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30年间,包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台湾和东盟国家在内的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都实现了惊人的经济增长,增强了竞争优势。以韩国为例,1980年的名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还不到1700美元,但到2012年,这一数字已上升到2.2708万美元。花旗集团(Citigroup)分析师估计,到2040年,韩国的人均GDP将名列世界第六位,达到14.5321万美元,超过澳大利亚、荷兰、英国和美国。
对亚洲经济体而言,实现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是市场的开放。以自由贸易原则为中心的发展战略,让这些经济体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的生产力和增长率,同时也让数百万人摆脱贫困,提高了生活水平,最终让整个经济主动适应了全球市场。
亚洲经济体的前景仍然一片光明,因为它们还在继续采取成功且开放的经济***策。亚洲开发银行(ADB)已大胆估计,到2050年,亚洲的GDP可能将占到全球的51%。亚洲开发银行也明确指出,区域合作和一体化***策在亚洲走向进一步繁荣过程中至关重要。亚洲的长期经济前景,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能否确保贸易和投资的流动不受阻碍,从而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亚洲的经济一体化与自由贸易协定
亚洲经济体在过去30年里经历了一次由市场驱动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其特点是双边投资条约、外国直接投资以及一系列自愿和单边降低关税行动显著增加。亚洲经济体内部的一体化供应链使贸易壁垒的代价更大,这提升了自动消除贸易壁垒的意愿。经济学家称,亚洲经济一体化是“自发的合作”,因为在没有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情况下,一体化进程也推进到了如此发达的地步。
相反,一系列双边自贸协定的出现帮助加快了经济合作与发展。1993年,亚洲国家落实的自贸协定仅有14个,其中6个协定的签署国目前正在商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截至2013年,亚洲国家已落实了109个自贸协定,其中有67个协定是由RCEP经济体成员实施的。同时,RCEP成员间的区域内贸易也在稳步上升,从1990年的34.4%增加到2011年的44.5%。中间产品占2011年RCEP内部贸易的57%。这表明,大量产品都是在“亚洲工厂”生产。亚洲经济体在全球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市场所占的份额均有所增加,已成为全球供应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区域内以及与外部全球市场的一体化水平都有所提高。
亚洲自贸协定存在较大的质量差异,而在寻求雄心勃勃的贸易协定方面,韩国是个尤为突出的积极探索者和受益者。截至2013年,韩国成功与47个国家落实了9项自贸协定。此外,目前还有7个贸易协定正在谈判中,另外7个以上正在提案咨询和研究中。韩国与美国、欧盟的自贸协定范围尤其广泛,不仅包括了短时间逐步撤销关税的条款,还包括了覆盖广泛贸易问题的“超世贸组织 ”(WTO-plus)的条款。
这些自贸协定带来的显著好处就是市场准入度提高。韩国只占世界GDP的1.6%,但根据已落实的自贸协定,韩国企业已获得56.2%的全球市场(名义GDP)优先准入。相比之下,中国和日本分别只有16.2%和17.1%的自贸协定准入。韩国与自贸协定伙伴的贸易比重已从2009年的13.8%增长到2013年的35.3%。一旦目前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缔结并实施(特别是韩中自贸协定和RCEP),预计该比重将进一步上升。
全方位区域自贸协定
尽管有其成功之处,但市场驱动的一体化存在局限性,且亚洲自贸协定多有重合,效率不高。因此全方位、全区域一体化***策建议应运而生。对于区域***策举措的前景,各方观点不一。例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的弗雷德·伯格斯滕(Fred Bergsten)认为,东亚显然正迈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策学院和欧洲国际***治经济研究中心(ECIPE)的拉兹恩·萨利(Razeen Sally)则警告称,雄心勃勃的区域一体化***策措施是不明智且无法实现的。尽管看法不同,但相关经济体的***策都明确地着眼于通过自贸协定来整合一体化进程。因此,有关声音已不争辩亚洲是否应该尝试一体化***策,而是将焦点对准了雄心勃勃的区域自贸协定谈判——特别是涉及整个区域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和RCEP谈判——将引发竞争还是融合?
这两项谈判包括进展在内存在许多不同,但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谈判各方已达成共识:有意义的自贸协定不仅要关注降低关税,还要关注更全面的贸易规范,包括投资、服务、知识产权财产和国有企业(SOE)等方面,以确保达成高水平的国际贸易规则。自贸协定的范围和全面性将决定其带来的利益。
对亚洲自贸协定做一比较可能证明这一观点。《韩美自贸协定》(KORUS FTA)一经落实即取消了80%的关税,并将在5年内几乎取消全部关税。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却将在12年内逐步完成,于2019年全面取消关税。东盟自由贸易区目前涵盖了44%的货物贸易,在服务、投资、非关税壁垒和统一标准方面的进展不大。相比之下,韩美自贸协定则涵盖了所有商品,而韩国—新加坡自贸协定则涵盖了81%。韩国对宏大、全面自贸协定的追求使其与协定伙伴的经济一体化显著增强。
韩国落实高标准、全面自贸协定的经验,对本地区及其一体化***策努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启示。全面且高层次自贸协定的好处显而易见。积极成果包括发展繁荣市场的更好准入、法规的完善、汽车和食品质量的统一标准等。高质量的区域自贸协定措施能让亚洲经济体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并在21世纪的全球价值链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亚洲一体化程度提升的前景
尽管面对潜在的经济和***治挑战,但在迈向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有三个关键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
第一,劳动力流动问题不容忽视。在关于亚洲一体化的讨论中常常会忽略这一话题。宽松的劳动力流动环境能为高度一体化的经济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欧盟经验表明,虽然劳动力流动具有***治和社会学上的影响,但它对现代供应链却是有利的。显然,亚洲内部的收入差距和(某种程度上的)文化障碍都很大,难以实现完全自由的劳动力流动。然而,即使在亚洲,劳动力流动性的增加也能带来即期利益,在拥有高科技产业的经济体中尤为如此。通常情况下,一家公司会在亚洲供应链上的几个国家设立机构,劳动力流动灵活性的增加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任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讨论都必须涉及劳动力流动问题。
第二,一体化举措不能忽视弱势群体。虽然亚洲从经济开放中受益匪浅,但收入差距却被拉大。过往的情况并非总是如此。1960年到1985年,东亚经济体的基尼不平等指数一直相对稳定。在此期间,东亚是增长伴随收入平等的光辉典范。然而,1985年以来,几乎每个东亚国家的收入不平等情况都显著增加。中国收获了最大幅度的经济增长,收入不平等的加剧也最为严重,其基尼系数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0.30上升到了2009年的0.42。简单来说,无论是单一亚洲经济体还是整个亚洲,目前收入不平等加剧的现象在***治、社会和经济上都不可持续。随着经济体对全球供应链的适应,亚洲需增加投资以创造在教育和职业培训等领域更多的平等机会。
第三,区域自贸协定必须鼓励并适配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自由化。区域主义与多边主义之间的关系正随着现代化全球生产链的出现而演变。而区域主义曾被过分简单化,在与多边主义比较时被理解成了“搭积木与绊脚石间的对抗”。现在,对其复杂性的认识已有所增加。虽然亚洲经济体需要高效率整合,但也必须避免建立效率低下的经济“大型集团”。为应对全球市场的挑战,亚洲经济体已走向区域一体化,一体化工作的深化必须最终带来更坚实的多边世贸承诺。
解决以上问题能促进亚洲经济富有意义的一体化进程。韩国的经历持续证明,开放市场会带来繁荣,且没有哪个国家因广泛的经济开放而陷入贫困。自贸协定的努力必须继续保持勃勃雄心,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维持***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大刀阔斧的亚洲经济一体化努力将继续孕育充满活力和欣欣向荣的经济。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自贸协定对韩国及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