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审计论文10篇

环保审计论文篇1

「关键词环境保护审计常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

按照本文的方案,我们的研究主要定位于企业环境保护费用收支方面,具体来说,就是现有企业与环境污染治理相关的内容。因此,本文探讨的既非宏观的环境绩效评价,又非单纯的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只是我国企业目前与环保工作相关的实际财务收支及其管理方面的审计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我国今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追求我国经济建设的长远效益,我们必须动员一切力量,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搞好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

总的来看,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即“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大规模工业化过程中,环境污染肯定是不可避免的。污染当然要治理,环境也要保护,有时候,为了保护环境宁可牺牲经济发展。但是,总体上,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如此简单的单项逻辑。不能为了环境就压抑发展,人人都穷困潦倒环境再好也无济于事。所以,环境问题是一个选择问题,要在环境和发展之间求得平衡,既不能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为环境放弃发展”(王跃生,2002)。按照这样的理论,环境与发展成了我国现阶段企业“博弈”的一个核心部位,对搞好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结合经济发展搞好环境保护工作,是赋予经济管理工作,包括审计工作的新的重要任务;做好这项重要工作是对我国审计工作的挑战,但也对现阶段审计工作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我国当前企业环境保护审计的现状分析

我国审计机关目前开展的环境保护审计,主要是对***所属部门和地方***府管理的环保专项资金进行的审计监督。其范围包括基建项目“三同时”制度部分,更新改造中的环境投资、排污费补助中用于污染源治理部分,节余资金留成用于治理污染投资部分,银行贷款、污染治理专项基金和环保部门自身建设投资部分;其内容包括环境专项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中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等。相对而言,我国的环境保护审计尚未发展至企业环境保护的层面,对企业领导人应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绩效、产品的清洁生产等,基本没有采取具体行动。由此可见,我国现阶段所实施的环境保护审计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其原因可能有多种,大致可以归为五个方面:

1缺乏理论界对企业环境保护审计的系统研究。从当前来看,尤其是缺乏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而国外也并不存在一个可以直接借鉴的模式。

2缺少国家立法机关对环境审计的法规支持。即在法律法规上一直没有具体明确审计机构在企业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地位,致使审计部门在开展环境保护审计时缺乏基本的法律支持。

3缺乏基本的环境会计准则或制度。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是实施环境保护审计的前提条件。但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要求企业必须披露环保信息的规定,更没有对与环保相关经济活动记录、计量的具体标准,致使真正意义上的环境审计难以开展。

4***府和审计界对实施企业环境保护审计的突破口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可能与我国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宏观上的环保资金审计有很大关系,大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考虑企业环保审计在实务中的推广问题。

5环保部门和审计部门缺乏关于实施企业环保审计的具体规范。近几年来,我国虽然颁布了一系列环保方面的法律和环境标准,但缺乏具体指导环境保护审计工作的法规及统一的环境标准尺度。这也是使环境保护审计无从下手的原因之一。

环保审计论文篇2

【关键词】水污染治理 环境审计 理论结构

国际间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触目惊心的环境事故使得环境审计成为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迅速发展起来。环境审计是审计学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延伸,不同主体、不同对象、不同情况下环境审计的侧重点不同。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水污染挑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每一次关于水污染的报道都伴随着沸腾的民意,人们已经意识到自己正在用健康和生存给环境污染买单,群众环保意识逐渐加强。针对我国基本国情,对水污染治理中的环境审计已刻不容缓。水污染治理审计是环境审计领域的一个分支,两者的形成动因从根本上来说是相同的,都源于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从审计内容分析,水污染治理审计是对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审计。

我国环境审计研究起步较晚,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环境审计的开展都显得不足,其范围有待拓展,质量有待提高。水污染治理中尚存在着审计体制不合理、审计内容单一、审计证据难获得、审计人员技能不相称等问题,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环境审计在水污染治理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必须先确定严谨的审计理论结构。

一、我国水污染治理中的环境审计基本理论要素

1.环境审计的本质。高方露和吴俊峰(2000)认为,环境审计本质主要存在三种观点,即检查论、评价鉴证论和经济监督论。检查论认为,环境审计本质是对各类环境信息的检查;评价鉴证论认为,环境审计是传统审计的一种延伸,与传统审计一样,本质是种鉴证活动;经济监督论更侧重于环境审计的监督作用,认为其是对环境责任受托履行情况的监督。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观点,贺敬燕(2009)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环境审计本质是一种共同治理活动。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检查论过于侧重审计的过程、经济监督论又过于强调审计的作用。从环境审计与审计的关系中就可看出,环境审计是审计在新领域的应用,因而环境审计和审计同宗同源,其本质应该是一致的。因此,鉴于环境审计本质的指导与制约作用,环境审计在我国水污染治理中的本质是通过对水污染治理活动的监控,对受托流域水污染治理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鉴证。

2.环境审计的主体。目前我国的审计体系包括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个部分,因而在我国水污染治理中需要考虑的审计主体还是传统审计的三个主体。蒋玮(2006)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府审计在环境审计中应占主导地位:在我国环保资金来源及用途方面,环保项目作为公益性项目,其资金的最大投入者为国家,国家最有需求且最有责任对其进行审计;在审计的权威性方面,国家审计机关的权威性最高;在审计主体力量方面,国家审计机关有足够的能力吸纳相关技术人才实施环境审计。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水污染审计的内部动力,最了解本企业的水污染治理情况,最具能力发现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的第三方,相对目前的***府环境审计与企业自发开展的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性最强,其发表的环境审计报告公信力最强( 蒋玮,2006)。由于我国环境审计的开展起步较晚,因此目前在我国水污染治理中开展环境审计应以***府审计为主,并逐步推行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

3.环境审计的客体。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客体的选择上应依据具体的审计目标和相关标准规定进行分析,具体可从环境治理项目审计和生态恢复效果审计两个方面进行审计(李芳,2011)。另外由于环保***策对于环境保护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环保***策主要包括环境管理措施、绿色信贷等金融***策、环保技术创新***策和环境会计***策等,因而环保***策的实施情况也应作为审计客体的重要部分。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我国水污染治理中环境审计客体的选择应主要包括水污染治理项目、生态恢复效果及环保***策的实施情况。

4.环境审计的目标。刘旭红(2009)认为,***府环境审计的具体目标应包括确保现行***策的执行并揭示违规行为,促进完善环境保护管理监督体系和落实环保措施,从有效性和充分性两个层面评价环境管理系统,促进环保资金的有效合理使用;内部审计的具体目标主要是监督和评价企业的受托环境责任及其履行状况的公允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民间环境审计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评价环境报告的合规性,企业环境管理系统的效率,环境活动的效果并对被审单位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发表意见。目前环境审计的主体主要是***府审计部门,全国范围内针对环境审计的民间审计尚未发展起来,企业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并非适用所有的审计对象,因而现阶段应首先对***府审计目标进行界定。因此水污染治理审计中***府审计的具体目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制定:反映流域的环境治理状况;揭示企业水污染治理责任的履行情况,特别是重污染企业的治理责任履行情况;水污染治理相关资金收取、运用情况及水污染治理项目实施效果;***府水污染监管体系和***策的有效性和落实情况。

二、我国水污染治理中环境审计的程序和方式

1.环境审计的程序。在我国水污染治理中开展环境审计,其审计程序基本上可以遵循传统的审计程序,其过程主要分为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这三个阶段(唐洋、周小云,2012)。在环境审计程序的设计上应该特别注意环境审计小组成员的组成和审计对象的确定,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审计小组还应对企业前次审计的整改情况开展的后续审计进行复核,这有利于促进相关部门履行水污染治理责任。

2.环境审计的方式。基于水污染的区域性、复杂性和累积性等特点,水污染治理项目中环境审计方式的选择应结合审计客体的不同特点采取周期性审计或者周期内跟踪审计,也可以将这两种审计方式相结合。周期性审计就是根据我国各流域水污染治理计划的具体执行周期,对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完成情况开展事后审计。周期内跟踪审计即在前一审计的基础上,跟踪审计水污染治理情况,评估生态功能的恢复情况,对水污染治理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审计,以发挥环境审计免***功能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三、我国水污染治理中的环境审计报告内容及形式

环境审计报告是环境审计的阶段性成果,在有效披露环境审计结果的同时也接受着来自社会公众的监督。对水污染治理情况进行审计而得到的环境审计报告应重点披露如下内容:在***府环境审计层面,环境审计报告内容应包括:环境管理措施执行情况、污染治理项目工程管理、污染治理项目资金管理、污水处理费和排污费、污染治理效果;在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层面,环境审计报告内容应包括:水环境相关指标、企业法律执行力度、水污染治理制度的制定实施情况等。在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报告形式方面,水污染治理信息完整性要求全文披露,不得对环境风险和问责信息进行过滤,信息的可理解性则要求区分不同层次的使用者,分别采用适合他们需求的报告语言与格式,满足民众多元化的信息需求(黄溶冰,2012)。考虑到环境审计在***府审计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水污染治理的环境审计报告也应积极探索创新模式。从宏观角度来看,实行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专报制度,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以专报的形式上报相关***府部门,从微观角度来看,通过审计发现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建议,有助于改善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李成艾等,2011)。

环境审计理论结构主要解决的是环境审计理论体系研究的逻辑起点、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等问题。由于环境审计本质在整个环境审计理论结构中具有导向作用,因此我们以我国水污染治理中的环境审计本质为起点,探讨环境审计的主体和客体,确定水污染治理中环境审计的目标,同时根据环境审计目标,明确环境审计内容、环境审计程序和方法,这对以后我国水污染治理中环境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作者唐洋系中南财经***法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 朱萍,.构建我国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的设想[J].太原:会计之友,2009(2):16-18.

[2] 高方露,吴俊峰.关于环境审计本质内容的研究[J].贵阳: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0(2):53-56.

[3] 贺敬燕.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环境审计基本理论要素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05-30.

[4] 蒋玮.我国环境审计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2-01.

[5] 李芳.渭河流域治理环境绩效审计模式探讨[J].西安:现代审计与经济,2011(4):16-18.

[6] 刘旭红.环境审计比较研究[D].兰州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06-12.

[7] 唐洋,周小云.我国企业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及非线性审计程序研究[J].衡阳: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2):52-56.

[8] 李成艾,孟祥霞,周学***.创新型水资源审计模式研究[J].兰州:财会研究,2011(7):64-67.

环保审计论文篇3

从审计的视角看,任何项目审计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开与其相适应的审计依据。按照这一思路,本文的研究将主要定位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审计依据。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梳理环境审计依据的涵义,特别是通过分析环境审计依据与环境审计标准的差异,为加强环境审计依据的建设与完善,提供明确的研究方向及解决方法,以促进环境保护审计向纵深发展。

一、审计依据的理论定位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在相关报刊上发表的有关环境审计的论文多达二百篇以上,其中有不少文章论及环境审计的基础理论,如环境审计的意义、重要性、国际比较等,但涉及环境审计的依据和标准的文章尚不多见。要研究我国的环境审计依据问题,必须首先对审计依据、标准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研究。

(一)历史文献回顾:理论上的误区为进一步对环境审计依据进行科学定位,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我国审计工作者对审计依据与审计标准的理论总结。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环境审计依据,是衡量和评价环境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准绳,也是审计人员对有关经济活动的环境方面查明事实真相后,据以判断是非优劣、作出审计结论的尺度”(汪初牧,2000);环境审计依据主要包括有关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提高环境质量的环境标准等两方面的内容。另一种观点认为,“审计标准是指衡量、考核、评价有关审计事项真实、合法、效益的准绳和尺度。环境审计标准是指衡量、考核、评价经济行为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包括贡献和破坏以及和环境责任履行好坏的准绳和尺度”(天津审计学会,2000);环境审计标准主要包括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从以上关于环境审计依据和审计标准的文献来看,环境审计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对环境审计依据、环境审计标准并未严加区分,往往是把两者看成是同一性质的事物。另外,我们又进一步检索了审计依据、审计标准的应用研究成果,结果发现,这种不加区分的混用现象仍是普遍的。如崔彤认为,“经济效益审计依据(亦称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衡量、评价被审单位(或审计项目)经济效益优劣的标准和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依据”。而周汉庭则指出,“狭义的审计标准又叫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评价被审计单位、判断审计事实的是非优劣、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依据、准绳和尺度,是具体反映对审计客体的要求”。与前两种观点不同,赵奂则认为“审计标准是构成审计行为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审计人员衡量经济活动的准绳,也是接受审计的客体在经济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规则”。

(二)审计依据的界定:一种科学的解释从汉语的词义方面分析,依据是指事物的根据、凭籍;标准是指衡量、评价事物的准绳和尺度。运用到审计方面,审计依据就是指审计主体之所以能够实施和如何实施审计行为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根据,简单地说,就是为什么可以审、审什么以及如何审的规定;审计标准就是审计主体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用于衡量和评价审计客体是非优劣的准绳和尺度,即判断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的对比尺度。我们认为,研究审计问题应以审计或审计主体为中心分析相关问题。对审计或审计主体自身及自身行为具有约束力的法规和制度,作为审计主体行为的根据,归入审计依据系列;对审计主体在实施审计行为过程中选取的作为评价审计客体是非优劣、同时也是审计客体在其自身工作中应当遵循的法规、制度及相关经济技术指标,归入审计标准系列。长期以来,我国审计理论界存在的把审计行为规范(包括审计准则)视为审计标准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审计主体行为根据也构成审计行为规范的组成部分。另外,审计准则等审计规范也确实是评价审计行为规范与否、审计质量高低的准绳和尺度。从这一意义上说,审计准则等审计行为规范,就构成了评价审计工作的标准。但我们应当明确的是:虽然审计行为规范是评价审计工作合法、***、客观、公正的尺度,但它们更是审计主体在实施审计行为过程中的行为根据,是应用于审计主体自身的制度化、规范化的约束性凭籍。换句话说,审计行为规范首先是自我约束、检查及内部考核、分析根据,然后才是外部第三者评价审计工作的准绳。因此,从审计工作的角度看,这些审计行为规范,就构成了审计工作依据。国家制定的有关经济法律、法规和各种具有法定约束力的相关经济技术指标,是被审计单位在其相关的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应当达到的标准,也是审计组织以第三人身份评价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事项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的准绳和尺度,是审计主体评价审计客体所应用的标准。

根据上述分析,在审计工作中,有三个方面的基本规范需要适当区分:一是审计根据,即审计行为活动存在与发生的法律、法规基础。无论何种审计都必须以严格、规范的法律和法规为根据。我国审计根据的法律规范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宪法》中明确指出,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并对审计机构设置、审计权限范围等事项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以此为根本依据,《审计法》、《企业法》、《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内部审计工作条例》等,又对审计根据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二是审计主体行为规范,是对审计主体在实施审计活动和进行审计管理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准则、程序、方法、道德等方面的规定,是保证审计工作***、客观、公正地获取社会信任的重要手段。这些规范以《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内部审计工作条例》等为基础,以审计原则、审计准则(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实务公告、审计规则指南)及相关审计内部管理法规为具体体现,是上一级评价下一级审计质量或审计机构自评审计工作质量,分析可能承担的审计风险,以及社会管理机构及公众评价审计机构优劣的准绳和尺度。从这一点来说,审计工作行为规范也是一种评价标准,它首先是审计机构执行审计业务的行为根据。

三是用于衡量、判断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事项的评价标准。被审计单位在各项经济活动中应当遵循的法律、法规、制度和相关标准与审计工作行为规范不同。审计(工作)行为规范是针对审计工作而制定,是对审计活动和审计人员行为的规范,而审计事项评价标准是被审计单位各项活动应达到的要求和指标,是针对有关经济活动制定,是从事该类经济活动的单位或组织必须遵照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以上三种规范在审计工作中都具有重要地位,缺一不可。审计根据、审计(工作)行为规范,是审计机构实施审计行为的根据和技术规范,是审计主体在审计活动中确定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和程序以及具体实施审计行为的制度根据,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都属于审计依据;而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衡量、评价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事项的参照法规和指标,则是进行审计衡量、分析、评价的标准。从立法建制的主旨上看,审计依据的规范主要对象是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如《宪法》关于审计事项的规定、《审计法》、《中国审计法规》、《注册会计师法》、《***审计准则》、《内部审计暂行规定》等,都是审计依据的典型范例;审计标准的规范主要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如《公司法》、《企业法》、《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制度、上市公司规范、各种税法等等。

二、环境审计依据的现状与完善对策按照上述逻辑,环境审计依据和环境审计标准的区分也就不言而喻:环境审计依据是环境审计主体实施环境审计的法律根据和执行环境审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法规、制度等行为规范;环境审计标准则是被审计单位在各项经济活动中应当执行的环境方面的法规、制度和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具体包括污染集中控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目标责任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落后工艺和设备限期淘汰制度、清洁生产、环境标志与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废物综合利用等。我国《宪法》、《审计法》规定:审计署对***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府及其各部门的财务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这就将国家环境保护资金的形成与使用、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的财务收支均纳入了***府审计的范围。《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本级***府各部门和下级***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策,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权益,国家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府部门管理的和社会团体接受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国际组织和外国***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这些规定,已将与国家环境保护有关的基金和资金收支列入审计范围,成为环境保护资金审计的根据。《审计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除本法规定的审计事项外,审计机关对其他法律、行***法规规定应当由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事项,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法规的规定进行审计监督。这一规定实质上将审计范围的外延扩展到在制定《审计法》时尚没有考虑或当时认为没有必要单独列示的相关审计领域或方面,包括国家、各级***府、特殊区域以及纳入审计范围的企业的环境经济事项。众所周知,环境保护事业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国家的大***方针中都贯穿着这一基本国策。这些方针、***策的贯彻执行,必然涉及到国家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国际援助和国际贷款资金、与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态相关的基金以及企业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及其使用效果,因而也就有赖于作为国家最高监督形式的审计机关强有力的监督。这也是国家法律、***策和制度赋予审计机构的神圣职责。因此,国家各项方针***策中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策、法规和制度,自然也应成为审计机构执行环境审计业务的合理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至今已先后颁布环境保护法律7部、相关法规20多部,签署和加入318项国际环境条约,地方性环境法规达900余件。

这些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一方面有效地防范和制止了环境污染,改善了我国环境状况,恢复和提高了环境质量;另一方面也为环境保护管理与监督提供了法律制度的依据。严格地说,环境方针、***策和管理制度以及环境方面的法规,是被审计单位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当遵循的规范和应达到的要求,首先是审计标准。但正如前文所述,需要加强对环境方针、***策和管理制度,以及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才有利于贯彻落实,实现建章立制、制订法规的目标。正因为如此,它们也构成我国环境审计依据的组成部分。鉴于环境保护审计依据的重要性,必须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健全环境保护审计规范,推动环境保护审计工作的开展。第一,加紧制定环境保护审计规范。无论是***府的环境保护工作,还是企业与经济组织的环境保护工作,或者是***府专职环境保护部门的本职工作,都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

对这项工作进行经济监督,不仅需要对经济***策法规、财会知识与技术、审计理论与技能等有很好的把握,还需要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策、法规、环境保护的经济与技术标准、基础环境保护工作知识与实务的熟练运用。与其他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财务会计报告签证审计相比较,环境审计专业技能要求更强,也要更多地借助外部专业人事的协助。从iso14000体系中关于环境审核的有关规定可以发现,尽管现有审计法规对审计主体的机构、人员、审计职责、审计权限、审计程序、审计报告等法律责任做了相关规范,但还没有直接对环境保护审计相关的内容作出明确规定,而这些规定对顺利开展环境保护审计,提高审计质量,使环境保护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协调各审计主体的环境保护审计业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各自作用,加强环境保护审计监督。在环境保护审计方面,尤其在没有要求企业或经济组织编制、报送环境保护报告之前应当加强国家审计机关对企事业等单位的环境保护审计。这是因为,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影响经济组织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生活、生存条件,而且对相邻单位及区域环境都可能产生很大影响,这不是单位内部审计完全可以得以协调解决的,也不是通过对经济组织(如企业)所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环境信息的评价就可以明确责任的事项。它需要有权进行处理、处罚的社会管理机构来完成。在这方面,国家审计机关最具权威性,也有审计处罚权,能够满足环境保护审计的要求。第三,用制度规范环境审计范围。虽然制定环境保护审计法规可以说明环境保护审计的范围,但与其他审计业务不同,在单纯的经济范畴内,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范围有明确规定。近几年来,国家审计机关逐步放弃对企业的某些审计领域,如财务会计报告审计,集体、乡镇、外商投资企业等的经济业务审计也不在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范围之内。我们认为,环境保护审计应当把这些单位列入国家审计机关的环境保护审计范围之中,否则,就会出现环境保护审计的空白点。第四,修订现有法律、法规。从资料分析来看,除《宪法》及《审计法》等专业审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涵盖部分环境保护审计内容外,其他环境保护的专门法规和相关法规基本没有明确审计机构在环境保护监督、检查方面的职能作用和主要工作内容。这就使得审计机构执行环境保护审计时缺乏依据。

目前环境保护审计主要限于环境保护资金的筹措、分配、使用情况的审计。有些审计机关开展了环境保护资金的有效性审计,但主要重在经济效果,且主要通过审计调查方式来进行,很少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这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必须对环境保护的经济结果、环境后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把审计监督机制引入环境保护监督的更深层次。第五,规范环境保护部门与审计部门的职责权限,协调环境保护活动的管理与监督。

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国家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对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向本级***府负责,是环境保护的专门管理机关。而审计机构则主要负责经济监督,包括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经济活动及环境保护的经济结果的审核、评价。如何协调好两部门的工作,提升监管力度和效果,也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以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

参考文献:

[1]池晓勃,林卫.对财***支出效益审计标准的几点思考[j].审计研究,2001,(5).

[2]崔彤.经济效益审计依据若干问题的探讨[j].审计理论与实践,1999,(6).

[3]汪牧初.略论环境审计依据[j].上海会计,2001,(12).

[4]天津审计学会,天津论文审计科培中心环境审计课题组.关于环境审计基本理论的探讨[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0,(1).

[5]赵奂.我国***府绩效审计标准之探讨[j].现代财经,1999,(1).

[6]陈正兴.环境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环保审计论文篇4

从审计的视角看,任何项目审计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开与其相适应的审计依据。按照这一思路,本文的研究将主要定位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审计依据。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梳理环境审计依据的涵义,特别是通过分析环境审计依据与环境审计标准的差异,为加强环境审计依据的建设与完善,提供明确的研究方向及解决方法,以促进环境保护审计向纵深发展。

一、审计依据的理论定位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在相关报刊上发表的有关环境审计的论文多达二百篇以上,其中有不少文章论及环境审计的基础理论,如环境审计的意义、重要性、国际比较等,但涉及环境审计的依据和标准的文章尚不多见。要研究我国的环境审计依据问题,必须首先对审计依据、标准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研究。

(一)历史文献回顾:理论上的误区为进一步对环境审计依据进行科学定位,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我国审计工作者对审计依据与审计标准的理论总结。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环境审计依据,是衡量和评价环境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准绳,也是审计人员对有关经济活动的环境方面查明事实真相后,据以判断是非优劣、作出审计结论的尺度”(汪初牧,2000);环境审计依据主要包括有关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提高环境质量的环境标准等两方面的内容。另一种观点认为,“审计标准是指衡量、考核、评价有关审计事项真实、合法、效益的准绳和尺度。环境审计标准是指衡量、考核、评价经济行为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包括贡献和破坏以及和环境责任履行好坏的准绳和尺度”(天津审计学会,2000);环境审计标准主要包括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从以上关于环境审计依据和审计标准的文献来看,环境审计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对环境审计依据、环境审计标准并未严加区分,往往是把两者看成是同一性质的事物。另外,我们又进一步检索了审计依据、审计标准的应用研究成果,结果发现,这种不加区分的混用现象仍是普遍的。如崔彤认为,“经济效益审计依据(亦称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衡量、评价被审单位(或审计项目)经济效益优劣的标准和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依据”。而周汉庭则指出,“狭义的审计标准又叫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评价被审计单位、判断审计事实的是非优劣、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依据、准绳和尺度,是具体反映对审计客体的要求”。与前两种观点不同,赵奂则认为“审计标准是构成审计行为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审计人员衡量经济活动的准绳,也是接受审计的客体在经济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规则”。

(二)审计依据的界定:一种科学的解释从汉语的词义方面分析,依据是指事物的根据、凭籍;标准是指衡量、评价事物的准绳和尺度。运用到审计方面,审计依据就是指审计主体之所以能够实施和如何实施审计行为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根据,简单地说,就是为什么可以审、审什么以及如何审的规定;审计标准就是审计主体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用于衡量和评价审计客体是非优劣的准绳和尺度,即判断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的对比尺度。我们认为,研究审计问题应以审计或审计主体为中心分析相关问题。对审计或审计主体自身及自身行为具有约束力的法规和制度,作为审计主体行为的根据,归入审计依据系列;对审计主体在实施审计行为过程中选取的作为评价审计客体是非优劣、同时也是审计客体在其自身工作中应当遵循的法规、制度及相关经济技术指标,归入审计标准系列。长期以来,我国审计理论界存在的把审计行为规范(包括审计准则)视为审计标准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审计主体行为根据也构成审计行为规范的组成部分。另外,审计准则等审计规范也确实是评价审计行为规范与否、审计质量高低的准绳和尺度。从这一意义上说,审计准则等审计行为规范,就构成了评价审计工作的标准。但我们应当明确的是:虽然审计行为规范是评价审计工作合法、***、客观、公正的尺度,但它们更是审计主体在实施审计行为过程中的行为根据,是应用于审计主体自身的制度化、规范化的约束性凭籍。换句话说,审计行为规范首先是自我约束、检查及内部考核、分析根据,然后才是外部第三者评价审计工作的准绳。因此,从审计工作的角度看,这些审计行为规范,就构成了审计工作依据。国家制定的有关经济法律、法规和各种具有法定约束力的相关经济技术指标,是被审计单位在其相关的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应当达到的标准,也是审计组织以第三人身份评价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事项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的准绳和尺度,是审计主体评价审计客体所应用的标准。

根据上述分析,在审计工作中,有三个方面的基本规范需要适当区分:一是审计根据,即审计行为活动存在与发生的法律、法规基础。无论何种审计都必须以严格、规范的法律和法规为根据。我国审计根据的法律规范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宪法》中明确指出,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并对审计机构设置、审计权限范围等事项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以此为根本依据,《审计法》、《企业法》、《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内部审计工作条例》等,又对审计根据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二是审计主体行为规范,是对审计主体在实施审计活动和进行审计管理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准则、程序、方法、道德等方面的规定,是保证审计工作***、客观、公正地获取社会信任的重要手段。这些规范以《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内部审计工作条例》等为基础,以审计原则、审计准则(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实务公告、审计规则指南)及相关审计内部管理法规为具体体现,是上一级评价下一级审计质量或审计机构自评审计工作质量,分析可能承担的审计风险,以及社会管理机构及公众评价审计机构优劣的准绳和尺度。从这一点来说,审计工作行为规范也是一种评价标准,它首先是审计机构执行审计业务的行为根据。

三是用于衡量、判断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事项的评价标准。被审计单位在各项经济活动中应当遵循的法律、法规、制度和相关标准与审计工作行为规范不同。审计(工作)行为规范是针对审计工作而制定,是对审计活动和审计人员行为的规范,而审计事项评价标准是被审计单位各项活动应达到的要求和指标,是针对有关经济活动制定,是从事该类经济活动的单位或组织必须遵照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以上三种规范在审计工作中都具有重要地位,缺一不可。审计根据、审计(工作)行为规范,是审计机构实施审计行为的根据和技术规范,是审计主体在审计活动中确定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和程序以及具体实施审计行为的制度根据,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都属于审计依据;而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衡量、评价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事项的参照法规和指标,则是进行审计衡量、分析、评价的标准。从立法建制的主旨上看,审计依据的规范主要对象是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如《宪法》关于审计事项的规定、《审计法》、《中国审计法规》、《注册会计师法》、《***审计准则》、《内部审计暂行规定》等,都是审计依据的典型范例;审计标准的规范主要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如《公司法》、《企业法》、《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制度、上市公司规范、各种税法等等。

二、环境审计依据的现状与完善对策按照上述逻辑,环境审计依据和环境审计标准的区分也就不言而喻:环境审计依据是环境审计主体实施环境审计的法律根据和执行环境审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法规、制度等行为规范;环境审计标准则是被审计单位在各项经济活动中应当执行的环境方面的法规、制度和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具体包括污染集中控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目标责任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落后工艺和设备限期淘汰制度、清洁生产、环境标志与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废物综合利用等。我国《宪法》、《审计法》规定:审计署对***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府及其各部门的财务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这就将国家环境保护资金的形成与使用、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的财务收支均纳入了***府审计的范围。《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本级***府各部门和下级***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策,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权益,国家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府部门管理的和社会团体接受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国际组织和外国***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这些规定,已将与国家环境保护有关的基金和资金收支列入审计范围,成为环境保护资金审计的根据。《审计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除本法规定的审计事项外,审计机关对其他法律、行***法规规定应当由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事项,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法规的规定进行审计监督。这一规定实质上将审计范围的外延扩展到在制定《审计法》时尚没有考虑或当时认为没有必要单独列示的相关审计领域或方面,包括国家、各级***府、特殊区域以及纳入审计范围的企业的环境经济事项。众所周知,环境保护事业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国家的大***方针中都贯穿着这一基本国策。这些方针、***策的贯彻执行,必然涉及到国家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国际援助和国际贷款资金、与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态相关的基金以及企业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及其使用效果,因而也就有赖于作为国家最高监督形式的审计机关强有力的监督。这也是国家法律、***策和制度赋予审计机构的神圣职责。因此,国家各项方针***策中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策、法规和制度,自然也应成为审计机构执行环境审计业务的合理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至今已先后颁布环境保护法律7部、相关法规20多部,签署和加入318项国际环境条约,地方性环境法规达900余件。

这些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一方面有效地防范和制止了环境污染,改善了我国环境状况,恢复和提高了环境质量;另一方面也为环境保护管理与监督提供了法律制度的依据。严格地说,环境方针、***策和管理制度以及环境方面的法规,是被审计单位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当遵循的规范和应达到的要求,首先是审计标准。但正如前文所述,需要加强对环境方针、***策和管理制度,以及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才有利于贯彻落实,实现建章立制、制订法规的目标。正因为如此,它们也构成我国环境审计依据的组成部分。鉴于环境保护审计依据的重要性,必须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健全环境保护审计规范,推动环境保护审计工作的开展。第一,加紧制定环境保护审计规范。无论是***府的环境保护工作,还是企业与经济组织的环境保护工作,或者是***府专职环境保护部门的本职工作,都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

对这项工作进行经济监督,不仅需要对经济***策法规、财会知识与技术、审计理论与技能等有很好的把握,还需要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策、法规、环境保护的经济与技术标准、基础环境保护工作知识与实务的熟练运用。与其他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财务会计报告签证审计相比较,环境审计专业技能要求更强,也要更多地借助外部专业人事的协助。从iso14000体系中关于环境审核的有关规定可以发现,尽管现有审计法规对审计主体的机构、人员、审计职责、审计权限、审计程序、审计报告等法律责任做了相关规范,但还没有直接对环境保护审计相关的内容作出明确规定,而这些规定对顺利开展环境保护审计,提高审计质量,使环境保护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协调各审计主体的环境保护审计业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各自作用,加强环境保护审计监督。在环境保护审计方面,尤其在没有要求企业或经济组织编制、报送环境保护报告之前应当加强国家审计机关对企事业等单位的环境保护审计。这是因为,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影响经济组织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生活、生存条件,而且对相邻单位及区域环境都可能产生很大影响,这不是单位内部审计完全可以得以协调解决的,也不是通过对经济组织(如企业)所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环境信息的评价就可以明确责任的事项。它需要有权进行处理、处罚的社会管理机构来完成。在这方面,国家审计机关最具权威性,也有审计处罚权,能够满足环境保护审计的要求。第三,用制度规范环境审计范围。虽然制定环境保护审计法规可以说明环境保护审计的范围,但与其他审计业务不同,在单纯的经济范畴内,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范围有明确规定。近几年来,国家审计机关逐步放弃对企业的某些审计领域,如财务会计报告审计,集体、乡镇、外商投资企业等的经济业务审计也不在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范围之内。我们认为,环境保护审计应当把这些单位列入国家审计机关的环境保护审计范围之中,否则,就会出现环境保护审计的空白点。第四,修订现有法律、法规。从资料分析来看,除《宪法》及《审计法》等专业审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涵盖部分环境保护审计内容外,其他环境保护的专门法规和相关法规基本没有明确审计机构在环境保护监督、检查方面的职能作用和主要工作内容。这就使得审计机构执行环境保护审计时缺乏依据。

目前环境保护审计主要限于环境保护资金的筹措、分配、使用情况的审计。有些审计机关开展了环境保护资金的有效性审计,但主要重在经济效果,且主要通过审计调查方式来进行,很少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这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必须对环境保护的经济结果、环境后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把审计监督机制引入环境保护监督的更深层次。第五,规范环境保护部门与审计部门的职责权限,协调环境保护活动的管理与监督。

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国家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对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向本级***府负责,是环境保护的专门管理机关。而审计机构则主要负责经济监督,包括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经济活动及环境保护的经济结果的审核、评价。如何协调好两部门的工作,提升监管力度和效果,也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以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

参考文献:

[1]池晓勃,林卫.对财***支出效益审计标准的几点思考[j].审计研究,2001,(5).

[2]崔彤.经济效益审计依据若干问题的探讨[j].审计理论与实践,1999,(6).

[3]汪牧初.略论环境审计依据[j].上海会计,2001,(12).

[4]天津审计学会,天津审计科培中心环境审计课题组.关于环境审计基本理论的探讨[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0,(1).

[5]赵奂.我国***府绩效审计标准之探讨[j].现代财经,1999,(1).

[6]陈正兴.环境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环保审计论文篇5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审计;可持续发展

宋国敏(1987-),女,山东临沂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20世纪70年代,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为应对***府资源环境的检查监督,降低资源和环境方面的风险,在企业内部实施环境审计,由此产生了环境审计。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将环境审计纳入***府审计范畴。1992年世界审计组织成立了环境审计委员会,标志着资源环境问题正式进入大多数国家最高审计机关的业务范畴。

环境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对***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督、评价或鉴证,使之达到管理有效、控制得当,并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审计活动。我国的环境审计主要是指由审计机关实行的环境审计,重点包括资金、***策、管理和项目四方面内容。

一、生态文明视角下环境审计的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内涵。***的十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并将其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能源利用情况的审计力度,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将生态文明与环境审计相结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基础上,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环境审计同样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将生态文明与环境审计相结合,丰富环境审计的涵义,同样也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将生态文明与环境审计相结合,进一步反映环境审计的目的。审计机关开展环境审计的目的,主要是检查***府、企事业单位等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管理以及相关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合规,主要侧重于被审计单位对环境的管理及对环保资金的应用情况的审计。将生态文明融入环境审计后,不仅要求审计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管理及相关经济活动,还要求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是否具备环境保护的意识,继而使环境审计达到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

第三,将生态文明与环境审计相结合,丰富了环境审计的内容。生态文明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生态行为文明。将生态文明融入环境审计可以看出,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是检查***府或企业事业单位的生态制度与生态行为是否文明,即被审计单位是否有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及相关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除此之外,生态文明还要求环境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生态意识是否文明进行审计,也就是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者与员工是否具有进行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四,将生态文明与环境审计相结合,是应对当前环境发展的迫切要求。根据中国气象局统计,截至2013年11月,我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最多,河北等13省市的雾霾天数均为历史同期最多。仅10月以来,华北大部、黄淮、重庆等地雾霾日数在5天以上;其中山西南部、河南、江苏、北京、天津等地达10-15天;山西东南部、河南大部、江苏大部达15-20天,部分地区超过20天。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生态文明与环境审计问题。

二、我国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我国对环境审计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我国环境审计主要是依靠国家审计机关来实施,而国家审计更主要的是针对财***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等内容。各级审计机关没有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加强环境审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审计主体较为单一

我国的环境审计处于发展初期,并由宏观外部环境决定了目前我国环境审计的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即我国是以***府环境审计为主导,引导企业内部环境审计与社会环境审计共同发展的环境审计模式。但是,与企业或社会审计组织相比审计机关并不完全了解企业的内部环境、生产流程特点等情况。因此,以国家审计机关为环境审计的主体,无法保证环境审计工作的质量,也难以使环境审计充分发挥 生态环境的作用。

3专业审计人才缺乏

环境审计与企业财务审计不同,实施该项审计需要用到与环境相关的专业知识。而目前我国实施环境审计的审计人员主要是各级审计机关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通常具备审计基本理论或企业财务审计相关的知识,大多数并不熟悉专业的环境审计知识,因而可能存在无法有效开展环境审计的问题。

三、生态文明视角下实施环境审计的建议

1借鉴发达国家环境审计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并较早地认识到重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因而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生态文明意识也较早形成。如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环境审计,已经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而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过去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在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开始实施环境审计时,自然存在经验不足问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引进国外环境审计理论,丰富我国的环境审计理论知识,并借鉴国外环境审计的先进技术手段与经验,以有效地开展环境审计。

2提高对环境审计的认识

近年,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各级审计机关应重视环境审计,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增强环境审计的责任感。

3完善环境审计主体

环境审计的审计主体包括国家审计机关、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机构和社会环境审计机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要求我国的环境审计主体由国家审计机关为主逐步增加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机构与社会环境审计机构参与度,发挥其审计主体的***性与专业性,更好地实现环境审计的目的。

4培养环境审计专业人才

为有效实施环境审计,我国应培养专业的环境审计人才。一方面要求各审计机关,企业与社会环境审计机构引进环境审计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审计队伍进行环境审计业务培训,以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审计技能。

5积极利用外部专家

目前,我国从事环境审计的人员大多不具备环境管理知识与专业技术,因而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无法解决的技术性、专业性问题。审计机构可以在审计中聘请环保、国土、林业等相关部门的在资源环保领域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有关专家,给予审计人员专业的指导与帮助,以提高环境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四、结论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环境审计的范畴,丰富了环境审计的内容;而开展环境审计的同时,又可以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因此,在实施环境审计时,将两者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环境审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旸,黄季红,王丽萍基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环境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3(1):80-83

[2]刘丽加强我国环境审计建设的策略研究[J]商业会计,2013(1):84-86

环保审计论文篇6

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核辐射事故一度成为媒体、大众关注的焦点,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可谓影响深远,同时也为全世界对诸如核安全等环境保护问题敲响了警钟。有关企业(尤其是那些可能带来高污染的企业)的环境审计再度成为理论界热议的话题。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环境保护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然而,随着人类文明向自然界的推进,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随着人类计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关企业环境资源的耗费、收益等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计量,环境会计应运而生,而与环境会计相应的环境审计从理论上被提出,从实践中得以践行。对于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危机,环境审计作为有效防范环境危机、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手段,应当发挥其应有的职能。我国应当充分认识到环境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做好环境审计的实施工作。然而在我国有关环境问题的认识、实施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而对于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从环境审计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着手,针对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障碍,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对我国环境审计的改善和优化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环境审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实施环境审计的必要性西方环境审计作为企业全面审计的一部分已经纳入审计实践活动中,制度执行效果尚且不论,但相应的制度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已经趋于健全。由此可见,环境审计对于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是必要的。对于我国而言,由于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更为突出,开展环境审计显得更为重要。第一,我国当前环境保护实施的状况以及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所提出的要求给我国实施环境审计工作提出了一定的必然性,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令人堪忧,部分地区经营管理活动粗放,不惜以生态环境的破坏来换取其效益,导致我国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此外,我国对环保工作极为重视,但是在基层环保实践中却存在诸如环保资金浪费、不足等现象,这对于我国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有着诸多的负面作用,而在环境审计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价值的手段来对我国当前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系统、科学的调查评估,同时将成本收益等进行计量分析来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系统的评价,从而以监督管理的形式促使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有更大的推动力,还可以为我国环境治理、评估等提供相关环境审计方面的信息、数据等,这适应了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工作所提出的要求。第二,实施环境审计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开展。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旨是资源(包括环境资源)既能够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影响后代人使用的一种发展思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纵观历史上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都与我国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不合理利用所导致,若对我国环境问题等熟视无睹,处于环境中的各类人们将要承受到巨大的经济代价,这种经济代价还将延续到未来,其代价可谓不可估量。第三,实施环境审计有利于衡量企业真实的生产成本,同时还有利于反映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绿色GDP)。对于我国而言,传统的成本核算并未包括环境成本,仅对有形的人力、物力成本进行核算,如此对企业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虚增利润不能合理的进行披露。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绿色GDP取代传统的GDP成为考核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充分反映了环境资源所造成的效益和损失。然而对于国民生产核算以及公司内部生产方面的真实估算等可采用环境审计的形式来进行相关的审查监督,并可以将国民生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呈现出来,进而在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对社会资源环境进行进一步的维护管理。

(二)我国实施环境审计的可行性环境审计在我国的实施已经具备了相关可行性条件。第一,环境审计已具备客观的审计标准。在有关环保立法方面,我国已经颁布了诸多方针***策以及法规,对废弃物的排放标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和标准成为环境审计的依据。此外,环境审计在审计立法方面也已经做到有法可依。如《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准则》等大量的审计法规和条例,不仅为环境审计的开展提供了方法基础,也为我国的环境审计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法律和法规依据等。第二,环境审计具备实施主体条件。在我国,实施审计的主体包括***府、民间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等)以及企业自身。一直以来,***府是实施环境审计的主体。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以及有关环保立法的颁布,企业开始对其内部环境保护工作给予重视,或通过内部审计,或通过聘任会计师事务所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内部工作效率及相应的成果进行统一口径的评价,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从主体条件上来看我国企业实施环境审计工作已有足够成熟的条件。第三,从社会基础上来看环境审计工作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我国公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高速发展得到了稳步的加强,每个公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健康发展与环境的好坏关系极为密切,环境保护工作成为整个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之一。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等成为每个公民日常生活中的自主意识,同时,媒体等方面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宣导对公民的环保意识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这些都为我国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铺垫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三、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分析

(一)环境审计理论研究尽管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我国***府十分关注的问题,但我国有关环境保护与治理较西方国家而言起步较晚,加之我国环境审计的外部条件与西方国家也是显著不同,因此,我国的环境审计理论只有在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考虑我国自身特点,来发展我国的环境审计理论。1994年,我国***府在《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中首次提出环境审计的构想。1995年,国家审计署在开罗会议上提交了对环境审计的作用、职能、技术以及方法进行了具体阐述的环境审计会议论文。此后,在我国学术期刊上不乏有有关环境审计研究的文章。《审计研究》举办了有关环境审计研究的专题,进一步推动了环境审计理论的发展。中国审计学会召开环境审计研讨会,这说明环境审计理论研究不断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从总体上看,现有的有关环境审计的研究成果并未对环境审计的有关理论等形成一致的意见,且多数成果只是对国外成果的简单照搬,没有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不具备可操作性。对此,笔者认为,广大审计工作者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次加大研究的力度以此来加强和巩固我国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

(二)环境审计实践探索我国环境审计实践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首先在制度层面,我国目前还没有具体指导环境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判断标准,尤其对新拓宽的审计内容没有规定,使其无法可依,而只能套用其它类型的审计。国家审计署将环境审计的范围局限于环保资金的使用情况,对环保项目的绩效审计只是进行了试点,且其环境审计工作在内容以及范围上都比较单一狭隘。我国环境审计工作更注重于对各级环保部门的环保专项资金进行监控,如基本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环境投资情况、排污费补助发放情况等,而这些只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方面,环境审计的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宽。而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以及民间审计团体却鲜有专门针对环境审计的相关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拥有***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所没有的先进的审计方法和合理的审计程序,无论从专业胜任能力还是***性方面都占据优势,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却极少参与在环境审计方面事务。加入WTO后,这一现状有所缓解,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开始转换经营思想,重视环境管理系统的构建。例如,我国著名家电生产企业海尔集团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建立了集环保执行、监督和报告于一体的环境管理制度,海尔集团根据企业内部各种环保设施的运行特点在原有的企业指标体系中增添制订了相应的《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等规章制度,使得企业在环境审计工作的指引下保证环保设施与企业的生产设施实现运行的同步化和环保化,这样海尔集团不仅可以使得其环境保护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还可以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滋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由此不难看出,企业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开始逐步涉足环境审计,而要大范围开展环境审计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此外,结合审计实践,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拥有***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所没有的先进的审计方法和合理的审计程序,无论从专业胜任能力还是***性方面都占据优势,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却极少参与在环境审计方面事务,在原始动力方面环境审计工作缺乏一定的劲头,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的开展与国外相比更有一段难以逾越的差距。

四、我国环境审计的障碍及对策建议

(一)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障碍关于当前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障碍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1)环境审计缺乏理论基础,影响了环境审计实践的开展。在世界范围内环境审计理论研究的历史已达三十年,在我国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审计研究而言都是一个比较全新的研究课题,尽管我国***府、企业及其个人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但仍然对环境审计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不够理解,对环境审计理论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导致环境审计实践工作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而我国环境审计工作的执行者对自身的知识以及环境审计所需知识结构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其他行业的人员等对其知识结构以及实践运用更为无法理解,况且环境审计工作在各个方面都缺乏一定的基础和相关准备工作,这都有碍于环境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环境审计主体单一,难以实施有效的环境审计。当前我国的***府审计部门是环境审计工作的主要执行者,而民间在环境审计方面的参与度为与国外相比较为低下。其中,民间审计并未将环境审计纳入其常规审计的范围;而企业内部审计由于受制于企业的逐利性及环境保护责任的缺失,难以被企业所接受。如此以来,单一的环境审计主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环境审计的难度很大,同时因为无法拓展审计项目的范围,无法保证环境审计的质量,这样审计的事前监督职能被严重削弱,因此导致了环境审计工作的效果得不到了高效实现,环境审计工作被***府部门主导以及制度限制等都严重制约了环境审计工作的创新以及工作效率的提升。

(3)环境审计缺少立法支持,环境审计工作难以开展。目前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相关的立法有《环境保护法》等,但这些法律均为对环境审计进行相关约定,不能构成环境审计法律的渊源。开展环境审计缺乏立法依据,环境审计主体即使实施环境审计程序,并依此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业绩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不仅不会得到认可,反而会增加审计风险,导致环境审计工作难以开展。

(4)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尚未建立。传统意义上的审计是以会计基础数据为对象,在环境审计过程中,环境会计活动是环境审计的基础,与环境相关的审计材料大都来自环境会计系统,因此,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确立是确保环境审计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但目前我国环境会计缺乏环境会计制度、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不利于环境审计的开展。

(5)缺乏具备多学科知识审计人才。由于环境审计工作在应有知识系统方面综合财务会计以及相关数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综合关联着环境经济学、法学等相关知识背景,因此,这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的审计人才才能实施相应的环境审计程序。然而,目前我国审计人才大多出身财会专业,对环境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这都限制了环境审计的发展。

(二)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对策建议为了改变我国环境审计的滞后现状,加强环境审计刻不容缓。对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积极开展环境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环境审计不应只是***府行为,而是需要包括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各界的支持。因此,应当积极开展环境审计理论研究工作,并将这些理论以某种方式对外宣传,使得社会各界对环境审计有一定的认识,并从中理解并重视环境审计工作。高校等科研机构在环境会计、环境审计学科建设方面及理论研究方面应当有所作为,深入研究环境审计理论的本质,尽早建立包括环境审计在内的综合性审计理论体系,并通过教育、媒体等进行宣传,使之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2)实现环境审计主体多元化。单一的环境审计主体无论从审计资源方面还是胜任能力方面都将很难开展有效的环境审计工作。***府审计应当同企业内部审计以及民间审计协同开展环境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主体各方的优势,实现***府审计、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有机融合。其中,***府审计可以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所反馈的审计信息进行重点审计,同时对环境审计中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及时向审计制度制定者反馈问题,进行制度建设。此外,***府审计还应当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进行“再审计”,监督后两者的审计过程和结果的合规情况。内部环境审计则侧重于企业内部审计环境的建设和管理。注册会计师审计应当成为企业环境审计的中坚力量,这一中介组织以“第三者”的身份存在,因此能***、客观、公正地从事环境审计服务活动,无论从审计人才培养方面,还是从审计方法创新方面都应当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实现环境审计主体多元化过程中,应当协调各审计主体的环境保护审计业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目前,在常规审计方面,以国家审计机关作为主体的***府审计对企业常规审计的范围正在逐步缩减,民间组织的作用以及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国家审计机关应该在我国环境审计工作相关基础还未完备之前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环境保护方面的审计,以此切实保护好社会环境效益以及企业、个人的关键利益。由于受到各个方面不利因素如组织内部的的阻力、有关环境信息披露有失公允等的阻碍,环境审计工作的执行效果难免会出现打折的现象,但若通过权威性机构如国家审计机关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环境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

(3)建立健全环境审计相关立法,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环境审计是审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开展环境审计必须给予环境审计足够的法律支持,以法律的强制力确保环境审计工作的切实履行,用制度规范环境审计范围。针对我国有关环境审计的立法空白,我国必须对环境审计进行立法,使之与财务审计地位相同,成为企业所面临的强制性审计,并在环境审计实践过程中不断予以完善。此外,还应当出台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明确环境审计的范围,并根据实际需求和具体的环境状况建立起可行性较强的环境审计工作细则,以此对环境审计工作的相关内容、程序以及方法进行有效科学的规范。

(4)建立健全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为环境审计开展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环境审计工作的健康科学运行。从当前我国环境审计工作的运行情况来看,缺乏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环境审计核算体系严重掣肘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应当对我国企业环境保护实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健全完整、规范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包括各种具体、可行性较强的环境信息披露细则)。此外,如同企业其他会计准则一样,企业环境会计准则核算体系应当随着核算环境的变化而作出有针对性的变动,跟踪、调查和分析环境审计工作情况提供可靠的信息。

环保审计论文篇7

关键词:环境审计;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

中***分类号:F239.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2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成就了“中国奇迹”。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在很多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此,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很多有意的建议,特别是***和***府制订了很多有关保护环境的法律、***策和制度,而且,有的法律、***策和制度还在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之中。在这众多制度之中,我们认为环境审计制度是非常有效的对环境监管长效机制,是以法律的手段保护环境资源的重要环节,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

20世纪70年代末,环境审计首先开始于美国和加拿大,我国也于80年代中期开始了环境审计。随着环境审计实践的开展,对环境审计的研究也逐步开展,并且研究取得的理论成果对环境审计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关于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陈东(1999)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大循环理论[1];张***等(2000)认为是经济的外部性理论、资源价值理论[2]。关于环境审计的定义,现有文献中存在多种不同角度的观点,但大多数的学者认为环境审计是一种环境管理的工具,是对组织的管理系统、***策和行为进行评估,确定组织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资源的消耗程度。环境审计的实施能够帮助组织确定组织在是否达到了法律或者组织内部环境目标的要求。关于环境审计主体,陈淑芳等(1998)、包强(1998)、陈正兴(2001)认为应包括***府环境审计、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社会环境审计三个主体[3-5]。耿建新、房巧玲(2004)从研究视角的角度比较了西方国家与我国环境审计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意与建议[6];王德升等(1997)、贺桂珍(2006)、付健等(2010)分别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德国和荷兰的环境审计发展现状,阐述国际上环境审计总体情况,提出了加强我国环境审计的建议[7-9]。在环境审计的方法上,辛金国等(2000)研究了费用效益方法在环境审计中的应用[10];黄道国等(2011)提出了多元环境审计工作格局的理念,分析了九大主要审计领域的工作重点[11];李璐等(2012)通过回顾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1993年至2003年间组织召开的世界审计组织大会内容,及其下属环境审计工作组(WGEA)的全球审计调查结果,提出了我国未来环境审计发展的趋势是由合规性审计向绩效审计的转变,更加注重环保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12]。Ramon et al(2007)总结了对墨西哥***府推动环境审计普及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指出环境审计专家培养、公允可比的环境审计指标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值得借鉴[13]。

二、环境审计主体体系构成分析

我们认为环境审计主体应当包括***府审计机关、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三种不同类别的审计组织在不同层面分别发挥作用、取长补短、相互协作,共同发挥环境审计在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府审计机关

***府审计机关作为环境审计的主体之一是基于***府的职责以及履行这一职责的权威性。第一,审计公共财***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经济性是***府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以公共财***资金为基础的投资、补贴、污染治理等工作与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对公共财***资金审计中增加环境审计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第二,解决环境公共物品的外部性是***府的职责。环境是一种公共物品,由于环境的公共物品特性使得某些企业或个人在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时并没有承担相应的社会成本,造成市场失灵。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府部门作为“看得见的手”,使用税收、补贴等方式矫正企业的成本收益函数,具有天然的优势。第三,***府审计部门最重视社会公众的利益。环境管理的最终委托人和受益人是全体社会公众,由于***府的国家职能,国家审计机关最重视社会公众的利益,其审计服务的权威性和客观性是规范审计服务市场有效运行、制衡其他审计主体审计合谋串通的主导力量。第四,***府审计部门的权威性最强。***府审计机关制定的环境审计准则、环保标准和环保绩效考核指标是规范审计主体审计服务和企业生产行为的最基本、有效的衡量方法。同时,在开展国内国际技术交流,推动环境审计理念的革新和发展,在普及和运用最新环境审计技术和绩效考核方法等方面,***府审计机关也是最权威的审计主体。

2.内部审计机构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也是环境审计的主要执行者。第一,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的常设机构,拥有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手资料,相比其他两类审计主体,信息不对称程度更小,更有利于结合国家提出的环保***策和企业的审计结论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合企业改进生产经营方式的建议,并实时监督企业的改进进程。第二,环境绩效的显现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针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环境审计是一项兼有长期性和连续性的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因其信息资源优势,对企业的历史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经验和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更加熟悉。同时,环境绩效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其评价过程往往是一个不断改善评价方法和标准的渐进的过程。企业内部常设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方法、审计技术的连续性更强。因此内部审计机构更容易为企业提供长期的、前后一致的审计服务和改进建议。第三,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对企业日常活动进行审计评价,可以及时地结合企业发展预期和环境审计规范对受托环境责任进行评价,更有利于充分发挥环境绩效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3.社会审计组织

社会审计组织一般是指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之所以环境审计主体包括这一组织,主要是由于***府环境审计和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存在一些不足而社会环境审计组织可以弥补这些不足。社会审计组织之所以能够成为环境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审计能够发动市场力量,有效地弥补目前我国环境审计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方面的缺乏。境审计需要具备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专家组成审计团队,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提供审计服务。专家团队是一种稀缺资源,需要依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Ramon et al(2007)总结了墨西哥***府的做法:聘请专家审计团队提供审计服务是企业的自愿行为,***府对专家团队给出较高审计意见的企业给予两年的免检,专家团队负责提供审计服务、制定并监督企业环保改进进程,可以有效弥补企业内部审计的专业能力不足,同时又能更为全面地落实***府难以监管的环境审计要求,避免***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13]。当然,此类做法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专家审计团队的非***性和知识水平限制、企业聘请专家审计团队进行环境审计的成本问题等,前者的解决办法依赖于第三方非***府机构对专家审计团队的资质核准,而后者依赖于***府对采用环境审计企业的***策优惠(比如产品推广、出口支持等),使企业采用环境审计的预期收益大于成本。随着社会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社会责任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企业越来越注重社会形象和环境形象,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公开自己的h境绩效管理报告,在***府***策优惠的支持下,企业对社会审计组织提供环境审计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审计组织正好是高质量环境审计服务的供给者。

总而言之,三类审计主体都拥有其各自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府审计机关具有较强的权威性,能够较好地代表社会公众的利益***行驶环境审计职能;但其职能范围较窄,主要专注于审计财***资金的合规性、经济性和制定基本的环保标准、环境***策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具有良好的信息资源优势,信息不对称程度最小,能够因地制宜地为企业提供长期连续的审计服务;但其审计***性受到管理层任免和晋升的制约。社会审计组织作为市场环境下企业审计服务的主要供给者,能够弥补其余两类审计主体的缺点,如果能够恰当地借鉴别国环境审计的发展经验,借助市场力量从审计师多元化专业素质这一重要方面发展社会审计组织,社会审计组织将成为未来环境审计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三、构建多元环境审计体系

尽管我国开展环境审计有十多年了,但从其发展水平看,还处于起步阶段,与西方国家环境审计体系建设和发挥的作用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我国不断恶化的环境状况要求环境审计不断改进、持续发挥环境保护的作用。目前我国环境审计及其环境审计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审计法规还不完善、缺乏最基本的环境会计准则体系和成熟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环境审计主体体系还没有形成以及环境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针对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和不足,建设多元环境审计体系是一种有效的对策。***府环境审计要进一步明确环境审计的目的和内容,进一步加大***府环保资金审计力度。开展***府环境绩效审计,主导参考国际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可比性又能适合具体情况的环保绩效评价体系。开展跨地区、跨国界联合审计,引进先进的环境审计方法和技术。推动建立科学的环境审计评价标准,并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达标状况予以监管。主导培养多元化专业背景的环境审计人才。借助市场力量配置审计服务资源,率先培养一批采用环境审计的企业并给予相应的***策优惠,以点带面,推广环境审计。同时,应发动企业内部审计和社会组织审计的审计服务资源,使其比较优势得以发挥。

企业内部审计是对环境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合理规避风险,降低企业固有环境风险的主要形式。企业内部审计应建立审计委员会,并要求审计委员会中必须包含***非执行董事,增加企业内部审计的***性。赋予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更大权限和自由度,使其能充分运用信息资源优势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行为进行实时评估和监督。建立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经理人的沟通机制,使审计人员了解并参与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为企业提供未来导向的、长期的、连续的审计服务。组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学习基本的环境审计评价标准,帮助企业形成环境效率型生产经营方式。

社会组织审计是市场化审计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府对环境审计企业的优惠***策将提升企业对专业环境审计服务的需求,而市场经济是配置环境审计服务资源的主要渠道。市场化的环境审计定价将反映企业治理环境问题的收益。由边际收益递减理论和供需理论可知,环境问题越严重,治理环境问题的收益越大,则市场经济下的环境审计定价将通过吸引多元化专业人才而拉升环境审计服务供给。随着环境问题逐步改善,环境审计服务供需平衡,审计市场中将会存在一批专业化的环境审计人才。所以,以社会组织审计为主体的市场资源配置不仅是吸引环境审计人才的有效方式,也是市场经济下我国大范围普及环境审计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陈东.环境审计若干理论问题初探[J].财经论丛,1999(3).

[2]张***.试论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J].湖北审计,2000(12).

[3]陈淑芳,李青.关于环境审计几个问题的探讨[J].当代财经,1998(9).

[4]包强.论环境审计概念结构[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9(4).

[5]陈正兴.环境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6(第1版):47.

[6]耿建新,房巧玲.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审计的国际比较[J].环境保护,2003(1).

[7]王德升,等.借鉴国际经验研究环境审计[J].审计研究,1997(5).

[8]贺桂珍.荷兰的***府环境审计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审计研究,2006(1).

[9]付健,等.略论我国绿色审计制度的创建[J].社会科学家,2010,12.

[10]辛金国,杜巨玲,等.试论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环境审计的应用[J].审计研究,2000(5).

[11]黄道国,邵云帆.多元环境审计工作格局构建研究[J].审计研究,2011(3).

[12]李璐,张龙平.WGEA的全球性环境审计调查结果:分析与借鉴[J].审计研究,2012(1).

环保审计论文篇8

[关键词]环境绩效审计解决策略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日渐成为各国***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强化环境管理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作为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审计也被提上日程,而环境绩效审计作为环境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审计力量集中在了环境财务审计和环境合规性审计上,而环境绩效审计开展的比较少,忽视了对环保项目的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必须不断总结环境绩效审计一实践经验,努力创新环境绩效审计技术与方法。

一、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和必要性

环境绩效审计方法是指为了达到环境绩效审计的目的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手段。它是由相互联系的一系列方法组成的,包括常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和特有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环境绩效审计方法与环境绩效审计质量密切相关,是决定环境绩效审计质量的关键。因此,全面正确掌握运用环境绩效审计方法,对于保证环境绩效审计质量,搞好环境绩效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环境绩效审计方法有其必要性。

1.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是环境管理的需要

进入20世纪后,环境问题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环境管理构成了***府公共受托责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改善环境成为***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审计工作者理应把握机会,顺应民意,总结各国审计实践经验,广泛开展环境审计(包括环境绩效审计),拓宽审计领域,完善审计职能,丰富审计手段,增强审计技能,促进现代审计向更广阔领域和更高层次发展,为完善环境管理做着自己的贡献。

2.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是提高环保工作效率的需要

现在,用于环保力一面的资金逐年增加,而环境问题却末随人们的重视及越来越大的投入而得到显著改善。面对仍然严峻的环境形势,增大环保投入只是一力一面,提高投入的使用效率和环境***策的适当性更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而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则是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环境审计发展时间不长,人们对这一领域的认识还很模糊,对于作为环境审计重要内容和发展力一向的环境绩效审计更是缺乏了解,因此,开展对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工作很有必要。

3.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有利于企业实现高效与创新

随着各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与绿色消费潮的兴起,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间的相关性越来越明显。陈劲、刘景江、杨发明(2002)在《绿色技术创新审计实证研究》一文中,对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做了统计相关分析,说明二者有较高的相关关系,并且反映发展能力的企业销售额增长率指数与环境绩效的相关系数较反映企业净资产报酬率指数与环境绩效的相关系数更高,这是因为发展能力反映了企业长期的发展潜力,它与环境绩效的相关性更高。

4.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研究是发展审计理论的需要

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特别是环境管理的需要,受托经济责任迅速扩展到环境领域,形成受托环境责任,而其中一个重要力一面就是受托环境绩效责任。为了确保受托环境绩效责任的有效运行,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可见,环境绩效审计是随着受托经济责任的扩展而形成的审计新领域。而该领域,人们的探索才刚开始,远不够系统和深入,因此,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是完善现有审计理论,发展新审计理论的一个重要思路。

二、我国环境绩效审计面临的问题

1.环境审计基础理论和实践不完善

我国环境审计开展较晚,研究的学者较少,没有形成一致、权威的环境审计理论观点,而实践方面,由于我国环境绩效审计开展的比较少,因此从实践中借鉴的比较少,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都不很成熟。

2.环境会计的不完善制约着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发展

环境绩效审计的进行需要搜集充分的环境效益与环境成本等方面的会计数据资料,然而由于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刚刚起步,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环境效益等的内容还在讨论之中,企业缺乏确认和计量环境效益与环境成本的系统。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方面的混乱,对公布环境会计资料持低调姿态,很少进行定量分析;公布的环境资料不全面而且可比性差,看不出花费的资金、取得的成果和规定的指标之间的关系。这给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带来了实践上的困难。3.缺少评价环境成本效益的指标体系

环境绩效审计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其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很多,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全面实施和审计质量的保证难度都比较大,且目前环境绩效审计较多的采用环境成本效益的分析方法,这必然对环境成本效益进行分析,然而反映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应采用的指标,及其计量方法,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4.缺乏复合型研究人员

由于目前我国环境绩效审计开展的比较晚,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和实务研究人员都比较缺乏。据调查,我国缺乏环境学、工程学等相关知识的研究人员,同时缺少实务研究者,这样导致研究的结果缺乏实用性、可操作性等。

三、我国环境绩效审计问题的解决策略

1.正确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完善的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体系

我们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应运用辩证唯物论、系统论、信息论等知识,借鉴西方环境绩效审计的科学成果,努力研究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理论,建立和完善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体系。但借鉴国外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并不意味着照搬,必须领会其实质并结合我国国情和环境绩效审计的具体内容,找出自己的特色,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因为国外尤其美国和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的起因不同。美国环境绩效审计起源于企业内部动力,企业为了改善自身形象和降低经营风险,从内部首先开展环境审计。而我国环境绩效审计起源于外部压力,从而对其强制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因此出发点不同,目的不同,由此导致的环境绩效审计内容也不同,因此借鉴国外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时候,要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2.尽快建立起我国的环境会计体系,为环境绩效审计提供操作平台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连接环境会计工作和环境审计工作的关键点,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公允性除受到环境会计理论发展的影响外,主要受国家法规的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是实施环境保护审计的前提条件。但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准则中没有要求企业必须披露环保信息的规定,更没有对与环保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量的具体标准,使真正意义上的环境绩效审计难以开展。为此,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借助适当的理论指导,才可望突破实务操作的障碍,并为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3.研究要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环境绩效审计力法的研究属于应用理论的研究,只有更好地与我国的环境绩效审计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实证研究,才能在环境绩效审计力法的研究上有重大突破,才能更好地指导我国的环境绩效审计。因此笔者建议,在今后进行关十环境绩效审计力法的研究时,应更多地倾向于实证研究,积极采用案例研究和调查研究。.

4.研究环境成本效益指标体系

要想建立良好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研究一套比较完善的成本效益指标体系是比较重要的。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环境绩效审计标准,可以临时选派各专业的专家组成课题小组来专门研究这一问题,如会计专家、审计专家、环境经济学专家、环境工程学专家等。

5.培养复合型人才

一方面可鼓励有志从事环境绩效审计研究的财经专业人员学习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或鼓励环境科学专业的人员学习审计学、会计学等知识,以便更好的将审计学与环境科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复合型人才,将环境科学与审计学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努力创新环境绩效审计的新方法。

另一方面,也可鼓励环境绩效审计的实务工作者多参与理论研究,因为理论指导实践又来源于实践。理论研究者和实务研究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动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再者,环境绩效审计可以开展联合审计,即联合会计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聘请环境工程技术专家、律师等加入审计工作。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环境绩效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志成:在我国推广环境绩效审计的策略研究[J].企业论坛.2006(12)

环保审计论文篇9

关键词:县级行***区域;自然资产资源;责任审计

中***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4-0148-02

自然资产资源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强化自然资产资源审计,是狠抓落实自然资产保护与建设的重要需求。当前,我国自然资产资源审计以***府为主导实践与发展。自然资产审计的理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实践的需求,这也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本文立足于自然资产资源审计的现状,具体阐述县级行***区域内自然资产资源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一、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概念及意义

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是指对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的审计监督。具体而言,就是对地区国土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节能减排、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生态环境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的审计监督。通过审计,正确评价地方******主要领导干部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资源环境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履职情况,反映存在的问题,界定相关责任。因此,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转变了“唯GDP论英雄”的考核模式,进一步突出“科学发展观”下,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充分表现出施行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

首先,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有助于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的十以来,我国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自然资产责任审计制度的提出与实行,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其次,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并通过审计进一步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促进公平公正的实现;再次,保护自然资源,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自然资源保护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焦点,但同时也是难点。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规范各方行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二、县域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的内容

县域区域自然资产责任审计,要在明确审计对象的基础之上,拓展审计内容,以确保自然资产资源责任审计落实到位。下页***是县域自然资产资源审计的内容体系。

从下页***中可知,县域自然资产资源责任审计内容,强调审计的全面性与有效性。首先,在自然资产资源管理情况的审计中,强调公益性自然资源管理以及无形资产变化情况的审计;其次,在自然资产管理情况审计中,着重审计县域部门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执行与落实情况,并重点审计***府出台的***策,是否符合国家法规所确定发展目标;再次,在自然资产资源负债表的合法审计中,强调自然资源资产消耗、污染、保护成本以及收益的审计,突显出审计工作的全面性。

三、创新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方法

传统审计方法有检查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这些审计方法对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来说仍然是有效的。但是,传统的审计方法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提出新的审计方法是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的重要基础。

从理论界来看,当前所提的新方法,强调不同的自然资源资产,所采用的审计方法不同。(1)对于因水资源破坏等造成的自然资源资产损失,可以采用“机会成本法”进行计量分析;(2)对于森林、草坪等产生的绿色效益,进行可采用“资产价值法”进行计量分析;(3)对于重污染企业造成重大人身危害的环境污染,可采用“人力资本法”进行计量分析。

在此基础之上,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应进一步强化“***监测法”的有效使用。当前,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处于发展阶段,而环境领域的监测网络也正在完善之中,如卫星遥感数据接收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空气监测系统、排污监测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完善,对于强化自然资源责任审计非常重要。

总之,十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了新的战略发展地位,如何深化环境资源保护,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抓好自然资产资源责任审计,是自然资产资源保护、构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对于县域内的自然资产资源责任审计,仍面临诸多的现实问题,但更多地强调在责任审计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县域审计工作之现状,进一步明确审计对象,优化与调整审计方法与审计内容,确保县域自然资产资源责任审计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 孟晓凡.试述内部经济自认审计风险成因与防范[J].税务与经济,2009,(3).

[2] 李利华.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J].学术交流,2012,(3).

环保审计论文篇10

【关键词】 环境审计 环境保护 环境审计立法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问题受到了***和***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关注,***的十明确提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战略的突出位置,这是新时期对环境保护提出的新要求。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势下,环境审计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日益突显,环境管理职能由***府部门和事业单位执行,它们履行任务的效果如何,需要环境审计来评判,因此,重视和加强环境审计,监督***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是否遵守环境保护***策及法律法规、是否履行相关职责、环保措施是否有效开展,对我国建设两型社会,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二、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

环境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对***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督、评价或鉴证,使之达到管理有效、控制得当,并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审计活动,环境审计可分为环境污染治理审计和生态建设审计。理论与准则方面,我国的环境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体系尚不完善,涉及的领域基本局限在环保专项资金的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上,对绩效审计通常予以忽略,而国外的环境审计已经形成完善的理论系统与指标体系,普遍以绩效审计为主,并且不少国家已经开始向环境、人口和资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审计转变;环境现状方面,环保事业在引起***府和人们的关注,环保措施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我国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由于净化设施的不完善而直接排出污水和废气,对空气、水资源和土壤的污染十分严重,加之有些地方***府为发展经济放任不管,使得环境状况愈加恶劣,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2013年北京、上海、武汉等多个城市和地区出现长时间的雾霾天气证实了我国大气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另外,征收的排污费难以满足污染治理的要求,资金的不足使管理者对环境治理更加力不从心,同时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加大了环境保护的的难度。总的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的监督还不完善,环境审计对环保事业的积极作用还未突显。

三、我国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环境审计起步较晚,正处于理论探索的初级阶段。我国的环境审计与国际环境审计的研究探索水平差距较大,且我国的环境审计主要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为主,检查资金的筹集、使用及管理情况,重点监督其使用的合规性,即资金的使用是否完全遵守了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对于其绩效审计未予以重视;而其他发达国家的环境审计以绩效审计为重点,重视***府环境部门职能的行使和环境***策影响的评估。

2、我国的环境审计缺少规范的理论指标体系。一方面环境审计是一种监督评价的活动,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作为评价监督结果、发表意见类型的参考,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完善的理论指标体系难以使环境审计走入正轨;另一方面,指标的缺失也会使审计活动缺乏专业的标准,有失公平,对于审计单位和审计师本身的信誉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3、国民环保意识不强应予以重视。目前虽然环保主义得到了国民的接受和支持,但在实践中却没有得到持续的贯彻落实,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部分地区***府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当地化工厂、冶炼厂和煤电厂等废气废水的排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地区环境的恶化,这样不仅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更是对全体人类资源财富与环境的破坏。

4、国家对环境审计投入力度不够,环境审计试点需要扩展。投入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的排污费用难以弥补污染治理的资金缺口,资金的缺乏增加了环保的难度,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环保的积极性;另外我国目前的环境审计重点关注的领域主要是国家环境保护重点投资的地域,如重点防护林工程、“三河三湖”、退耕还林和部分重点城市等,对于地域广阔、城市众多的中国而言,试点研究的增加,有利于环境审计活动的推广。

5、相对财务会计而言,环境审计的证据难以获得。一是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滞后,导致环境审计无法像财务审计一样可以获得直观有效的报表证据,加之指标体系的不完善,审计活动开展难度较大;二是环境审计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审计学、环境法、环境经济学、社会学和统计学等,因此培养专业相关人才和保证证据的科学准确性难度较大。

四、关于解决环境审计问题的办法

1、加强环境审计立法。***府应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法律理论,结合本国实际,使我国环境审计的法律法规与国际接轨。同时,向国民强调环境保护与审计的重要性,明确每个公民对环境保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不仅可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起到警示和约束作用,还可以推动环境审计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2、建立符合我国特点的环境审计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积极借鉴深入研究其他国家的环境审计指标体系和工作准则,建立符合我国特点的环境审计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保证环境审计中的工作准则和操作手法的公开化、透明化,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规范审计中的客体,除了明确已有的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有效性外,还应明确对环境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程度、采取措施加上环境保护义务履行程度,以及***府环境部门职能的履行程度。

3、加大对环境审计和环保事业的宣传。***府应加大对环境审计和环保事业的宣传,使人们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与审计之间的联系,提高人们对环境审计的认识。具体措施可以采取电视新闻、报刊媒体报道、在大学举办环境审计讲座或***府企事业单位内部进行员工培训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不仅可以使环保意识和环境审计知识深入人心,还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对于重污染企业的高排放行为利用媒体进行揭露批评,对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4、***府加大投入,积极开展环境审计实践。环境审计是一项高成本的审计活动,国外开展环境审计较多的***府部门和组织大多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力量,通常环保投入达到GNP的1.5%左右即可使经济增长引起的环境污染得到明显的改善。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环保投入较低,因此,***府应加大投入,为环保事业提供资金支持。在试点方面,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环境审计,在国内进行了部分城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点城市排污费和退耕还林试点工作等多项环境审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国家审计署作为亚洲环境审计委员会首任***单位,更加重视环境审计在国际范围内的发展。在国内增加环境审计城市试点,可提高环境审计在更大范围内对环境保护的促进效应,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5、重视环境审计的人力资源培养。环境审计学科具有交叉性,融审计学、环境法、环境经济学、统计学等为一体,其广度和难度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挑战。目前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审计项目,将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整合在一起,打破专业界限,利用专家的工作,形成一支综合性的环境审计人员队伍。但从长远来看,我们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利用先进的理论与技术来培养综合性高素质的人才,形成一支具备财务会计、审计、环境法、环境管理、统计学、计算机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有素的审计团队,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更为专业的审计研究,才能适应国际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卡罗尔・科林:环境审计探索[J].审计文摘,2013(1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环保审计论文10篇

学习

公务员培训总结模板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公务员培训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公务员初任培训个人总结,公务员培训总结1000字。二、培训制度健全激励措施到位2005年,我局在2000年整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又专门对《人事教育管理制度》、《业务学习制度》、《干部学历教育

学习

车间组长工作总结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车间组长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车间组长一日工作总结,年级组长个人工作总结。公司一贯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安全生产",在这方面,每次开例会时一如既往及不厌其烦的宣贯,督促员工认真执行并达到行之有效的结果。每天上班前着重加

学习

农村村小组长工作总结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村小组长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农民妇女小组长工作总结,农村村民小组长工作总结范文。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结束以后,县委、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县委专门召开了***会研究部署新农村建设工作:一是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

学习

贸易战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贸易战论文10篇,内容包括贸易战论文,有关贸易战论文范文资料。一是进口替代型战略。最早实施这种战略的是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该战略主要是高筑贸易壁垒,限制进口,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替代工业制品的进口,减少对

学习

注册会计师审计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注册会计师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论文,注册会计师审计论文模板范文。KeyWords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auditingindependenceaccountingfirms***、客观、公正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赖以生存并发展的前提与

学习

审计助理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助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助理的实习内容怎么写,审计助理工作内容。随着审计环境、审计对象日益复杂,信息化发展日益加快,以手工审计为代表的传统审计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传统审计越来越快地向以计算

学习

生产车间组长工作总结10篇

阅读(93)

本文为您介绍生产车间组长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生产车间组长总结报告范文,生产车间生产组长工作总结及计划。技工学校学生就业后,短期无法适应岗位在工作经验、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等方面要求。我们从企业信息反馈中了解到,学生虽有一定专

学习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学毕业论文选题推荐,电大金融学毕业论文题目。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对金融学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所以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人数相对于其他财经类专业学生数

学习

供应商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供应商论文10篇,内容包括供应商论文,供应商选择论文10篇。供应商管理是指企业的供应部门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对企业需用物资的供应厂商进行选择、考核、评比不断优化的动态管理过程。[1]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关键部分

学习

班组长工作总结报告10篇

阅读(168)

本文为您介绍班组长工作总结报告10篇,内容包括班组长工作总结模板简短,班组长工作汇报与总结。一、自觉加强管理学习,提高个人素质虚心向上级领导和车间工程技术人员请教,通过多看多问多听多想和多做,使自己的工作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为了

学习

美术教研组长工作总结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美术教研组长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美术教研组长年终总结,美术教研组长工作总结ppt。二、强化集体备课,认真开展各项公开课本学期我们不断加强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备课活动,实现资源互补,优化组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取长补

学习

辅导员办公室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辅导员办公室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辅导员办公室下半年工作计划,辅导员助理工作计划如何写。2、落实完成辅导员交办的各项工作。3、督促配合学院各部门举办活动,创造活泼、和谐的氛围。4、协调各班级之间的工作,营造团结协作

学习

低保审计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低保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低保审计信息怎么写,低保审计数据分析。*本文得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审计治理与投资者保护:机制、效应及其评价”(13YJC790121)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一、引言Jen

学习

电商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电商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商论文选题大全,电商方面论文的摘要。(二)普遍重英语轻商务,实践教学缺乏许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多数都是从英语教学转向而来。而商务类的专业教师则又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缺乏实践经验。

学习

贸易战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贸易战论文10篇,内容包括贸易战论文,有关贸易战论文范文资料。一是进口替代型战略。最早实施这种战略的是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该战略主要是高筑贸易壁垒,限制进口,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替代工业制品的进口,减少对

学习

注册会计师审计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注册会计师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论文,注册会计师审计论文模板范文。KeyWords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auditingindependenceaccountingfirms***、客观、公正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赖以生存并发展的前提与

学习

审计助理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助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助理的实习内容怎么写,审计助理工作内容。随着审计环境、审计对象日益复杂,信息化发展日益加快,以手工审计为代表的传统审计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传统审计越来越快地向以计算

学习

贸易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贸易论文10篇,内容包括贸易论文,关于贸易的毕业论文摘要。

学习

货币资金审计论文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货币资金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货币资金审计论文要收集什么材料,关于货币资金审计案例分析的论文。(二)授权批准制度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货币资金进行一支笔管理或按照业务类型对货币资金的收支进行分权管理。如果进行分权管

学习

离任审计论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离任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适合写离任审计论文的案例,离任审计论文提纲。1.离任审计工作的认识统一不够。1999年5月中央两办规定下发以来,各地虽然相应制定了试行办法,但对离任审计的宣传不力,******领导的认识不高,有关部门

学习

商务论文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商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商务论文选题,商务论文范文1500字。近几年,奥地利与我国的经贸、科技、文化与民间交往不断增加。据我国海关统计,去年两国贸易额高达6亿多美元,据说,今年的贸易额有望大幅增加。奥国的主要出口产品有钢铁

学习

审计舞弊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舞弊论文10篇,内容包括财务舞弊审计难点,十大审计舞弊案例。美国舞弊审计人员协会认为舞弊审计是一种发现舞弊的先发制人的方法,即运用会计记录和其他信息,进行分析性复核,识别出舞弊行为及其隐瞒方法。这种针对舞弊行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