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看起是容易摘起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一踏上宁夏的土地,回族小伙子高亢明亮而不失抒情、悠扬婉转而不失厚重的歌声,就打动了我。他唱的是著名的“花儿”,“花儿”的家乡本是青海,后来流行于青、甘、宁、新等地区。“花儿”以浩繁的唱词、动人的旋律、炽烈的情感,被誉为西北之魂,有着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虽然我曾无数次听过这首“花儿”,也会唱出这首“花儿”,可是,只有在西北的土地上,我才第一次感受到“花儿”纯到极致的情感和摄入灵魂的力量。 6月24日到26日,我有幸在宁夏银川参加了由《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与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第二届音乐教育名师大讲堂”的学习。这次的名师大讲堂,可谓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饕餮盛宴”,来自全国各地、经过层层选拔的音乐名师,以他们独特的方式,绽放出多姿多彩的美丽花儿;专家们高屋建瓴的思想引领,为我们提供了“一览平川”的“高山”,上去高山望平川,名师的风采就像一朵朵争艳的牡丹,随手采撷,就是别样的色彩和姿态。
一、白牡丹一纯粹洁净源于理性的回归
白色是纯洁、干净的象征。这次的名师大讲堂,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音乐教学的理性回归――突出音乐的学科特点,让人感受到音乐课堂的纯粹和干净。
音乐教育专家吴斌老师在点评中谈道:“过去,在音乐教学方面国内外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国外的音乐教学始终关注音乐本身,不太关注音乐之外的内容。”很多老师一定会有同感,课改以来,听过无数的音乐课,总是觉得音乐课越来越与“音乐”无关,而是以“学科整合”或“拓展”的名义,过多地关注非音乐要素,音乐课成为了囊括天文地理、文学史学、风土人情等等的百科知识的普及课;多媒体过多过滥的使用,更是使音乐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被边缘化。
在本次名师大讲堂的示范课上,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们对传统教学的崭新诠释,正如教育专家曹理老师在点评中所言:“所谓传统,不是陈旧,而是遵循了音乐的规律”。自始至终,我们都可以感受到音乐在老师的心中流淌,他们的教学方式和风格尽管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始终以音乐的思维、音乐的手段、音乐的语言来解决音乐的问题。
走过纷繁,回归理性,运用简洁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干净”的音乐课堂上和学生分享音乐,那种纯净与自然,正如盛开的白牡丹。
二、粉牡丹――明朗和谐来自情感的交流
粉色代表着明朗、清新、活力。让音乐传递美与快乐,并且让学生平等地分享这种美与快乐,应该是音乐教学的要务。来自成都市龙江路小学的伍娜老师以她的感染力、亲和力,以及对音乐透彻的理解、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有效主导,营造了浓郁的教学情境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她的课堂氛围是那么轻松,学生的快乐是那么的无需修饰,让人几乎可以嗅到甜美与清新的味道。
著名教育家叶澜曾说过:“你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请你放弃上讲台的机会。”伍娜老师以她真挚的情感、自然的态度,不动声色地感染着学生的情绪,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让她和孩子们共同的课堂活力四射而不失秩序,孩子们精力高度集中而又张弛有度,在她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发现,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
没有太多的渲染,不用过分的雕饰,在清新淡雅中绽放活力,如同怒放的粉牡丹。
三、红牡丹――成熟自信基于教育智慧的积淀
红色表达热情、成熟与自信。本次名师大讲堂的授课教师都来自全国各地音乐教学第一线,在银川的异地教学,给他们增添了很多的未知因素和实际困难,但他们传递给大家的是热情、自信、积极的信息,他们处变不惊、举重若轻。来自于他们在教学中点滴积累的教学智慧。来自于把音乐植根于心灵的精神力量。
来自浙江湖州安吉实验初中的胡萍老师对“课本”的独特解读,对音乐资源的深刻挖掘,引起了广大音乐教师的深刻反思;四川成都龙江路小学伍娜老师在回答吴斌老师的提问,“你所教授的音乐听过多少次”时。她脱口而出的“不下一百次”。足以让许许多多的音乐老师深感惭愧;深圳市北环中学的刘宏伟老师始终坚守的原则“音乐在任何地方停下来,你都能接着唱下去”,又将使多少音乐教师为之汗颜?
还有那些积极参加交流课教学的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文化底蕴,无不体现在他们教学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比如来自银川本地的董丽华老师,亲切的语言、甜美的歌声、流畅的弹奏,以及介绍家乡童谣的那份自信与骄傲,犹如“沙窝雨”,滴滴落在每个听课者的心头……
点评专家金亚文老师讲到:“成熟的教学心理带来的教学气质,应该是音乐教师追求的目标。”这让我对音乐教学有了新的感悟,成熟的教学心理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厚积薄发、信手拈来。成功的教学,是没有捷径的,教学智慧也不是唾手可得的,而在于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的努力过程中永葆职业热情,在教学智慧的积累中培养成熟的教学心理,最终成就非凡的教学气质。这条道路一定不会轻松,但也一定会浇灌出最鲜艳的花朵。
植根于教学的热情,积淀于精神深处的自信,无须刻意便流露出的成熟气质,恰似争奇斗妍的红牡丹。
四、黑牡丹――透彻的教育发生于无言的心灵
黑色是稳重的,也是朴素的、毫不惹眼的,但在花中,它却是最稀少、最珍贵的。深圳市北环中学的刘宏伟老师,是本次示范课教学承担者中年龄最长的,“资格”最老的。在人群里,她朴实的形象让你无法想象她的辉煌;在课堂上,她不显山不露水的教学风格,让人几乎发现不了她的过人之处;在生活中,她的谦逊亲切和对年轻人的倾心提携,让人感觉不到心的距离……她的魅力,就蕴藏在她的朴实之中。
在《苗岭的早晨》的教学中,不用复杂的多媒体,不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音响材料、黑板、粉笔、钢琴、她不算完美的嗓音,当然,还有她真诚的笑容与完全投入的身心,就是教学的全部资源。然而,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那么丝丝入扣、流畅自如,短短45分钟,苗族飞歌的旋律便牢牢铭刻在学生的心里,在“花儿”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银川孩子,离开课堂时意犹未尽的歌唱,让苗族“飞歌”在他乡尽情飞扬。
“在朴实和传统中凸显创造性”、“堪称一线教师中的教育家”,是点评专家曹理对刘宏伟老师的评价;“不带剑的高手”,是听课教师对她的评价。这些评价,足以说明这朵并不耀眼的黑牡丹是何等珍贵。
“最光辉的人物倚立在简朴的门前,最透彻的教育发生于无言的心灵”,诗人里尔克的这句话,送给刘宏伟老师,应该是最恰当不过的。朴实而不简单,珍贵而不张扬,正是极品黑牡丹啊。
站在名师和专家的肩膀上,我们可以一览平川,平川里正盛开着各色的“牡丹”,无论是老将还是新秀,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展示了别样的风采。恕我无能一一列举,唯能表达由衷的敬佩和欣赏。
此次银川之行,没有“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看起是容易摘起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的望“花”兴叹,却有深刻的反思和强烈的心灵震撼。我心中的“牡丹”,时时提醒我,前面的路,还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