上当前权威的大型辞书也存在对“王霸”一词注释有缺漏之处。
二
稽考古籍文献,可发现当前辞书对“王霸”一词释义义项尚有遗漏之处,比如它还有“称王称霸”之动词义,却被众多辞书遗漏,现试着分析并讨论如下。
首先,查检上古文献,可知上古“王”有“称王”之义,如《战国策・秦策》:“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文王用之而王。”[7]P87高诱注:“王,有天下也。”[7]P88又如《大词典》(第四卷):“王2①统治;称王。《诗・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史记・高祖本纪》:‘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张楚。’唐韩愈《祭田横墓文》:‘当秦氏之败乱,得一士而可王。’宋苏轼《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古之人有欲以其君王者也,有欲以其君霸者也,有欲以强其国者也。’……”[2]P453可见,“王”有“称王”义。
而“霸”于上古有“称霸”义,如《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8]P192邢m疏:“霸,把也,诸侯把天子之***也。”[8]P193又如《左传・成公二年》:“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9]P699孔颖达疏引郑玄云:“天子衰,诸侯兴故曰霸。霸,把也,言把持王者之***教。”[9]P699再如《大词典》(第十一卷):“霸2①作诸侯联盟的首领;称霸。《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汉扬雄《解嘲》:‘子胥死而吴亡,种蠡存而越霸。’清恽敬《西楚都彭城论》:‘项王起江东,败秦救赵,遂霸诸侯。’”[2]P730很明显,“霸”于上古常有“称霸”义。
故而,“王”与“霸”在上古很有可能构成并列双音动词,如“王霸”,那么其义可为“称王称霸”。而事实上,检索上古文献,的确发现存在这种情况,如:
(1)《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h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10]P1743
(2)《盐铁论・险固》:“古者,为国必察土地、山陵阻险、天时地利,然后可以王霸。”[11]P525
上文《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文,据许嘉璐先生主编的《二十四史全译・史记》翻译,其被译为:“勾践被困在会稽山,喟然叹息说:‘我就这样结束了吗?’种说:‘汤被系在夏台,文王囚禁在h里,晋国重耳逃奔翟国,齐国小白逃到莒国,他们终于称王称霸了。由此来看,何愁今日的处境不成为将来的福运呢?’”[12]P658可见,将文中之“王霸”理解为“称王称霸”。
而《盐铁论・险固》文,王宁先生的《评析本白话盐铁论・潜夫论》将其译为:“在古代,治理国家的人必须考察土地、高山、丘陵的,以及天时与地利因素。这样做了,然后才可以在天下称王称霸。”[13]P126文中也是将“王霸”解为“称王称霸”。
很明显,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分布来看,上述两例中的“王霸”皆作谓语,是动词,而不是名词;又据翻译,知其义当为“称王称霸”。只是遗憾众多辞书漏收该义项。
另外,“王”与“霸”在上古还可构成并列双音动词“霸王”,古籍亦很常见。而“霸王”与“王霸”正好是一对同素反序双音词,即指“两个相同词素相反词序构造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双音词”,“这类同素反序双音词反映了两个同义语素结合初期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14]P185对于“王霸”的同素反序双音词“霸王”来说,上述四类辞书却都加以收录了,但除了《辞源》和《大词典》(第十一卷)收入了其动词义项(分别为“成霸王之业”[4]P3342“成就霸业或王业”[2]P731)之外,很遗憾,《辞海》和《中文大词典》又漏收了“霸王”的动词义。
参考文献:
[1]张永言.词汇学简论[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
[2]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4.
[3]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4]广东 广西 湖南 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林尹 高明.中文大辞典[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民国七十九年九月八版.
[6]郭在贻.训诂丛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7]汉刘向编.汉高诱注.战国策[M].济南:齐鲁书社,2005.
[8]魏何晏注.宋邢m疏.论语注疏[M].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周左丘明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M].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0]汉司马迁撰.宋裴S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1]王利器.盐铁论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2.
[12]安平秋分史主编.史记[M].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13]王宁.评析本白话盐铁论・潜夫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
[14]董志翘.《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5]朱成华.浅析《汉语大词典》词条释义商补五则[J].作家,2010,(24).
[16]朱成华.《盐铁论校注》“称举”释义商榷[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3).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重点科研计划项目(07YKZ
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