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浆水面,或许只有土生土长的甘肃人才不会陌生这几个字眼。对我来说,家乡甘肃通渭县的浆水面是最地道、最可口、最让人难以忘怀的美餐。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个偏僻的小县城。恶劣的气候条件和千沟万壑的地理环境,磨炼着当地父老乡亲与不公平的大自然竞相抗衡的意志与耐力。阔别故乡已经15个年头了,如今一想到故乡,我心中不免撩动着激烈的思乡的情愫,每当想起家乡的浆水面,依旧会馋得流口水。
通渭人喜欢吃面食,大街上的面馆比菜馆多。通渭的面食大概有20种之多,有浆水面、哨子面、牛肉面、鸡蛋面、罐罐面……虽说都是面食,但是通渭人把每种面食都做得与众不同,都赋予了深厚的乡土文化。而浆水面可以说是通渭人食物中的主角,地不分城乡,人无论高低,都爱吃浆水面。要是有客人来,主人第一句就问:“你想吃啥”?客人随口就说“浆水面嘛”。以浆水面待客,是我们家乡最朴素,也是最真挚的礼节。
浆水面的制作工艺其实很简单,一般用萝卜、芹菜、大白菜、包菜为主料,更讲究的就会用苦苣、苜蓿、芨芨菜等野菜。先将菜切碎,然后将其放入开水中氽一下,接着盛在瓦缸或者瓷坛内,再加入以面粉勾芡的开水。要紧的是缸内必须留下一点旧浆水,作发酵的引子,俗称“角子”。这“角子”大概担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浆水盛好后,便把缸口密封严实,24小时后就算大功告成。
小时候,我经常看母亲做浆水面。她先在烧热的锅中倒入少许清油,再放入葱花、蒜片、红椒丝炝熟,随即倒入盛好的浆水,煮沸后加上少量葱花和适量食盐。手擀的面条清爽硬朗,浇上浆水的汤头,配以嫩绿的葱花、艳红的辣椒丝、白生生的蒜片,一碗清冽酸香、筋道爽口的浆水面便做成了。尤其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劳作回来,吃一碗浆水面,立刻使人神清气爽,精力旺盛;出门远行,吃一碗浆水面,能使人终日不渴,体力顿增;春节食荤腻味,吃一碗浆水面,可使人肠胃清爽,浑身舒坦。
故乡的浆水面,筋道,酸香,甘肃近代诗人王恒写过一首诗:“本地风光好,芹波美味尝。客来夸薄细,家造发清香。饭后常添水,春残便做浆。尤珍北山面,一吸尺余长。”而这就是通渭民间生活的真实写照。辛勤劳作了一天的父老乡亲们,晚归回来,一家人坐在槐树的荫凉下,眼前摆一张小方桌,桌上摆放着油泼红辣子、炒青椒,或者水萝卜和洋芋丝,吃一口浆水面说一句桑麻,话一句桑麻喝一口浆水汤。有滋有味地品尝着浆水面,尽情地享受着农家田园的生活乐趣。
如今,我来***15个年头了,去年回老家带回来一些粗粮杂面,酸菜做的虽然没有老家的那么地道,但从来没有断过,隔两天就要吃一顿浆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