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榜事迹材料第1篇
集团好人榜人物事迹材料
干一行精一行,大家眼中的技术狂人。作门机司机,他是既会操作又会维修的行家里手,大家称赞他 "人机合一";作电气技术员,将机械电路原理烂熟于心,理论和实际完美结合,被大家视作电气维修"天才";当技术创新工作室主任,他所掌握的英语、计算机、电气维修等技术让专业学科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们都羡慕不已。孙同峰可谓是个技术狂,心里总想技术上的事。遇到技术活儿,他随时解决,从不过夜,无论多晚,总是要摆弄明白,做完之后才安心。为了强化英语学习和训练,他把自己的电脑、手机都调为英文模式;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他把许多节假休息日都用在看书、学习上……矿石码头公司目前使用的卸船机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全变频技术,综合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英语、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知识。一名大学生要7、8年实践工作经验才能将这些技术全部掌握。而只是技校毕业的孙同峰却靠着勤奋的学习和不断的积累,掌握了电气系统的全部工作和运行原理,成为"专家型"技术管理人员。孙同峰的成功不仅让这位技术尖子成为公司里大家竞相学习的榜样,也让诸多知名外企把招贤纳才的目光投向这里。德国ALSTOM和芬兰一家著名的起重机公司先后把高薪的"绣球"抛给他,他却不为所动。"父母、我和妻子都是大连港人,从小对大连港的文化就耳濡目染,我对大连港有着深厚的感情。"
做好技术引领和培养,"老码头"精神的传承者。孙同峰不仅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还带领身边的徒弟学好技术,成为技术能手。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徒弟们。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徒弟们也养成了学习交流的好习惯,空闲时间,每个人都能把当天碰到的问题和技术上的收获讲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相互启发。队里的大学生也随身带上了"好译通"、英汉词典,有空就钻研技术,学习英文资料。爱岗敬业、钻研技能蔚然成风,一大批技术尖子涌现出来,为公司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的有序、高效保驾护航。在新员工的技术引领和培养上,孙同峰采用"点拨"而非"填鸭"式的方法,即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孙同峰不仅在技术上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作为"老码头精神"的传人,在他身上所体现的老码头的优良传统也影响着新时期港口的年轻人。公司里的设备发生故障,请国外厂家的工程师来修,少则花费几万元,多则会达上百万,孙同峰带领大学生一起钻研,解决技术难题,他们的目标是省下这笔钱。这无关金钱,无关荣誉,关乎的是责任,是"老码头"精神的代代传承。
好人榜事迹材料第2篇
集团好人榜人物事迹材料
干一行精一行,大家眼中的技术狂人。作门机司机,他是既会操作又会维修的行家里手,大家称赞他 "人机合一";作电气技术员,将机械电路原理烂熟于心,理论和实际完美结合,被大家视作电气维修"天才";当技术创新工作室主任,他所掌握的英语、计算机、电气维修等技术让专业学科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们都羡慕不已。孙同峰可谓是个技术狂,心里总想技术上的事。遇到技术活儿,他随时解决,从不过夜,无论多晚,总是要摆弄明白,做完之后才安心。为了强化英语学习和训练,他把自己的电脑、手机都调为英文模式;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他把许多节假休息日都用在看书、学习上……矿石码头公司目前使用的卸船机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全变频技术,综合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英语、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知识。一名大学生要7、8年实践工作经验才能将这些技术全部掌握。而只是技校毕业的孙同峰却靠着勤奋的学习和不断的积累,掌握了电气系统的全部工作和运行原理,成为"专家型"技术管理人员。孙同峰的成功不仅让这位技术尖子成为公司里大家竞相学习的榜样,也让诸多知名外企把招贤纳才的目光投向这里。德国ALSTOM和芬兰一家著名的起重机公司先后把高薪的"绣球"抛给他,他却不为所动。"父母、我和妻子都是大连港人,从小对大连港的文化就耳濡目染,我对大连港有着深厚的感情。"
做好技术引领和培养,"老码头"精神的传承者。孙同峰不仅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还带领身边的徒弟学好技术,成为技术能手。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徒弟们。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徒弟们也养成了学习交流的好习惯,空闲时间,每个人都能把当天碰到的问题和技术上的收获讲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相互启发。队里的大学生也随身带上了"好译通"、英汉词典,有空就钻研技术,学习英文资料。爱岗敬业、钻研技能蔚然成风,一大批技术尖子涌现出来,为公司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的有序、高效保驾护航。在新员工的技术引领和培养上,孙同峰采用"点拨"而非"填鸭"式的方法,即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孙同峰不仅在技术上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作为"老码头精神"的传人,在他身上所体现的老码头的优良传统也影响着新时期港口的年轻人。公司里的设备发生故障,请国外厂家的工程师来修,少则花费几万元,多则会达上百万,孙同峰带领大学生一起钻研,解决技术难题,他们的目标是省下这笔钱。这无关金钱,无关荣誉,关乎的是责任,是"老码头"精神的代代传承。
好人榜事迹材料第3篇
学习***好榜样人物事迹材料
多年来,他以***同志为榜样,热心公益事业,传播书画文化,服务当地群众,默默实践着奉献精神,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文化***”,他就是__市__区__镇退休教师__。
现年71岁的__自幼喜爱绘画,业余时间笔耕不辍,退休后参与了编写《__镇志》的工作。经过执着追求广阅博览勇于探索,他先后成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山东省书画学会会员,__市老年书画学会会员,__区老干部书画学会理事。绘画作品曾被人民画报社邀请入编《中国巨变•当代中国书画摄影作品集》、《今日中国书法美术摄影精品集》,另有作品入编《中国老干部书画作品大观》第三卷、《翰墨中国》第一卷、《中国当代书画家代表作典库》等数十种书画集中,取得了让人羡慕的成绩。工作之余,他一心扑在书画活动上,坚持书画会友广泛联系,每年拿出5000元开展活动,无偿为亲朋好友、为村民提供书画作品。20__年春节期间,已是82岁高龄***先烈边树生的父亲,紧紧握着__的手,激动地说道:“谢谢你给我送来了《富贵***》书画作品,这是我今年收到最贵重的礼物。”其实像这样的事例到底有多少,连他自己也说不清……自20__年以来,__已经无偿为当地村民提供书画作品2500多幅,在群众中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20__年国庆期间,为了展示祖国六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活跃农民业余文化生活,__自筹资金自筹作品在自己的农家小院举办了“书画会友交流作品展”。书画展览举办一个多月来,接待观众300多人次。期间,__镇教委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朱台镇等地的书画爱好者前往__老师家中进行了书画交流。为此__在激动之余,即兴写下了打油诗一首:农家小院乐融融,书画益友会其中,挥毫泼墨书惬意,蓬荜生辉似春风。春节前夕为了增加节日喜庆气氛,让村民共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丰硕成果,自2110年以来,由__牵头组织了10余名书画艺人,不顾天气寒冷,深入到__区__镇南金村、东召西村、西召村,为上千户家庭义务书写春联、提供书画作品。在现场乡亲们手捧着一幅幅喜庆的春联笑得合不拢嘴,76岁的张大爷激动地说道:“当地书画家现场书写的春联比印刷的春联更有年味,贴在家门上节日气氛更浓厚了。”平日,__还有一项任务,就是为当地的离退休教师和部分老年人义务发放《乐龄生活》、《夕阳红》、《__日报》报刊,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风雪严寒,几年来他始终如一从没耽搁。对于体弱多病、卧床不起的老同志,__还主动及时把报刊送到他们家中,大家称赞道:“边老师真是俺们的义务报刊发行员啊!”
辛勤的付出换来的必将是甘美的收获。自20__年以来,__受__区老干局和区老教协领导委托,参加了__市老干部风采大赛,作了“我健康、我奉献、我快乐”演讲;20__年重阳节,在__区老教协组织的离退休教师“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经验交流会,__作了典型发言。在退休后近10年的生活中,__时时处处以社会为课堂,心系教育身联群众,以自己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社会认可,被授予“__区模范老人”、“文化***”荣誉称号。
好人榜事迹材料第4篇
桂家知同志在聂桥镇工作的20年中,他时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本职工作,以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无私奉献,以自己的言行诠释了新时代基层干部的新风采。
社区好书记 人民好公仆
作为社区***支部书记,他在支部***建工作中,带头垂范。在工作中,他注意抓班子,带队伍,认真做好班子成员的思想***治工作。在他的带领下,班子成员经常深入社区了解民意,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他始终积极带头学习,自觉查找支部和本身的不足,并虚心接受***员和群众的批评和帮助,努力改进和提高社区***支部服务能力。自他在社区工作以来,对社区工作非常熟悉,就像一部大字典,哪个家中是否有残疾人,是否有***员,是否有外出务工人员,是否有育龄妇女,是否有老人小孩,是否有下岗人员都十分清楚,对社区的老、弱、病、残、贫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时时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真正做到了“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愁”。
民***有心人 百姓贴心人
乡镇民***工作与基层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直接面对基层群众,涉及到的群体大多是退伍***人、孤寡残疾、残疾人、特困户等,呈现出对象特殊性,矛盾复杂性和工作艰苦性特点,要做好基层民***工作确实不易。为了提高为民解困服务群众的能力,他一直致力于探索基层民***工作规律,汲取有益的工作经验,无论节假日,还是双休日,只要哪里的群众有困难,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全身心地投入到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中。他经常走家串户,了解低保户、五保户及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并送去温暖。特别是申请低保方面,严格按照程序把好每一关,从不搞人情保,做到符合条件的一定争取,不符合条件的坚决拒绝。
百姓“润滑剂” 和谐创造者
好人榜事迹材料第5篇
桂家知同志在聂桥镇工作的20年中,他时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本职工作,以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无私奉献,以自己的言行诠释了新时代基层干部的新风采。
社区好书记 人民好公仆
作为社区***支部书记,他在支部***建工作中,带头垂范。在工作中,他注意抓班子,带队伍,认真做好班子成员的思想***治工作。在他的带领下,班子成员经常深入社区了解民意,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他始终积极带头学习,自觉查找支部和本身的不足,并虚心接受***员和群众的批评和帮助,努力改进和提高社区***支部服务能力。自他在社区工作以来,对社区工作非常熟悉,就像一部大字典,哪个家中是否有残疾人,是否有***员,是否有外出务工人员,是否有育龄妇女,是否有老人小孩,是否有下岗人员都十分清楚,对社区的老、弱、病、残、贫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时时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真正做到了“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愁”。
民***有心人 百姓贴心人
乡镇民***工作与基层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直接面对基层群众,涉及到的群体大多是退伍***人、孤寡残疾、残疾人、特困户等,呈现出对象特殊性,矛盾复杂性和工作艰苦性特点,要做好基层民***工作确实不易。为了提高为民解困服务群众的能力,他一直致力于探索基层民***工作规律,汲取有益的工作经验,无论节假日,还是双休日,只要哪里的群众有困难,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全身心地投入到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中。他经常走家串户,了解低保户、五保户及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并送去温暖。特别是申请低保方面,严格按照程序把好每一关,从不搞人情保,做到符合条件的一定争取,不符合条件的坚决拒绝。
百姓“剂” 和谐创造者
好人榜事迹材料第6篇
她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1990年结婚到镇村现在这个家庭,其公公,生于1932年5月,1970年双面失明至今40余年,婆婆因突发脑溢血于2010年5月去世,儿子在中学读书,为了全家人的生活,爱人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帮忙干农活。
从嫁进这个家门,就担起了照顾双老的职责,特别是这个双目失明的老父亲,为了支撑起这个家庭,照顾好老人孩子,她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挑水煮饭,白天干活,晚上回家洗衣服,缝补破烂。忙完这一切还要服侍双老,本来很紧张甚至可以说清贫但很平静的家庭,在2010年5月被打破,年迈的婆婆突发脑溢血病逝,由于住院所花销的费用让全家人倍感压力之外,的身心都遭到了严重打击,这么多年的日夜相处,婆婆在她心中已然成为了最亲的妈妈,妈妈去世,爱人不在家,各种事故接踵而来,但是没有倒下,她下决心要将这个家撑起来。独力处理完婆婆的身后事,让这个单薄的肩膀散发出了厚重的光辉。
婆婆去世后,最让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中的一老一小了,因村上小学撤出,孩子只能到几公里以外的镇上学,由于家庭贫困,没有条件住校,就只有每天接送,接送孩子的路途要抄近路就必须翻过一座山坡,夏季还好,天亮得早,一入冬季,就又冷又看不见路,经常摔得鼻青脸肿,身上常常是青一块紫一块。
但回家还要照顾双目失明的公共,帮助他穿衣服,洗漱,喂饭。但是最不方便的是帮助公公上厕所和洗澡这两件事,农村的风俗和传统思想观念的禁锢让公公和儿媳之间不能有过分的亲密接触,不然会招来很多流言蜚语,但是如果这样,那公公就只有遭活罪了,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后,最终克服了这个心理障碍,她从心底里将公公当成了亲生父亲,做女儿的帮助父亲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更是中华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公公吃饭时,由于看不见一切,找不着方向,弄不清桌子上饭菜摆放的位置,她就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喂给他,老人上了年纪,胃、牙都不好,很多按照年轻人饮食习惯做的饭菜他都不能吃,就调整自己和儿子的饮食习惯,水果削好切丝切片,肉食大多都是清炖或者做成丸子,尽量让老人吃饱吃好。由于其身正,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没有一丝尴尬,周围竟没有传出一点流言蜚语,提起她都说不容易,很好。
好人榜事迹材料第7篇
刘金艳曾经有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她除了抚养自己的外孙之外,又先后收养了4个外地孤儿,她曾经有着最幸福的家庭: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一家人其乐融融,收养孤儿以后,一家人谁也没有一点反对意见。
一位邻居给刘金艳捡回一个5岁的女孩。她是一个孤儿,和奶奶相依为命,当时奶奶病危,看着这个脏兮兮的小女孩,一种母爱之情让她毫不犹豫地收下了这个孩子。她给孩子洗了澡,从里到外地换了一身新衣服。到了上学的年龄,又把她送到了学校。如今,这个女孩已经成家立业,并有了自己的孩子,每当生活遇到困难时,她们总会得到养母刘金艳的无私帮助,让他们在度过难关时,感叹上苍对他们的眷顾。
在十年前的秋天,刘金艳收养了第二个孤儿。一名30多岁的男子,领着一个小女孩来到刘金艳的小卖店。他一进门就要给刘金艳下跪:“大姐,您心肠好帮我带带孩子吧”。这个男子姓周,是外来务工人员,和妻子闹矛盾,妻子扔下他和孩子,一个人离家出走了。这个叫圆圆的女孩才四岁,善良的刘金艳又多了一个女儿。可过了不长时间,这名男子竟不辞而别。圆圆到了入学年龄,刘金艳又义无反顾地把她送到了学校读书,在圆圆读小学二年级时,一个自称是圆圆生母的女人出现了,要求领走孩子。虽然圆圆有四年多未曾见过自己的生母,但小圆圆还是搂着这个女人不愿意松开。圆圆要走了,刘金艳准备了很多好吃的,那天正下着雨,刘金艳把这对母女一直送了很远,之后,刘金艳把唯一的一把伞送给了这对母女。临别时,孩子发自内心的说了一句话:“妈妈,我以后一定会回来看你的”。刘金艳强忍住内心的不舍之情,与小圆圆挥手道别。她知道,她再也见不到这个女儿了。如今,刘金艳再未见到圆圆,但她仍然能够清晰地记得圆圆在家里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脑海中也时常浮现出圆圆的身影。
收养的第三个孤儿更具戏剧性。1998年,刘金艳因病住进了医院,同病房的还有一个10岁的小女孩叫淼淼,刚刚做完阑尾炎手术。其它病友不断地为这个小女孩塞钱,起初刘金艳很奇怪,一打听,才知道淼淼是个孤儿,在孤儿院生活。刘金艳这次住院前借了1000元的医疗费,但她眼中的淼淼更让刘金艳心酸,她暗下决定,一定要给这个苦命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刘金艳出院后便立即着手联系收养淼淼的事宜,但由于不懂***策,差一点被有关人员当成了人贩子,后有关单位经查证核实,孤儿院得到了证实,那就是:刘金艳是一个好人。如今上小学六年级的淼淼,在刘金艳的精心养育下,学习优良,品行端正。刘妈妈还省吃俭用,给淼淼买葫芦丝、口琴等小乐器,从淼淼的脸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她有多么的幸福。
第四个孤儿是三年前收养的平平,一对山东籍姓郑的父子俩,在村里靠捡破烂为生。2003年,孩子父亲突然病逝,在平平守着尸体哭了很长时间后,刘金艳立即帮助平平料理爸爸的后事。在这个过程中,刘金艳可以用“求爷爷告奶奶”来形容都不过分。办完事情后,刘金艳对平平说:“以后,我就你的妈妈了”。就这样,她又多了一个儿子。至今一言难尽的刘金艳一提起这件事就感慨万千:“就是给自己亲爹办事也没有这么难”!
天有不测风云,几年前,刘金艳的亲生儿子和女婿先后死于车祸,老伴又患上了小脑萎缩,家庭的突遭变故给刘金艳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村民们都说这是她收养孤儿带来的厄运,说她自己有儿女还收养别人的孩子。但面对自身生活的压力和别人的冷嘲热讽,她用那单薄的身体硬是挺住了压力,依然如故,宁可吃糠咽菜,捡拾柴草,甚至卖掉自己的房子来维持一家十来口人的生计和供孩子上学读书。
尽管刘金艳的家庭不富裕,并且还收养了四个孤儿,但她从来没有向村委会、镇***府要求过什么。她一向认为,***和***府对她已经非常照顾了,她没有必要再提其它要求,她一定会靠自己的力量把家里的生活打理好的。平时,刘金艳就经常教育孩子们,做人一定要做个有骨气的人,有志气的人,有爱心的人,要懂得付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鼓起勇气正确对待,要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他人遇到危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真心帮助别人度过难关。正是这种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支撑着刘金艳走过了20多年的抚孤、育孤的坎坷之路。
献爱心,彰显大义巾帼本色。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了8级大地震。刘金艳在电视中看到了灾区那种悲惨的景象时,泪水止不住的流了下来。此时,她心中在想:国家发生了这么大的灾难,灾区的群众正在危难之中,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参加抗震救灾,我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国家,帮助灾区的群众度过难关。就这样,她时刻在关注着周围有关抗震救灾的活动。在得知镇***、***府正在组织向灾区捐款捐物时,刘金艳原本就生活拮据的家庭却向灾区人民捐款800元。由此,再一次可以体现出她那种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中华民族子孙所应具备的传统美德。在捐款的同时,她还要收养地震灾区的孤儿,她说:“有爱才有家,有家才有爱。如果***府允许,我要收养灾区的孤儿。虽然我家不富裕,但我会用慈祥的母爱去抚平受灾孤儿的创伤,让他们重新回到温馨的家庭生活中,再一次体会到亲情的温暖,母亲的爱抚”。看似普通的话语,却体现出了刘金艳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和淳朴的母爱之情。
刘金艳的感人事迹被各媒体给予了广泛的、特殊的关注,辽阳电视台的《风采辽阳》、辽阳日报、北方晨报、辽沈晚报、沈阳晚报、华商晨报、辽宁日报等新闻媒体纷纷给予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