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论文篇1
关键词:金融衍生产品;发展;商业银行
一、金融衍生产品概述
衍生产品是一种金融产品,它的价值是从其他的基础证券和基础变量的价值衍生而来的,因此成为衍生产品。国际上通常将金融衍生产品归为一种金融合约或金融产品,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合约的基本种类包括远期、期货、掉期和期权。金融衍生产品还包括具有远期、期货、掉期和期权中一种或多种特征的结构化金融产品。
金融衍生产品也叫衍生工具或衍生证券。国际互换和衍生协会在1994年对金融衍生产品作了具体的定义:衍生产品是有关互换现金流量和旨在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双边合约。合约到期,交易者所欠对方的金额由基础商品、证券或指数的价格决定。
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实体经济出现货币资产过剩,将直接推动虚拟经济的发展和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是具有核心内容的。金融衍生产品使得经济主体可以用较低的交易成本对各类资产风险进行***管理并将风险进行分割和转移,增强了金融体系的弹性与抗风险能力,有助于虚拟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吸纳实体经济过剩资源,也可以增加宏观调控的灵活性。
二、金融衍生产品迅速发展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创新浪潮的冲击下,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得到迅速发展。1972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国际货币市场率先推出了英镑等六种外汇期货合约,开创了金融衍生产品的先河。此后金融期货、期权、互换、衍生证券等多种金融衍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兴起,金融衍生产品由于具有管理风险、杠杆效应等功能,有效地弥补了传统金融市场上的不足,极大地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金融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国家对金融市场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从我国企业内部因素看。(1)流动的需要。在经济形势变化加剧的时代,公司和个人更加关心资产的流动性,很多金融衍生产品就是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设计的,其中,有的创新是为了容易获得现金,有的则是为了把暂时不需要的先行使用出去。(2)降低成本的需要。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是现代公司的基本特征,为了降低公司的成本,金融市场创造出了股票期权等衍生工具。(3)防范风险的需要。金融创新的核心在于引入非常有效的纷繁管理工具和设计出非常精致的风险管理策略。
2.从外部环境看。金融衍生产品是金融自由化的产物,它的创新步伐远远快于金融市场的发育和金融监管水平的提升。金融衍生产品的结构日益复杂,各类金融工具类别的区分越来越困难。目前的金融会计制度将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大多列入银行表外业务,难以准确计量交易合同的当前价值和奉献头寸。当衍生产品在市场中的风险逐渐积累,投机因素无法得到充分消化,衍生产品价格就会在投机力量的带动下背离基础资产价格,在经济出现过热时加速泡沫的形成和资产价格上涨,在***府调控时有加速泡沫的破裂和资产价格的回落。
3.从环境因素看。(1)价格波动性增强。金融商品的价格(利率、汇率)波动频繁,价格变动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例如,通货膨胀,传统金融结构的衰落与国际协议的破裂,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工业化等。(2)金融理论的推动。197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FischerBlack和MyronScholes创立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式(Black-ScholesOptionPricingModel),为各种新型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理定价奠定了基础。(3)法规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巴塞尔协议在银行资本充足性方面达成了共识,而且逐渐演变成各国中央银行的监管标准,各商业银行为了拓展业务,规避资本充足性的约束,业务发展存在表内业务表外化的趋势。(4)信息和交易成本降低。科技的进步不仅加快了全球经济的市场的交易速度,而且交易的成本也降低了。
三、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现状
国内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要是为了对公、对私提供以外汇衍生产品交易为主,尚没有提供人民币衍生交易。也就是说对衍生产品的交易结构而言,商业银行提供的对公外汇衍生产品与对私衍生产品没有本质区别,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由于对公客户的个体交易金额较大,因而可以为对公客户提供更具有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而对私客户的资金量相对较小,往往需要通过聚合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因而为对私客户提供的衍生产品往往更加标准化,期限通常也比对公客户的交易期限短。1.个人金融衍生产品的类型。2004年,国内对几家商业银行取得银监会批准经营金融衍生产品的资格,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推广个人金融衍生产品的力度,推出了多种外汇理财产品,并逐步形成了各家行的外汇理财品牌。我国各家商业银行对私人客户提供的金融衍生产品,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与利率挂钩的个人外汇理财产品和与汇率挂钩的衍生产品。利率挂钩的个人外汇理财产品基金基本上不会发生损失,收益相对稳定,适合普通的外汇持有者。与汇率挂钩的衍生产品最大的特点是高收益、高风险,银行不会给客户保本金的承诺,客户可能在短期内获得很高的收益,也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本金亏本。这类产品门槛相对较高,主要适合那些对外汇市场有很好判断、风险承受能力强的客户,适合较为职业的投资者。与利率挂钩的个人外汇理财产品主要有以下类型:(1)利率递增可提前终止型;(2)目标收益固定、达标即止型;(3)固定利率可提前终止型;(4)“上浮封顶”型;(5)“滚雪球”型;(6)区间挂钩逐日累积计息型;(7)客户可提前终止型。与汇率挂钩的衍生产品类型有:(1)“期权宝”产品;(2)“智汇宝”产品。
2.国内开展金融衍生产品存在的不足。(1)金融衍生产品同质性高,为客户量身定做的产品有限。由于国内商业银行还不能经营股票和商品交易,且国内企业和个人对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的认识有限,因此,开展衍生产品交易的基础资产只能是利率和汇率,与国际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衍生产品结构比较来看,国内提供的金融衍生产品种类明显偏少,各家商业银行推出的金融衍生产品也具有高度的同质性。(2)国内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能力严重不足。由于国内商业银行尚不具备对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的能力,因此,国内商业银行还不能成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做市商,对于基本的衍生产品的交易都要完全同国际大银行进行对冲交易,主要以中间人的方式参与衍生产品交易,实际上是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将产品收益的绝大部分转让给国际大银行。(3)国内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国内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时间不长,对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认识正逐步深化,管理手段也在逐步完善,但与国际大银行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
四、金融衍生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
金融衍生产品是一把双刃剑。尽管近年来震动世界金融体系的危机和风波似乎都与金融衍生品有关,但金融衍生产品仍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之中。
1.衍生产品的创新定价和套期保值。比如,新兴的货币市场资金流动性差,市场也不稳定,如何开发衍生产品进行风险回避就是热点之一。开发以多种资产为标的的衍生产品也日益受到关注。
2.信用分析和信用衍生产品的开发。在衍生产品被广泛使用之前,信用分析大多是一个主观过程,或者只简单地进行财务指标分析及信用等级评定,但这些都不能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精确描述,同时,随着现代银行越来越多地涉及衍生产品交易,这些传统方法在很多领域都失效了。一个重大的创新就是信用衍生合约可以使用期权、远期和互换的形式,但其损益都依赖于一个信用事件,比如,宣布信用等级降级或破产发生。随着信用模型越来越复杂,一级企业对风险管理越来越集中,货款的定价及管理将会从衍生产品研究中获益匪浅。另外,经营风险管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比如,遭到系统崩溃、***策调整和技术失败时的风险管理。这些问题具有挑战性,发生很少以至于很难通过历史数据构造概率分布,但当这些问题发生时,损失非常大,所以,研究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实践来对这些偶发事件的性质进行分析。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不可急躁冒进而应循序渐进,必须先经历以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为中心的国内经营阶段,在此阶段完善交易规则和监管体系,培育交易主体,积累经验,然后才能逐步开放市场。随着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增多,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会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胡斌.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与利率市场化[J].国际金融研究,2005,(5).
[2]黄小维.论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体的金融产品创新[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3]胡剑平,肖闪.透析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业务[J].现代商业银行,2003,(12).
[4]罗熹.金融衍生产品发展及其有效管理[J].国际金融研究,2006,(12).
[5]李晓岚,杨路明.金融衍生产品的运用及其风险防范[J].广西金融研究,2005,(4).
金融衍生品论文篇2
一、香港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特点
1.交易品种齐全,规模不断扩大,品种结构向非均衡化发展。香港各类基础金融市场工具的多样性使其衍生品市场亦呈现出多样势态。概括地说,香港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上以期货为基础的衍生工具有恒生指数期货、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期货、恒生地产分类指数期货、三个月港元利率期货及马克、日元、英镑、欧元的“日转期汇”和远期利率或汇率合约、利率或外币掉期等;以期权为基础的衍生工具有恒生指数期权、恒生地产分类指数期权、恒生100期权,红筹期权、利率及外币期权等;其它类型的衍生工具包括认股权证、备兑认股权证、可转换证券等。如此多样的交易品种给投资者众多的投资选择。伴随着品种的多样化趋势,市场交易规模也不断扩大。据统计,无论是期货市场还是期权市场,交易的合约张数都急剧增加。1991年期货总合约数为3075张,而这一数值在2001年达到95262张,10年间增长近30倍。其中,期权在1993年始发行时,成交为17702张合约,在2002年末达到438472张,恒生指数期货由1991年的3075张增加至2001年的33138张,小型恒生指数则由2000年发行之初的827张增至2002年的2473张。
香港为数众多的金融衍生工具发展并不均衡,大致来说,以股指期货和股票期权为主,两者占据场内衍生品市场的绝大部分。就期货市场看,2001年恒生指数期货及小型恒生指数期货在8个期货交易品种总交易张数中占总体市场规模的88.74%,在2002年全年所占比重达到95%。就成交量而言,股票期权及恒生指数期货为各类衍生产品中成交量最高的品种。1999—2000年恒生指数期货占总成交量的一半以上,2000—2001年股票期权首次超过恒生指数期货的成交量,占到47%,但这一数值在2001—2002年度又有所回落,降到33%,而恒指期货同期占44%。基本上两者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
2.场外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发展势头良好,成为衍生工具市场的主体。随着全球场外市场的迅速发展,香港的场外市场取得很大进展。比较1998年4月与2001年4月香港场外市场平均每日成交净额,其主要品种,除利率掉期有所下降外,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仍有一定的增幅。(表1)表1:按交易类型分析场外衍生工具平均每日成交净额(单位:百万美元)平均每日成交净额所占百分比(%)04/104/98变动(%)04/104/981.外汇衍生工具1,528l,33514.5%36.6%35.0%1.1货币掉期49835141.7%11.9%9.2%1.2场外期权1,0309834.7%24.7%25,8%2.利率衍生工具2,6412,4388.3%63.3%63.9%2.1远期协议53140431.6%12.7%10,6%2.2利率掉期1,8951,939-2.3%45.4%50。8%2.3场外期权21594129.7%5.2%2.5%场外衍生工具总额4,1733,8159.4%100%100%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
就亚洲市场而言,1998年香港市场的发展距占第一位的日本和第二位的新加坡还有一段距离,其总额分别只占前两者的57.1%和42.6%。在经历亚洲金融风暴后的2001年同期,香港基本上保持了温和的增长势头,无论是外汇还是利率衍生工具成交都有小幅增长。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全球统计结果,目前,香港仍保持全球第7大外汇市场、第8大外汇及场外金融衍生市场的地位。
3.市场参与者多样化,各有侧重。一般来说,衍生品市场的参与者有发行人、经纪人和投资者三大类。香港衍生品市场的买卖既包括公司自行买卖,也有本地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还包括海外的机构及个人的交易。(表2)表2:截止至2002年6月各类投资者所占的市场比重投资者类型所占市场比重本地机构投资者14%本地散户投资者29%公司本身之买卖36%海外散户投资者3%海外机构投资者18%.
其中,海外投资者主要是一些机构性的投资者,主要来自于英国、美国、欧洲其他国家、日本、中国内地及中国台湾地区,亚洲区的其它国家也占据一定份额。这些海外机构投资者主要投资于港元利率期货及恒生指数期权;而海外个人投资者自小型恒生指数期货推出以后,便以其为投资重点;本地的个人投资者在多个市场上都有一定的参与,尤其是以小型恒生指数期货及恒生指数期货为主;本地机构投资者较多地参与恒生指数期货及港元利率期货的买卖;而公司本身之买卖在整体市场上占最高份额,股票期权是其主要的选择品种。
二、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经验
1.不断加强***府层面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监管。1994年12月,香港金融管理局首次关于衍生品风险管理的指引,其主要内容是要求认可机构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健全内部风险管理和监督制度,包括建立管理层明确的权责分工、风险评估与持续的风险监督、发挥内部制衡作用等。巴林银行事件之后,金管局于1996年3月再次一次集中于衍生品风险管理运作的指引。金管局要求董事会和管理层以书面形式制定一套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清楚明白的管理细则,包括机构本身所能承受的总体风险程度,可参与的衍生品活动,确立内部稽核制度和监控等,从事风险监管功能部门的职责绝不能重叠,稽核部门要保持其***性和有效性。总之,衍生品风险管理的操作指引中涉及金融机构在当今市场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且制定了相应的防范***策和目标,它体现了金融管理局对现代风险管理的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讲,衍生品的操作指引已不仅仅是单纯针对衍生品的风险管理,它也是对香港金融监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1997年金融风暴中,面对国际金融大炒家对恒生指数期货的狙击,香港特区***府积极人市干预,动用1,181亿元外汇基金与其抗衡,随即推出30条监管措施,内容针对股票抛空以及联交所、中央结算公司、期货交易所、证监会、财经事务局等各有关当局,目的是加强香港证券及期货市场的秩序和透明度,杜绝有组织及跨市场的造市活动,特别是加强监管沽空的活动。这30项措施,为***府的市场监管设立了一个总体性的框架,成为行业风险预警的指引。
2.重视建立行业内的自律监管。1987年全球股灾对香港金融业的影响使香港日益重视行业内的自律监管。香港***府当即成立了证券业检讨委员会,对香港的证券、期货市场进行全面检讨,并根据该委员会提交的《戴维森报告书》成立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证券会在加强对证券及期货市场监管的同时,也对香港联合交易所进行了改革,建立健全自我风险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风险准备金管理制度,要求风险准备金在10亿港元以上,风险准备金作为流动资金可随时调动。(2)建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系统,HKFE采用的是美国芝加哥期权结算公司推出的风险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对风险计算与监控是随时的。(3)足量的风险管理投资。在风险管理系统的投资外,还经常邀请世界级风险管理专家进行风险管理的检查,提出改进建议,并长期聘请世界级风险管理专家在交易所任职。(4)积极开展与世界级风险管理能力强的交易所或银行的合作,引进其对复杂的期权风险精确计算的技术。
3.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巴林银行的倒闭事件,不仅使人们认识到了金融衍生品市场风险的巨大威力,同时也看到,缺乏金融性的协调及信息互不沟通是未能阻风险事故发生的一个关键原因,因而建立监管的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日益突现。香港在监管的国际合作方面紧跟时代步伐,不但普遍采用了巴赛尔委员会、国际证券监管组织联合会、国际清算银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所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准则,而且也致力于与其它国家和地区金融监管当局的合作。据统计,近几年,香港证监会每年要处理上百次协助CFFC的调查工作,协助工作包括提供非公开的交易记录与文件,此外来自海外的监管机构索取非公开信息,数量高达上千次。
三、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对内地的启示
1.建立成熟稳健的基础金融工具市场,为衍生品市场构建发展平台。香港的资金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都是东南亚地区甚至是国际上重要的金融市场,这些基础金融工具市场都是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内地的股票市场仍存在不少缺陷,违规操作时有发生,债券市场规模过小,人民币外汇市场还未完全开放,总的来说,整体金融市场的发展还远未成熟。所以我国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首先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地完善基础金融工具市场,以保证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
2.积极稳妥地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适时推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金融衍生工具。香港金融衍生工具中,最重要的产品就是恒生指数期货。它既有期货合约的“先定价远期交割”的特点,又是以恒生指数作为买卖基础的投资组合。由于恒生指数的做多、做空的双向机制及价格发现功能,有助于平衡现货市场上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因而恒指期货吸引了广大香港市民及海外机构投资者的广泛参与。这不仅繁荣了市场,促进现货和期货市场的共同发展,同时也加速了香港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我国证券市场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后,无论是在投资者数量、市场规模,还是在***策立法等方面都为股指期货交易的推出提供了一定的有利保障。然而从规避风险的角度而言,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股票市场波动幅度大,投机气氛比较浓,各类信息披露不规范,系统风险在总体风险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由于我国股市不能做空,一旦进入了阶段性的空头市场,投资者投资基金将缺乏有效的风险规避工具。而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既能满足投资者规避系统风险的需要,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现货市场没有做空机制的缺陷。当前为尽快推出我国的股指期货产品,首先要促进股票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成熟,包括完善股票发行制度,优化上市公司结构,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机制,抑制内部交易行为和欺诈行为,实现股票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化,为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奠定基础。
3.建立完善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体系,***府监管、交易所自我监管及监管的国际合作三方并重。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不成熟性,决定了必须制度先行,***府有责任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建立起发展的宏观框架及指引,对其实施有效监管,尽快制定和完善衍生工具交易的有关法规,制定统一、公平、规范的交易规则,禁止市场垄断等,同时要明确监管的目的是实现金融业的稳定与繁荣,保持良好的市场秩序,而不能以牺牲金融业的活力为代价。而香港交易所从会员制改为股份化公司后,理顺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了内部资源,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起有利于交易所稳步发展的管理体制,增强自身的监督和管理功能。如制定衍生交易的总体战略规划,明确衍生业务与风险监管的权限与责任范围,保证操作权与监管权相分离,设立***的风险监控部门,对衍生业务的风险实施全面评估等。
我国加入WTO后,扩大监管的国际合作的要求日益迫切。首先要向国际规范和惯例靠拢,遵守巴赛尔委员会及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联合制定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监管准则和加强银行及证券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信息披露的建议。同时,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加强与其它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及地区的多边合作,如成立多国合作监管机构,负责对区域性甚至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进行监督,加强信息披露,增强信息透明度等。这不仅有利中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会对区域金融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姚兴涛.金融衍生品市场论[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2]杨朝***.香港证券市场比较[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3]王建国,徐锡良.衍生金融商品[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4]饶余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演变展望与***策[M].香港:香港商务印书馆,1997.
[5]陈建华等.香港金融的发展及其未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金融衍生品论文篇3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风险防范 风险管理 金融工具
随着当今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浪潮的冲击,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发展、壮大是金融业不可回避的历史趋势。对于国内金融市场而言,需要借助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活跃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优化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活跃市场经济,激活市场证券,满足多元化的市场投资需求,并且对市场风险造成分散。因此,我们将金融衍生品定位成“双刃剑”。为控制好“双刃剑”,应当充分了解金融衍生发展趋势,对市场做出合理展望。
一、什么是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产品,是有关互换现金流量和旨在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双边合约。合约到期时,交易者所欠对方的金额由基础商品、证券或指数的价格决定。它与传统金融产品相比,价格的波动容易受到基础金融产品价格的影响,灵活性较强。金融衍生产品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出现及运用,都对实体经济中的相应标产生影响。并且,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和实体经济与基础金融产品有着本质区别,金融衍生品的本身不具备价值,只具有代表性的权利,金融衍生品的持有者只需适当地卖出买进便可获利。
二、金融衍生品的特点
金融衍生品与传统的传统金融产品相比而言,价格波动受到金融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其特点包括:虚拟性、高杠杆率、灵活性及复杂性。鉴于这些特点,金融衍生产品不论采取何种形式的运用和出现,其交割始终会受到实体经济中相应地标的资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因交易过程中只能用缴纳保证金而形成的杠杆率放大了数倍。此外,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与实体经济和基础金融产品的交易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是因为金融衍生品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它代表的仅是收益的权利,而且持有者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卖出和买进才可以获利。总的来说,这种脱离实体经济的虚拟性促使金融衍生品可进行随意组合,因产品层出不穷,造成监管难度加大。
三、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必要性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与国外相比,处于发展起始阶段。因此,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出现的技术问题在我国短期内是不会出现的。当今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扩张中,即便是我国不发展金融衍生品产业,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会争相去发展金融衍生品产业。所以说,未来我国因理论、技术落后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进而对国民经济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还会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造成不良影响。鉴于此,发展和培养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积极建立金融市场的风险转移机制和发行机制,已经成为当今金融市场发展和深化的当务之急。
四、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趋势
(一)衍生品的需求日渐增多
中国期货业协会最新统计资料表明,2015年7月,我国期货市场的成交量与6月份相比,呈现上升趋势。以单边计算,7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为389,188,140手,成交额为810,379.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27%和275.31%,环比分别增长36.4%和下降17.75%。1~7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2,084,909,835手,累计成交额为4,347,210.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15%和216.70%。上海期货交易所7月成交量为117,064,331手,成交额为62,464.29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0.08%和7.71%,同比分别增长82.26%和14.80%,环比分别增长72.95%和48.82%。大连商品交易所7月成交量为114,171,709手,成交额为42,053.35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9.34%和5.19%,同比分别增长63.27%和7.36%,环比分别增长29.15%和14.15%。上述2015年最新期货交易在各个交易所成交量的数据表明,我国期货交易逐渐呈现交易量增长趋势,并且,这对衍生品的需求而言呈现上升趋势。
(二)新的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
针对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而言,我国场外金融交易才刚刚起步,新的金融衍生品才刚刚有了发展势头,可以说,今后的未来发展趋势中,金融衍生品将会出现新的产品。因此,创新金融衍生品势在必行。新的金融衍生品既能够提供更多新机会,也能够提供更多新的交易手段。创新是金融衍生工具生命力的存在,是不断壮大发展的前提。为促进我国交易量的持续增长,我们仍需继续发展创新。针对金融衍生品的创新思路而言,需要在总结金融衍生产品的经验基础上,积极推出人民币利率期权等衍生产品的交易,对各种金融衍生产品进行丰富,最终促进场外结构衍生品不断发展。
(三)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
要实现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同时抓住发展和监管这两个关键词。我们必须以稳健快速地发展和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为重点,培养合格的金融衍生品人才,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结合。全球化经济发展下,我国金融活动日趋密切,但是在无形之中也带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当下,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发展创新及电子化发展成为发展趋势。现如今,我国金融产品本身存在较大风险,创新的金融衍生品无疑风险更大。电子化的衍生品因双方进行交易时环境是虚拟的,加上我国网络风险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等。总的来说,金融衍生工具及衍生交易场所的不断发展,提高了金融风险的复杂性及不稳定性,加剧了预防的困难。鉴于此,应正确认识金融衍生工作的特点及效益,加强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及监管。因此,衍生产品的监管是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加快金融衍生品市场国际化的发展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下,国际化的投资开始出现,因此金融衍生品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基于本质而言,金融衍生品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市场,金融衍生品本质的开发没有国家。当今,随着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的发展及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日趋增多,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创新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对于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而言更趋国际化。此外,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和电子化的发展是金融衍生品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五、结语
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和发展是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必经之路,当下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但是我国金融衍生品与国外相比,起步晚,因自身的不完善还潜藏不少风险。鉴于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金融衍生品进行监管,加快国际化的发展步伐,以期金融衍生品在我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
(作者单位为交通银行湖北省分行)
[作者简介:林希(1992―),女,湖北武汉人,本科。]
参考文献
[1] 王屯,于金酉.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J].金融论坛,2010 (2).
[2] 樊志刚,马素红.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的新特点与国内商业银行的策略研究田[J].金融论坛,2006(4).
[3] 张兰花.中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美国金融危机与国企衍生品投资失败的教训[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9).
金融衍生品论文篇4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理论选择监管法制
世界金融衍生品市场视野下的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
(一)金融衍生品的形成及发展
金融衍生产品是相对于基础性金融产品而言的,其价值的决定依赖于对基础性产品标的资产价格走势的预期。在金融市场中,基础性金融产品既可以是货币、股票、债券、外汇等金融资产,也可以是金融资产的价格,如利率、外汇汇率、股票价格指数等。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基础产品市场交易利差大幅变化的情况下,满足投资者保值、赚取有关资产差价(套利)或投机等种种需求的结果。
弗兰克•J•法博奇认为,“一些合同给予合同持有者某种义务或者对一种金融资产进行买卖的选择权。这些合同的价值由其交易的金融资产的价格决定,相应地,这些合约被称为衍生工具”。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认为,金融衍生品是一种合约,该合约的价值取决于一项或多项背景资产或指数价值。1992年,在启动金融期货20年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米勒将金融期货的推出誉为“过去20年里最重要的金融创新”。
笔者认为,金融衍生品是指从“基础性金融工具”或“传统金融工具”中衍生出来的新型金融工具,即根据某种相关的金融资产预期的价格变化而进行定值的金融工具。其突出的特征在于其合约性价值的存在。基础性金融工具主要有三种形式:利率或债务工具的价格;外汇汇率;股票价格或股票指数。这些基础性金融工具的衍生品主要包括金融期货、金融期权、互换和远期和约等。
(二)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市场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金融衍生品市场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开始出现。1990年后,我国开始引入期货市场及外汇期货、股指期货、国债期货、权证交易等,大部分因缺陷过多而被迫中断试点(见表1),暴露了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一些问题,如法规不健全、信息披露不规范、市场监管不严格等。
由于金融衍生品独特的风险转移和价格发现等功能,不断受到市场追捧并发展壮大。随着我国加入WTO、汇率制度的改革和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适应经济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近两年我国逐步增加了金融衍生品品种,试点次级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黄金期货等品种,并准备推行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但金融衍生品在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风险。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剧,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问题也逐步暴露,从2008年南航JTP的末日疯狂到高德炒金事件,都给投资人带来了一定的灾难。
金融衍生品发展中监管理论的策略选择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世界信赖自由市场,***府“守夜人”角色似乎更加符合民众的需要,但是随着经济危机的发生,民众开始寄希望于***府的监管。尽管金融监管的历史不长,但是监管和市场的论战却从未止息。赞同性理论希望强化管制来规避金融风险,否定性理论则希望以市场的方式来解决金融风险。
赞同性理论包括:早期的抑制民众过分投机于金融资本的动机理论;20世纪30年代金融危机爆发带来的市场失灵论和公共利益理论;市场先天的缺陷如自然垄断、社会福利损失、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需要***府干预的社会利益理论;基于金融行业本身风险控制的金融风险理论;基于法律存在缺陷而监管的法律不完备论等。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各国都重视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并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建立了具有特色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模式。而如何使得金融监管卓有成效?分析研究金融监管的否定性理论也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示:
金融监管否定性理论主要包括特殊利益论和社会选择论。特殊利益论信奉市场经济和放任主义,认为监管***策反映的是参与***治过程中的各种利益集团的要求,监管是为被监管的行业利益服务的,因此监管面临着多方面的成本和道德风险,监管对于问题的解决是无益的。社会选择论是在特殊利益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一理论将经济学中的市场概念移植到行***决策中,把监管认定为具有自利的理性的“经济人”,对于集团间的利益讨价还价之后的财富再分配,因而“***府不一定能纠正问题,事实上反倒可能是某些问题恶化”。
客观地说,两种否定性理论假说都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成分,同时在实践中,各国在金融监管中也曾经出现过一些类似于理性“经济人”为自身谋求利益的情形,这些情形的发生对于***府监管信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这种源于外部的道德性风险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在世界监管理论发展的过程中,也加入了一些其他因素的考量。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
第一种考量为金融监管经济合同理论。金融交易包含着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之间、金融机构和监管者之间、监管者和社会之间显性和隐性合同的复杂结构。监管可以被视为被监管者和监管者之间的一系列隐性合同关系,设计得好的合同可以促使金融机构的行为避免或者减少系统性风险;反之,则可能在金融活动中产生系统性风险。
第二种考量为金融监管的成本和收益博弈。大多数国家对监管机构的直接成本都有比较可靠的数据。但对可能是更大一块的成本——即对施加于被监管对象所造成的额外负担却没有数据可利用。所以精确计算监管的成本和收益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它的意义却是现实的:监管任何时候都是在成本和收益的权衡中做出判断,偶尔的监管失灵是否可以视为监管体系加重了社会成本;以消除监管失灵为目的的增强监管是否得不偿失。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现状
法规体系建设不完善。法律是监管的基础,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方面的立法相对滞后,且***出多门。现行的与金融衍生品有关的法规,基本上都是各监管机构针对具体的衍生产品制定的,缺少统一的金融衍生品监管法律,缺乏衍生品交易和风险管理的相关指引,尤其不能有效应对金融衍生品风险具有跨系统、跨部门蔓延的特性。
监管主体过于分散。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多头管理,央行、银监会、证监会等都在各自领域负责相应机构金融衍生业务的监管。由于部门分割,既形成在许多领域的重复监管,也存在一定的监管真空。各监管机构之间尚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同时也缺乏共识的战略规划。
行业自律组织作用不明显。我国目前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行业自律组织有中国期货业协会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分别成立于2000年12月和2007年9月。由于缺乏管理部门的有效授权,行业自律作用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宏观管理手段以管理部门的行***手段为主,协会自律管理手段不足。
(二)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1.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法制建设。第一,市场准入制度是指对开展金融衍生品业务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交易者、从业人员资格以及进入市场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合约等的最低要求。第二,风险监控制度指金融监管当局依照既定量化检查标准、定性控制目标及风险综合控制等规定,对金融机构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法律制度。第三,信息披露制度是保障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金融监管制度。从规范披露内容和披露形式两方面着手,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促使衍生品交易的公开、公正和公平,提高透明度。第四,危机救助和退市法律制度是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及时化解、处置、救助既有风险的法律制度。必须建立金融机构预警机制和存款保险制度,这在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和保护我国投资者利益方面尤其重要。
2.强化国内金融监管权力的整合和协作机制的建设。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安排是多头分业监管体制。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机构主要有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四家,其分工有着制度上的安排。《证券法》第179条第8款规定:“***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和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合作机制,实施跨境监督管理”。银监会、证监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监会)于2004年6月28日颁布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在金融监管方面分工合作的备忘录》授权监管机构负责对外联系,并与当地监管机构建立工作关系;要求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密切合作,就重大监管事项和跨行业、跨境监管中复杂问题进行磋商,并建立定期信息交流制度。但由于这些规定过于原则,缺乏明确的操作细则,实践中代表交流和协作的联席会议也没有实现。
对于金融衍生品市场更高层次的监管,笔者认为,首先,应该由***分管金融工作的副***代行管理协调职能,构筑以副***为核心的纵向管理机制和横向的协调机制,从而推动金融监管工作的联动性;其次,应该加强监管机关的自我控制,以最大程度的削弱理性“经济人”的可能性。
3.加强国际间监管力量的协作机制建设。随着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国家单边采取措施显然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急需国家间监管力量的联动性不断增强。而实践中,***府间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合作是规则导向的,主要通过双边或多边条约、谅解备忘录进行。由于国际组织颁布的规则通常采取软法的方式,我国对这些国际通行的监管标准审慎、合理的采纳,可促进我国重新审视国内衍生市场的内在属性和风险管理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衍生交易监管体制的不足并为国际监管协调奠定基础。
总之,在金融衍生品被喻为“金融野兽”的今天,维护全球金融安全应当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监控法律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金融市场无论走得多远,都要有法律法规相陪伴。我国应不断摸索国内监管力量的合理调配、国际监管力量的分工合作等系统性问题,以期构建我国金融监管法制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美]弗兰克•J•法博奇.唐旭等译,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金融衍生品论文篇5
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创新
金融衍生品是上世纪80年代金融浪潮中兴起的一种金融创新,它的迅速发展使之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重要的交易品种。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金融业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程度,我国的金融机构随着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面临更加严峻的金融风险。金融衍生品的高风险性是金融市场变得更加脆弱。在竞争压力和风险增加的基础上,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发展的必然选择。
1.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的概念和特征。金融衍生品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从字面看,可以理解为,金融衍生品就是在如银行信贷、债券、股票等基础性金融产品的前提存下衍生出来的新的金融产品,主要包括远期外币或人民币外汇交易、期货交易和外币掉价交易等。无论那一种金融衍生品,都具有以下特征:
虚拟性。金融衍生品的本事是没有价值的,它只是一种获得收益的凭证,它的价值由标的的资产价格决定,具有相对***性。
杠杆性。保证金制度是金融衍生品交易共同采用的制度。金融衍生品市场在交易中,双方都要缴纳一定的保证金。交纳保证金后可以进行交易。所以这种交易具有杠杆效应。保证金和多少和杠杆效应成反比,而风险和杠杆效应成正比。
风险性。由于其高杠杆性是风险集中。衍生品的虚拟性和未来的不可预知性使它的风险性增强。
契约性。金融衍生品是双方对未来交易的约定,该合约对交易者的未来权利和义务有明确性,并具有法律效力。
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历史。我国的金融衍生品起步较晚,真正开始发展是从1992年上海推出的外汇期货开始。此后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上先后出现了国债期货、股指期货等交易种类。20世纪末的金融衍生品交易达到疯狂程度。但由于畸形的市场发展造成了1995年的327国债期货事件,我国爆发了第一个金融地震。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提高,我国金融衍生品又有了新的发展契机。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于2005年初步建立起来。到2009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金额接近百万亿,金融衍生品交易发展迅速。
2.我国金融衍生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衍生品自身固有缺陷。我国金融衍生品品种不足:国的金融衍生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体现在衍生品品种不足上。特别是和国家金融衍生品丰富多样的种类相比,更显得品种少,同质性高。
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衍生品包括期货、汇率、股票期权、利率远期合约等等。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品种和数量不多。例如上海证券交易所只有可转换债券和权证两种金融衍生品。品种不足阻碍了我国金融衍生品的;领域扩展和投资规模扩大。人民币衍生市场不够活跃,衍生品的参与者不够广泛,制约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我国金融衍生品在设计方面存在缺陷:金融衍生品在设计上的不合理导致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多种产品但没有转移风险反而使风险扩大的情况。这是由于金融衍生品的特点决定的。我国金融衍生品在金融市场的同质性较高也是由于产品设计不合理造成的。以外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相比较,我国为客户定做的衍生品在设计水平上有很大差距。国内各个金融机构推出的产品也具有高同质性。产品设计的不合理是由于我国缺乏金融创新的能力,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金融衍生品监管方面存在缺陷:衍生品的监管主体分散。理论上说,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应该是由***府、行业协会和交易所三者共同建立的三级监管系统。但是我国由于刚开始设立衍生品市场时就没有明确监管部门的责任,所以知道现在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监管体系。各个金融机构都从自身较大出发对金融衍生品进行管理,监管主体的分散性导致了***策方法的不协调、不稳定导致监管效率低下。
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备:法律是监督的基础。目前我国在金融衍生品上的立法相对滞后。首先,从发展历史来看,目前与金融衍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是各个监管机构根据具体的金融衍生品制定的,缺乏统一的监管法规来进行完善。金融衍生品的跨领域性风险使得在出现具体问题使缺乏对应的法律保障。其次,在目前存在的法律法规中,限制性条文居多,鼓励性法律教教,虽然这些限制性法令在防止金融风险的扩大蔓延有积极作用,但是也制约了衍生品市场的扩大和发展。
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市场均衡价格缺失:我国的金融市场目前还刍议初级阶段。大多是金融衍生品的价格和市场均衡价格相差很大。金融衍生品的价格与基础性金融产品的价格有密切联系、我国对金融价格和外汇管制很严,所以国家***策很大程度上主导了金融衍生品的价格。而且人民币在目前资本项目下无法实现自由兑换,导致了衍生品的价格不是有市场控制的价格。两者之间的差价成为投机者的争夺关键,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风险。
信息披露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不够:对于参与者来说,准确的信息是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因此,金融市场必须具备一个和完备的信息披露制度。我国现在的信息披露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不能够真实地反映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情况。所以无法使投资者对市场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预期,对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发展起了负面作用。而且,信息的透明和公开可以减少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如果错误的信息导致对预期的错误判断会导致严重的损失甚至危害到国家的金融体系。
金融衍生品论文篇6
关键词 农业;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品
中***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6-0099-01
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但居高不下的农业风险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关键瓶颈。国外的实践均表明金融衍生工具在降低农业产业化风险以及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近年来,我国学者加快了对农业金融衍生品的研究,除常见的农产品衍生品外,研究较多的主要有:天气衍生品、农业巨灾衍生品和农业订单衍生品。
1 关于天气衍生品的研究
天气风险对农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在农作物产区,种植季节的降雨量、温度和其他天气因素均会影响作物产量。需要升温度日数期货、需要降温度日数期货、制冷季节指数期货和制热季节指数期货等为较常见的衍生品。
由于国外金融衍生品市场较为发达,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衍生品如何定价。如Davis(2001)认为传统金融衍生产品定价模型不适用于天气衍生品的定价,并基于几何布朗运动原理设计出天气互换和天气期权的定价方程式[1]。Brockett(2005)则采用不相关定价模型来研究天气衍生品的定价问题[2]。而我国由于衍生品市场建设滞后,现有衍生品较少,所以研究均以介绍国外衍生品和相关理论为主。如齐绍洲等(2003)介绍了以气温指数为基础产品的天气衍生品及其价值模型[3]。李黎等(2006)认为引进天气衍生品为农业生产者的风险转移提供了新途径[4]。秦畅泽等(2008)在介绍世界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制度建设[5]。
2 关于农业巨灾衍生品的研究
我国是农业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农业保险却一直处于经营效益低下的状态,大部分巨灾损失只能依靠农户自主承担或***府灾后救济。为转移和分散巨灾风险,美国芝加哥证券交易所先后推出了巨灾保险期货(1992)、巨灾保险期权(1995)和巨灾互换(1996)等衍生品,国外金融创新的成功经验给我国管理农业巨灾风险带来了新的希望。
近几年,国内学者也加快了对巨灾衍生品的研究。如陶正如等(2007)介绍了几种较常见的巨灾保险衍生品,并建议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利用巨灾衍生品推动我国巨灾风险管理的发展[6]。杨刚等(2008)将极值理论中的超出随机门限值方法应用到巨灾保险衍生品定价领域,建立了主要针对大损失小概率索赔的统计定价体系框架[7]。陈和等(2010)分析了我国巨灾保险市场面临的问题,认为加快发展保险衍生品是发展我国巨灾保险业的有效途径[8]。
3 关于订单农业衍生品的研究
订单农业的实质是通过合约形式规定农产品的生产数量、价格、质量、交易时间及各方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将未来的市场需求提前反映并引导农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到期则按事先所确定的价格等约定进行交割,因而订单农业可视为一种远期农产品销售合约交易。
何嗣江等(2005)指出着力推出期货、期权、互换及其组合等新型金融产品以及构建与此相适应的市场环境应成为当前完善我国订单农业重点工作之一[9]。何嗣江等(2007)还建议让现代金融市场来反哺农业,让社会游资来分担农产品市场风险,形成合理的风险配置与利益分配机制将是促进订单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10]。
4 结论与展望
农业风险管理与金融创新关系重大。综上所述,国外有关农业风险管理的金融创新研究已经深入开展,其中的许多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反观国内相关学术研究明显滞后,以引进和介绍国外研究成果为主。对国外先进金融衍生品的介绍仅限于简单介绍,缺乏对产品特性、推广意义和推广可行性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因此,对具体农业金融衍生品进行深入探究和考证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
参考文献
[1]Davis.Pricing Weather Derivatives by Marginal Value[J].Quantitative Finance, 2001(1):1-4.
[2]Brockett. Weather Derivatives and Weather Risk Management[J].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Review, 2005(8):127-140.
[3]齐绍洲,凌棱.美国天气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及其应用[J]. 证券币场导报,2003(11):25-29.
[4]李黎,张羽.农业自然风险的金融管理:天气衍生品的兴起 [J].证券市场导报,2006(3):49-53.
[5]秦畅泽,忻蔚.世界天气衍生品市场现状以及对我国建立 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启发[J].现代商业,2008(3):284.
[6]陶正如,陶夏新.巨灾保险衍生品[J].自然灾害学报, 2007(4):132-138.
[7]杨刚,刘再明,欧阳资生,等.隐含风险中性分布在巨灾 超额损失再保险定价中的应用[J].经济数学,2008(4):331-337.
[8]陈和,申明浩.中国巨灾保险制度初探及国外经验借鉴 [J].国际经贸探索,2010(3):59-63.
金融衍生品论文篇7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定价权;跨境联合监管合作
中***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4)10006005
一、 引言
截至目前,我国尚未挂牌交易以他国金融资产为基础资产的金融衍生品,但在其他国家的交易所内,已经出现了多个以我国金融资产为基础资产的金融衍生品。主要包括货币类衍生品与股指类衍生品两大类。其中,货币类衍生品主要为在中国香港交易所以及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期货产品。股指类衍生品主要包括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推出的中国指数期货、香港交易所推出的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期货/期权与H股金融指数期货、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推出的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期货;摩根斯坦利国际资本公司推出的摩根斯坦利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以及2006年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上述金融衍生品中,除了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以外,其他几种股指衍生品在严格意义上,并非金融衍生品的交叉上市,其所指向的资产价格并非A股市场的股票价格,而分别是在H股、N股以及B股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股票价格。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直接以中国A股市场的50只权重股为基础资产,以新华富时编制的A50指数为合约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在国外上市的中国股指类衍生品,上市前后遭到了中国***府的强烈反对,也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激烈争论。
二、相关文献述评
交叉上市(Cross Listing)又称跨境上市或互相挂牌,是指金融产品同时在不同国家的交易所挂牌上市。金融衍生品是在基础金融之上,衍生出一种以基础资产为标的的交易产品,主要包括股指衍生品、货币衍生品与利率衍生品。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具有非专属性特征,大多采取现金交割,无需实物交付,更加自由、灵活和开放。境外市场甚至可以在不征得境内市场中基础资产所有权人同意的情况下竞争性地创设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在国外,Adriana和Piotr[1]讨论了新兴市场中可能存在的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的市场需求。Alex等[2]使用新加坡交易所的期货交易数据研究了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对于母国的影响。Jean和Siham[3]讨论了外国企业在美国交叉上市对于公司并购的影响,进而分析了交叉上市对于股东利益的作用。Lulu和Robert[4]研究了新兴市场企业交叉上市的目的,指出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分割是新兴市场企业境外上市的重要原因。Qian等[5]研究了新兴市场金融产品交叉上市对于母国的影响。
在国内,孙海霞等[6]讨论了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的模式以及对母国的影响,并指出目前我国开展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的条件尚不成熟。霍昱廷[7]从金融包容视角,研究了次贷危机以后欧美金融衍生品监管的立法变迁,认为监管重点逐步朝向系统性金融风险。张涤新和冯萍[8]运用VAR(p)-BEKK模型研究了金融危机对于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大陆证券市场交叉上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对于中国香港市场的影响明显高于对中国大陆金融市场的影响,中国香港市场对于中国大陆市场存在一定的传导作用。陈学胜和覃家琦[9]运用Hasbrouck方法对A+H股上市公司的公有信息与私有信息进行了分解测算。吕秀华等[10]通过对交叉上市公司的研究,指出由于受到更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交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控制权更弱,有助于降低其与小股东的矛盾。罗红光和张元振[11]介绍了金融危机后欧盟对于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新规。李欣豫[12]分析了我国金融衍生品监管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上述文献大多是基于金融衍生品已经大量交叉上市的发达金融市场所进行的研究,分析了境内外市场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交叉上市对于具体金融产品或具体企业的影响。但我国目前的情况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刚刚起步,监管层对于交叉上市的态度尚未明确,急需在顶层制度上先行设计[13]。本文比较了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的模式,分析了其对于境内市场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三、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对境内市场的影响
1增加了参与者规模及信息量,提高了市场效率
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最直接的意义,在于扩大了产品的辐射范围,增加了产品的影响力,吸引了更多的市场参与者。从国际经验来看,交叉上市一般不会降低原有境内市场的交易量,在形成全新的境外市场的同时,境内市场的交易量往往反而出现一定幅度的提升。Alex等[2]比较了中国台湾股指、日经225以及印度Nifty指数自交叉上市对原有市场日均交易量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原有市场的日均交易量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提升。
市场参与者的增加不仅带来了交易量的提升,还为市场引入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并使得风险可以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范围内进行分散与重新配置,最终导致了市场效率的提高。Alex等[2]也分析了中国台湾股指、日经225以及印度Nifty指数交叉上市前后,买卖价差的变化。中国台湾股指境内市场TX-FUT成立以后,境外市场MSCI-TW的买卖价差缩小了508%;日经225指数境内市场Nikkei 225-OSE成立后,境外市场Nikkei 225-SGX的买卖价差缩小了704%;印度Nifty指数境外市场Nifty-SGX成立后,境内市场Nifty-NSE India的买卖价差缩小了816%。交叉上市对于市场效率的提升作用显著。
2弱化了境内市场对于金融资产定价权的掌控
定价权的争夺是当今国际金融市场各国竞争的重要内容。境外市场上市境内金融衍生品,有可能弱化境内市场的定价权。如果境外市场运行效率更高,更多地掌握市场信息的参与者选择通过境外市场进行产品交易,则可能出现境外行情领先于境内行情,境内市场成为境外市场的影子市场。新加坡交易所竞争性上市的日经225指数以及中国台湾股指都曾因其先发优势与较低的交易成本,一度替代境内市场,掌握了指数定价权。表现为境内市场的价格滞后于境外市场,境外市场的价格变化对于境内市场具有明显的影响,而境内市场的价格波动对境外市场则影响有限。由于真正有可能掌握定价权的境外市场都属于市场化程度较高,机制设计完善的交易市场,所以,一般而言,虽然其弱化了境内市场的定价权,对于金融稳定却并无太大影响。但境内市场定价权弱化也有可能带来两个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定价权的弱化也往往会导致交易量的流失,从而降低了境内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特殊情况下,境外市场会因国际资金变化或其交易制度的变化而发生价格大幅波动,从而对境内市场带来风险传导。
3竞争叉上市相对于合作叉上市对于境内市场具有更大风险
根据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是否征得境内市场的准许,可以将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分成合作叉上市与竞争叉上市两种模式。在合作叉上市模式中,境外市场在征得境内市场以及监管部门同意以后,与其签署合作协议,再上市境内市场的金融衍生品;在竞争型交叉上市模式中,境外市场未征得境内市场以及监管部门的同意,也不签署相关合作协议,直接上市境内市场的金融衍生品。
竞争叉上市始于1986年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后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合并为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两年后日本国内也推出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借助其本国优势,境内市场的交易量终于逐步超过境外市场,但直到2013年,新加坡交易所凭借其先发优势以及较少的制度约束,依然保持着超过30%的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交易量。此后多家交易所竞争性上市了他国金融衍生品,笔者搜集了截至2013年底竞争叉上市的股指衍生品产品,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中国大陆是遭遇竞争性上市最多的地区,其次是日本,主要原因是中国与日本经济的世界关注度远高于两国境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水平;新加坡交易所是竞争性上市他国金融衍生品最多的国家,其次是中国香港交易所,主要原因是两地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远高于其自身的经济规模。
在竞争叉上市中,境外交易所为了争夺市场,往往采取更加灵活的交易模式,对于金融衍生品母国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提高产品的抗操纵性,境内市场所推出的股指期货为宽基指数,大多包括300―500只股票,但境外交易所为了提升交易量,则可推出更受投机者青睐的仅包括20只或者50只股票的窄基指数。第二,由于股票市场大多设有价格波动上下限,境内交易所往往也对股指衍生品设置相应的涨跌幅限制,但境外交易所则可不设涨跌停限制,这样在价格触及境内市场涨跌停限制时,境外市场则可以继续交易,形成价差,大幅吸引投资者。第三,为了保证市场公平性,境内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在夜间大多都不交易,而大量重要的经济信息则可能在晚间,境外市场则可利用境内市场的非交易时间开放交易,提前利用晚间信息,从而直接引导了境内市场第二天的开盘价。第四,为了防控风险金融风险,境内市场大多会对期货敞口以及杠杆比例设置较为严格的限制,境外市场为了吸引交易,则可大幅放松这方面的限制。上述关于境外市场的优势,源于其可以较少考虑母国市场的金融稳定,因此,大多也都受到了母国的强烈抵制。
4受制于长臂管辖困境,导致了监管真空的出现
目前对于大部分国家而言,金融监管尚不能跨越国界,监管当局的***范围大多限定在一国之内,跨国协调依然非常有限。美国等强势国家虽然提出长臂管辖原则,对在该国销售的各种金融产品的直接与间接提供者进行监督,但其触及范围依然有限,且常常受到其他国家的抵制。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必然导致跨国监管,境内监管机构一般无权监管境外市场,而境外监管机构虽然可以对境外市场进行监管,但是对于与此相关的基础资产以及境内市场也缺乏监管权力。此外,境外市场为了吸引投资者,往往尽力降低监管要求,这也从主观上导致了监管真空的出现。1995年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新加坡交易所过于宽松的监管约束,使得巴林银行可以持有了明显偏高的日经225仓位,且未对其市场操纵行为给予有效制止。
5成为价格操纵从境外向境内市场的传导渠道
无论是基础资产与衍生品市场之间,还是境内衍生品市场与境外衍生品市场之间,都是交叉联动的,一个市场价格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市场的价格随之变化。对于市场操纵而言,操纵一个市场的价格,就相当于操纵了相关联的所有市场。金融衍生品在境外挂牌上市以后,操纵者可以通过打压或拉伸境外市场上衍生产品的价格直接影响境内市场相应金融产品的价格。以中国市场为例,由于资本账户管制,境外资金难以大规模进入中国,且中国***府对于市场操纵采取了相对严格的监管力度。但如果通过在境外市场操纵交叉上市的衍生品价格,则可以间接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资产价格。
四、对我国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的建议
金融衍生品论文篇8
关键词:金融衍生产品;风险投资;金融监管;博弈
一、引言
金融衍生产品又叫衍生工具或衍生证券,通常是指由原生资产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关于金融衍生产品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国际互换和衍生协会(ISDA)在一份报告中对金融衍生品做了如下描述:“衍生品是有关互换现金流量和旨在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双边合约。合约到期时,交易者所欠对方的金额由基础商品、证券或指数的价格决定。”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衍生产品得到了长足发展。20世纪80年代,随着金融自由化及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进一步推动了国际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金融创新的兴起也推动了金融工程这门前沿金融技术的诞生,由此,各类新兴的非标准化的金融衍生产品也不断展现在人们眼前。据美国期货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交易所期货期权成交量较上年增长19%,以利率、股票、股指、外汇等为主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量占衍生品市场90%以上。
金融衍生产品发展迅猛,给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和规避风险的工具,但同时,也带来了的巨大的金融风险。近年来,巴塞尔委员会、国际证券商联合会、以及美国场外交易业衍生产品***策集团等许多国际机构就如何控制衍生工具的风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自1993年7月的“三十国集团衍生金融产品报告:实务与原则”(简称“G-30报告”)和1994年由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衍生金融产品风险管理指南》,将指导各国在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风险的同时,更有效地控制可能产生的风险。
本文以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为理论框架,构建了监管博弈模型,得出银行风险操作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的三个纳什均衡,并对模型结论进行分析,认为可以通过加重对银行风险投资部门操作的处罚力度和提高对监管机构失职事件的惩处,来降低风险,同时,建立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银行部门和监管机构的内部稽核,金融监管部门逐步探索建立高风险投资业务监管工作体系,切实加强高风险投资业务监管,探索建立银行系统高风险投资业务日常监测和预警工作体系,从而建立起高效的风险治理机制。
二、监督博弈模型的建立
(一)理论基本假设
1.该博弈分析中只考虑两个参与者:银行风险操作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且参与者都是理性经济人,即双方决策的动力均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2.参与者中银行风险操作部门有两个战略:进行风险投资或保守投资;金融监管机构也有两个战略:放松监管和勤于监管。若银行有较大风险投资倾向时,监管机构加强监管,从而降低银行风险,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当银行选择稳健型投资,监管机构放松监管,使银行能自由运作,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公平与效率的建设。
5.参与者都是工作有效率的。即金融监管机构不会无事生非,彻底清查某家银行的资产状况;银行风险操作部门不会因为惧怕资产清查的风险而放弃投资期望收益的机会。
6.假设一旦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资产投资进行稽核,风险投资操作就会被发现。
(二)模型的建立
基于上述基本假设,可做出以下战略式表述:
三、影响博弈行为的因素分析及***策建议
(一)博弈行为的因素分析
对上述监督模型中,影响博弈均衡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产生以下几种观点:
第二,由于博弈参与者收益的不确定性,形成两种纯战略均衡。在这两种纯战略均衡中,银行风险投资的期望收益总是大于保守投资的期望收益,因此,银行风险操作部门将选择风险投资策略。
(二)有效的***策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银行风险操作部门,加大对风险投资的处罚;对于金融监管机构,要明确监管责任,并提高对有效监管的奖励和加大对责任事故的惩处,使金融监管部门积极的采取有效的监督行为,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银行安全运行。
第二,加强银行部门和监管机构的内部稽核。内部稽核的目的在于落实各项内部控制,建立并强化经常性的内部自律功能。内部稽核的要点是:(1)在开展衍生产品业务时,稽核部门应尽早参与了解,提供风险管理意见,并设定适当的稽核程序,以确保各项监控措施得以有效运作;(2)应定期审查测试风险管理程序。审查测试的频率应以能评估风险管理功能的***性和有效性为目标。内容至少包括有关金融衍生产品的***策、限额、操作程序等。(3)测试各项控制措施,如交易操作、确认与交割,审核定价模型及风险衡量方法的来源、相关使用规定,是否定期测试其精确度。(4)对偏离市场价格、交易量的异常变动及营业时间后和营业场所外的交易等特殊情况加以审查;检测经纪商或交易商收入及支出是否正确合理,交易往来的频率及金额是否异常。
第三,金融监管部门应本着“加强监控、规范操作、防范风险、注重实效”的原则,逐步探索建立高风险投资业务监管工作体系,切实加强高风险投资业务监管,探索建立银行系统高风险投资业务日常监测和预警工作体系,加强高风险投资业务监管指导,督促完善高风险投资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高风险投资行为和操作程序,加强审计监督,建立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刘妍芳.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控制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风险.时代经贸,2008.
[3]鲁静.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业务.财经界,2007.
金融衍生品论文篇9
一、 问题的提出
由美国金融衍生产品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人们开始反思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训,积极进行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改革。对于本次金融危机中场外衍生产品监管缺位的问题,理论界普遍认为应把场外衍生产品纳入监管范围,并对金融衍生产品可能引发的系统性危机给予足够的重视。实践中,各国监管部门也意识到金融衍生产品监管的重要性,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中国的衍生产品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体系不全,但是总体发展较快,空间广阔,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完善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
………..
二、 研究意义
金融衍生产品对于国民经济体系意义重大,是我国金融业提质升级的重要突破点,其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第一,市场参与者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品对冲利率、汇率等风险,进行套期保值操作;第二,通过金融衍生产品设计,金融机构可以不断创新开发适合不同客户需要的金融产品,增强金融业的竞争力。未来几年将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不断提升、各类资产价格风险的暴露,以及国内衍生产品创新空间的打开,相关的场内市场规范化衍生产品亟须推出,场外衍生产品也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金融衍生产品提高了金融效率、为市场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使投资者有了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选择,但由于以投机为目的投资者的存在、产品开发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销售者的道德风险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等原因,金融衍生产品也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后果。必须从法律的角度对衍生产品市场进行监管,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衍生产品监管体制,从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来看,选择金融衍生产品法律监管研究这个论题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三、 研究综述
关于金融衍生产品监管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华东***法大学顾功耕、熊玉莲教授等学者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法律属性及监管目标、法律监管体制、信息披露等问题的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成果。相比之下,顾功耕教授主编的《金融衍生工具的法律规制》文集,熊玉莲教授的着作《金融衍生工具法律监管问题研究》具有代表性。许凌艳(2007)认为,金融衍生产品的法律属性是射幸合同,主要是双务契约。熊玉莲(2009)认为,金融衍生产品法律监管的经济学基础是市场失灵下的必要国家干预;法学基础是金融衍生产品是新型、复杂的商业交易形态,涉及的法律制度涵盖了私法和公法两个领域,金融衍生产品的法律监管是监管主体对缔约双方及其行为进行的限制和约束。唐波、莫暻华(2007)认为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法律监管的目标首先是保护投资者,确保市场公平;其次是确保市场高效运转;最后是降低市场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
二、金融衍生产品监管的必要性
(一)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固有属性的要求
金融衍生产品的负外部性主要表现为其风险的传染性和系统性,所以必须以国家干预的手段予以监管。金融衍生产品的功能之一是削弱各金融市场的界线分割,通过金融衍生产品进入特定市场以分散风险,并在不同市场重新配置风险。换句话说,一方面风险通过金融衍生产品被分散,另一方面衍生产品也打通了各金融市场的风险界限。因此,一个大型交易商的流动性危机或破产不仅直接影响到衍生产品市场的支付和流动性,而且会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其他市场,进而影响到金融体系的运行。例如,在金融危机中,持有大量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衍生品的美国雷曼兄弟银行 2008 年 9 月 15 日申请破产保护,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当天,纽约股市即遭遇恐慌性抛售,标准普尔指数大跌近 5%,创“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道琼斯指数狂跌超过 500 点;在欧洲,苏格兰皇家银行股价大幅下挫 11.34%,巴克莱银行重挫 14.7%,瑞士银行暴跌 17.92%,德意志银行股价大跌 8.12%,;在亚太地区,新加坡股市海峡时报指数下跌 3.27%,澳大利亚 S&P/ASX200 指数下跌 11.8%,印度孟买股市敏感 30 指数下跌 3.35%,日本、韩国和香港股市由于周末休市幸免于难,全球其余股市均损失惨重。
…………
(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衍生品论文篇10
伸或变形。
金融衍生品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是杠杆性。杠杆性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最显着特征之一,以较少的资金成本可以获得较多的投资,以提高投资收益。其二,是融资性。融资性是指金融工具所具有的融通资金特征,利用少量现金或有价证券作保证金,获得相关资产的经营权和管理权,没有相关资产所有权的转让,以出让保证金方式,对融资双方进行约束,从而实现融资的目的。其三,是高风险性。是指一般情况下金融衍生工具至少存在价格风险、交割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其四,是虚拟性。虚拟性指证券所具有的***于现实资本之外,却能给证券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特性。
二. 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 市场规范化建设不足
我国金融产品在当今社会中起步较晚,金融衍生产品在社会中国的全面发展,不仅没能够全面做到规范起步,而起在其内部所实施的监督管理,仍然是处于一种混乱不清的状态。首先表现在衍生品的监管主体分散。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应该是由***府、行业协会和交易所三者共同建立的三级监管系统。但在我国,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及沪深证券交易等所都享有一定的管理权,导致没有明确监管部门的责任、市场***策缺乏稳定性、交易所之间不平等竞争,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监管体系。监管主体的分散性导致了***策方法的不协调、不稳定导致监管效率低下。
(二) 市场均衡价格缺失
由于衍生产品的派生性,任何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都要有成熟完善的现货市场作保证。我国的金融市场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是金融衍生品的价格和市场均衡价格相差很大。金融衍生品的价格与基础性金融产品的价格有密切联系,我国对金融价格和外汇管制很严,所以国家***策很大程度上主导了金融衍生品的价格;而且人民币在目前资本项目下无法实现自由兑换,导致了衍生品的价格不是有市场控制的价格,增加了金融风险。
(三) 产品设计存在缺陷。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功能是转移风险。然而实践表明,多个品种的运用中风险并未有效转移反而扩大。这是由于金融衍生品自身特点决定的。如国债期货,此产品的设计功能之一就是规避利率风险,但由于我国利率的非市场化,国债到期价格是固定的,这使国债现货的买卖并无风险可避。在这种情况下,推出的国债期货就变成了一种投机手段。产品设计不合理还表现在我国金融衍生品同质性较高上。我国的衍生品产品明显偏少,主要是在借鉴和模仿外国金融衍生品的基础上推出自己的产品,在设计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
产品设计上的缺陷反映出现阶段我国缺乏金融创新能力,未形成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以适应我国金融市场风险。
(四) 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信皂披露制度不完善,信用评级制度缺乏***性和透明度。交易信息匮乏、交易信息对公众价值不大,不仅发行人信息披露不全,而且缺乏投资者审慎评级机制。我国目前采取***府批准的模式,但银行间市场产品基本无信息披露。同时金融衍生产品的价格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等基础性金融衍生产品价格有密切的关系。我国对金融价格管制较紧,金融产品价格市场化程度不高。国家***府对金融产品价格变化影响很大,并且与重大信息的披露和财***金融***策的公布有密切关系。同时,在金融创新中,各金融机构都把其金融产品的创造过程看作是商业机密,加上这些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即使专业的投资者也往往感觉眼花缭乱,无法做到真实披露有关信息。
(五) 市场参与者素质不高
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是个人或者机构。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参与者的素质普遍偏低。对金融衍生品的预期判断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理性的判断,盲目的投资和跟风行为加剧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不稳定和风险性。
三. 新形势下我国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
(一) 建立健全的金融衍生市场立法和监管体系
金融衍生工品,其结构的脆弱性明显,这要求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建立全面的立法和监督体系。首先,针对不同种类的金融衍生产品分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化各类规范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再者,制定统一的金融衍生品的监督法规,保证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稳定和持续,以保证金融监管框架的稳定性、持续性和一致性。 (二) 衍生品市场和现货市场协调发展 衍生品市场和现货市场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稳妥建设现货市场建设,对于扩大衍生品市场规模,丰富交易品种,改善市场结构,完善市场功能,优化资源配置。乃至对于稳定资本市场,增强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现货市场交易量的扩大会大大刺激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衍生品市场反过来也会促进现货市场的发展。从交易市场发展来说,打造现货和衍生品融为一体的市场,提供一个完整,价值链是市场发展的主要取向。
(三) 鼓励金融衍生产品创新
创新是金融衍生品能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提。新产品创新能提供新机会、新的交易手段和新的盈利模式,从而促进交易量的持续增长。在产品创新思路上,总结目前市场金融衍生产品经验,提高自身研究水平,推出符合中国金融市场实际情况的衍生产品,丰富衍生产品品种。
(四) 完善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金融交易的透明度
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重大的信息披露及有关***策的公布均有严格的程序,泄密者和传播谣言者将会受到严惩,以保证交易公平、公正、公开。金融衍生品必须相应披露信息,揭示金融衍生品的价格和风险,并且将信息披露与反欺诈条款相联结,亦即申请人信息披露义务原则。探索新的金融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透明度。也是防范衍生品市场风险的重要举措。对于各种社会需求的回应,我国急需发展衍生品市场,创造更多的衍生品。金融衍生品的最大意义是提供了风险管理的工具。对生产企业来讲,需要控制原材料价格剧烈上涨风险,需要防范产品价格大幅下跌风险,需要规避利息支出突然上升风险,需要遏制外汇收入不断损失风险。对机构投资者而言,则需要能为手中的有价证券提供套期保值的工具。
(五) 提高投资者素质
***府应该通过对各类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普及基本理论知识,引导理性投资。通过培训和加强学习,对金融衍生品投资者进行金融衍生品市场和金融信息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指导,培养对金融衍生品的应用和管理能力。
让金融衍生品为实体经济服务,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服务。这应是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的最终目标及方向。稳步推进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为了实现我国衍生市场与世界衍生市场接轨,我们应当在借鉴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将国外的理论、实践与中国的资本市场实际相结合,探索一条能实际解决中国金融衍生市场存在问题,适合中国金融衍生市场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谭正航,尹珊珊. 引导民间金融促进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以湘西地区为例[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01)
[2] 彭芳春,耿康顺. 中国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交互作用研究[J].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11(01)
[3] 王霄岩,钱海刚,于遨洋. 促进我国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09(22)
[4] 中国人民银行广安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四川广安638000,张文斌. 基于欠发达地区农户人均收支及金融资产变化研究农村金融改革[J]. 西南金融.
[5] 朱世宏,胡国松,丁欣. 节能与新能源产业金融支持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金融衍生品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