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端午篇1
艾草可升可降,其气芳烈,纯阳之草,可逐寒湿,而理通气血,得以延年益寿,固本回阳,而且青春长驻,体强不衰。
――本草经疏
端午之后,就是夏至。端午这一天在古时又称为“天中节”,古籍“岁华纪丽”中解释端午为“日叶正阳,时当中夏”,意思是说端午节处于夏季之正中。这时,天气日渐炎热,不仅各种害虫大量滋生,也是***病开始流行的时候。故古人称农历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更有“端午节后,五毒俱金,诸疾蜂起”的说法。所以,端午节除了传统的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外,民间亦会插艾草与菖蒲、佩戴香包及饮雄黄酒等,并且习惯于在这个时候清理庭院,在室内室外采用中药烟熏。千百年来这些传统办法,证实有助“避恶、除邪”。
说到中药烟熏,端午节里最不可少的就是艾草。艾草代表“百福”,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可以***疾病的药草,端午插艾,可提神通窍、杀虫灭菌,使身体更健康。有的地方,还将艾叶煮了水,让一家大小洗浴,据说可以清热毒,不生皮肤病,用现在的说法就是“药浴”。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因其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祛痰作用,止血、抗凝血作用,镇静、抗过敏作用及护肝利胆作用等。
艾草含有丰富的钙、、铁等无机物和维生素A、C,入菜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作“艾草汤”“艾蒿糕”“艾草茶”等,对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是大有裨益。
艾草汤就是用嫩艾草和牛肉做成丸子,放在酱汤里熬出来的汤,既有牛肉的香气,又沁润艾蒿独特的味道,当然亦兼有养生之功效。
用来制作艾蒿糕的艾草要用嫩嫩的才柔软。特色是吃年糕的时候,在蜂蜜里加生姜汁。在糯米面里放煮熟并捣好的艾蒿,做成栗子大小再蘸绿豆粉,用过之后必然唇齿留香。
艾草端午篇2
语文老师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走向讲台:“同学们,我先教大家缝心形荷包,首先要剪下两块正方形的布……”
我从袋子里手忙脚乱地挑着布:“选红色的,绿色的还是黄色的布好呢?”终于,我选到了合适的布――它是粉红色的花布。老班长张云逸见我此状,主动提出:“我帮你剪吧,你手忙脚乱的。”老班长先从那一大块粉红色布中裁下一小块长方形的布,然后把布对折。我则从桌上抄起一个粉红色的小线筒,迅速拉出线,拿剪刀一剪,拿起针,对准针眼,穿过去,把线对折,在末端打结,穿线完成!
再回头看看老班长,此时他正拿剪刀埋头剪布,但剪刀似乎不 怎样听话,左剪剪不断,右剪剪不掉,皱着眉头弄了半天,最后还是向别人借把好剪刀来用。借来的是一把新的大剪刀,非常好用。大剪刀麻利的工作着,不一会这部分工作完成了,瞧,人家这剪刀多听话!我和老班长正争分夺秒地做着,我忙里偷闲回头一瞧,陈奕达和朱明坤很是悠闲:“10!”“Q!”“我再出个K!”三句话,你肯定知道他们在干什么――打扑克。这两位“自娱自乐”“与世隔绝”的精神,佩服!
接下来要缝成“倒L型”,究竟从上边开始缝好呢,还是从右边缝好呢?正思索着,猛一抬头见老师已在认真缝着了。哎呀,不管了,缝吧!心里想着快点缝呀,快点缝呀,快点……哎哟!不小心被针扎到了手,但我还是得继续缝,努力完成缝荷包任务!
要做出心形荷包,收尾是关键的一步,可我怎么也不得要领,试着缝还缝错了,最后还是去请教老师,“你缝错了呀,小丫头!”老师说完便教我正确的方法,“你看你把它先沿缝的线对折,对折之后在开始缝。看,是这样缝……”老师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拿针线灵巧的一穿,针线在老师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如一只活泼的小鸟飞上飞下,“缝到末尾的时候,可以用针把外面的碎线往里一挑……”。“嗯,谢谢老师。”再看看老班长,正在和马友庆一起弄五彩线,五彩线长长的,两人一人一端同时捻,捻了半天却捻不成型,这儿捻紧了,那儿松开了。两人换了各种姿势,摆出各种洋相,好不容易成功了,在进行交接仪式的时候(把线两头对在一起),手一松,搓好的五彩线又变得松松散散的。功亏一篑啊,还得重新来!
到展示荷包的环节了,我正打算往荷包上加上两个兔耳朵,刚裁好了布,可是r间到了。我拿着刚刚穿上五彩线的荷包,表情尴尬的站在了展示台上。哎!感觉缝的不太好,两个最关键的兔耳朵没有缝上去呢。意犹未尽啊!
艾草端午篇3
青青艾草不与鲜花争香、不与树木比高,站在五月的轻风里,把平淡的日子渲染得芬芳而美好。艾草又叫香艾、艾蒿、家艾,是一种有香味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淡黄色的小花,是我国特有的香草植物,随处可见,有几千年的历史。“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里描写的艾草寄托了人们在劳动中所产生的爱情,是那么质朴而纯粹。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艾草的用处非常大,除了能用作温经散寒的中药,也是艾灸必不可少的用药。
清明端午宜食艾
五月的艾草像不施粉黛的乡村女子,亭亭玉立,青翠欲滴。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每到端午节,人们总是将艾草挂在家里以祈求平安健康。有古诗云:“端阳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这些描写端午节的诗文经历岁月变迁,依然温暖着今人的生活。
春季采摘鲜嫩的艾叶能做出精美菜肴与食品,看上去绿茵茵,吃起来香嫩可口,令人胃口大开。民间喜欢用艾草做各种时令美食,味道独特,又有温胃散寒的作用,可抵御春天的寒湿。清明时节许多地区有吃“青团”(也叫青果)的传统,将鲜嫩的艾叶与糯米粉和在一起作为面皮,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就能做成碧绿软糯的甜点,是寒食节的美味。时至今日,我国福建一带还保留着清明节“采艾为粢”的习俗,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
在我国,食艾的历史非常久,起初可能为了果腹,后来则为了保健。《本草纲目》记载,诜(唐人孟诜)曰:“采嫩艾作菜食,或和面作馄饨如弹子,吞三五枚,以饭压之。治一切鬼恶气,长服止冷痢。”尽管现在的食材与古代相比更加丰富,但在一些地方仍然有用艾叶泡茶、煲粥、做汤、蒸糕、煮鸡蛋的习俗。艾草还可以酿酒。在品尝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艾蒿馍、艾蒿糍粑、艾蒿肉丸等美味,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还能增强身体对抗疾病的能力。
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是一种常见食材。每到春季,田头水边就会长出一丛丛的艾草。母亲会带着孩子们采下鲜嫩的艾叶,将糯米蒸熟,拌入艾叶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间包上花生或芝麻馅,团成一个个小糍粑放进锅里蒸熟,做成艾糍。刚蒸好的艾糍绿绿的、软软的,咬一口下去满是艾草的清香,甜到嘴里,也甜到心底。
端午采艾保健康
端午节的艾草绿叶簇密,羽状的叶片蓬勃向上,临风摇曳,散发清香。小孩子们佩带装了艾草的香囊,既能驱散蚊虫,还寓意吉祥。端午之日,采艾草悬挂于门首“驱邪避毒”,是中国人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史书上多有记载,如南朝《梦岁日记》中说:“五月五,四民踏艾草,悬门户上。”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也有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唐代诗人殷尧藩《端午日》诗中说:“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人们在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里,虔诚地向上苍祈祷安康祥和。
艾草不仅可以用来装饰环境,还能做成节俗美食。宋代有一种艾香粽子,“以艾~浸米裹之”,比普通粽子多了一种草香味。诗人陆游吃了艾香粽子写下“盘中共解青菰粽,衰甚犹簪艾一枝”的诗句。广西桂南人家在端午节除了包粽子,也用艾草的嫩叶和糯米一起做成艾糍。端午前后,南方进入梅雨时节,阴雨霏霏,空气潮湿,疾***猖獗。悬挂或者食用艾草,利用其散发出来的阵阵药香,可以达到防***驱瘟的目的。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艾草作为良药,无论内服或者外用都对人体有祛病强身的功效。《孟子》中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录。《庄子》中也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记载。一般认为,艾叶最早的医疗用途是艾灸。《黄帝内经》《五十二病方》等医籍中都有用艾行灸记录。艾灸特定穴位可温煦气血,透达经络,调和脏腑,逐寒邪外出。
艾草端午篇4
说起我家过这个端午节呀,我还真是感慨万分啊!实属让人哭笑不得!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民谣生动地表达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我的家乡没有江河湖水来划龙舟,不过每逢端午,还是可以看到人家门前插着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闻到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阵阵粽子的香味。
按理说,我家过端午也没啥区,别可就是有些与众不同。众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实也无太大区别。还不就是过个端午节!只是我家的气氛不对头。
人家过端午,都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可我家却是硝烟弥漫,分成两派,年年都要斗上两回合,才肯罢休。
第一回合:吃粽子
传说在屈原投江时,人们因为捞不上屈原的尸体,所以用栋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罗江以祭祀屈原,不让江里的蛟龙吃掉屈原的尸体。从这以后,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如今的粽子在讲究饮食文化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下,不论是造型还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这粽子馅儿上。
爸妈喜欢吃糯米粽、蚕豆粽;而我和弟弟则喜欢吃豆沙粽和肉粽。可妈妈在包粽子的时候总是以种种理由来反对包豆沙粽和肉粽。于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较量。
“妈,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吗?”
“包那两种粽子多麻烦!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妈我哇!肉粽又油腻腻的,多吃对身体健康无益。还是糯米粽和蚕豆粽比较好!”
“‘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我们两姐弟就是喜欢吃这两样嘛!难道您连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应吗?”
“ 那好啊,你们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现在我没空!”
“包就包,谁怕谁!”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怎么着也不能亏了自己的肚子!很快我们就凑齐了所需的原料。接下来我们俩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干的是热火朝天!
忙了大半天,总算把粽子包好、煮好了。可我们还是和爸妈堵着气呢。干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厅,边看电视边吃粽子,好不惬意!
第一回合:我方胜利! 第二回合:悬艾草
艾草和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驱蚊杀虫;悬艾草又是端午节的习俗,是用来驱鬼避邪的。所以我方一致认为门前应该挂一束艾草。
可是敌方却认为在门前挂艾草只会招来蚊虫蛇蚁,就坚持不去采摘艾草。第二回合的较量爆发。
一阵唇***舌战之后,我方渐渐处于下风。虽然很想在门前挂上一束艾草,可由于我方没有人愿意上山去采,也没有地方可以得到艾草。于是终以战败而告终。
第二回合:敌方胜利!
艾草端午篇5
艾草俗称百草之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端午“采艾”的民俗
端午“采艾”习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其文化内涵也在演变,或增或减。诞生之初,其意是防病祈求平安。长江中下游一带,潮湿闷热,易生湿病,艾蒿是一种随处可见的植物,可入药。而端午节起初和祛病、辟邪、保健等观念也分不开,因为五月在人们心中是“恶月”(其实就是气候潮湿,容易产生瘴气,人体易被侵袭),如何平安度过此月,便产生了驱邪护生的巫术活动。
艾草能预防疾病,***疾病,那么民间便联想将艾草挂在门口就能防止病毒进屋,大有“门神”的功能。
端午节采艾插门旁之意由“以禳毒气”到“以禳不祥”,意义有所扩大,这与现代端午节插艾蒿之意相同――辟邪,这就是民俗的活态传承。现在“采艾”渐渐变成了一种娱乐活动,来增加生活乐趣。但文化具有稳固性,在不断变异中生存下来,时代不断赋予它新的内容,新的表现方式。
艾叶的药用价值
《本草从新》称:“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危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正是由于艾叶主要生长于光照较为强烈、山峦朝南的阳坡面,又是在每年阳气正处于上升阶段的端午节前后采摘收取,所以是纯阳之品,具有温经通络之效。
故著名药物学家陶弘景在其《名医别录》中称:“艾叶,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在临床上,艾叶除了可加工制成艾条、艾炷燃烧灸用之外,它还常与其他中药组成汤药供人内服。如中医妇科中的“胶艾汤”“艾附暖宫丸”等处方中均有艾叶。
6招教你挑好艾
艾绒是艾条的主要原材料,艾绒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施灸的效果,而艾绒的质量与艾叶的新陈有密切关系。
陈艾要好于新艾
采收一年之内的艾叶称为新艾,它性燥、烟大、味烈、燃烧速度快、火力暴猛,不仅易灼伤皮肤,而且易伤及经脉,耗损元气,不能长期灸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凡用艾叶需要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熟艾就是陈艾,一般存放3年以上可称为陈艾。陈艾火力温和,温度平缓,烟少,渗透性强,热能堆积效果明显。
蕲(音“奇”)艾是品质最好的艾叶
艾草端午篇6
端午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过一个团圆节。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端午节心得体会600字范文集锦,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有关端午节心得体会600字范文集锦一
午后静寂,温和的阳光照满小院,一股清香幽幽地飘来。
哦,是墙角的艾草。艾草一入门,端午也跟着到了!
那把艾叶无妖娆姿态,无绚丽色彩,无独特之处,唯有香气迷人,令人喜爱。闻着这般的艾香,我托着腮帮子,注视着门口。哦,是姥姥来了!
眼前的姥姥是多么消瘦,手拎着浸水后更显碧绿的粽叶。她从一旁熟练地搬来板凳,将粽叶放进一个洗净透亮的铁盆里,铁盆的周围放满了圆滚滚的糯米,还有香甜的蜜枣。
姥姥捞起一根粽叶,包成一个圆锥形,放入糯米、蜜枣,再用棉绳围起扎好。哦,所有的动作都是那么娴熟,水到渠成一般,令我眼花缭乱。在她包好成堆的粽子之后,便开始下锅煮了。
很快,一股浓烈的粽香向我袭来,我循着味儿,信步走进厨房。可是,当我揭开锅盖,里面却空空如也。我如梦方醒,方才的一幕幕,只是我的幻想罢了。
爱依旧有的,我坚信!
这不,昨天姥姥在电话里充满歉意地说,她今年端午不来了,但会托人捎一些粽子给我。我的心中有着一丝怅然。很快,这份怅然又被收到的粽子驱散。
哦!让我去“偷幽香一缕”,但也不要忘“闻粽香一片”。
我将姥姥寄来的清一色碧绿的粽子放进锅里,加水、点火、开煮,等待真正的那一片粽香。很快,锅内的水沸腾了,粽香溢满整个小院。
待粽子煮好后,我将粽子装到碗里,开始品尝。我将粽叶撕开,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满嘴的糯米,粘粘的,香香的。立即,我最爱的丰硕的蜜枣便露了出来,甜味袅袅地钻到心底,那是最熟悉的味道。
我走在小院的小径上,只有那艾香万里。爱直扑我心,我心甜蜜。
端午,我“艾”你。
我想粽子与艾叶之间,还蕴藏着,我与姥姥浓浓的祖孙之情…
有关端午节心得体会600字范文集锦二
说起我家过这个端午节呀,我还真是感慨万分啊!实属让人哭笑不得!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民谣生动地表达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我的家乡没有江河湖水来划龙舟,不过每逢端午,还是可以看到人家门前插着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闻到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阵阵粽子的香味。
按理说,我家过端午也没啥区,别可就是有些与众不同。众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实也无太大区别。还不就是过个端午节!只是我家的气氛不对头。
人家过端午,都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可我家却是硝烟弥漫,分成两派,年年都要斗上两回合,才肯罢休。
第一回合:吃粽子
传说在屈原投江时,人们因为捞不上屈原的尸体,所以用栋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罗江以祭祀屈原,不让江里的蛟龙吃掉屈原的尸体。从这以后,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如今的粽子在讲究饮食文化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下,不论是造型还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这粽子馅儿上。
爸妈喜欢吃糯米粽、蚕豆粽;而我和弟弟则喜欢吃豆沙粽和肉粽。可妈妈在包粽子的时候总是以种种理由来反对包豆沙粽和肉粽。于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较量。
“妈,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吗?”
“包那两种粽子多麻烦!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妈我哇!肉粽又油腻腻的,多吃对身体健康无益。还是糯米粽和蚕豆粽比较好!”
“‘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我们两姐弟就是喜欢吃这两样嘛!难道您连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应吗?”
“那好啊,你们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现在我没空!”
“包就包,谁怕谁!”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怎么着也不能亏了自己的肚子!很快我们就凑齐了所需的原料。接下来我们俩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干的是热火朝天!
忙了大半天,总算把粽子包好、煮好了。可我们还是和爸妈堵着气呢。干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厅,边看电视边吃粽子,好不惬意!
第一回合:我方胜利!
第二回合:悬艾草
艾草和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驱蚊杀虫;悬艾草又是端午节的习俗,是用来驱鬼避邪的。所以我方一致认为门前应该挂一束艾草。
可是敌方却认为在门前挂艾草只会招来蚊虫蛇蚁,就坚持不去采摘艾草。第二回合的较量爆发。
一阵唇***舌战之后,我方渐渐处于下风。虽然很想在门前挂上一束艾草,可由于我方没有人愿意上山去采,也没有地方可以得到艾草。于是终以战败而告终。
第二回合:敌方胜利!
就这样,每年较量情况都是一成不变:打和。可这端午节过的是真不是滋味。唉,真是“偷鸡不成反被蚀了把米”!
有关端午节心得体会600字范文集锦三
一阵阵艾的奇异香味飘来,是那么香,那么诱人。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着艾,不知不觉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每到这个时候,我那慈祥的奶奶都会给包粽子吃。
每年的端午节,奶奶都会提前做准备,做我最爱吃的豆沙粽子。奶奶总是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去做馅儿料,煮熟、过滤、翻炒。时间很漫长,但奶奶做这些的时候依然是那么开心,而我则是在一旁手忙脚乱的给奶奶打下手。奶奶总是一边给我讲着端午节的来历和故事,一边包着粽子。小粽子在奶奶的手中是那么的听话,而我包出的粽子却总是张着大嘴巴,一个接着一个的嘲笑我,没有任何一个能勉强的算上合格。直到这些粽子一个个的被奶奶请下锅,我才开始了漫长的
等待。时间很漫长,不知道过了多少个小时,粽子还是没有出锅。此时的我就像等待千层面出炉的加菲猫一样,恨不得立马就能吃到粽子。突然,我听到一声,粽子出锅了,话音未落,我就立刻去看粽子了。粽子被奶奶一个个的夹出来,泡到了凉水当中。随后,奶奶不紧不慢的将粽子夹到碗里。我并没有像奶奶一样不紧不慢,而是伸手就去抓,结果,我被烫得嗷嗷叫,手红得不得了,差一点就肿了。看样子,我还是得拿筷子去夹呀。我从粽子里挑了一个夹到我碗里,剥开一尝,一股甜甜的味道顿时停留在我的舌尖上。这使我立刻明白了,粽子里不单单有着糯米和豆沙,还有着奶奶满满的爱。
奶奶做的粽子是超市里买不到的,是独一无二的。我爱过端午节,也爱吃奶奶做的粽子。希望奶奶每次都能为我做出这么好吃的粽子。
有关端午节心得体会600字范文集锦四
五月,又是端午节!20_年的端午节承载着汶川大地震的国殇,这个端午节蕴涵着沉重的哀思,这个端午节有太多潮湿的、火热的情感在龙舟上爆发,在中华民族的版***上肆意的挥洒!榴花红,红出华夏儿女火热的爱国激情,红出炎黄子孙的坚强和团结!杨柳绿,绿出大江南北的勃勃生机,绿出长城内外的不屈力量!戴艾叶,悬菖蒲,把所有的哀思染上绿色的希翼,化悲痛为力量,来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薰苍术,燃白芷,让袅袅烟云笼罩毒恶的灾难,围剿这疼痛的梦魇!吃粽子,喝雄黄酒,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让汹涌澎湃的民族精神在长江黄河里绽放雄壮瑰丽的花朵!赛龙舟,鼓乐激越,声声呐喊退蛟龙!
五月,又是端午节!哀思的绿芽在五月的土壤里疯狂的生长,谁也抵挡不住着13亿强大的民族力量!谁也掩盖不了一个崛起的国度悲痛的超越!多灾多难的祖国,我们在疼痛中成长,我们在灾难中坚强,我们在地球上屹立!长眠在废墟的亲人,你们安息吧!天堂里也有龙舟,我们的血液在同一条河流里流淌!天堂里也有粽子,我们的骨骼里蕴涵着远古的馨香!天堂里也有雄黄酒,喝一杯龙潭虎穴也要闯!老师们,你们的名字刻在13亿人民的心坎上,你们的形象在阳光下巍然屹立,铜墙铁壁的坚硬无坚可摧!孩子们,你们的凋零疼痛在共和国的心脏上!英勇的***们,你们的牺牲换来生命的绵长,你们的壮烈千古流芳!
五月,又是端午节!我们不屈的民族在灾难中挺直了脊梁,我们坚强团结的人民在地震中谱写了华夏之光!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所有的灾难都压不垮英雄的人民!风在吼,吼出中华民族的尊严!雨在叫,叫出炎黄子孙的情操!山在崩,崩出不屈不挠的同胞!水在啸,啸出激流勇进的人民!心在裂,裂出的花朵可以拼写出大爱无疆的壮美!大地闹,华夏儿女挺直了腰!风雨会过去,阳光会普照,彩虹会横援茫茫九霄!漫天的白鸽飞舞生命的骄傲,遍地的绿色打造民族的生机!看,大江南北红旗飘飘!听,长城内外爱心如潮!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士气排山倒海,我们的祖国在泪眼中昂天长啸!
五月,哀思如潮!五月,在悲痛中抹把眼泪朝天笑!
有关端午节心得体会600字范文集锦五
端午节,又是我去参加游学营的日子,一大早,我就期待今天会有什么样的特别收获呢?
果然,出发前集合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端午节插艾叶、挂香包的原因和故事。原来,插艾叶是为了驱虫,防止毒虫跑进我们的家里。艾蒿的茎、叶都含有挥发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老师还说书院院子里杏树底下的草,就是艾叶,我们仔细看了看,噢,原来艾草就长这个样子呀!我摘了片叶子,放在鼻子前闻了闻,好难闻呀,怪不得放在家门口能把毒虫熏跑呢。还有因为端午节时处于小满与夏至之间,值阴阳交接时,也正是多种传染病的多发之时,预防疾病是当务之急。恰巧自然界艾花未开而枝叶茂,其有效的药物成分便被大家所充分利用起来。看来,端午采艾插艾习俗从卫生学看来也是大有道理的。
挂香包也是端午节风俗之一,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家人都会为小孩子们带上香包,以示驱邪恶,保平安。我突然想起来,这段时间大街上总有老奶奶推着挂满各种各样的、花花绿绿的香包的小车子,原来是端午节了。回家我也想要让妈妈给我准备一个漂亮的香包喽。
在去小河的路上,我们居然还看见了野生的木耳,她虽然跟我们家里吃的不太一样,但长的也非常像耳朵,老师还告诉我们了一些关于木耳的知识。他们生长在腐烂坏掉的木头上,形状又很像耳朵,就像木头长出了耳朵,所以叫木耳。我还想着是不是木头看见我们参加快乐的游学营活动,想听我们在说什么就让自己长出了耳朵呢!
下午,我们像往常一样,读了故事书,下了围棋,只是回家的时候,我更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游学营。
艾草端午篇7
民间又有端午节“百草皆是药”的说法。按照习俗,不少家庭习惯在端午节这一天,将一束束菖蒲、艾叶采回家,悬挂在自家门口,据说是驱邪去毒,有的人还将菖蒲、艾叶熬水洗浴。那么,用艾草煎水沐浴是否可以防治皮肤病?饮雄黄酒又有哪些功效、哪些禁忌?艾叶、菖蒲、蒲姜等植物制成香囊又为什么能养生防病?
本期《家庭医药》就为您解答上述疑问,让您今年的端午节不再普通,让上千年的端午节变身为新时代的“卫生节”!
江上龙舟争流,岸边粽叶飘香——没错,端午节又要到了。
端午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的一个隆重的节日。赛龙舟,吃粽子都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节目。这一天,人们还会在家门前挂上艾叶、菖蒲,饮用和涂抹雄黄酒,给孩子们佩戴上用艾叶、蒲姜等植物填充的香囊。这些古人认为可以“驱邪避凶”的习俗,在现代人看来多多少少都有着一些神秘色彩。
端午正值仲夏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阶段,气温骤升,天气湿热烦闷,人们比平时更容易烦躁忧郁。然而,这却是蛇虫鼠蚁繁衍生息的好光景,就像民谣里唱的:“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五毒指的是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古人虽然没有现代医学知识(不知道与此同时还有成千上万的有害病毒、细菌和真菌也趁着端午适宜的气候,争先恐后地繁育后代),但是生活经验也告诉他们,这是一个疾病高发时期。身体不好,自然容易诸事不顺,所以古人把农历五月视为“恶月”,也叫“五月忌”,诸事多避忌,要禁欲、斋戒,选定五月初五,称为“恶日”,在这天用艾叶煎水沐浴,给门前挂上艾叶、菖蒲,熏苍术、白芷,饮雄黄酒,佩戴香囊,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驱邪避毒。
这些代代流传下来的习俗,真的具有驱邪避毒的神奇功效吗?到底驱的是什么邪,避的是什么毒呢?下面我们就来一个一个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艾”在端午
说到艾,大家都不会陌生。如果您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一定在《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里找到过艾的倩影;如果您是一个资深美食家,一定吃过那种用艾叶和糯米做成的湖广小吃艾粑粑;如果您是一个植物学的好学生,一定知道艾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产于亚洲东部;如果您是一个中医养生达人,那艾条、艾绒一定是您针灸时的好朋友。艾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然而在古代,古人却把它奉为辟邪的宝贝,在端午一定要挂在自家门前“禳毒气”。到底小小艾草怎样“上位”在端午节上扮演重要角色呢?让我们也“穿越”一下,一探究竟。
话说在遥远的古代,一个宁静的小山村里,人们过着安详和美的日子。而这份安静,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瘟***彻底打破了。由于医疗条件的落后,面对瘟***的肆虐横行,没见过这种疾病的村民们完全不知所措,认为被瘟***感染的人是“中邪”或“撞鬼”,只能虔诚地祈求上天的庇护,但这些祈祷并没有丝毫打消瘟***嚣张的气焰。渐渐地,村民们大多都病倒了。突然,有人发现,有一家人却没有被传染,而这家人因为专门种植艾,在自家的门梁上,正悬挂着一捆艾叶,院子里也常常升起燃艾生火的袅袅余烟。那时起,人们便坚信艾叶是一种驱邪避毒之物。
或许正因为如此,尽管缺乏对艾成分的认识,但不妨碍古人将其作为治病的药物,并成为传统中药传之后世。
艾又名艾蒿、艾草、冰台、灸草等,为菊科植物,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但以湖北蕲州产者质量最佳,称为“蕲艾”。艾叶药用始载于晋代《名医别录》,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通十二经。端午正值阳气至盛的时节,无怪乎古人把具纯阳之性的艾叶作为端午应景的不二之选。艾叶具有回阳、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胎等功效。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艾主要含挥发油、黄酮、三萜类等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实验研究表明,艾的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艾叶燃烧的烟对常见的化脓性细菌、真菌和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艾中分离出来的棕矢车菊素、苦艾素等,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艾叶油具有平喘、消炎的药理作用。
原来,传说中能驱邪避毒的悬挂艾叶、艾烟熏都是利用这些方法,把艾里的有药理活性的化学物质释放出来,在空气中形成天然药分子膜层,就像给人们罩上了一个消毒气幕。与此同时,这些气味会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一种对多种病原体具有杀伤力的抗体含量提高,达到抗菌、抗病毒、防止染病的作用。同样的,艾叶煎汁洗浴,也是通过浴水把艾中的有效抗菌成分溶解出来,起到预防和改善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皮肤疾病的作用。因此民间也有“端午洗艾澡,百病都赶跑”之说。
正如前面所说,端午正是有害细菌、真菌和病毒繁殖和传播的旺盛时机,具有广泛抗菌抗病毒活性的艾,确实是对抗这些坏家伙的一把利器。
>> 链 接
洗艾澡的方法:取新鲜艾适量置于锅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煮沸,15分钟后,取出艾叶,将艾叶水兑入到洗澡水中调至适宜温度,泡洗20分钟,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皮肤瘙痒。流感盛行期间,在室内,用艾烟熏30分钟,之后开窗通风,还能够有效的预防流感。
劝君慎饮雄黄酒
在古代神话中,雄黄酒是茅山道士用来克制动物修炼成精的必备之物。《白蛇传》中,白素贞就因为饮了端午节的雄黄酒而现了原形。白蛇千年的道行尚且抵不过雄黄酒,可见,在古人眼中,雄黄酒实在是对付蛇蝎毒虫的法宝。那么雄黄酒到底厉害在何处?端午节可以自制雄黄酒来饮用吗?
雄黄酒,顾名思义,就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成的药酒。雄黄是传统中药,外观黄澄澄金灿灿的,所以它还有个富贵的名字,叫做“黄金石”。别看它样子惹人喜爱,毒性可不小。中医认为它性温,味微辛,有毒,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的功效。
所以,古人们在端午这个“五毒醒,不安宁”的时节,把雄黄酒洒在屋内,或涂抹在手足,用来驱避蛇虫。那么,这样做真的好吗?雄黄酒“解毒杀虫”的功效从何而来呢?
据《中国药典》记载,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而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雄黄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是几种构象不同的砷硫化合物,它们解毒杀虫的作用机制,是诱导细胞的凋亡和分化。在细胞中,有一种名叫“巯基”的基团,是诱导细胞凋亡和分化的重要因素。当它氧化或者发生交联,就会启动细胞凋亡信号,细胞就像被判了死刑,无可奈何地按着程序一步步走向死亡。而雄黄中的砷硫化合物,就是与巯基结合的“专业户”,巯基结合上了它们,于是稀里糊涂的发生了氧化或者交联,然后细胞们就稀里糊涂地走上了不归路。
由此可见,与其说雄黄“解毒”,倒不如说它“以毒攻毒”。不管是好细胞还是坏细胞,只要它遇见,就一股脑儿全杀无赦。用得好了能治病,用不好就易中毒。
其实砷的毒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化学形态,不同的砷化合物的毒性差异很大。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药用雄黄其二硫化二砷含量要在90%以上。二硫化二砷基本不溶于水,在胃肠道很难被吸收,理论上它对人体的危害并不大。但雄黄暴露在阳光和空气中会发生光化和氧化反应,部分二硫化二砷就可能转化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雄黄若受热,转化成砒霜的量就更大。砒霜的毒性很强,进入人体后可破坏某些细胞呼吸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还会强烈刺激胃肠黏膜,使黏膜溃烂、出血;亦可破坏血管,发生出血,破坏肝脏,严重的会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
因此,不管是涂抹雄黄酒,外用它来***蛇虫咬伤和恶疮,还是内服微量雄黄***癌症和白血病,都必须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如果雄黄的纯度较高,少量饮用雄黄酒是不会发生中毒现象的。但雄黄容易在体内蓄积,长期或大量服用就有可能发生中毒的危险。所以端午节还是少饮或不饮雄黄酒为妙。至于用雄黄酒喷洒于房屋内外进行消毒杀菌防虫,还是可以的。
端午节就要到了,请大家记住,雄黄酒一定不能自制,更不能擅自饮用!
暗香浮动养身好,选购禁忌要记牢
在所有端午节的习俗中,制作和佩戴芬芳的香囊也许算得上最文艺最具美感的一项了。香囊也叫香包或香袋,古人以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或淡雅或艳丽的传统***饰,内装具有浓烈芳香的中草药粉末,缝制成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小绣囊,用以提神驱虫。
香囊凭借它美丽的外表和芬芳的气味,古往今来都为文人雅士所垂爱。传说唐玄宗在马嵬坡下牺牲了杨贵妃的性命,贵妃的尸体被匆忙就地埋葬。待到收复西凉,唐玄宗悄悄派人去探寻贵妃尸骨,只找到了她生前随身携带的香囊,玄宗睹物思人,不禁老泪纵横。而在《红楼梦》中,林妹妹也巧手为宝玉缝制过香囊,每一缕芬芳都饱含着她的情思。
近年来,每逢端午时节,市场上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香囊让人目不暇接,这样充满浓郁中国风的小香囊用来馈赠亲朋好友也非常有面子。那么,这香囊的里子又是什么呢?传统端午节香囊里的中药,除了上面提到过的艾叶和雄黄,往往还有菖蒲、白芷、藿香、薄荷等。它们各自又有什么奥秘呢?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菖蒲 菖蒲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含有大量的挥发油,具有提神通窍、杀虫灭菌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菖蒲的挥发油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安神和开窍醒脑的“双重调节”作用——你兴奋过了头时,它能让你安静下来;你昏昏欲睡时,它能让你清醒起来。除了放在香囊中,菖蒲还常常被人们同艾叶一起悬挂在门口。
白芷 中药白芷是伞形科的几种植物的根。它还有一个名字 “香棒”,它的芬芳由此可见一斑,奠定了它在香囊中的一席之地。它的香味也大都来自它的挥发油,包括榄香烯、十六烷酸、壬烯醇等。此外,它还含有豆素及其衍生物,如当归素、白当归醚、欧前胡乙素、白芷毒素,这些物质使之具有解热、镇静和抗炎的作用。中医则认为它是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
藿香 “藿香正气水”的独特味道一定让喝过的人印象深刻,有人开玩笑说:“藿香正气水的味道就像人生的味道——什么味道都有。”这种味道很大程度就拜藿香所赐。中药藿香是唇形科的植物藿香的地上部分。同样的,藿香也含有大量挥发油,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的功效,常被用来***夏令感冒,暑湿呕吐等。
此外,根据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香囊的内容物也不尽相同。除以上几种药物以外,香囊内还常装有苍术、细辛、丁香、川芎、山奈、朱砂、雄黄、麝香、苏合香、冰片、辛夷等中药,这些药物多含有挥发油,具有芳香化湿、开窍醒神、辟秽驱虫等功效。如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芳香辟秽;细辛芳香透达,散风化湿,通鼻窍;丁香芳香理气,温中降逆;麝香开窍醒神(编者注:麝为保护动物,现已不许采麝香,只能用代用品,所以现在的香囊是不含麝香的),活血通经,消肿止痛;苏合香开窃,辟秽,止痛;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通过对传统香囊配方的研究发现,这些芳香性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可兴奋神经系统,刺激机体免***系统,促进抗体的生成,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可有效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因此佩戴香囊是一种用来防治春、夏季流行病的好方法,同时还具有预防蚊虫叮咬的作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香囊都适宜佩戴,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宜佩戴香囊。市场上鱼目混珠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商贩为了降低成本,利用劣质香水填充物来代替中药作为香囊的内容物,人们长期佩戴这类以假充真的香囊对身体健康有害无益。因此,若要购买香囊应去正规药店,在医生或者药师的指导下购买,切勿贪小便宜而购买成分不明的香囊。另外,正规香囊中的中药多具有活血行气的作用,孕妇和体质虚弱的人是不适宜佩戴的。
结 语
端午习俗中与保健相关的习俗还有许多。除了上述的洗艾澡、饮雄黄酒、佩香囊以及众所周知的划龙舟、吃粽子外,还有“插艾叶挂菖蒲”,就是在端午节时,家家都要洒扫庭除,同时将菖蒲、艾叶插于门楣,悬于堂中,借助菖蒲、艾叶的芳香之气来驱邪避毒。
艾草端午篇8
【端午节对联】
九子粽;
五彩丝。
天中节;
地腊辰。
日逢重五;
节序天中。
天中令节;
地腊良辰。
兰汤试浴;
蒲酒盈眉。
钗符艾虎;
蒲剑蒿人。
门幸无题午;
人惭不识丁。
艾旗招百福;
蒲剑斩千邪。
抚辰逢地腊;
建午届天中。
保艾思君子;
依蒲祝圣人。
海国天中节;
江城五月春。
酒酌金卮满;
盘盛角黍香。
千古诤臣罹祸;
尔今屈子开颜。
忆曹娥兮江上;
吊屈子乎湘潭。
五月端阳春穗黄;
八月中秋月儿圆。
艾人驱瘴千门福;
碧水竞舟十里欢。
艾叶如旗招百福;
菖蒲似剑斩千妖。
生子兴宗王镇恶;
良辰竞渡屈灵均。
冰盘错出仙人掌;
珠履频窥处士星。
青粽嘉旬称益智;
赤符灵术善驱邪。
端午池莲花解语;
夏晨岸柳鸟能言。
榴花彩绚朱明节;
蒲叶香浮绿醑樽。
榴裙萱黛增颜色;
艾酒蒲浆记岁华。
堂前萱草舒眉绿;
石上榴花照眼红。
结艾钗头轻战虎;
夺标船首惯成龙。
绿艾悬门漆藻彩;
青蒲注酒益芬芳。
节启朱明,榴***献瑞;
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画鼓朱旗,锦标齐夺;
香罗细葛,纱服新成。
画鼓朱旗,锦标竞夺;
粉团角黍,绮序欣逢。
葛细含风,罗香叠雪;
钗头颤虎,屋角盘蛛。
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龙舟竞渡,不忘楚风余韵;
诗台抒怀,更忆圣哲先贤。
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石恨;
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艾可驱邪,处处庆天中令节;
粽能益智,家家逢地腊祥光。
令节届天中,处处辉增艾绶;
良辰逢地腊,家家乐饮蒲觞。
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 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上联:赛龙夺锦 鼓声催发健儿奋 下联:端日弄波 浆拍浩汤舟队威
上联:箬叶飘香 一粽尝来千古事 下联:龙舟逐水 百桡划出四时情
上联:日光端午 清明水底见重阳 下联:天气大寒 霜降屋檐成小雪
上联: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 下联:端午赛龙舟忆屈子子孙世世奠英灵
上联:念故人 万户千家包粽子 下联:庆佳节 敲锣打鼓赛龙舟
上联:门幸无题午 下联:人惭不识丁
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 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 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 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上联:报国遭谗两放逐 痴心不改九章出 下联:汨罗滚滚万人泪 惟有离骚千古流
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 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艾草端午篇9
按传统习俗,人们在端午节常会使用一些中草药以祛病除邪牞但很多人并不了解为什么要在端午节使用中草药,使用的是哪些品种,如何使用,使用这些中草药有何作用等。为此,记者特意采访了广西药用植物园的有关专家。 端午节常用中草药品种有:艾叶、菖蒲、青蒿、龙船花、香茅、柚叶等。使用方法:悬挂,煮水饮用或沐浴,泡酒饮用。 所使用品种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功效:①艾,又名家艾、艾蒿,是菊科植物。它的茎、叶都含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②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脾消泄、杀虫灭菌的药物。 ③青蒿:全株有香气,所含的挥发油占全草的0.3~0.5%,主要成分是桉油精、古旋樟脑等,全草可以提取青蒿素,能清热解毒,还能抑制病菌生长,就农历五月份的气候而言是很好的防病治病的草药。 ④龙船花:所开的花就像端午节的龙船头所佩带的红花,故名。此草性凉,有清热凉血的功效。 ⑤香茅:有柠檬的芳香,全草所含挥发油是香茅油,能祛风除湿,散寒解表,还能防虫咬。 ⑥柚子叶,是芸香科植物柚子的叶子所含的挥发油有桔子皮的味道,可以防治风头痛。 为什么我国各族人民在端午节使用以上中草药会成为一种习俗呢?广西药用植物园的蒋经理向记者解释道:首先由于端午节正值仲夏,此时气温升高,降雨增多,空气湿度增大,病原微生物及各类害虫繁殖盛行,传染病极易传播。使用以上中草药可以杀除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杀灭和驱赶各类虫害,阻断和减少病原菌的传播,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在抗生素未发明以前,中草药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由于古时中医药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广大人民群众只知道这些植物在端午节那天悬挂、熏蒸、饮用或沐浴后能消除病灾,大多是出于对这些植物的迷信与崇敬而非知其药用功效,因此这些中草药平民百姓除端午节采用外,平时一般都不使用,普及率极低.
艾草端午篇10
关键词:***腾;端午节;虎文化
中***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168-01
一、虎文化的渊源
作为中华民族的瑞祥动物,以龙、凤、麟、龟最引人注目。远在周代,它们被公认为动物中的“四灵”,受到人们的崇拜,虎是实有动物,虽不属于四灵,但按照古代五灵的说法,则在其内。孔颖达在为《春秋左传序》做的疏解中说:“麟、凤与龟、龙、白虎,五者,神灵之鸟兽,王者之喜瑞也。”古人认为虎为“山兽之君”,是威猛勇武的象征,人们常常借助虎以助威和驱邪。人们对自然中的虎是惧怕的,而对观念形态中的虎,则视为崇奉的神物。
二、端午节风俗与虎
(一)端午节来源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我国汉民族的传统节日,时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从有关的史籍记载看,端午节在秦汉间已经形成,但是在两汉,端午节的风俗主要还是辟恶,其办法是用五色彩线合成细缕,系于臂上,称为“长命缕”或“续命缕”。到隋唐时代的端午节已少辟恶气氛而多欢乐景象,现在湖南一带龙舟竞渡为盛,唐诗中有很多描写竞渡场面的。宋代的端午节又融入道教影响,作天师泥像挂于门户之上,也含有驱邪的意思。
(二)辟邪保健与虎
1、艾虎除毒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由于“端”的意思与“初”相同,而“五”字与“午”相同,故称之为“端午”。以时令来看,其时正值炎夏暑热、毒虫孽生、瘴气易生的季节。所以我国自古就称端午为“毒月毒日”,民间就有了端午除毒的风俗。
旧时人们将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称为“五毒”。要除去这五毒,人们首先就想到了老虎,虎为百兽之王,山中的百兽都是老虎爪下的败将,更何况几只小小的毒虫,老虎一来,肯定会一扫而光。但是真正的老虎是请不来的,怎么办呢?人们就想了一个好办法,用笔画一只大老虎,再用纸剪一只打老虎,然后往门上一贴,再往墙上一挂,那些毒虫就不敢进家了。
可人们的心里还是不踏实。剪画的虎始终是“纸老虎”,只能把毒虫吓跑,却不能灭掉毒虫。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艾草,艾草是一种药味很浓的药草,有祛毒消毒的功效,且药草极易采到。因为虎能辟邪,艾草能够驱除蚊蝇,民俗便把虎与艾叶结合在一起,名为“艾虎”。再后来,人们又把虎和艾草的***形剪画在一起,成为端午节风俗中除毒的信物和符***。
2、天师镇宅
旧时,民间端午节有插天师艾和供天师符之俗。《燕京岁时记》云:“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画天师、钟馗之像,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崇恶。”
张天师,原名叫张道陵,他自幼聪明过人,七岁就通读了老子的《道德经》,长大后隐居四川鹤鸣山此后关于他的身世描写,就开始带有神话色彩了。先是修炼龙虎大丹,受神人指点,得到最高道术,能分身隐形,变化万千。后得太上老君面授机宜,炼成降魔法术,为民除害,为民祛灾。由于张道陵为民除害祛灾救活了数万人,这些人都要拜他为师,张道陵便把这些人组织起来,成立了道教。从此,人们便成他为“张天师”。
河北、山东等地至今还有剪贴“吉祥葫芦”的习俗,端午节一扇门上贴艾虎,另一扇门上贴葫芦。有的剪纸在葫芦后面斜插一把宝剑,名叫“菖蒲剑”。葫芦菖蒲剑原是张天师降妖的法器,这种剪纸又是张天师骑虎镇妖邪的简化。
后来民间省略了天师的形象,艾虎便替代了天师的全部职能。人们每到端午这一天,便把艾虎悬贴于门户,或戴在身上,表示祛毒避***的意思。
3、应时玩具——布老虎
“五月五,是端午,布老虎,五毒除。”
布老虎是端午节期间必备的应时玩具,是各地民间常见的儿童玩具。最初人们制作这种布老虎都有以虎为山神爷、祈虎镇宅保子的作用。崇虎观念一直流传于民间,神虎是人们心中的吉祥物、保护神。关于布老虎的说法很多,但是其主要功能是用它来辟邪驱鬼,保护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除此之外,也有专克五毒、镇
宅守财的寓意。按旧俗,端午节期间都会进行一些与“布老虎”有关的活动。如大人给小孩赠送布老虎作为玩具,或用雄黄在小孩子的脸上写“王”字,或者在小孩子的脸上画老虎的形象等。在山西一带,过端午节、女儿婚后得子,或者外孙满月,外婆往往将不老虎或者泥塑,面塑老虎以礼相送,即表示庆贺,又寓意着“老虎”可以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