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去埃及旅游,经常看到一种结满鲜红果实的植物,欣喜好奇之下忙问导游是什么,答案:伊拉克枣。套用一句网络用语:当时我就震惊了。导游也表达了疑问:中国人为什么对这个东西这么有兴趣?为什么?请允许我讲讲往事。
现在提起伊拉克这个全球瞩目的国家,恐怕连小学生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在六七十年代我上小学的时候,这个国家远没有现在这样名声赫赫,说来惭愧,我就是先品食了伊拉克蜜枣,然后才知道这个国家的。
当时,三年自然灾害过去不久,国家正在恢复元气,但物资依然匮乏,食物供应不足而单调,买什么东西都凭票凭本,水果副食虽有一些,可偏高的价格让大多数生活拮据的家庭望而却步,而刚刚摆脱了饥饿的孩子,除了一日三餐几乎就再没什么可吃的东西了。
市面上国货尚不足,当然更难见洋货。可是突然有一天,一种来自陌生而遥远国度的廉价食品灿然跃入人们的视野――犹如一位远道而来的名角,大显身手并迅速走红,很快占据了当时生活的个角落,受到人们尤其是孩子们的钟爱。与现在比它价格很低,大概两三毛钱就可以买上一斤,更主要的是不需要凭本供应。它的名字叫:伊拉克枣。
这伊拉克枣实在好吃!完整的枣呈橄榄形,橘红色有些透明,糖度极高,但甜而不腻,个大肉厚,口感松糯滋润稍带清香。很像北京的蜜饯。枣上有道隐藏的缝隙,枣肉与核之间似有薄膜,一掰即开,利利索索露出干净的枣核来。那枣核形状很怪,像个微型枣馒头――长圆形骨般硬硬光滑地包在一起,中间有条沟缝。
这种枣很像被蜜腌制过,你挤着我,我贴着你,黏黏地抱成一团,硬硬地挤成一块,不容易分开,所以柜台上常配有铁铲螺丝刀等工具。包装也非常简陋,有时就散装在麻袋甚至草袋子里,时常会有草屑麻丝等物粘在枣上面,不好洗掉。但久不见零食馋坏了的孩子们哪管得了许多,光想着那甜那蜜了,自然是吃一个想两个,多多益善。谁有了零钱买上一捧,找个地方与伙伴们分享,不光嘴是甜甜的,两手也都是黏黏的。
一天回家途中路过一片浓荫遮掩的树坑,我突然发现一株奇异的小草,直挺挺的一个叶子,有些像剑兰幼时的样子,绿绿的且有整齐的深深的纵向纹路。好奇地拔它下来,带出一块沙质泥土,里面悄然藏着一个伊拉克蜜枣的核,那绿芽就是从沟缝顶端钻出来的。这是我唯一一次见过的伊拉克蜜枣树芽,现在想起来那亚热带特殊地理环境下生长的树种居然在中国北方的浅土中发了芽,多神奇啊。
后来从课本上,知道了这种枣的学名叫椰枣,是伊拉克出产最多也是出口最多的作物。
家里大人不让我们买这种枣吃,说不干净。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曾经辉煌一时的伊拉克枣渐渐在各商店食品柜台上消失了。
时光荏苒,别梦依稀。
尽管许多年来伊拉克历经磨难成为焦点,但说起这个国家来,我印象中最感性的依然是那甜香的蜜枣。
据说现在大型超市的食品柜台亦有它的身影,网购的广告也非常多,但毕竟今非昔比,这回是作为进口食物中的精品出售,包装精美且价格昂贵。而我,反倒迟迟没有动买来品尝的念头。是现在好吃的东西实在太多,那枣算不了什么,还是因为没有了特殊年代的特殊情怀呢?
回国后,上网查资料后了解到,伊拉克枣,又名椰枣、海枣、伊拉克蜜枣、番枣、波斯枣、海棕,属棕搁科植物。
伊拉克枣是枣椰树的果实。枣椰树是热带、亚热带干旱地区的特种树种,棕榈科常绿乔木,树顶生羽状复叶,叶片狭长,花单性,雌雄异株,肉穗花序,浆果形状像枣,种子长形,中间有沟。果肉味甜,营养丰富,既可作粮食和果品,又是制糖、酿酒的原料。
枣椰树具有耐旱、耐碱、耐热而又喜欢潮湿的特点,从青涩到成熟,“上干下湿”是它最理想的生长环境。原产西亚和北非,是最早驯化的果树之一。很久以来一直是地中海、红海沙漠地带的主要食品。南美、澳大利亚、南亚各国都有引种,以埃及、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栽培最多。目前伊拉克是世界上种植枣椰树最多的国家之一。伊拉克椰枣年产量达40万吨左右,四分之三供出口,伊拉克椰枣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别梦依稀 遇见伊拉克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