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点击】
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如何共享知识,达到双赢?有这样一个人,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知识共享理念(合法地分享使用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开放作品,使作品更广泛地传播,以创造健康有序的文化创作空间)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她就是王春燕。2010年,她被推选为“知识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
王春燕,知识共享中国内地项目(英文:Creative Commons,简称CC)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主持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简体中文翻译、本地化以及推广宣传等工作。王春燕先后于杭州大学(后与浙江大学合并)、北京大学及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她的教学与研究领域涵盖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并发表和出版了相关领域的论文、译著。
【经典素材一】
2009年5月,王春燕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针对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七十多名议员组成的国际反盗版核心小组认为中国***府“默许互联网市场上的侵权行为”“没能有效遏制这种情况”的发言,表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确实存在问题,这一点我们从来没有否认。但是据我所知,中国***府一直尽力在协调各方利益与保障人民获取信息的权力之间寻找平衡”。
分析点拨:爱国不只是深埋在心底的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行动,她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祖国的利益与尊严。王春燕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确实存在问题,这一点我们从来没有否认”,承认不足,以退为进。以“但是据我所知,中国***府一直尽力在协调各方面利益与保障人民获取信息的权力之间寻找平衡”有力地回击了国际盗版核心小组的片面言论,维护了祖国的利益与尊严。
适用话题:爱国知识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维权意识
【经典素材二】
王春燕是一位法学博士,是哈佛大学法学院首位张伟仁学者(哈佛大学法学院东亚法律研究中心张伟仁研究基金),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研究知识产权法的副教授。王春燕作为知识共享中国内地项目的负责人,主持着知识共享系列著作权许可协议的翻译、本地化以及向社会各界的推广等工作。王春燕致力于推进一种开放的知识产权保护理念以及全社会对知识创造成果的合法分享与使用的版权文化。王春燕相信:在共同努力下,中国社会将形成良性的著作权保护环境。
每个人都肩负着知识传承的责任,而一些人则承担着更为艰巨的使命。他们甘于寂寞,即使不被世人理解仍坚持捍卫真知。他们是知识的化身,是知识探究之路上的独行者,他们致力于将知识的火种传遍全世界。
分析点拨:不为名利,甘于寂寞,捍卫真知,探究知识,致力于将知识的火种传遍全国。这样的人,追求的是一种有意义的人生――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文化事业。王春燕自觉地承担着作为一个文化人的责任:为了传承文化、传播思想,为了丰富人们的思想,也为了开阔人们的视野、转变人们的观念。
适用话题:责任人生的意义追求文化视野
【经典素材三】
知识共享中国内地项目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春燕教授在2010中国***书馆学会年会第三分会场――“***书馆法与知识产权论坛”中,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作为一种促进知识创新与传播的新思路的CC授权模式,从公共授权模式的角度讨论了该模式的含义、基本内容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与影响,介绍了中国内地版CC协议的引进与推广、应用范例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为时4小时的论坛结束之后,不少与会者对王春燕教授的发言及知识共享中国内地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与王教授就各自领域中遇到的传统著作权保护模式问题、CC所倡导的“保留部分权利的合法共享”和CC现阶段项目推广进行交流。他们中有包括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的学生,也有来自地方***书馆的研究馆员。王春燕教授对他们的疑问一一进行了详尽解答并感谢其对CC的关注,表示CC所倡导的“开放共享”精神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关注CC、参与CC。
分析点拨:从王春燕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学者的风范――严谨治学、对工作尽心尽力;从王春燕身上,我们看到了新理念推行者的形象――答疑解难、耐心解说。从王春燕身上,我们学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
适用话题:事业与价值合作与交流分享与成功
【张国良 乔翠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