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课文10篇

山雨课文篇1

教学目的:

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引导他们树立不畏艰险、百折不回、奋勇登攀的凌云壮志。

二、学习本文描绘景物抓住特征,剪裁疏密有致,叙述旁征博引的写作方法。

三、进行口头训练,发展想象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重点:一、“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二、课文写雨的方法与作用。

三、登攀“十八盘”的精神。

难点:文章中的引文、典故。

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

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万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盈心头。请说说看,谁游览过名山?游览过哪些山?(学生答)在所有的名山中,五岳为最。哪五岳呢?(学生试答: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之长呢?也在泰山。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举,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言古诗《望岳》就是其中之一。(学生背诵《望岳》)

古往今来,记述登临泰山的文字不少,但“雨中登泰山”的倒不多。物以稀为贵,文以奇取胜。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不仅描述了雨中泰山的独特风姿,更记录了雨中登山的独特情趣。让我们追寻作者的足迹,沿着他的游踪,领略雨中泰山的神韵,与作者分享雨中登山的收获。

李健吾,山西省运城县人,现代戏剧家、翻译家。***以后,致力于外国文学的研究和编译工作,1982年逝世。

1961年,正当我们国家面对空前的困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严重挫折的时刻,作者写出这样的文章,抒发战胜艰难险阻的豪情,鼓吹“登泰山而小天

下”,曾经给读者以强烈的“鞭策”与“鼓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仍然可以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

二、学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弄清课文结构。

1.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通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2.讨论课文的结构:课文由几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各写了些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课文由三部分构成。l、2两段为第一部分,写冒雨登泰山的缘由;第3—9段为第二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情景;第10、11两段为第三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感受。文章从“几十年来”“好些次”“都当面错过了”登泰山的机会起笔,粗看似乎离题远了点,仔细一想,错过机会的次数越多,希

望弥补的欲望就越强烈。作家正是用了一个极为贴切的比喻来形容这一心情;“像是欠了悠久的文化传统—笔债似的、”欠债哪有不偿还的道理?第2段,机会终于来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一个“偏偏”,急切之情跃然纸上。那雨点“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等”又“渺茫”。“盼到十一点半钟”终于迫不及待“喊了一句:‘走吧!’”这些文字更是极细腻地描述了作者焦虑、渴望以至按捺不住的心情。冒雨在泰山既是理智的选择,也是感情的驱使。两段文字即交待了“冒雨出发”的缘由,也巧妙地为雨中奋力攀登作了铺垫。第三部分以雨天后下山所见之“平

淡”(相对而言)反衬山中雨景之“壮丽”,点明“雨中登泰山”、“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确有“独得之乐”。这一切又归结于一个“敢”字。“敢于在雨中登泰山”,才能“独得其乐”,否则,机会又将错过,“债”仍然不能偿还。这样安排,一切顺乎自然,首尾呼应,文气贯通。游记文章大多这样结

构,值得我们仿效。

三、讨论、讲析“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讨论“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答案是《教参》第18页)

2.联系课文第二部分,讲析“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本文写景以“移步换景”之法为主.所谓“移步”是指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所谓“换景”则指景

观不同,或观察对象的变换,或是由于距离、角度的变化,同一观察对象,面目姿态也会大不相同。这种以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为线索,描述所见景物的方法,通称“移步换景”。例如,课文中对“岱

宗坊”至“南天门”诸多景点的描述,就是以作者的游踪的线索串联起来的.作者走一路,看一路,依次记述了沿途种种景观.正是运用了“移步换景”之法。又如对“紧十八盘”,既有远处眺望(“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匍在山峡当中”),也有下边仰视(“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更有紧贴其前立于其上的精确描述(石级窄窄的,搁不下半只脚)。多角度的描述,给读者留下了立体的印象,给人以亲目所睹如历其境的感觉。

3.学生阅读课文,划出运用“移步换景”之法的地方并用简洁文字标注出来。

四、布置作业:阅读课文,解答“思考和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第3、5、8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二、讨论课文怎样写“雨”,弄清课文写“雨”的作用。

1.课文是怎样写“雨”的?

课文紧扣一个”雨”字,既有正面明写,又有侧面暗写。“淅淅沥沥”、“越下越大”、“斜风细雨”等等是正面明写。但正面直接写“雨”,难度极大,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作者十分精明,集中笔墨致力于侧面暗写。那“灰蒙蒙”的雨烟雾气,“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那虎山水库七股大水的声威,山上山下大大小小的瀑布,“飘来飘去”的云雾,都是侧面写“雨”。(《教参》认为这些都是正面明写,似可商榷。)那道旁的野花野草,“挨挨挤挤,芋芋莽莽”,岩上古松怪柏,潇洒多姿,奇形怪状的山石也都神态毕现,无不暗扣一个”雨”宇,虽不着痕迹,却明明白白。

2.指名口述山中雨景,顺序可作适当调整甚至重新组合,精采词语要充分运用。

3.课文写“雨”,有什么作用?

①创设特定的意境,借“雨”抒情。

莽莽苍苍的大山。朦朦胧胧的烟雨,创设了一种诗的意境。作者好不容易抓到一个机会,可以一偿宿愿了,“偏偏”遇上这无情的“雨”,一下就是几个小时,“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人的心里”,怎不叫人心焦意躁?但是,这淅淅沥沥的雨”,道是无情却又有情。不是这“雨”,那流泉飞瀑、奇树怪石又怎能分外壮丽妖烧?虽然增加了几多艰难,却让你享受到战而胜之的喜悦,为你提供了仔细观赏七真祠中那些塑像的机会,没有让你受到“淋漓之苦”。至于文中的“水”(其实是“雨”),更是情切切、意绵绵。先是“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后是“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而后又“跟我们跟到南天门”。可以说,课文中无一景不写“雨“,无一景不合情,情景交融,尽在“雨”中。

②设悬念,生波澜,引人人胜。

文章开头借“雨”设置悬念,中间借“雨”生出波澜,结尾借“雨”抒发感慨。文章的一步步推进,起起伏伏都与“雨”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详见《教参》第15页)

三、讨论课文的深层内涵;课文开头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用意何在?中间写攀登艰难有无必要?结尾部分“敢于”一词能否删去?

课文开头引用古诗文,实际上是定下了全篇的感情基调,冒雨登山.既不是寻常的游山玩水,也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作者追求的是向艰难险阻挑战。登上泰山极顶“而小天下”!正因为如此,文中写登山之险,“雨”中之难就不是闲笔了。结尾“敢于”一词正是“点睛”之笔。这个“敢于”呼应全篇,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敢于”冒雨攀登,战胜艰难险阻,才能领略无限风光,才能“感到意兴盎然.”

课文中写两位老人雨中登山,一位“穿花一般”,一位虽是小脚.却也”稳稳当当”,既交待作者是在他们的“鞭策”与“鼓励“之下,奋力向上的,也是为了以此“鞭策”、“鼓励”读者.

对课文的深层内涵要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仔细品味,深入领悟。

四、讨论“思考和练习”第四、五两题。(答案见《教参》第19页)

五、布置作业。

山雨课文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playboywe8”为你整理了这篇学校举行青年教师成长心得分享会简报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1月20日下午,雨山实验学校举行青年教师成长心得分享会,该校青年教师朱雅丽在会上与广大教师分享成长心得。

朱雅丽老师于2016年入职雨山实验学校,几年来,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中多次获得优秀成绩:2017年优秀课例获“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省级优课;2018年在雨山区雨山区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参加丁华勇名师工作室“电子书包背景下小学数学实验活动的设计”主题教学研讨活动,荣获马鞍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课评选一等奖;2019年获市微队会课一等奖,在全市“千人百课”小学数学专场开设展示课;2020年获安徽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荣获安徽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青年教育教学能手”称号。

朱雅丽老师从雨山实验学校的教科研文化背景切入,和与会人员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梦想和入职四年以来的成长之路。她表示,雨山实验学校一贯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领导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十分重视。学校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量身打造发展规划,围绕发展目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这种浓厚的教科研文化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动力,给与了保障。

朱老师指出,教研团队强大的合力也是促进其成长的重要因素。在日常工作中,同教研组老师们互相交流和探讨已成为常态;每逢教学比赛,大家都积极参加磨课,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以团队的力量精心打造优质课。她还强调,教师成长离不开自身的需要和努力,想要成为优秀教师,一定要拥有教育梦想,对自己严格要求,主动钻研,唯有如此,才能够有所收获。

山雨课文篇3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1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的培养

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写作教学的重点所在,唯有使学生真正的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快乐的写作,才能让学生深入的学习与掌握写作的知识与技巧。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有效的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与技能最为关键的因素。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必须创新与发展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教学当中充分运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来有效的提升学生写作的浓厚乐趣,并让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当中认真的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让学生长期保持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在应对不同的作文教学内容时,必须较好的融合现实生活,来有效的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生对于现实生活当中的各种事物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在作文当中来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

小学生想要写好作文,就必须积累起丰富的写作知识,因此在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必须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让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而且阅读的范围必须具有广泛性,要涉及各个方面、各种内容的健康有益的书籍,从而让学生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要具有教学的耐心,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佳作美文,师生之间来进行相互探讨以及分析与研究,在教学教材的范文当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写作方式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依据范文进行仿写,并要具有自身的写作灵感。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写作后,拓展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就可让学生依据自身的设想来开展写作,学生经过广泛的阅读之后,积累起丰富的写作素材,就能够较好的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意识通过文字较好的展现出来。

3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教学

教师可在写作教学的过程当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效的提升自我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技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写作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喜爱上写作与语文。例如:在教学《山雨》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有小雨的时候登山出游,让学生真实的接触与感受山雨,并与课文当中所描写的山雨来进行对比。通过实际的感知山雨,能够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到在大自然当中山雨的韵味,较之于在课堂当中学习山雨,以及在大自然当中真实的体验山雨的韵味,后者因为身临其境的感知大自然的美景,能够让学生更加的喜爱大自然。在课堂学习当中,来使课文内容和现实生活当中的实际体验进行紧密融合,让学生通过现实的感悟与认知,再结合与文章当中的描写内容,可在直观形象的认知之后,再与文字描述来进行对比学习,从而能够深化学生的认知,让学生能够在脑海当中形成一幅真实的“山雨***”,能够让学生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

4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山雨课文篇4

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多方面和谐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教师用什么方法教,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学,不仅关系到教学成效的高低,更关系到学生在离开教师后的发展。学生只有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学有成效。并且,在今后的各种环境中才能去主动地学习,不断地发展。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深入课堂,有力地推进了素质教育在学校的实施。目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运用得越来越多,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然而,在耳闻目睹和自身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引发了以下思考。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台湾的蝴蝶谷》,有这样一段文字:“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有的山谷里只有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烂,十分壮观。”凭借语言文字,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山谷里满是黄色的蝴蝶,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这么多蝴蝶飞来飞去,忽高忽低,忽快忽慢,充满了生命活力。它们金色的翅膀在阳光照耀下,发出神奇的绚丽的光彩,这是多么美的山谷!事实上,学生依据课文语言展开的想象可能更加丰富。如此精练传神的语言,是多媒体演示甚至录像播映也难以媲美的。前不久正好听到了这一堂课,上课的教师教到这儿时,迫不及待地出示了多媒体课件:不是很清晰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些蝴蝶,它们起先都栖息在树上,然后陆续飞了起来。单调的画面不仅毫无美感可言,更与课文描写的情景相去甚远。这样的多媒体实属画蛇添足,大大影响乃至破坏了学生阅读的胃口。

毫无疑问,多媒体无法代替我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语言与多媒体本是认识世界和人生的两种不同形式,一个是抽象的文字组合,需要读者以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读出形象、读出意义;多媒体则生动得多,有形象的画面,有动听的音乐,不太需要个人的想象。因此,在很多时候,多媒体会影响我们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感受与感悟,会阻碍我们独特的想象与体验。加之多媒体是教师的精神产品,不可避免地染上教师的色彩。多媒体其实就是教师对课文的解读,教师的这种解读可能带给学生负面的“引导”与“暗示”,这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时必须要避免的。

比如,前不久听到苏教版的一堂语文公开课,课文是一年级的《雨点》:“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课上,语文教师分别演示了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里“睡觉”“散步”“奔跑”和“跳跃”的动画。精美的画面,的确给了学生美的享受。但阅读教学首先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眼中的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是否就是老师展示的那个样子?这显然值得商榷。好的语文课首先应给学生联系自己实际解读文本的自由,也许这个学生心目中的小池塘正是老师出示的那样:芳草绿水,还有青蛙。也许另一个学生眼中的池塘已是死水一潭――这样的池塘早已遍布今天的苏南!

也许我这样的想法过于苛刻,那就让我们继续审视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问学生:“假如你也是小雨点,你会到哪儿去,做什么?模仿课文的句子说一说。”学生说了很多,诸如:雨点落到我的雨伞上,在我的雨伞上打了个滚儿;雨点洒在我的脸上,在我的脸上亲了一口;雨点落在柳树上,柳枝长出了嫩芽;雨点落到池塘里,唤醒了小青蛙……总体来看,学生思维活跃,语言也比较生动,但所有的学生说得都挺美:美的现象,美的语言。为什么就没有学生说“雨点落到臭水沟里,痛苦地哭泣着”?为什么没有学生说“雨点落到沙漠里,落到荒滩上”?事实上,地球上很多地方的水都已经死了,不再活泼地流淌,不再有鱼来往,不再哺育小草,不再……难道学生都没有看见这些,都没有听到这些?肯定不是的,那么只能说明是生活的真实远离了语文,远离了课堂,远离了学生。也许有很多理由来解释这一切,但不可否认教师制作的美轮美奂的动画收到了先入为主的效果――形象的东西取代了文字,进而限制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想象和独特体验,特别是对教材的质疑和补充。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应该相信,多媒体运用得当是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语言的。比如《黄果树瀑布》这样描写瀑布:“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得多,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谷回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黄果树瀑布的景象也许还能想象,然而瀑布訇然的声音以及作者的观感,对没有亲临黄果树瀑布的学生――即使是去过但仅是走马观花的人来说,通过语言文字来感悟仍是困难重重的。因此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恰到好处地出示了一段剪辑过的黄果树瀑布的录像,那飞流直下生紫烟的壮观场面,那声势浩大绵延不绝的声响,真实而摄人魂魄,学生见之,无不惊之叹之,陶醉其中,浑然忘我。看后,学生交流感受。一个学生想起了叶圣陶先生的《瀑布》,脱口而出:“黄果树瀑布如烟、如雾、如尘。”第二个学生说:“黄果树瀑布溅起的水雾真的比瀑布还高。”第三个学生只是不停地感慨:“太美了,我无法用词来形容!”第四个学生说:“这真像一个童话世界,我真想马上到黄果树瀑布去。”第五个学生说:“黄果树瀑布不但美,而且很有力量。”这些感悟,有些是超越书本的。而最妙的是“力量”一说,课文语言都未涉及,然而细细思忖,黄果树瀑布如此气势非凡,如此雄伟壮观,自然是有大自然的伟力在焉!

有人曾这样打比喻,现代教育技术之于教学,犹如化妆品之于美女。施妆得当,则美女更美;施之不当,则美女变丑女。我以为,现代教育技术能对教学起的作用,不止是陪衬如化妆品,不止是点缀如漂亮服饰,还可能成为浑然一体的血肉――即教育的资源,帮助感悟课文语言而又不仅仅是感悟课文语言,就像那位老师教学《黄果树瀑布》时恰当地运用那段录像那样。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理论》.

山雨课文篇5

这不,雨才下了一上午,就驱走了连日的炽热,送来了久违的凉爽;赶跑了聒噪的蝉鸣,送来了婉转的雨滴声;冲走了街道的污浊,送来了路面的清洁……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了雨的美好。

上学路上,穿着雨鞋在满布积水的道路上乱踩,时不时地溅起水花,便重温了一遍童年;在校园林荫道间,雨送来的一阵阵泥土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让人仿佛又寻到了春天的踪迹;来到班上,老师宣布了停课放假的消息,本想期末考试好好拼杀一回的我,脸上严肃,口里不说,心里却乐开了花。于是,对大雨的喜爱就更添一层,还和同学们一起祈祷,希望雨下得再大一点,久一点。

第二天,雨果然下得更大,来势更猛了。从外面回来的我,被淋得像个落汤鸡似的,衣裤早已湿透了,还沾了不少黄泥。接着,喷嚏也随之而来。这时,心目中的雨不再是那么美好了。

又是一个暴雨的清晨,顶着瞌睡,我看到外婆在客厅里踱来踱去。见我醒来,外婆急匆匆地走来,焦虑地问:“妹央,快来帮我看看这张报纸,今天的雨还会接连着下吗?会不会更大啊?”外婆那担心的眼里,布满了血丝。外婆一定是彻夜未眠吧,她担心着她那远在家乡的***亲,而正是这场持续多日的大雨,造成山体滑坡,山洪已把道路毁得七零八落……我嘴上安慰着外婆,心 里却想着放假的事。

打开电视,滚动新闻中,一幕幕洪灾现场使我震撼:暴雨如注,道路毁坏,交通堵塞;山体滑坡,泥石流淹没良田,吞噬家园……灾民们的神情里写满了绝望与无助,还有和死神擦肩而过的恐惧。没过多长时间,家里断了水,停了电,连通讯信号也中断了。往日的喧嚣已被那黑云笼罩下的暴风雨的咆哮所替代,整座城就像是在大海中迷失的一叶孤舟,成了孤岛。我焦急起来,也像外婆那样在各个房间里穿来走去。

这天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觉,脑海里满是外婆那担忧的面容,暴雨倾盆的情景,灾民们无奈的神情,满目疮痍的画面。于是,在心中祈祷:大雨啊,快停停吧!

山雨课文篇6

大家都知道,数学课堂上老师是通过例题的讲解来实现数学概念、公理、公式的掌握和应用,解题过程本身就教给学生该怎么做。这个过程很规范,很具有操作性。相对于作文来说就没有这么幸运,因为教材没有提供现成的可操作的例题.需要教师归纳后呈现给学生。

1 审题:长题变短,短题变长

1.1 长题,顾名思义就是题目较长,具体做法就是长题变短。如:《初中生活的新感觉》,关键词是“新感觉”,围绕新感觉来展开就ok了。又如:《一张珍贵的照片》,关键词是“珍贵”,下文就围绕珍贵做文章。再如:《做不完的作业》,关键词是“做不完”,好,围绕做不完选材,布局谋篇就算完事。

1.2 短题,题目只有一两个字,这样的短题,往往让我们难以入手。具体做法是短题变长。如:《雨》,我们可以这样来对付它:在心里把它想成:春雨,夏雨,秋雨,一场及时雨……;也可以想成:春雨贵如油,暴雨过后……;还可以想成:雨中,雨后,雨中情……;又比如:《朋友》,也可以按此法在前、前后、后补充进相关内容,之后再来做文章就容易了。别忘了文题仍是“朋友”。除此以外还可采用联想法,想象法等审题,这需要教师针对作文题目,为学生归纳总结,以便学生操作。

2 写法

2.1 开头:点题,定位。点题:有明暗之分。明点就是把题目中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暗点就是不谋而合。定位:一方面明确要写哪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亮明态度情感,即对所写的人或事是喜是恶,表明自己的观点。

例1:七年级语文上册《清贫》的开头: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员具备的美德。

暗点: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奢侈过。定位: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员具备的美德――感情定位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内容定位。

例2:七年级语文上册陆定一《老山界》的开头: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明点:土名叫老山界。定位: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内容定位。

例3:七年级语文上册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的开头:我的孩子们,我,瞳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明点:我的孩子们。定位: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内容定位,这是何等悲哀的事啊――情感定位

2.2 中间:顺写突出主体。顺写:就是在定位的基础上问个“为什么”或者说“具体过程是怎样的”,然后顺着这样的思路按一定顺序写下去。常用的顺序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此外还有情感顺序,逻辑顺序等。突出主体:就是详写重点部分。

如:《清贫》你看是不是这样:这桩趣事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呢?文章在中间部分就详细的按时间顺序写了这桩趣事的经过。又如:《老山界》也是:“是怎样爬过去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文章中间部分便按时间和空间顺序详细写了爬山的经过。再如:《给我的孩子们》同样也是“具体瞳憬他们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文章中间部分便按情感顺序写出了作者憧憬孩子们什么样的生活和回答了为什么说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

2.3 结尾:呼应开头,深化主题。呼应开头也有明暗之分。明的就是再一次使用开头部分的字词,暗的虽没有使用字词,也是与开头一脉相承,不谋而合。深化主题: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写后有何感想、感受、感悟在结尾写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例1、《老山界》:开头:“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结尾照应开头写出了感受:“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的很。”

山雨课文篇7

知识是人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因为有知识,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也知道我们将要到哪里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五六单元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五单元知识点第五单元 基础知识必记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缩(suō) 甩(shuǎi) 蹦(bènɡ)

(2)难写的字

秧:左窄右宽,右部“央”的一横两边都要出头。

割:左宽右窄,左部“害”的中间部分是一个“丰”。

疯:部首是“疒”,里面是个“风”。

嘻:左窄右宽,右部是“十+豆+口=喜”。

(3)多音字

蔓màn(蔓延)wàn(瓜蔓)

缝féng(缝补)fèng(裂缝)

斗dòu(斗争)dǒu(斗室)

嚷rāng(嚷嚷)rǎng(叫嚷)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后脑勺 本来 活生生 苞蕾 苔藓 丰满

甘蔗 瀑布 软绵绵 谚语 农作物 尽量

雨衣 袖筒 斗篷 情况 袖子 瓦蓝 预报

遮盖 讲座 油锅 酱油 闹钟 逗引 嘴唇

(2)近义词

生长~成长 本来~原来 苞蕾~花蕾

丰满~饱满 尽量~尽力 迅速~快速

飞快~飞速 菜畦~菜地 增加~增长

预报~预告 遮盖~遮掩 逗引~勾引

不声不响~一声不响 理直气壮~义正词严

小心翼翼~小心谨慎

(3)反义词

丰满枯瘦 迅速迟缓 增加减少

飞快缓慢 遮盖裸露 安静热闹

不声不响大吵大闹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

小心翼翼粗心大意

(4)词语归类

①ABB式词语:活生生 软绵绵 凉冰冰 明晃晃

类似的词语:笑哈哈 笑眯眯 笑嘻嘻 笑盈盈

②AABB式词语:窸窸窣窣 安安静静 满满当当

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安安全全

③描写夜色的词语:满天星斗

类似的词语:月光如水 月明星稀 月白风清

④描写说话有气势的词语:理直气壮

类似的词语:慷慨陈词 义正词严 严词厉色

⑤描写声音的词语:窸窸窣窣 滴答滴答

类似的词语:叽里呱啦 淅淅沥沥 嘻嘻哈哈

⑥量词:一块白石头 一件新雨衣 一层玻璃

⑦动词:敲着鼓点 跑到窗前 挺着脖子 甩着袖子

⑧修饰词:用力地长 扁扁的纸盒子 厚墩墩的云彩

二、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路面比作玻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后马路的洁净。

(2)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滴比作珍珠玛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后景色的美丽。

2.拟人句

(1)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杨树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看见起风时的高兴心情。

(2)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雨点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心中的盼望实现后的喜悦心情。

3.夸张句

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

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感受到下雨时狂喜的心情。

4.精彩句

(1)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写出了夏天万物生长的景象。

(2)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

这句话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表达了“我”对雨衣的极度喜爱之情。

5.哲理句

(1)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

这句话引用俗语,来说明夏天与世间万物生长的关系的密切。

(2)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这句话引用农谚,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夏天与生物生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3)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这句话写明白的道理: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尽量地长身体、长知识,努力地锻炼和学习。

比喻的修辞手法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判断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三、考试热点

1.《夏天里的成长》一课,引用的谚语较多,考试时常以课文内容填空或选择的形式考查。

2.《盼》一课,心理活动描写很精彩,考试时常以句子仿写的形式考查。

3.《习作例文》二则和第五单元习作,考试时常以围绕中心选择不同方面或事例的形式考查习作水平。

四、“1+X”阅读

推荐篇目:曹敬庄的《索溪峪的“野”》

推荐理由: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阅读方法:这篇文章脉络清楚,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其谋篇布局时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每一方面的描写也采用同样的方法。文章可与《夏天里的成长》《小站》进行对比阅读,通过比较,进一步学习和体会作者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选取不同事例来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六单元知识点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绕(rào) 慨(kǎi) 蔼(ǎi)

(2)难写的字

簸:注意右下是“皮”,不要写成“支”。

涯:左窄右宽,右边“厂”下是两个“土”。

裹:外面是“衣”,里面是“果”,不要少写左下的“丿”。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晶莹 摇篮 壮观 和蔼 半径 资源 有限

矿物 地质 无私 矿产 慷慨 节制 开采

枯竭 贡献 毁坏 滥用 生态 设想 例如

基地 破碎 目睹 子孙

(2)近义词

晶莹~剔透 交错~交叉 渺小~微小

恩赐~赏赐 慷慨~大方 开采~发掘

枯竭~干涸 贡献~奉献 随意~任意

温暖~暖和 合适~适合 顺溜~顺畅

松散~疏松 舒服~舒适 打算~盘算

笑嘻嘻~乐呵呵

(3)反义词

晶莹浑浊 和蔼严厉 渺小伟大

无私自私 慷慨小气 开采埋藏

枯竭充沛 贡献索取 投入支出

温暖寒冷 顺溜阻碍 松散紧凑

舒服难受 喜欢厌恶 白霎霎黑漆漆

盘踞撤离 险恶平安 恭敬傲慢

劲挺弯曲 勇敢胆怯 凶猛温柔

荡漾平静 风雨同舟分道扬镳

(4)词语归类

①描写神态的词语:和蔼和亲

类似的词语:

笑逐颜开 喜笑颜开 愁眉苦脸

②含有风雨的词语:风雨同舟

类似的词语:

风雨兼程 狂风暴雨 疾风骤雨

③含有日或月的词语:日月同辉

类似的词语:

日新月异 日月无光 日积月累

④量词:

一个晶莹的球体 一粒种子 一张软床 一片雪

⑤动词:

遥望地球 提供矿产资源 毁坏资源

提出设想 解除干渴 滋润心田

⑥修饰词:

群星璀璨的宇宙 松散的地 温暖的怀抱

粼粼的波光 了不起的奇迹

⑦描写大地的成语:

顶天立地 山崩地裂 地动山摇 春回大地

大地回春 大好河山 日月经天 江河行地

山崩地陷 大地春回 寸草不生

二、佳句积累

1、比喻句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气层比作地球的纱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球的美丽。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地比作母亲,把“耙得又平又顺溜”的土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黑在自己的土地里认真细致地劳作的工作态度和深沉地热爱土地的思想感情。

2、拟人句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地球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球像母亲那样“和蔼可亲”地孕育和哺养着人类。

(2)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树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的“勇敢”的特点。

3、精彩句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生动的描写,写出了环境的美丽与舒适,表达了作者对青山的热爱之情。

4、含义深刻的语句

(1)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只有”一词,突出地表现了保护地球的刻不容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这句话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农民与土地关系之密切。

(3)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青山不老”指的是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拟人句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三、考试热点

1、《古诗三首》一课,常以课文内容填空或默写的形式考查。

2、《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第1、2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3、《三黑和土地》一课,课文中的几处比喻句,考试时常以仿写句式的形式考查。

4、《青山不老》一课,第3、5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5、第六单元的习作是学写倡议书,在课外阅读题中常以写建议的方式考查。

四、“1+X”阅读

推荐篇目:郭以实的《鸟儿的侦察报告》

推荐理由:文章以童话的形式,用鸟儿给“我”发回的几份侦察报告贯串全文,借鸟儿之口诉说了鸟类遭到人类迫害的种种情形,形象地展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带来的令人心痛的恶果,警示人们要保护环境。

阅读方法:这篇文章可以和本单元的其他几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从内容、题材、写作方法、主题思想等几个方面比较它们的异同,从而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学好语文必须养成的十大习惯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二、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三、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记日记的习惯。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九、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山雨课文篇8

雨越下越大,整个乌蒙山麓笼罩在一片雨雾中。

今年5月27日,杨克会很早就起来了。他要像往常一样,去接沿路的几个学生上学。他匆匆吃了点东西,抓起一把雨伞,跑出家门。“克会,这么大的雨,别去了吧。”年迈的母亲在门口叫住了他。“不行啊,妈,娃们出了事怎么办?我怕……”话没说完,杨克会就打起伞,走了。

杨克会是四川省筠连县镇舟镇石花乡的民办代课教师,今年24岁。他的学校在深山里,家就住在山下的公路边。

从家到学校要走十多里的崎岖山路,每天他都要和同校的熊老师一起接送孩子们上学,遇到雨天或是学生生病的时候,他还要和熊老师轮流背着孩子们下山。今天雨下得特别大,他怕熊老师一时赶不到,就一个人提前去接孩子们了。他先赶到三年级学生陈永家。陈永得过小儿***症,行走不便。她虽不是杨克会班上的学生,可这些年来,杨克会总对这个残疾学生特别照顾。

已是早晨8点多了,扶着陈永,杨克会叫上沿路住的陈永强、余锐、徐珊三个孩子,又冒着大雨上路了。

翻过几道山坡,大约8点半左右,他们走到离学校还有一里左右的大匾地带。这是一段非常崎岖狭窄的山路,路的一边是陡峭的山岩,另一边是悬崖。雨下得更大了,风裹着泥水,打在他们身上、脸上。虽然打着伞,可杨克会身上早已湿透了。路太滑,他没法背着陈永走,只得走在四个孩子中间,前后照应着,一路上,不停地叮嘱着孩子们要注意安全。

突然,走在前面的余锐、陈永强大声喊了起来:“老师!石头!”一阵轰响,随着山风传过来了。杨克会倏地甩开雨伞,猛一抬头,只见一块大石头从山坡上滚落下来。“快跑!”他大喊一声。陈永强、余锐、徐珊三个同学四散跑开了,可腿有残疾的陈永却呆立在那里,怎么也动不了。

石头带着风声,向陈永的头上砸去。两米外的杨克会猛地转过身来,急蹿几步,一把将自己的学生推了出去……

巨石砸在了杨克会的右腿上。一阵巨痛袭来,他昏倒在泥泞的山路上。

“杨老师!杨老师!”恍惚中,杨克会听到他的学生在哭叫着他,他睁开眼,眼前是四张满是泪水与雨水的小脸,他轻轻推开孩子们:“快躲开,别管我,这里太危险!”说完又昏了过去。

“孩子们都没事吧”

村民高仁贵此时正在田里查看他的秧子。他忽然看见对面山上有几个孩子在哭叫着。出事了!他拄着一根锄把趟过了山沟。“杨老师!他……”孩子们哭得说不出话来。地上躺着的杨克会,右小腿已经被砸断,只有一点皮连着,膝盖下露出一段沾满泥血的骨头。

“杨老师!杨老师!”高仁贵摇醒了杨克会。“别管我,你快走吧!这里可能还会掉石头。孩子们都没事吧?”疼痛使他再一次昏了过去。

村民张尚金、陈国荣和学校老师高扬等人循着孩子们的哭叫声赶来了。“快送杨老师下山。”陈国荣背起昏迷中的杨克会向山下跑去。

冰凉的雨水使杨克会再一次清醒过来,他伏在陈国荣的背上,对同事高扬说:“高老师,我可能不行了,我的那些学生还得托你照看一下……”

高扬含着泪点了点头。

在这所没有围墙、操场,没有教师办公室的山村小学里,只有他、杨克会、熊老师三位教师。学校的全部资产是两间半破旧的泥墙教室和十来张已坐过几代人的旧课桌。他知道,杨家兄弟三人,杨克会是老二。他大哥在开汽车,弟弟外出打工。他的父亲开了一个粮食加工作坊和一个汽车维修铺,家里的经济条件在当地还算相当不错的。当杨克会刚来到石花村小学时,他和熊老师还暗暗怀疑过:这个小伙子,能吃得了山上这般苦吗?

但杨克会留住了,一干就是两年。学校建在山上,老师们上班下班每天都要往返十多里山路,中午也不能回家吃饭。为此,他得了严重的胃病和胆结

石。有时,胃疼得实在厉害了,他就用左手使劲按着肚子,右手拿着教鞭坚持给学生们讲课,从未因病停过一堂课。今年初他爱人生小孩,同事们都劝他在家里呆上几天,熊老师还主动提出帮他代课,可他却说:“熊老师是女同志,家里事情又多,我不好麻烦她。”就这样,学生的课一天也没有断过。

“杨老师受伤了!”石花村全村老小迅速行动起来,他们砍来竹竿,找来竹椅,绑成一副简易的滑杆,抬着杨老师,向镇舟镇卫生院跑去。

“老天!救救娃的好老师吧”

镇中心校的校长严大凯立刻叫上一辆农用车迅速赶往洞口电厂,远远地看见石花村村民们已将杨老师抬到变电厂门前。严校长迅速指挥大家把杨老师抬上汽车。这时,雨下得更大了,风吹得更猛了。村民们淋着雨站在没有车篷的车厢中,用手拉着塑料薄膜为杨老师遮挡着风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老天!救救娃的好老师吧!”

石花村小学的学生,基本是山里贫困农户的孩子。许多年收入不足百元的家庭很难交得起孩子学费。年年都有学生因没钱交学费而不敢来学校报到。一遇这种情况,杨克会总会拿出自己一月仅有的90元工资,为学生们垫上。学生家长实在没钱还,他也不计较。他代课这几年来,到底帮学生交了多少学费,他自己也记不清楚了。杨克会心里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不要让一个孩子辍学。

严校长淋着雨,站在摇晃颠簸的车厢中,看着杨克会惨白的脸,心情很是沉重。1992年,镇舟镇小学缺教师,急需招收一批民办代课教师,经过多次考虑,他找到杨克会。他之所以找他,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杨克会是高中毕业生,算是这大山里少有的秀才。第二,杨克会为人正派,从不参加、斗殴这类事。当然,严校长当时也心存顾虑,杨克会家境不错,还会家电维修技术,不知愿不愿来。

哪知杨克会听校长说明来意,竟一口应下:“行,我试试看。”

山雨课文篇9

[关键词]朗读;学生;文本;情感沟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锻炼语感、内化文本的重要途径。琅琅的读书声,是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文本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回归文本解读,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引领学生充分地读,逐层深入地读,给朗读以生命,做到读通文,读入境,读出情,达到与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同构,使朗读基于文本、跃出纸外。

一、 把握主线,整体感知――读通文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出现脱离了学生实际,拔高朗读要求,让学生在初读文本时,要求学生做到读得好,口齿清楚,读出感情,学生根本无法在感知的基础上学会朗读。对此,教师有必要将朗读向课前延伸,在课堂教学前有目的地布置学生朗读课文,把文本读通、读顺,扫除字词障碍,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从整体上抓住文章的事、人、情、理,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所贯穿的情、理线索,把琐碎的课堂讲解让位给朗读,引导学生沿着文本解读的主线,进行自主的入境朗读,从整体上感知文本中所蕴涵的意旨、情趣。在教学《老人与海鸥》时,教师大胆放手,引领学生在字里行间遨游,在反复诵读中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精彩。

二、抓住重点,深化感悟――读懂意

在教学中,往往存在“只讲不读”“思而不读”,或对朗读缺乏指导,或不得要领,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的现象。这样导致学生朗读不能融体验、感悟为一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依赖于教师的讲析。阅读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领悟文本,读懂文意,进行坚实的重点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充分的语言沟通、情感交流,通过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赏析,领悟文本内涵,体会文本表达技巧。在这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入情朗读”,努力做到既注重朗读形式又注重朗读时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教师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 在教学《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课,为了使学生感受暴雨和山洪的特点,教师可以作如下设计:先让学生找出描写这场暴雨和山洪的句子,读一读,并用一个字来概括?(大、猛、狂)再思考作者怎样表达才让我们有雨“大、猛、狂”的感觉呢?出示: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引导比较哪一种表达方式最好,并给予朗读指导。

这一环节,老师将教学内容锁定在文中描写山洪和暴雨的句子,一句“作者怎样表达才让我们有雨‘大、猛、狂’的感觉呢”,引领学生品出短句的有力,读出一连串短语的渲染作用,悟出“以美写丑”的艺术效果。把朗读的时间用到了刀刃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积累了语言,提升了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同时还让学生习得表达技巧。

三、张扬个性,拓展解读――读出情

山雨课文篇10

师:请同学们看这幅***,它会令你想起哪首诗?

生:《望天门山》。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诗歌《望天门山》,现在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师生共同背诵古诗《望天门山》。

师:这首古诗不仅要求背诵,还要求默写,下面请大家拿出笔和纸,看谁填得又快又好。[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天门中断( )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一片日边来。]

师:这位同学填的是“楚江”“孤帆”,对吗?

生:对。

师:这位同学不仅填对了,而且字写得工整、漂亮,老师给你点个赞。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同桌写对了就给他点个赞吧!

【点评】执教老师采取复习导入法,由古诗《望天门山》引入教学,既检测了学生背诵诗歌及掌握生字词的情况,又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李白的诗歌《望天门山》,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诗。谁来读一读课题?

生读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老师发现,“饮”的前鼻音和“晴”的后鼻音你读得特别准确。题目比较长,我们要怎么停顿呢?谁来范读一遍?

生范读课题。

师:这位同学停顿准确,读得很有节奏,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读了诗题,你能知道什么?

生1:苏轼在西湖上喝酒。

生2:天气是先晴后雨。

师:题目经常会缺少一些要素,这首诗的题目缺少了人物,我们在理解题意时要学会补充人物这个要素。(补充说明:这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喝酒赏景,天气起初是晴朗的,后来下起了雨。)

【点评】诗题是一首古诗的眼睛。教学时,执教老师让学生从读诗题开始,强调读准字音,注意停顿,了解题目的意思,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个板块的学习。

二、读准音,初感知

师:诗人看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利。

师:这里有几个特别难读的字,谁来挑战?

生1读生字词“潋滟”“亦”“妆”。

师:这位同学读“妆”时,翘舌后鼻音读得很准确,谁再来读一读。

生2读生字词“潋滟”“亦”“妆”。

师:这位同学读“潋滟”时,前鼻音读得特别准确,请你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吧。

师:去掉拼音后的生字,你还会读吗?

全班学生读生字词。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读诗,读得字正腔圆。

师:你读得很有节奏感!“子”“奇”“宜”都是押“i”音,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学会体会诗的韵味。

男女生比赛读,最后全班读。

【点评】朗读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初读,如自由读、个人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等,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在老师的指导和点拨下,读好停顿,读出诗的韵味,达到了字字准确、句句流畅的朗读目标。

三、知诗意,想画面

师:我们学习古诗,除了读准字音,还要了解诗句的意思。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诗句?给大家推荐一下。

生1:看注释。

生2:看插***。

生3:想象画面。

……

师: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一两种方法读这首诗,通过字面含义,你能够想象出什么样的画面呢?

生1: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晴天时和下雨时西湖的画面:天晴时,太阳高照,西湖的水在荡漾,湖面上闪着粼粼的金光;下雨时,远处和近处的景色朦朦胧胧,别有一番奇特的美。

师:你描述了一幅西湖晴雨***。

生2:我眼前出现了这样的西湖:晴天时,艳阳高照,水面波光粼粼,是橙色的;下雨时,云雾弥漫在西湖上空,像仙子一般。

师:你用比喻的方式描述了想象中的画面,真好!

【点评】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自由朗读,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同时感悟诗的意境。

师:你认为哪一句诗描写的是西湖的晴天呢?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诗句)你从哪里看出来是晴天呢?

生:水光潋滟。

师:“潋滟”是什么意思?

生:波光闪动的样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注解。

师:很好!通过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这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

【点评】现行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古诗词就有了相应的注释,对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做了解释和说明。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好教材,让学生掌握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方法,并在学习中反复强调,从而形成学习能力。

师:阳光洒在微波荡漾的湖面上,你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

生1:微波荡漾的湖面上银光闪闪,像是铺满了钻石。

生2:湖面波光闪动,像可爱的小精灵在湖面上玩耍。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银光闪闪的湖面多美呀!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语形容这样的景象?

生:水光潋滟。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个词,读出湖面波光闪烁的美景。

生齐读。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湖面波光闪动的画面)你们看,这就是――

生:水光潋滟。

师:这样的景象让你想起了哪些词语?

生1:波光粼粼。

生2:碧波荡漾。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波光闪烁、金光闪闪、浮光跃金……)这些都是描写阳光下水面景象的词语,让我们记住它们吧!

师:诗人一个“水光潋滟”让我们想象到了这么多的画面,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现在我们将这些词语运用到诗句当中,说一说西湖的美景。[多媒体课件出示( )晴方好]

生1:水光粼粼晴方好。

生2:金光闪闪晴方好。

生3:波光闪烁晴方好。

师:好一个绚丽多彩、生趣盎然的西湖晴天。晴天下的西湖湖面波光闪烁,多美的画面呀!你在哪儿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呢?

生1:太阳照在北海银滩海面上也是这样的景象。

师:当你在北海银滩看到这样的景象时,你可以说――

生1:水光潋滟晴方好。

生2:我坐在游船上也看到过这样的景象。

师:当你坐船泛舟湖上时,你可以说――

生2: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看到阳光照耀下的南湖,我们可以说“水光潋滟晴方好”;站在风景秀丽的漓江边,看到这样的景色,我们可以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在杭州,看到晴天下波光闪烁的西湖,我们可以说“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方”是什么意思?

生摇头表示不知道。

师:当用看注释、看插***、想象画面这些方法仍然无法理解诗意时,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书。“方”在字典里有好几种解释,老师选出了4种,你认为选哪一种解释才对?(多媒体课件出示:①办法,技巧;②正、刚刚、恰;③地区、地域;④方形。)

生:选②正、刚刚、恰。

师:没错!西湖的晴天美得恰到好处,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生齐读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

【点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生诵读诗文提出了“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潋滟”一词时,执教老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让学生在想象和描述中回忆有关描写水面波纹的词语,积累词语,领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了与水面波纹相关的词语,并让学生运用到诗句中,创设了许多场景,让学生通过吟诵诗句来形容自己见到过的景象,达到了课标的要求。

师:当诗人还陶醉在阳光明媚的画面中时,天空突然下起雨来,雨中的西湖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谁来读一读。

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1:下雨了,景色朦朦胧胧的,像烟雾缭绕一般。

生2:像一幅山水画。

师:朦朦胧胧,云雾迷漫,隐隐约约,若隐若现……我们可以用诗句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

生:山色空蒙。

师:西湖阳光明媚的晴天很美,雨景也很奇妙,“亦奇”是什么意思?

生:也很奇妙。

师:“亦”用换词方法来理解就是――

生:也。

师:“亦奇”就是也奇妙的意思。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雨中,感受西湖雨景的奇妙吧!

生读诗句“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老师发现有一位同学读“山色空蒙”时声音特别轻柔,仿佛置身于这奇妙的雨中。(多媒体课件出示***片和诗句,引导学生读出西湖晴雨两幅***的不同景象。)一天之中,诗人看到了西湖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全班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两幅不同的画面。

学生齐读第一、二句诗。

【点评】古诗语言精炼、鲜明、形象,学生通过想象、朗读,感受到了在不同天气下西湖的美,将西湖晴雨两幅***的美读得富有层次和厚度。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四句诗,学生齐读)这么美的西湖,诗人把它比喻成什么?

生:西子。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你知道西子是谁吗?

生:西施。

师:对,西子名叫西施,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到底有多美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传说西施天生丽质,每次她在古越国浣纱溪边洗纱的时候,水中的鱼儿一看到她,都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入了江底,所以她还有一个美称――沉鱼。

师:在苏轼眼里,西湖就像西子一样美丽多姿,那么,在其他诗人眼中,西湖又是怎样的?(多媒体课件出示3组比喻诗句:湖上春来似***画,乱峰围绕水平铺。――白居易《春题湖上》;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周起渭《西湖》;月宫里的明镜,不幸失落人间。――艾青《西湖》)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

师:诗人把西湖分别比作什么?

生1:白居易把西湖比作***画。

生2:周起渭把西湖比作明月。

生3:艾青把西湖比作明镜。

师:苏轼把西湖比作西子,妙在哪里?西湖和西子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生1:因为西湖和西子一样美。

生2:西湖和西子前面都有一个“西”字。

生3: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她们都属于同一个地方,西子是越地美女,越地是今天的江浙一带,西湖也在浙江。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对于西子而言,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刚刚合适,对于西湖来说,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也都刚刚合适。

生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总相宜”是什么意思?

生:是很合适的意思。

师:西湖之美,何止晴天、雨天,其实,春夏秋冬,一日的清晨、午后、黄昏,景色各异,美不胜收。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西湖,从此西湖就有了一个美妙动听的名字――西子湖,所以,诗人不禁感叹――

生读第三、四句诗。

【点评】“欲把西湖比西子”这个比喻句,传神地写出了西湖的神韵美,那么如何把这种神韵美传递给学生呢?在教学策略方面,执教老师选择了用语言描述、故事引入、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西子的沉鱼之美,再用对比鉴赏的方法,与白居易笔下的“***画”,周起渭笔下的“明月”和艾青笔下的“明镜”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苏轼的比喻妙处所在,明白西湖的美在于神韵,在于诗人对西湖的热爱。

四、诵古诗,悟诗情

师:苏轼用了28个字为我们展现了西湖的美景,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加动作读,可以用吟唱的方式读,可以配乐读,试着读出诗中的画和诗中的情。

学生自由读诗,有的在朗读时加入肢体动作,有的用吟唱的方式读。

师:苏轼在杭州做官时,为了保护西湖,不惜多次上书朝廷,贱卖自己的字画,修筑苏堤,疏通西湖,还修建了三潭映月。刚刚完成长堤修筑,苏轼泛舟西湖,心情很好,诗情满溢的他随即吟诵了这首诗。

全班学生齐读诗歌。

师:千年后的今天,西湖依然水光潋滟,仍旧山色空蒙,但湖上已不见饮酒之人,只有西湖边上坡的雕像深情矗立,他对西湖的爱已融入诗中,成为了千古绝唱。

生再次诵读古诗。

师:苏轼的诗现存约2 700余首,诗的题材广泛,豪放旷达又不失婉约,善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老师推荐大家读一读这两首诗《望湖楼醉书》《中秋月》,试着领会苏轼创作的艺术风格。

【点评】学习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执教老师在教学时采取范读、个别读、配乐吟诵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进而体会诗歌的含义与情感,最后通过补充苏轼的资料、推荐古诗的方式,让学生领会诗人创作的艺术风格。

【总评】

教学时注重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智慧课堂的标签。教学古诗词,教师如何让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积累语言,提升思维和语用能力呢?执教老师对此做了有效的探索。

一、读准确,读通顺,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古诗语言凝练、形象,有着鲜明的节奏,富于音乐美,朗读最能够让人感受到这种艺术魅力。教学中,执教老师设计了3个层次的读:一是读通、读顺、读准确;二是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三是读出诗的个性和韵味。每一个层次的读目的不同,形式也比较多样。第一层次的读,学生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层次的读,学生在读中要把握诗句的含义,读出诗的节奏美和音韵美。第三层次的读,学生在充分感悟诗情后,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这样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古诗教学以诵读感知为主的特点。

二、懂诗意,悟诗情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与丰富的想象,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古诗词除了能够理解诗意,重点在于想象画面,感悟诗情画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教学中,执教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想象,在学生读通读顺整首诗后,没有对词句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以“读着这首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一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抓住“水光潋滟”一词,让学生想象阳光下湖光闪动的美丽画面“像可爱的小精灵在湖面上玩耍”“湖面像是铺满了闪闪发光的钻石”。

三、想意境,品诗情,积累运用,领略诗韵

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诗的境界》一文中说过:“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见’字最要紧。”见,是一种当下的直觉的观照。见什么?见景,见意象。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能够见意象,教师的作用就是“举象”,“举”是打开,是呈现,是营造,不仅要“举象”,还要“造境”。

教学中,执教老师不但带领学生想意境,品诗情,还注意引导学生读诗“见”景,通过“举象”“造境”让学生展开想象,并在想象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例如,学习“水光潋滟晴方好”这句诗时,教师抓住“水光潋滟”一词,引导学生想象“阳光下水光潋滟的画面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于是,波光粼粼、波光闪动、银光闪闪、碧波荡漾等词不断地从学生口中涌出。接下来,执教老师又设计了让学生将积累到的词语填到诗句中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进而深入理解“水光潋滟”一词的含义,更好地体悟诗情,接着又以“晴天下湖面波光闪烁,多美的画面呀!你还在哪儿看到过这样的情景”这一问题,让学生从西湖水光潋滟联系到北海银滩等地的景象,学生由此读出了诗情画意。再如,学习“欲把西湖比西子”这句诗,执教老师分别用了3位诗人的3首诗,通过对比、讨论、品味,让学生体会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精妙,进而积累与比喻相关的诗句,最后还补充了苏轼的资料,让学生能够继续研究诗人的创作风格。这节课很好地实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一教学目标。

山雨课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山雨课文10篇

学习

医药产业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医药产业论文,内容包括医药产业论文怎么写好,生物医药产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2006年10月17日,据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披露:近些年来,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中国已与70多个国家签订含有中医药条款的卫生合作协议,另外还签

学习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反思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设计及反思,二小放牛郎课后反思。这次演出以后,《歌唱二郎山》很快从康藏公路,从二郎山下飞向全国各地,飞向异国他乡。由于这首歌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在志愿***部

学习

房产销售知识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房产销售知识10篇,内容包括房产知识二手房销售知识,房产销售专业知识讲解。1.1销售人员专业知识不强很多房产公司的销售人员都是直接源自于一些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对具体的房地产知识没有一个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这样就

学习

鼓励学生的名言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鼓励学生的名言10篇,内容包括关于鼓励学生的名言100句,鼓励学生的名言100句。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4、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5、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

学习

元宵灯笼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元宵灯笼10篇,内容包括元宵灯笼文案大全,元宵灯笼文案加。等材料准备齐了,爸爸让我先把木板的四个角钻上小洞,小洞钻好后,再把铁丝固定在木板的小洞上,把四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在红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画,把它弯成圆筒,套在铁

学习

信息备课组工作计划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备课组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精华备课组工作计划7篇,备课组工作计划合集8篇。一、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医院建设1、安装抗生素管理软件,院感软件等管理软件,危急值管理软件,安装OA系统,满足以后临床、管理对

学习

中专实习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中专实习10篇,内容包括中专顶岗实习日记,中专实习内容及过程。打字员,需要什么,也就是娴熟的打字技术,和简单的电脑操作能力,和一定的文字能力。对于这些来说,我觉得我平时上网,和学校的学习,给了我这样的能力。我相信只要认真就能

学习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0篇,内容包括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进度计划表。从这两天上课班级情况调查来看,七年级的学生对信息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班级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小学学过电脑,而有的班级有一半的

学习

简报的写法10篇

阅读(28)

二、工作简报的写法工作简报的写作方式较为灵活,总的要求是简明扼要,内容集中,语言简洁、准确、重点明确、客观真实,编发快速及时。具体的写作要注意常见的写法有:(1)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把工作内容直接归纳出来。(2)根据简报的主题需要,侧重

学习

工程监理述职报告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监理述职报告,内容包括工程监理人员的个人述职报告,工程监理管理述职报告范文大全。1、负责监理站监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收到上级单位下发的各种文件后,我部门对文件进行处理,填写文件处理单报总监批示,按领导批示

学习

慰问残疾人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慰问残疾人10篇,内容包括慰问残疾人简报怎么写,残疾人年底慰问。民***部部长李立国、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副秘书长丁学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中国残联***张海迪、中国残联理事长王

学习

美丽爱情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美丽爱情10篇,内容包括美丽的爱情,爱情美篇。3、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4、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所以才会

学习

阳光明媚的日子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阳光明媚的日子10篇,内容包括怀念阳光明媚的日子的文案,阳光明媚的日子发的文案。外婆家住在一个大院子里,房子坐北朝东,院子口心中有口水井,井旁边有一棵桂花树,井里养着金鱼。那儿的生活环境虽然很简单,但那里却让我每天都过得

学习

考前心理辅导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考前心理辅导10篇,内容包括考前心理辅导与技巧,考试前心理辅导的心得。一、对中高考学生考前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研究表明,心理素质较好的人遇到困难临危不惧,乱中求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人能够承受压力,在事业方面易取得成

学习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0篇,内容包括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一篇课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课文。第一课时1.下列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qī)上。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tāo)的清响。C.母亲呵!天

学习

趵突泉课文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趵突泉课文10篇,内容包括趵突泉课文经典段落,趵突泉课文朗读。济南的泉水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精彩纷呈,有的呈喷涌状,有的呈瀑布状,有的呈湖湾状,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

学习

黄山奇石课文教案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黄山奇石课文教案10篇,内容包括黄山奇石原文及教案,黄山奇石原文和教案二年级上册。小学生具有特别强的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

学习

八下英语课文重点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八下英语课文重点10篇,内容包括八下英语重点短语和句型,八下英语课文u1笔记整理。当今教育改革的潮流是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而实际上对英语专业等级考试的成绩又是相当重视,这就使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成了两个互不干涉

学习

英语课文论文

阅读(62)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课文论文,内容包括英语课文阅读80篇,英语论文完整版。一、文学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回溯英语教学和文学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过去尤其是20世纪之前,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学被认为是不可分割的

学习

小学语文课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语文课文,内容包括小学语文课文1-6课文汇总,小学课文最新版文章。新课改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春天,活跃的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但是笔者认为任何改革都要理智对待。新课程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到底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

学习

复述英语课文的方式方法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复述英语课文的方式方法,内容包括复述课文用英语怎么说,复述英语课文的方法有哪些。复述是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加工重复的过程,是非常必要的学习手段,是学生对语言材料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是一种基于理

学习

课文《狼》导读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课文《狼》导读,内容包括课文狼全文,狼课文讲解。《狼》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它是一部具有批判精神的孤愤之书,作者蒲松龄可谓描写鬼狐、妖怪的高手大师。大文豪郭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