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送我10篇

别送我篇1

我降临的那天里,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忙里忙外的。妈妈的痛苦,爸爸的担心,奶奶的坐立不安,二姑的焦虑.....他们各个的眉上挂着不同的表情。可是,当我出现在他们面前时,眉上挂着的表情没了,换来的是脸上安心的笑容。

奶奶说,我刚刚从妈妈肚子里出来时,是哇哇的大哭,可当护士把我送到他怀抱时,我不哭了,变得很安静,直在那眨眼,我想我那是在为上帝送我这特别的礼物打分呢!

在2000年1月4日那天,我安静的躺在病床上,眼前有许多人在晃来晃去,耳朵里有着他们的争吵,打电话,混杂着哭声。

那天早上,妈妈带我到医院检查肚子是怎么了,疼了2天2夜,吃药还疼,查出来的是晚期的阑尾炎,必须得做手术。不然会发炎死人,妈妈听到医生怎么说,腿一下子就软了,倒在底上,急忙打电话给老爸。不一会儿,我被他们送进住院部的床上打点滴,大家都来了,妈妈和三姑丈急忙打电话给院长和外科医生,奶奶在那哭,爸爸在与二姑商量,哥哥不清楚状况在我旁边直跟我讲魔兽...

这时,院长和医生来跟着妈妈进来,妈妈介绍给爸爸和奶奶他们,他们分别给我看病,都说必须赶快做手术。

别送我篇2

我走了

请记得想我

想我的时候

看看大地上的花

那些花朵就是我

妈妈

我走了

我会想你的

想你的时候化作云朵

你抬头看

那就是我

我们彼此想念

那一刻

天空下起蒙蒙细雨

雨滴滑过你的脸庞

就像我在亲吻你

我们并未分开

我不在的时候

别送我篇3

一.送别诗的类型之多,情感之深

孟郊的《古别离》、杜甫的《新婚别》写的是夫妻间的离别,那份别离的幽怨与痛苦,自是感人至深的。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和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则是兄弟间的骨肉分离,难舍之情溢于言表。而孟郊的《古怨别》、杜牧的《赠别》则极写情人间的缠绵悱恻。这些可算是亲人间的、情人间的离别,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抒写更多的则是同僚间的、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一)友人的离别,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送别诗

友情是世上最真挚,最复杂的情感之一。诗仙李白的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水深比情深,形象地道出了这段友情真实质朴,“不及”二字更形象的说明彼此的友情深厚。可见诗仙的神来之笔是多么的精妙,化无形的思念之情为有形的流水,诗中毫无悲伤之情。而卢纶的诗虽是直接抒写离别之情,却多了一层浓郁的悲彩。“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在这一萧瑟,冷清的景象中,离别的悲情格调格外沉重。

他们有的是写送好友到外地去做官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送梓州李使君》、李白的《送友人入蜀》等,好友外出做官,诗人摆酒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有的是送好友到外地做官的,但际遇不同,与前者相比,他们的友人或同僚却都是被贬的,这类诗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占了很大的份量,如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刘长卿的《送裴郎中贬吉州》、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诗人在送别好友的同时,或表达***治上的失意,或渲泄对朝廷的不满,或表明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宽慰,感情深切而感受人。

还有一类,也与做官有关,那就是送友人去远征的,如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等,这些多是边塞诗人的作品,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相比之下,下面的这类送别诗,可能会让人的心情轻松一些,那就是送友人去远游的,也可能是诗人多半不愿把“柴米油盐”放在诗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读不到多少他们为生计而四处奔忙的句子,更多的倒是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如杜荀鹤的《送友人游吴越》、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等,这些诗毫无悲酸之态,也不故作豪放语,意境高远,情深意浓。

(二)借诗吐心中的激愤或借诗明志的送别诗

我们学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类诗,其中最典型的句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句是全诗感情高潮的句子,表明了作者对权贵的蔑视,诗人以诗歌明志,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仙不愧是诗仙,神来之笔一扫官场的压抑之情,向往名山仙境,是出于对当权者的抗争,这一句道出了多少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心声。在这一类送别诗中,往往穿插意愿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诗中掺杂着诗人对世事的愤懑,对人生失意的抑郁不平,因此,激愤的色彩十分明显,但是这些诗人不愿沉沦,仍想建功立业。王昌龄的《别刘婿》“身在云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锓锓”,虽然未被君王任用,屡遭贬谪,但仍胸怀大志,一心想建功立业,这类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

在送别诗中,若是两人一贬再贬,其心境更是别有一番滋味。柳宗元和刘禹锡是患乱之交,二人因在改革中力革时弊,二人同时遭难,远谪边地。去国十年之后,又召回京,未料二人再次遭贬,柳宗元贬为柳州刺史,刘禹锡贬为连州刺史,他们一同赴任在中途离别。在这样的背景下,柳宗元作了《重别梦得》这首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各西东”。皇恩若许归田里,晚岁当为邻舍翁。复杂的感情寄寓在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不言悲情而自有悲情,不言激愤而自有激愤。这一类诗往往清新自然,读来明白晓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鼓励的送别诗

俗话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漫漫人生路,正是因为有了好友的鼓励,安慰,才使我们有信心去迎接挑战。在这一类送别诗歌中,被后人誉为“诗家天子”的王昌龄,不仅以边塞诗著称,其笔下的送别诗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友人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那首脍炙人口的《送柴仕御》“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离别之即,劝慰友人,对离别之事轻描淡写,以化远为近的诗句缩短自己与朋友之间的距离,以其情深意长而熨帖人心。语言明快自然,一洗哀伤之气。一句明月何曾是两乡,表明了诗人之间心心相应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委婉的劝说之意。在这一类送别诗之中,王唯《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别董大》则是千古绝唱。

(四)抒发一种复杂的思想感情的送别诗

这一类送别诗,情感比较复杂,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自己的身世命运之感,意境宏大,基调慷慨。其代表是享有边塞诗派代表美誉的岑参。他笔下的送别诗,豪气冲天,构思奇妙,将边塞景观化入诗中。为代表的这一类送别诗意境宏大,往往有一种独特的神韵。他这类送别诗将边地风光写入诗中,为送别诗开拓了一片新的领域。代表作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壮美的画面,使人宛如回到了南方,见到了梨花盛开的繁荣壮丽之景,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运用多种手法,表达深情真挚的感情

送别诗首先是抒情诗,诗人们在抒发心中的情感时,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使用比喻......那么,在唐代的送别诗中,表现出来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直抒胸臆

好友分别,离情别绪自是深重,深情厚谊不吐不快,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直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而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

(二)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的体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愿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借景抒情这一法宝。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确,景物在有情人的眼中是会变的,它会因人的情绪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送别诗中,诗人们在送别时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色彩。唐代的诗本就重情趣,重意趣,他们在表现“情”与“意”的时候,往往都要借助“景”或“境”,这一点在唐代的送别诗中也有深刻的体现,是唐代送别诗的一个相当显著的特点。

如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首联写送别的地点在郊外,青山白水,景色如画,但一“横”一“绕”就把不愿分离的惜别之情借助山水表达出来。中间两联更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想象别后友人的行程,表达了对友人的殷切关怀,颈联“浮云”象征友人行踪不定,“落日”隐喻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尾联情意更切,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整首诗借景抒情,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感情真挚而感人。

(三)融情寓景、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这种艺术手法,自从产生以来,一直都是最常用的抒情手法之一,用在诗歌中的更是俯拾即是,因为离开了景而纯粹去谈情,仿佛这情便没有了着落。所以,在唐代的送别诗中,几乎每首诗都有借景抒情的例子。但借景抒情的最高境界则是:融情入景,把一段浓浓的深情,深婉含蓄地藏在简淡的、似乎是不经意间得来的景中,只留下若隐若现的一截丝头,让读者去发现、去抽取,越抽越多,牵出一腔心事,跌宕起伏,意味深远,一如醇酒,虽清洌而味厚,时愈久而愈香。

如: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这首诗即景抒情,情在景中,写景有一种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画,竹林寺远,钟声触动思绪,归影勾起诗人的归意,但诗人形象隐于诗外,在闲淡的意境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但这种情怀全在意境之中,诗人一句也没有说,却深得融情入景之三味。

三、健朗高昂的格调

“多情自古伤离别”,这是柳永式的、带着浓重伤感情绪的离别,也是和他有着相同感触的许多人的离别。唐代的送别诗中,这类诗不在少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与柳永的这句诗在格调上迥然不同,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场深情的离别,我们看不到有丝毫黯然销魂的样子,诗人借送别的时间、地点,巧妙地布置环境,使得景调清新、明朗,轻快而富于情调。

如李白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此诗以醉别开始,以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迈不羁和开朗乐观的感情,格调爽朗,毫无缠绵哀伤的情调,且诗中自然美与人情美相互映衬,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结尾两句,干脆有力,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些在分别时唱出的豪放旷达的诗句,正体现了唐代诗人那种豁达的胸襟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一扫悲情哀语,而成为送别诗中的一道风景。

四、造句精审、言浅情深

真正的文学是纯粹的,真挚的情感也是纯粹的。古往今来,朋友之情不断被人们歌之咏之,颂之赞之,正是因为朋友之间那种心与心交融的真挚的情感让人们激动不已。那是一种醇正地人情美,真正的友情美,而真正的美从来都是不用雕琢的,“豪华落尽见真淳”,在送别友人的时候,诗人们往往把自己的一颗真心,用最朴素的语言捧出,化成千古绝唱。

如孟浩然的《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也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语出天然,但深挚动人的感情却挥之不去,言浅情深,余味悠长。

再如柳宗元的《重别梦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各西东。皇恩若许归田里,晚岁当为邻舍翁。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语言之中,语似质直而意蕴深婉。

别送我篇4

场景:外国同事的FarewellParty上

礼物:有中国特色的纪念品

Johnson要调回美国总部了。我和他本是平行职位,

他是市场部总监,我是公关部主管,平时常常有合作的机会。虽然因为文化差异或看待问题的不同思路,我们也有争执的时候,但也是对事不对人,总的来说我们是很好的Partner。而且他曾以美国大男生式的幽默来感染过我们的开会氛围,所以他要离开了,我想我还是会想念这个工作伙伴的。

他要离职前,公司按照惯例一定会为他举行个FarewellParty,我打算在这个派对上给他送上一份礼物。不过老实说送礼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情,送给自己的好朋友还能根据平时对他的了解来揣测一份合他心意的礼物,但对于一个交情只限于同事的人来说,送什么才能既得体又能让他喜欢上呢?还好,在平时的工作中有很多和老外打交道的经历,所以对于他们的喜好品位我还是多少能够捉摸(了解?)的。

就在我自己考虑着要送什么给Johnson的同时,老板又给我下达了一个命令,要我代表整个公司为Johnson挑选一件礼物。这个问题就严重了,我自己要买什么我已经考虑过了,但要代表整个公司来送,还得有分量才行。

领受这个艰巨任务之后,我努力逛了很多次街,最后终于选定了,当然这其中还得仰仗市场部“内线”的帮忙。

开FarewellParty那天,一群同事围绕在会议室里,有音乐,有饮料,有各种精美的点心,但在众人簇拥之下,Johnson还是有点伤感。要送别这个高层职员,老板自然要说些话,当然是比较正式的“表彰难舍激励”之类的“***语言”。然后我们就等来了特约嘉宾——Johnson的女友。这个女孩可以说非常伟大,当年因为Johnson被派到中国来,所以她也放弃在美国的工作随他而来,开始学习汉语重新寻找工作,而现在Johnson要回去了,她又随他而去。

最佳男女主角都到齐后,老板朝我使了一个眼色,让我准备下一个重要环节——送礼物。我当然心领神会,在老板说出“我们有些心意要表达”的时候,适时地拿出了两个精美的包装盒,递到了Johnson和他女友的手上。他们很高兴地打开,惊喜的表情跃然脸上,那是我特意去很有名的裁缝店里定做的两套唐装,男蓝女红,非常喜庆,衣料考究做工地道。在大家的怂恿下,他们把衣服穿上了身,正合适,尺寸当然是从“内线”那里得到的。他们很兴奋地说这是APEC的时候各国领导人穿的衣服,而我们还灌输了他们别的知识——这种衣服中国人结婚的时候很喜欢穿,建议他们在结婚典礼的时候穿,把这两个人高兴得灿若烟花。

同时我也送上了自己的小礼物,那是在一家精品店淘来的一对红木筷子,装在精美的盒子里,古色古香,很有中国味道。送给他们的时候,我说希望他们回到美国还是能够偶尔用筷子吃吃中国饭。Johnson连说“谢谢”,给了我一个美国式的拥抱。

温馨小贴士:

商务场景中送礼一般不宜太贵重,因为这样对方收着也不安心,同时还得苦恼回礼的问题。礼物虽然不需要太贵,但包装要非常讲究。任何东西都是要有一个门面的,特别是在商务活动之中,这样才能凸显品位和面子。送礼一般以有纪念意义的东西为主。

如果送礼给外国人,那么先了解对方的文化,要避免送一些在对方国家的文化里是忌讳的东西。同时,为了满足外国人想要猎奇的兴趣,送一些有中国特色的礼物应该是比较好的。

Tips:

别送我篇5

在高考中,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分值占到11分,而分析离别诗的情感又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首先,从学情说,学生对诗歌阅读应该有一定的基础,因为从小学到初中这一阶段他们背诵了一定量的诗歌,但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缺乏理性思考,以至于在解答诗歌阅读题时很茫然,往往无从下手,缺乏思路与技巧。诗歌阅读题分值很大,而且区分度也很大,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所以,提供给学生一些方法、答题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总结出了几点如何把握离别诗的情感:1.找送别的典型意象(时间、地点、人物、景物)。2.找关键词(含有情感)。3.使用的表达技巧。4.得出情感模式:表达诗人面对某某的离别何种情感。

其次,从教材说,通过认真品读送别诗,不难发现诗中的抒情手法。可以说送别诗就是抒情诗。抒情,有直抒胸臆,有借景抒情,有寓情于景,有情境交融等。那么,送别诗表现出的抒情艺术有哪些呢?直抒胸臆的手法在送别诗中运用得很广,往往这种手法让送别诗通俗易懂,更易流传。

如,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前两句直接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诗句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

再如,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友情之深,深及千尺。借助潭水直抒胸臆。当然,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表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愿直言,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借景抒情这一法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触景生情,情境交融堪称是我国古典诗歌抒情的基本特征。的确,景物在人的眼中会随人的感情而变化,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因此,在送别诗中,诗人在送别时的眼前景物也往往都附上了浓重的情感色彩。唐人在创作送别诗,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寓情于景,情境交融已成为唐代送别诗的基本抒情特征。

在送别诗中,几乎每首诗都有借景抒情的例子。但我以为借景抒情的最高境界则是:融情入景,把一段浓浓的深情,委婉含蓄地藏在简淡的、似乎是不经意间得来的景中,只留下若隐若现的一截丝头,让读者去发现、去抽取,越抽越多,牵出一腔心事,跌宕起伏,意味深远,一如醇酒,虽清洌而味厚,时愈久而愈香。借景抒情的诗作在送别诗中比比皆是。还有坦陈心志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真情勉励的,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都是这类作品。

别送我篇6

2022过年送节礼提前几天送

过年送节礼提前几天送根据要送的对象看,如果是送领导可以提前二十天左右,因为在节日当天领导的安排很忙,要去走亲戚、应酬等不一定有时间;如果是送亲戚可以提前一两天,具体可以根据当地风俗来安排。

过年送节礼早一点好还是晚一点好

过节送礼肯定早点好。有句老话“做客在前”,意思就是说要去别人家里做客就要早点去,不能晚上到别人家里去,也不能正点吃饭时到别人家里去,那样子是对主人的不尊重,一般人到,礼就到了,我们这里接客时,一定会先伸手把客人的东西一起接到自己的手上,以便家人走得轻松,所以按我们这里的习俗我觉得送礼还是上午去别人家里好。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习俗,不管到哪里,还是按照当时的习俗来,不然到别人家里会让人不高兴的。

过年送礼送啥好

别送我篇7

2、除了写诗厉害,你知道李白还有哪些超人之处吗?他喝酒也非常厉害。他在《将进酒》里写道:“会须一饮三百杯”,杜甫也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酒仙。(板书:酒仙)

3、循序渐进,读懂诗题:读准诗题谁来读读诗题?诗题中有三个生字,谁来读读?鹤:第四声,发音要到位。指生读。孟、陵:都是后鼻音,注意孟的写法,第一笔是横撇。指生读。这首诗题目很长,共有十个字、五个词。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词重要就着重读哪个词,试着读一读吧。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相机点拨:听出来了,你想强调“黄鹤楼”,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知道黄鹤楼吗?(位于湖北武汉市的长江之滨,是中国三大名楼之一)

4、感性读题:古代交通不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时尚,当时的送别诗差不多和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像《送友人》《别董大》《山中送别》《易水送别》等等等等,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名一别”。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他们两人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风流潇洒,他们互相仰慕,情投意合,相间恨晚,无话不谈,彼此不再寂寞。快乐相处之后的离别,显然是那样难舍难分。

5、自主学习,读通诗句:学好古诗的第二步是读通诗句,读通诗句的要求是“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你能做到吗?来,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板书:读通诗句)

6、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诗读通了,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学好古诗的第三步就是理解诗意。(板书:理解诗意)怎样读懂古诗,你有什么好方法吗?(读懂古诗有个好助手,就是书上的注释。借助注释,我们就可以逐字逐句地读懂古诗。)请大家借助注释,自己试着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

别送我篇8

关键词:送僧诗,抒情特色,文人心态

唐代帝王大都主张儒、道、释“三教谈论”[1],这种兼容并蓄的思想***策给宗教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 , 佛教在唐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 并对唐代的社会、文化产生了诸多影响。唐代文人中信仰佛教的诸如王维、白居易等不乏其例,他们习禅诵经,交游僧侣,写下了大量的与佛教、僧侣有关的诗文,其中包括许多送别、留别题材的诗作。[2]这些送僧诗在艺术上独具特色,与一般的文人间送别、留别诗作保持着一定距离,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唐代士人的心态,因此,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意义。本文拟以贾岛送僧诗为例,参考其他诗人之作,探求送僧诗的独特内蕴所在。

拥策背岷峨,终南雨雪和。漱泉秋鹤至,禅树夜猿过。

高顶白云尽,前山黄叶多。曾吟庐岳上,月动九江波。

(贾岛《送厉宗上人》。《全唐诗》卷572)

《唐才子传·贾岛传》载岛“尝叹曰:‘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士耳!’”[3]考贾岛《长江集》中多载其与终南诸隐士、僧人的酬唱、赠答之作。如《怀紫阁隐者》云:“废寝方终夕,迢迢紫阁心。”(卷四)《寄白阁默公》云:“已知归白阁,山远晚晴看。”(卷三)将这些诗歌与《唐才子传》相互参证可以得知,贾岛与终南诸峰隐士确有非同一般的交情。此位厉宗上人应该也是终南山中贾岛的知交之一。《送厉宗上人》首句 “岷峨”一词并非实指蜀地的大山,而是僧人栖身深山的比喻。如《全唐诗》中所载唐求《赠行如上人》诗云:“不知名利苦,念佛老岷峨。”(卷724)齐己诗《荆州新秋寺居写怀诗五首上南平王》云:“虚负岷峨老僧约,年年雪水下汀洲。”(卷845载)齐己诗《寄蜀国广济大师》云:“终思相约岷峨去,不得携筇一路行。”(卷846载)详味诗意,则可知,“岷峨”实为僧人远离世俗之居所的代指。

这首诗首联出句用虚笔,写厉宗上人离开隐居之地,即对句所云“终南”,但是却不实写,一则是为避免重复;二则正体现出贾岛“苦吟”造句的诗风。对句“终南雨雪和”,看似实写上人离开之地的景色,实则化用《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之意来叙离别之情。送别知交,自然是情深意重,依依难舍,而此两句却写得如此含蓄深婉,藏而不露。这是唐代送僧诗的特点之一。其他如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卷147)钱起《送少微师西行(一作送僧自吴游蜀)》:“天外猿啼处,谁闻清梵音。”(卷237)郎士元《赴无锡别灵一上人》(一作刘长卿诗,一作皇甫冉诗)云:“一入春山里,千峰不可寻。”(卷248)等,均写得含蓄蕴藉,韵味深长。送僧诗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风貌,原因可能是僧人乃方外人士,于世情、人事大都超脱出来,飘逸恬淡。他们“独归双树宿,静与百花亲。对物虽留兴,观空已悟身。能令折腰客,遥赏竹房春。”(李嘉祐《同皇甫冉赴官,留别灵一上人》。《全唐诗》卷206)不是一般士人所能比拟,因此,同僧人过从甚密的诗人们在与之惜别之时,因人而制宜,将留别之情暗含其中,委婉道来。而那些本来与所送的僧人没有多少交情的诗人,出于某种需要,或应制、或应时地写一些送僧诗以敷衍,更不会“为文而造情”。比如宋直问、李乂等人皆有《送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诗(卷52、92),都写得中规中矩,平淡无可观之处。

元杨载《诗法家数》“赠别”条总结唐赠别诗做法云:“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咐,或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前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要次第。末句要有规警,意味渊永为佳。”此诗首联叙说僧人离开终南,直陈送别之旨,正合此法。颔联即是叙写“人事”即山僧参禅生涯。《世说新语·言语》载东晋高僧支遁爱鹤的逸事。[4]此联出句“漱泉秋鹤至”即是用此典,将对方誉为支遁一般的高僧。“鹤”在诗歌中,往往是高蹈脱俗、飘逸不群的象征意象。化用“支公好鹤”、“放鹤”的典故,将“鹤”与“僧”相联系以写其超逸、高雅,在唐诗尤其是题赠、送僧诗中不乏其例: 喻凫《题禅院》云:“无花地亦香,有鹤松多直。”(卷543)皎然《康录事宅送僧联句》云:“见鹤还应养,逢鸥自作群。”(卷794)李端《与道者别》云:“闻说沧溟今已浅,何当白鹤更归来。”(卷286)刘禹锡《赠日本僧智藏》云:“新秋放鹤野田青。”(卷359)朱庆馀《送惠雅上人西游》云:“兴远常怜鹤。”(卷515)……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总之,从《世说新语》以后,“鹤”与僧人、隐士、道人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诗歌意象中象征隐逸、脱俗的重要诗语之一。对句“禅树夜猿过”,借用佛经“心猿”之语。《维摩诘经》卷八《香积佛品第十》云:“以难化之人 ,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5]将心意不定,放纵不羁的散漫心境谓之“心猿”。“‘心猿’进入文人的视野,大抵自中晚唐始。起初多出现于文人诗词之中,用以表现佛理。”[6]在这里,诗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将山僧的禅定生活描述出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唐代近五百首送僧诗中,“猿”、“心猿”凡出现35处,其中大多数是化用佛典,叙写僧人克服心障,因禅入定的。如戴叔伦《送少微上人入蜀》云:“乱猿心本定,流水性长闲。”(卷273)杨巨源《送定法师归蜀,法师即红楼院供奉广宣上人兄弟》云:“孤猿学定前山夕。”(卷333)孟郊《送超上人归天台(一作送天台道士)》云:“山兽护方丈,山猿捧袈裟。”(卷379)马戴《送僧二首》云:“来往白云知岁久,满山猿鸟会经声。”(卷556)皎然《送清凉上人》云:“永夜出禅吟,清猿自相应”(卷818)等等。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送僧诗的另一特点:具有佛教意蕴的诗歌语象的生成和广泛运用,使其诗意更加切合题旨。 二

较之于送僧诗,一般送别、留别题材的诗歌往往情感浓郁,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读李白《送友人》,我们可以很轻易地从“此地一为别,故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中体味出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眷恋、惜别之际的痛苦。读杜甫《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还江陵》,我们可以从“寒空巫峡曙,落日渭阳情”中获得很强的情感共鸣……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诗作抒情色彩浓烈,还在于他们使用了很多传统的离别诗语,如“浮云”、“落日”、“班马”、“渭阳”等,而近五百首送僧诗中,出现的典型传统离别诗语是很有限的 ,不到总数的5%:“落日”这一诗语7处(薛能《送禅僧》、李节《赠释疏言还道林寺诗》、李频《送僧入天台》、慕幽《冬日淮上别文上人(一作酬和友人见寄)》、刘长卿《送惠法师游天台,因怀智大师故居》、卢纶《送惟良上人归江南(一作郢上人)》、张籍《送安法师》),“浮云”8处(岑参《青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杜甫《别赞上人》、戴叔伦《送道虔上人游方》、熊孺登《野别留少微上人》、李骘《慧山寺肄业送怀坦上人》、皎然《送昼公联句》、《送维谅上人归洞庭》、无可《送清散游太白山》),“灞陵”1处(郎士元《送粲上人兼寄梁镇员外》),“春草”6处(其中一处为地名,其余五处为: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重送道标上人》、贾岛《送僧》、皎然《送赟上人还京》、齐己《送林上人归永嘉旧居》),“西京”1处(姚合《送文著上人游越》)。送僧诗在抒情、意象营造与使用方面的特点,使它呈现出有别于一般离别题材诗作抒情意味较为浓烈、多使用传统离别诗语营造诗歌意境的风貌。

在一些离别诗中,有的作品“不是单纯描写送别现时刻的所谓一元的时间结构,也不是从现在的想象与别后情况的二元结构,而是三元的或者是四元的时间构成。”[7]这种二元、三元甚至是多元的时间构成,在送僧诗里也经常出现。如贾岛的绝句《送僧》:

池上时时松雪落,焚香烟起见孤灯。

静夜忆谁来对坐,曲江南岸寺中僧。(《全唐诗》卷 574)

这首诗歌并不是从当下送僧的时刻着笔,而是想象离别之后的某一情境:池塘边的松树上,不时地落下一些积雪;孤灯在袅袅的暮烟中闪现。在这凄清孤寂的夜里,我突然回忆起以往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是谁在与自己对坐谈禅的呢?就是那曲江南岸中寺庙里的和尚。诗人假想自己在别后的某一特定时刻,回忆离别之前与僧友促膝而坐的情形,以想象的笔触,在诗歌中构建了三元的时空模式,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所送之人的不舍,并隐约透露了将在别后产生的思念。在贾岛和其他诗人的送僧诗中, 这种时间、空间模式是不乏其例的。如 贾岛《送无可上人》中的名句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想象离别后无可(其从弟)孤寂、凄清的行止;刘长卿《送少微上人游天台》诗中担心少微上人别后“乞食山家少,寻钟野路遥”;权德舆《送濬上人归扬州禅智寺》想象濬上人归去后,“扬州后学应相待,遥想幡花古寺前”的盛况等。诗人们不直截明白地表现心中的眷恋不舍,而是通过这种委婉、曲折、复杂的时空构成模式来寄托胸中情谊。惟其如此,方更见其关切之情的真挚、深沉。

转贴于 三

当代学者认为,文人与佛教、僧人结缘,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在***治上失意时 ,事佛信佛,寻求精神寄托。[8]这种精神需求反映在文人们的送僧诗中,便是对追求功利的世俗生活的厌倦、对僧人超迈隐逸而又充满禅趣的生活的向往。史载贾岛连败文场,遁入空门,后经韩愈提携方还俗踏上仕途。(《唐才子传》,同前《贾岛传》。)他曾经为僧,熟悉空门生活,又经历了仕途的坎坷,所以他的送僧诗在表现厌弃名利场上的沉沦、倾轧上,最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山僧们居住环境清幽而有诗意:“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身心无别念,馀习在诗章”(《送天台僧》),过着出处优游、清闲自在的日子:“此生披衲过,在世得身闲。日午游都市,天寒往华山”(《送僧》)。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生活,脱离了世俗的羁绊,没有种种世俗礼教、宦海礼数的制约:“涕辞孔颜庙,笑访禅寂室。步随青山影,坐学白塔骨。解听无弄琴,不礼有身佛”(《赠智朗禅师》),参禅悟道,吟诗作赋:“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夸”(《送贺兰上人》),真是一种适意而又诗意的安居!

不独贾岛,许多文人都怀有这样的心境并通过他们的送僧诗表现了出来。其中最为明显的,当数晚唐诗人许浑了。他的《早发中岩寺别契直上人》尾联“行役方如此,逢师懒话心”,表达了在长期的功利生活中,其内心极度疲惫、厌倦的状态。在他的另一首送僧诗《送惟素上人归新安》中,诗人以出世、入世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进行比照:“寻云策藤杖,向日倚蒲团。宁忆西游客,劳劳歌路难”,更是传达了对僧侣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布满了艰难的仕途生活的厌弃:“独恨孤舟去,千滩复万滩。”(《晨别翛然上人》)

此外,李端也是其中显例之一。他“少寻道士居嵩岭,晚事高僧住沃洲”[9],其间又经历了折节苦读以求走向仕途的生活:“弱冠家庐岳,从师岁月深。翻同老夫见,殊寡少年心。”[10]他的经历,正是唐代大多数文人出入儒、道、释三教的写照。在看破道家求仙长生的虚妄、厌倦了儒家入世经营波折坎坷,遍尝人生悲苦后,他选择了自己的精神归宿——禅学,所以“晚事高僧住沃洲”。其《书志赠畅当》诗序云:“余少尚神仙,且未能去,友人畅当以禅门见导,余心知其必是,未得其门。”因为“未得其门”,所以才会像诗中说的那样:“少喜神仙术,未去已蹉跎。壮志一为累,浮生事渐多。”(卷285)可谓是诗人的内心剖白:厌恶浮生,向往禅佛。其 《送皎然上人归山》云:“法主欲归须有说,门人流泪厌浮生。” (卷 286 ) 同许浑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的诗主要通过对现实失意的正面表达来显现其企***通过佛教来排遣苦闷、压抑;更多的诗人则是委婉曲折地表现这种精神需求。如司空曙《送况上人还荆州,因寄卫侍御象》诗,不言世俗生活如何,只是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对鸥沙草畔,洗足野云间”的无尽向往。在这些文人笔下,僧人们“爱憎应不染,尘俗自依依”(崔峒《送真上人还兰若》),几乎达到了神秘的极乐世界,享受万物的润泽、护佑:“灵境物皆直,万松无一斜。月中见心近,云外将俗赊。山兽护方丈,山猿捧袈裟。”(孟郊《送超上人归天台》)正是这些超凡脱俗,近乎虚妄的想象,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向佛教、僧侣靠拢,寻求精神的慰藉,心灵的皈依。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唐代送僧诗的独特之处:从诗艺的角度讲,送僧诗以委婉抒情、含蓄蕴藉的抒情方式,广泛使用 具有佛教意蕴的诗歌语象而较少运用传统离别诗语,委婉、曲折、复杂的时空构成模式,构成了其在艺术上的独特风貌;从文化的角度讲,送僧诗 传反映出唐代 尤其是晚唐文人对追求功利的世俗生活的厌倦、对僧人超迈隐逸而又充满禅趣的生活的向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背景下士人的心态和价值取向——从某种意义上讲,送僧诗具有反映文人心路历程的文化意义。因而,唐代送僧诗歌具有其独特的艺术内蕴和文化审美意义。

注释:

[1]《佛祖统记》卷39载: 唐高祖幸国学释奠,“命博士徐旷讲《孝经》,沙门慧乘讲《心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博士陆德明随方立义,遍析其要。帝说,曰:“三人者诚辩矣,然德明一举则蔽。” 任继愈 先生认为唐高宗对待三教的方式为唐代诸帝普遍接纳。见其《中国佛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2]据笔者统计,《全唐诗》九百卷(《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版)中,送别、留别僧侣的诗歌大致有500首左右。本篇所引唐诗,均自此书,故行文中一般标注卷数。

[3]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21页。

[4]原文为:“支公好鹤,住剡东岇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陵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5]见《注维摩诘所说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6]见 陈宏《孙悟空别称之宗教性内涵初探》。《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

[7]见[日]松浦友久《唐诗语汇意象论》。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66页。陈植锷、王晓平译。

[8]胡遂《佛教与晚唐诗》,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刘宝才《唐代思想家与佛教僧人交往的原因--读刘禹锡送僧诗》,《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别送我篇9

我把贺卡都送了出去!我的祝愿会飞到大家的手里!可是yy收不到!只有祝福他!

今天,我们班的cz想lxy表爱了!可是被拒绝了,他们俩是用信来互换的,zc送lxy一份日记,很特别!

今天,我送给了好多人贺卡!其中又些人是从来没有收到过贺卡的,他们得到了我给的贺卡,很开心呢!笑的也很漂亮,还转送给了我贺卡!原来只要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这个道理很特别!

别送我篇10

 

 

初盛唐送外国友人别诗探析

张慧中

(泰山医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6   )

 

摘要:《全唐诗》中送别之作几乎占十分之三四,在初盛唐送别诗中,送外国友人别诗占了一定比例,十分有必要进行一下解读。通过仕唐居住、留学交流、来唐学法等三方面具体解读,可以看出初盛唐送外国友人别诗展现出李唐王朝以开放的姿态与外国加强交流展现出浓厚的时代性特征。

关键词:仕唐居住 留学交流 来唐学法

 

送别是我国诗歌创作的一大主题,中国有着绵长而丰厚的送别传统,《全唐诗》中送别之作几乎占十分之三四,而由于李唐王朝的兴盛,在初盛唐送别诗中,送外国友人别诗占了一定比例,尤其涉及新罗、日本等国家的送别诗更是较多,十分有必要进行一下解读。我们先来大致看一下新罗和日本两个国家的相关情况。新罗地处朝鲜半岛东南端,在唐朝以前,生产力落后、国力不强,文化教育的发展速度也较慢。直至唐高宗年间,新罗才从朝鲜半岛三国鼎立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因新罗与唐朝陆、海相通,在地缘上自然有文化亲近感,李唐王朝的文化开放、教育发达,深受新罗喜欢,很早就注意模仿并且吸收中国文化,以改变自身落后的文化教育现状。唐朝也对新罗的文化需求给予了特殊的优待。诸如唐太宗贞观年间扩大国学规模,增筑学舍以吸引四方求学的人们,唐玄宗也不例外。李唐王朝坚持教育开放的姿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罗留学之风的盛行。日本在很早就有了与中国在经济贸易、输入生产工具等方面的往来并派出留学僧赴唐朝学习,随后,仿效唐朝实行了“大化改革”。从此促进了中日文化、经济交流的高潮。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或其它使节进入唐朝,除了使臣之外,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医师等。以下我们将从仕唐居住、留学交流、来唐学法等三方面来具体解读送别诗。

(一)仕唐居住

我们先来看三首送别诗:

陶翰《送金卿归新罗》:“奉义朝中国,殊恩及远臣。乡心遥渡海,客路再经春。落日谁同望,孤舟独可亲。拂波衔木鸟,偶宿泣珠人。礼乐夷风变,衣冠汉制新。青云已干吕,知汝重来宾。”

沈颂《送金文学还日东》:“君家东海东,君去因秋风。漫漫指乡路,悠悠如梦中。烟雾积孤岛,波涛连太空。冒险当不惧,皇恩措尔躬。”

刘昚虚《海上诗送薛文学归海东》:“何处归且远,送君东悠悠。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旷望绝国所,微茫天际愁。有时近仙境,不定若梦游。或见青色古,孤山百里秋。前心方杳眇,后路劳夷犹。离别惜吾道,风波敬皇休。春浮花气远,思逐海水流。日暮骊歌后,永怀空沧洲。”

以上三首送别诗反映了天宝年间新罗人薛文学、金文学仕唐后归还时的离别之情。“落日谁同望,孤舟独可亲。拂波衔木鸟,偶宿泣珠人。”、“漫漫指乡路,悠悠如梦中”以及“青云已干吕,知汝重来宾”都反映了面对离别,中外友人之间的离别之情和友好之情,可谓含情脉脉,悠悠如梦,体现出友情之深厚。在诗作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两国之间文化的交流。尤其“奉义朝中国,殊恩及远臣”和“礼乐夷风变,衣冠汉制新”反映了新罗当时对唐代文化的敬仰,反映了新罗人深受唐代文化的影响。

再来看两首送别诗:

包佶《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九译蕃君使,千年圣主臣。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真。锦帆乘风转,金装照地新。孤城开蜃阁,晓日上朱轮。早识来朝岁,涂山玉帛均。”

赵骅《送晁补阙归日本国》:“西掖承休浣,东隅返故林。来称郯子学,归是越人吟。马上秋郊远,舟中曙海阴。知君怀魏阙,万里独摇心。”

这两首诗所赠送的对象是同一个人,那就是晁衡。他的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通读全诗,我们可以体会到其中充盈着深深的离别之情。唐代长安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为日本人来唐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条件和环境。为了学习和吸收中国文化,日本曾经先后派遣留学生和学问僧赴唐,他们大多受家庭教育影响,素质和修养较高。其中著名的人士就是阿倍仲麻吕,十九岁被选为留唐学生,到长安后在太学攻读,由于成绩优秀,提前完成了学业。他改为中国姓名“晁衡”,参加了唐朝科举考试,中第后担任过左补阙等职,并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晁衡广泛结识了当时著名诗人储光羲、李白、王维等,相互酬唱不绝。以上两首送别诗便是在唐代文人送别晁衡时所作的。晁衡于天宝十二年回国,不幸中途遇难,脱险后再次入唐。由于唐玄宗对晁衡非常赏识,“锦帆乘风转,金装照地新”便是反映了送行时的气派,很有皇家风范。晁衡在唐朝做官的时候尽职尽责,由此,作者发出了“九译蕃君使,千年圣主臣”这样的感叹。

(二)留学交流

来看两首送别诗。

皇甫曾《送归中丞使新罗》:“南幰衔恩去,东夷泛海行。天遥辞上国,水尽到孤城。已变炎凉气,仍愁浩淼程。云涛不可极,来往见双旌。”

钱起《送陆珽侍御使新罗》:“衣冠周柱史,才学我乡人。受命辞云陛,倾城送使臣。去程沧海月,归思上林春。始觉儒风远,殊方礼乐新。”

这两首诗是李唐王朝派出使臣赴新罗进行文化交流在送别时所作。这在当时是有时代大背景的。唐代派出使臣进行文化交流是以新罗派遣留学生等人来唐进行文化交流为前提的。初盛唐时期,新罗派出部分优秀分子留学受业于唐朝,据《新唐书·选举志》记载,贞观十三年“自天下初定,增筑学舍至千二百区,虽七营飞骑,亦置生,遣博士为授经。四夷若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相继遣子弟入学,遂至八千余人。”[1]可见,新罗学生人数在外国留学生中之多。新罗留学生不仅学习儒家经典,而且重视算学、律学等科目。由于唐***府对外国留学生实行宾贡制度,新罗学生应试及第后皆授予唐官职,回国后备受新罗王朝重视。所以,新罗留学生纷纷报考。不仅仅是新罗人来到中国吸取优秀成果、进行文化交流,而且我国也派出使臣去新罗加强学习和文化交流。以上两首送别诗便反映出这一历史背景事件。

除此之外,唐代还有很多日本留学僧赴唐,钱起《送僧归日本》便反映出唐代诗人送日本留学僧回日本时的情形。“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观,鱼龙听梵声。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这首诗反映出在唐朝时日本学问僧与中国交往的现象。“随缘”、“法舟”、“通禅观”、“梵声”都反映出作者对佛教的了解,这首诗所反映出来的佛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诗人信奉佛教的普遍性。

(三)来唐求法

先来看一首送别诗。

孙逖《送新罗法师还国》:“异域今无外,高僧代所稀。苦心归寂灭,宴坐得精微。持钵何年至,传灯是日归。上卿挥别藻,中禁下禅衣。海阔杯还度,云遥锡更飞。此行迷处所,何以慰虔祈。”

这是一首反映李唐王朝的臣子送别新罗僧人回国的送别诗。如果要真正解读此首送别诗,就要了解当时有关李唐王朝和新罗在宗教等方面的情况。佛教创立于印度,由于此地和***于阗之间往来频繁,公元前一世纪佛教便由克什米尔地区传入于阗。从河西到关中这一东西走向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是宗教文化传入的中心地区。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发展的昌盛时期,以长安为中心的秦陇地域又是中国佛教活动的核心地带。唐初,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都对佛教采取了利用手段,所以尽管有人反佛,但是佛教并没有衰落,高宗、武后时期佛教大盛,秦陇地区寺院林立,度僧众多,京师的每一个坊里都有寺观。特别是许多高僧进入宫廷活动,造成的影响很大。新罗自六世纪正式信奉佛教后,大量的僧侣来到唐朝的佛教兴盛地学法。可以推测,在此首送别诗中的新罗法师就应当是新罗派遣入唐的新罗高僧。新罗到唐的高僧往往悟性较高,在唐朝的长期生活中,与唐代文人交往较为密切,并作下了一定数量的诗歌,其中有一部分便是反映离别之情的送别诗。我们来看开始时提及的那首诗。诗中反映了唐朝诗人与外国僧人的友好交往,面对离别显示出了很深的离别之情,反映出了其之间的友情。如“持钵何年至,传灯是日归。上卿挥别藻,中禁下禅衣。”,从“上卿挥别藻,中禁下禅衣”可以看出,此新罗法师必定为高僧,否则不会受到如此高规格隆重的礼节招待。同时又不乏诗人对新罗僧人的敬仰和赞颂,如“高僧代所稀。苦心归寂灭,宴坐得精微。”,而最后一句“此行迷处所,何以慰虔祈”又反映出在唐代佛教的盛行。整首诗反映出诗禅合一的迹象。正如王士祯在《带经堂诗话》指出:“舍筏登岸,禅家以为悟境,诗家以为化境,诗禅一致,等无差别。”[2]又如张籍《赠海东僧》:“别家行万里,自说过扶馀。学得中州语,能为外国书。与医收海藻,持咒取龙鱼。更问同来伴,天台几处居。”可以看出,该新罗高僧在唐朝已经较久时间,熟悉中国话,同时擅长医学、咒语等,技能多样。由此可以推断出,该新罗高僧在唐朝已经有较长时间,所以面临离别的时候才有了如此深厚的情感。

综上分析,通过仕唐居住、留学交流、来唐学法等三方面的具体解读,可以看出初盛唐送外国友人别诗展现出李唐王朝以开放的姿态与外国加强交流展现出浓厚的时代性特征。

 

参考文献:

 

[1]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别送我10篇

学习

月度分析报告模板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月度分析报告模板,内容包括月度分析报告问题与措施,月度薪酬分析报告怎么写。三、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四、改进建议及实施方案或步骤五、总结。一般最后用语为特此报告或专此报告,另起一行。分析时可以用绝对数、相对数、

学习

婆媳事迹材料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婆媳事迹材料,内容包括社区婆媳孝老爱亲事迹,好婆媳事迹材料100字。天有不测风云。公婆的年龄渐渐大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也时常发生。20__年,她年迈的公公突发脑中风,在重症监护室中昏迷了几天,经过及时抢救,虽然把公公从死神线上

学习

小学开学时间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开学时间10篇,内容包括小学春季开学时间,小学开学的日期。暑假是大家一年中诸多学子最为期待的节假日之一,就往年来看小学、初中(中职)的暑假于2021年7月4日学期结束,暑假从2021年7月5日至8月31日。9月1日开学。不过秋季

学习

一个人的遭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一个人的遭遇10篇,内容包括一个人的遭遇推荐语,一个人的遭遇详细摘抄。二、说目标这个专题的关键词是“正视”“反思”“珍视”。根据专题要求,我将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拟定如下:1.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品味细节描写,把握人物形

学习

数字矿山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数字矿山10篇,内容包括数字矿山通信系统,山东数字矿山地理信息系统。1.引言21世纪是各种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标志,通讯、信息和自动化生产及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已经深刻地影

学习

樱花园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樱花园10篇,内容包括散文樱花园游记,樱花园一年四季都很美。我是没有恋人的。或许我是个疯子,选择在寂寥的夜走过这“情人”的樱花园,还随性坐在带着水珠的草坪上。我想,我应该是个疯子吧。今夜,这里的一切都属于我,小草、风声、

学习

写给祖国的一封信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写给祖国的一封信10篇,内容包括写给祖国的一封信的作文,写给祖国妈妈的一封信。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我要向您表示祝贺,祝您生日快乐!我还要向您表示感谢,因为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您!六十年前,您被一群无知的“野兽”统治着。

学习

绝不后悔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绝不后悔10篇,内容包括绝不后悔歌曲,绝不后悔的梗。到新的区域市场后,我详细了解当地的市场情况及客户情况。当地做主要有四家,行业内人称“四大家族”。市区内的零售也基本上是控制在四大家族手中,我们以前的商不在四大家族之

学习

成本核算论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成本核算论文,内容包括成本核算方法的总结论文,餐饮业成本核算论文。一、问题的提出成本核算的目的是加强管理、控制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科室成本核算作为医院成本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其核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仅

学习

计算机语言论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语言论文,内容包括计算机语言学论文题目,计算机论文笔记。②受高校授课制度的影响编程语言的学习通常需要一段较长的、连续性的时间,而一般高校的授课时间都是固定的,每节课程的时间需要统一安排,排课老师需要考虑不同课

学习

自学考试科目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自学考试科目10篇,内容包括自学科目安排时间,自学考试免考科目。地区自考考试科目自学考试时间课程甘肃甘肃2014年4月自考科目安排4月自考时间课程安徽安徽2014年4月自考科目安排4月自考时间课程福建福建2014年4月自考科目

学习

爱与被爱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爱与被爱10篇,内容包括爱与被爱文章100字,有关爱的作文300字十篇。

学习

五年级科学教学论文

阅读(14)

[中***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147-022012年2月10日,***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落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关键在于严格幼儿教师的培养、准入、.

学习

爱与责任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爱与责任10篇,内容包括爱与责任的范文,爱与责任文章标题。教师这个职业确实辛劳,清贫,但我既然选择了这门职业,就应该遵守这门职业的道德,责任心既是师德的重要内容,也几乎是所有作家长的心愿。我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说:某某教师好,很

学习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内容包括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啥意思,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完整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反思受到了一线教师的更多关注,它对于传统教学的改进和新课程的探索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从教学的基本流程的

学习

别送我范文精选

阅读(25)

想起二十年前,我第一次离开家去外地求学,尽管有父亲相送,家里的活也实在多得不胜枚举,但母亲依然执意送我到村口,一路叮嘱:“要好好学习,多吃点饭,常写信回家,别担心家里……”车子发动后,我无意间回头,发现母亲还呆呆地站在那里,根本没有转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