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囊鼻腔吻合术,一直被认为是***慢性泪囊炎最理想的方法,但该术存在着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等缺点,近年来不少学者寻找新的手术方法。笔者于1984年3月~1987年3月共施行泪囊筛窦造孔术23例24眼,其中随访者20例20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文报告20例20眼,其中慢性泪囊炎18例,鼻泪管狭窄2例;男4例,女16例;年龄15~58岁;职业全部为农民;右侧8例左侧12例;患病时间0.5~10年,平均3年;术前均有泪溢史,冲洗泪道不通或有分泌物反流。20例全部在门诊施术。
2 手术方法
2.1适应证与禁忌证:一般与泪囊鼻腔造孔术相同。急、慢性筛窦炎治愈半年后方可手术;15岁以下儿童及筛窦发育不良者不宜施术。
2.2术前检查及准备:①常规体格检查、血液化验,排除全身禁忌证。②泪道检查:泪小点大小、位置应正常,下泪小管须通畅,一般不作副鼻窦拍片及泪囊造影,泪囊大小根据积液多少判定。③术前3d用生理盐水及庆大霉素冲洗泪囊,每日1次;氯麻液滴鼻每2h1次。
2.3操作步骤:①麻醉、切皮与暴露内眦韧带与泪囊鼻腔造孔术同。②分离泪囊:在内眦韧带附着点鼻侧3mm处切开骨膜,将泪囊与骨膜向后分离达后泪嵴。③造骨孔:在领泪缝和后泪嵴间用蚊式钳捅破筛骨板,并随即撑开扩大,再以有钩镊修整成1cm×0.5cm矩形骨孔。用小刮匙破坏2~3个筛泡,刮除窦内黏膜。操作勿粗糙,避免损伤筛前动脉。清除骨片及血块,再滴入1:1000肾上腺素止血,然后以生理盐水白骨孔冲洗,有水达咽部即较理想。④制作泪囊瓣:将泪道探针插入泪囊,作成0.8cm×0.8cm基底向后的泪囊瓣。⑤吻合:将泪囊瓣放入筛窦内即可,不需缝合,多再滴人生理盐水缓缓消失即证明通畅。⑥缝合:分层缝合骨膜及皮肤。⑦以生理盐水自下泪点冲洗通畅后再注入庆大霉素溶液。
2.4术后处理:青、链霉素肌注1w。术后隔日换药,用生理盐水及庆大霉素冲洗泪道。术后7d拆线,并逐渐减少冲洗次数,观察1个月,如效果良好即不再冲洗。
3 结果
3.1疗效标准:①治愈:泪溢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②好转:泪溢症状减轻,泪道冲洗通而不畅。③无效:泪溢症状存在,泪道冲洗不通。
3.2效果观察:20例20眼术后随访6个月~2年,其中随访6个月~1年者14眼,1~2年者6眼。随访结果:治愈15眼,好转3眼,无效2眼,有效率为90%。在治愈的病例中,对8眼作了红汞液眼鼻排泪试验,病人取坐位,术眼侧鼻道内填入干棉片,结膜囊内滴2%红汞液1滴。结果,结膜囊内色液均在3min左右消失,7min取出鼻腔内棉条可见带色药液。无效的2例中,1例手术探查发现筛房骨孔被肉芽组织堵塞,因粘连较重而行泪囊摘除术,另1例为泪囊囊肿,囊腔较大,术中切除一大块囊壁,做成大小合适的泪囊瓣吻合后1个月内冲洗通畅,随访半年泪道冲洗不通,但既不积液,也无明显泪溢症状,故未作处理。1例为小泪囊,囊腔仅0.2cm×0.3cm,将泪囊下端切断,充分游离上端泪囊后置入筛窦腔内,随访半年冲洗也通畅,泪溢症状好转。
4 讨论
4.1通过筛窦排出泪液的可能性:事实证明,通过筛窦排出泪液是完全可能的,这是因为:①筛窦位于泪囊后下方,有利于泪液的引流。②成人筛房约有气房2~10个,每一筛气房或直接单独开口于鼻道,或间接通过其他气房与鼻腔相通,故筛房可有多数开口通鼻道或联合为一总开口,而后通于鼻道中。因此分泌量很少的泪液可以通过筛窦得到充分的引流。③筛窦黏膜与鼻腔黏膜相延续,为复层或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其纤毛向窦口方向活动,这对泪液的排出起很大的作用。④呼吸时鼻腔内压力变更有助于窦腔的换气,也有助于窦腔的排液作用。
4.2对泪囊筛窦造孔术的评价:泪囊鼻腔造孔术虽一直被认为是***慢性泪囊炎最好的方法,但也存在着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较长、操作复杂、需要器械多等弊端。而泪囊筛窦造孔术具有造孔容易,黏膜瓣不需缝合,出血不多,不需住院,手术时间短,不需要特殊器械和设备,手术一般不凿孔而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无严重并发症,双侧泪囊手术可一次完成等优点,而且手术的效果亦好;由于例数少,随访时间短,有待于继续观察。
4.3手术注意事项:①严格掌握适应证。②骨孔应做在颌泪缝和后泪嵴之间,相当于泪囊中下段至鼻泪管上口处。③骨孔与泪囊瓣的大小应适当。④术中充分止血,清除骨孔中的血块和骨片。⑤术中应冲洗通畅,术后泪道冲洗需5次以上。泪道冲洗的次数要视术前是否经过彻底的清洗及抗感染***而定。如慢性泪囊炎病程较长,积液多或呈脓性,术前***不彻底,术后就须早而频冲洗泪道,反之,可延迟和减少冲洗的次数。⑥术后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生素有利于控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