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研科研工作计划篇1
坚持“推动课改、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工作理念,进一步发挥好“指导、服务、研究、管理”的作用,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学”真正落到实处。贴近课程改革的时代脉搏,扎根学校教育教学的沃土,在普及和提高两方面同时努力,形成特色。进一步强化教育科研工作的服务意识,即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学校主动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二、发展目标
1、明确职责,抓好教科研工作的常规管理。校本学习、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教育沙龙等常规工作要常抓不懈,抓出特色,抓出实效。
2、鼓励每个教研组和个人积极申报课题,让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认真做好相关课题的管理工作,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以科研促教研,提高各学科教育质量与效率,提升课题研究的深度。
3、丰富教科研研究形式,组织教科研讲座、教育沙龙等特色活动,汇编教育文集。
4、及时向教师传递各级论文评比信息,认真组织好教育教学论文的发动和撰写工作,充分展示学校的教科研成果,并积极动员教师利用教育信息网,开展教科研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培训——拓展教学视野。
全力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积极推广先进办学理念,多方位挖掘科研型人才,多渠道、多层面、多途径开展教科研培训活动,不断促进教师学术水平、综合素质和教育创新能力的提高,形成科研兴校的良好氛围。
本学期,我们将加强梯队建设,多管齐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要通过发挥校内专家的研究课、示范课、精品课优势,为青年教师加强理论和实践指导,促其健康成长。青年教师也要自我加压,稳步发展,逐步完成年度成长目标。学校也将依据青年教师年度成长规划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百分考核与检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2、强化写作——勃发教育之梦。
抓好校本研修成果的产出。以省,市论文大赛为抓手,依托国家、省、市级各项课题研究和论文评比活动,鼓励教师踊跃撰写论文,叙写教学日记,剖析教育教学案例,俯拾反思点滴,同时积极引导教师向报刊杂志社投稿,让校本研究成果见诸于各级报(刊)端,让教科研思维的火花绽放光彩。本学期要求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次,学习笔记不少于20篇,教学反思不少于20篇,积极鼓励教师撰写教育博客、参加教育教学类专业论坛的讨论。
3、立足校本——根植教育沃野。
进一步强化校本教研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教科所关于加强校本研究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充分调动教师自身的创造性、能动性,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引导教师低起点、小科研,从身边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和现象进行研讨,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活动,坚持教研结合。本学期在继续加强年级教研课和校级教研课的服务、督查和管理。从年级、校级教研课到青蓝工程徒弟汇报课、课题研究课,做到人人上一节好课,形成“学一手、露一手,尽早成为行家里手”的趋势。提高评课质量,围绕教学主题做有准备的,有深度的,有研究的上课和评课。
小学教研科研工作计划篇2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执行***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理念,注重教育科研,提高工作实效,以教研促教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在促进提高教学质量上要上新台阶,认真抓好新课改,大胆尝试和探究新教法、新模式,总结推广课改经验,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3、做好我校各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注重过程研究,结合当前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有重点,有层次地开展研究,力争出成绩,早结题。
4、开展学校优秀论文评比工作,积极组织教师撰写论文,参加市级以上的论文评比,努力争取好成绩。
6、抓好学校教科室的资料建档工作,整理学生成果集和教师成果集。
三、工作措施
(一)、营造科研氛围,提高科研实效。
本学期,我们将紧紧围绕“深化改革,发展内涵”这一宗旨,积极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努力构建自主合作学习型组织。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调整教师的教育行为。我们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和教师一起学习:组织教师阅读理论书籍,夯实理论基础;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每周二课外活动组织教师登陆“中国教育网”等教育网站学习或是在远程教育教室接受培训;结合教育改革实践,由学校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研讨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交流。
(二)、抓好课题研究,加强规范管理
1、抓好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本学期,我们将对学校现有课题进行规范管理。在强化课题过程管理的同时,做好《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题成果推广工作。
2、抓好现有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要继续以正在开展的课题为抓手,出成果、出影响。对目前学校承担了二个立项课题和三个待立项课题,组织课题承担者按实施方案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探索,并上升为理论,使课题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三)、健全参与机制,促进学科科研全面化
1、要求各学科教师分别承担子课题,形成人人参与有课题的浓厚科研氛围。
2、以教研活动为契机,组织教师开展多样化的科研实践。开展教学调查,讲公开课、观摩课,组织说课活动、专题讲座等,力求使教学研究和学科科研在最大程度上融合。
四、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
1、 制定教科研工作计划,并贯彻实施
2、 课题制定计划,明确研究要求
3、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学习
十月
1、 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2、 帮助教师运用网络资源
十一月
1、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2、征集教育教学优秀案例、教学论文
十二月
1、 论文评比,择优上送
2、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学习
一月
小学教研科研工作计划篇3
以《教育发展中心小学英语科XX年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和《大江苑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为依据,认真贯切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英语教学目标,以科研促教,开展“十一五”科研子课题“启发Ji励,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立足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全面提升我校英语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工作要点
1、继续组织全体英语教师学习新课程实施中“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展开新课程标准的专题研讨活动,使全体英语教师都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彻底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推进课堂教学实效性。
2、深入开展“十一五”科研子课题“启发Ji励,有效课堂教学研究”。针对科组制定的研究课题子项目“创设英语教学情境,Ji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除了认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科研理论学习外,还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在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
3、坚持进行集体备课,发挥团体合作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4、力争提高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做好培优工作,注重培养优秀学生,准备参加市小学生英语竞赛。同时做好补差工作,着力辅导后进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使英语学习中常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得到缓解。
5、积极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种学习讲座和课例研讨活动,学习兄弟学校的长处。做好准备,迎接十一周区英语中心教研组来我校进行的课例研讨。
6、开展“百词不错”竞赛。
三、 活动时间表
周次时间内容主讲参加人员地点4周三第6节 学习本学期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何研全体英语教师展览室5周三第6节集体备课四年级unit 11何研全体英语教师展览室6周12:30四年级课题研讨课陈锋李志文四年级老师发展中心7周12:30低年段口语教材研究、课题汇报罗艳文宋恩一、二年级老师发展中心8周三第6节理论学习集体备课陈琼全体英语教师展览室9周12:30三年级教材研究欧阳韵婷冯丽仪三年级老师发展中心10周12:30《羊城揽胜》研讨课例黄凤珍邝士轩五、六年级老师新港路小学11周12:30中心组组内研讨课朱秀妍全体英语教师综合室12周三第6节理论学习“如何辅导学生参加竞赛”冯欣茵全体英语教师展览室13周69:00市6年级小学英语能力竞赛赵诺嘉朱秀妍六年级学生
小学教研科研工作计划篇4
本学期我担任小学四年级的英语教学,由于刚刚接手四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教学经验颇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学教法,虚心向三位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现将本学期四年级英语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教学效率
如果一个学生对所学的科目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认真学习,反之,没有兴趣,范文写作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他们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培养、提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首要条件。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比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说,设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像“吊死鬼”、"what'smissing?"、"找卡片"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最重要的是在实际中运用,因此,除了课堂练习外,还需要让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多读,多讲,多练。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组长监督的方式,以确保他们不落后,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在批改作业方面,要求学生的作业及时完成,我也按时地批改,并详细地做好批注,对普遍性错误,在全班重点讲解、分析。针对个别学生的作业就采取面批方法,单独地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习题,提高教学质量。
三、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进行情景教学
本套教材的特点是***文并茂思想汇报范文,形象生动并且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课上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实物,随时随地取材或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语言环境,并尽量多地使用英语,逐步过渡到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英语的环境中。比如说第一单元中,涉及到的内容都是关于classroom里的内容,非常贴近实际,对课本中的Let‘slearn中的对话鼓励他们在同学们面前大胆表演。有意创设的语言环境,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英语,引起兴趣;视听结合也便于加深初学印象,强化记忆。
四、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自信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适应,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当学生用英语讲完后,我就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感到自豪,有一种成就感。对于不同程度的同学,在课堂上给予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他们的一丁点进步也及时得到鼓励,从而使他们都觉得,只要自己认真跟着老师学,就能学得好,树立起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加强交际的互动性。
五、注重过程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我通过作业、课上表现、听写情况、范文参考网手机版背诵课文等形式给学生积分,每次达到五分后可以得到一个带着字母的小星星,集齐带有字母g、o、o、d的四个字母后,可以得到一个带有good的小标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也深刻体会到鼓励要比惩罚有效得多。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作业布置方面的缺失。没能抓好作业的检查,对于组长,课代表缺少表扬和监督机制,致使有部分学生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一些口头作业实效不大。
2、在教学方面我发现自己形成了一种定式,没有创新以及大胆实践的勇气。我应该多看教学方面的理论以及多听几位有经验教师的课,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很多优秀老师的优点没有学到,听课的次数也还不够多,有些缺乏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希望在下个学期能多学习新课标,多吸取他人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学困生的个别辅导也是我下学期要进行探索的内容,心得体会范文在这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能积累丰富的经验,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5、另外,在课堂管理方面还做的不够好,没有树立起一个老师的威严形象,导致课堂秩序较差,以后一定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学生意识到课堂的重要性。
6、作为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英语老师而言,由于并不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在专业知识的一些方面还有所欠缺,以后还要加强学习。而且,在教育教法方面,也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小学教研科研工作计划篇5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办一流教育,育一流人才,深入学习贯彻***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和省教研室、教科院的工作要求,深入贯彻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精神,围绕“有效教学”这个核心,突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两大重点,做好为“教育教学、行***决策、自我发展”的三方面服务,履行教研部门“研究、指导、服务、管理”四项职责,为温州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重点目标
(一)研究目标
1. 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温州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策略研究》。
2. 继续编写中职文化课地方实验教材;编写出版《校本教研行动在温州》、《珍爱生命》师生读本;编写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课例设计》。
(二)指导目标
1. 考核9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表彰优秀工作室主持人;召开名师工作室经验交流会。考核全市第一、第二层次骨干教师。举办2次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大讲台(初中段、小学段)网络直播教学活动,举办20期名师大讲堂。
2. 大力倡导有效教学,总结、推广有效教学的经验。深化、细化普高“分层指导、分类推进”策略;加强对高职单招单考的教学研究;实施初中毕业生英语听力和口语考试。开展“精品百课”活动(初中);启动小学课改领航系列现场会。
(三)服务目标
1. 运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指导项目》报告,研究分析抽样地区、学校的学生学业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完善学业质量监测评价oar系统。建设小学新课程学业质量检测命题资源库。
2. 评选表彰“小数学家”,启动“小科学家”、“小文学家”培养计划。
(四)管理目标
1. 做好《温州教育》栏目调整及改版工作。验收农村义务教育“教学四项规范达标”学校(第三、四、五批)。
2. 制订与绩效工资制度相适应的教研(科研)员岗位绩效考核制度。举办教研(教学)工作论坛;评选优秀教(科)研员、优秀教研组长。
三、工作任务
(一)推进课程改革,突破疑点难点
1.开展“疑难问题”培训。反思、总结新课程实施情况,做好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工作。高中、初中、小学继续开展新课程新教材“疑难问题解决”专题培训,针对前阶段课程改革中学科教学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搭建研讨与培训平台,聚焦课堂,关注有效教学,建设生本课堂,突破教学疑点与难点,提高一线教师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能力,努力把新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
2.编写优秀课例设计。总结、整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以来全市高中课堂教学的新进展和新成果,编写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学科《教学课例设计》(暂名),推广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优秀课例设计,为高中教师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搭建交流与分享的平台。进一步完善我市课改信息网络体系,以《温州课改资讯》为载体,及时反映我市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的经验与成果。
3.实施“三小”培养计划。健全评选奖励机制,评选“小数学家”,启动“小科学家”、“小文学家”培养计划,建设“数学家摇篮”工程基地学校、“小科学家”培养基地学校、“文学社联盟”,推广温州市实验小学的“家庭实验室”建设经验;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系列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努力发现、选拔和培养具有潜质的青少年数学、科学、文学的优秀苗子,鼓励他们立志投身数学、科学、文学的探索、研究,尽早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深化教学研究,倡导有效教学
1.协作实施校本教研,促进有效教学。以有效教学为主题,加强教(科)研员校本教研联系校的制度建设,研究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对策。使校本教研走向常态,走向合作联盟;做好《校本教研行动在温州》的定稿出版工作,召开全市校本教研工作会议;做好“区域推进校本教研”协作研究项目(鹿城、瓯海、龙湾、平阳)的工作,扩大校本教研的推广、辐射力度;做好市局直属学校校本教研联盟的组织工作,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召开温州中学“三磨”(磨题、磨课、磨人)项目现场观摩会;以《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的落实为载体,做好省校本教研示范校的结对帮扶工作。
2.强化普高“分层指导、分类推进”策略。动态调整“五个层次”的普高分类方案,分层次开展高中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发挥高中各学科新课程研究指导小组和新课程重难点项目组的作用,指导学校根据区域校网布局和办学历史状况,准确定位,培育办学特色;发挥同类同质学校协作体的“同伴互助”作用。加大选课指导力度,实施走班上课,促进高中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有个性发展。强化备考研究与指导,认真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组织好全市两次高三适应性考试、四个层次的高三适应性考试分析研讨交流。加强信息技术上机操作考试的指导;及时做好全市高中会考数据的分析、反馈、指导。 中学教职工***治理论学习计划 |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 | 2011年学校工作计划 | 2011年高考备考工作计划 | 秋季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2010——2011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 2011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
查看更多>>
3.义务教育“精品百课”“课改领航”活动。加强2011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研究工作、英语听力和口语考试工作,做好学业考试网上阅卷工作。深入学习执行《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义务教育阶段),将课程理念及优秀教研成果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初中继续开展“精品百课”展示推广活动,收集疑难问题,确定研究主题,打造精品课例,引导教师研究教材、研究设计、研磨教学、反思交流,创造有深度、有创新、有特色、有实效的课堂案例,产生教学的辐射与引领作用。举行“温州市小学课改领航系列现场会”(温州市实验小学“整理课”、瑞安安阳实验小学“尊重教育”等),发挥课改领航学校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培育特色,形成课改精品,引领我市小学第二轮课改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4.农村学校“教学四项规范达标”验收。抓重点树典型,推出一批农村学校办学的典型案例和研究成果,探索教学规范达标活动的常效机制,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各县(市、区)继续推进第三、四、五批农村学校、教师“教学四项规范达标”验收评估工作,以评促建,有效推进教学规范的落实,市级做好“教学规范达标”验收的抽查与审核认定工作,用好农村小学新课程资源丛书。深入调研幼儿园业务园长与教师的工作,建立城乡幼儿园“三级帮扶网络”,通过共性问题集中突破,个性问题现场指导的方式,帮助民办幼儿园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提升业务园长与教师队伍的水平。
(三)加强教育科研,提升研究水平
1.深化课题研究。以***《温州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结题为契机,全面总结新课程实施的成功经验。筛选、调研、指导部分有全局性推广价值的重点课题,参加全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四年一度)评选;召开重点课题成果推广交流会;举行小课题与校本教研结合专题研讨;做好2011年各项课题申报立项和全市论文、案例评比;组织、参加省“三项教学评比”。拟制学校教科室评估标准和方案。
2.改版《温州教育》。做好《温州教育》的改版和栏目更新工作,拟设立行动、动态、故事、时评、思想、研究、创新、借鉴、健康等栏目,加强对全市基础教育重大项目、典型学校、有效教学、名师人生等经验的推广、宣传。定期刊出《温州教科研通讯》。
3.指导“生命教育”。编写、出版《生命教育》师生读本;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认定的有关工作和中小学心理辅导等级站评估工作;加强对班主任德育的研究力度,借鉴校本教研模式与经验,提升班主任队伍的德育研究意识。
(四)联系社会实际,拓展中职教研
1.发挥教学调研功能。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围绕我市的社会发展目标,帮助学校开展专业设置研究,特别要加强重点、特色专业建设和示范性专业建设,加强先进制造业等紧缺人才的培养,为温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加强宏观指导,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学校进行课堂调研、教学视导工作。以8个学科(专业)的专业委员会为辅助平台,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2.编写地方实验教材。开展新大纲、新教材培训,进一步推进专业课和文化课的课程改革。结合温州中职教育实际,继续编写中职文化课地方实验教材,指导实验学校学习新大纲、用好新教材。修订改进分类分层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实施的方案,让中职学生根据兴趣、特长、爱好有选择地学习,提升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发挥全市中职学校高三教学联盟的作用,加强高三教学研究和高职单招单考的研究、指导工作。
3.完善综合学分评价。继续推进评价制度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张扬学生个性,扎实推广、实施“综合学分制”;及时总结经验,加强省级重点课题《中职学校实施综合学分制研究》的研究。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引导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评价。拓展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途径,提高德育工作成效,举办“我爱职校”征文比赛和“职教之星”评选活动。积极配合市教育局做好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的指导服务工作,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
(五)改革教育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1.深化***学业质量监测项目研究。以《***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指导项目温州推广应用研究》为抓手,通过参与***“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项目”的系统实施,建立可与全国各地参照的质量数据常模,逐步形成包括“与他人比较、与自己比较、与标准比较”三个维度的中小学生测评、分析机制,以适应我市基础教育内涵发展需要。认真研究和解读我市(直属学校和三区两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报告,分析我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和教育教学现状,及时发现学校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有效调控教育教学行为,为教育行***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2.监控教学质量、改进命题技术。开展教育测量评价研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测、预警。以高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会考数据为基础,开展学业质量监测评价(oar系统)项目研究,以数据分析、反馈全市及各县(市、区)教学质量状况,为教学诊断提供依据,进一步增强学校、教师的质量意识。通过对试题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等项目的监测,加强对命题技术的研究、调控。启动小学学业质量检测命题资源库建设;进一步探索小学阶段有效的学科学习质量评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质量抽测工作,引导我市小学新课程改革与发展。 (2)
中学教职工***治理论学习计划 |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 | 2011年学校工作计划 | 2011年高考备考工作计划 | 秋季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2010——2011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 2011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
查看更多>>
(六)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整体水平
1.搭建名师引领平台。指导、考核市级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表彰优秀工作室主持人,召开名师工作室经验交流会;考核第一、第二层次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三个层次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示范作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举办2次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大讲台(初中段、小学段)网络直播教学活动,举办20期名师大讲堂;配合市局做好第十批特级教师候选人的业务培训指导工作,鼓励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构建“大师+优秀团队”的师资队伍格局,为培育温州教育家奠基,提升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打造一流教研队伍。举行全市教研(教学)工作论坛,交流推广有效教学、校本教研、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开设教(科)研员讲座、读书报告会、专业论坛。倡导教研员展示课堂教学艺术,加强教研组建设,在全市教科研机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优秀教研员、优秀教研组长评选活动。分层、分批、分段开展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的新课程教学研修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完善教研(科研)员考核办法,引导教研员面向师生、面向基层、面向教学,把主要精力投入课程与教学研究,努力成为师风师德的表率、名副其实的学科带头人,打造全省一流的教研(科研)团队,宏观上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微观上为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提供策略和技术支持。
小学教研科研工作计划篇6
一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校本研修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高教研水平、教学技能、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打造榆阳教育强区,根据省、市《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全区普(职)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和教育直属机构。
第三条 确立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相结合的研修模式。
(一)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修活动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修程序取得研修成果,并将研修成果直接应用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研修活动。
(二)“联片研修”是以“校本”为基本理念,以促进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目的,以有效实施新课程为工作目标,以校际合作、区域联动、优势互补为行动策略,在校本研修基础上,延伸拓展到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领域,为校本活动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它是让众多学校在这个平台上共同研究解决校本中存在的共性或较深层次问题的“大校本”研修工作机制。
第四条 校本研修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联片研修实行工作组长主持下的片区校长联席会议制,由组长学校校长按照职责主持联片研修工作。
二 教研网络与层级职责
第五条 健全研修网络,搭建工作平台。
(一)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校本教研(科)室和学科教研组。以校本理念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抓好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建立以课例、案例为载体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新型教学研训制度;注重方法创新,组织开展校本研训、合作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教学观摩、同课异构、教学咨询、教学管理、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收集和开发校本研修的各种文本、电子资源,健全校本研修档案,构建校本研修工作发展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考核机制。
(二)成立联片研修工作组,建立联片研修工作机制。
依据学校区域分布、规模大小、学段特点等原则,将全区中小学划成片区,组建联片研修工作组,联片研修工作组下设学科研修指导组作为业务指导机构;同时健全学校教研(科)室和学科教研组及备课组,成为学校校本研修的执行机构。
榆阳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组划(表格略)
联片研修工作组接受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接受区校本研修专业指导组的业务指导,同时组织指导联片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实行区、片、校三级拉动,行***、业务两线并举,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互补共生,形成“三级二线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第六条 明确层级职责,提高工作绩效。
(一)以区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榆阳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是全区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全区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的规划与制度建设,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展重大教科研活动和专题攻关,总结推广教科研成果,表彰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二)区教研室、区进校、区电教馆是全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全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方案,确定研究课题,健全研修网络,完善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管理办法,策划安排校本研修、联片研修活动,为校本与片区研修活动提供咨询、指导等专业支持。真正把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贴近校本、贴近课堂、贴近教师、贴近学生,与一线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
(三)校本研修工作专业指导组是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工作最直接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负责督促检查所联片学校校本研修、联片研修组织机构和研修制度建设,按相关规定要求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和检查评比制度,形成联片研修运行模式和工作流程。积极协调和指导校际、乡镇际联片研修活动,负责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校本研修工作,促进乡与乡、校与校、组与组以及教师之间合作交流、有效互动、共同提高。
(四)中小学联片研修工作组由片区组长、成员学校校长和联片教研员组成,是片区研修的指挥中枢,负责联片研修活动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和检查评估,对片区所辖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开发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调研指导和建议督查职能。片区校长联席会议每学期举行一次,学科联片研修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
(五)学校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直接领导和指导学校校本研修工作,使校本研修做到有组织机构、有制度措施、有实施规划、有评价考核、有经费保障、有激励机制。
(六)教研(科)室和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研修日常管理。依照学校校本研修制度和方案制定学期校本研修计划与进程表,提交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承担对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的考核,评选教师的教研成果,指导校内各层次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在校本研修计划实施中加强过程管理,形成教研常规:对各学科教研组的课题、计划、活动、总结、成果等进行检查、记载、评价;学期末对全校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提出奖励与改进意见。
(七)学科教研组根据学科教研工作计划制定教研组学期研修计划,组织和督促学科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教法,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观摩、说课议课、集体备课、教研反思、专题研究、教改实验、撰写论文等校本教研活动,每项活动做到“四定三有”:即定主题、定内容、定时问、定人员(主持人、主讲人、中心发言人等),有记录、有小结、有考评,使预定目标落到实处。
(八)兼职教研员协助区校本研修专业指导组和学科教研员开展咨询、指导活动。带头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积极承担专题研究,主动承担校本培训任务。
三 研修内容与工作方式
第七条 实施“一功五化”,夯实校本研修。
为促进教师理念更新和专业发展,特提出“一功五化”校本研修内容及方式。
(一)锤炼教学底功:三个类型(通用基本功、学科基本功、研究型教师基本功)拾阶而上;三种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后备骨干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次第展开;三种方式(发现新苗、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整体推进。
研修方式采用“自我研修式”扬长补短、“师徒结对式”同伴互动、“竞技比武式”增强动力等。
(二)转化教学理念:教师确立四个意识(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强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三落实”,落实教学目标(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练习应用化);落实“教”为“学”服务(以学生经验为起点、为扩大学生经验而展开、为学生获得新经验和理性认识而结束);落实课后评价与反思(反思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策略,反思教学效果,)。
研修方式采用“专题讲座式”提高认识、“以学论教式”转变行为、“评价反思式”长善救失等。
(三)内化课标教材:明确课标要求(课程功能地位及基本理念对课程实施的诸项建议课标设计思路及总分目标);通晓教材体系(教材编写体例及内容体系教材宗旨任务及知识板块单元章节地位及前后联系课时教材内容及设计意***);掌握教材教法(新课程倡导的新教法学习引进的好教法继承传统中的好教法提炼自己的创新教法);组织教师进行课标、教材、教法考试。
研修方式采用“观摩研讨式”对比分析、“分类磨课式”提炼升华、“测查问卷式”考评把脉等。
(四)优化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抓三要素(备课、上课、反思);学生活动抓三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对学困生开展“教学会诊”;引导教师以“高质量、轻负担”为目标,构建新的教学机制,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优质高效。
研修方式采用“案例剖析式”指导实践、“同课异构式”鼓励创新、“调研诊断式”反馈提高等。
强化教学管理:一是管方向,更新理念,落实机制(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管理工作基本方向,重点在“三破”、“三建”:破除应试教育的“唯考分是问”,破除妨碍课程改革的陈规旧矩,破除压抑教学民主的权力滥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制度)。二是管过程,夯实常规,动态调控(狠抓落实,既有规范要求,又留创新余地,力求“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着力点在“两个控制”:一是教师的教学流程,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是管教师,鼓励拔尖,整体提高(着眼点在“两业”,一是敬业精神,二是专业水平)。四是管学生,勤学巧学,导“星”入“轨”(注重学习品质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把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小结”这五个最基木环节分别细化出操作要点,反复要求,强化训练,使之习以为常,在每一个学习时段构成一个相对完整有效的学习周期)。
研修方式可采用“流程控制式”检查常规、“评教评学式”教学相长、“激励策进式”评优树模等。
深化校本教研:树立一种理念(校本教研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增强两种意识(发展意识、研究意识);把握三个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掌握四个步骤(问题、设计、行动、总结);运用五种方式(教学反思、教育叙事、课堂观察、教学案例、课题研究)。校本教研不等同于课题研究,既要积极承担上级下达的课题任务,更应大力倡导紧贴教学实际的小课题、微型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去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去实施这个办法,去反思这个办法的成效,依此形成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常态。
研修方式采用“课题驱动式”群体参与、“问题转化式”沙龙交流、“成果展示式”比学赶帮等。
第八条 加强校际合作,开展联片研修。
(一)当前我区联片研修工作的主要任务:
1.研究教师全员培训,解决观念转变、教学有效、教研有为等新课改带来的三大基本问题。
2.研究新课程的教与学,破解实施新课程的关键—转变教与学的行为。
3.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破解实施新课程的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的开设。
4.研究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解决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问题。
5.研究校园文化建设,解决和谐发展的校本文化构建问题。
(二)校际合作、联片研修的工作方式
1.区级层面加强示范式引领带动。确定“校本研修实验基地校”,构成全区校本研修工作的骨干体系,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联动辐射作用。
2.片区层面加强主题式联片研修。针对各片、校研修工作发展的局限性和不平衡性,以片区内强势学科为龙头,带动弱校或弱科共同提高。
3.学校层面加强点面式联动。以学科教研组为阵地,接受片区学科研修指导组的指导,强化学科研修,重点扶持弱科,实行点面结合式联动。联动方式采用“师徒结对”、“课题合作”、“自主联合”等。
4.学科层面加强跨校式研修。在农村中小学以联片方式开展跨校式研修,将专职教师数量少、难以建立专门教研组的相关学校教师组成一个研究群体,能者为师,兼任组长,主持开展研修活动,以消除学科研修工作的“盲区”与“死角”。
四 绩效考核与结果运用
第九条 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依照《榆阳区校本研修考核办法》,对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切实具体的目标要求,结合本规程一并实施考核。
第十条 各片区、学校要努力营造“人人参与教研、校校彰显成果”的研修氛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态势,在校本研修与联片教研方面,除区上统一进行绩效考核外,要切实加强自查自评,重点突出“四查四比”:教师自查,比个人反思的深度;联片工作组自查,比互动引领的广度;学校自查,比发展变化的幅度:联片互查,比互补提升的高度。
第十一条 区教育局将学校校本研修绩效考核成绩按5%计入督导室对校长年度考核之中,个人校本研修学分与评优树摸、晋级晋职挂钩。
五 工作制度与保障措施
第十二条 依据本规程和《榆阳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本管理、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相关制度。
(一)工作制度
包括联片研修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课题申报制度;论文评审制度;常规检查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
(二)档案制度
1.组长学校建立联片研修档案:包括联片研修制度,每学期活动计划,工作组与学科指导组人员名单及分工,每次联片主题活动记录及小结,教师参加联片研修的心得体会,每学年片区交流展示材料及成果等。
2.成员学校(含组长校)建立校本档案:①校本教研档案(校本教研长期规划、学期计划及活动安排;各级申报立项课题申请书、研究过程记录、阶段性成果或结题资料;校本微型课题选定、主题学习内容与研究过程记录、成果及运用;教研组活动的年规划、期计划、周安排及工作总结;汇编教学论文集、教学设计集、教育叙事集、教学案例集、教学反思集等)。②校本培训档案(学校教师阶梯发展培训规划,学年培训计划,学期培训安排及内容记录;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写实及考评记录)。③校本管理档案(落实“三规一则”及规范化管理的相关制度或要求;教师备课质量检查及综合评价;作业设计与批改质量检查及综合评价;学科素质测评试题及成绩统计表、学情分析资料;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优秀课例光盘;优质课件;校本课程开发资料)。
3.建立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主要包括个人信息表;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个人在“一功五化”校本研修中的训练计划与纪实;个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纪实;个人申报立项课题或校本课题研究的课题资料、过程记录及成果应用;个人听、评、说课记录及参加教研组、片区教研活动的感想、反思、随笔;个人教研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叙事、反思、总结等。
第十三条 加强领导,夯实措施,构建保障机制。
(一)加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专题研究、布署、检查、总结教育科研、校本与联片教研研修工作。区校本研修工作专业指导组和各联片研修工作组要牢固树立研修强校意识,求真务实抓研修,做到有工作布署、有过程指导、有质量督查、有总结评价。学校校长要切实担负起校本研修的组织领导责任,履行好校长在校本与联片研修中的工作职责。
(二)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经费投入。
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学校领导要树立教育科研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理念,安排必须的经费用于校本研修,为“培师德、练师能、铸师魂”提供有力保障,每年教师培训经费不低于本校当年经费总额的5%。联片研修经费在教科研经费中专项列支。
小学教研科研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 区县小学课题研究方法探讨
区县小学教师提及课题研究,多数教师感到高深莫测或认为与己无关,而且很多教师认为,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小孩,琐事又多,教学任务繁重,只要管好孩子、上好课就行了,参与课题研究是学者们的事,把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与课题研究分离开来。我校经多年的课题研究证明,参与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课题研究不仅能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工作的科学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且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目前我校正在研究的课题有18个,其中部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3个,县级课题3个,校级课题11个,基本达到全校教师人人参与的目的。现结合我校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谈谈区县小学如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开展课题研究的新思路。
一、提高教师认识,明确小学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为提高教师们参与课题研究的意识,学校组织老师学习新理论、新思想,听有关课题研究的讲座、看课题研究的视频……让一线教师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关系”。通过学习,老师们明白了教学是教师的基本任务,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及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参与课题研究、参加教育科研活动是教师学习提高的一个过程,是教师智慧生成和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二、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工作就是研究”的思想。
小学教师研究的课题基本是来自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参与研究的内容几乎都是所教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常出现的、有待探讨或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进行课题研究”是很多老师关注的问题。
(一)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相结合
我校课题研究不仅有总体计划、阶段计划,还有具体实施的学期计划及相应的活动记载和总结。各级课题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以下活动:开学制订计划、教学期间有成果汇报(课例展示)、学期有总结等。
为不增加教师们的负担,我们将课题研究活动与校本教研活动相结合。每期开学时,各课题组结合教学内容,在拟订教学计划时融入课题研究计划,拟定成果汇报(课例展示)时间和内容。每次活动既是教研活动又是课题研究活动,学校还采用部级、市级课题引领县、校课题的开展,以点带面,促进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
一线教师提出的研究课题大多与老师所教学科相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老师们本着“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参与研究,因而具有很强的主动性、积极性。
如何将课题研究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呢?在操作层面上,老师们可以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拟订计划,在备课的时候深入思考,将课题的研究目标加以具体落实,大胆构思,缜密计划,精心设计教案,上课时进行多种教学尝试,步步实施研究策略,取得研究实效。
如:我校的校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导语设计的策略研究”,是中低段数学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出的,所以每位参研者都主动积极参与研究实践,在备课时都设想引入课的情景导语,有时还设计几套方案,在上课时又会随学生、课堂的气氛选择引入的情景导语。通过近两年的研究,目前基本探索出不同内容、不同年级导课的策略。现在我校的参研教师更注重过程的体验,因为在备课的一次次假设里,在上课的一次次实践中收获着快乐,发现学生更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了,学习兴趣浓了,成绩也逐步提高了。
(三)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
课题研究不应由课题组长一人包办,而是分工协作、互换角色,课题组长在课题研究中起组织引领的作用,组员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我校课题组操作方法是:课题组内除课题组长外,另设执行***、秘书长、资料收集整理员、课例执教者、课堂教学听课观察记录员等,组员轮流坐庄,各任其责,但又在组长的统筹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这样充分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让老师们出谋划策,共同搞好课题研究。
(四)勤思多练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灵感一闪即逝。为留住瞬间思绪,学校为老师购买专用笔记本,鼓励教师写教育随笔、教学心得、教学反思,要求课后将教学的感悟、发现、得失和学生的创新等都及时记录下来,然后加以反思、总结、思考,这样既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实践依据,又促使自己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注重成果的收集、总结与推广
课题研究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但如果按照课题提出的计划,认真做,一步步加以落实,就一定会有较大收获取得成效。如县级课题“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教师充分利用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方面的优势,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六)强化课题管理
以校级课题为基础,综合校级课题亮点申报县级课题,在县级课题基础上抓住学校特色申报市级、部级课题。在研究中我们按照“齐抓共管,分头并行”的原则,抓实校级课题,做好做强县级、市级、部级课题,使之取得成效。
科研室专门设计了“课题研究管理手册”专用电子文档,既便于学校管理又便于老师们平时研究成果的记载。此手册主要记载课题方案、课题研究计划、案例、研究心得、反思、总结和学习的资料,等等,既为参研者储存研究“亮点”,又为课题结题时,总结成果提供一手材料和事实依据。
我校历来重视课题研究工作,早在1985年就全面参与《小学整体实验改革》,以后相继承担了国家、市、县级课题研究。2011年4月,我校参与研究的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专项课题——“‘1+1阳光少年’特色学校研究”和“大足石刻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两课题同时结题,受到市教科院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
虽然课题研究是艰辛的,但它能改进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具科学性、适用性,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只要我们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思想,静下心来,认真做,巧妙地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研究,就能取得成效,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小学教研科研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 小学 教育科研 合理定位
一、教育科研的内涵分析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科学研究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或实践活动;教育科研则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它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和问题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而言之,就是一种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理解教育科研的内涵。
1.科学方法。教育科研中的研究方法是人们解决问题、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中介和桥梁,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正确性,所以我们必须以专业理论做引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小学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教育统计等。
2.有目的、有计划。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过程,而不是一种盲目的活动。开展教育科研,首先要选择好课题,确定研究对象,制定好实施方案,然后进行具体的实施,并最终形成研究成果。事先若没有目的要求,心中没有计划,临时想到什么就干什么,然后写一小结完事,这不是真正的教育科研。
3.创造性。创造性是一切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所谓创造,就是运用已知信息生产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这种“产品”可以是一种新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工艺、新技术、新作品等。对于小学教育科研来说,不是去复述前人已解决的问题,而是在接受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钻研,进入前人还没有进入或没有完全征服的领域,解决前人所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包括内容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和方法的创造性等。
浙江省磐安县教育局教科所陈复兴认为:中小学教科研好比人生,可以用五重境界来概括:为成长“上下求索”的学习境界;立项前“两情相悦”的自发境界;立项时“结婚登记”的责任境界;立项后“生儿育女”的自信持恒境界;出成果“继往开来”的生态境界。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研究过程一般可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第一,计划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工作是选择课题、制订计划、申报课题、搜集资料。选择课题即对发现的教育问题进行选择,确定最有研究价值、最适合自己研究且能在相应的期限内完成的教育问题。这是科研的第一步,选择什么问题不仅可以看出研究者的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项研究的价值和方向。制订计划即设计研究方案,是教育研究的施工蓝***。通过方案设计来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进度等,这关系到研究的成败、价值与效率。申报课题即研究人员或研究单位,按立题审批手续,将所选定的课题向有关科研规划部门申报。申报成功后,要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别人在本领域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做好准备。可查阅的文献包括:专题著作、报刊杂志中的有关文章、经验介绍、教学实验报告,等等。
第二,实施阶段。这个阶段是把研究方案变成现实的具体操作,一般包括研究资料的分析整理、研究的具体执行、研究过程的监控和调整,等等。认真进行材料归类整理工作,对于搜集到的材料要进行分析、综合、比较,运用逻辑的、数学的及其他各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的操作要符合研究设计的要求,并不断控制和调整实施的过程,这是教育科研工作的核心和主体,对达到教育科研工作的目标有着决定意义。
第三,总结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解释结果、得出结论,并将研究结果及结果的来源用一定的写作格式表达出来,是研究的收获阶段。教育科研的结果经严格的整理之后,用论文或书面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是有益和必要的,它将科研中的发现加以推广,有利于今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二、走出小学教育科研的认识误区
教师是一个离不开“研究”的职业,小学教师同样肩负着科研的重担。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完善需要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不遗余力地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提出新对策;能够承担这一任务的教师,必须是具有一定科研素养的研究型教师,这也是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但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对小学教育科研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阻碍着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走出这些误区。
1.教育科研观念的弱化
许多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教师中间还存在教育科研“神秘论”、“无用论”、“随意论”等观念。
“神秘论”的观点认为,教育科研偏向于理论,是教研院和专家、教授等专业人员的事情,小学教师能力和水平不够,也出不了什么成果,于是,在教育科研工作上就畏首畏尾,顾虑重重;“无用论”的观点认为,教育科研对实际工作的意义不大,对学生水平的提高也不明显,还加重了负担,存在“费时、费力、费钱”的问题。另外,有的老师做科研很“随意”,不注重过程的规范和方法的科学,研究流于形式,实效性差,甚至三分钟热度,造成教育科研队伍不稳定,研究工作开展比较平庸。
2.教育科研过程的虚化
一些小学的科研过程过于形式化、单一化,学校课题出了,申报书像模像样,对人员安排、时间分配和成果形式等也做了一定的安排,可长时间不见其有实质性的科研进展,只是请来教科室的同志来听一听课,查一查报告,就算是汇报了、交差了。到研究阶段结束时,却能拿出科研报告、总结,这样的闭门造车又有什么科研价值呢?教育科研方法有很多:观察法、调查法、教育实验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统计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及其局限性,仅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难以得到科学的研究结果,研究者必须掌握多种科研方法,根据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规定出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来,其中包括选题、查阅文献、初步调查了解制定研究工作计划、收集并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撰写报告等环节,必须克服课题组组内分工不明确,组织混乱,各搞各的,自行其是,才能使教育科研工作顺利而有效地进行。
3.教育科研缺乏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的实质是理论、经验对实践的指导,理论、经验与实践的对话,是具有教育研究专长的人员通过他们的先进理念、思想方法和先进经验引导和带动第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实践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不少小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了问题,但没能搞清日常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的关系,这就是缺乏专业引领。
大家都认同,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离开理论指南的实践往往是茫然的实践。有些小学老师埋头于实践,兢兢业业,辛辛苦苦,但往往所得甚少;实践有时使人感到充实,但一味实践,又会使人陷入盲干的困惑和茫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着丰富的体验和实践知识,蕴藏着许多智慧和经验,但大部分教师却难以将隐性的经验外显化,或将感性体验理性化,使之成为能与人共享的资源。如何把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上升为教育科研,这就是对教育专业研究人员发挥专业引领提出的新的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其实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与外来研究者相比,教师处在一个极其有利的研究位置上,有最佳的研究机会,我们应该及时走出误区,科学地、系统地认识教育科研。
三、小学教育科研的合理定位
小学教育科研是人们对小学教育领域的对象、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创造性认识活动。林炳伟老师曾说:“中小学教育科研……研究的对象是自己的课堂教学,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而不是为了研究出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理论。……”小学教师做教育科研应有合理定位。
1.小学教育科研以应用研究为主
小学教育科研应该面向实际,面向课程改革,着眼于应用,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应用研究是解决教育工作中具体问题的研究,它着重于针对某一实际问题,深入考察其规律,提出比理论研究更加具体的对策与方法。实践中的小学教师,由于承担着一定量的教学任务,很难进行专门的理论研究;一般基础理论研究的周期比较长,须经过反复研究、论证,难度较大,而具体化、实用化的应用研究更适合小学教师。
2.小学教育科研以教学实践研究为主
日常教学的课堂是诸多热点与难点的汇集场所,是教育教学问题的原发地,是问题产生的真实土壤。教师自身研究的问题实际上大多并不是来源于对理论材料的占有和分析,而是来源于日常教学实践。教师一直生活在日常教学的实际现场,是在日常中感受教育事实,发现教育问题,提升教育智慧的。只有当小学教育科研与日常的教学工作密切联系,才能得到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欢迎和支持。
3.小学教育科研以校本教研为主
小学教育科研要从学校的具体实际出发,始终围绕学校,找准科研工作与本校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以实现“科研兴校”。校本教研是选择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小学教科研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目前学校教育发展或课程改革中的问题,其代表性的三个特征就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教师参与校本教研,不但可以提升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而且有利于改进教学工作,进而提升精神境界和思想品位。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温忠麟.教育研究方法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陈复兴.中小学教育科研五重境界链接人生[N].中国教育报,2005,(7).
[4]林炳伟.成长即成果[N].中国教师报,2009,(1).
小学教研科研工作计划篇9
一、通过培训,从思想认识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作为校长,要树立通过科研让学校发展的理念,要树立校本研修的理念,要树立研究要符合规范,要树立向科研要质量,研究即工作,工作即研究,我很赞同。聆听了***教师司王炳明教授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策解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印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使我们把握了教育的前沿***策:新时代教育指导思想(9个坚持);新时代教育方针;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新时代教育改革顶层设计;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因此必须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必须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中央提出强师目标: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作为校长,用学校发展愿景凝聚全体教职工。靠制度靠人情奖金福利对教师的凝聚都是表层的肤浅的,真正能吸引教师的是学校给其成长的一段经历,使其在学校发展中自我价值的体现以及受到的尊重,把学校现状及发展愿景成为教师工作的内驱力,实现学校发展最大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尽最大的能力让孩子们接受优质教育,加强培训学习、实施温暖教师工程,师德提升工程等,让每一个教师在充实工作之余,能体现教师的成功,能感受来自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赞誉。
二、校长要带着课题开展工作,要把学校发展过程遇到的困难、教育热点难点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聆听童汝根教授《名校长微课题到成果奖的五项修炼》,我深有感触,作为校长,要做学校规划的引领者,校长的核心功能是引领Leader VS.Manage。
学校的改革发展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在学校各项规划和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校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这些规划和计划其实就是校长教育思想的集中反映。所谓校长的教育思想,就是校长对教育的本质和育人功能的理性认识,对教育发展趋势的总体把握,对教育与社会***治、经济、文化关系的深刻理解。然而,校长决不可以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或一厢情愿去制订、设计学校规划,而需要充分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的力量,群策群力去完成。校长不能把自己的既定想法有意无意地强加给老师,而是以和谐、民主、尊重的姿态去感召和激发教师的智慧,以自己先进的思想、开阔的视野、丰厚的积淀去引领教师的智慧,使他们积极地、自觉自愿地参加到学校规划的制订和设计中来,以集体智慧构建学校的发展蓝***。只有这样,学校的规划和计划才能被大多数教师所主动接受,才能成为激励大家奋发进取、努力工作的行动指南。
校长如何做好学校规划呢?一要心到,1.指导思想要正确-纲领、案头书;2.心中装着所有人:每个人都能在规划中找到自己(自己的规划)二要脑到,1.专业的思考;2.科学规律的把握;3.***策与形势的把握;三要手脚到,不能闭门造车;要多出去走走多看打开视野;“脚踏实地”、“调研走访”“体用主义”。我校是地处城中村的公办小学,规模小,生源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基于本校实际情况,分析主客观存在问题,我们确立了厚德立人,笃学励志的办学理念,以“励志·立人”特色规划办学品牌建设,按照“特色项目——特色课程——特色学校”的途径,以感恩励志德育项目及“2+1+1”工程的特色项目为立足点,构建励志课程体系。分三阶段,第一阶段:组织学习、宣传发动、特色项目创建阶段:制定特色项目与团队建设方案,分层组织特色项目建设专题培训,建设特色校园环境,形成雏形;第二阶段:组织实施、特色建设阶段:逐步开展特色管理、特色队伍建设、特色德育工作,融入各学科教学工作中; 第三阶段:形成品牌,总结推广阶。从推进校本课程渗透、实施家校联动重点工作上,推进特色落地,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工作评比活动,逐步反思与总结,内涵发展,学校品牌。在我校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的教育难题成了我作为课题进行研究问题,如:城中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城中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行动研究;城中村小学家校合作的研究等等。
三、校长要做教师科研的引领者。
小学教研科研工作计划篇10
拨乱反正冲破了原有观念束缚
1976年9月,“”被粉碎,“文化***”宣告结束。此后,***领导“拨乱反正”,确立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各行各业呈现出一派新气象,科技、教育事业也出现了重大转机。
小平同志以非凡胆略,冲破了原有观念束缚和旧体制局限,高瞻远瞩地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基础。他提出的观念,激励人们***思想,探索新路,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战略,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回顾当年情景,我们永远难以忘怀。学习小平指示,大大振奋人心。对高校教学科研人员来讲,感受最为深刻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两个估计”为突破口进行拨乱反正。“文化***”结束后,***治上拨乱反正成为突出问题。对教育战线来说,长期压抑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两个估计”成为当务之急。小平同志以科学的态度,首先冲破“两个凡是”束缚,坚决否定“两个估计”的错误论断。使知识分子的名誉得到恢复。
二是以恢复高考制度为突破口带动学校全面整顿。“文化***”10年,高考制度被废止10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档。小平同志在1977年8月8日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听了教授们强烈呼吁恢复高考制度后当即表示:“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不久,***批转***文件,宣布当年即恢复高考。这又一次强烈震撼了教育界和全社会。
三是确立了科技是关键、高等学校是科技重要方面***地位。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在8月8日科学教育座谈会上,他非常肯定地说:“高等院校,特别是重点高等院校,应当是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是阐明了科技和教育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1977年5月,他强调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7月29日又进一步指出:“重点大学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阐明了科技、教育的内在联系,突出了科学研究要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思想。这是国内外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客观规律的精辟论述。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小平同志关于“高等学校是科研的重要方面***”,“重点大学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的论断。这个论断对我国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高校是办教育的中心,大家都明确,也没有争议。高校也是办科研的中心,争论了多少年都没能解决。小平同志点破了这个问题,对改变观念、***思想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从而成为摆正高校科研地位的一盏指路明灯。
小平同志的至理名言、他所阐明的思想观念,武装了广大教学、科研人员,一直引领着高等教育和高校科技事业发展。在***中央领导下,小平同志指示推动下,高校各项工作很快走上了正常轨道,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开始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
“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伟大号角
1978年是我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先后召开了三个重要会议,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决策,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一是3月1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这是粉碎“”后,***中央为发展科技事业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有6000多名代表参加。小平同志在开幕式上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和建设宏大的又红又专的科技队伍等重要问题作了阐述,从而确立了科技工作和科技人员应有的地位。他的这次讲话,从根本上澄清了、“”多年来制造的混乱,为我国新时期制订科技方针和各项***策奠定了基础。当时主管科技工作的***副******同志在谈到我国科技体制时,强调要分工合作,大力协同,并指出“高等学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这次会议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发展科学技术的一系列重要***策,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纲要》,发出了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的伟大号召。会议大大鼓舞了士气,它标志着我国科技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郭沫若同志深有感慨地说:“科学的春天到来了。”这表达了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心声。
二是4月22日至5月16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共6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总结了28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分清了路线是非,明确了教育工作的方针***策。会议还讨论了《1978~1985年全国教育事业规划纲要(草案)》。会议特别强调: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要全面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高等学校实行教学、科学研究与生产劳动三结合。小平同志在会上也作了重要讲话。这是“文化***”后在教育战线进行拨乱反正,明确新时期教育方针、***策的会议,对于指导全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12月18日至22日,中国***举行了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开始全面纠正“文化***”及其以前左的错误,使***的路线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轨道,***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解决了关系***和国家命运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成为建国以来我***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会议。主要表现在:一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得一切思想、理论、路线、***策上的是非得到澄清,对一切重大事件和重要领导人的功过作出了公正评价,促使人们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各项工作开创了新局面;二是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治路线,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三是作出了调整国民经济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四是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法制的任务;五是重新确立了***的正确的组织路线。从此,我国走上了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道路。
小平的光辉理论,***的改革开放***策,不仅给高校科技工作创造了良好***策环境,还对解决实际问题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在这一年里,领导部门采取了若干重要措施:一是***、国家科委商***同意,从科技“三项费用”中给高等学校拨款3000万元,用于重大科研和试验、试制;二是***在教育事业费中安排研究经费600万元,用于结合教学的自选项目。
为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1979年1月4~24日,国家科委、***、农林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工作会议。全国60多所著名大学的***书记、校长和部分知名教授共120余人会聚一堂,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会议指出:“高等学校是我国文化和科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承担着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会议提出:随着全***工作中心的转移,高校应当“把工作的着
重点转移到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上来”;“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更应当努力办成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以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级专门人才和赶超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为奋斗目标,出人才、出成果,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等。
至1979年,高等学校的科研基本得到了恢复,某些方面有较大发展,经费也有较大增长,经费渠道有所疏通。这一年科技三项费用达4500万元,比上年度增长50%;经***同意,从1979年起,在高等教育事业费中增列了科学研究费科目,当年拨款1415万元,1981年增加到2000万元。
面向经济建设调整高校科技方向
自***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以后,紧接着,中央又决定从1979年开始,花3年左右时间调整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为贯彻中央上述精神,科技、教育战线也积极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方针并作出了部署。
1981年2月,国家科委***组向中央报送了《关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针的汇报提纲》,提出了五点建议。即:
――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应当协调发展,并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着重加强生产技术的研究,正确选择技术,形成合理的技术结构;
――必须加强厂矿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
――保证基础研究在稳定的基础上逐步有所发展;
――把学习、消化、吸收国外科学技术成就作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
1981年4月,中共中央***转发了国家科委***组的《汇报提纲》。在转发的通知中强调:“科学技术要走在生产建设前面”;“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科技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大力抓好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方针和任务,要体现在下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十年规划设想中”;“为使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真正发挥作用,现行体制需要逐步加以改革”。
1979~1981年间,教育战线贯彻八字方针,主要是整顿教育秩序、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使教育工作纳入健康发展轨道。***于1980年曾两次召开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30年的教育工作经验,认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必须与经济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学校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必须正确地贯彻知识分子***策,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中国***对学校的领导。
在贯彻八字方针过程中,高等学校科技工作也形成了一些重要思路。其中影响深远的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贯彻小平同志关于“两个中心”的指示,形成了重点建设的基本思路。强调把一批重点高校办成“两个中心”是一个应该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方针,在拟订规划、计划时应该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切实加以安排。设想建成“两个中心”的基本目标是两个:一是在国家需要的各个主要科学技术领域里,能够培养出与国际先进水平大体相当的博士学位研究生,并达到一定规模;二是在解决“四化”建设中重大科技问题和发展科学技术上,能够做出重要贡献,成为攀登科技高峰的“国家队”之一。在建设“两个中心”的部署上,强调从实际出发,从抓重点学科入手,注重队伍建设和科学实验室装备,并采取逐步建设的方针。
第二个方面是贯彻***的科技方针,调整科研布局。高校科技工作从侧重基础研究转变为主要面向国民经济。明确提出要适应“四化”建设需要,在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同时。用更大精力加强应用研究,把科研工作重点,调整到围绕国民经济,促进、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轨道上来。大力倡导为各行各业服务,“吃百家饭”。
为了推动贯彻***的科技方针,展示高校科技成就,1982年4月5日至5月6日,在京举办了部属高校科技成果展览会。32所理工科院校展出500项科技成果。其中有一半是与生产部门、科研单位及院校间合作完成的,大多数已经开始推广应用。大部分研究项目与教学相结合,许多研究生和毕业班大学生参加了研究,有近一半研究成果直接充实了教学内容。观众反映:高校科研既出成果,又出人才,是建设“四化”的一支巨大力量。***领导同志参观后给予热情鼓励和指示。万里副***指出:大学要和科研相结合,也要和工厂相结合,国家急需的项目要大搞。***副***题词:“进一步发挥高校的科研潜力,把教学、科研和推广密切地结合起来。”***副***题词:“高校科研大有可为”。
1982年9月,***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确立了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同年10月,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高校获奖57项,占获奖总数的45%。会上中央领导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
为了推动高教系统贯彻这个方针,***与国家体改委联合,于1983年12月,在天津召开了“高等学校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经验交流座谈会”,部分大学和企业的代表出席,交流经验并共商有关***策措施。***副部长张文松、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童大林到会作了重要讲话。
科技方针的调整和各项措施的推动,使高校科技工作的布局和任务、经费的来源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基础研究为主转到了围绕国民经济主战场。到1985年,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三类工作的比例大体是13%、60%、27%。科技经费从70年代末近1亿元,增长到1985年近6亿元。科研任务从主要来自纵向,向纵、横向并驾齐驱方向发展,而且横向任务发展速度超过了纵向任务。
建立学位制度促进了科技教育结合
学位制度的建立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为建立一个具有自己特色、***自主和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增强了为各行各业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资源的能力。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是科技工作得以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
1980年,全国人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1年,***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我国正式建立起了新中国的学位制度,从而把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也带动了高校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
1981年7月下旬,在北京召开了***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一次会议,评选出了我国第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学科点。评完以后怎么办,拿什么来培养研究生?大家都明白,需要经费。所以教授们商讨以后,写了一封有103位教授签名的联名信,在参加闭幕式的时候,由复旦大学苏步青教授作代表递了上去。
教授们在信中语重心长地说:“虽然我们的平均年龄已逾花甲,而且实际从事科学研究与培养研究生的主力也已逐渐转向中层骨干,但是我们为振兴中华,培育一代英才,还是信心百倍,干劲十足,我们都愿学作春蚕,把丝吐尽。”“现在学位研究生的授权单位已经通过,而研究生的培养必须结合科研工作,高校缺少科研经费,也必然要影响到研究生的
培养质量。因此,我们恳切地希望尽快恢复高校科研经费在国家科研事业费中的拨款渠道,高等学校作为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在国家科研事业费中领到应有的基本口粮。”
因为过去是计划经济,拨款制度上,教育拿教育事业费;科技事业费只有科委、科协、科学院等姓“科”的才有。上世纪60年代初,高教界强烈呼吁,曾经给高校在科技事业费中开过一个口子,但可惜经过“”,这个渠道又丢失了。所以教授们提出来,要求尽快恢复。
这封信经***、国家科委领导研究提出意见后,国家计委、***提出了解决方案。在12月31日给***的报告中提出:“考虑到当前国家财***还有困难,对高等学校所需科研经费只能逐步有所增加。我们建议,1982年从国家总预备费中,对中央各部门所属88所重点高等学校增拨科研经费2000万元,列‘教育事业费’科目。”该报告***领导同志于1982年1月即审批同意。当时主管财***工作的***副******同志在批示中还写道:“***可能感到少了一点,但今年财***仍不宽裕,总是开始有了一些,以后如有可能,逐年考虑增加。”
这个口子一开,虽然经费不多,可是非常重要。它对高校博士生、硕士生培养一直起着重要作用。该经费的使用程序,开始时是要把项目报上去,经***核准才能拨款。后来商***同意实行基金制管理,定名为“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它是专门用于结合研究生培养的科研基金。体现了小平同志所倡导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就是科学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思想。过去好多人都主张结合,但拿什么来结合?争取到一项能持续提供的经费,以此为粘结剂来促进结合,这是最现实的保障。
制定规划形成科技发展基本思路
从1980年开始,根据小平同志指示和中央部署精神,***组织专家和管理干部,对高校科技发展规划进行了多年研究探讨,提出了若干重要发展思路。
制定重点学科发展规划
***科技司在贯彻小平同志指示中,提出了从重点学科入手,逐渐形成一批“两个中心”大学的思路,从1980年起,便开始研究建设规划。先从部属高校做起,1981年上半年就形成了规划框架,提出在32所部属高校的116种学科中,选择279个学科点作为建设重点。征求学校意见后,于1982年4月,提交部***组会议原则通过。随后又开始酝酿全国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问题,所提建议的核心内容,后来写进了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在研究制订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同时,***科技司对高校科技发展总体规划也作了研究,形成了《***直属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六五”计划和十年设想纲要》(讨论稿)。1981年9月,该纲要(讨论稿)连同《***直属高等学校自然科学重点学科规划总表》,一并发给了学校。这个规划虽然未以***文件正式下达,但对学校科技工作发展起了重要指导作用。一些重要规划内容,后来逐步得以落实。如重点学科建设,在国家和省市两个层次上,争取多种渠道经费支持,已分期分批实施多年;专职科研编制,经专门程序审批,部属高校确定了1.5万人,分两次下达得以实现;关于建立***科技委员会、建设一批科学实验室、培养优秀骨干人才等内容,也先后付诸实施。
制定行业科技与新技术发展规划
1982年11月,国家计委、国家科委给***写了关于编制科技发展规划的报告。之后,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经委共同组织规划工作。
***于1983年3月.在杭州召开了规划会议,着重讨论了重点行业和新兴技术领域的科技规划问题。会后选派了20位同志参加全国规划组,并建立了与全国规划组相对应的***规划工作组,为编制全国规划提供建议。当年6月,编写出了对15个重点行业和新兴技术领域规划的建议,共撰写了98个重大科技问题的专项报告,报送各有关方面。这些建议对编制全国规划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为编制“七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提供了一定基础。这集中体现在“七五”期间组织实施的76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
高校专家直接参与国家规划,不仅为国家制订科技规划作出了贡献,还给学校承担科技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如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与“六五”计划相比,承担的任务翻了一番以上。“六五”计划攻关项目制定过程,高教系统没有参与,信息不灵,组织不够,因而影响了作用的发挥,承担的攻关任务,按经费计,仅占全国6%左右,其中部属校占3.1%。“七五”科技攻关任务,高校获得的经费占全国13%,其中委(1985年***改为国家教委)属高校占7.3%。由此得到经验教训,高校要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发挥作用,就应积极组织队伍及时参与。
制定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三委”委托中科院、***组织制订全国基础研究规划。为此***于1983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科技规划会议,会后组织了对100多个重要领域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各规划组都撰写了专项报告。这次规划提出的优先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议,为后来拟订国家基金指南和有关部门制订重大项目计划提供了较好基础。规划中提出的***策措施建议,为国家体制改革和基础研究重大决策提供了思路。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建议借鉴外国的经验和教训。改变我国科研与教育分离的状况。建立合理的基础研究工作体制;提出基础研究经费管理,要建立专门的国家科学基金,实行资助科研和培养人才结合的原则;提议建立国家实验室,列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计划,有专门款项保证,不论建在哪个部门,都应面向全国开放。另外,对选择优先领域、造就杰出科技人才、利用外国先进实验设施等问题,也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这些建议大多与中科院及其他有关方面取得了共识,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向上反映,后来程度不同地被吸收、采纳。
历时几年制订科技规划,一方面为国家科技改革和规划提供了不少有益建议,一方面又为高校科技改革和发展明确了基本方向。关于高校自身发展的战略思路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科学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第二,从建设重点学科入手,把一批重点大学办成“两个中心”;
第三,建立一批开放型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学教研科研工作计划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