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2009年饱受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私募股权领域却出奇的“平静”,鲜有跳槽事件发生,相比2008年来说比率相当低。
回想2008年那个相对“动荡”的时期,中国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投资人跳槽现象频发,离职消息不断。红杉中国张帆离职;捷鸿资本(NPEACapital)创始人王刚离职;TPG合伙人张桐离职的消息自不必说,童小蠓阔别服务8年的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加盟普罗维登斯股本合伙公司担任董事总经理,凯鹏华盈(KPCB)吴运龙也以合伙人身份加盟经纬创投……有人说也许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有人说也许是他们“投错”了项目;有人说他们找到了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其实,个中原因岂能短短几下分析说得清楚明白。人员变动与新产业往往形影不离,在中国,私募股权基金还是新兴行业,因此出现人员频繁流动情况本是常态。
耐人寻味的是,回望过去的2009年,似乎整个中国私募股权领域跳槽现象并没有之前几年那么频繁,呈现出一种平稳发展的态势。只有两个经典案例较为引人注目,即原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吴亦兵跳槽到中信产业投资基金公司担任总裁,以及原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离开谷歌自立门户创办“创新工厂”。
“少而精”的跳槽事件虽然已经过去几个月,但至今仍是众人热议的话题。而这两位知名人士对跳槽的态度也十分对比鲜明。
2009年11月,联想控股副总裁吴亦兵低调宣布辞职,加盟中信产业基金。对于此次跳槽,吴亦兵本人当时并未有过多宣传或解释。
不过,联想控股集团新闻发言人曾对媒体表示:“这是一次正常人事变动,吴亦兵去中信是因个人原因而做出了新选择,这个选择更接近他的理想。”“为理想而辞职”也许可以解释为其辞职原因。
事隔几个月后,吴亦兵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打造像KKR一样世界级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是其加盟中信产业投资基金最大动力。“打造世界级的基金,我们有非常现实的信心。”
吴亦兵对未来信心满满,联想则为失去一员干将而遗憾。吴亦兵可以说是联想近十年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曾参与2001年联想分拆业务,在2004年联想集团并购IBM PC业务时,吴亦兵还作为麦肯锡顾问参与联想与IBM谈判及收购全过程。虽然吴亦兵2005年就借调到联想,但正式加盟联想却是在2008年,并先后担任过首席整合官、首席战略官、首席转型官兼首席信息官、常务副总裁等职。向前追溯,吴亦兵曾在1996年至2008年历任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麦肯锡北京分公司总经理、亚太区并购整合业务总经理等职务。
如此辉煌的经历和显赫业绩,令我们对吴亦兵将在新职位上的动作充满期待。
与吴亦兵的相对低调有所不同,李开复和他的“创新工厂”则一度成为2009年中国私募股权领域“跳槽事件”的一大焦点事件。
2009年8月5日,李开复在美国旧金山谷歌总部向上司递交了辞呈。一个月之后,他向媒体透露,创新工厂已经获得来自联想集团柳传志、红海集团郭台铭、新东方集团俞敏洪及中经合投资等八方投资者8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并开始招收“开门弟子”。
从苹果、SGI、微软、谷歌再到创新工厂,李开复从“打工明星”终于蜕变为“大老板”,并开始正式涉足私募股权领域。虽然目前还只是投融资领域的一名“新兵”,但他“璀璨”的履历、良好的口碑及知名度早已为他的日后创业赚足了人气。
“我希望把所有聪明人关于科技的奇思妙想集中到一个盒子里,然后让它们经过碰撞,擦出火花,最终经过经验丰富的导师的指导,形成***的团队投入运作。”李开复在其新书《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中的一段话,可以看作是其创业宣言。“我的理想是让这个盒子成为‘哈利・波特的魔法书’,产生‘改变世界某个细枝末节’的魔力。”
而创新工厂要做的,正是李开复期望的一个全方位创业平台,其商业模式为:在李开复的带领下,该平台将开创出具有市场价格和商业潜力的项目,并启动研发、运营,当项目成熟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剥离母体成为***子公司,直至最后上市或被收购。未来重点投资和培养的项目领域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
李开复希望他的团队“能够放松地让这些奇思妙想落地生根、发芽,以至于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去‘惊喜’”。
不仅是李开复,其实每一位跳槽人,都希望在新领域创造惊喜和成绩,而现实中又或许会带来相关产业或大或小或好或坏的变化。
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私募股权领域经历近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一些优秀的老牌投资公司逐渐“沉淀、稳固”下来,而新成立的投资公司也不乏投资界的“老兵”及颇具管理、市场经验、人脉关系的行业“尖兵”的身影。如今整个中国私募股权基金行业正进入一个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渡阶段,跳槽现象虽也时有发生,但大多属于人才正常流动的范畴。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更有利于行业发展。正是得因于人才的不断流动,才为这个产业不断续写或改写着令人充满期待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