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方式论文10篇

国际贸易方式论文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新型国际贸易

电子商务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建立了以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品流为主体的全新物流体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服务。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断向深层次扩展,在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管理、国际贸易运行机制、国际贸易营销手段及国际贸易运输方式等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一)虚拟公司——国际贸易新的经营主体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这种“虚拟公司”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创新型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与“虚拟经营”采用了合作竞争的经营方式,揭开了信息社会公司组织及运作方式变革的序幕。通过开放系统的动态网络组合寻找资源和联盟,这种虚拟公司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竞争环境和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给跨国公司带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好处。

(二)虚拟市场——国际贸易新的运行环境

电子商务通过网上“虚拟”信息的交换,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空间,这是一个开放的、多维的、立体的市场空间,它突破了传统市场以一定的地域为存在前提的局限性,在全球范围内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新型世界市场的形成。信息流动加速了资本、商品、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带动了全球“网络经济”的崛起,在这种网络贸易的环境下,各国间的经贸联系与合作也大大加强。

(三)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新的推动力量

电子商务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得信息跨国界传递和资源共享得以实现,满足了国际贸易快速增长的要求,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网络国际商品交易额的上升就意味着那些通过信件、跨越国境服务、有形货物运输的交易额的下降。电子商务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价格,提高效率,不断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机会,这些机会来源于电子商务手段能够降低交易价格,让那些成本过高或执行困难的交易变得可能;同时电子商务作为传统交易手段的补充,通过提供国际市场调研、广告和营销、购买以及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支付等方式作为传统贸易的辅助手段。

电子商务还可以达成一网行销天下,对消费者产生统一的示范效应:一种消费理念、消费时尚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在世界各地快速的传播,世界的消费偏好有趋同的潮流。网络强大的通讯能力和电子商务系统便利的商品交易环境,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实际距离,同时也促使营销者和消费者的沟通方式进一步发生变化,消费者希望可以亲自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生产、评测环节中去,并且成为企业经营全过程中重要的、积极的参与者。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电子商务手段,企业将信息以多媒体方式在网上传播,并以智能搜索和查询的方式,方便消费者主动在网络上搜索信息,这样企业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和消费者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共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性,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更多的商品与服务信息;同类商品的种类较多,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强,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网络贸易也给小额消费提供了便利,节约了消费者的购物时间,同时最大限度地缩短了生产与消费间的距离,使得按需消费在技术上将成为可能。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创新

与传统国际商务模式相比,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国际贸易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理论创新

电子商务带动了跨国公司的变革,跨国公司由原来的二维、平行的实物流动变为开放化、立体化、多维化、网络化的物质与非物质共同组成的流动,从而引发了对跨国公司内部化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厂商理论等更深层次的思考,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跨国公司理论提出了新挑战,推动国际贸易理论的不断创新。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比较优势的形成基础是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而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即国与国之间对信息的生产、反馈与使用能力上的差异—信息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虚拟经营”这一跨国公司新型合作竞争方式,是信息社会公司组织及运作方式变革的序幕,打破了传统公司组织机构的层次和界限,使跨国公司成为一个开放系统。这种外部资源“虚拟”内部化的形式,使公司的经营向柔性化、弹性化的方向发展。跨国公司的所有生产环节都被纳入现代信息网络,利用网上“虚拟现实”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直观的协调。

(二)国际贸易宏观管理创新

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会给国家对国际贸易监管带来新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的创新带来新的机遇。我国***府有关部门在运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宏观管理,积极推行电子商务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表现在:出口商品配额实行电子招标。实现网上申领、发放进出口许可证。运用电子商务进行海关管理和电子报关。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实现外贸业务全过程管理的电子化。

这些变化和创新使国际贸易的监管变的更加公开和透明,而更加公开和透明的监管环境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策创新

目前,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国际贸易***策创新主要体现在世贸组织(WTO)通过了电子商务免、禁征关税协议。该协议的达成将对永久性禁止征收电子商务关税产生推动作用,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史上树起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全球范围来看,电子商务是未来25年内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信息产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摇篮时期,各国给予免关税扶持,有利于电子商务的普及和成熟。

(四)国际贸易运行机制创新

电子商务创造了一个网上虚拟市场,形成新的国际贸易运行机制,促进以信息网络为纽带的世界市场信息一体化进程。在这种网络贸易的环境下,各国间的经济贸易联系进一步加强,这为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创新奠定了基础。

第一,电子商务环境中便捷的信息流动,减少了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校正了世界市场发展的盲目性,为减少国际贸易决策的时滞和失误创造了条件。

第二,电子商务超越时间和地域限制。解除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运行机制下难以克服的区位劣势和竞争劣势。

第三,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产品和服务都表现为数字信号,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第四,世界市场上的信息充分性进一步削弱。因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世界市场垄断进一步削弱,市场机制将在一定程序上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世界市场中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充分而优良的信息服务,促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动态的资源优化配置。

(五)国际贸易交易方式创新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实现对以纸面贸易单据的流转为主体的传统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的变革。在信息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发展迅速的国际贸易迫切要求实现全球贸易运作的信息化,节约社会成本和贸易成本,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在传统贸易方式下,国际贸易流程以买方准备一份购物清单到登记应收款帐户冲帐,需要经历20多个环节,而电子商务方式下却只需要8个环节就可完成。电子商务帮助国际贸易企业改革国际贸易流程,实现国际贸易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规模化,形成新的有效率的国际贸易流程管理模式,推动国际贸易方式创新。

(六)国际贸易营销创新

电子商务引起市场营销的巨变,促进国际贸易营销创新,产生了新的市场营销形式——电子营销。电子营销就是指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进行市场营销。企业通过电子营销,借助互联网,可以进行生产、信息传递、广告、购物、支付和信息化产品等业务,双向交互信息可以交换资料文件、影像、声音等,可以进行一对一双向交互,甚至可以是一对无数和无数对无数的交互。它可以将实体市场转移到最广大的人们均可以参与的虚拟市场上。客户参与的主动性和选择的主动性得到加强,现代的互动营销方式正在形成。互动营销强调企业和消费者间交互式交流的双向推动,改变了传统营销中企业对消费者的单向推动。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意识的成熟以及消费理念的转化,差异消费、个性消费成为时尚,互动式营销通过消费者积极参与生产的全过程,使企业既可获得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又能使其产品适应单个消费者的独特需求,既满足了大众化的需求,又满足了个性化的需求,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在电子营销中,企业和客户形成的这种营销框架可以称为网络整合营销,它始终体现了以客户为出发点及企业和客户不断交互的特点,是对传统市场营销方式的突破。

(七)国际贸易运输方式创新

国际贸易方式论文篇2

国际贸易结算支付方式的选择分析

一、常用的支付方式简介及存在的风险

1、汇款人是指(债务人)将款项主动交给银行,并委托其使用某种结算工具,通过其在国外的分支行或行,将款项付给国外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它是产生最早、使用最简单的结算方式,同时也作为其他各种结算方式的基础。

按照使用结算工具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汇款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在国际贸易实务中,按货物、货款的运送及支付顺序的不同,汇款方式主要有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两种运用方式。预付货款有利于出口商的利益,既能够降低货物出售的风险,也能减轻资金负担;而货到付款有利于进口商,在降低资金风险的同时也能先收货后筹款,相当于得到资金融通。此外,如果付款的期限长,就要用所售收入支付款项。由此可见,结算时采取汇款方式,就会出现风险承担和资金负担在买卖双方之间不均衡的情况。

收付款人要注意的问题:

(1)确保客户名称、账号与银行信息的正确、完整。因此,对收款人提供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集中管理应收付款项。对付款人来说,办理汇款一般要承担手续费和电报费两部分费用。对收款人来说,收取汇款一般要承担银行的清算费用,也是按笔数收取。

2、托收是指由债权人开立汇票,并委托银行通过其海外分支行或行,向国外债务人收取货款或劳务价值的一种结算方式。尽管托收与贸易汇款都属于商业信用基础,但是跟单托收通过用单据代表货物控制货物所有权,从而将结算风险及资金负担在进出口双方之间进行了平衡。对于出口商来说,出口商通过控制货权单据来控制货物,不付款或承兑就不会交单。一般不会受到银货两空的损失,比赊销安全。对于进口商来说,只要付款或承兑,马上就能取得单据,从而得到货物的所有权,比预付货款方式安全。

采用托收方式结算时,出口企业要注意的问题:

(1)提供完整正确的代收行、进口企业名址。托收银行是完全按照出口企业的指示来处理托收业务,主要涉及到代收行和客户信息,缮制出口托收函件并进行邮寄等。通常情况下,托收银行几乎无法,也不可能负责审核代收行的名称、地址等信息。在实务中,经常有出口企业提供代收行、进口企业的名称或地址不完整、不正确。如果代收行邮寄地址错误,将会延误收汇,甚至是单据遗失而无法收汇。如果进口企业信息不完整(尤其是没有地址、电话),还会令代收行无法及时联系到进口企业而延长收汇时间。

(2)必须使用明确规范的业务术语。

托收使用的术语主要有D/A和D/P两种形式,对于这两种方式,在托收统一规则等国际惯例中都有详细的规定,一般进出口企业和相关银行很少发生争议。而在实务中,很多进出口企业可能被要求使用其他术语。比较常见的有D/P远期,CAD等。

3、近年来,信用证支付方式成为了国际贸易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支付方式。信用证(L/C)是开证行根据买方(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开给卖方的一种保证承担支付货款的书面凭证。一般采取该方式将应由买方承担的付款义务转化为银行的付款义务,从而加入了银行信用。因此第一性的付款责任就由银行承担,承担了审单的义务后,也使得结算的程序更为严格、规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结算的风险,资金融通更加便利,由此该方式被贸易各方广泛的接受。

信用证的出现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进出口企业之间互不信任的矛盾,也促使双方在支付货款过程中获得银行资金融通的便利。但银行做出的确认承诺是以交单相符为前提的,如果出现交单不符的情况,那么开证行可以按照规则拒付单据。出口企业在缮制信用证下单据时,要格外小心,并符合信用证的条款和条件。所以,信用证支付方式对出口企业缮制单据的能力和水平要求较高。但是,我国当前的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出口企业的单证人员业务水平偏低,素质不高,这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选择正确的支付方式应注意的事项

目前,从国际经济贸易的实践情况来分析,如果只坚持某一种结算方式,那么要满足交易各方的要求是极为不现实的。面临长期不断的市场变化,我们所要采取的是综合支付方式来进行结算。

1、将汇款与托收结合起来。例如:先采取T/T的形式预付定金10 %,在装船后付T/T合同款的40%,采用D/P即期付款的形式付剩余的50%。这种选择可以保证供货方及时履行发货的义务,也能约束进口人及时付款,节省了更多银行费用的支出和贸易时间。

2、汇款和信用证相结合。如:定金的部分以T/T办理;主要的货款采用L/C的方式进行支付;至于一些余款,以T/T的方式进行。

国际贸易方式论文篇3

[论文摘 要]在国际贸易人文化发展这种重要趋势的背景下,研究其对未来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所带来的影响有着重大的意义;探讨建立以人文贸易为基础的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把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应对贸易壁垒列入“人文贸易”的系统化研究范畴,也有助于大大提高贸易***策的有效性、全面性。

一、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内涵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世界经贸的变化和发展,在多边贸易体制的制度框架下,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正在国际贸易领域内悄然形成,即贸易的人文化(即人文贸易)现代人文主义思想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体现,它通过以WTO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制度安排,特别是“贸易与环境”等问题纳入WTO新一轮多哈发展议程,使国际贸易活动不仅重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问题,而且关注人类发展中的社会问题。

在传统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国际贸易的指导思想以谋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和对物质财富的最大限度占有为目的。不管是重商主义理论,还是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李嘉***的比较成本理论和H-O原理都只是重视贸易的总量,很少顾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导致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对立,使人类社会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衡、贫富分化等。

现代人文主义思想从根源上改变了传统人文主义思想对国际贸易理论与***策的错误价值导向。以1995年建立的WTO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旗帜鲜明地将可持续发展写入前言,作为一个重要宗旨,这是对GATT宗旨的重大发展。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牢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目标,是着眼于全球的长远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幸福,防止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的倾向,防止由于一味地追求某一时期生产与贸易的发展,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以至从根本上动摇国际贸易的基础,降低人类的生活水平。从GATT对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演变成WTO对世界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方面反映出WTO寻求的人类对资源利用能力的扩大主要表现在对资源利用质的提高,而非对资源利用量的扩大;从更深层次上讲,也是现代人文主义思想在国际贸易的体现,是贸易人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二、国际贸易人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人文化对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的动摇

第一,对指导国际贸易理论价值取向的哲学思考。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是现代经济学基本的核心假设,是现代经济学产生、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核心与起点。经济学研究主要建立在人们受自身利益驱动并能做出理性决策的假设基础之上。现代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在国际贸易内形成人文化的新价值取向。人文贸易的哲学基础现代人文主义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人文主义关注人的发展与完善,强调人的价值和需要,关注生活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实践这种价值和意义的精神。其哲学价值取向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是完全不同的,对谋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提出严重挑战。

第二,对传统自由贸易能增进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增长的质疑。关于自由贸易可以改善经济福利的论断是经济学中最古老和最广泛接受的原则之一。它在构造国际***治、***府和制度框架(比如,单一市场地区,如欧盟和WTO)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自由贸易理论论证的条件假设中都没有把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负面影响计入生产成本。没有考虑环境成本的“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增长,其实是一种“虚拟”、“现时”的增长,其增长的背后忽略了“现实”、“延时”的补偿成本,如果考虑环境成本带来的财富和福利的损失,传统的自由贸易会增进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增长的结论实际上可能站不住脚。 转贴于

(二)国际贸易人文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

随着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发展,如何协调环境与贸易的关系,对多边贸易体制的许多基本原则提出了挑战。如生产过程和方法(PPM)问题和双重环境标准的争论对现有国民待遇原则提出了质疑;环境补贴和与环境成本内在化有关的生态倾销问题使得人们重新思考公平贸易原则;发展中国家在保护环境方面能否享有特殊待遇等。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发展,将从新的角度思考两者的协调问题。

三、建立以人文贸易为基础的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的初步探讨

(一)建立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的目标

建立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必须以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对外贸易的人文化发展。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应与人文化发展方向内涵是一致的。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应跳出传统意义上的片面追求贸易额的“可持续”增长,而是在关注贸易总量的同时还应关注贸易的实际质量,从以物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从追求短期利益的可持续发展到追求长期综合利益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的主要措施

第一,重新审视对外贸易效益来源,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外贸的增长方式,必须重新审视外贸效益来源。首先必须建立人文贸易的评价体系,在衡量外贸效益的经济指标体系中增加生态指标和社会指标,客观评估外贸对国家经济、生态、社会带来的整体影响。在此基础上,重新思考外贸效益的来源,对资源投入与贸易收益严重失衡的产业进行技术革新,减少其负外部性,促进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外贸收益的现实增长。

第二,建立贸易与环境的有效协调机制。建立贸易与环境的有效协调机制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加强贸易与环保法规、***策的协调,充分考虑贸易***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及环境***策对贸易的扭曲代价,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双赢;其二是建立人文贸易措施保护体系,推行绿色贸易行动计划,合理建立中国产品绿色标准体系,既可以增加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产品的实际竞争力,又可以实现以人为本,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的保障体系。

第三,构建应对国际贸易“人文壁垒”的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国际贸易的人文化发展伴随着“人文壁垒”的产生,为了防止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需构建相关的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对人文贸易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引起的“人文壁垒”的变化因素进行监测、识别、评价、预测、预防控制并及时矫正不良发展的趋势,以保证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看

[1]Ota Sik, Fred Eidlin, William Graf:For a Humane Economic Democracy,Journalof Economic Literature [M]Vol, 24, No, 3 (Sep, 1986), pp,1233-1234

[美]理查德T德乔治.经济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美]马克A卢兹.经济学的人本化[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国际贸易方式论文篇4

关键词:中间产品贸易;新贸易理论;现代企业理论

中***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6)06-0006-06

一、中间产品贸易对新贸易理论的偏离

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的迅猛发展,贸易模式更多地转向以中间产品为载体的公司内贸易或公司间外包贸易,中间产品贸易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Feenstra & Hanson(1998)使用投入产出表推测了美国的中间产品进口量,发现美国中间产品进口占总进口的比例从1972年的5.7%增至1990年的13 9%,Campa & Goldberg(1997)对加拿大、英国(但日本例外)的研究也发现了相似的结论。Hum-mels,Ishii,Yi(2001)与Yeats(2001)的研究都表明,国际贸易中零部件贸易比最终产品贸易的增长要快得多。在这些中间产品贸易中,美国商务部门(The Business Press)强调了与跨国公司内部相关的国际外包贸易增长的壮观事实;Hanson,Mataloni,Slaughter(2003)记载了同样引人注目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增长情况。Grossman & Helpman(2004)认为垂直专业化之所以会发生,就在于它背后快速增长的中间投入品、零部件和专业化生产服务的中间产品贸易。Spencer(2005)则以1986~2003年中国制造业为例,说明其出口从1988年的390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3980亿美元中,加工贸易的出口比例从1988年的35%增加到2003年的57%,其中至少有25%的比例是股权式公司内贸易,其余约22%的出口贸易是属于公司间外包贸易。

这些事实表明,中间产品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这种贸易是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相融合的直接结果,它既可以发生在要素禀赋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可以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和地区,还可以发生在要素禀赋完全一致的国家和地区。换言之,中间产品贸易与主流贸易理论发生了偏离。在以H-K为主要框架的新贸易理论框架中,虽然它并不像传统比较优势理论那样,把中间产品贸易作为国内的生产结构问题来处理,但它只是合理解释了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而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完美解释则显力不从心。实际上,中间产品贸易主要发生在垂直型专业化贸易范围内,而不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中。具体来说,中间产品贸易对新贸易理论的偏离主要表现在:

其一,国际贸易的生产性与交易性。由于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高度一致性,中间产品贸易实际上就是以零部件、配件、组件及中间投入品等为载体的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或者说是这些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直接流动,它既体现了商品的生产属性,也体现了商品的交易特性。但在以H-K模型为主要框架的新贸易理论中,生产要素是不可以流动的,没有中间产品的投入,生产技术不仅在每个部门内的各个品种间相同,而且在各部门间也相同,国际贸易活动只是最终产品的交易,因而商品的生产特性被忽视了。这从Krugman模型(1979,1980)、Helpman模型(1981)以及Helpman-Krugman模型(1985)的假设中就可以看出。尽管在Either(1982)模型中,出现了中间投入品的生产,但他采用的是单要素假定,其生产函数类似于Krugman所使用的――只不过他用投入品M代替了劳动。而在后来的新贸易理论进展研究中,尽管也吸纳和扩展了Either的方法,将中间产品的投入置于模型假设之中,但都是采用了过于简化的假定条件,即以一体化世界经济作为参照物,并且都只是从产业层面上来考察贸易的原因、模式及其对福利分配的影响,企业只是作为一道简化的装置出现,企业内部组织方式、策略行为等都被简化了。因此,现存的H-K贸易理论框架无法对国际贸易的生产性特征给予合理解释。

其二,契约的不完备性与不完全市场结构。中间产品贸易是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准市场的交易环节加剧了交易过程的复杂性。在国际外包方式下,由于信息不完全、当事人的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倾向,契约条款描述的完备性、履约方式及违约处理等各方面难以做到事前明确,契约只能考虑到数量有限的变量,或者是与契约直接相关的变量,或者是那些“法庭”容易验证的变量,最终产品商和中间供应商之间很难签订一个完备的外包契约。即使在国际FDI形式下,最终产品商和中间制造商之间也同样面临着雇佣契约和激励契约等,这些契约也是难以对未来的偶然事件及其责任、权利做出明细规定,因而契约也是不完备的。然而,在现有的H-K贸易理论框架中,虽然突破了传统理论中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强调不完全市场结构、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使理论进一步逼近现实。但是,在H-K模型中,不完全市场结构是用厂商数目、产品差异化及价格变化来体现的,对于信息不完全这一条件却被简化了,更没有涉及到微观企业内部行为问题。因此,H-K贸易理论没有考虑到中间产品贸易中契约的不完备性。

其三,贸易模式的网络性、内部性与外部性。随着国际生产的全球化发展,贸易活动越来越围绕跨国公司而展开。在母公司的控制下,最终产品商既可通过独资、控股、参股等股权式的一体化形式,也可借助于品牌、协议、分包、许可证等非股权控制的非一体化形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垂直一体化生产”(vertical integrated production)或“零散化生产”(fragmented production)。相应地,大量的原材料类中间投入品、零部组件类中间产品,将频繁地流转于各子公司、分公司或外包企业网络之间,从而产生了大量的中间产品贸易。显然,发生在“垂直一体化生产”方式下的中间产品贸易是典型的公司内贸易模式,体现了贸易模式的内部性;而在“零散化生产”方式下发生的中间产品贸易则是公司间外包贸易模式,体现了贸易模式的网络性,即贸易各方之间都承担了关系专用性投资(relationship specific invest-ment),是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形态,用Spencer的观点来看,这种外包模式最好描述为合资

关系(a joint venture)而不是市场关系(an arm’slength relationship)(Spencer,2005)。这两种贸易模式都不能简单地以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来区分。但在H-K贸易理论框架中,国际贸易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模式,体现了与产业间贸易模式的外部性相比较的内部性质。因此,中间产品贸易模式的网络性和内部性与H-K贸易理论中贸易模式的性质发生了偏离。

二、新贸易理论对现代企业理论的吸纳

中间产品贸易与新贸易理论之间的偏离,客观上促进了新贸易理论不断改进理论假设,增强理论解释力,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表现在对跨国公司的研究上。近些年来,新贸易理论学者们尝试将跨国公司的行为分析纳入其分析框架之中,承认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跨国公司行为会对贸易模式、贸易量、贸易结构以及社会福利都产生重要影响,并且依据产业组织理论和寡头垄断竞争理论提供了分析跨国公司为何出现的基础。尤其是随着大量中间产品贸易现象的不断凸显,Mclaren(2000)开始将现代企业理论融入国际贸易模型之中,利用要素禀赋差异和现代企业理论,解释了契约不完备条件下企业内贸易行为及中间产品贸易现象。此后,西方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这一研究进行了探索,为新贸易理论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从整体上看,这些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四个视角展开:

1.交易成本分析。Mclaren(2000)首先使用了一个简单的交易成本模型(USF-DSF Pairs),将企业组织理论融入国际贸易模型之中,分析了国际开放对垂直一体化的影响及其所产生的福利效应。在模型中,他放弃了新贸易理论中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的假设,引入了“市场厚度”(thickness of the market)的概念。他认为,最终产品商获得专业化的中间投入品,既可以通过叫价机制从市场上获得,也可以通过合并供应商从一体化内部获得,企业通过对市场贸易的敲竹杠问题(hold-up)与垂直一体化贸易的治理成本问题进行权衡。他强调这种权衡主要与市场厚度相关,即投入品市场厚度决定了企业组织方式和贸易模式的选择,从而影响贸易利得和贸易效率。尽管Mclaren将交易成本理论与市场厚度概念结合起来,但这一模型抽象掉了对最终产成品的影响,也忽视了一般均衡贸易模型中的要素禀赋差异特征。

Grossman & Helpman(2002)在Mclaren(2000)的基础上,把对垂直一体化与外包之间的组织方式选择发展到一般均衡、垄断竞争框架中,并考虑了最终产品行业的产品差异程度。不过,在他们的模型中,网络性市场贸易是通过不完全契约而不是叫价机制来进行。这样,专业化零部件的生产成本是在讨价还价(bargaining)之前就是沉没的,通过利润分享形式,零部件的购买可在零边际成本上进行,最终产成品通过中间生产商选择供应的零部件数量受到限制。然而,由于这一模型是假定在封闭经济环境中进行,这就妨碍了对国际FDI与国际外包活动的全面考察。

不过,Grossman & Helpman(2005)将这一模型引入到一个两个国家、两个企(产)业的一般均衡的生产和贸易模型中,以市场厚度的外部性为特征,运用要素禀赋差异假设和交易成本方法,分析了在全球化经济中,最终产品生产商必须为企业外包出一些必要的服务或零部件,以及企业进行外包决策时必须要考虑的区位选择问题。并利用这一模型检验了国家规模(用劳动力参数来表示)、外包技术(用定制模具样品的费用参数来表示)、搜寻技术、契约环境对外包行为及国际贸易模式、贸易增长的影响,从而说明垂直生产网络下企业通过国际外包方式获取专业化中间投入品的必然性。

评论:通过交易成本的分析方法,以H-K为主要框架的新贸易理论建立了一个不完全契约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生产和贸易模型,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间产品的生产行为和贸易性质。但是,这一方法没有考虑生产组织的权力配置影响,因而对中间产品贸易的企业内部行为考察是很有限的。

2.产权理论分析。Antras(2003)首先将GHM财产所有权理论嵌入到一般均衡垄断竞争贸易模型中,根据所有权结构、要素密度和垄断竞争条件来解释国际贸易。在解释美国23个跨部门的制造业行业贸易模式特征时,Antras遵循了Grossman & Hart(1986)的核心思想,认为专业化投入品的生产成本是非契约性的,最终产品生产商通过借助资本的前向性投资,能够消除贸易中的敲竹杠问题,解释了资本密集型商品多公司内贸易,而劳动密集型商品却多发生在市场交易中。在解释美国28个跨部门的国家贸易模式特征时,他将局部均衡框架嵌入H-K(1985)模型中,将企业边界同国际生产选址结合起来,解释了美国与资本富裕国家倾向于公司内贸易,而与资本稀缺国家倾向于外包贸易,而且资本一劳动比率越高,美国与其附属企业之间的进口占美国总进口的比率也越高。不过,在这一模型中,最终商品是被假设为非贸易品,世界贸易都是中间投入品贸易。

在Antras(2003)的基础上,Antras & Helpman(2004)把Melitz(2003)的产业内异质性模型融入Hart & Moore(1990)财产权模型中,建立了一个北一南国际贸易模型,根据企业生产能力水平选择所有权结构和供应商的区位,从而决定了中间投入品的贸易模式。他们认为,最终产品商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是关系专用性投资(relationship specificinvestment),并通过不完全契约来治理。在对供应商的区位选择时,最终产品商要在南方的较低可变成本收益与北方较低固定成本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在选择贸易模式时,最终产品商要在垂直一体化所有权优势的收益与***供应商的高能力激励的收益之间进行权衡。这样,均衡模式取决于要素禀赋差异、所有权优势、事后纳什讨价还价能力和总部密度技术。因此,高生产能力企业在外国一体化或外包获得中间投入品,低生产能力企业在母国外包。

Feentra & Hanson(2003)将GHM财产所有权模型应用到对中国外包贸易实践中,对产权理论分析方法进行了经验性应用。模型根据1997~1999年中国加工出口的1位数SITC产品数据和企业类别的详细数据进行经验检验,发现在中国从事加工贸易出口的跨国企业,最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外国企业至少拥有部分所有权,中方控制投入品采购权,这一结论支持了GHM所有权分析方法。

评述:由于考虑到企业内部的权力配置问题,通过产权理论方法建立起来的一般均衡垄断竞争贸易模型,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间产品生产性质、贸易模式和企业组织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在全球生产网络下,如何考虑非物质权力对企业间贸易模

式和贸易行为的影响,对这一方法来说,无疑是个挑战。

3.激励机制分析。Grossman & Helpman(2004)首先将Holstrom & Milgrom(1991)多重委托一模型与Grossman & Helpman(2002)的企业组织研究相结合,纳入北一南国际贸易模型中,研究了在垂直一体化方式和国际外包方式之间获取中间产品的权衡问题。认为委托人为了生产出异质性的最终商品,需要获取中间投入品,但投入品必须由拥有专有技术(know how)的人生产,这个人可以是雇佣经理,或者是***的供应商。但无论哪种情形,人交付恰当投入品的能力都是不确定的,并与人的努力程度密切相关。如果委托人雇佣了人作雇员,他能监督到人部分多重任务中的努力水平,如果他雇佣了一个***的供应商作为人,监督是不可能的。因此,垂直一体化方式的较好监督性与外包方式的高能力激励之间就存在一种权衡。激励机制分析表明,委托人偏好垂直一体化而不是市场契约仍是可能的。另一方面,由于供应商能够承担一些初始投入成本和生产不成功时的烂呆帐成本,同时引诱高水平努力所需要的必要激励成本要比雇佣经理小,因而委托人也会偏好外包方式。这样,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垂直生产网络下存在着中间投入品、零部件和专业化生产服务的快速增长现象。

Feentra & Hanson(2003)在将GHM财产所有权模型应用到中国加工贸易的经验性检验工作的同时,也对比应用了Holstrom & Milgrom(1991)的激励机制分析方法。认为在价值增殖较低或人力资本专业化投资水平较高时,在投入品搜寻比在加工过程中的激励问题更为敏感,因此,如果经营者报酬与所监督到的能力相称,工厂的所有权和投入品采购的控制权安排给同一方是有效率的。否则,应该分配给不同的两方。通过对人力资本专业化投资参数、外国企业纳什谈判权重参数以及合同不能实施概率参数的实证检验,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理论。

评述:尽管激励机制方法也是从财产所有权理论出发,但由于它考虑到外部选择的影响,因而在解释国际贸易中企业行为对中间产品贸易性质和模式的影响方面,激励机制分析方法为新贸易理论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成为产权理论分析方法的一种有力补充。

4.控制权授权理论分析。Marin & Verdier(2002)在一个解释扁平化层级制度(a flatter hierar-chy)的授权模型中,首先将Aghion & Tirole(1997)控制权模型进行扩展,认为在不同生产方法反映到特定的竞争项目上,企业存在三种组织方式:即委托人集权控制(P组织或一体化),授权给人(A组织或外包),以及无内部等级制度的单体企业(O组织)。然后将这一授权模型嵌入到Dixit-Stiglitz的垄断竞争模型中,在一般均衡框架内考察了企业内部权力的动态性和组织形式的变化。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没有发生贸易的两个相似国家可能有不同的企业组织方式(A形式或P形式)。由于趋同性的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能够导致外包浪潮(由PA)或者并购浪潮(由AP),但由于市场规模本质上对控制权形式没有影响,因而增大规模的一体化企业数量会越来越少,而降低规模的外包企业数量会越来越多。Marin& Verdier(2005)进一步研究了企业等级制度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表明在非常大或非常小的国家,将有一体化企业组织方式,而在中、高规模国家将实行外包,激烈的市场竞争最终会导致外包。

Marin & Verdier(2003)将上述分析扩展到了一个两部门、两要素、北一南两国模型中,考察了企业选址决策行为会造成熟练与不熟练劳动力比率的变化,从而对企业组织方式产生影响。当熟练与不熟练劳动力比率增大时,企业组织方式倾向于从OAP;在技术先进的北方国,企业会选择P组织,而在技术差的南方国,企业在贸易开放之前,会选择O组织方式,然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导致的外包浪潮下,企业会转向中等的A组织方式,这就涉及到了权力授权问题。

评论:通过控制权授权分析方法,新贸易理论建立了一个企业组织与垄断竞争关系模型,一定程度上揭示企业之间市场力量竞争与企业内部行为之间的互动影响。但是,由于权力的观点也是来源于所有权,因而它对国际贸易中企业组织行为的考察是不全面的。

三、简要评析

综上所述,以H-K为主要框架的新贸易理论,通过吸纳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激励机制和控制权授权理论等现代企业理论观点,解释了现有贸易理论不能解释的中间产品贸易现象,突破了现存薪贸易理论中规模经济、收益递增的局限性。尽管这些研究成果都只是初期性的,但却为贸易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对新贸易理论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首先,人们思考国际贸易的方法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将现代企业理论融入H-K贸易理论分析框架中,世界贸易就是小麦模式+福特(一体化)模式+耐克(外包)模式的贸易,而不再仅是小麦模式或小麦模式+飞机模式的贸易了。贸易的对象也从最终产品贸易转向了最终产品贸易+中间产品贸易,要素流动已成为国际贸易的必然组成部分。这些变化,意味着人们思考国际贸易的方法已经从单纯技术性因素转向了与非技术性因素相结合,由单纯的经济学方法转向了经济学方法与企业管理学方法的融合,这种分析方法的根本性变革,正在逐步弥补新贸易理论与现实偏离的缺陷。

其次,为国际贸易中企业行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国际贸易是各国的企业所为,企业行为对贸易模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贸易理论关注市场和流通性,却忽视了企业和生产性,企业行为被大大地简化了。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和国际生产非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中间产品贸易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贸易的生产性、契约的不完全性、贸易模式的网络性与内部性,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新特性,对这些特性的了解和把握,显然是离不开对企业内部行为的研究,尤其是要考察企业组织形式、企业决策等行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将现代企业理论引入贸易理论的研究,克服了垄断竞争贸易模型中简化企业行为的缺陷,为国际贸易中企业行为的研究开拓了道路。

最后,对新贸易理论进行了有力补充和完善。在新贸易理论的三大发展主线中,应对贸易投资一体化现象的挑战而备受关注的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并很可能成为新贸易理论发展的新台阶。但这一研究还是初期的和尝试性的,缺乏一个系统的分析体系来合理解释全球贸易、投资和跨国公司的行为。将现代企业理论融入H-K贸易理论分析框架中,以企业作为研究主体,为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理论的融合建立起共同的微观基石,尤其是在契约不完全条件下,以要素禀赋差异、垄断竞争和产品差异化构建的一般均衡分析模型,使得新贸易理论拥有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这样,既避免了不完全竞争市场模型的处理问题,又弥补了新贸易理论框架中缺失微观理论的局面。

国际贸易方式论文篇5

关键词:高职;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

中***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12-0114-036

伴随着加入WTO,中国急需一批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熟悉国际惯例,通晓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的管理类人才。国际贸易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开设迎合了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笔者分析了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就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如何有效地开展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理论性和***策性强并可供实际操作使用的应用型课程。从教学目标上看,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惯例,理解各种调整进出口贸易的措施:并熟悉履行进出口合同的流程,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基础,教学方式等多种原因,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一)国际贸易课程内容繁多,专业性强。学生学习兴趣难以培养

国际贸易理论部分主要介绍国家分工和国际市场,介绍各个国家的贸易***策和贸易措施以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状况。特点是理论性,***策性强,内容比较枯燥。而由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在先行课程中较少涉及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至多在***治经济学中,在商品价值,劳动分工理论有简单提及。因而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相当陌生,感觉比较遥远,一开始接触该门课程容易缺乏学习兴趣。国际贸易实务部分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往往偏爱该部分的学习,但由于条例多,内容繁琐,特别是贸易术语部分,术语多容易混淆,再加上学生比较少地接触到贸易实践,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困难,由此容易产生学习厌倦感。

(二)学生英语基础差,国际贸易教学难以真正地达到效果

虽然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国际贸易课程并非为了培养外贸实用型新型人才,然而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如国际贸易合同以及各个条款的举例,单证的讲解,难免会涉及到部分专业英语。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之前即使学习过专业英语,但涉及的贸易英语相当少。

(三)教学方式上主要还是沿袭传统的以教师讲授式为主的灌输式教学。

由于国际贸易课程专业性强,知识性强,学生自学困难,需要大量的教师讲解和指导。由此,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容易陷入填鸭式教学的误区,教学过程自然不够生动,互动性差,学生学习相当被动。事实上,国际贸易课程知识量大,各章节相关性弱,如果不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学生难以吸收,将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形式单一,评价手段缺乏科学性。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依据主要按照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来制定的,由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两大块构成,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作业构成。这样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过程,如课堂学习积极性,基本技能的掌握缺乏评价机制。而课程的考核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关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调动。由此,需要结合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改革,相应地改变课程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

二、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的探讨

针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既要突出高职类院校的特色,又要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本人结合自己在该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就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提出探讨。

(一)教学内容上,突出特点。

1、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讲授体现一个“广”字、“新”字。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间商品交换基本规律,了解各个国家对外经济活动的方针***策。同时,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含人文,社会科学,经济金融,法律等多个学科内容。由此,笔者在讲述国际贸易理论部分,广泛涉猎了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书籍和报刊杂志,在相关章节中增加了国际贸易地理。国际金融等知识,在讲解国际贸易特点的时候,结合各个国家的文化特色和商业习惯举例讲解,让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同时增加了课程的生动性。由于国际贸易***策性、时事性强,在国际贸易理论部分讲解中,教师如果着重突出一个“新”字,联系时事,热点来讲解,能够教会学生热心关心身边的经济贸易领域新闻,培养学生的专业敏感。如在每堂课中留足5~10分钟,请同学轮流讲解与贸易有关的新闻时事,并和学生一起运用国际贸易相关知识来分析和讨论时事。将教与学、理论与实践比较好的结合起来。学生收集的时事资料将又成为教师上课的新案例,从而实现一个“双赢”的效果。2、国际贸易实务部分的讲授提高吸引力,体现实作性。国际贸易实务部分虽然条例众多,内容复杂,但实际上有一定的趣味性。国际贸易实务中涉及到各个国家的贸易习惯,谈判风格,文化背景,比较有趣。同时,国际贸易中还暗藏着各种商业“陷阱”,稍有不慎就会给商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落得个财货两空的结局。由此,抓住国际贸易中的吸引点来讲,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另外,国际贸易实作性强,在内容上安排部分章节相应的实践操作环节,如报关单的填制,报检单的填制。提单的填写,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效。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外文的,内容安排上尽量强调基本和基础专业术语的学习,实际上大部分同学在经过培训后都能够看懂一份英文的信用证。

(二)教学方式上。多种形式相结合

1、语言启发式讲授,加上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展现形式。如采用提问启发式,尤其在第一堂课中通过问学生许多让他们感觉到很好奇的问题,对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效。比如问一些为什么出口到土耳其的商品包装上最好不要印上绿三角的标志,为什么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谈判后合同的签订中如何正确地表示商品的单价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展现上,尽可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文并茂,视听并用。国际贸易货款收付方式,进出口贸易合同履行部分以流程***的方式展现,在介绍运输方式和路线部分以照片的形式展现,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国际贸易谈判部分,中国入世进程部分以光碟的形式组织学生收看讲座和记录片,从而避免了学生学习中的单调感。

2、案例式教学。国际贸易课程的讲授中离不开案例。而案例的选择不在多,而在精,具有典型性,并和课程中要讲授到的知识点要有紧密相关性。在课程的讲授中,案例的运用主要有三种。一是引入式案例,主要用来启发思考,然后引入主题的。由于国际贸易专业性强,这一类运用的不多。只是在讲国际贸易理论部分运用到了一些。二是“小案例”,即篇幅小,内容简单。一般涉及到最多几个小的知识点,不需要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在讲授了知识点之后,通过此类案例来验证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形成一种互动效果。这类案例在实务部分运用比较多,如审核信用证的要点。CIF贸易术语的特点等相关的讲解中都可以运用。第三大类是“大案例”,即篇幅稍多,涉及面广,需要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讲授中需要留够时间学生阅读。然后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在回答问题中。学生之间甚至会形成一种辩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类案例通常在一章或几章结束之后,如考查学生贸易术语的选择,货款收付方式,保险等综合知识的运用。案例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一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及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

3、采用角色扮演。实行模拟教学,并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国际贸易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具体操作细节及标准和规则,在教学中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发挥了高职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如在模拟实验室内设计一个交易场所,让学生扮演买卖双方进行商务谈判,教师在旁观察。从商务礼仪到专业知识进行点评。又如根据贸易背景材料,让学生模拟买卖双方进行合同的签订。从贸易术语的选择,价格的计算到各个条款的拟定,对学生各项知识的掌握和具体运用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合同签订后,让各个小组将合同条款制作成PPT,轮流上台讲解,并请台下同学点评,指出不足点,最后老师归纳总结。通过这样的学生参与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归纳能力,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学生在模拟活动以及轮流讲解中表现欲强,课堂氛围相当活跃,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4、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除了课堂的实训,模拟实践以外,更多的需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教师应该抓住机遇,带领学生参与或观摩商品展销会,指导学生参加产品推广活动,参观外贸公司,物流公司。并聘请部分外贸公司的从业人员如单证员以及货运,报关员等相关人员来开设讲座或讲课,增加学生对相关工作的体验和感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三)评价方法上,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国际贸易方式论文篇6

改革开放和加入WTO对我国贸易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016年,我国货物贸易总值24.33万亿元人民币,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701.1亿美元。然而,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短期国家利益刺激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推动自由贸易和经济一体化方面表现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角色错位,发达国家寻求享受国际治理的权利但拒绝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同时,我国经济开始步入“成长的烦恼”,能否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争论巨大的问题。显然,发展贸易仍然是我国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的教学实践在我国贸易长期快速发展、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巨额贸易顺差的背景下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教学言语体系,比如: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自由贸易、经济一体化、国际资本流动等。然而,在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冲击下,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语言体系和范式跟不上最新发展等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思潮和成因进行了研究,结合国际贸易教学中有关贸易保护方面的体会,就涉及的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合理分析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1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与历次贸易保护主义的区别

(1)本轮贸易保护主义的推动主体不同。传统贸易保护是落后工业国或农业国为保护本国产业提出,所以常常是由发展中国家或在产业领域处于相对落后地位的国家提出,发达国家处于开拓世界市场的需要常常倡导自由贸易,致力于推动经济一体化,但这一次的贸易保护主义却是由美英等最发达国家推动实施的。

(2)本轮贸易保护主义涉及更为复杂的***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以往的贸易保护主要从经济利益出发,较少涉及***治关系,现在的贸易保护不仅基于经济利益,还涉及***治博弈和文化因素。从全球治理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希望在不承担过多国际义务的情况下享受最大的全球治理权利,掺杂了较多***治目的,尤其是出于对中国崛起的遏制需要,采取了较多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

(3)本轮贸易保护主义的行为特征不同。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抛弃了“自由贸易”这个基本分析框架,反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比如“脱欧”事件),只强调权利而不愿意承担责任(比如修筑美国与墨西哥边界的墙,宣称成本要通过向墨西哥征税来补偿),力***绕过全球正式组织治理的约束,赤裸裸地宣扬贸易保护。简单粗暴是本轮贸易保护的特征,“破窗理论”效应不断凸显。

2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贸易课堂教学的挑战

(1)传统贸易教学注重WTO等全球正式治理组织的介绍,强调自由贸易和经济一体化,对新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介绍较少。国际贸易理论是在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两大思潮间展开,自由贸易起源于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贸易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各国收入水平,促进各国经济发展。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则源于重商主义,经汉密尔顿和李斯特的发展成为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在传统的贸易教学中,一般基于自由贸易的基准框架、从正式组织治理视角进行分析,对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思潮认识不足,尚未纳入课程教学实践,因此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2)教学实践中较多注重绿色、技术和环境等非关税壁垒,然而当前的关税壁垒卷土重来,贸易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传统理论对此关注不足。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国际贸易增速在2009―2015年间为3%,2016年为1.7%,预计2017年世界贸易的增速为1.8%~3.1%,贸易增长陷入低迷,原因之一便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不断出台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破窗效应”不断呈现,逆全球化行为暗流涌动。2016年英国的“脱欧”公投、特朗普宣布退出TPP、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及美国对边境的税收计划等,表明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盛行,贸易环境进一步恶化。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国际贸易教学在非关税壁垒泛滥时把教学重点放在了非关税壁垒等技术性手段对贸易的冲击方面,显然是舍本逐末,未能正本清源。

(3)关于当前新形势下的贸易保护主义视角的案例教学和讨论还比较缺乏。近年来,我国在发达国家的投资并购失败案例大大增加,投资风险高企的原因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不无关系。发达经济体为应对经济低迷,在本轮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纷纷启用贸易保护手段,导致我国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并购屡现失败案例,比如:中航油投资期货、上汽集团并购双龙、中铝公司介入两拓合并等失败案例。目前,此类案例在贸易教学中还比较缺乏,亟待更新。

3 贸易保护主义新动向下的贸易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1)关注当前贸易措施实施动向,把握教学内容更新。国际贸易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是服务于实践的。国际贸易的教学一方面要为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从理论上找到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更要把适宜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不能长期停滞在固有的教学方法、教学领域和教学手段上,要关注当前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及其思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新动向,及时更新国际贸易的教学内容。

(2)配合大学生“挑战杯”和课程论文对当前国际贸易动态进行调查。“挑战杯”是为了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活动的积极发展,发掘一批在学术上有潜力的科研人才。国际贸易的课程论文是应用所学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方法来写作论文,篇幅短、选题热,通常针对国际贸易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点进行深入阐述,通过实证研究检验该贸易理论假说,帮助学生拓展对贸易理论的理解和思考。把国际贸易的理论教学与大学生“挑战杯”活动和国际贸易课程论文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系列研究和思考,对当前贸易保护的形势、思潮和我国破解贸易保护主义的动向进行深入思考,最大限度地达成贸易教学效果。

(3)在贸易的课程体系中,要适当增加“互联网+”模块,关注跨境电商平台在破解新贸易保护中的作用。当今社会的“互联网+”和跨境电商平台越来越发挥其独有的优势,使得人们能够突破传统实体经济的范畴,将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破解新贸易保护开辟了新路径,因此我们在国际贸易的课程体系中,要适当地增加“互联网+”模块,提醒学生关注跨境电商平台,以便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时能顺利快速地融入工作,发挥专业所长、避之所短,以促?M贸易的平稳快速发展。

(4)加大学生对投资并购失败案例的收集和研究。当前我国在其他国家,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的投资并购失败案例很多,我们要利用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对相关的案例进行系统的收集,分门别类进行研究,重点探讨失败的原因、过程和经验教训等内容。

国际贸易方式论文篇7

关键词:非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

随着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中国与国外的贸易业务愈加频繁。2013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基于国际贸易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专业开设了国际贸易课程。例如,我校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还有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英语、商务英语等专业开设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讲述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操作实务的课程,涉及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策、国际贸易组织、国际贸易流程、国际贸易术语、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与国际结算、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商检、索赔与仲裁等相关内容,使学生在理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的同时,掌握相关操作技能,能够在毕业后从事国际贸易工作或在相关部门从事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工作。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来说,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是重中之重,掌握好这门课程毋庸置疑。对于非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会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问题,或者以后直接或间接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都非常重要。但是,非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效果不甚理想,存在不少问题,迫切需要改革。

二、非国际贸易专业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存在的问题

1.缺乏相关理论知识,对课程内容不太理解。例如,我校的英语专业从大二开始就开设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但是由于学生既没有学习过经济学,也没有学习过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相关课程,学生对有关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很不理解,感觉晦涩难懂,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从而给师生的互动与教学进度的推进带来很大障碍。而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学生虽然经济学知识丰富一些,但偏重于管理的学习,对深入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现象,也有待加强。尤其是很多管理类的学生,英语不是很好,对国际经济与贸易涉及英语的部分,学习起来比较吃力。2.教学偏重理论,忽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一些老师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把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却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对于进出口流程、对于国际结算的学习,很多学生只是理论上理解了,但实际怎么操作,还是不会。另外,有的老师教学内容流于书本,没有紧跟国际经济形势。这些老师喜欢照本宣科,将书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没有紧跟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把最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现象、国际贸易***策教给学生。教学内容滞后,教案没有改进,使得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现实之间存在断档。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差。一些老师对于非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偏重于以老师为主体的讲解式教学,一味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缺乏与学生的互动,缺乏其他教学方式的采用。一堂课下来,教师辛苦,学生疲惫,但教学效果却不太好。因而,这种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必须改进。4.考核方式有待改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本身需要识记的内容很多,因而一些试卷,偏重于识记性内容的考核,无论选择题、判断题、还是问答题,都是以识记性为主。因而,学生复习起来,非常枯燥。而一些学生,平常不怎么学习,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也能幸运过关。这种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也不一定有优秀的表现。

三、非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改革

上述问题,既有学生本身的专业背景问题,也有老师的教学方式需要改进问题。结合国内外文献,借鉴其他高校老师的教学经验,笔者提出以下改进意见。1.加强非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经济学的教学。对于工商管理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可引导其进一步深入学***济学知识,在更为广阔的经济学背景下来理解国际贸易问题。经济学理论知识的丰富,必将为非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2.课堂内容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联系学生以后工作当中可能碰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讲解。同时,紧密联系当前的国际贸易新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讲解,例如中欧贸易摩擦问题、中国的汇率变动问题、TPP问题等,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非国际贸易专业的课时所限,不能像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那样,进行专门的国际贸易模拟软件操作,例如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的练习,但是,对于非国际贸易专业,还是有很多途径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到海关和码头参观,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模拟练习,让学生扮演国际贸易中诸如进口商、出口商、银行、海关等不同角色,模拟国际贸易实际操作。3.运用案例教学和专题讨论相结合的互动模式。案例教学,就是引入具体的、生动的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首先,案例的选择很重要,要选择同知识点结合紧密的、长短适宜的、密切反映最新生产生活实际情况的案例。其次,要做到案例的合理展示。有多媒体当然最好,多媒体的放映能让案例清楚地展示出来。如果没有多媒体,让学生课后打印拿到课堂上使用,则不太方便。第三,在案例讨论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对于TPP的讨论,就有很多分析的视角,要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在案例讲解完后,由于学生的看法不尽一致,学生也并未充分理解,老师要对案例进行最终点评,综合归纳学生的各种观点,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国际贸易问题4.适当开展双语教学。针对不同专业,适当开展双语教学。对于英语、商务英语等英语类专业,当然可以开展双语教学,而且可以比较深入。例如,选用英文版教材,在课堂上主要采用英语讲解,用英语板书,用英语布置作业,用英语考试等等。但是,对于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管理类专业,有些学生英语不太好,完全用英语教学则会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因而,只能适当采用英文教学,例如国际贸易合同的英文形式、国际贸易术语的英文讲解、各种票据的英文形式等等,另外,在涉及国际贸易而内容不太复杂的部分,也可以采用英文讲解。5.改进课程考核方式。首先,丰富平时考勤方式。除了考勤、课堂表现与作业外,凸显学生的奖励加分。对于学生在案例和专题讨论表现优秀的,可以加分。除了书上的作业,可以给学生布置小论文,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其次,改进考试方式,这也是最为重要的。在期末考试的命题中,要使用多种题型,要减少识记性的内容,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例如案例分析、例如实践模拟等等。总之,让学生认识到,考试不是背记,考试不是搞突击,考试考核的是能力与素质形成与提高的过程。

四、结语

随着国际化、全球化的进一步的发展,国际贸易将愈加重要。对于非国际贸易专业,学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专业知识,必将为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裨益。而对于学校,教学改革的成功,将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樊慧玲.《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模式探析——基于非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设计[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2):104-106.

国际贸易方式论文篇8

关键词: 循环教学模式 云课堂 评分标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服务贸易研究的深入,《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的改革已经提上日程。首先是教材及内容的老旧问题,大多数《国际服务贸易》教材内容不新颖,和时代有一定脱节,比如区域贸易协定部分,不能涵盖当今区域贸易重要协议,诸边贸易协定部分也没有包含在教材内容之中。因为服务贸易协定无论是区域的、多边的还是诸边的,都对当今国际服务贸易有深远影响,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也很大。所以,有必要把这些内容涵盖在本科学生教学当中,让学生有全面系统的认识。鉴于目前大多数教材不包含这些内容的现实,我们应该在课程教学中补充这些内容,待以后有类似教材后,再选这类教材,或自己编写教材。

其次,《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方式比较老旧。《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本身没有实验、实践课程。其教材内容本身涵盖内容比较广阔、抽象。加上我国服务贸易起步较晚,这方面的数据统计、资料收集比较困难,因此学生学习时不好理解,难度加大,学习兴趣不高。

再次,鉴于学校的固有教学模式,本课程内容多、课时少,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效果,《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一、《国际服务贸易》教材体系的改革

针对本科院校学生,国际贸易专业和非国际贸易专业都可以选择这门课程。然而,对国际贸易和非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要求应不一样,教材选择上可以不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有国际贸易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国际服务贸易》教材可选择理论体系较完整的教材,相关阅读材料相对丰富一些的,较完备、全面的,有一定深度的教材。非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可选择比较通俗易懂的《国际服务贸易》教材,老师上课时要注意补充相应的国际贸易专业基础知识给予衔接。假设没有相应的合适教材,国际贸易专业和非国际贸易专业选用同样的教材,则老师上课时应补充相应的内容以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

二、《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与其他国际贸易课程比较有如下区别:

1.与国际经济学比较,《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既有理论又有***策、国别、部门分析等。国际经济学主要偏重理论分析。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是支撑***策、国别、部门等章节的,前后相连,才能理解学习,也要应用部分国际经济学的知识。国际经济学的课程方式主要是讲述,《国际服务贸易》课程除了理论部分,其他部分完全讲述,会造成单调乏味,学生学习兴趣减弱的问题。所以,《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方式要在传统讲述式教学的方式上加上新鲜的元素、灵活的元素。无论分组讨论,学生讲解,还是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只要能提高学生兴趣,都是可行的。同时,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更加完整丰富和高效。

2.与国际贸易课程相比,《国际服务贸易》课程除理论外的***策、国别、部门分析等内容外,不需要掌握太多实际操作的技巧,实操的练习、培训等,没有任何实践环节的相关课程,无法实践练习,也不太需要实践练习。但要把国际服务贸易理论部分完全理解消化,并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则适当的练习还是有效的。如何设置,如何实施,就需要改革课程教学的方式。可以像国际贸易课程一样设计虚拟仿真课程,需要老师、学生双方准备,特别是学生要做好课前准备。做好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虚拟仿真课程设计,《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的改革则前进了一大步。

3.与国际贸易专题课程相比,国际服务贸易具有理论优势。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材一般将理论部分放在前,后面部分是***策和实践,突出理论是***策和实践的支撑作用。另外,国际服务贸易教材还有国别及部门分析的内容,并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结合《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及教材的特点,如何上好《国际服务贸易》课程,需要认真思考,结合学生及各校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当改革,比如合作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方式都是从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充分掌握和理解《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运用到《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的***策和实践中。《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应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结合合作教学和翻转课堂模式,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针对我校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和课时安排及教学设备和平台,建议进行如下《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的改革。

1.编写适合国际贸易专业和非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使用的不同教材版本,适应需要多种教材的要求。或编写教辅资料,补充教学课件,集体讨论备课等方式都是适用的。

2.加强多媒体和现代先进技术的运用。比如采取云课堂教学方式,把《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放在云课堂上,学生可在课前、课后学习掌握。大量的习题、补充知识和内容,学生根据知识板块安排学习消化和吸收,课堂上学生根据课前、课后的学习完成并掌握课堂中的内容。

3.国别和部门分析部分,由于课程整体时间较短,可分组进行讨论,老师布置不同小组的任务,进行分组学习和讨论,最后进行课堂上的集中讨论,既节约了课时,又让学生掌握了必要知识。

4.可采用PDCA循环教学模式进行《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的改革。PDCA循环教学模式重在课前、课中、课后。课前,教师、学生的沟通、联系,学生的课前学习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课中引导学生自学并交流,交流评分情况,交流学习内容。课后教师学生要制定相关激励***策,总结交流,准备下一个教学循环。PDCA循环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前期教师不仅需要利用几周的时间介绍相关的理论以便在后期讲解时让学生能够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后期的自学教师要全程参与。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教师运用全面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的思想,根据教学目标,策划自学教学过程,不断实施自学授课教学过程,检查教学效果,对自学教学情况进行归纳、总结。PDCA循环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合作,否则,便不能采用这种方式。

三、《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学习学生考核评分标准的改革

1.鉴于《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内容涵盖的特点和教学方式改革的方向,学生考核评分标准也应进行相应改革。由于课前、课后学生学习时间较多,因此学生平时成绩的所占比例应提高,平时课前、课后学习过程都应有相应的评分、计分标准。

2.课堂学习,如果采用PDCA方式或云课堂方式,小组演讲、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都应有评分、计分标准,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同时提高教学效率,符合《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特点和要求。

3.期末考试方式也可进行相应改革。如果是选修课,可用提交论文方式;如果是必修课,应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以适应《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大纲的基本要求。

4.虽然《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大纲没有实践课要求,但相应的拓展应用课程可以开设,设置相应课时,并评分计分,强化创新培养和能力培训。课程纳入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方案当中,并增加相应学分。

总之,《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材、教学、考核等方方面面。我们需要认真规划和实践,在实践中发展、改革和完善《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以适应当代对《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的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培养出高素质、能力强的当代国际贸易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陈小兰,黄茜.基于翻转课堂的本科课程改革与实践[J].现代教育论丛,2015(1):91-96.

[2]郑芳,杨琳琳.基于PDCA循环提高《国际服务贸易》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9):179-180.

[3]周五七.《国际服务贸易》教材建设与改革研究[J].对外经贸,2015(7):146-149.

[4]眭依凡.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性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4(10):1-10.

[5]刘秀莉.浅谈国际贸易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改革[J].改革与开放,2010(8):169,171.

[6]刘***.《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学刊,2015(22):59-60.

[7]孙雅玲.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3):103-106.

[8]田园.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3(4):139-141.

[9]张超.浅谈《国际贸易》课程中“国际服务贸易”部分教学内容改革[J].现代营销,2012(9):284.

国际贸易方式论文篇9

[关键词]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中***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11-0128-02

[作者简介]李艳(1979-),黑龙江省密山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12年黑龙江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务类课程“三合一、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黑龙江大学“卓越对俄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与实施。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G2013010067);黑龙江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XM_YJS_2013004);2013年黑龙江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迅猛发展,2012年货物贸易总额达38667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仅落后美国150亿美元。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急需一大批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理论、基本***策的研究型人才;熟悉国际贸易实务,了解WTO规则,精通外语的应用型人才;熟悉海关、银行、物流、检验检***流程,能够熟练地进行国际贸易操作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培养“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三型合一的国际贸易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三型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具备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国际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研究工具、方法,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外语水平,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为进一步培养打好基础。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府或金融机构的涉外部门中担任经济分析和项目规划等工作,可以从事各类外企和跨国公司的决策参谋和管理咨询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承担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和科研(博士)等工作,还可以出国留学或在国内继续深造以冲击更高的目标。

2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熟悉国际贸易全过程的实务操作和相关法律,了解主要国家的经济和贸易***策,掌握应用WTO规则维护企业利益的能力,有较高的营销、人际沟通能力和外语水平。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具备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了解进出口的具体事务,能够熟练、准确地填制进出口所需的单据。适应国家对外贸易发展和行业企业贸易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针对国内中小外贸企业的需求培养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型人才。此类“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报关员”、“单证员”等技能的培养。

不同人才培养目标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研究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学生学习了大量的难度较高的经济理论,例如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理论基础扎实但不适于实践操作。“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学生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的操作,精通外语,了解国际贸易惯例。但又疏于对高深国际经贸理论的研究,继续读研读博深造,搞科学研究时,又受到高级经济理论的限制。“技能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学生只擅长于具体的贸易操作,熟悉报关单据的填写,运输手续的办理,却缺乏商务谈判和签订合同的综合能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较广,可从事***府经济咨询、决策工作、科研院所科学研究、海关、检验检***、银行国际结算、外贸、物流等工作。不同的工作岗位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同,有的侧重理论,有的侧重应用,有的侧重技能。所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向的设定上应该将“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三种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融合在一起,既教会学生基本经济理论,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教会学生基本技能,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和能力,在培养方案中应选择以理论研究、经贸实务或操作为主的课程序列。

二、“四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与科研相融合

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教学与科研同样重要,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学与科研、实践结合的非常紧密。应该将科研渗透到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在介绍国际贸易前沿、热点问题时,可以引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撰写论文或成立科研项目,授课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就会使学生们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2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要培养学生适应外贸一线岗位工作的实践能力,因此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重要作用,采取校内实训和校外在岗实习两种培养途径。在校内建立国际贸易实验室,配以相关的软件,包括国际贸易实务模拟系统、国际结算仿真软件、单证和报关软件等。同时充分寻找校外资源,主动与外贸企业、物流公司、银行、保险机构等建立联系,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实习基地。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培养适应国际贸易一线工作的需要,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技能人才。

3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融合

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至关重要,因为专业课直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国际贸易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策与法规,但是任何专业的培养目标首先要保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借助基础课的培养。从事任何工作,首先都要具备工作所需的职业道德,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过分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导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公共基础课的传授,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道德素质,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加大核心专业课的教学力度,如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学、国际贸易理论等。

国际贸易方式论文篇10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局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贸易关系日益全球化,多边关系替代了以往的双边关系;国际贸易竞争领域逐步扩大,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国际贸易对象呈现复杂化,从单个国家或地区转为区域经济集团;国际贸易***策从自由贸易、保护贸易***策转至协调性贸易***策;国际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各国纷纷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并加强了知识产权的保护。

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最重要的核心基础课程,在整个经济学领域中也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其主要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活动规律,它是以国际市场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理论、***策与实务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面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错综复杂的变化,我们应进一步提高标准和严格要求,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最终目的,完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期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

1 国际贸易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方面

根据国贸本科专业的设置要求,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基本原理,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业务技能,掌握国际贸易***策法规,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现状,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策法规等。wWW.133229.Com

1.1.1 国际贸易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定程度上,国际贸易理论与***策的教材存在着不适宜当今世界经济实际发展的问题。教材中经典理论所占篇幅较大,往往将古典成本理论和新古典要素禀赋理论作为重点内容讲述,对有现实意义的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只作一般性讲述,甚至一些有实际运用价值的新理论没有及时被补充进去。此外,随着环保意识增强,国际贸易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焦点,从环境与国际贸易的角度进行的理论分析和论述也越来越多。因此,在时代背景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传统理论对国际贸易的解释力度有限,我们的教学重点应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发生转移,加大重视具有现实意义的新理论的讲授。此外,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更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建立区域经济集团,并以联合的整体经济实力与其他国家或区域经济集团竞争。

1.1.2 国际贸易实务方面

传统教材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往往偏少,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内容的比重上,理论知识比重大,实务部分比重小,实际业务操作和技巧的比重更小。实际外贸业务中经常涉及的内容,如商检、报关、配船、银行手续等都很少讲述到,而这些却是从事外贸的工作人员必须了解的日常事务。此外,对于国际贸易惯例,传统教材往往只注重《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讲述,而《托收统一规则》和《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规则却很少提及,而这些也是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常涉及和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此外,对于国贸专业人员而言,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会用英语与外商交流与谈判。目前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中,对英文的重视程度不够,远远没有达到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要求。重要名词、专业术语及合同条款的英文注释非常少。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加强讲授与专业知识有关的英语。

1.2 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

讲授法是我国教学惯用的一种传统教学方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也被广泛采用。它的优点在于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系统的单向传授较多知识信息和重点内容。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比较适合国际贸易的理论部分的教学,但过多的应用在了实务课程的讲授中。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讲授法较适合理论的讲述,但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因此,建议教学方法多元化,适当应用多媒体,多加入一些课堂讨论,来激发学生对国际贸易问题的主动探讨。

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国际贸易实务,传统教学的讲授法显然不太适用,而现实中却被过多的采用。学生对外贸业务的了解只停留在文字层面,缺乏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在实务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案例、实例分析,并应用外贸实务模拟平台软件系统来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合适的条件下,还应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实习,以增加感性知识。

2 国际贸易课程改革建议

2.1 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重点

密切关注国际贸易***策措施、国际贸易规则等内容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将有现实意义的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有实际运用价值的新理论,以及区域经济集团的相关知识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使教学重点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发生转移,加大重视具有现实意义的新理论的讲授。并注意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重视学生对理论的应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国际贸易实务的实际教学中,根据实际的外贸从业情况,挖掘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外贸知识,去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应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广泛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紧密跟踪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外贸最新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经济敏锐性和应变能力。此外,还应高度重视外语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工作中应加强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外语的讲授。可以实行外语板书、母语授课的形式,来扩大学生对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运用母语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透彻理解,也不会使一部分学生因为外语障碍而失去学习兴趣。

2.2 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

教师应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等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对国际贸易问题的主动探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教学方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电子讲稿、课件和多媒体教学软件,使讲授更直观更生动。

采用上机操作教学,应用外贸实务模拟平台软件系统来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针对不同情景制作各种复杂的业务单证,包括提单、装箱单、发票、保险单、汇票、报关单等。通过上机实际操作各种单证,可使学生对外贸业务有更清晰的直观认识和实践经验。

总之,在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密切关注国际动态,及时将有现实意义的新理论和业务知识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使教学重点与时俱进;并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明确教学培养目标、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才能培养出适应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韩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教学研究,2005.28(5):449-45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国际贸易方式论文10篇

学习

专科商务管理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专科商务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专科商务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有关商务管理的毕业论文。

学习

国际贸易专业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贸易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商国际贸易论文题目,国际贸易专业的介绍的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管理任何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交流时,必须要了解、掌握不同结算方式的适用条件,任何一种对某一方绝对有利,而对另一方可能带

学习

翻译英语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翻译英语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英专毕业论文翻译软件,翻译类毕业论文怎么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结构方式和表达形式,英语长句的汉译不是单纯的一种语言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到另一种语言的词语和句子结构的转换。虽然

学习

实习会计人员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87)

本文为您介绍实习会计人员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实习工作总结模板,实习会计个人每日工作总结。3、规范商业公司财务帐套布局设置,根据商业公司特点,设置相应帐套,通过辅助帐中客户、仓库模块的核算使博科软件充分发挥出作用,能够及时有效的

学习

历史教师职称论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历史教师职称论文,内容包括高中历史教师论文发表,历史学教师论文投稿。一、高职院校本科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现状分析1.高职类本科学生的特点分析就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1)学生来源分析。学生来源分为两部分:90%左右

学习

英语专业导论论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专业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英语专业导论论文摘要范文参考,英语专业导论课程论文1000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及教师的指导策略。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学习

小学综治办工作计划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综治办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中小学综治办周工作计划,小学综治工作实施方案范文。各校2013年10月1日以来,履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职责情况。三、考核时间第一次督查考核时间为2014年4月,第二次督查时间为8月,具体考核时间另

学习

通信专业英语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通信专业英语论文10篇,内容包括通信工程专业英语论文1000字,通信技术英语论文10000字。(2)操练与练习。操练与练习的过程中并不向学生教授新的内容,而是由计算机向学生逐个呈示问题,学生在机上作答,计算机给予适当的即时反馈。应

学习

国际贸易经济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贸易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范文大全,国际贸易专业论文选题。随着规模经济成为国际专业化分工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逐渐被国际贸易正统理论认可和接纳,所有一切形式的规模收益递增都倍受重视。外部规模经

学习

商务管理专业论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商务管理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商务管理论文选题,商务管理专业论文哪个方面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支撑。作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应紧紧抓住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加快专业建设与改革,培养真正适应区域、

学习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对外贸易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的对外贸易现状小论文。

学习

大学国际贸易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国际贸易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课程论文1000字。(一)教材内容更新时效性差,跟不上新经济***策的变化国际贸易实务主要是依据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对国际货物贸易进行研究。其中涉及到相应的贸易***策、贸

学习

文化精神论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精神论文,内容包括文化精神论文,中国文化与人文精神论文格式范文。苏商文化精神伴随着苏商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苏商文化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不断增进新的内涵,不断闪耀新的光芒,不断激发新的能量;苏

学习

计算机英语的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英语的论文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英语论文1000字,关于计算机英语的论文主题。2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计算机专业英语除了具有科技英语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长句多。被动语句多。祈使语句多。专业术语多。新词

学习

专科商务管理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专科商务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专科商务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有关商务管理的毕业论文。

学习

国际贸易专业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贸易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商国际贸易论文题目,国际贸易专业的介绍的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管理任何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交流时,必须要了解、掌握不同结算方式的适用条件,任何一种对某一方绝对有利,而对另一方可能带

学习

翻译英语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翻译英语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英专毕业论文翻译软件,翻译类毕业论文怎么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结构方式和表达形式,英语长句的汉译不是单纯的一种语言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到另一种语言的词语和句子结构的转换。虽然

学习

历史教师职称论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历史教师职称论文,内容包括高中历史教师论文发表,历史学教师论文投稿。一、高职院校本科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现状分析1.高职类本科学生的特点分析就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1)学生来源分析。学生来源分为两部分:90%左右

学习

英语专业导论论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专业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英语专业导论论文摘要范文参考,英语专业导论课程论文1000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及教师的指导策略。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学习

国际贸易本科论文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贸易本科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国际贸易专业论文推荐,国际贸易什么论文好写。一、双语教学系统设计的要素分析教学系统设计(ISD,InstructionSystemDesign),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

学习

英文商务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英文商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商务英语论文范文大全,国际商务论文范文英文。(二)普遍重英语轻商务,实践教学缺乏许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多数都是从英语教学转向而来。而商务类的专业教师则又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缺乏

学习

发表国际贸易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发表国际贸易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国际贸易论文发表期刊,写国际贸易论文的网站。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简称H-O理论)认为两国之间若存在要素禀赋差异,则两国之间就将展开贸易。但应该看到20世纪以来,知识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