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今世的“证据”到底是什么?

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被收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中,其呈现方式属于“文本研习”类型。所谓“文本研习”,是指提供经典性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和思考,侧重于提高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既然属于“文本研习”,就应立足文本,抓住文本的关键,抽丝剥茧,层层追问,进而直达文本的深处。

与其它思乡作品不同的是,《今生今世的证据》并没有反复吟咏人与故乡的依恋之情,而是进一步追问这种感情为何产生,人与故乡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故乡对一个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在人与故乡之间,隐藏着一个重要的“证据”。“证据”是人对故乡产生情感的寄托,是人与故乡产生关系的媒介,更是故乡对人产生影响的缘由。可见“证据”是理解本文的关键。

然而,观诸《今生今世的证据》的文本解读、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几乎都没有把“证据”理解准确、全面。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把“证据”简单地理解成故乡的事物。将“证据”的内涵缩减,势必弱化文本的艺术表现力。

所谓证据,就是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所谓依据,就是作为根据或依托的事物。所谓事物,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情和物体。因此,证据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实的,就是物体;一个是虚的,就是事情。

反观文本,今生今世的“证据”到底有哪些?从“实”的角度看,证据有“院墙”“草”“树”“圈棚”“炉灶”“土墙”“房子”“墙圈”“朝南的门洞和窗口”“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破瓦片”“一小块泥皮”“墙皮”“墙角”“泥皮上的烟垢和灰”“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大榆树”“榆木桩”“黑狗”“大红公鸡”“夕阳”等;从“虚”的角度看,证据有“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沿着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等。“实”的证据主要指故乡的事物,“虚”的证据主要指故乡的生活。“实”的证据与“虚”的证据存在什么关系呢?后者需要前者来承载,前者需要后者来表现。“虚”“实”结合,大大丰富了证据的内涵。

刘亮程想用这些“证据”证明什么呢?“我”离开故乡的时候,对故乡的事物与事情还不懂得怜惜珍爱。“现在我已经到了乌鲁木齐,有时候想着想着,好像又回到了那里,回到那种生存中,好像一个人死后又重返世间,看到那些自己想过、抚摸过的事物,那些东西太珍贵了。”(刘亮程《村庄的事情》)“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用这些“证据”,为的是证明“以往的生活”与“内心的生存”。随着岁月流逝,“以往的生活”早已升华为一种“精神的生活”,并逐渐与“内心的生存”融合,凝结成今生今世的心灵皈依。

这些证据能证明“今生今世”吗?刘亮程认为:“我们对世界人生的认识和理解首先是从这个世界的某件东西开始的。村庄是我进入世界的第一站。”“故乡对中国汉民族来说具有特殊意义。我们没有宗教,故乡便成为心灵最后的归宿。当我们老的时候,有一个最大的愿望便是回乡。叶落归根。懂得自己是一片叶子时,生命已经到了晚秋。年轻时你不会相信自己是一片叶子。你鸟儿一样远飞,云一样远游。你几乎忘掉故乡这棵大树。但死亡会让人想起最根本的东西。许多人都梦想死了以后埋回故乡……这时候,故乡便是全部唯一的宗教。”(刘亮程《对一个村庄的认识》)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丝一缕,一饮一啜,都已沉淀为此生此世的记忆,魂化为有生之年的***腾。

进而思之,今生今世为什么需要证明?值得注意的是,《今生今世的证据》所写的“证据”,主要不是以“自然”为中心的日月星辰、霜雪云雾,而是以“家园”为中心的一系列生活真实,如木桩、土坑、屋舍、公鸡、黑狗等人类生活的痕迹或伙伴,前者亘古如斯,恒久不变,而后者随着人的离开,都将面临坍圮或死亡的命运。尽管山水安好,日月依在,但是家园废失,牲畜消逝,还有什么证据能证明一个人“过去的生活”与“内心的存在”?如果失去家园,那么“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一个人的历史被割断,精神被瓦解,自身的存在就会变成问号。“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当物质的家园废失,人的精神家园也将坍圮,人的精神只能在虚无中漂泊。在此,证据成了存在还是虚无的分水岭。

笛卡尔说:人的基本特征在于他是世界中的存在。刘亮程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写出了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代人的生存状态,对从农村走向城市的一代人的存在方式进行了哲学追问。那种古已有之的“鸡犬之声相闻”的农业文明已经不在,那种属于正在消逝的传统文明的古典化的情绪已经不在,那种田园牧歌般的人与自然亲密融合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在,随着“证据”的消逝,那些美丽的过去、诗意的故事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行走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丛林中,徒留下失落、感伤与怅惘!

[作者通联:浙江绍兴鲁迅中学]

今生今世的“证据”到底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今生今世的“证据”到底是什么?

学习

网络暴民概述与其原因解析

阅读(26)

本文所论的所谓网络暴民,是指在网络上思想激进、行为激烈、对事件结局的操望强烈、通过“人肉搜索”等非理性方式追查并公开当事人的真实身份、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无情责骂和羞辱当事人,从而扰乱当事人的正常生活的部分网民。

学习

新课程教学改革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新课程教学改革,内容包括新课程改革教学原则,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要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将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

学习

“力学之父”阿基米德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力学之父”阿基米德,内容包括力学之父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力学之父。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出生在古希腊西西里岛东南端的叙拉古城。在当时古希腊的辉煌文化已经逐渐衰退,经济、文化中心逐渐转移到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但是

学习

为您介绍几种实用的风水改运法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为您介绍几种实用的风水改运法,内容包括风水好的手机号能改运吗,风水摆件真的可以改运吗。人类的世界五彩斑斓,人生的际遇却各不相同,有的朋友一生平安富足,有的朋友一世坎坷贫贱。命运是宇宙中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一个过程,是从

学习

姥姥的剪纸 剪纸的姥姥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姥姥的剪纸 剪纸的姥姥,内容包括姥姥的剪纸全文,姥姥的剪纸300字左右。《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刻画了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形象,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有趣的

学习

《比尾巴》教学设计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比尾巴》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比尾巴优质课一等奖,比尾巴课文生字组词。【教材简介】

学习

有限责任公司章程

阅读(7)

本文为您介绍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内容包括3人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有限责任公司有章程吗。第一章总则

学习

浅析莫泊桑经典作品《项链》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莫泊桑经典作品《项链》,内容包括莫泊桑的作品项链,莫泊桑写项链的灵感。摘要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中的杰出代表,他创作的短篇小事短小精悍,用客观而冷静的笔触描绘出了法国社会中底层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具

学习

卓越绩效准则评析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卓越绩效准则评析,内容包括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务,卓越准则卓越绩效。【摘要】卓越绩效准则是基于质量管理的一种管理提升模式;企业通过改进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加利润,获得竞争优势;其具有明确的目标、结构化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严

学习

招标合同范本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招标合同范本,内容包括招标代理合同范本,招标后不签订合同。项目名称:

学习

让“潜能”生发挥潜能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让“潜能”生发挥潜能,内容包括发现潜能和发挥潜能,激发潜能发挥潜能。一、了解原因

学习

交通系统“三比三看”实施方案

阅读(92)

本文为您介绍交通系统“三比三看”实施方案,内容包括德阳三比三看实施方案,交通工作开展三解决三提升。实现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各项目标,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为贯彻落实好全会各项部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学习

猜谜语 学英语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猜谜语 学英语,内容包括猜谜学英语全文,学英语猜谜语及答案。学习英语的方式多种多样,猜谜语学英语就是其中之一,它不仅是学习英语的有效方式,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现在就请同学们猜猜下面的谜语。

学习

《骑桶者》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阅读(26)

关于卡夫卡的作品,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有如此表述:“他的作品的色调似乎总是灰色的,揭示出人类普遍的孤立和疏离,展示人如何在世界的迷宫中找不到出路,只剩下迷惘、绝望以及屈从。”

学习

男人到底是什么东西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男人到底是什么东西,内容包括婚姻到底给男人带来什么,男人的安全感到底是什么。就在我和丈夫闹得最凶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我猝不及防的事情,我爱上了一个人。为了面子,我一直瞒着家里的“丑闻”,在单位强颜欢笑。一天晚上,我陪客

学习

“蓝血”到底是什么?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蓝血”到底是什么?,内容包括蓝血啥意思,蓝血研究是什么。从“蓝血十杰”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