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科学导论论文10篇

网络科学导论论文篇1

【论文摘要】在阐述构建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必要性的过程中,简要分析网络舆论战与不同学科的内在关系,阐明了网络舆论战研究的众多适用学科,并就如何构建我国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提出了粗浅的建议。 

国内网络舆论战研究的进展之所以不尽人意,除了起步较晚、方法手段单调之外,也与研究视野单一、学科基础狭窄、研究力量单薄等因素有关。科学构建我国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是拓展研究视野、整合相关资源、夯实研究基础、提升网络舆论战研究水平的必然选择。 

1构建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的必要性 

从可以检索到的文献来看,现有的网络舆论战研究视角多局限于单一学科,尤其是集中于新闻播学的角度,已成为网络舆论战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推动我国网络舆论战研究尽快由起步走向深入,其研究视野必须实现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转变。 

1.1单一学科视角制约着我国网络舆论战的研究水平:国内现有的网络舆论战研究,大多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用新闻传播学的思维进行分析与研究,甚至直接以新闻传播学的术语来命名,或者按照新闻传播学的脉络来展开。相关研究成果除了零散地于各种学报等刊物之外,只能相对比较集中地发表于“***事记者”等新闻刊物或网络媒体之上。 

与此同时,我国为数不多的网络舆论战研究明显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一是描述网络舆论现象多,深入研究网络舆论规律少。发生于近期战争中的一些网络舆论现象,是我国不少研究者关的主要关注点,围绕战争中一些个案进行研究的现象非常明显。这些文献之中当然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一些只是局限于一般现象的描述。二是开展理论分析多,进行实证研究少。网络舆论战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克敌制胜,必须着眼于我***实际,服务于我***的客观需要,解决制约我***网络舆论战研究水平与实施能力的问题。然而,国内网络舆论战研究中,泛泛而谈的理论性研究较多,针对我***实际进行实证性研究的少,提出具有操作性对策的更十分鲜见。三是新闻传播业及相关背景的研究者多,其他学科专业的研究者少。发表文章或出版专著的作者身份各不相同,但相当一部分是新闻战线的新闻工作者,其他人员中的大部分则与新闻传播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对近期战争中的舆论现象进行个案研究的人员,大多是活跃于一线的战地记者,或者是新闻媒体的编辑人员。 

客观地讲,从新闻传播学角度进行研究,取材方便,成文快捷,易于推广,在网络舆论战研究起步阶段具有积极作用,却也存在着理论性不强、实证研究不足、缺乏操作性等局限。新闻传播业及相关背景的研究者早已养成了新闻学的思维定式,喜欢用新闻学的方法研究和分析研究对象,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撰写文章,习惯于描绘一般现象与浅层次分析,容易轻忽网络舆论战本质规律的探索。 

1.2多学科视野是网络舆论战研究的内在要求:就其基本内涵来讲,网络舆论战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以舆论信息为武器,综合运用各种网络资源,根据传播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原理,通过网络传媒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传播和信息渗透,从而影响受众的思想、心理、情感、动机、主观判断和行为选择,有效控制舆论态势、影响民意归属的一种***治作战样式,其本质在于争夺、控制网络舆论传播权。作为现代战争中最具威力的作战样式之一,网络舆论战决非单一学科所能支撑,而是受到多种技术手段与学科理论及其他因素的制约。 

首先,从网络舆论战赖以存在的计算机网络来看,需要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学科的支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组成、软硬件技术、计算机应用的理论与技术等内容,信息与通信工程是以通信系统为背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交换及利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学科。如果没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快速发展,没有以此为基础上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工程等的迅速普及,计算机网络就不可能快捷高效地在全球互联互通,网络舆论战的形成与发展、研究与实施也只能是幻想。 

其次,从网络舆论战成为一种有效的作战样式来看,需要一大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支撑。***学位委员会等颁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的大部分学科门类及其所属学科,都可以而且必须为网络舆论战研究发挥支撑作用。按学科目录顺序来讲,哲学及其宗教学、伦理学等,可为网络舆论战提供基本的方***指导,从而成为网络舆论战的理论基础;法学及其国际法学、***事法学等是网络舆论战的最基本武器,可为网络舆论战提供有关法律问题的法学理论支撑和法律实践指导;***治与舆论、***治学与舆论战之间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关系,***治学是网络舆论战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社会学作为探讨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结构、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生活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与网络舆论战具有天然的联系;网络舆论战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网络心理战,需要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揭示其战法与规律;新闻传播学是与网络舆论战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在网络舆论战中已得到广泛运用;作为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准备与实施的科学,***事学及其从属学科是指导网络舆论战研究的纲领性学科;以舆论信息为武器的网络舆论战本身就是一种信息管理活动,必须遵守管理学及其信息管理学的原理和规律。 

此外,经济学、民族学、教育学、历史学、系统科学以及***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等学科,在网络舆论战中也各有所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构建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的几点建议 

有效整合***地民多方战资源,合理集成不同学科力量,尽快构建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切实打牢我国网络舆论战研究的学科基础,已成为推进我国网络舆论战研究的必然选择。

2.1明确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建设的指导思想: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建设是一个全新课题,网络舆论战领域走在前列的国家也没可供选择与借鉴的成熟方案。为确保我国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建设的顺利实施,首先应明确其指导思想、建设方案、实施原则与基本方法。 

具体来讲,我国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建设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马列主义***事辩证法为基础,以******事思想、***新时期***事建设思想、***国防和***队建设思想、******队信息化建设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于新时期我***的战略任务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服务于中国特色***事变革和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以提高我国网络舆论战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推动我国网络舆论战研究深入快速发展为目的,为国内网络舆论战研究奠定扎实厚重的学科基础和可靠有力的技术与理论支撑。 

2.2按照网络舆论战的内在逻辑组建基础学科群:打破单一学科局限性,按照网络舆论战研究的内在逻辑要求,建立一个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为技术支撑,涵盖哲学(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伦理学等)、法学(主要是国际法学、***事法学等)、***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新闻传播学、***事学及其分支学科、管理学及信息管理学等学科在内的基础学科群。 

进一步讲,是要构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事学为统领,以***队***治工作学为渊源,以新闻传播学、法学、***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为工具,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为技术支撑,以经济学、民族学、教育学、历史学、系统科学以及***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等为补充的综合学科体系,使我国网络舆论战建立在牢固而厚重的学科群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各相关学科的综合功能,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的网络舆论战研究向纵深发展。 

3推进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建设的主要原则与方法 

3.1整体谋划,分类实施。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建设涉及众多领域与学科及多种资源,需要一个权威高效的专门机构统一谋划、统一调度。为此,应由***相关部门与***队相关机构共同组建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建设办公室,遴选权威专家组成筹委会,进行顶层设计并制定整体建设草案;由办公室与筹委会根据整体建设草案和不同学科建设要求及一定的程序和规范,在不同专业领域与学科背景中遴选***治素质过硬、学科专业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组建各学科专业筹委会,研究制定本学科建设草案;由筹委会对各学科建设草案进行汇总与整合,报呈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形成正式建设方案;由各学科专业筹委会按照建设方案所规定的任务与时间节点,在本学科内进行分类实施、分进合击,共同完成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建设。然后,撤销领导小组及下设办公室,筹委会与各学科专业筹委会转变成研究学会及其分会,成为网络舆论战研究的组织、协调者。 

3.2***地结合,优势互补。网络舆论战虽属于***事领域,但所涉及的基础学科来却分布于***地众多院校与研究机构。在学科建设水准、人才储备、研究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很多地方院校与科研机构拥有***队单位无法比拟的优势,应该而且必须大力分担建设任务。另外,网络舆论战作为配合国家***治、经济、***事、外交等斗争的重要工具,虽有鲜明的***事特色,应该也必须由***方所主导,但其平民化、全民性特点却十分突出,任何组织与个体在任何时间与地域都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参与其中。应充分挖掘地方学科资源及民间专业力量,***地双方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我国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建设。 

3.3立足国情,注重实效。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建设应从实际出发,根据网络舆论战研究的轻重缓急和不同学科的现实状况制定出最优化的实施方案,再分门别类、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要尽可能利用现有条件,通过对现有学科资源的优化配置,争取用最小投入取得最大效果。起步阶段尤其不能贪大求全,最忌急躁冒进,应选择网络舆论战研究急需、国内建设水平高的学科率先实施。对于发展水平较低且对网络舆论战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学科,应通过内联外引、优化配置和加大投入等方式,增强其发展动力,使其逐步达到应有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彭鹏.浅析网络媒体在舆论战中的运用[j].***事记者,2005(8). 

[2]蔡世经.科学构建信息时代舆论战基础理论[j].西安***治学院学报,2005(12). 

网络科学导论论文篇2

[关键词]学科知识网络 知识场 知识生命周期 知识链接 知识地***

[分类号]G251

按照《辞海》解释:基础,“泛指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所谓理论基础,是指学科理论创建的根基,即发生学意义上的逻辑起点。它是由一些抽象、具体的理论观点组成的关于某门学科及主题的先导思想。这些先导思想,一方面,起着哲学与某门学科相互联接与沟通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对这门学科具有启发、指导作用,而且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具体说来,理论基础具有以下作用:①深刻揭示研究对象现象的本质,并正确地反映对象事物的客观规律;②正确地指引对象发展的基本途径与方向,为对象奠定认识论基础;③有效地指导对象研究全过程。

学科知识网络是由学科知识元素组成的知识节点和知识关联(知识链按)构成的网络状知识体系。也就是说以特定学科领域内的知识单元作为节点,以知识单元之间的关联作为边或者链而构成的网络成为学科知识网络。

学科知识网络和网络学科资源导航的本质区别在于:学科知识网络是学科信息门户基础,是以学科为划分方式的网络资源内容的高度组织集成和网络应用程序的聚集,提供一个统一协作的学术交流环境;而网络学科资源导航只能作为学科信息门户中的一个链接存在。因而学科知识网络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科知识管理方案。对照理论基础的涵义及其作用,知识场理论、知识生命周期理论、知识链接理论和知识地***理论完全具备作为学科知识网络理论基础的客观条件。

1 从知识场理论视角看学科知识网络

借用物理学场的概念,结合知识点以及知识的特征,将知识场界定为知识载体周围的客观存在的一种由知识载体发散出来的特殊物质。用数学方法就可以表示为一些知识单位(记为I)正在知识空间(记为s)里做一个定向运动(见***1),若将I的出发领域记为A,进入领域记为B,则I由A到B的运动一定可以用矢量进行描述。之所以发生I在S中由A向B的定向运动而不是相反方向的运动。究其原因,一定是B中存在着它自身知识无法解决的、而用A却可以解决的问题。

如果将S表示为某一学科知识空间,I表示某一知识单元,A和B表示不同的主题领域。

而像这样的主题领域会有许许多多,则就可形成一种知识场域网络,如***2所示:

箭头的长短表示主题领域结合的紧密程度;箭头的多寡表示主题的辐射能力和吸收能力。

学科知识网络作为一个场域,完全符合布迪厄对场域特征的多种阐述:①学科知识网络是一个相对***的社会空间,它“具有自身的逻辑、规则和常规”,从事这个场域研究的人员遵循着共同的学术规范,在此场域内进行实践活动的人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标准;②学科知识网络也是一个客观关系构成的系统,其每个研究者和实践者都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这种背景成为他们介入这个场域的客观关系;③学科知识网络的边界是经验的,场域间的关联是复杂的,只有深入地、具体地进入这个场域,人们才能估量出这个场域的具体构成,场域效果发挥的效用限度又在哪里等详情。

知识场理论揭示了学科知识网络的知识分布规律、知识扩散规律、知识联系规律、知识自组织规律。同时,知识场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科知识网络在该时点上所拥有的资源,这里的资源包括经济性资源、结构性资源和制度性资源。学科知识网络的动力学过程就是学科知识网络在特定学科场域中识别资源、动员资源、获取资源和运作资源的一个动态过程。

学科知识网络是一个知识场网络,在这样的知识场中,学科知识单元在不同的主题领域中运动。学科知识场中描述知识分布特征的物理量被定义为知识密度梯度,何荣利等通过1999-2003年的生物技术知识场的知识密度梯度分布***谱,指出在任何一个知识场中,集中区知识分布呈间断性变化,离散区知识分布呈连续性变化,从而构成了学科知识网络中知识分布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是学科知识单元离散分布属性在学科知识网络中的进一步体现。任何一个学科知识网络中,知识均不可能存在单一的连续分布状态或者单一的间断分布状态,只能是连续性与间断性并存的分布状态。集中性或者离散性注重的是学科知识单元及各种数据资源实体数量上的多寡,它所表征的是一个分布范围。而间断性和连续性体现的不仅是数量的多少和范围的大小,而是知识质量的高低。在学科知识网络这样一个知识场中,知识密度梯度越大,则知识能就越大,知识质量越高;相反,知识密度梯度越小,知识能就越小,知识质量越低。

2 从知识生命周期理论视角看学科知识网络

生命周期来源于生物学,生物生命发展过程是由出生、成长到死亡等不同阶段构成的一个完整周期。知识的发展与生物的发展呈现出很大程度的相似性,知识和生物体一样具有生命周期,其发展过程一样具有阶段性。知识是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需求而产生的。新知识诞生后,会经历加工、存储、应用的过程,继而投入生产实践不断接受考察、验证,发挥其自身价值。知识在时间上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称为知识的生命周期。

知识生命周期包括从最初的知识生产到知识衰亡的所有环节。在知识创新过程中,知识经历产生前的投入期到投入使用后的成长期,然后是广泛普及的成熟期,最后是知识陈旧的衰老期,如***3所示:

假定***3为某一主题的知识生命周期,在一个学科领域内,学科的发展应当如***4的网络描述。

知识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学科知识网络的知识源、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的技术规律。

首先,学科知识网络是知识源与广义知识仓库的有机结合。大量原始的粗糙数据在广义知识仓库知识的指导下做数据清洗,再进一步转换、集成,转换成具有面向主题的集成数据仓库数据;最后,由知识发现技术得到的知识充实广义知识仓库中的知识。其次,学科知识网络是知识产牛方法的多元化、智能化。最终,学科知识网络是知识的多方面传播、综合利用。

笔者从所建立的“生物信息学知识网络”中,析取了关键词17601个,建立205×205的共词矩阵。在共词矩阵的基础上,x轴为向心度,Y轴为密度做出战略坐标***。密度轴和向心度轴将整个***形分成四个象限,生物信息学知识网络对四个象限的主题进行不同层次的报导。

第一象限主题类目为蛋白质和生物,系统定期的报道国内外的文献题录及进展综述。

第二象限主题类目为克隆、技术和数据库,系统对这一

象限的类目提供专题报告。

第三象限主题类目为理论和功能,系统对于此象限的类目文献经常进行计量学的分析,预测其发展的趋势。向用户提供主题预测报告。

第四象限主题类目为药物、基因和应用,此象限的研究主题领域结构比较松散,研究尚不成熟(密度较低),它与网络中其他研究结合紧密(向心度较高),但其内部联系较弱,该领域的工作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在整个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具有较大的潜在重要性。如药物基因组学就是一门具有潜力的发展主题。所以,系统对这一主题给出了专门的跟踪报道。

在知识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下,生物信息学知识网络通过揭示不同象限的主题知识的不同演进阶段,实现了对不同主题知识的辨识、发展乃至转移,进而跟踪报导。

3 从知识链接理论视角看学科知识网络

主题知识链接网络。英国信息科学家伯特伦・布鲁克斯主张信息科学的实际工作应该组织世界-3的内容,信息科学的理论任务应该是对世界-2和世界-3相互作用的研究,以组织知识而不是文献。布鲁克斯描述信息和知识的最终公式是:

K(S)+N(K(E)+K(S))=K(S+S)………………

式中K(S)表示知识结构,K(E)表示知识元,N(K(E)+K(S))表示知识链接。公式的特点突出了知识元的***性、知识的链接性和知识结构的完善性。它强调知识结构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知识结构的构成主要是***的知识元链接。如***5表示:

我们将***5中的每一知识链接看成是特定学科领域内的某一主题的知识链接,则可以形成如***6的学科知识领域内的知识链接网络。知识链接理论反映了学科知识网络的客观规律,揭示了学科知识网络的本质。

知识元链接不仅为知识组织建立了知识地***,也为学科知识网络对知识的动态检索利用建立了语义知识导航系统。通过知识元链接,在知识仓库与知识元库之间以及在各自库内均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学科知识网络。如注释型链接,在知识元名称处提供该知识元内容解释;关联型链接,通过统计计算,对高频次共用同一知识元的知识单元进行链接。学科知识网络中的知识元链接、引文链接和相关文献链接正是知识链按理论中知识链接精髓的体现。

4 从知识地***理论视角看学科知识网络

知识地***所指的知识是知识资源,包括知识单元、人(如专家、知识工作者等)、技术、经验、***策等。这就从两个方面揭示了学科知识网络的本质:①一种知识资源目录及其目录内各知识款日之间相互关联的关联体系;②一个向导,指向的不仅是知识的存储地,而且还指向知识之间的关联结构。

知识地***理论揭示了学科知识网络中学科知识有序的客观规律,这种有序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1 知识有序化以知识元为起点

知识元是知识的最小功能单元,知识单元为不再分解的量化科学概念。广义上,我们可以将知识单元看作不可再分的***单位。各种知识元以不同的结构相结合形成了人们通常所说的知识。以知识基因为例,属于知识单元的一种,其研究的重点在于知识的稳定性、遗传与变异性,控制某一知识领域(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发育走向的能力以及从知识的进化方面探索知识的本质,为知识创新提供智力支持。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技术是一种从大量信息中发现和挖掘隐含的、未知的有用知识,是产生新知识的一种方式。通过对知识基因的研究,将知识基因按一定规律排列、组合、集成、协调和自适应之后,可以发现和挖掘隐含的、未知的、潜在的有用知识,使知识组织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4.2 知识有序化的过程为知识组织

知识组织以知识单元为起点,通过知识的概念及其词语表达,发掘信息深层次的内容。知识组织有两个层次:对知识单元本身进行描述和标引以及揭示知识节点之间的逻辑联系。第一个层次是信息组织的普遍特征和功能,是对知识信息分析与组织不可缺少和逾越的阶段。第二个层次才是知识组织的发展和进步方面。搜索引擎、超文本技术、数据挖掘、知识发现、专家系统、人工智能、元数据、xml语言、智能Agent技术等新兴的知识组织技术支持了知识组织的发展,使知识单元的描述和标引层面得到实现,并逐渐进入知识节点逻辑关系揭示的阶段。知识地***不仅仅能揭示知识的特征及存储地,通常也能揭示知识之间的关系。传统的知识组织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使得知识描述、知识标引和知识逻辑关系发展成为一个整体,一次性实现对知识的全部组织过程。

4.3 知识有序化的升华为知识创新

信息从无序化到有序化的发展,最终是为了实现信息与知识的创新。知识创新就是获得新知识,是创造、分配、演化和应用新的思想并将知识作为产品和服务提供给人们。它包括获取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知识基因概念的提出,更进一步阐明了知识的持续生成能力和不断繁衍能力。知识地***在试***揭示知识之间的关系时,往往会发现以往所没有发现的某些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新的知识,最终使得学科知识网络实现在知识有序化过程中的知识创新。

网络科学导论论文篇3

关键词:高校思想***治教育;网络管理学;构建

中***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20-03

一、高校思想***治教育的网络管理学势因

网络管理学是关于网络管理理论与管理过程的科学,网络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互联网延伸,是管理技术和管理理论信息化的体现。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高校的深入和普及,网络管理已经广泛的运用在高校网络教学、网络德等各个领域。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没有预期的目的。”①高校思想***治教育运用网络管理学知识开展工作,推进高校思想***治教育的发展,同样具有其目的性和自觉性:

一是高校思想***治教育主体的特性使然。2004年颁布施行的中央第16号文件明确规定了“要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开展思想***治教育,并将此作为高校思想***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确立下来。在高校思想***治教育中,辅导员直接与学生接触,既是思想***治教育的施教者,也是班级事务的管理者、组织者。专职教师通过课堂和书本对学生开展思想***治教育,课程设计、组织授课、考核考评等过程也是管理的过程。高校教务的管理者、课改的实施者、舆论的宣传者、引导者直接承担着高校的管理、运行责任,是直接的管理者。

二是高校思想***治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与传统管理一样,网络管理包括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反馈等环节,这些环节都贯穿于思想***治教育的始终。借鉴和吸收网络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将网络管理学的科学方法引入思想***治教育中去,丰富思想***治教育的方式,提升思想***治教育管理的绩效。可以丰富和发展思想***治教育理论,促进思想***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可以充分发挥管理的激励、惩罚、控制、反馈等功能,丰富思想***治教育的实践机制,提升思想***治教育的效果。

二、高校思想***治教育网络化管理的困境

借鉴和吸收网络管理学的知识开展高校思想***治教育,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治教育的发展。在借鉴和吸收网络管理学知识,开展高校思想***治教育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网络组织管理不规范,经验管理性强

高校思想***治教育的管理是一种目标管理,最终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普及和建立,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效果的实现。②这一过程,即是实现高校思想***治教育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的过程。

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治教育过程中,网络组织管理上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主要是经验管理贯穿了教育的全过程,影响了教育效果的实现。网络组织管理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实施网络教学的目标不明确、网络管理与一般管理的权界不清、缺乏专业的管理队伍、网络德育缺乏实质性的领导体制和奖惩机制等。在具体工作中,管理理念陈旧,管理知识缺乏,经验管理占据主要位置、缺乏科学的管理思维和方法,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应对不力。这些情况的存在,直接影响了高校思想***治教育的效果,制约了高校思想***治教育网络管理科学化的效力。

(二)网络管理过程僵化,缺乏创新和人文关怀

在高校思想***治教育中,大学生是主要客体。高校思想***治教育倡导的“客体中心主义”,将客体作为高校思想***治教育的核心,这与当前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方针不谋而合。而在开展网络德育、网络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存在管理僵化、缺乏创新和人文关怀的情况。

一是网络管理主体,即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对自身角色认识不到位。网络管理不仅仅是对具体的计算机业务的管理,更是一种全局化的科学管理方式。高校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办公、网络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承担起网络德育讲师、网络教学专家的责任。而由于对这一点认识不到位,使得管理主体的角色、职责单一,认为管理者只负责行***事务,与具体的教学任务无关。管理者只负责发号施令,负责奖惩和监督,这样的理念使得管理者对管理的过程只求稳定,不求突破。管理模式和方法显得单一和僵化,缺乏创新性。

二是具体的施教者,专职教师和辅导员服务学生、服务管理的意识不强。在网络教学、网络德育、网络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没有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尤其是在当下流媒体、微网络全面深入宿舍、深入课堂的情况下,在引导学生应对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舆情等方面关怀不够。利用网络知识,做好网络班级管理,实时了解学生动向,心理变化等方面应对能力不足。在管理过程中,由于对网络管理知识、管理经验的缺乏,使得管理方法简单,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支持。

(三)网络管理机制不健全,效率与效果不成正比

高校思想***治教育存在着网络管理机制不健全,效率和效果不成正比的情况。

首先,管理定位和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聚合力。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治教育的网络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有人怀疑这样的管理是否存在。在行***管理的主导下,高校思想***治教育教育的管理,从属于学校的整个行***权力管辖之下,网络德育、网络教学的管理显得相对乏力。

其次,理论指导具体实践不足,理论借鉴缺乏科学性。网络管理与思想***治教育管理不同,网络管理理论侧重于实践指导、机制构建等方面。因此,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和学习。目前高校网络德育的管理,主要由与大学生直接接触的辅导员和专职教师承担。因此,从知识构成上来说,辅导员和专职教师对网络管理理论相对缺乏,对理论的运用也缺乏规范化。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网络管理理论的实践指导不足,网络管理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较差。

再次,管理机制建设滞后,管理效率与效果差距大。管理要发挥其优势和效果,就不得不保证其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转。在管理中,竞争机制、绩效机制、激励机制、反馈机制和控制机制等都是必须要具备的。而目前各高校思想***治教育的网络管理机制,依然从属于行***管理,网络管理机制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凸显。在追逐管理效率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治教育的网络管理效果难以呈现,行***管理的高效率与思想***治教育管理的弱效果相对突出。

三、高校思想***治教育的网络管理学构建

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重新认识高校思想***治教育网络管理的重要性,构建符合高校思想***治教育发展和科学管理的认同机制是必然选择。

(一)加强网络组织管理,实现经验管理向规范管理的转变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前提,是实现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必要条件。高校思想***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需要在科学管理的指导下开展。加强网络组织管理,实现经验管理向规范管理的转变,是高校思想***治教育管理的出路。

首先,要明确管理目标,建立目标管理体系。高校思想***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属于目标管理,通过网络德育平台、网络思想***治教育课的教育、引导,最终提高思想***治教育的效果。大学生和高校思想***治教育都是网络管理的目标,要建立网络目标管理体系保障管理活动的开展。建立目标考核体系、明确管理者和教育者的权限职责、建立专门的网络管理队伍、开展网络管理技能培训、建立网络奖惩机制等是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规范管理的基本条件。

其次,要树立科学管理理念,促进网络管理的规范化转型。目前高校德育网络管理,依然停留在经验管理的层面。经验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从科学管理的角度而言,经验管理是基本的经验总结,算不上科学管理的理论。而且由于经验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和个体性,因此经验管理很难做到与时俱进。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经验很难发挥其作用。因此,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开展管理技能和知识培训,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实现经验管理向规范管理的转变是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如***1.1是高校思想***治教育网络管理的模式构建:

从***1.1中可以看出,学校***及教务管理者、辅导员和思想***治课教师都是高校思想***治教育的教育主体。三个主体运用网络德育管理平台实施教育,通过实施网络管理的目标化和科学化,最终形成绩效机制,推进高校思想***治教育教育的实现。

(二)创新网络管理方式,凸显教育管理的人文性和服务性

管理的过程对管理目标的实现极其重要,法国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以计划为中心的、各个管理职能交替发挥作用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法约尔的管理理论也被称之为“管理过程理论”。在他提出的14条管理原则中,几乎囊括了管理过程理论的所有思想。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直接决定了管理目标能否实现,管理效果能否达到。针对高校思想***治教育教育网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的过程着手,创新网络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营造积极和谐的管理氛围,凸显教育管理的服务性和人文性是应对之策。

一是管理者要更新管理理念,重新认识和定位自身角色。高校思想***治教育的管理者既是网络行***管理过程的控制者,也是思想***治教育网络管理过程的控制者。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管理是一种全局化的管理方式,网络管理是行***办公与网络德育的契合,管理者应承担起作为网络德育讲师、网络德育专家的责任,既要做合格的行***事务办理者,也要做优秀的德育网络教师、德育网络管理者。

***2.1展示了影响网络德育工作开展的几个主体,学校***和教务管理者、学生辅导员、思想***治课教师以及德育组织协会构成了网络德育工作的四个主体,其中前三位主体属于网络管理组织体系,四个主体通过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推进高校思想***治教育教育的实现。

二是具体的施教者,专职教师和辅导员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意识。管理即服务,这是管理的本质体现。在高校思想***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中,也要突出这种服务意识。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认真学习和考察流媒体、自媒体、微网络对高校思想***治教育教育的影响,在实施网络德育、网络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出现的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在网络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应对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舆情等网络管理问题的出现,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室和网络班级管理制度,实时了解学生的动向和心理特征。要加强网络技能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网络应急处置能力。

(三)健全网络管理机制,实现管理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治教育教育网络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效率与效果不成正比的问题,应从健全网络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机制的管控作用方面做起。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管理的重要地位,建立高校思想***治教育教育网络管理的长效机制,形成聚合效力,保证高校思想***治教育教育的有效开展。要将高校思想***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上升到教务管理、战略管理的层面,凸显高校网路德育管理的重要性,尽量减少行***管理对高校思想***治教育教育管理的影响和干预。建立与网络行***管理机制相区别的管理机制,形成***的网络管理体系,实现高校德育网络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改变逐渐被边缘化的局面。

其次,健全和完善网络管理机制,实现管理效率与效果的统一。要健全和完善高校思想***治教育教育网络管理的组织机制、控制机制、奖惩机制、培训机制和评估反馈机制。结合高校思想***治教育教育的特点,建立适应与高校思想***治教育发展,满足学生实际需要,彰显服务和个性的网络管理机制。将管理的效果放在第一位,同时坚持管理效率的提高。实现管理的高效率与效果的高质量的统一,彰显高校网络德育管理的实效性。如***3.1所示,高校思想***治教育网络管理的绩效管理过程,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从***3.1可以看出教育主体通过德育网络开展教育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在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德育目标指导绩效的实施开展,并通过网络管理与控制进行调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绩效改进和导出,完成绩效管理,最终实现网络德育目标绩效。

再次,加强培训教育机制建设,建设网络德育管理队伍。要以高校思想***治教育管理者为突破口,以高校辅导员和专职教师为主力。组织和建立专门的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管理教育培训,编写管理教材,组织管理竞赛。调整思想***治教育管理者、辅导员和专职教师的队伍构成,更新管理者、辅导员和专职教师的知识构成,加强管理者、辅导员和专职教师的管理学知识培训。建立培训考核机制,着重检验受训者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实现网络管理理论与高校思想***治教育理论的融合,实现理论借鉴的科学化、实践化。

总之,高校思想***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需要从认识上、理论上、机制上获得突破。借鉴和吸收网络管理学的知识,不但能够克服高校思想***治教育教育网络化、信息化的难题,也能实现高校思想***治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243页。

②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参考文献:

[1]张再兴.网络思想***治教育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秦在东.思想***治教育管理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3]方世南.网络管理学与管理学科的创新[J].学海,2000,(6).

网络科学导论论文篇4

关键词: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研究进展;研究趋势

中***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1)06-0081-07

网络应用的飞速发展使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课题。我国最早关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学术论文出现在2001年,经过十年的发展和研究,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也不断凸显。本文在对我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今后一段时间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一、关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

学者们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基本上都是从工具的视角开始的,即把网络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和信息交流平台,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傅荣(2001)较早的认为网络心理教育包括网上心理培养、网上心理训练、网上心理辅导、网上心理咨询、网上心理测验、网上心理诊断、网上心理***等[1]。魏荣等指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网络技术及相关功能,以多种方式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的过程。”[2]从这些界定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或网络空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中,网络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工具或媒体。

李强从理解互联网出发,认为网络本身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对象和内容[3]。这就开始从问题意识的角度界定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网络社会的悄然而至,网络生活方式也必然会深入并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尤其是心理发展。由于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心理问题,因此,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4],以预防和矫正网络心理问题。[5]

毫无疑问,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现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不仅在于是否采用了信息网络技术,网络心理教育也不仅仅是关注、预防与矫正和网络有关的各种心理问题。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现实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必然要反映到网络心理健康的本质中来。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教育信念和态度;心理健康教育又是由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活动构成的教育工作。[6]同时,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以网络为媒介的,网络的本质也必然会反映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中来。网络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开放的联系。正如李普纳克和斯坦普斯在《网络的形成》一书中所写道的:“网络就是连接我们共同活动、希望和理想的连环;网络形成是形成人们相互联系的过程。”[7]

因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现实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的拓展和延伸,更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理念,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新趋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除了以其数字化、网络化、高速化、信息容量大、虚拟性等技术特性,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外,更以其平等、自主、交互性的社会性内涵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创新。作为对时代的回应,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是技术和工具层面上的,而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转换。崔景贵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指出,网络心理教育应是主体发展性的心理教育,网络心理教育应是互动对话式的心理教育,网络心理教育应是人本人性化的心理教育。[8]所以,所谓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概念,可以从五个方面去理解其内涵:网络作为心理教育的工具;网络作为心理教育的环境,是开展心理教育的超越时空界限的“大教室”;网络作为心理教育的资源,网络心理教育就是对此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再生, 促进网民心理潜能的发掘; 网络作为心理教育的内容与对象,关注、预防与矫正和网络有关的各种心理问题, 如网络焦虑、“网络成瘾”;网络作为心理教育的系统。[9]

二、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研究

姜巧玲胡凯: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虚拟社会给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带来了种种机遇:第一,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开放,拓展了人们的理论研究空间,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发展提供了繁衍生息的沃土。第二,社会存在的非实体性,为主体的个性释放营造了较为理想的氛围。第三,主体个性自由空间的扩展所带来的社会行为的非人性化趋势,为我们进行心理健康个案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现实参照;对网络行为的研究,更有助于我们充分把握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发掘现实社会心理问题产生的内在根源。[10]

同时,网络对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内容、方式带来了挑战,网络导致受教育者产生复杂的心理问题,增加了教育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11]65因此,虚拟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发展的外在推力。

首先,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时展的需要。当数字化信息遍布大学校园各个角落时,大学生的整个生存状态,从学习研究到休闲娱乐,从认知行为到情感心理,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他们来说,网络所具有的魅力和所引起的心理困惑(尤其是网络的困惑和现实的心理困扰交织在一起时)都是不可阻挡的。上网已成为大学生从事科研、获取知识、了解时事、交流感情、查询信息、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现状下,如果只依靠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将大大落伍于社会发展,脱节于时代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开拓创新,对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益探索,开辟心理教育工作的新途径。[12]90

其次,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网络心理问题的需要。由于网络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不成熟之处,加上网络管理、网络社会的道德有待规范,网络导致受教育者产生复杂的心理问题。丁玉祥认为,网络对青少年的心理情商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角色错位,人际交往萎缩为“人-机”交往的偏执关系;二是人性异化,表现为人格结构失衡,形成“数字化”的人格障碍 ;三是自我迷失与冲突;四是道德失范:道德自律的弱化导致“隐形人”的虚拟行为;五是技术崇拜:网络资源的泛滥促成“信息人”的上网成瘾[13]。田益民指出,网络导致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有认知失衡、交往障碍、畸型性心理、自我角色混淆、网络综合症甚至网络成瘾症。[11]66因此,应当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和矫正网络心理问题。

最后,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网络教育是近十年才兴起的、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14]在网络时代,教育主体出现了“非主体化”趋势。教育主体不再是灌输思想的权威,而是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的主体,兼有信息传播者和思想引导者的双重身份,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平等的,传统的“教”与“被教”关系己不再明显。不过大多数研究者从积极的角度认为这种教育关系和工作氛围更具人情味,更有亲和力,更易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15]。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必要进行整体性的教育理念转换,实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三、关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

关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学界目前提出的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黄玉莉指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在网上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系统,开设心理学方面的课程,定期举办网上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举办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针对学生进行学业心理指导、人际关系指导、就业心理指导、人格辅导等[12]91。二是将解决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郭加书等指出,由于不正确地使用网络和过度迷恋网络,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着诸如信息焦虑、情感冷漠和自我认同混乱等心理疾病和障碍。因此,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人际交往教育、网恋心理教育等以预防和矫正网络心理问题[16]。

关于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目前学界提出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网络心理健康调查;建立网络心理测验系统;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档案;[17]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包括利用***、BBS、Email、聊天室等进得心理咨询;[18]开辟网络心理知识学习园地。其可以设计的内容包括心理书屋和心理百科、心理调适方法和技巧介绍、优秀心理影片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服务有关网络介绍等[19]。

网络心理咨询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网络心理咨询主要使用文字的形式进行沟通,文字书写本身就具有情绪抒发的功能,也是一种整理思想、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Day与Schneider首次将认知行为疗法运用于网络心理咨询,李书艺证实了焦点解决疗法在网络心理咨询中的可行性[20]。还有,王沂钊提出将多重模式理论应用到网络心理咨询中[21];Wright提出将写作***(writing therapy)运用于网络心理咨询中[22];王智弘与杨淳斐提出的一次单元咨询模式[23]等。网络心理咨询的技术有:情绪深化的技巧、关系增进的技巧、文本呈现的技巧[24]。网络心理咨询作为一种全新的咨询理念,具有现实心理咨询不可比拟的优势,这点已得到广泛认同[25],但也存在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如不利于咨访关系的建立、维持与巩固;不利于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与诊断等[26]。可见,网络心理咨询自身的局限[27]也决定了它并不能替代现实心理咨询[28],只有实现两者的互补结合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29]。

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开始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运作模式的探索。廖桂芳创造性地提出了在信息时代的社会大背景下,按照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助人自助,互助成长”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网络为载体,以环境建设为基础,构建“六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模式[30]。宋凤宁等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出发,提出了“教师-学生-家长”有机结合与开发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31]。

四、关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原则

一些研究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光停留在思辨阶段,而应建立科学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于是很多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进行了探讨。有学者从教育学的角度提出,在分析网络心理教育时可以借鉴相关思路,从三个层次上去认识把握网络心理教育[32]:首先,网络心理教育是一种网络教育思想,就是在网络教育的根本观念上要有明确的心理教育意识,可视为一种大网络心理教育观;其次,网络心理教育是一种网络教育原则,就整体网络教育而言,心理教育应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原则,贯彻于网络教育之中,由此实现网络心理教育向网络教育的渗透;再次,网络心理教育是一种专门的网络教育活动,大致包括准备性网络心理教育、过程性网络心理教育和补救性网络心理教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三个方面。

从心理学的视野去分析, 网络心理教育的基本特征有: 资源集约化, 信息生动性, 环境虚拟性, 活动自主性, 人机交互性和沟通间接性;网络心理教育中的心理学指导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33]还有学者从***治学的角度提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让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惠及每个学生;坚持全面的发展观,促进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坚持协调的发展观,实现网络文化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循环。[34]

关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张忠等指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要体现一般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彰显自身的个性,实现与非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互补,就应遵循防治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交互性和主体间性相结合、“助人自助”与“互助共进”相结合以及互补性与协同性相结合的五大原则。[35]

五、从工具视角到体系建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趋势展望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趋势问题是关系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目标、方向、路径和程度的根本问题,准确把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趋势,对加强和改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出发、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出发,不难看出,强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运作体系,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趋势。

首先,从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不佳。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只注重提供一些有关心理学概念、心理现象或心理疾病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忽视了访问者与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得这种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了建网站――把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照搬到互联网上。这样做,一方面使一些访问者面对网上浩如烟海的信息感到应接不暇、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使许多访问者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之所以如此,是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不足密切相关的。一是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尤其是主干理论研究薄弱。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它的对象是人。而要做好人的思想心理工作,提高教育效果,就必须对教育对象的心理状况有全面的了解。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的延伸,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有其客观规律。而目前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和行为模式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研究得也还不够深入。二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实践操作层面研究薄弱。在网络时代,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客体和内容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也要相应改变。而目前不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和研究者,从探求新的工作思路、寻找新的教育载体等角度,对计算机网络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前景给予了理论上的充分肯定,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同样多是集中在理论探讨层面,对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实践工作等问题则很少触及,特别是没有从当前大学生在网络中形成的心理问题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寻找课题,分门别类地进行细化研究。理论和实践层面研究的不足势必影响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

其次,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看,加强理论与系统性研究代表了一种趋势。近十年来,我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研究大体经过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工具意识和问题意识阶段。在这一阶段,网络被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工具或媒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的延伸;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把网络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关注、预防和矫正与网络有关的各种心理障碍与问题行为。相应地,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内容上,体现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主要是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在互联网的延伸等。第二阶段,开始认识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现实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的拓展和延伸,更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理念;它不仅指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指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化,即要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快捷便利, 去形成心理教育的网络系统。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中,体现为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研究,体现为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运作模式研究。虽然这两方面的研究目前非常薄弱,但代表了一种新的趋势。

因此,随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必要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应当从如下方面着手:

第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对象:“网络世代”的重新定位。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它的对象是人。而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必须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心理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因此,学术界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研究,形成主体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这是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基础。而在网络时代的大学生,生长在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互动中,是“既现实又虚拟的人”。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网络时代的人是“社会化”和“虚拟化”的统一。网络时代的人是具有生命感性的现实的存在,即是现实社会中有生命感性的现实的人,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具有生命现实的人。同时,也是生活在虚拟社会的人。其次,网络时代的人生活在特定的物质条件和环境。网络时代的人的状况既取决于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物质生产、生活条件,也取决于他们在虚拟社会中进行虚拟实践活动的条件和环境。最后,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具有特定的联系和关系,这个特定的联系和关系既包括了现实社会联系和关系,也包括了虚拟社会的联系和关系。[36]

因此,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不仅是现实社会关系中的人;而且也成为了网络社会关系中的网络人。他们通过互联网进行广泛的***治、经济、文化活动,不断通过网络与外界(包括与人)进行接触,交流感情,交换思想,进行沟通。他们的思想行为的发展变化受到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双重影响,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行为发展变化规律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因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应从网络和网民的现实出发,研究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对大学生网民的影响,除了将网民作为直接对象外,还需要将相关内容纳入其研究对象的范围,如网络社会的特点及其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问题、“网络世代”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策略、“网络世代”的心理健康标准、“网络世代”的心理障碍问题等。

第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基础化与系统化。

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基础性理论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心理教育自诞生之日就存在“理论主干脆弱、学科枝叶茂盛”的发展危机,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心理教育专家倾向于主张从多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文化学)整合的角度来探索和研究心理教育这一复杂现象,努力用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统整的方***来综合建构自己的理论范式。在目前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中,也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情况,对那些事关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理论重视不够。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的研究,形成现代的、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

一是要加强对理论基础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论等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理论,是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指南。现代思想***治教育学理论、网络思想***治教育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思想***治教育心理学理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网络哲学、网络心理学、网络教育学、网络社会学、网络伦理学、网络文化学等新兴边缘学科,可以作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借鉴。

二是要加强对基础理论的研究。要认真研究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客观规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矛盾和本质,施行的方针、原则、方法和载体,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网上心理教育与网下心理教育的衔接与沟通,以及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的相互作用等理论问题的研究。只有从理性上、理论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为我国网络心理教育实践与探索提供科学指导,从而最终实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三要优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结合起来,将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并创新调查研究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并尝试模型法、系统科学方法等现代科学研究方法。

第三,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途径的研究:从沿用到整合。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产生是现实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网络技术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途径的不断整合。在网络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目前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沿用了现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为提升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今后应当加强对现有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途径的整合,在沿用的基础上创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运作模式。

因而要从当前大学生在网络中形成的心理问题的实际出发,分门别类地进行细化研究,创造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和途径。

同时,还需要我们加强网上心理健康教育与现实心理健康教育二者有机结合的研究。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受现实生活和现实生活的双重影响,其现实心理问题与网络心理问题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分开,如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心理问题,求助于网络或通过网络发泄,可能导致网络成瘾。因此,在网络时代,现实心理问题与网络心理问题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网上和网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网下”和“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能为大学生建立起一个全面的强大的心理支持系统,有效地对大学生的发展给予心理支持。

总之,在新的发展阶段,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在深入剖析教育对象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大力推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途径的整合,在此基础上构建立体式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傅荣.网络教育、网络心理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4):75-77.

[2]魏荣,魏婧.高校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琼州大学学报,2004(4):25-26.

[3]李强.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健康心理培养探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0):221-224.

[4]孙丽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何小兵.论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J].教学与管理,2007(33):38-39.

[6]张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定位及实践走向[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43-44.

[7]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8]崔景贵.网络心理教育范式的构建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7):41-44.

[9]崔景贵.网络心理教育的内涵、优势与问题[J].江西教育科研,2006(4):22-24.

[10]杨建民.虚拟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刍议[C].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4.

[11]田益民.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J].南方论刊,2007(12).

[12]黄玉莉.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4):89-92.

[13]丁玉祥.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构想与实践研究[J].中小学电教,2003(1):13-16.

[14]潘燕桃.因特网与教育―论因特网对教育之利弊[J].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5):130-134.

[15]王献敏,梁淑英.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南昌高专学报.2004(4): 81-82.

[16]郭加书,王鑫.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5-59.

[17]刘秀伦.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5):53-55.

[18]陈育新,江立成.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4-97.

[19]章巧眉.关于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5):97-101.

[20]李书艺.以网络实时通为媒介之焦点解决取向:网络实时谘商研究[D].台湾:彰化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1]王沂钊.辅导教师如何介入学生之网络沉迷行为[J].学生辅导,2001,74:58-67.

[22]Wright. Online counselling: learning from writing therapy[J]. 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 Counselling, 2002, 30(3):285-298.

[23]王智弘,杨淳斐.一次单元谘商模式的概念与应用[J].辅导季刊,2006(1):1-11.

[24]王智弘,杨淳斐.网络心理咨询中可行的应用理论与实务技巧[J].辅导季刊,2001(4): 20-27.

[25]纪国和,张振华.对高校网上心理咨询的理论探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8): 51-68.

[26]曾晓青,陈美荣,刘建平.浅析当前网络心理咨询的缺陷与不足[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6(4):98-100.

[27]Castelnuovo G, Gaggioli A , Mantovani F , et al.New and old tools in psychotherapy: the use of technology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linical treatments[J]. Psychotherapy: Theory、Research、Practice、Training,2003,40(1/2):33-44.

[28]***,余林.网络心理咨询的实践及其存在的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7(1):140-145.

[29]张永红.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原则性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86-89.

[30]廖桂芳.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模式建构研究[J].理论界,2008(11):161-162.

[31]宋凤宁,黄勇荣,赖意森.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J].学术论坛,2005(3):171-174.

[32]陶来恒.关于学校心理教育三个层次的思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增刊):11-14.

[33]李皓.网络教育的心理学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2(11): 58-60.

[34]徐露凝,孙丽艳.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辽宁教育行***学院学报,2009(4).

网络科学导论论文篇5

关键词:网络专业;培养模式;专业定位;教学体系

由于本科教育逐年扩招,大学教育已从精英高等教育转变成大众高等教育,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人才培养方案的导向性,对学生的质量产生影响深远。如何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如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以计算机网络专业为例,对此进行了探索研究。

1科学的培养模式方案设计

知识、能力和素质是人才特征的三个维度,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基础,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素质是一种潜在的能力。将三者有机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构建学生培养模式的基础。

1.1知识结构设计――博学与专精兼取

知识结构是培养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劣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尺度之一,其形成在培养模式中主要是与课程体系相关联。培养模式的任务之一,在于尽可能赋予每个学生一个“既符合社会需要又适应个人特点的独特的知识结构”。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培养,强调专业教育不能仅局限于与专业直接相关的知识层面。

培养学生知识的广博,主要体现在学科设置上。多学科是构建大学的基石,是大学文化广阔的表征。计算机网络专业仅是高校的一个子学科,其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体现出以博为基础,除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之外,高校还应该增设大量相关选修课,选修课应是学科中的专门教育科目,是专业基础知识的专门化,为学生在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兴趣,为更广泛地接触新知识提供了有利途径,并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精深[1]。学生具备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才能成为又博又专的人才。

1.2能力结构设计――理论与实践并重

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大学在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能力方面应该强调学生课内与课外两种不同学习环境的同等重要性,并且应该注意把两者有机融合起来[2]。教学组织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在教学各个环节培养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1.2.1利用课堂教学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方式。计算机网络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加速,因此教师需要介绍学科专业发展的新思想、新成果、新动态。课堂教学中,除教师讲授以外,课堂讨论、课堂实践、实验、课程论文、考核、学生作业、专题作业以及毕业论文都是培养学生***钻研的能力。

1.2.2利用实践教学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校应重视加强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努力为学生实践活动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条件,使学生在拓宽知识面、掌握各种能力的同时,具备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每个专业都有其特定的教学实践,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课环节应体现以下几方面:

(1) 讨论课、计算机网络实验课(课程讨论、专题讨论、辩论、作业);

(2) 实习(教学实习、企业实习、毕业实习);

(3) 社会调查;

(4) 课程设计、实验设计和毕业设计。

实践教学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通过实习和利用假期参加社会调查、企业项目实践,强化实验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接触社会,只有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把知识和认识方法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实际中去,才能培养学生实践运用知识的能力。

1.2.3利用科学研究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以下渠道实现:

(1) 科学研究。让学生尽早地接触科研项目,进入学科的前沿阵地,不仅能让学生获得运用基础理论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以科研项目为基础的教学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

(2) 导师制。导师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考能力。学生通过与导师的交流,可促进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兴趣和好奇心,能有效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力,使学生更善于思辩,富有想象力和探索开拓精神。导师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思考什么,而且让学生学会怎样去思考。导师应从多角度激发学生主动性,挖掘学生潜力,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能影响他们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1.3素质结构设计――科技与人文融合

高校在保证所培养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具有坚实的知识结构,以及过硬的专业才干的同时,又应注重培养其成为综合素质的人才,以适应当今的社会需要。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在项目实践时,需要人文知识教育和人文环境的熏陶;在提高科技素质的同时,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以并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3]。大学人文素质与科技素质的融合就是使学生精神道德与科学知识平衡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社会的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4小结

综上,针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概括为: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创造性思维是培养人才的根本;创新能力是培养人才研究、创造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思考能力是培养人才的核心;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是培养综合性人才必须具备的修养和素质。

2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实施

2.1以科学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结构

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在设置课程内容时,需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其课程应包含必需的通识课程和精深的专业课程,并涉及到众多跨学科课程,教学内容丰富的同时应注意各类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课程体系是按照学习心理和教学要求,兼顾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而组成的各门教学科目的系统。这个系统要求教学科目的排列组合要有一定的结构,这个结构既要符合知识系统的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高校培养优秀人才需要有其科学的知识结构,而课程结构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是知识结构。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主干结构由四个层次构成: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主流课程和项目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基础课程是本科阶段必修的科目,重点是夯实理论基础;核心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这是本科阶段专业必修的科目;主流课程是提高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的科目,体现网络技术的最新的发展趋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既加深对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的掌握,又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项目课程及专业选修课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个性发展、创新意识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程设置的基础知识与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准备,是计算机学科领域的理论支柱。三、四年级以专业选修课及跨学科课程为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和锻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为学生继续深造及从事实际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计算机网络专业1~4年级课程的开设依次包括如下。

(1) 基础课:高等数学、工程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息科学技术概论,大学物理,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电路、工程***学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思想概论、***理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英语、体育、法律基础等。

(2) 核心课程:信号与系统、信号处理原理、系统分析与控制、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概论、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等。

(3) 主流课程:Java语言与程序设计、C++语言与程序设计、网络编程与计算技术、互联网体系结构、网络设备、网络综合布线、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

(4) 项目课程及专业选修课:计算机网络专题训练、专业实践、信息检索、数据挖掘、模式识别、虚拟现实、数字***像处理是、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方法、人工智能导论、VLSI设计导论、现代控制技术、电子商务平台及核心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形学基础、初等数论及其应用等。

2.2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实现能力结构

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应建立在个性发展基础之上,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并且从教学方式、科学研究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强化对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2.2.1培养学生获取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堂教学强调学生个体思想的表达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强调学生的参与。教学方式有讲座课、专题研讨课、导师辅导课、讨论课,实验课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网络专业方向讲座和研讨会,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应注重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且实践性强,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2.2.2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观察、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科学实验、计算、规划设计的能力,协作、决策、组织管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使用计算机、外语的能力。

学生科研是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方式之一。教师鼓励学生直接参与科研项目,科研过程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最有效的训练机会与条件,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参加科研项目,主要目的不是直接取得重要科研成果,而是通过早期科研,培养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

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需要通过项目课题设计和毕业论文来体现。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鼓励学生***查阅文献资料,***选择科研课题,进行调查研究、观察分析、做实验、最后写出专题研究报告。

学生从事科研项目,使他们从传统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究者,学生通过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掌握最新科学技术成就,获得创新能力,而且能培养科学研究能力。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兴趣与科研能力以及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2.3以导师制指导方式实现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每名学生由一名或数名导师指导。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如何选修课程,引导学生对于学科课程的学习方式、方法及态度。学生个人与导师面对面地交流,在提问和讨论过程中,导师要求学生提出并论证自己的观点。

这种教学方法有其更强的针对性,导师制倡导学生与导师和同学间积极的思想交流,导师能够比较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并且通过较长时间的接触,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将自己的学术思想传授给学生。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而且还有学术态度、学术信念、甚至于做道德等。

2.4以多样的隐性课程方式实现素质结构

隐性课程是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承担课程体系难以***完成的那一部分培养任务的重要教育手段。一般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上。素质结构的实现常常并不取决于本专业的培养模式,往往受到高校的大环境所制约。

3结语

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涉及的要素颇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涉及到教育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课题,且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其培养模式呈现多样性。本文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以期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一种借鉴。

参考文献:

[1] John Milma. The role of noncredit courses in serving nontraditional learners[J].New Direc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2005(129):55-68.

[2] Wayne A Nelson. Problem solving through design[J]. New Direction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03(95): 39-44.

[3] 庄华洁,周金其.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高等教育研究,2004(6):108-109.

[4] 程静.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诊释与应对[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52-167.

[5] 潘慰元,王伟廉. 高等教育学[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47-60.

Computer Network Professionals Scheme of Training Mode

HUANG Shao-long

(Harbin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rbin 150086, China)

网络科学导论论文篇6

关键词:网络突发事件;舆论疏导;处置原则

中***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6-0000-0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互联网的认识和使用更加深入,高职院校作为社会文化和高新科技交流的平台,网络信息的流动速度和传播范围都异常强大。近年来,高职院校由于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以师生为主体,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并迅速演化为较大规模的、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甚至危及高职院校形象和声誉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但缺乏成熟理性的分辨能力,作为互联网的主力***、突发事件的接触者和信息传播者,更容易在网络上宣泄对突发事件的负面情绪。因此,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应急处置原则成为各项工作的指针。

一、高职院校网络突发事件舆论呈现的特点

(一)舆论主体的虚拟性

网络构建起的虚拟空间能够克服人类交流中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原本不相识的人可以在网络上无所不谈,现实世界中不敢做的事在网络上可以尝试。网络使用者只需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或文字掩饰就能模糊自己的身份,这些使得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引导更困难。

(二)舆论内容易扩散性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已经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介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在网络上,大学生非常活跃,他们的言论往往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在朋友圈或同龄人之间扩散。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随时随地消息更加便利,突发事件因为个人视角的差异呈现同一时间出现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争辩,更助长了网络舆论的扩散。

(三)舆论传播渠道多元化

大学生通过个人电脑和手机进行上网,目前的高职院校基本实现了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网络的使用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学生通过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媒介传播信息,从客观上给网络舆论的扩散提供了多元化的渠道。

二、高职院校网络突发事件舆论疏导的处置原则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2]鉴于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呈现的特点,网络舆论的应急处置显得异常重要。同时,高职院校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引导网络舆论的发展必须掌握一定的原则。

(一)第一时间,公开透明

当人们感知到突发事件,第一印象冲击力最强,持续作用的时间也长,甚至影响整个事件的舆论走向,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高职院校发生突发事件后,学校分管领导要第一时间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开会研判处置办法,成立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急处置引导小组,具体负责处置网络突发事件,准确把握事态状况,对整个形势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在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进行时,学校要做到实事求是、公开透明,本着尊重师生、尊重事件当事人亲身感受的原则事态的进展状况,争取网络舆论的理解和支持,掌握舆论导向的主动权。

(二)以人为本,积极引导

“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的本质要求,它是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强调尊重人、***人、依靠人和塑造人。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他们受过高等教育,知理懂法,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和维权意识。在这种情境下,学校要坦诚、友好地解决问题,充分了解情况、倾听当事者的心声、积极引导网络舆论,争取网络舆论主体的理解和支持。

(三)主动出击,力保稳定

高职院校的安全稳定,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而且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的***治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网络突发事件是高职院校师生对某一问题由于从自身角度出发,缺乏对信息的全面掌握和了解,而做出的反应,其他人就此问题也做出了相同的举动,对学校的发展稳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应急处置中,要牢牢"稳定压倒一切",防止它转化为现实中的安全稳定事件,要认真分析网络上反应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改进工作,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此外,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收集相关信息,做好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四)部门合作,广泛联动

学校不仅是由各职能部门组成,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有一份责任。突发事件出现后,如果仅仅靠网络管理部门、宣传部门来应对,力量相当有限,有时根本无法顺畅进行。这就要求各部门协同应对突发事件,统一口径,一旦发生网络突发事件,学校要迅速启动相应预案,安全保卫部门、网络管理部门、学校办公室、宣传部门等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做好研判和分析,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在校网络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的领导指挥下,保证部门间信息的畅通无阻,对某一重大问题,会同协商,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注重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达到各部门总体效果的最优化。[3]网络信息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非常巨大,不仅校园内各部门互相协作,必要时,应当请求当地***府部门援助,由***府牵头科研部门和信息安全服务部门,借助这些部门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较高技能和水平及时关注网络舆论的动态变化,利用丰富的实践经验及时处理好网络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顾佳滨.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传播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2).

[2]余惠琼.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特点和引导篡略[J].学校***建与思想教育,2007(3).

网络科学导论论文篇7

网络舆论引导力是引导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论引导力指舆论引导者按照预期引导方向,传播一定观点与信息,并对舆论运行过程进行协调与平衡,影响被引导者意见、态度、倾向的能力,主要包括引导的方向、大小与着力点三个构成要素。

方向:唱响网上主旋律

方向决定未来,导向影响人心。网络信息和传播技术的进步扩充了个体话语权利,打破了原有舆论场域平衡,激活了社会舆论的风险表达。唯有唱响网上主旋律,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

增强网上传播正能量。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来教育与激励网民。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提升议程设置和网络正面宣传巧实力,引导群众从***的视角看待事物,提升目标对象的认知度、赞同度与美誉度。积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有序推进网络“协商民主”。坚持问***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搭建民意疏导的最短路径,主动办好“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市长***”“阳光重庆”“***访谈”和***务微博集群等网络问***平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把网民评论和反馈当作拉近和改善***群干群关系的机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推进数字化、纵向式的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增加官民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三条标准,***报、***刊、***台、***网要抓紧实现三个转变:从立足信息权向掌控信息解释权转变,从意见表达者向意见平衡者转变,从社会守望者向社会对话组织者转变,积极引导社会舆论,防止“拿着麦克风听别人唱卡拉OK”式的失语现象,扩充官民舆论场的交集面与认同度。

大小:提高传播能力

大小决定势能,传播决定影响。没有传播的影响与没有影响的传播,都不是有效传播。

构筑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适应云时代、移动化、社交化和大数据化等趋势,推进哲学社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以4G网络等为代表的网络文化新型业态。形成***网集群主导、媒体官博引领、意见领袖影响、知名网站辐射、舆论正向传播的新格局。

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在发挥网络信息传播平台作用的同时,适时引导和推进网络电子商务、***交易、网络益智游戏、***交友、***学习以及智慧众包等平台健康发展,放大网络多元运用空间,增强网络综合服务能力。

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扎实推进全球化、多语种、全天候、融媒体式整合传播。打造并适时转换话语体系,坚持“中国立场、国际表达”,在包容互鉴中提高国际话语权,既在“一个世界、多种语言”全球传播中有分量,又在“一种语言、多个世界”华语传播中有影响。

着力点: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加强管理势在必行。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所言,必须“加强对关系资源新版***的认识和研究,迎接新的管理***,以便构造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的社会管理模式”,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网络管理机制。

提高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管网水平。以维护网络安全、防治网络犯罪、规范网络秩序为重点,加速推进《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等互联网管理的立法工作。加大网络***力度,进一步明确互联网信息管理部门网络***边界与路径,加快推进电子证据保全、网络痕迹比对、***支付监控、网络黑洞查找等技术平台建设力度。大力惩治非法网络公关与网络谣言,查办一批涉网犯罪典型案件。

提高用网、管网能力。以增强***性,提高素质为重点,提高领导干部新媒体能力素养。推进新媒体知识与舆论应对“进***中心组、进***校课堂、进干部选拔、进手机报与进年度考核”等工作,倒逼强推,努力建设懂网、用网的执***骨干队伍。以转变思想观念、建立顺畅处置机制与高效领导体制为重点,提高科学管网能力。建立涉事与涉网部门紧密配合、事前事中与事后无缝对接的舆情前置预判,舆论风险评估,敏感信息通报,动态舆情跟踪,线上线下协调,新老媒体呼应,多元评论互动,以及有害信息删除、技术封堵等一体化工作机制,抓好常态舆情引导与非常态舆情事件应对与处置工作。

提高网民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网络素养。发挥网络媒体协会自律组织作用,开展网络文化节、网民节与网络素养培训,增强网民获取、分析、衡量和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大力倡导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引导网民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与社会公益活动。

网络科学导论论文篇8

【关键词】网络学术资源;信息组织;信息检索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呈几何级数迅速增长,同时,互联网上的学术资源也在迅速增长,日益成为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信息来源。学术论文中出现越来越多对网络文献的引证证明了这一点,有研究表明,从1997至2005年,含网络引文的论文数量九年间增长了205倍[1]。然而,在多份互联网调查结果中显示,电子文献、专业文献/论文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已达31.3%[2],但却被列为不能满足用户需要的前两位[3]。一方面,科研用户对网络学术文献的需求量巨大,另一方面,现存的网络学术文献由于组织和检索方面的原因,却并不能满足科研用户的需要。因此,探究网络学术资源的组织和检索,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学术信息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可自由获取的网络学术资源的组织和检索,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以求为改善其利用提出意见。

本文所研究的网络学术资源是指具有一定学术利用价值且存在于互联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其类型繁多,形式多样。与传统类型的信息资源相比,网络学术资源具有与之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它具有时效性强、自由、出版周期短、类型多样庞杂、前瞻性强等。网络学术资源中包含大量正式出版系统中无法得到的“灰色文献”,能快速及时地了解已有的学术成果和当前学术研究中的最新动向,且通过网络,科研用户能迅速与同行进行交流沟通,共享知识成果。

2.网络学术资源的组织

网络学术资源主要类型有:网络数据库、学科导航和学科信息门户、学科知识库和机构网站、开放存取期刊和电子期刊、学术论坛和学术会议、个人网页和博客等。

2.1 学科导航和学科信息门户

国内外一些机构对散布在互联网上的网络学术资源有选择地进行组织并建立了网络环境下的学科导航。学科导航系统提供多种途径的资源组织方式,如网络资源指南、搜索引擎指南、***书馆网上公共目录查询、网络数据库、相关专业机构网站或学者个人主页以及***府***务公开网站等。如嘉兴学院***书馆在其网站上设置了一个免费学术资源的导航页面[4],主要提供外文免费期刊和数据库、外文免费教学资源以及免费学术搜索引擎的导航。

学科信息门户是目前网络信息组织的一种模式,它致力于将特定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工具与服务集成到一个整体中,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的信息检索和服务入口。国外学科信息门户的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目前已达到稳定与成熟的状态。相比之下,我国的学科信息门户建设才刚刚起步,但在国外学科信息门户蓬勃发展的影响下,国内的学科信息门户也逐渐发展。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学科信息门户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书馆(简称CSDL),该项目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重大项目,于2001年12月正式启动,目标是为科研人员提供远程访问的信息资源和服务体系。CSDL学科信息门户建设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按学科大类组建的学科信息门户,由国家科学数字***书馆项目管理中心规划组织,已经有化学、生命科学、资源环境、物理数学、***书情报5个门户建成并投入使用,并初步形成了资源选择和标引组织的规范;第二层次是针对具体的专业领域或跨专业、跨学科领域的专业信息门户,提供深入、具体的专业信息资源的选择、组织和服务。目前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书馆已建成微生物、科技***策与科研管理、青藏高原研究、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天然产物和天然药物、海洋科学、中国种子植物、新生性传染疾病、专利信息等10个特色门户[5]。

2.2 学科知识库和组织机构知识库

学科知识库是以学科为主线,对某个学科领域的各种类型的资源进行捕获、收集、整理、描述、组织、索引, 实现这些对象的长期保存和广泛传播, 以实现对这些对象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为目的的知识库。学科知识库在国外发展较早,目前已发展了众多知名的学科知识库。我国较知名的学科知识库有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和中国科技论文***等。如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技***书文献中心联合建设的以提供预印本文献资源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实时学术交流系统,是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条件基础平台面上的研究成果。该系统由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和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构成。系统收录的预印本内容主要是国内科研工作者自由提交的科技文章,一般只限于学术性文章。科技新闻和***策性文章等非学术性内容不在收录范围之内。

机构知识库也称机构资料库(In

-stitutional repository , 简称IR),是学术研究机构以互联网为依托而运行的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机制,将本机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数字化内容进行收集、整理、组织、标识、索引,基于开放性原则,实现对学术资料的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尽可能支持“开放存取”,提高大学或科研机构的科研质量和学术交流。在国外,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D-Scholarship仓储就是一个相对成熟和灵活的系统,它可以为本大学内的各个院系及研究人员提供服务,对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教学资料进行存档和管理等全面服务。国内较知名的机构知识库是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XMU IR),主要是用来存储厦门大学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工作文稿、会议论文、科研数据资料,以及重要学术活动的演示文稿等。方便国内外同行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评议、知识共享等。目前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已仓储11253个条目[6]。

2.3 开放存取期刊和电子期刊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关于开放存取(Open Access)的定义最初源于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倡议(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BOAI),即:开放存取意味着用户通过公共互联网可以免费阅读、***、复制、传播、打印和检索论文的全文,或者对论文的全文进行链接、为论文建立索引、将论文作为素材编入软件,或者对论文进行任何其他出于合法目的的使用,而不受经济、法律和技术方面的任何限制,除非网络本身造成数据获取的障碍。对复制和传播的惟一约束,以及版权在此所起的惟一作用是,应该保证作者拥有保护其作品完整性的权利,并要求他人在使用作者的作品时以适当的方式表示致谢并注明引用出处[7]。

开放存取期刊,是一种经过同行评议,免费向用户提供阅读、***、复制、打印等服务的网络化学术期刊。与非学术领域作者不同,科研人员发表成果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获利,而是希望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传播,同时也希望能够方便地获取其他同行的研究成果。因此,开放存取期刊受到越来越多科研用户的欢迎,有关统计显示,***学术期刊的数量呈增长趋势[8]。

2.4 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

学术会议是专门研究讨论有关学术问题的会议,主要介绍学术动态、交流学术研究成果、经验,探讨某些学术问题等,多数由有关学术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主办。中国学术会议***是由***科技发展中心主办,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免费与查询,学术会议视频转播/直播等公益服务的学术会议网站。学术论坛具有交流环境宽松、自由和积极,交流内容覆盖面广,交流频率高,可以运用丰富的表达工具表达和包容多种信息等特点。通过专业论坛可以了解到大量的非正式信息,迅速地与同行沟通、分享成果,了解不同的反映和评价等。中国学术论坛网站开设有学术动态、名家访谈、学人主页等栏目,是致力于构建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和思想传播的平台。通过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网站,可了解到最新的学术前沿研究,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等。

2.5 个人网站和博客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互联网上开设博客,并将自己的论文存放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中国国家科学院于2005年6月22-24日在北京召开的“科学信息开放获取战略与***策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把有丰富学术信息资源的个人网页也作为开放获取的实现途径之一。专业性的个人主页和博客内容覆盖了该学科的基础理论、方法技术、学术会议、调研报告、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热点探讨、实践工作总结等方面,成为了获取学术信息资源的有力补充,同行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对的内容进行评议。“博客圈”的形式已经得到了广大科研用户和学者的认可。

3.网络学术资源的检索

前文介绍了学科导航和学科信息门户、学科知识库和机构网站、开放存取期刊和电子期刊、学术论坛和学术会议、个人网页和博客等,对于这些学术资源的检索,则需要登录到该资源所在的***,进行浏览式检索,如此一来,检索的效率低下,不利于用户迅速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术搜索引擎应运而生,目前比较常用的学术搜索引擎有Google学术搜索、Scirus以及CNKI知识搜索等。

3.1 Google学术搜索

Google学术搜索(.

[9]陈新滨.专业搜索引擎:Scirus还是Google Scholar.[EB/OL]. [2011-12-23]./content/05/1111/17/1291_29869.shtml。

[10]陈家翠,谷玉荣. Google学术检索性能的分析与评价[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5).

[11]刘莉.CNKI检索功能的深度开发和使用[J].大学***书情报学刊,2007,25(1),42-44.

网络科学导论论文篇9

论文摘要:时网络教育的研究,现在还相当薄弱。只有理论研究上去了,才能更好地指导和促进网络教育的发展。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网络教育学院建立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重要性,探讨了网络教育学院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就网络教育学院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网络教育学院建立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重要性

1为了确保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教育质量是网络教育的生命线。在***批准的67所举办网络教育的试点高校中,有的高校从事网络教育的教师能根据网络学院学生的特点,把握网络教育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服务,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有一些高校在举办网络教育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多数教师都是兼职的,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网络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探究网络教育的规律,出现了从事网络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缺乏、教师网络教学经验不足、网络教学技术欠缺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网络教育的健康发展。

2.为了建立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了促进网络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网络教育文凭的含金量,使网络大学能得到社会较高的认可,网络教育学院就必须尽快建立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WWw.133229.COm在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中,除了有完善的网络资源、标准化的管理服务流程外,关键是要有有效的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因为网络教育的学生主要是成人,他们具有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理解能力强、记忆能力弱、学习内容与职业或工作密切相关等特点。因此,如何针对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帮助他们有效克服学习时间不足、学习效率低等困难,并根据成人学习者的需求设计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策略,探讨并建立适合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这些都依赖于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依赖于建立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只有教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又能受到规范有效的约束,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3为了树立网络教育的品牌。在***批准的67所试点高校中,绝大多数都是名牌高校或有实力举办网络教育的学校,但在这些高校中,部分高校思想观念不适应,管理制度不健全,办学条件建设相对滞后,优秀教学资源相对缺乏,还有一些高校没有发挥“名校名师”的优势,没有把“名师”放到网络教学的第一线,这不但不能树立网络教育的品牌,同时也会影响名校的声誉和形象。只有真正建立了针时网络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才能鼓励和吸收大批的“名师”投身到网络教育中,从而为网络教育添光加彩。此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国的高校也大举进入中国的教育市场,与中国的高校形成激烈竞争,中国的网络教育要在与外国的名校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以过硬的教学质量来树立自己的品牌,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网络教育学院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广东一些高校网络学院的调查,笔者认为网络学院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上课酬金偏低。一些高校网络学院的上课酬金偏低,导致一些优秀教师做完课件后就不上课了,把上课的任务转给其他教学经验较缺乏、职称较低的青年教师,或者干脆叫自己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去上课,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因为名师上课的效果与其他教师上课是有很大差别的,有的学生就是冲着名校名师才来报读该校网络学院的,如果名师不上网络学院的课了,生源肯定会少很多,名校的声誉也会大受影响:个别高校的网络学院招生人数在逐渐减少,而本省其他高校网络学院的招生人数却在不断增加。

网上辅导和值机答疑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每门课都应有主讲老师和责任老师,主讲老师负责值机答疑,责任老师负责bbs回答问题及批改作业,主讲老师和责任老师的酬金要分开计算,如果是主讲老师兼责任老师,那么主讲老师还应拿责任老师的酬金。但有的网络学院并没有这样区分,所以酬金也没有分开计算,这样主讲教师没拿到这份酬金,也就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去bbs中辅导和回答问题。此外,在各教学点辅导的酬金偏低,如有的网络学院不管到各教学点的距离是多少,到一个点上一次课2个半小时只给300元,如果是近距离的给300元还勉强过得去,但远距离的教学点,单程坐车就要6-7个小时,来回要十多个甚至20个小时,可课酬还是300元,这样低的酬金,导致不少主讲教师叫其他年轻老师去代课,而不管他是否做课件,也不管他是否是上这门课的教师。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影响了教学质量,更影响了网络学院的声誉。

2.教师教学行为缺乏激励。有的名教师或主讲教师自己做课件,自己上课,上课前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且教学效果良好,深得学生的欢迎,上课也不随意调课和旷课,但网络学院却没有给这些上课认真负责且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以恰当的奖励;而有的教师随意谕其他老师或研究生代课,随意调课或旷课,或教学效果差,但两者计算课酬的标准都一样这种既不奖优也不罚劣的做法,既挂伤了一些认真负责的教师的积极性,也使一些不负责或教学效果不好的教师不去改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还是随意旷课或调课,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挫伤。

3.缺乏心理激励。每个教师本身都有繁重的本科、研究生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要激励上网络课程的每位教师都能认真负责地像上本科和研究生的课一样,上好网络教育的每一节课,认真布里和批改作业,并认真负责地进行网上答提,从而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但有的网络学院不但缺乏行为激励,酬金偏低,而且还缺乏心理激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心理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别人尊重的需要,因此,领导者要设法满足被领导者的被尊敬的需要,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一些网络学院由于实行公司化操作,把利益看得太重,不少教师评价这样的公司化操作缺乏人情味,这样又怎能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呢?

(二)在约束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上课时间缺乏严格的纪律约束有的网络学院的教师上课经常迟到,有的迟到半小时势至一小时以上,有的学生到了课堂却不见老师来上课,让学生白跑一趟,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一个老师身上,可却让学生无可奈何。还有的老师要调课没有提前通知学生,只是到了上课前几小时甚至学生到了教室才说要调课,又让学生空跑了一越:这种上课时间缺乏严格的纪律约束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损害了网络学院的形象。

2.教学过程缺乏约束网络教育完全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它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网络教育的学生都是在职的成年学生,他们相对于脱产的正规大专、本科生来说,年龄偏大,不容易死记硬背,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因此,对于网络学院的学员来说,不但要注重对学员的考核结果,更要注重学员们的学习过程,包括学员平时参与网上互动回答问题次数的记录,平时参加bbs讨论的记录,网上作业的提交,专题的讨论,网上实验以及校本部的学生上课的记录等但有的网络学院并没有把叶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没有时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严格的制度化的规范和约束,导致一些教师极少参加bbs网上讨论和值机答疑,使学生提的各种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答,影响了学生平时的学习进程,有的布五作业也不规范。还有的教师对校本部的学生上课,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效果不好,而网络学院只有时课件的评价机制,却没有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考核机制,这样也难以确保教学质量。

3.毕业论文指导缺乏约束。毕业论文是检验网络学院学员几年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不但与学员的写作水平和实验经验有关,而且与指导教师的水平也有很大关系。因此,严把毕业论文质童关就显得特别重要。但有的网络学院在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时,指导小组组长一人指导全组30人的论文,其他两位教师只是挂名而已,或只是参加论文答辩。而指导论文的全过程只是一人在指导,一人拿指导论文的酬金。这样既不能发挥集体智慧去提高论文指导质量,也没有体现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1‘适当提高教师上课和辅导的报酬。

(1)在原来报酬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每门课的课酬。根据职称的不同确定不同的系数,拉开一定的距离;同时根据教学效果的好坏确定不同的计算报酬的系数。这样既鼓励职称高的教授、副教授投身于网络教育事业,同时也鼓励每位教师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因为教学效果的系数不是根据职称而是根据教学质量,职称较低的人教学效果好,同样可以拿较高的系数。因此,把教学效果与职称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较客观地反映教学质量的好坏,也能较客观地计算报酬。(2)科学确定网上辅导和值机答疑的报酬计算标准。可以根据值机答疑的时间和次数以及回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来确定报酬标准,规定只有按规定时间完成了网上辅导和值机答疑的教师才能拿这份报酬没有进行网上值机答提的必须另外安排时间进行,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对学生负责的精神,才能随时跟踪和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和过程,从而指导和监督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确保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3)科学合理地确定到各教学点考前辅导的报酬,可以鼓励做了课件并且职称较高的优秀教师亲自到各教学中心去授课,从而确保教学质量,同时也调动了各教学中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各教学中心反馈的信息来看,各教学中心的学员欢迎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到教学中心去辅导,不欢迎不上这门课而只是去代课的教师像蜻蜓点水一样地讲一下就了事,也反叶学生只是自学而从不与任课教师见面的做法-

2.强化行为激励网络学院可以成立教学督导组,由教授等专家组成,随机抽查教师上课的情况,并对教师上课的情况进行评分,专家评分占40%,学生评分占60%,综合起来就是对教师上课质量的评价学生评分还应包括网上学生对课件质童、值机答疑的评分网络学院根据对每个教师的综合评分,每学期评选优秀教学奖一、二、三等奖,这样持续的激励,既可以激励获奖的教师把教学搞得更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鞭策教学质量较差的老师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心理激励一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大学教师来说,很看重从心理上受到别人的尊重:因为不少老师评价公司化操作的网络学院太缺乏人情味,上了几年的课还未见全体上课教师一起集中聚餐或交流。如果网络学院不是把利益看得特别重,拿出一点钱让全体任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交流或搞些活动,并在教师节等重大节日对每个任课教师表示一点礼物,这样会激励更多的优秀教师投身到网络教育事业中来,更认真地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立规范有效的约束机制

1.制定严格的上课纪律。规定每位教师必须按规定时间上课,不能随意调课、缺课。对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调课的,至少要提前三天在网上通知学生,并安排好补课时间。对随意缺课又不安排补课的,要扣除要奖金。设立学生投诉电话,加强学生对教师上课出勤的监督。

网络科学导论论文篇10

本文针对目前高中学生天真烂漫,思维活跃,思想激进,追求时尚的特点。根据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广大学生爱好上网这一特点,提出充分发挥网络的正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提出了“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家长参与,网络纽带,焦点主题,展开讨论”的做法。并作了一些初步尝试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

[关键词]

网络 班级舆论 正导向作用 论坛 留言板

一.提出问题

1.中学生中上网人数的比重不断上升,随着电脑网络技术的发展,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以来,关于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的报道很多,一时间人们谈网络色变,许多家长根本不让学生上网。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科技是把双刃剑,对于网络,我们应发挥其正导向作用,尽量克服其负面的影响。而不能一叶障目,因噎废食。我们认为可以疏导为主,运用互联网这一手段来为教育服务。

2.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形成了正确的班级舆论。青年学生接受事物的能力强,模仿能力强,思维活跃,追求时尚。我现在带的文科班学生更是思想激进、天真浪漫,还有少数同学盲目追星。如何让学生更健康的成长呢,在自我教育中成长,方为上策。而正确的班级舆论对于学生的自我教育是非常关键的。让班级舆论制约不规范的行为,有时比教师的苦口婆心更为有效,让班级舆论弘扬正气比教师的简单表扬更具影响力。

正确班级舆论的形成,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如虎添翼。因为网络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二.网络教育具有的特点

公平性。在网络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都是可以平等交流的。这也正是网络的迷人之处。在互联网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师之间平等交流,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开放性。互联网上是开放的,因此网络使得利用时空范围大大拓展。

共享性,网络教育资源是可以共享。在网络上,同学们的精彩论点大家可以共同分享,智慧的火花会在交流中得以碰撞。

即时性。反映快。这使得网络成为影响人们生活最大的媒体之一。

三.班级舆论对于班级建设的意义

(一)班级舆论与班风建设意义重大。如果班风不好,歪风邪气上升,学习气氛不浓,班级里没有正确的舆论,也会对好学生造成压力,使一些意志薄弱者随波逐流。所以,教师要十分重视良好班集体的建设,致力于班级优良班风和正确舆论形成。形成正确的强势舆论。正确的班级舆论对于违背纪律、不良道德行为有巨大的约束力。有道貌岸然是众怒难犯。人们都怕舆论压力,这种惧怕感是一股自我教育力量。所以教师不但要致力正确的班风建设,还要善于运用舆论力量的威慑作用。

四. 网络形式

(一)网站形式。首先确定网站主题,如召开班会讨论主题:首先确立,家园的名称:“奋发向上高一(七)”。

(二)网上论坛。选定话题,正确引导,家长交流参与讨论,老师与学生和父母心连心,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奇迹不能创造。

(三)留言板。可以通过校友录等的留言板。充分发挥留言板的作用。

五.操作步骤

1.提出论题。一个好的论题,对于正确班级舆论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抓住时机,针对同学们关注关心的问题,确立主题。

如确立为文科班后,同学们念念不舍,确定了另一个话题,“永远的高一(七)”,大家还在网上相约,相互鼓励,不断进取。高二(文)科班,我又建了一个新的网站定为,走向成熟高二(七)。现也交由学生轮流主持。同学们也没有因制作这些耽搁时间而影响成绩,相反,会激励他们进一步奋发向上。高三已经来临,时间紧,同学们一致确立班级主页的主题为“追星赶月高三(七)”。

2.发动组织。利用班会等作好动员工作,尤其希望代表正确舆论的一方作出自己好发言。

3.学生舆论。学生的参与程度是成功关键,只有学生的充分参与,让学生感到以理服人,让整个班级形成正确的舆论。针对文科班有部分学生追求打扮,追求时尚,我提出让同学们讨论,什么是中学生所需追求的时尚。让学生、家长、教师都参加,以理服人,形成共识:青年学生应拒绝成人化的时尚。

4.家长支持。只有争取家长的支持,让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让学生在更为理想的环境中成长。家长都是关心自己的孩子。

5.教师总结。每一活动最好都要有教师总结。只要认真总结,让每一活动都既开花又结果。教师通过参与学生的讨论,在思索的海洋上领航,使学生沿着正确的航向,顺利地驶向理想的彼岸。

六.注意的问题

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家长参加,以学生为中心,以网络为纽带,以焦点为论题,展开讨论。防止“德西效应”出现。

网络科学导论论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网络科学导论论文10篇

学习

材料专业导论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材料专业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材料类专业导论论文范文大全,大一材料导论论文1000字。本科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在大学阶段普遍缺乏系统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经历,因此,有必要经过本科毕业设计这样一个过程的系统训练为以后继续深

学习

信科专业导论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信科专业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学科专业导论论文模板,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论文模板范文。毕业论文是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学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既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综合检验和对学校及教师教学质量的全面、综合的检查,

学习

电气化铁道技术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电气化铁道技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气化铁道技术毕业论文题目,铁道供电技术的论文题目。主办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出版周期:双月刊出版地址: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际刊号:1007-936X国内

学习

专业导论论文格式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专业导论论文格式10篇,内容包括论文导论的格式,机械导论论文格式。毕业论文格式总改不对老师不让过怎么办?内蒙古财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格式的具体要求求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模版word版的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谁有?求毕业

学习

生物科学导论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生物科学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生物科学类导论论文2000字,生物科学导论论文1000字。目前,高校内部教育教学管理上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毕业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措施力度还不够。已有的管理制度缺乏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

学习

自动化电气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自动化电气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哪个题目好,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哪个题好。消防部分主要报警系统、联动系统的设计等。本次设计完成***纸共18幅,绘***采用AUTOCAD软件绘制。本电气设计为毕业设计,其目的是

学习

自动化专业概论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自动化专业概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摘要,认识自动化专业论文。专业层次学制主要课程音乐教育专科两年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

学习

计算机新导论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新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导论论文,计算机科学导论论文1200字。“计算机导论”作为我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它是新生入校后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本科教学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对应用型

学习

电气工程自动化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电气工程自动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气工程自动化论文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论文选题方向。2.1变电站及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技术主要是由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信息

学习

电气和自动化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电气和自动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气自动化专业论文选题哪个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论文100篇。一,前言建筑行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行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

学习

自动化控制毕业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自动化控制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自动控制毕业设计论文,自动化控制专业的毕业论文。

学习

农学专业导论论文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农学专业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农学类论文讨论部分,农学专业论文范文大全。农业信息资源指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技术资源的信息化。农业信息来源除了网络电子期刊、文献数据库系统、专业搜索引擎等资源外,农业学术信息资源

学习

自动化专业科技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自动化专业科技论文10篇,内容包括自动化专业综述性论文范文大全,电气自动化论文完整版。2003年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成立[1],这标志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入破冰期;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文化体制改革,经过10

学习

机械及自动化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机械及自动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机械自动化论文题目,机械自动化论文范文免费。从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现状来看,其还处于刚性自动化、单自动化的阶段,但国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机械自动化技术的集成化、智能化

学习

材料专业导论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材料专业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材料类专业导论论文范文大全,大一材料导论论文1000字。本科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在大学阶段普遍缺乏系统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经历,因此,有必要经过本科毕业设计这样一个过程的系统训练为以后继续深

学习

信科专业导论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信科专业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学科专业导论论文模板,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论文模板范文。毕业论文是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学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既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综合检验和对学校及教师教学质量的全面、综合的检查,

学习

电气化铁道技术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电气化铁道技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气化铁道技术毕业论文题目,铁道供电技术的论文题目。主办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出版周期:双月刊出版地址: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际刊号:1007-936X国内

学习

专业导论论文格式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专业导论论文格式10篇,内容包括论文导论的格式,机械导论论文格式。毕业论文格式总改不对老师不让过怎么办?内蒙古财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格式的具体要求求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模版word版的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谁有?求毕业

学习

生物科学导论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生物科学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生物科学类导论论文2000字,生物科学导论论文1000字。目前,高校内部教育教学管理上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毕业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措施力度还不够。已有的管理制度缺乏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

学习

自动化电气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自动化电气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哪个题目好,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哪个题好。消防部分主要报警系统、联动系统的设计等。本次设计完成***纸共18幅,绘***采用AUTOCAD软件绘制。本电气设计为毕业设计,其目的是

学习

自动化专业概论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自动化专业概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摘要,认识自动化专业论文。专业层次学制主要课程音乐教育专科两年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

学习

机制专业导论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机制专业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机制设计导论论文,机制专业导论论文模板范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学结合来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实践能力强、具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