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炒股总结篇1
华尔街有个说法:“你如果能在股市熬十年,你应能不断赚到钱;你如果熬二十年,你的经验将极有借鉴的价值;如果熬了三十年,那么你定然是极其富有的人。” 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时间在股市上的重要性!
一直到最近两年我才领悟原来这世界上的每一份成绩都是用时间熬出来的。 然而十年之前,当我刚刚走进股市的时候,我根本没有预料到从股市大门口走进股市殿堂竟然让我走了足足五年多的时间!
掌握好了均线理论就足够赚的盆满钵溢了;
一年只买卖一支股票就够了;
如果你的资金在100万以下,一年翻番并不难;
每日亲手画手中个股的K线***才会让你的思维波动和主力一致;
真的不要太贪,因为股市里的钱是赚不完的;
真的不要太怕,因为***是不会让股市崩盘的;
主力也很难,他们都很怕出不了货;
底部放量突破就应该关注了,不管是真是假;
也许再坚持一会儿,洗盘就结束了;
中线心态,满仓一支股,手里留点,逢高出点,逢低接点,滚动操作是上策; 看头才是最需要锤炼的力;
主观判断不可能100%准确,可以借助第三方信息平台,如百度搜索“理财者股票” ,上面的操盘理论及方法已经成为股民必备的工具。十分可靠
做短线最主要的是看成交量和换手率;
每日的量比榜和成交金额榜就是短线的黑马榜;
买入正在上涨的股票才是最安全的;
看到长期横盘后底部带量向上突破的缺口,就说明你的财运来了,即使这个缺口只 有一分钱价差;
最管用的是技术指标的背离,而不是这个指标当前的数值;
把大盘和个股的K线***叠加起来,就可以判断该股有无主力,主力强弱;
敢于适时斩仓才是在这个场子里生存的根本;
无论什么方法,你只要掌握了一种,就足够了;
分时走势中,白线和黄线距离突然垂直向上拉大很多,就是短线出货的绝好机会,因为你一定有机会再补
洗盘和出货最重要区别就在于一个量缩一个量增;
短线一定要看15分钟的K线***,根据KDJ可找到当日的进出点,根据OBV可判断主力的意***;
如果你真的要做长线,就把K线***设置成30、60、120日;
如果你有足够的技巧和胆量,大盘放量上攻时,你完全可以追龙头股的第一个涨停,说不定一周就能赢利
强势上攻的股,出风险提示公告可理解为“开盘就追吧,至少还有3天的涨头呢!”;
短线可在ST摘帽的那天介入,你要坚信丑小鸭已变成了白天鹅,怎么着也得扑腾几下;
新股上市的第一天,开盘30分钟的换手率达到40以上,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真正高手往往不会在股票明显进入下降通道的时候出货,而是更早;
在股市里,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为了自己的钱袋而工作;
如果你能做到“有风驶到尽,无风潜海底”,那你就会发现,做股票是很轻松的! 炒股真的不难!
股民炒股总结篇2
炒股界有一个公认的散户炒股盈亏比,即七亏二平一赚。若按照这个比例,按照现在中国有一亿人在炒股的规模,净亏损的股民就在7000万以上。而这7000万亏损的股民,若再以家庭为单位放大。假设每一个亏损的股民,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身边三个家人的话,这样,受炒股亏损影响到的总人口就达3亿人之多。
不要说我危言耸听。因为炒股亏损而掐架的,离婚的,拼刀子的甚至跳楼的例子比比皆是。这里还不包括因家庭不和睦影响到孩子心里和性格成长的隐性成本。也不包括因炒股亏损给平时的工作和生来带来的负性影响。
既然亏损的这么多,既然炒股对个人家庭对社会的影响这么大,可为什么国人还要不计血本地挤破头地往股市里涌呢?
一句话,想赚钱呗!凡炒股都是冲着赚钱去的。不然还能去干嘛呢?股市既不好吃,又不好玩,还要不断地往里面扔真金白银,唯一的目的只有为了赚钱喽。
在股市持续地上涨阶段,其实就等于人们遇到了富二代朝天空撒钱这等好事。大家眼睛都不瞎嘛,蹭蹭上窜的大盘看不见吗?只不过股市撒的不是真钱,那是诱饵,当你选择杀进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晚了,股市总在你不经意间涨起,又总会在你的关注下跌落。
这种种原因就是由于普通股民往往并非专业人士,再加上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所以有时很难了解一个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就算买了绩优公司的股票,也不意味着从此万事大吉。业绩的好坏只能代表公司的过去,在瞬息万变的商海中,看好的公司随时要迎接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激烈的行业竞争,变化的市场环境,不同的经营策略……都会给公司的未来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一旦业绩下滑,则股价也会随之跌落,股民就要蒙受损失;比如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金融和产业***策调整、天灾人祸等等,就极有可能导致股市的突然震荡。
有不少新入市的股民,对股市行情缺乏掌握,对于股票及上市公司的情况也不了解,有时只听从亲戚朋友的所谓“经验”,或者打听各种“小道消息”,据此来购买股票,结果极易造成损失;有时又随大流盲目地“追涨杀跌”,结果往往在股价最高点接手被套,或者匆忙“割肉”赔钱。这些不理智的行为可以说是自制风险、自讨苦吃。
股民炒股总结篇3
我所谓的“好事”,是给他们关注股市的热情泼冷水――在座的都是鬓发染霜,过六奔七的长者了。有话道“50岁前命博钱,50岁后钱保命”。到这把年纪还炒股票,把自己搞得天天紧张兮兮的,恐怕是弊多利少,没有高血压、心脏病也要炒出病来,又何必呢?大家还是把股票交给孩子,去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吧,股票再赚钱也比不上健康的晚年给你和你的家人带来的幸福!”
以上所述,实在是有感而发。中国的上亿股民中,老人到底占了多大的比例?这方面虽然一直未见有具体统计数字,但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有相当大的数量。这可以从我早些年到全国各地出席会议、讲座所见的听众成分中得到佐证。老人炒股尽管有经验上的优势,但缺陷亦非常明显(如精力不济、反应迟钝),面对股市一场场瞬息万变、强度极高的激烈博弈,压力承受之大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势必损害到效益及健康。故从实际出发,老人是不适宜炒股尤其是沉迷于短线操作的,特别是对那些身患老年慢性病的人来说。因为股价的大幅波动往往刺激人的情绪异常,从而诱发疾病。
诚然,假如一个人的心态极好,他可以避免这一点。然而生活中能具备泰山崩于面前不改色的神经类型、又能拥有输赢皆当身外事的襟怀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从这个角度可以引出我们的第三个结论:心态不好的人也不适宜炒股。
原因是:这类人容易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今天会因跌了几个价位而耿耿于怀,明天又会因升了块儿八角而忘乎所以;整个人的精神状态被股价牵着跑,必然追涨杀跌,进退失据,乱了方寸,又怎能看清楚大势、把握好节奏呢?须知炒股最重要的是心态,心态好,犯错后能加以弥补,亏了还能赚回来。心态坏了,便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在一定的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好心态是炒好股的先决条件。故此若是日常动辄情绪化,性格好冲动或优柔寡断的人,炒股不应成为他的致富选项。
此外,由于股市涉及的面甚广,***治、经济、文化、外交、***事、天文、地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投资者亦须相应地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则是不适应炒股的。很难想象,一个对世界经济前景与国内经济态势缺乏起码了解、懵里懵懂的人,能够在股票买卖方面作出正确的选择。
其它不适宜不炒股的情况还可以列出很多,诸如:经济基础较差、没有多少余钱的人,举债的人,忙得连每天的行情都顾不上看的人,赌心甚重,总想着一夜暴富的人……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总而言之,凡是承受形形精神压力较大的人,都不适宜炒股。原因很简单:重压之下,难以迅速作出快速反应与准确的判断,而这正是股市对每一个投资者最基本的要求。
股民炒股总结篇4
股奴病状一:私募集资,“玩的就是心跳”
病状
为了炒股而炒股,把炒股当做勇敢者的游戏,不但自己全情投入,还积极笼络周围的亲戚朋友一起“致富”。网络收藏夹里全是投资网站,上班看股指,下班看分析,俨然真正的职业炒家。
病例
“2001年,我买了20万元的股票,谁知道一套就是5年。现在终于遇到了牛市,仅仅解套怎么够补偿损失呢?”陈辉是某投资公司的财务总监,正因为是业内人士,他对股票显得更加狂热。
进入2007年,股指不断更新,陈辉的血液沸腾起来,“乱世出英雄,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很想在股市沉浮中大干一场的他看着手头的百来万元,仍觉得不过瘾。正好陈辉身边有不少同事朋友想进入股市,向他咨询该买哪只股票,他心里一动,“不如你们把钱交给我来打理吧!”
他定下两种集资方式:第一种,赚了的钱他拿3成,赔了的话对方吃进;第二种,赚了的钱对半分,赔了的话他埋单。
不到3个月,他就集资500万元。每天拿着500万元在股市里冲浪,陈辉觉得自己找到了梦寐以求、刺激无比的生活,但也快被接二连三的电话给烦死了,“这些人都拿这些钱当命根子,交给我后,哪怕股市跌了一点点就问个不停。”
这500万元的前途,谁能说得准?而陈辉的前途也没人能说得准,万一赔了谁来负责?
诊断报告
打开网络搜索,输入“代人炒股”,各种诈骗、纠纷事件扑面而来。以小陈为代表的这些人全都一不小心变成了十足的“股奴”,每天看盘、分析K线,到处打听所谓的“内幕消息”,股市的跌宕完全左右了他们全部的心情线。一些新股民很少认真学习和研究股市,自以为精明地拿出毕生的积蓄交给“懂行”的人来打理。殊不知,股票本就是风险投资,不论是“代人炒股”还是“托人炒股”都为社会的不和谐与家庭的不安定埋下了隐患。
而对于“代人理财”的“高级”老股民来说,炒股没有错,玩心跳也无可非议,但自以为是巴菲特就不对了。违规操作不说,还利用他人的求利心态玩刺激,你真的能负起责任吗?
股奴病状二:刷卡退保,卖房押车,“富贵就是险中求”
病状
胆大心大,把炒股当。为炒股不惜运用各种非常规手段套取资金。马桶边放着股票期刊,电视固定在经济频道 深信牛市能带来巨大回报,投入全副身家。
病例
五一大假刚过,黄叶就收到一大堆信用卡账单与保险公司的通知,账单上赫然醒目的数字让黄叶的心一阵发紧。迅速打开电脑,看了一会K线***,黄叶在心里不断安慰着自己:“再忍一下!很快就能解脱了!”仅仅几分钟后,几个银行又打来电话:“黄小姐,你的信用卡账单已经到期!”
黄叶是某广告公司的一名策划师。去年底,她在朋友的劝说下进入股市,不到半年居然赚了两倍,备受鼓舞的她决定加仓。因为积蓄不多,急不可耐的黄叶瞒着家人退掉了3万多元的保险,同时花掉近千元手续费将4张信用卡到地下POS机全部变现透支。筹集到资金的黄叶一口气将8万多元钱全部投入股市。
此后不久,黄叶觉得这点钱不够刺激。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她把前年刚买的新房子和一辆QQ车用40万元的价格卖掉,再次大举杀人股市。“我已经是徒手一搏,半年就收手!我只能成功!”
几个月下来,黄叶已经赚了十几万元,但是她心里仍然有一本账:自己卖掉的房子这几个月也升值了不少,算下来卖房炒股似乎并不合算…
诊断报告
据某门户网站一份股民调查显示,85%新股民的炒股资金来源是存款,14%的人运用了借贷抵押。同时,他们投身股市的理由极其相似――现在只要进股市就肯定能挖到金矿。
对此,有专家认为:新股民缺乏风险意识,缺乏基本的证券知识。全民炒股已经变成了全民投机,这绝不是一个值得兴奋的现状。股市决不可能创造人人都是股神的奇迹,赚了钱的股民要学会“该收手时就收手”。若陷入赌徒心理,不惜全身而进,操作稍有不慎,很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股奴病状三:办公室炒股,“赔了江山也不惜”
病状
投资不大,心思却重。交易日里24小时都挂念着指数走势,只要听到“股票”二字立即眼睛发亮,呼吸急促。
病例
股市的“赚钱效应”使一些上班族从早上到下午都盯着股市,只趁休盘后才抽出时间工作。这种“人在办公室、心在股市”的状态让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股民梁锐就是其一。
梁锐在某建筑公司工作,去年年底殷市的赚钱诱惑,加上在证券营业部工作的同学的劝说,他开了户,“我投了2万元,到现在5个月就翻番了!”
“我们办公室5个人现在都是股民。”梁锐说,他们办公室的人是从去年6月份开始关注股市的,刚开始只有一个人炒,后来同事买的一只股票翻了两倍后,办公室其他人忍不住跟进。
“可是五一之后,我们部门经理把公司的网络端口屏蔽了。这叫什么事啊?给那么点工资还限制我炒股,与其每天心不在焉地坐在办公室,还不如干脆出来趁时机好做个专业股民。我正在写辞职报告,下周就不干了!”
梁锐以前工作特别出色,自从开始炒股后,每天工作、吃饭都离不开股票,每个月发了工资就补仓,工作也因此频频出错,几次被上司批评。可是对在大盘面前凝神屏气的粱锐而言,一切建议与提醒根本如同耳旁风,朦胧模糊可有可无。
诊断报告
在白领中流传一个说法:经理们的单间办公室是“大户室”,外边的办公室隔间则是“散户厅”。同事之间多用MSN聊行情,群聊工具则使办公室炒股族如同身处散户大厅。不少单位于近期专门开会,禁止员工在上班时间炒股,但效果并不明显。
对白领们来说,在飘红的股市中,量力而为玩几把并无不妥,最忌讳的是错误地理解了风险投资的意义,把副业当主业。利用工作时间炒股或辞职炒股,账面上或许能有短暂的进账,一旦遭遇挫折,事业、投资两头受窘,可谓得不偿失。
股奴病状四:学生炒股,“发财要趁早”
病状
年龄不大,学历较高,经验不足,胆子比谁都大。擅长孤注一掷、急功近利等招数。
病例
某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刘亮(化名)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四处找工作,反而熟练地操作着两台电脑。“找工作?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找到什么赚钱的工作?除了股市。”
刘亮本是一名普通的工科学生,如果不是因为这场牛市的到来,可能他现在已经在一家单位做起了实习生。“去年8月份开始接触股票,当时我爸给了我6000元,炒了一个假期,大概亏了1000元。赌徒心态让我把学费、生活费全部押进去炒,结果去年10月份左右,亏得差不多只剩下学费。”后来,他把自己关在宿舍,每天花六七个小时分析股票,最后终于扭亏为盈,现在他甚至开始帮其他同学打理股票。
据了解,虽然炒股并不是刘亮不找工作的唯一原因,但他多门功课不及格却是事实。
诊断报告
股民炒股总结篇5
“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其实,股市的风险不仅仅在于行情的涨跌,股民同时也面临许多法律上的风险。比如,因炒股而发生的风险、抵押贷(借)款风险、资金管理风险、劳动关系风险等等。处理得好,它们或许会成为炒股的助力;处理得不好,就成了“死穴”。为此,笔者特撰此文,为广大老年股民开出一剂风险防范的法律良方。
委托篇:委托炒股约定不明
赚赔责任如何分清
有些新股民,由于缺乏股票知识又不了解股市行情,往往会把资金放到自己信任的股民朋友那里委托他替自己炒股,也有些老年股民因为时间、精力等因素,委托股票机构炒股。在这些委托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未签订合同或合同条款设置不够合理而引发纠纷。
案例一:童老与“炒股高手”刘先生是多年的好友。去年5月,童老将自己的10万元现金全部放到刘先生的账户中,让刘先生全权操作。因彼此熟悉,双方并无书面合同。
半年下来,刘先生自己赚了不少钱,但替童老买的“邯郸钢铁”却整整半年基本没有涨。去年12月底,双方结账时,童老怀疑刘先生故意把没有涨的部分算在了他头上,赚了的却说成是自己的。疑窦一生,两人再也没有了以前的热度,哪怕刘先生拿出交易账单,童老也始终不肯相信。
在一次激烈的争吵过后,童老要求按照资金比例分配账户中赚的钱,刘先生哪里肯依,于是双方十几年的交情彻底灰飞烟灭。
评析:童老与刘先生之间属于委托合同关系。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人在权限内以被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人对该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所以,刘先生代童老炒股的一切行为后果应由童老承担。
《合同法》规定:有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无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结合本案情况,口头委托合同属无偿的委托合同,而且刘先生并无故意或重大过失,所以童老提出的要求于法无据。
因此,笔者建议老年股民在委托炒股时应签订书面委托合同,在合同中应就委托的事项及利益分配约定清楚,在特定股票的买入与卖出时应及时沟通,防患于未然。
案例二:去年4月下旬,股票“三一重工”从5元多涨到了80多元,刘大妈经人介绍与某证券营业部签订了股票买卖的协议。双方约定:经纪人只负责向她推荐股票,而进行买卖则必须有刘大妈的电话指令。但协议未约定违约责任。
几天后,该股10送10进行分配,经纪人来不及通知刘大妈就擅自购进了2万股。没想到,该股却连续十几天大幅下跌。于是,刘大妈要求证券公司赔偿损失,而证券公司则认为这是经纪人的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
评析:这个案例实际上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经纪人的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职务行为?第二,证券公司是否应赔偿?如果要赔偿,该如何赔偿?
从本案情况来看,经纪人的行为应属职务行为,因为刘大妈的股票买卖协议是与证券公司签的,经纪人只是受证券公司的委派为刘大妈推荐股票。因此,因经纪人在工作中的失误或错误造成的损失,应当由证券公司承担责任,但证券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后,可向经纪人追偿。
本案中,证券公司未经刘大妈电话指令就擅自购进股票,显然属于超越权的行为,依法应向刘大妈赔偿损失,赔偿额则应以实际损失额为限。
抵押借贷篇:抵押借贷加大风险
金融红线不可擅越
面对牛气冲天的股市,一些急于入市又缺乏资金的老年股民往往不惜借钱炒股。然而,无论是向银行贷款还是民间借贷,借钱炒股都会使得风险加倍,而且容易误触法律雷区。
案例一:几年前,突破1200点的上证指数在半个月中“一泻千里”,将股民肖大爷逼上了绝路。
当时,他向银行贷款20万元,把自己的一套住房和女儿家的一套住房统统抵押给了银行,并透支400万全仓买入了一只股票。然而买进当天,该股票就跌停板。第二天上午,肖大爷发现证券公司已将他的股票全部强行平仓,加上手续费和佣金等,他不仅20万元资金血本无归,还欠了证券公司近万元的费用。
评析:在股票交易中,一般是禁止证券经营机构和股民之间进行“信用交易”、“融资交易”,也即禁止“透支购股”。但是,由于股票交易实行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交易过程中不可能不产生短暂的和少量的透支问题。对于这种透支,证券经营机构一般是有条件地接受,可以暂时垫支。垫支后,证券经营机构有权要求客户及时补足垫款,或在客户不按规定时间补足垫款的情况下,有权采取强行平仓手段。
然而,股民与证券公司事先约定透支交易,则是为《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时条例》所禁止的行为。因此,为免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普通股民还是不要涉足这种具有相当大投机性的透支交易为好。
案例二:老黄炒股半年,资金从5万元变成了15万元,他觉得,自己发财的时候到了。于是,他向“地下钱庄”借了35万元,月利率10%,当天就投入了一只已经连续十几个涨停板的股票。但事与愿违,该股票连续4个交易日都是跌停板,老黄的股票市值一下子从50万元变成了不到28万元。
在借款20余天后,老黄挥泪以总市值25万元斩仓出局,第二天就将欠“地下钱庄”的35万元本金加上3.5万元利息如数归还。这次,老黄一下子亏了13.5万元,自己最早的那5万元资金,也只剩下1.5万元了。
评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部分,就属于违法的高利贷。
反观本案,首先,老黄借高利贷炒股的行为是非常不理性的。大家都知道股市有风险,而借高利贷炒股更是高风险行为。老黄把自己置于“双重风险”的境地,胜算的余地极小。第二,法律虽对民间借贷利率有一定的限制,但对个人与“地下钱庄”的交易是不予保护的。
股民炒股总结篇6
上班一进门,就见哥几位正坐在一起“念经”,一个个摇头晃脑像背诵《三字经》。仔细一听他们背的经,原来是炒股经。“专家是人不是神,不会回回测得准。”“年年有次底与顶,抓住一次就大赢。”这顺口溜倒是很押韵,听起来还真有点意思。
我笑着问大方:“方哥,怎么想起来背顺口溜?”方哥呵呵一笑道:“这不闲着没事做,上网无意发现了炒股顺口溜,觉得形象真实,于是,就结合自己的炒股感受,提取精华,编成了这七字炒股顺口溜。
说完,他把小本子递给我。我接过来,随便挑了一句,“捂住股票兔撞树,长线投资赚大钱。”“呀!这句说得真对头,咱们炒股总是亏多赢少,就是不会捂股,好不容易碰到了一个不错的股,可就是不能一心一意捂住它,总是朝三暮四,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喜欢变来变去。有如一只耐不住性子的蚂蚱,总是跳来跳去,结果,从这个坑里跳出来,又不幸落入另一个坑里,还不如学那个傻傻等待兔子撞树的农夫,还能碰到狗屎运。”这句顺口溜教我们学会耐住寂寞,等待时机。
“技术指标虽然好,不可生搬与硬套。”当我把这句话大声念诵出来时,大伙都笑了,把目光集中到小汤身上。他是典型的“技术性股民”,什么金叉,什么缩量?说起炒股理论来那是头头是道。他炒股时,非常看重盘面的技术指标。有次,看了他炒股操作,觉得特复杂,什么缺口没补,五日均线,说得我云里雾里。见我不太信服,他还从书中找出一幅K线***,对着盘面说:“这两个***形差不多,按照书上的操作肯定没错!”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他太死板,有些生搬硬套了。要知道,股市的千变万化的,即使盘面行情有类似,可市场行情却不太相同,还是要结合实际。否则,只能像中国***反围剿史上,那位不顾中国国情,乱打仗的洋大人。
“股价未动量先行,放量推动价上涨。放量回升最最好,短线获利笑哈哈。高位长阳放巨量,庄家拉高出货忙。缩量涨升财源滚,一直持股到老家。”这几句顺口溜都提到了炒股中很重要的一个名词“量”。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股市中,这个量就相当于“粮草”,它关系着股价的上涨与下跌,它是庄家隐藏着的“狐狸尾巴”。通过“量”的数值变化,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出股票的动态变化,量就是依据,没量哪有好的行情。放量推动着股价上涨,而庄家出货时,最喜欢的一招就是高位长阳放巨量,新手可能认为行情看涨,而老手就明白,这是庄家使出的“障眼法”,通过放量拉高来出货。
股民炒股总结篇7
关键词 大学生 炒股现象 利弊
股票市场由于其较高的收益性,吸引着无数的投资者,最近新一轮的股市大热,更使得许多人一夜暴富。而大学生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人群,更加容易受它的吸引。就像每个硬币都有两面,大学生炒股这一现象也有其两面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一、大学生炒股之利
(一)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生想要炒股,那就必须了解一些基本的股票知识,如果什么都不懂,肯定是赚不到什么钱的。这就促使了大学生主动去学习股票知识,阅读相关书籍或查阅资料。通过炒股,也会自觉不自觉的关注到国内外的重大时事新闻,宏观经济走势,了解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这使得大学生通过炒股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磨砺理财意识,提高抗风险能力
处在大学这个阶段,大学生大多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笔资金,也有了自己的经济往来,怎么去运用自己的资金也是一门学问。这个时候大学生进行股票的投资则是对大学生的理财意识的一种启蒙和树立。大学生进入股票市场,一定会体会到股票市场的变幻莫测,起伏不定。知识容易学习,但是心态意志却很难去学。在股票市场这种大起大落之中,大学生会逐渐磨砺出坚强的意志和较好的风险承受能力。
(三)促进性格的完善与成熟,更好地与社会接轨
在股票市场中对于个股的选择和买卖点的准确判断,无疑都在锻炼着大学生的决策能力和操作技能。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可以促使他们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应变能力。大学生投身于证券市场,可以为将来步入社会的理财观提前打下基础,也能因此体会到赚钱的不易,体会父母的辛苦,并有了进入社会的真实感,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可以增加财富,挣得生活费
现在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还是要依赖父母。进入股票市场,大学生可以依靠自身的能力获取投资收益,赚取生活费,获得人生的第一桶金,甚至可以为自己的未来积累资金。通过股票投资或许还可以使大学生在金钱方面不再依靠父母,进而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五)大学生炒股可以学以致用
对于经济类和财***类的学生来说,投资理财这门课程是大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门,而炒股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手段。进行股票投资也为将来步入相关行业也打下了基础。
二、大学生炒股之弊
(一)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大学生炒股必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研究股市行情,占用了本来应该用于学习课程知识的时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炒股与学习兼顾也是非常困难的。在大学还是需要靠成绩说话,一步步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从而走向社会。而大学生还不太容易分清主次,很可能会因为迷恋股市不能自拔,导致学生的成绩下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的节奏,得不偿失。
(二)形成错误价值取向,导致拜金主义
炒股是与金钱紧密结合起来的,对于那些自制能力还不强的大学生来说,股票已经不是一种积累经验理财的手段了,而是一种投机行为。这会使得大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价值观,金钱至上。认为可以通过股票市场轻松赚钱,不劳而获,把炒股当成职业,不再想找份依靠劳动的踏实工作了。这样的价值观会导致大学生心理扭曲,形成拜金主义和不正确的劳动就业观。
(三)股市风险性较大,影响心理健康
“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是每个股民都耳熟能详的。可是对于身心发育还不成熟的大学生股民来说,这句提醒仅仅只是一句标语而已,他们并没有深切地认识到股市的风险性,单凭对股市的热情和对自己的信心进入股市。而大学生炒股的资金大多来源于父母给的生活费,这些生活费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保障,把它们用来炒股,等同于借钱炒股。有的大学生甚至并没有对股市的基本知识的了解和对个股的认识,仅凭自己的偏好来操作股票,这样的投资结果往往是亏损的。一旦导致巨额亏损,很可能会造成大学生的心理负担。
(四)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
股票的交易时间是每周一到周五的早上九点半到十一点半和下午的一点到三点,在这一段时间内,大学生为了观看大盘走势必然要坐在电脑前盯着股票,甚至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为了不错过买卖点也会利用智能手机等工具紧盯大盘。有的学生在交易时间以外也会在电视电脑上了解新的股市资讯分析和重大消息的。而这一段时间正是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时间,长时间地坐在电脑电视前没有时间锻炼和休息,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健康的身体是年轻人的最大的本钱。
三、对大学生炒股进行引导的对策
(一)合理规划时间和资金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是天职,炒股只能是学习活动,而不是赚钱手段;炒股的金额也不能过多,否则会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因此,大学生要合理的规划炒股的时间和资金。每天利用课余的时间来研究股票,上课时间不能用来炒股,尽量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把自己的资金做出合理规划,拿出闲置的部分来进行股票投资。
(二)提高大学生风险意识
学校、家长和证券公司可以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宣传与教育工作,结合案例对大学生灌输风险意识,使大学生正确意识到股市不光有收益性,还有其风险性。
(三)开设相关理财课程
学校可以适度开设一些金融理财的选修课程,供那些对此有兴趣的学生们进行选择,使他们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从课堂上直接了解学习到相关知识,获得专业老师的指导。这样也能使有着同样兴趣的同学们相互认识、讨论,加深对股市的了解。
(四)证券公司与学校结合进行引导
对大学生炒股的引导不光要靠学校,证券公司可以派人到学校去多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对炒股进行介绍。也可以鼓励学生去参加模拟炒股大赛,锻炼学生的理财能力,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更加了解股票投资,为以后进行实战操作做好准备。
四、大学生炒股之我见
我认为大学生炒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必须要具备以下几点:
(一)了解基本的股票常识
如果什么都不懂,贸然入市,那么面对的很有可能就是亏损,让自己的钱全部打了水漂。
(二)取决于自身家庭经济状况
如果自己家庭条件不错的,那么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股票投资,但不可投入太多:如果家庭条件一般,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进行投资,那么这样的炒股的风险是难以承受的。
(三)要拥有良好理智的心态
大学生炒股大多出于侥幸心理,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没有冷静的心理状态,盲目跟风、根据股票的涨跌而心情跌宕起伏,对身心造成的伤害非常巨大。沉溺于股市不能自拔、不仅会影响学习,而且会养成不健康的价值观。
(作者单位为民族学院)
[作者简介:程霏(1991―),女,陕西咸阳人,民族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在读硕士。课题项目:本文系自治区高教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拉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支持。]
参考文献
[1] 古金阳.浅谈大学生炒股的可行性[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8(08):299.
股民炒股总结篇8
“厉害啊,你的股票又涨了,我的跌得太厉害了。”这是当下在校大学生最喜欢谈论的话题。面对五月份上证指数冲上4000点,随后又暴跌的大牛市,火红的股市早已不再只是吸引老股民了。大学校园里也涌现出一批为数不少的股民,尤其是经济金融专业的同学,已经不满足于模拟炒股,开始了实盘操作。大学BBS上的股票版展开了新一轮的热烈讨论,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争先恐后地加入到“股民”大***中。炒股的同学主要是看网上的股评收集信息,不懂的地方就去百度一下,或者到学校BBS的股市版去请教明白的同学。
在一所著名学府论坛的股票版上,一位中文系的学子怯怯地请教:“请问一下,新手入市投入多少比较好?除去必须的生活费外,我现在所能调动的资金在1万元左右,第一次投入多少在股市上算明智的选择?”马上,众多好心“前辈”纷纷回复:“5k(千),留点余地”;“一半基金一半股市吧,过了年情形会很差,基本就看RP(人品)了”;“不建议这个时候入市,尤其不建议这个时候买基金。大调整中股票还有的赚,基金只有赔。”
校园中年轻“高知”股民的加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说中国正在产生新一代的投资者,他们年轻,而且有知识,了解股市行情。他们利用因特网研究上市公司业绩,他们比老一代股民更自信。而“炒股可以加深对市场、对金融证券业的认识”这一学界的共识,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对金融行业发生兴趣的校园千元小散户们入市。
客观地说,越来越多象牙塔中的学子们进入股市,将使股民的整体文化层次得以提升、使股民的队伍更加理性,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学生炒股对于“大学生究竟能不能炒股”这一问题,目前我国法律上还没有明确规定。很多家长担忧孩子炒股分散学习精力时,许多学校却开设了炒股课。学生缺乏约束力,如果因为觉得赚钱容易而沉迷股市,荒废学业,那就得不偿失了。
炒股精英――小林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大四学生
今年,南京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一名普通大四学生小林一下成了大名人,因为他炒股一年,资金从7万元炒到了36万元。
现在,好多同学都把我当做榜样,以为我本来就很有钱。其实,当初起始资金只有3000元钱,还是父母和家人给我的压岁钱。也就是这3000元的起始资金,让我挖到了“第一桶金”――7012.8元。加上之前的3000元,我就变成了学生中的“万元户”。后来我觉得拥有10000元自己还可以继续炒,毕竟第一次赚钱后对炒股有了信心。2005年底,我跟父母写了借条,借了6万元投进了股市。2006年1月份,我以6.70元/股的价格全仓吃进了中金岭南(000060),到了2月份,这只股票已经涨到了10块多钱,一下子,我就赚到了3万多元。后来,我开始关注起具有股改概念的股票,紧紧盯住了另一只股票――江苏阳光(600220)。2006年5月8日,我在2.55元/股的价位上全仓吃进江苏阳光,仅仅过了9个交易日,股价就翻番了,涨到了5.8元,我果断离场,资产从10万多元涨到了20多万元。后来又碰上了2006年下半年的大牛行情,我的资产增加到了36万多元。
股民――大***
经济类专业:自发“实习”
目前一些重点院校经济类专业的学生中,“股民”大***蔚为壮观。一位经济类院校的学生表示:现在的本科生接受新东西较快,入市人数已占学生总数的二成以上;研究生则更多,达到三成以上;至于金融专业的,基本已经整班入市了。
“我们班已经整班炒股了!两年前我们上本科的时候,只有几个人在炒,现在不一样了。大牛市是一方面,最主要是我们将来要投身于这个行业,当然需要实践啦!”一位财经学院研究生说,“上了研就要开始规划未来的职业,我们班不少人将来想去证券公司,在校期间的炒股‘实践’对他们来说相当重要。”经济类的“科班”学子们有着很理性的思考,一位已有5年“股龄”的金融专业研究生讲起了他最新一笔的投资:“去年10月,我通过综合分析买了一支叫做长江高科的工业地产股票。一共买了2000股,买入时是5.3元左右,如今持有4个月后,已涨到9.19元,收益超过80%。正准备近期抛掉,再找新股。”他说:“我比较幸运,碰上了大牛市,但仅凭我爸妈支持的这两万块本钱是不可能发财的。赚钱不重要,主要是学习知识。炒股可以了解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上市公司是行业中的佼佼者,它们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情况的代表,了解它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我国宏观经济的整体走向。”
炒股理财补习生――
非经济类专业:“补习”经济知识
现在许多在校大学生基本上是“月光族”,部分大学生关注并参与投资理财,在一定程度上是值得肯定的,可以培养“财商”,学会理财,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理解?
“别人在股市挣钱,我们是交学费。”“两三千块钱换一整套经济和证券方面的知识,还是挺划算的”。“别人是在股市挣钱,我们是在股市交学费。”在非经济类专业的学子看来,文科生炒股,基本上属于“补***济知识”,“中国人寿一上市就冲上30多元,后来甚至一度冲上49.5元。在我对中国的保险业发展现状与前景进行了解后,觉得它还是有前途的,就买入了100股。没想到随后它就一路狂泻。目前我准备先在手里攥着,慢慢等它涨起来。”这位同学很平静地表示:“进入股市虽然有赚钱的想法,但并不强烈,主要还是感受一下股市的气氛,借机让自己学习一下金融相关方面的知识。我们都是小本,两三千块钱换一整套经济和证券方面的知识,还是挺划算的,学外语不是花得更多吗?但提高了外语你将来在工作生活中不见得用得上,学习金融证券知识可是终生受用的!”
当代大学生能否在学业期间涉足商海尤其是高风险投资领域,他们的成败得失和人生体验,构不构成大学生的精神价值体系,成了有识之士以及学生们自己热议的话题。
一盆冷水:大学生炒股还是悠着点儿!
就是在像小林这样的大学生炒股赚钱的示范效应的带动和影响下,更多的大学生开始加入到炒股大***中来,特别是在经济相对开放、发达地区的高校和财经类高校,这一现象更为普遍,其实,小林的出现是偶然中的必然,就像买一样,每期都有中大奖的,尽管炒股和不尽相同,但道理都是相通的,只不过这个人恰是小林――一个在校大学生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果从概率上讲,我们似乎可以不用关注小林同学,因为从知识水平上来说,比小林学历低的炒股赚大钱的也大有人在,比他学历高的也有许多人赔了血本,这说明炒股不仅仅取决于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在里面。
所以,他能炒股赚到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这种概率对大学生来说有多大,我们不敢预测,也无从预测。如果说我们的在校大学生从小林身上看到的只是他的成功,而进一步认为自己也具备了股市拼杀的能力的话,我想这也许有点盲目。暂且不说小林炒股的前前后后是否只是如他说的那么简单,即使是这样的,我们也不能就此判断炒股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一个简单的逻辑是,如果这是简单的,市场早已将具有该能力的人吸引过去了,而之所以长时间没有如此,不是因为市场失灵了,而是有潜在的东西在里面,所以想以小林事件来树立炒股信心的同学,应该审视一下自己,你准备好了吗?
几点质疑:
首先,大学生炒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父母,也有一部分是来自自己打工赚得的钱。有的怕父母不同意,就把自己的生活费全部拿去炒股。一旦亏钱,将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其次,炒股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业。我身边的一位大学生股民说,虽然现在上网或者利用手机短信炒股很方便,但由于网速等因素的限制,他还是常常跑到武林门的证券交易大厅去炒。
第三,现在的大学生炒股还缺乏正确全面的引导。经济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薄弱。一旦赚了,容易滋生不顾后果、人生的心态,忘记踏踏实实做事的道理。一旦亏了,巨大的压力也可能对他们的心理造成阴影。
几种态度:
家长:不太赞成。
曲先生的女儿正在读大学,谈起学生炒股,曲先生明确表示:“绝对不支持。”曲先生认为,学生还是以学习为主,经济上有困难,父母绝对可以解决。“我认为炒股就如同,要想增加社会经验,可以利用假期去做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何必要去炒股。”在采访过程中,几乎没有一个家长赞同孩子去炒股,他们都表示,学生应当以学习为重。但是对此交易所也感到很无奈。
证券交易所:没有哪条法律规定学生就不能炒股。
他们无法判断是否有学生来炒股。即使知道开户人是学生又怎么样?又没有哪条法律规定学生就不能炒股。
学校:正确指导学生炒股。
与家长反对孩子炒股相反的是,许多大学都将炒股定为选修课甚至是必修课,有的学校还定期举办“炒股大赛”。一般学校举办的炒股大赛,都要学生准备一些本金,这些本金有的是真正的钱,而有的却是虚拟钱币。“我们投入的本金都不是很多,即使输了也得到了锻炼。”
专家:关键在于正确引导、趋利避害。
同一行为发生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其结果也可能完全不同,对大学生炒股现象是与非的任何简单判断都是不可取的,关键在于正确引导、趋利避害。
学生看炒股:
小吴:现在是商业社会,炒股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财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投资能力、学会理财,否则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平时大家都说书本知识是死的,只有在实践中运用才能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许西西:我认为炒股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的兴趣,我们中的许多人主动选修财经证券类课程并取得好成绩就是明证。我对这些现象一向就认为应该开明,亏点钱也许对孩子更好,年轻人嘛,心态不免浮躁,人生第一笔钱赚得太顺未必是好事,股市如人生,有起也有落,这也是对我们的额外历练。
芊芊:大学生炒股需要占用大量时间,必然会影响到学习,荒废学业,智商不高,何来财商可言?另外大学生炒股可能会养成他们不顾后果、人生的心态,忘记踏踏实实做事的道理,这样的后果甚至比赔钱更严重。并且,假如炒股赔钱,大学生难免心态失衡,甚至影响他们的基本生活,还容易引发诸多心理及社会问题。
小强:对于“炒股会耽误学业”一说,我认为这是以偏概全。大学里面炒股的很少有短线炒作型的――这是大学校园和社会上最不一样的地方。事实上,一些岁数很大的老股民那种一天到晚盯着看、频繁买卖的做法,在我们看来太‘不入门’了!我们主要以整个行业的走势分析为基础,再看各主要公司的财报,然后选择个股,之后就基本是长期持有。每天不上课的时候在宿舍看一看股市情况,了解一下而已,根本不会耽误主业。
爱生活,爱拉风:虽然同学们的炒股本金的出处五花八门,但基本以零花钱为主,很少有人把生活费搭进去的。我是大三时入市的,入市的钱是做项目积攒下来的。班里大概有1/4的人在炒股,大多数人的钱是做项目攒的,另外一部分是家里支持、专门给的。总之,钱多多炒、钱少少炒。反正都是零花钱,放在银行利息那么少,不如入市搏一搏。
股民炒股总结篇9
2008年,上证股指从6000多点一路狂跌到1500多点,很多股民被套,股价缩水达80%~90%。在此情况下,精神失常者有之,心肌梗死者有之,寻短见者有之,浩浩荡荡的股民队伍,因炒股而诱发的大大小小的身心疾病――“股市病”似乎无人幸免……随着时间的推移,股民的创痛惭惭被抚平,人们终于接受了眼前的亏损。2009年5月中旬,股指又悄无声息地上爬到2600多点,股市似乎又有复苏的迹象。于是,很多股民好了伤疤忘了痛,摩拳擦掌地杀回股市,大有要把当年亏损夺回来之势。针对当前“紧迫”的形势,本刊约请医学专家告诫股民――
认识“股市病”
读者朋友们,最近看过陶红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春草》吧?在这部剧中,春草本来和她的丈夫开了个杂货铺,生活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是春草的丈夫经不住炒股的诱惑,放下本来稳稳当当的生意不做,只想到炒股就能发大财。结果把本钱赔得精光,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股市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竞技场,“赚”和“赔”随时牵动着股民的每一根神经,瞬息万变的股市行情和惴惴不安的焦虑恐慌使大脑持续超负荷运转,消极的负性情绪反应不仅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机能失调,而且大大削弱人体免***系统的功能,使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神经官能症等身心疾患的发病率增加。于是,有专家把股票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的一系列危害称为“股市病”。
“股市病”有哪些
炒股除了对股民的心理冲击,还会给股民身体带来种种恶劣影响。
失眠
股市大涨大跌时,绝大部分人在心理上是能够承受的。但是对一些平时就容易担惊受怕的人来说,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可能更容易出现反常,比如期望值过高,现实却未达到预期,有的甚至亏损,都会造成这些股民情绪波动,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的精神状态,进而可引起失眠、焦虑、情绪失常等问题。另外,交易所的环境因素也可能造成人的紧张情绪,比如周围人的议论声、大屏幕不停滚动的股价信息等,都会给股民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
因此,股民在炒股时首先要有风险意识,抱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期望值不要过高;其次,最好将股票当作一种投资而非投机,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很容易出现心理不平衡,引发焦虑、失眠等问题。对于因炒股而引起的短暂焦虑、失眠,一般不需要药物干预。
眼睛伤害
在证券营业厅的红绿大屏幕上,股票行情的不停闪烁变换,对眼睛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同时,反差很大的亮度和色度会对视网膜造成损害,出现视觉疲劳,视觉的过度疲劳就会引起房水运行受阻,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易诱发青光眼。而干眼症、白内障、角膜溃疡和视网膜剥脱等,也是长期使用电脑或长期面对屏幕的股民易患的眼病。短期会出现视觉疲劳,长此以往会加快视力退化。
因此,股民不要长时间盯着显示屏,最好每半小时远眺一次,并适当闭眼休息,有干眼症等眼疾的患者或眼干涩不适的股民,可适当使用人工泪液或与泪液pH值相似的眼用喷雾,这些对视疲劳的缓解和视力保护是很有帮助的。如有眼睛肿痛、怕光、流泪等症状,应及早去医院诊治,不要自行随便用药。已确诊为角膜炎的患者应严格按医嘱点眼药水,避免在阳光或强光下视物,注意眼部休息。
颈椎病
长时间泡在交易大厅,仰头看屏幕,或者盯在电脑前不动,都很容易引起骨质增生、椎体变形等骨质病变,以及颈椎病和椎间盘突出等一些慢性疼痛病,还可造成颈、肩、背肌酸堆积。表现为肩膀酸痛、腰椎发麻,无论是坐着、站着,还是走路,只要稍微一动,就容易疲劳。成年人一般从35岁后就开始有钙流失,中老年人的肌肉、韧带的弹性不如年轻人好,平视屏幕看股市行情对脊椎的影响最大。
胃溃疡
胃溃疡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对胃溃疡影响很大。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分忧虑对大脑皮层产生不良的刺激,使得丘脑下中枢的调节作用减弱或丧失,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溃疡的愈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是治愈胃溃疡的关键。因此有胃溃疡的人最好不要炒股。
理性炒股,避免心理疾病
只要是股民,便通常会觉得有一股莫名的压力。亏了自不必说,倘若股票卖出赚了钱,但卖出后看到股票价格还往上蹿,心里仍然不是滋味。不管是工作还是休息,脑海里总出现股票大盘的情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内分泌紊乱,可诱发一些心身疾病如甲亢等。此外,股票的涨跌,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如悲观、沉默,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还有的人萎靡不振,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如果没有进行心理干预,很容易导致焦虑症或者抑郁症。
那么,如何避免出现心理疾病呢?
首先,不要沉浸在股评或投资的话题中,少看相关书籍,可以通过外出散心等方式放松心情;其次,正确对待当前的亏损;对于已经亏损的股民,家人、朋友都应该对他们表示关心、理解和安慰。
炒股常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失眠等。常言道,“治人先治心”,只要把心里的疙瘩解开,就能把自己从苦难的股海中救起。
1.分析被套的原因市场是不可预测的,要不然它的风险性及趣味性就荡然无存了,它的吸引力也就没有了。投资股票赔钱有很多种,一种是低级的操作错误,即本该“卖出”的,因为紧张实际操作时变成“买入”了;一种是对后市未能作出正确判断,在浅套或盈利时未能及时卖出;还有就是没时间看盘,当知道消息后已然太晚,股票已处于深套中。知道被套的原因,懂得自己是如何“进去”,然后想办法如何“出来”,这样就会心中有数,做到心安理得。自我反省当然很有必要,但千万不要因此而过于自责。
2.阿Q心理面对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个人是很渺小的。股票被套了,股民要有点阿Q心理,自己宽慰自己。比如,被套的又不是我一个人,连股神巴菲特都不能幸免,何况我们这些初涉股市的小股民!反正买股票的钱是三、五年内不用的钱,就当存银行。套起了,总有解套之日,有被套五年之久的,最终也解套了嘛!想想这些,就不会过分自责了。
3.宽容心理不要因短期亏损而失去信心,应该关心的是市场的长期走势。只要看好中国经济,看好所选的行业,看好所选的公司,就坚决持有。
4.心理求助如果自己解决不了,要转而向家人、朋友乃至社会福利机构求助。如果心里有解不开的疙瘩,可找心理医生帮忙。
炒股“炒出”精神症状怎么办
股民沉迷于股市,可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一般经过自我心理调节或医生的心理***,可以缓解;但有部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有的股民严重时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这时必须送到心理医院***。***药物有:
1.抗焦虑药,又称弱安定剂,是一组主要用以消除紧张和焦虑症状的药物。常用的有安定、去甲羟基安定、硝基安定、氟安定、甲丙氨酯、卡立普多、定泰乐、芬那露、谷维素等。其中谷维素主要是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减少内分泌平衡障碍,改善精神、神经失调症,不仅能改善焦虑状态,对焦虑形成的失眠也有较好的作用。
2.抗抑郁药,是一组用于***抑郁症状的精神活性药物,有时也用于***某些其他特定状况,如焦虑、惊恐,或强迫症状。主要用于***抑郁症及其他精神疾病伴发的抑郁情绪。此类药物有阿米替林、多虑平、丙咪嗪和氯丙咪嗪等,为***抑郁症所首选。此外,还有较新推出的新型抗抑郁药,如瑞美隆、万拉法新等。
3.抗精神病药,可用于***各类精神病。氯丙嗪是这类药物的代表,较为常用的还有奋乃静、氟哌啶醇和氯氮平等。
股市低迷,您的心态调好了吗
作为普通人,就无法规避人性的弱点:贪婪、恐惧、盲从、侥幸。股票市场上,因为种种情况出现判断失误和损失,都是正常的。谁都希望自己成功,谁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但真正能够实现梦想的人是少数。知识可通过学习补充,经验可靠实践积累,而心理素质的提高却只能通过生活的方方面面摔打磨练来完成。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自2007年11月以来,股指不断下探,虽然近期有所回升,但上证综指仍有45%的跌幅,股民的信心仍处于低点。
1.股市低迷,投资者保持良好心态最重要。看一看国外的投资大师在股市低迷的时候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在忍无可忍的时候再忍一忍!因为“守得云开见明月”。
2.虽然市场的信心还没有完全恢复,但一些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市场的投资价值。
3.投资者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最重要。比如:2002年,有两位投资者都在35元左右的价位买入“贵州茅台”,一位投资者不愿承受短期的市场波动,选择卖出;而另一位长期坚持价值投资,后来获得超额的回报。所以,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忽略短期的市场波动,注重长线投资价值,这样的投资者在未来一定会有良好的投资回报。
4.越是在复杂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更应该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理性地对待当前的市况。盲目杀跌并不可取,对于严重超跌、且有良好基本面支撑和成长潜力的品种,反而可以进行有选择性的投资布局。
投身股市,您适合吗
为了防止股市病的产生,有几种人最好不要玩股票:一是身体有严重疾病的人;二是心理上适应能力不强,不能承受大的挫折和打击的人;三是家庭经济紧张、生活本来就非常困难者;四是缺乏社会心理支持者,包括人际关系长期紧张、性格孤僻、婚姻破裂者等。因为人们在遇到危机时需要得到亲友的关怀、支持,即需要相应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这在遇到股价暴跌时显得特别重要。此外――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适合炒股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很多严重的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如果血压控制得不好,常常会突然发生急性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著名相声演员侯跃文和马季就因为心脏病急性发作,先后在北京猝死。在看世界杯足球赛比赛期间,因为情绪激动而猝死的例子,也有很多报道。和看足球赛比起来,炒股还涉及到个人的切身利益,更加容易使当事人情绪激动,一激动就容易使血压剧烈波动。因此,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适合炒股。
有特殊性格的人不适合炒股
炒股是一项要求很高的经营项目,需要炒股者具备有关金融、证券、股票的基本知识,但是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一位成功的炒股者,需要能够及时而且理智地作出决断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平时他们做事就谨小慎微,遇事前思后想,当需要他们很快下定决心时,他们却长时间犹豫不决,总是拿不定主意。有这种性格的人不适合炒股。除此之外,有些人容易冲动,常常做事不计后果,“干了再说。”还有些人常常感情用事,在做重大决定之前常常缺乏理性的分析。以上这些性格比较特殊的人,都不适合炒股。
有过精神疾病的不适合炒股
精神疾病有好几十种。但是所有的精神疾病大体上可以分为轻性精神病和重性精神病两大类。属于轻性精神病的有神经衰弱、癔症、强迫症等。这类疾病的发病和既往生活事件(强烈的精神刺激)有一定的关系。虽然这类病人现在精神已经正常,但还是要尽量避免再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所以这样的人不适合炒股。属于重性精神病的有精神***症、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等。这类精神病人的病情容易复发和波动,即使已经临床治愈,也不适合炒股。如果病情还只是好转,那么病情波动的可能性非常大,就更不应炒股。
老年人最好不要炒股
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易发人群,心理较为脆弱,很容易在心情紧张、焦虑的情况下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果抢救不及时,还会危及生命。特别是有的老年人,本来就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胃病和颈椎病等疾病,加之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长期休息不好,股市轻微的波动都会造成他们精神紧张、情绪失控,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老年人最好不要炒股。
青少年也不宜炒股
股民炒股总结篇10
老妈提前退休在家,闲来无事,被几个朋友拉去炒股。入市时,她胆子小,只投入两三千元钱,说就当是个耍事。
也许是老妈运气好,她买的4只股票都涨幅很大,让她轻而易举地赚了一笔。
尝到了甜头,老妈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大,看到好股,就要买上几百股。一来二去,她投入的钱越来越多,家里的积蓄都被老妈慢慢从银行转到股市,连家里的伙食质量也急转直下,因为老妈想多省些钱投入股市里“钓大鱼”。不仅如此,家里的电视也被她独自霸占,每个台的财经报道、股市分析栏目都不肯放过。为此,老爸和她吵了几次,可老妈总是一本正经地说:“我做的可是一项大事业,赚多了咱们就可以换大房子了。”
然而,就在老妈为自己的骄人战绩得意时,股市大盘开始下滑,老妈先是把赚来的钱赔了进去,接着又是连连失手,大部分股票被套牢。看着一路下跌的个股,老妈连连叹息,哀叹自己没钱了,如果再能投一点就会好转。所以,她不时游说我拿出钱来炒股,说现在正是买进的好时机,年后大盘准会大涨。
看着老妈的情绪每日随股市的波动而剧烈波动着,我真的很担心、心疼她,真不知这老年炒股是祸是福?
心理解析:老年炒股有利也有弊
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老年炒股案例。那么,老年炒股,到底是祸还是福?一些老年人为什么会热衷炒股呢?
一是游戏心态。“扔进去点钱,为的是找点乐”,这是不少老年炒股者的心态。有游戏心态的老人一般经济条件比较好,也不需要照看儿孙。部分老人文化层次比较高,比如教师、医生、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干部等,觉得炒股很时尚,所以喜欢参与。无论原来的生活背景是怎样的,股市现在对他们来说,都能像公园一样解闷好玩。
二是补偿心态。有少部分老人是带着补偿或者替代心态进入股市的。老年人退休之后,很容易陷入孤独感中,害怕与社会隔离,于是想通过一种活动进入一个群体,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某件事情上。炒股,可以让老人建立起一个新的社交圈子,找到新朋友和新乐趣。那些坐在交易市场门口择菜、聊天、织毛衣的老人,他们无意间用最家常的方式,使现代生活中紧张而忙碌的交易变得平和,自己的交往心理需求也得到了补偿。
三是赢利心态。不可否认,有的老人炒股的功利心较重。有赢利心态的老人可能经济条件不太好,寄希望于股市,想从中挣钱养老,所以会积极钻研股市。赢利心态虽然没有什么不对,但老年人炒股,预期不可太高。因为患得患失不利于心理健康。
老年人炒股,可以帮助他们感觉自己并未与时代脱节,重新找到自信,有利于心理调节。除了可能收获的经济利益,还有其他的心理需要可在炒股过程中得到满足,比如,获得存在感,扩大交往,锻炼思维,保持朝气,等等,这是好的一面。但是,如果因为过于投入而影响正常生活乃至身心健康,那就得不偿失了。
心理支招:老年炒股要把握好心态
那么,老年炒股应有怎样的心理准备?
首先要有风险意识。凡是投资必有风险,万不可将炒股看作是一种只赚不赔的行为。有一句话叫作“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因此,老年人炒股要量力而行,炒股资金最好是手中的闲散资金,不要把辛辛苦苦攒下的养老钱都放到股市上,更不能四处借贷,必须让自己的生活有“余粮”。这里,有一个“四分之一理论”可供参考,说的是人们应该将自己收入的四分之一用来生活,四分之一用来养老,四分之一用来投资不动产,余下的才可以用在股票上。
其次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股市本身就是大鱼吃小鱼的地方,而在散户当中,老年人更是弱势群体。资本市场不仅风险大,而且很残酷,对心理承受能力要求很高。有一位老者,刚炒股时赚了一倍多,他喜出望外,把全部积蓄投进去,结果股市突变,让他赔个精光,老者没能承受住打击跳楼自杀了。这样的悲剧还有很多,这都是心理素质不强导致的。现实生活中,不少股民忽视了对自身心理的保健,患上“炒股综合征”,产生严重的失眠、心慌、焦虑、厌食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症状,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使各种疾病乘虚而入。
这几类老人不宜炒股
总的来说,炒股不是什么坏事,关键是如何对待。但是,老人因身体心理方面的原因,最好不要炒股。因为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老有所乐的方式有很多,没必要以炒股为生活的全部寄托。而如果具有以下性格特征,更应该远离股市——
情绪型人格特征 其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差,极易受环境的影响,顺利时兴高采烈、忘乎所以,遭遇挫折时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偏执型人格性格 其表现为个性偏激固执,自我评价过高,刚愎自用。有些老人,炒股时坚信自己的判断,听不进任何劝告。当遇到挫折或失败时,就会迁怒于别人。
依赖型人格特征 表现为遇事喜欢依赖人,无主见,随大流,面对问题缺乏自信,优柔寡断,总是按别人的意见办。这样的老人进入股市,容易盲目跟风,错失良机,导致消极的心境。
完美型人格特征 其表现是做什么事都追求十全十美。这样的老人炒股容易自我期望目标过高,稍有不足和闪失,即耿耿于怀、自怨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