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发言提纲篇1
意识形态专题讨论心得体会发言提纲
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国家***、中央******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用“九个坚持”精辟概括了***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15个字,明确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作为***员干部,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的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做好学习精神的先行者。
一是在思想上“亮剑”,做意识形态工作的捍卫者。***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就意识形态领域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作用。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各级***员干部要坚定***治立场,旗帜鲜明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对大是大非问题、***治原则问题决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退避三舍,必须以战士的姿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旗帜鲜明站到意识形态工作一线。
二是在行动上“亮范”,做意识形态工作的示范者。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的各种方针***策、主要会议精神为首要***治任务,以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的精神为主线,迅速兴起学习热潮。我们各级***员干部要想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就要重心下移,俯下身子走向群众,贴近群众、深入群众,与群众面对面,心交心,传播***的方针***策和新思想,推动宣传资源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只有将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做好、做实、做深,才能让***的宣传思想工作精髓落地生根。
三是在舆论上“亮声”,做意识形态工作的传播者。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定宣传***的理论路线方针***策,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决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持***管宣传、***管意识形态、***管媒体。
意识形态发言提纲篇2
[论文关键词]国际汉语教学;移情;《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策略;文化意识
引言
国际汉语教学(亦称汉语作为外语教学,TeachingofChineseasaForeign Language)于2005年进入发展新时期。“以首届‘世界汉语大会’的召开为契机,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在继续深人做好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始把目光转向汉语国际推广。这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上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里程碑式的转变。与此相应,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汉办”)组织研制了《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并于2008年3月颁布。与以往纲要如《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国家汉办,1996)、《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国家汉办,2001)相比较,《大纲》首次将“策略”和“文化意识’’(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一道)作为构成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基本构件提出,并加以分级描述和举例说明,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以往大纲中偏重语言内容界定,缺乏对语言功能和文化内容具体描述的偏颇,对国际汉语推广起到了极大的指针和推助作用。
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既要符合对外汉语教育规律,又要遵循审美教育规律,而移情理论正是这二者的重要契合点之一。本文在扼要梳理移情理论发展脉络,阐明其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的基础上,从《大纲》中集中凝聚美育理念的“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两个重要构件人手,探讨它们与移情能力培养的内在关联,以期对《大纲》日臻完善,对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走向丰富和深入有所裨益。
一、移情理论的基本历史发展
移情(Einfuhlund德文,Empathy英文),是人类在长期社会活动中被肯定下来的审美意识活动,是“直观与情感直接结合从而使知觉表象与情感相融合的过程。当我们聚精会神地观照审美对象时,就会产生把我们的生命和情趣注入到对象中、使对象显示出情感色彩的现象”。
这一概念较早由德国美学家R.费肖尔(1847—1933)提出,其后德国心理学家K.格罗斯(1861—1946)从心理学的生物进化论观点出发,认为移情是一种内模仿活动。英国美学家V.李(1856—1935)也提出了移情概念,她认为移情现象是自身对经验的反省,并认为移情作用是长期的观念、情绪和意识累积而形成的心理过程。德国美学家J.伏尔凯特(1848—1930)认为,移情是一种富有独创性的心灵活动,知觉与情感内容的融合是由无意识心理过程完成的。移情学说的主要代表人为德国美学家T.李普斯(185l一1941)。他在其《美学》一书中指出,美的价值是一种客观化的自我价值感,而移情是审美欣赏的基本前提,移情可主要区分为四种类型:其一,一般的统觉移情,给普通对象的形式以生命;其二,经验的或自然的移情,使自然对象拟人化;其三,氛围移情,使色彩富于性格特征,使音乐富于表现力;其四,生物感情表现的移情,如把人物的外貌作为其内心生命的表征,使人的音容笑貌充满意蕴。
20世纪初,西方心理分析学派将移情引入临床***,将其视为在精神分析***中,病人把对给他以重要影响的人(如父母等)的情感转移到***者身上的一种心理过程。20世纪中叶,美国心理***学家C.罗杰斯(1902—1987)在其创建的一种人本主义心理***方法——患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therapy)中,引入“移情理解”(em—pathicunderstanding)这个关键术语,指“咨询者深入了解和设身处地地体会受辅者的内心世界。”移情理论在心理***领域的实践应用向着愈加深广的领域展开。
法国哲学家梅洛一庞蒂(1908—1961)将“习惯性身体”(habitualbody)这个术语引入移情研究,他认为:“最完整的体验为自身提供习惯性身体,是一种内在必要性。”习惯身体在感知过程中起着稳定的作用,而“每件事情发生时,只有好像他人的意***会经历我的身体,或我的意***能够经历他的身体时,才可能有沟通”。
言之,我们的话语或姿势的意义,不是被赋予的,而是被理解或领会的,意义出现在对方认知到自己情感的时候。这就为交际找到了内在的依据,即要逐渐意识到他人从自身的视角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他们,承认差异,并努力移情,尊重他人平等、又有着诸多不同的人性。临近世纪之交,美国神经生物学家达马西欧(1944一)在其《感觉发生的事情:意识形成中的身体与情感》中,以诸多实证作出归纳:“意识始于我们或看或听或触摸时感觉到发生的事情……它是我们生命有机体内部伴随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内心任何形象形成的一种感觉。这也从实证角度支持了庞蒂的论述。
二、国际汉语教学中的移情问题
情感因素在国际汉语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其作用在认知因素之上,是启动后者的“点火机”。一般认为,个体情感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态度和性格三个层面,而移情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又是密不可分的。
兰伯特和加德纳将学习动机分为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motivation)。前者主要指跟目的语社团直接进行交际,与目的语文化有更多的接触。后者主要是指把第二语言用作工具的实际目的,如查阅资料、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等。相比较而言,前者动机更为强烈,学习效果也更大。两类主要动机均离不开移情,移情是促成动机形成的前提和保障。原因在于语言是达成移情的主要手段,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双方都要不断做出假设,不断揣摩对方输入信息所表达的真实意思以及将要输入什么信息,同时还要时刻推测自己输出信息是否为对方理解。此间,假设和判断中的移情无处不在。就运用第二语言交际而言,除了个体认知和情感上的差异外,更有双方在文化上的差异。这就更加要求交际双方自觉地转换立场,有意识地超越各自文化固有框架模式,自觉运用有效的移情手段来体验、理解、领悟对方文化差异,建立双向协调、双向互馈的交往机制,不断接近学习动机。
学习态度是构成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大体上可分为积极态度、一般态度和消极态度三种。持积极态度学习者多因为较强内部动机支撑,表现为自觉、主动地学习,并且对学习本身有浓厚的兴趣。持一般态度者,多因为外部因素影响而改变原有态度,仅要求把语言课程当作一般的任务完成,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热情和兴趣。持消极态度者,往往是因外界压力被迫学习,既无学习自觉要求,又无学习兴趣,抵触情绪强,一有机会就选择放弃。移情培养是不断激发学习者产生新的、更为持久的学习动机,改善学习态度的重要动力支撑。这是因为,外语学习最根本动力是交际的诉求,而移情正是交际心理的核心所在。通过移情,积极态度者更加坚定、丰富和深化自己的学习目标,一般态度者和消极态度者则可以激发出新的学习乐趣和热情,继而使找到新的学习目标成为可能。
性格特征对外语习得影响甚大,此间,自我对移情的影响和移情对“语言自我”的塑造紧密交织。掌握一种新的语言,建立新的语言自我,不仅因为涉及到对自身的评价而影响到自尊心问题,而且势必影响到学习者性格的其他方面。目的语的特殊词汇、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对不善于移情的学习者来说是难于接受的。这就需要学习者的策略有足够的灵活性,拆除那些影响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文化屏障,勇于尝试、接受新事物。另一方面,“我们通过相互的语言耦合(coupling)开展生活,不是因为语言允许我们展示自己,而是因为我们通过语言在同他人一道带来的持续不断的形成过程中构造自己。我们在这个共生共存的耦合中找到自己,这个自己不是先前就存在的参照物,也不是起源,而是我们同他人一道缔造的语言世界形成过程中持续的转变。”
三、国际汉语教学中的移情能力培养
移情能力培养是国际汉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多被忽略,究其原因,与其在教学过程中多以潜在的心理活动形式存在密切相关。
《大纲》首先明确了国际汉语教学的总目标,即“使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习目的,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最终具备语言综合能力。”,并进一步阐明语言综合能力的内涵,即“由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策略、文化意识四方面内容组成。其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策略是提高效率,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发展自我能力的重要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培养学习者具备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意识,更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必备元素。”这就将隐性渗透于国际汉语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掌握中的“策略”和“文化意识”凸现出来,而移情能力培养又正是富集于这两部分内容之中。
在接续的表述中,移情能力培养又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显现而出:
首先,“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是贯穿各级培养目标的主旨。
《大纲》在分级目标描述中指出:国际汉语一级应“开始了解中国的文化知识,开始具有初步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国际汉语二级应“开始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具有初步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国际汉语三级应“了解简单的中国文化知识,具有一般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国际汉语四级应“了解中国文化中基本的文化知识,具有基本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国际汉语五级应“比较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知识,具有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在接续的具体描述中,跨文化意识又分如下层次展开:一级应“1.开始思考有关中国文化和所在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开始理解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二级应“1.初步思考有关中国文化和所在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进一步理解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3.通过对所在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对比,开始对所在国某些文化现象进行初步的客观思考。”;三级应“1.初步了解有关中国文化所在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开始初步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3.通过对所在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对比,开始对所在国文化习俗和思维习惯进行客观评价。”;四级应“1.基本了解有关中国文化和所在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进一步培养跨文化意识3.通过对所在国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对比,加深对所在国文化习俗和思维习惯的客观认识。”;五级应“1.了解有关中国文化和所在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3.通过对所在国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对比,加深对所在国文化习俗和思维习惯的客观认识。”
分析上述展开层次,体验和思考中国文化,是外国学习者移情培养的开端,通过移情,比较中国文化和所在国文化的差异和共性,外国学习者得以领会和理解在其自身文化世界里接触不到、或相对陌生的感受,同时对本国文化产生更为丰富和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反复经历这一体验、认知过程,“国际视野”在各级中均强调的“具有世界公民意识”,也当水到渠成。
其次,5种策略体现移情能力培养的不同侧面建构。《大纲》策略范畴分为情感策略、学习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和跨学科策略五个方面。情感策略,如“初步培养学习汉语的愿望和兴趣”、“愿意主动使用汉语交流与表达”、“对汉语、中国文化以及世界文化有积极的情感”、“在汉语交流中能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等,体现着对学习者自身学习态度,和自觉移情能力递进发展的培养观念。
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体现着学习者应如何运用多种移情手段、途径以有效获取信息,促成情感策略的养成与发展。以交际策略为例,从一级“观察他人的动作并学会模仿”,N-级“借助手势和表情等非语言手段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到三级“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遵守汉语交际的基本礼仪”,又到四级“在真实交际中学习遵守汉语交际的基本礼仪”,再到五级“真实交际中逐渐注意并遵守汉语交际的基本礼仪”。此间,学习者借助各种语言和非语言手段观察、揣摩、体验对方的行动与情感变化,同时完成对新的“语言自我”的动态建构。
跨学科策略尤其体现着移情能力,与以语言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培养的紧密关联。跨学科范围根据级别不同,分别包括:一级“音乐、美术、历史、民俗”;二级“历史、民俗、艺术”;三级“历史、艺术、民俗”;四级“历史、艺术、民俗、地理、***治、经济、交通等”;五级“历史、艺术、民俗、地理、***治、经济、交通、文学、哲学等”。渗透其问的这种跨学科移情,一方面可以让外国学习者意识到他们自身文化中的具体体验(embodiedexperi—ence),另一方面,能够将他们身体界限转化成引出对中国文化感觉的形式,并最终能够对中国文化的感觉赋予形式,以使自身行为逐渐适应中国文化。此外,我们还应看到伴随着跨学科移情的,是创造性思维的活动。移情作为审美发生的前提,它既意味着审美感受在效果与方式上的迁移,也同时意味着创造或某种创造性思维逻辑的成立。
第三,建议表、举例表、示范列表体现移情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纲》除了对课程目标和学习者所应具备的策略、文化意识进行了分级分类描述外,还提供了《汉语教学话题及内容建议表》、《汉语教学话题及内容举例表》、中国文化题材及文化任务举例表》等具有实用参考价值的附录。
以《中国文化题材及文化任务举例表》为例,“风俗礼仪”和“音乐、舞蹈绘画”题材贯穿各级文化题材及文化任务举例列表,是这一举例表的重心。风俗礼仪根据级别不同,分为不同的学习任务:如“初步了解中国人见面时的礼节”、“了解中国人告别时的礼节”、“了解一些著名旅游景点的风俗习惯”等,均有着较强的呈示性,方便学生课堂内外交际操练和应用。其问,“了解中国目前的黄金周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这个任务,则充分体现出针对国际汉语教学从专业化日益走向大众化、普及型和应用型发展趋势。“音乐、舞蹈、绘画”同样根据级别不同,分为不同的学习任务:如“了解中国独特的音乐以及它的简单分类”、“了解一些常见的民族乐器并能识别它们的乐声”、“了解中国现代比较流行的舞蹈形式”、“了解中国画的一些艺术特征”等,同时均伴有跨文化交际思考问题举例,以启发学生将诸多具体的艺术体验上升到跨文化理性思考。
意识形态发言提纲篇3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公民的外语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为了使学生适应当今社会形势的发展,教材改革势在必行。2002年8月31日,国家***新课程标准研制组公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本人多年从事大学英语教学认为研究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和课程的设置,从而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素养是大学各学科确定课程体系和内容的基础。本文以原高中英语课程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课程理念、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新高中英语课程提出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高中英语课程的分析
英语教学大纲是根据中学英语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制定的,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具体规定了英语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范围、深度、总课时及英语教学的一般进度和对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因此,大纲是国家对中学英语教学的统一要求和规范,它是编写教科书及教师进行教学和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依据。《中学英语教学大纲》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不断地修订,对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现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英语教育教学的指导性的文件。它强调以学科知识的中心地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课程目标是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完成依据教与任务所设计的教育内容而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所谓英语课程目标,是指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所预期应该主动获得的全部经验。英语课程目标是英语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高中英语课程编制和实施的最为关键的准则。
(一)“课标” 与“大纲”在理念上的比较
英语课程标准与英语教学大纲,不仅仅在于名称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二者在理念上的差异。
英语课程标准的提出了全新的基本理念,它涵盖了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通过课程的多样化满足了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需要;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通用的语种来为国际交往创造条件。
(二)“课标” 与“大纲”课程目标构成要素的比较
同“大纲”中的“教学目的”相比,“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以义务教育1至5级的目标为基础,共有四个级别的要求(六至九级)的目标要求。各个级别的要求均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每个方面又有具体技能的细化。
(三)“课标”与“大纲”课程设置模式的比较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必修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兴趣和发展的需求。“大纲”在课程设置上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课程设置模式,但是实际上执行的是以学时形式把高中英语课程作为必修课,与之相配套的教材也没有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区分。纵观两种课程模式,前者的优势显而易见,它赋予了学习的主题――学生更多的选择,使教育更具有了人性化,更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推出以来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笔者所在吉林省2007年开始实行,目前将七级确定为全省高中毕业必学达到的级别要求,八级是报考高等院校的基本要求,九级作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的培养方向。所有学校应保证开设模块6~8,并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模块9~11。现阶段各学校可在每类任选课程门类中开设1~2各模块,并创造条件开设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四)“大纲”与“课标”课程内容的比较
教学大纲从日常交际用语、语音、词汇和语法四个方面提出了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各个级别的目标做了具体的能力描述。在此不予赘述。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课标”要求的课程内容更丰富,更多元。尤其是提出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传统教学往往重视语言本体的教与学,忽视了外语学习的主体既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我们知道,学生的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高中学生以走近成年阶段,应该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使他们能***获取信息和资料,并能加以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从而扩展知识,教会学生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学习策略势必会使外语学习事半功倍。例如在八级的学习策略目标描述中的“资源策略”提出“能通过***书馆、互联网、报纸、杂志、广播或电视等多渠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和材料,例如:百科知识、专业文献、统计数据等”。
(五)“课标”与“大纲”在课程评价上的比较
“大纲”以考试和考查作为主要的评价体系。“课标”体现的是“学生为主体,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更有利于对教学结果进行有效监控。新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分层化。
二、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课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一)当前高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课改也反映了人本主义思想的回归和对人的发展的强调,着眼学生的人性、人格发展,基本素养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英语教育也要体现人文精神。当前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还受应是教育的影响,教学中体现的人文精神还少。多数英语课还是以教师讲解词汇和语法为主,以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为辅,课后就是在做题巩固。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有目共睹。
(二)课改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在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多年,笔者发觉相当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花费很多精力在关于大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研究上,取得很多成果的同时也有一些来自英语教学的困扰。英语学习是一个终生的过程,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和大学英语学习是两个紧密相连的学习阶段,为了更好的开展大学英语,大学英语教师有必要了解与高中英语教学有关的内容和目标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承前启后,使学生在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不出现知识的断层,避免两个教学阶段教学内容的重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使用教学资源。
三、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体现了英语课程的时代特色。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考虑了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新课程标准目标得以实现牵涉教师角色的转变,配套的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每个环节缺一不可。教师要转变观念,深化教学理念。也要提高自身素质,专研教材,努力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地吸取他人经验,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高中英语新课标有了***性的变化。它更加符合人才的成长规律从而更利于人的培养。面对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时代的到来,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显得尤为重要,广大英语教师应以新课标的出台作为提高教学水平的契机,深入领会其内涵,力争把它贯彻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科学课程标准》(实验)[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意识形态发言提纲篇4
“环顾历史,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像一股青烟,消失了。”当年在新加坡引用的这句话,出自古罗马皇帝马克・奥勒流的《沉思录》,“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100遍,天天都在读。”因为***的推荐,《沉思录》红极一时。
何怀宏是书的译者,译笔倍受称赞。其实这书只是他学术生涯的沧海一粟。他早年翻译了大量伦理学、***治哲学著作,《良心论》、《道德、上帝与人》、《公平的正义》、《正义论》、《无***府,国家与乌托邦》、《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不仅对国内伦理学界意义重大,也对其他人文与社会学科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从中国青年***治学院到哈佛到中国文化研究所,再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何怀宏教书已过10年。和《沉思录》的作者一样,他也总在自己和自己对话,思考道德品格、良心、底线伦理等问题,追求摆脱激情与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状态。
他说:“思考有时会使人不安,智慧有时反而让人痛苦。”但是,到最后,如维特根斯坦临终所言:“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思考的人是有尊严的人。”江海污染、食品有毒、路人冷漠、官德不彰无论我们能否走出当下的道德困境,关于道德伦理的思考,至少为道德处境尴尬的中国人,保留了一丝尊严。
近些年,他在《世袭社会及其解体》和《选举社会及其终结》中,对中国近三千年传统社会的历史提出了新的系统解释,他还在一直在思考如何构建根植于中国传统,更加适应中国土壤的道德伦理,提出了被称为“新世纪的纲常”的中华新伦理构想。
和对道德品格的执着思考相反,何怀宏的人生哲学介于儒道之间,并不执着。“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是形容记者对面这位平和儒雅之士的最佳词语。
社会道德不能依附于***治
记者:你曾经论述这三十多年中国社会道德变迁,是从“动员式道德”到了“复员式道德”。这三十多年来,中国人的道德,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才慢慢导致了现在的局面?“复员式道德”又如何解决当下社会一些人所言的信仰危机、道德塌方?
何怀宏: “动员式道德”到“复员式道德”是从一种紧张的、运动的、一元的、高蹈的道德形态,走向一种强调和解的、相当平民化乃至市民化的、放松的、日常的、多元的、底线的道德形态。“动员式道德”强烈地受到“武装斗争”或“打江山”的***事实践以及“无产阶级下继续***”的理论影响,而“复员式道德”则适应于一个试***走向和平、和解乃至和谐的社会、适应于统治层从“******”向“执******”的转变。
记者:你赞成说中国道德一直在滑坡吗?
何怀宏:“动员式道德”到“复员式道德”更多的是一个描述,但价值上包涵着进步,所以我也不赞成说中国道德一直在滑坡,或者道德到了崩溃的边缘。不过客观地说,这里面有着道德的危机和危险。原来的动员式道德,是和***治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的,就和当年学***是一样的。
其实道德应该***于社会,靠运动式的办法,有时候能奏效一时,但不能持续地发挥作用,但“运动式的道德”本身也损伤了道德。这种道德不是***的道德,是依附于***治的,比如说鼓励孩子揭发父母、学生告密老师,这在当时***治上是正确的,并且受到社会的鼓励,但在道德上,这是明显不对的,伤害了这个社会最基本最核心的伦理价值。就算起作用了,也是一时的,长时间来看不仅不起作用,还伤害了道德。动员,本身就是战争名词,就是把社会建设当做战争一样,一时间调动所有的资源与宣传工具来塑造某一个人或者行为,现在看来,当时树立了多少英雄榜样,现在被人们记得的寥寥无几。就算是***,也慢慢脱离了***治色彩,突出了好人好事这一方面,体现了复员式道德,强调它普世的方面。
记者:现在社会也在努力传递“正能量”,推崇各种“最美”事迹,这会不会成为一种新的道德榜样?也有人认为,“最美”名号的滥用,会让人审美疲劳,你是如何看待的?
何怀宏: 这与过去提倡***精神有很大不同。大家会发现,***一开始就是人为树立起来的偶像,和当时的***治意识形态挂钩。当然***是一个好人,如果他仅仅是无限忠于某个人的,是阶级斗争的榜样,就不会有后来的精神传承和社会影响了。因为他确实做了许多好事,帮助了别人,热心公益,这个是跨越***治意识形态的,于是就有感染力。而我们上面说的这些榜样,相对来说,没有太明显和某个意识形态挂钩,大家就是从他们的事迹中感受到他们是一个好人,而且是做了不平凡、不容易做到的举动,所以大家钦佩他们。这个就和过去很不一样了,第一个是自然涌现的,第二个它不是和***治意识形态挂钩。
另外,即便扬善也不要有过多的***府参与,附上***的痕迹,要尽量回避与***治意识形态挂钩的嫌疑。其次,要关照普遍的价值与普遍的人性。不要刻意地去人为地拔高,去树立一个道德榜样,说他所有的方面都很完美,反而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记者:现在***府兴起德行考核机制,官员的私人生活道德被作为治官的手段,比如发动家属打分等。对此你如何看?
何怀宏: 我觉得比如阳光法案,真的是约束他的,让他申报财产,因为他从事最有可能中饱私囊的职业。但是他个人还是可以保留一定的隐私。比如夫妻之间有纠纷,或者与父母之间有纠纷,也要保护官员的隐私,不一定要介入,这是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得到保护的领域,除非他影响到公共权力,公共利益。当然有些很明显的、大不孝的事情,都可以舆论谴责,即使不是官员。阳光法案主要针对官员财产状况,官德考核中,也可能妻子或家人有问题,还有可能明明有问题,但家丑不外扬,所以让家人和亲属打分不太好,有点过分。这个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前面我说的民主、法治、自由言论、自由舆论这些东西。
我们现在要弱化笼统的“人民当家做主”、“人民公仆”等说法,***治权力不管在什么时间与什么社会,总是处于有差别状态,不可能所有人都同等当家做主。所以还不如更现实地考虑,如何来缩小差别,约束权力。既然官员与民众间有差别,那么就要紧盯着这种差别化的权力,让民众有合理的监督、选举、罢免权,用这样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对官德的考量与约束。我觉得这比笼统空洞地说“人民当家做主”更好。
记者:治理一个国家,你更看重官员的治理还是民众的力量?如何破除现在国内官民之间的紧张状态?
何怀宏:过去有一句古话,治国必须从治吏开始,首先要治理官员,这是一个途径,是第一步,官要像官,要反对腐败。大陆有三种传统起作用,千年传统、百年传统、十年传统。千年传统就是我们的历史传统,旧三纲五常这样的历史文化传统。百年传统,近代以来的启蒙和***传统。十年传统就是全球化、市场化的传统。我们任何创造和实践都必须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吸取这三种传统的各自优劣,当然,如何组合这里也不好展开了。
除了三纵还有三横,三纵是三种传统,三横就是新加坡、香港特区、台湾地区给我们的启发,而且这里面有某种秩序,轻重缓急等等。无论是新加坡蕴含发展的秩序,强调稳定秩序,还是香港蕴含自由的法制,还是台湾蕴含传统的民主,都可以给我们启发。也许你可以慢慢的,比如说先强调秩序,但是慢慢强调到强调法制的统治秩序、包含自由的秩序。最近听说有两个放开,凡是市场能够做的事***府就尽量不干预,凡是公民或者是公民团体能够做的事***府也放开。不知道是真是假,但这是一个路径,因为公民是要训练的,民主也需要训练,最好的训练除了观念,比如说言论自由的观念更新,还有公民的训练、民主的训练,一定要通过团体来训练。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各种慈善团体、公民团体,慢慢能够在法律框架内带动和活跃各种各样的训练,我们在当中学到很多东西。当然走向民主一定会有压力,改革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社会的压力,包括组织的压力、言论的压力、舆论的压力,这些都要存在。
“纲常”是捆绑我们的绳索?
记者:在道德重建的过程中,不少学者开始回头向中国的传统道德资源进行挖掘,试***从中构建一个“中华新伦理”,为什么会有这种趋势?
何怀宏: 中国弃君主行共和已经百年,现在正进入第二个百年。抚今追昔,它是有许多方面可以感到骄傲的。然而,奇怪的是,这些成就却似乎未给国人带来精诚的团结与共识、也未带来充分的自信和互信。相反,我们看到:江海污染,食品有毒,***粗暴、路人冷漠、官德不彰,民风不淳、暴力辱骂得到喝彩,千万富人准备移民,而隐秘的“裸官”恐怕也为数不少。
我们需要探讨这种种负面现象的直接原因和提出对策。从消极的方面也是紧迫的一面说,是要防止***和灾难;而从积极的方面、根基的方面说,是要寻求社会的长治久安之道。过去的一个世纪,大部分时间还处在相当激烈动荡的“过渡时代”,具有共识和自信、能够长久稳定和发展的新社会的体制和观念体系迄今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我们目前只是走出了一个激烈动荡的过渡时代,甚至还依然处在一个尚称和平的转型时期,但还没有建成一个具有长久稳定的体制的新社会,并且要随时警惕激烈的社会动荡还可能再来。所以,我们急需探寻确立一种新社会的类型,而优先的又是奠定这个社会的道德基础:从它的伦理纲常到它的***治正义。换言之,我们需要探寻和构建一种从制度正义到个人义务的全面的“共和之德”。我认为我们应该有多种多样的尝试,来从理论上探讨充分利用中国历史文化中深厚的道德资源,同时又充分地考虑现代世界的发展,构建一个能够作为新社会道德根基的伦理体系。
记者:但很多时候,我们一听到这种“纲常伦理”,就想到了专制时代的“压迫”与“没有人性”的传统糟粕一面。
何怀宏:我们不必一谈到“纲常”就认为是捆绑我们的绳索,它们也可能是维系社会方舟的巨缆。旧纲常近百年来长久地被蒙上恶名,被视为要打倒的对象,以致今天的许多中国人一说到“三纲五常”就认为是最大的束缚,乃至动辄说“礼教杀人”、“名教吃人”,但这是不对的,中华民族的数千年的延续其实正是靠这些纲常在社会层面维系的,而且今天我们要重新合理地建构新的社会伦理体系,也正是要提供一个保障人们可以自由发展的平台。
除了上述对我们自己历史的误解,另一个担心来自现代世界。现代社会相对主义甚至虚无主义相当盛行,对普遍的道德原则规范也就常常质疑和否定,但我们若是认真反省一下自己的内心,观察一下历史和现实,就能看到天地间是存在着一种“天经地义”的。我们能够觉到有些事情是永远不可能心安理得地去做的,比如任意伤害同类甚至杀害无辜。又比如这样的直觉也是相当普遍的:人类必须有一种最基本、最起码的社会***治秩序,否则所有人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这样一些戒律和共识其实也是存在于所有文明社会和宗教的历史和法典中的。当然,它们也是范围很小的,非常底线的一些原则或者说“基石”。
为什么我们说新纲常呢?它肯定要改变,要充实更新内容,但是作为纲常,尤其是纲常后面的东西,它的深意我们却不可忽略和否定,朱熹说纲常千万年磨灭不得,就是说纲常是社会的根基。管子也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也就是说没有这些东西维系社会的话,这个社会就一定会大乱。
常就是普通、平常,甚至是常识
记者:我理解你的意思是要重建一个新的伦理道德体系,用“纲常”这种传统的语汇还是容易产生歧义吧?为什么一定要用它呢?
何怀宏:顾名思义,“伦理”一定要有“理”,要有原则规范的提出和论证。尤其现代社会,更是集中和优先地考虑针对行为、制度和***策的原则规范。所以,我们先从原则规范说起,且就用传统的语汇,名之为“新纲常”。纲就是提纲挈领,纲就是主要的绳子,你抓住了这根绳子,所有的连接各个网眼的细绳都在你的掌握中,你一撒开就可以捕鱼,一收拢就可以将鱼拽上来,收缩自如,所以确实要考虑纲和常。常是什么呢?常就是普通、平常,甚至是常识,再就是长久。因为纲所以可以长久,因为长久也能够显示出根本,所以我觉得要考虑纲常的问题,这也就是建构一个社会的原则、基础、根基,而我认为这个根基应该是合乎道德、合乎正义的,这也是我们要反复探讨的东西。
记者:具体到现代社会,应该如何构造这个“新伦理”体系呢?
何怀宏:新纲常我所设想的是:民为***纲、义为人纲、生为物纲。其中民为***纲,这是最要紧的。这里的***当然是指***治的领域,就是在***治的领域你的原则是什么,就是要以民为纲。民不单纯是指人,它实际上可以引申为***治领域应该尊重的基本价值和服从的首要道德原则,***治应该以民为本、以民为主,这个民应该是包括所有人、所有的社会成员。
五常实际上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五常伦,就是五种人与人的关系。古代五常伦是古代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新纲常是:天人、族群、社会、人人、亲友。人人是具体的人与人的关系,但是主要是陌生人的关系,或者是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生意人与生意人的关系,都是具体的人。五常德仍然是仁、义、礼、智、信这五个词,但是给予了富有新意的解释。再说新信仰,现在是天、地、国、亲、师。这不是我的发明,在民国建立之后,就有很多老百姓自动将“君”改为“国”,还是放在家里的牌位上。
记者:新伦理要面对的***治和社会秩序土壤毕竟与传统旧伦理十分不同,该如何克服这种大环境的不适,又有多少现实可行性?
何怀宏: “中华新伦理”与“中国旧伦理”相比较而言的四个不同特点:第一,加强了对***治与社会,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区分,淡化了私人领域的关系;第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大幅充实了生态的内容,加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原则规范的分量;第三,强调行为规范领域内人际关系的趋于平等,尤其是在社会和私人领域的关系,但在信仰体系中,自然仍要保留一种“敬”的因素;第四,将***治的主轴扭转,不再是下对上负责,臣对君负责。而是上对下负责,治理者对民众负责。“民”甚至可上升为一种普遍价值而成为更广义的原则。但同时也承认现实与可能性,即的确有少数执行者、在这一意义上他们是主治者,是掌握权力者。但任何***治家乃至从事***治的人们,都需要以“民”为根本的“主人”、最后的“主人”。这一点也可以说是新旧纲常最大的不同,它也反映了百年来由君主到共和的***治体制的最大变化。
意识形态发言提纲篇5
一、会议时间和地点
拟于2017年8月29日(区委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后),在镇二楼会议室召开,会期一天。具体时间待参会指导的区委负责同志确定。
二、民主生活会参加人员
副区长书吕xx,区纪委朱xx、区委组织部吴xx到会指导。
xx镇******班子成员、人大***主任,共13人。
xx
三、民主生活会主题
这次“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xx关于***内***治生活、***治文化、***治生态的重要论述,认真对照《关于新形势下***内***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中央纪委查处的陈树隆、杨振超、周春雨案件,我省查处的省管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以及我市查处的市管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本地本单位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中,汲取教训、举一反三,结合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实际,进行***性分析、深刻剖析根源,认真对照检查、严肃开展批评,着力严肃***内***治生活,着力建设正气充盈的***内***治文化,着力净化优化***治生态。
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照《准则》《条例》规定和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着重从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内***治生活方面,深刻反思“陈、杨、周”及刘文利、胡大春等人把***的原则市场化、***内关系庸俗化、***性观念平淡化的教训,深入查找是否存在***内***治生活不严肃不健康、不守纪律不讲规矩、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到位以及参加组织生活不经常、执行组织生活制度不严格等问题。建设***内***治文化方面,深刻反思封建腐朽文化对“陈、杨、周”及刘文利、胡大春等人的不良影响,深入查找是否存在信仰迷茫,搞官场术、“潜规则”,搞权钱交易、亦官亦商、奢靡享乐之风等问题。净化优化***治生态方面,深刻反思“陈、杨、周”及刘文利、胡大春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对本地本单位***治生态造成的严重破坏,深入查找是否存在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内监督特别是同级监督不够严格、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不够坚决等问题。
四、民主生活会议程
专题民主生活会由***书xx李xx同志主持,具体议程建议为:
(一)第一个半天
1、李xx同志代表xx镇领导班子通报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情况和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情况,并代表领导班子作对照检查;
2、李xx同志作个人对照检查发言,其他班子成员逐人提出批评意见,随后李xx同志进行回应表态发言;
3、马xx同志作个人对照检查发言,其他班子成员逐人提出批评意见,随后马xx同志进行回应表态发言;
4、段xx同志作个人对照检查发言,其他班子成员逐人提出批评意见,随后段xx同志进行回应表态发言;
5、吕xx同志作个人对照检查发言,其他班子成员逐人提出批评意见,随后吕xx同志进行回应表态发言;
6、付xx同志作个人对照检查发言,其他班子成员逐人提出批评意见,随后付xx同志进行回应表态发言;
7、史xx同志作个人对照检查发言,其他班子成员逐人提出批评意见,随后史xx同志进行回应表态发言;
(二)第二个半天
8、马xx同志作个人对照检查发言,其他班子成员逐人提出批评意见,随后马xx同志进行回应表态发言;
9、齐xx 同志作个人对照检查发言,其他班子成员逐人提出批评意见,随后齐xx同志进行回应表态发言;
10、穆xx同志作个人对照检查发言,其他班子成员逐人提出批评意见,随后穆xx同志进行回应表态发言;
11、宋xx同志作个人对照检查发言,其他班子成员逐人提出批评意见,随后宋xx同志进行回应表态发言;
12、李xx同志作个人对照检查发言,其他班子成员逐人提出批评意见,随后李xx同志进行回应表态发言;
13、丁xx同志作个人对照检查发言,其他班子成员逐人提出批评意见,随后丁xx同志进行回应表态发言;
14、孙xx同志作个人对照检查发言,其他班子成员逐人提出批评意见,随后孙xx同志进行回应表态发言;
15、到会指导领导吕xx同志点评、讲话;
16、李xx同志讲话。
五、开好民主生活会的相关要求
(一)会前准备
1、制定会议方案。明确会议主题、召开时间、程序步骤、工作要求和筹备任务分工等。会议召开前10天,将会议方案报区纪委机关、区委组织部审核,经审核通过后,及时向参会指导的区委负责同志报告,并及时将镇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及镇主要负责同志个人发言提纲、征求意见情况报告、召开民主生活会报告等材料,报送参会指导区委负责同志审阅,听取有关指示要求。(责任单位:镇纪委、镇***建办、镇******办)
2、上报会议报告。在征得参会指导的区委负责同志同意,会议召开时间基本确定后,即以镇名义向区委、区纪委、区委组织部上报拟召开xx镇专题民主生活会的请示。(责任单位:镇纪委、镇***建办、镇******办)
3、深化学习研讨。召开***中心组理论学习会,重点围绕如何提高***内***治生活的***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如何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内***治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如何进一步净化优化***治生态,谈认识、谈体会、谈建议。(责任单位:镇意识形态工作办公室、镇******办)
4、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发放征求意见函、座谈访谈、设置意见箱和网络征询等方式,广泛听取***员、干部和群众以及***代会代表的意见建议,并如实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反馈。(责任单位:镇学教办)
5、深入谈心谈话。镇主要负责同志与班子成员必谈,班子成员相互之间必谈,班子成员与分管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必谈。谈心谈话要出于公心、与人为善,一对一、面对面,既谈工作问题、也谈思想问题,既谈自身差距、也提醒对方不足。(责任单位:镇纪委、镇意识形态工作办公室、镇***建办、镇******办)
6、认真准备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和个人发言提纲。深入对照总书xx关于***内***治生活、***治文化、***治生态的重要论述,以“陈、杨、周”案以及本地本单位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为反面教材,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做到“三个联系、三个摆进去、三个写清楚”:“三个联系”就是联系自身思想,联系分管工作,联系本地本部门实际;“三个摆进去”就是把思想***治上的警觉摆进去,把自身存在的问题摆进去,把应该承担的责任摆进去;“三个写清楚”就是写清楚存在问题,写清楚思想根源,写清楚整改措施。年初民主生活会以来群众反映、巡视巡察反馈、组织约谈函询的问题要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说清楚、谈透彻。年初民主生活会前有上述情况且在年初民主生活会上未作说明的,要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说明。年初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的整改情况,要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作出报告。受到问责的领导干部,应当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作出深刻检查。镇主要负责同志要主持研究起草班子对照检查材料,班子成员自己动手撰写个人发言提纲。镇主要负责同志要对班子成员发言提纲进行审核把关。同时,做好xx镇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情况通报的准备工作。民主生活会召开前5天,将xx镇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镇主要负责同志个人发言提纲分别报区纪委机关、区委组织部审核把关。(责任单位:镇纪委、镇意识形态工作办公室、镇***建办、镇******办)
7、联络服务工作。及时做好参会指导的区委负责同志和区纪委机关、区委组织部参会指导人员的联络服务工作;做好会场布置、会议材料印制、宣传报道等会务工作。(责任单位:镇纪委、镇意识形态工作办公室、镇***建办、镇******办)
(二)会中工作
8、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以整风精神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本着对***的事业、对同志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班子和个人整改措施。自我批评要不遮不掩,xx于亮短揭丑,客观真实给自己“画像”,做到见筋见骨、见人见物见思想;互相批评要开门见山,出于公心,实事求是,一针见血,做到真刀真***、真心真意真帮助;对批评意见,要虚心接受,并在会上进行回应表态。(责任单位:镇纪委、镇***建办、镇******办)
(三)会后工作
9、宣传报道。在区媒体报道后当日,通过《xx时报》、《xx新闻》、《xx新闻网》、《xx先锋网》、《xx区xx镇先锋网》等进行报道。涉及其他报道内容报区委办公室、区委宣传部审定。(责任单位:镇意识形态工作办公室、镇******办)
10、情况通报。xx镇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情况要在适当范围内通报,通报内容主要包括会前准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等情况。(责任单位:镇***建办、镇******办)
11、上报召开情况报告。民主生活会召开后15天内,向区委、区纪委机关、区委组织部、区委学习教育协调小组办公室上报民主生活会方案、会议xx录、xx镇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和个人发言提纲、整改清单等。(责任单位:镇纪委、镇***建办、镇******办)
12、抓好问题整改落实。结合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情况,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再梳理,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讲***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教育查摆出来的问题、与巡视巡察反馈的问题结合起来,一并纳入整改内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都要制定整改任务书,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和完成时限,做到落地落实。(责任单位:镇纪委、镇意识形态工作办公室、镇***建办)
六、工作分工
1、镇******办负责:①做好区委负责同志来xx联络协调、接待服务等工作;②制发征求意见通知、召开会议通知,做好会场布置、会议材料印制、会议xx录等工作;③做好相关材料起草和审核把关工作;④会后会同镇纪委、镇***建办分别向区纪委机关、区委组织部、区委学习教育协调小组办公室报告会议召开情况,并在适当范围内通报。
2、镇纪委负责:①将xx镇专题民主生活会方案报区纪委审核;②拟定镇领导班子成员开展相互批评具体安排;③做好区纪委参会领导的对接、联络服务工作。
意识形态发言提纲篇6
级别
试 用 大 纲
试用修订版大纲
词量速度
无
100个/分钟
二
90~100个/分钟(100~110个/分钟)
120个/分钟
生词
一
无
无
二
无
有
读速度
一
无
40~50个/分钟
二
40~50个/分钟(50~60个/分钟)
50~70个/分
生词率
一
大于2%
大于2%
二
大于2%
大于3%
写(听写)速度
一
5~7个/分钟
6~8个/分钟
二
10个/分钟(12个/分钟)
10~12个/分钟
词汇掌握
生词
一
350个
450个
二
600个 (700个)
800个
习语
一
100条
100条
二
200条
200条
认读
一
180个别 (300个)
无
二
400个 (500个)
400~500个
意识形态发言提纲篇7
关键词:高考英语;试题评析;备考策略
中***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2-0027-03
2012年高考英语大纲卷(全国I卷)保持了近年来全国I卷的命题思路和风格,符合2012年全国高考英语考试大纲的要求,加强了对考生综合语言能力的考查。试题的命题原则、难度,能力测试都与2011年全国I卷保持一致,所选材料多来自主要英语国家的报刊杂志,语言地道,体现跨文化交际意识,符合考生的生括经验、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试卷主要突出了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突出语境,综合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语言能力;二是试题选材地道,集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可读性强,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生活性、时代性和思想性。
2012年高考英语大纲卷依然围绕听力、基础知识和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查,听力占20%,英语知识运用占30%,读、写占50%。具体题型分布比例如下***所示:
一、听力
试题评析: 2012年全国大纲卷听力部分继续了近年来全国I卷的风格,难度适中,语音纯正,材料素材话题广泛,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自然真实,同往年相比,变化不太大,仍然是美式发音,十段材料,前五段为短对话,后五段为长对话。其考查了考生理解主旨和要义获取具体事实性信息及对所听内容进行推理、理解说话人的意***、观点和态度的能力。题型具体分布为:细节题:第1、6、7、8、9、10、13、15题;主旨要义题:第3题;内容推理题:第2、4、5、11、12、14、16、17、18、20题;数字题:第19题,略有不同的是今年只有对话材料,没有独白,语速提高了,让一些平时积累不充分的考生受到较大的影响。例如,第八段材料中第11题,问的是What colour does the man want?三个选项pink,black和orange都体现在文章中。男声说要换一个相机,女声说“I am afraid we dont have other pink one,”接着说道“Would you like to choose a different color? We do have this camera in black and orange.”可是男声马上说道“My wife doesn’t like either of these colors”,故听到这里就知道black和orange是被否定了,答案应确定为pink,但有考生却选择了black或orange。
教学建议:教学应指导学生重视基本词汇的积累,注意同义词辨析,重视单词的发音,以免因发音问题影响听力。还应要求学生积累英语的否定表达方式,要熟悉这些词汇的发音;考试时要沉着冷静,以免受到干扰。
二、单项选择
2012年全国大纲卷单项选择试题较好地体现了命题的“注重基础、强调运用,突出能力”的指导思想,试题覆盖面广,题干简洁,语言情景设置完整而真实,强调了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考点突出了时态、复合句、交际用语、非谓语动词、动词及动词短语的辨析等,但第28题考查的是往年试题中未出现过的***主格结构。试题具体分布如下:
试题评析:该题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在一定语境中理解和掌握语法、词汇表意功能的能力。2012年大纲卷该题覆盖面广,考点分布较均匀,难易度适中;语境设置真实,结合的语言点科学合理;试题难易有区分度,突出了以下特点: 1.加强了非谓语动词的考查,分布在第28,32小题; 2.个别考点较少见。如第28小题是***主格结构,The party will be held in the garden,weather___. A.permitting B.to permit C.permitted D.permit. 3.干扰性较强的题分布在23和24题,如第23小题 “Life is like walking in the snow,”Granny used to say,“because every step ____.” A.has shown B.is showing C.shows D.showed.其句意是祖母过去常说“人生就像在雪中行走一样,因为每一步都会留下痕迹”。 show意为“显示,显现”,此处祖母说的是一个客观事实,所以应选C项一般现在时。4. 突出了特殊句式的考查,分布在第26题和第29题。如29题This restaurant wasn’t____that other restaurant we went to. A. half as good as B. as half good as C. as good as half D. good as half as,其意是:这家饭馆不如我们去的那一家一半好。在比较句型中,倍数或分数要放在第一个as或比较级之前,所以答案为A项。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不要单纯地讲解语法,要将语法融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句中,让学生通过例句来理解语法的应用。在平时练习时,给干扰项提供语言环境,强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复习中,应该充分注意历届高考试题,探究知识的规律性,切身感悟和领会所学知识的重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考生备考。
三、完形填空
试题评析: 该题既考查学生掌握词汇知识、习惯用语、语法知识、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生活常识、句法结构等英语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考查学生对短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考试中心,2012)。2012年高考英语大纲卷完型填空的体裁发生巨大的变化,不是记叙文而是说明文,介绍了肢体语言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对肢体语言的理解不同,如果不理解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虽然体裁变化了,但是考生反映不太难,主要是话题比较熟悉,文中也没有出现特别晦涩难懂的情节,在词汇考查方面也比较常见。词汇考点还是以实词为主(见下表),尤其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与往年一致,考生只要紧密联系上下文,理解选项中的单词意思,很多题目便可轻松解决。
教学建议:建议学生在做“完形填空”题时,要遵循“四遍法”原则:首先跳过空格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及文章的体裁、结构等;其次,学生应逐题推敲,切忌按题号顺序答题,不能确定的暂时跳过去,应先易后难;再次,通篇考虑,把一些上下文联系紧密,涉及段与段之间逻辑关系难度较大的空缺填好;最后,再次通读全文,修正与全文不相称的选项。此外,将平时教授的课文改造成完形填空试题,进行短文填空训练,培养学生的上下文推测、篇章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还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累常见的词语搭配和习惯用语,夯实基础,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阅读理解
试题评析:该题集中全面地考查学生从阅读中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细心判断事物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及对文章理解的准确性。所选的文章难度不一,体裁和题材也各不相同,有记叙文、说明文、描述文、议论文等,内容涉及科普知识、天文地理、人物传记、名人轶事、哲理小品、科技教育、风土人情、新闻报道、历史文化等。命题考查要点主要涉及文章中心思想、主旨大意、作者的写作意***、文中的关键词句、某个段落、某个细节、人物的性格、实物的特征等。今年高考英语大纲卷5篇文章在选材上保持了知识性、趣味性强,实用性、时代性强,题材与体裁广泛的特点,彰显文化特色。考查考生在阅读中获取、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考点包括细节题、推理判断、主旨大意、归纳概括、词义猜测等,试题布置由易到难,分布合理。A篇是说明文,为自然科学类文章,主要讲述一种帮人找到蜂蜜的鸟类,难度不高,只要学生定位准确,不难选出正确答案。B篇是记叙文,描述群众演员的一天。C篇同样是记叙文,描述作者本人在没有警察、没有其它行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闯红灯的故事,说明美好社会的建设需要相互信任,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原则。D篇是议论文,社科类文章,描述人类记忆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学习。E篇是应用文,久违的广告类文章,主要介绍了几个适合孩子们参观学习的博物馆。
五篇文章可读性强,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难度适中。只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配合恰当的技巧,从理解上基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选题以细节题为主,部分题目设置巧妙,考生须细致甄别,方可得分。
教学建议:在平时教学中,要逐步发展学生的语篇完善能力,加强对学生语篇阅读能力的培养,包括基本句法,理解语篇的逻辑手段,领悟语篇的衔接和连贯的表达,正确识别问题的题材和体裁,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捕捉语篇的文化差异,加强定量的泛读训练,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指导学生学会理解作者的意***、观点和态度,学会识别不同体裁的文章,学会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词义和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测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某事发生的可能性,正确判断文章的类别,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技巧。同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复杂句子的能力。
五、短文改错
试题评析:短文改错同样考查考生在语篇中综合运英语知识的准确性,测试考生判断、识别和改正短文中错误的能力。文中错误涉及词法、句法及行文逻辑等方面的问题。同旧的短文改错相比,新短文改错有以下特点:1.以短文形式自然呈现,以“句子”为单位设置错误,情景自然,任务真实,但难度较大;2. 要求考生在文中直接用符号标示,在标示下写出答案,考生不易出错,阅卷更加直观;3.试题设置有增加,删除和修改三种类型,10处错误中,每个句子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改变了旧短文改错中错词、多词、缺词和正确四种类型的设置。该文仍取材于学生自己的作文,考查知识点涉及到名词单复数、时态、介词、连词、代词等,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短文的能力、从语篇角度识别并纠正语言错误的能力和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建议:首先要求学生增加与目标语的接触,形成良好的语感品质;其次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让学生要关注自己和同伴的语言错误,进行相互纠错;第三,进行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明确短文改错题型的要求,学会解题;第四,让学生养成检查的好习惯;第五,让学生解题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去甄别错误、改正错误;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注意自己易犯的语法错误,进行总结归类并加以强化记忆,以达到正确使用英语的目的。
六、书面表达
试题评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以笔头的形式进行信息沟通、再现生活经历、描述周围的事物、发表意见和表明观点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2012年高考英语大纲卷书面表达是:假定你是李华,从互联网(the Internet)上得知一个国际中学生组织将在新加坡(Singapore)举办夏令营,欢迎各国学生参加。请写一封电子邮件申请参加。其内容要求具体,要点清晰,考查既有规定表达的内容,又能使考生自由发挥,能够较好地测试考生的实际语言运用水平。由于题材常见,故写作难度不大,只要考生书写工整、要点齐全、语句准确,就能得到满意的分数,要想出彩,学生只有加强英语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方可达到。
教学建议:教师平时应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对学生加强词汇、语法、句型教学及操练,鼓励学生勤背诵多仿写,常写日记和读后感,培养学生表述事实、观点、情感、想象力、交流信息的能力和规范的写作习惯。平时写作训练中,第一,教师要求学生审清题目,准确把握作文的主题,列出提纲,防止偏题和跑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表格、漫画和文字等,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第二,教师要加强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英语教师要不断地钻研作文的辅导方法,积累更多的切实可行的英语写作模式教给学生,同时提醒学生要留心英语写作技巧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例如整理思路,组织素材,构思文章结构,组织语言,遣词造句,准确使用标点符号、字母大小写、高级词汇和句型结构等;第三,教师要根据教材主题、题材和体裁,有目的地自创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话题具体,目的明确的书面表达进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之,2012高考英语大纲卷题型未作变动,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总体难度适中,选材广泛,设题科学,体现课标理念,突出语篇,立足语境语用,重视基础知识,强化文化意识,有利于指导高中英语教学和高校选拔人才。故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与高考测试的命题原则——“考语言运用而不是考查单个的零碎的语言知识”(刘庆思,2011)是相违背的。教师日常教学中要注重知识、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平衡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改进单纯以语法为纲的教学思路,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输入语言的环境和机会,逐渐积累语言经验,发展语言意识,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加强语篇训练意识,改变思维品质,加强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
参考文献:
[1]***考试中心.2012年普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意识形态发言提纲篇8
《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已提出了“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在它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提出“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与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相比,提出“交际能力”的要求的确是一大进步。
对“交际能力”的涵义,语言学家们有许多分析。概括起来,交际能力至少要包含三个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语言能力,即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有语法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第二是运用语言有效地交流思想的能力,指在预先未知的真实(不是课堂上模拟的)情景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填补信息沟,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的能力;第三是社会语言能力,要求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要有所了解,懂得何时、何地、何种场合、对准该用什么方式和态度说什么话,要求得体地使用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
过去的英语教学虽然一直强调运用语言的能力,但由于受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影响,对“能力”的理解比较狭隘,满足于学生理解语言形式、完成机械的句型操练、掌握一般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技能。学生掌握了语言知识,但不过是仅仅具备了语言能力,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失望地发现自己听不懂、读不快、张不开口、写不出,不会用语言,更谈不上恰当地使用。
《大纲》提出“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无疑是比过去的要求提高了。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大纲》在“教学要求”和“内容”等部分做了相应规定。例如,《大纲》的“教学内容”部分不仅列出了语音、?词汇、语法等项目,而且详细列出了日常交际用语41项,约有300多个基本句型和用语。《大纲》在“教学要求”部分提出了学生能听懂用略慢的语速谈有关日常生活的内容,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表中的表达方法,围绕日常生活话题,进行初步的交际。
《大纲》在第五部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要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处理好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高中要继续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其目的是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实践,培养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应尽量加强实践,进行有目的的语言运用。“在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要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今后使用英语的需要编写各种有助于开展交际活动的材料。”这就向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提出了要求,要设法创造交际活动的情景,开展多种形式的交际性活动,例如,角色表演、调查、解题、讨论、辩论、采访、写便条、写信、记日记等,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机会通过口、笔头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为了保证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贯彻上述教学原则,不仅要向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提出要求,还要对测试评估人员提出要求。《大纲》第六部分“考试和考查”规定,组织考试和考查时,既要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更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考试和考查的形式要包括笔试、口试及听力测试。
《大纲》在“教学目的”部分强调了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又对教学内容、要求、原则及考试等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这些规定体现了改革的精神。
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教学目的,又是教学手段。《大纲》对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有量化的要求,听说读写训练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
听说是英语起始教学的基矗在初中阶段侧重听说,逐步培养读写,有助于打好语音和口语基础,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读写可以巩固和加强听说,提高语言的能力。在高中阶段,四项技能综合训练,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种阶段侧重的做法已被实践证明是符合我国英语教学规律的。高中阶段书面语大量增加,培养阅读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为今后打基础都至关重要。
吸收语言和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靠听和读,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学生不可能以听为主要渠道,但大量开展阅读是可行的。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它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手段。听和读是吸收,是输入;说和写是产出,是输出。只有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输入越多,输出就越多。在我国缺少英语环境的条件下,要迅速大幅度地增加词汇量,使学生产生语感,训练他们用英语思维,自由地表达思想进行交际,大量阅读是一条便捷途径。
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加强听读训练,特别要增加泛读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基于此种考虑,《大纲》在“教学目标和要求”中明确规定:一级目标,除课文外,补充阅读量应达到10万字左右;二级要求达到20万字以上。这是一个基本要求,是比较保守的,但要求全国普遍做到尚需努力。实际上,配合中英合编的高中英语教科书的阅读训练中,?6册的阅读量就有50多万字。人民教育出版社在80年代配合统编教材编辑出版过4辑《中学生英语读物》?,共40本,约200万字。?不少优秀的教师曾用这套读物培育了“高分高能”的高中毕业生。
遗憾的是,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往往只重视课文阅读和语言练习,而忽视泛读。这种状况是应该改变的。
《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根据总的教学目的制订的,学生需要具备以下阅读技能: 1.能使用词典、语法工具书等进行***阅读; 2.&127;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文段(包括***表和常见标志),能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把握文段的中心思想和主要事实; 3.能够把握所读材料的主要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顺序; 4.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5.能根据己知的事实推断出文段未直接写出的意思。
目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依靠课文的教学。高中课文的阅读量至多有两三万词,平均每个学期才有数千词。因此,要大力提倡泛读,同时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也应改进。相当多的高中教师习惯于对课文中的语言现象逐句进行讲解与分析,旁征博引,给例句,进行翻译,而忽视了对语篇的分析。运用这种方法是难以培养出《大纲》所要求的阅读能力的,正确的方法应把重点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应就其内容提出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预测其中的内容; 2.对影响理解课文的关键词语进行重点讲解; 3.学生默读课文,用眼扫视,逐句(不是逐字)阅读,用脑思考,根据上下文猜测个别非关键性词的意思,抓住文段大意,验证自己的预测,对读前的问题做出回答,并思考新的问题;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简明扼要地分析语言现象,讲解文段中新的语法结构; 5.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熟悉细节,掌握全部内容; 6.当学生完全理解课文后,?放录音让学生模仿朗读,要求他们带着感情、绘声绘色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语篇中的涵义,同时提高语音语调水平; 7.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交际性活动,如复述、讨论(文段直接写出的和未写出的意思)、摘要(全文或段落大意、按时间顺序罗列史实等)、角色扮演、采访、调查(与课文同类的问题)、写报告等。
《大纲》在“教学目的”部分加上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一 条加得好,符合时代的要求。高中学生英语的自学能力主要指学习语言知识和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这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英语词汇的能力
在初中语音和词汇学习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学习词汇的方法:能够运用拼读规则、音标和构词法知识拼读和记忆单词,并结合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自觉地按读音或拼法特点将所学单词归类,记在小本上,随身携带,不断复习;在课外阅读中不断吸收新词,记入小本,有意识地扩大英语词汇量。除了学习单词,还应特别注意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注意它们在课文中的用法,把那些与汉语差异大的、较难理解的短语记入小本,典型的例句也最好记祝对于《大纲》词表(一)中的短语要倍加重视,要熟记,而且会造句,经常用以进行口、笔头自由的表达。
最好选择一种英汉双解词典做自己的良师益友,遇有词汇方面的疑问不等待或仅依靠教师解答,自己查字典求得答案。经常使用字典,会越用越熟练,查找迅速,而且可以学会根据上下文找到恰当的释义。
2.学习语法的能力
学习语法是为了正确地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不是为语法而学语法,不必细抠语法,钻牛角尖儿。要善于通过语篇分析和语言实践发现新的语法结构,能在教师的点拨下归纳出语法规则。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典型的语法例句及其中典型的部分。例如,They found two people killed in thefire.&127;(过去分词用作宾语补足语),背记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句,如定语从句This is the room in which we lived last year等。认真完成语法作业,对自己练习中的错误要弄清原因,然后订正,决不囫囵吞枣,不明不白地放过错误。
每学期期中和期末要复习前一阶段所学语法,学习课本中的语法小结。自备一本为中学生编辑的实用英语语法工具书,经常翻阅。在口、笔头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3.听英语
重视听力训练,懂得听是吸收语言和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课上专心听教师讲英语,认真做听力训练练习;课下利用一切条件听英美人士的录音、听广播、看电视英语节目、听英文报告等。所选的听力材料不必过难,听时要弄清目的,克服心理障碍,情绪放松,精神集中,不要求字字句句都听懂,而是善于捕捉主要的信息,抓住大意即可。遇有机会,主动接触外国人或讲英语的人,大胆与他们交谈,多听他们的讲话,听懂了就会感到有信心,兴趣倍增。
4.读英语
懂得读是吸收语言和信息的最重要手段。爱读书,善于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读物,随身携带,分秒必争地读。每本书的篇幅不必太长,可以迅速读完,使自己经常有成功感,保持阅读的兴趣。精、泛读结合,快速扫视,用眼不用口,动脑思索,猜测词义,必要时使用字典,摘记警句和重要词语,便于记忆,甚至用于口、笔语表达。读到一本好书,可以废寝忘食,好似“入了境”,这时脑中的英语仿佛多了,也活了,这恐怕就是人们常说的“语感”产生了。高中学生仍以读简易读物为主,以后读原著就自然容易上路。
5.说英语
懂得口头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是学习的目的,愿意说,也爱说。明白中国人说英语有错误是必然的,不怕犯错,不怕别人笑话。教科书中的对话能够大声地说出来,主动找人对话,即使无人时也能自言自语。课上积极发言,课下创造机会(组织小组、“英语角”)开展口语活动。在交谈时开动脑筋,主动发问,并能随机应变,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较复杂的意思,设法使交谈持续下去。
为使自己说得有信心、有兴趣,在讨论之前可做些准备,从听读的材料中吸取营养,复习必要的词汇,尽可能提高说话的质量。
意识形态发言提纲篇9
一、当前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高专英语文化教学大纲的缺失
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中没有文化教学大纲,《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也未提到文化知识教育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只列出交际能力表。虽然交际能力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化因素,但它更关心的是交际行为以及行为本身的类型和情境,而没有对教学活动中文化的本身作系统的分类。
2.学生对英语文化学习缺乏兴趣以及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
据一项调查显示,约56%的学生认为学英语是为了应付考试,超过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将来工作的需要,真正出于兴趣和为了了解英语语言文化的最多只有10%。而对于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价值文化的重视程度,回答十分重视的仅为4%,比较重视的为40%,回答不太重视的将近一半。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文化学习不太感兴趣,从而导致其对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由于不同文化承载了不同民族的独特价值观与世界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可能还会有一部分学生对国外的文化持冷漠或敌对的态度。他们不愿意接受不同的文化习俗与传统,这会导致他们对英语文化乃至其他语言的学习产生比较严重的排斥心理。
3.教师本身英语文化知识欠缺
由于一些英语教师的自身英语文化知识修养欠缺,平时也不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教授文化知识的时候往往不能做到透彻深入。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文化教学中更注重文化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文化的实用性。文化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更多的是乏味的讲授,而没有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更丰富的教学手段让文化教学活起来。
4.英语文化知识评估方法的缺失
考试具有杠杆作用,学生学习英语的短期目标就是通过考试,考试的内容与形式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方向和重点。因此,要想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应从增加这方面考试内容着手。然而事实是,大部分院校对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的评估,更倾向于考查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和常识的记忆。这种考试方式让学生能够短暂地记忆与了解到跨文化交际内容,但却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外国人的态度、价值和心态,从而无法了解他们的社会和文化身份。
二、改进高职高专英语文化教学的建议
1.完善与改进教学大纲
英语教学大纲应修正并逐步完善其文化教学观,在教学目的部分明确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组成部分和培养目标,大纲词汇表对于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应增注其对应的文化内涵和联想意义,向学生开设语言文化课以及语言国家概况课等。
2.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文化教学循序渐进地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好的书籍或电影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端正其带有偏见的文化态度,让他们能够清楚认识到:我们学习英语并不是要求语言学习者全盘接受国外的价值或观念,而是去多了解他国的文化,以丰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从而达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与交流的目的。
3.加强师资培养
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文化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加强英语教育的师资培养,多给教师“走出去”的机会。同时,教师本人也应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方面的素养,使自己能够胜任这方面的教学。并且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影音以及多媒体等丰富的教学方式,让文化教学的课堂变得更直观与更便捷。
4.探索合适的文化评估方式
首先,要想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应该相应地增加这方面的考试内容,并且文化测试应探索倾向于以实用为主的方法而非文化知识记忆。如让学生进行情景剧角色表演,对某一文化主题进行讨论以及鼓励学生和其他不同文化的英语学习者进行交际来对其文化运用能力进行评估。
意识形态发言提纲篇10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学历史观教育;教学途径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4-0192-02
在高校的四门思想***治理论课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向大学生传播科学历史观的重要渠道和阵地,通过科学历史观的教育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具备正确分析与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还有利于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以科学历史观的态度和方法来看待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分辨是非、对错。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际教学实践当中,探求合理、有效的教学途径尤为重要。为提高“中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践中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本文重点归纳、总结出以下五种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的途径。
一、提高对“纲要”教学实践中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的重视程度
从任课教师的思想观念分析,尽管“纲要”课程开设已有近十年,但当前仍有许多高校老师认为“纲要”课程的重点授课内容应该是具体历史事件,“即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从鸦片战争以来至今这一百七十多年的时间里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问题的课程。这种认识是非常不正确的。我们判断一门课程的性质并不是单纯地以它所讲述的内容或者这门课程的名称为依据,而是要看开设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1]。“纲要”作为一门高校思想***治理论课,、***2005年联合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治理论课的意见》和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纲要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统治、实现人民***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2]。
从授课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分析,提高对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的重视程度,就是要提高大学生对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培养的重视程度。历史意识在形成大学生的科学历史观教育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作为一种对历史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历史意识的形成过程伴随着对自身所处的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3]。大学生要培养历史意识,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观点和基本方法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历史现实出发,客观公正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和未来。大学生培养历史意识还必须以科学历史观教育为指导,树立正确的基本的历史观。树立正确的基本的历史观就是要正确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和中国***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认识日本侵华史,牢记历史教训和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屈辱。在“纲要”教学实践中必须将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列入主要教学目的当中,提高对“纲要”教学实践中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完善课程考试制度
完善“纲要”课程的期末考试制度和测试机制是“纲要”教学实践中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改变过去仅以闭卷方式考核学生死记硬背能力的做法。将“纲要”课程考试分为综合素质考核和历史分析能力考核。综合素质的考核要加大对学生平时考核的力度,即课堂表现与期末考试成绩各占一半。课堂的考核可分为谈论参与积极性、课下实践活动、课堂演讲等考核项目。课堂讨论可以以社会热点和时事***治作为主题,给予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历史观点和看法的机会。而期末测试的题目以考核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为主要测试范围。其次,正确的考核学生的科学历史观,最重要的是要突出考核学生按照科学历史观基本方法分析历史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除了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外,可以增加相关材料题或者是人物事迹分析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从科学历史观的角度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三、加强“纲要”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纲要”教师队伍的理论与教学素质,关乎贯彻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按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治理论课的意见》的指导精神,“纲要”教师首先必须是一名合格的思想***治理论工作者,努力提高社会主义理论素养,成为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导师。当前,“纲要”课程的教师多是一些专业性的历史教师或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的老师,教师的理论与教学水平存在相对片面化的问题。要提高科学历史观教育的水平,还需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具备一定科学历史观素养和水平的教师管理体系,提升“纲要”教师队伍的专业性。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大对“纲要”课程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长期以来,高校在“纲要”教育教学别是“纲要”教学实践中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研究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比较少,今后需要建立预算制度,将其列入学校科研经费予以保障。在预算中,列出专项资金用于购买科学历史观教育的相关期刊和其他历史教学资料,拓展科学历史观教育视野,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历史观素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还必须在教师队伍中同时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首先,建立教学和科研能力考评制度,保证随时了解掌握“纲要”教师的教学成果和科研进展信息。通过自身或第三方机构,对“纲要”教师的招聘进行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全面了解。教师年底考评过程中,考评人员要掌握“纲要”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情况,对其教学成绩、学生测评成绩、学生出勤率和论文数量、科研能力等进行调查和全面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以客观的考评标准进行考评,做出正确的评价。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激励制度的建设至关重要。教师行为的表现与发挥激励作用密切相关。激励最重要的是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和每个人的特殊需求,制定一对一的激励方式,以组织力量满足其实际需要,以便教师能够最大程度提升教学水平。
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首先要正确认识和使用灌输性教育方式。灌输性教育方式不等于填鸭式教育方式,不能只单纯地认为是通过外部方式将课程内容注入被教育者的过程。灌输性教育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外部非自发性教育方式;二是一种来自外部高效率的教育方式。“纲要”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应为灌输式教学。这也是符合“纲要”精神以及大学课时安排的实际。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想使学生能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和思维,教师必须采用灌输式的教学,将历史思维、历史理论和历史脉络以及科学历史观的基本原理融会贯通,最终以一种知识形式直接灌输给学生,帮助学生迅速建立起对中国近现代史和科学历史观的认知。为此,教师可以运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能够在最短时间理解并消化,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
采用启发式的互动性教育方式,以增强学生学习“纲要”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在教学实践中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内容丰富的中国近现代史传授给学生,教师需要采用“教师-学生-教学手段三角互动方式”。教师必须精心组织,不断提高互动性教学的技巧,以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历史观认识。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师开展互动性教学方式的前提。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培养发表观点的能力,给予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此外,教学手段是互动性教学的重要保障。教师可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能够收到相对良好的教学效果。
激情教学方式主要内容是,教师要采用积极、高昂的情绪,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通过积极评价和多种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情绪,从而使之与历史产生共鸣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正是“纲要”教学实践中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所需要的。实施这种教学方法,基本思路是:首先,充分利用鲜活的历史题材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历史的连贯性和内容上的承接性,通过情景设置,引导学生激感共鸣,自觉利用科学历史观进行思考。其次,要求教师在整个“纲要”课中保持激情,突出自身的有声语言和身体语言,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充满激情的氛围,以教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科学历史观态度、思维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之沿着教师的思维观点和方式进行积极思考和引导,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思维活动中,从而有效达到教学目的。
五、创新课外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方式也是“纲要”教学实践中可以加以运用的一种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方式。现场教学要求教师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灌输和引导,而是让学生走出课堂,以其他的形式学习历史、教育学生接受科学历史观。这种教学方式增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了思维个性,使之不再受场地限制,可以以一种更加活跃更贴近历史氛围的方式进行教学。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现场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情感和科学的历史观念。尤其是在校园文化形式多样、多媒体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为现场教学形式增添了许多有益的手段和方式。
课外现场教学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借助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展科学历史观教育实践,增强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和对科学历史观的认同;借助各类高校团体社团活动开展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的情境教学方式;特别是可以借助网络媒体和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媒体的出现,不断丰富“纲要”教学实践中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的活动载体和传播形式,也使“纲要”所体现的科学历史观具有了更加生动形象的传播载体。网络媒体以新颖的形式、生动的内容、丰富的表现方式,吸引了大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科学历史观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陈耀鲁,何景春.也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科学历史观教育[J].职业教育,2011(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意识形态发言提纲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