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诗篇1
关键词:顾城;寓言诗;时期;分类;语言特色
一、引言
作为“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顾城的诗歌被公认为具有纯真、浪漫的童话色彩,他也因此被称作“童话诗人”。顾城诗作的一部分是寓言诗,这部分诗歌不仅是“写给孩子们看的故事”,也是供成人阅读的,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他的寓言诗不仅设置了一系列鲜明的形象,而且通过这些形象揭示隐藏在故事身后的人生哲理。此外,顾城的寓言诗还具有通俗易懂、节奏性强、善用内心独白和对话等语言特色。
二、顾城寓言诗的时期分类
顾城生前所作寓言诗共90首,集中于1971—1984年之间。其中1978—1981年为其创作寓言诗高峰期,不仅数量多,而且表达的意义也较为多元。顾城寓言诗意象涉及面较广,动物、植物、人类形象都在诗中有所体现,并且大多为批判、讽刺性形象,意在使读者得到反思。总体来说,顾城的寓言诗以时期为分类标准,形成了清晰的脉络。下面详细进行介绍。
1.初期:1971—1978
这一时期为顾城写作寓言诗的初期,共写作17首,数量较少,所蕴含的意义也较为单一。结合诗人写作时代背景,我们可以从诗歌中体会到诗人对“”***势力的厌恶和痛恨,以及对“”环境中错误思想的否定与批判。如《大讲“道理”的狼》,讲述四只饿狼为了吃到羊而费尽心思大讲“道理”,它们大放厥词:“这些羊修的简直不能再修了!/竟然浑身上下长满了肉膘!”“这些羊不是剥削者又是什么?/竟敢整天吞吃宝贵的青草!”但最后牧羊人还是发觉了它们的诡计,四只饿狼在“警笛的呼啸中”无处遁逃。在这里,“四只饿狼”暗指“”丑恶势力,虽然这首诗写作的时候“”***势力已被清除,但他们的罪恶行径仍然让诗人感到愤慨。
不仅“”是这一时期顾城寓言诗中主要批判的对象,诗人还对“”背景下产生的一些错误思想进行了揭露与批判。如《得意的知风草》,写“知风草”以为自己懂得“处世之妙”而鄙视扫帚的辛勤工作,但最终被“风暴”冲掉了“脚下的浮泥”。这首诗把“知风草”和“扫帚”做对比,批判了那些毫无原则,跟随形势“随风倒”的人,他们虽然一时得志,但注定没有好下场。
2.中期:1979—1981
这一时期顾城创作数量最多,共写作55首,诗中展示的形象更为丰富,蕴含的意义也更为多元化。总体来说,有如下几种意义得到表现:
(1)批判忽视客观规律与实际情况的思想与行为。
此类作品较多,如《善于发明的农人》《水泡骑士》《窗扇》等。其中以《善于发明的农人》最为典型。这首诗写了一位“绝无仅有的农人”用“灵魂深处爆发***”的方法,让小狗去拉套耕地,让老牛去看院守门,结果都造成了损失。但农人并没样吸取教训,反而又产生了让母鸡打鸣的想法。作者正是通过讲述这样一个荒谬的故事,批判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切实际、忽视客观规律的做法,在富有趣味的同时又发人深思。
(2)批判自以为是、吹嘘夸大自身实力的行为。
这一类诗歌故事性比较强,也最具喜剧色彩和荒谬意味。如《大猪小传》,讲一只愚蠢的猪自以为自己具有“已经超过了飞机的速度”,非要和鸟儿们比赛飞翔。作者在结尾处点明了诗歌的主旨“最好还是不要夸耀、吹嘘”,来告诫读者。此外,《自大的湖泊》《小鸟伟大记》等作品也有类似意味。
(3)批判固步自封、迷信经验的行为。
这类作品有《蜗牛的悼词》《泥蝉》《河滩》等。在《河滩》中,诗人描述了一位不知变通,一味迷信经验的车夫,他按以往的思路,以为“一旦大地重新凝结”,陷在泥水中的马车就会“在铃声中飞回家园”,却没想到马匹与车轮最终冻结在泥里,“比坚固的牙齿更难摇撼”。诗人通过这首诗说明了“凝固不变经验”的可怕,提示读者一味保守只会陷入现实的泥潭。
(4)批判领导者的主观主义、“拍脑袋”作风。
这类诗有《杨树与乌鸦》《“励精***治”的国王》《伊凡的论断》等,其中批判的对象大多以人类的面目出现。如《伊凡的论断》中的大法官伊凡,全品自己主观意***去断案,这样的领导方式无疑是愚蠢的。诗人用这类诗来讽刺一些用“拍脑袋”的方法来做领导的行为,表现了这种行为的危害与荒谬。
3.后期:1982——1984
后期顾城写作寓言诗数量减少,诗篇共18首,并且诗歌在形象意义方面也呈零碎状态,没有形成完整体系。这时期的诗篇有部分是批判“只有语言,没有行动”的空谈行为,如《副上帝的提案》《人鸡之战》《一种准备》等。值得注意的是这时期寓言诗的故事性虽然不如前两个时期强,但思想深度却增加了。诗人放弃了前两个时期诗歌的直白式的讽刺,而是将思想意义蕴含在文本深处,使寓言诗可供开掘的空间更大。例如《走了一万一千里路》,写的是一个小男孩走进峡谷,向炮兵连长借车去“赶救主基督”,而连长说:“不,我不糊涂/我是连长,要回连部”。这首诗看起来很平淡,实际上蕴含的意味大大超过了诗歌语言。小男孩走了一万一千里路去借车救基督,但连长却认为小男孩在欺骗他,认为“回连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说“主基督”是信仰与神性的化身,连长的做法是不是意味着“现代人”对信仰的无视与淡漠呢?诗人没有明确地表明自身立场,而是通过这首诗让读者去反思。
三、顾城寓言诗语言特色
顾城的寓言诗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他的诗并不故作高深,也没有说教色彩,而是通过一个个有关动物、植物乃至人类的小故事来表达哲理,通俗而不落入庸俗。他的寓言诗不仅是写给少年儿童看的,更多的是为了给成年人一些人生的启迪。同时,顾城将“寓言”与“诗”两种形式完美结合起来,使他的寓言诗既有寓言的故事性与幽默诙谐,又有诗的节奏感与“诗性”的语言,从而实现了语言上的创新。
1.通俗易懂,情节性强。
顾城的寓言诗大多是通过“讲故事”来阐发哲理,表达自身思想。为了“讲故事”的需要,诗人并没有运用晦涩难懂的诗句,而是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使得诗歌能为更多的人所理解。如《两把铜壶》,此诗讲述了一个“响水不开,开水不响”的道理,没有上纲上线故作艰深,就是用平易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出来”:“乱叫的壶中/水还半温不凉/不响的壶中/却已沸波荡荡”。
此外,顾城的寓言诗在语言安排上还注重情节性。他的寓言诗往往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有起因、高潮和结尾。如《大猪小传》,开头就介绍了故事的起因和主要角色:“金色的春光铺满大地/千百种鸟儿在展翅比翼/这时却走来一只大猪/声称要夺取比赛第一。”然后,诗人又讲述了“大猪”怎样“飞天”的过程,将故事推向高潮,最后又说明“大猪”实际“飞”得最低,在诗歌末尾表明了自身态度:“所以如果谁也有这种荣誉/最好还是不要夸耀、吹嘘”。使得故事情节在诗中得到完整体现。
2.形象生动,富有童话色彩。
顾城的寓言诗中所塑造的形象十分鲜明,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特点。他往往将动植物、江河湖泊、生活用具等物拟人化,将它们赋予人的思想感情和行动,使得它们形象鲜活,使人读诗如读童话,既能使人会心一笑、心情愉悦又能使人参悟诗中思想哲理。如《自大的湖泊》,讲了一个离开“立身之本而绝后”的道理,用了很多拟人的语言来表现“湖泊”的“自大”,如“湖泊得意了”“湖泊忍无可忍”“湖泊怒不可遏”等。正是这样拟人化的描写使无生命的事物变得有生命,诗句也具有了童话色彩,显得不那么呆板,更加鲜活生动
3.语句押韵,节奏感强。
顾城的寓言诗毕竟是“诗”,具有诗的特色,语句押韵,读来琅琅上口,形成强烈节奏感,加强了语意,使人印象深刻。如《蟑螂国国王当选记》,这首诗共有9部分36节,篇幅较长,每一节都押“ANG”字韵,如“木床”“遗忘”“纱网”“蟑螂”,读来节奏感很强,方便人们记忆,使人通过流畅的语感获取诗中的含义。
4.善用内心独白和角色对话。
为了增强寓言诗的表现性,顾城在诗歌中运用了很多角色的内心独白的和对话。在这些内心独白和对话中我们能深层次地了解角色的个性,又能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怪豆传业记》中对“怪豆”的内心进行了“剖析”:“若真和这些贱坯讲究平等/我当初岂不白白攀登?/恐怕就连我的豆子都孙/也会被污泥浊水埋没一生”,作者通过描写“怪豆”的这些心理活动,来反映它“无视立身之本”,一味“攀登”的错误心理。
对话在顾城的寓言诗中也有所运用。如《火鸡之战》,讲述了“丈夫”和“妻子”关于“火鸡”的争论,但实际上“火鸡”并不存在。“丈夫”和“妻子”关于“火鸡”的争论是激烈的,对话充满了火药味儿,这与故事中“火鸡”的“不存在”形成了对比,达到了一种反讽的艺术张力。
四、小结
顾城的寓言诗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诗意并不一定要用复杂的意象与语言去表达,人生的哲理往往蕴含在童话性的诗句中,既容易让人领悟,又妙趣横生。这就是顾城寓言诗的独有魅力。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顾城.顾城诗全集[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顾城诗篇2
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是因为他们能够拒绝庸俗无聊的生活,把清澈的目光投向为现实而忙碌的生活空间之外。他们的内心是孤傲的,他们以清高的品性冷眼打量着世界,他们用自己的标准严格地要求着社会。然而,天妒英才,很多优秀诗人的生命却只能如昙花一现,就像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个在黑夜里探索多年的才子,给中国诗坛注入了一股朦胧的色彩,最终也让自己消失在这片朦胧中。天才的诗人,却未能把握住自己的理智,在精神的迷失中走上了绝路。理想不能实现,生活总是充满无奈,而自己却又不能扭转这种局面时,孤傲清高的诗人很可能会选择一条不该选择的道路――自杀。自杀,仿佛是他们唯一能够从无奈的人世中解脱的方式,也是他们借以向世人表明自己心声、希望唤醒世人知觉的一种手段。
生命留痕
长不大的孩子
顾城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宣布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这一句描述了他自己的一生: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织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着,也是他的魅力。
顾城是一个早熟的孩子,当别的孩子还是拖着鼻涕、懵然无知的年龄,他已经开始用诗构筑自己的童话王国。他只相信自己编织的童话,也相信自己的心灵与天地万物的同一:“我们相信习惯的眼睛,我们视而不见,我们常常忘记要用心去观看,去注视那些只有心灵才能看到的本体。日日、月月、年年,不管你看到没有,那个你,那个人类的你都在运行,都在和那些伟大的星宿一起烧灼着宇宙的暗夜。”他甚至坚信,诗人应该像上帝一样,“具有造物的力量”。
人物剖析
诗人,往往是与众不同的,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世界,这是他们梦中的伊甸园,是他们超越世俗、用诗的语言拼砌成的彼岸圣地。顾城是诗人中的佼佼者,当然对世界有着更美好的憧憬。然而,诗人也不能仅靠精神活着,他们也需要生活在物质的基础上,以一个凡夫俗子的身份去面对生活。顾城幻想着被宠坏,不愿意长大,不愿意去承受生活中那些凡俗之事的困扰。可是,这于他来说只是一种幻想,根本就不可能实现。他对童年的迷恋,正是他生活理想的鲜明流露;他对现实的逃避,表现出他精神世界的无奈。因而,在两个世界之间,他艰难地挣扎着,最终,在灵与肉、价值与功利、审美与理性的微妙平衡被打破后,他只能放逐自己,与世俗隔离。
生命留痕
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诗人
1956年,顾城出生在一个诗人家庭。小时候,顾城最大特点就是“不爱凑热闹”。他不到一岁时就会走路,“他那时干的最多的事,是走到离地不高的大穿衣镜前,对着镜子看自己”。上幼儿园时,每次姐姐顾乡去接他时,“也就不在玩闹一起的孩子群中找他,他热衷躲在一边看树或者看蚂蚁。”
在渴望与外界交流和退回内心的“心理拉锯”中,顾城只好寻求姐姐当他“一个人的听众”,姐姐没空听时,“无奈之下他就进了别的屋子,隔着床一个人对着墙讲起来”。
及至“”的风浪裹挟一切,顾城还是“独自在烈日下、在落叶中、在寒风里走,在古城墙上拾一枚旧币,在荒草中间找蚂蚱、蜣螂”,“高音喇叭、滚滚人流、漫天传单,对他如无一般”。
这个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顾城,给人印象最深的、最常见的装束,是戴一顶高高的帽子。1992年6月在荷兰演讲时是这样,1992年12月在德国演讲时也是这样。一顶高高的帽子,在诗人的国度里,又何尝不是一顶想象中的王冠呢?他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王”呢?顾城后来和妻子谢烨在新西兰激流岛上养鸡种菜的生活也颇有***王国的意味。
人物剖析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城堡,但是,一般人往往不能在城堡中寂寞地生存,而需要不断走出城堡,去欣赏外面的风景。诗人就不一样了,尤其像顾城这样杰出的诗人,他们最在乎的是自己内心的这一片伊甸园,而对外界,则往往会表现出排斥的姿态。顾城从小就“不爱热闹”,因为他有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可以尽情地与生活交流,他可以沉浸在一种无比的充实与快乐之中。对着镜子看自己,在幼儿园里看树或者看蚂蚁,“”立独行,在国外个性鲜明。每一种表现,都会让我们看到一种对自己的尊重。这种对自我的强调,其实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抗,而只有这样,他才获得一种生命里的安宁。
生命留痕
理想破灭,生命终结
妻子谢烨和顾城在火车上曾有浪漫的邂逅,他们有着童话般柏拉***式的恋情,整整延续了四年。四年中谢烨一直在“柔和地拒绝他的求婚”,在顾城纯情派诗人的光环下,她最终选择嫁给了顾城。
1988年3月,谢烨在奥克兰医院生下儿子小木耳。
移居新西兰后,在与奥克兰隔海的一座小岛上,顾城突然见到了20年梦中寻找的地方,立即买下了这岛上的一栋小屋。谢烨温顺地带着小木耳随顾城住进了激流岛。顾城在生活上依赖谢烨,谢烨更像个母亲,照顾着顾城并顺应顾城许多怪念头。顾城要接英儿上岛,谢烨为英儿买机票。为了英儿的绿卡,谢烨甚至想与顾城离婚,让顾城与英儿结婚。
在美丽的海岛,顾城拥有了两个爱着他的女人,他那美丽的童话就要实现了。这时,遥远的德国给顾城寄来了讲学的邀请。想到讲学一年,就有钱在岛上造起大大的漂亮的白房子,顾城才不情愿地与谢烨一起离开了海岛,离开了英儿。可是,顾城去德国不久,英儿席卷了在岛上生活的痕迹,不辞而别,找了一个教气功的外国老头。从此,顾城发疯似的满世界找英儿。
在这个时候,贤淑的谢烨也选择了离开。在顾城的眼里,没有了所爱的人,死亡就是唯一的出路。1993年10月8日,一个曾经无比幸福、深爱着丈夫的妻子死在了也曾经深爱过她的丈夫的手中。
人物剖析
真正的诗人总是对现实生活充满希望的,虽然有时也很苦闷,但始终也不肯放弃理想。他们不断地鼓励着自己,尽最大努力去憧憬,去设想,希望那个理想中的社会在某一天会突然降临在自己的周围。然而,当他们用这种力量支撑着自己一路艰难地前行,却发现生活会欺骗自己时,他们内心的绝望也便油然而生。在那个海岛上,顾城拥有两个爱着自己的女人,享受着他认为理想的生活,那一刻,他的生命充满了力量。可是,赴德国讲学时,英儿的离开,却让他的心灵遭受了重创。这时,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他的灵魂不再安宁,于是,他殴打妻子致死,并将自己挂在了树上。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生命的欲望,更看到了一种爱恨难解的困惑。
生命留痕
封闭的心灵
顾城定居新西兰激流岛后,因为收入微薄,要贴补家用,便在自家房子旁边圈了一块地,养了几百只鸡。有一次,有一条狗咬死了顾城的两只鸡。为了报复,顾城在鸡舍周围布下了钉子,但他还是觉得不过瘾,最终布下了老鼠药。当妻子谢烨说他此举太过分的时候,顾城说他妻子是假善良。他的老鼠药毒死了周围居民家的猫,他却没有承认是自己干的。
顾城养的鸡最终引起社区内其他居民的不满,一是因为生活社区被顾城变成养鸡场,太吵闹,二是因为观瞻、气味、污染等环境问题。社区官员几次上门,代表全体居民,要求顾城将鸡处理掉,顾城当然不愿意,他认为在一个自由的世界有养鸡的自由。最后,社区居民不得不动用法律手段,法院下达了判决书,要求顾城在限期内自行处理,否则将强行处理。结果,顾城拿着刀进入鸡舍,几百只鸡尸横遍地。然后,顾城把鸡脑袋装在一个塑料袋里,交给社区官员,证明自己已经把所有的鸡都彻底处理了。社区官员吓得当场逃跑。
这件事情后,顾城对他的妻子说:全世界都在欺负我。而且,为了发泄,顾城还到山坡上随意挥砍大树,整整砍了一个星期。
在他居住的社区,居民们都认为顾城是一个怪人,甚至可能是疯子,幸亏有他的妻子谢烨极力在邻居之间化解、调和着各种矛盾,否则,他真的不能在社区里生活下去。
顾城诗篇3
诗歌
理想
论文摘要:文章以马克思文艺理论为视角,历史客观地分析文化工业q-q-国先锋诗歌现状、存在的问题噩其根源.认为诗歌的理想建设在于诗歌本质的回归在于心曼的陈述。
一、关宁诗歌建设
中国先锋诗歌建设,自2D世纪so年代中期蓬勃兴盛至90年代衰落萧条,正如一座房屋建设,正面临极其矛盾艰难的选择:要么留有旧房屋并在其地址之外另建新屋;要么在新屋建好后,再考虑维修旧屋。而目前的问题是新屋尚未建好,旧屋又无法抵御新的文化工业浪潮。究竟是将精力用于建造“‘新屋”,还是继续维护“‘旧屋”,诗歌界仍无明确意见,更无一个具体发展规划。怨天尤人或自弃逃避以及任何毫无实质力量的以口号推翻口号的行为,都只能导致诗歌建设内部的混乱和宗派主义,使诗歌发展走向新的歧途,并同时仍会遭到来自外部舆论的批评。中国新时期先锋诗歌发展的坎坷历程已多次证明了这一点。基于这种观点,笔者认为今夭的诗歌正面对来自内部的调整和来自外部的影响:内部,宗派主义(自宋代以来,乃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诗派运动,都无不表现这种特点),保守主义精神下所产生的贵族式封闭自守、自高自大状态‘使诗歌领域始终缺乏一个公开、民主、科学发展的良好机制,并产生出巨大而优秀的、具有说服力的作品;外部,缺少一个建设性的.客观公正的,对其价值进行科学评判的良好评论环境。由此,实事求是,***思想‘***生产力又诗人)更显得迫切。马克思曾在考察当时德国社会文化精神状态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庸俗的德国,德国的***是德国人的***,并从而推导出无产阶级要想***全人类.首先要解故自己的经典论断。同样‘我们今天也应以这种批判的精神对诗歌自身反省:中国诗歌的***正在于中国诗歌、诗人的自身的***。
重建诗歌家园,这是许多前行于探索途巾并成为诗歌殉道者的光荣与梦想。然而‘站在新旧世纪的黎明前夜.我们的心情依然是沉重和充满矛盾的。这个光荣与梦想的诗歌家园是如此之复杂:新与旧,历史与未来,东西方文化的混合纠缠,传统与现代的对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发展,小说、散文、诗歌正受来自金融资本控制中的一个更具有冲击力的巨大文化工业浪潮冲撞下,诗或成为文化工业的对立面而濒临于边缘(或者说远离人们),或被稀释溶解于其它艺术行业之中(如A TTL 7、电视、广告装瑛等)以一种商业工具性的再生体归附于商品之中,失去了其自身***存在的价值。诗在经济化社会的公众眼里失去了地位,缺少了位置,更没承担任何角色。诗歌理想中的许多美好东西已褪去神圣光环成为一种伤感记忆,而新的令人鼓舞和信服的诗歌黎明又远未到来:面对这种难以回避的现实,严肃认真的思考是必要的,客观务实的评价是必需的.这是对诗歌生存与发展应持有的负责态度。
早在18世纪后半期,马克思就预见性地认为:“‘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在后来者未来的景象”:川他预言社会主义首先是建立在英美发达国家基础之上。而东方较落后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这使其在迈向现代化的历程中,并非也不可能是西方现代化历史的简单重复,它必然交织着东方自身内在特点和规律。这些国家在向现代化发展中必然经历一个处理““异质现代化”问题。它不像水往低处流那样自然而然地向现代化推移‘而是在变革传统制度、文化、***治、经济一切活动中产生激烈矛盾与动荡,在内与外、古与今、东与西、传统与现代等剧烈冲突运动中作出痛苦抉择‘其发展道路是艰难曲折的:所以‘我们说中国近代史本身就是一部踊珊而行的不断选择怎样走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这是我们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核心线索,也是理解历史连续性与变革性所具有共同内在矛盾动力机制的着眼点。中国改革开放a0年由经济一文化一***治三个“历时性”阶段进而转为’.共时性”协调阶段,必然经历生产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其特.点体现在知识经济时代整体生产高效、高质及生产力水平提高。中国新时期先锋诗歌发生发展所有问题的思考必须放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之中,才能真正做到对客观历史具体的考察。作为诗歌生产力的主要因素,诗人本身素质是否达到这个要求?诗歌产品质量是否达到普遍整体合格标准?是否产生具有民族特色的名牌(优秀的富有中国气质的作品)?怎样处理民族与西方科学技术主义之间的矛盾?怎样处理技术与实验手段?怎样区别作为精神产品的诗歌与商业产品之间的异同特点?怎样建立一个不被污染的诗歌评论外部良好环境?等等,一系列论题,都需要我们组织力量去科学认真地调查研究。拯救是有意义的。对于诗歌这个具有传统文化价值的文学种类,积极拯救远比简单推向市场使其消亡或变成庸俗的附加于产品主体之中的商品而丧失诗歌本身特有价值要更理智。中国历史是在一种富于诗意中进行曲折演义的;中国民族始终以诗的方式将伦理道德融人日常行为之中,并在平凡生活中处处体现诗的存在;汉语是世界上审美因素最多的语言之一。中国汉字背后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审美哲学传统意蕴和中国诗歌意境中包含无限禅学思想,无论从阐释学,还是从形式主义、解构主义以及意象派理论角度看,都具备了诗歌广阔发展伸张的可能,具备了与世界对话的可能。例如:解构主义代表德里达就曾在(论文字学》中多次引述莱布尼兹对汉字的看法:‘’中国字也许更有哲学意味,它们似乎是建立在更为成熟的,诸如数、秩序、关系等等的思考上面”:{,〕他在评价意象派诗人庞德时,就指出:“中国表意文字赋予庞德文字的那种瑰奇想象,因此是具有无法估量的历史意义’。[3]而意象派诗人代表庞德也早已察觉法国诗人很早就有从汉字鲜明形象的审美特证中汲取灵感的发展趋势,只不过意象派诗人在追求中国文字力量时,并未明确意识到这一点二从现代派许多文学论述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痕迹,更何况与西方技术理性思维相比,中国文化思维恰恰是形象的,是一种诗性的思维。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像保护国粹京剧艺术那样来保护汉语诗歌的存在。i}世纪如年代学术界讨论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实际上早在先锋语言实验运动中便有迹象显露,对传统汉语遗忘.对西方话语“非对话“性接受‘都迫使我们在拯救诗歌语言‘’失语叨中,重新考虑“重建中国诗歌话语”的必要,诗歌界对诗的探讨朝这样的方向努力,才最有现实意义。这里值得提醒的是“拯救”一词远非仅仅是保护之意,它有更深一层一含意。“’拯救’的意思是什么?通常我们认为这个词只是指:抓住一个被毁灭威胁着的事物,以便把它保护在它的先前的持续中。但动词‘拯救’说的还不止这些。‘拯救’就是让某物归于它的本质之家,以便将其本质带人真正的呈现。’、一‘]海德格尔这一解释的精确性在于,处于文化工业冲击中的诗歌,拯救不应仅仅理解成一种保护,它的哲学意义还应是使其自身的本质真正地呈现出来.即:使诗成为诗。
二、关于诗歌理想
作为新时期朦胧诗与先锋诗的两个有特殊意义而又争论较大的代表诗人.海子与顾城的诗歌意义在于试***以两种各不相同的方式.在文化工业强烈冲击中去努力构建诗歌艺术理想,虽然他们这两个绘有乌托邦色彩的诗歌家园构建,最终是以其理想与自身破灭宣告结束,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极其敏锐地把握住了诗歌家园所应体现出的真正精神和诗歌本质。这无疑在诗探索的夜空中,划亮了诗歌发展的运行轨迹,使他们的探索在新时期诗歌发展历史中具有了典型意义。
海子认为:“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是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5u]他要“走向我们民族的心灵深处,揭开黄色的皮肤,看一看古老的沉积着流水和暗红色血块的心脏,看一看河流的含沙量与冲击力”。ue]在一片全盘西化(从技术理论到实验)的喧嚣中,他的这种不为人们注意的,来自边缘的声音是独特的。他的对生命、人、大地的爱,以及带有民族集体行为苦难意味的抒情,闪烁神灵歌巫式的‘、海子特色”诗歌理想,实质上涌动着民族意识。他是把这种具有《楚辞》中的南方巫歌色彩的理想构建在一个具有西方荷马史诗的大框架上。然而东方诗歌精神本质恰恰又是不可能产生出这样史诗的t这从我们的文学诞生:
神话体系零散无系统性就可以看出。在天人合一与小生产方式的农村公社生活状态里,在具有以中庸为原则指导的道德伦理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农业社会中,要想产生西方英雄式悲剧的史诗是多么不可能)。所以,当海子的理想与这种不可能实现的现实产生矛盾并无法解脱的时候。艰难的痛苦只能选择死亡。但是他诗中含有优伤意味的、一种成熟的、带有东方哲学方式的优伤“麦子”意象,却又准确把握住了中国特色的寻找诗歌“家园感”和“还乡意识”,并通过一种诗意渗人生命内心世界。而今天艺术界讨论的文化全球观念与民族意识关系问题,海子早已以自己的诗歌行为提供了一种“寻找”方式,只不过这种探索却被其死亡新闻轰动效应而掩盖,使我们忽略了更进一步冷静思考及客观地以艺术精神去研究。
与海子探索所不同的是顾城的诗i指so年代中后期作品),是一颗人类处于童年时期所具有的晶莹剔透的心:明净、空灵、精致、幻想。他带有浓郁韵味的精美小诗,在朦胧的旗帜下缓缓开放,汇人了祖国诗歌的群芳,滋润人们经历***而久已干捆的心田。他的诗充满特殊时代的特殊意味,又常使我们在阅读中想起古希腊罗马雕刻艺术的风格。他的诗歌童话洋溢着浓郁理想主义色彩、以不同角度视线审视所生产出的各种错觉、幻觉画面,构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天国乐园”,这个乐园有可爱的房子、花园、大海、鲜花、小动物及善良纯洁、美丽的女孩。这种诗歌理想不仅是人类童年诗歌理想也是千百年来人类所孜孜不倦追求的诗歌理想。所以说顾城的独特是以另一种方式:在童话世界中以美好理落去反衬出文化工业中现代人在剧烈变革中心灵的痛苦扭曲,告诉人们应如何怀揣善良与美好的愿望去真实面对历史、世界和人类自身。
无论海子苦难优伤的史诗性童话,还是顾城美丽鲜花般的天国童话,他们的诗都闪着神性的理想之光,这种理想都较为纯正而纤尘不染。因为他们确实是把生命融人到诗歌创作之中,用笔蘸着自己的鲜血来抒写心灵。他们的诗是经过心灵世界的过滤和改造的。正如黑格尔所说的那样“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的,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但是在无神话的东方农业土地上,作为英雄式的个人理想的破灭与内心矛盾痛苦,在具有强大世俗性文化工业冲击下、史诗童话与天国童话都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梦想,这种梦想的美好及不可能实现,以及寻找家园过程中的幸福与痛苦体验,都让我们再次感到在向现代化进***的中国,这种诗歌探索是多么地艰难卓绝和必须付出的巨大代价。以这样的角度审视新时期两位诗歌代表,其思考意义在于:
“在我看来,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0恩格斯对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悲剧理论告诉我们,考察新时期一些诗人是否该不该自杀是无意义的,问题的关键是这些有一定探索成就的诗人,他们在大量文化工业世俗性冲击下,依然还偏执团守诗歌发展纯净天地的精神,恰恰是诗人必须持有的思想态度和心理准备。任何简单粗暴的权威定论或主观批判乃至人身攻击都无助于诗歌健康成长和解决问题。‘’人要尊严地活,如果不能这样,就不如死,,,老诗人、报告文学家徐迟自杀前的这句话,代表了一批新时期在文学和诗歌探索中自杀者的思想心态。作为更深一层的思考,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些表象的行为上,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产生这些行为因素的背景、动因和根源。先锋诗正处在一个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的变化中,它在这种擅变中所产生出来的生存矛盾,正如我们经济体制改革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一样,是经济社会规津发展的必然。而诗人的先锋性实验理想已超越了这个历史阶段,并且又是在缺乏其生存土壤条件下进行发展的,故尔这种历史必然要求与现实要求不可能实现的矛盾产生,理应视为正常现象。对于他们超现实的诗探索我们应有一个客观公正的分析评判。恩格斯在评价歌德的时候,也正是从辩证的角度,把歌德作为艺术家而不是作为***治家来对待的。他并没有从***治上去责难和苛求歌德(虽然他有两面性):他的着眼点,是诗人、艺术家对于现实时代,对于重大历史事件是否具有正确的态度,是否具有正确的美感为分析作品的依据的。对于中国先锋诗歌的发生发展及产生的正、负面影响,我们也应以这种科学的态度去分析。以这样一个批评原则,我们说以海子、顾城为代表的一批探索性诗人为开辟诗歌探索之路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在中国新时期文学史中应占有一定的章节。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这种代价付出后,我们并未在他们的探索基础上进行更深一步实质研讨,缺乏一种对诗歌建设连续发展的理性思考。浮躁和情绪代替了一切,因此,对诗歌发展以客观认识,对自身存在不良因素彻底批判清算与反省是必要的。不这样,诗将无法发展。
顾城诗篇4
这是一座历史名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于夔州登高所作
奉节,一座诗之城,亦可称之士之城。奉节县境内山川秀丽雄奇,古迹悠远,文风兴盛,历代不少诗人如陈子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孟郊、刘禹锡、苏轼、苏辙、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王十朋等或旅居夔州或在夔州为官,皆留下名篇佳作。因此,夔州素有诗城之美誉。诗圣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曾寓居夔州两年,管理橘园并乐游夔州山水。期间作诗430余首,占现存杜甫诗(1400余首)近三分之一,形成杜甫晚年诗歌创作和艺术成就的高峰。杜甫在夔州九月重阳节登高时写的《登高》一诗,是夔州诗的经典之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愁浊酒杯。”这首诗被后人誉为“古今七律之冠”。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朝发白帝城》
位于奉节县内的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名世诗篇。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更是脍炙人口。
奉节更是一座历史悠久、***事地位显要、文化积淀深厚、民风淳朴古雅的文明古城。自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称帝,在此筑白帝城,至蜀汉先主刘备伐吴,兵败夷陵,退守白帝城,托孤永安宫,三国蜀汉皇帝刘备讨伐吴东,兵败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前在白帝城永安宫向丞相诸葛亮托孤。白帝庙内现陈列有“刘备托孤”大型泥塑。
奉节脐橙,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历经时代变迁,栽培技术日益成熟;产于三峡库区,日照充裕,土沃水清。奉节是中国脐橙的发源地、三峡库区优质脐橙尤其是晚熟脐橙的核心生产区、国家和重庆规划布局中的优势鲜橙重点县,是全国首批(1978年)建立的外贸出口脐橙基地之一,曾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荣誉称号,中国驰名商标,农业部优质水果等殊荣。2009年5月,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橙都”称号。
奉节脐橙具有果皮中厚、脆而易剥,酸甜适度、汁多爽口,细嫩化渣、无核少络,余味清香等特点。营养丰富,长期食用可以补充人体营养、促进新陈代谢、健康益智、清热润肺、止咳化痰,是老幼皆宜、馈赠亲友之佳品。特别是“黄金晚橙”,更是奉节脐橙提档升级的重要依托品种。我们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其原因在于我们一直坚持:
自然生长 浑然天橙――每一颗奉节脐橙均摘自于三峡库区,水清土净,无台风、无冻害、无检***性病虫害,拥有三峡河谷的冬暖、少雾、长日照的立体气候,该地区是目前世界上公认最适合橙果种植的产区。
生态种植 一橙不变――库区无工厂无污染,奉节脐橙秉承果品行业最重要的业界良心,采用农业部认定的八项无公害脐橙标准化生产技术,旨在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脐橙。
顾城诗篇5
【关键词】顾城;自然;诗
中***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273―01
顾城诗中的每个词无不流露出对自然的依恋,他的自然之物、自然之心、自然之生命,时时出现在清澈的心灵、童话般的诗歌、短暂的生命中。顾城自小就有种亲近自然的本能,而且他把这种本能固执的保存了一生。诸多研究顾城的人都把他的诗歌冠以“童话”、“纯净”、“孩童”这类词汇,确实顾城为我们,也为他构建了一座“童话般的围城”,他便在这围城里度过了年仅37岁的生命。
当我们回想起少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脑,如果街上再没有几个小孩。我们能玩的往往就是一片树叶,一只蚂蚱,一堆泥巴;能看到的也就是一朵云,一颗星,一个灯塔等诸如此类的自然意象,那时我们年幼所注意的和所想的往往就是这些,可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无数次的给我们带来惊喜。然而,长大,让我们把这些惊喜无情的丢入了冷风。顾城没有这样做,他对自然的依赖,对自然的专注生生嵌进身体,融入了心灵,流在了笔尖。
一、“还记得那条河吗?”――追逐自然之物
顾城对自然有着急切的执着,十一二岁的时候,他开始记录自然,“大自然给了我诗的语言”。他画的自己是一只“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的“树熊”;在《初夏》的季节,他变成了一只“淡绿色的知了”;他的工作是“在那研究,蚂蚁在十字架上的交通规则”;他将他“绿色的故事”听众是“天空,还有海上进溅的水滴”(《简历》)。在他的诗中,物不再是物,物是人。在这点上顾城与庄子是同样的“物我同一”。
读《还记得那条河吗?》往往会让我们失去理性,变得没有逻辑。惊叹诗人怎么会写出这样极富想象性的境地来。让我们化成诗里的人物,跟着他“一言不发”的“走了很久”,发现那盏“悄悄洗澡”的“可爱的小灯”,这时,我不自觉的想起小时候读过的安徒生童话,想起那些奇妙的幻境,想起会魔法的女巫,她会在下一秒变出意想不到的惊喜或者邪恶。顾城就是这个女巫,在他的诗中,我总是会放心的跟着他探险,期待下一秒的际遇。顾城是自身的自己,也是万物的自己。大自然是他梦想的安乐地,唤醒了他的诗心,是他创作的灵感来源,对自然的亲近与渴望是顾城一生的坚持。这自然的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为他供给幻境和纯净的营养,自然的力量轻易的侵占了他的心灵。
这对自然之物的偏爱透露了他的自然之心。
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追逐自然之心
顾乡回忆,从小博览群书的顾城,一次为了安慰受欺负的同学居然给人家讲起了《三国演义》,并得到了“故事”的雅号。但同学们围拢着想听他讲时,“还是不容易听到他讲故事,因为他不习惯被围在中间”。“但是他又是想讲的,也很想有人听。”顾城只好寻求姐姐当他“一个人的听众”,姐姐没空听时,“他就进了别的屋子,隔着床一个人对着墙讲起来”。及至“”的风浪裹挟一切,顾城还是“独自在烈日下、在落叶中、在寒风里走,在古城墙上拾一枚旧币,在荒草中间找蚂蚱、蜣螂”,“高音喇叭、滚滚人流、漫天传单,对他如无一般。他嘲笑我(顾乡),痛恨我,不许我去参加集体、社会活动,认定那些事情都很无聊,而我的同学都很庸俗。”
顾城矛盾,他的希望是让每一个时刻都美丽,但是这看似简单的愿望,往往实现起来是最难的,就像“每天都有好心情”、“事事顺心”这样的祝福,最不易实现。人生下来便注定如此,想必他也知道这艰辛。花园美好,人不能企及。顾城放不下心中的花园,无法投身现实。世间的繁杂与肮脏,他更是难以接受。两边取舍挣扎,心被割裂。只能借用蜡笔来圆梦,在纸上画出自由、微笑、爱情,这里没有流泪、痛苦、掉头与不幸。这美好之地,是他终其一生的追求。我不想用幻想来定义顾城的梦,谁都有做梦的权利,能做出这样的梦来,心是善良的。他希望爱人没有见过乌云、希望没有瞬间背叛、希望茸毛近近的相爱、憧憬美好的未来与光明,涂掉一切的不幸……可是最终他没有权利拿到蜡笔,一切如水泡破裂般瞬间崩塌。最后“我只有我”。
我想顾城诗的美就在如此,他美丽的心灵,善良的特质,固执的追求。
三“不要太伤心,人生如此”――追逐自然之生命
很多人叹息顾城37岁的生命,为他惋惜和不值。这样的才华和美丽,不应就此剥夺他的生命。可是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觉得顾城的死是最好的解脱。他生便是种折磨,在矛盾中存活,又无法消解一切,能做得只有这样了。如此一般,对顾城而言。死是最大的自我尊重。
顾城诗篇6
1979年4月,23岁的顾城写下他流传最为广泛的诗歌《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1979年7月,顾城在上海至北京的火车上遇到谢烨。两个人正好坐在一排,于是很自然地攀谈起来。分别时,顾城给谢烨留下了地址。几天后,两人在北京又见了面。谢烨离开北京时,顾城专门去车站相送。
在顾城看来,谢烨就是他梦中天使的化身,为这次相遇,他已经等待多年。顾城和谢烨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异地恋爱。两人写下大量情书,顾城还多次赴上海找谢烨,但她父母一直在犹豫。为了表示诚意,他搬了一只大木箱,睡在谢家门前,最终将谢烨的父母打动。
1983年8月8日,顾城和谢烨在上海登记结婚。
对上海,顾城感觉非常糟。他跟谢烨说:“我实在太烦了。我得把自己丢掉。你给我20元钱,我买张船票,然后随便在某一站下船。”
见谢烨不理睬,他开始耍小孩子脾气,坐着不动,一天不吃饭。她把他带到码头,让他到马路对面的橘子摊讨一个橘子,说如果能够讨到,就给他买船票。顾城愣了老半天,没有勇气去向别人要橘子,只好乖乖地跟着谢烨回家。
与顾城的诗歌意境一样新奇的,是关于他的不谙世事。
杨克在《诗歌 1985前后的几个片断》中描述了顾城当年参加漓江诗会的情景:“那时开笔会,二十来岁的,没有一个人能够带夫人,但是顾城每次都带谢烨,因为他连买张火车票也弄不太明白。他跟日常生活有隔膜。会后,晚上去唱卡拉OK什么的,他觉得受不了,只想钻到桌子底下去。他似乎只能跑去森林里面,听那种诸如鸟的叫声、树叶掉下的声音、蚂蚁从地上爬过的声音。顾城发言时,眼睛会翻到上面去看屋顶,不看会场。街上走过的女孩像水草,男人都像矿石――他用这种语言来谈诗。”
一次在国外,舒婷和顾城、谢烨一起去逛商店。谢烨看到一个中国制造的小玩具,思乡之情顿生,再加上这个玩具售价不足两美元,很便宜,便想买回去给儿子木耳。顾城不同意,就跟小孩子撒娇一样坐在地上,气得谢烨当场流下眼泪。舒婷忙说由她买来送给木耳,他才很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
舒婷把顾城的这些表现归结为穷惯了,“为钱犯愁”,但从另外的角度看,何尝不表现出他对世俗生活没经验的“单纯”?
1988年,顾城应邀赴美国讲学三个月。他和谢烨去办赴美签证,办事处的职员问顾城是什么肤色的人种。他说:“你可以在这一栏里写上‘美丽的’。”
顾城诗篇7
连锁经营在国外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连锁店已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商业发展依托的主要形式。本文主要针对诗丽堂美容美体连锁集团在客户售后服务管理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旨在使连锁经营的企业了解,在大力扩张连锁店的同时,考虑如何留住客户,如何做好客户售后服务管理才是实现连锁企业持续经营的长久之路。
【关键词】
诗丽堂美容连锁;客户售后服务;连锁经营
1 诗丽堂美容连锁介绍
诗丽堂创建于1999年3月,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于一体的大型专业美容产业连锁集团。
诗丽堂先后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甘肃、等省市建立了超过300家连锁机构。目前,诗丽堂在全国有600多家美容美体店,今年计划新开店72家,目前已经完成了30家的开店任务。在短短的13年间,诗丽堂管理者们一味的把中心放在不断扩张企业和不断提高诗丽堂门店的全国覆盖率上,却忽略了,集团真正壮大与发展的前提是必须建立在客户队伍不断壮大的基础之上。
2 客户售后服务管理中的不足
美国著名推销员乔・吉拉德认为每一位顾客身后,大约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虽然连锁经营在现今社会是遍地开花,但真正发现其发展关键在于客户后续管理的企业却少之又少。诗丽堂美容美体连锁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对客户售后服务管理的忽略,主要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城市与城市之间客户的资料缺乏互通性
诗丽堂虽然在全国有高达300多家的美容美体连锁机构,但城市与城市之间由于缺乏客户信息的互通,导致客户在A城市办理的美容美体卡到B城市却不能马上使用。必须由A城市打电话到B城市对客户信息进行确认才能使用。如果客户在B城市不同的门店进行消费,每个不同的门店都会要求客户打一次电话去确认其信息。而且诗丽堂大多的门店的电话只能打市话,无法接通长途,导致客户在异地消费时,每消费一次都必须当着门店人员的面自己打电话确认信息。这无疑既浪费顾客的时间,也让顾客认为企业的连锁经营不正规,由此对企业产生不满,导致客户流失。
2.2 售后服务混乱,缺乏信用
诗丽堂在说服客户订购其美容美体产品时,容易轻易对客户作出承诺,但往往在售后服务的过程中,很多承诺都难以实现。如承诺客户在任何一个店办理的美容美体卡在全国任意一家诗丽堂门店都可以马上使用,承诺顾客每周有专门的人员打电话主动与客户预约服务时间等,这些在后续服务中大多都没有如承诺般做到。并且有的服务人员夸大产品或服务效果,使客户对服务或效果寄予过大期望。然而当顾客经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或者亲身体验后才发觉与承诺的服务存在很大的差距。高的期望往往带来高的失望,由此使客户对其售后服务产生不满,认为服务混乱,缺乏信用,严重影响诗丽堂的企业形象,使客户对其失去信心。
2.3 无专业的客户意见采纳中心
诗丽堂发展不断壮大,也拥有自己的***网站,但进入网站后会发现,网站中的目录只有“诗丽堂总览”,“项目服务”,“公司产品”,“美容院网店”,“投资者关系”,“加盟”和“联系我们”这几项。关键的客户意见反馈和客户售后服务中心这些却没有,可见管理者对客户售后服务这一块完全没有引起重视。客户在诗丽堂购买商品后,也无专门的销售服务电话回访或售后问卷调查等,这样如何收集客户对企业形象,对企业工作和对企业服务人员的哪些意见或建议呢?不能及时得到顾客对企业的意见反馈,企业又如何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让顾客主动选择自己?这也是诗丽堂在客户售后服务管理的中不足之处。
2.4 注重员工素质培养却忽略了顾客真正需求
诗丽堂提出了一种6S管理模式,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这是针对员工管理而提出的,这种管理模式对美容美体连锁来说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员工管理模式。但由此也可以看出,诗丽堂的管理重点在于员工管理而忽略了客户的满意才是企业的最高追求。现代营销与传统营销最大的区别在于营销从4P转变为4C,企业的重点从企业方面的产品、价格、促销和分销渠道已转为顾客层面的顾客需求、顾客购买成本、与顾客的交流和顾客的便利性上面。传统的营销是通过销售来获利,而服务营销是通过客户满意来获利。如何才能让顾客达到满意?通过4C企业应该意识到,客户售后服务是关键。
3 客户售后服务管理的建议
针对以上对诗丽堂美容美体连锁在客户服务管理中的不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客户信息全国联网,提升顾客服务的便利性
诗丽堂要想让自己的连锁店遍布全国各地,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城市与城市间客户资料的互通问题。诗丽堂可以利用专门的客户管理软件对客户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并建立自己的内部网站,使诗丽堂的每个门店都有电脑,而且每台电脑都可以通过内部网站,及时查看到客户的资料,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客户在任何一家门店办理的美容美体卡可以在任何时候,在诗丽堂任何的连锁店都能够即时的消费。由此可大大增加顾客服务的便利性,避免浪费顾客时间,同时也能提升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从而留住顾客。
3.2 严格管理服务中的误导现象,提升顾客对企业的信任度
现今社会中,美容美体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很多企业为了留住客户或提升业绩,在服务中对顾客进行误导,或对顾客轻易做出一些不能实现的承诺。诗丽堂由于其企业的战线过长,在经营中也难免存在这样的问题。管理者必须对此问题引起重视,设置完整的服务销售制度,并加强监督,以此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使企业做到诚实经营,不失信于客户,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3.3 设立专业的售后回访和客户信息反馈中心
诗丽堂作为一个大型的连锁企业,更应该注意了解客户的需求,只有满足了客户的需求,才能从客户那得到企业想要的满意。诗丽堂的发展离不开客户的支持,所以,诗丽堂应该以客户利益为最终追求,设立专业的售后回访和客户信息反馈中心,以此了解每一位客户对企业、企业产品、员工及服务的需求及不满,方便企业根据客户的不满或建议及时调整产品或服务,消除顾客的不满,不断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同时对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3.4 客户服务效果考察
在建立完整的客户售后服务体系并实施后,诗丽堂可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企业的客户售后服务效果进行考察。以便企业管理者能随时了解客户对企业服务的反馈,使管理者们在为企业做未来的宏观发展计划时能明确目标,有的放矢,使企业在发展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方面更具体而全面。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诗丽堂美容美体连锁集团在13年的不断发展与扩张中,存在着与其他连锁经营一样的不足,忽略了最为关键的客户服务满意度的提升与管理。开发一位新客户所需要的成本往往等于维护10个老客户的成本。可见,客户售后的维护与管理才是一个大型连锁企业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也是其实现全国甚至全世界扩张与发展计划的关键。
【参考文献】
顾城诗篇8
顾城(1957~1993),北京市人。“”期间,随父亲下放到黄河入海口为农民放猪,在沙滩上用树枝开始写诗。是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曾应邀访问欧美,后迁居新西兰激流岛。著有诗集《黑眼睛》、《顾城诗全编》等,诗风纯美,有“童话诗人”之称。
远和近,属于空间距离的范畴。空间有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之分,空间距离也就有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之别。
六行诗包含三个意象:你、我、云。诗写你看我、看云的情态,和我对你的感觉。就物理距离而言,你与我近而与云远;但在心理距离上,你却是和远天白云近,而与近在咫尺的我远。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是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应有的信任友爱之情。欲望的膨胀,利益的冲突,生存的竞争,使本当诚信的人性中,掺杂了太多的机巧、算计和诡谋。人在面对同类时,便不免显得陌生、疏远、戒惧;只有面对大自然时,才显得放松、投入、亲和。顾城曾经谈过这首诗的创作意***:是想用影视中的推拉镜头手法,来显示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和人与自然的亲密,从而表现对人际关系的破坏。其实,不唯中是这样,人类在进入文明社会后,从来如此,中的人斗人不过是极端表现而已。这种亲近自然而疏远同类的孤独、隔膜的生存状态,古代诗人如李白曾表述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辛弃疾曾表述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顾城在此以他的方式,把现代人这种更为强烈的生存体验,又作了一次现代性的表述。这是人类和人性的共同悲哀。
在表现上,此诗纯粹言理而又不直接言理,只用日常生活画面来自然呈示,可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随便省力,浅而能深,是这首诗的过人之处。
也有人认为《远和近》是一首情诗,“你”有接近“我”的愿望,但彼此的距离又难以很快消除,所以“你”看“我”时有几分游移不定,诗中的情景是一种爱情的“前发生”状态,这是一枚尚未红熟的爱的青果。作这样的理解也能自圆其说,未尝不可,因为古人早就说过“诗无达诂”嘛。
顾城诗篇9
近日,包括北岛、海子、欧阳江湖、梁小斌等在内的当代诗人的42首诗歌手迹公开拍卖。其中,欧阳江河的水墨长卷《傍晚穿过广场》以63.25万元成交,成为最贵的拍品。另外,北岛1981年的抄本《诗稿十七首》和李亚伟的《河西走廊抒情》分别以51.75万元及25.3万元的高价成交。
据悉,这场汇集了19位诗人手迹的“回答――中国当代诗歌手迹拍卖会”总成交率达92.86%,成交额269.2万元。
据主办方南京经典拍卖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场拍卖会总体价值预计为300万至400万元。拍品分为三类:手稿、抄件和笔墨抄写稿。19位诗人既有已故的海子、顾城、骆一禾、张枣,也有老而弥坚的食指、北岛、芒克、杨炼、梁小斌“朦胧诗”派成员,并有当下处于写作顶峰的第三代诗人于坚、翟永明、柏桦、欧阳江河、韩东、陈东东、西川、李亚伟、杨键等。
年代最早的稿本是1981年北岛的《诗歌十七首》,最早的诗歌文本是1968年食指的《相信未来》,时间跨度达47年。
名人手迹拍卖并不陌生,但是当代诗歌专场在业内还是第一次。据悉虽然被主办方寄予厚望,但到场竞拍的人并不算多,能容纳一两百人的场子只坐了大约20人。除欧阳江河的《傍晚穿过广场》被一位场外买家以55万元买走引发高潮,顾城的《简历》等竞价比较激烈外,其他拍品举牌较为稀松。其中,《相信未来》起价2万元,最终以9万元成交;《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起价1万,最终3万元成交,此外,还有《表达》等3件拍品流拍。
但是,在艺术品拍卖市场急速下滑之际,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令人欣慰了。
“在世界范围内,文学和诗歌手稿的拍卖行情年年看涨。此次的拍品可说是文献、文物,或者也可以叫做书法作品。”主办方南京经典拍卖公司相关负责人钱静漪说。
名人手迹拍的就是名人效应,此次拍卖,北岛、顾城等著名诗人的手稿明显更受追捧,北岛1983年的两页手稿《空间》以3.2万元落槌,1981年的手稿《诗歌十七首》受到电话委托,以51.75万元成交。顾城的3件早期抄件,约400字的7页抄本共计拍得15.525万元。
北岛为本次专场重新抄写的名作《回答》,自1万元起拍,3万元落槌。这份手抄本是特别为此次专场现抄的,包括诗题在内共19行,几乎是每行1000元。
顾城诗篇10
蒲松龄是正人君子,我一点儿都不怀疑。蒲松龄是穷塾师,既无石崇之富,也无潘安之貌,他写自己“尔貌则寝(丑陋),尔躯则修(傻大个儿)”,而且“木讷”,不善于高谈阔论,蒲松龄吸引女人的优势并不突出。但他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对情感追求异于常人。他有个梦中情人是正常的。
那么,蒲松龄的梦中情人是谁?
蒲松龄朋友孙蕙的侍妾顾青霞。
有的读者可能哑然失笑。怎么可能?古人云:朋友妻,不可戏,堂堂蒲松龄,怎么可能对好友的侍妾有非分之想?
请注意:我说的是“梦中情人”,这“情人”存在于意识中,存在于想象中,并不存在于现实和肉体之间。借用《红楼梦》的话来说,就是“”。
心中的“可儿”
蒲松龄对顾青霞有说不清、道不明却非常强烈的怜爱之情、爱恋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顾青霞是蒲松龄青年时代与之有过密切接触的文学佳丽。
孙蕙字树百,又字安宜,是蒲松龄的同乡。康熙十年,蒲松龄应邀到孙蕙做县官的宝应县做幕宾。孙蕙的侍妾顾青霞能歌善舞,喜欢吟诗写诗。孙蕙跟朋友相聚时,顾青霞常参加。于是,顾青霞开始出现在蒲松龄的诗歌当中。
康熙十年,蒲松龄写顾青霞的诗歌至少有四首。其中一首为 《为青霞选唐诗绝句百首》:为选香奁诗百首,篇篇音调麝兰馨。莺吭啭出真双绝,喜付可儿吟与听。
蒲松龄给顾青霞选了一百首唐诗香奁绝句,让顾青霞黄莺啼啭似的吟诵。诗中,蒲松龄称顾青霞“可儿”,令人称心满意的人儿。是不是蒲松龄代孙蕙称“可儿”?不是。因为蒲松龄没在诗歌题目中说明诗是写给孙蕙的,蒲松龄的诗歌题目仅说顾青霞,且亲切地称之为“青霞”。所以,给顾青霞选唐诗,或者是根据顾青霞的要求做的,或者是蒲松龄毛遂自荐。这首诗是蒲松龄描写自己的感受,并不想让孙蕙知道。
痛苦着她的痛苦
孙蕙风流倜傥,身边女人很多,还到处寻花问柳,经常沉湎在纸醉金迷中,做他的侍妾实际很痛苦。蒲松龄《戏酬孙树百》写:“漏板依稀夜二更,檀郎何处醉瑶笙?凌波露湿慵无力,斜倚危栏看月明。”很可能是写顾青霞的感受。她盼望孙蕙对她多一点关怀,多一点儿相处。但孙蕙并没有这样做,他凭着金钱和势力对家庭内外的女人广施雨露。顾青霞在他心中,不管多么年轻美貌,不管多么会写诗会吟诗,不过是若干普通侍妾之一。
康熙二十一年,蒲松龄42岁时又有一组诗在题目上明确注明是写顾青霞:《孙给谏顾姬工诗,作此戏赠》。顾青霞既擅长书法绘画又能吟诗写诗,受孙蕙身边其他女人的妒嫉和陷害,很痛苦。“书法欧阳画似钩,谁知才思更风流。卓尔妒妇如相见,不敢高吟赋‘白头’”。
实际上,康熙二十一年的顾青霞已经被排除在孙蕙最得宠的女人之外。孙蕙在京城做高官,顾青霞被丢在她非常不习惯的淄川,整天以泪洗面。“今日使君万里遥,秋闺秋思更无聊”。蒲松龄这组《孙给谏顾姬工诗,作此戏赠》七绝共八首,他写顾青霞的诗共数十首。蒲松龄一辈子写妻子的诗也没这么多。如果他心中没有顾青霞,如果他不是对顾青霞真心怜爱,深情爱恋,痴心暗恋,孙蕙把哪个姬妾丢在家中,碍蒲松龄哪根筋疼!
牡丹亭下吊香魂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蒲松龄47岁时,顾青霞死了,终年不过三十三四岁。此前孙蕙已死。顾青霞多愁善感,偏偏遇到孙蕙这么个薄郎,长期的郁闷造成了她的早夭。孙蕙,这位跟蒲松龄可以拉得上同学关系的同乡,这位当年提携蒲松龄的“东家”,这位曾写信向考官推荐蒲松龄的给谏大人去世,蒲松龄未曾写诗悼念。孙蕙的侍妾顾青霞去世,蒲松龄却深情地写了悼念诗,这未免太不寻常,也太不正常了!
而更不寻常、不正常的是这首《伤顾青霞》所表达的感情: 吟声仿佛耳中存,无复笙歌望墓门。燕子楼中遗剩粉,牡丹亭下吊香魂。
这首诗把蒲松龄的感情写得再明白不过。蒲松龄对顾青霞之死,不是一般惋惜,而是极其痛心,以至于要“牡丹亭下吊香魂”。这是明确表示:他今生未能和顾青霞谐连理,他寄希望于跟顾青霞来世结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