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篇1
关键词:农村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全员参与
中***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9-0030-0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关注。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的现实需要。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教师的心理辅导技能,培养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技能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教育工作者理应关注并积极探索新时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分析
教师心理辅导技能是社会高度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它以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了解为基本出发点,以教师具备的心理健康知识为基础,采取恰当的问题疏导与解决策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教师心理辅导技能包括教师自我心理保健的意识、全面认知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技能、关注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技能、促进与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能力、评价心理辅导工作水平的能力等。综观目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状况,大多强调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与灌输,忽视心理渲泄与疏导、倾听与感情沟通的积极作用,习惯用理想化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超越学生思想发展的现实状况;忽视学生个性的差异,喜欢搞整齐划一,常采取高压和威慑方式逼迫学生就范,这不仅很难为学生所接受,相反极易加重其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心理困扰。学生的心理困惑与不适问题急需得到有效的疏导和帮助,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尚未走上职业化之路,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缺乏专门的心理辅导技能,往往对这些学生采取严厉的管理、批评和惩戒措施,更易加剧学生的心理障碍,延误心理***的时间,造成严重后果。中小学教师如具备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就可以避免许多问题的发生。特别是当前农村留守学生不断增加,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为重要。
众多调查研究表明,农村中小学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的学生为数不少,近年来大多数学校也开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校大多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等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进入实际运作阶段。但从近几年相关工作实际情况来看,不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界限、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阻抗现象等问题尚未得到较好的解决,不少学校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多少实际行动和具体措施。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配备不足。可以这样说,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靠几位心理辅导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而且,许多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都是兼职的,能够真正从事心理健康指导的老师严重匮乏,相关场地和设施也远远无法满足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需求。同时,这些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的接触较少,往往被动等待学生上门咨询的较多。随着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对心理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单靠心理咨询部门的工作已无法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需要。因此,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技能并借此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十分必要。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起着迅速反馈、跟踪辅导、及时防范的作用。作为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中小学教师如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巧和方法,就能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边玉芳(2002)等对全员参与学校发展性心理辅导曾作过实验研究,证实方法切实可行[1]。因此,我们不能把心理辅导的责任全推给班主任或有限的几个心理咨询辅导老师,全体中小学教师都有对问题学生进行辅导心理疏导与减压的责任。如若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素养不断提高,共同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关注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就能形成心理辅导的合力,造就和谐的学校育人环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这不仅可以提高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渗透到各科知识教学中去,而且还可以为学生和教师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既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维护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心理辅导的优势
由于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自身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教育条件相对滞后,许多学校师资缺乏,甚至于一人包班,这无疑给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落实增加了难度。但作为一支活跃在农村教育教学一线的特殊队伍,农村中小学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多,相处时间长,扮演着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殊角色。作为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农村中小学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推行者,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诸多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贴近学生,亲和力强。与专职心理辅导老师相比,虽然各科任教师的有关理论知识相对不足,但他们更贴近学生,亲和力更强。一般说来,学生愿主动接触科任教师,接受科任教师的意见,科任教师可发挥其工作主动性和情感信任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同时,科任教师比中小学生年长,对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动态较为了解,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即使遇到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科任教师也可以在第一时间与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有关人员及时沟通,为寻求最有效解决方法赢得宝贵的时间。
2.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中小学常以班级为单位,分年级配备科任教师,这种配置有利于科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管理与辅导。从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说,中小学生心理既有诸多相似的方面,也有因年龄、家境等因素而导致的差异。他们可以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共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个体差异灵活选择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这样的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工作开展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3.教育示范,潜移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除常规的课堂教学及心理咨询与辅导外,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中小学科任教师在其工作与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先锋模范作用可以具体化、人格化,他们是学生的学长,也是学生的朋友,可以将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学生分享。当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绝大多数是适应性问题与发展性问题,其中以学习压力、人际适应和弱势贫困问题最为突出,真正属于心理疾病的只占极少数。中小学科任教师通过个体努力并接受正规系统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培训,可以在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弥补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诸多不足。
三、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学生心理辅导途径分析
就当前农村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言,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学习适应、生活指导、人格发展、升学就业等方面。这些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心理困扰和实际的心理需要,也是他们内心的直接呼唤。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辅导技能培训可以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1.专家引领,全面提高教师心理辅导技能。吴桂翎、申继亮(2000)的研究表明,丰富的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前提,教师的发展心理学知识水平越高,对学生心理特征的把握越好[2]。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学习压力、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和教师的教育方法。从一定层面上说,教师是学校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和根本。只有教师的心理辅导技能得到发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才能得以提升。学校要善于创造条件,给教师提供走出去的机会,或者是把心理专家请进学校来,实行“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让教师有机会聆听外面世界的声音,直接与专家对话。专家引领是平等的对话,是心灵的交流,是思想的碰撞,是理念的提升。通过专家引领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诊断和评价,研究与分析,引领教师的教学行为,并逐步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机制,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这样可减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盲目与盲从,对于教师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的心理教育理念是大有裨益的。
2.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提升教师心理素养。农村中小学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业务进修与提升,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从内部找潜力、找活力,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现代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升学的激烈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一些教师极易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和较高的心理素养,学校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指导教师运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又乐观、稳定而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心理健康教育以了解学生为基础,以创设和谐气氛与良好关系为前提,教师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教育。
3.加强学校师资培训,重视校本心理培训。辅导教师的素质是辅导的关键。综观我国的学校心理辅导现状,合格的辅导教师的缺乏是阻碍我国中小学心理辅导工作开展的瓶颈,因此要使辅导工作顺利展开并取得应有的效果,辅导教师的培训是第一位的。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问题是缺乏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多数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不能自觉地运用心理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大部分教师局限于大学时代学的那点心理知识,知识的陈旧造成以不变应万变的局面,只能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部分教师管理方法不当,也易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重视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心理知识的培训应成为新课改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申继亮、彭华茂(2002)等早就提出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以实施全员、全科、全过程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基础,建立一个分层次确定重点的多层教育体系[3]。教师可通过一边学习、一边辅导,在辅导过程中碰到问题再求教别人或进一步学习提高途径,使教师由传统的一般意义上的教师向心理辅导教师的角色转变,由心理辅导的门外汉慢慢开始走上专业化的道路。
4.重视心理辅导的学科渗透方法,并结合各种活动进行心理辅导。要让全体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到心理辅导活动中来,通过学科渗透的方法是一个重要途径。在学科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条件、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开设一些既有学科特点,又兼具心理辅导功能的活动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化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要用开放的心态接纳每一个学生,要创设积极、民主且富有人性化的环境,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知识,并在其中渗透心理教育内容。最好的辅导,最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条件,是一种综合的环境,一种氛围,林孟平称之为“积极取向而人性化的校风。”[4]可以说,许多学科中都有大量的知识点可以和心理辅导主题相结合,采用适合的课堂组织形式,把心理辅导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如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同时,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有大量的时机可以结合辅导主题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这些机会比起专门设计各种心理辅导课开展辅导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有效利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辅导,这样自然也就让全体教师都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边玉芳,李绍才,祝新华.全员参与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6):697-701.
[2]吴桂翎.初中教师对学生心理特征知觉水平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篇2
关键词:朋辈辅导;教育方式;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立心理档案、个人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培训等都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开展的项目。对于宣扬普及心理教育的根本知识,以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小学生心理阻碍的发生率的减少所产生的成果都是由于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索求无法得到补给的原因是我国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还比较单一化、形式化、专业化的师资能源也缺乏。然而朋辈心理辅导在这种状况下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起点,对于专业心理咨询和辅导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朋辈辅导的优点
1.拓展朋辈辅导的利用价值
心理辅导老师由于对学生的烦恼和困惑不了解,并不主动地去与学生相交流,而只是在心理咨询中心里面等候学生的到来,这就造成了只有自愿去心理咨询中心的学生才能与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互相沟通。然而发生在同龄、同学朋友之间实行的这种心理辅导称为朋辈心理辅导。这样的辅导方式开拓了心理援助的广泛局势。因为劝慰者与当事人接触频繁、距离亲密、亲亲相关、甚至同住一起,在朋辈心理辅导这种模式中给予慰藉、鼓励、劝解等心理辅导是相对方便的。
2.朋辈辅导方式较为便捷可行
朋辈心理辅导和专业的心理辅导相比较之下,它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干扰。当事人与咨询顾问在专业心理咨询的情况下是相互需要时间来建立彼此的信任搞好人际关系。然而,朋辈心理辅导则不需要这个程序。朋辈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都是与当事人关系密切的同学或朋友来担任此工作的,因此能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便于他们之间的交流,从而使其更轻易地采纳他们的提议和见解。另外,是由于担任朋辈辅导心理辅导的同学通常会与当事人在一起生活和学习,这些原因增强了心理辅导的时效性,能够更好的督促提议的执行和环境的改善。
二、朋辈心理辅导应用于中小学生
1.建立朋辈心理辅导的职业团队
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源”动力是建立中小学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中小学生心理协会主干、班级心理保健员(或称心理气象员、班级心理委员、心理链接员等)、宿舍心理信息员、心理热线电话接线员、学生会干部、***团干部、社团核心人物等学生组成了实施中小学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团队。朋辈心理辅导员网络体系是以班级心理保健员、宿舍心理信息员为主,心理社团等学生团体为辅的,从而建立了朋辈心理辅导员团队。
2.建立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若想建设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成立基本的心理援助能力与危机所抗衡,就需要依靠班级心理保健员、宿舍心理信息员。主要原因是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员中班级心理保健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是通过专业训练的,它也是在朋辈心理辅导中能够深入班级和素色的主动力。班级心理保健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发展的方向:在注重班级学生的心理情况的同时,向学生简要说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救援措施;关于朋辈心理辅导活动应当那个积极开展;从而对于班级学生心理动态深入了解及时解决,当发现某些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相对严重时,向学院领导和教师及时告知,或者寻求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将学生转送到那里;这样能够防止学生心理危害的事情发生,所以应当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
3.倾听和倾诉对心理辅导的作用
耐心而积极的倾听的概念是主动指引、积极思索的过程,并不是被动地听取对方倾诉的过程。倾听当事人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怀着采纳的心态并时刻提高注意力,对于对方的情形完全明了,恰当的时机做出提问,从而明确咨询目的。心理辅导有时候仅仅靠认知的倾听就能够取得成功。因此为了能够调解当事人的躁动不安心理,使其不悦情感能够得以发泄,我们就应该耐心而积极的倾听,只有这样对方才会感到温暖和关爱,心里的防御性才会降低,营造信任的氛围空间。
总之,如果学生遇到很严重的心理问题时,为了避免错过最佳的咨询时间,我们应当及时向心理咨询中心报告,朋辈辅导员不能取代心理咨询室的咨询,它只是一种辅助方式。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中小学心理辅导中那颗耀眼的明星就是朋辈辅导方式。
参考文献:
[1]孙炳海,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述评.思想理论教育,2003(9):54-56.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动态;辅助指导
近年来,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迅速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们需要明白,教师在小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地位,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教导者,而是一个朋友,一个倾听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的主体是学生,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辅导老师的作用在于营造和谐、轻松的心理氛围,使每个学生进一步了解自我、寻找自信,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拓展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定位
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其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学会自我反省、自我学习、自我思考,使学生内心与外界生存环境相适应,从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心理教育活动课中,它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也不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而是将学生的心理发展作为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主线而设计课程。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只是一个朋友和倾听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学会自助,促进班级成员的互相合作。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反思
1.明确目标,是上好心理活动课的基础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是专门的学习心理专业的课程,也不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在心理辅导教育的大前提下,以心理学理论知识作为背景,经过处理之后以更通俗化、生活化的形态展现出来。心理辅导活动课主要还是让学生通过问题探索、互动讨论、意见回馈,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澄清认识、自我成长,达到“自己发现自己”“自己求助自己”的辅导目标。
2.正确把握心理活动课的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学生自身为中心,并为学生提供一个放松的环境和心灵的缓冲地带,使学生有机会可以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更好地发现自我的价值。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我意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人际关系辅导”“生活适应辅导”,需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其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营造课堂氛围,与学生真诚沟通
小学心理活动课应该贴近学生,急学生所需,在开课之前,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最关心的事情,最大的烦恼在哪里,努力营造出课堂上的友好气氛,作为一个朋友和倾听者,与学生进行真诚的沟通,培养学生***思考和自我反省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遇到人生岔路的时候,可以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4.贴近学生生活,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健康活动课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提高学生对活动的兴趣,排除心理障碍,体验活动课的乐趣并且有所收获。学生内心真正关注的问题,真正的烦恼所在,才是教师开展活动的重心所在,而不能盲目地制定活动主题,那样只会让辅导活动课的开展变得无趣,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5.以体验为重点,唤醒学生内心感受
心理健康活动课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要避免把活动课上成心理知识的传授课。教师需要在活动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辅助学生进行思考和讲述,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在活动课中,关键在于学生内心与课程主题达到共鸣,表达出内心真正的想法,这些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学生以自我体验为主。心理的辅导不是说教,老师不能代替学生做出决策,而是协助学生,让他们用内心去感受课堂主题,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确的抉择。
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大部分都在学校中,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和讨论辩论、自我反省等形式,使学生学会自我反省、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了解并掌握一些心理保健的方法和技巧,形成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全人格,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获得心理上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 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6).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篇4
7.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各学校都已经成立了心理辅导室并着手开展宣传活动、建立学生心理挡案、开展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开设心理辅导课,以多种方式、多条途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亲爱的读者,为您准备了一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请笑纳!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1时间真快,转眼间半年时间就快过去了,在这半年时间里,我充分运用了我的专业知识,让同学们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得到全面的放松,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下面我将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的日常管理工作。
首先,心理咨询工作。可能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式走进课堂的原因,这学期开学以来,接待来访的学生不是很多。而来咨询的学生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是:一般学习问题(包括厌学)、考试焦虑、人际交往、神经衰弱(包括失眠)、适应问题、个性发展问题、情感问题等等。从咨询的内容来看,高一年级的学生主要是适应性、人际关系和家长沟通的问题;高二年级的学生则主要是学习、恋爱的问题,高三年级的学生则以高考焦虑以及和家长沟通交流等问题。
从总的咨询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解决了来访者的心理问题。通过面对面的心理危机干预,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案例,解决了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了部分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休学、退学、转学的现象,心理老师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过程中也始终贯彻全心全意为咨询者服务的宗旨,热情诚恳地倾听学生的困惑,认真负责地科学疏导,为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服务。
其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直接引进课堂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今年,学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并选择了合适的心理教育教材,同时,我们心理老师根据实践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每节课都围绕一个中心,对学生进行感情、意志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指导,并运用故事法、情境法、角色扮演法、讨论等方法,在老师精心设置的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人格重塑、心理调适等。
再次,开展心理讲座,进行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高三学生承受着高考的压力,每次模拟考试后,学生的信心受到打击,因此常出现考试焦虑,为了能让高三的学生顺利进行高考并考出好的成绩,心理辅导老师定期的为高三学生做一定的心理讲座,让学生重拾信心迎战高考。
最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宣传心理知识,同时学校还组织了学生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制作心理小报、黑板报等。同时,学校还组织我们心理学老师去参加贵阳市组织的各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学习活动,让老师的理论知识和上课技巧都得到了提高。
本学期的工作到此就告一段落了,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我们在不断总结经验,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更高的创新。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2时光荏苒,一个学期又要过去了,这个学期当中,心理健康工作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常规工作:
心理健康辅导课程的开设:本学期在初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这些学生基本上从未参加过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对心理完全没有概念。为此,本学期心理健康辅导课的内容主要围绕在对心理、心理健康的初步认识,及心理学基础知识。针对这个年龄的发展任务(认知发展和同伴交往,增加人际交往技巧及学习方法的辅导,共十六课时。课程内容的选材尽量使心理学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帮助解释,将身边的现象用心理学观点去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接受心理知识,并在方法上努力做到既实用又便于操作。
心理咨询工作在原来的模式上,今年新增加了网上咨询,开设电子信箱,帮助那些不愿意来心理咨询室当面咨询的学生。 除此之外,为初三学生特设了心语信箱。初步实施效果还不是非常理想,在下学期要加大宣传力度。
心理联络员网络的建立:各班挑选心理联络员定期与心理老师联系,关注、沟通同伴中出现的心理现象及问题,形成心理联络机制。每星期心理委员汇报班级情况给各年级组长,并进行记录,组长汇报给心理委员。为了增加心理委员的知识量,提高其工作技能,每月对心理委员进行一次心理学知识培训。本学期开展了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和网络成瘾的两次培训。通过培训,学生普遍感到受益匪浅,也能够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发现同学的问题,并及时通知心理老师。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3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遵照市教科所和学校的工作部署,围绕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心育活动,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小结如下:
1、继续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克服学校心理咨询室设施简陋的困难,使各项工作正常化开展。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完善心理咨询团队,正常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附:__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梁锦茂
副组长:赵志平、王冬妹、农建达
成员:领导、资深心理辅导老师:梁锦茂、赵志平、王冬妹、陈丽国、韩志红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班在读的老师:唐吉香、梁皓华
国家心理咨询师:林海云、苏桂英、朱健敏、郑阳春、梁小婵
经过心理辅导专业培训的老师:韩志红、陈 玉、郑中、农建达、温毅珍、苏荣辉、庄俊 等
年级组长:韦海雄、苏明亮、黄少***、钟 敏、何志红、黄英春
各班班主任
3、协同***教处组织开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发挥班主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主力***的作用,通过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此项工作有序开展。
4、对教师开展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在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通过各种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作用。
5、向学生推介心理健康科普读物,开展读心理健康科普读物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
6、协同教务处举办毕业班备考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耿春华对初三、高三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
7、邀请教科所所长杨春城所长来校开展教师心理健康讲座,为教师缓解工作压力,增强职业愉悦感,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提供帮助。
8、派教师参加市教科所举办的由知名专家主讲的应考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回校后对毕业班师生进行传达,为毕业班师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加中高考,夺取升学考试的胜利作出贡献。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4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于__年10月。在上级指导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指导中心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成立,相关文件出台
根据国家***、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开展,__年10,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田中朝副局长为主任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达了
永教[__]151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并颁发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方案(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员任职资格及优秀心理辅导员评比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主任任职基本条件、职责》等具体操作规定和办法,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统一部署,明确要求,切实开展
为贯彻国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有关指示,推动和落实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制定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无目标性和错误操作。
三、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完善了管理办法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我们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一级工作机构,市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考核工作;二级工作机构,各学区辅导中心、市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三级工作机构,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我们做了如下规定:(1)首长负责制原(!)则。各中小学校长、各学区辅导中心主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2)日常化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3)全员参与原则。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负有责任。(4)督导原则。学校必须主动、积极地争取和接受上级指导中心及专家的督导,以克服自身工作中的盲目性或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们把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均列为考核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将作为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
我们还规定了考核的内容、方式和评奖办法,使考核措施具体化。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为尽快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我们开展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活动,争取到__年,有10%的教师获得省教育厅认证的心理辅导员上岗资格证书,100%的教师接受过一轮培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确定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责任单位,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
2.确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或技能培训相结合,
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定了培训方式的多元化。
外出进修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来讲学、校本培训和自学讨论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实施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的专家相继应邀到讲学。大批的教师到杭州、宁波、金华等地进修学习。
4.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德教育、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名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初级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以及其他培训工作之中,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5.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个案征集和评比为手段,内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
中心成立后,我们已经搞了一次论文征集、一次个案征集活动,收到论文、个案近300篇,教师已经树立了心理健康观念并自觉运用于实践。
6.培训活动有声有色。
第一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受到了全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热烈响应,有176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二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活动也即将展开。本学期我们将组成讲师团,开展巡回讲课活动,对全市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7.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
各学校都已经成立了心理辅导室并着手开展宣传活动、建立学生心理挡案、开展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开设心理辅导课,以多种方式、多条途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8.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化。
市教师进修学校申报的课题《区域性推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已经获得省级立项,同时有30多所学校也已经开始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题的研究。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5一、工作思路
1。背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主要放在帮助学生适应中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确令人担忧,据我国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表明,目前,近30%的中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更甚者,贵阳市某中学一项调查显示,该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近80%。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类别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表现为厌学、焦虑、孤僻、自卑、自暴自弃、敌对、逆反、狂妄、网络沉迷,社会交友不良等等,甚至导致犯罪和自杀。
2。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心里健康水平,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使学生达到: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学习;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智力正常,人格完整等六个方面的要求。
二、具体举措。
(一)领导重视,严密部署:
1、高度重视: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需要,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的需要,是为学生终生不断进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的需要。
2、严密组织: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是严密的。
校长亲自担任领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管德育的领导直接负责,充分联系少队,团辅导员及班主任,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组织上的保证。
我们采用了‘三位一体’,即以心理辅导与咨询为‘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线’,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为‘面’的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严格考核: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规划中,不论是学年还是学期工作计划都将心理健康教育例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
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期要制定单独计划,进行总结。
(二)专业教师,人员落实:
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深度和教学应用,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开展、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我校除了具有专业专职心理教师两名外,先后派出王兴刚,龚静奚,等九位老师参加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并取得了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证书。
(三)、全校动员,健康教育
1。广泛宣传,多方渗透
积极有效的宣传,对于心理健康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如阅览室的报刊和书库适当增加了心理类的书籍和报刊杂志,校园广播台,板报栏也充分发挥了其重要作用,内容积极健康,贴近教育,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并力求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我们通过合力,全体教师都参与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他们在教授本学科知识的同时,还对心理知识进行恰当渗透或心理技能的训练,由此,学生在学习数理化的过程中,即提高了学科知识水平,又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心理素质逐渐的提高。只有在这样的一个大的环境中,广泛的教育下,人人参与的情境中,才能从根本上转变现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艰难局面,得到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认可与重视。
2。原因分析,有的放矢。
我们调查之后发现,主要问题有:
①学习问题,包括学习困难,成绩落后,考试焦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学习问题是大多数学生所困扰的。
②人际交往问题,包括人际关系问题,异***往问题和家庭关系。由于自身的某些原因,性格上或是没有掌握好人际交往技巧,和同学之间相处不和谐,要么关系冷淡,凡人不理,要么关系紧张,剑拔弩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独生子女从小养成的自我中心的心理,别人都要围着自己转,没有学习和别人交往的技巧,容易和人发生冲突或交往不当。异***往似乎是青春期阶段学生和教师的用恒话题,现在也是一样的受学生关注。家庭中和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多的被学生们提出,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太多的干涉自己,从一系列的由于父母监管过严,孩子杀父母的事件中我们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更多的探讨家庭教育存在的弊端。
③自信心、自制力、情绪控制等问题,这些应该算是一些常见问题,是学生们成长的一部分,反映出他们更多的关注自己,感受自己,渴望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
同时,造成学生不良心理的原因是多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我们班主任经大量工作,详细调查了解,掌握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个性,兴趣,甚至父母亲教育程度、工作及家庭关系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健康教育工作才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身正为范,教师表率。
教师职业需要你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双公正信实的眼睛;永远操着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教师是中小学生心目中的“神”、人生路上的“灯”,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在学生的眼里都是可资模仿、借鉴的榜样。教师个人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学校严格要求,每一个教师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注意衣着,言行,提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4。不拘一格,方法灵活:
(1)以班会、团队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并定期投放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以国旗下演讲、校园广播站为途径,用学生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生本教育,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指导阅读、举办讲故事比赛、参观访问、课堂讨论、自我表述和自我评价等,旨在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和水平。
(3)活动体验法,即通过亲身参与,加深体验,以丰富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如做课堂游戏、心理剧、团辅;
(4)行为改变法,即在引导学生在认识上分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基础上,鼓励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行为训练、行为塑造、榜样示范和游戏性的奖励和惩罚,以达到良好行为养成和强化之目的,如主题队会“我与青奥同行”;
5。心理咨询,防患未然。
心理咨询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生面对家庭及学习压力的增大,青春期躁动以及遇到的一系列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只他们迫切需要专业心理辅导以摆脱日益严重的不良情绪。我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向应开设了电话咨询、QQ群咨询、学生个体咨询及家长咨询。
咨询室定于每周二至周五中午,学生可以按时间来当面咨询,也可以和心理老师预约时间。心理老师对待每一名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都耐心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分析原因,探讨解决的方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帮助,并建立相应的随访机制,确保此学生从新回归集体,健康成长。
6。家校联合,效果贯彻。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积极推进,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是非常必要的。
利用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平台,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每年学校最少举办两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家长通过心理信箱、家长委员提案等方式参与学校的教育。也要求教师必要时,可以多进行家访,与家长共同疏解学生的心理困惑。
三、取得成效。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应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扰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篇5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角色途径
一、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从当初的针对个别有心理障碍学生的辅导发展到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该项工作的目标。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人格,促进健康发展。基于此,建立一个结构合理、体系完善的多元立体化的工作模式至关重要,高校逐步形成了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构为主平台,以学院学生工作力量为主体,以学生社团和骨干为基础的专兼结合的三级立体化工作格局,同时建设了以专业工作人员为骨干,以学生辅导员为主导,以学生同辈教育骨干为支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全员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有序、科学系统地开展,使心理健康服务惠及每一个同学。
2.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行体制,以学生工作部(处)模式为当前主流。即多数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挂靠在***学生工作部(处),学生工作部(处)直接负责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一体制是基于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治工作延伸的设想,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直接纳入大学生思想***治工作系统,也是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于优化心理素质的发展模式的支持和保障。
3.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在现有工作模式和体制之下,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学院主持和落实,辅导员成为巩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能定位为:将学校、学院两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的各项部署在班级有效展开、及时发现和甄别心理问题、实行预防性干预,营造班级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危机个案的跟踪与反馈。(1)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优势。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既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他们的工作性质和身份促使其长期和大学生打交道,能够充分和大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有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了解学生的家庭和成长背景,工作形式灵活多样,能利用资源,把心理问题和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2)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综合性的教育活动,一方面高校辅导员拥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优势条件,另一方面又面临一些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辅导员专业理论知识欠缺,使辅导员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信心不足,很多时候在工作中感觉无从下手,不能有效开展工作。二是辅导员过多地陷入到事务性工作当中,工作内容过多,使得工作很难做实、做细,形成不了自己的专业特长,教育功能也发挥不出来。三是教育管理者与心理工作者双重角色的冲突。思想***治工作和心理工作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原则不同,思想***治工作有确定的道德标准,而心理工作要求价值中立。思想***治工作以正面教育为主,遵循公开性教育原则,心理工作以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为主,遵循保密性原则。
二、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责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员角色定位为半专业助人者。即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符合专业的框架,又不能全面涉足。要遵守一定的设置,了解自己的人格和能力局限,有所节制。这就要求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承担心理问题学生的症状识别、情况沟通、危机监护和心理辅导的职责。具体体现为:
1.识别问题,做好学生健康状况的信息员。了解、发现和反映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是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之一。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对每个学生的各方面都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学生不主动到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的情况下,辅导员是最容易和最早发现学生异常的。辅导员要能区分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了解对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学校心理教育机构所持的不同态度和处理方式及处理程序。(1)识别精神疾病,立即报告。辅导员要对精神疾病的症状有基本的了解和敏感,知晓精神疾病需要药物***的常识,对精神疾病的危险性要有科学认识,明了自身的能力局限。(2)识别心理障碍,区别对待。辅导员要能区分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的不同症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人格障碍要有更多的现实层面的关注,特别是人际关系。在保密的前提下,需要做好与之最近同学的工作,获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帮助人格障碍学生建立支持系统。
2.畅通信息,做好情况沟通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辅导员承担着情况沟通的职责。(1)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沟通。辅导员及时向专业机构反应异常学生的信息,尽量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得专业帮助,避免危机发生。(2)保持与学生家庭的沟通。辅导员应及时与其家庭取得联系,了解学生详细信息,包括家族史和既往史,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同时要求家长关爱学生,发挥家庭在危机处理中的作用。(3)与领导的沟通。辅导员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汇报,保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和危机的干预。有些层面的工作辅导员很难单独完成,需要院系、专业机构和家长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3.全程跟进,做好危机监护人。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涉及面较宽的工作,在危机干预工作中,辅导员承担危机干预的早期介入、过程参与和跟踪反馈和支持职责。(1)心理危机程度较轻。辅导员负责成立以心理委员、班级学生干部为负责人及同室同学为主的不少于三人的学生监护小组,及时了解该生的心理与行为状况,对该生进行安全监护。(2)危机程度较高或有严重心理危机者,辅导员应将该生的情况迅速以电话的形式上报,同时将其家长请来学校,向家长说明情况。在学校与学生家长作安全责任移交之前,辅导员负责对该生作24小时特别监护,并将该生的心理与行为状况随时向其家长反馈并取得家长的支持。
4.加强专业学习,做好心理辅导者。对有心理困惑或是由确定的事件引发的情绪问题和内心冲突的学生,一般由辅导员承担心理辅导的工作。在此,辅导员要区别心理辅导和思想***治工作的不同,明确工作职责,否则很难走进学生内心,有效帮助学生。鉴于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局限以及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多重关系,无法严格遵守设置,所以辅导员在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要明确职责,突出工作的侧重点,做深入的分析,重在倾听和共情,帮助学生解开心结,舒缓压力,调节情绪,给予学生心理支持,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
三、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辅导员的常规工作之中。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是意义世界的关照者和建构者,而对意义世界的探索和讨论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之义。鉴于专业能力的限制,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定位和理解欠准确,专业服务能力较弱等问题,所以较为可行的方案是在常规工作中,借鉴心理咨询的倾听、共情、解释等技术,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野和方法也适当扩充和完善了思想***治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对思***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坚持思想***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让辅导员在自己熟悉的常规工作中发挥岗位优势,自然渗透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起到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2.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辅导员要具体指导所带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班级良好氛围。根据不同的功能,其形式有讲座、主题班会、团体辅导等。讲座主要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困扰,从认知层面帮助他们理解问题,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比如对新生开展适应性讲座,对大二学生开展人际关系讲座,对毕业生开展就业心理讲座。主题班会适用于满足班级成长的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也适应于班级出现某种整体性不正常的情绪和状态时,作出有针对性的干预和引导。主题班会是参与式的,可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易接受和改变,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团体辅导是促进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的很好方法之一,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协助个体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方式,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相比其他教育形式,团体辅导不仅有更宽广的覆盖面,而且在对大学生常见的人际关系、认识自我、管理情绪、有效学习、应对压力、求职就业等问题的干预效果上有独特的优势。
3.提高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培训成为提高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途径。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出发点是辅导员半专业助人者的定位,培训模式是以辅导员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立足于问题解决的校本培训模式,建立辅导员心理健康职业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因此,培训内容的设计要根据学校当前辅导员心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体现出层次性。初级阶段以培训危机干预能力为主,中级阶段以培训预防性能力为主,高级阶段以心理咨询理论和实践为主。经过系统性、层次性和连续性的科学培训,提高辅导员专业能力,有效促进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尤世红.发挥高校辅导员自身优势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2]霍发.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治教育的有机结合[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3]林为平.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S1)
[4]刘科荣,罗品超.论高校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论丛.2006(2)
[5]李玲玲.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及培训体系的建构研究
[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1
[6]赵海信,毛树渠.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工作优势与激励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
[7]姜丹丹.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2)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篇6
一、我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基本情况:
宣和中学是中卫市规模最大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校园占地面积30118平方米。现有教学班近50个,在校学生2358人,教职工140多人。我校在致力于“出名师、育名生、创名校”的“三名”工程的同时,一直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来抓,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成为学校的一大品牌、一大亮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学校在师资、资金、场地等各方面的发展条件有限,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更是困难重重,但是农村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当时却已表现突出,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因此我校冲破各方面的压力、克服各种困难成立了学校心理咨询室。由学校的主要领导(包括校长)以及一些有朝气、有活力的年轻老师按时值班,粗浅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自2002年以来,学校更是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学校逐步聘任了心理学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担任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带领全校的老师、班主任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自此逐步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更讲求多样性、实效性、创新性。这些曾取得显著效果,多次受到前来检查指导工作的领导人员的表扬。
二、我校心理辅导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于德育工作,接受德育领导者的领导,但是又有不同于德育工作的更重要的工作性质和意义。因此,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由万洪(校长)任组长,结合国家***策,考虑学校的现状,结合与其它学校心理工作的差距,站在统筹学校全局的情况下为心理辅导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将直接决定心理辅导工作的发展方向;由副校长和***教主任担任副组长,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软、硬件支持,包括积极开发***文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资源;由心理健康专职老师、各班班主任担任组员,具体的开展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除具体的课堂以及心理咨询活动以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影视、博物馆、***书馆、自然和人文景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评选“班级心理委员”,协助老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班级心理委员有以下工作任务:
(1)每周向班主任、学校心理辅导站反映本班同学心理健康整体状况,分别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感情绪、危机事件等多种角度对本班同学的一周心理状态进行报告。
(2)一经发现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苗头,要及时向班主任、学校心理辅导站反映,尽可能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3)协助班主任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班级的“心理园地”墙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方式,促进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
(4)开展班内“同伴心理互助”,倾听同学心声,协助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化解本班同学的心理问题。
3、把心理辅导工作组织管理的最终“发言权”交给学生
心理辅导专职老师的工作除了直接受上级领导的检查、监督、指导、改进外,还必须直接接受学生的意见信息反馈。学生可以对心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直接的评价。因此她本人必须定期接受自治区组织的“心理辅导教师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提高自身之外,心理辅导专职老师要对全校的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对班主任老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和心理辅导专业技能的培训。无论如何,学生是最终受益者,因此学生对于老师的心理工作最有发言权。
总之,我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在保证时间,保证地点,保证经费,做好台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分层次、多元化、网络化的有效管理机制。在组织管理上形成至上而下、层次分明的网络化管理模式,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把心理辅导工作组织管理的最终“发言权”交给学生更是我校的创新之举。
三、心理辅导中心的建设
必要的物质条件是学校心理咨询室正常开展工作的保证。在校舍紧缺情况下,我校就挤出房间,成立了心理咨询室,现在正在努力向心理辅导中心的方向发展。学校正逐步扩大使用面积,增加有效空间,使咨询室不断完善活动室、游戏室、谈心室和资料室的功能,咨询室配备了玩具、***书、电脑、vcd片、音响,还有电话和其它基本设备。咨询室的布置富有情趣,色彩和装饰显得温馨,活泼,充满生机。有的还采用了主题化布置,如我是小能人,开心开地,童话娃娃,动植物奇观和蓝色海洋等。设施日臻完善的心理咨询室成了学生的心灵之家,快乐园地。这些都是随着学校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以及对师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觉醒,而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的。
心理辅导中心有四大功能:
自助区:放一些供学生阅读的心理健康阅读资料,包括***书、***片,以及教师或学生写的解决心理烦恼的种种方法等,使学生任意翻阅,自己寻求适当的方法。
渲泄区:可以放置一些毛绒玩具,几个大木偶。当学生对谁很不满后,可以把玩具或木偶当作发泄对象,任意摔打,渲泄自己的情绪。
娱乐区:可以放置一些小幽默、小故事、小笑话方面的书籍,最好摆几个哈哈镜,当学生心情不太好时,到这来看一看,笑一笑,可以很快改变他们的不良情绪。
活动区:放一些椅子等,供组建的心理辅导小组在这开展种种团体训练活动。
四、我校心理辅导工作的特色:
1、编制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正在投入使用,教材共十一章,内容是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状况结合我校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编制过程中得到黑龙江省佳木斯第一中学以及一些心理学专业人士的指导。这本教材突出解决农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环境适应问题、学习方法指导、爱情教育、珍爱生命教育、不良行为(抽烟、酗酒、上网、暴力、破坏等)的心理矫正、青春期教育等内容。
学校给初一至高三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的是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课,使学生能系统学习有关知识,并得到系统、科学的训练。中学生的心理辅导运用了多种模式,可以是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较短时间内简明扼要地讲完要讲的心理知识,剩余的大多数时间用来组织学生在各种模拟的情景中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体验,学会自助;也可以是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直接获得科学的认识。从实效性来看,心理辅导课采用以活动为主效果更好,形式有角色扮演、情景体验、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心理陈述等。结合“快乐学习原则”,心理课堂更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爱情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让学生自由讨论、畅说欲言。然后师生共同分享令他们感动的爱情故事和他们对爱情的思考。又比如,大家在课堂上进行“疲劳防治操”、“右脑保健操”等的学习和练习,使心理辅导课堂成为学生最喜欢上的课程之一。
2、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
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因素,把心理辅导有机地渗透在各科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之中。比如语文课,语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再比如,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团会结合起来,落实发展与预防的功能;尝试以团会的形式、班会的内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春风化雨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1)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培训,使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2)给老师搞心理辅导讲座。比如在今年5月份就给全体教师开展了题目为《如何做一名幸福的老师》的讲座。目的在于间接解决老师的心理困惑,使他们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热爱生活。
(3)心理老师和其他老师加强交流合作。比如,在年级会议上,抽出部分时间,让老师们就学生心理动态进行交流,互相深入了解情况,共同寻找解决对策。
(4)心理咨询专职老师集中搜集整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材料,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外出听讲座、培训、团体辅导、个别咨询、自学材料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4、心理辅导形式多样,电话、互联网等在咨询中作用巨大
(1)开展专题心理辅导。目的在于通过专题辅导,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团体心理辅导。二是小组心理辅导。同时,对确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我们会及时与医疗卫生部门联系就诊。
(2)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功能。它是指专职心理辅导教师运用心理学、医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相应及时,针对学生的心理现状或问题做出分析、建议和辅导。咨询人员一般必须遵循咨询原则,比如“保密性原则”等,还要遵守其他纪律约束。
(3)利用电话、互联网为学生做心理辅导
采用电话、互联网的目的在于保护学生的隐私,拓宽学生参与心理辅导工作的渠道,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利用聊天工具和信箱与心理老师直接沟通,可以通过浏览心理网站提高自我认识,自我疏导。可以直接拿起电话及时和老师对话。这样还能避免师生面对面的尴尬,解除部分同学的心理顾虑。
5、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好学生的心理跟踪调查。
(1)学校每年开学初都要给刚入校的初一、高一的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专职老师根据学生填写的内容分析学生健康状况,找部分同学深入谈话。
(2)学生每次主动找老师咨询后都必须填写“学生心理咨询登记卡”内容包括自身基本情况、咨询问题、对咨询结果的评价、对咨询工作的意见。这卡片将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补充。
(3)老师在学生咨询后要对部分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做咨询记录,包括咨询同学的详细心理问题、解决过程、解决方式、解决对策。这将为心理工作人员日后的工作提供方向。
6、利用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深入开展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都是我们潜移默化的进行心理宣传教育的好场所。校园电视台的“心理健康你我他”栏目每两周播出一次。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有趣。我们选购了有关心理辅导方面的电教片,我们还组织学生自己拍摄、编制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节目。包括:心海导航、心情驿站、心理自疗、心理学的故事、心理忘忧亭等。
7、在校内、校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在本校内部,学校利用多媒体电教室和操场等对学生进行别开生面的心理辅导讲座,讲座一般结合学生当前面临的具体问题开展。比如:学习方法指导、考前心理辅导、中考高考导航、择业心理辅导等。
除此之外,作为中卫宣和地区的带头学校,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地发挥着示范性的作用,承担着对其他学校的指导功能。学校经常组织老师前往东台、东月、张洪等兄弟学校进行心理辅导讲座。
8、成立学校、家庭和社会辅导网络。
我校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更注意同家庭和社区建立联系,逐步形成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辅导网络。
五、形成特色,效果显著
中卫市宣和中学一直以来都很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之一。我校长期开展“中学生心理教育实验研究”,以发展学生健康心理为突破口,组织老师学习心理教育、教育科学研究的有关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并让每位老师都参与心理教育实践,探索心理教育规律,培养和提高了教师心理教育的实践能力,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探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良好的教育实效。
1、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增强
(1)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了学习的适应性和学习能力: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会运用学习策略;增强了学习的毅力、自信心;克服了考试焦虑紧张。
(2)学生学会交往,改善了人际关系:
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关心他人;在人际交往时懂得倾听、欣赏、接纳他人;提高了交际能力,改善了人际关系。
(3)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培养调节情绪和提高了自我发展的能力
2、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更加健康稳定
宣和中学是中卫地区最大的一所农村全日制完全中学由于地处农村,学生在各个方面存在问题:学生养成习惯比较差,在安全意识、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不足;学生学习方法单一,缺乏指导;学习意识不明显,早恋现象严重;学生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经常出现打架斗呕现象,道德素质不高,破坏不断。学校的心理辅导就像“春风化雨”一般,潜移默化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学校暴力、破坏性事件逐步减少,学习风气变浓,为学校创造了稳定健康的教育教学环境。
3、家长、老师乃至社区全面受益
家长受到心理辅导和通过咨询服务,在教育子女成材上可以少走弯路,往往能更好的与子女沟通,使孩子的心灵得到更好的滋润。老师也能把心理辅导策略渗透到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使教育效果更明显,而整个社区的人民将在更稳定更健康更积极的氛围中快乐的生活,祥和安定的生活环境是大家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篇7
论文摘要:农业院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相对其它院校辅导员而言,他们的辅导对象从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之处。因此,农业院校辅导员在应用普通心理辅导理论基础上,还需要以有针对性的方式来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此外,辅导员队伍是近几年高校的新生力量,他们参与心理辅导工作的现状喜忧参半。本文就农业院校学生及辅导员工作现状,结合实际案例,从优势和劣势两方面来对当前农业院校辅导员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提出建议。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在关注大学生学习、思想健康的同时,越来越关注日益突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学校园中“辅导员”队伍伴随着这种现象应运而生。作为高校思想***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线工作人员,辅导员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尤其是农业院校的辅导员,他们面对的大学生群体与其它院校的大学生群体从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特殊之处。
一、案例
小A,大二女生。大二上学期期末与舍友因口角在宿舍发生打架。事发当时,被打的小B因在卫生间洗衣服时泼水溅湿了同在卫生间的小A的一条裤腿。小A认为小B是故意的,于时发生了争吵,最终小A把小B打翻在地。事情发生后,其所在学院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多次与其谈话。经了解,小A来自某边疆小镇。父母早年离异且现在又各组家庭。小A初二以前都与外婆和母亲住在一起,后外婆去世后便形成与父亲的新家庭住一段时间又与母亲的新家庭住一段时间的局面。考上大学后,每年春节便成为她最难过的时候,觉得自己无论父亲还是母亲的新家都无法融入其中。父亲的性格比较粗暴,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母亲很能干,但感情生活很不幸福。自己从小不喜欢别人谈论自己父母离婚的事情,会以吵骂的方式对待这些人。从进入大学后,与本宿舍的同学先后发生争执,人际关系紧张。此事发生后,学院请其母亲来到学校,与小A一起面对这件事。进入大二下学期,小A努力从性格、学习上修正自己,补考科目全部通过,参加本班辩论队。但在下学期开学一个多月后,与舍友小C又因误用饭盒的问题发生口角。此事经了解,小A和小C都有过错且小C过错在前,学院没有追究二人的责任。目前小A正在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且有小进步。但在整个过程中,小A最爱的讲的两句话是“我太累了”和“我知道该怎么做,可我就是做不到”。
案例分析:小A因幼时父母离异,又与无限宠爱自己的外婆生活在一起,当时的家人因对其的经历有愧疚,对其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但其本身较为敏感,且从小从父亲身上习得了武力解决问题的习惯,造成她人际紧张的根源。在面对其父母各组重组家庭及外婆去世等多个变故后,原来家庭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不能适应这种新环境,于是开始觉得父母不爱自己,用离经叛道的方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以证明他们的爱。行为出现偏差,自我中心严重。
二、农业院校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的优势
(一)与学生关系紧密,能较大范围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工作位置处于学生工作第一线,日常工作就是与管理学生、服务学生。因此,辅导员工作性质决定他们经常与学生打交道,熟悉当前学生的思想动态,易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并从日常工作中筛选出心理有问题的同学,及时发现危机及时做疏导。
(二)能将心理健康知识较大范围的传播。辅导员因工作便利,能在日常管理中通过个人谈话、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将心理学知识在学生中传播,使心理辅导“助人自助”的理念得以实现。
(三)易于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数据。辅导员在协助学校开展心理普查或心理实验等工作的同时,也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心理数据,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展开工作。
(四)年龄优势。就目前辅导员的年龄段来看,60%以上的辅导员年龄处于比在校大学生年长5-10岁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他们的同龄人。学生在接受谈话时较易受感染,接受辅导员的提议。
三、农业院校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的劣势
(一)难于共情,且学生易移情。与学生谈话,一般都是院领导、班主任、辅导员三级分别进行与同时进行的模式。在同时谈话过程中,一个学生同时面对3-4位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很难于学生之间建立咨询关系中的“共情”,即使辅导员做到了共情,但学生在整个谈话过程中人数处于弱势,很容易将事件中的不良情绪带进谈话中,出现移情甚至阻抗,导致谈话效果不佳。
(二)受制因素多,目标控制较难掌握进度。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后,所制订的咨询目标,很可能与班主任等其他参与辅导的老师之间有所不同。因此,学生在同时处理这些目标过程中,不但学生自己难于掌握进度,辅导员也难于对学生的目标进程做出及时指导。
(三)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与辅导工作内容公开的矛盾。心理咨询的首要原则就是保密,对学生谈及的内容除非有危及社会、个人等内容时,不能对任何人谈及这些谈话内容。但是辅导工作往往是多个人同时进行的,对学生的谈话内容是公开讨论还是保守秘密,难于掌握。
(四)学生心理健康意识薄弱,主动求助少。农业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自小没有关注心理健康的习惯。再加上外环境对心理健康的误导,学生以为心理不健康就是“疯子”、“变态”等观念较为普遍。因此,学生即使觉察自己或身边的同学心态异常,也较少会主动求助。以至要发展到上述案例一样,矛盾激化后才会被发现。这种状态下的辅导工作难度更大。
四、建议
(一)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学知识水平。辅导员的心理学背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至关重要。因为辅导员在辅导过程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果辅导员自身缺点较多,不能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所在,就难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甚至加重学生的不健康水平。
(二)协调“思想辅导”与“心理咨询”二者之间的关系。我国学者肖琼等人从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深度、工作目的、工作方式、工作手段和工作场所等7个方面对辅导员和心理咨询老师作了比较,由此辅导员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就从这7个方面注意协调“思想辅导”和“心理咨询”之间的关系,有效达到共情,避免学生移情;心理***目标结合思想辅导目标,多与班主任等参与辅导人员交流,对制订的目标进度灵活掌握,及时校正。
(三)加大心理学知识的普及。除正规课程外,利用大学生协会组织,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学习,纠正学生对心理健忘的认识误区,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肖琼等.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心理学思考[J].理论导刊,2010(10):84-87.
[2] 任璐颖.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辅导的现状与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0(4):103-105.
[3] 韩广梅,黄励.中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74-76.
[4] 巩惠玲,柏晴.关于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的思考与分析[J].科技资讯,2009(29):246-247.
[5] 郝志,申应涛.高校辅导员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0(9)89-90.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篇8
心理健康教育 自助 原则 操作
一、心理自助小常识活页的产生背景
心理***、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心理技术的干预,借他助达到自助的目的,进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全面健康发展。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针对某些问题自助的渴望和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应该着眼于学生这种自助能力的培养和达成。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的效能。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要求学生心理防御和自助能力的稳步推进和润物无声的熏陶。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渴求是多维度的,一节课无法实现众多孩子的多种心理呵护需求。学校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心理辅导课,面向群体的心理辅导,这些都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成长。基于这些理性认识的考量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操作,特尝试制定心理常识自助活页制度。
二、心理自助小常识活页的涵义
学校心理辅导通过个体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心理自助小常识活页的开发和实施,是围绕开发学生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探索。它以自助为着眼点,通过教师的帮助(常识内容的选择、活页的制作)来达到二者的有效结合,他助和自助通过活页为载体实现二者的紧密握手、互相支持,是一种间接的心理辅导。
作为活页,一种纸面的载体,它所建立的基础就是信任学生有自我挖掘自身潜能、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和人格和谐发展的需要。而事实证明,学生确实是有这种需要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就是很好的描述。活页为辅导载体或者援助形式,教师主动地搜集和整理心理自助常识就是一种积极的援助或干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证孩子在学校教育的正常轨道上正常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对儿童的学习、心理、人格、适应和社会性发展等进行指导和援助。这种指导和援助主要是以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的方式来介入。“三层次介入”理论的三个层次分别是:第一层次,发展性心理辅导,主要包括性教育性开发、心理辅导,比如学校生活指导、适应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等等。第二层次,预防性心理辅导,面对的是部分在学习、心理及生活上有潜在的或可能发生不适应问题或刚冒出问题苗头的学生,辅导的方法主要是培养学习的兴趣,进行游戏疗法、松弛疗法等。第三层次,***性心理辅导,针对特点的学生进行的心理***干预。心理自助小常识活页的内容选择和规定是通过活页这个载体来实现对学生的援助。这种援助是无法能替代全部预防性心理辅导和***性心理辅导的。显而易见,它的作用是在于一种润物无声的干预中通过孩子的自我表现才能得以感官。
三、活页内容择取原则
在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发现,作为一种尝试,心理自助小常识活页内容的择取是需要遵从一定的原则的,正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针对性原则
每次选择的内容必须要有所针对,选取之前需要明晰本次活页的方向性,明晰是针对学习方面的辅导,还是生活方面的辅导,抑或人格辅导。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活动的专题,依据教学的目标选择相应的内容,并非越多越好,突出“小常识”的特点,精心选择能体现目标、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内容,必要时要“忍痛割爱”,宁精忌滥。
2.主体性原则
教师是心理健康研究的引领者,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教师在选择心理健康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
3.发展性原则
心理自助小常识活页制度是为了通过心理技术的干预,借他助达到自助的目的,进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全面健康发展。要牢固树立“为了学生心理发展的一切”的理念。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要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择取心理自助知识的分辨能力,提升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实效性原则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命在于它的实效性。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取得实效的过程。心理健康常识必须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只要这样,作为一种尝试,心理自助常识小活页制度才能取得实效,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四、操作方法及内容选择
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之余,由专任心理辅导教师择取心理自助常识,以活页的形式不定期下发学生,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心理健康常识,进而预防心理困境、解决心理困惑的效果,以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开展。每发放一次,必须择取样本备份留档。
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涉及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等诸多板块,活页的内容也是针对这些。但因为本制度处于草创阶段,很多事情没有完形,暂时以生活辅导为主。
择取虽然是随机择取,但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有益补充,心理自助小常识活页的择取需要遵循严格的步骤:观察/调查―归纳―分工择取―专业教师甄别―刊印、下发―反馈,环环相扣,不能有差池。
观察/调查。在平时的教学和课余生活中,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智慧,细细观察学生中潜在的或者隐性的心理健康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不合适的变化,甚至对一些问题进行适当的科学调查,明晰问题和学生心理发展状况。
归纳。在前期观察与调查的基础上,对学生心理问题或者心理发展状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明晰选择资料的范围。
分工择取。每一个问题或者心理发展现状的具体干预都不可能是由一个老师就可以成功完成的,因此,在明晰选择资料范围的前提下,就要由教师分工合作择取心理健康常识的相关内容。当然,这个环节还是基于集思广益的考虑。
专业教师甄别。分工合作择取的内容有些是粗糙的,还需要进行专业的甄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这个工作必须要是由有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区工作等专业背景的专业教师来完成。
刊印、下发。显而易见,这个环节就是把专业教师甄选出的心理健康常识的相关内容编辑、打印出,然后发放到每一个学生或者相关群体。
反馈。刊印、下发这个环节结束并不是意味着整个流程的结束,教师还要进行一些“明察暗访”,对学生自助的情况进行一系列的反馈,然后再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心理自助常识选题的安排。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教师或者学生、家长等的反馈,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心理自助常识活页内容的选题,进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有益补充的真实目的。
参考文献: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篇9
一、领导重视,机构成立,相关文件出台
根据国家***、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开展,2002年10,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田中朝副局长为主任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达了
永教[2002]151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并颁发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方案(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员任职资格及优秀心理辅导员评比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主任任职基本条件、职责》等具体操作规定和办法,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统一部署,明确要求,切实开展
为贯彻国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有关指示,推动和落实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制定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无目标性和错误操作。
三、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完善了管理办法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我们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一级工作机构,市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考核工作;二级工作机构,各学区辅导中心、市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三级工作机构,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我们做了如下规定:(1)首长负责制原(!)则。各中小学校长、各学区辅导中心主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2)日常化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3)全员参与原则。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负有责任。(4)督导原则。学校必须主动、积极地争取和接受上级指导中心及专家的督导,以克服自身工作中的盲目性或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们把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均列为考核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将作为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
我们还规定了考核的内容、方式和评奖办法,使考核措施具体化。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为尽快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我们开展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活动,争取到2005年,有10%的教师获得省教育厅认证的心理辅导员上岗资格证书,100%的教师接受过一轮培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确定**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责任单位,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
2.确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或技能培训相结合,
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定了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外出进修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来**讲学、校本培训和自学讨论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实施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的专家相继应邀到**讲学。大批的教师到杭州、宁波、金华等地进修学习。
4.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德教育、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名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初级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以及其他培训工作之中,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5.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个案征集和评比为手段,内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中心成立后,我们已经搞了一次论文征集、一次个案征集活动,收到论文、个案近300篇,教师已经树立了心理健康观念并自觉运用于实践。
6.培训活动有声有色。第一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受到了全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热烈响应,有176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二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活动也即将展开。本学期我们将组成讲师团,开展巡回讲课活动,对全市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篇10
一、以素质教育为本,构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框架
我市在开展科研的基础上明确了全市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分年级教育目标,并以此构建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框架。
1.小学阶段教育总目标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开朗、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立、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
2.分年级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一年级: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克服孤僻、胆怯心理。
二年级:让学生感受在集体中共同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在与同学交往中友善相待,互相谦让,克服粗心、马虎等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促使学生萌发集体意识,不断增强责任感,自觉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学会挑战困难,品尝战胜困难和挫折后的喜悦滋味,学会动脑,做事认真、仔细。
四年级: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使之不甘落后,有上进心,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骄傲或自卑情绪。
五年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勇于负责,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张有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六年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奋发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二、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探索小学心理辅导模式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当代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教育理论,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进行的科学、适时且适度的心理辅导。
我们认为,小学心理辅导模式,是一种地方性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集实用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活动课程,并与其他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探索、自我感知为主线,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我教育活动。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成的学校心理辅导,以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为基本内容,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团体辅导、个别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加强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建设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完善以心理辅导室为中心的学校心理教育阵地,建设和发展学校、社会、家庭综合型心理教育网络是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保障。
三、以教育创新为机制,形成师生心灵沟通模式
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市教委鼓励各校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模式不拘一格。以下是教师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10种师生心灵沟通模式。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旨在发展和提高学生心理品质,进行心理训练,在教师组织下,开展以全体学生为中心的师生、生生互动活动,师生平等融合,重在心灵的沟通和心理感悟。它名为“课”,但已突破了“课”的界限,室内室外,校内校外都可进行,可与班会、队会、晨会、科教文艺课等有机结合。它主要通过游戏、唱歌、讨论、演讲、小品表演等形式使“课”活动化。
2.心语沙龙
心语沙龙类似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但相比而言,心语沙龙的参加人数要少,一般8~12人左右。活动形式更显简约、宽松和灵活,时间上常利用课余进行,场所选择也十分自由。教师会确定一个主题,针对一个目标,组织一次沙龙活动。
3.心语小屋
心语小屋具有心理咨询、心理松弛、心理辅导、心理“充电”、心理活动等功能。学生走进心语小屋,目的是为求得心灵的更加美好,开发身心潜能,学会调节心理的技巧,解决成长中的烦恼,消除心理困惑,获得心理满足。
4.心育小报
心育小报是由学生自办的“手抄报”,也可在学校和班级的墙报、黑板报中开辟专栏。其宗旨是让学生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交流思想,同时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问题讨论和心理辅导。推而广之,心育小报又与学校的红领巾广播、小电视台相结合,充实校园文化内容。
5.心理信箱
心理信箱有两方面效用,一是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教师要努力获得学生的信任,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二是可以找出一些心理教育中共同的问题展开讨论,并为心育小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等提供丰富的素材。
6.心育雏鹰行动
雏鹰行动是少先队活动的一种形式,心育雏鹰行动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作为一员参与其中,让学生在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中,加深了解,共同进步。
7.“心际”队员
由“心际”队员组成的学生心理小辅导员能在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中架设一道有效的桥梁。一方面,在心际交流中,有些教师不方便直接向学生说和做的,可以通过这些“心际”队员去完成,让他们发挥“二传手”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些“心际”队员也可以将学生的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而教师可根据这些反馈信息,了解到更多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出及时的反应。“心际”队员也是学生中互帮互学的骨干力量。
8.“心理热线”
“心理热线”是教师一学生一家长三方建起的连心纽带,通过“心理联系卡”、家庭走访、家长来校交流、家长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电话联络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双方或三方、个别或集体相结合开展“心育”。“心理热线”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与一致,扩大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
9.“心语日记”
结合中高年级学生有写日记、写周记的习惯,鼓励学生记“心语日记”(周记)。“心语日记”是学生心理宣泄和排解的场所,记载着学生心理认知和感悟过程,是反映学生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也是显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窗口”。教师通过浏览学生的“心语日记”,能摸清学生的“脉搏”,与学生展开对话,交流思想。
10.“心语赠言”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