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特产,花开并蒂。常州最早叫延陵,这首常州民谣所唱的就是常州有名的特产木梳、篦箕.梳篦总称日“栉”,是我国古饰之一。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有云:栉,梳篦之总名也。古人兴蓄长发,梳篦为每日梳理头发的必备之物。梳子齿距疏松一些,用于头发的梳理:篦子的齿距的密,用来筚去发间的污垢,保持头发清洁,不长寄生虫,使人焕发容光。梳篦还可以刺激头皮神经,促进新陈代谢,延年益寿,并能插于发间作首饰。
相传制篦业的祖师当是陈七子。春秋时期,陈七子为吏,因罪入狱。因狱中生活条件极差,陈七子头上生满虱子,奇痒无比。一次,陈七子被狱卒用毛竹板痛揍后,发现毛竹板裂成了一条条篦片。陈七子将其整理扎压后,用其清除头上的灰垢和虱子。这就是最初的篦箕。
据说,后来每年农历2月18日和9月28日,梳篦业都要举行仪式,祭祀祖师,以祈求自己生意兴隆。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从常州穿城而过,当时运河两岸的整街满巷都是篦梳作坊,故有木梳街、篦箕巷之称。
江南有谚云:“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梳篦始自晋代(公元265年―420年),迄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常州赋》有“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的记述,“文亨穿月,篦梁灯火”是清代常州西郊八景之一,历史上常州梳篦生产盛况由此可见。清时,苏州织造府官员为了谄媚皇上,每年旧历七月,总要到常州定制一批高级梳篦进贡皇宫。李莲英为西太后梳头用的常州产象牙梳至今留存在北京故宫。常州梳篦因此享有“宫梳名篦”之称。
常州梳篦声名之盛,还在于选材讲究严格,工艺独特,精工细作。其齿尖、下水不脱。如木梳,选用上百年的黄杨、石楠木、枣木,经28道工序精制而成:篦箕则选用阴山背后壮竹和上等胶漆、骨料,经72道工序精制而成,这既是日用品,又是工艺品。清末民初,随着生漆胶合技术的发明和产品出口,其知名度更是远播海外。
精美的常州梳篦集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身,千余年来一直受到民众的喜爱。
今天,传统梳篦已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其巨大的文化艺术价值仍不容忽视,2008年6月,常州梳篦入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