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10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自主学习网站自主学习专题网

以网络为特征的信息时代的到来,虚拟的情境学习将成为未来人们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给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与严峻的挑战。自主学习专题网站能为学习者营造一个深入学习、协作研讨、成果、评价升华的理想场所。教学的网络化使传统的“老师教,学习学”的教学方法受到挑战,教师也应该转变权威的角色意识和观念。学生的知识不一定是通过传授得到,而可能是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教师的角色是指导学生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智能和拓展视野。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学”定“教”,“教”服务于“学”,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

1自主学习网站的内涵

1.1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的产生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是密不可分的。建构主义(Construc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最提出者可追溯到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在建构主义学习模式中,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只是扮演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和评价者的角色。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就是说能够负责就有关学习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决策。

1.2自主学习网站的定义

自主学习网站的本质是一个基于网络的研究(探究)性学习系统,它通过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让学习者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的对象或项目的设计,让学习者自己收集、分析和选择信息资源,应用有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以概括专题学习网站即在网络环境下,围绕某一专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研究的资源学习型网站,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学习专题,学生可以通过专题网站提供的资源对“黄河变化的原因”、“保护黄河的生态环境”和“黄河流域的人文、风情”等一系列专题进行研究。

1.3自主学习网站的特点

自主学习网站不同于一般的网络课件或网络学校,它的重点是为师生提供实现研究(探究)性学习和协作研究的学习资源和平台,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内容、方式。它具有以下特点:(1)它是一个网络化的教学系统。自主学习网站提供、管理学习资源,支持师生实现专题研究(探究)学习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2)它是一个动态的教学系统。自主学习网站提供、管理和组织学习资源的工具,具体的学习内容、过程及资源是在师生共同研究(探究)性学习中不断充实和优化形成的。(3)它是以小组协作研讨为基础的协作化系统。学习者进行专题研究学习过程,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习者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提高。

2“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自主学习专题网站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依据教学设计理论与自主学习的特点,结合对专题学习网站的构成和特点以及目前一些专题学习网站在自主学习设计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在设计自主学习专题网站中我们随机进入式自主学习设计方法,并通过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设计明确的学习目标、建立教师导学模块设计清晰的导航策略、生成规范的自我评价系统的“五策略”模式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我们以“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专题网站来说明自主学习专题网站的建立。

2.1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

自主学习是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讨。提供完善的知识结构,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极其重要。在进行知识结构的设计时,首先要涵盖所有的知识点内容,各个知识点的关系要体现专题内容的特点,反映教学规律,并力求在清楚地提示知识关系的同时,展示出知识结构的功能,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能更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的实现,促进自主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同时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网站中应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专题网站,就是把南方花卉与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将内容整合成四大类(如***所示)

从上***“黄河是怎变化的”专题构成模块的描述,可以清楚的概括本自主学习专题网站的基本构成。“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属于综合性专题学习网站专题,它集黄河的基本概况、变化原因及成功的治理案例为必须掌握的知识和相关的文化、艺术与黄河流域的民风民俗、地方特产为一体。学生在掌握必学知识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与同伴进行某一个或多个专题进行研究,通过网络形成了师生、生生互动,协作探讨的环境,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展示区进行研讨专题成果发表,促进交流与评价。

2.2设立学习目标(要求)模块

在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学习时,学生必须自主学习、自我探讨。学习者确立学习目标意味着他们更愿意接受教育,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为此应该让学生有明确的目的,有一个学习行为的引导,在每一单元或每章学习前,设定学习目标(要求),了解学习内容,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因,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如同产生一个吸引力,吸引学生朝着一个方向走。在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中,有必要专门设计学习目标(要求)模块,方法是创建链接点,用鼠标点击后,弹出新窗口,用专门的地方展示学习要求、内容,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3建立教师导学模块

学习是学生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习者自主学习是对所学知识实现意义建构的内因所致,学生内因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在专题学习网站的自主学习设计中,有必要增加教师的导学模块,来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理解、思考、分析和创造,目前的导学方式有四种:文本型、音频型、视频型和同步视频。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专题学习网站采用了文本型和视频型结合的方式,网站首页设有教师导学,主要介绍整个专题学习网站的情况,引导学习者学习;而在每一单元中也设有教师导学,方法是创建链接点,用鼠标点击后,弹出新窗口,用于展示教师导学内容。在教师导学内容中还创建了链接点,与视频点播系统链接。

2.4设计清晰的导航策略

导航是超媒体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为网状知识结构中的学习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引导,它是一种避免学生偏离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策略。专题学习网站信息量大,开放性强,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极易产生迷航现象,为引导学习者更好地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帮助学习者迅速进入相应学习内容,清晰明了的导航系统必不可少。只有清晰明确的导航才能真正发挥“引导”的作用,引导学习者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2.5生成规范的自我评价系统

在自主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自主探索、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借助于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理及时的反馈是维持学习者学习动机和积极性、确保学习质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中,要依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特征差异,以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出不同程度的强化练习进行评价,并及时给出反馈信息,做到评价和反馈的动态性。只有借助于不断的自我反馈,学生才能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以掌握正确的知识和方法,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我们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专题学习网站学习中,对每一单元知识或每一章内容,都设计有形成性练习和自我评价模块,同时也设计有自测评价和咨询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馈,让学生学习完后通过它可以自测,了解自己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检查目标完成的水平,激发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能从中得到进一步的指导。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2

一、案例背景

我园的陶乐坊是孩子们眼球的关注点,里面的每一次活动都会让他们津津乐道半天。走进陶乐坊,里面那些具有原始风格的面具、具有原始意味的粗陶制品,总能让孩子呆呆地看半天,好奇地摸一摸,和伙伴交流着有关原始社会的简单知识,而对于马家窑文化时期“漩涡纹尖底瓶”孩子们发表的观点是最多的。于是,我紧抓他们的兴趣点,结合我园的陶艺特色,生成了这节美术欣赏活动《彩陶漩涡纹瓶》。站在美术欣赏角度,我去除了漩涡纹尖底瓶中“尖底”两个字,使欣赏的指向性更明确。孩子通过欣赏,理解作品中漩涡纹样的艺术特点,在大胆表述对作品的理解,尝试运用绘画形式创造性表现漩涡纹样的基础上,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本活动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原则,遵循艺术“表情达理”的宗旨,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欣赏、感受、创作、一定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融合在一起,幼儿不仅深刻地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而且淋漓尽致的美感体验达到了极致。

二、课堂实录

下面的课堂“片段实录”遵循了“以孩子为中心,主动探究学习、主动建构知识”这一理念,是一种从“无”到“有”的过程。

1、感知与表现

(1)动作表现水的流动。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水的声音。

师:水在干什么?

生:流动啊!(个别幼儿激动地用手势来表示水的流动)

师:水是怎么流动的我们用动作来学一学。(幼儿发散思维,从手的动作模仿发展到身体动作的模仿)

(2)欣赏黄河水流动视频。师:刚才黄河水的流动让你想到了什么?(幼儿语言充分表达对视频欣赏黄河水流动的感受)(3)幼儿用线条和***案绘画黄河水的奔腾急流。

2、欣赏活动

(1)初步感受作品漩涡纹饰的艺术特点。

师:这是小朋友画的流动的水,那生活在黄河边的古代人他们又是怎么来表现的呢?(利用幼儿绘画的流水***激发她们欣赏***片的兴趣)

师:这是古代人用来取水的工具“彩陶瓶”,他们直接把画画在了瓶子上。同样都是画黄河水的流动,古人画的和小朋友画的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中尝试对自己和古人的作品评价,老师的总结有利于幼儿对个画面整体感的关注)

生:瓶子上有一只眼睛。

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圆形。

(2)欣赏作品中漩涡纹饰的艺术特点。

师:这些圆是什么?

生:石头

生:蝌蚪

生:贝壳。

……

师:水在流动过程中碰到这些石头、鱼儿,它会停止流动吗?……

(3)播放钢琴曲《黄河》A段,屏幕上出现放大的截取后的漩涡纹,幼儿对***案进行充分的想象。

师:水流动到这个地方,出现的圆中圆是什么呢?

生:眼睛

生:石头

师:仔细看看,这个圆和旁边的水流线条组合在一起像什么?这里的水是怎么流?

生:我看像漩涡。

师:你知道漩涡是怎么形成的?(幼儿用手旋转来表示漩涡的形成)

(4)播放漩涡形成的课件,在提升经验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师:线条象流动的水,旁边大大小小的圆象大大小小的漩涡,这种由线条中带着圆的花纹我们就叫它漩涡纹。

(5)利用奥尔夫音乐游戏幼儿形象地感知漩涡形成和漩涡纹。师:制作这种陶瓶的人主要生活在黄河边,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黄河水是怎么流动的。(播放黄河奔腾的视频,为增加黄河一泻千里、奔涌而出的巨大气势,教师配上了激情澎湃的画外音)

师:看了这段录象我们来玩一个变漩涡的游戏吧。我们先用身体来变漩涡。

生:我用脚变。(表演示范)

生:还可以用肚子转。(示范转了一圈)

(在黄河奔腾的视频背景下,师生一同想象并进行肢体表现,教师语言引导幼儿随旋律的高低做相应动作。幼儿的思维非常活跃,手指、手腕、屁股、肩膀等都被他们用来变漩涡。)

师:你们真聪明,想出很多用身体变漩涡的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变个大漩涡。我们现在都成了小水珠,聚在一起就成了一股水流。现在这股水要向前流了!

(在《黄河》B段优美的旋律声中,幼儿跟着教师手拉手蛇行走,感受漩涡的形成)

师:现在水流到哪里了?

生:流到小河里了。

生:流到山沟里了。

师:现在水要干什么了?

生:变成漩涡了。

师:慢慢的水流得不再这么急了,水面恢复平静了。

(游戏结束后,教师邀请4位幼儿把刚才走的路线进行绘画。)

师:谁能把我们刚才走的路线画出来?

师:你觉得他们画的象什么啊?

生:蜗牛。

生:贝壳。

(教师即兴在幼儿的画面上添画)

师:我在上面加了一些线条,现在你觉得它象什么了?

生:海浪。

师: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画出来的这种花纹叫漩涡纹。

(6)简单欣赏其它类型的漩涡纹。

师:这些花纹就象流动的水形成了无数个漩涡。漩涡纹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两种以外,其实还有很多模样,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屏幕上出现了6只绘有6种漩涡纹的陶罐***)

师:现在请你和好朋友一起说说你最喜欢哪只罐子上的漩涡纹?为什么?(生生互动交流自己的观点)

生:我最喜欢第2只。因为我喜欢漩涡,它很圆。

生:我最喜欢第4只。它象熊。

师:你从哪里看出它象熊啊?

生:这是熊的眼睛。

生:我认为这是熊的鼻子。

师:你看古人多伟大,他们设计出来的漩涡纹除了象漩涡还能让小朋友想到熊。

生:还象其它动物。

师:是啊,他们真的很能干!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上面的花纹和漩涡纹很象。

师:这个漩涡大吗?

生:很大。

师:这说明水流动的怎么样?

生:流的很急,所以就有了大漩涡。

(7)、了解水在祖先生活、劳动中的重要地位。

师: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在这些瓶瓶罐罐上画上各种各样的漩涡纹呢?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生活就知道了。

师:猜猜看他们生活中哪些事情离不开水?

生:他们抓住动物杀掉,必须洗干净了才能吃。

生:杀了鱼要用水洗的。

生:早晨洗脸刷牙也要用水的。

……

师:现在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在这些瓶瓶罐罐上画上各种各样的漩涡纹呢?

生:他们用了很多水。

生:因为水在他们生活中很重要。

生:这样很好看。

生:因为水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师:说得真好!从这些瓶瓶罐罐的漩涡纹可以看出,水对祖先很重要。现在,尽管生活很方便,但我们还是离不开水。因此,为了提醒大家节约用水,珍惜水,就把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3、操作活动

师:这只用泥巴做出来的彩色陶瓶因为上面画有漩涡花纹,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彩陶漩涡纹瓶。

师:老师这有一些瓶瓶罐罐,想请小朋友帮忙在上面设计一些独特的漩涡纹。

(大屏幕上重新出现6只画有6种漩涡纹的陶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观点与想法。)

(播放钢琴曲《黄河》完整段,幼儿设计过程中教师作巡回指导。)

师:你最喜欢哪一只罐子上的漩涡花纹?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这个瓶子上的花纹。它象蜗牛壳。

生:这个线条象大海的波浪,所以我很喜欢它。

生:这个瓶子上的漩涡纹很大,说明水流得很急,我喜欢的。

师:但我怎么发现这水流到这断了啊?

生:他没把线条连起来。

师:是啊,我们说这水是从这边流下来,一路流过来形成许多漩涡,但如果线条断了的话水还能流下去吗?

生:那是死水了。……

三、反思与研究

这节美术欣赏活动让我深有感触:打破传统观念和教育方式,用心接触孩子,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不仅给孩子的世界带来鸟语花香,而且也给自己的教育生活注入春的气息,生命的活力。

1、依托建构主义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的质量,观念的更新是关键。我们开展美术欣赏,不仅仅是引导儿童学会欣赏中国优秀的艺术精品,更要引导儿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人生,以审美欣赏带动审美创造,造就一个审美需要满足的内在生命。《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美术欣赏活动就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学应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通常采用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彩陶漩涡纹瓶》欣赏活动正是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来设计、组织、开展。

活动过程中,教学环节层层叠进,我积极引导幼儿在师幼互激、人机对话的情境中主动探究学习、主动建构知识。譬如,依托视频让幼儿了解漩涡,利用游戏理解漩涡的形成,借助课件观察各种模样的漩涡纹,采用绘画创造性地表现漩涡纹样……。我们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者提供者。这在初步感知彩陶漩涡纹瓶上的漩涡纹***案这一环节得到了积极体现。如教师引导幼儿对漩涡纹中线条、圆进行两次想象,由发散到概括。对于第一次在钢琴曲《黄河》背景下幼儿的各种猜测与联想我给予充分肯定。在调动幼儿猜想的激情后,让他们聆听水流声进行第二次想象,这时孩子的思绪一下子被拉进了泉水叮咚、水流湍急、波涛汹涌等丰富的情境中。“如果这些线条代表了流动的水,那旁边的大大小小的圆又表示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象就知道了。”漩涡视频明确地告诉幼儿:“这种由线条中带着圆的花纹我们叫它漩涡纹。”。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教师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以行为准绳”,而是帮助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由此可见,仔细解读《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依托建构主义理论,充分认识陶艺欣赏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价值,是我们更新教育观念,进行美术教育改革的重点。

2、巧用多媒体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欣赏是一个感知与理解的过程,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幼儿主要是从感知作品到理解作品,从理解作品到引起回忆、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感受作品美以至表现美的质的飞跃。受欣赏对象条件的限制,在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师讲解,幼儿感知静态的、呆板的艺术作品挂***为主,即典型的“灌输教学”,幼儿对乏味的欣赏活动兴趣不高。如何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转变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本次活动的开展有力地证明,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美术欣赏学习方式。经过教师的巧妙构思,声音、***形、影像被多元结合,帮助幼儿打开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知通道,充分发挥听觉、视觉、运动觉、语言等多种感官的作用,既促进了教师教育活动过程中“教”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幼儿“学”的积极性。

化难为易。设计本次活动教案时,我非常重视“漩涡”这一词汇在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因为只有了解了“漩涡”才能理解陶瓶上变形、抽象的漩涡纹样。可“漩涡”脱离了城市幼儿园孩子的生活经验,怎样让他们在短短几分钟内了解漩涡的形成和主要特点,理解这一词汇呢?“学生的知识学习是一个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或发现),自己主动形成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于是,我采用声形并茂的漩涡课件来解决这一困惑,课件中动态的画面和生动的解说词满足了每一位幼儿的好奇心,问题的说明形象具体又简单明了。虽然从未接触过这一自然现象,但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阶段,孩子们身体的动作表现、语言描述、画面表达都显示出他们对漩涡知识的建构完全是建立在兴趣与内需上。

变抽象为直观。“灵活地对美术作品做一定的技术处理,满足欣赏活动的需要”是运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欣赏的一大特点,这是单纯的***片欣赏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在让幼儿欣赏各种陶罐上的漩涡纹时,根据幼儿的视觉特点和思维特征,这种三维立体画的视觉欣赏比纯粹的漩涡纹样即二维平面画的欣赏困难。把抽象变直观,从瓶上截取了漩涡纹画面让幼儿直接欣赏,这个细小的多媒体技术处理立刻使幼儿欣赏的指向性更明确。如在引导幼儿仔细欣赏漩涡纹尖底瓶时,对于“比比看你这只彩陶瓶上的花纹和你平时看到的瓶子的花纹有什么地方不一样?”这一问题,幼儿看着截取后放大的漩涡纹画面,完全从视觉上排除诸如颜色、背景、器皿形状等因素的干扰来仔细观察纹样,这为认知目标“理解与欣赏作品中漩涡纹样的艺术特点”的达成作了出色的铺垫,更为“设计・・应用”阶段幼儿尝试运用绘画形式创造性地表现漩涡纹样提供了创新经验,这才会出现以下这些令人惊叹的现代版“马家窑彩陶罐”。如: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3

一、运用多种教具,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1.运用挂***和插***。挂***和插***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多教学内容可通过***画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讲《中国石拱桥》一课,学生没见过赵州桥、卢沟桥,不知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的空间位置究竟是怎样的,更难以想象那些各具形态的石刻狮子。这时可出示挂***,化语言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利用课件。如在学习诗歌《黄河颂》时,学生因为都没有亲眼看见过黄河,所以通过语言文字很难想象黄河那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势和力量。这时可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片,并播放歌曲《黄河颂》,这样视听结合,在学生脑海中便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画。此时,诗人那种把黄河视为母亲的情感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了。

二、注重发散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

例如,教学《伤仲永》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1)你认为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结局的原因是什么?(2)如果你是仲永的老师,你想对仲永、方父、乡邻分别说些什么?(3)你是否像仲永一样天资聪慧?我们该怎样对待后天的学习呢?这样的发散性问题不仅使学生体会到造成仲永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让学生认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三、注重读写结合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练习续写课文,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办法。如学习《那树》后可写《当最后一棵树倒下时》,学《孔乙己》后可写《孔乙己临终的独白》。当然,写这一类文章,必须帮助学生吃透课文,同时,在训练的最初阶段还需要教师适当点拨。实践证明,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想像力是丰富的。学生们在作文中变换人称、虚拟人物,有的虚拟说书人作为故事叙述人,有的以原文中的两个人物交替作为叙述人,笔法灵活,跌宕有致,内容充实,人物的个性也在细节描绘中突显出来。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4

    一、教材处理生活化——渗透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研究者,而且成为课程设计者。笔者倡导的教材处理生活化是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取舍、整合并进行一些生活化的处理,力求改“教教材”为“用教材”。笔者在教学中始终瞄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科学处理教材,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体会学习地理的快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升生活品味,增强生存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家乡,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从而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例如,笔者在8月份参加江苏省教师网络团队比赛时,针对“澳大利亚”一节中“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在教学设计中运用“生活化”的处理方法,渗透家乡的特有动物丹顶鹤、麋鹿,引用生活中常见的“羊毛衫的标识——澳毛”等学生生活中的地理内容,赢得评委青睐,荣获一等奖。又如,笔者参加江苏省初中地理优质课评选时,对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和学生生活实际,重新编辑制作了一段MTV视频——《在希望的田野上》,用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人入胜,学生倍感亲切。在认识土地资源的类型和探究土地资源的特点后,笔者话锋一转,“谁不说俺家乡好!你对家乡知多少?”把同学们的思维牵引到“感受家乡土地”上来。

    所以,生活化地处理教材,既能满足学生好奇心,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既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能活跃学生思维;既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更有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问题化——体现新课标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长期以来,学生大多“没有问题”、创新能力“先天不足”。因为书本上的一些结论是教师讲出来的,不是学生学出来的。为此,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将教学内容问题化,即根据课程标准,把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以及鼓励并指导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应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开放的、发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建构一个问题系统,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子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子问题的思考,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实践、设计、实验等方式验证、应用所学,既能够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也能够充分体现“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的理念。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学习“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节时,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精心设计三大问题——“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有哪些?为什么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怎么开发利用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又如,在学习“水资源”一节,可以设计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我国缺水吗?”(水资源匮乏)——“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原因”(时空分布不均)——“我们怎么办?”(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再如,在设计“我国的人口”一节时,可以提出“根据对身边居民分布及迁移情况的了解,你认为我国人口增长与分布有什么问题?你知道或你认为应怎样解决?”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所要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也利于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探究性地自我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甚至高效。再如,在学习“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时设计:“你能举例说出天气对你的生活的影响有哪些?”等问题不仅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话题讨论,还利于引导学生注意在生活规划中关注天气,形成使用地理知识、技能指导生活、生产的意识。在进行“中国的行***区划”一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34个省级行***单位的查找识记,为避免枯燥机械,可以设计“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指的是哪的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位于哪个省?”等富有人文色彩的问题,不仅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还利于拓展知识视野,感受学习地理的乐趣,增强学习地理的意识。

    三、教学环节活动化——凸显新课改特色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学校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特质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方式,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提倡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自主学习,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为此,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将教学环节活动化。所谓教学环节活动化是指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重教学环节的活动化,给足学生学习时间,留足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使“教室”成为真正的“学堂”。

    例如,“巴西”第一目“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的学习内容可设计成旅游活动:行程路线一,走进巴西国家——说出巴西的位置和面积特征;行程路线二,走进巴西家庭——探究巴西的人种特点及成因;行程路线三,走进巴西街头——感受巴西的多元文化及其影响。又如,“澳大利亚”一课可设计成参观学习活动:第一站,走进动物世界王国;第二站,走进澳大利亚;第三站,走进牧场生活;第四站,走进工矿企业。又如,“黄河的治理”一节可设计成主题教育活动:主题一,你对黄河知多少——黄河的概括;主题二,母亲河的贡献——丰富的资源;主题三:黄河的忧患——黄河带来的危害;主题四,我为黄河把把脉——造成危害的原因;主题五,我为黄河绘蓝***——黄河的治理。再如,“长江的开发”可设计成课堂探究活动:课堂活动一,饮水思源——探寻长江源流概况;课堂活动二,靠水吃水——探索长江开发方向;课堂活动三,涌泉相报——探求长江治理措施。这样活动化的教学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考能力,更符合新课程理念,拓宽学生地理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构建开放地理课程的要求。

    四、教学过程信息化——展现新技术魅力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空间思维能力;地***;地理教学

在地理教学与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掌握基础,尤其是自然地理知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地理空间概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生动的语言、巧妙的手势、形象的教具及简明的板***等方法不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一、绘制简易地***、示意***,强化空间思维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运用各种现成的***像(挂***、课文插***、地***册等)外,应结合教材创造性地将文字转变成板***来进行教学,培养其空间思维能力。例如:讲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规律时,可将内容设计成示意***,边讲边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直观演示,使抽象的空间具体化

人的一生与漫长的地质时代相比,只是短暂的一瞬间,许多地质构造的形成无法直接观测。在讲解地质构造时,可用一些粗浅的演示。如讲褶皱时,用书本代表水平岩层,在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发生波状弯曲变形,向上拱起的部分叫做背斜,向下弯曲的部分叫做向斜。再如:讲断层时,用一粉笔代表岩层,当岩层受力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发生破裂,这叫断裂;再沿断裂面把二截粉笔上下或左右错开,这叫断层,学生自然得出:断层等于断裂加位移的结论。

三、用启发式开拓空间思维

在学习“黄河”时,可以设计以黄河为主线,将地形、气候、植被及人文地理结合起来提出问题的方案,层层追问,步步启发;黄河流向怎样?这种流向怎样受地形的制约?黄河特有的凌汛现象及多泥沙与纬度、位置、流向、地形、土质结构、气候和植被有什么联系?最后问黄河沿岸资源和开发情况,并运用填***的方式让学生绘简略地***进行总结。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对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掌握较牢固。

四、以逆向思维加深对空间的理解

在常规题目中,以逆向思维形式提出新的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训练其空间思维能力。例如: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形成五带的原因之一,若黄赤交角变大(小),五带范围如何变化?在讲“太阳日与恒星日”长短时,可有意识地提出: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实相反,我国气候会有什么变化?会出现什么地理现象?干燥少雨是西亚气候的一般特征,西亚是否存在相对多雨区?这些地区分布在何处?相对多雨的原因是什么?用这些假设式的启发性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会激发他们对这些地理现象的深入思考,并加深对地理现象空间分布的理解。

五、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策略

读***是感知阶段。主要获得一些地理空间分布知识,诸如地名、位置、数字等知识。首先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知识:如熟悉不同比例尺的地***,利用比例尺量算距离,确定方向。其次掌握读***顺序:如***区***,可从沿海省市边界省区内地的顺序去记忆省区的相关位置,鼓励学生根据省区***区***的轮廓发挥想象力进行判读;地形***,读海拔和地势、地形种类,并与同比例尺***区***叠加;水系***要追根溯源,找出河流发源地、分水岭、流经省区和河口地区,气候***则以等值线***为重点,启发学生归纳读***规律。

记***的目的是积累地***表象,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主要记住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空间顺序、空间联系、分布特点和规律等。转绘地***或绘分布示意***的方法能强化学生观察地理事物位置特征的能力。

地理***像的判读和使用是高中学生必备的地理能力,学生形成基本的能力后,能从***上准确判读区域的范围、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能够进行区域的准确定位并进行描述。根据近几年高考文综试题的特点,在教学中多选择一些局部区域交界地区的地***,帮助学生建立区域之间的联系。

综上,进行***像教学,能帮助学生感知、体会、分析宏大的地理环境中的复杂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景观和地理演变过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有助于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袁孝亭.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6

一、营造平等氛围,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

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与学双向交流的重要前提,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标志之一。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学习的紧张心理得到放松。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使学生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不能居高临下,要转换角色。通过表情、举止、言语等让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信任感,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改变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平等地进行双向交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要用协商、认同的口吻来组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素,使其平等、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如导入新课时,用亲切的语言,把学生当亲密的朋友,小组讨论,学生答题正确时,用赞赏的语言,学生答题错误时,不呵斥,用鼓励的话语,对一时答不上来的困难生,不急躁,且虚心听取,总之课堂上激励的眼神、赞美的口吻,热情的表扬和委婉的纠错。都能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兴趣、情感、意志。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和毅力,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感到是一种请求和协商。而不是一种强求和命令,表现出一种和谐、亲切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内心感到自己不是在外界强迫下被动地学习,而是在教师合作下自主地进行学习的。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动机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一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设中也多次强调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情激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比如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是篇文言文,如老师先读文译文,初一学生就会不带劲,为此,我采取分步教学,先请学生齐读课文,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借助资料翻译课文;然后分组讨论:孙权是不是课文描述的主要人物?文中描述主要人物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这样学生很快明确了主要人物是吕蒙,描述吕蒙最精彩处是鲁肃与吕蒙的对话部分。紧接着老师让学生读、译、议对话部分,要求准确表达他们说话时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色彩,讨论时老师规定将鲁肃、吕蒙两人的内容分开进行,从而激发自主学习动机,使学生真正掌握了鲁肃却不乏调侃之意,也表现了两人关系的亲密。司马光主要用对话表现人物形象,描写富于个性,情味深远,耐人寻味。由于教师分步引导得法,既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方向,又使学生产生了自主求知的内驱动力,由原先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学生自主能力也同时得到发展。

三、精心设计问题,归还学生自主回答权利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课程标准启示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问答的权利归还给学生。大家明白。真正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改革,应是学生问,学生答,学生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点评,主体激活,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组织学生动手、动脑、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知识认识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安徒生的《丑小鸭》,我根据学生文化学习差异分为A、B组且让他们自己设计思考题,结果:

A组学生设计题为:《丑小鸭》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丑小鸭面对种种歧视和打击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大家赞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时,它为什么会感到难为情?

B组学生设计题为: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怎样理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生在养鸭场里也没什么关系”这句话?为什么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

以上做法旨在让A组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复述课文,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特点。因为问题难度不大,教师稍作点拨,学生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让B组学生采用自主质疑、答疑,教师归纳总结,四人小组再讨论,补充明确答案。通过师生间这样的问答,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层层浪花,使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四、鼓励学生动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代社会信息的渠道需要多元化,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需要多元化,语文教学中应多采纳***片、幻灯、录音机、表演、录像等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力求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把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往往需要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积极鼓励学生去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或上网***或走访教师及同学,这远远优于教师的介绍,因为前者是主动学习,而后者是被动接受。自主性的主动学习学生无论是在思维还是在行动上都是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不仅锻炼了他们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教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我要学生在一周内利用课余时间咨询相关科目老师,翻阅历史地理课本,去***书馆,上网等这些途径获取资料。教师充当幕后策划者,整个设计成果展示方案过程由学生为主设计、学生主持、学生展示。明确提询黄河的文化积淀和倡导环保意识这两大中心,要求主持人串词一律用班上同学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俗语、谚语、成语或古今诗词,让许多能力强的学生为班级制作课件,因为教师给他们搭架了展示的舞台。所以无论是唱黄河歌曲,说黄河故事,还是赛黄河知识,解黄河忧患都较为成功,令人感到学生自主的潜力,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能力。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7

一、围绕课题,进行质疑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经常推敲标题,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内容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抓住课文题目提问,引导学生潜心阅读文本,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时,引导学生首先针对课题用“看到这个题目,我想知道……”“……怎样……”“……为什么……”这样的句式进行质疑。如:学习《她是我的朋友》一文,学生提出了“我想知道题目中的‘她’是谁?‘我’是谁?”为什么要用《她是我的朋友》为题?又如: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学生提出了“我想知道什么是生命桥?”“为什么会有生命桥?”“生命桥怎么能跨越茫茫的海峡呢?”再如:学习《女娲补天》一文,学生提出了“我想知道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女娲补天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最后补好天了吗?”“女娲是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实际上已经抓住了学习这篇文章的主要问题了,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二、借助“对比”,进行质疑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创作手法,目的是强调对比对象意义上的相对,从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教师若能抓住文本中鲜明的对比提问,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理解文章内容,挖掘文本的主题,品味文本蕴含的深沉意蕴。

如: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大屏幕欣赏小村庄昔日的美丽,到最后的消失。再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品读“甜润”“湛蓝深远”“清澈见底”……等词语来体会它的美丽,到文末的“什么都没有了”。读到此时,学生心头一种难过、愤恨、疑惑之情油然而生。看着他们写在脸上的表情,我不失时机引导学生提问,通过对比,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要问呢?孩子们跃跃欲试,有的说“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也有的说“什么都没有了?指哪些没有呢?”孩子们的这些问题非常有价值,一下子抓住了文章重点。又如:学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时,学生通过了解黄河今昔对比后,头脑中出现了许多问题:①黄河为什么会从“摇篮”变成“祸河”呢?②黄河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③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④我们应该怎样治理黄河呢?一连串的问题,点燃了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愿望,开启了他们智慧的大门,很快明白: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母亲河,势在必行。

三、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质疑

教学时,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为切入口,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发现问题的浓厚兴趣。这样,学生就能主动提出问题了。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在精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

如:学习《七月的天山》一文,在学习雪峰这段时,我出示了一个句子“天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呢?学生思考后,纷纷质疑:①作者为什么用“飞泻”而不用“流”呢?②面对从高悬的山涧,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的雪水,你想说点什么呢?③这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雪水写具体的?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这些问题正是体现了学生已深入理解了课文。又如:学习《珍珠鸟》时,我强调学习课文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一个学生读完后说:“我知道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了?从中知道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使小鸟如此接近他。”这些问题为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寻找疑难,进行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如果能在文本的疑难处提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深入探究知识的兴趣。一旦问题被解决了,他们会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莫大的满足,同时对文本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更进一步地理解。

如:教学《自然之道》中,其中一句“向导若无其事地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孩子们对向导的冷淡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向导为什么会这样冷淡呢?他真的见死不救吗?在这些疑点处学生成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趁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同桌或小组的合作与交流,学生经历对课本的体验和感悟,对生成的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事与愿违。

五、针对拓展,进行质疑

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片面的教学观。从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8

一、发挥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课本插圈、地***册和地理挂***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教学时注重地***的应用。地***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地理***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起到以***释文,***文结合的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认真设计地理“略***”,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的基本技能。比如,我在进行《黄河》这节课的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我先在黑板上画出黄河的形状,一个几何的“几”字。先入为主地让学生形成一个概念,中国版***上的那个蓝色的“几”字,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然后在***上标出上游、中游、下游的分界点河口。边厕边讲,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流经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最后进入渤海。尤其将黄土高原用红笔画出,再描出陕西和山西两省,明确这两省位于中游河段,给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埋下伏笔。使枯燥的流域***直观明了,简化了教学内容,也有利于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思维集中,印象深刻而且便于记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简单、直观、明了。既可以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能更好地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授《西双版纳》这节课时,我先放了一段西双版纳风光的视频,配以美妙的葫芦丝。一下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如仙境的西双版纳。然后问学生“想不想到这个地方去”?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想”,再进一步提问“那么谁知到这个地方在哪里?我们怎么才能到这个地方?这个地方除了有如此迷人景色以外,还有哪些我们所不知道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当然,这节课也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再比如,在讲授高一地理《月相的变化》这节课,在课前。我精心制作了课件,用flash来表现地球、太阳和月亮的位置变化,配以时钟,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一月之间不同的月相。本来一个很难讲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演示,重难点迎刃而解。月相的变化通过多媒体技术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而且形成了深刻的印象。

三、通过活动课的落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9

27岁的张伟光,站在离地16米高的京九铁路孙口黄河大桥上,感受寒风呼啸而过,任凭寒意钻进衣领和裤管。往日奔腾不息的黄河也安静了下来,厚厚的冰层反射着太阳的光芒。

开始工作。他指挥其他五六名工人就位,自己左腿曲,右腿蹬,将左脸几乎贴在了铁轨上。

他是济南铁路局聊城工务段、毕业于桥梁专业的首位硕士研究生,已在偏远的黄河滩上坚守了一年半。风吹日晒的户外工作,他的肤色变得黝黑,性情变得坚毅,眼镜后面透出炯炯有神的目光。

“一棵树苗长成参天大树要具备:时间、不动、根基、向上长、向阳光。”

这是张伟光写在工作日志上的自勉。他是济南铁路局近10万职工中普通的一员,也在走不寻常的成长之路。

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有多远?

2014年8月从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毕业后,张伟光来到了孙口黄河大桥车间。

刚到大桥,随着新鲜感的淡去,寂寞和安静让人发狂。车间地处黄河滩,远离城乡,宿舍简陋,桥上作业环境恶劣,工友们笑称这里“夏天烫伤,冬天冻僵”,业余时间“除了上网,就是上床”。

最大的问题是交通不便。距离车间最近的火车站在五公里外,偶尔有几辆乡村公交车“不靠谱”地路过此地。平时张伟光出趟门,需要步行近一个小时才能到达台前火车站,而停靠的火车也屈指可数。工友们每天过着桥上到车间两点一线的生活,赶上设备“集中修”或者桥梁大修施工,一个月也回不了一趟家。

在同事们眼里,张伟光是研究生,应该当白领,考公务员,去搞科研,起码也应该是在技术科坐办公室吧!怎么还愿意来这里?

伟光的回答诗意而又慷慨:“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把背影留给地平线!孙口黄河大桥是全段桥梁知识的聚集地,这里有我的用武之地。”

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有多远?

张伟光说是10分钟与30分钟的差距。

他清楚记得,到了岗位后接受的第一个生产任务――清扫桥墩平台上的散乱石砟。当他进入与地面高差10多米的墩台,用铁锹铲着石砟时,脑袋都大了。狭小的空间只能弯着腰作业,几次下意识抬头,换来的是安全帽与梁体亲密接触的“砰砰”声。他使不上劲,一铲石砟就滚动,没铲几下就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痛。

正犯嘀咕,听到火车轰隆隆开来的声音,还没来得及再细想,火车就在头顶上方轰的“轧”了过去,摸摸手心全是汗。车过去了,活还得干,好不容易把石砟清理干净。

爬出桥面,他听见一个声音:“研究生,你这干的忒慢,10分钟的活你干了半小时。会干吗?能干好吗?光有理论还不行,更要有实践才行!”

当天晚上,他独自坐在平静的黄河岸边,思绪翻滚。自己可不能成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怪物’!”一定要做出个样来,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证明读书是有用的!

创造自己比证明自己更可贵

“厚德敬业”一直是济铁人一脉相承的精神品质,也是张伟光做人做事的原则。

当班时他主动拜师求教,一张***纸,别人看三遍,他就十遍二十遍地反复琢磨;别人处理完施工走了,他却一遍一遍地演练,一定要找到最佳方案。

孙口黄河大桥车间***总支书记杨本光这样评价他:“张伟光跟其他同事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他喜欢问‘为什么?’我们日常一些凭经验和习惯的做法,他总是会找出理论方面的依据来。”

钢梁桥裂纹的处理,是桥梁维修中一项常见作业。第一次参加时,张伟光只听到工长安排这个任务,至于怎样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工长没有再作详细交代。他在现场看到老师傅熟练做工,在裂纹地方用钻头钻孔。他向师傅请教,为什么要钻孔?怎样确定在这个位置钻孔?师傅们也是嘿嘿一笑,说“都是这么干的。”

为了找到答案,回到工区的张伟光顾不得吃饭,开始翻阅各种资料,互联网搜索,最终搞清楚了:钢梁应力集中造成横梁裂纹,只有通过给钢梁钻孔,提前将应力放散,才能确保安全。

“知识是需要转化为生产力的!”张伟光常说这句话。

2014年10月,作为车间的技术代表,张伟光参加了瓦日线接管前的设备检查工作。在某项检查中,按照传统方法必须挖开线间石砟,查找桥梁中心线。他觉得劳动强度大,做法太“笨”;如果在桥梁栏杆上做标记,测量桥梁中心线,测量精确性又低。为此,他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研制了“铁路线桥测量多功能尺”,只需两人在路肩即可进行作业,不需要挖开石砟,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检查的准确性。

铁路桥梁上,人行道步行板非常重要,提供给日常检查、维修养护人员行走。2015年4月,张伟光带领他的QC攻关小组,设计出了“L”型和“T”型步行板专用橡胶垫板,通过实验,这一革新减少了震动对步行板造成的裂纹和撞击损坏,延长步行板的使用寿命近五年,降低桥梁大修、维修成本50余万元。

还介怀工友当初的质疑吗?

张伟光笑笑说:“我现在明白一个道理:创造自己比证明自己更可贵。”

像“私人医生”一样为黄河铁路大桥“诊脉”

“实干先行”一直是济铁人继往开来的动力源泉,也是张伟光对自己的要求。

2016年,张伟光列出了他新年的第一个计划:“建立孙口黄河铁路大桥计算机数字模型,以期达到对大桥工程问题研究的目的”。

黄河大桥全桥有56万多个高强螺栓,52处横梁。为及时掌握桥梁的动态变化,维修人员需每月定期巡视。

检查上弦高强螺栓病害情况,工人们需长时间仰着脖子抬头观察,一天下来脖子也就僵了。检查下弦高强螺栓和横梁裂纹发展状况,作业人员需系安全带在下弦台车工作,常常患上颈椎病和腰肌劳损。每逢春运等节假日,职工们必须在有限的“天窗”时段内,增加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对钢桥设备检查数遍,随时掌握设备动态。

张伟光认为,大数据分析出的可视、客观、智能的人机交互信息,为大桥科学化、数字化养护提供了准确的养护维修决策支持。就好比一个人去看医生,医生通过CT就能预测人体的未来健康状况;建立这个数据模型,就是建立了一个CT成像技术。

“如果数据足够多的话,我们就会分析出一些共性,也可以找出不同。”

数字大桥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提供不同的维护和养护方案,还可以拷贝到任何电脑上查看、运行计算这相当于给大桥装上了一个便携移动的健康监测系统,找了一个私人医生,实时为大桥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分析。

张伟光说,“通过精准的数据,从而预测大桥设备的病灶,用自己所想给千千万万座大桥‘诊脉’,这是自己坚守在大桥的价值所在。”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10

(1)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13册第三单元——《伏尔加船夫曲》。

(2)补充欣赏《黄河船夫曲》。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体验《伏尔加船夫曲》的音乐情绪特点。

(2)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创造力和表现力。

三、教材简析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它的速度徐缓,旋律朴实,为b小调调性,适合男低音演唱。基本格调为忧郁、深沉。歌中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动机:“53630|”在力度变化上很有层次,采用了(pppppp)哎嗨哟嗬的处理方法。全曲深刻揭示了在沙俄统治下劳动人民的痛苦和向往光明的理想。

《黄河船夫曲》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人民音乐家洗星海作曲,创作于1939年3月,为《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的第一个乐章,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全曲快速、高昂、激动,表现了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体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抗战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四、教学思路

本课从学生创编、感知“劳动号子”的特点入手,继而欣赏与分析讨论具有“劳动号子”风格特点的两首民歌,通过学生的感受、体验、探索、想象和鉴别等多种方法,深刻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及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力和表现能力。

五、教具准备

VCD、投影、磁带、黑板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体验两种不同的情绪

1.欣赏伏尔加流域的风光***片,感受人们的美好生活

(1)提问:被俄罗斯人民称为“母亲河”的是哪一条河流;

(2)播放VCD。

设计意***:通过视觉语言,感受、体验两种不同的情绪,为新课教学作好情感铺垫。

2.出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并且大胆表现作品

(1)视觉启示:看***讨论画面所描绘的内容、色彩、人物的面部表情及劳动状态,以及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声音表现画面情景:①让学生创编劳动号子,表现船工们的劳动;②老师创编,引出动机。

(3)引出“劳动号子”概念。

设计意***:让学生创编“劳动号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感知劳动号子的特点,总结归纳出号子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新课教学

(1)导入:俄国有一首世界著名的表现纤夫劳动的歌曲《伏尔加船夫曲》。

(2)初次欣赏,感受歌曲风格情绪。

(3)再次欣赏,分析音乐作品,挖掘歌曲内涵:①从音乐要素上讨论:力度、速度、旋律、

男低音。②从主题思想上作进一步理解:力度这样处理,表现了什么?曲中强有力的“”长时值的演唱共出现几次,分别有何深刻意义?旋律起伏变化很大,象征着什么?为何用男低音表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10篇

学习

外科学试题及答案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外科学试题及答案10篇,内容包括外科学1期末试题及答案,外科学总论本科试题及答案。历年试题-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治】试题及答案(2008-2016)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试题及答案(2008-2016)成人高考专升本【数学】试题及答

学习

送小狗回家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送小狗回家10篇,内容包括送狗狗情书100篇,送小狗回家游戏。它还喜欢咬我家的垃圾袋,总是听见门口刺啦刺啦的响,打开门一看,呵!好家伙!看它吃的多香啊,胡子上沾满了米饭粒,吃的满嘴湿乎乎的,垃圾还撒了一地,每天还得让爸爸去收拾。看

学习

卫生院爱卫创卫工作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卫生院爱卫创卫工作,内容包括卫生院创卫工作总结范例6篇,医院创卫工作目录。二、组织健全,领导重视为切实加强爱国卫生工作力度,创建卫生达标单位,以保障我委精神文明建设顺利实施,推动机关大院内爱国卫生工作的科学管理和提高

学习

大学毕业典礼发言稿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毕业典礼发言稿,内容包括在校生大学毕业典礼发言稿,初中毕业典礼发言稿800字。大家下午好!我是中欧2011级机械2班的***,今天非常荣幸的可以站在这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的毕业生向所有的领导老师,以及所有的授课老

学习

小麻雀教案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小麻雀教案,内容包括小学语文麻雀教后记,小麻雀教案音乐。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第一课时(一)导

学习

五四青年节黑板报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五四青年节黑板报,内容包括五四青年节黑板报素材,五四青年节主题黑板报内容。青年节黑板报***3青年节黑板报***4青年节黑板报***5五四青年节手抄报素材:节日祝福语1.青年,是人民的力量,是社会的对象,是未来的希望。可你还是光棍

学习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初三物理教学计划,内容包括初三物理学科教学计划,初中物理教学计划与总结。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初三物理科已全面进入中考复习工作,面对中考复习,我们是以《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复习中,强化基础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

学习

仲秋诗词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仲秋诗词10篇,内容包括仲秋的诗词佳句,与中秋品茶赏花的诗词。他们的诗正如武仲在《兴国僧房诗序》里说:“于闲暇时作为歌诗以自娱……感于物、动于心、发于言,不为讥嘲以忤群众,从容自道而已,亦诗人之志也欤?”这既体现了宋人

学习

防台防汛应急预案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防台防汛应急预案,内容包括防汛紧急避险场所应急预案,防汛防台救灾工作应急预案。副总指挥:警戒指挥:疏散指挥:施救指挥:一、防台防汛应急预案1、目的为了作好施工现场防台防汛工作,加强现场组织管理,认真落实抢险准备工作,以对付

学习

医师节总结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医师节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医师节信息排版,医师节总结讲话。

学习

公司办公室规章制度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办公室规章制度,内容包括公司办公室管理制度全套,办公室规章制度经典10条。二、考核内容:对每个人进行德、能、勤、绩四方面的考核。其中工作实绩按办公室总任务分解到个人,实行百分考核制;德、能、勤三个方面,根据考核结果

学习

护理专业学习计划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专业学习计划,内容包括护理专业学习计划表模板,护理专业近两年的学习计划。为此,我院在云南省肿瘤专科护士培养过程中,协助云南省护理学会,成功举办两期"肿瘤专科护士培训班",不断探讨、总结成效,为同行提供借鉴。1方法1.1培

学习

最感动的文章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最感动的文章10篇,内容包括最感人催人泪下的文章,让人感动的文章。曾经渴望与一个人长相厮守,后来,多么庆幸自己离开了曾几何时,在一段短暂的时光里,我们以为自己深深的爱着的一个人。后来,我们才知道那不是爱,那只是对自己说谎。

学习

生命是如此的辉煌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生命是如此的辉煌10篇,内容包括生命是如此的辉煌,生命是如此的辉煌延参法师。鲜花掌声使人得意忘形,冷嘲热讽使人萎靡颓丧,流言蜚语使人愤懑忧伤,语云:宠辱不惊,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要做到这般洒脱,委实不易。要

学习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将心比心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小学五年级语文将心比心教案,小学课文将心比心的课堂实录。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6-8228(2011)08-51-03引言UCD(user-CenteredDesign,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产品开发的

学习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主要策略,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题目。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教学重点: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教

学习

有关黄河的诗句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黄河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黄河的诗句小学,描写黄河壮观的诗句。派出昆仑五色流①,一支黄浊贯中州②。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③。注释:①派:别支,支流。②中州:古豫州为九州之中,故称中州。③屋闾(lǘ):指倾泄海水的地

学习

黄河的诗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黄河的诗10篇,内容包括黄河入海流诗,黄河的古诗全部有哪些。3、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4、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5、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关于黄河的俗语举例

学习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一等奖,一百字小练笔巨人的花园。【设计意***】在课堂教学一开始,让孩子先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的特点,提炼出“想象丰富神奇”这一主要特点。从体验神奇之处入手,让孩子产生

学习

黄河的诗歌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黄河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黄河的诗歌,黄河诗歌名句大全。2、《书河上亭壁》宋代:寇准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3、《公无渡河》唐代:李白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

学习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一年级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2.你觉得贾岛为什么去寻隐者而不约隐者,他的想法是什么?再读读诗想一想,学生又一次陷入沉思。有的学生说:贾岛对隐者生活心中充满好奇,想突然登门

学习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通过数、剪、拼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