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俗称蚂蝗,是一种擅爬行、喜湿、怕强光的动物,生活在湖泊、溪流、稻田、池塘,尤以亚热带地区生长较多(沧源县地处云南边陲),为嗜血动物,属人蓄共患疾病。经生水爬进口腔寄生于上呼吸道各部位,以鼻腔内寄生多见。本例患者鼻腔寄生水蛭多达4条,较罕见,现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患者,女,56岁,农民,因“鼻腔反复出血伴异物感1个月余”就诊。病史:患者于1个月前在外出劳动时,直接饮用溪流生水,2周后右侧鼻腔反复出血,每次出血量大约2ml,可以自止。伴有喷嚏、异物感,鼻塞进行性加重。曾在外院多次就诊,服用“消炎药”“止血药”等无好转。至我科就诊前1天,发现水蛭1条从右侧鼻腔爬出。遂至我科就诊。检查:长鼻镜检查见黑褐色蠕动物在鼻腔内蠕动,黏膜无充血,鼻腔无异常分泌物。***:2%地卡因黏膜表面麻醉约2分钟后,用血管钳直接夹取出1条长约10cm,宽约1cm水蛭。因设备限制,未能行进一步检查。此后,患者于1周内2次出现鼻出血症状而再次就诊,每次均取出1条水蛭,后经复查未复发。
讨 论
水蛭又名蚂蝗,是一种以吸食动物血液或体液、腐食为生的一种雌雄同体生物。它可在pH 4.5~10.1的范围长期生存,能长时间耐缺氧环境,喜欢在水温15~30℃的浅水区和草丛中生活,其一旦孵化成幼蛭,在1~3个月身体可迅速长大。它的涎液中有抗血凝的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故其吸食伤口可出现出血不止。水蛭爬入鼻腔多见于热带地区,我国北方地区较少见[1]。我院地处沧源县,属亚热带地区。当地以农业人口为主,卫生条件不佳。患者就诊意识较差。本例患者出现多条水蛭寄生于鼻腔,是通过饮用含有水蛭幼虫的水,使其进入口腔及鼻腔,寄生在鼻咽部、鼻腔,吸食血液逐渐长大,反复吸血并不断排出。由于水蛭体表光滑柔软,进入鼻腔时较小,患者可无明显异物史。水蛭进入鼻腔后藏于鼻顶部故无明显鼻塞,前鼻孔检查时不易发现。因限于本科检查条件有限,在前鼻镜下不能窥及鼻腔全貌,未能一次发现多条水蛭。
鼻腔爬入水蛭的临床特点:①反复鼻出血;②发前曾于南方野外淡水中游泳或用淡水洗漱;③阵发性鼻塞、鼻内蚁行感;④异物进入鼻咽部可有咽异物感,间接鼻咽镜检查可见异物;⑤鼻镜检查可见鼻腔深处褐色黏膜样波动行性反光。
本病例提示,水蛭有多条寄生可能性。对于反复鼻出血患者应充分收缩鼻黏膜仔细检查鼻咽及鼻腔顶部以免漏诊。***中应注意如水蛭部分伸入鼻咽部者,取出前应将其驱入鼻腔,行后鼻孔填塞以防活体异物进入呼吸、消化道。淡水生物惧盐,且浓盐水对黏膜组织无损伤[2]。故用浓盐水浸凡士林纱球填塞后鼻孔,浸棉片置于鼻顶,下鼻道前部置以淡水棉片,将水蛭自鼻腔深部隐藏处驱至鼻腔前下部便于取出。保持前鼻孔到鼻腔前下部视野清晰。水蛭体表光滑伸缩性强,以镊子难以夹住,故要用止血钳夹持,拉到一定长度时虫体伸展至极限,水蛭以吸盘吸附于鼻腔内,故出现阻力,如此时用力过猛,可致虫体断裂。水蛭再生能力强,如不能完整取出,残余部分将生长成完整水蛭继续存活。出现阻力时停顿,待水蛭力竭,吸盘松开阻力消失,可完整取出。术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呋麻液点鼻,抗炎***,预防感染。以上方法取出鼻腔水蛭,有操作简单、安全、无需特殊器械。黏膜表面麻醉下施术、无并发症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主编.耳鼻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8.
2 仝向荣,王德斌,李付龙,等.鼻蛭寄生的防治.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