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贸易,源远流长。今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汉文史料称铁桥东城,历史上是滇藏贸易的重镇之一。云南是茶叶的故乡,而茶叶对藏民族生活积沿成习,滇藏又因地域相连,滇茶销藏便成为滇藏贸易的大宗商品之一,也成了维系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特殊商品。本文所讲述的是清末、民国时期,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50年代,一直从事滇茶销藏的大商家、慈善家,著名爱国侨领马铸材先生的故事。
马铸材,藏族,藏名荣坤·泽仁桑主,于清光绪17年(1891年)出生在云南中甸县独克宗古城一户马帮世家,儿时因家贫失学,从小练就了一身养牲畜、驾驭骡马的本领。
为摆脱家庭贫困,还是少年的他进了一户外来商号当学徒,经常奔走于滇南茶山与西康一带,不满18岁就当上了“马锅头”(马帮头领)。次年,他首次进藏为清***府解运***粮到拉萨。路途虽然漫长而艰幸,但他凭着自己的毅力和胆识带领骡帮马队从容地踏上了茶马古道,时隔半年余又带着大队人马安全回到故乡。
1911年,辛亥***爆发,地方一度***,商业萧条,马铸材受雇的商号倒闭。失业的他十分眷恋自己所钟爱的赶马生涯,便四处筹借款项,下决心买了七匹骡子,与其他藏商结伴搭帮,以经营滇茶为主,从此,义无所顾地往返在滇藏茶马古道上。半个世纪以来,他一次次战胜了生命极限,一次次在征途中化险为夷。他深知自己的同胞离不开茶,藏族人视茶为血和肉,每当他看到雪域高原的同胞手捧坨茶,向天神祈福时,心中感到无比的欣慰。
从马铸材踏上商道以来,他守德重于求财,每次采购茶叶总是认真挑选,一定要运销上好的滇茶进藏。为了藏族同胞便于辨认他运销的茶叶,特意取自己的藏名“泽仁”(意为长寿)作为自销的茶叶标记,印制了“寿星***”贴在装七坨为一筒的牛心形紧茶上,人们看到老寿星标志的茶叶就争相购买,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事业不断壮大。1920年他在印度边境集镇噶伦堡建立了“铸记”商号,成为云南藏区第一个跨国贸易的藏商,并在短时间内先后在拉萨、帕里、昌都、四川康定、云南昆明、丽江、中甸等地分设了“铸记”分号。拉萨是重点商号,交与胞弟马义材主管。为更好地经营滇茶销藏,团结滇商,在拉萨成立了云南商会,马义材被推举担任会长。这一时期,除经营滇茶外,还将成批的云南红糖、粉丝,丽江、中甸的红、绿制革,铜、铁器具,在藏收购的羊毛、皮革运到印度销售,返程货物主要有印度布匹、棉纱、染料(特别是藏民染制毛布最喜爱的德国靛青),毡帽、藏装饰品金边,氆氇、卡垫、金边帽、印度铝质器皿等,颇受云南藏区消费者青睐。
1919年以来,马铸材以敢为人先的精神,为开辟滇南至的运茶新线路,与“永昌祥”、“茂恒”等滇商合作,从滇南佛海运茶出境,用骡马运输5个马站到达缅甸景栋,再用汽车运输两天到达曼德勒,而后改用火车运到仰光港口,装上轮船经孟加拉湾到达印度的加尔各达,再用火车运到西孟加拉邦大吉岭,然后用骡马驮运从噶伦堡起程经18站抵达拉萨,全程仅40天,比走滇藏老路减少了近两个月,大大地缩短了运茶时间,减少了茶叶损耗。从此,马铸材在滇藏印之间的贸易不断扩大,运进的是滇茶,驮到印度的是羊毛,这一进一出的生意获得了较大利润。
由于藏区对茶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川西和滇南的种茶业发展很快,促进了茶叶加工和贩运等产业发展,形成了雅安、思茅、下关等茶叶集散中心,有力地推动了滇川藏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然而,就在滇川藏毗邻地区官府疏于管理,特别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茶乡多有贪官横征暴敛,加上许多商道上盗匪横行,昔日繁华的茶市上的茶庄商号倒闭无数,外来商户损失惨重,纷纷逃离,兴旺的茶叶集散市场一片萧条景象。而马铸材等藏族僧俗商人都是有武装的马帮骡队,并往往结伙行动,盗贼也不敢轻易下手。另一方面由于他的声誉渐高,且持有地方***府颁发的通行证,必要时还派“乌拉”差役护送。当时,滇西的下关已有多个厂家生产藏民喜爱的牛心形紧茶,马铸材便就近从下关采购进藏,既减少了行程,又避免了骡夫受滇南瘴疠之苦。
1937年起,中国不幸陷入战火,开始了艰苦的8年抗战。马铸材看到祖国一天天沦丧于日本侵略者之手,深感救国救民匹夫有责。他马不停蹄带头组织藏商、滇商,积极从印度向国内运送了大量的国际援华物资,以及紧缺商品如布匹、药品、香烟及日用品,仅运回的卡叽布就有上万匹。
1942年初,日***占领缅甸,攻入滇西,唯一通向中国的滇缅公路被拦腰切断,直接导致普洱茶销量骤降。1938年,民国***府经济部所属中国茶叶公司与云南经济委员会合资创建了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几个茶叶种植场及制茶厂,后由于滇缅通道受阻,公司决定将茶厂建在下关。当时西康省也在康定筹建了康藏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并提出与云南合作,建立专销藏区的茶厂。马铸材得知这一信息,与时任蒙藏委员会委员、滇川宣尉使格桑泽仁联系商议,由他出面与云南中茶公司洽谈合作事宜,双方一拍即合,各出资15万元合作建立了下关康藏茶厂,以生产牛心形茶叶等紧茶,专门供给藏区。1941年3月10日茶厂建成投产,并设计了宝焰牌商标,于1941年底在重庆批准注册。“宝焰”即藏民崇尚的“农布末尼”,是藏族传说中随意增长的宝珠,被藏族视为财富的象征,深受广大藏区消费者喜爱。
1946年康藏茶厂因抗战胜利,交通恢复,加之国内***局变化,股东蒙藏委员会退股,康藏茶厂停产,而后下关茶厂仍生产“宝焰”牌牛心形紧茶。不幸1966年开始的十年“”中,“宝焰”牌被打入封建迷信之列的“四旧”而被取缔,改名为“团结”牌,直至1986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十世班禅大师视察下关茶厂时,指示要恢复“宝焰”牌茶叶,从此,“宝焰”茶重获新生。
新中国建立后,马铸材打心眼里高兴,使他经营滇茶充满了信心。中央***府极为重视少数民族群众对茶的需求,对有关茶厂下达任务,除从滇藏老路大量驮运紧茶进藏外,经国家与缅、印等国协商,1952年至1956年曾经邻国将大量茶叶运往。同时,在我国驻印度大使馆及噶伦堡商务处指导下,噶伦堡华商建立了茶叶运输公司。马老积极参与筹建,然而由于他年愈花甲,精力不再,便推举德才兼备的北京“兴记”商号梁子质先生担任总经理,藏商邦达杨批任副总经理,让长子马家夔出任成员,专门负责茶叶运输业务,马老本人也常常指导公司有关业务。
1951年6月,中央人民***府任命张经武将***为中央驻代表。张将***一行绕道新加坡飞抵印度西孟加拉邦,准备进边陲亚东会见***,以说服他回拉萨。当张将***一行到达噶伦堡时,马老组织藏汉侨胞及中华学校师生隆重迎接张将***一行。次日在中华学校举行欢迎大会,张将***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向各族侨胞宣讲了和平***的《十七条协议》,高度赞扬了侨商向输入茶叶,鼓励他们积极支援和平***与建设事业。马老深受鼓舞,他年复一年,克服困难,把滇茶运进,并积极筹措进藏部队的急需物资,将粮食、汽油、煤油及筑路工具运往拉萨,受到***区后勤部表彰。
马铸材一生矢志不渝经营滇茶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也在一生中不惜重金赈济灾民、扶贫济困。他资助家乡办学,先后资助过丽江、拉萨学校,以及在印度噶伦堡创办中华学校。同时,他曾参与资助修建澜沧江霍日林钢索吊桥,一次捐助40万元修建冲江河的大石桥。他热爱和珍视藏传佛教文化,分别在1931年和1957年花巨资买回两部大藏经《甘珠尔》,并在家乡出资重新修建大佛寺和罕批寺,修建松赞林金瓦阳光殿等。抗日战争期间,他曾与几户滇商慷慨解囊捐献国家25万元法币购买飞机,在印度噶伦堡倡议组织藏汉侨胞开展抗日捐助活动。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他甚至捐献自己的房产支援抗美援朝。笔者保守估计,他一生60%的财产都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及国家建设,而他自己一生克俭自律,布衣蔬食。
在印度四十多年,马铸材与印度人民和睦相处,团结藏汉侨胞,情同手足,成为广大华侨众望所归的侨领。1953年他受到祖国的邀请,指定他担任印度、巴基斯坦两国华侨回国观光代表团团长。国庆节这天,他带着印巴两国七十多位华侨代表一早就登上了天安门左侧的观礼台,上午10点整,等***走上了天安门城楼。此时此刻,万众欢腾,侨胞们心潮澎拜,全神贯注地看着向大家挥手致意,一个个激动得流下了幸福的热泪。
在京期间,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中国侨联***何香凝先生在寓所接见了马老,两位老人一见如故,开怀畅谈。何老高度赞誉马老热心公益事业和爱国爱乡精神,以及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做出的贡献。何老特别关注问题,鼓励马铸材多运些茶叶进藏,支援建设,搞好藏汉团结。同时,何老还一再嘱咐他一定要办好华侨的事情,一要带领华侨团结,二要增进中国与印巴等南亚邻国的友谊。
1959年以来,在印度***府实行***排华逆流中,大批爱国华侨华人遭受迫害,马铸材先生是印度华侨中颇有影响的爱国侨领,他自然成了首当其冲的受害者。1960年9月,马铸材被诬蔑为“间谍”、“指使杀人犯”而蒙冤下狱,并被没收家产。1962年3月,马铸材由中国外交部接回祖国,在北京参加了全国***协三届三次会议,受到***和***的接见。副***高度赞扬了他的爱国精神,称他是“爱国华侨的一面旗帜”。
马老回国后,定居昆明,担任云南省***协常务委员,云南省侨联***等职。1963年10月4日,因心脏病复发不幸去世,享年72岁。马老虽然已离世50年,但他热心慈善、爱国爱乡的精神永远长存,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