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专业论文第1篇
1.1总结典型工作任务本文作者在院系建设中,参与了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本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是需求分析员、UI设计师、软件设计师、测试工程师、质量保障师、数据库管理员.通过在扬州天润电脑有限公司、扬州信息产业园等多家企业详细调研后,根据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总结出一系列典型工作任务:系统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与维护、用户界面设计、代码编写、软件测试、用户手册编写.
1.2开发学习领域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按工作步骤的实施过程展开顺序及需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到核心来开发学习领域.开发出如下学习领域,如***3所示.整个学习领域设计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酒店管理系统》、《网上书店》、《论坛系统》四个项目为主线,围绕着如何解决典型工作任务而展开.每个项目的开发任务中精巧的整合了抽象的开发技术,知识的应用性得到了突出,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创新意识,强化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4].
1.3学习领域的课时安排考虑学习领域学时分配时,遵循的原则是,工作任务中频率高的分配学时多,难度大的分配学时多.如表1所示。在此,《使用和Ajax技术的网上书店开发》和《基于Struts/Spring/Hibernate/Ajax的网上信息平台开发软件测试》属于难度稍大的课程,因此学时分配上是最多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程序素养的养成,每个学年的课时分配也是逐年递增的.
1.4学习情境设计受篇幅所限,这里仅以《使用HTML和JavaScript的动态网站开发》为例说明学习情境的划分.如表2所示,这门课程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符合了学习情境大于3的标准,让学生在重复和比较中掌握技能.前4个情境都是页面制作,属于同一范畴,按照难度逐步递增的特点进行设置.在这四个情境中完成的页面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完全体现了网站开发的技能要求.第5个情境是一个完整网站的制作,将前四个情境的技能要点全部包含,是一个较复杂的工作过程。
1.5学习情境教学实施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地获取信息、***地制定计划、***地实施计划、***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的六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实施.以“学习情境1:***文并茂的简单页面制作”为例进行说明.如表3所示.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频繁互动,学生***决策,做出计划方案并实施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计划完成后,学生要自查并互查,这也是强化技能的一种方式.学生分组完成计划,关注工作的进度,可以加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工作责任心.
2结束语
核技术专业论文第2篇
为克服平均主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环境,使每个专业技术人员能在与本人知识,能力和客观需要相适应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促使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提高素质,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进取精神,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有关***策,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机构 公司设职称领导小组,作为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领导机构,负责在定员、定编基础上,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合理比例;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推荐;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度及任届期满考核工作的审查。 分厂设专业技术职务考评推荐小组,负责分厂各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向公司职称领导小组的推荐工作;制订分厂专业技术人员的设置,评聘方案并提交职称领导小组;以及对分厂受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年度和任届期满的考核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各级人事部门负责实施。 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范围 (一)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或考试适用于公司从事专业技术及管理工作的人员。 (二)聘任职务限于已取得某一系列专业技术资格且在相应或相近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的人员。 三、专业技术资格的评聘或考试程序 由专业技术人员本人申报,经部门领导批准,报相应级别的人事部门核定其任职条件,确认后,推荐到职称领导小组审查,最后报地方人事局,参加其相应系列的评审或考试。 四、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条件 (一)***治素质条件 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敬业爱岗,服从公司工作安排, 支持公司各项改革。 (二)学历条件 “员级”和“助师级”职务:要求中专以上学历。 “中级”职务:要求大专以上学历。 “高级”职务: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三)资历条件 “员级”职务:中专或大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 “助师级”职务:中专毕业,担任“员级”职务四年以上;大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再工作三年;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 “中级”职务:大专、大学毕业担任“助师级”职务四年以上,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三年。 “副高”职务:大学本科、研究生毕业,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四)能力、业绩条件 “员级”职务: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能承担本专业一般的技术工 作。 “助师级”职务: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对本专业的一般技术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在工作中做出一定成绩。 “中级”职务: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科学技术动态,结合实际制定研究技术计划,规划,能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本专业技术工作中做出成绩,发表过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 “高级”职务:具有较系统和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对本专业有较深入的研究、掌握本专业发展前沿状况,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解决工作的复杂问题,成绩显著,发表过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 各级职务均应具备指导下级职务工作的能力,负有为公司培养人才的职责,任期内应具体负责指导一名下一级职务人员工作和业务学习。 五、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规定 财会、经济、统计、审计专业的资格取得,需符合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学历、工作年限的要求,方可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 六、职称外语要求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凡要取得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除符合免试条件的外,必须通过一门外语的考试,因特殊情况采取“先评候补”取得资格者,在聘期内必须通过外语考试,否则不再续聘。 七、职称计算机要求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除符合免试条件的外,必须参加全国职称计算机统一考试并成绩合格者,方可申报评审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参加全国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八、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考试费用的规定 各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取得,其评审、答辩、考试等各项费用由申报者本人承担。 九、考核及聘用办法 公司对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评、聘分开的原则,实行两年一聘用,一年一次年度考核,两年一次任届期满考核。 (一)考核原则:强调***治与业务全面考核,注重实绩,客观、公正、公开性原则。 (二)考核范围:已被聘任,任命的各系列专业技术人员 (三)考核目标:专业技术人员聘任 、任命到相应岗位后的工作优劣,贡献大小。 (四)考核内容:从德、能、绩、勤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即考核***治思想、履行岗位职责,完成专业技术任务的数量、质量,实绩,效益,补充新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工作态度,敬业精神。 (五)考核标准:以百分制计算,***治思想好20分;全面履行了岗位职责25分,完成专业技术任务45分,通过各种途径补充专业技术知识10分。 (六)考核程序:自我总结,被指导人评价,群众评议,组织评价,考核评语。 (七)考核结论:95分以上为优秀,80—94为称职,60---79分为基本称职,59分以下为不称职。 (八)聘期管理:打破聘任终身制,凡考核结论为不称职者,将对其实行低聘或解聘,没有受聘或受聘后又被解聘者,均不享受相应的职务工资待遇。 九、待遇:聘期内按公司规定执行 十、本办法由公司职称领导小组负责解释,经公司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并从发文之日起执行。
核技术专业论文第3篇
关键词:技术创新;专利索引;族内专利分布;种子专利;技术范式
0 引言
企业选择何种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特别是在进行原始性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对于企业来说,如果错误地将大量的人、财、物投入到非主流的技术创新轨道上去,将会给企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许多的困难和波折。例如,美国的杜邦公司,曾经在轮胎材料的技术选择中,走过一段很曲折的道路。当时的杜邦公司选择了行业比较流行的尼龙纤维技术作为轮胎未来技术创新方向,而对新型的聚脂技术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其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跟上轮胎技术的主流创新方向。实际上,如果通过使用专利索引和专利引文索引分析方法,通过对当时的聚脂技术专利群族和尼龙技术专利群族的一些统计和比较,上述的错误是有可能避免的。本文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试***探索专利分布规律与企业技术创新选择的内在关联。
1 专利索引方法及其作用
1.1专利及引文数据库分析方法
专利及引文数据库分析方法,主要是利用目前国际上比较权威的专利数据库,例如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DWPI(Derwent World Patents Index)和德温特世界专利引文索引数据库DWCI(Derwent World Citation Index),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追寻专利之间的相关联系及其成长规律的方法。之所以选择德温特专利库,是因为DWPI数据库引入了专利族概念,其按照约定的通用标准,将相近的技术归为一个专利族;而DWCI的最大优点是将专利引用的相关专利和非专利参考文献都列入其中,在借助计算机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后,其技术关联度将会得到很准确的体现。
利用专利库分析方法,其理论依据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即技术的进化是作为一个具有内在自适应相互作用的系统进化。在专利索引所分析的技术进化过程内,技术的进化动力主要来自于技术系统内部具有的进化动力。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专利库分析方法主要涉及以下2个方面内容。
第一,是将涉及企业待发展的技术和目前企业已涉及的关键性技术,在专利索引数据库中找到其相应的专利族。在此基础上,将技术专利族内的所有技术在时间序列上进行量化统计,描绘出专利权在时间序列上产生的分布曲线。并将此曲线与专利分布的标准型相比较,从而确定企业所关注的技术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
第二,利用专利引文数据库,对企业感兴趣的某一项关键技术,进行引文追索,寻找该专利与其他专利之间的关联度。特别要关注的是该技术是否被其他技术高频引用,或者该技术所参考的技术是否被其他技术高频引用,并在此基础上描绘出族内以及族外专利相互引证的网络***,并由此得出企业所关注的技术在其相关的技术族中的地位。一般说来,专利引用次数与专利的重要程度是正相关的。
1.2族内专利三阶段分布规律及其对把握技术创新时机的作用
专利数据库分析方法的作用主要是为企业选择何时进行原始性技术创新提供参考。应该看到,任何一个企业,特别是一些具有技术创新带头性质的骨干企业,进行原始性技术创新是一个贯穿企业发展始终的问题。但企业的人、财、物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投入,其权重在各个发展阶段并不相同,所以企业选择在何时以何种规模切入某一新技术范式的创新,是摆在企业发展战略上的首要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分析方法上首先涉及到的是专利分布的标准型问题。一般来说,一个新技术范式从产生到衰亡,并为其他新技术范式所替代的过程,其专利论文数量分布应服从***1的标准型。
即新技术范式在专利数量分布上表现为3个比较明显的阶段。
第1阶段是新技术范式的初创新阶段。其专利论文在这个时间段内非常稀少(***中的t1前阶段),并且申请的论文也主要集中在几个企业或研究单位之中。
第2阶段是新技术范式的发展期。当技术发展一旦进入到某一时间拐点(***中的O点),申请的专利论文数量开始快速增长,不仅在原有的较窄范围内的论文数量急剧变多,同时申请与这一专利族有关联的专利也开始激增,族内专利的内容覆盖面也比较广,这说明技术已经进入技术创新的发展期,这时论文相互的引证次数开始频繁,特别是第1阶段的论文被引证的次数开始增多。
第3阶段是新技术范式的衰退期(***中的t2后阶段)。一般来说,这时在这一技术专利族中,已经开始逐步出现新的技术范式,技术专利数量开始减少,被引证的次数也逐步减少,同时新的专利申请内容主要是一些技术设计等改进性方面的,而涉及关键技术的比较少,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数量减少是缓慢性衰减的。即不像第1阶段在拐点附近是爆发式变化的。
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时机选择问题,其解决的方法是,企业只要利用专利的三阶段分布规律,将其要进行创新的几个关键技术的相关专利族,进行时间序列的专利分布统计,并描绘出分布***,对照***1的标准型,则能够很准确地知道该技术目前的发展处于哪一个阶段。如果是在第1阶段,这时的企业又是骨干型带头企业,为了进行原创性技术创新,可以选择在这时大规模地介入。而如果是处于第2阶段,则是技术开发的黄金时期,也是技术经济效益的高利润时期,由于有关技术信息平台已经构建好,因而这时选择介入风险性较小,成功率较高,这一时期特别适合中小企业的介入。而如果企业选择的技术已处于第3阶段,即是已经开始走向技术创新衰落期,并开始为新技术范式所替代的时候,这时企业就不应将大量的人、财、物投入到这一技术专利族的研发上。
1.3专利引文索引中种子专利对原始技术创新选择的作用
近些年来,世界许多著名的数据库,都相继开发了专利引文数据库。通过对专利引文数据库的分析,利用类似科学引文索引的引证追踪方法,寻找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进化轨道。
这里以纳米压印技术专利引文索引分析为例,来说明企业是如何认别原创性技术范式的,即利用技术专利引文索引方法,为企业确定何种技术是原创性技术,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方法。
首先,可以找到原创性的硬核技术。通过对纳米压印技术的引文索引,发现许多技术专利对专利号US5772905的技术索引频率最高,并且其他被索引频率较高的技术也与其有关系,实际上专利号US5772905技术就是新技术创新的母版技术,也是这一新技术范式的创生源技术。
其次,可以找到关键性的技术。这几种技术一般被索引的频率很高,例如专利号W020000868(纳米
压印中所使用脱模材料涂层)、US200215002(模板成形方法)、W020054107(紫外纳米压印)都被十多次引用,并且引用的专利又被其他专利二次引用,这说明这些技术构成了纳米压印技术的核心技术,也可以叫做种子技术,这是技术创新特别是原始性创新的主要内容,因而企业选择的技术创新就应以这些专利技术为创新点,才能称之为原始性技术创新。
最后,在上述2个分析基础上,通过引文索引统计,找到源头企业或研究单位。如果某企业已申请的多项技术被引频率较高,则说明该企业是原创性带头企业。例如通过对有机发光显示器专利族(OLED)的索引,可以发现EASTMAN、KODAK、SAMSUNG等公司在掌握专利数和被索引方面明显领先,则说明这些公司目前正要研发的技术是属于原创性技术。
2 技术专利分布规律的理论分析
为什么技术专利的三阶段分布规律就是代表着技术创新的3个阶段?为什么专利被索引的频率越高则代表它是关键技术,即是作为企业创新和扩散的种子技术呢?这一现象能够在技术创新理论上得到一致性的解释吗?这里本文引用技术范式创新理论,试***解释应用上述2个规律的判断方法的合理性。
2.1技术范式创新理论
受益于库恩科学范式思想的启迪,G・多西在研究技术创新理论时,引入了技术范式理论。G・多西认为,发生在新旧技术之间替代,类似于科学理论的更替,是新旧技术范式的替代过程。一项新的技术范式的进化,它主要包括2个方面的进化创新,即技术范式中的硬核部分创新和技术保护带的创新进化。
所谓技术范式中的硬核部分,它指的是构成一个技术范式体系中的关键性的技术要素,以及构成关键性要素的结合方式。硬核对生产成本的显著下降和构成一项新技术体系的骨架都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一个相当明显的特征是,技术硬核在技术范式的整个进化过程中,是一直贯穿于始终的关键性内容。它不断为后生技术所引用、复制、变异,具有较强的刚性。技术范式硬核部分的进化变异和成长过程,是一项新技术替代旧技术的过程,也是技术进化的最为重要的内容。
而所谓技术范式的保护带部分,则是指围绕着硬核周围的相关辅助技术。它是一种非***性的技术,它主要是为了提供技术硬核在创新进化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嵌入到实际操作中而必须的辅助技术。对技术范式中的保护带创生,是新技术进化为成熟技术的一种标志。在这一时期大量的技术汇聚在技术硬核周围,并逐渐形成新技术范式体系。
2.2对专利数量三阶段分布的理论分析
在技术专利成长的第1阶段,技术专利之所以很少,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专利基本上是硬核技术,即相当于牛顿力学中的三定律,因而其数量很少,而且在这一时期由于它还没有与其他技术发生关联,即硬核周围还没有建立保护带,因而也不存在向其他技术的扩散,一般来说,这时硬核的技术知识还掌握在实验室技术共同体周围,并没有落户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因而来自于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因素的发明并不多见。
而在技术专利成长的第2阶段,大量的技术专利突然涌现,这是由于技术硬核中的关键性技术要素,即种子技术,开始与周围技术形成关联,种子技术更像一个技术蓄水池,将大量的与这一变化创新有关的行业技术或者其他行业技术吸引到自己周围,并对这些辅助技术进行匹配,以利于硬核技术向产业化方向过渡。因此,这时的技术专利主要是为硬核技术周围打上一层厚厚的保护带,其涉及到的专利是直接的匹配技术,这些技术是已知的成熟性技术,它与种子技术相关性较高,因而引用种子技术的内容相关性很强。
技术专利成长的第3阶段则是技术硬核在生产线的整合阶段,这一时期的技术专利绝大多数属于技术整合内涵,而涉及技术硬核的引文专利比较少,也就是这时技术范式的创新是一般的量化的常规创新,但是随着新技术范式的出现,原技术范式的竞争力和受到创新的注意力开始下降,特别是创新的成本与回报利润之比越来越高,技术共同体开始向新的技术范式分化和融合。
2.3基于关键性技术与专利索引频率关联的理论分析
为什么在专利技术群中被引证的频率越高的专利,便是种子技术并把它界定为关键性技术呢?这是由于在技术创新进化过程中,技术范式中的硬核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导致的:硬核技术具有技术蓄水池功能,它必然会被其他技术索引。技术硬核在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中,它是各种技术的聚焦器,它不断地在创新过程中把多种技术吸附并组装在自己的骨架上。各种技术向硬核汇聚过程是技术匹配过程,它需要硬核技术与其他技术的关联,这一关联即为匹配性技术专利,并且这种专利技术必然要索引关键性硬核技术。
同时,技术硬核在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中,具有隐喻式的汇聚特征。在硬核技术中,已经隐含着需要汇聚的相关技术,因而它的吸收,即后期的专利发明是受到硬核技术的内在引导的,所以索引核心技术就成为必然。技术的这种硬核作用类似于海特格尔在分析技术本质时,技术展开和解蔽过程,即技术硬核相当于座架强求性地把各种相关技术要素汇聚起来。
技术硬核的具体汇聚机制,即种子专利与其他技术的匹配过程,如***2所示。
从***2可以看出,保护带技术是索引硬核技术与技术域元素组合的过程,因而技术的进化必然伴随着对硬核技术索引频率的提高。
3 几点补充性说明
对于专利索引方法在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及其理论分析,有几点是必须补充说明的。
第一,专利索引方法仅是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决策的一个分析维度,它还必须结合其他方法,如市场分析方法、企业经济运行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发挥这一新视角的作用。
核技术专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理论梯度式”考核模式 考核标准 考核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直接面对就业,其教育的效果对社会发展起到直接的作用。高职教育既要对毕业生有职业性方面的要求又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系统理论社会。教育效果的评估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教学效果的评估离不开考试。考核模式是对学习结果的测量,也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模式是一门非常专门化的学问,从考试的目的、设计、试题的题型选择,到考试题目的难度、区分度的把握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在我们进行试卷命题和考试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学院存在问题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考核方式沿袭了传统的考核方式——多以一次期未成绩为主,以平时成绩为辅。这种方式有很多弊端。高职院校专业的理实一体课程多为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突出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更要使学生具有系统的专业技术理论,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原来对理实一体课程的专业技术性过分强调,忽略了系统的理论性。
现有理实一体课考核模式多存在以下问题:
(1)考核的内容不合理
存在考试内容单一,题量过大或过少的现象;
各科只是针对自己学科出题,各科间的考试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不科学;
前段的研究更侧重于如何把实践技能融入到教学中来,但针对理论部分的研究不够。
(2)考核缺少第三方认证
考核与企业衔接不够,虽然课程考核内容方式等都参照了企业的标准,但一直以来都是专任教师出题,专任教师评卷,没有实现企业考核;有职业资格认证,但对学生获取资格的方向和系统性指导与管理不够。
基于以上情况,针对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理实一体课程的考试模式进行研究,确定了“职业理论梯度式”考核模式。
二、“职业理论梯度式”考核模式研究对象
软件技术专业理实一体课程是 “两阶段、双融合”课程体系中专业技术课程的主要部分,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岗位基础能力课程、职业课程三个梯度的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技术课程。注重专业素质、专业技术和实效的理实一体课程考核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针对以下对象进行研究:
(1)考核模式的职业能力梯度递进
从职业能力发展路线形成职业能力考核的三梯度,考评软件技术专业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岗位基础能力课程、职业课程三个梯度的职业能力的达到情况。
(2)考核模式的系统性、适用性理论梯度递进
从学生认知规律和专业技术理论体系形成理论考核的三个梯度,考评软件技术专业三个梯度课程的专业技术理论达到情况。
3.考核模式要结合企业测评、职业认证
在每个专业课程梯度引入企业测评计入考核标准得 到第三方考核结果。
引入职业认证,学生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认职资格。
三、“职业理论梯度式”考核模式的研究内容
(1)建立考核标准
研究软件技术专业实践课中课程内容,根据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分析,整体规划,参照认证标准等因素,从教学内容、重难点、考试形式等方面,科学制定实践课程考核标准。
(2)考核目的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整体设计考核目的。
四、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
考核模式作为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衡量,其科学性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软件技术专业理实一体课程是 “两阶段、双融合”课程体系中专业技术课程的主要部分,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岗位基础能力课程、职业课程三个梯度的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技术课程。课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后续职业发展能力。
(1)以考促教,以考促学
以考促教,通过对专业实践课考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规范教师讲课的内容,通过考核指导教师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考促学,通过考试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专业技术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2) 实现考试标准化、规范化
开发实践课程考核标准、实践课考试指导性文件和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软件编程、软件测试等题库,从而使考试形式、内容有据可依,有标准参照,做到标准化管理。
参考文献:
核技术专业论文第5篇
关键词: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 量化考核 体系
我国从1986年开始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以来,专业技术职务管理经过不断改进,逐渐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但有些规定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量化考核仍不能满足时代需要。因此,《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完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评价办法。本人将工作中对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量化考核方面的探索提供给大家,以期引起共鸣。
一、要素分解等级计分加权法
由于“数”的概念有区分性、等级性、序列性、可算性和可比性,可更准确地反映人才,这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量化的缘由。而量化考核首要任务是科学设计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不仅需科学地解决指标体系的组成及其权重系数的分配,而且要科学地解决组成该指标体系的每项考核因素的划等标准。即根据考核目的和对象设计考核内容并分解为若干考核因素,确定各考核因素的评分标准,并对各考核因素分配不同的权重,由同行专家对被考核者评价打分,加权计算,求出总分。但总分的计算方式需根据考核因素是否互补来决定,若有互补性,总分采用累加方式,称为“要素分解等级计分加权累加法”,其计算见公式①或②;若不互补则需采取累积方式,称为“要素分解等级计分加权累积法”,其计算见公式③。
二、考核指标体系组成设计
考核指标体系组成设计即是确定考核因素。依据王通讯的“人才考评三态说”,按综合性、针对性和简易性“三性”原则,考核因素可从持有态、发挥态和转化态“三态”方面设计,即根据考评目的和对象不同选择合适的一组人才特征要素作为考核因素。鉴于企业工作性质不同,有将“业务能力、工作成绩、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学历、外语水平、技术工作年限”确定为考核因素的。而我单位经多年实践,将学历、技术工作年限、外语水平作为申请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晋升人员必须满足的条件,围绕持有态、发挥态和转化态对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考核因素做了如下设计:
首先,据“持有态”设计“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两个“考能”指标,为准确考核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实施和指导完成科研项目、产品设计的能力,在“业务能力”方面重点设计了“***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调研分析能力”、“创新决策能力”4个考核因素;在“技术水平”方面,为考核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的专业知识和实际中解决问题经验积累方面情况设计了“实际工作经验”、“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2个考核因素,同时为促进申请晋升的技术人员注重答辩论文的撰写,设计了“答辩论文质量”考核因素。
其次,据“发挥态”设计“考勤”指标,即“工作态度”,反映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工作作风、事业心等,同时为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工作的主动性,做好人才传帮带,让特殊、高端技术得以传承,设计了“事业心”、“工作作风”、“主动性”和“人才培养”4个考核因素。
最后,据“转化态”设计“考绩”指标,即“工作成绩”,反映专业技术人员在科研生产中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经济社会效益以及创造出技术成果。结合“学术氛围和工程研制齐头并进”实际需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在工程研制中有所成绩,而且要追求技术前沿,积极总结经验和开拓创新思维,除了设计“工作完成情况”外还单独设立了同等地位的“专业技术、技术管理成果”和“学术技术论文”考核因素。
三、考核指标体系权重系数分配
考核指标体系组成确定后,各考核因素权重系数可按其不同地位和作用来确定。众所周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是指反映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业绩成果的一种标志,表明专业技术人员具备担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学术技术水平和能力,同时为突出业绩和能力,我单位将“工作成绩”、“业务能力”赋予了30%权重系数,对“技术水平”、“工作态度”赋予了20%权重系数,并对这些考核因素下的二级考核因素分别进行了权重系数设计(见表1)。
四、考核因素打分标准设计
考核因素和权重确定后,为降低考评人员随意性和确保考评结果科学性,建立统一的打分标准至关重要。经多年实践,按“时代性、导向性、现实性、可操作性”原则,我单位对14个二级考核因素建立了等级划分的分数段和每个分数段打分标准具体内涵。
1.二级考核因素分数段设置
根据集团公司“总分76分以上才允许晋升”的要求,本单位对14个二级考核因素均划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其分数段设置原则定为:优(90%~100%)、良(76%~90%)、中(60%~76%)、差(0%~60%)(见表2)。
2.二级考核因素打分标准
按百分制确定14个二级考核因素分值的详细标准。
第一,“专业技术、技术管理成果”和“学术技术论文”由主管部门组织答辩秘书据提供的证明材料按以下规定通过设计的软件计算相应得分:
——结合我单位科技成果管理要求以及推进专利与基金申请、职工经济创新与QC小组活动开展,将这些活动成果奖列入“专业技术、技术管理成果”考核因素进行打分,并根据不同情况细化打分标准,不同项目的获奖成果累计计算,累计超过6分的按6分计算(见表3~表6)。
——考虑到单位保密性质,除了按期刊与会议、核心与非核心、国际级/省部级/集团级/地市(公司)级进行分类外,对单位归档技术报告、技术/管理标准以及成功引进现代化管理方法形成本单位特色管理理论系列文档,或国际/国家/国家***用标准,专业著作均包含其中,并按不同内容细化打分标准(见表7)。
第二,参照有关资料和单位实际确定了其他二级考核因素打分标准(见表8),由考核者直接打分:
经过两年多实践,我单位不仅选拔到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导向作用明显,职工经济创新成果项目连续翻番,专业技术人员更加关注技术创新,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并撰写文章归档,数量和质量显著增加,有力推进了单位学术氛围营造和知识积累。总之,单位应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考核细则。
参考文献:
[1]叶忠海.人才资源优化策略[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2]航干函(1986)146号附件《量化考核方法》.1986,9
[3]王通讯.宏观人才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核技术专业论文第6篇
关键词:福岛核事故 非动力核技术 核技术专业
中***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003-02
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核电产业的停顿给核学科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各个高校刚刚兴盛的核技术学科蒙上了阴影。如何发展核技术专业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现实,如何吸引学生,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学科建设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1 核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首先我们要对核技术学科有清晰的认识。核技术的应用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动力核技术和非动力核技术。目前,动力核技术也就是核能技术的发展似乎出现了停滞,回顾历史上的几次核事故,虽然都对动力核技术的使用带来过阶段性的质疑,然而动力核技术的发展脚步却从未因此迟缓。就我国而言,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生产工业用电需求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人均用电量的增加,受到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驱动,***于2007年正式批准了《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这是我国加快核能开发建设的标志性文件,也是国家应对经济增长的长期能源规划。为推进核能的和平利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历经30多年的努力,我国核电从无到有,不断引进消化同时自主创新发展,核电建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有秦山一期、二期、三期,大亚湾,岭澳,田湾6座核电站的10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总装机容量约1080万kW,在建设中的有12座,规划建设的有31座。根据中投顾问报告显示,2008年1月至11月份我国核电产业工业总产值约230亿,在30多个有核电国家里排名倒数第一。积极发展核电是我国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切实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不会也不能因为日本核危机放弃我们的长期发展规划。
核技术产业的非动力核技术,即民用核技术,其相关产业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发展强劲。在美日等国家,非动力核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生命科学、环境工程、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其经济规模和就业人数都大大超过了核电产业,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根据1993年美国管理信息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核技术的非动力应用对美国经济的贡献达到2570亿美元,是核电的3.5倍,占美国GDP的3.9%,并创造了370万个就业岗位。从2004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实施民用非动力核技术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大力推动民用核技术的发展。在我国核应用产业主要包括核探测、医学成像、辐照改性等领域,成长起来多家大型公司和企业,2001年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功,是我国核物理科研院所参与市场经济的重要一步,也是民用核技术发展中的里程碑。在第十一届亚洲核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我国公布了2009年核技术应用产值已达1000亿元人民币,因此我国的民用核技术产业有着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人才供应,正确认识核技术人才的市场需求才能帮助我们把握人才培养目标。
2 我国核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过去几年里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引起的能源短缺,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核电建设,很多大学争相发展核物理相关专业。但是每个学科的建设需要一定的积累,目前我国核技术专业还只在少数高校设有,如清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华大学等等,核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主要以原子核物理、核电子学、核物理实验与反应堆物理为基础,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核技术应用和开发要求,应当能满足核工程、核技术、放射性检测与监测等各方向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除了要学生有较高的数理基础外,还要有较强的核物理实验与核测量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有关的实验方法与应用知识,有良好的动手能力。然而,由于办学要求高,每年毕业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此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另外,很多大学的核技术专业的课程设定和核工程与技术专业相近,核工程与技术专业主要学习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等与核电技术相关的课程,偏重于对口核电建设的人才需求,而多项社会各方面急需的一些其他应用方向的专业课程开设不足。
3 当前社会发展及地方经济发展对核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由于我国能源短缺造成的电力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大力发展核电产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长期规划,同时核电建设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大量岗位需要各种不同学习背景的人才,具备核物理学科基础的核技术人才是我国核电建设的重要力量。核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有很好的核物理专业基础,对辐射防护、核电安全有理性的认识,能够适应核电安全管理体系,满足核电站建设运行的人才需求。因此,搞好核技术专业的基础教学,确保学生毕业后适应于核电建设的人才需求是我们今后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另一方面,非动力核技术应用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最主要的高科技尖端技术之一,也是社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其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2,3],主要有:(1)活化分析技术。活化分析技术是一种由中子、带电粒子或伽玛射线等将样品活化,对其衰变特性进行测量的分析技术,是最早建立起来的核分析技术,发展至今方法已经渐趋稳定,但依然充满活力。活化分析技术是现代最先进的痕量分析技术之一,不仅体现在高纯材料研究中,同时在诸如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化学、环境科学、冶金学、法学、考古学等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核探测成像技术,用于海关等领域的大型核探测系统,包括射线探测装置、高精度工业CT无损检测系统、小型化和智能化的爆炸物和的检测装置等,其中违禁品的核无损检测技术,对全球范围的反恐斗争和打击犯罪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同位素技术。在医学方面,核医学和药物产品拯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核磁共振技术是肿瘤诊断最重要的手段。同位素工业测量仪表、核技术测井等技术应用于资源的勘探与开采以及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等,极为有效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此外,同位素示踪技术对自然灾害的预报、环境污染的监测有重要作用。同位素技术中的自显影技术和微束微量分析技术将人们的观测视野从宏观推向了微观,使人们可以在原子水平动态地观察自然现象。有关物质的微观结构、生命科学中的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物学信息等都可以或只能通过核技术灵敏而精确地加以测定。同位素裂变径迹法测定地质年龄是地质年代学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科研、生产以及国民经济中的应用日趋重要,尤其在现代石油天然气勘探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辐射加工以及辐射改性在新材料和化学方面的应用。辐射食品是其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食品辐照由于具有节约能源、方便高效、卫生安全性好、能够保持食品的风味等独特优势,日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辐射育种培育出大量新品种,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医疗用品的辐照消毒也有很大发展。核技术在环境科学及环境保护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利用核技术对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处理等的研究和应用。
经过数10年的研究和发展,核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发达国家核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经进入普及阶段,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核技术的发展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滞后许多年,为了迎头赶上,国家已加大投入,力争在技术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因此核技术专业基础人才的培养任务依然艰巨,这也是发展核技术专业的出发点。
深圳大学地处经济发展的前沿城市—深圳,是深圳市唯一一所本科学位教育院校,学校现正快速发展,希望建设成为多层次的综合性大学。深圳大学是一个年轻的大学,它与深圳的城市发展密不可分,担负着为深圳这个城市培养合格公民的重任,也承担了为深圳的经济发展提供合格人才的义务,因此深圳大学在学科建设上鼓励发展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的专业学科。核技术专业是我校新设的专业,符合了地方发展的需求,有望成为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核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深圳市不仅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前沿城市,也是利用核技术发展经济的先锋,现有中广核、沃尔核材、西门子迈迪特等多家与核技术密切相关的企业。中广核集团公司是我国最早的核电站建设单位,现运行的大亚湾核电站就位于深圳市的东北面,目前该公司计划在深圳市投资40亿建立核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方向涉及到核技术应用的各个方面;深圳市沃尔核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分子核辐射改性技术的研发和制造,在新材料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在核医学方面,深圳市有西门子迈迪特等多家核磁共振技术的医疗设备研发公司,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与核技术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地方经济建设对核技术人才的需求是我们专业发展的动力,也对我们人才培养提出要求,就是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核技术人才,全面满足企事业单位对核技术人才的需求。
4 对核技术专业教学的思考
核技术是包括核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综合性学科,基础研究的对象为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机制、射线探测方法和数据获取及数据处理方法。实际应用方面主要为跨学科研究,如应用于医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工业、农业和社会安全等各个方面。核技术专业的设立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在核技术及相关专业领域从事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等岗位的专门人才,除了应当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身心健康外,还应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核物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具有较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够适应核技术应用各方向发展的基本需要。
我们提出核技术专业本科人才的能力培养应满足两方面的要求:(1)通用能力,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熟练应用计算机。(2)专业能力,在核技术及相关的科研、设计、应用和开发方面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具有初步的科技写作能力。在知识结构上,毕业生应当具有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自己的理解;掌握基础物理和核技术专业的基本科学知识,包括普通物理、理论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原子核物理,反应堆物理、核物理实验方法、辐射剂量与防护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掌握与此相关的工程技术包括工程制***、电工电子学等方面的知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化理论学习,还要开设专业实验课,如核电子学实验、核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等等。
我们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1)加强基础物理的教育。核技术专业需要深厚的核物理、核测量方面的理论基础,因此需要与之相关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强调相关的物理基础理论课和实验方法的掌握。核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专业,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上去看待基础能力的培养。(2)强调实践。核技术专业与应用结合紧密,实践性强,课程体系设计时重视实验、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等教学环节的配置。(3)在专业课开设上根据核科学与核技术不同特点,有重点地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应体现学校核技术研究的特色,在注重规范和基本要求的同时,按照专业特色和优势开设选修课程,以体现学校现有专业方向的特色。以深圳大学核技术专业为例,设立在物理学院的核技术应用研究所、同位素应用研究所和高纯锗单晶制备重点实验室是核技术专业的重要支撑。核反应堆物理、核反应堆工程等专业选修课所学知识可以在学校核技术应用研究所的微型反应堆上进行实践;核分析技术和放射化学等课程的开设则致力于培养学生利用微堆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开设核辐射探测器、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等专业选修课为高纯锗单晶制备重点实验室培养人才,促进我国锗的生产和出口由锗锭等初级产品向高纯锗单晶及探测器制造方向发展。
总之,核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宽[4],专业知识涉及面广,课程体系的建设以能力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观念为指导,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培养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满足核技术应用领域和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
5 结语
核技术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核技术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通过专业学习,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坚实的物理基础,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质,毕业生不但可以进入核电领域,还可以从事质检环保、核医学、辐射与材料改性等行业的工作。在福岛核事故后,我们坚信核电产业的困难是暂时的,发展核电是社会发展能源需求增长的必然选择,同时核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当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核技术应用产业,更加广泛地参与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幸福健康。
参考文献
[1] 福岛核事故报告[R].国际原子能机构,2011.
[2] 罗顺忠,等.核技术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
核技术专业论文第7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for specialized courses are put forword. Then the thinking of constructing format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specialized courses of quality management engineering are proposed. The reform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examination,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specialized courses.
关键词: 形成性考核;专业技术课;质量管理工程
Key words: formative evaluation system;specialized courses;quality management engineering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213-02
1 专业技术课程中引入形成性考核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本科毕业生的专业熟练掌握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熟练学生的专业技能,使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的要求,专业课教育成为高校教改研究的焦点之一。[1]
专业技术课由于其本身的特点[1]:技术性和严肃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相对的难度和内容的枯燥,因此在保证结果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一考定成败”的考核体系不适合专业技术课程。而且专业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一般占有相对较大的比重,但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要求牢记理论,而是强调将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能够灵活运用,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为了有效的保证专业课教育的教学质量,实现专业技术课程教学的目的,我们将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思路引入到专业课教育当中来。所谓形成性考核,是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是对学习者课程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考核,是对学习者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这种模式更加真实的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与教学进度,而且有利于学生客观的了解自己目前学习的程度,从而保证了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2,3]
2 专业技术课程中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
2.1 确定专业技术课程中形成性考核体系的评价指标 专业技术课程中形成性考核体系的评价指标应该根据具体的专业技术课程的类别不同而不完全相同。根据专业技术课程的内容性质,可以将其分为理论型、实践型和理论实践混合型等三类。本文以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工程材料测试技术》课程为例来阐述形成性考核体系在专业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该课程属于理论实践混合型课程,即兼有理论授课和实践环节的课程。
专业技术课程类型不同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性质以及学生所属专业的不同和学生的自身情况等方面经课程组讨论后决定总评成绩的各组成部分及其比例,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论实践混合型课程其形成性考核体系的评价指标内容应包括平时考勤、提问和讨论、作业、实验考核、阶段考试、期末考试等环节。对于以上考核环节,要通过课程组讨论才能确定具体指标以及相应指标占总评成绩的比重。经课程组讨论后,《工程材料测试技术》课程中平时考勤占总评成绩的10%,提问和讨论占5%,作业占10%,实验考核占10%,阶段考试占15%,期末考试占50%。
2.2 在专业技术课程中实施形成性考核体系 在确定了专业技术课程中形成性考核体系的评价指标后,要按照已制定的考核环节来实施考核。
在平时考勤中,不仅要采用点名的方法,而且还可以通过随堂小练习等多种考勤方法来避免点名时代答等现象。提问和讨论环节中由于课程人数众多、教学时间少等原因,最好采用分组的形式来完成。一般3-5个人为一组比较合适,上课时一组同学坐在一起,提问和回答是一组同学共同商讨后给出答案,其成绩为一组同学共同的。这样不仅能够节省时间,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作业考核中,为了防止抄袭的现象,最好布置一些综合性、最后要通过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来完成的题目。对于答案相同的客观题目,在考核时要加大计成绩的次数,例如作业成绩要有10分计入总成绩中,那么最好要考察5次作业,每次完成的完全符合要求给2分。
实验考核中最好以综合实验的操作考核来评定成绩。但是若是条件不允许,例如实验设备不够或是均是演示实验等原因,那么就要以实验操作作为考核点,或是以一个3-5人的团队来进行考核。
阶段考试的形式和考核时间的灵活性很强。其形式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口试,可以是开卷的,也可以是闭卷的。在时间上,可以安排在每个阶段之后,也可以安排在重要章节之后。采取的形式和安排的时间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效果和班级人数等因素。
期末考试可以按传统的考核模式来进行,可以是闭卷也可以是开卷。由于其卷面成绩只占到总评成绩的50%,没有平时好的表现,总评成绩一定不会理想,反之,平时注重了学习,不仅前期考核成绩好,而且期末考试的成绩也会很理想。因此,有效避免了作弊等违纪现象。
2.3 构建专业技术课程的形成性考核体系需注意的问题 通过在专业技术课程中实施形成性考核体系,在不考虑教学硬件的条件下,需要注意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
问题:
①教师的问题。由于考核环节的增加,必将加大教师的工作量;实践考核内容的增多,必将考验教师的基本功。因此,为了培养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应该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并组建好老中青搭配的课程组,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教师的作用。
②学生的问题。这种新型的考核模式需要学生自主能动学习的配合,因此课程开始前就要向学生阐明考核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做准备,这样才能使考核发挥它正常的作用。
3 结论
在专业课教育中引入形成性考核体系,不仅能够强化考试功能、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了考试作弊等不良学风,从而保证了专业课程教育质量,为高素质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迟宝全,黄镇海.专业技术课教学中PDCA模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