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名言篇1
1、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2、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3、人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来自母亲,来自家乡,来自天堂。——威·布朗
4、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5、亲情是魂灵的圣火,在她的映照下,你才能事业有成;亲情是***伤痛的妙药,在她的安抚下,你才能百痛全消。鸟需求蓝天显示英姿,蛛需求编网横行天下,而人需求亲情来维系终身。
6、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
7、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8、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9、亲情是一股涓涓的细流,给心里带来甜甜的滋养;亲情是一缕轻柔的阳光,让冰冻的心灵无声熔解;亲情是一个静静的港湾,让远航的疲乏烟消云集。
10、母亲的低语总是甜蜜的。
11、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12、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13、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14、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15、亲情是什么?她是第一次的付出,但,又是永久的付出,是一种可以感受责任,而后却将责任变为习惯的无私。
16、亲情是什么?她是一瞬间内心的触动,但又往往是彻底的改变,是一种能改变十个月期望的力量,一种能忘却使命的神奇,是一种渴望平安的永恒。
17、没有比巴格达城更美丽,没有比母亲更可信赖。——伊拉克谚语
1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9、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20、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2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2、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23、亲情是爸妈额上增加的鹤发,是爸妈眼中无限的关心和盼愿,亲情是黑暗中的一束灯光,给你的无可替代的家的感受和温暖。是的,人间最美的感情便是人世的亲情。
24、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25、亲人帮亲人,无亲来帮愁煞人。——英国谚语
26、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27、母爱只有做母亲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28、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29、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
30、亲情是什么?她是思念起始,但,又没有终点,是一种对家的留恋,一种对团圆的渴望。
31、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32、亲情是雨,带走烦燥,留下轻凉;亲情是风,吹走忧虑,留下高兴;亲情是太阳,带走黑暗,留下光亮。
33、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34、亲情,是一串挂在颈间的钥匙,翻开的是一扇扇忧伤的门窗。亲情,就在眉眼顾盼间,浅浅的浅笑里,就在我那一首抒情的小曲中。
35、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36、亲情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洁;亲情似火,使平淡通过煅烧日显棱角;亲情是诗,使乏味经过修饰到达一种意境。亲情,生命永久的动力。
37、儿女抱在身,方知父母恩。
38、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比彻
39、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
40、当我忧伤时,亲情给我抚慰;当我迟疑时,亲情给了我鼓励;当我欢愉时,亲情给了我祝愿。
41、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42、人最终总要离开母亲。——贺拉斯
43、母亲在家事事顺。——阿尔科特
44、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45、没有母亲,何谓家庭?——艾·霍桑()
46、亲情是长白山顶的积雪,简练却永久;亲情是底格里斯河的流水,温顺却又悠长;亲情是西西里岛的那轮夕照,亲情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碑文,恍惚却又隽永。
47、昏黄中感应父亲的关心,缓缓的风儿撩起窗纱;恍惚中听到母亲的丁宁,轻柔的雨儿爬上窗台。
48、母爱只有做母亲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49、孩子是母亲的生命之锚。——萦福克勒斯
50、亲情,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她都将永久陪同着你。
亲情名言篇2
1、母亲对我的爱之伟大让我不得不用我的努力工作去验证这种爱是值得的。 ——夏加尔、绘画大师
2、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3、慈母爱子,非为报也。——刘安
4、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5、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6、记忆中的母亲啊!最心爱的恋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情谊。——法国
7、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茅盾
8、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9、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10、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11、母亲们的美德就像父亲们的罪孽一样,都会体现在他们的孩子身上。 ——查尔斯·狄更斯
12、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乔治·赫伯特
13、母亲的责任之一,是从孩子的童年时代起,就善于发现他们的才能、性格和志向,这一点是任何一位教育家都难以做到的。——巴尔扎克
14、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15、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
16、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
17、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18、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高尔基
19、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注:指高粱饼子)。——季羡林
20、当母亲逝世时,我身心交瘁,简直要垮掉,我几乎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希思——英国前首相
21、我的母亲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我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我的母亲。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我从她那儿得到的德、智、体的教育。——乔治·华盛顿
22、我很幸运有爱我的母亲。——贝多芬
23、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林肯
24、母亲对我的爱之伟大让我不得不用我的努力工作去验证这种子爱值得的。 ——夏加尔——绘画大师
25、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26、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27、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拙。——日本
28、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亲情名言篇3
2、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比彻
3、亲情是甜美的***汁,抚育我们成长;是敞亮的双眸,指引我们前进;是温顺的话语,呵护我们的心灵;是峻厉的责罚,催促我们改错。
4、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5、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亲情是成长的摇篮,在她的抚育下,你才能安康成长;亲情是力道的源泉,在她的浇灌下,你才能强健成长。
8、昏黄中感应父亲的关心,缓缓的风儿撩起窗纱;恍惚中听到母亲的丁宁,轻柔的雨儿爬上窗台。
9、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1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1、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12、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13、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14、亲情是什么?她是思念起始,但,又没有终点,是一种对家的留恋,一种对团圆的渴望。
亲情名言篇4
关键词:称谓语;语言权势与同等;社会文化;称谓比较
中***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3-0185-02
一、引言
著名语言学家哈德森(Hudson)说过:每一种语言都似乎包括着反映说话人、听话人及两者相互关系的社会特征的语言项。不可否认的是,语言是使用者的社会标记之一,使用语言方式的不同反映了使用者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年龄、社会地位等社会特征差异。与此同时,人们日常交际使用的语言会反映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性质和距离远近等特征。称呼语便是这其中的语言项之一。
称呼语和人们的社会关系引起了社会语言学广泛的研究兴趣。布郎(Brown)和吉尔曼(Gilman)研究了欧洲语言的称呼语并提出“权势”和“同等”来代表人们通过语言行为来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时关注的两项主要的社会关系原则。称呼语的形成和发展同样与社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的形成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治、经济、宗教、科学和哲学文化必然会对人与人之间的称谓语产生影响。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许多少数民族既有自己的语言又有自己文字。***族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称谓语的角度出发,浅析权势与同等,社会文化对两种语言称谓语的影响,并比较两者不同之处。
二、语言权势与同等对称谓的影响
(一)权势影响
布朗和吉尔曼提出“权势”和“等同”两个概念用来代表支配人们称呼语使用的两个隐性社会关系原则。关于“权势”,法索尔德(Fasold)将其解释为,“一个人对别人拥有一定程度的权势以至于能够控制那个人的行为”。祝畹瑾在《社会语言学概论》中指出“如果一个人能够控制另一个人的行为,他对这个人便拥有权势”。
两个谈话人,如若其中一人在某些方面如年龄、财富、教育程度上有一定的优势地位,那么这个人便能够对另一个人产生控制性影响,使听话人在多数情况下不得不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权势关系否定了语言使用者之间绝对平等的可能。除此此外,这种关系也是非相互的,因为两个人不可能在同一领域同时对对方拥有权势。好比学生和老师,在年龄,教育程度,人生经验,社会地位等方面来说,老师比学生来讲要占优势,那么学生在和老师说话时就必须要尊敬有礼貌,无论说话人身处哪个国家,讲什么语言,尊师重道都是应该注意的。
***族人信奉***教,等级权势对***来讲尤为重要。在家里,男性长者的发言通常被视为家中的权威;在清真寺里,主持日常事宜的阿訇必会受到大家的尊崇。在***语和汉语中,谈话人之间若是上下级的关系,当面称呼对方的职务,职称,要在前面加对方的名字以示尊敬。例如:王刚校长,买买提主任,等等。汉语里有时在职务前只加姓,如:王校长。***语中,如若要用敬称称谓他人,不管对方职务,官衔有多高,都要在名字后面加“哥哥”,“姐姐”来称呼以示尊敬。但近些年来受汉语影响,在称呼上也出现了一些简缩现象。如:麦主任,艾书记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汉语中我们可以只留姓省略名,譬如说“王校长”,但是维语人名的第一个字不是姓,所以要避免出现不正确的称谓,最好是不要省略全名,如:艾尔肯书记。
(二)同等影响
“同等”是另一个重要的关系原则,它暗示着人们之间的共有的和一定程度的亲近。同等关系通常是建立在人们有一些共有的经历和社会特征,如兴趣、年龄、宗教、职业等方面的相近。因此,同等关系是是相互的,除了各种客观上的共有,同等是可以建立和刻意增强的。交谈的双方,经常会下意识地向着对方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以期增加彼此的亲近感。
称呼语一般指的是人们交谈时用以指代对方的词语。称呼语一般可分为两类:第二人称代词称呼和姓名称呼。第二人称代词例如:她,他,你,你们,她们,他们,等等。无论关系亲疏,在谈话使用到第二人称代词都是必不可少的。谈话人之间的关系越是亲密,称呼语也越为亲密,例如:王晓刚和李志***,两个人刚认识时,可能会直呼对方名讳或是“小王”,“小李”来代替,但是当两人成为好朋友,就可能以“晓刚”,“志***”来称呼对方,甚至于起一些无伤大雅的绰号,以示亲密。
同样在英语中,初次见面的男女在称呼对方时,都会加上“先生”,“小姐”以示尊敬,但如若两人发展为爱侣关系,那称谓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像“sweetheart”,“honey”等等。中国人不若外国人那样热烈奔放,年轻情侣之间尚能接受“宝贝”字样的称呼,稍年长的夫妻之间可能就无法接受。通过仔细观察,老年夫妇之间的称谓其实更能体现同等性。不少老爷爷老奶奶在称呼自己的老伴时一般都省略名字,而在姓的前面加“老”字,如“老周”,等;当他们和小一辈的人谈论自己的老伴时,通常都会说“***爷如何……”,“奶奶如何……”,等;有时候在家里甚至直接称呼老伴“喂”,“哎”。老夫妇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其熟悉程度和亲密程度自然不言而喻,其实这时候称谓方式已然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由于***族的人名,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他们一般来说没有姓,父亲的名字就是他们的姓,例如:帕丽萨・迪里夏提,帕丽萨是自己的名字,迪里夏提是父亲的名字,也就是姓。***人在称呼对方时,很少会叫全名,一般都将父亲的名字省略掉,直接称呼为“帕丽萨”,但在书写中,必须写全名,因为***族里重复的人名太多了。在称呼对方时,如果两人关系比较亲近,那么名字也可以简化省略,例如“依帕尔汗”可以简称为“依帕”,“古丽努尔”简称为“古丽”。但如果是不熟悉的人或是初次见面的人,就不可以省略。
三、亲属称谓比较
(一)汉族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语是指互相有直接或间接的血缘、婚姻、法律等关系的亲戚和亲属名称。例如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丈夫、妻子、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伯父、伯母、舅父、舅母、姑夫、姑母、姨夫、姨母、堂兄、表妹、侄子、外甥女、继父、继母、继子、养女等。亲属称谓语一般围绕家庭展开,它与家庭的关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核心称谓语,如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完全产生于家庭内部的称谓语;第二,一般称谓语,完全是家庭和家庭之间的产物,当然,这些家庭必须是有血缘、婚姻、法律联系的。
汉族亲属称谓语的构成有三种,第一种称为“血亲”,是指同祖同宗的亲属,也分为直系宗亲和旁系宗亲。直系宗亲包括: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孙子孙女,等等。旁系宗亲包括:伯父,叔叔、姑姑、堂兄弟、堂姐妹、侄儿、侄女、侄孙、侄孙女。第二种称之为外亲,指的是女系血统的亲属。包括母之血亲、祖母之血亲、姑之血亲、姐妹之血亲、女儿之血亲、侄女或孙女之血亲。如外祖父母,舅舅、姨、表兄弟姐妹、外甥(女),在、侄子(女),等等。第三种称之为姻亲,指的是原本无血缘关系而由婚姻构成的亲戚关系:以女方来讲,包括丈夫、公婆、大(小)姑子、大伯子、小叔子、妯娌、儿媳、孙媳等;以男方来讲,包括妻子、岳父母、内兄弟、大(小)姨子、嫂子、弟妹、姐夫、妹夫等。
汉语亲属称谓语系统不但繁复且讲求颇多,但亲属之间的称谓语规则比较简单,称呼方式基本上是对上和对下两种,对上辈用亲属称谓语称呼,对下辈称名字或小名。出于礼貌和尊重,下辈不能用名或小名来称呼上辈亲属,上辈对下辈一般也不用“儿子”、“孙子”、“外孙女”之类称呼。如果一个上辈亲属称谓语有几个对象,如:“舅舅”有好几个,“姑姑”有好几个,则通常按长幼分别冠以“大”、“二”、“三”、“小”之类,称呼“大舅”、“二舅”等等。同辈称呼,对年长者一般称之为:“哥哥”、“姐姐”,对年幼者多用名字或小名,但也有用“弟弟”、“妹妹”之类亲属称谓语的。对嫂子、姐夫、弟媳、妹夫的称呼情况与对兄弟姐妹的相类似,一般对嫂子、姐夫用亲属称谓语,对弟媳、妹夫称名字。对堂表兄、姐称呼现在一般也不加“堂”、“表”等字眼,而直呼“哥哥”、“姐姐”,一来比较方便,二来更显亲密,尤其是现在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一家只有一个小孩,那么无论堂兄还是表兄,都算得上是比较亲近的哥哥了。
(二)***亲属称谓
***语亲属称谓,除了叫法与汉语不同,区分大致相同。***语亲属称谓语一般无书面语口头语之分,有书面语与口语之分的仅限于个别的称谓词,例如,At‘A(父)、AnA(母)多用于书面语,dada(爸爸)、apa(妈妈)为口语;t‘A;A(叔叔),hAmmA(姨姨)是书面语(这两个词书面语的使用频率也不高),口语为Ak‘A和hodoo。
***语亲属称谓有直称、间称和描述式三种。基本称谓词都为直称,有bowA(爸爸)、momA(妈妈)、At‘A(dAdA)爸爸、AnA(Ap‘A)妈妈,等。对姻亲的间称是在上述所举的直称称谓词前加上■。对堂、表兄弟姊妹的间称是在■的前面加上■。对具有亲属关系而又不明确称谓的远亲,则以■统称之。由于***语亲属称谓不分父系与母系,又多以年龄为区分点,故描述式使用频率极高,随时都可使用,比如:■(丈夫的哥哥),■(妈妈的妹妹)。
按辈分称呼对***族来说并不是十分严格的,但有一定的年龄层次。为便于叙述,可分五个层次。以我为中心点,我的祖父母辈及其兄弟姊妹,男性称为■,女性称为■;我的父母及其兄弟姊妹,面称为■,对父母的兄,姐及其配偶,男性用“名字+■”,女性用“名字+■”;父母的弟,妹及其配偶,男性叫做■,女性叫做■,对岳父母或公婆,面称为■,背称为■。
兄弟姊妹称之为■、表兄弟姊妹面称一样,背称的话要在前面加■;对于下一辈,儿子称为■,女儿称为■,侄、甥儿女等面称背称都一样是■;我的孙儿女、孙侄等,面称为■,背称为■。
相比之下,汉族在宗法等级制的社会中,使用了复杂的亲属制,父系―母系―直系―旁系―姻亲―血亲分别异称,造成了基本亲属称谓非常丰富,例如:伯伯、叔叔、大叔、大爷,阿姨、大婶、大娘、大哥、大姐等等,而它们在维语中仅仅用“■”,“■”这两个亲属称呼词就可完全表达出来。
四、结语
通过对语言中权势和同等的分析,说明这两个因素对称谓有着很深刻的影响,而对于***地区来说,宗教和地域因素同样也是影响两族称谓的重要原因。在对比了亲属称谓之后,发现汉族的亲属称谓相较***族来说都要繁复得多,汉语里许多不同的叫法,其实要表达的意思都一样,在维语里可能就只有一个称谓语来表达,这不但说明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揭示了汉语与维语之间,不仅有发音和字形的差别,表达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参考文献:
[1]RonaldWardhaugh.AnIntroductiontoSocio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7.
[2]陈晓娟.亲属称谓语对比分析.***教育学院学报,2007(9).
[3]李君文.关于中国称呼语的改变.开放时代――随笔・札记,1998(3).
[4]古丽扎尔・吾守尔.交际呼语对比.语言与翻译,2004(3).
[5]王泽民,刘江涛.***语爱称称谓及其文化意义初探.语言与翻译,2004(3).
亲情名言篇5
关键词: 南京方言 人称代词 变调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南京市现辖九个区、两个县,分别是玄武、秦淮、建邺、鼓楼四大主城区,江宁、浦口、六合、栖霞、雨花台五个郊区,溧水、高淳两县。广义的南京方言包括南京市所辖九个区的方言,狭义的南京方言只包括明都城范围内的玄武、秦淮(原白下和秦淮)、建邺、鼓楼四区及城郊结合处的方言。南京居民普遍认为城南人,尤其是秦淮区的老居民所操方言是南京话的代表。
本文主要阐述南京方言中人称代词在某些特殊搭配中的变调现象,并对其原因进行简要的音理分析。
一、南京方言的声调和两字组连读变调
南京方言的单字调共有五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现将笔者通过实验调查所得的单字调调值列作下表,并附上每一调类的传统值进行对照:
表1.1 南京方言单字调实验值与传统值对照表
注:传统值1来自《南京方言志》(南京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出版社,1993.7,第5页);传统值2来自《南京方言词典》(李荣主编,刘丹青编纂,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12,第12页)。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虽然实验所得值与传统值在某些调类上存在些许差异,但从整体而言,音高的走势大体上是一致的。阴平和上声为降拱,其中阴平的下降幅度更大。阳平是升拱,去声是平拱,而入声是没有音高变化的短促音,为零拱。
在语言的具体使用过程中,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音位在和其他音位组合的时候,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变化①。这种变化,就叫做语流音变。就音节而言,每一个单字都是一个***的音节,当单字进入语流之中,即与前、后相邻的音节发生关系时,受彼此之间的影响,某些单字就会产生音变。在音高方面所发生的语流音变被称为“连读变调”。连读变调具有区别语义、连贯语流等作用。
语流中,根据音节所处位置的不同,连读变调的类型也会有所不同。从位置匹配角度出发,刘俐李先生将连读变调分为前变型、后变型和全变型三种②。据《南京方言志》所载,和大多数北方官话一样,南京方言的连读变调是后字均不变调、前字变调的前变型,又称“右字调”型。南京方言两字组的连读变调情况,具体如下表:
表1.2 南京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表
二、南京方言人称代词的连读变调
代词是指具有替代和指示作用的词,那么人称代词就是替代人或事物名称的词。人称代词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和第三人称代词(他/她、他们/她们)。在南京方言中,“我、你、他”三个单字的声调分别为上声[21]、上声[21]、阴平[41]。下面分单数和复数来分析南京方言人称代词的变调现象。
1.单数人称代词(我、你、他)
(1)单独使用
南京方言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单数在单独使用时,遵循表1.2所列出的南京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第三条规律,即“我”和“你”在上声前变读为阳平调,而“他”在五种声调前都不变调。
①阴平:我[21]/你[21]/他[41]说的都是真话。
②阳平:我[21]/你[21]/你[21]钱包不见了。
③上声:我[24]/你[24]准备暑假出去实习。
他[41]准备暑假出去实习。
④去声:我[21]/你[21]/他[41]是南京人。
⑤入声:我[21]/你[21]/他[41]吃过晚饭了。
(2)“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名词”
“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名词”是语流中一种特殊的组合,在这种搭配中,人称代词根据后面所接的亲属称谓名词首字声调的不同,其变调情况也不同。无论这个组合处于句首、句中,还是句尾,当后字为阴平、阳平和去声时,单数人称代词变读为阳平;当后字为阳平和入声时,单数人称代词不变调。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人称代词必须充当定语的成分,对后面的亲属称谓名词起修饰作用。
①阴平:我[24]/你[24]/他[24]妈是小学老师。
②阳平:我[21]/你[21]/他[41]姨妈在幼儿园工作。
③上声:我[24]/你[24]/他[24]姐姐在美国上学。
④去声:我[24]/你[24]/他[24]爸爸是汽车公司驾驶员。
⑤入声:我[21]/你[21]/他[41]叔叔去***旅游了。
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在后接字调为阳平的情况中,虽然单数人称代词均不变调,但在某些特殊的亲属称谓名词前,如姨娘、爷爷等,人称代词仍然会变读为阳平。这与亲属称谓名词本身的性质有一定关系,与上述②中所举的例子“姨妈”不同,“姨娘、爷爷”诸如此类的两字组亲属称谓名词,在南京方言中,后字均读为轻声,这是造成人称代词变读的重要原因。其中具体的原理将在后文进行详细阐释。
(3)“人称代词+家”
另一个特殊的组合形式是“人称代词+家”的表达,在这一搭配中,无论该组合处于句中什么位置,单数人称代词均变读为阳平。
我[24]家住在新街口。
那个平房还是你[24]家啊?
他[24]家被社区评为“五好家庭”。
与这种变调现象有关的还有两种表达式,分别是“人称代词+家+人”和“人称代词+家+亲属称谓名词”。在这两种组合之中,“人”和“亲属称谓名词”充当整个短语的中心语,而“人称代词+家”作为一个固定的整体,作后面中心语的定语,对其起修饰作用。所以,其中人称代词的读音不会受到后面“人”和“亲属称谓名词”的影响,仍然遵循在“人称代词+家”这个组合中变读为阳平的规律。如:
我[24]家人/你[24]家人/他[24]家人
我[24]家婶婶/你[24]家大伯/他[24]家妈
2.复数人称单词(我们、你们、他们)
在复数人称代词中,第一和第二人称代词的声调保持不变,即“我、你”仍然读上声,调值为[21],而“他们”中的“他”变读为上声。
同样需要提出的是,不管在复数人称代词后“+亲属称谓名词”,还是“+家”,对声调都不会有任何影响。“我”和“你”不变调,“他”变读为上声。
在普通话中,复数人称代词中的“们”是轻声,但在南京方言中,至少从听感上来讲,“们”更接近于阳平。虽然轻声对于南京方言复数人称代词的变调没有影响,但是在“单数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名词”的形式中,会使人称代词变读为阳平。这就是前文所提到的,当后接字为阳平时,虽然人称代词不变调,但在姨娘、爷爷等特殊的亲属称谓名词前,人称代词仍会变读为阳平。
在南京方言中,轻声是一个重要的语音现象。它没有固定的音高,它的声调取决于前一个音节。一般而言,阴平和上声后的轻声为低调,阳平、去声和入声后的轻声为半高调,有些阳平字后面的轻声可以达到高调③。就“非轻声字+轻声字”这样的两字组而言,其音高情况如下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轻声前的阳平读如上声,这就可以解释当后接亲属称谓名词的首字是阳平时,前面的单数人称代词为什么会变读为阳平了。因为“姨娘、爷爷”等亲属称谓词的后字在南京方言中读轻声,而前字的单字调又为阳平,所以,“姨娘”中的“姨”和“爷爷”中的“爷”实际变读为上声。而在“单数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名词”的组合中,当后接字为上声时,人称代词变读为阳平,因此,姨娘、爷爷等这类亲属称谓词前的人称代词会发生变调现象。原理如下:
三、人称代词连读变调的原因分析
我们先对南京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的一般规律进行归纳,这里要说明南京方言单字调的音区特征。音区是指声调音域的分区,一般分为5个音区,通常用五度制标记,也可分为高(H)、低(L)两区,或高(H)、中(M)、低(L)三区。南京方言单字调的音区为:阴平HL、阳平LH、上声LL、去声HH、入声H,整体来看,音高能达到高音区的频率较高。
由此可推出,南京方言两字组五个连读变调的规则是:
①阴平+阴平:HL+HLHH+HL
②上声+阴平:LL+HLLH+HL
③上声+上声:LL+LLLH+LL
④阳平+入声:LH+HLL+H
⑤入声+入声:H+HM+H
上述五种规则可以总结出两条一般规律:
A.*HL+HL*LL+HL*LL+LL降调不与降调组合
其中主要涉及到阴平和上声,在南京方言中,这两个调类的调型都是降调,也就是说,当两个降调的单字连读时,前字会变为升调或平调。而南京方言单数人称代词“我、你、他”的巫值骶褪且跗胶蜕仙,均为降调,所以,在“单数人称代词+家”这种形式中,由于“家”本身的声调是阴平,为降调,迫使前字遵循规律A,变降调为升调,即单数人称代词变读为阳平。同样,在“单数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名词”的组合中,当后接字为阴平和上声时,前字也变为了阳平。
B.*LH+H*H+H入声前不接高调尾
这一条规律涉及到入声和阳平,入声本是一个短促的高调,当后字是入声调时,前字不能再是高调尾,所以五声中两个为高调尾的阳平和入声便会向低音区、中音区变化。这也解释了在“单数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名词”的表达中,当后接字为入声时,人称代词为何不像其他情况一样变读为阳平的原因。因为若变读为阳平,那么“我、你、他”原本的低调尾就会变成高调尾,要与后接的入声相配,这是不符合规律B的,所以仍保持原调。
其实从实际发音的角度来说,连读变调无非是为了发音的省力和方便。以第三人称复数“他们”中“他”的变调为例,虽然只是在调值上发生了变化,由[41]变为了[21],但作为阴平调,它有4个音区的跨度,而上声调只在一个音区,即低音区内有轻微的变化。不可否认,“他”在变调之后,发音要省力得多。
这里还要提到一个“折度”的概念。折度是计量声调曲拱的基本单位。每一次升降转折就产生一个折点,一定范围内折点的频次就是折度④。其中,平调与平调的组合和平调与升调的组合不产生折度。当单字连读时,原先的折度会为了发音的省力和容易而减少。我们用这个原理来解释“单数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名词”组合中,当后接字为阳平和去声时的情况。
***中圈出的地方就是存在折点的位置。我们通过比较,不难看出①中左边的发音只有一个折点,因此被优先选择,在“单数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名词”中,当后接字为阳平时,前字均不变调。若前字与其他条件中一样变读为阳平,那么就如右***所示,发音时会产生两个折点,这是不符合省力原则的,所以不会被采用。而②中若单数人称代词保持原调,就会如左***中显示的,从理论上说发音会有两个折点,而当其变读为阳平后,整个发音过程就没有折点了,这样的省力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人称代词在日常使用中是非常频繁的,在南京方言中,人称代词在某些特殊的搭配组合中会产生变调现象:单数人称代词单独使用时,遵循两字组连读变调规律,“我、你”在上声前变为阳平;“单数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名词”时,若后字为阴平、上声和去声,人称代词变读为阳平,若后字为阳平和入声则不变;“单数人称代词+家”时,均变读为阳平。复数人称代词中,只有“他们”中的“他”变读如上声。现如今,南京方言受普通话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称代词变调并不是一定的,不变调仍然可以被接受,并不会产生歧义。
注释:
①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②刘俐李.汉语声调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③南京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方言志.南京出版社,1993.
④刘俐李.汉语声调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李荣主编,刘丹青编纂.南京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2]南京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地方志[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
[3]柏莹.轻声性质探赜――以南京方言轻声为例[J].学术交流,2008(10).
亲情名言篇6
旧时妇女为表白婚姻和身份的正当性,常说的一句话是,“阮是三茶六礼一顶大轿娶来的”。
这里讲的“六礼”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和亲迎。
亲迎就是迎亲,即把新娘娶回家,抱得美人归。
但是,亲迎是新郎亲自去迎娶。薪郎派傧相等前去迎亲,自己在家候着,这叫“俟堂”。
鲁迅的笔名之一是“俟堂”。取此一笔名,我推测因他和朱安的婚姻属于包办婚姻有关。
《金门县志》记:金门民间例不行亲迎之礼,以男童、傧相、媒妁前往迎娶,男童乘轿,谓之挑灯,傧相骑马,谓之顶马,鼓乐仪仗前导,纱灯书男家姓氏及先祖郡号官衔,以长竿挑鞭炮沿阵燃放。
连横《雅言》记:亲迎之礼,台南士绅家多行之,其不行者谓之俟堂。台中娶妇鲜行亲迎之礼。
迎亲队伍俗称“迎亲阵”。
作为量词,“阵”近于“群”,但是坐着或站着不动的一群人是不能称为“一阵人”的,只有且行且进的人群才可以称为“一阵人”。
在“迎亲阵”且行且进的时候,如果遇到官员出行,花轿遇到官轿,如何是好?《金门县志》上说了,迎亲之阵,谓之小登科,则地方官员遇之,亦须让道。
新郎也是“官”,俗称新郎官。
轿的搭配量词是“顶”,“一顶花轿”,同帽子的量词“一顶帽子”是一样的。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量词名词的搭配也是约定俗成的。
新娘上轿,例要“哭嫁”,以示对娘家的依恋。
闽台民间有一个小故事,调侃新娘既向往新生活又留恋旧日子的复杂心情,既“恨不得尽早把自己嫁出去”即“恨嫁”,又要“哭嫁”。
故事说道,迎亲队伍就要从女家上路了,轿夫忘了刚到女家时将扛竿放在哪里了,“扛竿上哪里了?”此时正在“哭嫁”的新娘朗声说道:“扛轿的竿子在门的后面哩。”
新娘上了轿,又有“骂新娘”之俗。三五个小男孩,围着轿子骂,如“,(此处略去10个字)”之类。新娘挨了骂,探头出轿廉回骂“夭寿囝子”之类,然后将扇子扔到地上,这叫“放扇地”,即丢下小性子。、到了婆家,再不能像在娘家似的使小性子了。
四个轿夫终于可以扛着一个新娘上路了。
这又有一个说法,“四个恭喜扛着一个也好”。旧时重男轻女,人家生子,众人往贺,听说生的男孩,就说“恭喜”,听说生了女儿,就说“也好”。
谁说不是“四个恭喜扛着一个也好”呢。
我认识的一位台胞,她的名字叫“林阿好”。在闽南方言里,“阿好”和“也好”是同音的。
在台湾,轿夫的行业保护神是土地婆。但是,台湾的土地庙多不配祀土地婆。
这里又有一个故事。故事说,土地公主张均分财富,但土地婆不同意。她想的是,天下均分财富了,女儿出嫁时谁来扛轿子呢?于是,台湾民间多不奉祀土地婆。吴瀛涛《台湾民俗》记“一般家户却很少拜土地妈”,石万寿《台南市宗教志》也说“府城土地庙多单祀土地公。兼祀土地婆者,仅安海一处废庙而已”。
配祀土地婆的土地庙,多有联语云“公公十分公道,婆婆一片婆心”。这是对事、对人的正确态度。
以上讲的是闽台汉族的故事。现在讲福建畲族“高头嫁女低头娶亲”和台湾少数民族“牵手”的故事。
畲族婚俗,到女家迎亲的轿夫在女家休息时只能坐在门外屋檐下或门内右边中柱以外(畲族的左为大位、主位),这是“低头娶亲”,至于“高头嫁女”,说的是到了男家行跪拜礼时,“男跪女不跪”。
台湾少数民族婚礼不用花轿,这是连横说的。他在《台湾语典》一书里说,台湾少数民族“娶妇”,亲至妇家,携手以归,沿山之人,习见其俗,因谓妇日“牵手”。
在闽南方言里,“牵手”一词用于夫妇互称。
金门人林豪《戏咏南洋方言二十八首》有《牵手》诗,注曰:“牵手,夫妇常称也。”
“南洋方言”(马来语)同台湾少数民族语言同属于“南岛语系”,所以有“牵手”这一相同的词语。
姓名的故事
我们常说“姓氏名字”。大体而言,姓是旧族号,氏是族的分支号,例如,“姬”姓是包括“汪”氏在内的各分支的旧族号,“汪”氏则是“姬”姓的一个分支。“姬”以及“姜”“姚”等女字偏旁的姓,留有上古母权社会的痕迹。
氏之得名,或以受封国、或以受封郡或以住地得名,当然也有以官职得名的。
孩子出生3个月后取名,男孩二十、女孩十五取字。名与字一般有意义上的连结,如韩愈字退之,屈原字平,等。
自称用名;名字连称时先字后名;称呼平辈、尊辈多称字;对晚辈可以直呼其名。这是称呼上的四项原则。
民间取名,有“取个贱名好养大”的说法,故有名“狗屎”、“臭贱”之类者。
女性名罔市、罔腰、招娣、抱治、引弟等,反映的是“重男轻女”的风气:生了女孩则姑妄养之(罔,假借为妄,姑妄也;市、腰,饲、养也),并希望她引领弟弟,抱着、护着弟弟。在闽南方言里,治和弟是同音的。“抱治”即“抱弟”也。
清人袁枚《随园随笔》曾记“姓名之奇”。据他说,《汉书》里有个姓伟,此人姓姓名伟;又有个丁姓,此人姓丁名姓。还说郭子仪字子仪,名与字相同。屈无为字无不为,名字相连是“无为无不为”。
我们也常讲究“郡望堂号”。
张大春的作品里有这样一段话:“她的名字叫颍川秀敏。我说颍川是个姓吗?她说,当然,是贵国的所谓堂号,张君的堂号是什么呢?”
“颖川”是郡望,即“颍川郡的望族”的意思。通常以“颍川”为陈姓的郡望。实际上各郡望族不止一姓,颍川郡的望族有陈、锤、干、乌、赖、姚、虞、田、陆、孙、晁、瘐等。一姓又有多个郡望,如陈姓的郡望有颍川、汝南、东海、广陵、下邳等等。
王氏有21个郡望,以太原为著。
郡望的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仰望”。以某地为某姓的郡望的说法是从这个意思上引出来的。
“堂号”则是某一男性祖先传下来的系统之名。
“张君的堂号”可以是“百忍堂”,也可以是“德远堂”(台南)、“世英堂”(台中)之类。
“改姓换名”的故事
姓有双字姓,如欧阳、司马、令狐之类,双字姓里又有双姓相连的姓,如“林廖”、“张简”之类。
双姓相连的情形或出于过继,或由于招赘。当然,也会有其他原由。
吴赢涛《台湾民俗》讲:台湾南部一带有所谓过继子,是从妻族间乞养的,有的冠用生家及养家的姓,而不需同居于养家,也不用买卖的方式。张大春作品里有“如果他肯让林秀雄将来生的第一个儿子姓‘廖’或者姓‘林廖’”之语,说的正是双姓相连出于“过继”的情形。台中《张简氏祖先略记》记录的简氏入赘张家,生子八人,姓张简,则是因招赘婚而来的双姓相连的故事,
另有因避讳而“改姓换名”的故事。如“邱”的本字是“丘”,清雍正三年为“避孔子圣讳”改丘为邱。
台湾进士施士洁为避父讳竟然改写师友的名字。施士洁的父亲施琼芳也是进士,施琼芳字星陪。曾任安平知县的祁征祥是施士洁的好友,祁征祥的字也是星陪。
我刚才在“姓氏名字”一节里讲到,称平辈和尊卑多称字。因此,施士洁诗文提到祁星陪一律改写为祁辛陪、祁莘陪、祁莘陔等。
日据台湾时期,日据当局强迫台湾人民改用或取用日本姓名。
在此重压之下,发生了几种情况:
一是部分人以“生不改姓,死不改名”相抗争;
亲情名言篇7
超市母亲节感恩活动方案一
一、活动缘起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传统的母亲节。这个节日为天下母亲所设,是一个充满温馨的节日。超市,家庭主妇经常光顾的卖场,我们可以在这一天经营亲情,做一些有助于超市形象的公关促销活动。今年母亲节日为5月9日。
二、活动时间:5月8日5月10日
三、活动主题:**超市康乃馨节,或者为温馨母亲节
四、促销活动内容:
活动一:母亲节特价商品
食品:蛋糕、巧克力、牛奶、生鲜类等;
日用品:纸品、卫生巾等;
化妆品:洗面奶、营养霜等。
活动二:凡在超市购物单张收银小票满100元者,凭购物小票送康乃馨一扎。
成本测算:一扎康乃馨(10枝)的成本在母亲节当天约为人民币5元,相当于打让利5%,如果数量减少为5枝1扎的话,预计成本为2.5元左右。
活动三:真心真语祝妈妈
内容:母亲节到来之际,您最想对妈妈说的话是什么?5月8日5月10日,您可将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填在超市的留言本上。由超市把这些话在超市的显眼处张贴公布。
五、注意事项:
1.上述第二项活动中,为防止作弊,礼品送出后必须在购物小票后面做记号。
2.活动三中需准备一本较高档的留言本,将其放在超市门口,方便顾客购物后留言;留言本上精彩的内容用电脑处理后,张贴在显眼的位置,以便顾客欣赏,内容包括留言人姓名及被祝福人姓名。
六、附注:母亲节的创立
母亲节是由一位名叫贾维斯的妇女倡导,并由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发起创立的。
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郑重宣布,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也就是贾维斯夫人的忌日,定为母亲节。美国***府还规定,母亲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以表示对母亲的尊敬。由于贾维斯夫人生前喜爱康乃馨花,这种花也就成了母亲节的象征。
母亲节是个充满人间温情的节日,这一天,家里的男成员要把全部家务活都包下来,儿女们每人都要做一件让母亲高兴的事,以尽孝道。即使远在异地的孩子,也要打电话向母亲表示祝贺。这一天,美国人民都要在胸前佩上一朵花。母亲健在的,戴一朵有色的花,表示欢愉;母亲逝世的,戴一朵白花,表达哀思。
母亲节创立后,也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安娜?贾维斯在世时,设立母亲节的国家已达43个。时至今日,欢庆这个节日的国家就更多了。母亲节,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
超市母亲节感恩活动方案二
一、活动缘起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传统的母亲节。这个节日为天下母亲所设,是一个充满温馨的节日。超市,家庭主妇经常光顾的卖场,我们可以在这一天经营亲情,做一些有助于超市形象的公关促销活动。今年母亲节日为5月8日。
二、活动时间:5月8日5月10日
三、活动主题:**超市康乃馨节,或者为温馨母亲节
四、促销活动内容:
活动一:母亲节特价商品
食品:蛋糕、巧克力、牛奶、生鲜类等;
日用品:纸品、卫生巾等;
化妆品:洗面奶、营养霜等。
活动二:凡在超市购物单张收银小票满100元者,凭购物小票送康乃馨一扎。
成本测算:一扎康乃馨(10枝)的成本在母亲节当天约为人民币5元,相当于打让利5%,如果数量减少为5枝1扎的话,预计成本为2.5元左右。
活动三:真心真语祝妈妈
内容:母亲节到来之际,您最想对妈妈说的话是什么?5月8日5月10日,您可将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填在超市的留言本上。由超市把这些话在超市的显眼处张贴公布。
五、注意事项:
1.上述第二项活动中,为防止作弊,礼品送出后必须在购物小票后面做记号。
2.活动三中需准备一本较高档的留言本,将其放在超市门口,方便顾客购物后留言;留言本上精彩的内容用电脑处理后,张贴在显眼的位置,以便顾客欣赏,内容包括留言人姓名及被祝福人姓名。
六、附注:母亲节的创立
母亲节是由一位名叫贾维斯的妇女倡导,并由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发起创立的。
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郑重宣布,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也就是贾维斯夫人的忌日,定为母亲节。美国***府还规定,母亲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以表示对母亲的尊敬。由于贾维斯夫人生前喜爱康乃馨花,这种花也就成了母亲节的象征。
亲情名言篇8
[关键词]甘肃方言;从他亲属称谓;多功能用法
[中***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6-0010-02
“从他亲属称谓”是亲属称谓中比较独特的构成部分,指的是说话人(发话人)在称呼自己的亲属时,不按照自己与被称呼人的直接亲属关系来称呼,而是依从他人(同样也是自己的亲属)与被称呼人的关系来称呼的语言现象。它除了一般亲属称谓具有的区别男女、长幼和亲疏的功能外,还可以表达出亲近、疏远、委婉、尊敬、平等、歧视等情感诉求,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比使用一般的亲属称谓传递的信息要更多。
从他亲属称谓的产生和发展与一个地区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密切相关,其中主要是受宗法制度、道德观念和婚姻制度的影响。甘肃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丰富,因此从他亲属称谓呈现出多样的色彩。
从他亲属称谓在使用时受范围和辈分的制约。从范围上看,从他亲属称谓多在一个家庭内部使用,从辈分上看,则多适用于平辈亲属或上下各差一辈的亲属关系中。在平辈的婚烟关系中,已婚男女在没有孩子时,对于长辈亲属和年长于丈夫/妻子的平辈亲属的称呼,大多使用从夫称谓或从妻称谓。已婚男女有了孩子以后,从夫称谓或从妻称谓更多地被从子称谓代替。在这上下各差一辈的血缘关系中,还可以派生出从父称谓、从母称谓。
一、甘肃方言从他亲属称谓的分类
按照从他亲属称谓赖以产生的角色关系,我们可以把甘肃方言从他亲属称谓分为:从父/母称谓 、从夫/妻称谓、从兄/姐称谓、从弟/妹称谓、从子/女称谓、从侄子/女称谓、从孙子/女称谓。本文主要探究甘肃方言中使用最多的从夫/妻称谓、从子/女称谓、从侄子/女称谓和从孙子/女称谓的多功能用法及特点。
(一)从夫/妻称谓
女子在结婚之后,会随丈夫称公公、婆婆为“爸、妈”,这是从夫称谓。从夫称谓的对象可以扩大至对方所有的亲属。一般情况下,男女结婚以后,对于对方的长辈或平辈,都随对方称呼,所以对亲戚的称呼对于夫妻二人来说是一样的,直接可用对方惯用的亲属称谓语而不需加特别的标记。
甘肃汉语方言中从夫称谓一般分背称和面称,“公公”和“婆婆”是背称或引称,面称是从夫称“达达/爸”和“妈”。“丈人”和“丈母娘”是背称或引称,从妻称“爹、爸”和“妈”等。但甘肃方言中面称“岳父、岳母”一般用“姨父”、“姨娘”等,反映了古老的交表婚制度。
(二)从子/女称谓
从子/女称谓,又称从儿称谓,夫妻生育了孩子之后,往往会用从子/女称谓来称呼自己的配偶或其他一些亲属。主要表现在对夫妻双方兄弟姐妹的称呼上,例如面称丈夫的哥哥时用“他几爸”、“娃他几爸”,在面称妻子的哥哥时,用“他舅舅”、“娃他舅”等。
据调查材料,我们发现女性用从儿称谓称呼丈夫的兄弟姐妹比男性用从儿称称呼妻子的兄弟姐妹的情况要多,这可能是受传统道德中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造成的。在古代,尤其是贫苦人家的女子,往往没有正式的名字,嫁人后,被人称呼时,常常只能被从他称呼为“孩子他娘、娃他娘”等,而她们在称呼夫家其他平辈亲属时往往更多地使用“伯、叔、姑、婶”等从儿称谓,连从夫称谓都用得极少,这种现象一直延续至今。
在甘肃庄浪、镇原、庆城等地方言中,夫妻(尤其是中老年夫妻)互相面称很少叫对方名字,或者白搭话,或者以孩子的名字(以长子/长女名为多)互称彼此,这种以长子为中介人互称的方式主要受封建宗法制度中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
(三)从侄子/女称谓
此类从他亲属称谓语主要体现在说话人与自己的侄辈说话时谈及某一亲属的情形中。如一妇女对她侄子说:“你三达说你要高考尼,三妈我来把你看嘎。”(甘肃泾川方言)“你三达”是该妇女在称呼自己的丈夫时所用的从侄子称谓,受话人“你”是她本人的侄子。“三妈”在这里是站在“他”即说话人侄子的角度指称说话人自己,也是从侄子称谓。侄辈与自己的孩子同属一个辈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来,从侄子/女称谓可以算是从子/女称谓的延伸。
(四)从孙子/女称谓
从孙子/女称谓是指爷爷奶奶在称呼自己的某些亲属时使用孙辈的称呼。当爷爷奶奶与孙子/女说话时谈及某一亲属时,常站在孙辈的角度使用称谓。如陇东等地,年老的妇女在背称或面称自己儿媳妇时常说:“孙子/女***名+他妈”,如“尕平儿他妈”。
从上面的举例来看,这些从他称谓词可分为单一结构和复合结构两种。单一结构即一般说的原形结构,多是单音词。如面称“岳父”、“岳母”有“爸”、“妈”或“爹”、“妈”。复合结构如“他爸”、“他妈”类,是在核心亲属称谓词的前面加上限定成分,常见的模式是“你/他/我/咱等+核心亲属称谓词”。核心亲属称谓词内部结构形式有三种,一是重叠式的,如“爸爸、达达、妈妈、哥哥、姐姐、舅舅、娘娘”等,是由两个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相比单纯词“爸、达、妈、哥、姐、舅、娘”,在交际过程中更显亲切。二是附加式的,如“小姨子、小舅子、阿姐、阿娜”等,这种形式由词根加词缀构成。三是复合式的,如“婆哥、几妈、妻姐、姨娘”,通常是在核心亲属称谓词词根前加上某些限定成分。
二、从他亲属称谓词的多功能用法
(一)指示性别、年龄和辈分
从他亲属称谓对年龄的指示比较模糊,如称呼丈夫的兄弟用“他二叔”,从这个称谓词上无法对被指称人的年龄进行精确的定位,但可以较为清楚地反映出被指称人的性别和辈分。除了较为特殊的情况外,亲属称谓一般都带有指示性别的功能,而从他亲属称谓中包含着核心亲属称谓,所以也可指示性别,如“达达、姑父、舅爸”等词是对男性的称呼,“娘娘、阿妈、姑婆”等则是对女性亲属的称呼。
从他亲属称谓多适用于平辈亲属或上下各差一辈的亲属关系中,所以从说话人的使用上可以看出说话人与被称呼人之间的辈分关系。如一般称呼妻子的姐妹用“娃他姨娘”,称呼丈夫的兄弟为“娃他几达”,这类从他亲属称谓说明说话人与被指称人之间是平辈关系,与说话人孩子之间是长辈关系。
(二)指示亲疏关系
亲疏关系的指称在从夫称和从妻称上体现得较为明显,在甘肃大部分地区,一般男女朋友结婚前多用“姨父”和“姨娘”来称呼对方的父母,当代也有结婚后用“爸”或“妈”的称呼,从中可以看出关系的亲疏。在家庭内部,公婆面称儿媳常用“孙子/女***名+他妈”的从孙子/女称谓格式,媳妇面称公婆如用“子/女***名+他奶奶/爷爷”的从儿/女的称谓格式,可以看出婆媳关系的亲疏;在公婆和儿媳关系较融洽的家庭里,儿媳则直接称公婆为“爸/妈”,公婆则用儿媳的***名来称呼儿媳妇。
(三)指示亲属等级关系
亲属等级关系是指在辈分、年龄、社会地位等方面具有长幼尊卑差异的关系。由于双方年龄、辈分上的不对等,长辈与晚辈使用的称呼是不同的。晚辈对长辈一般只能使用亲属称谓,并且受到严格的辈分和亲属关系的限制以表尊敬。长辈对晚辈则既可以用亲属称谓,也可以称呼其名或用其他昵称称呼。如一男子对其儿子说:“尕平儿,别把你三娘镜子摔坏了。听着么,兔崽子!”但是从他亲属称谓有时会违反这一等级关系,如上文所举的公婆面称儿媳所用的“孙子/***名+他妈”的形式就是用从孙称谓以降低自己的辈分。
(四)维护地位
一个人的亲属地位被确定后,家庭内的其他亲属都可以根据这种地位来称呼他,例如某人是长子,其弟弟妹妹们称他为“大哥”,父母也可以称他为“你/他+大哥”,从他称谓就是这样通过“地位”来实现。在甘肃很多地区,成年男女结婚以后就很少直呼自己或配偶弟弟或妹妹的名字,如一般面称丈夫兄弟的妻子为“他几婶/他几娘”,面称妻子的姐妹为“他姨娘”等,这是一种用从儿称谓来表示对弟、妹礼貌、尊重的表达形式。当成年男女在谈论他们自己的长辈时,往往也是从自己子女的角度来称呼,如“你几舅”、“你几叔”、“你几娘”等,这时这些称法不仅具有礼貌和尊敬的作用,还有对所称呼人及自己地位的维护。
(五)使表达更委婉、礼貌
在甘肃一些地区,男性与弟媳之间很容易被调侃,有时为了避免调侃,不管在背称和面称上,一般都采取从儿称的方式委婉而礼貌地拉开距离,以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如妇女称丈夫的哥哥为“他大大”,哥哥称弟媳妇为“他三娘”。
三、 结语
从构成和语用两方面来看,甘肃方言从他亲属称谓有其明显的特色:一是甘肃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直接成就了从他亲属称谓词的独特魅力,二是这些从他亲属称谓形式多样的语用功能,其丰富的含义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此外,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女性使用从他亲属称谓比男性要多,并且年纪越大,文化程度越低的人群,使用从他亲属称谓现象就越普遍。总之,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可揭示其特点,更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和民族心理。
[参考文献]
[1]范丽荣.庆阳方言从他亲属称谓语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2,(1).
[2]冯汉骥.中国亲属称谓指南[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3]黄涛.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雒鹏等.甘肃方言和甘肃文化[J] .丝绸之路,2013,(22).
亲情名言篇9
活动背景:随着商品经济的深入人心,传播媒体走进千家万房户,社会时尚的影响,千万了当今中学生信仰的动摇,人生观的改变。
活动目的:1、通过观看我国***队的壮大过程,让学生共和国日异强盛的自豪感。
2、聆听同志的建国50周年因庆讲话,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通过相声述说祖国的美丽富饶,让学生树立为祖国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
4、通过学生自由发言,让学生有心系祖国,报效祖国的宏伟志向。
活动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学生主持,让学生收集素材,通过表演、讨论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形式,传播爱国思想。
活动内容及过程: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观看中国人民***队的日益壮大的发展史影片。
3、学生表演相声《爱祖国》。
4、学生自由发言,例举心系祖国、为国做贡献力量的名人、事迹。
5、电子琴独奏《我的祖国》。
6、学生表演舞蹈《***中之花》。
7、欣赏音乐MTV《热爱祖国》、***片并宣誓。
8、教师总结,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附]:班会活动课设计方案
养成习惯、合作发展
设计理念:
新形势下,以“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念,已将传统意义上的“高才生”拓展为“复合人”。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学生除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外,还应具有文明的言谈举止,有规范的行为习惯及较强的合作意识,针对本班学生以上方面存在的问题,拟通过本次班会,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正确理解所谓的风度、潇洒,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团结教育,培养合作意识,学会关心他人,包容他人。
活动目标:
1、学生自编自演,培养参与创新意识。
2、注重内容的思想性,强调熏陶感染,避免空洞。
3、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团队合作意识。
4、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活动组织:
1、资料搜集:高勇兵、汪迪
2、节目导排;陈思琪、陈韵晗、王敏
3、撰稿:陈珊、罗敏
4、主持:陈思琪、王敏、汪迪、骆靖东
活动过程:
1、活动开始
2、诗朗诵《青春的自白》
3、《班级公约》
4、小品《孔迪生故事》
5、歌曲《这城市有爱》
6、舞蹈《一起走过的日子》
7、故事《选择》
8、群体合诵《青春的誓言》
9、诗《我们是朋友》
10、歌曲《我们是一家人》
11、活动结束。
[附]:我校精彩班会活动操作方案3
无私奉献真情回报
活动目的:
1、通过朗诵、合唱、快板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父母、老师、祖国的哺育之恩,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班会活动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培养集体的凝聚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献爱心、培养“无私奉献、知恩***报”的高尚情操。
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开始
二、第一乐章我爱我家真情永远
1、电子琴伴奏《世上只有妈妈好》版权所有
2、讲故事《母爱如佛》
3、吐露心声
三、第二乐章师恩情重无怨无悔
1、集体朗诵《老师,您心苦了!》
2、情景歌剧《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3、名言警句赞老师
四、第三乐章歌颂祖国畅想明天
1、快板《长城长黄河黄》
2、诗朗诵《新世纪祖国公颂》
3、大合唱《歌唱祖国》
五、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附]:我校精彩班会活动操作方案4
饮水思源报亲恩
设理计理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针对本班学生个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实践。
设计目的:
1、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感受中货票民族的传统美德。
2、让学生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版权所有
1、准备节目,搜集故事,收集名言,主持人准备串词。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场景设计,渲染环境,奠定情感基调。
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开始:
二、回顾篇——走近亲情
1、我的名字。
2、小品:《追星族》
3、说:《我成长的足迹》
4、小合唱《妈妈的吻》
5、父母写真
6、小品《真情访谈》
三、拥抱篇——体验亲情
7名言警句赞父母
8视频欣赏《老妈妈》
9朗诵《慈母颂》
四、行动篇——回报亲情
10、母子了解知多少,歌曲《常回家看看》
亲情名言篇10
学生口中的她:“集人格与智慧于一身,一张口,化腐朽为神奇;一挥手,指明了我们的成才之路!”
家长眼中的她:“一个既关注学生成功,又关注学生成长的班主任;一个既关注学生现在,又考虑学生未来的班主任;一个既引领学生,又关注家长的班主任。”
领导评价她:“李老师对班主任工作有知、有感、有行、有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班主任工作模式。”
同事赞赏她:“李老师是快乐的,每天都在收获自己的诗意成长;李老师是幸福的,每天都在书写自己的故事人生。”
她是滨海新区优秀***员、教师标兵,塘沽优秀中青年知识分子、首席教师,天津市十佳班主任、优秀班主任研修班讲师、班主任岗后培训讲师团讲师,天津市教育十大风云人物、省部级骨干教师、全国读书百杰,获得全国班主任能力大赛一等奖……面对这些荣誉称号,她说:在各种各样的荣誉中,最让她感动的是年度班级颁奖盛典中,学生们给她颁发的“中国好教师”证书。因为,孩子们在上面郑重写道:“有效期:永远!”
陌路父子
杰,一位普普通通的男生。性格内向,但并不孤僻;说话随和,但又独来独往;虽学习成绩下等,但从不与人产生任何矛盾。在班级中没有朋友,也没有仇人。与老师关系不远不近,与同学关系不好不坏。他在班里,不曾喧闹;他不在班,也没人注意。他经常请假,大家早已习以为常。至于请假的原因,没有人会去特意探寻。
因为某种原因,他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父子俩相依为命。
但让这位父亲异常痛苦的是,虽然已进入高三,但孩子依然痴迷网络并深陷其中。
杰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机会,创造一切能创造的条件,周旋在父亲和网吧之间,和父亲斗智斗勇。
和很多严厉的父亲一样,当威逼利诱什么招都宣告失败之后,这位父亲一筹莫展。
父子之间已无话可说,亲子关系跌至冰点。孩子无法自拔,父亲无可奈何。
这真是:
网络成瘾,儿子欲罢不能;
高考在即,父亲忧心如焚。
良言行远
当这位绝望的父亲又一次被请到办公室时,班主任递给他一张纸,这是一张淡蓝色的A4纸。上面用黑色的水笔写着:
赠儿子:小杰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这是苏轼的名言,爸爸与你分享。
永远爱你的爸爸:×××
2011年10月8日
这位父亲狐疑地抬起头,一脸的惊诧。
班主任对他说:“这是我给您写的一个示例。现在您每天只需要用这样一张干干净净的彩色A4纸,每天给儿子抄写一句名言。然后工工整整地放在孩子的书桌上,保证孩子放学回家写作业时能第一时间看到它。试试吧,没有孩子是铁石心肠,何况小杰是个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孩子。我相信,只要您能坚持一周,孩子就会有所触动。关键是您能坚持三周吗?专家观点――21天就能养成一个好习惯。”
这位父亲激动地说:“为了儿子,我能做的都做了。这么简单的事,我保证能做到。别说三周,坚持到他高考都没问题。唯一有点儿让我感到难为情的是我从未对孩子说过我爱他,幸亏您要求的不是当面说,只是抄写,我能做到,绝对没问题。只是需要请教老师,都抄哪些名言好呀?”
班主任又递给他一张打印得密密麻麻的白色A4纸,说:“这是我给您打印的一些名言。您看看是不是合适。”
这位父亲认真地看着这些名言警句:
1.三***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3.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
4.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达尔文)
5.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
班主任再次递给他一张白色A4纸,说:“这是我给您打印的一些备用名言。您可以根据情况选用。因为作者不详,语言要随之变动一点。”
赠儿子:小杰
“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这是我今天看到的一句话,作者不详,但颇有道理,爸爸与你分享。
永远爱你的爸爸:×××
年 月 日
1.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3.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4.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5.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
这位父亲说:“这些名言真是太好了,我一定每天给他抄一条。谢谢老师,让您费心了。”
班主任微笑着说:“不客气。另外,您自己看报纸看杂志看电视节目的时候,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好的语句也可以和孩子分享。相信小杰,他最终不会让您失望的。关键是您得按我的要求去做。第一,不要让孩子知道是老师让您这样做的。第二,要亲手抄写。第三,要不折不扣地抄写以上所有步骤,包括署名和日期也不能漏掉。第四,要坚持。每张纸您都要保存,我可是要检查的。”
“这太简单了,一点问题没有,肯定能完成。”这位一向稳重的父亲难得地笑了。
这位班主任又递给他两沓A4彩纸,一沓淡蓝色,一沓淡粉色。“今天就开始,先用这些纸,肯定不够用,你提前再多买点。一定保证每天用每天有。一定要买这样色彩淡雅的彩纸,让人看了心情愉悦舒服。”
这位父亲把任务带回了家,也把希望带回了家。
但愿家长能体悟:
伤子以恶语,甚于刀剑;
赠子以良言,重于珠玉。
静能生慧
事情的结局呢?
如果说,小杰最终考出了全校前几名的高考成绩,并成功地被录取到了爸爸心目中的理想大学。你信吗?
改变的起点竟然就是父亲做了最简单的一件事:每天给孩子抄写一句名言。
这位父亲几乎是按照要求做到了。孩子呢?最终成为我们这所普通学校里高考升学的佼佼者,老师和同学称他为高考中冲出来的一匹黑马。
小杰的父亲陪儿子报志愿时,那心花怒放的样子,真是让很多家长艳羡不已。
你可能会问:一句名言,真的有如此大的魔力吗?
这个故事的过程在于:第一天过去了,小杰没有任何反应。第一周过去了,小杰没有任何反应。第二周过去了,小杰看似没有任何反应,但父亲感到孩子眼中的寒光在一点点褪去,看爸爸的眼神有了些许的暖意。第三周过去了,父亲惊喜地发现孩子竟然开始有回复了。“当我看见‘谢谢老爸’四个字时,我的眼泪都出来了。”这位父亲感叹。
这个故事的细节在于:当这位父亲为了完成这个简单的作业而坐在桌前时,心就会逐渐平静下来。平静下来之后,有时就会顺便提醒儿子注意增减衣服,注意多喝水。有时还会顺便搭配一些额外的鼓励的话。有时写着写着,不知怎么就一发不可收拾地像在写信了。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坐下来的父亲,拿起笔的父亲,暂时忘记了焦虑,忘记了生活中的种种苟且,此时此刻,为了一个简单到“举手之劳”的要求,心中只有儿子,父亲天性中最柔软的那一部分得以释放。
过了一段时间,这位班主任为他又提供了许多双语名言让他选用。
又过了一段时间,班主任又为这位父亲提供了一些亲子关系的材料,供他参考使用。比如董进宇博士的《原谅》这首诗,让他修改以后抄给儿子。现节选如下:
孩子,
原谅我的任性与顽固,在你的哀求目光下我仍不肯作出改变。
我把过时的教育理念当成了真理,
我固执地用拙劣的方法让你幼小的心灵,遭受了那么多的苦难和屈辱。
孩子,
原谅我的一切过错吧,因为那都不是我的初衷与心愿。
在我痛苦的胸膛中始终跳动着一颗爱你的心。
孩子,
原谅我的私心和专横,曾经那么不通情理地逼你学习。
为了你,为了你的未来,我必须学习、改变和成长,
我今天要用行动来让你知道我是多么地爱你。
又如麦克阿瑟将***为儿子的祷告词,让他在适当时候推荐给儿子。
主啊!求你塑造我的儿子,
使他坚强到能够认识自己的软弱;
勇敢到能够面对惧怕;
在诚实的失败中,毫不气馁;
在胜利中,仍保持谦逊温和。
恳求塑造我的儿子,
不至空有幻想而缺乏行动;
引导他认识你,同时又知道,
认识自己乃是知识的基石。
我祈祷,
愿你引导他不求安逸、舒适,
相反的,经过压力、艰难和挑战,
学习在风暴中挺身站立,
并学会怜悯那些在重压之下失败的人。
……
再比如香港电台主持人梁继璋送给儿子的一封信,供他斟酌使用(附节选)。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记住的事情:
(一)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意,在你一生中,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至于那些对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请多防备一点,因为,每个人做每件事,总有一个原因,他对你好,未必真的是因为喜欢你,请你必须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将对方看作真朋友。
(二)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的。看透了这一点,将来你身边的人不再要你,或许你失去了世间的最爱时,也应该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三)生命是短暂的,今***还在浪费着生命,明日会发觉生命已远离你了。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与其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生命。
……
没有孩子是铁石心肠,父亲的付出,儿子早已经记在心上。
再加上班级里开展的系列感恩父母主题班会和亲子活动的浸染,比如我班家长写《我为我的孩子感到______》的文章,没有孩子不受到触动。
聪明的您可能已经猜出来了,这位班主任就是我。
聪明的您可能已经看出来了,我打印的名言你也可以轻易找到,依次是《影响中国青年的100句名言》《改变人生的33句箴言》等。
打印一些名言,赠送几张彩纸,都是我们班主任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绝对是小投资大回报的生意。要不,您试试?
事实上我们都明白:
懂得尊重,没有孩子是差生;
学会去爱,没有学生是冥顽。
支撑有道
您可能还有一个小小的疑问:我是怎么想到这个看起来特别简单易行的方法的?
面对杰的现状,我在想怎么帮一帮这个束手无策而又对儿子尽心尽力不抛弃不放弃的父亲呢?
灵感来自于心理学一个著名的实验。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弗雷瑟在1966年做了一个现场实验,要求助手完成一个任务:把大而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一些居民家的院子中。
两位心理学家让自己的助手随机去访问第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把大而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她们的院子中,结果仅有不到20%的家庭主妇同意这个要求。
同时,他们还让助手同样去随机访问第二组家庭主妇,先请求她们把一个小招牌挂在自己家的窗户上,基本上每个家庭主妇都同意了这个小小的要求。不久之后,他们又一次访问了这组家庭主妇,并请求她们将一个大而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她们的院子中,结果其中有一多半的人答应了这个请求。
该实验名为“无压力的屈从:登门槛技术”,它极具说服力地证明了登门槛效应的存在。
除此之外,弗里德曼还做了其他类似的实验。
最后,弗里德曼和弗雷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通常来说,人们拒绝不容易做到或者违反意愿的请求十分正常。不过,当人们面对某个小请求而无法拒绝时,答应该请求的倾向便会增加;而当他们涉入此要求的一小部分之后,就会产生自己是“关心社会的人”和“热心人”等知觉、自我概念或者态度。此时,倘若他拒绝后来的更大要求,便会产生认知上的不协调,即自己的行为和“关心社会的人”、“热心人”等自我概念之间不协调。因此,恢复协调的内部压力便会促使他们继续做下去或者提供更多帮助。
受此启发,从要求家长抄写一句话开始,到抄写双语名言,再到抄写诗歌,抄写书信,给孩子写信等,要求虽然是一步步高上去,家长却会一步步登上去。
班主任无论是对学生提出要求还是在赢得家长的积极支持方面,正确而适当地应用登门槛效应,常常会让我们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补充一点:事实上,只要让家长拿起笔就是胜利。不在于内容“写什么”,而在于“写”本身。
这位父亲一步步顺利地登上去而毫无怨言,除了对孩子的爱外,恐怕还与第一道门槛特别容易登上去有关吧。
孩子拿到录取通知书到学校报喜时说:我第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我的父亲,是他的不离不弃让我悬崖勒马,是他的一字一句把我从网络游戏里拽了出来,那一张张“爱的字条”成为我决战高考的最大动力。
《菜根谭》告诫我们:
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
教人之善勿太高,当使人可从。
网瘾真相
您可能还有两个大大的疑问:一是这方法为什么对陷入网瘾的学生有效?二是老师怎么让爸爸坚持下去的?
请容我一一道来。
第一个问题:这方法为什么对网瘾的学生有效?
首先,我们必须思考一个前提:孩子为什么会染上网瘾?
不管染上网瘾的因素有多少,最核心的不外乎两个:一是现实世界里情感饥渴,一是现实世界里缺少成就感。而孩子对情感的饥渴远甚于对成就感的饥渴。
著名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先生说“关系大于教育”,我深以为然。亲子关系融洽的孩子,即使成绩不理想,只要有父母真诚地理解、同情和帮助,就不会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而恰恰是亲情的忽略、漠视甚至缺失,才是导致孩子甘愿待在网络世界的主要原因。先是不愿自拔,然后才是不能自拔。
拥有父母真正的无条件的爱是孩子最大的成就感来源。现实中有多少父母,哪怕整天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却没有心与心的交流。抛开物质的供给,孩子与父母,分别成为“熟悉的陌生人”。
潘多拉魔盒中不管跑出多少邪恶和痛苦,但“希望”一直都在。父母的爱是孩子战胜一切困苦的宝贵希望。中国的父母,勇于表达对“婴幼儿时期的孩子”的爱,却羞于表达对“长大了的孩子”的爱。殊不知,青春期孩子正是又一次经历“断***期”的孩子,恰恰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倾听,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帮助。
为什么梁启超的九个子女个个成才?梁启超写下的三百多封家书会告诉我们答案。作为父亲,梁启超在治学、读书、生活、婚姻等方面事无巨细地与孩子们时时沟通。哪怕相距千万里,孩子们依然生活在父亲的关注、倾听、理解和帮助之中。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被人们视若珍宝,有多少人从中弥补了父亲“生而不养”“养不教”的缺憾。
因此,我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杰的情感饥渴。
我们得采取些辅助措施。比如,在“亲子家长会”上,我要求有条件的家长最好接送孩子上下学,以便为孩子节省时间。让这位父亲“借机”名正言顺地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既堵住了孩子进网吧的漏洞,又增加了与孩子亲密接触的机会。
比如,趁着过年的机会,让这位父亲“不动声色”地把孩子带到有名牌大学生的亲戚家里走动,大学生哥哥“顺理成章”地带杰去大学生精英圈里玩。“视界决定境界”,杰见到了不一样的人生追求,心灵受到极大触动。在这个过程中,父亲没有一句说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亲眼所见”。
“你们告诉我的,我会忘记;我亲眼所见的,我才铭记。”也许,来自身边的同龄人的亲身经历更让人信服。
教养秘籍在此:
关系大于教育,青春不再叛逆;
真爱没有条件,生命才会增值。
家长立场
第二个问题:老师怎么让杰的爸爸坚持下去的?
我们是不是越来越认识到一个事实:比我们优秀的家长千千万,不如我们的家长万万千。因此,我提醒自己,对待家长,既不能居高临下指手画脚,又不能敬而远之缩手缩脚。
我不敢奢望去教育家长,更不会试***去改变家长。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和家长唯一的交集和命运共同体就是他的孩子、我的学生。希望孩子向上向善,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心愿。
让家长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是孩子的改变。因此,我要从孩子入手。
1.励志――树立信心。如为杰打印两篇文章《你凭什么上北大》《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2.支持――榜样引领。如,赠书《清华北大不是梦》中既有方法指导,又有毅力支撑。
3.关注――持续激励。在“师生交流本”中,优点罗列,细节渲染,热情鼓励。
最好的沟通,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特别关照”和“青睐有加”。为巩固小杰父亲“爱的字条”的疗效,我特地增加了特效“激素”――“近在咫尺的通信”。比如,在这位父亲坚持之初,我给小杰写下了这样的文字(节选):
现在的你有着明亮的眸子,清澈的眼神,儒雅的风度和文明的举止,这一切无不是你内在的向上的力量,纯正的品性,沉静的性格和善良的心境的外化。
虽然,你一直认为爸爸和你有代沟,但爸爸对你的爱不会比别的父母少一分。再说,又有几个家庭中的父亲和儿子之间没有代沟呢?尝试主动和爸爸沟通,尝试站在爸爸的角度想问题,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小杰,在家里,有爸爸的爱,你不觉得是一种幸福吗?
在学校里,同学们都喜欢和你开开善意的玩笑,你不觉得在紧张备战高考的单调中也是一种幸福吗?
老师们也都在关注你,开试卷分析会的时候,大家都在想办法怎么提高你的成绩。我和王老师专门分析了你的学习情况,我们俩都坚信:你基础不差,只要远离诱惑,足够刻苦,你一定能很快提高。生物课李老师非常喜欢你,在我面前多次说,你是个有心的孩子,落后只是你的暂时,你一定能冲到前面去。还有曾经教过你的高一高二老师都对你充满好感。小杰,这么多老师喜欢你欣赏你,我们老师都对你充满信心,相信懂事的小杰一定能坚定信心,克服困难,迎头赶上。
再一次郑重地提醒你:有什么需要老师帮你的,老师一定全力以赴。小杰,请你记住:家长和老师永远是你的坚强后盾。
小杰,现在,你面临学业困惑,老师想和你一起重新回味一下曾经给你印过的《你凭什么上北大》的几个片段,但愿对你有所启发……
期待你、相信你、欣赏你的老班:李习勤
草于2011年10月29日夜
这样“写”出来的爱,在许多孩子身上产生效果。另一个学生的父亲曾经在高考结束之时,送我办公室一面锦旗“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他说:“请原谅我们夫妻用这么俗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敬意和谢意。”家长如此动情的原因,是家长在孩子的书包里发现了我写给他儿子的多封书信和为他孩子打印成册的活动照片和优秀作品。这些事,从不和他们交流的孩子只字未提,我也从未言及。他的父亲接到的前期任务也只有一个:陪孩子看看球赛侃侃球星。当然,这是另外一个孩子的青春轨迹了。我想表达的是,让家长坚持下来的理由就是面对孩子的成长,老师和家长都责无旁贷。
当杰主动提出要找一个大学生家教时,父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高考前的最后一个学期,“我要学”的杰,主动上交了手机,主动撤了网线。教室里多了一个伏案疾书的“学霸”,办公室里,多了一个下课就来的“问题”学生。
当杰脱胎换骨,心花怒放的父亲除了每天给孩子“写字”之外,还心甘情愿地超额完成我的附加作业:
1.阅读助力:戒网专家陶宏开《孩子都有向上的心》一书。
2.动态把控:每周与我通一次电话。
3.密切联系:“家校联系本”每天书面联系。首先由我每天写杰在校的优秀表现,要求家长回复。杰成为快乐的快递员。
真可谓:
无压力,当然乐意屈从;
登门槛,自然拾级而上。
瞧,只要让我登上第一道门槛,剩下的事情是不是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