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特征论文

中国建筑特征论文第1篇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

园林建筑按照所属性质和地域的不同,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的皇家气派。而江南园林建筑突出“玲珑、活泼、通透、淡雅”,将秀丽、雅致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风格迥异,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却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其实用性。根据人们的休憩及活动需要而设置,如亭、榭,即可供人停留赏景,又可以按需要兼做小卖亭、游船码头等用途。二是强调其独特性。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的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地方,园林建筑以其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画,并与廊、墙、路等形成一定的活动路线。三是提升其园林意境。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匾额、楹联中反映出其意境来。正如《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从而营造了园林意境。

二、园林建筑的特点

经过上述功能分析,可以看出,园林建筑有如下特点:

1、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也要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因此,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2、为环境服务,与自然景致充分结合。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与自然因素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使自然环境增添情趣,这就要求园林建筑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做到布局上依形就势。这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古典园林不断追求的境界。

3、园林建筑***性和组合性。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一般体量较小,按大小、形状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据使用上的需要,既可***设置,又可用廊、墙、路等不同的建筑组合成一个群体,这种组合群体形成了富于变化的建筑外形轮廓,使建筑与风景相得益彰。

三、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时采用了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一致。因此,其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有亭、廊、榭、桥、墙、舫以及花架、小品等多种类型。

1、园亭。是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它的特点是周围开敞,在造型上相对小而集中,常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作为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段。亭的体量虽不大,但形式多样,其造型取决于它的平面形状、平面组合和屋顶形式。亭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象和轻巧、空灵的屋身以及随意布置的特点,很适合“观景”和“点景”建筑的需要。单体亭的形式有四方亭、圆亭、多角亭等形体,在亭与亭、廊、墙、房屋的结合上,又创造出了重檐、三重檐、攒尖顶、歇山顶及组合亭等。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点上,或作为主体建筑陪衬。在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中,亭常常成为组景的主体和园林艺术构***的中心。在一些风景游览胜地,则成产增加自然山水美感的重要点缀。设计中经常运用“对景”、“框景”、“借景”等手法,创造风景画面。

2、园廊。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的有顶的过道称为廊。它不仅是联系室内外的建筑,还常成为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是园林内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它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廊的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样。按结构形式分有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和单支柱廊等五种,按造型及所处环境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爬山廊、叠落廓、水廊、桥廊等。

3、水榭。它是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其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上。平台临水部分围绕低平的栏杆,或设鹅颈靠椅供坐憩凭依。平台靠岸部分建有长方形的单位建筑,面水的一侧是主要观景方向,常用落地门窗,开敞通透。既可在窒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屋顶一般为造型优美的卷棚歇山式。

4、园桥。即园林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其位置和体形要和景观相协调。大水面架桥宜宏伟壮丽,小水面架桥宜轻盈质朴。水面宽广,桥宜较高并加栏杆,水面狭窄,桥宜较低并可不设栏杆。水陆高差相近,宜平桥贴水,过桥有凌波信步亲切之感,水体清澈明净,桥的轮廓需考虑倒影,地形平坦,桥的轮廓宜有起伏,以增加景观的变化。园桥的基本形式有平桥、拱桥、亭桥、廊桥、汀步等。

5、园墙。园墙在园林中起划分内外范围、分隔内部空间和遮挡劣景的作用。精巧的园墙还可装饰园景。中国古典园林中,按材料和构造可分为版筑墙、乱石墙、白粉墙等。分隔院落多用白粉墙,墙头配以青瓦。用白粉墙衬托山石、花木,犹如在白纸上绘制山水花卉,意境尤佳。园墙的设置多与地形结合,平坦的地形多建成平墙,坡地或山地则就势建成阶梯形,为了避免单调,有的建成波浪形的云墙。此外,中国古典园林中,园墙还通常设有洞门、洞窗、漏窗以及砖瓦花格进行装饰。

6、舫。依照船的造型建在水面上的园林建筑物。供游玩宴饮、观赏水景之用。舫是中国人民从现实生活中模拟、提练出来的建筑形象。处身其中宛如乘船荡漾于水中。舫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常设有平桥与岸相连。舫的基本形式同真船相似,一般分为船头、中舱、尾

中国建筑特征论文第2篇

关键词:传统建筑装饰;民俗文化;特征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also let people'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radi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material, the scholar's research and analysis.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its modelling art and each has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type at its beautiful appearance also contains rich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olk custom and social ethics connotation. In this paper, the folk cult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features are discussed below.

Key words: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Folk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中***分类号:TU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中国的传统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和演变,其积累的历史文化更是丰富多彩,这也使得传统建筑等同过于一个艺术品。在这些品种多样的传统建筑物中,中国传统文化也因此得以展现,其包含的社会伦理、社会文化、时代观念和民俗文化等也成为学者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

1、建筑装饰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中国的建筑装饰是一种艺术文化的表现,其自身也与民俗文化联系密切。例如一些农舍门户上面的雕刻着的细致精美的砖雕,这样的作品当然可以堪称为艺术品。然而,在这些艺术品的背后,却蕴含了中国传统时代的伦理道德和民俗文化,两者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诸如“桃园结义”、“二十四孝”、“福禄寿”、“八仙过海”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这些都在传统建筑装饰中有所体现。一些建筑装饰品还表达除了对家宅的繁荣富强的美好愿景,因此饰有蝙蝠、双鱼和如意等的建筑装饰品也有很多。其中“蝙蝠”的谐音为“变福”,双鱼和如意更是象征了家族的和谐美满,这些传统装饰品将民间的传统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建筑装饰的艺术性也有所体现,例如蝙蝠在外貌形态上都是较为丑陋的,而应用于建筑装饰中却被美化; “八仙”装饰***案中,经常以八位仙人的八种神器作为暗示,也一点也是建筑装饰艺术性的体现。

建筑色彩本身也属于建筑装饰中的一个环节,建筑物的自身色彩更是具有伦理性和民俗性的特点。中国的建筑色彩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得十分紧密。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法则。所谓“五行”,就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自然元素,后来“五行”所表示的内涵也开始被人们赋予。比如五脏、五音、五色、五味、五方等等,这些都对应与“五行”元素有所联系,例如五脏的肝、脾、肾、肺、心;五音的商、角、羽、徽、宫和五色的白、青、黑、赤、黄等等,这些都与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一一对应。元素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也开始出现,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木……和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等一些说法也开始盛行开来,这种五种自然元素也渐渐到了传统的建筑装饰中。例如一般传统建筑的屋顶经常以黑瓦进行砌筑,这是因为黑色象征着五种自然元素中的水元素,水能克掉火,所以是处于对建筑的安全性着想。

2、建筑装饰中象征手法的体现

中国的传统建筑装饰与民俗文化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象征手法在其中的应用更是十分广泛和常见。例如动物中的龙和狮子,这两种动物在传统的建筑装饰中经常可以见到,龙在这之中象征着帝王,狮子则象征威武和力量。在民宅的建筑装饰中更是得到了广泛应用,威武和力量的狮子也成为了驱邪避灾的重要装饰物。植物在传统建筑装饰中也是经常见到的,例如荷花、竹子、松树、梅花、牡丹、桃子等。其中,荷花代表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思想品质,松梅竹则象征了高洁的人品;牡丹则代表了高贵的气质。一些建筑装饰中还将多种植物进行了组合搭配,将两种植物的象征内涵融合一体。例如将象征长寿的松树和仙鹤搭配在一起,象征“松鹤长寿”;将象征富贵的牡丹和象征长寿的桃子结合搭配,则象征了“富贵长寿”。

除了这些动植物形象象征之外,建筑装饰中对于谐音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例如狮与“事”、鱼和“余”、蝙蝠和“变福”等。这些形象在建筑装饰中有着各自应用,例如装饰***案上有两只狮子,则是代表了“事事如意”的意思,狮子与长绶搭配则是象征“好事不断”的意思,加配钱纹则是象征“财事不断”的意思。在这之中,鱼的象征意思极为丰富。首先,因为鱼与龙都在水中生存,而龙象征神兽,鱼象征为凡物,因此鱼的第一种象征是表示凡物进入朝门之后福禄兼得的意思。另外,鱼是一种卵生生物,产仔数量多,因此也有子孙满堂的象征意思。鱼还与汉字“余”发音相同,因此蕴含多余的意思,象征人们多福多财多寿的愿景。由此也可以知道,鱼在建筑装饰中广泛应用的原因所在。

中国的传统建筑装饰中,“八宝***”更是体现了象征手法的应用。所谓“八宝”,指的是和盒、玉鱼、鼓板、磐、龙门、灵芝、松和鹤八种,这些八宝也经常在建筑物的门楣、门扇、厅堂和屏风上得到应用。八宝中,每一样都有着自身的意义和作用。和盒,其实是一种六角形的盒子,***形中有两个仙童,一个手拿荷花,另一个则手拿和盒,其代表是指财源滚滚的意思,也有象征夫妻和睦的意义。玉鱼则是指双鱼,在之前,玉鱼代表的是丰收和兴盛的意思,到了后来,又表示成夫妻和睦和子孙满堂的意思。鼓板即拍板,一般用来表示生活节奏协调,生活平安顺利的意思。磐是一种打击乐器,一般表示男女老少相处和睦,家庭和谐平安的意思。龙门在古人眼里是一种超度化生神功的灵物,代表了一种对仕途和地位的追求的精神。灵芝是一种名贵药材,在古人眼里更是一种仙药,因此它表示的是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松是一种长青树,因此是表示长寿的意思,也有严肃庄重的涵义。鹤也是表示长寿安康的意思。由此可见,八宝***主要有三层意思,其中和盒、玉鱼、鼓板、磐代表了夫妻和睦、家庭好合、子孙满堂、财多常乐的意思,龙门则表示工作顺利、功成名就的意思,灵芝、松、鹤则表示了长寿安康、飞黄腾达的意思。八宝***的装饰物也经常应用在居室和家用器具上,是传统建筑装饰中的一个主要内容。

3、建筑部件装饰中的民俗文化体现

在我国的传统建筑装饰中,屋顶、门窗、铺地等建筑部件都是需要加以研究分析的,当中蕴含的民俗文化更是丰富多彩。例如屋脊两端的走兽都是民俗文化的体现,一般龙的形象较为广泛应用,龙能喷水,是祈求消除火灾的意思。而在传统的门窗中,门窗隔扇上也经常有以格心棂花***进行装饰,***中一般以动植物和天地为主要内容,其中一些象征太阳、月亮,一些则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也有象征整个天体宇宙的意思。铺地的装饰一般有乱石地、冰裂地等各种***案纹络,冰裂地在视觉效果较具美感,同时以自身形体象征了纯洁的心灵,表示不追求繁华富丽和迷信的意思。

中国建筑特征论文第3篇

关于南海岛屿建筑外观设计与国家形象结合的研究长期处于相对匮乏的状况。南海岛屿的建筑外观设计应与地理、文化、环境等要素相结合,首先适应所处地域的环境特性,而后体现南海岛屿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特色元素。在前两者融合的前提下运用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体现国家形象,使南海岛屿未来的建筑外观设计中自然、合理的蕴含地域文化信息与国家形象的视觉传达效果。在建筑外观设计中传递国家形象,与邻国建筑文化形成明显的民族差异化,形成具有我国南海民族文化鲜明的地域化建筑形象设计。同时,从建筑外观设计的角度辅助加强我国对南海岛屿的主张,从建筑外观设计的角度体现我国的国家形象,进而加强国家形象在南海岛屿的多元化传播、立体化传播。

二、南海岛屿建筑

我国拥有的诸多南海岛屿,如2012年伴随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的撤销而同时建立的新行***区———三沙市。三沙市是中国位置最南、面积最大(包括海域面积)、陆地面积最小及人口最少的地级市,是全国继浙江舟山市之后第二个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三个地级市之一,位于南中国海,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府驻地位于西沙永兴岛。三沙市管辖范围为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伴随三沙市的建立,在南海岛屿的建筑建设数量在不断的增加,目前主要建筑的着眼点在于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与基本的国家形象宣示,对于结合当地文化、地域特点以及多角度、立体化的体现国家形象存在较大的加强提升空间。目前在南海岛屿已完工的建筑当中,例如三沙市的一些***府机关部门建筑,不乏很多具有典型欧美建筑特点的外观设计。这些风格的建筑在我国内陆地区其实并不少见,但当在地处边疆地区以及出现归属被邻国曲解的时候,这类地区的事件、新闻、影像,会大量的被国内外各类媒体以各种形式传播。这种情况下,现实中的建筑外观所体现的装饰风格就会必然对受众起到潜移默化的认知性影响,具体而言就是其风格特征能够具有代表所属国家的民族风格,并进而体现所属地域的国家形象传播效应。从环境设计的角度看,实现在三沙等南海岛屿建筑外观设计中,实际设计应用环节下的理论与方法的使用价值与指导意义,应该通过结合建筑外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手段与方法,为当地***府机构等具备国家形象的建筑设计中巧妙的融入国家形象,形成可行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提升国家形象在实际建筑载体上的传播力度。回顾历史,学界关于南海岛屿建筑外观设计中的国家形象应用研究,分散在传统的乡土建筑研究领域、国际关系传播领域、建筑与环境关系领域。我国古代专题记录南海岛屿建筑的书籍文献匮乏,能够对本课题有启发作用的古建筑研究文献如:刘敦桢的《中国古代建筑史》,钟晓青的《当代中国建筑史家十书:钟晓青中国古代建筑史论文集》。乡土建筑研究方面的文献如:陈志华,李秋香著《乡土建筑遗产保护》,李晓峰著《乡土建筑:跨学科研究理论与方法》,都提出了独到的民族特色建筑外观设计风格的应用方法。目前国内研究相关领域多集中在新闻传播或国际问题研究,一些专家学者对关于国家形象、国家形象传播、南海海权与我国国家安全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在宏观的战略层面与***治学角度研究国家形象与传播。而从艺术学视角,与国家形象静态、固体化、立体化传播相结合的研究较为少见,尤其是以建筑外观设计作为与国家形象结合的交叉点,较少有对类似问题进行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从***的以海岛岛屿为环境载体对建筑外观设计形态进行分析的近期研究,论文“辽南海岛民居气候适应性研究———以大连市獐子岛为例”,提出了气候环境对于岛屿建筑的重要影响。目前国外与之研究相关资料较为缺乏且多集中于LawrenceJ.Vale的研究。他认为(出处)建筑环境是反应国家力量和民族认同的中心要素,并总结城市建设与建筑是为***府意识服务的。无论何时,***府领导人、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都试***将他们的意志嵌入城市文化中,并想要创造文化和***治相关联的城市建筑结构。另一位作者ChristineM.E.Guth在他研究日本1868-1945年时期艺术,建筑和国家意志的文章中也指出当时的明治***府也曾通过艺术和建筑领域的相关措施来强化自己的和领导地位,而日本奈良与京都的城市建设面貌深受当时明治***府改造国民审美观念和宗教传统的措施影响;矗立于东京皇宫门口的楠木正楠武士铜像至今都是代表***府希望国民忠于皇权的象征。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古时或战后时期的城市建设,未涉及当今新形势下的社会环境现状。综上所述,关于南海岛屿建筑外观设计中的国家形象应用研究目前还处于萌芽阶段,对其从建筑外观设计角度与国家形象元素进行结合研究的成果尤显不足。作为南海宣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外观设计不仅反映了地域性特征、民族装饰特征、民族存在状况、民俗特征等,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南海岛屿建筑发生、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料。

(一)南海岛屿建筑设计与环境

海南岛屿建筑的气候适应性造就了独特的建筑形式。好的建筑基础是要适应环境,尤其不能忽略的是环境特征、民族地域特色特征。同样的,中国传统少数民族的环境适应性造就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分地域的代表了民族存在,进而体现我国的国家形象宣示。中国南海岛屿少数民族建筑由于其独到的因地制宜,适应自然的设计原则与理念,应该成为我国南部沿海省份的国家形象承载于建筑外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中国传统民居因其环境适应性所表现出来的地域特征,对这种地域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将成为我国南海岛屿建筑外观设计体现国家形象的应用趋势。另外,南海岛屿的建筑装饰材料亦可以就地取材。南海岛屿所归属管辖的海南省,自身就具有特点极为鲜明的热带装饰材质、材料。既具有典型的热带地域特征,符合岛屿建筑外观装饰所需的气候适应性,防潮、耐腐等性能优良,同时也可成为南海岛屿建筑材料的重要本土化来源。这种从材料上配合建筑装饰设计风格的结合,会更加突显南海岛屿与海南省的血脉相连,并可以从设计风格到材料应用,完整性的宣示国家民族的专属形象特征。

(二)岛屿建筑设计与民族

南海岛屿环境具有国内独一无二的热带岛屿环境特征。在建筑外观设计中,无论从材料到工艺均有着显著的地域性要求。南海岛屿建筑同时又应该具有鲜明的民族装饰特征,南海诸岛唯一的少数民族为黎族,也是海南主要的少数民族、海南的原住民,其自身千百年来形成的特色建筑装饰元素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特征。在邻国对我国南海诸岛颇多争议的背景下,南海岛屿建筑外观设计更应体现国家形象的传达。而国家形象的强化,不仅是国旗、国徽的简单应用,更应与本国民族特点相结合。民族形象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国家在特定地域内的鲜明的国家存在与宣示,即是将南海岛屿环境因素、南海岛屿特色民族装饰元素、国家形象特征,进行三位一体的结合研究,才能形成带有鲜明本国民族地域特征以及区域性国家形象的建筑外观设计理论与实际可应用性设计方案,从而使之合理自然的与国家形象相融合,传递出更为鲜明、独特的国家信息。

三、相关性研究的主要问题与方法

(一)相关性研究的主要问题

1.南海岛屿环境中的建筑外观设计所受的地域性条件限制与影响研究南海岛屿属于热带气候下的岛屿地域环境,与我国其它地域下岛屿环境区别明显。在南海岛屿进行建筑建设与外观设计需考虑更多的与本地气候、环境相适应的材料与工艺,尤其在建筑外观设计中,造型设计与材料、工艺的协调与搭配在南海岛屿更显重要。因此这一方面是该领域研究的第一个主要环节。同时,对于不同岛屿的土壤特征、密度,潮汐情况、空气湿度等环境问题进行收集与分析,研发本土化的可耐性建筑装饰材料,并能够在解决质量需求的前提下,最大化的体现材料美学下的国家意志审美标准,即将材料运用的方式与方法变成国家形象宣示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2.南海岛屿环境下的建筑外观设计与所处的地域环境特色元素的结合性研究南海岛屿地处我国最南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海南黎族作为海南与南海最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千百年来最主要的原住民,其建筑特征与装饰元素、符号成为我国在这一区域鲜明的民族特色代表,将海南黎族建筑装饰特色元素、符号与南海岛屿建筑外观设计造型相结合,更能凸显我国地域性民族特征,强调国家特征。例如黎族最具代表性的***腾装饰符号大力神纹,其自身本就具备极为抽象、简洁的***形美,稍加修饰后,将其设计应用为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的装饰***样,其装饰效果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更难得的是在其平面形式的基础上非常便捷的就可以进行立面化处理,成为建筑外观装饰结构造型的特色来源,能够呈现出优美独特的立体化装饰造型,尤其是应用到栏杆或立柱的装饰造型中,更加彰显出浓郁的民族地域装饰风格。这种形式也明显区别于南海邻国的建筑装饰特点,具有我国鲜明的地域装饰特征。3.国家形象在南海岛屿环境中建筑外观设计的应用方法研究基于目前邻国对我国的南海岛屿质疑的现状,强化我国南海建筑中对国家形象的宣示与传播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因此研究将南海岛屿建筑外观设计结合国家形象特征成为设计方法研究的主要环节。如海南黎族的船型屋,从建筑体量上说既有一人多高的小型民居,也有两层以上的杆栏式船型屋,总体特征上在屋顶都有着显著的相同点,类似一艘倒扣的船体,而材料上选择的是海南当地的长条形茅草,再结合筛选过的树枝,经过有序的编织后形成了一个兼具实用性与美学特征的独特建筑外观样式。这种海岛建筑风格也同时具备着我国岭南杆栏式建筑的诸多特征,因此,将其融入到南海建筑外观装饰设计风格当中,势必能够令建筑外观形式差异化最大程度的体现,也同时成为代表我国形象、彰显建筑所在地域归属的又一力证。4.国家形象在地域性环境下与建筑外观设计的结合方法研究结合前三个主要研究环节,拟将南海地域环境因素,即环境中的地势、地形、气候环境、建筑装饰材料与工艺,与南海岛屿民族即黎族建筑装饰特征,与国家形象特征,进行三位一体的结合性设计理论研究,并形成较为可行的设计理论与设计应用方案。

(二)研究重点

结合以上论述,对南海岛屿建筑风格与国家形象进行适度结合,必须对以下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1.完整的收集、整理南海岛屿的诸多环境信息。如地形、地貌,以及适应南海岛屿气候条件下的建筑装饰材料研究;需要对南海岛屿实际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南海岛屿现存环境中的人为建筑情况进行记录;对建筑装饰材料的耐腐、耐潮、抗风雨等特性进行分析,发掘当地适应环境需要的建筑装饰材料;对属性特点进行分析,进行不同材质铺贴后的质量与美学效果观测。2.收录南海岛屿内的黎族建筑装饰特征元素,与海南省内的黎族建筑装饰特征进行比对研究。分析南海岛屿居住的黎族建筑装饰元素独特性与代表造型、元素,与适应南海岛屿建筑外观设计的造型进行结合性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同时逐步推进实际设计方案的绘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的通过设计实践验证理论的可行新与效果,同时进行设计***纸分析与评估、修正。3.对国家形象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尤其是对国家形象与南海岛屿建筑造型设计的结合进行理论研究与设计分析。重点在于画龙点睛之处,即建筑结构或主体形象上与国家形象造型结合的设计手法,并通过电脑三维技术进行建筑外观设计的应用尝试,与专业领域内的专家进行沟通,不断进行外观形象设计的修改,使之在具有浓郁地域民族装饰特征的基础上突显国家形象效果。4.对南海岛屿环境因素、南海民族建筑装饰元素、国家形象特征三者进行结合后与建筑外观设计进行结合,最终得出具有能够宣示国家形象、体现南海少数民族特色、适应南海地域条件的建筑外观设计理论与方案,即综合运用以上研究成果进行最终方案的设计应用。

四、现实意义与远景价值

中国建筑特征论文第4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说明文文体的特征,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引领学生走进建筑,熟悉建筑,完成对建筑的基本特征的“扫盲”。

3.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闪存”(闪电存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本,结合***片,学生自主归纳、探究中国建筑的结构及装饰方面的特征。

2.挖掘建筑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及习俗。

3.拓展课本,合作探究中国建筑与国人性格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中国建筑、中国文化的热爱与自豪。

2.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3.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充实学生心灵。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归纳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2.品读赏析本文作为科技说明文所具有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文学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建筑背后的人文性,组织学生探讨建筑与国人性格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结合课文,迅速把握中国建筑的结构特征及装饰特征。

2.点拨法。针对课文中的重难点,教师酌情给予指导。

3.合作探究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建筑与国人性格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国徽的***案。

这是什么建筑?这是什么***标?它们有何关联?它们都是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及其才女妻子林徽因共同主持设计的。同学们对建筑了解多少?(多媒体显示五幅***片)。世博会中国馆雄浑大气,犹如华冠高耸,这居中升起,层叠出挑的部分叫什么呢?看来,大家对中国建筑了解并不太多,基本可称为“门外汉”,由梁思成这样一位大师引领我们揭开建筑的神秘而又美丽的面纱是最合适不过了。

二、明确学习目标

1.走进建筑,基本完成对中国建筑的“扫盲”。

2.培养阅读说明文“闪存”(闪电存储)的能力。

3.合作探究,走进社会,关注人文,充实心灵。

三、明确学习重点

文中哪些段落在具体介绍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分哪两个方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探讨这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四、探讨建筑的结构特征

学生先细读课文建筑特征的前五点,边读边讨论,熟悉建筑专业词汇及文中关键信息。

进入“建筑辞典”小测验环节。

第一题:结合课文内容分别指出***中的建筑物的柱、梁、举架、斗拱和椽子。

第二题:说出单个建筑物及一所房子的组成部分。

第三题:快问快答,考查学生“闪电存储”能力。

概括建筑结构特征――“规整有序,设计巧妙,恢宏大气”。

大家现在应该不是建筑的门外汉了吧!而且我们还了解了一些建筑的专业词汇,完成了对建筑结构方面的扫盲。

五、探讨建筑装饰方面的特征

学生读书,并结合多媒体显示***片进行讨论,接着请学生讲述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屋顶:翘起,老百姓叫“飞檐”,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独具动感韵味。

颜色:朱红+彩绘,最大胆,最大气,可谓“金碧辉煌”。

装饰***案:花卉纹,鸟兽纹,云气纹,“福禄寿”等文字纹。

重点介绍房屋顶上的鸱尾,送学生一个“知识小锦囊”,激发学生课后探寻中国建筑装饰背后的秘密。

六、合作探究――中国建筑与居民性格的联系

正如同文学和历史不分家一样,建筑与美学、文化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建筑与国人性格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刘姥姥二进贾府所见到的几处闺房引出下边学生的合作探究。

学生观察***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各地建筑及其特点、色彩、建筑风格、居民性格这四个角度进行讨论,重新认识一下各地居民的性格。

京味建筑:大气规整

四合院方方正正守规矩

庭院宽敞开阔能言善侃,性格豪放,心宽得像长安街

天子脚下 傲气得像个爷:做生意的叫“倒爷”,蹬三轮的叫“板爷”,能吹牛的叫“侃爷”。

江南水乡:怎一个美字了得?

看着这些建筑,想到了哪些诗?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戴望舒《雨巷》

小桥流水 有灵性,清透

粉墙黛瓦 不用明艳的色彩,不喜张扬,藏拙内敛。

女子温婉清秀,男子风流多情

陕北窑洞:天人合一

就地取材,倚黄土坡而建淳朴、敦厚

陈设简单、大炕粗犷、热情

总结:各地居民创造不同风格的建筑,建筑又熏陶渐染了各地人们的性情。

七、引导学生倾听建筑,关注生活

今天我们细细地欣赏了中国的许多建筑,发现建筑和国人的生活、性格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或精巧或大气的建筑像一位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娓娓地向我们诉说些什么,可能是一种精神,可能是一种文化,可能是一种情结,如果我们凝神倾听的话,将会感悟很多,学会很多……

八、布置作业

下课后寻访、观察襄阳的特色建筑,完成一个研究性课题“中国建筑***案背后的秘密”。

九、板书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一)建筑“扫盲”

结构:规整大气

装饰:美丽有文化气息

(二)合作探究

中国建筑特征论文第5篇

摘 要: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细部特征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建筑设计形式和创作形态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要想将建筑设计工作做好,就必须要重视建筑细部特征。本文主要就是对建筑细部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对细部结构和建筑形态进行阐述,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细部;创作形态;建筑审美

我国的建筑行业在飞速的发展,建筑物的数量在显著的提升,但是建筑设计和建筑工艺质量却存在着色彩搭配、设计比例和结构比例上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建筑细部特征被设计人员所忽视,要想将建筑审美与创作工作做好,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建筑设计师就必须要明确建筑细部工艺对于创作形态和建筑审美的影响,只有将建筑细部工艺做好,才能够提高建筑设计的水准,满足人们对建筑审美的要求。

1 建筑细部在建筑中的重要性

建筑细部能够充分的反应出特定时期的建筑形态和建筑风格,能够显示出特定时期内的主流建筑技术和审美,尤其是在一些古老的建筑工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木构建筑,这种建筑强化的就是细部精髓,在我国古代建筑工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建筑技术水平在不断的提升,建筑细部结构也被人所关注,建筑细部结构的覆盖面积也在变得更加广泛,在个性化建筑、新材料应用、建筑造型、建筑整体构架上得到了显著的体现,这些细部特征使建筑物有着独性,必须要加强对建筑细部的强化与处理,这一工艺能够反映出特定时期建筑设计人员的应用水平和设计理念,也能够折射出建筑审美构成艺术和特定时期的科技发展水平。

目前我国的公众建筑大多使用的是石材,石材能够体现出建筑物的豪华性,但是石材在运用和选择上,如果没有把握好造型风格和设计比例,建筑物在施工之后就无法达到预想的创作形态和审美要求,其视觉效果和艺术效果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标准,这主要是由于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处理好细节,没有从视觉审美的角度出发使设计和成果产生严重的差异。

在国外有些美术馆在进行设计、施工的过程中主要就是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保留着原有的建筑风格与特征,尽管存在的时间上的差异,但是建筑风格上也展现出了时代性的特征,设计是将建筑细部进行了巧妙的处理,将不同的建筑结构融为一体,使人们感受到建筑的整体性。对于石材到的选择,设计师需要保证石材的一致性,这样新旧石材就不会有着显著性的差异,设计人员在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还要与当年的设计师进行沟通,从而使石材的运用变得和谐完美。

建筑细节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是设计细节和材料选择,无论是设计细节还是材料选择,都必须要尊重建筑物的审美需求和功能性,尤其是在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较高,与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有着极大的差异,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够使用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传统的设计方式就是使用某一技术细节就能够对建筑整体进行支撑。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必须要将材料和结构进行紧密的结合,建筑结构内的任何细节都是整个技术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建筑体系中最真实、最直接的体现,展现了整个建筑工艺的精髓和核心。对建筑细部的设计能够真正的体现出一栋建筑是否真的具备技术价值,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到建筑细节的重要性,并且将建筑细节设计和建筑工艺进行完美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创造出有着生命力的建筑作品。除此之外,建筑细部设计还要体现出建筑物的实用性,真正的反应出设计师的设计思想、设计态度与审美追求。

2 建筑细部对建筑审美的影响

建筑创作的过程中,建筑物主要是由多个区域组合而成的,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功能,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建筑整体,对于建筑物的整体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物的审美价值与建筑工艺、色彩、材料运用和结构比例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一个细节产生偏颇,都会导致建筑物失去美学价值。建筑审美是建筑美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其文化特征是整个细节的反映,可以说细部特征对于建筑审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建筑创作十分繁荣,涌现了大量的建筑作品。但是,人们对所谓“中国现代派作品”很快就开始感到不满,其建筑形态支离破碎。这些都是机械地堆积建筑材料、忽视建筑细节的处理、失去建筑的整体形象而使创作活动陷入平庸的后果。实际上,现代建筑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不认为繁复等同于细节:菲利浦・约翰逊在上世纪40年代设计的玻璃住宅,虽然是一个巨大的玻璃盒子,但尺度和分隔都经过反复推敲,直径3m的红砖柱筒包含壁炉和浴室,将内部空间分成三个相等的部分,使建筑匀称而流畅;建筑细节异常讲究,平滑光亮的钢构件尽可能地贴近玻璃的内表面,以减少阴影和最大限度增加透明感和反射效应。

建筑的审美取向不仅具有美学含义也具有浓厚的文化特征,很多时候,这种文化特征也会通过建筑的细部表达出来,使我们可以识别建筑的风格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建筑,往往通过有代表性的彩画局部或是斗拱作法,就能反映整个建筑的文化特征;西方古典建筑通过柱式、山花、门窗等细部,可以区分哥特式、罗马式、古典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等不同的建筑风格、地域文化。但是,现代建筑不可能简单地重复和叠加上面的这些符号来表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和审美取向。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没有高层建筑,所以在现代高层建筑的设计上,要反映中国文化特色,具有相当的难度。SOM的主要设计人阿德兰・史密斯在谈到自己是如何进行上海金茂大厦构思的时候说道:“我在研究中国建筑风格的时候,注意到了造型美观的中国塔。实际上,现代高层建筑的体型即是源于塔这种形态,金茂大厦吸收了中国建筑风格的文脉。”

金茂大厦作为现代建筑类型中的超高层建筑所表述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味,是比较准确的,细节的完美处理使钢和玻璃同样演绎出了具有中国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的全新建筑形态。

3 结论

中国传统建筑的成就告诉我们,当建筑技术的细部设计成为一种艺术的时候,也是整个体系的审美价值、文化特征形成的时刻。细部设计是建筑建造过程中对其形态营造与技术构成的最真实体验,是建筑技术的精髓所在,是建筑建造与创作表达的必然结合,细部设计有助于更全面地表达建筑师的设计意愿和理念。出色的细部设计,能够充分地体现材料与构造的工艺水平,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设计质量,丰富与发展当代建筑文化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张本.环境空间建筑细部――香港城市建筑发展启示录[J].山西建筑,2013(02).

[2]陈镌,莫天伟.上帝是否还在细部之中――论当代荷兰的建筑细部设计[J].新建筑,2012(2):13-14.

[3]刘向***.建筑细部对创作形态和建筑审美的影响[J].城市建筑,2012(4):26.

中国建筑特征论文第6篇

走出狭义认知局限性的必然途径

凯瑟琳・斯莱塞在《地域风格建筑》一书中,不仅简述了地域风格建筑的共性,而且还通过不同国家当代四位建筑师(其中就有我们所熟悉的安滕忠雄)的作品,进一步指明了,由于“都散发出他们各自拥有的哲学修养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独特背景”,所以尽管在建筑形式与材料运用上表达出了某些“共性”,但“他们的作品仍各自具备了强烈的且富生命力的地方语言。”[1]作者在批评“对于地方乡土风格粗俗地迎合大众的模仿”之风的同时,十分赞赏那些“坚持理想”、“对于特定的地域主题做出严肃而缜密的思辨”[2]的建筑师。斯莱塞在这里所批评的“对于地方乡土风格粗俗地迎合大众的模仿”,也正是我们司空见惯地将新地域建筑文化及其艺术风格标签化、简单化的缘由所在。《地域风格建筑》一书言简意赅,它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地域建筑文化共性特征与其个性特征的完美整合,是我们走出狭义认知局限性的必经之途。这其中,既包括了建筑师对共性因素――特别是“地境与气候”(斯莱塞语)的尊重,也包括了建筑师对自身所具有的个性因素――文化修养、审美观念乃至设计才干的发挥。实践证明,这两方面的交合与圆融,必然会使建筑作品的外显特征,既不同于对传统地域建筑机械地进行模仿,也不同于流行建筑单纯追随时尚,这里,我们不妨统称其为新地域建筑文化的隐性特征。

隐性特征中的建筑文化气质

地域主义也存在于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领域中。“地域主义着眼于特定的地点与文化,关心日常生活与真实且熟悉的生活轨迹……”[3]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新地域建筑文化的隐性特征是与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特征一脉相承的,它们所具有的建筑文化气质是一脉相通的。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北方建筑与南方建筑的不同,山区建筑与江河流域建筑的不同。这种区别不在于建筑类型,也不在于建筑规模,而在于气候特点、地理环境、生产方式乃至民风民俗等所带来的总体建筑风貌的特质――也即建筑文化气质方面的差异。我在《自在生成论――走出风格与流派的困惑》一书中,将建筑的文化气质归纳为质朴型、粗犷型、文雅型、浪漫型及混合型[4]。这种分类虽只是大体上的勾画,但对我们去把握建筑作品文化气质的创造,却还是有一定参照意义的。

任何建筑文化气质的表现,都是综合考虑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结果。脱离开地域建筑文化中的这种共性特征,也就失去了追寻新地域建筑文化隐性特征的基石,到头来建筑师只有随风飘、跟风走。当今我们分不清自己所见到的是北方城市,还是南方城市,是沿海城市,还是内陆城市,究其原因,都无不是由于它们失去了应有的建筑文化气质的缘故。

隐性特征中的建筑文化表情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巨大变化,集中地体现在现代形态的文化“正在以各种方式消解着传统社会的古典文化曾确立的那些类型和边界。”[5]尽管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各自的口味不同,但“推陈出新”仍被视为“游戏的共同规则”。这样,赋予地域建筑以面目一新的个性特征不仅成为时代审美的需要,而且,也使时代催生新地域建筑文化成为可能。

仅仅认识到地域建筑文化生成的源泉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结合不同的具体条件,从实际的生活感受与审美体验中去学习,这样,才能在把握地域建筑文化气质的基础上,对其外显系统中个性化的形象特征加以琢磨、比较、取舍、调整和修饰。处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我们就不再会是“照猫画虎”似地去照搬传统地域建筑的形式语言了。

建筑的文化表情,也即通常说的建筑表情.是新地域建筑文化隐性特征中艺术个性的生动写照,也是建筑师的“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徐中教授语)[6]在建筑创作中的真实反映。关于“建筑表情”在建筑审美中的诱惑力,以及它与“建筑形式完美”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已在《自在生成论――走出风格与流派的困惑》一书中作了论述。这里要再次强调的是,对建筑表情的敏锐眼光与艺术直觉,可以使我们在体验中捕捉到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某种特定联系,并使这种联系形象而艺术地反映到建筑作品的外显系统中来。

追寻隐性特征的辨证过程

如上所述,新地域建筑文化隐性特征的共性,是体现在建筑的文化气质方面,而其个性则是凝聚在建筑的文化表情之中了。同样是质朴或浪漫的建筑,它们的具体表情仍会给人们以不同的审美感受。建筑文化气质是建筑文化表情之魂,因此,建筑作品若失去了它应有的文化气质,也就失去了追寻新地域建筑文化隐性特征的基础,而如果仅仅停留在文化气质的把握上,缺少它独特的文化表情,那么,我们也同样追寻不到新地域建筑文化的隐性特征,也就只能停留在对传统地域建筑的模仿上。这样看来,追寻新地域建筑文化的隐性特征,这既是一个执着坚守地域建筑文化气质(常常被称之为“乡土特质”)的抽象化过程,也是一个重新发现地域建筑文化表情的具象化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反复穿插与调整,最终会在建筑作品的外显系统中得到整合与统一。

力求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以下结合具体实例,对设计中要处理好隐性特征与几个方面的关系作一些简要分析。

1.与符号运用的关系

在许多情况下,传统建筑中典型部件的造型,即使是经过提炼加工,也很难自然而有机地融入到新生的建筑作品中来。因而,在对空间与环境设计合宜选择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从建筑的文化气质与文化表情上去推敲形构、色彩、光照与肌理(均属广义上的建筑符号类别)的运用,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处在黄河三角州中心的东营地区,原是一片荒滩碱地,根本找不到可以参照的地方传统建筑。然而,它毕竟还是地处黄河流域,平实、朴拙、粗犷应是它建筑文化气质的根基,再加上北方气候的特点,所以,我一向倾爱于在空间组合的层次及其量感和雕塑感上做文章,并取较疑重的色彩基调,较粗糙的材料肌理。为了强化视觉效果,我从黄河流域窑洞建筑造型特征中吸取形构灵感,将大尺度的圆券和半圆券引入到不同类型的建筑中来(实例1、2、6)。这类形构符号的运用,既丰富了建筑形体的光影变化,展现出与使用性质相协调的建筑表情,同时又起到了在视觉关联域内使建筑群富有“变化中得统一”的凝聚力作用。虽然都是圆形母题,但建筑语境不同,给人的审美感受也就不同。受黄河奔放性格的启示,结合室内空间构成,

有时还采用土黄色带或色块“跳跃构形”的表现手法(实例3、4)。

总之,摆脱对传统建筑典型部件造型变异的完全依赖,是追寻新地域建筑文化隐性特征的一个重要探索途径。

2.与气候设计的关系

国内外众多专家称,建筑超常耗能已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极大隐患。我十分赞同张钦楠先生指出的,“用贫资源建造高文明”是创造中国建筑特色的基本精神所在[7]。就常规而言,通体玻璃幕墙建筑或全封闭巨构式塑形建筑,均与节约能源、节约投资、节约日常运营成本的原则背道而驰。当有实力真正能做到常年采用系统空调和人工照明时,那也是以牺牲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为巨大代价的。退一步,即使是从建筑艺术的视角去看,这一类完全着眼于外表的“大手笔”,也往往与建筑所在地域、所在城市、所在场所本应具有的建筑文化气质相抵触。所以,在我看来,对待建筑非要以玻璃或金属去作“通体包装”的做法,还是取“慎之又慎”的态度为妥。

建筑发展至今,气候设计也并不绝对排斥特定情况下“大玻璃”墙面或屋面的引入,关键在于,要像“惜墨如金”那样去精用和巧用,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去换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防直接暴晒、防辐射热渗入、对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进行组织与引导,以及各种改善室内外环境小气候设计手法的运用等,都可以激活我们的创作思路,并进而大大丰富建筑语言的表现力。我最早以浓厚的兴趣引入气候设计的建筑项目,是20多年前建成的重庆白市驿机场航站楼(第一期),取得了良好效果[8]。最近设计的位于武汉长江边上的金都・汉宫A公馆,其设计灵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适应武汉夏季炎热(过去称“三大火炉之一”)的气候设计分不开的。作者曾对该公馆平面――空间组合所展示的个性化特征反复进行推敲,以求与创意中“取龟山之神凝,借蛇山之灵动”和“神凝于外,灵动于内”的建筑文化气质相吻合(实例5)。

3.与场所意义的关系

场所意义的表达.是新地域建筑文化隐性特征生成的一个重要源泉,我们常说的地标建筑也往往会由此胜出。对场所意义的核心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探求恰如其分的建筑语言加以表达,这是我们所要关注的要点所在。下面通过列表,来简要

4.与文脉延续的关系

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城市建设中所保留下来的难以更改的问题,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与投资规模之间的矛盾.乃至当地领导的文化观念、审美意识与决策水平,都无不会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文脉延续产生直接的影响,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情况。在综合应对上述各种矛盾的过程中,通过城市设计去探索城市文脉延续的方向和途径,往往可以为我们对新地域建筑文化领域的开拓提供舞台和表演机遇,山东广饶新区城市设计论证就是其中的一个实例。

该论证方案设计,是要将广饶新区的行***中心与文化中心向东推移,并与城市南北干道相邻.以便使新区的这两个中心与开发区,以及与另外两个重要城镇之间,在地理上与心理上都能有必要的直接联系。想不到,有两个因素对该核心区的城市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历史上形成而又难以变动的南北斜穿的地下输油管道,二是南北干道东北角一侧为需要加以保护的地下古墓群。正是这两个重要因素,导致了城市设计中北侧行***中心与森林公园《地下古墓群保护区)的对话.以及南侧文化中心步行街呈斜向自由式布局等外显特征的出现。此外,由于城市规模与投资规模所限,文化中心采取了“低层数、小体量、有转折和多层次”的人性化空问设计手法,使其隐蔽于行道树和重点绿化之中(这也是受巴西利亚新都花园城市设计的启发),而不是去与宽阔的南北干道比尺度、攀高低、争街景。这种文脉延续所形成的新地域建筑文化的隐性特征,虽没有传统建筑符号系统加以渲染,也没有主干道上流行街景中的那种夺目体量加以陪衬,但其深层文化内涵所包含的地方环境因素与地方人文气息,却仍然会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实例8)。

5.与时代气息的关系

追寻新地域建筑文化的隐性特征,要想得到社会,特别是相关决策层的认同,确实是一件相当艰难而困苦的事情。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决策人往往会把”要时代感“的审美判断,与“要时髦样式或流行风格”等同起来。不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中看,一个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建筑作品,无一不是它外显系统中艺术气氛,文化气质与时代气息三位一体、彼此融合的结果。有必要强调指出,如果脱离了应有的建筑文化气质,那么,建筑作品中所要体现的艺术气氛与时代气息的创造,就必然会失去基础,失去方向。在建筑创作中.如果不能始终如一地贯彻这个原则,那么,不仅会有损于建筑外显特征中艺术个性的表现,而且,还往往会破坏“视觉关联域”中建筑群的整体风貌。

东营职业学院***书馆顶部的轻薄挑檐和顶盖上挖大圆洞的造型处理,便是某决策者只认同“流行风”,而于校园新建筑群平实、朴拙,简洁的外显特征予不顾的一个典型实例。在实施过程中,作者最担心校园新区各建筑不能一气呵成,为此,曾做过取消落挑檐并与新建筑群文化气质相协调的改进方案[9],但还是受到冷落。看来,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建筑表现中文化气质与时代气息之间的关系.确实是我们在追寻新地域建筑文化隐性特征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要害问题。

注释:

[1][2][3]凯瑟琳・斯莱塞 地域风格建筑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4]布正伟 自在生成论――走出风格与流派的困惑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P34-p40

[5]周宪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徐中 论建筑风格的决定因素 见纪念徐中先生诞辰90周年暨建筑教育研讨会文集 天津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2

[7]张钦楠 特色取胜一一建筑理论的探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8]布正伟 当代中国建筑师――布正伟(作品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P17-p24

[9]布正伟 创作视界论――现代建筑创作平台建构的理念与实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见***lV-2.10

中国建筑特征论文第7篇

关键词:历史建筑;色彩特征;地域特征;研究方法;保护措施

1 引言

不同形态的地域环境必然产生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与习俗,继而产生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带有明显地域色彩的文化景观。其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建筑在地域文化多样性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建筑的色彩,作为建筑最直观的外在表现,直接反映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直接体现。但是,高速的城市化进程逐渐改变了这种地域文化特征,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也在急速消逝,统一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后面表现的是文化的苍白。历史建筑色彩特征不仅仅是地域文化的外在体现,同时还是不同地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有力见证,是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因此,对历史建筑色彩的研究和保护很有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2 课题背景

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性,对某些地区的地域文化造成了强烈冲击,使之逐渐消失其原有的色彩,其中重要的体现就是建筑的色彩的地域差异逐渐模糊。

相比与国内,许多国家很早就认识到历史建筑的色彩在表现地域文化中所代表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并在保护历史建筑色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对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

在法国,从七十年代起,就成立专门组织对巴黎进行色彩研究设计,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巴黎形成特有的城市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英国,提出了“城市景观”,以及“色彩景观”的研究概念,把建筑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重要的组成因素进行研究,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人文、美学。欧洲的其他国家也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美国,《三维空间的色彩设计》的作者科帕茨在其著作中,研究了色彩三维感知的基础理论以及色彩在三维空间上的具体应用,并首次结合建筑材料探索了色彩研究在历史建筑保存、恢复及休整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在亚洲,建筑色彩研究最先进的是日本,对该项研究做了专门法规,为其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在我国城市色彩的研究方面,仅有哈尔滨、武汉、南京等少数大城市从城市色彩定位、主色调确定等方面做了色彩研究,并且将城市色彩以各种导则或法规颁布。

随着城市色彩研究的逐渐深入,国内外针对城市建筑色彩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发展,但尚无针对历史建筑色彩作具体论述的著作。

3 历史建筑色彩的特征与研究

3.1 历史建筑色彩的地域特征

建筑的地域特征的定义为“在具有一定的自然地理或社会文化意义的空间范围内,建筑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

建筑色彩是建筑材料、建筑表面处理方式、、名俗、气候等许多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复杂性决定了建筑色彩的地域特色必然存在,建筑色彩的地域性同时受到地域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在长期的传承下,形成相对稳定的色彩风格和工艺,并深刻反映当地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3.2 历史建筑色彩的研究方法

通常,历史建筑色彩的调查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相关历史背景信息的收集,包括该历史建筑的基本概况,以及历史沿革等;二是建筑色彩相关信息的收集与获取。

历史建筑背景信息的调查收集包括地理区位,历史沿革等。上文已论述了地域的差异将必然造成历史建筑的多样化。该方面的调查方法是以查阅历史资料,记录拍照的方式为主。

3.3 历史建筑色彩信息的提取与分析

从建成至今,历史建筑在自然环境下长久日晒、雨淋、风化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褪色、变色、脱落等现象。对历史建筑色彩的保护,实际上就是在原有建筑色彩的基础上进行保护、修复的过程。除了需要对文献查阅、梳理和总结外,还应该对具体的、需要保护的历史建筑色彩的现状实地考察,进行现场调查。

4 历史建筑色彩的保护原则及方法

4.1 历史建筑色彩保护的原则

4.1.1 真实性原则

对历史建筑色彩的保护必须遵循真实性,符合其原型,对其的保护也要尽量使其恢复旧貌。否则,若失去真实性,对历史建筑色彩的保护也将失去意义。

4.1.2 整体性原则

对历史建筑色彩的保护不仅仅是对某一个单一建筑进行保护,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周边建筑与环境。

4.1.3 可持续性原则

对历史建筑色彩的保护还要体现时代性,保护不仅是简单的仿制,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先进工艺来实现。它要求我们要对色彩原型有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新的合适的方法途径,创造出能够联系与传承原型的新的色彩方案。

4.2 保护方法

4.2.1 建筑色彩的继承性保护

对于色彩面貌保存比较完好的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历史建筑和色彩比较容易保存的建筑,通常采用继承性保护。具体方法是,剔除固有色中不和谐的部分,保留并提取其建筑色彩的精华部分,建筑色彩的保护方案则要从原始建筑的色彩中提取。

4.2.2 唤醒建筑色彩的集体记忆

在人类社会中,不同群体各自的特征大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中逐步形成,这些特征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保留下来,一代代的传承,成为一个群体的的“集体记忆”,这些记忆构成了一个群体集体认同的基础。历史建筑的色彩,也是构保存集体记忆的一个重要形式。地域色彩的消失,相当于将人们关于集体记忆的一部分抹去。对建筑色彩的保护,必须要重视这种内在的因素,唤醒人们对建筑色彩的集体认同感,这也是对建筑色彩地域性保护的根本目标-文化的传承。

5 结束语

历史建筑的色彩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承载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历程。对历史建筑色彩的研究和保护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还有待发展。文章对历史建筑色彩的地域性研究及保护方法的研究,尽管存在一定的缺陷与问题,但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卓.建筑色彩的地域性浅析[J].陕西建筑,2008,8:9-11.

[2]宋建明.色彩设计在法国[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34.

中国建筑特征论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建筑特征论文

学习

语言学毕业论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语言学毕业论文,内容包括语言学纲要毕业论文8000字范例,语言学论文合集。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的实证调查与分析我们从2009年9月份开始对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现状调查,主要涉及毕业论

学习

金融业发展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业发展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国金融业的改革论文,金融业的问题及措施论文。所谓多元化经营,它是指所有金融行业之间的经营关系,金融经营即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都可以进入上述任一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多

学习

电商金融论文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电商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商金融论文,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论文。1引言1.1国际形势--金融危机08年下半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波及,中国出口快速下降,许多企业纷纷转向求助

学习

经济金融论文10篇

阅读(86)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金融论文题目大全,经济金融论文。关键词:资本流动;金融体系;风险防范经济全球化自上世纪90年代起已经势不可挡。当世界经济活动跨越国界之时,资本流动国际化也形成了趋势。国际资本流动包括长期

学习

金融衍生品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衍生品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衍生品解决实际问题论文,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趋势论文。衍生产品是一种金融产品,它的价值是从其他的基础证券和基础变量的价值衍生而来的,因此成为衍生产品。国际上通常将金融衍生产品归为一种

学习

集资风险论文

阅读(34)

1产业集群理论的阐释产业集群始终是区域经济研究的热门课题,最早对其做系统研究的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理论,该理论认为,某一区域集群同一产业的企业越多,就越有利于企业所用生产要素的集群。而生产要素供给越多,就会降低整个产业的

学习

大数据金融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大数据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数据金融论文2000字,大数据在金融方面的论文参考文献。2.建设大数据平台构建处理能力强、扩展性好、开放度及共享度高的大数据存储加工平台,整合行内外、各种形态、跨历史周期的海量数据,并构建

学习

金融经济论文10篇

阅读(238)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经济论文,有关金融经济论文课题。关键词:资本流动;金融体系;风险防范经济全球化自上世纪90年代起已经势不可挡。当世界经济活动跨越国界之时,资本流动国际化也形成了趋势。国际资本流动包括长期

学习

金融毕业生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毕业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毕业生论文,供应链金融相关论文。在是否考研的选择上,过半的毕业生在毕业后选择就业,2001~2003年期间的毕业生对于继续深造的热情相对较高,2008年金融危机后毕业生毕业后选择考研的人数又有所上

学习

金融学本科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学本科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学硕士毕业论文精选十篇,金融学本科论文选题。(1)重宏观轻微观。侧重国内外金融市场运行等宏观层面讲授,而对金融资产定价等微观部分则相对较少。(2)重定性轻定量。传统教学侧重金融运行规律,对运

学习

金融发展史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发展史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国金融简史的论文一般要怎样写,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论文。值得提出来的是,在这一百年中,历史的天空并不平静。战争改变***治经济格局,给人们带来灾难,也给人们带来启迪;运动给一部分人带来冲击,且事

学习

经济类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类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大全,经济类毕业论文第一步。近年来,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物流业快速发展。物流量稳步递增,货运量从2002年的3.5亿吨增长到2008年的6.7亿吨,年均年增长为8.65%,其中铁路货运量平

学习

金融商贸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商贸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产品论文选题,金融营销专业论文。

学习

金融学结业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学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学论文范文完整版,金融学实习心得论文。一般来说,研究对象的概念很重要,因此金融业市场结构的定义是此类研究的前提条件,明确了研究起点之后,才能对具体的内容进行展开。依据这样的逻辑推理,本文

学习

语言学毕业论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语言学毕业论文,内容包括语言学纲要毕业论文8000字范例,语言学论文合集。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的实证调查与分析我们从2009年9月份开始对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现状调查,主要涉及毕业论

学习

金融业发展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业发展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国金融业的改革论文,金融业的问题及措施论文。所谓多元化经营,它是指所有金融行业之间的经营关系,金融经营即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都可以进入上述任一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多

学习

电商金融论文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电商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商金融论文,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论文。1引言1.1国际形势--金融危机08年下半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波及,中国出口快速下降,许多企业纷纷转向求助

学习

经济金融论文10篇

阅读(86)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金融论文题目大全,经济金融论文。关键词:资本流动;金融体系;风险防范经济全球化自上世纪90年代起已经势不可挡。当世界经济活动跨越国界之时,资本流动国际化也形成了趋势。国际资本流动包括长期

学习

金融衍生品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衍生品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衍生品解决实际问题论文,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趋势论文。衍生产品是一种金融产品,它的价值是从其他的基础证券和基础变量的价值衍生而来的,因此成为衍生产品。国际上通常将金融衍生产品归为一种

学习

集资风险论文

阅读(34)

1产业集群理论的阐释产业集群始终是区域经济研究的热门课题,最早对其做系统研究的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理论,该理论认为,某一区域集群同一产业的企业越多,就越有利于企业所用生产要素的集群。而生产要素供给越多,就会降低整个产业的

学习

大数据金融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大数据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数据金融论文2000字,大数据在金融方面的论文参考文献。2.建设大数据平台构建处理能力强、扩展性好、开放度及共享度高的大数据存储加工平台,整合行内外、各种形态、跨历史周期的海量数据,并构建

学习

科技金融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科技金融发展现状毕业论文,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论文。二、促进广东科技金融结合的对策科技金融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的系统工作,它的大力发展依赖于各参与方的主观积极性。随着广东省《关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