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本科毕业论文篇1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培养已成为幼儿园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领域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成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可以通过日常教学、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幼儿园教研实习、本科生科研立项等途径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
【关键词】研究型幼儿园教师;教师教育;职前培养;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
【中***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4-0023-04
近年来,幼师院校本科毕业生走向幼儿园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然而,他们中的很大部分在与幼师、中师毕业生同台竞技时,面临无法发挥专业优势、就业竞争力不强的尴尬境遇。为此,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都在加紧改革,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挖掘本科生理论性、问题意识较强等优势,提出科研管理型、研究型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思路。一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甚至直接提出要进行“面向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改革”。〔1〕
为什么要提出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培养问题?如何准确把握与理解研究型幼儿园教师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应如何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将对探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和教育等产生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的时代意义与现实必要性
提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必要性。
(一)满足社会发展对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
社会的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而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教师,则首先需要完成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到教育行为的一系列转变。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者、“教书匠”,而是教育实践的研究者、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专业化的、研究型的教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2〕只有专业化的、研究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会学习、会思考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学前教育领域,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幼儿园教师迫切需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反思自身教育实践,并发展成为自身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幼儿园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高素质研究型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搭建平台。
(二)弥补幼儿园教师群体学历偏低、科研能力较弱的不足
目前,我国在职幼儿园教师入职时的学历以幼师、中师学历居多,本科学历较少。尽管大多数教师在入职之后都进行了后续学习,拿到了大专和本科学历,但他们中的很大部分是为了解决职称问题而去深造,真正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仍较弱。一方面,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在幼师、中师学校接受艺体技能培养较多,在实践中也十分重视唱歌、画画等技能技巧的培养,却不太善于对幼儿及各种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和反思;另一方面,不少幼儿园教师的后续学习多为成人大专或自考性质,其教育质量和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加之幼儿园日常工作琐碎、繁多,各种检查评比应接不暇,许多教师往往疲于应付,没有多余精力投入反思、科研工作。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研究型幼儿园教师,既可以充实幼儿园教师队伍,又能弥补当前幼儿园教师整体学历水平较低、科研能力较弱的不足。
(三)增强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本科毕业生与幼师、中师毕业生相比,其明显不足在于艺体技能较弱。幼师、中师学校的生源主要为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的年龄较小,身体尚处于发育状态,可塑性较强,适合对其进行艺体技能的培养。而本科生的生源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的身体发育已经基本成型,再进行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训练,往往发展空间较小。因此,在艺体技能方面对本科生提出过高要求显然是不适合的。本科毕业生要想提高就业竞争力,必须扬长避短,努力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相对而言,本科生在大学接受系统、综合和全面的教育,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在课堂学习中也常常要思考、分析,加之有机会参与学校或本专业教师开展的某些课题研究,因此,他们普遍比幼师、中师毕业生有更强的问题意识、逻辑性以及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潜力和优势。不少幼儿园负责人也指出,之所以聘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主要看重其理论水平较高的专业优势,希望能借助他们的力量积极带动幼儿园的教科研工作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看出,将本科生培养着眼于研究型幼儿园教师,不仅可以满足幼儿园的实践需求,更可以充分发挥本科生的专业优势,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二、研究型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含义与主要特征
不少研究者认为,研究型教师主要是相对于经验型教师(即“教书匠”)而言,指那些在教育领域较擅长做研究的教师,是“能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职业敏感性、反思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意识,能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针对问题积极探索研究,主动吸收教育科学理论和同行经验,提出新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3〕
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具备哪些主要特征或基本素养,有研究者从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品质与态度等角度进行了总结归纳:从专业知识与能力上看,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应具有符合时代精神及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创造性地设计与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沟通和反思的能力以及教育研究的能力;从专业品质与态度角度看,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应有强烈的求知和探究欲望,对外界信息非常敏感,***意识强,勤于实践和反思,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平易近人,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等。〔4〕还有研究者指出,研究型教师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研究”已成为他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他们能够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教育问题更敏锐、更有主见,能够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新角度,形成新思想、新观点、新观念,自觉、主动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摆脱被动盲目的状态。〔5〕
由上可见,以往诸多研究都对研究型教师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颇具启发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幼儿园教师在对“研究型教师”的理解上存在诸多误区,需要进一步澄清。
首先,关于“科研”还是“教研”的问题。很多幼儿园教师以为,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就是让教师做“科研”――科学研究,要求教师像科学家那样去做研究,去研究和发现教育工作中的基本规律、原则等。事实上,这种研究往往不适合幼儿园教师,不是他们所需,更不是他们所长。实际上,研究型教师中“研究”的准确定位不是苛求每位教师都去做科学研究,而是做“教研”“教学研究”,即让幼儿园教师基于教学实践,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有别于科学研究意义上的教学研究,是适合幼儿园教师进行的。
其次,关于研究型教师和具有研究型特质的教师。培养研究型教师,并非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给学生提前定位、贴标签,搞“一刀切”,而应该首先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地培养学生,注意逐步培养更多学生形成积极思考、善于钻研的意识,保持对学前教育各种问题和现象的高度敏感性、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并学会观察和反思。因此,与其说是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不如说是培养具有研究型特质的幼儿园教师,这种提法可能更为恰当、准确,可以避免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盲目化和模式化。①
最后,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主要特征或基本素养。明确上述两个问题之后,在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时,应特别注意培养以下几方面素养。一是要对幼儿教育现象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好奇心。要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见习和实习过程中积极发现,勇于提问和探索。二是要善于观察和反思。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心去观察、分析和思考,而不仅仅是带着眼睛去看。三是要具有较强的问题研究意识。要鼓励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深入的探究,并尝试分析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四是要具有创造性地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要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基于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状况的观察和了解,创造性地设计出适宜的、有创见的教育活动,而不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
三、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的主要途径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是研究型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尝试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
(一)日常教学
研究型教师的重要特质之一就是具有问题研究意识,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并尝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方面,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改变过去单纯的传授知识的做法,积极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建构知识。另一方面,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利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这一专门课程,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设置研究方法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各种研究方法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因此,上好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如何做研究。
(二)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
任何幼儿教育研究都始于对幼儿及相关教育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在研究型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中,增强观察和分析能力的最佳途径就是幼儿园见习与实习。见习主要是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幼儿及教师的日常活动,而实习往往需要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全面参与、介入幼儿园的日常工作。见习与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接触幼儿、深入教育实践的机会,学生可以在见习与实习过程中,学习如何更有效地观察、分析和解读幼儿的行为及各种教育现象。一般而言,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计划中,大多会安排大量的幼儿园见习和实习机会。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可以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为学生布置各种观察任务,提供观察框架,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其真正学会如何做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幼儿园教研实习
教研实习是指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深入幼儿园教研一线,全面参与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在实际参与研究的过程中积极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尝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亲身感受做教研的过程和方法。目前,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这种实习相比较于教学实习,在高等师范教育师资培养体系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6〕实际上,教研实习非常有利于职前教师全面了解幼儿园教学研究的现状,能促进他们学会在真实的教学研究中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研究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在培养研究型教师、塑造具有研究意识的职前教师时,应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幼儿园教研。比如,可以让学生参与幼儿园的研讨活动,带领他们观摩幼儿园的活动并鼓励他们参与在职幼儿园教师的活动评析与反思过程。
(四)本科生科研立项
本科生科研立项是指利用大学校园的科研资源,鼓励本科生运用所学理论,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问题或现象展开研究。本科生科研立项的开展,并不苛求研究的绝对规范性和严谨性,目的是要让学生提前介入研究活动,感受和体验整个研究的实施过程,学习如何做研究,体现了“做中学”、边做边学的思想。目前,不少高师院校都设有本科生科研立项项目,鼓励和支持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指导教师对科研立项及开展进行指导和监督。比如,首都师范大学每年都会积极鼓励本科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问题申报科研课题。通过课题申请的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研究结束后还需提交研究报告。可以说,这种科研立项活动为学生体验研究的整个流程并最终提升科研能力等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
(五)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的一次综合检验,是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中的关键环节。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完成要求学生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相当敏感,充分调动已有的学***验和知识储备,综合分析当前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影响因素等,形成研究思路与框架,并尝试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研究能力的一次综合而全面的考察。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时,要依靠自身力量,完成从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方案的确定到研究过程的实施、研究结果的分析以及最终形成研究报告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学生应充分利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机会,感受和学习如何做研究、如何思考、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研究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田景正.面向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08,(1):49.
〔2〕宁虹,刘秀江.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J〕.教育研究,2000,(7):39.
〔3〕〔5〕冯宇红.论研究型教师〔J〕.成人教育,2005,(8):14.
〔4〕彭兵,陈红梅.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初探〔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8):5-6.
〔6〕张金梅.方法课程・科研实习・论文指导: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之培养途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3.
幼师本科毕业论文篇2
【论文关键词】研究型幼儿教师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把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研究型幼儿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型幼儿教师具有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自主的工作能力、不断反思实践的态度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对于此,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应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通过改革教育教学工作,更新课程设置等,为幼教机构培养出合格的研究型幼儿教师。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为研究型幼儿教师
1952年,***颁发了《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其中强调高师教育系得分设学前教育组,以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该年,***集中力量组建了南京师范学院幼儿教育系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师资。1955年,***颁布了《师范院校教育系幼儿教育专业暂行计划及其说明》,在幼儿教育专业科目设置中,专设“幼儿师范教育科目教学法”课程,以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师资。1978年10月,***又颁发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再次强调“原有学前教育的师范院校,应积极办好这个专业,扩大招生名额,为各地幼师培养师资”。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区)至少有一所高等师范院校设置了学前教育专业。
基于以上惯性,一直以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培养幼儿师范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包括职业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师、幼教管理人员及理论科研人员。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中也逐渐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重观念、轻技巧,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然而,这种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一是随着近年来的改革与发展,我国教师教育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过渡,原来处于三级师范的幼儿师范学校纷纷撤并。二是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数猛增,幼儿教师岗位以外的其他所谓儿童工作岗位无法容纳已有一定规模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而且近几年的幼儿园处于一个课程改革、;}.}3念更新时期,对教师的知识、学历、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对于以上变化,各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纷纷调整培养目标,如“培养达到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历水平的幼儿园骨干教师,幼儿教育管理和
教研科研人员及其他幼儿教育上作者。”“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人员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幼儿园从事管理、科研、教学的专业化教师,也培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幼儿教育专业课教师,教育行***部门的幼教管理人员,科研部门的幼儿教育研究人员,同时培养社区服务机构和计划生育部门及妇女儿童工作的相关人才”。
尽管以上院校对学前教育本科培养目标的提法不尽一致,但都强调一个很重要的培养方向,即培养研究型的幼儿园教师。
达成以培养研究型的幼儿园教师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原有的本科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与目前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错位。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使社会各领域提高了对人才需求的规格。这一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作为培养人才奠基工程的学前教育。放眼世界,我们会发现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的幼儿园,高学历者(硕士、博士)担任幼儿园教师的越来越多。毋庸置疑,随着时代的发展,本科学前教育毕业生走向幼儿教育机构必将成为一种大趋势。
第二,原有的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生源状况不协调。一般情况是,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大多办在二批本科录取线以上的大学,这些学校往往按高考分数录取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生。这样的生源文化素质比较好。但进人大学后,由于年龄原因,对于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技能技巧课程,如形体训练、钢琴、舞蹈、美术等课程,有一定的难度,且大多数学生达不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因此,把本科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大技能型教师,恰恰是生源的弱项,而墙养蜂们的科研能力,才是扬长避短。
2.幼儿园观摩模式犷
这种模式有下列几种做法。
现场观摩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竞赛活动,优质课活动,新观念、新方法展示活动,教学改革活动等。观摩前,先由主持者介绍自己的活动设计理念及具体方法步骤,观摩后,通过座谈方式由主持者向学生释难答疑,之后每个学生提交观摩总结。这能使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科研收获。
教育理论课程尤其是教学法课程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关内容让学生到幼儿园现场观摩幼儿活动,必要时直接参与幼儿活动,现场学习、现场消化、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现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学生将自己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科研设计作业带到幼儿园实施研究。学生在研究、观察与反思中,、获得科研素养的提高。
3.创新的“师傅带徒弟”模式
即在一段时间内,到幼儿园实习科研基地请那些已经毕业且有较高科研水平和科研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师傅,具体而又详细地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性质的见习和实习工作。这种做法可以有针对性地使学生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的现状,研究热点,积累科学研究的实践知识,从而能大大缩短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研究的距离,能更快地适应作为纯儿园研究型教师的工作要求。
(三)加强实践环节,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科研的源头在于实践,只有在教育实践中,科研的灵感才能迸发出来。教学中必须切实加强学生的教育实践训练,使学生获得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通过采取集体与分散结合的形式,根据课程内容适时安排见习、实习活动,让学生带着有关课程内容同题进行幼儿教育的调查、测查、咨询等科研实践。
(四)改革考试评价方法,凸现科研素养考核
可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考试内容增加分析向题和解决问题的主题形式,降低死记硬背题目的比重,把平时课程的见习报告、教育活动设计、活动评新,特别是科研小论文、研究报告,甚至与课堂中提出薪问题、新观点和闭卷考试等结合起来评定成绩,明确科研素养考核的地位。
(五)教学实习、科研实习、毕业论文“三位一体”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科研实习是指学生深人到有一定教科研基础和指导能力的幼儿园等实习单位,全面参与幼教一线的科研活动,运用课堂学习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通过对幼儿园工作的诊断,提出问题,进行活动记录与分析、调查访谈等各项教育研究工作,并尽可能完成相关的科研任务。
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已引起重视,学生在校接受理论学习时间长,而实践时间过短的现象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校学习四年中,有2个月左右的实习时间,另外在专业理论课程学习中还安排有必要的见习、观摩、观察和短暂实习。但是,作为培养研究型幼儿教师的重要一环—科研实习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鉴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学程有比较繁重的课程学习任务,不可能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科研实习。因此,教学实习、科研实习一体化,一方面能改变以往教学实习因时间不够而浅尝辄止的困境;另一方面,学生科研工作能够立足幼儿园工作的实际需要而避免常见的纸上谈兵。
本科生论文写作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理论研究水平的重要手段。把毕业论文布置在教学实习阶段进行,便于学生能够找到针对性的课题,容易获得一些研究所需要的资料和支持。同时,也使科研实习有的放矢,教学实习赢得更多的时间,学生将能更深人、全面地熟悉幼儿园。
因此,把教学实习、科研实习、毕业论文培养研究型幼儿教师三项重要环节合而为一,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幼师本科毕业论文篇3
摘 要:中国知网开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是数字化时代编辑审稿的重要辅助工具,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反学术不端利器。编辑应理性看待该系统的利弊,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学术论文实际和参照检测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正确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提供的检测结果。
关键词:学术论文;数字化;审稿;文字复制比;学术不端检测
中***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9-0123-02
由于学术界现行的考评机制的要求,教学、工程、研究、经济、文化、管理等系列的从业人员,上至以培养人才和科研服务社会的大学教师和研究所研究员,下至中小学教师、幼师、财会等要想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均必须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撰写科研论文;另外,不少高校规定研究生毕业也要。这对科研和学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即学术“泡沫化”和学术不端现象,这让不少有识之士十分担忧,渴望学术规范和反对学术不端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应社会现实的需求,中国知网于2008年开发出“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以下用英文缩写AMLC代替),并在同年年底投入试用。它能够在短短几秒内完成对一篇字数在一万五千字以内的学术论文的复制比检测,同时生成信息翔实的检测报告。检测报告会详细列出被检测文献与对比数据库中相同或相似文献的详细信息,如与数据库中文献的重合字数、是否存引证关系、文字重合度等。该系统在两年后又成功完成了升级,其功能更趋完善。
出版已经走上数字化发展的时代,每位编辑面对的不只是一篇学术论文稿件,而是内容与之相关的海量信息。相对于编辑经验丰富的资深编辑而言,青年编辑不管是职业素质还是学术素养、学术眼光、学术问题的捕捉与把握都是很欠缺和不成熟的,因而在审稿中不可能简单地就对稿件做出准确判断。但AMLC为编辑减少了烦琐的检索与阅读相关文献的时间与精力支出,也为编辑在初审论文时把握论文的学术水平、创新程度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是目前编辑审稿的重要辅助工具。
一、“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利弊分析
AMLC以强大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不仅是数字化时代编辑提高审稿工作效率的重要辅助工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对学术道德建设、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就学术不端作者而言,也能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具体而言:
一是预防和打击学术不端行为[1]91。中国知网收录了国内期刊文献、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年鉴、工具书、专利、外文文献等所有与科研和学习相关的重要资源,并建设成强大的数据库,尽可能全面的资源保证了检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中国知网也是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和个人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库。一些不端行为就会把不劳而获的触角伸向中国知网,但是不论作者如何高明,其操作的范围都不出中国知网数据库。被检测的稿件只要有一句与数据库文献相同,就会被系统发现,企***不劳而获的不端行为再也没有可乘之机。另外,就算侥幸刊发出来,一旦被知网发现,知网就会在数据库中删除该文献,这也让不端行为主体十分忌惮。二是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1]92。编辑的工作效率主要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时效。学术论文的审稿是个漫长而又耗费精力的工作,因为要把握稿件的创新程度和学术水平,必须尽可能全面地查阅相关和相似文献,甚至专著。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快速与准确很好地解决了编辑审稿工作量大、周期长的问题,有效地帮助编辑减少了劳动量,提高了编辑审稿的工作效率,对青年编辑而言,功效更著。另外,审稿工作完成后,编辑需要给作者出具审稿结果,函件撰写也是十分繁重的脑力劳动,检测报告则为编辑撰写退稿函和退修信提供了便利。三是治病救人。学术“泡沫化”和学术不端都是急功近利之病,如果不及时遏止,它将会对学术、对科研、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作用。试想,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弄虚作假和没有创新的基础之上,其经济基础将会付出怎样惨重的代价。
相对于人的主观能动智能而言,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在检测时候“进行的是程序控制的机械比对”[2],所以不是万能的,只能作为参考资料使用。因为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论文而言,同样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句式来表达;甚至同一个句子,只要用同义词或者近义词替换其中的几个词汇,句意仍然不变,但是检测系统就检测不出来,或者检测报告上的相似度可以忽略不计。具体而言,AMLC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数据库容量有限,目前只收录学术论文,专著、教材尚未收录,有的不端行为主体就会钻这个空子,转而复制专著,但是却能够顺利规避检测;二是利用翻译软件把复制文字多次翻译之后语意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检测系统已经不能识别;三是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造假水平的进化,造假和复制水平更为隐蔽,更难被发现[3]。
二、教育科学论文复制问题管窥
笔者所在的编辑部已经使用AMLC多年,笔者主要负责教育科学栏目的学术论文的初审以及编校工作。高校从事教学的教师的教学文章,高校辅导员、负责学生管理等人的教育管理文章,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文章,教育学研究生以及从事教育学研究的所有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论文都是笔者的工作对象。
AMLC系统将复制比分为轻度(0~40%,绿色)、中度(40%~50%,橙色)、重度(50%以上,红色)。笔者认为编辑一定要结合文章实际,参考检测报告给出正确的审稿意见。因为就算是复制比为0,也不见得文章就是原创;而超过40%就一定有问题.因为相对于教育教学、教学方法探讨、教学反思等一类的文章,因为作者面对的材料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教学实践和由此而来的经验或者是经验升华为方***;再加上常识性的东西或者是已经达成共识的观点方法,作者的表述总归会是大同小异,这类文章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只要有新意,只要有创新,编辑应不拘泥于复制比。另外,就某个专题总结性的综述、述评等论文,或者是就某个问题与别的作者商榷的文章,其复制比可能会远远高于50%,但是却不能机械地认为存在复制问题,只要文章好,编辑就应该在刊物上推出。
笔者总结了工作实践,认为教育科学类论文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端行为:一是重复发表。这类文章虽然少,但是不能忽视,也好解决。如果收到的稿件与作者已经公开发表的文章相似度太高,虽然题目不同,编辑仍应做退稿处理。有的研究生本科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可能已经在教育科学论坛等内刊上发表,就算有修改,也不宜再公开发表。二是自我抄袭。有的作者的稿件与自己已公开发表的文章大段重复,然而不做引证说明。这类文章需要编辑跟作者说明情况,退给作者修改,经过修改,这类文章依然可以录用。还有的是作者仅仅是把公开发表的文章的内容重新组合,重新拟一个题目而已,看似新颖,实则毫无新意可言,应做退稿处理。三是拿来主义,有的作者(主要是中小学教师)迫于晋升职称的需要,选题马虎,只是把别人的理论阐释、方法总结、方法介绍直接复制过来,并不做出引证说明,然后更换论据或者例子。对这类论文应当做退稿处理,但本着挖掘和建立作者群的精神,编辑应当积极与作者沟通,给作者提出中肯的意见,请作者另赐佳稿。四是拼盘式文章。这类稿件有一个特点,即作者是把已经公开发表的同一专题的文章收集齐全,然后经过一番融会贯通,做出一篇长文,拙劣的会存在语言风格不统一、前后逻辑矛盾等问题;高明的会骗过检测系统,但是编辑应特别注意这类文章,因为它缺失了创新这个灵魂,是学术垃圾,编辑应擦亮眼睛,维护学术的纯净,做摈弃处理。
三、小结
科学研究本质是为了促进相关领域技术的进步或者完善提供智力支持,只有踏踏实实认真分析和研究问题,才能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试想,如果作者是教师,如果他们不认真研究教学案例、教材、教法,及时撰写教学反思、日记;不认真阅读教育学理论,很难想象他能写出像样的论文,就算写出来,因为缺少实践的支撑,缺少对前人理论成果的继承与吸收,写出来的文章的质量会怎样?如果作者是科研工作者或者是研究生,如果他们不认真读书、不认真思考和研究问题、不去穷尽所研究的文献,很难想象这样的文章如何能够撰写出来?就算造出来,也很难想象这样的研究论文能否为社会文明建设、行业发展、科技进步提供理论支撑。不管新老作者,编辑只要让存在问题的论文作者晓以利害,即存在不端行为的论文就算期刊编辑放行,发表出来,侥幸不被知网发现,但是一旦在晋升职称的时候被他人举报,那他将不只是丧失一次晋升机会,更可能给作者带来身败名裂的严重后果。作者一定会及时停止不端行为,踏踏实实阅读文献、思考问题,进而撰写出对社会有益的高质量论文。
在数字化时代,编辑应该理性认识AMLC的优势,在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坚定地利用AMLC这个反学术不端利器的强大参考功能与学术不端行为做斗争。由于AMLC进行的是机械比对,编辑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简单地以系统提供的检测报告上的复制比率作为取舍稿件的唯一标准,而是参考的同时,充分利用成熟的三审制、同行评议和编辑负责制,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论文,具体分析,仔细甄别,确保自己学术期刊刊发的学术论文的学术质量,保证自己期刊发展的可持续性,杜绝为学术不端行为提供平台的行为。除此之外,编辑还应该注意到,追求科研诚信、防治学术不端,从古至今,一直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难度相当大的重要课题。在AMLC系统的刺激下,新的不端手段也会跟进,而且方式会更隐蔽,手段更为多样化,编辑应做好长期与不端行为做斗争的精神准备,积极探索相应的克制良策,以便守护和维护学术这片圣土的纯洁。
参考文献:
[1]赵国惠.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功能和作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谭华,崔洁.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使用建议[J].编辑学报,2009(2):154.
[3]潘萍.论“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学报编辑工作中的应用[J].云南大学学报,2011(S2):86-8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幼师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