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基地工作计划篇1
9月7日,***、***召开通气会,启动支持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投入60亿元,在没有***直属高校的13个省(区)和***生产建设兵团选择1所地方高水平大学进行重点建设,促进这些高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特色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2009年4月8日,***办公厅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工程实施三年多来,已开工近3.5亿平方米,占规划改造的98%;已竣工3.1亿平方米,占88%。其中中西部七度及以上地震高烈度且人口稠密地区已开工1.4亿平方米,占这类地区规划改造的98%;已竣工1.2亿平方米,占86%。
2012年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90所,录取2.5万名。自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试点高校和招生数量稳步增长,总计公示入选考生19.8万名,录取10.7万名。
8月29日,***、中科院在北京联合启动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21所“211工程”建设高校和中国科学院31个研究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该计划由科苑学者上讲台计划、重点实验室开放计划、大学生科研实践计划、大学生暑期学校计划、大学生夏令营计划、联合培养大学生计划、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人文社科学者进科苑计划、中科院大学生奖学金计划、科苑学者走进中学计划等10个项目构成,形成系列行动方案。首批有80余家中科院研究所、50余所高校参加。至2012年底,高校与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试点单位已达63家。
9月14日,***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新《目录》的学科门类由原来的11个增加到12个,新增了艺术学门类;专业类由原来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由原来的635种(其中目录内专业249种、目录外专业386种)调减到506种,其中基本专业352种、特设专业154种。
9月22日,***批准华东师范大学与美国纽约大学合作成立上海纽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面向全世界招生和聘用教师,并规定50%的学生必须来自国外。8月17日,***批准筹建昆山杜克大学,10月11日,批准在深圳筹建香港中文大学两家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截至目前,我国本科以上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5所;高校还内设有中外合作二级学院37个。
10月10日,印发实施《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从2004年起,我国举办孔子学院,目前,已在108个国家建立了400所孔子学院和535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达65.5万人,专兼职教职工达2万多人。
11月27日,***、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扶贫办印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从2013起至2020年,每年选派3万名优秀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三区”支教1年,培训3000名骨干教师和紧缺专业教师,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为“三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山东黄河三角洲部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博物馆等4个基地被命名为“四星级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青岛滨海学院博物馆等25个基地被被命名为“三星级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至此,山东省被命名表彰的三星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达到85个。青岛滨海学院博物馆是一座集地质、标本、字画、陶瓷、根雕等藏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近三年,学院在基础设施建设、购买科普展品、科普活动经费等方面先后投入2600余万元,配备专兼职科普人员37名,面向校内师生和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公务员等重点人群,开展主题科普教育活动,年举行科普展览活动达60余次,参观学习者达40000余人次,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和育人功能。
来源:山东省科协
科普教育基地工作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围绕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最关键、最具基础性的问题,实现以下目标: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三、主要工程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工程
目标:
推动学校科学教育的开展,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教育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
措施:
1.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推进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积极推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课程,逐步推进高中科学课程改革;城乡中小学应积极开设科学课程,深化科学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改革科学教育评价制度,定期监督科学教育质量。
2.建立中小学科普活动组织,指导未成年人课外科技活动。中小学普遍成立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电脑作品制作竞赛”等科技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普活动,增加未年人接受科普教育的机会。继续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普报告团老区行”、“大学生暑期帮扶行动”、“科普希望快车”等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大学生走进农村、社区和校园,直接面向未成年人开展科普教育。组织开展未成年人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4.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位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加强现有科技馆、***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的科普教育功能。设区市、县(市、区)应建立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专门的科普活动场所。鼓励有条件的科研单位和高校设置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普教育场所和设施,并对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有条件的社区应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5.鼓励和支持大众传媒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扩大未成年人接受科普教育的渠道。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机构和团体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用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农民科学素质工程
目标:
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措施:
1.突出农村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实施全国农村***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工程、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努力办好农村村干学历教育、乡村管理大专班和农村致富培训班,做好农村***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
2.突出农村基层科普网络建设。稳定和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扶持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扶持农技协的改革与发展,构建农村科技服务网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科技进步。开展福建省“百强”农业技术协会创建活动。
3.突出农村科普载体平台建设。依托农村中小学、村***员活动室、乡(镇)化技术学校、文化站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大力推动农村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站、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开发和充实适应需求、富有特色的展示教育内容。
4.突出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设。大力加强县级科协能力建设,支持县级科协配备科普车和加强办公手段自动化建设,增强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农村科技人员服务、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服务的能力。
5.突出农村科普活动项目开展。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深入开展“院士专家八闽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巾帼科技致富培训工程”、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969155农业服务热线、科技入户、科技110、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教兴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组织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到农村为农民服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辅导活动,宣传和推广先进适用的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
6.开展农村科技和科普先进、示范创建活动。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和福建省科普先进县(市、区)、乡镇等创建活动,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发挥它们的示范作用。
7.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按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要求,在全省评选、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带动更多的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劳动技能,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8.发挥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高等、中等职业学校和其他成人教育机构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在全省各县(市、区)建立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室和教学实践基地。
9.依托星火培训基地和星火学校开展星火科技培训。以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为重点,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训,造就一批新型农民和种田能手;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重点,开展农民工非农产业就业技能培训,并注重供需对接,积极开展星火科技培训。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工程
目标:
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科学意识、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适应城市社会和自身发展要求。
措施:
1.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对劳动科技教育培训进行专门的规划、组织和监督实施;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合理分工,加强合作。
2.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各行业的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
3.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科技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和“阳光工程”,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积极开展农民工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继续推进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4.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以城镇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等机构和设施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在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
5.加强企业科普。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着力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发明创造和工业设计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
6.建立企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在职业培训中,加大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容。
7.支持发展科普旅游。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科普资源,以科普教育基地为主要依托,将科普与旅游紧密结合,面向城镇劳动人口开展科普旅游。支持发展科普旅行社,为城镇劳动人口科普旅游提供服务平台。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工程
目标:
增强领导干部、公务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能力。
措施:
1.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纳入培训规划。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教育规划和相关计划的重要内容,在制定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策法规中,体现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各级***校、行***院校和干部学院应增加学员科学素质培训内容。
2.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各级机关学习培训制度应体现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鼓励支持各级机关开设科普宣传栏、科普***书资料室,在广大公务员中大力普及科学知识。
3.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科普活动。举办讲座、报告会等科普活动,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作科技发展动态和提高科学素质的专题报告。
4.发挥有利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的平台的作用。充分利用全省科普场馆、科普期刊、科普教育基地、学术年会、院士专家八闽行、“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科普资源和平台,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接受科学思想、科学知识教育提供服务。
5.将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纳入综合素质的考核内容。在公务员考试录用、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测试环节,列入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
(五)科学教育与培训工程
目标:
加强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
措施:
1.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中小学和农村化技术学校科学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尤其重视县及县以下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和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
2.建立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动员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
3.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老教授协会的作用,动员组织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公务员和企业事业单位管理者参与科学教育与培训。各县(市、区)要建立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组织,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
4.加强科学教育研究。按照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更新课程内容,提高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5.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中科学教育的教材建设。根据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以科学发展观、先进适用技术、职业技能、现代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编写教材,并逐年出版。
6.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健全实验室、***书室、电脑网络教室、科技活动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7.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鼓励和支持科技馆等科普场馆、社区学校、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目标:
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集成国内外科普信息资源,建立科普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措施:
1.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网络平台。集成国内外现有科普***书、期刊、挂***、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片、科普志愿者等各类科普信息资源,构建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2.促进科普创作的繁荣和发展。扶持和鼓励原创性科普作品创作,表彰优秀科普作品,开展优秀科普作品推介、展演和展示活动,扩大科普作品的影响。
3.支持和鼓励面向公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的科普创作。鼓励并组织创作公众普遍关注的卫生保健、生活常识、致富技术、环境保护等科普作品。
4.加强科普创作队伍建设。以省科普作家协会等为骨干力量,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和造就一批科普作家及热心创作的科普工作者,构成我省科普创作队伍的主体。
5.建立健全科普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和交流机制。充分保护知识产权,创造公共信息资源公平使用的法制环境。
(七)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目标:
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公众通过大众传媒接受科普教育的渠道明显增多。
措施:
1.发挥广电在科普宣传的作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应安排科普专栏固定节目,继续办好“走进科学”、“农家新事”等电视、广播科技栏目。
2.在报刊开设科技、科普专栏。办好《福建科技报》、《科学与文化》等综合性科普报刊,使其成为我省报刊科普宣传重要阵地。由省科协指导和协调,定期设计出版适合城镇、社区、学校、农村等公共场所张贴的科普宣传挂***。
3.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等综合网络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海峡科学网》、《福建科技网》等专业科技网站扩大科技新信息、新知识内容,建立网上“虚拟科技馆”,开发科普教育游戏软件,提高科技传播的吸引力、时效性和覆盖面。
4.积极开拓科普宣传领域。利用电视、电影、声像、摄影、戏剧、文艺等传播形式,增进科普教育的效果。
5.编撰科普重点人群科普读本。鼓励编写适合本省青少年、农民、城镇务工人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需要的科普读本。
6.提高各类媒体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各类媒体要加强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普宣传报道。
(八)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目标:
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新旧结合,各具特色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
措施:
1.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多渠道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的公共投入。
2.加强科技馆及科普活动场所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府应当将科普场馆及设施的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投资计划。设区的市和县(市、区)应当建立科技馆和科技活动中心。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科普画廊(橱窗)、科普活动室。在社区和街头设立科普画廊(橱窗)的,有关部门应当免收有关费用。
3.支持和鼓励社会办科普事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投资兴建科普场所、提供科普展品和教具、维护场所运行等方式兴办科普事业。鼓励有条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团体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场地设施。继续命名和表彰省科普教育基地和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4.支持基层科普设施及功能的改造和完善。引进和开发适应公众需求的科普活动项目、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吸引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5.支持和发展科普展品巡展。鼓励科技馆定期为乡村、社区、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举办科普展品巡展,提供科普服务。
6.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有关优惠***策,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和参与经营科普场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四、保障条件
(一)***策法规
建立和逐步完善我省科普***策法规体系,明确******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及公民的科普责任、权利和义务,进一步推动我省科普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为科普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贯彻实施《福建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促进各地制定本地区科普发展的具体***策。
——协助各级人大、***协对执行科普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视察,严格***检查监督,保障科普法律法规实施到位。
(二)经费投入
采取多种措施,加大科普经费投入,为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工程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将科普专项经费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投资纳入公共财***框架,列入本级财***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增加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的科普资金扶持,保障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
——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科普工作。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科普产业,落实国家有关减免税费等具体***策。
(三)队伍建设
培养专业化人才,发掘兼职人才,建立志愿者队伍,加强理论研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落实激励专兼职科普工作者的相关***策。为科普工作者在科普研究、科普创作、学术交流、出国考察、技术培训、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申请科普项目经费和奖励等方面提供***策引导与服务。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组织予以表彰和奖励。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升在职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
——通过高等院校和有关研究机构培养大批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专门人才;改革文博专业课程内容,为不同类型科普场馆培养适应性广泛的专业人才。
——增强科技界的责任感,支持科技专家主动参与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促进科学前沿知识的传播。
——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理论研究,加强国内外、省内外及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把握基本规律和国际发展趋势,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践提供指导。
五、组织实施
——成立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领导。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工程建设。
科普教育基地工作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倡导科学方法,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相信科学,掌握科学,依靠科学,应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全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推进我市经济、***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
(一)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和《辽宁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开展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人群为重点的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高。增强市民的思想道德、科学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到2010年,市民具备基本
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5%以上。
(二)加强推进“四个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市重点推进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推动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扎实有效深入开展。
(三)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围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突出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发挥科学技术普及在建设学习型城市中的作用,科普与终身教育体系的融合初见成效。
(四)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十一五”期间,要把*市科技馆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功能齐全,对社会开放的科技活动中心。建设5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城乡科普文化综合活动站和科普画廊(宣传栏)要达到200处,创办《*科普》杂志,开通*科协网站,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科普知识传播速度,扩大科学普及的覆盖面。市科协要与*电视台、*广播电台通力合作,继续办好“科普大篷车”和“科技之声”等专题节目,《*日报》要开设科普专栏。充分发挥舆论宣传阵地和大众媒体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科普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五)构筑社会化科普平台。坚持***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合作、市场化运作的科普运行机制,探索发展科普文化产业的形式与途径,吸引广大市民参与各类科普活动。
三、主要任务
(一)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的科普工作
依托和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将科技教育渗透到教学环节中。推进新科学课程体系的全面实施,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及科学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发展观和基本国情教育,使未成年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培育和扶持一批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未成年人科普活动。以每年一届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载体,组织在校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到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撰写科技小论文、创作科幻画和“智力七巧板”竞赛等活动中来,引导青少年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合校内外科普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学校科技实验室与教育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好我市现有的5个科普教育基地和6所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加强市科技馆和市青少年宫的科普教育功能,在高新技术、节能环保、国防***门新建若干个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到“十一五”末期,市、市(县)区两级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超过20个,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分布合理的校外科技活动场所。
各级***门、学校要加强对中小学科技课教师、科技辅导员的科普培训和教育,培养为科普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的专业人才。各级科技辅导员协会要切实担负起指导未成年人开展校内外科技活动的任务。积极倡导有条件的中小学聘请科技专家、学者担任校外科技辅导员。逐步建立全市未成年人科学素养监测评估体系。
(二)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科普工作
强化农村科普教育,继续发挥好农函大、农广校在农民素质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结合实施农村***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工程、双学双比、星火科技培训专项活动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十一五”期间,农函大、农广校培训学员2500名,培训农村***员干部2万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万人次。
全力推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融入到“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之中,面向农村,服务基层,转化成果,致富农民。
1.开展“一站一栏一员”科普条件能力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30%的行***村都要建成1个集宣传教育、健身娱乐、科普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站和1处科普宣传栏(橱窗),培育1名科普宣传员,并以广播(电视)“村村通”为载体,让科普知识进村入户。
2.加大对农技协的扶持力度,每年要做大做强10个农技协,使农技协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代表,成为科技成果进农家院的新型渠道,成为连结农户与市场的紧密纽带。“十一五”期间,要以农技协为依托,重点培育科技示范户2000户,辐射带动2万农户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3.以农函大和农广校为培训基地,每年招收培训学员500名。结合我地区的资源优势与区域优势,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把农函大和农广校办成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的摇篮。
4.各涉农县(市)区要下大大力气抓好科普示范县、科普示范乡镇和科普示范村的创建活动。通过落实创建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完善保证措施,在“十一五”期间,创建1个全国科普示范县、20个市级科普示范乡镇和80个市级科普示范村。
(三)按照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要强化对城市劳动人口的科普工作
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加强对第二、第三产业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管理,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并列入各类职业资格审定和就业准入的重要标准。优化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城市劳动人口教育培训网络。“十一五”末期,全市新增劳动力接受劳动预备制培训的比例达到35%以上。
充分调动各类企业积极性,发挥企业科协、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争做学习型企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倡导产学研结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职工技术水平的提高。鼓励企业结合市场开拓进行科普宣传,将推介产品、培育消费群体和新技术的普及结合起来。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个人在职学习。发挥科学技术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注重发挥离退休科技工作者作用,促进形成老中青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各尽其能的格局。
(四)以增强科学决策、科学管理为目的,促进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工作
******机关、人民团体和有关单位要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学习、培训制度。通过科技报告会、科技论坛、学术年会、编辑出版系列科普读物、组织开展科普活动等,帮助他们掌握和更新相关的科技知识。
***校、行***院校要将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能力。
组织、人事部门在公务员录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考核等环节中,要逐步增加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市直机关工委将科学普及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对各单位年终目标管理考核一项重要内容。
(五)不断提高市民科学素质,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坚持***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办好一年一度全市性的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活动,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开展科普活动,不断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各有关部门、社会团体结合工作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每年组织各具特色的科普宣传活动。利用地球日、人口日、环境日、气象日、艾滋病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纪念日,向公众开展专题科普宣传,普及相关科技知识。
科技馆、***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博物馆、植物园等场馆设施,通过免费展览展示等形式向公众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原理和方法,引导群众参加各种科学文明健康的活动。
深化“科教进社区”活动。以城市居民为对象,以社区科普大学为阵地,发挥老年“夕阳红”宣传队的作用,开展争创科普示范街道、争创科普示范社区、争创科普示范家庭、清除生活陋习和愚昧落后现象活动。在这项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做好以重点群的科普工作:对老年人,特别是离退休人员,应根据他们的思想、身体、生活特点和需要搞好科普工作,调动他们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对下岗职工,应注意做好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为其再就业创造条件;对进城务工人员,应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教育;对中小学生,要广泛开展校外科普教育。到2010年,创建市级科普示范街道10个、科普示范社区25个、科普示范家庭1000个。
巩固城镇基层科普组织,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办好城镇社区科普画廊和科普宣传栏;充分利用社区、学校、公园、***书馆、活动室、计生室、健身房等,举办面向居民群众的各类科普活动。针对残疾人、妇女等特殊群体有组织地开展科普教育。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科普工作管理体制。各级***府要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将科普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协调制度,发挥好各级科普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作用。科技行***部门对科普工作实行科学规划,进行***策引导,开展督促检查。***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切实做好有关科普工作,在科技项目实施中加强与市民沟通交流。科协要发挥科普工作主力***作用,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并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协助***府制定科普工作规划,为***府科普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也要根据自身特点,组织、参与各类科普活动。
(二)完善***策规定,营造良好的科普环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要求,结合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时制定颁布有关***策规定,进一步明确***府、社会组织、企业及公民个人在科学素质普及工作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注重发挥***府部门、社会团体、大型企业等各方面优势的集成,促进科技界、教育界和大众媒体之间的协作。推进公益性科普事业体制与机制改革,激发活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和吸引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建立科普事业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加大投入力度,为科普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要将科普经费列入***府财***预算,加大对科普事业的投入。在“十一五”期间,市和县(市)区两级科普专项经费应分别达到人均每年0.8元和0.6元以上。随着财***收入增长逐年提高,到2010年,市和县(市)区两级科普专项经费都提高到人均每年1元以上。鼓励境内外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科普基金或捐赠财产资助科普事业,鼓励各类企业和个人投资科普事业,对捐赠财产用于科普事业或投资科普场馆、设施的,享受有关优惠***策。
(四)实施激励措施,促进高素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各级***府、科协和有关单位对在科普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努力建设一支由科普专家、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组成的专群结合的科普人才队伍。采取具体措施,制定面向科普研究、科普创作、科普宣传的专项激励***策,在职称、职务、分配、奖励等方面把科普与科研摆在同等地位,以吸引更多的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关心、支持、参与科普工作。把科普作品纳入“五个一”工程,注重文艺理论的研究与创新,繁荣科普创作。开展优秀科普作品奖和***片奖、期刊奖、优秀音像制品奖等科普专项奖评选,注重培养科普创作队伍和从事科普宣传的记者、作家、编导、主持人等,为繁荣发展科普事业提供人才资源。
科普教育基地工作计划篇4
一、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国家科普能力表现为一个国家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主要包括科普创作、科技传播渠道、科学教育体系、科普工作社会组织网络、科普人才队伍以及***府科普工作宏观管理等方面。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制定并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立了新时期科普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战略方针,推动了我国科普事业繁荣发展,公民的科学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公众对科普需求大幅增加,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任务更加艰巨,科普能力建设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原创性科普作品比较匮乏,科普基础设施不足、运行比较困难,科普队伍和科普组织不够健全和稳定,科学教育、大众传媒等教育和传播体系不够完善,高水平的科普人才缺乏,***府推动和引导科普事业发展的***策和措施有待加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进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新时期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要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需求,立足现有基础,坚持***府引导与全社会参与、公益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定的有关任务,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公众科学教育和传播体系,创作出一批适合不同人群需要的优秀科普作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构建一个有效运行的科普工作组织网络,建设一批功能健全的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教育基地,营造一个激励全社会广泛参与科普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推动我国科普能力的不断增强,促进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二、“十一五”期间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繁荣科普创作,大力提高我国科普作品的原创能力。
1.推动科普作品创作工作,鼓励原创性优秀科普作品不断涌现。针对新时期公众需求和欣赏习惯的变化,结合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就和新趋势,大力倡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知识性和娱乐性结合,专业科技人员与文艺创作人员、媒体编创人员相结合。使科普创作做到既要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又要掌握和创新科普作品的创作技巧,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效统一。推动全社会参与科普作品创作,既要引导文学、艺术、教育、传媒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投身科普创作,又要鼓励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作品。要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对优秀科普作品将给予支持和奖励。
2.把科普展品和教具的设计制作与研究开发作为科普作品创作的重要内容。针对科普场所建设和中小学校科技教育的现状及需求,重点开展科普展品和教具的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开发。制定科普展品和教具的技术规范,鼓励和引导一批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展品和教具的设计和研究开发。
(二)加强公众科技传播体系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更加广泛的科技传播渠道。
1.加大大众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综合类报纸、期刊和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设立科普类专题、专栏、专版或频道,增加播出时间、版面,提高质量和水平。要逐步提高编创水平,打造精品科普栏目,满足广大公众不同层次和形式的需求。建立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科普类节目收视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分离的改革,推动科普节目制作社会化,丰富节目来源。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科技传播作用,打造和扶持一批富有特色的、高水平的科普网站或栏目。拓展科普出版物的发行渠道,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在农村、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行工作。采用市场机制与***府支持相结合的手段,推出一批科普影视作品、精品专题栏目和动漫作品。
2.推进科普场馆建设。根据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质的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明确科普设施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分布、规模和建设方式等,加强对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和指导。通过新建、改建和扩建等方式,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符合需求的科普场馆。加强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场馆建设。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力量建设专业科普场馆,同时推动科研机构、大学建立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制度,开展科普活动。建立科普场馆开放、流动、协作的运行机制,构建科普资源创新和共享平台,形成综合性场馆和专业性场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3.加强基层科普场所建设。在县文化馆、***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广播站、农民书屋、中小学校、农村***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等基层公共设施建设中,增加和完善科普功能。通过开辟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配备科普大篷车等多种方式,强化农村专业化科普设施建设,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建立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服务。将城市社区科普设施纳入城市建设和发展总体规划,将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设立社区科普活动场所,举办科普讲座、展览、培训、竞赛等多种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将社区科普设施建设和开展科普活动情况作为文明社区评选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提高科学教育水平。
1.促进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积极倡导并要求各地初级中学逐步规划开设科学课程,推进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改革,定期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评价,推广优秀的科学教育改革经验,促进科学课程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快师范院校教师培养课程的改革,为中小学输送高质量的科学课程教师。鼓励和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利用自身优势,支持和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课程教师培训。
2.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教育实验室,使中小学校尤其是边远农村学校实验室数量、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能够基本满足科学课程教学的需要。科学教育的教学仪器、实验材料、工具及多媒体等多种科学教育资源的研发与配备,要体现“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培养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其操作和动手能力,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加强中小学***书室建设,充实科技类***书,扭转我国中小学特别是边远农村学校***书馆规模偏小和科技类***书数量严重不足的现状。主要依托现有力量,建设青少年科普活动资源咨询中心,为全社会提供青少年科普活动的信息和服务。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未成年人科普活动。制定并实施《2006-2010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推动中小学校与就近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充分利用校外的科学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
(四)完善***府与社会的沟通机制,促进公众理解科学。
1.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科普工作。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要注重科普资源的开发,并将科技成果面向广大公众的传播与扩散等相关科普活动,作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对于非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及其它公众关注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其承担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及时向公众成果信息和传播知识。
2.建立公众参与***府科技决策的有效机制,提高决策透明度。要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听取公众对科技规划和***策研究制定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公众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监督,推动科学道德和科研诚信建设。对于涉及公共安全、社会伦理等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要逐步建立听证制度,扩大公众对重大科技决策的知情权和参与能力。
3.建立和完善科技信息机制。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面向公众的科技信息机制,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掌握有关科技知识和信息。规范商业活动中科技信息传播。大众传媒要担负起向公众准确科技信息的责任。对企业产品中含有虚假科技信息的行为,相关行***主管部门要予以及时纠正;对利用科技信息的欺诈行为,要依法给予查处。各级科协组织、有关社会团体、科研机构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面向公众的科技信息咨询,建立通畅的科技信息传播渠道。
(五)加强示范引导,进一步提高科普工作的社会动员能力。
1.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科普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搭建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平台,继续集中开展一系列全国性的重大科普活动,为广大公众参与科普活动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科普活动组织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根据形势发展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对重大科普活动的效果评估,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科普活动集中宣传机制,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确保实效,形成地方和部门联动、集中性和经常性活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2.加强不同行业的科普工作。各行业部门要充分发挥优势,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把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体育、气象、地震、文物、旅游等工作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研究制定行业性科普工作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行业科普教育基地,大力发展行业的基层科普组织,形成一支高水平的行业科普队伍。调动行业部门积极性,挖掘行业科普资源,体现行业特色,开展专题性、系列性科普活动。
3.加强国防科普工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航空、航天、核、兵器、船舶工业的科普资源,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拓展其功能并增加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展示手段,在科普宣传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在安全保密许可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退役、待销毁的某些***工设施和***事装备等资源,进行适当改造和开发,建设一批国防科普教育基地。编辑出版多层次的国防科普作品,建设国防特色科普网站,适度开放国防科研院所和所属高校的实验室等设施,面向公众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科普教育活动。鼓励国防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科普工作。
4.加强企业科普工作。鼓励企业利用自身的产品、技术、服务和设施优势,向社会开放,面向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根据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的特点,集中展示高新技术成果和产品,让公众了解和感受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鼓励企业捐资捐助社会公益性的科普设施建设和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职工技协、企业科协、企业研发中心等组织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等活动。要把支持和开展科普活动,作为创新型企业试点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
(六)专兼职结合,建设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队伍。
1.提高科普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壮大由科技工作者、科学课程教师、科普创作人员、大众传媒的科技记者和编辑、科普场馆的展览设计制作人员、科普活动的策划和经营管理人员、科普理论研究工作者等组成的科普人才队伍。适应市场化进程和现代传媒业发展的需要,在高校设立科技传播专业方向,跨学科培养一批科技传播、科普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创新型人才。加强具有理工科和文科教育背景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科普创编和策划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面向科普工作管理人员、科技场馆展览设计人员、科技记者和编辑、科普导游、科普讲解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科技传播队伍的素质。积极倡导广大科技人员投身科普事业,让更多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2.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和支农支边支教活动,形成一支能够在基层,特别是深入农村和西部地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的志愿者队伍。组织老专家、老教授发挥专业和技术特长,积极参与科学教育和科技传播工作,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发展城市社区、乡村科普志愿者队伍,培养科普宣传员。
三、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府推进科普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要进一步发挥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统筹部署,集成资源,引导全社会共同推动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科技行***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要按照《科普法》的要求,通过制定规划和***策、开展监督检查等措施,加强对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科协组织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科普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积极做好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相关组织实施工作。各地方、各行业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积极推进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特色的科普能力建设。
(二)加大科普投入。将科普经费列入各级财***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事业,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普投入体系。在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过程中,应推进科研成果科普化工作。
(三)完善科普奖励***策。逐步将科普***书、科普影视、科普动漫和科普展教具等科普作品纳入国家科技奖励范围。鼓励社会力量设立多种形式的科普奖。加大对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和奖励力度。
(四)加强国家科普基地建设。在现有科技类场馆、专业科普机构以及向社会开放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中,开展国家科普基地建设试点,在提高展示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五)建立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构建科普监测工作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地方、部门在科普***策实施、科普能力建设中的最新进展和动态,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调查和科普工作统计,为***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六)加强科普的理论研究。针对科普创作、科学教育、科技传播、创新文化、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和监测等重大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研究。重点扶持一批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支持办好高水平的专业化科普理论研究期刊。
科普教育基地工作计划篇5
年启动的一项面向21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工程,它代表着美国基
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当年恰逢哈雷慧星临近地球,改革计划又是为了使美国当今
的儿童——下世纪的主人,能适应2061年慧星再次临近地球的那个时期科学技术和社会生
活的急剧变化,所以取名为“2061计划”(Project2061)。
一、“2061计划”的指导思想
“2061计划”认为,美国青少年的科技知识非常薄弱,应该在全国范围内搞一次科技
扫盲;在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上制定一个示范性、指导性的基本标准,编写新的教学大纲,
希望全国的中小学、幼儿园据此来普及科技教育,从而使下几代人具备科学技术的基础素质。
普及科技教育不是盲目增加学校的教学内容,中小学的教学重点应集中在最根本的科学基础
知识上,并且更有效地把它教好。
二、“2061计划”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1985~1989年,美国促进科学协会在首都华盛顿建立了领导实施“2061计划”
的总部,并动员了800多位科学家、企业家、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参与了这项再造青
少年智慧的宏大工程。他们总结战后科学、数学和技术领域的深刻变革和未来发展趋势,汲
取美国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成果,于1989年推出了阶段性成果《普及科学——美国2061
计划》的报告。该报告明确指出,我们的下一代必将面临巨大的变革;科学、数学和技术位
居变革的核心,它们导致变革,塑造变革,并且对变革做出反应,它们对今日的儿童适应明
日的世界十分重要。该报告提出了未来儿童和青少年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应掌握的科学、数学
和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的框架,包括主要学科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学科间的
有机联系,以及掌握这些内容、概念和联系的基本态度、方法和手段。
第二步,1989~1993年,“2061计划”总部在旧金山、圣地亚哥、费城、圣·安东尼奥、
麦迪逊郊区麦克伐兰、阿瑟农村等六个有不同代表性的地区建立了分部,根据第一步提出的
理论和指导思想,研究实施所需要的条件、手段及战略,并设计不同模式的课程。同时,散
发第一步的研究报告,展开广泛讨论,制定相应的教育改革和革新工程。1993年问世的《普
及科学的阶段指标》报告,标志着“2061计划”第二阶段圆满结束。该报告阐述了数学、
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科学的性质、特点,确定了不同年级学生应达到的知识水平及发展程度。
第三步,1993年以后,在完成前两阶段任务的基础上,“2061计划”拟用10年或更长
的时间,在一些州和学区进行科学、数学和技术领域教育改革实验。目前的实验以“2061
计划”的6个分部为骨干向四周辐射。一般每个分部新建或接管5至6所实验学校,依据《普
及科学的阶段指标》制定实验学校的科学教育大纲,组织编写相应教材,进行教师培训,开
展大学、中学、科学家、企业家甚至包括家长和社区之间的多向交流,开展国际教育合作。
1996年,“2061计划”设计了进一步的改革蓝***,编制丰富多彩的参考材料,并使之变
成电子信息,广为传播;制定关于课程改革和工程推行情况的评价标准;促使各级教育的一
体化,特别提倡大学要继续支持基础教育;加强教师培训和对科技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筹
集和落实改革所需资金。
三、“2061计划”的特色
1.综合性。“2061计划”实施的对象是综合的,它力***在实验区内,面向从幼儿园到高
中各个阶段的所有学生和学科,进行科技普及;实施的范畴是综合的,它在制定新教学大纲
的同时,配套改革教材内容、教学技术、考试方式和学校的组织机构;参与者也是综合的,
要使这些改革措施彼此兼容,就得顾及家长、***策制定者、教师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2.长效性。“2061计划”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安排后付诸实施的,它的效果要通过几
十年而不是几年来检验。
3.基础性。“2061计划”强调基础学科,主张在中小学开设数学、科学、技术方面的核
心课程;同时,各学科内部以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主。
4.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验学校中,学校注意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思
考问题而不是告诉其现成答案。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和想像能力并解
决实际问题。
5.发挥教师主导作用。“2061计划”非常注重发挥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实际教学中的主导
作用,认为只有教师才能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直接传授知识、启迪智慧,也只有教师才能
根据改革的精神和课堂教学经验创造性地更新课程、改善教学。
6.协作性。“2061计划”认为,没有一个团体或部门是唯一具有智慧和权威的机构,改
革离不开合作与交流。中小学教师、行***官员、社区领导者、大学教授和***策制定者应取长
补短,共同参与教改。
四、从“2061计划”看美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趋势
1.谋求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力求处理好核心课程和一般课程的关系,以核心课程为主;
处理好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改变过去忽视知识传授、片面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
做法,增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传授时间。在加大科技知识教学力度的同时,重视文化、历
史、地理等社科知识的传授。为此,近年来,“2061计划”提倡使用“大科学”的概念。
2.继续保持课程的弹性。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发展特长,允许提前升级、捷足先登。
选修课比例较大,特别在高中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注重因
材施教,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
3.教学安排开放化。教学人员有本校教师,也常请教授、专家、科学家等来校讲课。教
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有时也走出校园,到***府机构、企业、大学或田间,接触社会和自然。
近几年,美国中小学普遍加强了外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加大国际知识传授的力度。
4.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美国中小学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已非常普遍,例如计
科普教育基地工作计划篇6
为贯彻落实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市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结合本市中小学(幼儿园)二期课程改革的有关要求,2006年,本市积极开发和利用科普教育基地的丰富资源,先后有黄浦等11个区组织中小学生利用隧道科技馆等10个科普教育基地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活动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经研究决定,2007学年起,本市全面推广利用科普教育基地拓展中小学课程资源的工作,现就做好此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合力推进
各级教育、科技行***部门要从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高市民素质、构建创新型城市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此项工作的积极意义,统一思想,积极开展相关工作。要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科学视野、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要求出发,做好科普教育基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积极发掘和发挥其实践教育功能,让中小学生利用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活动。
二、加强合作,各司其职
各级教育和科技行***部门要紧密合作,认真加强对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到各有关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的领导和指导。
市教委和市科委已委托市教委教研室编制《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实施纲要》和各相关科普教育基地活动的具体指导文本,以加强对中小学校利用科普教育基地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导。上述文本可从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专题网()***。
区县教育行***部门要高度重视,会同区县科技行***部门做好与对口科普教育基地的联系工作,制订本区县中小学利用对口科普教育基地开展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案(包括参加活动的学生对象、人数、时间安排等)并报市教委和市科委,同时做好组织安排、经费支持等工作,保障区域内中小学生在科普教育基地的活动能顺利进行。
中小学生到科普教育基地开展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关科普教育基地活动内容,学校应组织相关年级学生到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并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活动时间在学校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探究型)课程的课时中予以安排。
各有关科普教育基地(场馆)要根据中小学教育教学要求,认真做好安排接待、加强设施设备的教育功能等配套服务工作。
三、加强考核,重视培训
各级教育和科技行***部门应分别加强对所辖中小学和有关科普教育基地的培训与评价工作。
市教委教研室要指导区县教育行***部门加强对中小学相关教师的培训。市科委科普促进中心和各有关科普教育基地要加强对科普教育基地讲解员队伍的培训工作。
科普教育基地工作计划篇7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完善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研究提出中小学科学学科素养,更新中小学科技教育内容,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修订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增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的横向配合。重视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继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
推进高中阶段的科技教育。修订普通高中科学与技术领域课程标准,明确对学科素养和学业质量的要求。修订普通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鼓励普通高中探索开展科学创新与技术实践的跨学科探究活动。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促进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互动衔接,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和应用人才的培养方式,加强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强化中等职业学校科技教育,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科技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列入教学计划,系统提升学生科学意识和综合素养。
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组织开展大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等课程改革,推进高校科学基础课建设。加强科学史等科学素质类视频公开课建设。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推动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和创业就业基地,大力开展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为青年提供将科技创意转化为实际成果的渠道、平台。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科普教育基地工作计划篇8
一、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至10月,完成部级、市级、区级各类项目197项(包括农医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66项。完成262家科技企业换发证工作。其中:
申报部级各类项目25项。申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19项;申报部级新产品1项;申报部级火炬计划2项;申报部级重大科技项目3项。
申报市级各类项目93项。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计划32项(9项获资助),上海市重点新产品计划9项(其中4项获资助),上海新市火炬计划7项,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1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再创新计划项目2项;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5项(获二等奖1个,3等奖1个);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其中首批获批7家);上海市科技创新人1人(神力)。
立项并实施区级各类项目79项。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计划8项;认定15家企业为奉贤区高新技术企业;区高转项目5项;创建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区级科技发展基金立项46项(农医方面)。
完成其它各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66项。创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奉贤)基地1个;配合市科委完成上海市种子资金项目验收6项;配合市高新办完成现有5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工作(其中:48家企业通过复审,3家企业自动放弃);完成国家863计划执行情况跟踪调查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跟踪调查2项;完成项目鉴定5项,成果登记3项。
完成各类科技计划统计。完成262家科技企业的网上年检工作,换发科技企业联系服务证267份。完成完成2005年奉贤区春季网点土利用动态监测简析。
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至9月底,专利申请量640件,完成年指标任务的128%;办理专利申请专项资助22项,资助经费14600元;确定区第二批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2所;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6项,技术交易额3072万元;组团参加《2005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有4项新技术成果及产品获.
2006年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市委、市***府关于科教兴市主战略,继续推进《奉贤区科教兴区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和《奉贤区科技兴区推进计划》,努力营造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落实科普“六进”工程,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科技工作目标任务:
申报、落实部级、市级各类科技项目130项以上(不包括区级项目),同比2005年118项递增10%左右。其中:
——申报部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20项。其中部级创新项目12项,部级新产品1项,部级火炬项目2项,其它5项;
——申报市级各级科技项目不少于80项。其中市级创新项目12项,市级新产品6项,市级火炬项目6项,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0项,市级农业攻关项目6项,其它30项;
——落实区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32项。其中:区级科技领***企业1-2家,区级创新项目15项,区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5项,其它10项;
——农医类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不少于45项。其中农业类30项,医疗等其它行业15项,继续支持农业科技特色示范基地若干。
——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0家、区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2家,通过重点扶持,争取在2006年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30亿,比2005年100亿左右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由2004年13%增长至15%。
——实施科技“小巨人”扶持计划。每年挖掘并着力扶持10家销售额800—1000万左右、科技含量和利润率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企业,争取在3年之内形成一批5000万元销售以上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
——知识产权专利申请不少于600项,申报市级专利培育试点企业5家,争创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申报并争取批准上海市著名商标1个以上(原我区全国驰名商标1个,市著名商标9个,今年申报5个还没结果)。争取上海市名牌产品1—2个(原我区有市名牌19个,今年申报4个,还没结果)。
——申报市级专业科普博物馆2家。(其中:化妆品行业1家,食用菌行业1家),争创市级科普基地2个,创建区级科普示范工程12个;
——进行各类科技培训不少于2000人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需要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是拟在2006年年初,由区委、区***府召开全区科技大会,表彰科技“五大奖“,按照科教兴区纲要,总结2005年科教兴区工作,布置2006年工作任务;二是出台《奉贤区科教兴区战略配套***策》(领***企业、小巨人企业、科技发展基金、专利基金等六个管理办法),使全区科技型企业申请各类区级项目或资质认定,有明确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三是利用科普“六进”工程、“科普宣传周”、“三下乡”、“科普教育基地”等载体和阵地进行全民科普教育;四是发挥媒体作用,利用现有的科技网站、科技刊物、科技天地、电子大屏幕和科普画廊等有效的宣传阵地,积极宣传科技***策、法律、法规,培育企业科技创业文化,优化科技环境,不断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
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化进程
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依靠现有的各类科技资金支持,为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加快推进科技企业产业化进程,提升科技产品水平。
一是实施科技兴区推进计划。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实施科技兴区规划纲要。按照“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形成并实施2006年科教兴区各部门年度工作要点和目标,进一步构建社会所需,***府所能的全区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二是认真组织科技项目。坚持突出重点(领***企业、小巨人企业、市区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四个层面)培育特色项目,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科技部和市科委各类***策,了解掌握全区科技型企业发展态势和主要行业发展势趋,为区***府提供建议;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使一批科技企业获得科技创新基金(资金)的资助,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成果转化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促进科技企业产业化。三是打造科技领***企业。按照我区产业***策和发展方向,年内培育1-2家科技领***企业,鼓励支持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带动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科技进步向纵深推进。四是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每年***策聚焦10家目前1000万左右销售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3年内可成长至4000—5000万销售企业。五是支持社会事业类科技项目。关注农业科技特色基地建设,发挥农业、医药等传统基础业科技方面的软课题研究,重点帮助农业种、养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
三、推进知识产权工作提升专利申请的量和质
围绕实施科教兴区的主战略,以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为抓手,积极鼓励发明创造及自主创新,加快知识产权传播、服务中心建设,为推动科技、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一是实施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全面贯彻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我区2005年至2010年“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研究具有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情况,掌握信息动态,把握工作重心,使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教兴区”战略的总体部署相适应。二是促进知识产权对创新体系建设功献率。要以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学普及和技术转移服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产学研结合,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升我区专利申请的量和质。三是加大***力度。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增强***府各职能部门的能动性,抵制非法专利产品流入市场,积极主动介入纠纷调解工作,保护专利产权,维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发挥服务中心功能。通过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构筑一条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便捷通道,方便专利的检索,开展持证上岗培训,确保专业人员的工作水准。举办大型知识产权论坛报告会。
四、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推动科普事业发展
科普教育基地工作计划篇9
一、建设科普教育团队,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
1. 转变观念。《科学》是一门必修课,任何教师不能因为自己不是专职教师而放弃《科学》教学的责任,更不能降低科学教育的要求,甚至挪用《科学》课时而剥夺学生享受科学教育的权利。依法治教,学校开足课时,配齐上课教师。
2. 形成团队。我校组织7个相对年轻的教师,形成科普教育合力,推进科学课教学的同时,也投放了大量时间,以主题探究的形式,整理、钻研科普教育内容与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多方面促进科学课教学与教研,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如上学期,以消防安全为主题,编辑相关的科普常识,在科学课中引导学生开展系列探究活动,形成了消防科普教育特色,深受师生与家长的欢迎,也得到社会各届的充分肯定。参与观摩的容桂消防队的领导说:“消防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而且形成系列化、校本化的特色,切切实实做到了消防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消防素养,这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二、提高设备使用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 培训引领。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研讨教材,明确每册书要做的基本实验,培训教师基本的实验技能,学会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在提高设备使用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2. 评价引导。顺德区制定实验室建设工作评价标准,规范实验教学行为,定期开展评价活动,有效地推进实验场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教研工作。在开展实验场室建设与教育装备的使用与管理工作中,互相交流,规范学校的实验教学与管理工作,促使学校在配备设备、设施的同时,按要求做好实验器材的使用工作。
3. 积极使用。学校领导重视实验教学工作,争取高质量完成顺德区电教中心的评估,科学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成了关注点。另外,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实验场室与实验器材,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
三、开展科普体验活动,孕育创新氛围
1. 科普教育主题班队活动。学生在科学课中学会探究的方法与技巧,各班主任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科普教育内容,以主题班会课的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在动手动脑开展科技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尤其是班主任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展示自己科学探究的成果,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技巧,自觉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2. 科幻绘画与科普实践竞赛活动。我校在一至三年级,每学期开展科幻绘画比赛,学生能通过绘画把自己构想的科幻故事形象表达出来。既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趣,又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切实做到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达到一箭多雕的目的。四到六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校有计划地开展科普综合实践活动比赛,鼓励学生主动开展科学探究,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3. 小实验设计比赛活动。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利用生活材料探究科学的兴趣,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小实验设计比赛活动。让学生在人人动手的基础上,各班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学校组织的科学小实验设计比赛。
科普教育基地工作计划篇10
一、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全面部署深化课程改革。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对深化课程改革作出具体部署,启动落实课程改革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建设。推动各地适应统筹改革的需要,健全和完善课程教材工作领导机构。
2.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研究提出大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新时期立德树人的目标细化,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研究制定普通高中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3.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工作。启动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充实到课程标准当中。坚持普通高中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结构,打好学生共同基础,满足个性发展需要。
4.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学改革。组织开展首届基础***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建立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推动省级教育行***部门开展省域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建立中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集聚和培育专业团队,进行长期研究。推动各地加强教研机构建设,改革教研机制,创新教研方式,加强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服务与指导。
二、推进中小学考试评价改革,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5.推进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根据***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出台《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意见》,启动有关改革试点工作,会同有关司局,促进建立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6.深化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指导各地落实《***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全面推进改革实验区工作,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研究制定评价改革实施指南,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委托专业机构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
7.部署推进中考改革工作。研究印发《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进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办法,改变单纯以学生学科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招生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
三、加强教材建设、规范教材管理,
提高教材质量水平
8.做好中小学教材编写、修订和审定工作。完成义务教育现行三科教材修订和审定工作,完成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三科新教材编写、审定工作,确保2014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学生开始使用三科新教材。组织开展小学书法教材评审工作,保证2014年秋季学期起始年级学生使用国家审定的小学书法教材。做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修订准备工作。
9.严格规范中小学教材、教辅材料管理。印发《中小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明确教材选用机构、选用程序,选用工作监督和对违规行为处理等,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材选用管理。修订《中小学教材审定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强化教材编写、审定、修订、使用工作的规范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完成《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教辅材料的监管。
四、扩总量调结构、建机制强保障,
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
10.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各地按照扩资源与建机制的原则,提高城乡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覆盖面,建立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与运行保障机制,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指导各地做好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召开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总结暨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会,对实施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进行全面部署。
11.继续实施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加大对困难地区、困难群体和薄弱环节的扶持力度,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根据新阶段新任务,引导各地建立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
12.加强幼儿园规范化管理。出台《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标准》,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做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建设和应用,引导地方充分利用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行为的动态监管。建立幼儿园基本信息公示制度,实现幼儿园办园行为和保教质量等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13.深化幼儿园保育教育改革。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跟踪调研各地做法和经验。办好第三届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五、健全保障机制、完善教育体系,
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
14.启动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印发《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召开全国特殊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特殊教育工作进行部署。
15.指导各地制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指导各省(区、市)结合本地特殊教育实际,制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对各省(区、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第一年实施情况进行抽查。
16.实施特殊教育两大重点项目。继续实施特殊教育改善办学条件项目,加大对承担随班就读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薄弱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支持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师范专业建设、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校特殊教育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孤独症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部)试点建设工作。
17.推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修订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研究制定三类特殊教育学校教材编写方案。推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制定。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六、制定***策措施、扶持薄弱地区,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18.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意见》。系统设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总体目标、主要指标和***策措施,整体部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动建立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
19.研究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普及水平。
20.大力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指导和支持地方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强高中学校特色建设和学生发展指导。总结推广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试点经验。
七、加强资源建设、促进交流应用,
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科普教育基地工作计划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