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绾字季阳,号云林居士,北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杜绾出生于世家,祖父杜衍北宋庆历年间为相,封祁国公,父亲也为朝中重臣,姑父是著名文学家苏舜钦。由于家学渊源,杜绾自幼博览群书,游历山川,对奇石瑰宝尤为喜爱。
北宋文人寻奇石、集名砚成风气,徽宗于江南设“应奉局”,专事搜集天下奇石异珍。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杜绾也未尝置身其外。南宋绍兴三年(1133),孔传在《云林石谱・序》中说:“云林居士杜季阳,盖尝采其瑰异,第其流品,载都邑之所出,而润燥者有别,秀质者有辨,书于简编,其谱宜可传也。”杜绾将收集的奇石,按品位、产地、润燥、质地等各项分类编辑,成为足以传世的《云林石谱》。
《云林石谱》分上、中、下三卷,《灵璧石》列于上卷首篇:“宿州灵璧县,地名磬石山。石产土中,采取岁久。穴深数丈,其质为赤泥渍满。……扣之,铿然有声。”磬石山距灵璧县渔沟镇东两公里,海拔114米,目测绝对高度只有30多米。磬石山南侧尚存摩崖石刻,不同造型佛像100多座,雕刻在长16米,宽2米的巨石上,为北宋至和三年(1056)所作。磬石山北坡下,百米宽千米长的平畴地带,即是灵璧磬石的产地。磬石始采于殷周,近年来出土的磬石编钟即为实证。北宋老坑也在这里。宋王明清《挥尘录》记载:“***和年间建艮岳。奇花异石来自东南,不可名状。灵璧贡一巨石,高二十余尺。”宋《宣和别记》也载:“大内有灵壁石一座,长二尺许,色清润,声亦泠然。背有黄金文,皆镌刻填金。字云:‘宣和元年三月朔日御制’。”《西湖游览志余》又载:“杭省广济库出售官物,有灵璧小峰,长仅六寸,玲珑秀润,卧沙、水道、裙褶、胡桃文皆具。徽宗御题八小字于石背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以上大、中、小三磬石,皆为宋徽宗“花石纲”贡石也。
《云林石谱》太湖石:“平江府太湖石产洞庭水中,性坚而润,有嵌空穿眼宛转岭怪势。一种白色,一种色青而黑,一种微青。其质纹理纵横,笼络隐起,于石面遍多坳坎,盖因风浪冲激而成,谓之‘弹子窝’。扣之微有声。”北宋***和三年(1113),升苏州为平江府,洞庭在其辖区内。太湖石在唐代就被大量应用于造园,自居易、牛僧孺、李德裕等人留有许多咏太湖石的诗歌。以后历代,都将太湖石视为造园、赏玩的珍品。南宋范成大《太湖石志》说:“石出西洞庭,多因波涛激湍而为嵌空,浸濯而为光莹。”上等的太湖石,出于西洞庭。明文震亨《长物志》说:“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为波涛冲击,皆成空石,四面玲珑。在山上者名旱石,枯而不润。”太湖石有水、旱之分,正宗水太湖早己绝迹,只有在前朝遗石中,才能一睹其真容。清张紫琳《红兰逸乘・琐载》说:“太湖石玲珑可爱,凡造园林者所需,不惜重价也。”
《无为***石》:“无为***石产土中,连络而生,择奇巧者,即斫取之。石色稍黑而润,大者高数尺,亦有盈尺及五六寸者,多具山势,扣之有声……又米芾为太守,获异石,四面崾岩岭怪,具袍笏拜之。”***,宋代行***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路。北宋无为***属淮南路,领无为、巢、庐江三县,故治在今安徽省无为县。宋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米芾)知无为***,初入川廨,见立石颇奇,喜日:‘此足以当吾拜’。遂令左右取袍笏拜之,每呼曰:‘石丈’。言事者闻而论之。朝廷亦传以为笑。”宋费衮《梁溪漫志》载:“米元章守濡须(今安徽无为县北),闻有怪石在河濡,莫知其所自来,人以为异而不敢取,公命移至州治,为燕游之玩。石至而惊,遽命设席,拜于庭下日:‘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由于米元章在无为和濡须的“拜石”,就有了“石丈”和“石兄”之别,演绎了一段千石佳话,也成就了“无为***石”的盛名。
《昆山石》:
“平江府昆山县石产土中。多为赤土积渍,既出土,倍费挑剔洗涤。其质磊碗,蝗岩透空,无耸拔峰峦势,扣之无声。”元杨穗《昆山郡志》说:“巧石出马鞍山后,石工探穴得巧者,斫取玲珑,植菖蒲芭蕉置水中。好事者甚贵之,他处名日昆山石,亦争来售。”明文震亨《长物志》亦说:
“出昆山马鞍山下,生于山中,掘之乃得。以色白者为贵,有鸡骨片、胡桃块二种。”清戴延年《吴语》说:“昆石佳者,一拳之多价累兼金,有葡萄纹、麻雀斑、鸡爪纹之别。”昆石产于江苏昆山市马鞍山,自古以来为四大名石之一,甚为名贵,近年来越发稀少了。
《英石》:“英州含光真阳县之间,石产溪水中。有数种:一微青色,间有白脉笼络;一微灰黑;一浅绿。各有峰峦,嵌空穿眼,宛转相通。其质稍润,扣之微有声。又一种色白,四面峰峦耸拔,多棱角,稍莹彻,四面有光可鉴物,扣之有声……顷年,东坡获双石,一绿一白,目为仇池。”英德市现为广东省清远市所辖县级市,因英山产英石而得名。北宋元祜七年(1092),苏轼任扬州知府时,表弟程德儒送给他一绿一白两枚英石,遂题名日:“仇池石”。其石为英山脚下溪水中所产水英石。现在新采的英石都为旱石,与水英石有天壤之别。南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写道:“英州石山,自城中入钟山。涉锦溪,至灵泉,乃出石处,有数家专以取石为生。其佳者质温润苍翠,叩之声如金玉,然匠者颇秘之。常时官司所得,色枯槁,声如击朽木,皆下材也。”早在南宋时,英石就有水、旱之别,质地相去甚远矣。清蒋超伯《通斋诗话》说:“英石之妙,在皱、瘦、透。此三字可借以论诗。起伏蜿蜓斯为皱,皱则不衍,昌黎有焉。削肤存液斯为瘦,瘦则不腻,山谷有焉。六通四辟斯为透,透则不木,苏轼有焉。支离非皱,寒俭非瘦,鲁莽灭裂非透。吁,难言矣。”蒋超伯将石形皱、瘦、透,以韩愈、黄庭坚、苏轼的诗格以论之,曼妙而贴切也。
《云林石谱》中涉及各种名石116种,石种范围广达当时的82个州、府、***、县和地区。其中有景观石、把玩石、砚石、印石、化石、宝玉石、雕刻石等众多门类。对各种石头的形、质、色、纹、音、硬度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表述。“形”,主要以古人瘦、漏、透、皱的赏石理念,对奇石评判。“质”,杜绾将石质分为粗燥、颇粗,微粗、稍粗、光润、清润、温润、坚润、稍润、细润等级别。“色”。有白、青、灰、黑、紫、褐、黄、绿、碧、红等单色。还列出了过渡色、深浅色和多色的石头。
“纹”,列出核桃纹、刷丝纹、横纹、圈纹、山形纹、***案纹、松脉纹等奇石品种。“音”,杜绾常敲击石头,得到无声、有声、微有声、声清越、铿然有声等不同效果。“硬度”,杜绾对石头硬度的描述有,甚软、稍软、不甚坚、稍坚、坚、颇坚、甚坚、不容斧凿等级别。
杜绾不但是奇石专家,还是矿物岩石学家。他的《云林石谱》,是我国古代载石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石头专著。清代《四库全书》入选的论石著作,只有《云林石谱》。《四库提要》说:此书“即益于承前,更泽于启后。”《云林石谱》这部奇石学巨著,对后世影响巨大,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