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永聚 简介
曲阜师范大学 校长
男,汉族,1954年生,山东平度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1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7年6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获山东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93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获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孔子与中国儒学史研究。1994年任历史系主任;1999年任曲阜师范大学副校长、兼首任孔子研究院院长(2000-2009年)、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任济宁市***协副***;2003年任山东省***协***;2011年12月任曲阜师范大学校长、***副书记;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尚书》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宣传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农民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孔子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山东孔子学会执行会长、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研究院顾问专家、齐鲁膳艺研究院永久顾问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1997年获曾宪梓全国优秀教师三等奖,2006年12月被选拔为济宁市第二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以本人学术成果为主,成功地申请到“孔子文化研究”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
学风是一所大学风范和气度的集中体现,彰显着大学的精髓和灵魂。学风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涵养积淀而成,是对师生群体的一种软约束。学风虽是高校的一种软实力,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了一所大学最为关键的核心竞争力。
如同一张名片,透过学风可以看到一所大学的禀赋与修养、品性与追求。如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曲阜师范大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些高度凝练的校训,无一不是学风的浓缩,既体现着大学共同的价值追求,也张扬着大学的个性与传统。如果把一所高校比作一家企业,学风就相当于企业的商誉,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环境中,学风构成了高校的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根、兴校之本、强校之魂。
学风有着丰富的内涵,涵盖了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各个层面,是一所高校的治校之风、治学之风、学术之风和求学之风的集合,它外塑于身、内蕴于心、固化于制、见诸于行。
学风是莘莘学子求学之风貌。求学既要尽精微,更要致广博;既要打牢专业功底;也要广开视野,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要通过外在的作风、氛围、状态,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坚韧的意志、求索的品格、端正的德行,使学生“会学、乐学、好学、勤学”,形成“求真务实, 学以致用”的作风、“积极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从严治学,学无止境”的终身学习理念。
学风是学者大师研学之风范。心沉气定、探深求精、求是求新,是大师风范的应有之义。要以大师风范引领群体风尚,以一种气度涵养一种气象。曲阜师范大学名誉校长丁肇中先生,对于本人专业研究之外的问题,无论在何种场合一概回答“不知道”。“不知道”三个字,令人“知道”了“为学如同为人”的道理。建校初期,老师们“拾煤渣铺路,点油灯读书”,矢志不移,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老夫子精神”同根同源,与丁肇中先生的为学之道异曲同工。
学风是引领管理者治学之风纪。学风彰显着大学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也体现着大学引领和管理者的治学之风、导学之风。优秀的大学管理者善于将先进的办学理念与办学实际相结合,善于将教育的共性追求与大学的个性传统相契合,善于将事业的发展愿景与师生的利益诉求相聚合;倡导树立起以学为尊、追求卓越的文化品格,从而生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的隐性力量,对教育活动发挥持久深刻的积极影响。
涵养优良学风是大学的共同追求,但优良学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全员性工程,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推进者,也都是见证者、受益者。抓学风建设,就是要蕴风雅、树风纪、彰风范、育风华;学风建设基础在养成,根本在教育,关键在机制。
学风的涵养是一个由外而内的、持之以恒的“筑基过程”。所谓由外而内是指,将优良学风的外在约束性标准,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行为自觉;所谓“筑基过程”是指,学风作为精神范畴的独特要义,涵养优良学风就是涵养学府气象和学府精神,就是在培育和夯实事业发展的精神大厦之基。因此,要大力倡导抓学风“任何师生都无过外”、“任何时候都不过时”、“任何措施都不过头”的思路,牢固树立“学风养成非一日之功”、“学风转化非一时见效”、“学风建设非一人之力”的观念;经过长期持之以恒的建设,使良好的学风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深入人心,成为课堂文化、宿舍文化、社团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网络文化的一部分,内化为全体师生的行为自觉。
学风的传承是一个由内而外的、潜移默化的教化过程。所谓由内而外是指,优良的学风会对师生群体形成一种内在约束和激励,规范和引领着师生的行为;所谓潜移默化是指,优良学风所涵养的群体价值取向和心理定势,在一代代师生中的自发传承与弘扬。因此,学风的传承既要注重耳濡目染的言传身教,更要重视创新载体和形式,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建设。要利用主题班会、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活泼多样的形式,借助网站、社团、宿舍、信息媒体等多种载体和手段,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学风建设活动。要注意结合各学科专业的实际,结合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抓学风、改学风、促学风。
学风建设重在常态化,贵在形成长效机制。要把学风建设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列入工作计划,定期研究学风建设工作,加强教学管理, 健全学风状况观测制度,认真解决学风问题。要坚持把建设高品位的特色学风作为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弘扬艰苦奋斗的办学传统,在校情校史教育中培植学风;吸纳先进教育思想,建构现代大学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学生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以人性化管理来促进学风;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思想的完美结合,以德育端正学风;积极推动师德建设,抓校风、塑师魂,以良好教风带动学风,以精彩的学术活动激活学风。将优良学风内化为高校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引领着一代代师生追求真知、涵养正气、自强不息,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学子修身砺志、建功立业、奋进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