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施工阶段的基础验槽是对地基勘察阶段的质量把关,本文就基础验槽的目的、内容和要求以及验槽的方法进行了浅述。
【关键词】验槽;础验槽;地基;方法
1. 前言
基槽勘验是建筑物施工第一节段基槽开挖后的重要工序,也是一般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最后一个环节,是一项很关键和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验槽是为了普遍探明基槽的土质和特殊土情况,据此判断异常地基的局部处理;原钻探是否需补充,原基础设计是否需修正,对自己所接受的资料和工程的外部环境进行确认。忽视基础验槽将会给工程留下隐患;且基础一旦出现不均匀沉降,极易造成破坏。为此,当施工单位挖完基槽并普遍钎探后,由建设单位约请勘察、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共同到施工工地验槽。
2. 施工验槽的目的、内容和要求
2.1验槽的目的
根据基槽开挖的实际情况研究解决新发现的问题和勘遗留的问题。
(1)检验勘察成果是否符合实际 。
基槽全面开挖后,地基持力层土层完全暴露出来,首先检验勘察成果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勘察成果报告的结论与建议是否正确和切实可行;地基土层是否到达设计时由地质部门给的数据的土层,是否有差别,如有不相符的情况,应协商解决,修改设计方案,或对地基进行处理等措施。
(2)基础深度是否达到设计深度,持力层是否到位或超挖,基坑尺寸是否正确,轴线位置及偏差、基础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坑是否积水,基底土层是否被搅动。
(3)解决遗留和新发现的问题。
2.2验槽的内容。
验槽的内容主要是核对基槽开挖平面位置与槽底标高是否与勘察、设计要求相符,检验槽底持力层土质与勘探报告确定的地基土是否一致。
2.2.1浅基础的验槽。
一般情况下,除质控填土外,填土不宜作持力层使用,也不允许新近沉积土和一般粘性同作持力层使用。因此浅基础的验槽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场地内是否有填土和新近沉积土;槽壁、槽底岩土的颜色与周围土质颜色不同或有深浅变化;局部含水量与其它部位有差异;场地内是否有条带状、圆形、弧形(槽壁)异常带;是否有因雨、雪、天寒等情况使基底岩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2.2.2深基础的验槽。
当采用深基础时,一般情况下出现填土的可能性不大,此时应着重查明下列情况:
基槽开挖后,地质情况与原提供地质报告是否相符;场地内是否有新近沉积土;是否有因雨、雪、天寒等情况使基底岩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边坡是否稳定;场地内是否有被扰动的岩土;地基基础应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地面水和雨水进入槽内,槽内水应及时排出,使基槽保持无水状态,水浸部分应全部清除;严禁局部超挖后用虚土回填。
2.2.3复合地基(人工地基)的验槽。
复合地基的验槽,应在地基处理之前或之间、之后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对换土垫层,应在进行垫层施工之前进行,根据基坑深度的不同,分别按深、浅基础的验槽进行。经检验符合有关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对各种复合桩基,应在施工之中进行,主要为查明桩端是否达到预定的地层;对各种采用预压法、压密、挤密、振密的复合地基,主要是用试验方法(室内土工试验、现场原位测试)来确定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3. 验槽方法
验槽方法通常主要采用观察法为主,而对于基底以下的土层不可见部位,要先辅以钎探法配合共同完成。
3.1观察法。
观察槽壁、槽底的土质情况,验证基槽开挖深度,初步验证基槽底部土质是否与勘察报告相符,观察槽底土质结构是否被人为破坏。基槽边坡是否稳定,是否有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存在,如地下渗水、坑边堆载或近距离扰动等(对难于鉴别的土质,应采用洛阳铲等手段挖至一定深度仔细鉴别)。基槽内有无旧的房基、洞穴、古井、掩埋的管道和人防设施等。如存在上述问题,应沿其走向进行追踪,查明其在基槽内的范围、延伸方向、长度、深度及宽度。在进行直接观察时,可用袖珍式贯入仪作为辅助手段。
3.2钎探法。
钎探法是根据锤击次数和入土的难易程度来判断土的软硬情况及有无空穴枯井、土洞等。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持力层明显不均匀;浅部有软弱下卧层;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直接观察难以发现;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进行轻型动力触探。钎探时,同一工程应钎径一致、锤重一致、用力一致。每贯入30cm,记录一次。
4. 结语
基槽检验是勘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思想上应认识到它既是将岩土工程设计意***付施过程中的检验验证和监理工作,又是工程信息反馈的重要环节,具有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丰富、发展和完善方法,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 工程地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地基基础验槽及常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