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名言篇1
1、真理就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和证明了它。——伽利略
2、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卡尔·波普尔
3、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戴维
4、我坚持奋战五十余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汤姆逊
5、一个科学家应该考虑到后世的评论,不必考虑当时的辱骂或称赞。——巴斯德
6、没有侥幸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的。——爱因斯坦
7、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发而获得的。——戴维
8、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爱因斯坦
9、我愿用我全部的生命从事科学研究。来贡献给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国和人民。——巴甫洛夫
10、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富兰克林
11、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爱因斯坦
12、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标。——爱因斯坦
13、“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
14、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
15、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时,这些弊病是很快就会消灭的,而谬误的弊病则与谬误始终相随。——狄德罗
16、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她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是属于祖国的。——巴斯德
17、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
18、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
19、研究真理可以有三个目的:当我们探索时,就要发现到真理;当我们找到时,就要证明真理;当我们审查时,就要把它同谬误区别开来。——帕斯卡
20、发展***思考和***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爱因斯坦
21、使人们宁愿谎言。而不愿追随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也不仅由于真理会约束人的想像。而且是由于谎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培根
22、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个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牛顿
23、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爱迪生
24、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牛顿
25、总有一天。真理会取胜。即使真理在他一生中未能得到胜利。为了坚持真理也会使他变得更好。更加聪明。——赫胥黎
26、在科学工作中。不愿意越过事实前进一步的人。很少能理解事实。——赫胥黎
27、历史告诫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赫胥黎
28、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亚里士多德
29、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爱迪生
30、目前的时代,真理是那样晦暗不明,谎言又是那样根深蒂固,以致除非我们热爱真理,我们便不会认识真理。——帕斯卡
31、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爱迪生
32、总有一天,真理会取胜。即使真理在他一生中未能得到胜利,为了坚持真理也会使他变得更好,更加聪明。——赫胥黎
33、发展***思考和***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爱因斯坦
34、我坚持奋战五十余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汤姆逊
35、使人们宁愿谎言,而不愿追随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也不仅由于真理会约束人的想像,而且是由于谎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培根
36、真理可能在少数人一边。——柏拉***
37、研究真理可以有三个目的:当我们探索时。就要发现到真理,当我们找到时。就要证明真理,当我们审查时。就要把它同谬误区别开来。——帕斯卡
38、我真想发明一种具有那么可怕的大规模破坏力的特质或机器,以至于战争将会因此而永远变为不可能的事情。——诺贝尔
39、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居里夫人
40、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伽利略
41、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亚里士多德
42、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达·芬奇
43、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杜威
44、科学赐予人类的最大礼物是什么呢?是使人类相信真理的力量。——康普顿
45、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她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是属于祖国的。——巴斯德
46、在科学上最好的助手是自己的头脑。而不是别的东西。——法布尔
47、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个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牛顿
48、历史告诫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赫胥黎
49、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嬉笑中***!---爱因斯坦
50、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巴甫洛夫
51、我愿用我全部的生命从事科学研究,来贡献给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国和人民。——巴甫洛夫
52、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卡尔·波普尔
53、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嬉笑中***!---爱因斯坦
54、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爱迪生
55、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巴甫洛夫
56、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爱因斯坦
57、智力决不会在已经认识的真理上停止不前。而始终会不断前进。走向尚未被认识的真理。——布鲁诺
58、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居里夫人
59、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时。这些弊病是很快就会消灭的。而谬误的弊病则与谬误始终相随。——狄德罗
60、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61、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力量为真理和正义服务。即使不为人喜欢也在所不惜。——爱因斯坦
62、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居里夫人
63、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富兰克林
64、我真想发明一种具有那么可怕的大规模破坏力的特质或机器。以至于战争将会因此而永远变为不可能的事情。——诺贝尔
65、一个科学家应该考虑到后世的评论。不必考虑当时的辱骂或称赞。——巴斯德
66、如何辨别有希望的线索。是研究艺术的精华所在。具有***思考能力。并能按其本身的价值而不是根据主宰当时的观念去判断佐证的科学家。最有可能认识某种确属新东西的潜在意义。——贝弗里奇
67、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亚里士多德
68、目前的时代。真理是那样晦暗不明。谎言又是那样根深蒂固。以致除非我们热爱真理。我们便不会认识真理。——帕斯卡
69、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
70、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牛顿
71、一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法拉第
72、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
73、热爱真理的人在没有危险的时候爱着真理。在危险的时候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74、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75、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
76、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力量为真理和正义服务,即使不为人喜欢也在所不惜。——爱因斯坦
科学家的名言篇2
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个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没有侥幸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的。
研究真理可以有三个目的:当我们探索时,就要发现到真理;当我们找到时,就要证明真理;当我们审查时,就要把它同谬误区别开来。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标。
科学家的名言篇3
关键词:概念,名称,概念和名称的关系,概念系统和名称系统,语言规划和标准化
中***分类号:H083;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3)06-0015-04
Analysis of the Austrian Terminology School
QIU Bihua
Abstract: The Austrian Terminological School has th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erminology field all around this world The view of Austrian Terminological School has been pointed towards the whole world from the beginning of its birth Due to its founder Mr Eugen Wüster’s hard work, the General Theory of Terminology was built up as an independent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size the basic theoretical views comparing to other terminological Schools, especially those until the end of 1990s
Keywords: concepts, appellations, concepts and appellations, system of nomenclatures, language planning and standardization
一 概 况
奥地利有着进行哲学和自然科学理论探讨的民族传统[1]。20世纪在维也纳产生的哲学和语言批评思潮,是维也纳术语学派形成的渊源。当时所出现的哲学和科学理论,极大推动了哲学逻辑实证主义维也纳学派的理论探讨,也把一些对“科学中的语言”共同感兴趣的语言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聚拢了起来。当时科学的发展已经到了高度专业化的程度,这也要求各学科的科学语言要相应地发展起来。当时的语言批评在数学、物理和机械领域中开展得最为有效。就是在这种文化思潮之下,欧根·维斯特(Eugen Wüster)开始了他逐渐形成的术语学理论的探索。词典学家和工程师施尔曼(Alfred Schlomann) 和语言大师魏斯格贝尔(Leo Weisgerber),都跟维斯特有过合作,并对他产生过影响。他也研读过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和布拉格语言学派的语言学思想[2]。
维斯特个人对世界术语学理论的形成起过划时代的影响[1]。他1931年发表了《技术中的国际语言标准化;特别在电工技术领域中》的博士论文,这是一本蕴涵着普通术语学萌芽思想的基本书籍。他既是一名工程师,又是一位有着深厚语言知识的著名世界语学家。他还深入研究语言哲学的问题,在这点上,他的思想与哲学逻辑实证主义维也纳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卡纳普 (Carnap)的观点接近[3]。
在1931年他指出:“应用物理技术是‘语言技术’,为了更好地把语言技术推广到工程领域,需要哲学家掌握科技知识,或者工程师哲学化。”[1]
这种思路像一条红线贯穿他一生的工作。1972年,他关于普通术语学的总体思想已经成熟,而向全世界提出了“普通术语学是一门跨语言学、逻辑学、本体论、信息科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论断,标志着普通术语学作为***学科的形成[4]。他在1974年左右写出《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导论》的大学教材,在维也纳大学进行讲授。
维斯特一生对术语学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理论贡献有[4]:他在1960年前后发表《从术语角度直观描述的世界话语》一文中展示的“维斯特的认知理论模型”[4];《机器工具》(1968)和《语言概念世界的结构和它在词典中的描述》;他对信息和文献专业领域与术语学之间联系的论述——《信息服务中的国际术语学》(1970),《概念分类和主题分类·其本质和应用的区别》(1971)。
维斯特于1977年逝世。他的思想对他身后的术语学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依然影响深远。但他的思想必然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这也为他的后继者们所共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化潮流的影响,奥地利维也纳术语学派在新一代术语学实践家和学者的共同耕耘下,又有丰硕成果,鉴于笔者资料有限,本文只对至20世纪末的理论要点进行粗浅归纳。
二 理论要点 1概念
鉴于维也纳的语言哲学和自然科学传统,也就不难理解概念会成为理论探讨的起点[6]。依维斯特的观点,概念是术语学理论的核心[7]。从概念的思考方法出发,维也纳术语学派以维斯特的认知理论模型为起点(这个模型是基于语义学的三部分模型发展起来的)[8]。在这个模型中,对“语言”(language)和“言语”(parole),以及“符号”和“含义”之间做了区分。符号的概念可以是一个语音概念,也可以是一个书写符号概念。概念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它总是作为概念系统的一部分进行考察的。依据维也纳术语学派的见解,概念作为“思维要素”不能单独出现,而要一直处于与其他概念的关系之中。
至20世纪末,维也纳术语学派已将维斯特静态的、基于各种关系的词语模型,发展到了基于过程的动力学模型[5]。这个稍做修改过的模型,反映了人们认识发展的自然阶段。而实际上,维斯特的思想,也注意到了个体层面上的动力学要素,他曾谈到概念如何在孩子那里出现,又如何在语言共同体中形成[8]。在术语学工作中,人们从概念出发,强调概念可以***于语言表达而存在,这种思考方法在语言学那里是从来没有过的。
维斯特对“概念”这个概念有过如下论述[8]:
“这里撇开个体概念不谈,概念是一个共同体,是人们基于多数对象客体确定的,作为思想秩序排列的手段(理解、领悟),为实现理解沟通服务的。概念是一种思维要素,在对概念进行分析时,在其总体中,作为个别特征而起确定作用的部分是概念的内涵。就这点而言,概念与它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为识别和固定一个概念,名称或者另一种符号是必不可少的。反而言之,从概念的符号出发,这个概念称为这个符号的含义或者意义。”
2名称
在维斯特的四部分词语模型(认知理论模型)中,语言表达落在命名为“符号”和“含义”的语言系统层面(维斯特命名为“概念”),由此,在这个模型的符号层面(或者名称层面)不只存在着由个体实现的语言表达,而且存在着抽象的语言表达。就抽象的语言表达而言,这个模型的缺陷在于,个体以书写形式或者口头形式实现的语言表达,缺少一些***于说话者或者书写者自身特点、其所处情景的特色。
80年代末,学者厄泽尔(Oesers)给维斯特的认知理论模型添加进动力学的因素[5]。在维也纳术语学派理论中,与语音形式相比,人们自然要给书写形式以更大的关注;在术语标准化过程中,人们对概念层面上的符号更有兴趣。一般认为,名称是不能与一种语言符号(专业语言中有特例)相区别的[6]。
跨越国际交流的障碍,一直是维也纳术语学派甚为关注的事;因此,这个学派一直对制定国际上通用的名称深为重视[7]。为了实现国际层面的有效交流,甚至有学者推荐对名称采用相同的外在形式,譬如采用带有确定含义的希腊语或拉丁语的构词要素;维斯特著名的“术语学钥匙”就是一份带有确定含义的希腊语和拉丁语构词要素表。虽然把它作为原则让全世界都采用不太可能,但是在实践中,把它在有着共同起源或者受着共同影响的几种语言中推广,则是可行的[11]。
196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推荐标准ISO/R 860《概念和术语的国际一元化》,就是有关名称国际化方面最大的文献;它很好地反映了维也纳术语学派的理论传统。在这套标准的修订版中,人们补充进在专业语言中实现真正名称国际化的理念,这套标准目前还在修订中。
维斯特还推断,“术语学钥匙”是可以扩充为一种计划语言的[11]。但他的这种思想还未由这个术语学派的后继者们进一步深化。
3概念和名称的关系
维斯特的认知理论模型[4]从理论层面上阐明了概念和名称的关系。维斯特给概念引入了意义形式。这种意义形式是一个符号复合体的形态语义学含义,或者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有着转义含义)的形态语义学含义;在最佳状态下,它反映了概念的若干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名称具有很高的自我解释价值,对语言使用者很有帮助,因为它便于理解和记忆。在国际交流中,如果使用同一种语言表达不可行,意义形式的统一则是第二种最好的解决方案。在像芬兰语这样的语言中,由于有语言维护的传统而排斥希腊语或拉丁语的构词要素,它们采取直接接受这个名称,同时又进行借译的策略。电子技术领域中的名称就是如此。维也纳术语学派对这种方法予以承认,在术语标准中把它作为同义现象的特例看待。
4概念系统和名称系统
维也纳术语学派的普通术语学理论中,分别谈到名称系统和概念系统;在这两个系统中,概念系统都处于中心角色。一个概念只有在它所属的概念系统框架内,才能阐述清楚。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只有借助特征,才能表达明白。一个概念只能属于一个概念系统,而落在某一个概念下的对象客体,则可以在不同的系统中出现[12]。
神经科学家已经证实,在人类的思维过程中,概念系统起着根本性作用。概念系统是术语学家、专业人员和从事知识加工的专家们进行工作的工具[13]。维也纳术语学派理论中所探讨的概念系统的类型,最初首先考虑的是它们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今日,人们更注意为非技术的知识领域开发相应的辅助工具。概念优先于名称,强调概念的首要地位,意味着概念系统与名称系统相比,概念系统的存在更具有必要性[7]。
依据维也纳术语学派倡导的“系统”思想,在此得到的逻辑结论是:撇开关系,或曰“名称应该反映概念的内涵”不谈,名称还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具有透明度的名称系统,以便于语言使用者的使用。因为这个学派一直具有国际化的眼光,这个结论也适用于国际命名系统[7]。
5术语学与语言维护、语言文化、语言规划和标准化的关系
维也纳术语学派一直考虑对专业语言中名称的命名施加影响。它很旗帜鲜明地主张,要在标准语言和专业语言之间做明晰区分。因为语言的自由发展是标准语言的特色,但是对于专业语言则不合适,它不能保证专业语言的良性发展,不能保证专业语言的准确性。因此,标准语言的“是-标准”(IstNorm)转变成专业语言中的“应该-标准”(SollNorm)是必需的。而专业语言中的“应该-标准”(SollNorm)转变成“是-标准”(IstNorm)则容易得多[7]。
专业语言实现国际化,这一直是维也纳术语学派追求的目标;它其实是一种很进步的语言规划活动。像语言维护和语言文化这种传统上旨在捍卫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概念,在这个学派的理论里可能没有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但在国家层面上的语言标准化活动,正如它在国际层面上一样,却是这个学派的中心工作[6]。
维也纳术语学派在术语领域里,对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影响主要通过下述三个机构实施:(1)由奥地利标准化研究所代管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第37技术委员会(ISO/TC37)(负责制定标准化术语方针的技术委员会)秘书处;(2)国际术语信息中心(Infoterm),负责收藏术语文献、进行国际术语信息协调等工作;(3)国际术语网(TermNet),是一个国际术语合作论坛,成员来自世界各地的公司、大学、研究所和协会,负责开拓全球术语市场,协助完成术语产品在信息交流、信息分类和翻译领域中的服务功能和本地化任务。
三 结 语 现今维也纳术语学派的学者比维斯特本人更加强调:术语学是一门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领域。普通术语学融合了哲学(尤其是逻辑学、本体论和认识理论)、科学理论、应用语言学、交流理论和信息科学的方法。在这门学问里,信息、文献和标准化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各门具体科学研究领域不可缺少的部分。
正如任何一种研究领域一样,术语学的发展也受着新生学科的冲击和影响,从中,它自身不断得到充实、更新和完善。20世纪末,普通术语学所涉及的基本要素或者知识领域如下:
科学理论和认识理论;逻辑学和本体论;对象客体和概念;概念关系和对象客体关系;术语编纂学;知识技术;信息学(Informatik);信息科学(Informationswissenschaft);标准化和术语规划;术语管理。
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量的累积,也不是折中主义的调和或者支离破碎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也是一种将原本没有直接联系的学科融合成一门边缘学科的关系[8]。
由欧根·维斯特创立的奥地利维也纳术语学派,必将在人类知识发展的长河中,不断摆脱其理论旧有的历史局限性,而与时俱进地发展自身,让其内在的科学光芒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参 考 文 献
[1]Felber HIn memory of Eugen Wüster, founder of the General Theory of Terminolog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Language(1980):25-27
[2]Wüster EBenennungsund WrterbuchGrundsaetzeIhre Anfaenge in Deutschland[M] Muttersprache,1973
[3]Nedobity WEugen Wüster und die Sprachkritiker des Wiener Kreises[J] Muttersprache, 1985:1-2
[4]Felber H,Budin GTerminologie in Theorie und Praxis[M]Tübingen,1989
[5]Oeser ETerminologie als Voraussetzung der WissenstechnikTerminology and Knowlwdage Engineering, Supplement[M] Frankfurt a M,1988
[6]Galinski C The Vienna General Theory of Terminology[M] Wien:Inforterm,1987
[7]Wüster EDie Allgemeine Terminologielehreein Grenzgebiet zwischen Sprachwissenschaft,Logik,Ontologie,Informatik und den Sachwissenschaften[M]Wien:Inforterm,1974
[8]Picht H,Laurén CAusgewhlte Texte zur Terminologie[M]IITF Infoterm,1993
[9]DROZD LZum Gegenstand und zur Methode der Termonologielehre[M]Wien:Infoterm,1975
[10]Picht H,Schmitz KAusgewhlte Schriften aus dem Gesamtwerk von Eugen WüsterTerminologie und Wissensordnung[M]Vienna: TermNet Publisher, 2001
[11]Wüster ETerminologieschlüssel[M]Wien:Infoterm,1986
科学家的名言篇4
违法情节严重的药品广告
辽宁先臻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清脑降压片”、哈尔滨怡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通脉口服液”、吉林永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精制冠心软胶囊”、山西创隆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通络止痛胶囊”、内蒙古凯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三味檀香胶囊”,药品广告擅自篡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内容,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违反了《广告法》、《药品广告审查办法》的相关规定,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西安亨通光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广告中含有大量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利用专家或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作证明,违反了《广告法》、《药品广告审查办法》的相关规定,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河南省新四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肠胃宁片”,药品广告中利用患者、医生形象和名义为产品功效作证明,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违反了《广告法》、《药品广告审查办法》的相关规定,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山西三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蚂蚁双参通痹丸”,药品广告利用患者形象和名义为产品功效作证明、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违反了《广告法》、《药品广告审查办法》的相关规定,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眼保姆”等器械因违法广告被曝光
河北路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眼全息近视***仪”(广告中标示名称为眼保姆)、陕西奥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近视回归镜”(广告中标示名称为学生第E镜),产品广告含有大量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含有有效率的内容,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广东省中山市维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WK-2003型健儿贴”,广告宣传中含有大量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严重夸大产品功效,并使用专家、患者等名义为产品功效作证明,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自治区奇台县神葫药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雪莲胆石贴”,成都通加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通气鼻贴”(广告中标示名称为邦比鼻贴),广告宣传中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并使用患者名义为产品功效作证明,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北京享一享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 “糖人贴”、贵州贵定胡三帖药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胡三帖”,广告严重夸大产品功效,含有大量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富锦市孝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 “肛宝卫生袋”(广告中标示名称为孝铭肛宝),广告宣传的产品适用范围超出了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范围,含有大量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4类保健食品违法广告“名列前茅”
今年1~6月共监测到9452份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目前违法广告的保健食品主要集中在以下4类产品:一是“辅助调节血糖”、 “辅助调节血脂”类保健食品,通常宣称可以***、治愈高血压、高血糖,二是“改善记忆”类保健食品,通常宣称可以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反应力、判断力,三是“免***调节、辅助抑制肿瘤”类保健食品,广告中通常含有不科学地表示产品功效的断言和保证,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四是“增强免***力”类保健食品,广告中通常含有利用消费者和医疗机构的名义为产品功效作证明的内容。
“东方之子牌双歧胶囊”(国食健字G20050741,广告中标示名称为双奇胶囊)、“天天清牌天天清大茶”(卫食健字C2002]第0773号),广告中利用消费者和医疗机构的名义为产品功效作证明,含有不科学地表示产品功效的断言和保证,宣传的保健功能超出了批准的范围,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富硒灵芝宝”(卫食健字C1999]第0282号)、“三圣宝牌糖安美片”(国食健字G20040637),广告中利用消费者的名义为产品功效作证明,含有不科学表示产品功效的断言和保证,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贝贝智多星儿童营养液”(卫食健字[19973第786号),广告中含有不科学地表示产品功效的断言和保证,编造或使用有关机构的名义为产品功效作证明,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科学家的名言篇5
今年3月,美国计算机学会(ACM)正式公布了2015年***灵奖的得主――来自美国的两位密码学家分享了这一殊荣。ACM将在6月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届时,获奖者将登台领奖并发表演讲。屈指算来,自1966年创设以来,***灵奖已走过了半个世纪。虽然在很长时间里,这个以“计算机之父”***灵的名字命名的奖项只有区区2.5万美元奖金。直到2014年,由于谷歌的赞助,***灵奖的奖金才达到100万美元,从而接近诺贝尔奖奖金的水平。但是,由于诺贝尔奖中没有涉及计算机领域的奖项,因此***灵奖一直被看作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高奖,有着“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
***灵奖的评选极为严格,通常每年只有一位获奖者,只有少数年份颁给两名以上同领域的科学家。半个世纪以来,只有64位获奖者站在***灵奖的领奖台上。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现任教于清华大学的姚期智以美籍华人的身份获奖,是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位华人。
***灵奖不但代表了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前沿热点,也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资源。在科学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科学家已经成为理科课程的宝贵财富。他们向学生讲述着科学思想是如何建立的故事,他们为学生树立了科学家的高大形象,他们引导学生对神奇的科学世界产生向往,他们甚至在枯燥的知识以外给学生带来趣味。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的名字早已人尽皆知并且成为所在学科的“代言人”。
但是,如果你让学生说出几位计算机科学家的名字,得到的答案多半会是比尔・盖茨、乔布斯或者扎克伯格。当其他理科课程越来越重视本学科的科学家时,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领域这些顶级科学家的面孔对学生甚至一些教师而言依然陌生,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科学家的名言篇6
关键词:“211工程” 大学 学科建设
2008年12月,大学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列入国家“211工程”第三期建设计划。大学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方案》等材料,国家***、***、***于2010年3月批准上述方案的实施。
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2010年4月全面启动。在国家与自治区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全校师生员工抢抓机遇,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建设工作,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整体办学实力明显提升,达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
大学本期“211工程” 项目建设总投资620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4000万元(***1300万元,***2700万元),自治区***府配套资金200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200万元。
大学“211工程”的建设情况
1、学科建设
本期“211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大学的学科发展思路更加明确,学校加大扶持力度,使资源向民族文化特色与高原区域特色学科倾斜,学科建设不断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2011年初,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藏语言文学学科)获批成为部级重点学科,成为高校目前唯一的部级重点学科。
通过“211工程”,学位点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2010年,大学成功通过***学位办审核,增列了民族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作物学、林学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1年,又增列了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生态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从2010年开始,学校还积极组织开展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作,有望在近期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真正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
2、队伍建设
从“211工程”项目建设开展以来,学校教职工增加到1600名。其中,专任教师由939名增加为1100名;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有554名,占教师总数的50.4%;具有正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5.7%。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得到明显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一支多民族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三年来,我校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教师中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3人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5人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评“部级教学名师奖”,1人入选“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三年来,教师获得“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9项,创建部级教学团队2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建设部级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9门,承担学校资助开展的教学研究项目41项。
3、人才培养
近三年来,学校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作为研究生培养平台的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从无到有,现有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同时,还积极夯实了教育硕士、艺术硕士、农业推广等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建设,随着授权专业与学科点的发展,学校的在校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在校本科生人数由2008-2009年度的7597人增加到2011-2012年度的9156人,在校研究生人数由2008-2009年度的116人增加到2011-2012年度的429人。
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的培养,鼓励研究生进行实地调查,参与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学生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所以,在数量增长的同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毕业的研究生已经成为我区经济建设、文化传承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211工程”中“创新人才培养”子项目的实施,研究生培养搭建了互动与交往的平台,开阔了学术视野,增强了学术研究的热情,使学校的研究生培养与教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4、科学研究
便目考察团到内地对口支援院校联系单考硕,将大学紧密依托“211工程”等重大项目,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加快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承担高级别科研项目的能力明显增强,科研经费迅速增长。自2009年以来,仅拉萨校本部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1项,获得科研经费2890.8万元;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在SCI、EI上37篇,出版科技专著20部,获专利1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6项,其中 “藏文软件研发与推广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5、公共服务体系
更新、升级了现有网络设备,使校园网络核心和主干升级至万兆,大幅度提升了校园网络主干带宽,升级之后的校园网络能够支持更加先进的教学手段,同时,冗余设备建设缩短了校园网络维护周期,保障了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电子文献资源用存储设备存储空间从30T增加到110T,解决了现有存储设备存储空间不足的困难,并为今后几年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丰富***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奠定了硬件基础。
6、对外交流与合作
经过“211工程”三期建设,学校国内外知名度持续提升,对外交流不断拓展。2009年,学校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成功地举办全校范围的学术讲座、讲演与报告会合计91场次,2010年和2011年,分别增加到161和176场次。所有这些学术交流,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了解最新学术动态的高视点窗口,同时也为高等教育事业创设了一个深度互动的平台。
大学“211工程”建设的主要标志性成果
1、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学科成为部级重点学科
藏族语言文学学科是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为了实现建设目标,该学科在校院两级组织的高度重视下,注重凝炼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壮大学科队伍,增强科研实力,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通过“211工程”的投入和学科队伍的共同努力,藏语言文学学科于2010年3月正式被批准为部级重点学科,实现了本学科的阶段性建设目标,使藏语言文学学科不仅成为高等学校中唯一的部级重点学科,也成为了全国民族高校藏语言文学学科中唯一的部级重点学科,为我校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显示了我校藏语言文学学科的雄厚实力。
2、“藏文软件研发与推广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2月14日,由我校***完成的“藏文软件研发与推广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大学第一次获得部级大奖,也是藏文信息技术领域内唯一获此殊荣的高等学校。“藏文软件研发与推广应用”项目突破了多项藏文信息关键技术,取得了多项国际/国内领先的技术成果,率先占领了藏文信息技术领域的制高点,其科研成果不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对建立藏文信息处理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缩小与内地之间的“数字鸿沟”、加快“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开展斗争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藏文信息技术团队成为“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2010年我校“藏文信息处理技术”团队被评为***“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藏文信息处理技术”创新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各部委项目20多项,取得软件著作权4项,出版著作6部,100多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科研经费达到1500多万元。该团队以藏文信息技术为研究主线,确定了五个研究方向:藏文自然语言处理、藏文模式识别、藏文数字媒体技术、藏文嵌入式技术、藏文信息安全。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目标是打造学术航母,在藏文信息技术学科领域内形成国际一流的创新团队。
4、建成藏族传统美术信息资料库与原作资料库
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通过“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把的昌都、阿里、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各大寺院的壁画、雕塑、唐卡、装饰***案等藏族美术各个发展时期的成果以***像数据的形式进行了一次全面收集整理,形成了“藏族传统美术数据库与原作资料库”。此举是到目前为止在自治区范围内对于藏族美术文化规模最大、囊括内容最丰富、专业性最强的一次***像数据库建设。资料库把藏族传统绘画中的勉唐派、钦则派、噶玛嘎赤派、尼泊尔画派、齐吾岗画派以及新勉唐派等画派和各流派的美术作品原作集中典藏,收集了目前传统美术最高水平的原作资料,是学习、研究藏族传统美术必不可少的素材,对藏族传统美术的传承和发掘,对本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等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建立了健康人群及地方常见病种基因库
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历经多年努力,特别是得到“211工程”项目支持以来,收集了自治区境内所有少数民族人群的DNA样本,初步建立了境内主要民族人群的基因库,其中包括了8500份藏族样本,900多份汉族样本,500多份夏尔巴人样本,200多份门巴族样本,近100份登山运动员样本。建立该基因库一是为研究不同人群、不同海拔、不同民族的高原适应及习服机制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源;二是在以上样本中还包含了多份乙型肝炎、肝癌、原发性高血压、大骨节病、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肺动脉压高压症等样本。以上疾病患者的样本将为地方病、常见病、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和病种迁徙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性研究资料。
6、“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与分子进化”创新团队获得***创新团队(培育)计划支持
青藏高原是世界“第三极”,也是我国生物区系最为丰富的区域和世界上特殊生态环境类型最多的地域之一。团队从2001年起一直致力于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与分子进化研究。列入“211工程”建设项目后,该团队围绕青藏高原特有生物资源(红景天、独一味、藏菠罗花、沙棘和拉萨岩蜥等),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了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基因组学研究,为了解它们的种群动态及提供保护生物学策略奠定了基础。团队申报的“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下植物基因组变异及适应性进化机制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微进化重大研究计划”批准(经费280万元)。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博士为主、多民族融合的研究团队,团队带头人钟扬教授还被科技部遴选为“生物资源与安全技术”863专家组成员。
科学家的名言篇7
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1833.10.21~1896.12.10),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曾被人们认为是“科学疯子”。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诺贝尔在少年时代深受英国诗人雪莱的影响,并因此做过想当诗人的“雪莱梦”。成年之后,尽管由于技术发明与商务发展两方面的事务极为繁忙,业余时间很少,但诺贝尔对文学的爱好与他对科学的爱好一样始终如一。可以说,文学与科学是诺贝尔的两大精神支柱。
并非任何人都有资格作为诺贝尔奖提名人,团体提名和自我申请不被接受。文学奖的提名人资格是:①瑞典文学院院士和各国相当于文学院士资格的人士;②高等院校文学教授和语言学教授;③诺贝尔文学奖得主;④各国作家协会***。
从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至今,在这个以西方作家为主的得奖者行列中,除了刚刚获奖的中国作家莫言,还有几位亚洲其他国家作家的身影,他们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以色列作家阿格农、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
也许因为从来没有得到,所以我们才格外渴望。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了百年,在莫言之前,中国作家却无一获奖。鲁迅、老舍、林语堂、沈从文、巴金、李敖几人都曾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2011年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籍作家。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是其笔名,据说是因为儿时的莫言话特别多,总是因此而惹恼父母。于是为了提醒自己,他给自己改名为“莫言”,时刻告诫自己不要乱说话。
诺贝尔奖之最
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岁月,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最著名的学术大奖,深受世界各国关注。不过,人们或许不知道,在诺贝尔奖漫长的历史上,也有形形、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
1927年10月召开的第五次索尔维会议。参加会议的二十九人中有十七人获得或后来获得诺贝尔奖。与会者中著名学者有:保罗·埃伦费斯特、薛定谔、泡利、海森堡、德拜、布里渊、康普顿、福勒、W.L.布拉格、爱因斯坦、狄拉克、M.玻恩、尼尔斯·玻尔、德布罗意、居里夫人、洛伦兹、努森等。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为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1915年(与其父威廉·亨利·布拉格一起)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只有25岁。
里奥尼德·赫维克兹获2007年瑞典银行经济学奖时已有90岁。为至今最年长的诺贝尔奖得主。
居里夫人和丈夫曾经获得诺贝尔奖,后来居里夫人又再次获奖,而20多年后,他们的长女也和丈夫约里奥一起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继承了居里夫妇的科学事业。一个家庭有两对夫妇获得诺贝尔奖,其中一人还获奖两次,真可谓当之无愧的诺贝尔家庭。
科学家的名言篇8
[摘要]本文从诠释严复关于“西国哲学不出《老子》十二字”这一论断入手,来论述其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方面的三大理论贡献:一是开创了从语言学视角比较中西哲学的思路,通过对西方哲学语言与中国哲学语言、特别是通过对“to he”或“is”与中文“系”、“悬”、“玄”等字义的精微辨析,说明中国古代哲人同样在以其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回答“to be as to be”(是之所以成其为是)的问题,肯定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存在乃是不言而喻的客观事实。二是以大量事实证明了中国古代哲人亦工于逻辑学的三段论法,同时又对中国逻辑学不发达之原因、中国语言文字与逻辑学、逻辑与科学精神之关系作了深入探究,深刻论述了在全民族中灌注以朴实而深沉之科学精神的必要性。三是通过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来会通中西哲学,以现代哲学的观点纵横评说道、墨、儒、法诸家学说,并力求以现代精神采对传统哲学资源作创造性的转化。严复不仅是“清季输入欧化之第一人”,而且又是中国哲学之优秀传统的真正继承者。
[关键词]严复 本体论 认识论 逻辑学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中***分类号]B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08)01―0005―11
关于严复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时贤的研究成果已很多,有专著章节,有博士论文,但我总觉得意有未慊。就拿严复所说的“西国哲学不出《老子》十二字”这句话来说,时贤或避之而不言,或嗤之为妄语。殊不知严复在作出这一论断的时候,正是他大量翻译西学名著之时;其西学水平之高,往往非今人所能想见;其对于西学之尊重,亦至为虔敬而恳挚;岂是随意妄语之人耶?此外如严复关于中国语言文字与逻辑学、逻辑与科学精神之关系的论说,对道、墨、儒、法诸家学说的评论和不同态度等等,也还有深入讨论的必要,此皆吾之所谓意有未慊者也。本文拟从严复关于“西国哲学不出《老子》十二字”这一论断的诠释人手,来论述其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方面所做出的三大理论贡献。
一、“西国哲学所从事者,不出《老子》十二字”――对中国哲学有没有本体论问题的回答
严复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方面的首要贡献,是开创了从语言学视角比较中西哲学的思路,通过对西方哲学语言与中国哲学语言、特别是通过对“to be”或“is”与中文“系”、“悬”、“玄”等字义的精微辨析,说明中国古代哲人同样在以其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回答“to be as to be”(是之所以成其为是)的问题,肯定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存在乃是不言而喻的客观事实。
17世纪思想敏锐的中国学者认为,“吾儒之学得西学而益明”;而严复更强调指出:“欲读中国古书,知其微言大义者,往往待西文通达之后而后能之。”“必博通译L之学,而后可读吾儒先之书,往往因西哲之启迪而吾说得以益明。”附录他自述其研究西方语言文字的“至乐”云:“考道之十,以其所得于彼者,反以证诸吾古人之所传,乃澄湛精莹,如寐初觉。其亲切有味,较之乩毕为学者,万万有加焉。此真治异国语言文字者之至乐也。”他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和研究西方语言文字、进而研究西方哲学来返观中国哲学,才能使中国古代哲学中蕴涵的那些隐微不彰的微妙学理得以彰显:“西学不兴,其为存也隐;西学大兴,其为存也章。盖中学之真之发现,与西学之新之输入,有比例为消长者焉。”“至于其时,所谓学者,但有邪正真妄之分耳,中西新旧之名,将皆无有,而吾安得致其断断者哉!”这些论述,是严复从事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既体现了他扎实的学术功力和宏大的世界意识,也表现了他致力于发掘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并予以创造性转化的学术追求。
严复对于日本学者西周关于“哲学”的译名,有一个从不认同到走向认同的过程。他在1898年出版的《天演论》一书中,通篇皆以“理学”翻译西文“Philosophy”(哲学)。1900-1902年翻译《穆勒名学》时,更说出了不认同“哲学”这一译名的理由,他说:“理学,其西文本名,谓之出形气学,与格物诸形气学为对,故亦翻神学、智学、爱智学。日本人谓之哲学。顾晚近科学,独有爱智以名其全,而一切性灵之学则归于心学,哲学之名似尚未安也。”在这段话中,他说哲学(Philosophy)的西文本名是“Metaphysics”,即形而上学或“出形气学”,具有“与格物诸形气学为对”的特征,故又称“爱智学”,并用中国的“理学”一词来翻译之,应该说是基本正确的:认为近代西方亦惟有“爱智学”可以称为通观全体的学问,而“一切性灵之学”则归于“心学”(心理学)的门类了,也可以看出他对西方哲学形态之发展和分化的独有会心之处:而正因为“Philosophy”在古代、中世纪和近代各有其不同形态,似乎以“理学”或“爱智学”的概念来指称它们才显得更为准确,所以他才觉得日本学者发明的“哲学”这一译名未必完全恰当。不过,中国传统的“心学”毕竟又不同于近代西方的心理学,中国的“理学”和“心学”亦分属于不同的哲学流派,如何用一个统一的译名来把具有家族相似性的中西二学和同一学科属性的不同流派统摄起来,除了“哲学”这一译名还有什么译名更好呢?所以至迟到1905年严复在出版其《侯官严氏评点(老子)》一书时,他已经接受了“哲学”这一译名,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著作之中。
对于中国古代哲学,严复最重视《周易》、《老子》、《庄子》三本书,并且从中西哲学之会通的观点,作出了西方哲学研究的问题不出《老子》中的十二个字的惊人论断。他说:“中国哲学有者必在《周易》《老》《庄》三书,晋人酷嗜,决非妄发。世界上智人少,下驷材多。以不相喻,乃有清谈误国之说。此如后儒辟佛诸语,皆骚不着痒处者也。吾辈读书,取适己事而已。天下可哀之徒,古今不可一一数也。”《老子》第1章有“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语,严复在评论这句话时,明确指出:“西国哲学所从事者,不出此十二字。”以往有学者认为,严复的这一论断不适当地夸大了老子哲学,而小看了西方哲学的成就,但在我看来,这句话虽然语出惊人,亦难以理解,但却不是自大狂的妄言,而是一个精通西方哲学的学者非常精到的论断。事实上,严复正是通过这一论断而回答了哲学界至今仍 在争论不休的中国究竟有没有哲学、特别是有没有本体论的问题。
我们讲哲学,总要讲到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与逻辑学的一致,原因就在于本体论(ontology)是关于“being”(是或存在,希腊文to on)的学问,是以探寻“to be as to be”(是之所以成其为是,希腊文to on he on)为其宗旨的,世界的本原或终极原因、追寻本原和终极原因的方法与世界的辩证本性,皆寓于ontology的论证之中。从本体论与认识论之一致的观点来看,严复把西方语言的系词to be或is(“是”)与老子之所谓“玄”看作同一概念,“玄”就是“系”(“是”,to be或is),“系”(“是”)就是“玄”。他首先以“系”译“是”:“中文之义,系者悬也;意离于物,若孤悬然,故以取译。”在这里,“是”即“系”,“系”即“悬”,所谓“系”或“悬”,在哲学认识论上就是把事物的一般意义抽象出来,使之与具体事物相分离(“悬”);而哲学之所以是一个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其原因就在于此。进而指出“悬”与“玄”相通,――“系者悬也”之所谓“悬”,也就是老子之所谓“玄”:“玄,悬也。凡物理之所通摄而不滞于物者,皆玄也。哲学谓之提挈归公之物德。”――“玄”就是“提挈归公之物德”,即通过对“to be as to be”(是之所以成其为是)的探究,来揭示事物之普遍属性、本原或终极原因。如此来看老子所谓“同渭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语,其本体论意义也就昭然若揭了,如严复所诠释:“一切皆从同得玄。其所称众妙之门,即西人所谓Summum Genue,《周易》道通为一,太极、无极诸语,盖与此同。”这终极的“是”(to be,is)或存在(being),“老谓之道,《周易》渭之太极,西哲谓之第一因,佛又谓之不二法门。万化所由起讫,而学问之归墟也。”他明确认为,老子的“道”也就是西方哲学所讲的“第一因”,指出:“(老子)以道为因,而不为果。故曰,不知谁之子。使帝而可名,则道之子矣,故又曰众甫。众甫者,一切父也,西哲谓之第一因。”如此来看其西方哲学不出《老子》之十二字的论断,不但没有任何不可,而且就其对西方哲学之语言学底蕴的正确理解来说,真可谓是直探本原之论了。
中国哲学的本体论不仅回答了“什么是”的问题,也回答了“怎么是”的问题。犹如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一样,中国哲学的本体论也反映了对于世界的辩证本性的认识。严复说,在中国哲学中,“道生于对待”,“凡对待,皆阴阳也。”“近世言西学者动称算学为之根本,此似是而非之言也。日算学善事之利器可也,日根本不可也。《大易》言,道之至者也,执数以存象,立象以逆意。……《周易》以二至矣,……夫以二准阴阳,阴阳亦万物所莫能外者。”他把中国的《易》理与斯宾塞的哲学观点相比较,认为二者足以互相发明:斯宾塞讲“翕以合质,辟以出力,始简易而终杂糅”,正是《易传》所说的“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的道理; “翕以合质者,合则成体也,精气为物也;辟以出力者,散则成始也,游魂为变也。”在中国的《易》理中,论天行,则有自强不息为之先;论凡动必复,则有消息之义居其始;而“乾坤其易之蕴,易不可见,乾坤或几乎息”之旨,虽然未必如严复所说的可与近代科学的热力学定律相发明,但却是对本体的辩证本性的具体规定,足以推倒黑格尔所说的中国哲学只具有形式上的抽象普遍观念而缺乏具体规定的观点。
当然,严复也从语言上考察了中西哲学思想表达方式的差异,只是这种差异并不能作为中国哲学无本体论的依据。他认为中西哲学语言之差异的关键在于:西方语言中系词“是”(to be或is)与谓词(what)有明确的区分和表达方式,便于给概念下定义;而在汉语中系词与谓词则最难辨别。《穆勒名学》原书说:“名之分殊,莫要于系(即to be或is。――引者注)、察(即what。――引者注)。察者何?所以名物也。系名何?所以名物之德也。如约翰、如海、如几,皆物之名也;以其昭著故日察。如智、如义、如寿考、如凶短折,皆德之名也;以其附于物而后见,又可离其物而为言,故曰系。”严复在按语中写道:“系、察之名,于中文最难辨,而在西文固无难,其形音皆变故也。如察名之白,英语淮脱(即what。――引者注)也:系名之白,英语淮脱业斯(即what js。――引者注)也。独中文系、察用虽不同,而字则无异,读者必合其位与义而审之,而后可得。”严复认为,在中国古代的文言文中,系词与谓词之难以辨别,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人不运用系词来给概念下定义,问题只在于人们在阅读古代文献时要善于“合其位与义而审之”而已:“西文有一察名,大抵皆有一系名为配。中文亦然,如《周易》八卦乾健、坤顺云云,皆指物德,皆妙众物而为言者也。系,西文曰阿布斯脱拉脱,此言提,犹烧药而提其精者然。”所谓阿布斯脱拉脱,即abstract,译成中文是“抽象”的意思,其具体用法为on to,而所谓本体论即为ontology。中国古代哲人的“妙众物而为言”,遵循的是与西方哲人同样的哲学思维方式,并以其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回答“to be as to be”(是之所以成其为是,to on he On)的问题。
严复之所以作出“西国哲学不出《老子》十二字”的论断,还在于他深刻认识到本体论与逻辑学所具有的同一性。他认为逻辑学在西方具有哲学形上学的意义,其《穆勒名学》按语说:“逻辑此翻名学。其名义始于希腊,为逻各斯一根之转。逻各斯一名兼二义,在心之意,出靠之词皆以此名。引而申之,则为论、为学。故今日泰西诸学,其西名多以罗支结响,罗支即逻辑也。如斐洛罗支之为字学,唆休罗支之为群学,什可罗支之为心学,拜可逻支之为生学是已。”由此展开其关于逻辑学“为体之尊,为用之广”的论说:“本学所以称逻辑者,以如贝根(培根。――引者注)言,是学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明其为体之尊,为用之广,则变逻各斯为逻辑以明之。学者可以知其学之精深广大矣。”也就是说,逻辑不仅是一门论辨的学问,而首先是一门奥衍精博的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学问。逻辑学在古希腊,直接就是形上之学的组成部分。巴门尼德最先提出了“存在”的概念,并开始探讨揭示“存在”的逻辑途径。赫拉克利特认为,智慧就是驾驭一切事物的洞见,“爱智”就要摆脱形而下的和感性的杂多性的干扰,认识作为最高的智慧和事物运动变化之规律性的“逻各斯”。“逻辑”与“逻各斯”是同一个词根,西方的各门具体学科都以“logy”为词尾,可见逻辑是“一切学之学”。在亚里十多德那里,作为“第一哲学”的形而上学不仅研究存在本身及其固有属性(to be as to be),还研究表述存在的最一般的范畴以及各门学科都要遵循的一般公理即逻辑规则。而本体论与逻辑学的一致,正是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都一直遵循的哲学传统。
以这一观点来看中国哲学,同样可以看到本体论与逻辑学之一致的原则。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与“名”乃是同一层次的概念。严复有感于此,故译西方的逻辑学为“名 学”,这一译法颇能传神地表现出逻辑学的形上意义。他认为“逻辑”这一概念与老子所谓道、孟子所谓性同为哲学的最高范畴:“精而微之,则吾生最贵之一物亦为逻各斯。《天演论》下卷十三篇所谓‘有物浑成字日清净之理’,即此物也。此如佛氏所举之阿德门,基督教所称之灵魂,老子所谓道,孟子所谓性,皆此物也。故逻各斯名义最为奥衍。”他又说:“逻辑最初译本为固陋所及见者,有明季之《名理探》,乃李之藻所译,近日税务司译有《辨学启蒙》。曰探,曰辨,皆不足与本学之深广相副。必求其近,姑以名学泽之。盖中文惟‘名’字所涵,其奥衍精博与逻各斯字差相若,而学问思辨皆所以求诚、正名之事,不得舍其全而用其偏也。”他不同意日本人把逻辑学翻译成论理学,也不同意英国人的税务司将其译为辩学,认为只有“名”这一具有本体论义蕴的概念才与“逻辑”的意义相符。 “名”的概念同然奥衍精博,而“诚”作为与“名”同一层次的概念,亦可谓广大精微,它既被用作系词“是”,亦被朱熹、王夫之释为“有”,可见中文“是”亦与“有”相通(唐诗“借问酒家何处是”亦作“借问酒家何处有”)。在严复看来,中国哲学之有本体论是不言而喻的。中国古代哲人的“学问思辨皆所以求诚、正名之事”,正是本体论与逻辑学之一致的表现。
张东荪先生在《从中国语言构造上看中国哲学》一文中认为,中国传统语言的最大特点是缺少系动词“是”,因此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是“非亚里士多德式的”。这其实乃是一个经不起严格审视和推敲的说法。一种民族语言中如果没有系动词“是”,就意味着该民族是不作任何指称,以及任何真假、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的,这可能吗?中国的文言文,除了用“乃”、“系”、“为”、“即”、“诚”等字来表征系动词“是”的意义之外,直接使用系动词“是”的本体论命题亦不胜枚举。如孔颖达《周易正义・系辞上》云:“道是无体之名,形是有质之称。”如《坛经・行由品》载神秀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如:“一切声,是佛声;一切色,是佛色”;“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如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如王门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传习录下》)如王门四无教:“心是无善无恶之心。意是无善无恶之意,知是无善无恶之知,物是无善无恶之物。”如“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传习录上》) “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传习录下》)又如罗钦顺《困知记》云:“理只是气之理。”王艮云:“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遗集》卷1)李贽云:“厥初生人,唯是阴阳之气、男女二命。” (《初潭集・夫妇篇总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焚书》卷1《答邓石阳》)“岂知吾之色身外mi山河……皆是吾妙明真心中一点物相耳。”(《焚书》卷4《解经文》)如此等等,都是用系词“是”来表达的本体论命题。严复没有看到这些本体论命题都是运用“是”这一系动词来表达的,这是他的局限性。
哲学上的心物关系问题亦属于本体论研究的范畴,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决区分为“materialism”和“idealism”两大流派。严复把“materialism”译为“唯物论”,把“idealism”译为“唯心论”,认为这一区分也适用于中国哲学。他从“科学家之惟物派”的立场批评了庄子的唯心论倾向,认为它与“欧西惟心派哲学”一样,不如“科学家之惟物派”的学说笃实可信。他引证屈大均论庄子哲学的话,然后评论说:“屈大均日,心从知而得,知之外无所谓心也。常心从心而得,心之外无所谓常心也。知即心,心即常心,大抵圣愚之分在知不知,知即有物皆心,不知即有心皆物。庄生之齐物,亦齐之于吾心尔。知心之外无物,物斯齐矣。屈氏所言,乃欧西惟心派哲学,与科学家之惟物派大殊,惟物派谓此心之动,皆物之变,故物尽则心尽,所言实凿凿可指,持惟心学说者,不可小深究也。”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分歧是全部哲学、尤其是近代哲学重大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客观存在着的两大哲学派别。严复以此来审视中国哲学家的学说,认为庄子的齐物论哲学是唯心论,屈大均所讲的实际上也是“欧西惟心派哲学”,其缺点在于没有像“科学家之惟物派”哲学那样研究自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不仅严复使用唯物、唯心的概念来研究中国哲学,而且海外的许多非马克思主义学者也使用这对概念来讲中国哲学,这是熟悉海外汉学研究的学者都知道的基本事实。如今国内一些学者鉴于以往中国哲学史研究有教条化、简单化的弊病,而回避或拒绝使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对概念,其心可悯,但与严复相比,这种态度实际上是一种缺乏学术自信心的因噎废食的表现。
二、“含蓄连珠,于看议论文字时,几随地可遇”――论中国古代哲人亦工于三段论法,兼论逻辑学不发达之原因
在本体论意义上,逻辑学是一切学之学;在认识论或方***的意义上,逻辑学则是一切法之法。严复虽然对中国古代墨家的逻辑学没有研究,但他却以大量事实证明了中国古代哲人亦工于逻辑学的三段论法,同时又对中国逻辑学不发达之原凶、中国语言文字与逻辑学、逻辑与科学精神之关系作了深入探究,深刻论述了在全民族中灌注以朴实因深沉之科学精神的必要性。这是严复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又一重要贡献。
严复认为中国古代有逻辑学,除了前面所说的中文“‘名’字所涵,其奥衍精博与逻各斯字差相若,而学问思辨皆所以求诚、正名之事”以外,中国人也像西方人一样,是运用三段论逻辑来思考、来论辩的。他用作为中国古代文体的“连珠”一词来翻译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认为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哲人就已经把它作为一种论辩方法了:“既为论辩,或明显,或隐约,必用连珠无疑。顾连珠用矣,而有真假,则问其中乎律令否也。夫名学为术,吾国秦前,必已有之,不然,则所谓坚白同异、短长捭阖之学说,末由立也。孟子七篇,虽间有不坚可破之谈,顾其自谓知言,自白好辨,吾知其于此事深矣。至于战国说士,脱非老于此学,将必无以售其技。盖惟精于名学者,能为明辨以晰;亦惟精于名学者,乃知所以顺非而泽也。”例如,《战国策》中陈轸说楚昭工勿伐齐,讲了一个画蛇添足的寓言,其中有一句话说“蛇固无足,今为之足,是非蛇也”,就是运用三段论法的典型例证;六朝时期的连珠,如果透过其俳丽的外表而察其实质,其推理方法恰与三段论逻辑相同;又如苏轼的《武王论》,开篇即言“以臣伐君,武王非圣人也”,也运用了三段论法:圣人不以臣伐君,今武王以臣伐君,故武王非圣人。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含蓄连珠,于看议论文字时,几随地可遇。大抵句法有用盖字、故字、是以、然则等字法者,细按分析,什九皆有连珠。学者若能将其抽出,引而申之,更用雅里氏律令磨勘,将其论辨之坚瑕自见。”所以中国古代哲人与西方人一样,都熟悉三段论逻辑的运用,只是对逻辑学的重视程度不及西方而已:“若夫欧洲,则其学为希腊古贤所最重。二千余年以往,雅里斯多德特(亚里士多 德)为连珠创立准绳,以定辨言之攻窳。近今百年,英、法、德、意,名家辈出,率欲更求良法,有以易之。”
对于人们把中国的科学和哲学不发达归因于中国的语言文字的观点,严复认为对此要作具体分析。中国文字多有歧义,固然是小可否认的事实:“汝等试翻何等字书,上自五雅三仓,说文方言,直至今之经籍纂诂,便知中国文字,中有歧义者十居七八,特相去远近异耳。”可西方的语言文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说文字有歧义,乃是各国所同,即使在精于名理的西方国家,也不例外:“一国文字……总以多歧之字为多,十恒处其八九。”要在中西语言文字中寻找定义没有歧义的文字(名词、概念),除了近代科学和哲学所创造的新名词、新概念以外,都是不多见的。在日常生活语言中,对于“义本相暌,音相假借”的情形,人们已经熟悉和适应了,“方其出语,闻者可知,既无紊思,自不害理”,在文学艺术的领域中。人们还利用这种语言文字的歧义而创造出谐谑和幽默呢。但在科学和哲学的领域,就“易为用思谈辨之累”,使得“事理因以纠棼”。中西相比,只在于西方哲人比较早地意识到语言文字的歧义是不利于理论思维的,因而形成了注重给名词、概念下准确之定义的传统,而中国则小然:“所谓一物之名,她称日远,至无可举之定义,此弊诸国之语言皆然,而中国尤甚。……吾谓中国尤甚者,盖西学自希腊亚里十大德勒以来,常教学人先为界说,故其人非甚不学,尚不至凉媾暇囟为破坏文字之事也。独中国不然。其训诂非界说也,同名互训,以见古今之异言而已。”在严复看来,逻辑与语言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汉语语言文字之所以比西方语言文字更多歧义,是由于中国古代学者不重视逻辑学研究所造成的;而不重视逻辑学之研究,名词、概念的含义就无法清晰,表达逻辑思维的语言规则也无由发达。严复就深感运用秦汉古文的表达方式来翻泽《穆勒名学》之艰难:“以系、察中文之无所分别,泽事至此几穷。敞稍变本文为之。期于共喻其理已耳。”
语言学和逻辑学的发达都是科学的认识活动发展的产物,因而不能把中国科学和哲学不发达的原因归咎于中国语言文字及其逻辑表达方式,而应该从认识论上寻找其根源。严复认为,从认识论上看,造成中国人语言文字、特别是用于哲学思维的那些语言文字歧义百出、概念混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传统的中国人太不重视科学研究了:“且科学弗治,则不能尽物之性,用名虽误,无由自知。……智各同于耳目之所及,……不实验于事物,而师心自用,抑笃信其古人之说者,可惧也夫!”逻辑学是随着科学研究发展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重视科学研究,又怎么能够谈得上概念的精确,又怎么能够谈得上给概念下准确的定义呢?而哲学,则与科学的发达程度、从而逻辑思维的严密程度密切相关。在中国古代,几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理论自然科学,又怎么谈得上中国哲学概念的精确和定义的明白无误?于是便导致:“有时所用之名之字,有虽欲求其定义,万万无从者。即如中国老儒先生所言气字。问人何以病?曰邪气内侵。问国家之何以衰?曰元气不复。于贤人之生,则曰间气。见吾足忽肿,则日湿气。他若厉气、***气、正气、余气,鬼神者二气之良能,几于随物可加。今试问先生所云气者,究竟是何名物,可举似乎?吾知彼必茫然不知所对也。然则凡先生所一无所知者,皆谓之气而已。指物说理如是,与梦呓何以异乎?……出言用字如此,欲使治精深严确之科学哲学,庸有当乎?他若‘心’字、’‘天’字、 ‘道’字、‘仁’字、‘义’字,诸如此等,虽皆古书中极大极重要之立名,而意义歧混百出,廓清指实,皆有待于后贤也。”在经过严格西学训练的严复看来,中国哲学中那些关于天人感应的议论简直就是荒谬不通,完全不合乎逻辑。譬如《庄子・马蹄第九》有所谓“上悖日月之明,中隳四时之施”之语,严复责问道:“甚么叫做‘上悖日月之明,中隳四时之施’?日月四时之所为,岂人事所得干预者耶?”他进而写道:“我们古时文章,往往有此说不去处,虽百思不能通其理也。”苏格拉底说得好:“凡是思想既高超而表现又能完美的人都像是从自然科学学得门径。”而严复所批评的中国哲学的弊病,大抵是由于古代学者不重视科学、缺乏严格的科学的逻辑思维训练所造成。
讲到逻辑,必然要讲到归纳和演绎,归纳和演绎既是逻辑问题,也是认识论的问题。严复认为,中同人也像西方人一样,懂得使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他说司马迁讲的“《易》本隐而之显,《春秋》推见至隐”就是西方逻辑学讲的“外籀”(演绎)和“内籀”(归纳),前者据公理以断众事、设定数以逆未然,后者察其曲而知其全、执其微以会其通,“二者即物穷理之最要涂术也”。他又说:“宋儒朱子,以读书穷理解格物致知。察其语意,于内外籀原未偏废。盖读书是求多闻。多闻者,多得古人所流传公例也。穷理是求新知,新知必即物求之。故补传云:在即物以穷其理,至于豁然贯通。既贯通,自然新知以出,新例以立。且所立新例,问有与古人所已立者龃龉不合,假吾所立,反复研证,果得物理之真,则旧例不能以古遂专制。固当舍古从今,而人道乃有进化。”只可惜朱熹讲的“穷理”只是纲常名教的“天理”而不是科学的新知而已。他认为无论是在中国传统社会,还是在西方的中世纪,学者们都有“偏于外籀,而内籀能事极微”的缺点:“吾国人言,除六经外无书,即云除六经外无事理也。而三百年以前,西国宗教之众,则谓天道人事,皆可求诸二约之中。哲学之士,则谓雅里斯多德集群哲大成,即其遗书,可以推求万有。执迷不悟,陈陈相因,而吾人天赋耳目心灵之用,几于都废。”西方科学的大发展,乃是近几百年以来的事情。他说“外籀之术,自是思辨范围。但若纯向思辨中讨生活,便是将古人已得之理,如一桶水倾向这桶,倾来倾去,总是这水,何处有新智识来?”这正是黄宗羲所讲的“以水济水,岂是学问”的道理。他又说,在中国,也不是没有人懂得不应该只在故纸堆里求学问、只向纯粹思辨中讨生活的道理,“尚忆传灯录载:古灵禅师一日见其师在窗下看经,一时蜂子投窗纸求出。古灵曰:世界如许广阔,不去寻路,只钻这故纸,驴年出得。此语真令生死书丛人发深省也。”
严复认为归纳和演绎的基础皆在于科学的实测,而中国之旧学之所以多误,就在于其立论不是建立在科学实测的基础上。他说:“穆勒言成学程途虽由实测而趋外籀,然不得以既成外籀,遂与内籀无涉;特例者所苞者广,可执一以御其余。此言可谓见极。西学之所以翔实,天函日启,民智滋开,而一切皆归于有用者,正以此耳。旧学之所以多无补者,其外籀非小为也,为之义未尝不如法也,第其所本者大抵心成之说,持之似有故,言之似成理,媛姝者以古训而严之,初何尝取其公例而一考其推概者之诚妄乎?此学术之所以多诬,而同计民生之所以病也。……无他,其例之立根于臆造,而非实测之所会通故也。”严复认为科学的逻辑方法首先是归纳法,“内籀西名Inductive,……惟能此术,而后新理日出,而人伦乃有进步之期。……故曰:生今为学,内籀之术,乃更重也。”他从认识论上揭示了近代以来的“中西二学之不同”,即“读大地原本书”与“读第二手书”的区别。他说:“吾人为学穷理, 志求登峰造极,第一要知读无字之书。……赫胥黎言:‘能观物观心者,读大地原本书;徒向书册记载中求者,为读第二手书矣。’读第二手书者,不独因人作计,终当后人;且人心见解不同,常常有误,而我信之从而误矣。此格物家所最忌者。而***治道德家,因不自用心而为古人所蒙,经颠倒拂乱而后误者,不知凡儿。诸公若问中西二学之不同,即此而是。”在《原强(修订稿)》中严复说:“赫胥黎曰:‘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名物为文字者,斯真学耳。’此西洋教民要术也。”他把中国在近代的落后归结为“数千年导国新民之事,其处势操术,与西人绝异”。专制统治者对读书人“诱以官、禄、德”,使得升官发财成为中国礼会最为深入人心的思想,绝大多数人只对那种能够升官发财的学问趋之若骛。他还认为,是专制主义者钳制言论自由导致了民智民德的堕落。“事关纲常名教,其言论不容自由,殆过西国之宗教。观明季李贽、桑悦、葛寅亮诸人,至今称名教罪人,可以见矣。”“使中国民智民德而有进今之一时,必自宝爱真理始。”
在论述“开民智”的途径时,严复特别强调在全民族中灌注以深沉的科学精神的重要意义。他驳斥所谓“***本艺末”的错误观点,认为这种观点颠倒了科学与***治的关系。他说科学的公全通理,能够经纬万端,西方近代民主***治的优点就是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的,而西方近代民主***治之所以还有缺点,也正是由于其并不完伞合乎科学精神的要求,如果能完全按照科学精神的要求来治理国家,那么这种民主***治还不止是目前达到的水平。中国的***治之所以日益腐败,就在于其没有科学精神的基础,与科学的公例通理背道而驰。“今世学者,为西人之***论易,为两人之科学难。***论有骄嚣之风,科学多朴茂之意。且其人既不通科学,则其***论必多不根,而于天演消息之微,不能喻也。此未必不为吾同前途之害”严复独具慧眼地看到了科学精神的真正确立是比其他观念的确立更为根本、同时又是更为困难的事情,他似乎已经接触到民族心理的深层结构的变革问题,尽管这一变革是艰难的,但又是必须勉力为之的。为了使全民族真正确立起科学的精神,严复主张:“中国此后教育,在在宜著意科学。使学者之心虑沈潜,浸渍于因果实证之间,庶他日学成,有疗贫起弱之实力,能破旧学之拘掣,而其于***新也审,则真中国之幸福矣!”他的这一主张,对于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当代中国来说,依然适用。
三、“吾古人之所得,往往先之”――论西学之命脉及以现代精神融摄中西哲学精华
通过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来会通中西哲学,以现代哲学的观点纵横评说道、墨、儒、法诸家学说,并力求以现代精神来对传统哲学资源作创造性的转化,是严复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方面的第三个重要贡献。
严复认为从抽象的学理上来看,把《周易》、老庄哲学与西方近代哲学相比较,往往可以发现“吾古人之所得,往往先之”之处。他在1913年4月作《进化天演》的演讲时,把近代进化论思想的萌芽追溯到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和中国的《周易》、老庄哲学。他认为“天演学说滥觞于周秦之间”,其“最为深切著明者,尤莫若《周易》之始于乾坤,而终于既未济”;其次为老庄学者之所谓明白然,“自然者,天演之原也,征之于老,如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征之于庄,若《齐物论》所谓‘寓庸因明’,所谓‘吹万不同,使其自己’;《养生主》所谓‘依乎天理、薪尽火传’。谛而观之,皆天演之精义。”与此相似,在古希腊,则有德谟克利特等人的学说。但这些学说都有其历史的和认识的局限性,“今学之见于古书,大抵茫茫昧昧,西爪东鳞,无的然划然之可指,譬犹星气之浑然。故天演之称为成学专科,断于十九世纪英国之达尔文为始。达尔文独以天演言生理者也,而大盛于斯宾塞尔。斯宾塞尔者,以天演言宇宙一切法者也。”他在作此次演讲的前八年、即1906年问世的《(老子)评语》一书中,对《老子》相关论述的意义更有极其透彻的把握。他说《老子》第五章所说的“大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几句话,乃是“天演开宗语”,并认为从其所蕴涵的深刻意义来看,“此四句括尽达尔文新理”。乍一看去,不免觉得其言过其实,但仔细品味老子的这几句话,就不能不想到生存竞争之严酷和物竞天择的道理,而有不寒而栗之感了。老子看得太破,所以其哲学不能像达尔文新理一样催人奋进。
严复从近代西方哲学的观点来返观庄子哲学,认为《庄子・养生主》所讲的“大理”其实就是西方哲学家所讲的自然法则。他在评点《庄子・养生主》所云“依乎天理”一句时写道:“依乎天理,即欧两科哲学家所谓We must live according to nature。”他更认为《庄子・在宥》所说的无为而治就是西方近代哲学提倡的自由放任主义。《庄子・在宥》云:“君子不得已而莅临天下,莫若无为。”严复评点道:“法兰西***之先,其中有数家学说正复如是。如Laisser Faire et Laisser Passer(译言放任放纵),乃其时自然***人Quesnay契尼(号欧洲孔子)及Gournay顾尔耐辈之惟一方针可以见矣。不独卢梭之摧残法制,还复本初,以遂其自由平等之性者,与庄生之论为有合也。”他还从《庄子》中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哲学智慧。《庄子・天运第十四》有“今取猿狙而衣以周公之服”一段,严复认为这段话正是斯宾塞在其《群学肄言》中所阐述的***治哲学道理。他说:“斯宾塞《群学肄言・***惑》篇言,宪法甚高,民品甚卑,则将视其***俗相睽之程度,终于回循故辙而后已。立法虽良,无益也。夫以卑劣之民品,而治以最高之宪法,即庄所谓‘今取猿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齿乞啮挽裂尽去而后慊者也。”这是一个涉及经验主义与理想主义之关系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他看到了庄子哲学中所包含的关于真理的相对性的合理因素,所谓“古之所是,往往今之所非;今日之所祈,将为来日之所弃”云云,可以使人心胸开阔、亦可以医治思想僵化之痼疾,以此立论,他甚至说:“故吾尝谓中国学者,不必远求哲学于西人,但求《齐物》《养生》诸论,熟读深思,其人断无顽固之理,而于时措之宜。思过半矣。”时贤把这一论述视为严复认为“西方哲学根本就不值得中国人学习”,其实是误解了严复的意思。
严复推崇老序哲学,但他也未必没有看到老庄哲学的消极面。他认为《老子》第18、19、20章,“是老子哲学与近世哲学异道所在,不可不留意”。他说:“今夫质之趋文,纯之入杂,由乾坤而驯至于未济,亦自然之势也。老氏还淳朴之义,独驱江河之水而使之在山,必不逮矣。夫物质而强之以文。老氏訾之是也。而物文而返之使质,老氏之术非也。何则?虽前后二者之为术不同,而其违自然。拂道纪,则一而已矣。故今日之治,莫贵乎崇尚自由。自由,则物各得其所自敛,而天择之用存其最宜,太平之世可不期而自至。”严复把《庄子・马蹄第九》中所阐述的观点与卢梭的文明否定论相比,认为庄子哲学的消极面亦与老子相同,亦与卢梭相同。他说:“此篇持论,极似法之卢梭,所著《民约》等书,即持此义,以初民为最乐,但以事实言之,乃最苦者,故其说尽破,醉心卢氏学说者,不可不知也。” 老子之所谓“舌以柔而全,齿以刚而亡”,庄子之所谓“绝圣弃智,大盗乃止”,都是一些极端消极的话。诸如此类的论述还有很多。与西方近代哲学相比,老庄哲学的合理性在于任自然,而其消极面恰恰又在于其走向了任自然的反面而反乎自然。
由老庄而及于杨朱、墨子、黄老之道、法家,严复说:“庄周吾意即孟子所谓杨朱,其论道终极,皆为我而任物,此在今世***治哲学,谓之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至于墨道,则所谓社会主义Socialism。”他说所谓杨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乃是孟子对杨朱的污蔑之词,不是杨朱的真正主张;不过他把杨朱的“为我”与西方近代的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相提并论,却并不恰当,西方近代的个人主义是很重视个人对于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说墨子思想与社会主义Socialism相通,有一定的道理,最先提出“大同”理想的是墨家而不是儒家。严复很推崇墨家,认为墨家思想与古罗马斯多噶学派的思想相似,“斯多噶者,……始于希腊。成于罗马,而大盛于西汉时。罗马著名豪杰,皆出此派,流风广远,至尽弗衰。欧洲风尚之成,此学其星宿海也,以格致为修身之本。其教人也,尚任果,重犯难,设然诺,贵守义相死,有不苟荣不幸生之风。西人称节烈不屈男子曰斯多葛,盖所从来旧矣。”他认为墨家学说可以救治当今天下腐败否塞、“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局面,并对孟子非毁墨家的言论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夫孟子非至仁者欤?而毁墨,墨何可毁耶?……夫天下当腐败否塞,熙熙攘攘,穷极无可复之之时,非得多数人焉如吾墨,如彼斯多葛者之用心,则熙熙攘攘者,夫孰从而救之?”关于黄、老之道,严复说“夫黄、老之道,民主之国之所用也,故能长而不宰,无为而无不为;君主之国,未有能用黄、老者也。汉之黄、老,貌袭而取之耳。”他认为黄老之道乃是民主国家才能真正付诸实践的***治哲学,而汉初的与民休息,不过是得其皮毛而已。对于法家,他肯定商鞅等人的改革精神,但反对商鞅、李斯的“惨核”。他认为法家“有救败之用”,肯定王安石、张居正改革。针对朱熹骂王安石“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流毒四海”的言论,严复以社会功利主义的观点作了严正批评,指出:“治三代下国,试问不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当以何者为先务耶?民生方困而国时时有亡灭之忧,当此之时而云道德风俗,所论则诚高矣,而果有效耶?”
对于儒学,严复有一句总体性的评价,即:“君主之利器,其惟儒术乎?”他认为儒学乃是帝王的“利器”,是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治工具。他慨叹道:“孔子之教泽被寰区千余载矣,吾国之世风有所改善乎?……中国之社会过于苛戾……(故)吾人须改良儒教。”但对儒学历史作用的非议并不妨碍他从哲学学理的层面上对其有所肯定。他认为,儒学的内容与亚里士多德学说最为相近。亚里十多德讲哲学,“分四大部:曰理、曰性、曰气,而最后日命,推此以言天人之故。盖自西人言理以来,其立论树义,与中土儒者所明最为相近者,雅里氏一家而已。”他把孔子的川上之叹与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命题以及赫胥黎的相似论述并举,而慨叹“东西微言,其同若此”。他认为需子“万物皆备于我”、《中庸》“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之义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都同样具有强调认识的主体性的特征。他译斯宾塞之“社会学”为“群学”,即是取荀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之义,并认为其立言之旨“与吾《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区别只在于《大学》引而未发、语而不详,而斯宾塞之立论,“必根柢物理,征引人事,推其端于至真之原,究其极于不遁之效而后已。”他还在《天演论・自序》中写道:“赫胥黎氏此书之旨,本以救斯宾塞尔‘任天为治’之末流,其中所论,与吾古人有甚合者,且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这里所说的“与吾古人有甚合者”,明显是指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和刘禹锡的“天与人交相胜”的思想。他还致力于从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文献中寻找一切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说法,来加以适乎时代要求的发挥。 《老子》第33章云“强行者有志”,严复评点道:“惟强行者为有志,亦惟有志者能强行。孔曰:‘知其不可而为之。’孟曰:‘强恕而行。’又曰:‘强为善而已矣。’德哲噶尔第日:‘所谓豪杰者,其心目中常有一他人所谓断做不到者。’凡此,皆有志者也。中国之将亡,坐无强行者耳。”即使是对于朱熹,严复也肯定了其在阐释“无极太极说”和“格物致知论”的学理时所表现出的较高的哲学思辨水平。
为什么中国哲学中的合理因素在历史上未能转化为人们的社会实践?这又是严复不能不正视和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严复致力于从哲学上解释西学的“命脉之所在”,并比较其与儒学之异同。他说西学“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则屈私以为公”,“斯二者,与中国理道初无异也”;可是,为什么这种理想在西方“行之而常通”,在中国却“行之而常病”呢?严复回答说,根本原因就在于:“自由不自由异耳!”也就是说,近代西学的真正命脉在于自由:而儒家圣贤之学则不是一种崇尚自由的学问:“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在儒家圣贤所讲的“理道”中,虽然也有与西方哲人所崇尚的“自由”相似的说法,但二者却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理道与西法自由最相似者,曰恕,曰絮矩。然谓之相似则可,谓之真同则大不可也。何则?中国恕与絮矩,专以待人及物而言。而西人自由,则于及物之中,而实寓所以存我者也。”他认为从“自由不自由”这一根本差异,遂派生出中西文化的一系列差异:“粗举一二言之,则如中国最重三纲,而两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议评……”,真可谓“群异丛然以生”了。
科学家的名言篇9
[高校纵览]
说起外国语方面的“高校专家”,自然非北京外国语大学莫属。它可是我国外语院校中历史最悠久、层次齐全、语种最多的外国语院校,自然也是实力最强的。北外直属***,系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北外当之无愧地享受“共和国外交官摇篮”之美誉。
相对于北外的魅力光环,素有“小联合国”之称的北京语言大学也不逊色。北京语言大学侧重于对外汉语的交流,不仅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同时还承担着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培养、培训以及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出国前的外语培训工作。
[个性解读]
说到学科建设,两所高校也是大有嚼头。先从开设的外国语种聊起,北京外国语大学可谓拔得头筹,如果说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等你还算耳熟能详,那么斯瓦希里语、豪萨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希伯来语、挪威语、冰岛语等可是第一次听说吧!在学校开设的49种外国语课程中,其中有15种语言是国家唯一学科点。
虽然北京语言大学的外国语特色并不如北外,但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却更值得一提。它的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为全国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语言文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值得提醒的是,北语各外语专业、翻译专业(英语方向)、对外汉语、新闻学、国际***治、金融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需加试英语口语。
[星座密语]
俗话说,沃土育壮苗。北外作为培养外交、翻译、经贸、金融等涉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仅以外交部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北外毕业的校友中,先后出任驻外大使的就有400多人,出任参赞的近1000人。此外,学校还培养了何炅、杨澜、许戈辉等著名文娱人士。
如今,现代汉语教育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汉风”“华流”“中国热”正在全球兴起。据相关统计,全球汉语教师需要500万,而目前只有数万人。我国现今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职和兼职教师大约6000人,其中仅有一半人获得了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在对外汉语教师如此缺失的情况下,北京语言大学越来越被看好。
[高校纵览]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人才来自哪里?教育!我们伟大的领袖们高瞻远瞩地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之战略,足见教育的重要性。而我国身兼“985工程”“211工程”光环的师范院校仅两所,华东师范大学就是其中一所。
当然,上海市培养教师的院校不止华东师范大学一所,上海师范大学是另一支重要力量。这所第二批次录取的院校现有本科专业82个,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管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个性解读]
既然以师范为名,在师范教育方面,这两所高校当然是走在前面了。说到华东师范大学的实力,不得不让人竖起大拇指!比如,学校的软件学院是全国师范大学中唯一一所示范性软件学院;再比如,对外汉语学院是国家8个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之一。此外,学校的中文、历史、数学、地理、心理和物理6个专业是周家文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相比于华东师大的雄厚实力,上海师大不得不稍逊一筹,但是学校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都市文化学等14个学科也是上海市重点建设学科;古籍整理研究、教学论、应用语言学等15个学科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学科。另外,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是***批准设立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古典文献专业为全国重点培养古典文献人才的四个基地之一。
[星座密语]
华东师大不愧是花园学校。从校外走进校内,顿觉嘈杂声被隔绝,炎夏时分更是会感到校园内的一片凉意,让你体会到喧嚣城市中的一份难得的幽静。独一无二的丽娃河更是让这所花园式学校多了些许灵气,这一切也为“爱在华东师大”创造了地利的条件。
虽然上海师大没有华东师大的地理优势,但报考***策相当优惠。为了保护高分考生并兼顾考生填报专业的先后顺序,学校对达到投档线上的每一位考生进行加分录取(即在原始总分基础上,分别对其所填报的第一专业加5分、第二专业加3分、第三专业加2分、第四专业加1分),这对于第一志愿报考上海师大的同学十分有利喔!
[高校纵览]
华中科技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成立,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的大学之一。该校被当地人誉为“江城明珠”,更有“中南六省第一校”之称。
武汉科技大学则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的湖北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南原冶金部的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5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学校几经更名,几度搬迁,但钢铁情缘一脉相承,可见其钢铁实力无比雄厚。
[个性解读]
湖北省最棒的工科大学,非华中科技大学莫属。华中科技大学以工学见长,拥有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共7个国家重点学科。此外,除了机械学科可谓是名列前茅,学校的光电类专业也大有来头,它可是全国首批开设此专业的两所理工科院校之一,水平当然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另外,学校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在全国排名仅次于清华和西安交大。可以说,华中科技大学“江南清华”之美誉绝非虚言。
当然,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的武汉科技大学实力也不容小视,特别是在钢铁冶金、材料、机械、化工、控制等行业具有较为突出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学校拥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lT程及自动化、冶金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个国家特色专业。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重视立足行业显优势,先后与武钢、攀钢、重钢、涟钢等20余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
[星座密语]
众所周知,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园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绿化率达
90%以上,被誉为“森林中的大学”。试想,在这么实力雄厚且环境优雅的大学里学习深造,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 经过百余年的“韬光养晦”,武汉科技大学秉承“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优良传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13万余人,他们已成为国家***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尤其是钢铁冶金行业的骨干和栋梁。
[高校纵览]
说起浙江省最好的综合类大学,那自然非浙江大学莫属。而提起浙江省实力最强的理工类院校,那浙江工业大学则是当仁不让的第一名。已经有58年历史的浙江工业大学源自杭州化工学校,几易校址,数历分合。如今的浙江工业大学已经拥有63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法、农、哲学、经济、医药、管理、教育十大门类。
众所周知,杭州的刺绣远近闻名,属杭州一绝。但很多人不知道,是浙江理工大学将传统刺绣技术进行传承并加以现代改进和推广,默默地助推着杭州丝绸业的发展。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蚕学馆创办于1897年,为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无论是在风景秀丽的金沙港、人杰地灵的老和山,还是在温厚典雅的文一校区,浙江理工大学始终都处于浙江省纺织行业科研的龙头地位。
[个性解读]
在理工科专业方面,浙江工业大学的化工、机电、生化以及药学院都拥有很强的实力,工业催化、应用化学、机械电子工程、生物化工、环境工程、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制药科技创新基地等9个“重中之重”的学科可谓浙江工业大学的“镇校之宝”。
如今,几度易名的浙江理工大学已经走出了“纺织当家”的局面,正逐步向“理工化”华丽转身。现在的浙江理工大学已经发展成一所多学科性的省属高等院校,在纤维材料及加工技术、纺织品设计、服装设计及工程、丝绸科技史等领域处于国内同类高校中的领先地位。
[星座密语]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浙江工业大学已逐步向综合类发展,学校的文科专业也不差,学校还建有国际贸易学、中国古代文学两个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这样一个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校中度过四年的大学时光,不仅可以充实自己的知识,又让自己搭上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的“幸福号”快车。
不了解浙江理工大学的人可能很难想象,这样一所名不见经传的高校竟然有着百年的历史,更难想象在百年历史的积淀中,浙江理工大学孕育出一批行业超强的学科。相信在这里求学,细心之人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起点!
[高校纵览]
“白云珠水两悠悠”,除了香气四溢的粤菜和博大精深的岭南文化,白云山下羊城里的医药类高校也独具魅力。
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流花湖衅的广。州医学院,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艺高人胆大”的她敢在羊城独当一面,手里自然少不了两把“刷子”。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地处华南区域性中心城市,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的广州,怎么可能只有“医”而没有“药”呢?鉴于药物对广州这座集开放性和人气于一体的门户城市的重要性,广州药学院甘愿植根于此,尽其全力为各种病症提供对症的药物。
广东药学院是继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之后我国的第三所***建制的高等药科学校,是广东省国家执业药师培训中心。
[个性解读]
广州医学院无论是护理学、医学检验,还是医学影像学,还是她的当家“花旦”――临床医学,这些市属名牌专业哪一个不能在高校林立的广州占有一席之地?广州医学院现有东风路主校区、龙洞校区、南校区和江高校区,学院设有广东省唯一一所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此外,学院内科学(呼吸系病)是部级重点学科,外科学、神经病学等?个学科为广东省重点或重点扶持学科。
广东药学院则是当之无愧的广东省培养药学人才的摇篮。比如,学校的药学、预防医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名牌专业。再比如,药物制剂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药剂学是省级重点扶持学科。
[星座密语]
科学家的名言篇10
关键词: 严复,《天演论》,术语译名
中***分类号:N04;H059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6.06.009
Abstract:Tian Yan Lun is the first wellknown masterpiece translated by Yan Fu. The translated terms in Tian Yan Lun serve a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his translation thoughts, especially on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Based on analyzing the Chinese and Westernlanguage terms in Tian Yan Lun (Yan Fus version of Evolution and Ethics),we examine how these terms were created and selected, and hope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m. The whole study aims to standardize terminology by using historical reference.
Keywords:Yan Fu, Tian Yan Lun, translated terms
引言
严复是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和教育家,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是第一批通过翻译直接译介西学思想的翻译家。严复对译名有着自己的考究和理解,胡适曾对严复的翻译用心做出评价:“一名之立,旬月踟蹰;我罪我知,是存明哲。” [1]
严复海外留学回国以后,先后发生了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接着又发生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亡国的危机迫在眉睫。严复深感痛心,决心翻译出版《天演论》一书。《天演论》翻译自英国著名学者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的讲演稿,该书影响最大,使严复成了当时举国瞩目的人物。
现代科技术语反映着科学研究的成果,是人类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2]。作为科技知识交流、传播和发展的载体,科技术语在科技发展、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学界已形成共识,“没有术语就没有知识”[3],同时正如周有光指出:“大千世界,经纬广布;科学发展,术语是纲;抓住术语,纲举目张。”[4] 所以翻译任何语篇的首要前提是术语的确立。翻译文章要传达的思想, 需要以正确的译名且主要是术语译名为载体。
下面基于前人研究经验,以严复《天演论》一书为例,浅谈严复术语译名思想及特点,简要评价严复术语译名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影响。
一《天演论》术语译名浅析
纵观《天演论》全文,可看出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原作时,对文中的人名、地名和专业术语名称的翻译往往以音译方法为首选,意译的方法采用偏少。
而且,严复在术语译名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呈现了自己的特色,如界定内涵、创立新名,寻根溯源、重新创译,不生歧异、译名统一等[5]。笔者将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严复术语翻译的思想与用心。
1. 定内涵、立新名
严复对“定名之难”有切身感悟,他认为,要想确定一个译名,必定先要透彻理解其含义。只有充分了解其内容意义,译者翻译名词时才能有全面的理解,最后呈现出来的译名方能准确传达原意。因此,每当要确定一个重要译名时, 严复往往是先从界定其含义开始。例如严复以“名学”译logic,“群性”译 political nature ,“宪法”译 constitution。在学科名称方面,更是得到了极大的体现,除了名学(logic)、计学(economics)、群学(ecology)、字学(philosophy)、心学(psychology)、理学 (metaphysics)、生学 (biology)、质学(chemistry)、天学 (astronomy)等,还包括一些新的概念系统和学科体系术语译名。严复“旬月踟蹰”的不仅是译名应该如何古典精妙,而且还要利用汉语语境富有思想的特点引导读者正确理解译名。严复译名总是非常严谨,思忖再三,对中文英文的理解炉火纯青,他对做学问、做研究的态度令人敬佩、值得学习借鉴。
2. 寻本源、创新译
严复作为到西方学习的第一批学者,既有中国传统文化耳濡目染的深厚中华底蕴,又深受西方科学技术理论、先进***治经济思想的熏陶,其东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让他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翻译家。因而他在术语翻译的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和自身感悟,将东西方语言的词汇进行各种对比参照,通过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之间的反复比照、摘选,广查典籍,追根溯源,确定其含义,倘若二者相近,便能继续沿用。若是旧称不可用,便自行考量,创立新名。
例如liberty一词,有人认为应该译成“公道”,但严复认为不妥。为了翻译这个词,严复研究了liberty的词源,认为该词与freedom同义,与slavery(奴隶)、subjection(臣服)、bondage(约束)、necessity(必须)这些词反义。至于为何把liberty译为“自繇”,严复详细地分析了“自繇” 一词在中文中的含义,并指出中文“自繇”,含有放诞无拘、肆无忌惮的贬义,但是他认为这不是“自繇”的本义。其次,严复还考虑到liberty在英文中有self-existence(自我存在) 之意,严复认为这既与道学中的“造化真宰,无极太极” 之意相对应,也与佛学中的“自在”对应 ,“乃言实践一切六如,变幻起灭,独有一物,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以其长存,故称自在。”为此,严复还引用了柳宗元的诗句“东风无限潇湘意,欲采O花不自繇”,以此说明liberty的含义就是自由自在[6]。严复还讨论了liberty所涉及的言论自由问题,他毫不犹豫地指出: “西国言论,最难自繇者,莫若宗教,故穆勒持论,多取宗教为喻。中国事与相方者,乃在纲常名教。事关纲常名教,其言论不容自繇,殆过西国之宗教。”[7]
由此可见,严复在确立一个术语的译名时,经过自我考量,权衡利弊,最终确立出最合适的译名。如对术语翻译都采取严复这样严谨的态度, 每个术语如此斟酌, 相信翻译中的问题会减少很多。
3. 信达雅、求精妙
现如今,但凡提及严复,人们便会想到其倡导的翻译标准――“信达雅”。其中,“信”为忠实原文,“达”为语意通顺,“雅”则为文辞优雅,为三元递进的关系。但这样的翻译标准褒贬皆有,无可避免地会遭受一些新思想的抨击。褒之者称其为译界金科玉律,贬之者则谓其言空洞,没有现实指导意义。21世纪的今天也许有人会觉得此标准有些落后,不符合时代意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翻译并非只是意思的转换与传达,其中更蕴有深刻的思想。严复的翻译思想博大精深,如果脱离他的精益求精的译文,而孤立地批判信达雅标准,就难免片面了。
严复正是因为严格执行这个标准,才会产生了许多令后人为之赞叹的译名。“所有翻译名义,应分译、不译两种:译者谓译其义,不译者则但传其音;然二者均须一律……译书遇有专名要义,无论译传其意,如议院、航路、金准等语,抑但写其音,如伯理玺天德,哀的美敦等语,既设译局,理宜订定一律,以免纷纭。法于所译各书之后附对照表,以备学者检阅,庶新学风行之后沿用同义,不生歧异。”[8]译例序中第三段为:“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视利俗文字,则求达雅。”[1] 再结合通读译例序全文,便能感悟到严复信达雅的用心与其应用于术语翻译中的精巧之思。
二严复术语译名去留探究
虽然严复在术语译名上旬月踟蹰,思忖再三,但是其中大多未能保存下来,大约只有12%的译名沿用至今,如丹麦(Denmark)、乌托邦(Utopia)、婆罗门(Brahma)等(见表1)。究其原因,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1.生态环境因素的考量
晚清时期是一个***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在发生巨大变革的历史时期。在这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西方的新概念与新思想以及日本的新名词与新表达,猛烈冲击着中国旧式的文言文,从而使民众产生对白话文和新鲜名词的喜好倾向。其中,日文囊括了各学科基本术语在内的数千个学术词语,进而逐渐取代了大部分严复的术语译名。例如economics一词,严复将其翻译为“计学”,而其在日文中为“经济学”。后者因更加具体、更易理解、更有指示性而被沿用至今。“计学”因意思太过宽泛且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使用习惯,最终无法流传,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跃成为世界强国,而清朝***府受到了强烈的现实刺激, 便动员了许多归国的留学生翻译启蒙学术著作。这些几乎涉及全部学科的翻译著作中有大量易懂的日本汉语词汇。从数量上对比, 严复一人翻译出的术语译名无法与之抗衡。而这些著作出版后, 又受到大批读者的欢迎。这种形势大大打击了严复后来独自创译术语的热情,也削减了严复术语译名的传播及影响。
2.译者主观取舍的分析
严复对自己的文章信心充足,且过于遵循自身拟定的翻译理论“信达雅”,对“雅”要求极高,甚至刻意仿古,当时社会上层人物以及高级知识分子颇为追捧。但是,译作“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程度越高,其“整合适应选择度”也越高。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来看,最佳翻译往往就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9]。而严复大部分术语译名不具有较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不容易被当代读者接受,因此只是风靡一时而未能广为流传。
赫胥黎的evolution 通俗义为“进步”,实含“退化”之义。严复舍去了这一层,他为何略而不译呢? 是不是他认为进化等于进步? [10]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本身包含了淘汰的意思:事物演化,不进则退,退化则被淘汰 [11] 。事实上,通读严复的文章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相信读者不难理解他如此翻译的原因了。而严复的术语译名也如《天演论》一般,在时代中进退,有些被保留并不断演化成今日惯用的词语,有些则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三结语
毋庸讳言,社科术语翻译实践本身并非易事,跨文化、跨语言的术语传播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12]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其跨文化、跨语言的障碍之重和难度之大远非今日术语翻译所能比拟。术语译名中主要采用音译的策略和方法来翻译赫胥黎笔下的人名、地名等专业术语。可以想见,严复在术语译名上着实下了许多功夫,使其具有严氏翻译特色和时代印记。
时至今日,《天演论》凭借其浓郁的学术氛围、经典的翻译理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优胜劣汰的精神依然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学者;对于翻译学习者来说,其中术语译名的考究使之成为很好的研究范本和值得学习的经典译著。
参考文献
[1] 托马斯・赫胥黎.天演论・译例言[M]. 严复,译.北京: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2014.
[2] 冯志伟. 现代术语学引论(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
[3] 潘书祥. 关于加强我国术语学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中国科技术语,2005(1):4-9.
[4] 周有光.汉语社科术语记略・序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2.
[5] 杨红. 从《天演论》看严复的译名思想[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5):94-96.
[6] 张景华. 论严复译名思想与翻译会通[J]. 湖南科技大学大学学报,2013(5):135-137.
[7] 严复.《群己权界论》 译凡例[C]//罗新璋.翻译论集.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9:142-144.
[8] 王.严复集:第一册诗文上 [M].北京:中华书局,1986:127-131.
[9]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10] 林基成.天演=进化? =进步?[J].读书,1991(12):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