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睢阳区博物馆藏有一件康熙“宋荦”铭青花鱼纹尊,高31厘米,腹围80厘米,口径17.5厘米,底径16厘米,造型优美,制作精细。罐直口圆唇,丰肩弧腹,足胫外倾,圈足。肩部两侧各一条形耳,白釉底上饰青花,胎体厚重,胎质细密。腹部主题纹饰为鱼纹。腹部一侧开光内有竖写五行楷书铭文:“河南归德府文庙祭器,康熙辛未仲春巡抚江南等处地方兼理***务都察院右都副御史郡人宋荦恭造。”它的价值不但因为腹部有题款,注明了准确的烧造时间“康熙辛未仲春”可以作为辨真伪、判年代的标准器。同时宋荦作为名人,又为这件瓷器增添了研究价值。此器作为商丘市睢阳区博物馆的一级藏品,其珍贵性自然不言而喻。
通过铭文可知,这件瓷器为宋荦任江西巡抚时依照江西南昌文庙内的供器样式制作的,宋荦在他的自传《漫堂年谱》里明确地记载“闰七月,南昌府文庙祭器甚佳,荦照式造若干件,送置归德府文庙”。康熙辛未,即康熙三十年,公历1691年,宋荦五十八岁,任巡抚江南等处地方兼理***务都察院右都副御史。江南等处即包括江南及江西。
清代康熙朝历时61年(1662-1722年),在中期时***治稳定、经济兴旺、文化繁荣,所以在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正式恢复御窑厂后,康熙亲自选派任命督陶官,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规模和工艺技术上在继承的同时有了很大创新。康熙青花由于烧造时间长,前后变化跨度大,一般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1662-1680年),中期是康熙十九年至康熙四十年(1680-1701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1701-1722年)。而此器铭文准确记载“康熙辛未”,即康熙三十年,公历1691年,为康熙中期青花瓷器。康熙中期青花胎体质地细腻、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杂质很少,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显疏松,偶有小开片。还有一种亮青釉。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没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呈滚圆式足。少见火石红,胎釉结合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练精纯,色彩鲜蓝青翠,无漂浮感,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这是它鲜明的时代特征,康熙青花被后人称之为“翠毛蓝”。康熙青花就像墨一样能分出五色,也就是五个层次的色阶,器物画面由工匠们熟练地用色料并运用技巧,分出深浅不同的笔韵,有很强的韵律感和立体感,达到水墨画中晕染的表现力,这也是康熙青花倍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当时宋荦任江西巡抚,且对鉴赏收藏有极高的修养和天份,而此器造型古朴沉稳,线条流畅,青花纯正,确为康熙青花之精品。
瓷器上铭文是指刻划或书写在一件器物的身部或底部,以表明器物的时代、用途、来历及工匠姓名的文字。制瓷业很早就采用这种做法。清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有所谓“瓷器有款肇始于宋”的说法。黄禽的《瓷史》提出:“瓷器之年不自宋始,并见过三件带‘乾元年制’的器物。”事实上瓷器上面刻铭文最早始于东汉。故宫博物院藏品中年代最早的一件带铭文的瓷器是三国孙吴时代的青釉谷仓,它的主体由大小两个重叠而成,仓身堆贴多组纹饰。在大的肩部凸起一龟,背驮碑,碑面刻“永安三年”等二十四字铭文,说明此物为公元260年孙吴时期的青瓷器(见叶佩兰《明清瓷器款识浅说》载《故宫博物院院刊》1983年2期)。康熙青花写干支纪年款的瓷器不少,但多数为供养款,故宫博物院明清两代室名款、吉言赞颂款的瓷器较多,人名款即在器身或器底书写陶工的姓名或在私人定烧器物上书写收藏家及督陶官的姓名。清代乾隆以前的人名款多为督陶官的姓名,而书写名工匠的姓名一般为乾隆以后的做法。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两代人名款瓷器中的多以乾隆以后的为多。这些带有明确纪年的器物,对我们鉴定同类别器物的年代确认,起到了标准件的作用。
宋荦(1634-1713年),字牧仲,号漫堂,又号绵津山人、西阪放鸭翁等,商丘雪苑六子之一,河南商丘人。父宋权,字平公,号雨恭、梁园,又号归德老农,顺治三年(1646年)为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宋荦也因此于顺治四年,应诏以大臣子列三等侍卫,历任湖广黄州府通判、刑部郎中、直隶通永道佥事、山东按察使、江苏布***使、江西巡抚、通议大夫、江宁巡抚,晚年升吏部尚书。宋荤一生“精鉴藏善画,淹通典籍,练习掌故。诗与王士祯齐名。有《西陂类稿》《药廊偶笔》《沧浪小志》《漫堂墨品》《怪石赞》《绵津山人诗集》等著述。”(见《中国名人大辞典》)宋荦著作颇丰,《四库全书》收录其诗二十二卷,分载于《古竹圃稿》《嘉禾堂稿》《柳湖草》等二十四集中。宋荦善画水墨兰竹,疏远绝伦。同时亦擅长山水画。宋荦又是清初著名的藏书家,据《西阪藏书目》记载,宋荦藏书达数万册,其所“收唐宋名迹,宋元秘轶,冠于河右。”(见商丘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商丘县志》)。宋荦还是清初一位卓有成就的刻书家,一生刻书约五十种,其中承刻了三种“御刻”,并得到了康熙的赞赏。作为一位著名的收藏家及鉴赏家,除了搜集大量的名迹秘帙外,宋荦因倍受皇帝赏识,还珍藏了许多御制书画。康熙年间北京古董商举物以宋荦鉴定为荣耀。宋荦曾云:“黑夜书画至,摩挲而嗅之可辨真赝。”,充分表明了他对自己鉴赏功底的自信。
铭文中所提到的“归德府”,即宋荦的家乡。宋荦自撰《漫堂年谱》:“宋氏微子之苗裔,世居于宋今河南归德府商丘县也。”归德府商丘县即今商丘市睢阳区。宋荦其家庭为明清时代当地之望族。祭器,即祭祀盛放食物的器皿。最原始的祭器是青铜器,后来逐渐变成了瓷器。此祭器应为一套,是宋荦仿南昌府文庙祭器为归德府文庙所定制,现仅存此一器,令人遗憾。归德府孔庙,为河南省规模最大的文庙,院内古建筑现存大成殿、泮池、明伦堂,为左殿右学的独特建筑格局。大成殿始建于元延四年(1317年),明代重建,后历代重修。明伦堂是读书、讲学、弘道、研究之所,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建筑高大雄伟、造型别致、古朴粗犷。归德府文庙于2001年3月被河南省***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修缮后作为文物景点开放。
此器的主要***案为鱼纹,鱼的造型质朴生动,开光上方绘有两片对称的荷叶,下方绘有半边荷花,既与下方鱼纹相对应又增加了装饰之美感。鱼纹以开光题字处为中心,呈对称性分布,鱼周围以方形回字纹排列做画面底饰,鱼的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个方向配以半圆形装饰,整个画面给人以清新典雅又具有浑厚庄重之感。关于鱼纹的内涵与寓意很多,有两种与此器的文化背景相贴切:一说是鱼与祭祀宗教有关,先秦典籍中,关于以鱼作为祭祀的记载很多,《荀子·礼论》有“尊之尚玄酒也,姐之尚生鱼也,豆之先大羹也”。一说是鲤鱼跳龙门的传统寓意,人们赋予它金榜题名、高升昌盛的含义,期望能升官登仕,清代这一题材比较常见,它是象征吉祥的装饰纹样之一。而此器作为文庙内祭祀的器具,可能两种兼而有之。
宋荦作为康熙名臣,一生通显,著作颇丰,收藏富甲一方,金石字画,无不罗致,不胜枚举。但遗憾的是藏品佚散殆尽,流于四方。希望这件瓷器不仅能给康熙青花纪年研究带来帮助,也能给宋荦的生平研究带来实物参考价值。(责编:雨岚)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康熙“宋荦”铭青花鱼纹尊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