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正花是开鲁县麦新镇林富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她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无微不至地服侍着因患骨结核而瘫痪在床的婆婆,把一个清贫的小家操持得井井有条,婆媳、邻里相处得和睦融洽,小日子也逐步苦尽甘来,有滋有味。她的孝心感染着本镇十里八村的乡亲们,甚至传播到临近的奈曼旗、赤峰翁牛特旗、阿鲁科尔沁旗的千家万户,感动着老少几代人,成为乡亲们尊老敬老的楷模。
十多年前,端庄秀气、风华正茂的华正花与现在的丈夫相识。华正花的父母哥嫂以及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极力反对。原因非常简单:嫁入这个家庭无疑是往火坑里跳。但华正花看中的是丈夫憨厚、诚实的人品,吃苦耐劳、积极肯干的作风,于是,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与丈夫结了婚。为了儿子成婚后的幸福,不让他们受拖累,婚前公公曾向华正花承诺:婚后,让她和丈夫分家单过,不用承担照顾婆婆的义务。
可是,正花是个心地善良的女人,婚后第一天,她就开始对婆家进行大扫除。由于婆婆长年卧床不起,家里又脏又乱,异味难闻。在整理中她发现,婆婆家真是太困难了,都这个年代了,公公婆婆还穿着带补丁的衣服,盖得被子也是又脏又破,几乎是十余年没有拆洗更换。婆婆怕正花看了揪心,一再拦阻,不让她清理收拾,见劝阻不成,最后急得掉下眼泪。望着婆婆多年被病魔折磨得沧桑忧郁的脸庞,华正花心里非常难受,她怎么忍心抛下婆婆不管,怎么忍心抛下这个家,去过小两口的“幸福生活”?她毅然把结婚的新行李拿过来,并拿出自己的嫁妆钱给公公婆婆添置了新衣服,买齐了家里必备的生活用品,下决心经营好这个濒临破碎的小家。
当时,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摆在华正花面前,就是给婆婆治病。她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丈夫和公公都反对,一个是家里再拿不出钱来给老人治病;另一个是婆婆得病这么多年也没少治过,大中城市的大医院也没少去过,治愈的希望十分渺茫。正花眼含热泪,毅然决然地对家人说:“没有钱,可以去挣,婆婆还不到50岁,就这样瘫痪在床,享受不到好生活,我们做儿女的怎能忍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给老人治好病!”。她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嫁妆钱,领着婆婆四处求医,本地医院不行,就去外地,北京、天津,东北的几个出名的医院都留下她们的足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她的努力和精心照料,婆婆终于能走路了,久违的笑容出现在全家人的脸上。
为治婆婆的病,华正花一家债台高筑,举步维艰。为了还清看病欠下的外债,正花和丈夫早出晚归,勤奋劳作。他们承包了40亩耕地,在干完自家地里的农活后,还经常打零工,水稻插秧、红干椒移栽、货物装卸,啥脏活累活他们都干过。不管每天回来的有多晚,感觉有多累,华正花都给婆婆按摩清洗。医生建议婆婆多加强营养,华正花给婆婆买回大骨头,炖大骨头熬汤。自己生孩子坐月子期间,她都没舍得好好喝一顿鸡汤、鱼汤,刚十几天就下地干农活,可看到婆婆一天天好起来,精神矍铄,身体越来越硬朗,全家人和和睦睦,正花心里有说不出的幸福。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经过华正花和丈夫的辛勤耕耘,再加上国家的惠农***策,地里的收成越来越好,打工的收入也越来越高。现在,正花一家的年收入已经达到6万多元,家里的日子也渐渐红火起来,除还清了给婆婆治病的债务外,这个小家还有了日渐增多的存款。他们准备从四间土房里搬出来,盖几间大瓦房。婆婆因结婚时没给儿子盖像样的新房,一直很内疚。华正花决定盖几间漂亮的瓦房,让婆婆住进去,享受晚年幸福。可天有不测风云,去年九月,婆婆不小心摔倒,大腿骨折,旧病也连带复发,在通辽住院一个多月。住院期间,正花不嫌脏,不怕累,擦擦洗洗守在床边,同病室的人看她侍奉病人这么细心,都以为她是病人的亲闺女。婆婆握着她的手说:“正花呀,我的病就这样了,也别治了,这么多年,为了这个家,你没穿一件像样的衣服,刚攒点钱盖房子,又给我治病花了,妈再也不想拖累你了。”华正花安慰婆婆说:“以前那么苦的日子我们都熬过来了,现在我们有钱了,新房晚盖两年不要紧,您就安心养病,准备住大瓦房吧!”这次病后,婆婆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大小便失禁。华正花每天为婆婆端屎端尿,一点也不嫌弃,每天为婆婆做可口的饭菜,给婆婆增加营养,把婆婆侍侯得干干净净。
“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们只有善待老人,将来才能得到儿女的善待”,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华正花一个最普通的农村妇女的博大情怀。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她的孝心却感天动地,乡亲们无不为之动容。
(作者单位:开鲁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