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论文10篇

经济形势论文篇1

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必须首先要***思想,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实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商品经济观念的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社会和人生,增强学生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辨别能力,大胆清理那些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并严重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陈腐观念。学校德育工作应着眼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拓展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坚持以***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系统安排,精心组织,确立德育工作所包含的道德品质、***治观点、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基本内容,挖掘德育工作潜在力量,有目的、有计划、有内容、有形式地开展好德育工作。在开展德育活动中一要摆正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做到教书育人并驾齐驱,克服存在的片面注重教学而忽视德育的现象;二要在德育中突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的理解,学好***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辟论述。钻研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突出市场经济的主战场,特别要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育、完善,有针对性地分层次,科学地抓好***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爱国主义和“两史一情”教育。当前深入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是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特别是培养教育中学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奋斗的坚实***治基础。三要选准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在开展德育工作中,要切人主题,摸准不同时期学生的思想实际,抓住学生的思想“热点”,培育一代新人应有的道德品质,教育他们公正、诚实、勇敢、文明礼貌、关心集体和热爱劳动的高尚品德,养成勤奋、刻苦、向上的精神,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找准自己的坐标,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这一社会背景格局的转换,使得许多传统的理论、观念、价值标准等都受到了挑战。因此,深化学校德育改革,开拓德育工作新局面是我们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须在两个方面突破,第一是要突破过去“管人”、“防范”的管理模式,转轨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各种实际能力。学校教育在人的成长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教育不是万能的,单纯的知识教育替代不了德育。学校德育工作过去由于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存在着包得过多,管得太死,多为指令性运动的活动,这些弊端不利于德育工作括力的发挥,必须加以克服。要敢于破除那些不适应新形势的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建立正确的导向,形成多层次的追求,遵循学生心理、思想发展规律,为德育创造良好的氛围,构建生动活泼、形象有效的德育体系。第二是突破片面的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模式。当前就学校内部而言,其工作重点主要抓升学率。学生书包沉重,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胳、智、体发展不平衡,严重违背了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并导致学生在校就读重智轻德的现象。为此,加强德育工作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将这项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跨世纪育人工程摆到重要位置,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

我们德育工作者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主导作用,肩负着教育培养青少年成长的重任。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同时要注意克服心理定势,摆脱计划经济下的德育模式,不断研究市场经济及其对青少年全面影响的新情况,因势利导,开创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二、德育工作的新尝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德育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德育工作上做以尝试。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做好德育工作上要坚持一个中心,抓住两个重点,发扬三个特色,形成五种教育合力,最后实现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

(1)要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个中心。德育是首位,经济建设是中心,这两者的关系要摆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的“十四大”确立的,全***的一切工作包括思想***治工作和德育部要为这个中心服务,这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德育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根本出发点。只有经济发展了,德育工作才会有自己的位置,而且德育工作只有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作出实绩,育出“四有”新人,才能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也才能更有生命力和说服力。在德育工作中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治观点、道德情操、心理素质、文明行为、人际关系和活动能力等。从纯理论的说教式宣传,转变到围绕经济建设开展思想教育,树立起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

(2)坚持抓好两个教育重点。德育原理告诉我们,德育的基本内容有道德品质、***治观点、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多方面的统一的综合要求。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认识到中学德育工作要着重抓好两个教育重点,即基本***治观点和道德品质教育的行为规范养成训练。

在基本***治观点教育中,切忌“面广、浮浅、空谈、说教”。在道德品质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我们认识到实现社会经济现代化,首要的是实现人的素质现代化。在德育工作中要重视抓经常、养成、实效,而且要贯穿学期思想教育工作的始终。并采取多项措施,为开展好德育工作创造条件。第一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校内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形成文明、整洁、高雅、健康的校内小气候,让学生从中陶冶美好的心灵和道德情操,使德育工作由“虚变实”;第二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第三根据德育大纲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不同年级学生品德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品德测评。

(3)坚持发扬三个教育特点。坚持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途径的实践性,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特色。坚持和发扬这一基本特色的目的在于实现教育的实效性,使得德育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更具有高效率。

在德育工作中坚持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即根据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上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育。大致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初一、二年组成立少年团校,进行团的基础知识教育;第二层次在初三以上年级团组织中建立青年***校,进行***的基础知识和***的方针、路线***策教育;第三层次在优秀团干部和优秀学生干部中组织理论学习组,系统学好***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开放改革的方针***策,提高学生***治素质,为走向社会奠定良好思想***治基础。坚持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是指进行***治观点和道德品质教育时,要针对当前国内形势实际、***的方针、***策和工作重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有的放矢的教育活动。

经济形势论文篇2

经济管理是企业合理化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越高,其经济效益也会越高,它在经济竞争中优胜的可能性就会越大。我国的经济状况正在默默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不断地影响着我国企业的发展。面对新形势,部分企业已经在不断地做出调整与改变。倘若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坚持一成不变、固守己见,就不能很好地去适应社会。历史往往教会我们很多东西,比如说清***府就是因为闭关锁国,不能合理地学习与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点,一直顽固不化,才导致我们国家被外国列强欺负。企业改革是决定他们能否在发展的大道上走得更远的重要条件。所以,企业创新和改革理应受到高度的重视。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期,由原来的人为调控占主导位置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占主导位置。企业要想在经济的转型之中站稳脚步,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企业经济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观念的老套

俗话说得好:“要想改变一个人就得先改变他的思想”。要想改变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企业改革的先决条件就是注入改革和创新的观念。然而,目前部分企业并没有改革的意识与觉悟,它们固守己见,处在一成不变的运转之中,毫无改革创新之意,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无法用发展的眼光来规划企业长远的发展。没有危机意识就没有创新意识。企业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应该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只有进行了管理观念的不断改革,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才能在经济的竞争长河之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残缺的管理制度

完整的经济管理制度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然而,目前部分企业存在着企业管理制度残缺的问题。笔者将企业发展和经济管理制度中的问题做了以下归纳:第一,部分企业有较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却没有较好的监督制度,这就导致企业的管理制度不能很好地被落实。第二,部分企业尚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任何东西不是最好的就是最适合自己的,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也是如此。第三,部分企业一味追求眼前暂时的经济利益,而将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狠狠地甩在了后面,忽略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考虑。好的经济制度运营必须要有经济的支持,企业的经济制度超过了经济的发展,就会造成经济制度的浪费。企业应该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发展制定适合自身的经济管理体制。

(三)企业经济管理结构性不强

良好的经济管理体制必备的条件有两点:第一,完善的经济管理结构;第二,管理人员较高的素质。但是,就诸多企业而言,这两个条件尚不能完全具备。经济体制的结构性决定了企业的办事效率,如果一个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结构性不强,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办事效率低下。

三、如何进行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一)创新理念,营造创新氛围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而是应该落实在实际工作当中。企业领导者应该意识到,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才能在经济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领导应该大力传播创新与改革的观点,并着手进行经济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的社会,每一分钟,甚至是每一秒钟都有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企业要意识到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不容易。企业可以定期对员工进行改革与创新教育,使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有改革与创新的意识,给公司营造良好的氛围,这样做会有助于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改革。企业之间也应该相互学习,在学习中探寻真正适合自身的经济管理体制。

(二)创新企业的文化氛围

企业在改革的初期,受制于先前管理模式的影响,企业职工在思想上很难快速来适应。此时,企业需要发挥企业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在传统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来丰富和创新文化内涵,使得新的管理模式与企业文化融合,进而发展为一种新的特色文化,让企业职工在文化氛围的熏陶中逐步开拓思维,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接受新的管理制度。

(三)创新工会工作方法

企业工会对于工人阶级而言,既是指路灯,也是掩护伞,更是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剂。企业要想提升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将职工与企业真正地凝聚在一起,需要在工会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强化工会任务的针对性,充分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积极主动地贴近职工生活。工会在进行决定筹划以及处理员工利益相关问题时,要坚持正确的发表见解。在企业改革与创新的进程中,理应高度重视工会职能的发挥,使其真正发挥职工的代表作用。当然,企业工会的角色定位也是处在不停地变革之中,这也会助力于企业连续稳固发展。

(四)提升企业经济管理者的素质

提升企业经济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以最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来保障企业的发展。中层管理人员必须要定期参加高层次的教育培训,结合工作实际,强化对新形势下经济发展态势的准确把握,以指导职工的日常工作。企业领导及决策者必须要重视示范引导的作用,鼓励职工工作的创新。最后,为了保证经济管理队伍的稳定与良性发展,需要做到合理定岗,保证人尽其才,同时还要积极吸收优秀的人才,淘汰不合格人才,进而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

(五)严格落实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

落实才是一切的最终归属地,任何的理念和措施如果不能被落实,都将是无谓的存在。企业要进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绝对不能只是说说,一定要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只有这样,理论才是有实际意义的。当前社会的形势瞬息变化,企业要时刻绷紧改革创新的弦,不断地进行改革,方可紧跟时代的步伐。我国经济正在向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方向发展,而不再是人为的调控为主。这样的社会经济形势对于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关键取决于企业如何应对。

四、结语

经济形势论文篇3

报告指出,2004年全球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经济增长率高于20世纪90年代高速增长时期的平均水平,创造了过去20年来的最高记录。报告同时指出,受周期发展的制约和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会明显放缓,但仍能保持适中的速度,预计在4.3%左右。

一、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趋势

报告显示,2004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普遍提高,美日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欧元区经济增长率相对较低。2004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增长率分别可达到4.3%、4.5%和2.0%。其中,日本经济承接上年度经济增长的势头,多年来增长速度第一次有可能接近美国。

就经济增长的贡献因素来看,美日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消费和投资,但受就业市场的影响,第二季度消费需求增长缓慢,对增长的贡献度大幅下降。由于贸易收支状况的持续恶化,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为负。日本经济在继续依赖外需拉动的同时,消费开始成为增长的重要动力,***府支出的作用逐渐淡出。

报告预测,2005年三大经济体的基本增长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只是要比2004年的增长率有所降低。根据多数国际组织的预测,美国的增长率为3.4%~3.5%,日本的增长率为2.2%~2.3%,欧元区的增长率为1.9%~2.2%。其中,下调幅度最明显的是日本,,相反,欧元区经济基本上能够继续维持2004年的增长水平。

二、主要发展中国家与转轨国家经济的增长趋势

报告指出,2004年主要发展中国家均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东亚地区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地区;印度的增长率虽然有所放慢,但在发展中国家大国中仍然位居前列,仅次于中国和俄罗斯,其连续稳定的高增长正在令世界所瞩目。根据不久前修正过的数字,按照财***年度计算,2003年财***年度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为10.4%,首次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俄罗斯经济已经连续实现第六年的增长,并且内需增加已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2003年的3.9个百分点上升到2004年上半年的4.7个百分点。南美洲的巴西已经摆脱阿根廷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上年度的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南非作为非洲经济的领头羊创造了过去50年来连续5年增长的新记录。

主要发展中国家与转轨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以下几种因素:第一,发达国家复苏进程的加快,对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尤其是东亚地区经济,许多国家2004年上半年出口增长率超过了20%。第二,世界初级产品价格上升改善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增加了外汇收入。此外,世界石油价格上升对墨西哥、俄罗斯等石油出口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第三,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基本上保持了稳定,为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和国内货币***策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第四,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在经历了2002~2003年低位徘徊之后开始明显回升,其主要推动力就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增加。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将从2003年的1476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669亿美元,其中对非洲地区的投资从136亿美元增加到144亿美元,对中东欧地区的投资从515亿美元增加到532亿美元,对独联体国家的投资从38亿美元增加到57亿美元,对东亚地区的投资从528亿美元增加到798亿美元。

报告预测,2005年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都将会随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而有所放慢,但印度、俄罗斯、中国、东盟等经济体仍将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三、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

报告指出,2004~2005年全球经济将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危及经济的持续增长。如石油价格上涨、美国的“双赤字”以及发达国家的房地产泡沫风险等。

(一)世界石油价格上涨风险

截止到2004年10月18日,世界原油价格已经冲破55美元/桶,比年初的32美元/桶上涨了70%左右。过去5个月期间OPEC的日产量已经增加了350万桶,美国也决定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但石油价格仍然在不断攀升。对此,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是,目前的油价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投机的结果,但这种投机的背后是世界石油供求的不稳定性。虽然石油供给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受非经济因素的冲击,全球石油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合作关系被破坏,降低了市场对稳定石油供给的信心。因此,短期内石油供给的稳定性将取决于美国的中东***策和国际石油需求的变化。

从需求方面来看,全球经济复苏,美国等发达国家大量增加库存直接拉动了石油需求的增长。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加上对外部能源的依存度不断上升,客观上助长了这种趋势。

从供给方面看,短期内,伊拉克战争后伊国内***局的不稳定性、俄罗斯***府对尤克斯公司的处理方式以及其他国家特别是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发生的***局动荡和工会运动都制约着供给的正常增加。在这种形势下,各大石油公司和产油国出于安全和规避风险的考虑而采取的审慎投资态度,不利于供给增加。全球剩余生产能力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4%左右降到目前的1%左右,达到历史最低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每年对世界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的投资需要2100亿美元,由于大公司和产油国担心价格回落造成的巨大损失,实际投资缺口每年为15%左右。

但就目前而言,世界石油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变化。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估计,2004年前两个季度全球原油需求分别为8197万桶/天和8006万桶/天,同比增长191万桶/天和314万桶/天;全球原油供给量前两个季度分别为8234万桶/天和8151万桶/天,同比增长362万桶/天和319万桶/天。预计2004年全年需求和供给的增长率分别为2.8%和3.4%。世界原油市场仍然是供略大于求。

在全球石油供求基本保持平衡的格局下,石油价格的高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投机的结果。针对1997~1998年世界石油价格暴跌(达到12美元/桶,最低曾经出现9美元/桶),美国运用其在国际石油体系中的霸权成功地进行了干预:“收买”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前三大生产国,沙特阿拉伯、伊朗和委内瑞拉,使它们倾向于扩大各自的产量和市场份额;促使各国支持石油输出国组织所希望的22~28美元的价格。这一进展几乎受到普遍欢迎。代表供需双方的两大国际石油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和国际能源署携手监督供需关系,迅速且有效地重建了市场的稳定局面,将价格稳定在希望的价格区间内。但随后发生的***治事件(特别是“9•11”事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却摧毁了上述协议的基础。虽然伊拉克每日200万桶石油出口几近消失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自从沙特公民卷入“9•11”恐怖袭击,及后来美国公司被排除在沙特巨大的天然气储量开发合同之外,沙特和美国之间强有力的关系遭到了破坏。在石油供求问题上,石油输出国组织与国际能源署之间出现意见不合,并出现公开的相互侮辱,取代了以往的井然有序状态。无组织的市场不可避免地出现混乱,导致最近价格的投机性飞涨。

报告认为,如果我们认定对石油供求不稳定性所做的投机是最重要的因素,那么目前的油价上涨趋势将不可能持久。虽然短期内油价也可能维持在高位,甚至继续创出新高,但中期内油价回落是不可避免的。

(二)美国“双赤字”的风险

“双赤字”本身并不是新问题,历史上里根执***时期就出现过,但最终以1985年“广场协议”美元大幅贬值得到了解决。布什***府执***以来,财***状况从盈余转化为赤字,贸易状况持续恶化。2004财***年度美国财***赤字预计为4220亿美元,财***赤字/GDP为3.6%;贸易赤字/GDP的水平连续创造新记录,2004年预计为5.5%。

“双赤字”的根源是美国国内的储蓄率不足和由此所引发的投资缺口(储蓄与国内投资的差额)扩大。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已经降到危险的水平,只有1.5%,不仅低于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7.2%的长期平均水平。2000年美国的投资缺口大约为-2.5%,到2004年第二季度已经上升到-6%。

(三)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的房产价格连续攀升,甚至在2001~2002年的经济衰退期间也没有停止。以美国为例,1995~2003年房屋实际价格已经上升了36%,远高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两次高涨阶段的上升幅度(分别为13%和17%)。截止到2003年第三季度,居民持有的房屋不动产总价值达14.6万亿美元,占居民总资产的28%,相当于当年GDP的130%。

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繁荣很大程度上是低利率促成的结果。以往房地产市场周期发展的历史表明,房屋价格的下跌都是和利率的提高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房地产市场已经处于高位很久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货币***策将面临两难困境: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加息行为有可能会触发房地产市场的暴跌。今后一段时期内,能否通过稳健的货币***策使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是对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各国中央银行的一项严峻的考验。

四、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报告指出,国际金融领域2004年呈现出相对平稳的态势。世界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幅度不大;国际资本流动出现恢复性增长;世界股票市场处于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稳定状态;主要发达国家开始提高利率,全球经济将脱离过去三年的低利率时期。

到2004年10月中旬,美元的名义有效汇率(effectiveexchangerate)(相对7种货币)基本维持在年初的水平,只是在上半年有过小幅上升;欧元的名义有效汇率(相对12种货币)比年初略有下降;日元的名义有效汇率(相对15种货币)比年初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从90点下降到10月14日的87.8。

在经历了2003年恢复性增长之后,世界主要股票市场基本上是原地踏步。和年初相比,除了日本Topix指数略有上涨外,美国的SP500和欧盟的Euro-Stoxx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受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加快的推动,发达国家已基本上摆脱了通货紧缩的威胁,进而各国中央银行开始关注通货膨胀的风险。在主要发达国家中,除日本外(它尚未完全摆脱通货紧缩),多数国家在2004年都提高了利率。这标志着连续三年的低利率时期已经宣告结束。美联储迄今已经连续三次提高利率,从1%上调到了目前的1.75%。考虑到石油价格上涨的风险和房地产市场的接受能力,美联储一直在试探性地加息。在正常状态下,4%的利率被认为才是可持续的。市场预期到2005年底美联储才有可能提高到这一水平,但这要取决于油价上涨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和房地产市场的反应。在美国连续提高利率的同时,欧洲中央银行没有做出同步的调整,这一方面是因为欧元区的通货膨胀压力还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另一方面也是经济复苏乏力的结果。日本仍然在维持多年来的零利率***策,至少在消费物价指数变为正数之前不会改变这一***策。

五、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进展

报告指出,过去十年来,全球区域经济合作一直在保持高速发展。2004年有两个突破性的进展。一是欧盟第一轮东扩正式完成;二是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的谈判有可能在年内结束。如果后者顺利完成的话,将标志着大西洋两岸区域经济合作和经济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报告分析,中东欧10国加入欧盟在2004年6月30日正式完成,从此欧盟由15国扩大到了25国。虽然就区域内贸易规模而言,这次东扩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就增加的国家而言,这是欧盟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扩张,作为一个更大的经济体,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会有明显的提高。据估算,欧盟东扩使欧洲地区原有的区域贸易协定有60项要停止运行。鉴于欧洲地区的区域贸易协定数量已经达到了极限,今后欧盟的每一次东扩都将意味着已有区域贸易协定数量的减少。

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已经进行了多年。按规划2004年年底前将完成整个谈判程序。由于参加者涵盖除古巴以外的所有34个美洲国家,各方对待协议的内容存在很大分歧,在2003年底的美洲国家***会议上达成了一种被称作“自助餐”式的框架协议,即成员国根据自身的情况可以有选择地执行相关条款。这就为整个谈判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004年大西洋两岸的区域经济合作同时取得突破性进展并非是一种时间上的巧合。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两岸的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有着惊人的时间对应。其背后的真正动机反应了一个基本的趋势:大国之间的竞争日益转化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间的竞争。这为东亚地区的合作提出了新的压力和挑战。

六、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的互动关系

报告指出,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步伐加快,在我国受世界经济影响越来越大的同时,外部世界也越来越感觉到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力。因此,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型的互动阶段。

经济形势论文篇4

关键词 红色旅游文化;***老区;区域经济

作者简介梁 敏(1963—),女,江西******纪念堂馆员。江西南昌 330006

***在***的十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就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先辈们创造的红色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基础,是我国新时代文化传承的来源之一。以红色旅游文化建设为主线,有机地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综合文化开发,以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是***老区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红色旅游文化的定义及其地位

红色旅游文化建设,就是通过旅游开发的模式,达到传承和弘扬传统红色文化与思想的目的,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它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之一。

红色文化作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也推进了旅游产业发展。红色文化是培育我国“红色”下一代的重要课堂,通过红色旅游的综合开发,可以将***传统、历史知识和***精神以旅游文化的崭新方式传输给广大受众,效果明显。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在***老区建设红色旅游文化,就是依靠自身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培育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的创业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世界上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在我国大力开发建设红色旅游文化,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即可让人们了解***老区丰富的红色传统精神,又能向世人展示***老区崭新的时代风貌。

二、红色旅游文化建设对***历史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红色旅游文化建设,更好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红色旅游发展必然带动老区相关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大多数***老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发展老区经济一直是各级***府工作的重点。红色旅游的兴起为发展老区经济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发展红色旅游业不仅为***老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而且也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对全面促进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红色旅游文化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旅游文化的一大创新

红色旅游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旅游的形式,是我国的特色旅游产品重要的内容之一。红色旅游文化建设,为我国旅游业增添了更具现代思想内涵的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文化展现的是中国人民***的浩然正气、中国红色文化的无穷魅力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它是中华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在新世纪的一种拓展体现,为我国旅游业增添了更具时代性的创新产品。

(三)红色旅游文化建设突显中国旅游文化的特色

中国***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和全中国***的历史过程,规模宏大,影响深远,人数之多,历时之久,社会变革之深刻,前所未有。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站了起来,这是举世无双的伟大创举。由此转化而来的红色文化在中国历史、全世界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特定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旅游有机的结合,必然赋予旅游业新的生机和活力,更能展现我国蒸蒸日上的新景象。

(四)红色旅游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公民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红色旅游文化建设,必然会提高民众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热情,使文化遗产保护深入人心,从而转变为民众自觉的行动。

三、以江西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为例

江西是一个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多地被誉为“红色摇篮”。如有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市,中国***的摇篮——井冈山市,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萍乡市安源等,及多个中央部委的发详地。数量之多,数不胜数。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以这里为起点,从而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战争年代,无数***先辈和英烈在这里洒血捐躯,谱写了一部中国***的英雄史诗,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自1999年江西提出“红色旅游”概念以来,红色旅游在全省各地蓬勃展开,成为国内旅游新亮点和重要增长点。为进一步把江西红色文化旅游打造成世界独有亮点,把红色旅游活动推向世界,并带动江西经济发展,各级***府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江西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主要措施

1.统一规划布局,分级组织实施。为准确把握战略方向,各地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相关产业规划的细则。

2.加快“三个整合”,强化建设管理。按照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旅游体制、旅游产业的要求,把“三色”旅游资源有机组合,开发出复合型旅游精品。

3.加强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提高综合效益。充分发挥全省旅游资源,巧妙组合各种形式旅游,打造成多种复合型旅游产品。

4.实施优惠***策,广筹多种建设资金。各地纷纷采取相关优惠***策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同时,减免投资红色旅游项目的规费,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建设红色旅游。

5.树立以游客为本的观念,营造良好旅游氛围。

6.以红色旅游文化来树立时代新形象,提高国内外知名度。红色旅游文化的开发应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旅游特色,促成特色旅游产品的形成。在发展中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驱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助跑器和动力源。树立起时代新形象,提高地方及各地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近几年来,江西省紧紧围绕江西发展战略,打造“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品牌,加大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先后建成了井冈山、瑞金、南昌、安源等一批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红色文化旅游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品牌效应,使江西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红色文化旅游热点,扩大了对外影响,有力地促进了***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江西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总结与提升办法

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厅出台《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后,江西的红色文化保护与开发得到了长足发展,红色旅游成为全省经济新亮点。2005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5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90亿元,占全省接待国内游客总量、旅游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到2010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要达到50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300亿元,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40%左右,约相当于全省GDP的4%以上。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江西红色旅游规模已占全国红色旅游的三分之一,“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这一旅游精品正逐渐唱响全国。2012年来,江西红色旅游不断创新。注重参与性与体验性,使广大游客深深爱上了红色文化旅游,并成为江西旅游的一大特色。

四、结论

红色旅游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项关系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工程,是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起着重要作用。创新是文化永葆先进的源泉,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当代先进文化的要求,开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这才是建设红色旅游文化的目的。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和谐健康发展将会加快我国的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江西红色旅游已经实现了从中国到世界的历史性跨越。红色旅游是一个新兴产业,才刚刚开始起步。我们要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充分发挥江西旅游业在繁荣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扩大就业方面的作用,为我国老区的发展、老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群.论红色旅游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8).

经济形势论文篇5

(一)健全和改革公立医院的成本机制

现阶段,有很多医疗机构通过药品销售、调整医院各种医疗服务价格以及检查费用来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公立医院对大型机器的检查费用进行了适度降低,各种药物的价格差距也有所降低。财***补助***策的完善,控制了公立医院各项费用的增长,增强了成本的合理性,不断完善医院经济管理的水平,推动了公立医院科学合理的发展。

(二)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及其推行

新的医院财会制度的建立,推动了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发展。早在2011年,一些城市的公立医院就已经开始试运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了。2012年,这种新***策正式在全国范围内的医院进行了大力推广。新的医院财会制度充分展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公立医院资产的价值,改进了医院财务核算和成本核算的管理体制,完善了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医院的财务会计科目及财务报告体系的建设都有很大的推动。

(三)医院绩效考核的建立

绩效考核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2012年新医改中所倡导的公立医院要对医务人员实行合理的绩效考核,同时不但要维护公立医院本身的公益性特点,还要积极地调动公立医院中每一个医务人员对医院工作的积极性,让其发挥主动性,注重提高医院人员的专业技术,重心放在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上,推行有事实依据、材料依据的绩效考核制度。综合考虑了不同岗位工作量的不同,对于不同年资、不同专业、不同职称的医务人员推行不一样的考核标准,将医院的工资与实际的工作效率以及所做的贡献挂钩。绩效考核的结果将作为年终奖金、支付酬薪的重要依据,是对那些重要岗位职工和业务骨干对医院所做贡献的肯定。

二、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预算制度执行不到位,目标模糊

现在很多公立医院的预算缺乏科学性,主要是为了达到上级下达的各项指令和实现上级预算拨款的目标,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管理行为,没有上升为整个医院全局性的管理;财务预算制度编制的方法和流程也不科学、不合理、不规范,责任制在公立医院的预算体系中没有体现出来,对于制度的执行也缺乏严格的刚性要求,执行相对较松,基本上只是走形式。这些不科学的方面都没有使得预算管理发挥其应有的权威性,对整个医院的发展当然也就没有任何促进作用了。

(二)医院成本核算有待完善

公立医院在现阶段的成本核算尚不完全,仅仅是对每个科室的收入及费用进行了简单核算,将收入、费用数据进行简单的汇总,并没有在整个医疗行为的过程中进行成本的合理科学控制。对于医疗医技及其他附属科室的间接费用和成本,诸如医院医疗辅助科室的费用,医院的后勤部门、综合行***部门等发生的各项耗费及其指出如何通过合理的途径来进行均摊,怎么进行分配并没有可以参考的合理建议。

(三)公立医院绩效的分配基本以利润为导向

公立医院目前的成本核算体系还缺乏系统的制度基础,医院的成本核算还是参照企业成本核算制度来执行,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市场经济体系了。新型的成本核算不仅仅是收入减去成本以及其他支出后再按照比例提成的绩效进行分配,更应该参照不同岗位、不同工作量、不同工作效率和绩效,实现全方位的绩效考核和分配,以此来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对于科技创新的热情。

(四)在会计核算中推广财务信息化管理

现阶段,公立医院尚未建立一个系统的、规范的综合财务信息网,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慢,不同部门和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低,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划分标准。现行的信息化仅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工劳动,真正的财务信息化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对医院财务进行管理和控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现代管理方式、以医院价值增值、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企业价值成本为核心。财务信息化有利于医院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系统之间数据的可比性和参照性,有利于管理者的管理和监督。

三、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医院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是医院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计划,是医院整体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的细化。预算编制可以协调医院内部资源,使得医院达到资源最优化配置,并通过预算的分析调整达到利润最大化。具体预算计划编制可以参考前年度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本年度收支的增减因素,对各个科室、部门、项目的具体预算进行细化,然后进行逐级汇总,以此来提高医院的效率。财务管理部门对董事会通过的年度总预算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由财务预算管理层逐级下达各部门执行。医院每年的预算制度不可随意调整,对于超出预算的部分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同时对医院的各项事业都要做到合理的事前安排,并在事后进行正确的分析,奖惩分明,从而提高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水平。

(二)改善医院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管理体系不仅仅是预算管理体系的加强,要在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更加详细地分析计算考察各个方面成本的具体情况。医院的部门、科室、服务项目等比较复杂,所以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必须详细开展各个科室的核算工作,对于全过程、各个部门实行完整的控制。每个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都要核算好患者的住院天数和门诊等相关的成本;另外,对于间接成本以及管理相关费用进行分摊,是根据有创收部门的人均创收进行平均分担的。计算机成本报表系就是利用计算机对财务等数据进行整合,得到的成本管理报表和成本核算数据对经济管理层的一些管理分析和重要决策都十分重要。

(三)建立合理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

医院的绩效考核要做到科学合理,就需要考虑不同岗位工作量的差异,需要承担责任的大小不同,技术、劳动复杂程度,所要承担的风险、劳动量等各个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一些公正的考核准则至关重要。各个医院都要秉承着“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和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相关绩效考核。对于员工收入,要提高那些高能力人才、一线工作人员及高风险岗位的人员收入,拉开分配档次,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医院的发展。(四)建立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的功能是实现财务管理部门与经济管理部门的统一,实现经济成本和经济管理的高效统一。公立医院的组织机构不同于分散的管理小组委员会,应当高度集中,所以医院经济管理组织直接归属于医院的管理者(组织形式有经济办公室或人力经济管理小组委员会),组织机构集中各种经济信息和决策,各个经济责任中心负责具体的经济管理工作,这种高度集中和相对分散相结合的体制和组织结构能实现信息的沟通共享,使得医院这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组织协调高效地运行,促进医院的发展。

(五)建立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

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分为前台和后台业务,前台业务处理是基础,处理医生、收费、护理、电子病历等,通过会计核算、预算、成本核算、绩效考核等,后台运营管理可以对前台业务进行补充,实现资源共享、数据整合,可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参与经营决策上来。对经济信息的综合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及领导的决策水平。

(六)提升会计制度

经济形势论文篇6

鉴于目前中国煤炭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煤炭市场需求逐年下降,加之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中势必加强对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因此,必须加大去产能力度,实现净产能下降,促进煤炭生产良陛发展;通过加强对地方***府的督查及问责,严控新增产能;发展工艺先进、生产效率高、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低的先进产能,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应。

钢铁行业需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去僵尸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调整产业布局,打通产业链。另外,需增加科研投入,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减少损耗并逐步实现零损耗,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有色金属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方向是严控冶炼产能扩张、大力发展高端材料、实施公平用电***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资源利用率和企业利润。

水泥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任务主要是通过建立市场监督机制等措施遏制新增产能;运用***策量化去产能指标和市场运行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府有效引导错峰生产;提高水泥实物质量、减少资源消耗、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做好水泥区域市场建设和协调工作。

电力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要结合中国电力行业的实际发展,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调整电源结构、合理引导新能源发展、扩大有效供给能力、激发转型发展活力。

经济形势论文篇7

关键词:

产业集群优势;区域品牌;文献综述

中***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00601

1 引言

产业集群是大量相互关联的企业及支撑机构在某一特定产业内部空间上的集聚,其空间聚集效应降低了集群内企业的生产、运输、交易、营销等成本,有利于集群内企业间资源共享,使集群企业形成了既相互分工协作又竞争的局面,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了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因此,利用产业集群优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帮助企业争创名牌乃至地区培育区域品牌成为地区、企业及学者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相关学者已经围绕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 问题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第三意大利”和“硅谷”的迅猛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一种新兴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突显出的外部经济性、交易费用降低、知识共享等优势带动了经济的良好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优势,推动了产业集群优势理论研究的进展。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围绕产业集群优势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

3 产业集群优势的概念研究

对产业集群优势的概念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学者们主要从三个角度对产业集群优势的内涵进行了定义:网络组织角度、产业角度以及竞争角度。

从网络组织角度来看,吴翔阳(2005)对产业集群优势的定义来源于分析J.A.Theo,Rolelandt和Pim dan Hertog(1998)对产业集群的定义,产业集群是一些相互依赖性强的企业、知识生产机构、中介机构和客户通过增值形成的价值网络。从产业的角度,盛亚***,张沈清(2009)提出了集群产业优势的概念,指集群内各种资源交互产生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在集群专业分工、根植性和创新属性基本形成之后产生,不仅具有“自我繁殖”功能,而且有较强的外部效应,即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的促动作用。从竞争角度来看,学者对产业集群优势的定义几乎都是一致的,这种持续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增长速度、市场占有率和生产率等方面。

总结以上观点,本文认为产业集群优势指集群所拥有的持续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是其他非集群企业无法比拟,在形成专业分工、根植性和创新属性的条件下,集群内的资源通过交互产生的各种优势,是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独特比较优势,这些优势不仅具有内部增值功能而且能够产生较强的外部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4 产业集群优势的相关理论研究

产业集群优势是产业集群形成后所产生的一些列优势,关于其相关理论的研究学者主要从四个视角来研究,即空间聚集、竞争优势、创新能力、区域品牌构建视角四个方面来阐述产业集群优势。

4.1 空间集聚视角

从空间聚集视角来看,学者们都是基于产业集群的空间聚集特征来研究产业集群优势。产业集群利用空间集聚方式共享基础设施、企业内外部资源和技术创新网络,从而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使得集群企业在生产成本、营销成本、运输成本、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学习成本方面占有优势,并且集群的分工提高了效率、竞争促进了创新、联合提升并扩大了影响,又充分体现了集群企业的附加值。产业集群内企业合作行为中的非交易性合作和聚集经济中带来的外部经济性共同促进了产业集群创新优势的形成,而企业合作行为中的交易性合作和聚集经济的专业性共同促进了成本优势的形成。

4.2 竞争优势角度

从竞争优势的角度来看,产业集群优势即指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为产业集群优势提供了很好的解释。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对产业集群优势理论提供了基础,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是“外部经济理论”和新竞争理论。

4.3 创新优势视角

地区经济中的创新常常来自产业集群。基于创新视角,促进集群创新网络发展和集群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动力来自产业集群内部的知识溢出效应,该效应也是集群创新产出和生产率提高的源泉。集群内众多的中小企业共享公共资源,通过正式的合作关系或非正式的信息交流,形成了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创新网络。

4.4 区域品牌构建视角

区域品牌和一般品牌一样,都由名称、标志、包装、声望等多种要素组成,但区域品牌代表的是地区形象和吸引力。它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个产业集群产品的主体和形象代表,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公共性,外部性,抽象性与具体性。从区域品牌的视角,大部分学者认为产业集群优势是促进区域品牌形成的重要助推剂。产业集群为区域品牌提供了三个方面的竞争优势:一是外部经济效应,二是人才聚集效应,三是学习创新效应。

5 总结与述评

产业集群内大量企业集聚在某一区域生产同种或同类产品,集群内企业之间结成了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本文从三个角度对产业集群优势理论相关文献做了简洁的回顾之后,总结出产业集群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源优势、成本优势、产品优势、营销优势、创新优势、市场优势、渠道优势、关联产业带动优势等各个方面,这些优势是地区发展经济、企业提升竞争实力乃至培育区域品牌的重要因素。产业集群优势理论成果对促进我国不断发展产业集群,进行产业集群升级和创新,从而培育区域品牌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吴翔阳.产业集群优势与“以群引外”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05,(9).

经济形势论文篇8

关键词 贫困县域;资源理论(RBT);经济;竞争优势

中***分类号 F2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7)04-0025-05

目前,我国有一部分县域的经济发展处于落后的水平,贫困县域的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其经济的发展始终不尽人意。许多专家和学者对贫困县域的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主要分别从县域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给出了一些策略,也有学者对县域经济的分类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主要从经济地理区位和主导产业来进行分类研究。总体来看,很少有学者对贫困县域发展经济的最基本的内部要素(即资源)做深入详细地分析,或仅仅粗略地分析一些贫困县域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没有从根本上来探讨和分析解决贫困县域的经济发展问题。

资源能力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优势获取的关键,所以对资源能力的探讨和研究成为区域经济学者目前所关注的问题。本文正是根据这样的研究状况,从资源这个影响经济发展的内部关键因素出发,依据经济战略管理领域的资源理论(Resourcebased Theory,简称RBT),来研究贫困县域经济竞争优势的获取问题,我们将贫困县域分为资源丰富型和缺乏型这两种不同的类型,并分别分析它们经济竞争优势获取的不同路径,前者是充分利用、开发和保护现有的资源,来发展贫困县域的经济;后者应根据县域的实际情况,构建贫困县域的无形资产,创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府,从而带动贫困县域的经济发展。

1 资源理论与贫困县域经济的竞争优势

在资源观(RBT)兴起之前,有关竞争优势的理论,比较有影响的是迈克.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该学派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并隐含了两个基本假设:①资源是同质的;②即使存在异质性,也将由于高流动性的资源而使这种异质性存在的时间非常短。迈克. 波特的理论主要从地区和组织的外部环境出发,来探讨竞争优势的获取,却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有的地区或组织有竞争优势,有的地区或组织却不存在竞争优势?与波特的地区竞争优势的获取不同,资源理论是从组织的内部因素出发,来探讨竞争优势的获取。我们将资源理论拓展到区域经济优势的获取上,以寻求和探讨贫困县域经济竞争优势的获取途径。

资源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组织与组织之间存在着资源和能力的差异,从而造成组织间的竞争优势差异,资源的异质性和不可流动性是组织创造租金的基础,成为组织获取竞争优势和成长的关键所在。资源理论最早期的开拓者是Penrose(1959),她提出了组织成长内生论,从资源内生的角度探讨组织成长的边界和异质性等问题。在Penrose研究的基础上,许多学者,如Barney(1989,1991),Peteraf(1993); Dierickx&Cool(1989);Rumelt(1982);Wernerffelt(1984);Foss(1996); Teece(1986);Collis(1994)等发展了资源理论。Barney(1991)认为具有竞争优势资源的性质是异质性和不可流动性,是能够取得竞争优势的资源,这样的资源是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模仿的(即历史依赖、原因不明和社会的复杂性)、不可替代的,让组织具有了可持续的竞争优势。Prteraf(1993)进一步提出了一个资源创造竞争优势的模型,认为异质性资源、不可流动的资源、事后的竞争限制和事前的竞争限制的共同作用产生了竞争优势。资源观主要关注的对象是要素市场,分析集中于资源的特异性和不可流动性,比如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完备模仿性、不完备替代性的资源等,最终实现经济竞争优势的持续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资源理论扩展到一个地区经济竞争优势的获取上。一个地区经济竞争优势获取的关键取决于该地区的资源状况,如果该地区存在有形的资源和无形的资源,前者如矿产资源、经济作物、传统工艺品、土地资源等,后者如***府和企业组织能力、人力资源、品牌、声誉组织和创新能力等,同时,这些资源又具有异质性和不可流动性的特征,根据资源理论的观点,这样的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就具有经济上的竞争优势。所以,贫困县域的经济优势的获取应该寻求和积累这样的资源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县域的经济问题。在这里,我们构建了一个贫困县域经济优势获取的框架模型(见***1)。

可以看到,贫困县域的经济竞争优势获取的关键在于贫困县域的资源有异质性和不可移动性的特征,这样的特征使资源具有价值、稀缺的、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特征,它们是指:①有价值性(Valuable),只有当资源能使贫困县域构建或实施改善其经济效率和效果的战略,并且贫困县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才是有价值的;②稀缺性(Rare),即只有当某个贫困县在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其带来经济效益,实施其价值创造战略时,其他许多地区无法采取此战略,这才能带来经济竞争优势;③不完全模仿性(Imperfectly imitate),即由于贫困县的历史条件、原因不明、社会复杂性等原因而导致其他地区无法模仿的资源优势;④不可替代性(Nonsubstitutable),即某个贫困县资源不易被相似的资源和极大差异性的地区所替代。拥有这样资源(有价值、稀缺的、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特征),贫困县域的经济才能获取竞争优势。不同贫困县在资源禀赋方面有着不同的特性,所以在经济优势的获取上存在不同的发展路径,我们将在文章的第三部分讨论这个问题。

2 不同类型贫困县域的经济优势获取:资源丰富型和缺乏型

根据不同县域的资源特征,我们将贫困县域分为资源丰富型和缺乏型两类,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县域具有不同的路径来取得经济的竞争优势。

2.1 资源丰富型贫困县域

资源丰富型贫困县域是指拥有较丰富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贫困县域。我国许多贫困县域拥有较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这样的县域在经济优势的获取上,有十分有利的条件,这些贫困县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展自己的经济。根据资源理论,我们构建了一个资源丰富型贫困县域的经济优势获取的框架模式(见***2)。这些资源可能是贫困县域丰富的旅游资源(优美的景色、传统文化等)、矿产资源、经济作物、传统工艺产品等。正如Barney(1991)所阐述的异质性资源的特性,这些资源本身可能具有异质性,即资源与众不同。例如,拥有独特的自然、人文风景,首先,这样的风景资源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旅游经济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这样的景观资源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也就是说,这样的景观资源是其他地区不能够模仿的,其他地区无法通过购买或学习来得到这样的资源;由于没有办法可以建造这样的风景,也就无法找到可以替代的资源;由于许多自然、人文资源是受到地域条件的限制,这些自然、人文资源是无法流动到其他地区,具有不可流动性和不可替代的特点。例如,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是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贫困县域,其旅游资源有着独特的异质性特征,如三排瑶寨和千年瑶寨的房屋建筑都比较传统,寨里的居民保持着独特的、古朴淳浓又奇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成为重要的旅游项目,为当地带来经济收益;这些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原始的自然景观、民族传统手工艺等都使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异质性和不可流动的特征。因此,这些独特的、不可模仿和不可流动的资源成为贫困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是经济竞争优势获取的根本。

除了具备独特的资源外,资源丰富型贫困县域经济竞争优势的获取还需要将这些资源有效的利用和整合组织,这个有效的组织就是***府和企业(见***2)。

各种零散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无形资源和信息资源等)本身并没有多少价值,只有经过整合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随着贫困县域基本资源或生产性过程的形成,如何组合这些资源,将零散的资源整合为贫困县域所能利用。***府和企业要做好计划、资金预算、运作程序、人才培养、评估绩效以及完成其他执行战略所必须的工作等。***府和企业家有能力去协调所有的组织利益和活动,使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开发和构建这些资源,使其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稀缺的、集体知识式的诀窍,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这需要有效的组织和整合这些资源。***府和企业组织能力是有效和合理开发这些独特资源的关键,***府的作用还在于对产业支持系统的建设,例如交通设施的建设,以及支持性产业和服务系统的提供等。企业的组织能力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企业是否具有创新能力,能够设计出独特的产品,创建自己产品的品牌和声誉。独特的资源要通过市场的交换才能体现其价值所在,有丰富的市场需求才能创造经济利润,才能获取经济优势,因此,资源丰富型贫困县域的资源市场开拓是实现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这需要***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资源丰富型贫困县域在利用开发资源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保护这些资源,一旦这些资源遭到破坏,这些独特的资源将不会再生,地区的经济优势就会失去。例如,有些贫困县域资源的利用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矿产丰富的某些贫困县域急于脱贫,弃贫矿,采富矿,使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和综合利用程度都很低,导致开发过程中的大量浪费,造成开发成本高,资源收益递减,使某些资源过早地进入枯竭期,无法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见,资源丰富型贫困县域应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粗放式的生产和经营方式,要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保证贫困县域经济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资源型贫困县域还要考虑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是否得到合理安排,只有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得到保证,才能做到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2.2 资源缺乏型贫困县域

我国还有一些贫困县域的资源比较贫乏,经济竞争优势的获取比较困难。这些贫困县域获取经济竞争优势的方式是应该创建自己的无形资产,如***府和企业的创新能力,知识的积累,创新的产品和服务能力等,这样的无形资产是贫困县域获取经济优势的条件和基础。资源能力理论认为许多物质资源容易被侵蚀,而组织积累的无形资产却不容易流失和模仿,因此,无形资产的创建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可能更为重要。贫困县域由于经济落后等方面的原因,县域经济发展应该主要是***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认为,培育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府和***府制度创新能力是经济竞争优势获取的关键所在,资源缺乏型贫困县域经济竞争优势的获取如***3所示。

由于资源缺乏型贫困县域缺少资源,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比较差,因此,无形资产的获取可能是资源缺乏型贫困县域经济竞争优势获取的关键因素。由于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府和企业家是获取资源和组织能力的关键所在,所以,无形资产获取的关键在于贫困县域是否存在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府和企业家。这是由于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府和企业家的性质所决定的,他们具有发现机会、整合组织资源、组织关系网络、承担奉献和创新的特质。首先,他们可以根据贫困县域的特点和市场特点来发现和得到机会。其次,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府和企业家有对资源(管理)进行整合的作用。各种分散的无形资源只有经过***府和企业家的整合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尤其是将人力资源整合为组织资源。在整合组织资源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平衡所有的资源、重新获取财务或物资资源、培训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对人才的获得,发展专业和职业技术教育,制定优惠***策,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协调所有的组织利益和活动,企业家精神的***府和企业家有效地组合资源,交换资源的过程往往就是组织能力的形成过程和构建过程。同时,他们可以协调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有效制定激励计划,培育人才市场。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决定贫困县域的经济发展方向。因此构建和培育这样的***府和企业家对贫困县域经济竞争优势的获取极为重要。再次,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府和企业家对关系网络的组建,即善于与其他个体、组织建立稳定的和持续的交往模式,以获取资源,减少决策风险,实现预期的市场目标和积累社会资本,这样才能为贫困县域的发展寻求新的途径。最后,创新能力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府和企业家具备的条件,除了了解目前的市场变化,还应将可感知的机会转变成为可以为市场创造价值的解决方案。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府和企业家拥有战略能力,即根据市场环境与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确定经营目标、经营边界,并及时地做出战略反应的综合能力。

所以,在技术变化、市场变化及结果不可预测的前提下,持续竞争优势也就将更多地取决于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府基于组织特定资源和能力而对竞争环境的快速战略应变能力,战略应变能力越强,则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也越强。例如,近些年来,江苏省昆山市(原昆山县)走出了一条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县域经济之路――“昆山之路”。昆山原来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资源不太丰富,思想观念落后。在认真分析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和确立了“开发区就是昆山、昆山就是开发区"的“经营城市"发展战略思路。正是昆山有这样的企业家精神的***府和企业家,富有战略能力,敢于创新和冒险,积极整合资源,创建了昆山经济发展的优势。如果贫困县域有这样的***府和企业家,就能很好地将贫困县域的无形资产(如组织和创新能力、人力资源、品牌创建、声誉和地区文化建设)和有形资源(如土地及其他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发展自己的特色民族产业、加工业、输出产业和乡镇企业,以及外向型经济,形成有价值、稀缺的、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有形和无形资源的特色,获取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

可见,培育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府和***府制度创新能力是贫困县经济竞争优势获取的关键所在。所以,进行***府层面的制度创新是创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府的前提。在***府的制度创新方面,首先是上级***府应该从贫困县域的实际情况出发,打破以往的用人机制,建立有效的干部选拔机制,组建具有创新精神的***府班子团队,选拔具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愿意为贫困县域贡献自己才智的***府班子人员。其次,这样的领导班子应该在充分了解和掌握贫困县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能够适合自己县域的发展战略规划,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并能够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其经济发展战略的部署。再次,这样的***府要大力扶持企业家的创业战略计划,为各类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策条件和环境支持条件,让企业家能够很好地发挥其作用,为贫困县域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同时,资源缺乏型贫困县域还要考虑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是否得到合理安排,只有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得到保证,才能做到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由于贫困县域产业的发展,可能会给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保证贫困县域经济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昆山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创建全国生态市,突出抓好水环境整治,加大了资金投入,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大力度绿化造林,规划建设大型生态公园和公路、河流等“绿色走廊”,不断改善城乡的环境质量。

3 结 论

我们可以看到,根据资源理论的阐述,资源能力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优势获取的关键,同样对贫困县域也是如此,贫困县域的发展要考虑自身资源的利用和发展。由于资源丰富型和缺乏型贫困县域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因此,经济优势的获取有着不同的路径(见表1)。

资源丰富型贫困县域资源缺乏型贫困县域资源特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比较丰富,如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经济作物、传统工艺品。除了土地资源和部分资源外,缺乏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发展路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与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府和企业家相结合的发展路径。以建立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府和企业家为主,创建地区的产业结构,制定发展战略。

资源丰富型县域依靠充分利用、开发和保护现有的资源,来发展贫困县域的经济;资源缺乏型贫困县域则根据县域的实际情况,构建贫困县域的无形资产,创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府,从而带动贫困县域的经济发展。资源丰富型的贫困县域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与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府和企业家相结合的发展路径是其选择的发展路径;对于资源缺乏型贫困县域,由于缺乏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创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府和企业家这样的无形资产,能够为贫困县域的发展寻求机会,整合资源,承担风险和勇于创新,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Barney J. Firm Resource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 (17):99~120.

[2] Collis J. Resourcebased Analysis of Global Competition: The Case of the Bearings Industr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1,(12):49~68.

[3] Dierickx I,Cool K. Asset Stock Accumul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J]. Management Science, 1989,(35):1504~1511.

[4] Foss N J. Capabilities and the Theory of Firm[J].Revue d'Economie Industrielle,1996,(6):7~28.

[5] Penrose E. The Theory of Growth of The Firm[M].Londo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1959.

[6] Peteraf M. The Cornerston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ResourceBased View[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3,(14):179~191.

[7] Rumelt R. Toward a Strategic Theory of the Firm[M].Foss (ed.), Resource, firms, and Strategie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8] Teece 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Research Policy,1986,(15):285~305.

[9] Wernerfelt B.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5):171~180.

[10]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Michael Por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M].Huaxia Press,1997.]

[11] 陈文科.中国县域经济转轨中的矛盾与成因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3,(2): 62~67.[Chen Wenke. An Analysis on the Contradictories and Their Contributing Factors of Chinese Economy of County Region in Transformation[J].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2003,(2):62~67.]

[12] 柯美录.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7(4):77~80.[Ke Meilu. Countermeasures of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J].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17(4):77~80.]

[13] 闫天池.我国县域经济的分类发展模式[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22~24.[Yan Tianchi. A Classifiable Development Mode of County Economy in China [J].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3,(1) :22~24.]

经济形势论文篇9

对跨国银行进入一般动因的研究很早就在理论界展开。最主要的成果就是邓宁的“折衷理论”(ILO理论)。这一理论最早产生并应用于国际直接投资领域,后来有关学者将这一理论延伸到跨国公司领域和跨国银行领域。根据这种理论可以认为,跨国银行的进入是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和所有权优势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advantages)。在企业利润最大化和外部市场不完全两个假设前提下,内部化优势是指拥有无形资产所有权优势的企业,通过扩大自己的组织和经营活动,将这些优势的使用实行内部化的能力。因为内部化使用,可以比非股权式的转让带给无形资产所有者以更多的潜在利益。对于跨国银行来讲,内化优势可以细分为五个方面:资金在跨国银行之间转移的可能性与成本、客户合同的有效性、转移定价的控制、信息收集网络和盈利波动的潜在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中间产品难于定价、商业机密难于保护,存在着不完全的外部市场。为了克服外部市场缺陷,跨国银行必须通过其信息和客户资源优势的跨国界延伸,组织内部市场来保存其特有优势。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对外战略有着紧密的关系,银行业作为一种虚拟程度较高的经济形式,无论如何对实体经济都存在着依附关系,实体经济对外投资的增长必然会带动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发展。

所有权优势(Ownershipadvantages)。这主要表现为企业所拥有的某些无形资产,特别是专利、专有技术和其他知识产权,由于国际专利制度或技术本身的复杂性,使得该企业在某个时期在这些资产的拥有上具有排他性的权利。跨国银行的所有权优势体现在:熟练员工与管理才能的获得性、有利的金融资源、广泛而高效的银行网络、跨国经营知识与经验、服务特殊客户群的技能、信用状况、银行产品的差别化、影响力等等。所有权优势是跨国银行海外经营的优势中最重要的一项,因为拥有这一优势意味着跨国银行能够克服东道国银行的在位优势,从而拥有与这些国内银行进行平等竞争的能力。

区位优势(Locationadvantages)。这是指特定国家或地区存在的阻碍出口而不得不选择直接投资,或者使直接投资比出口更有利的各种因素。前者如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后者如劳动成本相对便宜、优惠的吸引外资***策等。区位优势是造成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跨国银行的区位优势可以细分为:管制框架、有效的利率差异、不同的经济状况、银行的国别性、社会经济差异。在银行的跨国经营中,区位优势只是作为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发挥作用。其无法单独解释跨国银行为什么能与国内在位银行展开有效竞争。

在以上这三种优势的基础上,学者们又不断提出了各种理论来解释跨国银行海外投资的动力,如“追随客户(Clientfollowing)”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跨国银行进入的基本动因。

二、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动因

用以解释跨国银行海外投资动因的理论有很多,但是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现实情况。鉴于我国对外经济开放的国情和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状况,笔者试***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驱动力进行简单的定性分析。

客户服务的需要。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外资银行必然更快地进入中国市场。正如前面的内部化优势里讲到的,银行业作为一种虚拟程度较高的经济形式,无论如何对实体经济都存在着依附关系,实体经济对外投资的增长必然会带动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发展。银行业是一个信息敏感性行业,在银行业市场开放初期,外资银行往往出于为其所在国客户服务的需要,跟随客户进入中国市场,为其客户提供比中资银行更加完善的服务,以维护其长期所形成的客户关系。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取决于其在中国潜在市场的大小,潜在的市场份额主要来自于其所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企业数量和规模。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及全球产业经济的调整,使得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日益增强。我国对外市场开放的步伐逐步加快,对外国资本进入的地域、数量和股权的限制逐步取消,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国际资本大规模进入中国,成为国际银行抢滩中国最为直接的动因。如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德国德累斯登银行与德国西门子公司、日本东京三菱银行与日本丰田公司等。

全球布局,抢占市场。如果东道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较高,而且社会平均资本收益、预期经济增长率和股票市场资本化程度较高,但银行业税率、东道国国内银行的平均效率较低,跨国银行就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比较竞争优势,利用高效率的经营在东道国取得高额利润。因此,外资银行正是在看好中国市场良好的发展潜力和投资环境的情况下,利用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银行业经营效率低且不良资产率高,难以与外资银行形成有力竞争的机会,抢占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作为其全球资产配置中具有增长潜力的业务单元,以延续其盈利的增长期。

广泛的经济联系和文化联系。母国和东道国之间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双边贸易量等均对国际银行决定是否进入存在影响。在中国外资银行市场上一直非常抢眼的汇丰银行,与其总行起源自香港不无关系;同样,作为东亚经济圈内重要的经济主体,亚洲的跨国银行尤其是韩国和日本的跨国银行构成了我国外资银行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

分散经营风险。按照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随着跨国银行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投资范围的扩大,原先在一国经营时的某些系统风险在国际范围内可以通过国际投资组合变为风险系数有效降低的非系统风险。考虑到银行本质上经营风险的特征,降低风险水平显然有利可***。中国持续了二十余年的稳定发展造就的经济和***治的稳定态势,尤其是中国经济在亚洲的金融风暴中的优异表现,无疑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这种信息的提升对于跨国银行选择中国作为全球风险战略的重要环节无疑非常具有影响力。

外资银行在技术、管理、服务网络、资产质量、资金能力方面的优势以及足够的动力和能力使得其在华市场上的份额必将逐步扩大。外资银行可能不会耗费最大的成本来建立庞大的机构网点,而是更多的通过外资并购的形式入股中资银行,这样一方面可以绕过***府的***策限制,规避对外资银行网点和业务领域的限制,更快的抢滩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中资银行积累的客户资源,通过入股、从地域、业务范围和客户群三个方面更广泛地深入中国市场,既快速扩张自己的网络,又消灭了竞争对手。

参考文献

[1]赖建平,试析跨国银行理论[J],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2]李扬,《中国金融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6月

经济形势论文篇10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区域;发展水平

一、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

(一)写作背景及目的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形势之下,经济利益是市场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企业生产也更加注重经济利益的获取率,无论是哪个经济团体都更倾向于将生产资本投入到配置合理生产高效的地区,希望以此带动整个地区的效率和效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也适用于同样的道理,若想获得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让不同区域的经济要件满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追求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为此,国家从“九五”计划开始,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国民经济发展方针,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形成了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导向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从2008年开始,国家密集出台和实施了一批区域规划,使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不断完善。在地方层面,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共识,各级地方***府都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五年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部分区域还编制和实施了区域规划、区域发展战略等,推动本行***区域内的经济协调发展,并积极参与跨行***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行动。

(二)论文研究方法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本文使用定性与文献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而且参阅了大量的期刊、论文、***书和一些权威的网站本文中的资料均来自相关***书、期刊、论文和专业网站的信息。通过收集、分析、整理、挑选出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相关的内容,形成本文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有力支撑。

二、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不同方面共同造成的结果。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理念存在差异,不同地区的福利***策也各不相同,因此相关联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下面我们将借助经济学相关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具体如下:

(一)区域内的科学技术应用性不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将科技成果不断应用于经济生产过程中,对于商品化经济的发展是一种极大的促进。创造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竞争力,形成一个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是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一大法宝,只有通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将先进的技术以及应用理论应用到生产中不断优化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升级,最终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竞争优势。我国许多区域的科技投入力度明显不足,科研费用的投入远远低于国家水平。

(二)区域内难以形成后发优势

梯度转移理论是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经济理论,它主张让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优先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随后通过产业转移以及要素转移来带动经济不发达地区甚至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经济整体提升。

(三)主导产业缺乏强有力的带动作

用主导产业是带动一个地区发展的关键元素之一,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越强劲,对地区的辐射带动范围越广泛,辐射带动效用也越强大,可以聚集其他相关产业迅速靠拢,不断支撑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地区考核体系

我国针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一目标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之所以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是因为没有一个完善的适合实际情况的考核体系。切实可行的地区考核标准是加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方向标。地区考核标准的制定可以将地区间的经济协调发展真正落实,不断加强区域之间的联合行动。考核体系的建立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考核的标准,另一方面是考核的内容。关于考核标准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实行不一样的考核侧重点,不能使用统一的考核标准,对于经济发达的区域,需要鼓励其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需要偏重于考核它的人均水平以及环境保护状态,积极转变剩余劳动力,提高城镇化的水平。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合理进行资源配置

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做出了不同的战略选择,从最初的效率优先,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如今的兼顾效率与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就是将两者放在一样重要的位置。在我国资金投入”技术投入等资源配置上,立足于效率与公平的双重立场,从我国的整体利益以及长远发展出发,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与选择。兼顾效率和公平可以有效地避免***府与市场失去主导问题的出现,是国家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力法宝。

(三)发挥市场的主体地位

增强***府的主导力量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元素,市场作为主体地位,对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市场调节也存在了一系列的弊端,比如自发性盲目性以及滞后性,容易造成地区的经济波动,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还需要借助***府的主导力量进行有效的调整!***府应该完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增强对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

四、结论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的过程,不同的时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问题,因此,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探究,结合最新的时代形势,把握时展的新变化,适时制定适合当下发展的新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需要站在全局的观念之下,秉承着科学的精神以及务实的态度,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参考文献:

[1] 覃成林.论经济市场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经济纵横,1991.45

[2] 覃成林,郑云峰,张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3.46

[3] 陈甬***.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J].中国经济问题,1996.67

[4] 马龙龙.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市场体系建设[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5

[5] 李大升,冯伟.主导产业选择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

[6] 吴小康.垃圾围城:突围,刻不容缓[J].半月谈,2011.14

[7] 覃成林.论经济市场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经济纵横,1998.22

经济形势论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经济形势论文10篇

学习

经济方面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方面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方面论文,经济论文发表期刊。(一)低碳经济相关立法进程的缓慢从最开始的控制气候变暖到如今的低碳经济,世界各国学者包括我国学者对此都做过不少相应的研究工作,如今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是大势所

学习

学校顶岗实习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顶岗实习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顶岗实习工作总结,顶岗实习工作总结100字。顶岗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是检查一名学生在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按照单位要求完成工作的一种评估体系。通过质量评价,学生能够对自身

学习

经济理论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理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理论论文,经济学十大原理论文题目。希腊时代的的家***(即经济)也有管理的意味,城邦中家庭由奴隶、主人组成,家庭活动也需要管理。***治是城邦的管理,经济是家庭的管理。古代希腊在城邦层次基本上没

学习

国民经济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国民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国民经济论文1000字,关于国民经济论文摘要。【关键词】通信工程;国民经济;应用价值通信工程的技术属于电子工程中一个分支,也是通信过程中,信号与传输应用与原理,可以用在信号交换处理、产生与信息传

学习

高一经济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高一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一经济小论文范文,高一经济论文200字。1.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在于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我国面临的

学习

经济现象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现象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现象分析论文100字,经济论文发表期刊。盗版现象由来已久。尽管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反盗版措施,以对盗版进行打击,但时至今日,盗版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根除,反而还有日益漫延之势。那么,为什

学习

经济法律论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法律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法学论文范文大全,经济法律论文素材。经济法与相关法律的关系,肖先涉及到法律部门的划分问题,其次是作为***法律部门的经济法与其他相关法律部门的联系和区别。划分法律部门的意义,在于力求准确

学习

工程经济论文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程经济论文题目大全,经济论文发表期刊。关键词:市***工程;经济管理;要点;探析市***工程的改革随着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突破在逐步深化,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市*

学习

经济领域论文10篇

阅读(131)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领域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论文发表期刊,经济论文题目大全集。3.要注意各期刊的口味,有些喜欢实证的,有些喜欢偏理论的,比如经济学(季刊)所倡导的就是严格的,规范的分析方法,很多同学学过经济学分析方法,应该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

学习

国内经济论文10篇

阅读(96)

本文为您介绍国内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国内经济论文,经济论文发表期刊。基于此,本文在注重可行性和操作性的指导思想下,收集国内外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报告,查阅我国现行的金融危机管理的主要著作,并通过各类专业杂志及相关网站获

学习

经济分析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分析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分析论文,经济论文发表期刊。民事诉讼的预期可以理解为当事人认为在诉讼过程中会得到什么及失去什么,也就是国家通过司法资源的投入所带来的稳定的社会法律秩序和当事人通过诉讼所维护的自己的

学习

经济学类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学类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有关经济学的论文范文,经济学类论文。经济史学概论研究经济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叙述方法、理论、历史、学派、相邻学科、分期标准、研究者素质(研究主体)等等。具体地说,严中平的《经济史研

学习

工业分析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工业分析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业分析论文,工业分析毕业设计论文。目前大多电力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都停留在工程全部完工、结算工作结束后才由财务部门根据工程结算收入、工程实际成本来判定此工程盈亏状况,进行评价。却很

学习

经济论文分析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论文分析10篇,内容包括经济论文分析,经济论文发表期刊。民事诉讼的预期可以理解为当事人认为在诉讼过程中会得到什么及失去什么,也就是国家通过司法资源的投入所带来的稳定的社会法律秩序和当事人通过诉讼所维护的自己的

学习

经济方面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方面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方面论文,经济论文发表期刊。(一)低碳经济相关立法进程的缓慢从最开始的控制气候变暖到如今的低碳经济,世界各国学者包括我国学者对此都做过不少相应的研究工作,如今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是大势所

学习

经济理论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理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理论论文,经济学十大原理论文题目。希腊时代的的家***(即经济)也有管理的意味,城邦中家庭由奴隶、主人组成,家庭活动也需要管理。***治是城邦的管理,经济是家庭的管理。古代希腊在城邦层次基本上没

学习

国民经济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国民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国民经济论文1000字,关于国民经济论文摘要。【关键词】通信工程;国民经济;应用价值通信工程的技术属于电子工程中一个分支,也是通信过程中,信号与传输应用与原理,可以用在信号交换处理、产生与信息传

学习

高一经济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高一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一经济小论文范文,高一经济论文200字。1.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在于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我国面临的

学习

经济现象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现象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现象分析论文100字,经济论文发表期刊。盗版现象由来已久。尽管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反盗版措施,以对盗版进行打击,但时至今日,盗版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根除,反而还有日益漫延之势。那么,为什

学习

经济法律论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法律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法学论文范文大全,经济法律论文素材。经济法与相关法律的关系,肖先涉及到法律部门的划分问题,其次是作为***法律部门的经济法与其他相关法律部门的联系和区别。划分法律部门的意义,在于力求准确

学习

经济类的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类的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类论文题目,经济类的论文发表。Keywords:researcharticleabstracts;cross-cultural;genreanalysis;economics中***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

学习

国家经济论文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国家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国家经济论文,经济论文发表期刊。2.跨国公司的垄断趋势直接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跨国公司的垄断有可能获取关系国计民生的不宜对外披露的重要行业信息,增加了国家的潜在风险。如IBM目前已垄断我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