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学习计划第1篇
关键词:就业见习护士;初级肿瘤专科;培养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发展,社会对护理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临床护理专科化发展程度是衡量护理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2],而教育先行是发展专科护理的科学途径[3,4]。
为此,我院在云南省肿瘤专科护士培养过程中,协助云南省护理学会,成功举办两期"肿瘤专科护士培训班",不断探讨、总结成效,为同行提供借鉴。
1方法
1.1培养前期工作
1.1.1根据研究计划,设置《就业见习护士初级肿瘤专科能力评价表》问卷调查表:从肿瘤相关理论及操作两个维度、20个内容,制作问卷调查表,内容涉及肿瘤专科相关知识,总分100分,通过每项满分5分,对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自我见习前后评价。此评价表,通过十位肿瘤护理专业专家,对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有效、可信,可采用。
1.1.2选择肿瘤护理专科培训教材,制定确实可行的实习计划。
1.2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及就业见习护士遴选:2012年~2014年,逐年根据入选标准选择30名就业见习护士为一批,90名见习护士,共分三批次,参与模式研究培养。
1.3方法 每批次培训时间为期半年,严格按照轮转计划完成岗前问卷调查填写、岗前对肿瘤专业知识摸底理论考试,岗前培训,制定确实有效教学计划,通过6个月、每科室轮转1个月,进入5个肿瘤专业科室的临床实践,每人最后回到最初科室,由轮转第一个科室"一对一"带教导师进行评价,通过对三批就业见习护士运用此模式培养,使就业见习护士在人文综合知识、医学专业知识方面得到很大提高,通过肿瘤专科培养的初级肿瘤专科护士,在就业方面提高就业竞争力,留在我院的合同护士,得到科室一致好评。
1.4建立健全研究小组管理体系
1.4.1科研小组为主导的教学团队,成员由各科室护士长、教育护士、"一对一"导师为主要负责带教的教学团队对就业见习护生进行实习期间管理。根据研究要求及专科医院工作特点,制定培养内容和方法,根据知识结构、综合能力、实践创新、素质方面教育,按照为期6个月轮转学习计划,各科带教老师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2结果
2.1就业见习护士培训前后对比:就业见习护士在"一对一导师"带教的情况下,按照培训计划完成专科知识的培训,护士在问卷调查、肿瘤专业知识方面培训前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2.2就业见习护士培训结束后就业率统计:三组就业见习护士在培训结束后就业率分别为:100%,分配在我院及全省不同地州,大大提高就业率。
3讨论
目前国外确定主要专科护理中就包括肿瘤护理与癌痛护理[5],除台湾、香港外,我国肿瘤专科护士发展现状尚处于起步阶段[6],为贯彻国家《中国护理事业规划发展纲要(2005-2010年)》加强临床专科化护理人才培养及癌症患者高发、高死亡现状,普及肿瘤专科知识教育已成为护理医学教育重点工作之一,我院为就业见习护士提供肿瘤专科知识能力培养,即为社会培养所急需人才同时解决大学生在基础医学知识中欠缺的肿瘤专科知识。
本此参与研究就业见习护生共计90名,通过2年应用《就业见习护士初级肿瘤专科能力规范化培养模式》培养,使见习护士在专业综合素质、肿瘤专科知识方面得到很大提升,根据《肿瘤专科护理》等专科护士培训教材培训,并根据制定问卷调查表,对见习护士肿瘤专科知识盲点,制定教学计划,使整个培训模式在动态中完善和运用,成效显著,按照肿瘤专科护士培训考核标准要求,合格率100%,提高就业护士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朱京慈,李涛,沈世琴.国外临床护理专家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护理的启迪[J].护理管理杂志,2001,1(1):10-11.
[2]尤黎明.对中国模式的护理专科化发展之路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8):21-23.
[3]叶星鳞,郭德芬.浅谈肿瘤专科护士的培养[J].家庭护士,2006,4(7):57-58.
[4]American Nurse Association.Nursing′s.Social policy statement[M].Washington,DC:American Nureses Association,1980:23.
护理专业学习计划第2篇
临床上进行护理教学工作中,通过配合展开系统化的管理技术,在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可为护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从而提升其学习效率。为了解系统化的管理技术实践情况,本次筛选、随机对照128名于2014年04月-2016年11月进入本院实习的护生,旨在优化其教学管理流程,以提升满意度及其临床学习质量。
1.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信息。筛选、随机对照128名于2014年04月-2016年11月进入本院实习的护生。63名Ⅰ组护生中,2名(男):61名(女);19岁-23岁,均值(20.7±0.60)q;实习时长:37周-43周,均值(39.3±1.12)周。65名Ⅱ组护生中,3名(男):62名(女);18岁-23岁,均值(20.2±0.72)岁;实习时长:37周-43周,均值(39.5±1.27)周。对两组护生基础资料展开比较,(P>0.05)。
1.2 方法。63名Ⅰ组护生教学管理工作中展开常规管理技术:结合科室特征制定出专业教学计划,由护理部统一分配护生,于各个科室之间进行轮转实习,将护生分配给相应的带教教师,让教师自主对带教活动进行安排,在此过程中,护理部门不进行统一管理,护生管理工作由具体带教教师自主负责。实习结束后,再统一组织统一考核。此外,65名Ⅱ组护生中则展开系统化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技术:(1)组建专业教学质控团队。院内应针对护理教学工作,组建专业管理团队,组长由护理部的领导担任,副组长一职则由教学督导人员承担,并且设置专门教研室,成员有各个科室的总带教人员、护士长以及带教教师等。(2)制定集专业性以及系统性特征为一体的护理教学计划。院内展开护理教学工作时,其教学计划通常分为两个不同级别,分别是科级计划以及院级计划,其中,院级计划始终立足于整个教学工作,其教学目标以及具体的教学安排均以整体教学任务作为出发点;科级计划强调为院级计划服务,结合各个科室临床优势、专业特征等信息,确保其教学计划内容满足科室临床发展需求。(3)展开实习培训工作。院内集中组织护生展开理论培训工作,并于科室中的培训工作无缝连接,培训中,重点介绍各个科室之间具有共性特征的知识内容,在讲解常见类病症专业护理技术的基础上,传教新型护理技术。此外,科室内部培训工作需参考各科室的工作计划标准进行。(4)创建专业反馈系统。当培训课程顺利结束后,组织护生客观评价带教护师教学情况,评价内容涉及教学质量优良性、教学内容丰富性、教学态度严谨性以及教学方法科学性等方面。由护理部对护生评价结果进行统计收集,予以整理后,将信息反馈至带教护师处,促使其主动改进自身工作方法及其内容,在总结改进技术的基础上,还要及时报予护理部,确保护理教学工作循环展开。
1.3 观察指标。(1)满意度。院内统一发放问卷表,用以统计护生满意情况,具体指标涉及“非常满意”、“相对满意”以及“不满意”等。(2)实习质量。院内统一发放测试表,以评估护生实习质量,测试项目涉及“应用水平”(占30分)、“理论知识”(占35分)以及“护理技术”(占35分)等[1]。
1.4 数据统计。用SPSS20.0软件展开该研究,两组教学工作满意度由“n/%”进行分析,同时实习效率由“(x±s)”展开研究,通过在两组护生间展开对比,若有差异性出现,(P
2.结果
2.1 护理教学中展开不同管理技术后护生满意度。63名Ⅰ组护生对于教学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是82.54%(52/63),65名Ⅱ组是100.00%(65/65),(P
2.2 护理教学中展开不同管理技术后护生实习情况。给予两组护生“应用能力”、“理论知识”以及“护理技术”等实习情况展开比较,(P
3.讨论
唐娜[2]等强调,临床实习不仅在护生学习生涯以及职业生涯中均占据重要地位,而且还是临床实践以及理论知识的有机融合,而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护生后期工作质量及其职业素养,所以要重视对护理教学实践流程的进一步优化,并展开系统化管理工作。
临床护理专业教学中,通过展开系统管理技术,通过组建专业教学质控团队,并且制定集专业性以及系统性特征为一体的护理教学计划,在展开实习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创建专业反馈系统,从而优化护理教学流程,以提升管理工作有效性以及充分性[3]。研究对两组护生展开不同管理技术后,65名Ⅱ组护生对于教学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是100.00%,比63名Ⅰ组的82.54%(52/63)高,(P
综上所述,护生进行专业实习时,通过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展开系统化的管理技术,除了能提升护生整体实习效率,同时还能确保护生对管理工作感到满意,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俊玲,申娟茹,李玉雪.本科护生自我效能感与实习满意度和临床实习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54-56.
护理专业学习计划第3篇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高职;护理专业
中***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116-02
在传统的《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严重缺乏,依赖教师的讲授,被动或消极地接受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具体的护理技术操作中,对实习教师的模仿过多,没有自主的学习管理能力。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其课程改革有非常大的关系。针对《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高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
本次研究选取就读于高职护理专业的78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人,对《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前和改革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的效果进行调查对比,具体的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的78名学生,分为观察组39人与对照组39人,两组学生在入学时采用自然分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程度等一般情况没有差异,P>0.05,教师、教材以及评价的内容基本相同。
(二)研究方法
1.观察组的课程改革方法。第一,强化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在学生入学后,《护理学基础》的任课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组织开展以“护士的角色与素质、护理发展”为主题的讨论,让学生充分了解护理专业,增加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了解自主学习对护理专业发展的意义,明确自我学习的技能。第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参与制定《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计划。将《护理学基础》的课程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考核的标准以文字的形式告知学生,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讨论,听取学生的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对教学计划及课程考核标准进行适当的修改,这样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学习计划的制定,帮助学生获得对《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判断。第三,运用分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合作学习。将观察组的学生分成3~4人不等的小组,然后将《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的护理操作分为多个项目。领取具体的操作项目后,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试验的前期准备,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完成对项目操作的预习,画出操作流程***。在教师授课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并给予评价和指导,课后,做好实验操作用具的回收和管理。项目操作完成后要及时进行课程的考核。
2.对照组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学基础》课程,不做任何形式的课程改革。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大纲及教师主导的授课计划进行教学。在入学后不对学生进行《护理学基础》的引导,不开展相关的“护理专业及护理课程”的主体讨论活动。具体的护理操作由教师进行,学生不做任何参与。课后,教师不布置任何相关的护理技术操作任务。在具体的课堂中以理论性的知识讲解为主,很少设计相关的实验操作项目供学生操作学习。
(三)评价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后,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学习目标的管理、学习自控能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效的预习、查阅和利用资源的能力、课上的认真听讲、具体护理技术的自作、与小组成员的合作、自我评价及检测。
(四)统计学方法
相关的数据全部录入Excel软件,采用SPSS19.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x2进行检验,P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对《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前后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对比
(二)两组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比较
对观察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采用有区别的教学方法,然后对课程改革前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自主学习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并且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职业护理教育是培养大量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育中,培养具有较强护理技能及护理素质的人才是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现在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专业的护士需要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就掌握较为扎实的护理技术,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护理学习专业中的细节问题,针对《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护理学基础》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护理操作中熟练掌握技能,并能尝试性地自己解决一些问题。因此,在现阶段护理专业教育中,对《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院校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力求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传统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扼杀了学生的自我创造性和自我认知,使学生缺乏对护理专业法深入了解,对自身学习护理专业的意义没有清楚的认识。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在学习能力及适应性方面弱于本科学生,加上传统的《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弊端,护理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并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基于这样的情况,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护理学基础》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选取就读于高职护理专业的78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采用《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增加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了解自主学习对护理专业发展的意义,明确自我学习的技能;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参与制定《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计划,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学习计划的制定,帮助学生对《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有自己的判断;运用分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合作学习,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对照组采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学基础》课程,不做任何形式的课程改革。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大纲及教师主导的授课计划进行教学。观察组学生通过《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后的学习,其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学习效果优于对照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目标的管理、学习自控能力以及查阅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方面都有提高,具有明显的差异,P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结合护理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护理学基础》的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立足《护理基本技术》,对《护理学基础》课程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护理素质,推动高职护理专业的发展,值得在具体的护理教学中积极开展实施。
参考文献:
[1]裘兴梅,马小琴,谷娟娟,等.《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与效果[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1):107-108.
护理专业学习计划第4篇
护理人员是患者接触最多、最早、最密切的工作者,护理人员的素质和形象直接影响医院形象,故应加强业务学习,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年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供大家参考。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11、加强爱岗敬业教育。
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整体护士素质。
2、加强业务学习。
护理每月组织全院性业务讲座一次,每月组织护理业务和教学查房一次;科室坚持每月一次业务学习,每月一次晨会提问,坚持危重病人护理查房,开展疑难病例护理会诊,坚持“三基”培训与考核工作。“三基培训计划”要求人人过关,并将成绩纳入个人档案,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氛围,培养护理人员一套过硬的业务技术。
3、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护理队伍综合实力。
①根据护理发展需要,选派护理人员外出进修或参加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班。
②鼓励在职护理人员参加护理大专、大本的学习,向更高层次冲刺,并鼓励护理人员积极撰写论文,争取实行护理论文零突破。
③在确保医疗、护理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加快对三年以下的在岗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与重点科室护理人员的培训。
④规范教学,加强对实习、进修、新上岗护士的临床带教工作。
⑤充分培训护理人员组织参与性,操作比赛。5月12日护士节举办一次护理操作比赛。
4、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和文明礼貌服务,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护士仪表规范,坚持文明用语,落实到每一个护理岗位。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2一.目的
通过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进展,使广大护理人员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需求与医疗同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二.学习形式、内容及次数
1.形式
通过理论讲课、看光盘、多媒体等形式,要求各科护士长轮流讲课,必要时请上级专家进行讲座。
2.内容
护理刊物、报纸上的新知识、新理论、到上级学习的新内容。新的法律、法规知识,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科室可增加专科知识的内容。
3.次数
护理部每年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不少于10次,要求参加人数在90%以上,科室每月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1—2次。
三.严格要求,保证学习效果
讲课者需提前备课、备讲稿,讲课者对重要内容进行板书。听课者认真听讲做好学习笔记,护理部不定期对学习笔记进行抽查。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3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促进护理学的发展,注重实用性、可行性,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年护理部业务学习计划:
一、培训内容: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为主的护理学教育为模式。
二、授课人员素质:具有护师及护师以上专业职称人员讲课。
三、授课形式:各科准备培训内容以电子版的形式讲课。
四、学习方式与管理:护理部业务学习在前一天内安排时间、地点。参加培训的人员除值班、病假、产假外全部参加,无故不参加者按旷工处理。学习期间遵守课堂纪律,按规定时间提前10分钟进入学习地点,并认真做好考勤工作。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4在--年护理培训年基础上,结合--年,以及我院护理人员有很多年轻护士,普遍护理经验不足的实际情况,制定--年护理业务学习计划,重点偏向护理操作的培训考核。
一、培训内容
1、3月份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主讲 张化
2、4月份
留置针操作、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 主讲 王文
3、5月份
各种评估表的使用、交接班制度 主讲 王学无菌技术 主讲 楚霞
4、6月份
消毒隔离知识、心肺复苏、查对制度 主讲 孙霞
5、7月份
心电监护、心电***机的操作流程、处理医嘱制度 主讲 庞龙
6、8月份
修订后制度的培训(医用冰箱、高危药品、急救车封车、各班护士职责、各能级护士职责) 主讲 王欣
7、10月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鼻饲留置胃管、口腔护理)主讲:孙玮
8、11月份
针刺伤的处理流程、导尿(男女) 主讲 孙霞、王玮
二、培训时间:定于每月第三周星期五下午2点30分
三、培训地点:七楼会议室或八楼示教室
四、培训方式:在职护理人员参加,指定护理人员讲课
六、根据--年度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护理部业务学习内容可以有所更改,由护理部具体安排。
七、要求:
1、当月讲课的人员,请于当月10号前将课件复印件交给护理部备案。
2、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请假,年底以签到次数统计,缺课达2次以上,年抵扣一次性奖金50-200元,值班护士由护士长签名备注,病假、产假除外
3、年底根据全年培训情况,评选3位备课讲课认真负责的护理人员,给予奖励。
4、请自带笔记本,年底检查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5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护理质量,配合--年二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实施,有计划的提高我院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我院护理人员的医疗护理行为,保障医疗护理安全,营造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医疗环境,现制定--年护理业务培训学习计划:
一、学习目的
1 .规范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强化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临床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需求,简化工作流程,方便人民群众,消除医疗服务中的各种不良现象。
通过培训,教育医务人员做到仪容美、着装美、语言美、行为美,服务热情周到,工作团结协作,为创建和谐医患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二、“三基四严”培训的内容与安排
培训方法:
1.全院医生护士自学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流程。
2.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定期举办各类规范培训课程,对全院人员分层次实施理论和技能培训。
3.科室每月组织1次业务培训,包括小讲课、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等。
4、实施“三基”考核两级负责制,医院由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负责,科室主要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
学习内容 :
(1)根据各科专业不同,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技术学习活动,以学习“三基”为基础,同时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并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2)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药品管理发、母婴保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必须掌握基本知识,并熟练实践操作,定期考核。
(3)从健康卫生入手,结合疾病预防,传染病与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用药知识等内容进行学习。
考核方法:
1.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每年组织2次全院性基础理论考核,1次法律法规知识考核。
2.护理部每年对全院护士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2次。
3.医务科每年对全院医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1次。
4.科室每月组织专科理论和技能操作各考核1次。
5.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三、培训学习要求
护理专业学习计划第5篇
1材料和方法
本课题采用2001年卫生部、***联合下发的中专三年制护理学专业教学大纲和计划及我校现行的高护专业三年制教学大纲和计划。对两个层次的教学大纲和计划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同时,对2001级和2002级236名高护专业学生就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各类课程学时的需求等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236份,回收有效问卷233份,有效回收率为98.73%。
2结果与分析
2.1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的比较
中专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中有必修课程20门、选修课程3门。其中必修课程中的物理、化学合并为一门理化基础,医学基础课程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合并为一门正常人体学基础,致使学时大幅度减少。高护专业教学计划中,有必修课程23门(公共基础课程4门、普通基础课程3门、医学基础课程6门、护理学专业课程10门)、选修课程5门。其中,高护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健康评估课程中专教学计划中没有,但其主要内容如体格检查、化验检查、心电***等知识则在中专的内科护理学中有所讲述。
2.2各类课程学时数比较
在中专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中,总学时为2102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程688学时,占32.73%;普通基础课程294学时,占13.99%;医学基础课程366学时,占17.41%;护理学专业课程660学时,占31.40%,选修课程94学时,占4.47%。高护专业教学计划的总学时1980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程476学时,占24.04%;普通基础课程172学时,占8.69%;医学基础课程470学时,占23.74%;护理学专业课程678学时,占34.24%;选修课程184学时,占9.29%。
2.3各类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时数比较
中专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29.50%;高护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25.76%。毕业实习时间均为1年,详见表1。
2.4高护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的建议
由表2可见,对口升学护生对课时调整方面的意见较多,其中70%以上的学生建议增加学时的课程有:公共基础课程、普通基础课程、选修课程;50%以上的学生建议增加学时的课程有:医学基础实验课程及专业实验课程。建议减少课时的课程主要是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专业课程及毕业实习时间。学生建议增设的课程有文学、社会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社区护理保健、精神病护理、卫生法规、新技术新疗法等。
3讨论
3.1目前高护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课程设置重复,未能体现高护特色高护专业开设23门必修课程,中专开设20门,高护和中专的课程结构基本一样,在学时和内容安排上是一个模式,彼此之间重复太多,欠缺新意。如药物学均为76学时;病理学中专为56学时,高护为52学时;护理学专业课程中专为660学时,高护为678学时。这样的课程和学时安排,对一个中专毕业后进入高护专业学习的护生来讲,显然没有起到更新知识、提高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的作用。
3.1.2知识结构不合理,未能摆脱生物医学模式影响从高护专业的课程设置看,知识结构并未摆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公共基础课程、普通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和护理学专业课程的构成比为0.70∶0.25∶0.69∶1。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中***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程比重较大,占公共基础课程的43.70%,而文学、社会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等知识明显不足;专业基础知识中医学基础知识占的比重过大,有关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和社会医学的知识及其他与护理学密切相关的知识较少;护理学专业知识中有关临床护理的知识仍然按照临床科室划分,未能突出高护专业的特色;有关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和精神病护理的知识更显不足。
3.1.3实践教学学时偏少,内容缺乏新意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两个教学计划中(不含毕业实习),高护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仅占总学时的25.76%,而中专护理学专业则为29.51%。从实验内容上看,两者实验课内容重复,高护专业基础医学类实验课绝大部分是进行验证性实验,其中相当一部分已在中专实验课中进行过教学。护理学专业课中,最基本的操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但这些内容除了在中专实践课中已进行过教学外,通过1年的毕业实习学生已能熟练掌握。因此,现有高护专业的实践教学从时间上和内容上均不能满足护生再学习和再提高的需要。
3.2高护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3.2.1增加公共基础课程,拓宽护生的知识面对口升入高校的这部分护生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虽然在中专学习阶段也学习了部分文化课程,但课时偏少、内容较浅,加上中专阶段以学习医学课程为主,大部分文化课程都是考查课,造成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收效较差。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有75%以上的学生希望增加公共基础课程、普通基础课程学时及内容,其中主要有英语、文学、物理、化学等。这些课程内容的增加,除了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基本素质外,也能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建议针对这部分学生的情况,增加公共基础课程、普通基础课程的学时及内容。
3.2.2转变护理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内容随着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对象也从原来单纯照顾生病的人扩展到整个人群,工作领域从医院扩大到社区,研究范围从单纯地研究对疾病的护理扩展到所有影响人的健康的领域。[3]为此,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应该努力满足工作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文学、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应该有显著增加。目前,我们在这方面明显不足,如护理心理学,中专为36学时,高护为38学时,仅为澳大利亚护理学专业护理心理学课程的23%。[4]现有专业基础知识中,医学基础性知识比重过大,如高护专业的解剖生理学共234学时,比菲律宾护理学学士学位的96学时高出2.4倍。[5]由于大部分课程已经在中专阶段学习过,高护专业学生医学基础知识的学时比重应当减少,重复的内容不讲,传授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医学基础知识。同时,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知识、康复指导、保健等内容。专业知识中,临床护理的知识要改变传统的内科、外科、妇科护理等以临床科室进行划分的方法,可以按照服务对象及服务方式进行知识的重组,如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等,特别要增加老年护理、社区保健护理、精神病护理等知识。[6,7]通过课程整合,删除陈旧、重复的内容,扩充新知识、新技术,真正使新的课程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
护理专业学习计划第6篇
一、培训内容:
1.复习巩固护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复习巩固专科的医学和护理知识、专科技能。
3.学习护理专业的理论及有关护理教学、科研、治理知识。
二、培训途径:
1.各病房有计划的组织讲课、查房和安排读书报告会。
2.参加院内、外组织的各种会议、专题讲座、学习班和研讨班等。
三、培训安排:
1.毕业2年内护士的培训。
(1)目标:具有良好的护士形象和行为,能***完成临床护理中小组护士的工作。
(2)重点:
①巩固专业思想、严格素质要求、加强护士素质培养。
②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抓好“三基”练习。
③明确临床护理工作的程序和小组护士的工作职责。
④学习专科护理理论和技能。
⑤学习为患者做健康教育并实施整体护理。
(3)具体要求:
①到医院报道时,接受护理部组织的岗前培训。
②护理部制定2年的轮转培训计划,护士长结合接受每位轮转护士医|学教育网整理,制定半年的具体培养计划。
③工作以小组护士工作为主,安排夜班工作,熟练把握基础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④参加科内、院内组织的业务学习。
⑤1年后参加护理部组织的10项技术操作达标验收,不及格者进行补考。
⑥每半年一次,写出个人总结,所在科室考核并签署意见上交护理部。
⑦2年轮转结束后,本人提出志愿,与用人单位见面,双向选择进行定科。
2.护士阶段的培训:
目标:能按要求***完成科室各项护理工作,非凡是专科护理的知识,逐渐达到护师水平。
毕业2~3年的护士,重点:
①在熟练把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熟练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包括专科疾病知识、护理要点、专科一起使用、专科用药等)。并学习整体护理的理论及方法。
②学习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充实教育内容,提高自身能力。
具体安排:
护理专业学习计划第7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3年4月抽取某医学院护理学院24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5人,女生225人;年龄19岁~24岁(21.2岁1.1岁);本科122人,专科118人。
1.2 调查工具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工具包括:①护生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层次等);②大学生学习时间管理策略问卷,由崔冠宇研制,共30个条目,分为时间计划、时间态度、时间效率、规律性和适用性5个分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均为正向计分,从不使用=1分,很少使用=2分,有时使用=3分,时常使用=4分,总是使用=5分。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2。
发放调查问卷时间为某课程学习结束后,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问卷采用匿名方式,统一发放,由被调查者***填写完成后现场收回。共发放问卷244份。
1.3 统计学方法 剔除无效问卷后将所得有效数据录入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0.05。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40份。其中有效问卷238份,有效回收率99.2%。
2.1 护生时间管理策略水平 护生学习时间管理策略总分为104.82分18.46分,均分3.49分0.62分,高于中间值3分。说明护生运用学习时间管理策略的总体水平为中等偏上。但在时间效率和时间计划维度上得分均低于中间值,说明护生时间利用缺乏有效计划,时间效率低下。
2.2 本科与专科护生学习时间管理策略水平比较 本科、专科护生学习时间管理策略得分最高的均为适用性维度,最低的均为时间效率和时间计划,且本科护生时间计划和时间效率得分低于中间值3分;与专科护生相比,本科护生时间管理策略各项得分均较低。
3 讨论
作为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管理策略是护生为了有效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自身特点和任务性质,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和自我监控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方案。培养、掌握学习时间管理策略,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行为,能够帮助护生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利用时间,发挥时间效益最大化,对于护生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时代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者已对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引起充分的重视,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研究。范秀珍主要从时间分配和时间监控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时间管理的策略研究;而崔冠宇则从时间计划、时间态度、时间效率、规律性和适用性5个方面对1200名不同年级、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大样本取样调查。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学习时间管理策略水平总体居于中等水平以上,在各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适用性和规律性,最低的为时间效率和时间计划。说明护生总体上能够充分认识到学习时间的重要性,对时间管理有好的态度和倾向,并且能够根据生物钟较合理安排时间,但对学习时间的各种计划和安排不够合理,在目标和计划执行过程中的自我监控和反馈不足。结果还显示,本科护生在学习时间管理策略及其各维度得分方面均低于专科护生,时间效率得分最低,位于中等水平以下。表明本科护生有关时间效率方面的学习策略存在不足,他们虽有较好的时间态度,能根据生物钟安排和运用时间,但时间计划可行性低,或者存在影响时间计划执行的内、外部因素,时间利用效率低下,此结果与董朝辉等的研究结果相似。与崔冠宇的研究相比,本科护生时间管理策略水平较低。原因可能为:①本科护生学制为5年,学习时间跨度长,学习环境复杂,尤其进入4年级后,各专业课程学习任务加重,各项课外活动减少,可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有关护理学专业的负面信息,个人又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判断,导致学习进入倦怠,在个人时间管理方面相对放松;部分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适应不良,学习过程盲目,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缺少有效交流和沟通,缺乏完善的计划,时间效率低下;②专科护生学制短、学习任务重,与本科护生相比,升学、就业压力更大,危机意识强,时间紧迫感迫切,能积极主动地安排、管理时间。另一可能原因是调查时间为护生备考专科升本科考试后,时间管理策略运用水平较高,但时间效率仍是最薄弱的环节。
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重视、加强护生的时间管理,充分肯定护生(尤其是专科护生)中优秀的时间管理方法,针对本科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合理、积极地引导,通过主题班会、个别座谈等形式,积极寻找影响护生时间管理和利用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做到有的放矢,树立其正确的时间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增加时间管理策略方面的指导,可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展示护生中优秀的时间管理方法,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渗透时间意识,增强时间观念,鼓励护生进行适宜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近、远期学习计划,采取措施确保计划的落实和执行,纠正学习中拖沓之风,提高护生学习投入和时间利用水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积极进行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训练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自我监督、自我监控,及时反馈,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最终达到更好地掌握、运用学习策略,为自主学习提供时间的现实保障,提高学业成就,促进护生的成才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