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冢为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传说四外之草在秋天里尽皆枯黄泛白时,惟有昭君墓上的草仍呈绿色,故称青冢。为什么此墓不改其青呢?大约是因为埋葬着一个经历最为周折、坎坷的美丽女性的缘故。
王昭君是西汉南郡人,名嫱,字昭君,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昭君被选入长安的宫女之际,是被送进后宫的数千名美女里普通的一员,是万紫千红中平凡的一点。她与别的宫女一样,翘首企盼,日日夜夜静等着汉元帝的召幸。当时的皇后是王玫君,皇后以下有14个品位的妃嫔,妃嫔即妾,各有昭仪、美人、良人、婕妤之类的封号,妃嫔之下,才是浩浩汤汤的宫女队伍。在这样“桃李无言一队春”的队伍里翘首而待,如果得不到那位汉元帝的恩宠,宫女的命运将注定毫无希望获取出头之日。她们所面对的皇帝只有一个,精力有限,绝大多数宫女的最终收局呢?诚如一首古诗里所描述的那样:
尽是离宫院中女,苑墙城外冢累累。
少年入内教歌舞,不识君王到老时。
数千宫女盼星星盼月亮似地期盼等待,所盼待的那位汉元帝是个什么角色呢?此人36岁上下,由于长期好色而无节制,精神萎顿,隐疾闪现,直至萎靡得甚至不能去亲自挑选他所要临幸的宫女。于是,便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一个挑选美色的中间环节:让画师们绘出宫女的***样,由他在心血来潮时“按***索骥”,中意哪一个,指头略微一点,便通知他所点示的画面上的那一个。
为昭君画像的画师叫毛延寿。他的绘画技术当然不错,可是因见的宫女多了,却渐渐地养成了因宫女召幸心切而暗中收受贿赂的毛病,他私地聚财,贪得无厌。第一次面对王昭君花中之蕊似的美貌,他也曾不由自主地咽了一口“惊艳”的唾沫。而王昭君“自知明艳更沉吟”,自恃姣美明丽,不愿意像别的宫女那样出资贿赂眼前这个画师。利欲熏心的毛延寿在离开后宫之后,心里很不受用,私下便又在画像上巧妙地、轻轻地做了点手脚。元帝爱美色,画师爱金钱,爱钱的画师便利用这个中间环节侮弄了王昭君,同时也蒙蔽了汉元帝。依照常规,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毛延寿彩笔下这样轻轻一点,昭君下一步也很可能化作“苑墙城外冢累累”里的一个小小土坟。
汉朝当时的对外背景是这样的:汉初国力不济,北地的匈奴屡屡南侵,刘邦即用和亲的方式换取边境安宁。刘彻时国力强盛,则用武力征服匈奴。公元前60年后,匈奴内讧,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投靠汉朝,希***得到后盾之力,在汉朝帮助下,他于公元前35年重新统一了匈奴,出于感激,呼韩邪单于在公元前33年入长安朝见元帝,主动提出愿意为汉朝的女婿,人家自动降低身价以示感戴,元帝何乐而不为呢?便当即答应了他的求婚要求。
然而,那么荒远、偏僻、风俗迥异的草原毡帐里,打发谁去呢?散朝后,元帝让手下官员去后宫征求意见,寻找自愿外嫁的宫女。得到这个消息,昭君的心情难以平静:与其把青春消耗、虚掷在后宫这不见天日的活地狱里,倒不如去遥远的边陲。此时的王嫱,虽闹不清自己将要去的地方是好是坏,但她非常清楚,时下所处的后宫只能是老死一条路。于是,她“请掖庭令(掌管后宫之长官)求行”。这位秀外惠中、意志坚强的女子,既不屑贿赂画师冀***召幸,更不甘心就这样幽死在活地狱内。性格决定命运,她便在关键时刻勇敢地亮出了自己倔强而磊落的性格。
呼韩邪单于回返草原前夕,汉王朝为之举行盛大的欢送会,当王昭君由四个盛妆的宫女簇拥着款款上殿向汉元帝辞别谢恩时,王安石这样描述:“昭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此时的昭君仿佛一道灿烂的朝霞照亮了整个未央宫,左右为之竦动,汉元帝两眼发直,惊诧地张大了嘴巴……然而此时此地,这个至尊的汉元帝也只有强颜若笑,忍痛舍之,眼睁睁地看着年逾半百、又大喜过望的呼韩邪单于携着王昭君飞马而去……
路漫漫其修远兮!昭君一行经过北地郡(甘肃庆阳)、上郡(陕北榆林)、西河郡(内蒙古东胜县)、朔方郡(内蒙古杭锦旗)、五原(内蒙古包头),历尽风雪严寒,越过千山万水,最后到达了单于的朝廷里。
王昭君他们走后,未央宫里安静下来了,汉元帝这时则恼羞成怒,大发雷霆,怪罪后宫里的画师欺君罔上,当追查出王昭君的肖像出自毛延寿之手时,便立刻下令将其斩首弃市。王安石的《昭妃曲》里写道:“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前一句是事实,后一句则未必。毛延寿倘是没有因钱财而做什么手脚,而是汉元帝自己在观画时有眼无珠,或许倒真是“枉杀”了一个艺术人才。
汉元帝是未能享用美色而动怒,毛延寿是因为侮弄美色而挨宰,美丽绝尘的昭君本人呢?她在众多宫女中得到了凄凉而周折的遭际。在当时的中外交往上,她在客观上仅仅是一宗高雅无尚的尤物,属于礼仪往来中的极品而已。
大约正因为昭君的性格决定了她一生中从长江畔到黄河边的坎坷命运吧,有人做过统计,古来咏昭君的诗作竟有600多首,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王安石、坡这些大手笔都围绕王昭君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作。诗作之所以如此众多,因为这件事涉及到民族关系、边塞安危,触及到君臣关系及帝王与后宫的隐秘,也牵扯到金钱与艺术的关系,而且那么深刻地触及到了一个美丽少女的性格和命运。
王昭君倘是苟活偷生于后宫,没能在塞外留下一座引人瞩目的青冢,她能引起历史与文学家如此注目吗?青冢之耐人寻味,2000年里仿佛超过了中国大地上众多的帝王冢陵;至于名臣将相的陵墓,更不在话下了。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青冢显然是一个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