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警长》们的八十年代:好片总是烂尾楼?
1987年,当《黑猫警长》第五季片尾曲响起之前,黑猫警长最后举***,屏幕逐字打出“请看下集”的字样,然后,我们至今等着下集……
无独有偶,早在此前的1984年,由美影厂出品的木偶动画片《西岳奇童》也是这样一个烂尾工程。影片结尾,上译厂著名配音演员毕克的那句“小沉香到底有没有救出妈妈?请看下集。”成了这个动画片留给观众的最后一句台词。
直至2006年暑期,《西岳奇童》后半部终于补齐上映。彼时的小朋友,现在都有了小朋友。
其实,让当年电视机前的观众百思不得其解的何止于此――为什么动画长片《金猴降妖》要被肢解成多集动画片在电视上播放,导致观众很难每集准时收看?为何《阿凡提》系列也无疾而终?拍动画片的人都哪去了?
从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起的三十多年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美影厂一直吃的是皇粮,享受财***拨款,国家定价收购、限量生产,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统购统销制取消了。被“断奶”后要自己找出路,这对于多少年来从未真正参与过市场竞争的美影厂来说,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
更何况,当时蜚声国际的“中国动画学派” 其实是以宽松的创作环境、一流的美术大师、不计成本的精雕细琢为前提和后盾的。就拿《大闹天宫》来说,仅人工画稿就超过了7万张,投资成本保守估计也在100万以上,这在上世纪60年代不啻为天文数字。另外一些佳作,如由齐白石名作改编的《小蝌蚪找妈妈》源自齐白石的名作,集中国绘画、诗歌、音乐于一体的《山水情》等,无不是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与时间。然而,在与市场接轨后,这些以剪纸、皮影、折纸、水墨画等中国传统美术工艺为手段的“工坊式”制作模式,显然很难抵得过日本、美国“多快好省”的大分工协作。
与此相比,大量优秀人才流失更是致命一击。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4年到国产动画开始没落的90年代初,美影厂原画设计人员走了近四分之三。为了生存,美影厂的员工转而投向中外合资的动画企业――1991年,中日合资的兹普拉亚动画公司成立,当时在上海招聘30名原画员、80名动画员和 100名着色员,结果前来报考的人数超过了一万五千人,资金的力量,不言而喻。
被“围剿“的原创:集体缺失的不止是动画
就在《黑猫警长》无疾而终的那一年,玩具大亨孩之宝的《变形金刚》暗中筹措登陆中国的计划。最终,这部95集,影响了一代中国儿童的动画片,以免费赠送的形式落户上海电视台,开始了上海、广东、北京的全国热播。
不久之后,中央台提出的免费重播《米老鼠和唐老鸭》的请求,迪士尼也是当即应允。
从此,国外动画片如潮水般源源不断涌入中国,在一众“超人圣斗士美少女坦克飞碟”的洗礼下,中国观众的眼光渐渐毒辣起来。曾经风靡于八十年代的经典国产之作,此时已是相形见绌。属于那一代的动画印象,终于湮没在风尘之中。
恐怕世界上只有中国的动画会被专门强调冠以“原创”的字样。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原创动画在中国几乎集体缺失,中国动画公司基本以加工公司一种形态呈现。
1991年之前,我国动画片共获得46个国际大奖,被国际评论界认为“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在艺术风格上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也正是这一年起,我国动画片竟然10多年与国际奖项无缘。
“我,幼儿园钟爱猫和老鼠,一年级幻想成为哆啦A梦,二年级看了N遍神龙斗士,三年级足球小子改变了我的生活,四年级迷恋柯南,五年级小樱(樱桃小丸子)强势来袭,六年级知道宫崎骏的剧场版。而现在的孩子呢,幼儿园喜羊羊,一年级喜羊羊,二年级喜羊羊,三年级喜羊羊,四年级喜羊羊,你五年级六年级还是喜羊羊。”这是一段流传很广的段子。
2011年夏天,继国家广电总局公布数据称2010年我国年产原创电视动画片22万分钟,之后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了《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称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视动画生产国。
然而,紧接的现象是22万分钟动画片中,其中绝大部分被业界认为是“粗制滥造,内容贫乏甚至是低俗的动画垃圾”。与此同时,国产动画电影接二连三在票房上一片惨败。
面对票房的尴尬境地,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认为,观众的收看习惯是导致国产动画电影乏人关注的原因:“过去很多国产动画伤了观众的心,我们是在为国产动画的‘原罪’买单。长久以来,影院和观众已经对美日动漫形成了依赖,存在思维惯性:国产动画片就是不好看。”
2009年,号称耗资2100万元的主旋律动画片《***的故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平均每秒400元的高价制作费用和粗制滥造内容的反差让观众和业内人士大跌眼镜,骂声一片。
单纯追逐量产而生产出粗制滥造的动画片事出有因, 2004年后,中央到地方陆续推出了对动画公司原创作品的奖励***策,而各级***府在执行过程中只求量不求质,让动画公司们陷入了“只求最多,不求最好”的怪圈。
在这种表面繁荣,实则恶劣的生存状态下,真正制作精良的原创动画片难以杀出重围,与观众见面。
《喜羊羊》们的红与黑:
成人的“儿童心理”和儿童的“成人世界”
如今,不论电影还是电视系列剧,国产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总是作为一个成功范例被介绍和效仿。
这部低成本动画系列剧在2007年前后在全国近50家电视台几乎是一枝独秀,最高时曾创下17.3%的高收视率。主题目***书卖出数百万册,第一部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又仅凭200多万元的制作费用狂赚8000多万票房。商业上的成功,让许多人都认定“喜羊羊”模式终于为中国动画找到了成功前进的方向。
可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其实更多来自“时势”造英雄的幸运。彼时,广电总局下达指令,要求“自2006年9月1日起,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在每天17:00―20:00之间……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或国产动画栏目”。
事实上,业内专家对《喜羊羊》内容的评价并不高,在2010年杭州国际动漫节上,外国专家甚至将其打为零分。
面对观众共同的疑问:中国现代动画为什么赶不上迪士尼动画?
“长达20多年的动画加工大潮席卷了整整一代中国动画人,把中国几代人建立起来的完整***的动画语言和体系清洗得片甲不留,此为中国动画之‘失身’。当今天的中国动画人走出加工公司,重新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时,又发现自己‘失语’了。”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陈廖宇写过一篇文章叫《先失身后失语的中国动画》,他认为上海美影厂时期的经典动画是在“用自己的话讲自己的故事”,到了承接外包加工片时期就是“用别人的话讲别人的故事”,而今天很多努力模仿外国作品的国产动画则是“用别人的话讲自己的故事”。
“中国动画需要放平心态,将注意力转回到自身文化与真实情感为本的创作上来。”陈廖宇说,“即使短期内我们做不到与外来大片平起平坐,但至少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往前走。”
以梦工场、皮克斯等好莱坞一流动画制作公司的经验来看,制作一部品质精良的动画电影,从立项、制作到上映,需要4到6年时间。而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周期大多在一年左右。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研究室主任薛燕平说;“中国动画缺一样东西,那就是时间――这个行业太浮躁,从***到民间都急于求成,恨不得花一年半载做个片子就火遍全球挣大钱。”
动画片市场这个蛋糕越做越大,但其中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让业内人焦虑,反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热门动画片,“低幼”几乎是其代名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全球动画创作的趋势是“全龄化”,一部好的动画作品,所关注的应该是成人的“儿童心理”和儿童的“成人世界”。
薛燕平坚信在英国攻读影视动画硕士学位期间,有件事给他很大震撼:他一个同学的孩子喜欢背动画片里的台词,并当场对着电脑里的《机器猫》背诵起来。让薛燕平陷入沉思的是孩子爸爸的话:“将来做动画片一定要认真啊,要知道你可能随便写的台词,我家孩子是拿来背的!”
“在那之前我从没意识到,动画片对一个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可能产生多么大的影响。”薛燕平说,“这才是我们在动画产业之外应该知道的更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