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留学工作计划第1篇
关键词:改扩建;预留设计;两可预留;多可变通
医疗建筑是一类功能和流线都较为复杂的公共建筑。一方面,建设周期长,内装修、后安装过程繁杂(如手术室、医技楼的装修安装);另一方面,一些必须与大楼同步设计、施工时同步建基落座的大型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迅速;再者,优质医疗资源和优质医疗服务的增长总是大大落后于其需求的增长,这就使得医院在新建后不久又不得不进行改建扩建。有的甚至连房屋还未竣工就开始打墙加固,原因是引进、添制的某种大设备不能按规程安装,使建设、设计、施工三方都极为头痛。回顾近二十年来我国大型医院的基建成果,你会有这样一种印象: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去看,医院的新建与改扩建“动作”忙乱而被动,不是那么从容和有序。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前瞻研究、缺乏预留规划、缺乏预留设计。
华西医大附属医院位于成都市中心区域,是一所集教学、科研、诊疗于一体的现代综合医院。近二十年来,病床数、门诊量激增,大型现代诊疗仪器设备不断添置和升级。虽然其医院改扩建与新建工程的规模在不断大幅提升,但仍不能满足其门诊就医需求。作者从1993年至今,一直参与该医院改扩建与新建的建筑设计与施工现场处理工作,回首起来感触良多,其中当然有对现代医疗建筑的主流设计理念(绿色、节能、高效…人性化)的深刻理解与认同,但更多的是对预留设计的思考。国外同行在为医院新建和扩建设计时,要考虑未来十年的发展变化,尽力将“弹性”和“可塑”的意识融入医疗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中,为将来节省资源。我国人口有十三亿之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改的不断深入,就医的人数和比例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医疗科技的迅速发展,医疗设施与设备的添置、更新换代、升级已成为一个医院发展的常态。这就导致一个新的医疗建筑刚投入使用不到两年,就得进行伤筋动骨的改扩建,各种资源的浪费是不言而喻的。
面对不断变化的医患对比状况,和日新月异的医疗科技发展,医疗建筑的发展是不是只能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改扩建与新建中前行呢?甚至是前一轮的改扩新建反倒成为后一轮改扩建的障碍呢?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我国的医疗事业整体上落后于国外,尤其是技术装备上。尽管国情不同、体制不同,但先进国家走过的路是可以借鉴的。另一方面,生物医学的发展及医疗科技及设备的发展更新,也有其内在的趋势可循。在规划和设计医用建筑时,作为设计者应先作一些前瞻性研究,以便对未来的变化作一定程度的预判,决定将两步或多步并作一步走,实现跨越式改扩建与新建,在宏观上做到“预留规划”,进而指导随后的“预留设计”。
什么是预留设计?怎样实现预留设计?作者还未查找到完整而又具引申意义的案例,只是作了一些思考与尝试,在此提出,以作交流之用。暂将预留设计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用量预留设计:在设计医技楼、住院楼、门急诊楼、外科楼、内科楼时,根据需求发展趋势,留有适当的富余量。这样大楼竣工使用初期,需求还未达到饱和,其富余的部分可通过管理运营发挥其效用,不使完全闲置。医院的设备更新和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如果设计合理、富余量不会闲置很长时间,而且在闲置的这段时间里,富余的建筑面积和设施完全可以得到利用。总之,设计时留有余地,总比费财力、费工、费时的改扩建要经济得多。何况,一些审批程序往往很麻烦。
第二种情况是:在确定建筑单体柱网时,考虑各种不同功能布置的适应性,以及与之相配的设备管道井布局的适应性,在机电设备负荷计算时,留有余地。还要预留大体量设备的运输通道和泊位。例如在设计手术室时,还应考虑到手术的发展方向。今后的微创手术、导入手术、移植手术、靶向放疗手术等越来越多。功能性、混合型手术室,数字手术室的实现,也是我们在设计时需要统筹考虑的。今天设计手术部时,要考虑到今后的升级换代问题和接连需要调整的问题。
第三种情况是:同一栋楼内的不同类型用房可作求同设计。如按照实际用途,A类型用房需上下水通道,而B类型用房不需要这些,在设计和施工时不妨都装有上下水通道和上下水设施。实际使用时可灵活选择,不用上下水的房间可暂时封盖上下水管口,这很容易做到,需要开启上下水时也很容易。这里只是一个浅显的举例,其余可类推。这类设计可称为“两可预留”设计,将此方法拓展开来,内容会丰富得多。同样地,还会有“三可预留”、“多可预留”。
第四种情况是:作者的一种构想,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会实现吧。首先分析不同类型医疗建筑、不同类型用房的共性与个性,并据此设计建造出“通用组件”和“个性构件”,而“个性构件”可以在工程竣工后的改装与装修中方便加入,这样工程完工后只是为使用者提供了搭建积木的平台与元素。目前这只是一种梦想,因为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还远没发展到能使建筑设计师和施工者能够玩搭积木的地步。
以上谈到的第一种情况,与其说是预留设计,倒不如叫做“富余设计”,因为这只是在建筑面积上打了一个“提前量”,不具备变通性与实质意义上的前瞻性。而且,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医院的发展潜力不同,很有可能对某些医院来说,这个“提前量”成了长久的“多余量”而得不到利用。后面的几种情况可称为“多可变通预留设计”,它的好处是以少量资源的闲置为代价,去避免未来动辄就进行改扩建所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大量浪费。这是我们作为一名医疗建筑设计者应该努力争取的结果。当然仅有设计方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建设方和施工方的共同努力。
结语:既然预留设计在医疗建筑设计中很有必要,又完全可能,那就让它成为一种主流理念融入其建筑与施工的全过程吧,使优质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得到有序扩增,向周边平衡辐射。并呼吁预留设计成为医疗建筑设计的一种共识规则。
参考文献
[1]赵甘永.谈医疗设备机房设计的体会[J].医疗设备信息,2005(6)
[2]罗宏,秦文俊.医疗设备机房设计原则[J].医疗设备信息,2004(4)
[3]GB50333―2O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4]陈励先.医院建筑的前期策划.中国卫生工程,2008
[5]张行健.对我医院建筑设计的5点新思考[J].中国卫生工程,2005(10)
[6]潘兆岳.医院现代手术部建没与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2-24,113-119
[7]刘建平.医院基础设施整体规划设计思考[J].海***总医院学报,2009,(22)2:96-98
医生留学工作计划第2篇
医学留学生 教学管理 高等教育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实力的逐步提升,近年来选择到中国学习医学的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泸州医学院自2004年开始招收长期医学留学生,截至2011年6月已培养毕业两届180名医学留学生。为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我院通过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建立了一套适合自身实际的医学留学生教学管理体系。
一、健全管理体系,加强教学管理人才的培养
医学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应归口到专门的教学管理部门,该部门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英语等外语语言能力兼具教学管理专业知识。教学管理队伍应由一定的知识层次和年龄结构组成。良好的知识层次和合理的分工有利于提高医学留学生教学管理队伍的工作效能。高校应适时选调和充实一批学历高、能力强、素质好的人员到教学管理队伍,保持合理结构的用人机制,形成人员的适度流动。
为不断提高医学留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高校人事部门应制定出一套***的教学管理人员的考评制度,定期对医学留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和表现进行考评。考核方式可采用实践考察、理论考核、领导考核与群众评议等方式。对考评结果,应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奖励、晋级有机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考评的积极作用。
建立医学留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制度。为促进医学留学生教学管理人员能力的提高,高校应经常组织在职培训同时鼓励医学留学生教学管理人员通过继续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高校还应有计划地选送医学留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其他有医学高校关于教学管理的系统学习或培训。
二、完善教学大纲,加强教材建设
招收医学留学生高校应按照***医学留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留学生自身的国情,参照生源国的执业医师考试要求,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根据医学留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制订,对教学目的、知识技能的深广度,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明确的说明。教学大纲是教材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能促进医学留学生教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泸州医学院制定有《泸州医学院外国留学生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大模块,实行学年学分制管理,涵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主要课程。
教材建设是医学留学生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重点规划,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医学留学生专业学习选用的教材不仅应借鉴国外优秀的医学教材还应加强自编教材工作。泸州医学院自开展医学留学生教育以来,初步统计已完成6本自编教材。自编教材既要注重教材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适应性,又要努力反映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前沿成果,把国内外成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吸收到教材中去并且易于医学留学生的学习。
高校还可以选择能满足医学留学生需求的课程类型。英国就出现了个性化课程。无论采用何种类型的课程,课程本身必须是有生命力的、均衡的、有相关性的。高校应不断采用新的教学形式,如:PBL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教学倒置法,让学生走上讲台授课等方式,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调动主动学习积极性。泸州医学院根据医学留学生在实习期间需与病人用汉语交流,将留学生的汉语课程改为两年内完成,为医学留学生开设医学汉语课。
三、加强教学督导
教学督导是高校对医学留学生教学全过程的组织与实施进行监督、指导的重要形式,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督导可以保证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针对医学留学生教育,教学督导的形式主要可分为:对教师的督导;对留学生的督导;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督导。现代教学观倡导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学督导应坚持督与导相结合,以导为主,以督为辅,在常规管理中抓规范,在规范管理中求创新,对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学督导应做到:加强督导队伍自身建设,形成一支作风好,敬业爱教,教学经验丰富,熟悉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创新的督导队伍;加强督导工作研究与实践,探索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总结教学督导工作经验,努力开创医学留学生教学督导工作的新局面;深入课题,全面掌握学校教学状况,加强对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指导;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工作进行督导,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
高校应研究留学生医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教与学的信息反馈与师生交流,经常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针对医学留学生教学工作的研究与讨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力求优化教学各个环节,流畅衔接于教学全过程。
参考文献:
医生留学工作计划第3篇
关键词: 医学留学生 发展初级阶段 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发展留学生教育作为提升学校国际水平和办学层次的一个指标[1]。如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保证医学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医学留学生教育成败的瓶颈[2]。徐州医学院自2005年开始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并于2011年成立国际教育学院,目前处于医学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通过在实践中探索,我们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学管理之路。
1.改革留学生教学管理归口
我校在留学生教育之初,教学管理工作主要由校教务处承担,由辅导员配合通知学生或帮助教务处解决语言的沟通障碍,并无专职留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由于学校始招留学生,缺少教学管理经验,只能比照国内本科生的教学管理模式对留学生进行管理,接近于“趋同教学管理”模式。“趋同教学管理”指的是对外国留学生的教学管理上趋向于与中国学生相同的管理,是比照教育本身的含义和国外对留学生教育所采用的方式而提出的一种对留学生管理的模式[3]。这种模式在留学生规模较小的阶段是比较合适的。但随着我校留学生教育的不断发展,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量也与日俱增。2012年,我校留学生共三个年级,总人数近150人,再加上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由教务处负责的教学管理工作模式已严重不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留学生教学管理归口改革刻不容缓。国际教育学院经学校批准成立教学管理办公室,设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相关教学管理工作逐步从教务处移交至国教院教学办。近两年的实践证明,教学管理的归口改革是我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并具有重要意义。
1.1改革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改革之前,教务处将主要精力投入在中国学生的日常工作上,因此有时会忽视留学生的教学事务,再加上语言沟通问题,使得留学生相关问题的处理易被拖延。以我校对留学生教学计划修订为例。我校依据培养计划,2010年重新制定了本科临床留学生全英文教学大纲和相应的教学计划并予以施行。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部分课程的课时设置与教研室实际上课情况不符合,个别教研室带教能力难以满足课时要求等问题。以上问题出现后,相关教研室向教务处申请调整,但因申请报告提交时间零散,申请程序复杂,又涉及外事,计划修订不能有效落实。改革之后,教学办加强与各教研室的联系和沟通,教研室直接将课时设置问题反映至教学办,教学办及时分析、归纳、汇总,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大大提高。
1.2改革促进了学院实现人性化管理
目前,我校教学任务落实已实现信息化、程序化。每学期期中,所有学院一同进行下学期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的修订,将修订后的计划报送至教务处,再由教务处统一下达教学任务书至各学院,各学院明确教学任务后,填报教学进度表,将进度表录入教务系统,最后根据系统内教学任务安排课表。但留学生新生教学任务较为特殊,因各生源国“高考”时间不同或其他因素造成每年新生报到时间不确定,且远远晚于中国本科学生。改革之前,为完成第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在教务处的趋同管理模式下,所有新生课程依据报到时间顺延,使得相关师生不得不在寒假加班加点地上课。天气寒冷,课程密集,学生极易产生抵触心理,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国教院教学办成立后,实行人性化管理,教管人员针对此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将第一学期的一门课程调至第二学期,减轻了第一学期的教学压力,并根据新生的报到时间变化及时更新课表,调整周学时,保证寒假前顺利完成教学计划,造福了广大师生。
2.构建留学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目前,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层次和国别数量均达到了空前的发展高度,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实现留学生教育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变,成为***府与学校面临的新问题[4]。为此,我校在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之后,专门召开了留学生教学工作会议,提出了“构建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全英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加强留学生教育内涵建设。
2.1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留学生教学管理体系
国教院在开展留学生教育中不断探索,逐步建立起留学生教育管理机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确立了由国际教育学院负责综合统筹的“大留管”管理模式:教务处负责学籍管理;国际教育学院负责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督;各教研室负责教学实施、课程建设;人事处负责师资培养;学工处和国教院负责学生管理;后勤保卫处负责后勤保障及学生安全;对外合作与交流处负责外教的聘请和管理。同时建立起由分管校长全面领导,院长直接督导,教学办执行落实的教学管理队伍,负责制定和修订留学生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组织留学生教学活动、教材建设工作等,并适时扩大汉语培训中心职能,将汉语教师作为国教院行***补充人员,负责部分学生管理或教学管理工作。
同时,国教院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建立了《徐州医学院留学生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徐州医学院留学生学士学位授予条例》、《徐州医学院留学生管理手册》、《徐州医学院留学生实习手册》、《徐州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授课教师遴选标准》、《徐州医学院留学生英语授课教师资格评审实施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各教研室在我校教务处主持下,共同编写了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全英文六年制教学大纲。
2.2加强留学生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工作是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中心工作[5],而师资队伍建设则是教学工作中的第一要务。近年来,我校采用多种措施加强留学生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一,强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徐州医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振兴计划”实施暂行办法》、《徐州医学院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暂行)》等***策举措,选拔专业能力和英语基础好或有出国经历的教师作为骨干投入留学生教育事业。第二,增加教师的境内外培训机会,定期组织校内英语口语培训、双语授课培训,选送英语能力较强及承担留学生课程教学的教师出国进修等。第三,加强竞争与激励机制。为提高教师英语授课水平,国教院将联合教务处与人事处,根据相关制度标准,从部分学科开始试行留学生师资遴选与认证工作。同时,完善留学生教师考评制度,对留学生任课教师实行***策倾斜,如增加出国进修机会,提高课时费等。
2.3严把生源质量关
现来华医学留学生生源多集中于东南亚地区。在招生环节上,我国大部分招收留学生院校严重依赖中介,生源竞争激烈。我在校留学生教育起步阶段,也曾为了满足生源数量目标而降低生源质量要求。学校在意识到生源质量对于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后,修订了《徐州医学院外国留学生本科临床医学专业(M.B.B.S.)招生简章》,并重新拟定招生合同,对于生源的高中成绩、入学年龄、体检结果和经济担保等硬性指标都作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
有学者认为,在目前学历留学生的招生环节中,缺乏一个统一入学的评价体系[6],这是影响生源质量的另一个因素。由于该评价体系的缺失,有些问题在学生入学后才表现出来。问题主要分两类:英语水平不过关和高中数理化生基础薄弱。英语作为留学生在华学习和交流最重要的语言媒介,直接影响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以我校留学生为例,有若干学生的英语水平差,甚至已影响到日常交流,这无论是对其课程学习还是对学院的管理工作都造成极大障碍。另外,留学生的数理化生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同样的教学难度,有些学生可以接受,有些学生却完全跟不上。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一方面给教师教学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势必会影响之后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为解决这些问题,学院现初步准备建立留学生入学评价体系,对于符合招生简章和招生合同条件的学生不再全部接纳,而是进行新生入学考试,主要考查科目为英语和数理化生等基础知识,入学成绩不过关者将被拒绝入学。
2.4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2.4.1听课与教学检查制度
国教院向来坚持教学管理人员听课制度和期初、期中教学检查制度。除每周两次的常规听课外,教管人员还会根据学生或教师的反映有选择性地听取课程。教学检查由教务处发起,全校各学院统一参加,主要形式为召开学生信息员座谈会、管理人员座谈会和教学文档检查。国教院教学办将检查结果和座谈会意见汇总后以书面形式交至教务处,再由教务处反馈给相关院系。此举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在实践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信息员大多数是学习认真、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虽然他们调查了全班意见,但角度难免会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同时,将意见反映到教务处,再由教务处代为反馈的做法,虽有权威性,但时效性不佳,往往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期。故而,学院于2012年开始实行评课制度。
2.4.2评课制度
评课采取纸质问卷形式,每门课程结课后即时进行。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针对于教师的上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项目给出具体分数,第二部分是学生填写评价和建议。教学管理人员计算出每门课程的平均分数并汇总评价建议后交给各任课教师,教师需针对评价结果书写整改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学院盖章后,教研室留档的同时也交至国教院一份。教学办及时整理评课意见,直接反馈给教研室的做法,改善了教学检查时效性不佳的问题;而且因调查范围广,收集到的意见比教学检查更全面、公正。
现行的评课制度是对课程作出整体情况评价,然而真实情况是一门课程通常有好几位老师授课,不能一概而论。为更有针对性,学院把评课细化为评教工作,将每门课程负责不同授课内容的教师一一列出,让学生给每位教师打分、评价。但一旦细化为评教制度,若还沿袭纸质问卷调查、专人统计汇总的方式将形成巨大的工作量,所以学院下一步计划建立留学生教务信息系统,学生通过***评教,系统统计,既可释放教管人员统计压力,也为实施“评选最受留学生欢迎的教师”的工作打下基础。
2.4.3教学反馈信息座谈会制度
教学检查和评课存在一个类似的问题——必须通过第三方传达反馈,师生没有机会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在有些情况下,即刻的交流是比教学检查和评课更高效的一种反馈方式。学院定期开展教学反馈信息座谈会,邀请学院领导与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参加,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每学期两次,期中、期末各一次,学生针对本学期的课程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也会针对学生本学期的表现提出要求和期望。座谈会的开展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和理解,对之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正面促进作用。
2.4.4教学督导专家组监控制度
为进一步完善留学生教育监控体系的建设,保障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成立了留学生教学督导专家组,由分管校长、院长、教务处处长及部分教研室主任等十位具高级专业职称的教师组成,国教院教学办负责专家组的日常行***工作。督导专家组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对留学生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咨询和考核评估,为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意见和建议。开展的工作主要有:深入课堂听课,检查、督促教师的教学和留学生学习情况,参加信息反馈座谈会听取师生对教学活动的意见,为深化留学生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咨询和建议等。
3.实行规范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考务管理模式
国教院教学办全权负责留学生的考务工作,考务管理模式规范化、人性化。
3.1考试安排履行规范程序
每学期最早结束的一门课结课的前一周,教学办开始进行考试安排,包括考试时间安排、考场安排等。正式考试一般安排在课程结课一至两周后,每年级每周尽量只排一门考试,各年级考试不同时进行(避免与重修生的考试时间冲突)。
3.2补考、重修严格安排
参加补考的学生规定为提前递交缓考申请表和正考不及格的学生。无故缺考的、正考考试中有违纪行为的考生不允许参加补考,只能重修。重修在来年学期初报名,每学期每位学生不得报名超过三门,由教学办统一负责报名工作。
3.3监考严加管理
课程正考监考人员由教研室指派,补考监考人员由国教院安排。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巡考,教务处也参与部分考试的巡考工作,一旦发现违纪现象,严惩不贷。
在我院规范化考务管理的同时,特殊情况下也会适当变通,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使得管理更加人性化。此外,学院还会积极吸取留学生对考试管理的意见,每学期期末都组织学生进行考风测评,参考学生对考试管理的反馈改进之后的考务工作。
总之,医学留学生教育巩固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培养质量[7],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留学生教育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特点,在***“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十六字方针的指导下,不断探索新思路,改进教学管理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质量的国际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荣丽春.权变理论对留学生教学管理及其培养模式的启发[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1,28(3).
[2]岳凤文,刘佩梅,李晓霞.基础医学留学生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
[3][6]夏青.对来华学历留学生实施“趋同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9).
[4]朱志龙.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9(3).
医生留学工作计划第4篇
最近几年,医院的门诊、住院及相关的临床信息系统取得长足进步,但医院特需诊疗信息系统建设却相对滞后。
医院特需诊疗信息系统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以手工作业为主。目前特需诊疗科室对病人的处理基本上处在比较原始的手工处理上,从登记、排班、***、报告到档案保存和查找都采用手工或者半手工方式进行事倍功半,缺乏科学有效的处理,严重影响了科室对病人的处理速度。
缺乏规范化管理。当前,特需诊疗资料的保存、收集、分析、统计缺乏规范化管理方法。有些医院使用住院系统代替,如把住院系统用于急诊留观,导致统计报表的不准确并给病历管理带来混乱。
信息无法实现共享。为了让医生能够掌握病人的全部诊疗信息,特需诊疗信息必须能进行共享,无论在门诊部还是住院部这些特需信息应该都可以查询和浏览,提供病人相关诊疗信息。
因此,如果能够对急诊留观、放疗、透析、生殖等介于门诊和住院之间的一些特需诊疗进行信息化处理,对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加强病历管理、优化就医流程,并与门诊系统和住院系统进行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医院信息化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大设计原则
医院特需诊疗信息系统在设计中,主要应突出以下特性:
简单易用。根据急诊留观和特需病人门诊诊疗的特殊性,其要求操作高于门诊又低于住院,而且急诊要求操作简单、功能更具有人性化,必须在简单操作的情况下尽快处理病人信息和医疗业务流程,保证快捷、畅通、易用,节约时间,加快对病人的处理速度。
强调重点。该系统重点不在于庞杂的功能,而在于突出工作重点,强调简单实用,在于重点突出快速登记、快速处理医嘱、快速处理病历和快速处理费用。
突出共性。特需诊疗具有很多共同的属性,这些属性都可以进行合并研发,共用一套表结构和一个程序界面,减少研发人力资源浪费、减少开发时间,提高研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
整合差异。将特需项目中看似特异性的一些因素进行巧妙结合,求同存异,在后台数据结构上进行整合,只在程序界面上体现不同。
功能注重实用
系统主要针对急诊留观、放疗、透析、生殖等介于门诊和住院之间的一些特需诊疗病人,重点加强这些特殊群体的医疗信息处理能力,并与门诊系统和住院系统进行信息共享,让医生全面掌握病人诊疗情况(见***)。
特需(留观)登记。统一分配号段,根据病人主索引建立特需号,与病人ID进行对照。以特需号和ID号作为系统的主线,各特需号之间相对***。我们将特需项目进行分类,建立了特需诊疗类表,并对参加特需诊疗的科室进行单独设置,建立了特需科室配置表,配置跟科室有关的相关属性,并控制程序运行。
病人登记。主要登记病人以下信息: 特需号、ID号、姓名、费别、身份、初步诊断、就诊时间、离院时间和总费用等一些基本信息和业务信息。可参考病人住院主记录和病人主索引字段来进行设置,将信息记录到特需号索引表。
床位设计。立科室特需床位安排表,对床位或仪器进行管理,有些科室如急诊留观等可以根据科室设置进行床位安排,血液净化科可以将床位变成血液净化机编号。床位的处理就是给出床位的状态如预约、改约、结束***、出科等。
诊疗计划(医嘱)模块。与住院子系统类似,由医生下达医嘱或者医生下达口头医嘱由护士补充录入。为了加快医嘱处理速度,护士无需转抄医嘱,直接处理医生医嘱、录入后直接校对执行。医嘱保存后不可删除,未执行医嘱可作废。
药品处理模块。药品还是以门诊处方为主,与现有药品流程类似,可采取两种方法进行。一是存在大批量集中的病人和处方的科室,可以根据住院摆药方法,设计特需摆药程序,药房每天定时按该科室的执行计划(药疗医嘱)自动摆药,生成药品清单和待发药处方; 二是病人和处方无法集中的科室由科室处理执行计划(药疗医嘱)时直接生成药品清单和待发药处方,由药房来确认发药。
各种申请模块设计。开单申请参照门诊和住院医生站申请查询模式。申请时将申请信息写入检查申请表中,并将费用写入开单临时表和费用明细临时表,由辅助科室扣除相关加查检验费用。
护理信息。制定的护理计划直接录入到诊疗医嘱中,与医嘱一起处理,费用可以使用划价按钮实现对未划价的医嘱进行一次性划价,可以是单个病人也可以是全科室。
费用模块设计。对于计费问题要坚持以下原则,从哪里产生的费用还是由哪里执行扣除。与住院后台划价一样,根据医生医嘱进行划价,由科室选择全科、单个病人或多个病人每天自动划价,直接收取已执行医嘱的护理费、***费、其他费等长短期医嘱,费用直接写入门诊费用明细表。
病历档案设计。指电子病历档案的建立、书写、存储、调阅。用于初诊与复诊病人的病情记录,提供科室、医生常用门诊病历书写模板及相应编辑功能。采用经济实惠、稳定可靠的***卫病例文件服务功能,与住院病例类似,建立特需病历文件主索引,只允许经治医师修改病历。
病人转住院。急诊留观等病人可直接转入住院系统继续***,直接申请住院登记,将医疗信息带入住院模块中,并实现留观信息共享。
病人预约功能设计。根据特需诊疗要求,对长期***病人进行预排班,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首先设计特需诊疗病人每周预约表,用于定义每周病人的排班情况,然后再根据周预约表进行一个时间段的预约排班。如遇特殊情况可以临时调整周预约表或正式预约表,正式预约表也可以批量删除,然后重新生成。
科室人员设置及医护排班设计。首先设计了科室工作人员表,定义科室工作人员信息,记录在职人员和历史人员信息; 其次设计此表定义各科室工种类别字典,定义用于排班科室的工种; 其三定义了排班字典表,科室工作人员按工种分配每周排班预定,然后再根据时间区间进行自动生成工作人员排班表。
信息共享模块。支持医生查询病人历次门诊就诊信息及住院信息及辅助检查结果等。与门诊和住院医生站相结合,将特需诊疗信息查询等模块移植到病人信息中,直接供门诊和住院医生查阅。
医疗文书管理。可将各类宣传材料、专业教学与训练资料、讲义、学术报告资料、训练计划及考核成绩存档; 提供各种医疗***和医疗文书,各类抢救流程、质控标准、各类标准表格文书等。
我们对特需诊疗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后,设计编写了适合各个特需科室的专用信息处理系统,不仅解决了病人门诊看病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工作模式和管理方式,还彻底解决了以下弊病: 第一,病案查找困难; 第二,档案存储空间不足; 第三,病案安全性低; 第四,大量的医学信息无法萃取利用,一些医疗信息(病历资料、医嘱、病人检查诊断报告等)很难保存和传递; 第五,制定诊疗计划费时费力,而且手工计算的精度不够; 第六,患者对自己的资料情况和费用查询很困难; 第七,收费容易出现错收、漏收情况等等。
医生留学工作计划第5篇
【关键词】 品管圈模式; 精神病患者; 静脉留置针; 非计划拔针率; 影响
中***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3-0098-03
现阶段,医患关系较为紧张,静疗观念的要求呈多样化发展,静脉留置针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够降低血管损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舒适度[1]。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特别是在精神病患者的应用中,普遍存在挣脱约束、洗手泡湿或者是自己拔掉的现象,导致非计划拔针的出现。品管圈(QCC)指的是同一工作单位中或者是工作性质类似的人员科学、合理的通过有效方法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医院质量,减少资金成本的投入[2-3]。笔者以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的20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4年7月实施品管圈为标准进行分组,对品管圈模式降低精神病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针率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0例精神病患者,均满足精神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014年7月为界限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品管圈实施后)与对照组(品管圈实施前)。对照组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16~82岁,平均(48.4±4.6)岁,病程6个月~36年,平均(9.3±1.7)年;观察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18~85岁,平均(49.5±3.5)岁,病程7个月~38年,平均(9.7±2.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00例患者的知情同意书均通过医院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由于精神病患者的躁动、兴奋及拒食、拒药等因素,导致住院过程中,精神病患者存在多种不适,亟需营养物质、药物及水分的补充,***所需时间较长,因此使用静脉留置针,以降低患者的痛苦,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非计划性拔针率较高,因而实施品管圈。笔者所在医院品管圈成立于2013年12月12日,由1名辅导员与6名成员组成,均为药物依赖科成员,会议地点为护士站,活动时间是2013年
12月-2014年7月,每2周开1次会议,会议时间为1 h,总结上2周的工作经验并汇总,找出不足,再次应用品管圈知识,改进护理工作,以规范笔者所在医院的护理行为,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圈员出席率达到100%,品管圈主体选定为“降低精神病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针率”,选题理由为:降低患者痛苦、保护血管、减少医疗费用、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选题目的是:改进临床护理工作,规范护理行为,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改变临床护理理念,树立良好的医院品牌,同时改善圈能力设定是90%,改善重点在80%左右。圈成员通过现状把握寻找特性,将可能原因一一列出,并依据头脑风暴查找原因,制作鱼骨***,共4大方面,51个小原因,通过5W1H与5WHY自问自答,层层筛选原因,最后确定12个原因,并以医生、护士与患者3个重要方面为基础,确定5大真因。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针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拔针原因如下:回血堵塞不畅、患者自行拔脱、静脉炎、留置局部肿胀、局部红肿疼痛及其他。观察组非计划拔针率为13%(13/100),低于对照组的48%(4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品管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不仅需要圈内成员的相互帮助,而且需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明确工作目标,并对实施结果进行检验[4]。在品管圈开展过程中,需通过有效措施的实施,持续改善护理质量[5]。
由于精神病患者疾病的特殊性,患者无法自理或者是遵医嘱用药,需要长时间输液,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因此使用静脉留置针,但是非计划性拔针率居高不下[6]。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实施品管圈,以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针率。同时实施以下措施:(1)重视护理人员的培训,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留置针护理,并制作PPT课件,制定合理科学的留置针护理流程,对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反复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形成系统、规范的全员培训机制,定期进行考核[7];(2)健康宣教,在使用留置针前,需详细向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留置目的、优点及意义,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保证患者在最佳状态接受***。若是精神病患者较为躁乱,需与患者家属进行详细地沟通,并在获取患者家属的同意后,开展保护性约束[8]。保持患者穿刺部位的干燥性与清洁性,避免脱出现象的发生,以降低液体渗漏、堵管、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嘱咐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需注意防止静脉留置针肢体活动过度、下垂等情况的出现,以避免堵塞留置导管,严禁淋浴,首先护理人员遵照医嘱对患者的输液量与输液时间进行评估,一般情况下,患者的输液量超过1500 ml,输液天数超过3 d,最好使用静脉留置针,其次对患者的意识状况、精神状况及***配合度进行评估,并做好约束带、绷带固定等,对患者的血管状况、皮肤状况及肢体活动度进行评估,最后详细向患者家属解释,以获取患者家属的同意后进行保护性约束;(3)提高临床护理监管力度,由护士长对护理人员的留置针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统计留置针穿刺次数,纳入科室绩效考核的范畴中[8]。针对科室新进护理人员需安排带教老师进行专业培训与考核,在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培训计划如下:讲授留置针相关专业知识,并进行标准化评估,随后进行1 d的健康教育培训,并进行现场示范操作,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践,最后由科室总带教老师进行严格考核,考核合格后上岗,不合格人员重新参与培训。
静脉留置针属于我国临床输液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在护理人员工作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因此需重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9-10]。尤其是精神病患者,由于其精神不正常,留置针日常护理难度较高,更需要护理人员费心。留置针操作环节如下:血管选择消毒穿刺送管固定封管。
品管圈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精神病患者的痛苦,保证患者临床***的顺利进行,保证精神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从而提高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同时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技术操作熟练度,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医院品牌。
笔者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非计划拔针率(48%)明显高于观察组(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吴晓霞,董敏,吴玲燕,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鼻饲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49-1651.
[2]李月美,张玉清,罗明琴,等.品管圈活动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J].护理学杂志,2014,29(16):61-64.
[3]梅伟乐,郑丽亚.品管圈在ICU降低机械通气意外拔管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5):4372-4373.
[4]梁青,杨柠.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意外拔管中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3):95-97.
[5]李小玲,陈贤,张美蓉,等.品管圈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5,23(3):257-258.
[6]李里英.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5):141.
[7]刘欢,刘娜,刘燕,等.“A-C-L”导管维护程序应用于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110-111.
[8]魏艳君,李锡霞.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3):353.
[9]赵雪颜,夏伟冰,陈洁桃,等.不同静脉穿刺方法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4):468-469.
医生留学工作计划第6篇
关键词:医院建筑; 抗震; 荷载; 设备夹层; 防辐射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everal hospital structure design experience, from the structure concept, calculation, construction stage and late equipments installation of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hospital is summarized, and proposed to the hospital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should pay attention some questions and experience.
Keywords: hospital buildings; Seismic; Load; Equipment sandwich; Radiation prevention
中***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几年先后完成了张家港第一人民医院,安徽省心脑血管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东莞第三人民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新安医院(***一),深圳市滨海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深圳市坪山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光明医院等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医院。结合这么多的设计实践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及经验进行如下归纳。
一、抗震性能设计
医疗建筑机构无论在百姓日常生活的医疗保健及自然灾害面前的灾难救助中都是极其重要的位置;所以在结构设计中选择受力明确,传力途径简单的结构类型,使其具有良好的抗风、抗震性能。
在《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GB 50223—2008,“医院建筑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第4.0.3 医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三级医院中承担特别重要医疗任务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 2 二、三级医院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具有外科手术室或急诊科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用房,县级及以上急救中心的指挥、通信、运输系统的重要建筑,县级及以上的***采供血机构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3 工矿企业的医疗建筑,可比照城市的医疗建筑示例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目前一般设计院设计的省市中心医院多为二、三级医院,即划分为重点设防类。特别是在汶川地震后,国家及地方加强了对医疗机构的抗震设防要求,在地震局《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及地方规定如:深圳《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SJG 01-2010),安徽省地震局公文中对于医院类必须专门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以此作为抗震设计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医疗建筑除了门诊、医技、住院楼外,还有些附属医疗设备用房,如氧气站,污水处理站,动物实验室等,这些建筑作为完整医疗体系的一部分同样在自然灾害中不能中断运转,所以抗震标准应该和主体一样。
二、荷载取值
医疗建筑由于工艺、设备、房间功能多样性,其《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上的规定难以涵盖;结合我院在实际的医疗建筑设计中、与设备厂家及医疗机构配合经验,总结出了一般性医疗房间的荷载取值,见表。
医疗建筑中电梯种类繁多,各个功能也不尽相同,如,医梯、客梯、货梯、提升梯(药房使用)、无机房电梯、还有物流小车等等,荷载不能简单的套用规范,而应按设备厂家的参数复核,其中医疗电梯与民用的电梯的机房荷载相差较大,按照现行规范的荷载显然不能满足需要,需要仔细核对厂家医梯的电梯荷载参数。
三、抗震单元划分设计
医疗结构中门诊,医技,住院楼相对是比较完整的医疗工艺划分,设计中也常以此功能分区为结构抗震单元单体,对于一些由于建筑医疗工艺中不宜划缝的超长结构,首先构造上加板厚配筋、划分后浇带、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有限元分析应力分布,应力较大区域采取加强措施;其次是化学添加剂,补偿混凝土收缩;最后也可以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来抵抗温度应力,在滨海医院超长结构中,这些措施的使用有了良好的效果,在施工及后期高温天气得到很好的验证。
四、楼板结构设计
区别于普通建筑,医疗建筑由于医疗设备工艺的特殊性,有大量的降板及板厚设计要求。例如:1)口腔科:医疗工艺特殊,需要特别的排水设计,所以结构设计一般预留300mm的整体降板来满足要求;2)洁净房间:如药库等有洁净要求的房间,房间顶不能有排水管的出现,上方有卫生间需要整体降板600mm,将整个排水管完整的隔离开。3)特殊设备房间:如X光,CT、ECT、DR、DSA等房间由于设备安装需要专门的设备检修管沟,整体的房间及控制室需要降板300mm,而MRI房间,降班更需至450mm;由于设备的重量较重,回填考虑用混凝土回填。4)卫生间:座式、蹲式及无障碍卫生间的不同降板高度。
五、设备夹层的设计
由于现代医疗工艺的复杂性,管线众多,在设备转换层中,房间需要与管线有结构层隔离;所以出现了专门为了隔离设备管线的夹层结构,在设计中,尽量减少梁高,保证楼层净高,同时避免出现抗震不利的短柱、薄弱层、刚度突变层。夹层结构若按混凝土结构设计夹层,易造成楼层形成短柱及由于层高较矮上下层剪力突变,故一般优先考虑钢结构夹层,混凝土结构上预埋埋件,钢梁与主体连接为铰接或滑动支座。楼板采用钢板加50mm的混凝土面层,减轻新增结构自重,同时设计中也应该考虑钢结构的耐腐蚀、耐火性能。
六、防辐射结构专项设计
放射影像科布置有CT机,X射线机、MRI(核磁共振),胃肠造影、DSA,ECT等,由于射线会引起物质的直接或间接电离,对人体将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在设计和施工工程中,做好射线的防护工作十分重要。在结构设计中,首先射线防护房间采用240mm实心砖砌筑(对于MRI,CT房间为370mm),高度范围内不的留施工孔洞,当范围内有预留设备安装口时,其后需要衬以铅板;墙外防护层的粉刷由专业厂家配合施工。
核医学直线加速器机房,其主射线方向钢筋混凝土墙厚2600mm,顶板厚2600mm,副射线方向混凝土墙厚1300mm;顶板厚1300mm,具体的尺寸大小需要和设备专业厂家密切配合后确定。由于直线加速器为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其厚重有利于屏蔽射线的同时,由于受水泥水化热和混凝土收缩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是墙体产生贯穿裂缝而导致辐射外泄,因此在施工和设计中应相应采取措施:1)防护墙的配筋,由于墙厚较厚,计算上基本按构造配筋即可满足强度要求,为了更好的防止裂缝的出现,一般尽量采用小直径,小间距钢筋布置,中间加拉结钢筋。2)施工中合理分段留施工缝,我们可以按底板,厚墙,顶板分三次浇筑,施工缝结合现场情况预留,为了消除施工缝对于混凝土防护结构的消弱,将施工缝设为台阶状,并设置止水钢板,防止射线的渗透。3)机房和顶板的混凝土施工,注意防止裂缝产生,施工过程应参考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从材料、配合比、施工方案,养护等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来预防裂缝的产生。另外由于机房墙体很厚,必须密切配合各专业预留墙洞口,管线的预留沿墙厚纵,横方向倾斜45度,室内侧应避开主射线照射区域。
总结而言之,概念上正确选择设防烈度,划分抗震单元;核对实际医疗荷载,密切与相关设备厂家配合,得到实际设备参数;重视医疗工艺上的要求,放射科及核医学等涉及二次深化设计的工艺更需和结构专业紧密配合,墙厚,防护厚度,包括后期的设备进场安装路线,预留设备孔洞;医疗建筑结构的设计,更加需要与建筑,电气,给排水,暖通,智能专业的互相协作,才能完成一个好的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GB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医生留学工作计划第7篇
《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的卫生技术人员一共620.3万人,其中,各级医院占了370.6万人,社区卫生站和乡镇卫生院合计却不足200万人。农村医生缺口53万,但每年却有50万医学院毕业生转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全国医院数量共约2万家,而社区和乡镇卫生院(站)加起来,超过了7万个。《公报》还显示,2011年年底,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一共112.6万人,却要服务66万多个村卫生室。
更严峻的是,农村全科医生匮乏。全科医生是指能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对乡村患者尤其重要。按照理想比例,中国至少应配备60万名全科医生,但据媒体公开报道,我国目前只有7.8万名,且素质不容乐观。
一方面是学医的人多了,另一方面基层卫生机构却是人才难留,医科大学生在城市就业持续“过剩”,为了留在城市,一些医科生被迫转行。
其实,大量基层医生流失和医学毕业生不愿到基层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待遇太低,收入不及大医院的1/3。很多社区医院医务人员收入还没有当地街道办或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收入高。正因如此,有的农村基层卫生工作者不得不半耕半医,有的城市基层卫生工作者要么离开基层,要么放弃医护职业。二是技术水平很难提高。基层病人少,多是常见病,自己的水平很难提高,要***文、评职称都很难。三是中医处境艰难。现在很多人习惯“有病看西医,调理看老中医私人门诊”,卫生院的中医科没有生意。
让医生扎根基层
根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我国将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培养培训。《国家“十二五”期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指出,到2015年,要培养15万名全科医生,定向免费培养已成为“利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