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方面论文10篇

经济方面论文篇1

经济法方面的论文范文一:低碳经济法律法规的完善

一、目前我国低碳经济相关法律规范存在的缺陷

(一)低碳经济相关立法进程的缓慢

从最开始的控制气候变暖到如今的低碳经济,世界各国学者包括我国学者对此都做过不少相应的研究工作,如今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是大势所趋,并且我国也相继展开了这方面的试点及具体工作部署。从2007年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出台,到目前没有对相关法律进行相应的修改也没有进行专门的立法。与此同时低碳经济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法律关系却出现了无法可依的现象。这不能不说是立法缓慢所造成的。

(二)低碳经济法律规范缺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中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但同时,其也具有缺陷。在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中《,循环经济促进法》是于2008年通过的,由于其是对循环经济方面的法律规定,对低碳经济也必须通过法律解释来进行适用。这一切源于法律具有滞后性,必须进行相应的立法或进行相应的修订才能满足现实社会的需要。低碳经济没有特定的法律规范进行调整,只是借助于相关法律的规定的包含,这种相关法律并不能满足低碳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需要。***策文件的指导性并不能代替法律文件的强制性效力,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相应的障碍。

(三)综合性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立法缺失

目前,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有《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但这些法律都是从侧面对二氧化碳排放做的具体的措施和制度,使得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则、体制、机制、综合性制度不能得到集中体现,不免在以后的实践中出现各种法律之间相互矛盾的情形。

二、完善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立法建议

(一)合理立法要结合实际国情

合理的立法要改变过去的观念,社会在发展,具体的立法环境也在相应的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观念的相应转变才能符合实际情况。而且鉴于国外已有相应的法律。我国在制定相应法律的时候切不可照搬国外,每个国家的基本情况不同,国情不同,经济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不一样,这些在立法的过程中都要考虑到。

(二)环保要和经济一起发展,环境优先

一直以来地方***府为了追求***绩导向的GDP,都是走的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结果往往是治理的费用和难度都是大问题,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种观念需要转变,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不是零和博弈,而且共同的目的都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个观念建议在低碳经济的立法中得到充分体现,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的同时发展经济。

(三)加快低碳经济的法律化进程

第一,***策法律化的科学性。***策具有***策的特殊属性,不同的***策不同的作用,不可盲目的将其法律化,否则违背了初衷,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种种问题从而不能够解决相应的问题。尤其不可出现***策式立法。第二,以***策为导向,完善法律规范。我国目前主要通过***策的规定来引导低碳经济的发展,***策具有灵活,应变性强的特点,但是它不可完全替代法律的长期性,稳定性和规范性的特点。法律还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但是它们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要将低碳经济的法律规范进行完善的话,也可以根据已成熟的***策来进行相应的修改。

经济法方面的论文范文二:经济法视域下收入分配的革新

如何有效落实我们的分配制度

落实好收入分配制度的目的在于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来源主要有两类:一是劳动报酬;二是财产性收入。因此如何提高居民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性收入成为了问题的关键。

(一)提高居民的劳动报酬

在当前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格局之下,劳动报酬即工资仍是人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和完善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靠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建立和最低工资水平的提高来实现的。(1)近几年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一直得不到完善和有效运作,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是无法靠***府一方面的力量来解决的,还要靠工会等社会自治团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鉴于经济法主体角色的特定性以及劳动者力量的薄弱,大力培育社会组织、中介组织及其他NGO等自治组织成为协调***府与企业、个人利益,建立完善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有效途径。当然在培育工会等自治组织时,应避免官办、官管、官运作的现象,提高其自治性和自愿性,使其能够真正代表劳动者阶级的利益和诉求。(2)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水平是建立和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基础所在,对于保障底层行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底限性公平的体现。在这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府***策的推动作用,形成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的制度。

(二)下大气力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在***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出了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决策。但目前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还是很不乐观的,仅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小部分,迫切需要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因此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前提是大力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尤其是在拆迁、征地和征用公民财产的过程中,要确保公民的财产权利和财富增加值权利不受侵害;(2)进一步明晰产权,使之能够在抵押、转让、出租等交易流动中广泛运用,这主要涉及的是居民的不动产方面;(3)在动产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主要考验的是居民的理财能力。因此要靠金融机构的努力,拓宽居民金融理财渠道,让百姓拥有越来越多的金融理财工具和产品,同时加强对交易行为的规范,确保居民的合法财产权益不受侵犯。

垄断性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改革

在收入分配领域,垄断性国企高收入群体与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成为体制内与体制外乃至整个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典型缩影。据国家统计局5月3日的数据显示,201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37147元,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为20759元,前者是后者的1.8倍,足见两者差距较大。因此,收入分配领域的国企改革对收入分配改革具有战略性的全局意义。但是对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改革并不能笼统的一刀切,我们主要应是针对垄断性国有企业和国企管理人员的收入分配进行改革,这是改革的关键所在。而且单纯采取对垄断性国有企业和国企管理人员的减收***策是行不通的,笔者认为应坚持扩大体制内竞争和结构性减薪并举的总体策略。具体如下:

(1)通过扩大体制内竞争来改革垄断性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要充分发挥产业***策法和反垄断法的作用。首先通过产业***策立法,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体制内的竞争中来,尤其是在我们的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性行业。让民营企业参与到体制内的竞争,这样不仅有利于私营企业利润的增长从而使其职工工资增长,更有利于市场竞争化程度的提高,使国有企业面对充分的竞争而焕发活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其次,加强反垄断法和公司法的有效实施,使垄断性国有企业向着***企分开的现代化公司经营管理模式发展,尽最大限度减少某些垄断性国有企业行***职能和经济职能并存的现状,以优化市场竞争秩序,提高竞争水平。

(2)主张对国企职工采取结构性减薪的做法,即基于特定目的对特定职业和特定岗位的人群实行减薪。首先在国有企业职工群体中,收入较高的是国企管理人员,原因有二,一是这些人员多由行***指派,没有在其任命上发挥市场的作用,二是这些高管的工资与企业绩效关联不大,且信息披露不全面。对其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严格规范国企高管人员的薪酬管理,原则上控制或降低其收入水平,坚持市场才是企业家最好的定价者,并把管理因素对于企业的贡献作为其薪酬的重要衡量因素。其次,对于国企职工并非一味的控制或降低其收入水平,对于国企非正式职工,退休、下岗职工而言,要提高他们的工资福利水平。

财***税收改革

如果说初次分配领域的改革是基础,那么在再分配领域的改革则是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合理的关键所在。初次分配领域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而对于再分配领域来说,则是经济法特别是财税法发挥其作用的最好舞台。财税法范围较广,以下着力从预算法和税法两个方面谈一下我们再分配领域的改革。

(一)预算法与再分配

预算法是指调整国家在进行预算资金的筹集和取得、使用和分配以及监督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其本质是对***府收支活动的控制。近年来***府的财***收入连年增长,有的地方增长率甚至已经超过了15%,大大超过了同期的GDP增速和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如何花好这些钱,如何让***府把钱花的更合理,则需要预算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使我们的国家预算更好地服务于收入分配改革,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两点:(1)促使合理财***支出结构的形成。加大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扶持力度,将财***支出更多地用于保民生、促增长上,使社会发展惠及人民大众。(2)减少行***权对预算权的干预。按照我国的***权组织形式,各级人大行使预算审批权,其他机关不得干预。但在现实生活中,行***权对人大预算审批权的干预尤为严重,尤其是在各级地方。因此必须切断行***权对人大预算审批权的干预,使***府在制度框架的束缚下合理分配财***支出。

(二)税法与再分配

根据社会契约论,税是公民从国家获得的利益的对价,黑格尔也曾说过税是个人对国家作出的牺牲。从其本质来看,税收是***府对国民收入进行的二次分配,理应对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发挥应有的作用。税法与再分配应着力处理好两点:(1)加快结构性减税的步伐,即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减轻一部分群体和税种的税负水平。尤其是对于个人所得税而言,要合理制定个税起征点,实行综合所得制,即对收入总额实行累进制,多收多交,少收少交。(2)收入不公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财产的不公,因此要开征财产税,即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财产数量或价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类税,包括房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许多学者也做过很多可行性研究,立法应尽快做出回应,出台相关法律,我们认为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开征,有助于解决社会成员发展不公的问题。

经济方面论文篇2

关键词:创业文化 经济文化一体化 创业文化理论体系

创业文化理论体系构建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应对当前激烈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依托。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而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就要充分调动各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增强和改善各方面的工作,其中包括创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创业文化理论体系的构建。因为,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表明经济不能离开文化而孤立进行和发展。而创业文化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能否充分真正发挥作用又取决于创业文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1.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在于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我国面临的形势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事等硬实力,也包括***治、文化等软实力,其中文化是综合国力的要素之一,而且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从同志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到同志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所强调的都是这个问题。民族和国家的真正强大不独有赖于经济实力的雄厚,更有赖于基于雄厚经济基础的文化价值的深厚强大。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十七大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从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完成,都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2.创业文化理论体系构建可以推动创业活动的发展,对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作用

要想更好的应对我国当前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严峻挑战,需要社会各界群众的齐心协力,不断增强和改善各个方面的工作,尤其是文化领域的各项工作,其中包括创业文化理论体系的构建。

创业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的科学构建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对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创业文化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创业文化通过为社会提供创业人才、技术、创意、创新的支撑,促进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在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创业文化理论在经济领域、经济活动中的渗透无处不在。

同时,创业文化理论体系引导创业者抓住创业机遇,通过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实现自身价值,积累社会财富,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虽然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但是创业者的创业实践活动正是在市场薄弱的地方寻找自我发展的机会,在市场需求和短缺中寻找创造财富的机会。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这种创新价值观要想在实践活动中得到良性的发展、充分的体现,就必然需要一种科学的创业文化理论体系加以支撑。同时,创业过程中无法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这需要创业者具备丰富的创业知识,优秀的创业能力,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以及优良的创业意志品质,而这些素质和能力正是创业文化理论体系的应有之义。因此,创业者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过程,既是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同时也是创业文化理论体系的实践过程。

3.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表明经济不能离开文化而孤立进行和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离不开文化的深层支撑。创业文化理论体系指导下的创业文化与经济发展特别是与知识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和依托。“文化活动中具有经济功能,经济活动中具有文化取向,文化的经济化与经济的文化化,愈益使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相互渗透和融合,越来越呈现出文化与经济一体化。”1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揭示了一个事实,即经济不能离开文化而孤立进行和发展。

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文化理论体系不仅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寓教于乐,产生一种精神动力;而且还带来经济效益,为社会创造财富,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软实力。在经济社会里,创业文化与经济紧密相连,在新的时期赋予文化新的内涵,作为一种产业来做,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发挥出其优势。

经济文化一体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为创业文化理论体系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创业文化理论体系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量。

一方面,创业文化理论体系的发展需要较多的投入,无论是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供给,还是文化人才的培养都需要资本的投入。创业文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也必须根植于经济生活的土壤。只有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为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财力、物力。也就是说文化发展日益经济化。

经济方面论文篇3

关键词:农耕经济思想文明;工商经济思想文明;西方经济学;移植与创新

中***分类号:F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3)06-0052-06

一、两大经济思想文明的交汇

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形态,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农耕文明;二是工商业文明。农耕文明历时数千年之久,直到18世纪末才开始向工商业文明转型。直到今天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国家正在经历这一转型。工商业文明开始于欧美的工业***,迄今不过两百多年。农耕文明下,经济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增长缓慢,是一种周而复始的简单再生产,这种经济形态下市场机制不发达,***府对于经济的干预也较少,不需要复杂的经济理论指导;工商业文明下。经济是一种具有自我膨胀机制的形态。运行非常复杂,波动剧烈,需要在复杂、高深的经济理论指导下才能很好地驾驭。就两种文明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乃至精神财富包括经济思想文明成果来看,仅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工商业文明大大超过了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农耕文明。伴随着世界文明由农耕文明向工商业文明的演进,经济学异***突起,逐渐从人文社会科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的科学,甚至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王冠上的明珠。

在农耕文明时代,世界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是多中心的,如尼罗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及黄河流域文明,这些文明都曾经创造过世界农耕文明的辉煌,它们的文明成就各有特点,难分伯仲。受当时技术条件特别是交通条件的限制,农耕文明的各个中心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因而文明形态体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异质性。与农耕文明的发展相伴随,必然有农耕经济思想文明的相应发展,这些经济思想受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也体现出地域性、异质性。但由于除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一直绵延不绝外,其他几种古老农耕文明都在上古时代就灰飞湮灭,除了留下物质文明遗存之外,精神文明包括经济思想文明传世者甚少。从世界范围来看,比中华文明晚出的欧洲古希腊、罗马经济思想文明是唯一能够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文明媲美的经济思想文明。

经济学是一门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的科学,经济学家对重大经济现象的解释越透彻,其理论贡献就越大,经济学中心总是与经济中心如影相随的。与工商业文明的单向度发展相适应,世界经济思想文明演进的地理路线,也是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首先在经济思想方面突破农耕经济思想的藩篱,产生了与农耕经济思想文明异质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诞生了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开创的比较完整的市场经济理论体系。19世纪中叶,随着德国经济在欧洲的崛起,后起的德国不满足于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的经济学说,产生了主张国家干预的历史学派和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学派不仅影响欧洲,而且对美国、日本的经济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20世纪中叶以后,美国继英国之后,成为世界新的经济霸主。世界经济思想中心也渐次由欧洲大陆转移到了美国。

当世界工商业文明浪潮席卷欧美之际,古老的还陶醉在农耕文明的美梦之中。19世纪中叶,西方的坚船利炮粉碎了清王朝的武装力量,打开了作为农耕文明帝国的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西方的现代工商经济思想文明乘势而入,中华大地上从此展开了古老的农耕经济思想文明与现代工商经济思想文明的冲突与交融。这两大经济思想文明的交汇改变了中国经济思想文明演进的方向与道路,也改变了世界经济思想的***景,工商经济思想文明开始侵染占当时世界人口百分之三十的古老东方帝国。西方工商经济思想文明与中国古老的农耕经济思想文明的冲突与交融既是中国经济思想变迁的里程碑,也是世界经济思想变迁的划时代的巨变。

二、移植性变迁:中国近代经济思想演进路径

中国古代创造了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经济成就。与经济文明的发展相适应,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也在17世纪以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经济思想文明在公元5世纪以前与当今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古希腊、罗马的经济思想文明相比,各有特色,未遑多让。公元5世纪以后,随着罗马帝国的崩溃,西方文明逐渐衰落,之后长达一千年左右处于教会统治的中世纪黑暗时期。相反,东方的中华文明却渐人佳境,到公元7世纪,中国迎来了辉煌的唐宋文明,成为当时世界文明的最高峰。与文明演进的步幅相一致,中国经济思想文明在7—13世纪也发展到顶峰,成为当时世界经济思想文明体系中最为突出的部分,其经济思想成就在长达一千年左右的时间内遥遥领先于西方。这一伟大的经济思想文明以其巨大的历史张力波及世界,影响世界经济思想文明的进程。中华经济思想文明不仅在东亚地区直到19世纪一直占据支配地位,成为整个东亚经济思想文明之根。而且它还影响到西方近代经济学的发展,如近代法国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就受到中国经济思想的深刻影响,从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成为其思想渊源之一。西方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也极有可能受到中国经济思想的影响①。

由于中国经济制度和经济思想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只有纵向的传承,没有横向的比较、借鉴与吸收,缺乏与其他国家互动式交流,缺少异质文明的竞争与刺激,在东亚地区只有经济文明的单向输出,致使这一植根于农耕文明和专制中央集权文明体系之中的经济思想文明在本质上处于千年未变的封闭状态。这一状态,在近代中国被迫融入世界体系的过程中使中国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和传统经济思想的局限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与此同时,文艺复兴后的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治的发展突飞猛进,经济思想文明日新月异。从17世纪开始,中国经济思想文明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并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两大文明落差的形成带来经济思想文明的传播路径发生逆向转移:从由东向西传播转向由西向东扩散,特别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后,东西方两大文明体系的交汇大大加剧了经济学西学东渐的进程。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演进有别于西方现代经济思想的诱致性变迁方式,它不是从中国古代传统经济和经济思想中“内生”的,而是从西方舶来的,是一种典型的移植型变迁,是移植西方经济思想文明的结果。

鸦片战争以前,中西经济思想是在中国和西方各自的社会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两种经济思想文明处于隔绝状态,缺乏交流,特别是中国经济思想缺乏对西方的了解。鸦片战争打破了中西文明交流的壁垒,中西经济思想两大文明体系出现交汇与碰撞。由于西方经济思想文明在当时中西经济思想文明的交汇中处于强势的地位,而文明的传播总是由强势文明向弱势文明传导。因此,这一文明的交汇必然造成西方经济思想文明向东方中国经济思想文明的浸染,从而改变了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的固有运行轨迹,中国开始了以移植西方经济思想文明为路向的经济思想发展历程。中国农耕经济思想开始脱离原有的轨道,蹒跚迈上工商经济思想文明的新途。

在早期移植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虽然其中也交织着中国先进人士的不懈努力,但作为早期东西方文化沟通桥梁的传教士却充当了重要角色,甚至是主角。早在鸦片战争以前,传教士就通过创办中文报纸(如1815年8月5日由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于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翻译西书(如郭实蜡1839年在新加坡出版的《制国之用大略》和1840年出版的《贸易通志》),向中国介绍近代各种经济现象与经济常识,以期改变清人认知,反映西方国家要求中国开放市场的现实需求,维持西方国家在华商业利益并改善传教环境。鸦片战争前夕西方传教士通过创办报刊、翻译西书零星传播近代经济知识,为后来清人对西方经济***策、西方经济学说的理解与接受奠定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为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经济思想在中国的大规模的引入作了铺垫,它是中国经济思想近代化的先声。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包括受众的局限、传播主体(传教士)本身的局限及社会经济土壤的局限,鸦片战争以前西方传教士向中国传播的经济知识仅仅局限于经济现象与经济常识的层面,还没有深入到系统的经济***策,特别是经济学的层面。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开始大规模汉译西方经济学著作,有的还担任中国新式学堂的经济学方面的教习。中国最早在学校开设“理财学”(经济学)课程的是京师同文馆,于1873年前后开设此课,担任该课程教习的是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A.P.Martin,1827-1916年),1880年该课程的讲义——英国人福西特(H.FawceU)1863年出版的《***治经济学指南》(Manual of Political Econmy)由同文馆毕业生、后任同文馆教习的汪凤藻译、丁韪良校,于1880年以《富国策》书名出版;1886年英国传教士艾约瑟(J.Edkins,1823-1905年)翻译的边际学派的代表人物威廉·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1878年出版的《***治经济学入门》(Primer of Political Economy)由海关总税务司署出版;1889年,英国人布莱德著、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年)口译的银行学著作《保富述要》出版,傅兰雅还于1873年4月创办季刊《西国近事汇编》,报道了大量财***、金融及贸易方面的信息;1895年由上海广学会出版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T.Richard,1845-1919年)口译、蔡尔康笔录的《泰西新史揽要》中也有大量关于古典经济学思想的介绍,在国内影响较大,李提摩太还在1893年撰成经济学著作《生利分利之别》连载于《万国公报》。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随着中国留学运动的兴起和新式教育的发展,近代留学生群体开始取代传教士,他们对中国现代经济学的产生、发展起了极其关键的中介和先锋作用,占据了中国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核心地位。自此以后,在传播西方经济学的舞台上,传教士越来越变为配角。当时数以万计的青年学子负笈海外,其中不少人选择经济学作为留学专业,接触了当时国际上一流的经济学家和世界经济学的前沿,他们在带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完成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实现了中国经济思想的近代转型。

西方现代经济思想文明,既包括西方资产阶级经济思想体系,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体系。大体说来,20世纪以前,西方现代经济思想文明的东渐,主要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思想文明。尽管西方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产生开始就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的并存局面,但在20世纪以前,中国的先进人士却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西方资产阶级经济思想作为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清朝末年中国经济知识体系就在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下开始发生近代转型。但这一转型的初期,中国主要是引进西方经济学常识。更多的是翻译西方经济学著作,有创见的自撰经济学论著较少。民国以后,经济学的西学中渐,开始由翻译西书为主转向国人自撰经济学论著为主。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学者无论在应用经济学还是在理论经济学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

20世纪初以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才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要通过东(日本)、西(欧美)、北(苏联)三条路线传入中国。民国初年,中国开始出现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时代潮流。此时,中国传统农耕经济思想由于不能说明和解决中国当时现实的经济问题,在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的对决中刚刚完全败下阵来,在中国经济思想的舞台上,又出现了西方经济思想文明两大体系——资产阶级经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中国的激烈交锋,可以说,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舞台上,传统经济思想与现代经济思想、资产阶级经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两方对垒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呈现出错综复杂、异彩纷呈的景象。

在世界近代史的舞台上,中国是出场很晚的角色,接受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也是相当晚的。但是,若从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学说传人中国后传播之广泛、深入,信仰之坚定,运用之成功和发展之巨大来看,却又后来居上。中国近代马克思主义者不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武装斗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且依据中国特殊的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提出了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的学说,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学说及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说。中国近代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极为深刻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由于诸多国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中国近代经济具有从传统的农耕经济向现代工商业经济持续、缓慢过渡的特点。经济基础的这一过渡性特质决定了中国经济思想亦必然具有由传统经济思想向现代经济思想持续过渡的特点。在这一持续过渡中,中国经济思想一步一步趋向于进步,中国人的经济学视野一步一步不断拓展。但是,这一变革又是非常艰难的,特别是在一个传统经济思想具有极长久的历史而地域又相当辽阔的国家里,这一过程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结束。在西方经济学方面,中国近代处在引进各种外来经济学说的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在20世纪以前,中国的经济思想只是传统经济思想的反刍与外来经济观点的复述。20世纪以后,才逐渐有自己的新经济观点出现,民国以后中国开始有少数经济学家跻身世界学术前沿,甚至在某些领域引领世界经济流。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面,中国人学习、运用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也经历了一个由不会到比较会,从比较生疏到比较熟练,由困难、挫折、失败,到较为顺利、较为成功的曲折过程。可以说,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变迁的艰巨性、曲折性在世界大国近代经济思想变迁的历史上是空前的。正因为如此,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其内容是异常丰富、多姿多彩的。

三、中国近代引领世界经济思想潮流的经济思想

中国近代虽然在经济发展方面与西方的差距巨大,但在经济思想方面却取得了不少跻身世界经济学学术之林的研究成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知识体系亦开始发生近代转型。但这一转型的初期,中国主要是引进西方经济学常识,更多的是翻译西方经济学著作,少有有创见的自撰的经济学论著。其中最有影响的成果有二:一是严复翻译、南洋公学译书院1901-1902年出版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译名《原富》);二是留美经济学博士陈焕章191 1年撰写的英文博士论文《孔门理财学》(The economic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特别是《孔门理财学》一书,利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剖析中国儒家经济思想,被认为是构建东方经济学的开端②。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英国著名的《经济学杂志》上发表评述《孔门理财学》一书的文章,认为“在陈焕章博士这本博学而令人愉悦的书中,有大量的内容人们将会引述,比如孔子的优生原则,关于劳工流动的规定,或是写得极好的中国税制史。”

民国以后,经济学的西学东渐开始由翻译西书为主转向国人自撰经济学论著为主。中国经济学者无论是在应用经济学还是在理论经济学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学术成果。杨汝梅1926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论文《无形资产论》(Cood-will and other intangibles),详细分析、归纳了当时西方学术界关于无形资产的各种见解,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无形资产的性质,提出了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对当时西方学术界尚无定论的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受到西方学术界的高度重视。1922年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曾任美国会计学会会长的派登(W.A.Paton)教授主编了在美国会计学界享有盛名的《会计师手册》(Accoun-tants’Handbook),在其1933年出版第二版时,所撰第十四部分“无形资产”就全面地接受了Good-will and Other Intangibles中有关商誉问题的研究成果,“并以其观点为主体对无形资产和商誉问题进行了多层次介绍,特别是在‘商誉的性质和持续价值’这一核心内容中着重讨论了商誉性质、销售商誉、制造商誉、理财商誉以及持续价值等相关问题,由此而对《无形资产论》中有关商誉理论的传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④此后,杨汝梅在Good-will and Other Intangibles阐述的有关无形资产的观点一直为西方会计学界所推崇,其博士论文成为驰誉世界的会计学名著。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林霖,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题为《美国联邦储备货币》。1937年3月,林霖在美国经济学会主办的世界顶尖经济学期刊《美国经济评论》(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第27卷第l期上发表《定期存款是货币吗?》一文,该刊物同期还刊登了林霖撰写的仅有两页的短文《格雷厄姆教授关于准备货币及百分百货币的提议》。《定期存款是货币吗?》一文对货币理论贡献很大。1929-1933年大萧条引起美国银行体系、货币体系以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的变革。其中,Lauchlin Curries便是积极为改革建言献策的专家之一。他是一名货币交换媒介论者,认为只有那些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替代物才是货币,他在《货币供给与调控》一文中将货币直接等价于“支付手段”,认为货币只包括现金和经过调整后的活期存款。在此基础上,他采用1929-1933年的一系列数据,得出了货币供给与货币借贷之间没有关系的结论,并提出了一个改革措施——取消所有定期存款准备金。林霖在《定期存款是货币吗》一文中对Lauchlin Curries货币定义及其改革措施提出了质疑。他从现代银行和金融体系的角度,通过理论证明和数据列举,重新定义货币,将定期存款纳入货币供给体系之中。他认为,截止到1932年以前,部分定期存款是可以随时支取的,应该如同活期存款一样,属于货币。而且,定期存款是银行间及银行内存款的复制品或互补品,他构建了一个简易模型进行推理、论证,通过比较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府债券的异同,明确了定期存款应包含在货币供给之中,并且提出了定期存款准备金应与活期存款准备金要求相同的建议。

20世纪4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西方占据主导地位。在货币理论方面,凯恩斯提出了流动偏好理论,颠覆了传统货币理论:“这种货币理论打破了世代沿袭的传统,即主要是从其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来理解货币。凯恩斯以前的几乎每一位货币理论家都信奉这种传统,其特点可以说是对货币的‘流量’分析。相比之下,凯恩斯及其追随者则是‘存量’分析”⑤。存量分析方法强调货币的价值贮藏功能,认为货币是资产持有的一种形式,货币数量的变动是资产组合的重新配置,因此,货币均衡就是货币存量的需求与供给的均衡,并决定市场均衡利率。留学期间的蒋硕杰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向权威挑战。早在1943年,他就在《经济学刊》上发表《论投机与收入的稳定性》一文,开始对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进行批评。在该文中,他对凯恩斯有关投机性货币需求如何能够使投资冲击转化为支出波动的说法提出挑战。他认为要使该项说明在逻辑上前后一致,就要坚决转回到流量分析,特别是转回到经由银行系统产生的威克塞尔货币调节机制。其明确含义是,凯恩斯的收入一支出理论不应该和流动偏好的货币与利息理论结合在一起,而应和罗伯逊式的可贷资金理论联系起来。在该文中,他采用20世纪20年代大繁荣时期和1929年股票市场崩溃时的美国统计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论点。此外,蒋硕杰还于1956年9月在著名的《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流动偏好理论与可贷资金理论,乘数分析与速度分析的一个综合》一文批评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该文作为《美国经济评论》第46卷第4期的领头文章刊出,可见其份量。正是由于蒋硕杰在货币理论方面的杰出关系,他成为“所有各种形态的凯恩斯货币存量分析法最有说服力的评论家之一,也是流量分析法的最高成就者之一”。

赵逎抟致力于西方经济思想史的研究,1924年在导师密契尔的指导下完成硕士论文《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的比较研究》(A Comparative Study of Mercantilism and Physiocraey),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并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转向制度学派的研究,在导师塞利格曼的指导下重点研究英国经济学家理查,琼斯(1790-1855)的经济思想。琼斯的活动年代介入李嘉***和小穆勒之间,多为学者所忽视,材料不大丰富。赵遁抟为了研究琼斯的经济思想四处搜罗,搜集到琼斯的著作16种,研究琼斯的书籍74种及论文52篇,还有大量书信。其搜罗文献之勤、所得之富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他“不仅找到了人所共知的琼斯的一般经济学著作,而且在文学类书架上找到了很少为人所知的琼斯的《文献存稿》。这部书是琼斯的密友维威尔博士在琼斯逝世四年以后,于1895年编辑出版的,其中有不少琼斯生前未曾发表过的经济学著作。马克思在写作《剩余价值理论》一书时,曾设有专章分析琼斯的经济思想,可是他当时并没有看到这部《文献存稿》。”⑦正是在大量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赵遁抟于1929年撰写成博士论文《理查·琼斯:一位早期的英国制度经济学家》(Richard Jones:An Early English Institutionalist),对琼斯的经济思想的渊源和体系作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该论文是琼斯经济思想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被国际上有名的《社会科学大百科全书》列为研究琼斯的第一部参考书。

费孝通的博士论文1939年在英国出版。书名《江村经济》(Kaihsienkung:Economic Life in a Chinese Village)。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Malinnovski)在该书英文版序言中认为此书“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此书有一些杰出的要点,每一点都标志着一个新的发展”,“此书的某些段落确实可以被看作是应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E·丹尼森·罗斯认为“没有其它作品能够如此深入地理解并以第一手材料描述了中国乡村社区的全部生活。”由于博士论文的学术成就,1981年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费孝通人类学最高奖——赫胥黎奖。

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成为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在此之前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并不关心和研究落后的农业国家和殖民体系下的殖民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问题。20世纪40年代以前只有经济发展思想,没有专门研究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经济学。张培刚在哈佛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Agriculture and Industrial-ization)运用了当时国际上最前沿的经济理论,如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张伯仑的“垄断竞争理论”、哈伯勒的“投入一产出”理论及里昂惕夫的工业化理论及一般均衡理论和局部均衡理论等分析农业与工业化的关系,使该书对农业国工业化的一般规律的探讨极具理论色彩。该论文在中外学术界获得了极高的学术声誉,好评如潮。获得了当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大奖——哈佛大学威尔士最佳论文奖,1949年列入哈佛经济丛书出版,1951年被译成西班牙文在墨西哥刊行。1969年在美国再版。曾被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一些美国和拉丁美洲的大学列为教材,“实为发展经济学的首创著作”。张培刚也被誉为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

经济方面论文篇4

“经济哲学”是当前国内外哲学界和经济学界联合研究的热门课题,这些年,国内外理论界对该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不少论文,也见有专著。但综观这些研究,大多没有进入经济哲学基本规律、基本观点和具体内容的实质性研究。或是带有浓厚的经验论色彩,研究内容缺乏理性的深度;或只是对经济运动问题的专题研究,缺乏整体感,不利于完整全面地反映经济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经济与人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

笔者认为,经济哲学的研究应从体系结构出发,通过建立经济哲学的体系结构,并按这种体系结构去展开经济哲学全部的研究内容,达到对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经济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经济与人的关系的全面理解。体系结构不是单纯为了好看,而是因为体系本身担负着整合经济哲学思想的任务,从体系出发去研究经济哲学能更完整地把握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这种研究方法不是单纯对经济现象做哲学思考,而是从哲学理论出发去系统研究经济与自然,经济与社会文化,经济与人的关系,并在研究中解释和把握各种经济现象。

国内学者目前在研究中所应用的哲学方法都比较传统、陈旧,缺乏时代性、先进性和创新性,表现在:所用的哲学方法基本上是传统哲学教科书上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这必然影响经济哲学研究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创新性。

笔者认为,面对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发展,应力求在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运用现代关系哲学方法对经济哲学进行研究,是一种较好的研究方法。现代关系哲学是关于事物关系(特别是系统关系)的哲学,它研究事物关系的最一般的形式、结构、状态、演变规律,及其关系间量的规定性。我们已经进入关系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一切事物都必须从系统关系中才能得到完整的理解,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关系经济,因此,关于市场经济的哲学自然应该用关系哲学的方法去加以研究,这样才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创新性,才能达到对现代经济关系完整准确的理解。

运用关系哲学的方法对经济哲学进行研究,从哲学的高度,文化的广度,对马克思之后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规律和新特点进行价值论、本体论、本质论、认识论、实践论和方***的探讨,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我国经济实践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说,马克思之后,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情报机构”、“咨询机构”、“智囊机构”“专利机构”大量出现,信息产品、知识产品大量充斥市场,“物质生产”已不再是社会生产唯一的生产部门,代之而起的是“物质生产”和“信息生产”、“知识生产”、“人才生产”的同时并存。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物质生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所以,他建立起来的经济理论主要以物质生产和它的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是第一次工业***的产物,马克思以后的100多年里,世界发生了第四次产业***,进入了物质生产、信息生产、知识生产、人才生产并立的时代。信息生产、知识生产、人才生产与物质生产在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因此,从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人才经济的转型不仅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经济观,并对传统经济理论的许多规律和原则提出了挑战。

例如,社会再生产理论,在物质经济的时代,马克思把整个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第二部类是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今天,从大经济观的角度去划分社会生产部门,就应该把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三大生产部类,第一部类是人才生产部类,第二部类是信息生产和知识生产部类,第三部类是物质生产部类。

再如,帝国主义基本特征理论,在物质经济的时代,列宁只讲了5个,今天,就该有第6个——信息垄断,第7个——知识垄断,第8个——人才垄断了。除此之外,劳动价值论、社会平均利润下降趋势理论等也面临着与上述相似的挑战,这些挑战迫切需要经济学加以全面的回答,这是从微观上说的。

从宏观上说,以往的经济发展中,由于过分强调物质经济的高速增长,即所谓“高投入、高增长”,“高生产、高消费”,造成资源的短缺,能源的危机,环境的污染,生态的失调,反过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文明和人类的繁衍,人类经济活动的目的和手段、途径发生了尖锐的对立,也要求经济学提出新的经济发展理论和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去解决人类经济活动中目的与手段、途径的对立。

今天,由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人才经济等新的经济形式的出现,使人们的经济观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更加宽泛的经济概念,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把整个文化都理解为经济,例如,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制度等文化学、社会学的概念,今天似乎都变成了经济学的概念。与此同时,经济也在文化化,“经济中文化的、知识的、信息的、科技的乃至心理的因素将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主导的甚至某种决定性的作用,而文化作为日益强大的产业结构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的甚至是支柱性的产业”。[1]总之,今天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这样地密切,以致于完全可以说,经济的危机实际上是文化危机的具体表现,而经济的创新从根本上说是文化的创新。

面对当今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种种矛盾、问题和疑问,面对现代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经济学落伍了,尽管当代西方兴起了形形的经济理论,但是,西方经济理论过分注重经济生活现象层面的数量分析,强调经济研究的数学模型化和实证分析,而没有从文化的广度和哲学的高度去总结这个经济时代的经济价值、经济本质、经济规律、经济方法,这样,人类经济活动就不可能在全面、系统、正确的经济哲学理论和经济观的指导下来进行,于是,就必然要出现经济越是发展,经济领域的异化现象就越是严重,社会生活的矛盾和危机越是尖锐,人类的文明越是走向陷阱。

从现实意义上说,中国的改革,没有前人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可借鉴,一开始完全靠摸索和试验。后来,西方经济理论、经济方法被大量引用到我国经济建设之中,但并没能完全解决经济改革遇到的现实问题,因为西方的经济理论是产生于西方经济发展的现实的,而中国的经济毕竟有其特殊性,中国复杂的社会问题是西方经济理论所不理解的。因此,从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性上说,建立一门从文化的广度和哲学的高度去思考重大经济问题的学说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说,经济学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经济学的这些发展,一方面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却又引发了许多关系到地球和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于是,经济学不得不要反身自问:到底经济是什么,经济进步的最终标准是什么,未来经济发展的模式怎么样,以及21世纪的经济学应该研究些什么等等,这就必然要导致一门新的学科——“经济学学”的产生。当今理论界兴起的“经济哲学”其实就是“经济学学”的代名词。

从学科性质看,经济哲学与其说是经济学与哲学的联盟,不如说经济学本身就是哲学的经济学,哲学本身就是经济学的哲学。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哲学就把社会最基本的关系看作是经济关系,它主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主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成为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类几千年文明史表明了,人类是通过经济活动而走向社会的,而社会经济运动反过来又促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缩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本身就是经济学的哲学。

同样,任何社会,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存在纯粹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因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而人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过程密切相联系,是受人的思想意识控制和支配的。于是,研究人的经济行为就不能不研究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人所处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心理及其消费习惯,而这些都是哲学研究的内容。更主要的是,哲学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括,研究的是自然、社会、人、思维发生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它必然要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况且经济学的研究也无法脱离哲学世界观和方***的指导。所以,我们说经济学本身又是哲学的经济学。

经济哲学是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进行研究。因此,笔者认为,其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首先,经济哲学必须回答经济活动的最终价值是什么。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提出共产主义是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一致的思想。自然主义把自然界看作是世界的唯一真正本体和基础,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本主义强调人是世界的真正主人,人本身具有最高的价值,同时人还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切创造物的主体本质和基础。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这种表述实际上就是共产主义的价值观。

按照这种理想的价值观,共产主义经济也应该是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统一。在这里,自然主义是指对财富的索取,这不仅包括对自然界财富的索取,而且包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人本主义则是指经济行为的合乎人性,在对自然的索取中要考虑到自然与人的关系,考虑到子孙后代,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社会经济行为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要防止经济统治一切,经济压迫人、控制人,对人的生理、心理造成伤害等等。因此,这种合乎人性实际上又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经济学家马歇尔在表述经济学的时候也指出:经济学不仅是一门关于财富的学问,更是一门关于人的学说。按照这种理解,经济哲学必须从经济活动出发,站在哲学的高度,文化的广度,首先研究经济的价值,经济对人类的意义。这样,经济哲学体系中必须有经济价值论,它是经济哲学的核心和灵魂,规定着经济哲学的全部内容。在研究经济价值中,经济哲学不仅要研究人类未来理想的经济价值思想,而且要研究过去和现在经济价值的异化和复归。

其次,经济必须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经济活动应该以什么为本,这不仅是个经济学问题,而且是个哲学问题。经济行为的主体是人,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也是人,但是,在经济发展史上,人并没有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仿佛财和物才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和真正动力,人反而从属于物,这似乎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决定的。但是,生产力要发展到什么时候才能使经济从以物为本转化为以人为本,又从以人为本转化为以能力人(人的智能)为本呢?这是经济哲学必须研究的,我们称之为经济本体论。21世纪的经济发展应该以什么为本,这是每个国家,乃至全人类必须认真加以回答的。

第三,大经济观下经济的发展规律是什么,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制度等的关系是什么?这是新世纪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把现代哲学世界观和方***运用到经济规律的研究之中,是经济哲学的主要任务,因此,经济哲学体系中必须有经济规律论。

第四,如何认识大经济观下经济发展的规律,其认识的过程和环节怎样,它与哲学认识论和其他学科的认识过程、认识规律有什么不同,经济理论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是什么等等,是经济哲学必须研究的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当今世界,各种经济理论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些经济理论的来源,认识过程和检验标准、检验方法都各不相同,到底有没有带普遍性的经济认识规律呢?经济哲学必须作出明确的回答。因此,经济哲学体系中必须有经济认识论。

经济方面论文篇5

经济史理论是经济史学工作者研究经济发展过程后作出的理论概括与抽象。到了现阶段,凡是经济史学科研究的对象几乎都有相关的理论。经济史研究工作者在研究某个问题时,都可以从有关这个问题的一般理论中受到启迪。对于研究者来说,这种启迪或理论指导是极为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研究者在完成研究工作时,在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上,应史论结合,对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概括或抽象,得出理论性的结果,即史中出论(论从史出),将这种理论纳入经济史理论的宝库,使经济史理论更加丰富。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经济史学研究就是对生动、复杂、变化的经济历史进行理论概括,研究者的科学研究能力主要表现为这种概括能力。纯粹摆材料或仅叙述历史过程的著作,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作用,但它们只是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成果,而非研究成果的最终形态。

在笔者看来,今后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扩大概括的范围。作为中国经济史学科,应力***抽象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特色与理论。就中国经济史以往进行理论概括的对象即研究范围而言,有大有小,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家庭,一个村庄,大到某个部门,某个地区,某个时代,某种经济形态。理论概括的形态多数是抽象出它的特点,如中国城市产生的特点、城乡关系的特点、土地所有制形式的特点、中国封建经济形态的特点等等。这类理论概括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们是进行更大范围的理论概括的基础。可是,至今还没有一本可以回答“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特点是什么”的著作。这与缺少一本观点统一(这必须由一人主持才能做得到)的中国经济通史密切相关。没有后者,就不可能有前者。我们的前辈有不少人就想做这件事。我的老师尚钺教授和傅筑夫教授就是其中的两位。他们都致力于中国历史上经济形态总体特色的研究。1957年和1958年,尚教授主持的《中国奴隶制经济形态片断探讨》、《明清封建经济形态探讨》、《中国封建经济关系的若干问题》先后出版。之后,他受到极左路线下不公正的批判,恶棒的毒打,逼使他中断了研究过程。我当研究生时,傅筑夫教授给我们讲授“中国近代经济史”与“外国经济史”两门课。那时,他已着手写一部多卷本的自有文字以来,即自殷以来的中国古代经济史。1957年,他被打成分子,仍矢志不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已70多岁,每天坚持写作2000字左右的论著,写成并出版了《中国封建主义经济史》l~5卷(计划写7卷)。他在研究自殷商至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整体过程及欧洲经济史的基础上,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与欧洲经济发展过程相比较,概括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许多特点。《中国古代经济史论丛》上下册、《中国古代经济史概论》就是他这种研究成果的部分反映。如同对待所有经济史学家的论著一样,人们可能不同意他的论点,但他的这种精神和努力方向值得我们继承。在这里想强调的是,要能做到他这样的概括是很不容易的。他能做到这一点,与他的治学经历有关。他先攻理论经济学,继后又研究中国现实问题,后专心致志于中国经济史,从30年代起,长期潜心收集、整理自古代至近代的经济史料,又赴英研究欧洲经济史。他研读各家经济理论,掌握丰富史料,学贯中西,博通今古。且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下笔成章,前后半个世纪,犹赍志而殁。可见此事之难。

就经济史学科整体而言,理论概括的范围当然更大一些。它概括的对象是世界经济史,即整个人类经济发展过程。除后文将要提到的英国约翰·希克斯的《经济史理论》,美国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这类概括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史教授W·W·罗斯托在《经济增长的过程》、《经济增长的阶段》(中译本名为《经济成长的阶段》)等专著,以及他主编的《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等书中所表述的经济增长阶段论,就是经济史学家对发达国家近现代经济发展史的一种理论概括.至于本世纪40年代以后兴起的发展经济学,笔者以为,它也是对发展中国家近现代经济发展史的一种理论概括。当然,对这类大范围的研究对象作理论概括,更需要广博的学识作基础,要求研究者有很高的学术素质和长期的努力,不是想这样做就可以很快地做到的。通过集体的努力,可能是达到这个目标的好办法。正因为如此,通过《中国经济史研究》这种专业刊物,开展经济史理论的讨论很有必要。

二是使理论概括进入更高的层次。现在我们从经济史研究中作出的理论概括,就概括的层次而言,有低的也有高的。就研究的方法而言,有从分析经济史实得出理论性结论或抽象出范畴的,也有从范畴人手分析经济史实的。王亚南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分析》、胡如雷的《中国封建经济形态研究》,都是以一种经济形态为对象,取类似经济学中规范方法进行分析。它们是两本有特色的书,可以向他们学习写出类似的书来,例如“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分析”、“中国奴隶制经济形态分析”等等。当然,也可以继续对中国封建经济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进行理论概括,成另一家之言。

从世界各国经济史发展的过程与趋势来看,经济史的理论概括确实有不同的层次,以笔者手边的书而言,德国于尔根.库钦斯基在《生产力中的四次***》中对欧洲近现代生产力史几次突变的理论概括,是一种层次。

上文所述W·W·罗斯托的《经济增长的阶段》,是对发达国家近现代经济过程的一种理论概括,抽象出经济增长阶段理论。这是另一种层次。

英国的约翰·希克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经济史理论》一书中,依据人类经济发展的进程,概括为由习俗经济和命令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这又是一种层次。

美国道格拉斯·C·诺思1993年在接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讲“按时序的经济实绩”中,开宗明义地指出:“经济史是关于按时序的经济实绩的学问。我们研究它的目的,不仅在于使我们对经济的过去有新的认识,而且通过提供一种能使我们理解经济变迁的分析框架,而在经济理论上有所建树。”他在《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一书中,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产权是交易的根据,制度是实施产权的规则,产权与制度结构的有效与否是决定经济兴衰的关键,以及交易费用的作用、专业化增益和专业化费用之间不断发展的紧张关系是结构和变革的基本原因,也是现代***治经济绩效问题的核心,就是这样的经济理论。这又是一种层次。

恩格斯在“《资本论》英文版序言”中说:马克思“这个人的全部理论是他毕生研究英国的经济史和经济状况的结果”。众所周知,马克思以英国作为他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史的典型,他还研究过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史。他在经济史研究中抽象出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形态变革等一系列经济学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社会发展中的辩证法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经济发展的规律预测人类的未来。这是更高层次的理论抽象。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唯一能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中国的经济***发展。它是研究人类经济史的典型。中国古代文献的丰富与系统又是世界之最。这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伟大遗产。在这方面,中国经济史工作者拥有作出理论概括的最优越的客观条件,也面临着既严肃又艰巨的任务。

有关经济史的理论问题很多,可以作出理论概括的层次也很多,不可尽述。每个研究者的研究对象、研究成果中概括出的理论及其层次都不相同。这使经济史理论涉及面广,色彩纷呈,有利于经济史理论的全面发展。因此,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经济史的理论研究局限在哪个或哪几个方面。当然,经济史研究者也有共同关心的理论问题;现实也会要求经济史研究者在一个时期特别关注某些理论问题,作为经济史研究工作者共同园地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限于篇幅,也不可能探讨所有的有关经济史的理论问题。因此,可以在一个时期集中讨论一个或几个问题。在今后一个阶段,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有计划地引导或组织讨论。

1.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特色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共性和个性理论。

2.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史与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理论。

3.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形态的产生与经济形态发展的延续与跳跃的理论。

4.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与经济现代化理论。

5.中国农业经济史与个体农业经济理论。

经济史学理论是以经济史学科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史学科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在《财经大辞典》经济史分卷“总论”、“经济史学科”词目中,我将按照时序研究经济发展客观过程的学科,称之为经济史学科(简称“经济史”);将在经济史研究中抽象出的概念、范畴和理论(如上所述),称之为经济史学通论;将以经济史学科为研究对象的理论,称之为经济史学概论,即经济史学理论。

经济史学理论包括经济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社会功能和任务,它的任务,它的分支与分类,指导研究经济史的理论和学派,它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包括工作程序在内的研究方法。

对经济史研究方法极重视,确定并发表了系统论著的,是我们中国经济史研究会的第一任会长严中平教授和现任会长吴承明教授。严中平教授在60年写作过几篇专门论研究方法的文章,80年代出版了《科学研究方法十讲》一书。从80年代中期开始,吴承明教授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文章,我所读到就有:“外国研究中国经济史的学派和方法”、“中国经济史研究方法杂谈”、“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问题”、“论历史主义”、“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等。这些文章总结了中外研究经济史的各种方法,分析它们的长与短。他在这个时期写的“试论交换经济史”、“论广义***治经济学”、“论二元经济”等论文,就我的体会而言,也都具有方***的意义。吴承明教授认为史无定法;任何伟大的经济学说,在历史的长河中都会变成经济分析的一种方法。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在研究经济史中也是一种方法,即分析方法。“在经济史研究中,一切经济学理论都应视为方***”。马克思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历史的最高层次的指导,但它也只是一种方法。因此,经济史“只能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其它都属方***”。这种高明而准确的见解,对中国经济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从根本上指出一度很流行、现今远未绝迹的如下错误:把某种理论的具体结论、论点都视为绝对真理,用作框框来套中国经济史上的事实,把中国的实际纳入这些框框之内,作为这些结论的例证。这种做法既导致扼杀了研究的创造性,又导致抹煞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它曾长期影响中国经济史学的发展。吴承明教授的观点有助于中国经济史研究者的思想***。

经济方面论文篇6

经济报道在企业报中占有重要位置。企业的改革、管理、生产、经营、销售等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充斥着企业报的大部分版面。但是,经济报道的质量还远远没有和其数量相匹配,其中很突出的一点就是经济报道缺乏理论性。大多数企业报中的经济新闻,往往是成果式的、经验式的报道,对成本、经验背后的更深层次的东西没有做进一步的开掘,没有从理论根据上分析取得成果的深层原因,没有挖掘经验的典型意义在哪里。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的经济报道是照抄单位的经验材料,人云亦云,采访时记者没有实际介入、亲自体会,更难谈上理论性。

记者面对的素材纷繁复杂,要确定哪些有价值,哪些没有价值或只是具有一般价值,需要记者调动自己的理论思维,用理论性的眼光去观察,然后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企业的经济活动很多,企业报记者在采写经济新闻时,进行理论思考,写出理论性较强的经济报道,这对企业报记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中原石油报》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中原油田原油年产量在1988年达到722万吨的顶峰之后持续下降,由此造成石油专业化施工队伍过剩。从1993年开始,中原油田石油专业化施工队伍陆续走向国内外石油技术服务市场,至今有100多支队伍分布在十几个国家和国内20多个省、市。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如果单纯从成果的角度报道无疑也是一条重要经济新闻,也能总结出许多经验。但是,这种经济现象最终说明了什么?《中原石油报》推出《八千里路云和月》、《努力拓展生存空间》等几篇文章,则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角度,揭示了中原油田石油专业化施工队伍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特点,按市场规律办事,积极开拓外部市场的深刻内涵。这样写就反映了这一经济现象的本质,文章便具有了深度。

经济报道与经济理论相结合,应该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使理论既具权威性,同时也尽量通俗化。

理论是虚,新闻是实。在文章中,应处理好理论与新闻事实的比例关系和理论在文章中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理论是统帅,新闻事实是士兵;理论是主干,新闻事实是枝叶。理论在经济报道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能占据很大篇幅。在表现形式上,理论要融于新闻事实之中,通过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叙述、组合、剪辑而凸现出来,或者是用提示性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名家的作品,如艾丰的《中观上的突破--评述襄樊经济崛起之势》,把"中观经济"这一理论概念通过襄樊市委市***府的一系列工作体现出来,其中的一些小标题如"中观经济的文章主要做在'结合'上"、"协调--中观经济的主要手段"等,则起到了提示作用。

经济报道中的理论具有权威性,能够提高人们对经济现象、经济生活的认识,为指导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理论的权威性是指理论符合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中央的经济***策,符合经济学的观点。记者在写经济报道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运用理论观察、判断经济现象,对于自己拿不准的问题应该向专家求教,不能想当然地写。理论是方向问题,若理论模糊不清,将会误导职工,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企业的稳定,给企业带来损失。对企业经济生活中新的事物、新的发展进行理论总结或理论概括时,应抓住那些代表事物发展方向、反映事物本质、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事物,这样概括出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全面的。反之则是错误的、片面的。

经济报道是企业报的"重头戏",而企业报的经济报道往往带有很强的专业性。企业报经济报道中的理论,有些是专业方面的理论,有些是经济方面的理论,比较艰深难懂,企业报记者在处理时应举重若轻,使之通俗化。要做到理论的通俗化,首先记者要深刻领会理论的含义和其在经济报道中的意义。其次,在表现形式上,要尽量避免专业术语的大量运用或照抄经济学理论概念,应通过记者对理论的理解,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现出来,让普通群众能接受,不要变成"群众看不懂,专家不愿看,领导不爱看"的东西。

经济方面论文篇7

由于计量经济学课程非常重要,并且学习难度大,因此很多文献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改进办法等进行了积极探讨。李均立、许海平归纳了该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研教改建议[1]。马成文、金露、魏文华强调案例教学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并指出了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2]。张柠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果[3]。项后***、隗力从模仿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教学两个角度对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4]。刘晓平结合教学实践,阐述计量经济学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改革[5]。董美双认为应该从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验课教学及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6]。柯健提出了“写作前引导学生重视、写作中精心指导、写作后严格验收”的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模式[7]。范晓男、戴明华,孙晓程探讨了计量经济学课程引入PBL教学方法的必要性、PBL教学方法的组织与实施及效果[8]。已有文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通过对有关文献仔细地梳理后发现,现有文献存在如下特点:其一,关于计量经济学的教研论文大部分将实验教学、案例教学作为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强调弱化甚至取消课程中公式的证明推导过程。其二,将焦点聚焦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上。其三,虽然没有指出,但是已有研究主要探讨如何搞好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上述文献既存在合理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偏见,为此,本文将首先介绍计量经济学的本科教学目的,然后从教学目的出发,引出教学中的困难、如何合理进行课堂教学、布置课外作业以及考核。

2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目的

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一般包含:学习并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研究方法,并能运用计量经济学这一工具,针对实际经济问题,建立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分析。例如斯坦福大学指出,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计划的目标之一是教会学生将数学作为经济分析的一个基本工具去思考和描述经济问题和***策。但是计量经济学发展很快,大量新理论的出现使得所建立的模型更能反映实际情况,因此本科计量经济学的另一个目的是夯实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具有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与能力。

3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差,不仅体现在教师不知道怎么教、教什么方面,而且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生应该怎么学、计量经济学怎么考核等问题。一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差。计量经济学覆盖三门学科:统计学、数学、经济学,而其基础理论为统计学和数学,其研究对象主要涉及经济学知识,当然现在其研究对象已经推广到其他各门学科。一般而言,本科生尤其是文科类本科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并且在概率论的教学中,受课时限制,教师通常侧重于概率论的讲授,而对数理统计学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在计量经济学学习中大量遇到的假设检查和区间估计等知识点则一带而过,课程安排在第五、六学期,而相当一部分学习差的学生对大一、大二学过的数学知识已经遗忘,这使得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更差,加大了学习的难度。而对于理科生,由于经济学知识的缺乏,使得学生缺乏对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了解,学生不知道学习计量经济学是为了什么,进而缺乏学习热情。二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毫无疑问,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动力。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缺乏长远眼光,急功近利,不断询问老师计量经济学中公式的推导有什么用、是不是考试内容。而且一些学生自学能力差,继续沿袭过去依赖老师的学习模式,存在惰性,不能***完成作业。三是教师授课内容设置不合理。在教学中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纯粹按照西方高等院校教授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从具体经济、金融案例出发,强调利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去解决实际经济、金融问题,较少涉及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的知识,而对数学公式更少进行推导,一些老师甚至不讲公式的推导,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从表面上看,经济、金融案例方面的教学有助于改善计量经济学的枯燥性,使得学生入门比较容易,大量的案例分析应该能够提高学生运用计量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缺乏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支撑,不少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采用这样一些统计量进行检验、为什么模型的建立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等等。同时,在没有理清数学逻辑的前提下,对公式死记硬背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本科是最佳的学习阶段,在思维可塑性最强的本科阶段跳过数理推导,而将其推迟到思维模式基本固定的研究生阶段,根本是一种逃避行为,其教学效果不可能很好。事实上,中国研究生在学术论文中存在计量工具滥用、错用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和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理论基础差有关。这种教学模式更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与能力。另一种极端是仅仅关注计量公式的推导,而对如何利用计量经济学知识、设定模型、改进模型等方面的内容关注不够,尽管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逻辑性,但是大量枯燥的计量公式的推导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提高利用计量经济学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四是考核与教学脱节。从培养目标来看,本科计量经济学教育应该从理论学习与运用计量经济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个角度进行考核,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学校这门课程的考核重点放在一些计量经济学理论结果方面,而对教学中这些结果是如何得到的、怎么运用这些结论去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很少涉及。这使得学生认为,即使不学习,靠投机也可得到较高分数,这使得考核成为学生学习的推动力这一效果未能实现。

4教学方法改革

4.1课堂教学改革

计量经济学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其理论部分仍然沿袭数理统计的数理理论逻辑。从相当大程度上讲,计量经济学原理的讲授就是向学生传授经济变量之间的非确定性关系思想以及如何建立、估计它们之间的非确定性关系,帮助学生从以前的确定性关系分析、定性分析向非确定性关系分析、定量分析转型,进而初步建立现实和理论之间的联系。因此,计量经济学课程主要是为学生打下定性分析、非确定性分析基础,帮助学生建立起非确定性分析思维,而不是要学生精通计量经济学理论,并能熟练、正确运用复杂的计量经济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要达到后面的效果,需要长期的实践训练,而不是短短的课堂讲授能达得到的。计量经济学的讲授,主要基于计量经济学原理的讲授,尽可能让学生知道诸如t统计量、OLS估计量是怎么构造出来的、起什么作用,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基本原理,才能够正确使用这一工具,准确地分析经济现象,避免计量工具的滥用、错用现象。尽管计量经济学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分支,但又和数理统计存在较大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注重点不同。数理统计更多的是涉及变量的非确定性关系———如概率分布,较少涉及变量与变量之间的非确定性关系;计量经济学注重在一定假定条件下精确估计解释变量和被解释之间非确定性关系,以及一些假定条件不满足时如何进行修正。其二,数理统计应更注重理论传授,计量经济学教学更应该注重变量之间不确定性关系思想的传授。其三,数理统计课后一般有一些与理论配套的习题可供学生训练,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计量经济学理论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连贯性,其课后习题基本上是如何运用计量经济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与计量经济学原理论证、推导联系不大。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工具,其最终目的是用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因此,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很有必要引入一些与学生专业知识相符的经济案例。一方面通过计量经济学工具,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起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桥梁,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做示范,起到“师傅领进门”的目的。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案例教学不可能占较大的比例,应该压缩在合理的范围内。

4.2课外教学改革

根据上述分析,实际情况使得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占时较少,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一些教师采用让学生交课程论文的办法,这一方面对学生起不到监督作用,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课程论文,从网上***论文打印交给老师,另一方面不同学生课程论文题目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具有可比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之间进行有益的讨论。为了解决上述不足,很有必要引入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它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讲完后,布置一个和学生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的国际热点问题,以此问题为导向,以计量经济学为工具,对学生的专业纵深知识以及专业横向知识进行挖掘,一方面拓展学生的专业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在实践中验证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语

经济方面论文篇8

关键词:双语教学;经济学;网络

1时效性在经济学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般意义的时效性是指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实际的经济现象和实践,教师的任务是通过现实中复杂而多样的经济现象来使学生把握其背后的经济运行规律。时效性的另一层意思是指讲授的经济学理论也应与时俱进,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学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本文所说的时效性是指教学内容应具有理论上的前沿性并体现时代性。一方面,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研究经济学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必然要求在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对现实强烈关注。另一方面,无论从方法上还是研究内容上,现代经济学理论都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虽然新古典经济学仍然在教科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演化经济学等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正逐渐崛起,它们和新古典经济学一起不断改变和深化人们对于经济现象的认识。因此在授课中,有必要介绍这些前沿的理论,以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

2现有双语教学模式在提高“时效性”中的问题

目前经济学双语教学效果差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师生对课堂的过分依赖,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主流原版教材对经济学理论的前沿性介绍不足。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经济学教材基本上重点介绍两种理论范式,一种是以新古典主义的范式,另一种是新凯恩斯主义的范式,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thePrincipleofEconomics)、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Economics)以及布兰查德(Blanchard)的《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等。这些主流教材的内容一般都是被经济学家和公众广泛接受的理论,这当然是为了教学的方便,但也意味着对现代经济学的一些新的进展可能涉及不多,如在微观经济学中,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演化经济学等前沿性的理论很少,最多也只是一带而过,有的甚至根本不涉及这些内容,比如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Economics)只是讲述了新古典的微观理论。

(2)由于教材本身的滞后性,教材中的材料和案例一般比较陈旧,这无疑会损害教学效果。虽然过时的教学案例和材料对于理论本身的正确性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如果教材中充斥了过多的陈旧和过时的材料,一方面可能会损害经济学理论的说服力,因为对于学习者来说,他们对当前发生在身边的经济现象比较关注,也倾向于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来试***解释经济现象和解决某些问题。如果经济学理论能够很好地分析当前的社会经济问题,这无疑会极大地增强学生对经济理论的信心。另一方面,新颖和贴近现实的材料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教材本身是无法满足这样的教学要求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理论本身以各种途径搜集一些新颖的材料和教学案例来补充教材内容。

3提高双语教学“时效性”的方法

我国开展经济学双语教学是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的经济学教育要求教学方式要与国际接轨,以国际上经济学通性的教育方式进行双语教学。所以,在本科课程的设置上,既要兼顾实际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培养应用型人才,也要为培养具有开放精神、能够融人国际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一方面在教学中注重案例和数据处理、分析的力度;另一方面加强经济分析方法和经济理论的教学,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为了达到上述双语教学的目的,基于网络资源的双语教学模式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对于提高双语教学的“时效性”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电脑和网络在教学中的普及程度大大提高,网络资源也日渐丰富,关于经济学教育和研究的网站也更加专业化,这为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和理论资源。大体上,有助于经济学教育和研究的网站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专业性财经杂志,比如Economists和FinancialTimes、华尔街日报(TheJournalofwaIIStreet)等国际上著名的财经杂志,这些杂志以其专业性、权威性而闻名于世,可以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加深他们对经济问题的认识。第二类是学术性较强的专业性网站,既提供当前的理论动态和研究进展,也有过去以发表的研究成果。这类网站可以是民间学术研究机构,比如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IDEAS-EconomicsandFinanceResearch和经济思想史网站(TheHistoryofEconomicThought)以及著名大学经济系的网站等,其特点是在站点内可以搜寻到大量的工作论文(workingpapers)和论文;还可以是经济学家个人的网页,主要提供经济学家个人的研究成果。第三类是一些***府机构网站,比如欧洲中央银行、联邦储备局(FederalReserveBoard)、亚洲开发银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WorldBank等,这些网站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论文,也有丰富的数据资料可供查阅。第四类是一些经济学学习网站,包括综合性的网站和专业性的网站,通常他们或者只是一门课程的辅助学习网站,能够提供本门课程的学习重点和习题,或者是某一个领域的网站,比如博弈论学习网站、微宏观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网站等。这些资源远比教材上的资料丰富,也更加贴近正在发生的经济现象,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学***济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来说,最根本的优点在于网络使得教学更加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学习基于教材却不局限于教材,大大开阔了视野。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这种特性,在课堂内外、授课前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课前要求学生查询有关资料,包括一些数据和案例。在为本科生讲授经济学原理时,为了避免过于抽象,教师一般要结合一些经济现象或者案例来阐述理论的涵义与国内经济学教材相比,原版教材更注重用实际的数据和案例来说明基本的经济原理,而且这些案例和数据大都来源于发达国家,如经济合作组织国家(OECD)。这给我们双语教学的启示是在实际的授课中,教师也应该注重用实际数据和案例来讲解理论,而不是纯粹的从抽象理论到理论,这也是因为经济学的传统是“用事实或数据来说话”。对于刚开始接触双语教材的学生来说,原版教材的阅读可能比较困难,但教师在讲授一节课的内容之前就应该给出一个比较有针对性的预习计划,使得授课有的放矢。

以《Macroeconomics))(8thEdition:Dornbusch,Fisher&Startz)为例,在第七章讲授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内容时,由于会涉及到大量的有关失业和通过膨胀的数据和资料,比如通货膨胀的时间序列、失业率的变化、劳动时间的变化等,教师应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通过互联网查找国内外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有关英文资料。同时,教师也应该对学生文献和资料索引的能力给予一定的指导,比如通过google的分类搜索、其所在学校的外文数据库以及进入一些经济专业网站或机构网站查寻资料。在亚洲开发银行、IMF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网站上,学生可以搜寻到大量有关报告或Outlook,在economists杂志网站上,学生可以查到部分关于货币和就业的文章,这可以使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我们所面临的各种经济问题。

但是,案例和数据本身并不能自动说明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于案例和数据的分析和理解。由于课前预习的铺垫,对案例的分析,教师可以学生的发言和讨论为主,而且要求发言尽量用英文,并在发言的过程中加以适当的引导。对于数据的分析,要结合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这对于学生可能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应以讲授为主,并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演示。尤其是在宏观经济学,对于本科生来说,有的问题需要大量的数据才能说清楚。比如,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从理论到理论的讲授很是抽象,但是如果用比较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做一个回归模拟,表明二者之问的相关关系,就会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在初、中级经济学中,大部分模型都是比较静态或静态分析,动态模型涉及不多,一般是蛛网模型和经济周期的乘数——加速模型,在课堂上,教师用一些软件可以简单地模拟出这些模型的动态特性,比如Excel、Eviews和Mathtab等,这样的教学效果会大大好于纯粹的讲授。

(2)对于教师来说,除了有关的案例的解释和对经济数据的模拟演示,还应该对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进一步挖掘,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熟悉该理论的演进脉络,了解理论发展的前沿,“为学生倒出一杯水教师须有一桶水”。除了教材之外,师生还有大量的网络资源可用,通过相关经济思想史网站(如TheHistoryofEconomicThought)可以更加系统地了解某个经济理论的发展的脉络,通过网上的工作论文,可以使学生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前沿。

比如说微观经济学中的制度(历史)经济理论、演进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学中的复杂性分析方法,对于有志于将来做研究的学生来说,对经济学理论最新发展的适当了解是有益的比如,在微观经济学中公共产品一章,一般都会涉及到公共产品提供的“萨缪尔森规则”,即个体对公共产品的边际收益之和必须等于其生产的边际成本。对于这个等式,一般的解释是每个人应该根据个体的偏好支付公共产品的价格,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激励人们说真话的机制。这个机制的通常包括两种:命令机制(commandmeehanism)或者投票体制(votingsystem)。一般教材对于投票的问题涉及不多,这就需要教师扩展这方面的知识,适当地讲授社会选择问题(socialchoicetheory)和公共选择阿题(publicchoicetheory),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府的公共活动的本质。进一步,这个问题还可以延伸到法律经济学、经济学等更新的理论。对于一些在宏观经济学中争议较大的理论或***策,教师可推荐学生查阅相关网站,寻找自己支持的观点和论据。

经济方面论文篇9

关键词:双语教学;经济学;网络

1时效性在经济学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般意义的时效性是指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实际的经济现象和实践,教师的任务是通过现实中复杂而多样的经济现象来使学生把握其背后的经济运行规律。时效性的另一层意思是指讲授的经济学理论也应与时俱进,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学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本文所说的时效性是指教学内容应具有理论上的前沿性并体现时代性。一方面,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研究经济学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必然要求在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对现实强烈关注。另一方面,无论从方法上还是研究内容上,现代经济学理论都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虽然新古典经济学仍然在教科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演化经济学等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正逐渐崛起,它们和新古典经济学一起不断改变和深化人们对于经济现象的认识。因此在授课中,有必要介绍这些前沿的理论,以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

2现有双语教学模式在提高“时效性”中的问题

目前经济学双语教学效果差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师生对课堂的过分依赖,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主流原版教材对经济学理论的前沿性介绍不足。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经济学教材基本上重点介绍两种理论范式,一种是以新古典主义的范式,另一种是新凯恩斯主义的范式,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thePrincipleofEconomics)、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Economics)以及布兰查德(Blanchard)的《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等。这些主流教材的内容一般都是被经济学家和公众广泛接受的理论,这当然是为了教学的方便,但也意味着对现代经济学的一些新的进展可能涉及不多,如在微观经济学中,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演化经济学等前沿性的理论很少,最多也只是一带而过,有的甚至根本不涉及这些内容,比如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Economics)只是讲述了新古典的微观理论。

(2)由于教材本身的滞后性,教材中的材料和案例一般比较陈旧,这无疑会损害教学效果。虽然过时的教学案例和材料对于理论本身的正确性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如果教材中充斥了过多的陈旧和过时的材料,一方面可能会损害经济学理论的说服力,因为对于学习者来说,他们对当前发生在身边的经济现象比较关注,也倾向于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来试***解释经济现象和解决某些问题。如果经济学理论能够很好地分析当前的社会经济问题,这无疑会极大地增强学生对经济理论的信心。另一方面,新颖和贴近现实的材料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教材本身是无法满足这样的教学要求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理论本身以各种途径搜集一些新颖的材料和教学案例来补充教材内容。

3提高双语教学“时效性”的方法

我国开展经济学双语教学是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的经济学教育要求教学方式要与国际接轨,以国际上经济学通性的教育方式进行双语教学。所以,在本科课程的设置上,既要兼顾实际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培养应用型人才,也要为培养具有开放精神、能够融人国际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一方面在教学中注重案例和数据处理、分析的力度;另一方面加强经济分析方法和经济理论的教学,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为了达到上述双语教学的目的,基于网络资源的双语教学模式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对于提高双语教学的“时效性”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电脑和网络在教学中的普及程度大大提高,网络资源也日渐丰富,关于经济学教育和研究的网站也更加专业化,这为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和理论资源。大体上,有助于经济学教育和研究的网站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专业性财经杂志,比如Economists(http://www.economists.com)和FinancialTimes、华尔街日报(TheJournalofwaIIStreet)等国际上著名的财经杂志,这些杂志以其专业性、权威性而闻名于世,可以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加深他们对经济问题的认识。第二类是学术性较强的专业性网站,既提供当前的理论动态和研究进展,也有过去以发表的研究成果。这类网站可以是民间学术研究机构,比如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IDEAS-EconomicsandFinanceResearch(www.ideas.repec.org)和经济思想史网站(TheHistoryofEconomicThought)以及著名大学经济系的网站等,其特点是在站点内可以搜寻到大量的工作论文(workingpapers)和论文;还可以是经济学家个人的网页,主要提供经济学家个人的研究成果。第三类是一些***府机构网站,比如欧洲中央银行(www.cepa.newschoo1.edu)、联邦储备局(FederalReserveBoard)、亚洲开发银行(www.adb.org)、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WorldBank等,这些网站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论文,也有丰富的数据资料可供查阅。第四类是一些经济学学习网站,包括综合性的网站和专业性的网站,通常他们或者只是一门课程的辅助学习网站,能够提供本门课程的学习重点和习题,或者是某一个领域的网站,比如博弈论学习网站、微宏观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网站等。这些资源远比教材上的资料丰富,也更加贴近正在发生的经济现象,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学***济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来说,最根本的优点在于网络使得教学更加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学习基于教材却不局限于教材,大大开阔了视野。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这种特性,在课堂内外、授课前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课前要求学生查询有关资料,包括一些数据和案例。在为本科生讲授经济学原理时,为了避免过于抽象,教师一般要结合一些经济现象或者案例来阐述理论的涵义与国内经济学教材相比,原版教材更注重用实际的数据和案例来说明基本的经济原理,而且这些案例和数据大都来源于发达国家,如经济合作组织国家(OECD)。这给我们双语教学的启示是在实际的授课中,教师也应该注重用实际数据和案例来讲解理论,而不是纯粹的从抽象理论到理论,这也是因为经济学的传统是“用事实或数据来说话”。对于刚开始接触双语教材的学生来说,原版教材的阅读可能比较困难,但教师在讲授一节课的内容之前就应该给出一个比较有针对性的预习计划,使得授课有的放矢。

以《Macroeconomics))(8thEdition:Dornbusch,Fisher&Startz)为例,在第七章讲授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内容时,由于会涉及到大量的有关失业和通过膨胀的数据和资料,比如通货膨胀的时间序列、失业率的变化、劳动时间的变化等,教师应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通过互联网查找国内外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有关英文资料。同时,教师也应该对学生文献和资料索引的能力给予一定的指导,比如通过google的分类搜索、其所在学校的外文数据库以及进入一些经济专业网站或机构网站查寻资料。在亚洲开发银行、IMF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网站上,学生可以搜寻到大量有关报告或Outlook,在economists杂志网站上,学生可以查到部分关于货币和就业的文章,这可以使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我们所面临的各种经济问题。

但是,案例和数据本身并不能自动说明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于案例和数据的分析和理解。由于课前预习的铺垫,对案例的分析,教师可以学生的发言和讨论为主,而且要求发言尽量用英文,并在发言的过程中加以适当的引导。对于数据的分析,要结合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这对于学生可能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应以讲授为主,并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演示。尤其是在宏观经济学,对于本科生来说,有的问题需要大量的数据才能说清楚。比如,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从理论到理论的讲授很是抽象,但是如果用比较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做一个回归模拟,表明二者之问的相关关系,就会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在初、中级经济学中,大部分模型都是比较静态或静态分析,动态模型涉及不多,一般是蛛网模型和经济周期的乘数——加速模型,在课堂上,教师用一些软件可以简单地模拟出这些模型的动态特性,比如Excel、Eviews和Mathtab等,这样的教学效果会大大好于纯粹的讲授。

(2)对于教师来说,除了有关的案例的解释和对经济数据的模拟演示,还应该对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进一步挖掘,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熟悉该理论的演进脉络,了解理论发展的前沿,“为学生倒出一杯水教师须有一桶水”。除了教材之外,师生还有大量的网络资源可用,通过相关经济思想史网站(如TheHistoryofEconomicThought)可以更加系统地了解某个经济理论的发展的脉络,通过网上的工作论文,可以使学生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前沿。

比如说微观经济学中的制度(历史)经济理论、演进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学中的复杂性分析方法,对于有志于将来做研究的学生来说,对经济学理论最新发展的适当了解是有益的比如,在微观经济学中公共产品一章,一般都会涉及到公共产品提供的“萨缪尔森规则”,即个体对公共产品的边际收益之和必须等于其生产的边际成本。对于这个等式,一般的解释是每个人应该根据个体的偏好支付公共产品的价格,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激励人们说真话的机制。这个机制的通常包括两种:命令机制(commandmeehanism)或者投票体制(votingsystem)。一般教材对于投票的问题涉及不多,这就需要教师扩展这方面的知识,适当地讲授社会选择问题(socialchoicetheory)和公共选择阿题(publicchoicetheory),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府的公共活动的本质。进一步,这个问题还可以延伸到法律经济学、经济学等更新的理论。对于一些在宏观经济学中争议较大的理论或***策,教师可推荐学生查阅相关网站,寻找自己支持的观点和论据。

经济方面论文篇10

过去一年的成绩(26)

下一年的任务(17)

过去一年的成绩(26)

学科建设(5)

教学(8)

科研(4)

学术交流(4)

其他(5)

学科建设(5)

在张培刚教授带领下,整合经济学院资源,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1. 成功申报并取得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2.成功申报并取得西方经济学湖北省重点学科

3.西方经济学研究生教育连续第二次被人民网公布的“中国大学评价评”为全国第一

4. 与国贸系共同申报并取得世界经济硕士学位授予权

5.与其他院系一起,组织申报了***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心”

教学(8)

承担了本专科、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教学和指导任务,教授、副教授 、讲师的工作量都达到或超过规定要求,承担本科生教学的教师,评分都在75分以上,多数在80分以上(宋德勇、姚遂在组织安排本专科各环节教学工作方面,成绩突出)

张卫东、徐长生分别讲授高级微观、宏观经济学(硕士生)和微观、宏观经济学文献选读(博士生),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为提高经济学院的教学水平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丁际刚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硕士生王皓获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西方经济学1999级博士生3人、2000级博士生26人、2001级博士生2人(共31)人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硕士研究生21人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网络研究生104人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费剑平在组织研究生各环节教学工作和科研管理工作方面,成绩突出)

罗传建、张玉英指导的本科生论文获校优秀论文奖

张玉英获教学质量二等奖

方齐云获研究生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科研(4)

科研工作取得较大成果:湖北省第三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出版著作3部、科研经费9.4万元:

徐长生获湖北省第三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张卫东出版微观经济学教材、彭代彦出版专著一部、费剑平出版译著一部

张培刚教授获校文科基金重点资助1万元、获湖北省社科基金资助0.7万元、徐长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2万元、彭代彦副教授获校文科基金资助0.5万元、罗传建获横向课题经费2万元

近60篇,其中权威期刊论文1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英文论文2篇,其他期刊和会议论文20余篇。其中,彭代彦、费剑平在发表权威期刊论文方面成绩突出 学术交流(4)

组织了2次学术研讨会,张卫东、彭代彦交流了研究成果;在校庆50周年学术报告中,徐长生、张卫东、宋德勇、汪小勤交流了研究成果

徐长生访问美国哈佛大学归来

宋德勇圆满完成在日本的博士后研究回国

彭代彦、汪小勤论文入选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徐长生、汪小勤参加了中国经济学年会;张培刚教授带领5人参加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年会,提交会议论文5篇;此外,还参加其他各种学术会议8人次

其他(5)

张玉英、费剑平、姚遂获得博士学位,师资队伍的博士化程度达到70%

汪小勤、宋德勇晋升博士生导师、罗传健晋升副教授

姚遂获三育人标兵称号、方齐云获优秀***务工作者称号

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学院反映良好,吴大庆在组织经济系元旦文娱活动方面作出了贡献

组织生活和***治学习制度化,取得良好效果(张玉英在支部书记工作中成绩突出)

下一年的工作(17)

学科建设(6)

教学(2)

科研(4)

学术交流(2)

其他(3)

学科建设(6) 积极参与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继续努力争取***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积极准备申报世界经济和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积极准备申报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硕士点

积极做好西方经济学湖北省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积极准备申报西方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

做好博士后流动站的第一次招生工作

积极准备创办发展经济学研究杂志,进一步扩大发展经济学研究在国内的影响

教学(2)

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准备建设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形成优质的西方经济学专业三级课程体系

科研(4)

完成张培刚教授申报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重大课题研究

在发展经济学、农业及农村经济、制度与产权经济学、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研究方面形成特色,争取获得重要研究成果,在国内产生较大学术影响

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和其他各类课题,力争多获立项,争取在课题和科研经费方面有所突破

积极发表科研成果,争取更多成果获奖

学术交流(2)

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特别是鼓励参加中国经济学年会、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年会、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讨会以及其他各类国际国内高层次学术会议,进一步扩大学术影响

进一步办好双周学术研讨会,争取取得较大成果

其他(3)

启动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的对外运作,进一步扩大基金会的学术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经济方面论文10篇

学习

学校顶岗实习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顶岗实习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顶岗实习工作总结,顶岗实习工作总结100字。顶岗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是检查一名学生在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按照单位要求完成工作的一种评估体系。通过质量评价,学生能够对自身

学习

经济理论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理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理论论文,经济学十大原理论文题目。希腊时代的的家***(即经济)也有管理的意味,城邦中家庭由奴隶、主人组成,家庭活动也需要管理。***治是城邦的管理,经济是家庭的管理。古代希腊在城邦层次基本上没

学习

国民经济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国民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国民经济论文1000字,关于国民经济论文摘要。【关键词】通信工程;国民经济;应用价值通信工程的技术属于电子工程中一个分支,也是通信过程中,信号与传输应用与原理,可以用在信号交换处理、产生与信息传

学习

高一经济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高一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一经济小论文范文,高一经济论文200字。1.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在于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我国面临的

学习

经济现象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现象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现象分析论文100字,经济论文发表期刊。盗版现象由来已久。尽管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反盗版措施,以对盗版进行打击,但时至今日,盗版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根除,反而还有日益漫延之势。那么,为什

学习

经济法律论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法律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法学论文范文大全,经济法律论文素材。经济法与相关法律的关系,肖先涉及到法律部门的划分问题,其次是作为***法律部门的经济法与其他相关法律部门的联系和区别。划分法律部门的意义,在于力求准确

学习

描写雪的散文模板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雪的散文模板,内容包括描写雪的散文,赞美雪的散文100篇。(盐城市阜宁县明达中学;224000)

学习

经济形势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形势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国经济形势论文范文,乡村经济论文发表。我们德育工作者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主导作用,肩负着教育培养青少年成长的重任。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同时要注意克服心理

学习

工程经济论文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程经济论文题目大全,经济论文发表期刊。关键词:市***工程;经济管理;要点;探析市***工程的改革随着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突破在逐步深化,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市*

学习

经济领域论文10篇

阅读(131)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领域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论文发表期刊,经济论文题目大全集。3.要注意各期刊的口味,有些喜欢实证的,有些喜欢偏理论的,比如经济学(季刊)所倡导的就是严格的,规范的分析方法,很多同学学过经济学分析方法,应该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

学习

国内经济论文10篇

阅读(96)

本文为您介绍国内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国内经济论文,经济论文发表期刊。基于此,本文在注重可行性和操作性的指导思想下,收集国内外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报告,查阅我国现行的金融危机管理的主要著作,并通过各类专业杂志及相关网站获

学习

经济分析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分析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分析论文,经济论文发表期刊。民事诉讼的预期可以理解为当事人认为在诉讼过程中会得到什么及失去什么,也就是国家通过司法资源的投入所带来的稳定的社会法律秩序和当事人通过诉讼所维护的自己的

学习

经济学类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学类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有关经济学的论文范文,经济学类论文。经济史学概论研究经济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叙述方法、理论、历史、学派、相邻学科、分期标准、研究者素质(研究主体)等等。具体地说,严中平的《经济史研

学习

工业分析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工业分析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业分析论文,工业分析毕业设计论文。目前大多电力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都停留在工程全部完工、结算工作结束后才由财务部门根据工程结算收入、工程实际成本来判定此工程盈亏状况,进行评价。却很

学习

经济理论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理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理论论文,经济学十大原理论文题目。希腊时代的的家***(即经济)也有管理的意味,城邦中家庭由奴隶、主人组成,家庭活动也需要管理。***治是城邦的管理,经济是家庭的管理。古代希腊在城邦层次基本上没

学习

国民经济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国民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国民经济论文1000字,关于国民经济论文摘要。【关键词】通信工程;国民经济;应用价值通信工程的技术属于电子工程中一个分支,也是通信过程中,信号与传输应用与原理,可以用在信号交换处理、产生与信息传

学习

高一经济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高一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一经济小论文范文,高一经济论文200字。1.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在于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我国面临的

学习

经济现象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现象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现象分析论文100字,经济论文发表期刊。盗版现象由来已久。尽管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反盗版措施,以对盗版进行打击,但时至今日,盗版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根除,反而还有日益漫延之势。那么,为什

学习

经济法律论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法律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法学论文范文大全,经济法律论文素材。经济法与相关法律的关系,肖先涉及到法律部门的划分问题,其次是作为***法律部门的经济法与其他相关法律部门的联系和区别。划分法律部门的意义,在于力求准确

学习

经济类的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类的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类论文题目,经济类的论文发表。Keywords:researcharticleabstracts;cross-cultural;genreanalysis;economics中***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

学习

国家经济论文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国家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国家经济论文,经济论文发表期刊。2.跨国公司的垄断趋势直接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跨国公司的垄断有可能获取关系国计民生的不宜对外披露的重要行业信息,增加了国家的潜在风险。如IBM目前已垄断我国银

学习

高级经济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高级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优秀经济论文汇编,优质经济论文大全。经济师是企业最重要的职位,实际上有别于其他普通岗位,一般来说经济师在企业中都直接接受企业最高管理层的直接领导,直接参与企业的决策,发展战略制定,同时也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