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0—0130—01
摘要:铸铁件电镀难度较大,这是因为铸铁含碳量高,组织结构疏松、多孔,有大量砂眼和缩孔,表面还含有较多的游离石墨碳化物,因而使电镀时析出电位降低。基于铸铁工件表面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对铸铁件镀硬铬工艺在实践中总结出一点经验,以铸铁件缸套电镀硬铬为例,以共同探讨。
关键词:铸铁件 电镀 镀铬
一、前言
铸铁件电镀难度较大,这是因为铸铁含碳量高,组织结构疏松、多孔,有大量砂眼和缩孔,表面还含有较多的游离石墨碳化物,因而使电镀时析出电位降低。此外,铸铁件表面粗糙,凹凸不平,使氢的过电位降低,氢易于析出,增加了铸铁件电镀的难度,表面铸铁工件在铸造成型时,表面上粘附着许多铸造砂粒,使工件形成粗糙和多孔隙,在机械加工时的油污亦很容易渗入到表面的孔隙内部,不易除净。由于铸铁工件表面存在碳化物和孔隙,直接影响到电镀时金属的电沉积,影响到基体金属与镀层金属的结合力。基于铸铁工件表面组织结构的特殊性。根据这些特点,对铸铁件镀硬铬工艺在实践中总结出一点经验,以铸铁件缸套电镀硬铬为例,以共同探讨。
二、工艺技术流程
现象描述:铸铁件缸套为铸件,孔径大小不一,内腔电镀区域机械磨光,外表面保护。
前处理:1)外表面局部保护后用去污粉擦拭内腔电镀部分去油。根据上***表面光洁度尽可能不要浸酸,铸铁件酸蚀时间过长会增加后续镀层的沉积难度,如遇到表面有锈蚀斑点或者氧化皮,尽可能用机械的擦拭方法去除。2)冲洗与擦刷,去除表面粘附的去污粉。3)装挂。铸铁件导电性差,装挂时应接触牢固。4) 流水冲洗。
电镀过程:铜钩与铜杠的接触一定要保证接触良好,铜杠与铜杠之间的接触点不能有氧化皮,阳极与铜杠的的接触也要检查,避免电镀过程中由于接触不好有打火花现象出现。关于镀槽溶液温度,实践中60度适宜,在这温度下下槽电镀对于镀层的结合力有帮助,成功率较高,不易起皮。工件入槽先经预热,使工件的温度接近溶液温度,再配送电流。预热的时间因工件壁厚不同略有差别,约3分钟,这过程中可用小电流电解,时间约3分钟左右,产出的气泡用于净化缸套内壁的目的,并且起到活化目的。然后用大于正常电流的1.5~2倍的电流冲击3分钟。铸铁件冲击镀能增强阴极极化。电流密度依工件的几何形状而定,由于缸套内壁经过机械磨光,形状也较简单,电流密度比电镀时增加50%即可。然后开到正常电流的上限电镀。
后处理流程:冷、热水中浸泡稀碱液中和流动冷水冲洗热水烫干烘烤干燥热油封闭。通过稀碱中和能进一步去除残存在工件孔隙中的铬酸溶液,从而避免干燥后镀铬液渗出来而出现黄色斑点。
铬层起皮处理办法:稀盐酸加缓蚀剂褪尽为止,由于经过强酸长时间浸蚀,表面光洁度不如以前,氢的过电位也降低,电镀时的铬的析出电位变更负,只会看到有气泡产生,但没有镀层。给电镀增加了难度,所以镀层退尽后工件要进行机械擦拭或者抛光,比如用砂纸之类的,直到用肉眼看到表面有明显的光洁度增加后才能电镀。溶液温度及预热情况描述跟前面一样,唯一不同之处不用小电流活化,预热好后直接用2倍的冲击电流电镀5分钟后降到正常电流的上限电镀。
三、技术总结
铸铁导电性差,大面积件若按常规只有一、二点接触,则很难满足要求,故工件与挂具的导电接触点宜多设几处。其次,铸铁件含有大量的碳和较多的缩孔、气孔和砂眼,这些都是铸铁件镀铬的困难因素,但若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也能获得理想的铬层质量。
(1)用盐酸清洗铅板引起。由于阳极是由纯铅板代替,纯铅板在镀铬过程中容易产生氧化铅,氧化铅在镀铬溶液中又极易转化为铬酸铅,由于这一弊端的存在,影响了镀铬时电流的正常通过,使阳极面积相对减小,进而又促使溶液中三价铬积累。为此,操作者可每天下班时把铅板提出来,第二天上班前再把铅板移至盐酸中浸泡,而事后却不进行彻底洗刷。
(2)掌握好工艺条件。铸件的孔隙多,其真实的表面积比测得的表面积大,配送电流时若未能考虑到这一点,也难以获得理想的铬层,同时还要考虑到足够的冲击电流,以增强阴极极化作用,冲击电流应不小于正常镀硬铬时的2~3倍,以便让其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层铬,这是由于采用了高电流密度冲击之后,大大提高了氢的浓差极化程度,显著降低了析氢量。此时金属的阴极极化程度也相应提高,这样在瞬间铸件表面即会形成更多的晶核,从而可以得到细致的、结合力良好的镀层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玉宇.铸铁件表面新型复合耐磨镀层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2]关山,张琦,胡如南.电镀铬的最新发展[J].材料保护,200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