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专业10篇

保险专业篇1

关键词:金融保险;实训基地;培养模式

金融保险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金融、保险、理财、证券等方面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解决金融实务问题,并能够从事银行信贷管理、公司和个人理财、证券投资、银行风险管理、保险业务等工作;能够在保险公司、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金融、保险、财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在具体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中,结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层次特点,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保险理论基础和实务应用能力、金融基本理论和交易技巧,并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技能操作与应用能力。要求毕业生考取英语、计算机、保险人等相关资格证书;掌握保险知识现代金融知识和金融业务操作技能,具备风险意识;具有敬业精神和行业所需的综合素质;了解国家有关经济、保险、金融方面的***策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人文素养,能熟练处理业务。鉴于此,笔者认为应针对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金融保险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金融保险专业建设概况

金融保险专业自开设以来,学校对该专业建设与改革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该专业的办学条件得到良好发展,专业优势明显,特别是在基础管理、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方面形成了一定优势。

(一)形成较为系统的课程建设体系,并取得一批成果

我系金融保险专业教学坚持“适应发展、积极探索、适时改革、不断进取”的原则,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建设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突出实际效果。主要措施有:在教学研究上狠抓基础环节,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坚持每周都搞,每个人都搞,并形成阶段性经验积极进行推广。重视理论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坚持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聘请校外专家参与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革新方案,把课程建设的与时具进性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目前在金融保险专业中,遴选7门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即《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社会保险》、《人寿保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概论》。经过几年的努力,金融保险专业在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简易网络课程、试题库、习题集建设方面取得了扎实有效的进展,同时在每学期的学生评教活动中,保险、证券、经济法、金融方面的专职教师都得到学生高度认可与好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实现了师资力量提升

近两年通过对外引进,补充了师资新力量,这些年轻老师通过努力,在教学一线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此外,在已有师资基础上深挖现有潜力,采取灵活的方式对教师实施能力提升和结构优化,建立与校外专家的定期讨论和研讨制度,不断完善教学中的技能与技巧。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深造,目前金融保险专业的专职教师中已有5名教师考上了研究生或研究生已毕业,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和学历水平。

(三)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专业教学成果丰硕

几年以来我系金融保险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这一成果得益于长期不懈地重视教学工作和学生能力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每一位老师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技能培训教学、实践观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措施,积极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鼓励并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和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老师在同一学期、不同学期间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以提高彼此的教学水平与技巧。通过这些努力和付出,培养的学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04级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55人,考取保险人资格证书的比率为98.1%,就业率达到100%。05级金融保险专业学生考取保险人资格证书的比率为100%,06级保险人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达到93.8%。此外,部分学生参与全国股票大赛,取得二等奖。本专业还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科研规划,鼓励教师“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近年来,共取得省市级科研成果3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核心论文7篇。获院级奖励证书15件,市级奖励证书3件。

(四)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努力,金融保险专业与大唐联合保险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机会。每一届学生都可以根据开设专业的具体进展情况,分不同阶段在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具体内容由实训基地人员进行统一安排。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以便于在随后的学习中弥补不足。在三年培养中,注重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合作能力,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学生实训实践中,与实训基地人员共同打造学生成长的平台。

二、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保险专业建设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欠缺

受制于实训基地的支持不足(实训基地太少)以及教师观念、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因素,目前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真正推行和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的同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难以形成有别于其他同类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

(二)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高职教育是面向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走产学结合之路,专业建设也必须强化校企合作。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专业尚未真正形成校企互赢的合作机制。虽然建立了实习基地,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很多同学反映实习时间太短,无法掌握更多的业务流程。

(三)对科研的不重视导致科研力量薄弱

由于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在评职称中对是否承担或参与过科研项目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导致很多老师不重视科研项目,只重视发表学术论文,同时限于学校层次与激励不足问题,致使专门研究、专题研究比较少,老师们缺少内在动力,科研队伍难以发展壮大。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基本状况与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金融保险专业的发展,使之更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笔者建议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教学体系。

(一)完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专业特点以及社会对金融保险人才的规格要求,在突出基本能力、岗位能力、应变能力等各种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和应用。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多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并拓宽实习实训领域和增加时间,让学生接受系统理论知识后,能够有充足的机会得到锻炼,而不仅仅单纯追求一种形式。在目前已有模式上探索新的有效方案,突出实践部分,注重实用性,与实践单位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依据需要随时调整培养方法和培养措施,使之具有针对性,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二)改革课程体系及其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针对职业岗位特点实施教学计划,注重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构建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个性发展需要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不同需要,制定多个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办法。重点从基本素质、专业技能、专题讲座三方面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老师讲授中,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将一些不需用的课程内容加以削减;同时向学生传授道德、礼仪、安全、健康、法律等基本素质和修养的有关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针对我系职专层次的学生加强专业技能基本平台建设,包括主干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训、实习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聘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为加深或拓展专业方向为目标的专题讲座,开拓学生视野。

(三)改革考试方法,建立创新的评价体系

从改革考试制度入手,继续完善对学生学习效果检验的评价体系。我们可以尝试如下做法:一是文化课抽查考核必须掌握的内容,专业课强化实践考试;二是取消单纯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改为考试与综合测评、多元评价、多证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三是实行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践,半工半读;鼓励学生选修其它专业课程,掌握多门技能,参加技能实践。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应能够充分调动各类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根据自己个性特长,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

(四)建设第二课堂,培养学生适应能力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各项资格培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将学生活动与核心课程、潜在课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整体课程体系。发动骨干学生力量,组建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以传帮带形式培养学生自适应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扩充实习实训平台

积极发挥老师、学校和毕业生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建立有效的实践基地,如证券、金融基地,给学生提供多种技能的操作与应用平台。采购支持相关技能训练的应用软件,建立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平台。

(六)重视科研,推行有效激励机制

鼓励老师在授课之余从事科研项目的研究,建立报酬机制,出台评聘结合办法,深入发掘和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奖励优秀成果。

参考文献:

[1]LagendijkA.CornfordJ.Regionalinstitutionsandknowledgetrackingnewformsofregionaldevelopmentpolicy[J].Geoforum,2000.

[2]Leeuwis,municationforInnovationinAgricultureandRuralResourceManagement.BuildingontheTraditionalofAgriculturalExtensionOxford:BlackwellScience.2003

保险专业篇2

关键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

一、保险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保险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

所谓的实践教学是指实践、实验、实训等与传统意义上的所谓“课堂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活动,是***于理论教学之外的一个教学环节,它通过学生直接参与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达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目的。目前实践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大众化高等教育使得大学和经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大学教育培养的目标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大学毕业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更应具备运用、创造知识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习训练。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和保险业国际竞争的加剧,市场急需大量高素质保险专业人才,这类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应用技能。这决定了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学科综合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需要对学生进行一种建立在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的实践教育,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理论应用能力和技术能力。因此,保险专业的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培养应用型保险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

2.实践教学有利于改善高校保险专业教育不足和保险业人才匮乏现状

有统计显示,我国保险业每年约需3万名保险专业毕业生,但国内高校每年向保险行业输送的毕业生人数不足4000人。而从实际的就业情况来看,保险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却普遍存在,很多学生毕业后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通过几年来对毕业生的调查,发现保险专业的毕业生真正在保险行业工作的人非常少,即使有些学生毕业时所从事的工作在保险行业,但是不到一年的时间有很多人就离开了保险行业。可见,一方面随着保险市场规模的扩大,保险企业需要大量具有保险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另一方面许多金融保险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由此,不能不让我们反思目前保险人才的培养与保险市场人才需求脱节的原因。

二、目前我校保险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保险专业教师缺乏

目前在各高校中从事保险教学研究的专业教师大多不是科班出身,而是从其他专业上转过来的,尽管他们大都拥有比较高的学历, 但他们中参加过保险实践活动、具备一定的保险实践经验的老师甚少,所以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传统的理论教学,保险实践类教学难以开展。

从我校保险专业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保险专业教师缺乏是突出问题。保险教研室从事保险教学的教师没有科班出生的,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且每个老师一般只负责几门课程,老师们在完整的保险知识体系上有所欠缺。从教师的保险实践经验看,这一点就更为不足了,老师们大都是毕业后就在高校工作,很少参加保险实践活动,有过保险从业经验的几乎没有,老师们对保险业实际情况的了解主要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保险公司的一些做法,只限于书面意思的讲解,并不了解实际业务中保险公司的具体操作,也就不能较好的开展实践教学。

2. 保险实践课程设置较少,实践教材缺乏,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

保险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而目前高等院校保险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严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尤其是一些刚开设保险专业的本科院校,几乎没有设置实践课程。而一些设置了实践类课程的高校,在实践学时安排上偏少,且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又缺乏理想的实践教材,每个学校基本上用本校教师自编的教材,这使得实践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效果。

我校保险专业招生规模较小,又受专业教师缺乏的限制,在课程的设置上也主要是偏向于理论课,还没有正式的实践课程。虽然老师们在教学中会有意识的安排一些实践环节,但只是针对某一门课程的某些具体内容,实践内容较为零散,实践教学缺乏连贯性和完整性,另外限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不足,课堂的实践教学难以取得实际的效果。

3. 保险专业教学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相对于理论教学体系而言的,由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一般来说,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教学、课程实训、社会实践、科研训练及毕业实习等环节。而很多高校缺乏一个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很多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只强调了实验教学,而且教学内容往往流于形式,比如虽然不少的保险专业课程都设置了相应的实验环节,或者是设置了***的实验课程,但是实验内容有较强的随意性,设计目的不明确,实践项目不连贯,更多的还是为实验而实验,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明显不足。

具体到我校的情况,目前只是刚刚开始强调实践教学,很多实践教学的内容还正在筹备当中,如相关课程实践教材的编写、校外实习基地的筹建等,目前还没有保险实验室和校内外的实训基地,软硬件设施的缺乏造成了我校开展保险实践教学的困难,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实际需要。因此,我校要想发展保险专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就要尽快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保险实践教学体系。

三、 改善我校保险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建议

1.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要有高水平的教师。鉴于保险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特点,保险专业的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即不仅要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校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 在学校与各实习单位已确立合作的情况下,可以安排教师定期去实习单位进行实践调研和保险业务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以帮助教师提高实践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金融企业的人力资源,聘请一些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能从事教学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带动教师更新知识结构,改变教学方法,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第二,要以系或教研室为单位,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实践教学讨论,交流心得体会,大家相互取长补短,不仅加强了教师间的感情沟通,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第三,要鼓励从保险实践部门引进保险专职实践教师来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对于实践经验很丰富的人才可以适当放低学历标准。

2.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课堂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技能

要改善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需要摒弃传统的“满堂灌”、“独白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就保险教学来说,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际操作、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演讲辩论等多种具备实践性要素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增强相应的实践能力,使教室也成为实践性教学场所,把实践性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从我校教师们尝试课堂实践教学的情况看,案例教学较为普遍,小组讨论次之,其他的方式相对较少。就案例教学来说,老师们在保险课堂上主要是采用这一教学方法,但案例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缺乏必要的技巧和经验。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能够适度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善于总结学生的观点,最终给出科学、合理的解答。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案例介绍之后,往往不能很好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发现,而是习惯性地主宰课堂。同样,在“案例评析”环节,也很难将课堂交给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通常是匆忙做出总结,在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过程掌控和推动能力,从而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学生缺乏积极的参与。不少学生长期以来养成了依赖教师、习惯于倾听而不是表达的习惯,难以适应案例教学这类模式,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在案例分析前没有系统地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在了解案例之后,不能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因此无法进行“案例评析”,使得案例教学的最后结果是教师“自问自答”,学生学习成效甚微。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大胆尝试除案例教学外的各种实践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师们要努力提高各个教学方式的操作技能,逐步积累实践教学经验,以真正提高我校保险教学的质量。

3. 建立完整的保险实践教学体系

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包括实验教学、课程实训、社会实践、科研训练及毕业实习等环节。实验教学环节主要是围绕相关课程的实验内容,通过大量的实验性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掌握有关业务流程、技术操作。该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掌握基本技能的主要渠道。课程实训环节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个方面,校内实训主要是组织校内的模拟、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实训主要是组织有关学生到指定实习单位现场参观、听专家讲座及进行具体操作等。该环节主要是促进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社会实践环节主要是将学生组织起来围绕一些专题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由此来加深学生对社会的深刻认识。科研训练环节主要是对一些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旨在激发学生对理论研究的兴趣, 着力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毕业实习环节是让学生在校期间深入相关实习单位, 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按照目前我校保险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要建立完整的保险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制定实践教学的相关计划和文件

要开展实践教学首先要围绕保险专业的学科定位和发展方向来合理设计实践教学计划,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 有针对性、系统地来设置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恰当的安排和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学校可以出台相应的文件从***策和经费上鼓励和引导实践教学的开展。

(2)合理设置实践课程

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应当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和专业知识水平进行安排,课程内容层层递进、相互联系,形成整个专业实践课程整体流程。如在大一学年学生刚入学时,对保险专业和保险行业的认知可能存在偏差,这将对以后的专业学习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消除学生的疑虑,在学生刚入校后就可以安排一周的专业认知学习,一方面请保险公司的相关人员到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行业实际情况和从业感受,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保险公司参观,了解企业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工作环境等,从而使学生对保险业有一个真实的感受,树立对专业学习的良好心态。在大二学年根据所设置的课程,在每门课程学习末可以安排一到两周的课程实践,如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这两门实务性较强的课程,在课程学习中和学习末应灵活安排实践环节。在大三学年则可以安排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内容涵盖学生已经学习的各专业课程,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采取多种实践形式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3)开展保险实验教学,建设保险实验室

保险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模拟保险公司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环境中,完成营销管理、核保、保单签发、单证管理、费率计算、理赔、分保、财务分析等实验任务。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保险教学模式,学生难以将保险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结果起来。而模拟实验通过对保险公司经营环境和经营环节的仿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解决了长期以来保险教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因此,很多高校都很重视保险实验教学,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室。

目前我校已有相应的金融实验室,银行和证券类相关课程已安排了实验课,我校可以利用已有实验设备,购买相关软件建立保险模拟实验室,通过专业实验教学软件再现保险主要业务流程,为学生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实际操作环境, 使他们能够掌握相关业务的整个操作过程,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4)丰富校内实训的形式

校内实训除了前述课堂实践和实验室模拟操作之外,还有很多形式。如组织辩论会、演讲会等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公关能力,培养其团队意识。还可以通过各种公开和内部的专业知识竞赛普及相关知识。还可以组织专业学生在校内向同学开展大学生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等方面的咨询服务。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实践不仅增强了校园学习的乐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5)加强与实习基地的合作,拓展校外实训

目前我系保险专业已与泰康保险等专业实习基地签订了合作协议,但实习基地还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仅仅是学生毕业前安排部分学生去实习一段时间,其实除了毕业实习外,在整个专业学习阶段都可以和实习基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实习基地也可以是教学实训的基地。

在具体操作上,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在形式上可以考虑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岗位认识实训,主要是到保险公司现场参观学习,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现场感受企业工作氛围、了解操作流程,对所学知识有感性认识;第二类是专业实训,一般是一周左右的岗位实训,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岗位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第三类是毕业实习,时间在3个月左右,其主要内容为专业技能实务训练,为学生上岗打好基础;以上三类实训,除毕业实习外,其他两类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分阶段、多次安排。

(6)引导学生在保险领域的社会实践

高校教学计划里都会有学生暑期社会调查这一项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用所学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的能力。从与专业结合的角度,教师应在学生的社会调查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本专业领域的社会调查,如保险专业学生在调查内容上可涉及居民参加商业保险的状况、消费者的投保意向,保险市场的发展潜力、投保人对保险服务的评价等。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进入社会与人交往的能力,还能把专业知识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王伟.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实训教学“四维”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36-38

[2]郭卫东.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之思考[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03-104

[3]王韧.大学四年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系统设计[J].科教纵横,2009,(9):28-29

[4]胡杰.高等院校保险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经济论坛,2010,(10):187-189

保险专业篇3

天灾人祸听上去遥远,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年初南方的特大冰雪灾害、“4•28”胶济铁路撞车事故,以及“5•12”汶川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灾害过后,人们必将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在生活中未雨绸缪,掀起一股投保热潮。

事实上,保险业在我国被誉为2l世纪的朝阳产业。首先,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将有利于保险业市场规模的扩张;其次,我国目前的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都很低,从而为保险市场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如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大,但据保监会官员透露,有投保的部分比例却很低;第三,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为保险业市场规模的扩大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第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将为我国保险业市场的长期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可以说,保险业与我国许多传统行业相比,正处于血气方刚、蒸蒸日上的“青壮年”时代。近年来,其年均高于30%的增速,不知令多少“老大哥”行业“心驰神往”。

保险行业蒸蒸日上,那么从业人员的情况又如何呢?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吴定富说,目前中国保险业进入了发展黄金机遇期,但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目前中国保险业发展存在三对矛盾:人民多样化的保险服务要求与保险业有限服务能力的矛盾;保险业快速发展与相对薄弱的行业基础的矛盾;行业发展与保险业人才总量不足的矛盾。人才不足,尤其是保险高级管理人员的紧缺,已成为制约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瓶颈。有关数据表明,目前保险行业人才总量不足,供需只有1∶4的水平。

而社会上对保险学及相关专业的就业也存在不少误解,不少人认为保险学专业就业就是卖保险。事实却远非如此,从事保险营销的只是保险业中的一部分人员,其他人员诸如组训、培训讲师,核赔核保人员,资金运作人员,精算人员,不仅人才需求量大,而且工作体面,待遇优厚。保险业不光需要吃苦耐劳的营销人员,更需要具有比较深厚理论素养的本科层次的专业人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对中外大型保险公司所做的发函征询调查显示,我国的各大保险企业都对高级保险专业人才具有极大需求。

保险公司在初创期,肯定希望多多利用同行的“成品”人才,以期短期内打开市场并站稳脚跟,但一旦进入成长期,保险公司就会更注重自我造血,从学校吸引人才,并予以重点培养。现在,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纷纷与高校联手或自创学校培养人才。

【专业介绍】

在整个行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保险学专业在高校内如鲜花般竞放。尤其是各大财经类高校的经济类专业,都先后开设了保险课程。

保险学专业是为适应我国保险业对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保险经营管理能力,具有宽厚扎实的现代经济、金融、保险及精算理论基础的复合型保险业务人才。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民法、国际商法、保险学原理、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海上保险、再保险、责任和信用保险、社会保险、保险投资、保险会计、保险学原理、保险理论与实务、运筹学、利息理论、精算数学、生命表构造与设计、寿险精算实务、资产负债管理、损失分布、风险理论、人口理论和社会保险等。

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是***府机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高等院校、投资机构、证券公司、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相近专业主要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学、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贸易经济、金融工程、信用管理、网络经济学、体育经济、投资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房地产经营与估计、统计学、国际文化贸易、税务、税收等。

【魅力高校】

1.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是***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该校是1983年全国首批设置保险专业的四所高校之一,所成立的保险学院是国内普通高校中规模最大的保险专业学院之一。保险学院与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共建的金融学和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是部级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学院设有保险学(含综合保险、保险精算和保险双语实验班3个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两个专业。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12人。毕业生连续几年在名牌、重点高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录取中夺魁。毕业生长期供不应求,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喻为“抢手货”“稀缺品”。

2. 中南财经***法大学

中南财经***法大学是***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由原隶属***的中南财经大学和原隶属司法部的中南***法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该校新华金融保险学院设金融系、保险系和投资系。学院专业学科体系完备,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多层次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36人。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工程管理等四个专业招收全日制本科生。

3.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是***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的母校。在国内,南开大学是较早设立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的院校,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保险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除培养保险学专业的毕业生外,南开的精算专业也培养了目前活跃于寿险业的人数较多的精算师,业内有“精算在南开,保会在西财”之说。

已毕业的保险学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领域宽广,外语基础好,专业技能强,因而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重用。很多毕业生已成为业内中、高层管理人员。

4.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是***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现已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该校金融学院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金融学科门类齐全,能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学院。学院现设有4个系(银行系、国际金融系、证券期货系、保险系),4个本科专业(金融学、保险学、信用管理、金融工程),4个硕士点(金融学、保险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信用管理),4个博士点(金融学、信用管理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保险学)。

5. 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是***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该校保险学院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建立的保险系科,其中的保险专业在1983年以前是全国唯一的,也是1998年***特批保留的专业,2002年被***批准为部级重点学科,2007年被批准为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该学院在本科阶段设有保险、劳动与社会保障两个专业以及保险专业精算方向,在研究生阶段招收保险学、精算学和社会保障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及金融学专业保险学方向、精算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该学院在本科生阶段实行了导师制,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本科生的研究能力较强。学生有机会参加海外学生交流和海外实习。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其社团组织――保险研究会被评为国家百强社团。

6.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是***直属的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金融学院是该校最具活力与特色的院系之一,拥有湖南省创办最早的金融学科,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首批部级重点学科,湖南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院下设货币金融系、应用金融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金融学院秉承“开拓务实,敢为人先”的办学作风,学科建设与时俱进,1992年在全国最早一批创办精算专业,2002年与全国9所高校一起实行保险本科专业单列。保险学本科专业分为保险方向、精算方向招生。

7. 保险职业学院

保险专业篇4

自考本科有保险专业。

自考本科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的简称,自考本科是我国基本高等教育制度之一,成绩合格后由主考学校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联合颁发大学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学信网可查,符合条件者由主考大学授予学士学位。

获得自考本科学历,根据国家***1988年15号文件,享受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相同的法律效力。

(来源:文章屋网 )

保险专业篇5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自己及家人亲友购买一份商业保险,逐渐成为广大市民较为普遍的消费计划之一了。保险的意义和功能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但广大消费者在投保时究竟该购买什么险种?是给自己买还是给家人或孩子买?缴费方式是趸缴保费好,还是年缴保费好呢?

    业内人士表示,商业保险的原理是根据公平、合理、风险分摊的原则进行,在投保时,被保险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为保险公司定义的标准体。

    投保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购时应按下列顺序进行:首先是意外险(寿险附加意外医疗住院等);其次是健康险(主要是重大疾病及附加的医疗险、定期寿险)再次是养老险(分红、年金、投连等)。

    2、许多消费者购买保险时往往先给自己的孩子购买,专业人士建议:应给家庭收入较高者优先考虑购买(他是整个家庭支柱);其次,妇女疾病也相对较多,可考虑购买此类“美丽人生”的产品;最后考虑孩子。当然,若经济条件尚可,最好一家三口一起购买。以防不测及万一给家庭造成的人生风险。

保险专业篇6

[关键词]保险业;保险市场;保险专业学位硕士;新“国十条”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消费模式日趋个性化、多样化,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企业升级换代、重组兼并趋势方兴未艾,经济增速的下调使传统的隐性风险显性化,要将其化解尚须时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保险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2014年8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十条”),进一步明确了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保险业迫切需要高层次的人才,率领行业应对新形势、开拓新领域、带来新突破,保险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已成为现代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保险行业发展面临的人才瓶颈

保险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保险需求、社会环境、经济形势、科技发展水平、国家***策以及国际环境等,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保险从业者的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人才是保险市场的主体,也是制约经济新常态下保险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总体来看,当前保险业的人力资源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保险业的发展需求。(一)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专业化程度不够。新形势下,无论是化解以高杠杆、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应对质量化、差异化为主的市场竞争,还是投资中的创新驱动,都需要保险行业推出具备精算、业务管理、风险合规等知识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同时,人们的保险需求档次不断提高,并且日益个性化、多样化,需要进一步创新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这些工作由于其性质和类型的特殊性,对学历和专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当前我国保险业人才队伍的情况如何呢?中保协的《2018年中国保险行业人力资源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保险业人才队伍总量不大,质量不高。保险行业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占从业者的49%,硕士及以上学历者仅占3%,保险行业较高学历背景人才仍比较稀缺。同时,高校本科保险专业的培养定位缺乏鲜明的特色,多是作为金融学的分支,专业知识较为泛化。这种状况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保险业的发展需要。(二)偏重于学术型人才培养偏重于学术型人才培养,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现代保险市场的发展,要求从业者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拥有较强的研判、沟通和决策能力,以及比较丰富的保险行业实践经验,能够应对数字化时代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但是,现有的保险本科教育和学术硕士教育,都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一方面,教学方式仍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实践训练不足;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往往比较陈旧,与当下保险市场需求发展脱节,学生缺乏对保险实际业务操作的了解,更不用说大数据、网络化的市场研判和风险管理了。高职、高专教育虽然侧重于实践能力培养,但是学制短、起点较低,难以培养出理论基础坚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三)知识结构单一知识结构单一,驾驭能力弱。目前的保险专业本专科教育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方面,教学内容主要局限于保险专业传统知识领域,与当代金融业密切相关的金融、经济、管理、投资、统计、心理、保健等领域的知识涉猎不够;另一方面,对学生风险管理与精算专业知识的培养依旧薄弱。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使保险从业者很难应对保险业转型的挑战,更不能引领数字化时代市场经济保险产品创新服务的潮流。上述这些状况,严重制约了保险业的发展,而保险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恰恰是打破保险行业人才瓶颈、满足保险业深入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部分高校开始招收保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但人数较少,并且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其在人才定位和培养方向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总结。

二、保险专业学位硕士的鲜明特色

保险专业学位硕士作为一种新型的培养对象,是适应保险业发展新形势、新需求而量身定制的,它不同于传统的保险专业本专科教育,也不同于侧重于学术研究的保险学硕士培养。这不仅表现在培养的水平和方向上,更表现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上。(一)培养定位——高层次。。”[1]保险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目标是高档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不同于普通保险专业本科教育,保险专业学位硕士一方面在专业知识深度、广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培养要求,另一方面在能力、视野和素质方面也有着更高的标准,这样才能胜任现代保险业不断创新发展的需要。这样的人才面对复杂数据资料能研判,能预见保险市场的发展潮流,面对多重利益冲突能果断决策,遇到困难挫折能坚韧不拔,有开放胸襟、全球目光和创新能力。(二)培养重点——应用型。保险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直接面对保险市场。针对目前保险市场对业务经营、保险中介人才的大量需求,尤其是对风险管理、精算、核保、理赔等专业人员的需求,保险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不仅对专业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以鲜明的应用型为特色。吸取近年来各高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经验,保险专业学位硕士采取“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聚焦创新与行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教改模式[2]。紧密结合保险实务,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产品项目研发,同时提倡学生采用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和业务设计等形式完成课程论文。以保险实训基地为依托,保险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打破学习和见习的界限,学生学业完成即融入行业,“零过渡期”使其成为保险业的行家里手。(三)专业背景——复合型。当前的经济运行和保险业的运营实践都表明,传统的单一知识结构培养出的保险专业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保险市场的发展需要。无论从维护社会安定、保障经济秩序,还是从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愿望来看,保险行业都需要复合型人才。可见,必须提倡高校根据培养方向和院校特色,打造不同类型的复合型保险人才。如“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复合型理财核保人才、复合型保险金融工程师、复合型投资管理人才”等[3]。保险专业学位硕士在招生时,可以通过鼓励跨专业报考,吸纳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进入保险行业。例如,具有金融、经济、法律、会计、医学等背景,到了保险专业学位硕士阶段,都具有各自的独特优势和可塑性。可见,保险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定位具有复合型的特色。

三、新形势下保险专硕培养方向

围绕着“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保险业领***人才”这个培养目标,保险专业学位硕士在培养方向和途径上也有着特殊的要求。笔者主要从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与品行操守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一)专业技能。保险专业知识、保险业务能力任何时候都是保险从业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但是在新形势下,有了这些基本知识技能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经济新常态下新“国十条”的要求来审视保险专业学位硕士的专业技能培养。1.掌握风险管理与精算技能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市场经济是一个风险聚散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近年来,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在业内积聚了不少局部性风险;同时,经济新常态和保险科技时代的来临,产业融合、互联网+、险资运用等因素的冲击,催生了行业新的风险点。上述种种来自多方面的风险挑战,一方面要求保险公司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健全体制机制,保证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对保险公司精算人才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范化解风险需要以精算为手段。诸如保险产品的设计、相关费率的计算、保费和保额调整等,没有精算寸步难行。新“国十条”将“坚持完善监管、防范风险”列入基本原则,《上海金融领域“十三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中,将风险管理、精算人才列为紧缺人才。这些领域专业性强、难度大,需要高层次学历教育进行专门培养,保险专业学位硕士正是上述紧缺人才的重要培养渠道。2.“一专多能”的知识架构“一专”当然指的是保险领域的专业知识。但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保险公司产业融合是大势所趋,保险业与其他金融行业以及保险业跨界融合,使保险行业的经营管理日益复杂。在新形势下,高层次保险人才不仅应当精通保险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综合知识技能,这就是“多能”。保险专业本身就是综合性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使保险学学科融通进一步强化,学科边界更加模糊。必须鼓励学生跨学科选课,除了保险学概论等核心课程外,还应包括经济管理、统计学、法学、数理基础、财务会计等相关课程,商业银行经营、证券投资、金融理财等通识课,以及医疗健康、心理学、社会人口、气象灾害等方面的拓展课程[4]。有了“一专多能”的知识架构,才能抓住机遇,适应保险市场发展的潮流,创新保险产品,推进保险业发展,有效监管经济社会风险,服务于国计民生。(二)综合素质。这里的综合素质,指未来保险业高端人才信念操守、方法手段、情感态度以及视野胸襟等品格,它制约着专业技能的发挥。在未来保险市场的广袤空间里,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如鸟之双翼。因此,保险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还必须重视综合素质的养成。1.强化创新能力,培养能够推动行业发展的高端人才新“国十条”明确提出,要增强保险产品、服务、管理UniversityEducation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市场主体差异化竞争,个性化服务。保险市场主体的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这要求从业者具备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保险产品的能力,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发出各类更具有竞争力的保险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从业者要创新服务理念,将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化、细化,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创新保险产品、创新服务理念,其内核是思维方式的创新。创新教育对于保险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来说必不可少,可以通过案例领悟,哲学、心理学方法启迪等进行思维方式的优化。创新教育还可以通过创新空间和平台的设置,如建立保险产品创新虚拟实验室、选定保险服务创新试验基地等。根据近年来国内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经验,通过校企联合、产学研相结合组成人才孵化基地——“协同创新中心”,这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它“提供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外部条件支持,如学校制度、师资、创新平台、资源环境等”[5]。2.注重科技引领,培养适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高端人才近年来,中国的保险科技快速发展,这给整个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保险行业逐步向数字化转型,保险产品设计、保险流程管理、保险服务提供、保险营销方式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正在使行业面貌焕然一新。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使保险业的运行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也为保险科技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培育的是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及网络应用,具有一定信息处理能力的新型保险人才:一方面,这是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保险市场的需要,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保险专业学位硕士对保险科技的研究,形成产学研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可以推动行业改革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3.开拓国际视野,培养适应保险业改革开放的高端人才新“国十条”明确指出,要提升保险业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一方面,外资保险公司正在大规模“引进来”。截至2018年底,中国共有59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374个,共吸纳6万余名从业者[6]。另一方面,中资保险公司正在逐渐“走出去”。在***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保险公司通过多种渠道进入海外市场,行业竞争日益国际化。同时,区域性、国际性合作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也需要保险业作为重要支撑。在新形势下,需要大批具有全球视野、精通国际保险业务的领***人才进入这些领域,带动保险行业进一步扩大开放,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国保险行业的规模与影响力。要培养国际胸襟和开放视野,学生需学习世界历史、文化和语言,学校应开设世界经济和***治等选修课,和国外名校进行培养交流。4.凸显实践能力,培养面对市场经济的高端应用人才应用性特色决定了保险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不能以课堂教学作为单一渠道。学生入学后就要由学校和导师在相关实验基地安排见习岗位,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导师的遴选,资深保险业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实践导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创新平台”“有利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是传统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创新”[7]。毕业考核方式,可以以保险产品创新报告、保险服务个性化创新报告的形式出现,并辅之以实绩考核。这样一方面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纸上谈兵,另一方面能缩短从学生到保险从业者的转化时间,及时有效推动保险事业的发展。(三)品行操守。职业道德是任何一个行业的行为底线,保险业也是如此。近年来,随着监管部门逐渐加强监督和管理,保险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行业内不正当竞争、误导销售等问题仍存在,影响了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新形势下,我国要从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迈进,这意味着我国保险业不再追求数量上的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提质增效的内涵式发展。人人努力,诚信造福于民,塑造良好的行业形象,打造行业品牌,是保险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保险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主要培养对象,是未来团队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行业中处于核心位置,可以对其他的从业者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强保险专业学位硕士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利于为其他保险从业者做出表率,提高行业的社会亲和力和社会吸引力。这里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角色心理转换和增强使命担当。要让受教育者从“卖产品、卖人情、卖服务”的“跑街先生”角色意识,真正转化到发挥社会稳定支柱、服务社会民生的时代担当上来。在道德修养上,导师必须躬亲垂范,通过课程思***等渠道,教育保险专业学位硕士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

[参考文献]

[1][3]许飞琼.中国保险人才战略:现状、目标与关键措施[J].保险研究,2011(12):108-112.

[2]尤嘉阳.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9(12):157-159.

[4]崔惠贤.新“国十条”颁布后上海高校保险人才培养改革探析[J].上海保险,2014(11):52-57.

[5]盛守照,叶冯超.基于协同创新中心改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究[J].大学教育,2015(7):10-12.

[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保险专业篇7

一、SWOT分析模型

(一)内部优势

1.顺应时代需求办学,具有一定的办学经验,开拓了一系列的实习实训基地1994年12月,***在镇江市、九江市的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正式启动,拉开了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帷幕。1998年12月,《***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的颁布,标志着全国范围内开始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社会迫切需要既懂医学又懂保险的复合型、应用型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一些医学高职院校先知先觉,先后开设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培养熟悉医疗保障制度,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保险知识、卫生法律知识以及能灵活应用这些知识,从事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7所高职医学院校开设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分布于山东、广西、云南等地。例如,我校在开展医疗保险实务专业行业发展现状及岗位需求的基础上,于2002年开设医疗保险专业,2008年更名为医疗保险实务专业。专业人才培养围绕“以就业为导向,注重理实一体,加强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现代高职教育理念,加强与省内外同等院校及行业专家的沟通和交流。截止2014年,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已经培养了4届毕业生,开拓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这些实习实训基地主要包括三甲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及结算部门,分布于北京、天津等地,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医学院校的校内实训和师资条件,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医学基础创造条件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对学生的医学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在保险业务实际操作中,保险专业知识约占20%左右,医学专业知识约占80%左右。医学知识的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强,而医学院校在实验实训、师资条件等方面的优势,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医学基础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其他开设医疗保险实务专业的院校所不能企及的。

(二)内部劣势

1.人才培养定位,没能根据社会发展、行业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医疗保险实务专业是培养既懂医学知识又懂保险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这一点已经成为各相关高校和业界的共识。但是人才培养方向究竟应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还是以商业健康保险为主,亦或二者兼顾?是应该培养“专才”,还是“通才”?是面向多个岗位群还是面向单一岗位或潜在岗位群?通过分析,目前开设医疗保险实务专业的7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既涵盖了商业保险机构又包含了定点医疗和社会保障机构;面向的岗位群包括保险人、保险营销、保险展业、保险承保、医疗保险业务处理及业务管理等。而所面向的职业方向和岗位群,又直接影响了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根据2013年麦可思对我校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学生毕业一年后的追踪调查显示,学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和就业现状满意度较低。究其原因,高职医疗保险实务专业毕业生进入社会医疗保障机构的难度较大,尤其是正式编制。然而由于人才培养方向的导向,学生对这些机构的的期望值很高。另一方面,学校对学历教育仍然过于倚重,而随着保险企业的迅速发展和竞争加剧,行业对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要求明显提高。因此,如何把握并紧跟健康保险行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高高职医疗保险实务专业的竞争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2.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影响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医学院校举办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在保险知识方面缺乏基础和积淀。为了解决师资力量不足,一些高职医学院校招聘财经或金融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担任人身保险、保险营销学等课程的专业教师,或者从临床医学专业抽调部分优秀教师担任医疗保险概论方面的专业教师。虽然这些教师都是优中选优,但是缺乏保险从业经历,缺乏保险理论和实践的知识积淀。因此,很难从人才培养的全局出发,系统讲授课程。部分院校通过与行业领域合作,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的授课任务,但是外聘老师流动性较大,师资队伍不稳定,给教学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

3.学校重视不够,资金投入少一些高职医学院校对该专业重视不够,资金投入少,该专业长期处于“弱势”状态,甚至存在被“边缘化”的现象。例如,学校对该专业无论是教学设施的配置、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以及专业实验实训室的建设等都投入较少,甚至基本没有投入,对该专业未来的发展和走向缺乏信心。这些都进一步导致了高职医疗保险实务专业举步维艰。

(三)外部机遇

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迅速发展在2009年《中国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011年《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等保险业务。鼓励保险企业与各类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打造行业人才培训基地。2013年《***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健康保险列为健康服务业三大内涵之一,并于2014年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2020年实现商业健康保险运行机制较为完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服务领域更加广泛、投保人数大幅增加,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显著提高。”可见,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健康保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对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也将不断增加,这些对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机遇。据中国保监会调查显示:保险人才供需比例为1:4。2010年仅中国人寿对本专科学历人才需求总量就达到35万人左右,其中专科20万人。随着我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提高,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增多。

2.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有明确的定位,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据报道,2013年中国共有高等职业院校1321所,年招生318万人,在校生973.6万人,分别占高等教育的45.5%和39.5%,较好地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014年,***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职医学院校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应紧紧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做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四)外部威胁

1.生源数量及质量下降随着适龄人口的减少,一些高职院校招生工作陷入困境。医疗保险实务专业的生源逐渐由省内外转向了本地生源,甚至出现停招。在对7所院校的招生计划数统计发现,有3所院校2014年度无招生计划,2所院校招生计划数明显降低。然而伴随着生源锐减的是高校扩招。部分院校只能采取春季招生、自主招生或降低高考录取分数线等方式扩大生源。高职生源质量下降,学生文化素质降低,势必影响医疗保险实务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

2.人们对医疗保险实务专业认知度较低医疗保险实务专业相比于护理、临床医学、药学等专业,属于新兴专业,起步较晚。学生和家长对于这个专业的认知度低,直接影响了报考率及报到率,甚至出现学生到校后转专业和退学的现象。

(五)综合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构建高职医学院校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发展的SWOT分析矩阵表格,并采取相应的SO策略、WO策略、ST策略、WT策略,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其中SO策略指的是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WO策略指的是克服内部劣势,利用外部策略;ST策略指的是依靠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WT策略指的是克服内部劣势,避免外部威胁。

二、高职医学院校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顺应健康服务业发展,调整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定位

通过调研明确医疗保险实务专业行业需求,进而调整现有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方案。这就要求我们深入了解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发展现状;对高职高专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开办布点进行分析,归纳专业建设及发展现状,发掘自身优劣势;利用学校就业信息平台,搜集毕业生就业单位信息,分析毕业生就业地区及单位性质,并与人才培养方案比较。在此基础上,调查在健康服务业发展中,外资医院、TPA(医疗保险第三方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出现的新兴岗位,中、短期人才需求及职业能力要求等,为调整专业定位奠定基础。通过深入调研,摸清***策形势和行业动态,明确适合高职医学院校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学生的主要岗位群和次要岗位群,合理、适时适度地调整专业定位,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能够根据岗位需求科学合理的重构课程体系,序化基本医疗保险及商业健康保险通识核心能力,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

(二)持续开拓实习实训基地,建立长久合作关系

目前医疗保险实务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主要集中在医院及社会医疗保障机构。因此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学生的就业情况反馈,在维护原有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应积极开拓保险企业、外资医院、健康管理公司等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并建立长久合作关系。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和对未来就业岗位的要求,指导学生到不同的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获取胜任未来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并且端正学习和工作的态度,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专兼职结合的优秀教师团队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解决医学院校保险专业师资队伍发展的困境,一方面应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要求,组织校内专业教师到保险公司或社会保障机构等参加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实践水平,加深对相关行业和岗位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引进或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同时应积极建立健全外聘教师管理制度和聘用制度,既是为外聘教师服务,也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使他们更好地融入教学岗位中来,维护外聘教师队伍的稳定,打造专兼职结合的优秀教师团队。

(四)加大对专业的投入和重视程度,积极宣传,提高人们对专业的认知度

保险专业篇8

关键词:面临的共同挑战;机构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合作的方式和途径

中***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4-0047-03

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保险人、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专业保险中介服务产业。保险专业中介在促进保险产品销售、满足社会保险需求、完善保险市场机制、拓宽保险服务领域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保险业的不断改革开放、市场化趋势不断深入完善,作为保险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保险中介市场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由于保险专业中介各机构起点不同、人才资源与技术力量以及市场拓展速度的差别、经营规模与管理水平的差异等原因,市场竞争激烈,一方而有许多投资人看好这一潜在巨大的市场,不断地涌入这一市场,另一方而,也有不少的保险中介公司因竞争无力而退出这一市场。面临机遇和挑战,如何加强合作,建立保险中介整体竞争优势,发挥专业保险中介优势互补的巨大潜力,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寻求保险中介产业持续增长的新途径、新模式,争取双赢、多赢,以求得生存和发展,是保险专业中介公司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

一、保险中介发展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中,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发展将会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外资竞争者进入,市场竞争加剧。在当今竞争日趋白热化,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开放浪潮冲击下,中国保险业逐渐对外开放,国际保险“巨无霸”纷涌而至,外资保险中介,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在国际上信誉卓著的保险经纪公司和公估公司不断进入。外资保险中介凭借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方法、良好的声誉和管理模式成为保险中介市场新的竞争者。外资的进入,一方面给我国保险中介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一方面也势必会给刚刚起步的中资保险中介人带来强大的外部压力,迫使其尽快走上市场化、规范化、职业化、国际化道路,保险中介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而对新的形势,中资保险中介入如何巩固自身的优势,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这将是巨大的挑战。

市场需求增大,服务要求更高。一方面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崛起,可保标的技术类型越来越高,保户的风险单位也越来越大,对保险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随着保险市场上供给主体的不断增加,新的保险产品不断上市,传统的财产保险产品也随之升级换代,有些保险产品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这就意味着,在保险市场中,投保人和保险人双方的潜在需求和供给都在不断提高,迫切需要采用方便、快捷、无忧的专业中介服务体系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而给保险专业中介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对保险中介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保险中介现有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已经很难满足保险双方多方面的需求,谁能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谁能够通过专业服务,解读保投双方信息背后的市场价值,并帮助其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谁就能够把握住客户,并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空间。

高素质人才匮乏。保险中介是资源、信息与技术密集型服务产业,在推动保险中介发展的诸要素中,无论是资源、信息,还是技术,都是以人才作为载体的。保险中介的竞争最终落实到服务,服务的落脚点是人才的竞争,关键是专业人才的拥有、提升和保留。实际上,保险中介机构多是依靠“人海”和“人脉”来扩大自己的业务量,保险中介机构的业绩与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哪家公司人员素质好,哪家服务到位,哪家就赢得市场。能否拥有、提升和保留优秀人才,决定着一个机构的存亡兴衰。由于保险专业中介在我国是近十几年才兴起的一个行业,目前专业中介机构的从业人员虽然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不低,但通过考试取得执业资格的人次偏少、后续培训欠缺,导致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与国际同行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如既懂保险、又懂技术和法律的综合性人才不多,高技术专业人才缺乏,致使一些热门领域,如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航空、核电等行业的保险中介业务难以深入,甚至无法介入。

品牌优势凸现。品牌,外在表现形式是知名度和美誉度,内在则是质量和服务品质能有所保障。从保险专业中介的特性来看,中介机构可以说是“一手拖两头”,一头是消费者,另一头是保险公司,因此品牌建设非常重要。保险中介机构提供的是服务,客户对服务的选择往往是冲名气来的,比如,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的“怡安”保险集团,其保险经纪业务在全球占有30%左右的市场份额;英国GAB罗便士国际保险公估集团在全球44个国家、730个地区没有分支机构和办事处,每年处理170万件以上索赔案;深圳某汽车保险公估公司专门从事车险理赔服务,由于其专业特色受到众多保险公司的认可,纷纷将原来由自身从事的车险查勘定损等业务外包给这家公估公司。由于目前我国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多属于业务资源型,业务来源没有完全市场化,品牌的作用尚未充分体现,但市场的开放是发展的必然,业务资源型中介机构的客户源优势会随着市场的发展成熟而逐步丧失,这时候,专业中介机构的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将显得重要起来,品牌优势将在市场公平竞争中凸现优势。

在我国目前的保险市场条件下,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要想发展,必须面对以上挑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摆在保险中介面前的一个十分迫切、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我国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相互之间缺少联系和互动,形成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沉闷局面,造成信息的屏蔽、资源的浪费。如果能探索出一条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合作道路,通过保险中介机构之问的互动发展,发挥出保险中介优势互补的巨大潜力,这将必然带来保险中介机构利益共有、多方共赢的结果,也必然会推动我国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保险公估人对保险经纪、机构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保险业日益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今天,保险公估人在保险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无论是险种的选择,还是条款的解释,也不论是保险标的质量的保证,还是保险事故发生(在保险责任内)后合理的定损理赔,都与保险公估紧紧相扣。在保险经纪、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如果能具有既是保险信息方面的专才,又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的背景,那么,保单的制定、合同的建立、保险事故的处理给保险人和被保险人都会带来

很大的好处。换言之,公估机构的介入对经纪、机构来讲是关系到其展业利维系客户资源的一个重要环节,公估机构的水平对经纪、公司客户保持、品牌建设、业务衍生、人员专业提升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专业化方面。随着保险公司数量的增加、险种的千差万别及一些费率市场化、技术复杂化,对于投保人来说,要了解每一家公司的情况,并挑选出适合自己的险种,是不现实的;对保险公司而言,险种如同产品,它的销售情况如何,推销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看它的功效。保险人和投保人之所以找保险中介,看中的是中介专业化的服务,尤其是中介人员的专业水平。如果在保险活动的起点时,能有保险公估的参与,对涉及的保险标的展开风险调查、评估,为化解或控制风险提出建议、方法;在保险产品运行过程中有效地做好事前预防工作,以避险减损;当保险事故发生后,能正确、合理地估损,并给予合理的建议,那么,无疑会降低保险的交易成本,从而树立保险中介的专业形象,提高保险中介的信誉,为展业和维护客户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品牌建设方面。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没有什么财产,有的就是品牌,品牌体现在四个字上一诚信、专业。诚信、专业是保险专业中介行业的执业之本,只有建立在诚信、专业基础之上,保险专业中介才能从根本上获得市场的认可。对中介机构的不信任是目前保险专业中介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主要是保险行业和保险合同的特殊性决定了保险市场诸方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保险公司担忧专业中介利用他们对于投保人风险单位的充分了解而故意隐瞒,做出对于保险人的承保不利的逆选择;而投保人同样担忧专业中介利用他们对于保险产品和保险合同的充分了解诱导他们购买对自己利益不利的保险合同,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就推诿责任。因此,谁如果能提供从前期的风险评估,中期的保险产品采购、分保计划的设计,以及事故发生之后的定损定责等专业服务,并在服务过程中利用各种方式既保证保险标的质量,使保险产品正常安全“渡汛”,又能在保险事故发生(在保险责任内)后及时准确合理的赔付,有助于企业生产的持续进行和个人生活的安定,谁就能够以良好的职业形象迅速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促进品牌的建设,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业务衍生发展方面。业务衍生发展是中介机构获取更多利润,强化核心业务,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方面。保险专业中介在提供中介业务收取中介费用的基础上,可以提供诸如风险管理、索赔管理、自保或其他风险融资规划的管理,还可以提供损失预防咨询、财产评估、收益咨询和其他相关服务,这些都是保险经纪、机构衍生业务的发展方向。保险公估人作为保险市场的主要中介力量,集中了保险、建筑、工程等众多领域内的专家团队,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市场资讯,提供的服务贯穿于保险全过程,能够在风险评估、损失预防、投保、索赔、则产评估等多个环节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可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与经纪人、人的优势形成了鲜明的互补特征,二者结合,能够创新保险中介业务新模式,将对保险中介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总之,如果发展中的保险经纪、机构能够在服务过程中选择有品牌、有实力的保险公估公司进行战略联合,在中介业务上进行很好的资源整合,则容易建立品牌、客户资源、全面业务发展等方面的竞争优势。

三、专业保险经纪和机构对保险公估机构发展的促进作用

与伴随西方保险业300余年历史而发展成熟的国际保险公估业相比,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国内保险公估人尽管经过十几年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社会认可,但从整体上看,日前在保险行业中声音微弱。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在新的公估机构不断涌现的同时,一些公估机构由于规模小,实力弱而不断被淘汰;而一些具有较大规模、较强实力、竞争力强的评估机构将会脱颖而出。公估机构必须从人才的储备、专业化服务、品牌提升、业务衍生等多方面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与公估机构相比较,同属于保险中介的保险经纪、机构同前在规模化经营、专业化发展方而,比保险公估机构发展快,在许多方而经纪、机构及其业务对公估机构的专业水平的促进、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战略调整、机构管理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专业化提升。公估机构在接受委托后,一般是凭借其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网络优势,以其从事公估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和数据,提供保险检验、鉴定、评估等有关信息的咨询服务,包括风险咨询、防灾防损咨询、检验及定损理赔等。其公估结果是否准确和公正,不仅取决于公估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也取决于公估人员刘标的物的保险信息、风险状况、市场行情等的收集和把握。当委托人以保险公估报告为依据而不能取得所期望的结果时,往往会对其所采信的公估报告的准确性、公正性产生怀疑,导致影响市场刘公估机构的社会评价。保险经纪、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由于展业和维护客户资源的需要,对保险双方的信息积累的非常多和全而,能够把握比较多的保险交易信息,刘保险双方的需求的把握也较准,如果公估机构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则可以降低公估机构的风险,从而不断地提高公估的专业水平。

异地战略市场的切入。目前大多数保险公估公司都围绕一定的地域开展业务,如沿海港口城市的海上货运保险公估业务、华东华南地区的暴雨、洪水引发水灾而产生的灾损公估业务、西部开发区大量基础设施新建产生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公估业务,多由当地公估公司进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如果没有明显的专业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则保险公估公司很难在异地做大做强。如果借经纪、机构的客户资源和规模优势,在经纪、机构展业的过程中,向投保人和保险公司推荐几家具有相关行业技术优势的公估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就可以达到快速切入战略市场的目的,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

对品牌的塑造。公估机构品牌效应的建设,是公估机构做大做强的关键,是维持公估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其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对提升公估机构内在价值和技术服务水平以及提高市场信任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近几年来,国内有保险业务资源的国有大型企业纷纷成立自己的保险经纪公司或公司,业务资源型公司的市场份额明显增加,其品牌知名度也较高,如果公估机构能够与之进行战略合作,就可以可通过共享资源优势来深入市场开发,进行品牌共建,从而提高保险公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创建自己的品牌效应。

四、保险中介机构互动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保险中介机构之间有很多共性的优势,可以互相学习和促进,如果能够通过优势互补,建立一种互动发展的机制,形成“相互开放、资源共享、联合攻关”的协同网络,对打破保险市场旧有的格局,推动保险市场健康规范地发展,建立保险专业中介整体的发展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互动发展的方式和途径,目前可以选择有以下三种方式和途径:

松散型战略合作:保险专业机构之间可以签署业务协作协议,进行各种资源(主要是渠道、客户等)共享,品牌共建,并进行业务推荐。如经纪公司可以选择一些公估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在做这些公估公司具有行业技术优势的业务时向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介绍,在附加条款中推荐一家或两家公估公司作为出险以后的公估机构;又如,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借用专业人员进行合作。

紧密型战略合作:可以采取结盟或者联合体的方式来互动发展,形成长期紧密战略合作关系,共用一个品牌,各类资源(主要是渠道、客户、知识、培训、软件网络、人力资源等)共享,经营上***自主,我对你进行风险评估,帮助你采购产品,你发生了事故之后,我再对你进行包括理赔方面的处理,从而达到发展衍生业务,强化核心业务的目的。

保险专业篇9

[关键词]高职;金融保险;人才培养模式;订单班

[中***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047-02

1 前 言

近年来我们保险业迅速发展,对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全国的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开办了保险专业,培养保险专业人才。高校培养的保险专业人才的数量虽然每年都在增加,但保险市场中却出现了保险公司相互争抢专业人才的现象,同时保险公司对高校培养出来的保险人才并不认可。因此,保险行业中出现了实践型保险人才的稀缺,高校培养出来的保险人才过剩的局面。如何培养满足保险行业需求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现实面临的迫切任务,高职院校培养保险专业人才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优良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金融、保险等基础理论,了解国家金融法律法规和***策,掌握保险产品、营销技能,面向保险公司等单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保险专业主要定位于面向市场的营销人才和保险业专业需求的人才。

传统的保险人才培养模式包括:①高等教育模式,在高等学校中开设保险课程和通过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进行人才培养;②保险公司的培训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出现了新型的保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以保险公司急需人才为切入点,突破传统封闭单一的教学模式,寻求与行业、公司的紧密对接,实现校企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共赢,为企业培养大批符合其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成功的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制度和环节的改革或创新,也是一种全新的高效率的培养经济活动中所急需人才的制度。目前,该模式在我国的职业教育领域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我国的保险专业人才培养也必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校企合作培养保险专业人才的形式主要有:学校保险专业教授承担科研与保险产品的开发项目公关;教师到保险公司挂职锻炼,并对学生进行实地指导;学校聘请保险公司的高级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与学校的专职教师一起进行相关保险实务课程的指导,以公司的实际案例为素材,为课堂教学提供案例,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企业与学校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前到公司进行待岗实习,毕业以后直接进入公司工作等。本文主要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浙商保险的校企合作建立的浙商保险订单班为例,提出一种全新的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浙商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第一家总部设在浙江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公司注册资金为人民币10亿元,注册地为浙江省杭州市,公司专业经营各类财产保险业务。公司自2009年6月23日正式开业,到目前在全国已开通了14家分支机构,布局遍及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和东北地区,业务发展非常迅速,急需保险专业的各类人才。电话服务中心是直接隶属于浙商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的事业部门,其工作职责包括为客户提供信息咨询、受理报案、调度、接受客户投诉、客户回访等服务,是浙商保险为全国客户提供服务的后援中心,日后还将增加电话销售等服务内容。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浙商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4月签订校企合作的协议,组建电话服务中心订单班,在人员选拔、课程设置、师资互派、班级管理等方面共同培养保险专业人才。在此订单班的管理上,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学生管理和老师的要求方面加强创新,摸索出一条全新的保险人才订单班式的培养模式。截至2011年11月底,共有大约20名学生经过层层选拔和培训,正式顶岗工作或者正在实习培训期,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实现了校企合作双赢的目标,为学生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2 依托行业企业,实施全新的保险人才培养模式

纵观很多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专业学习加单位实习相结合的模式。以高职院校的订单班为例,前两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后一年在保险公司实习,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但是浙商保险的订单班不同于一般的订单班的管理,由于浙商保险的电话服务中心就开设在学校内,此订单班要求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中间加强专业知识的强化和实训,后一年经过岗前培训后,直接顶岗工作。此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由学生到职业人士角色的转化,缩短培养时间和成本。同时,保险公司也可以尽快的获取适合公司发展的专业人才,对学校、公司的发展、学生的成长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3 构建基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根据订单班的要求可以在课程设置等方面根据以后工作需要在保险实务方面多加侧重,同时保险公司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知识和研究优势以及学生资源,将一部分项目的前期调查及研发或工作量较大的工作交由学校完成,降低成本,整合优势。另外,在前两年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订单班的同学不仅要加强保险法规、承保、理赔、财务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和实训操作,考虑到以后在电话服务中心实际工作的需要,还需要加强沟通能力、电话话术等的训练;在学生去顶岗工作前的岗前培训中要注重对订单班的学生在系统操作方面的培训,以尽快的帮助订单班的学生上岗工作。下面就以浙商保险的订单班为例,在两年的基础理论学习和实训期间,应重点掌握如下课程(表1):

此外,在两年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训后,正式的顶岗工作前还需要加强学习和培训的课程如下(表2):表2 浙商保险订单班课程体系2

4 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学生管理贯穿整个订单班管理的始终。首先,在订单班人员的选拔上,学校和保险公司要共同参与,可以采取先由学生自愿报名和学校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然后由保险公司的相关人员面试,挑选符合条件的同学,组建订单班;在订单班的管理上可以采取一般班级的管理方式,确定好订单班的班主任和班长等人选方便以后的工作开展;其次,在学生学习期间,要定期的举办各种保险讲座,采取多种形式让订单班的学生感受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比如参加公司的年会、召开订单班的宣讲会等,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保险公司、了解电话服务中心的运作模式;最后,要多关注订单班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掌握他们的就业意愿和动态,同时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以培养真正合格的保险专业人才,达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赢”。

5 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为了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采取的形式包括保险专业教师定期到保险公司进行业务实习,实际掌握保险公司的整个业务运作的流程;同时高校可以定期聘请保险公司业务人员做保险业务讲座,增加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机会;高校也可以引进一些拥有实际业务经历的人才等。其中,保险专业教师定期到保险公司进行业务实习的形式由于时间短实习效果无法保证;聘请保险公司业务人员的形式由于不是专业的教师往往会造成所讲授的课程晦涩难懂,培训效果较差;高校引进一些拥有实际业务经历的人员的形式能很好的讲授保险的实务知识和操作技能,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外,要特别注意加强高职院校老师的再进修、再学习的能力,不断地给学生讲授和介绍最新的保险实务知识和应用能力,做一个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由于浙商保险的电话服务中心就开设在学校内,保险专业的老师可以很方便的了解最新的保险实务内容和行业动态,及时做到知识的更新,以订单班学生的实际工作需要为切入点,培养真正符合保险公司要求的高素质的保险专业人才,同时也可以形成学校培养人才的新特色和新亮点。

参考文献:

[1] 曹云波.保险专业人才培养之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时代金融,2010(11).

[2] 张艳英.厦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动力机制研究[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2).

[3] 王富饶.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8(5).

[4] 刘新良,于秀丽.高职金融专业教学模式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7(9).

保险专业篇10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保险学专业;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保险行业逐渐成为异***突起的经济支撑点。保险行业需要大批量优秀人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优秀的人才既是保证保险行业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繁荣,国泰民安的重要支柱。而我国高等院校的保险教育,就是支持源源不断输出人才的重要学府和机构。为适应保险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相继有数十所高校逐步开设了保险学专业,专门从事保险学相关知识的传授与理论研究。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奋斗,我国财经类高等学府对保险学的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与长足的进展。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某些高校还开设了硕士和博士的教育点。但是也应该看到,虽然保险学专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比较实际的问题,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口径相对狭窄、针对性不强等。

一、财经类高校保险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从保险的特质上来讲,保险学专业应该属于比较务实的专业,因此,保险学教育应该与各种保险实务紧密结合在一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我国的保险学专业教学也挖掘并采用了大量的案例,但从某些层面来讲,内容仍然空洞,存在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多所财经类出版社出版了很多关于保险学的教材,然而,由于我国的保险事业起步晚,又受传统经济体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影响,民众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淡薄,这些教材大部分仍以理论说教为主,内容中的传统理论存在雷同的现象。反之,学生最需要了解的,与老百姓的生活联系密切的保险方面的知识涉及甚少,如养老、医疗、教育、工程保险等。(二)教学模式过于陈旧高校保险学专业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内容不够新颖,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参与性,导致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虽然部分教师也在课堂中与时俱进地引进了一些多媒体的教学设备和案例教学,然而由于核心的东西仍然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仍根深蒂固,整个教学模式仍以应对考试而设置,所以,学生并没有学习到保险学中的重点知识。(三)师资力量薄弱保险业务内容杂、强度大、梯次多、节奏快、连续性强,学生必须经过大量的实际操作与资深保险人的悉心指导才能熟练地掌握业务。因此,财经类高校保险学专业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师资力量,才能完成如此艰巨的教学任务。而实际上,我国财经类高校内担任保险学专业的教师严重不足,缺少“双师型”教师,大部分教师的理论知识丰富,但是保险实务方面较为欠缺,以至于难以对学生进行教导。(四)学校对保险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某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保险的本科教育曾经与金融专业合并,多所高校将保险学专业并在金融学专业里。我国的财经类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是我国保险学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因此,财经类高校更应该重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笔者认为,我国财经类高校在设置保险学专业的相关课程时,更应该重视保险学专业的部分学生经济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对于某些金融类的知识了解较少,甚至作为经济学基础的会计知识也不甚了解。总体来说,就是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

二、提高财经类高校保险学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交互式保险教育模式财经类高校应在保险学专业教育中开展横纵向相结合的交互式培养模式,这种教学理念是对保险业发展提供人才的保障。因此,财经类高校保险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出合格的保险人才,保证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及敏锐的创新能力。首先,财经类高校的教育应该拓宽教育视角,这就要求在开展保险学专业教育时,应该引导保险学专业的学生积极涉猎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包括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等,都要博采众长,吸收其中的精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避免被未来激烈的竞争所淘汰。除了纵向的交互式教育培养方式外,横向交互式培养也十分重要。例如,保险学专业与金融学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保险学教育应拓宽教育口径,实施在经济学口径范畴内跨学科教育的交互式培养。也就是说,在保险学专业的课程基础上,开设金融实务教程,使学生掌握货币银行、国际金融、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统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爱好,开设金融与保险、保险投资与理则、保险会计与审计、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保险电子商务与营销等方向的课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实现自我提升.另外,财经类高校也可以成立保险专业的“探讨会”,定期鼓励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并与从事保险的企业保持密切联系,给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强学生与保险行业的互动,不断丰富学生的见识。(二)建设更多实习基地,贯穿多种教学方法财经类高校应该为保险学专业的学生建设更多的实习基地,训练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将多种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中,如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都是不错的办法。在实习基地贯穿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掌握到运营保险行业的诀窍,做到灵活运用。笔者建议,实习基地应该尽量丰富实践内容,如模拟最新险种的理赔、承保等方面的知识。(三)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解决师资力量薄弱问题针对目前我国财经类高校保险学专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善。①建议财经类高校定期邀请保险行业的资深人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定期给学生讲授一些新鲜的保险专业的知识与行业的现状。保险人已经在行业内打拼多年,在业内拥有良好的声誉,可以通过自身的经验带给学生更多更真实的行业体验。例如,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的院长郝演苏教授,从1983年起在高校从事保险教学与科研工作,曾经在香港从事保险管理工作三年,现任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兼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保险与风险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保险学会理事、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笔者建议,我国财经类高校可以借鉴中央财经大学的做法,使高校的保险学专业教育更鲜活。②建议财经类高校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规定从事保险学的教师定期到保险公司从事保险人业务,摸索保险行业真实的工作体验,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才会更灵活,避免一味枯燥地照本宣科。(四)提高对保险学专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纵观我国保险业20年的发展,保险市场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保险是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保险学教育,既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国民保险意识、促进保险业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财经类高校有着独特的保险普及教育的天然优势,保险学专业教育任重道远,不能一蹴而就,在扶持专业教育上,财经类高校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重视,全面抓好保险学教育。

三、结语

财经类高校真正从自身出发,不断更新保险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并提升教学能力,从传授传统知识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向转变,就一定可以适应保险行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出更多的保险行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保险专业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保险专业10篇

学习

毕业生自荐书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生自荐书10篇,内容包括室内设计毕业生自荐书1000字,毕业生自荐书范文200字。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书,下面请允许让我向您自我介绍,让您更深入的了解我!谢谢!我是海南省琼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3届本科毕业生,***,23岁

学习

初三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初三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初三上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初中体育教学计划怎么写模板。1、学生情况初三年级共十个班,我带四到十班每班约五十人左右,以男生居多,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身体素质和基本技能在原来的

学习

委托设计合同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委托设计合同10篇,内容包括委托设计合同书经典通用版,委托设计合同。经双方协商乙方为甲方设计部分VI合同内容:一、VI部分:1、标志;2、标准字、标准色。(1).公司标志(2).标志释义(3).公司标准字(中文)(4.)标准字之意义(5.)公

学习

装修材料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装修材料10篇,内容包括装修材料名称大全集,装修材料分享300例。需方(乙方):签订时间:年月日本合同由______(以下简称甲方)与____________(以下称乙方),就乙方采购甲方的___________达成以下协议:一、产品采购:乙方同意向甲方采购

学习

税务稽查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税务稽查10篇,内容包括税务稽查的十个方法,税务稽查的100个方法。二、加强税法宣传搞好纳税辅导税务稽查应当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围绕纳税服务需求开展有效服务。从纳税服务需求来看,纳税人最需要的服务是税收法律、***策及时

学习

毕业致辞总结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致辞总结,内容包括视障播音硕士毕业致辞,毕业致辞80字左右。您好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今天,我们相聚在此,隆重举行高新一中初中校区2021届学子的毕业典礼。在此,我谨代表全体教职工,对圆满完成初中学业的2021届全体同学,表示热

学习

电池片员工总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电池片员工总结,内容包括电池品质工作总结,电池片公司的操作员工作描述。中***分类号:TP27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8228(2016)07-59-03DesignofthesolarstreetlightcontrolsystemwithG***ZhangXiaoj

学习

生产线设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生产线设备10篇,内容包括生产线设备厂家推荐,工厂机器设备制造流程文案。水泥生产线的电气设计,设备的联锁保护设计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水泥生产线因其生产工艺的特殊性,有别于一般的连续生产过程。从原料配料至水泥包

学习

勘察设计合同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勘察设计合同10篇,内容包括勘测设计合同范本,设计院勘察合同整理。勘察设计证书等级:_________发包方:_________地址:_________邮码:_________电话: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职务:_________承包方:_________地址

学习

快餐管理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快餐管理,内容包括快餐管理培训速成,快餐运营管理流程。在个性化时代,实行差异化营销,为顾客提供个性生化服务是吸引消费者的有力武器。中式快餐可以活学活用老祖宗的“人和”思想,从情出发,制定以人为本的服务内容将企业的发展

学习

厨房装修设计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厨房装修设计10篇,内容包括厨房装修设计最佳方案,厨房装修设计的8个tips。室内设计风格是不同的地域文明经过历史的积累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在设计时应该从不同风格的设计特点出发,使空间呈现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一)古典

学习

装修管理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装修管理10篇,内容包括装修公司管理十个方法,装修工作常识100条。3.装修施工队装修前统一到物业公司办理入场作业手续。(具体见《装修施工队管理办法》。二、装修管理要求1.装修施工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8:30至12:00下午14:00至19

学习

工民建施工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工民建施工10篇,内容包括工民建工程最新规范,工民建验收规范。1、工民建中新型节能工艺的探析为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观,顺应时代节能减排大潮流的前进方向,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整体发展趋势就是全力发展节能技术的研究,并把它

学习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内容包括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田园交响曲贝多芬。一、走进大自然的悲剧英雄贝多芬的第六号交响曲《田园》,却出现了少见的类似舒伯特式的优美。这首交响曲,后人大致有共识的标示出主标题与每乐章的小标题,完全

学习

保险专业自荐书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专业自荐书10篇,内容包括保险公司求职意向范文,保险专业实习范文。笔者认为,在此种机制下,保荐人只需签字即可获得百万元的酬劳,只走形式不做实事的监管机制更加剧了对保荐人的利益输送。要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必须明确企

学习

审计专业判断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专业判断10篇,内容包括审计专业看专业知识怎么复习,审计基础专业知识。一、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与特征1、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国外近二十年来在审计专业判断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审计专业判断也正在成为理论界

学习

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教育学本科论文范文6000字免费。概述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

学习

机电一体专业论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机电一体专业论文,内容包括机电一体化专业论文1000字,机电职业规划800字论文。keyword:mechanicalandelectronicintegration,Graduationdesign,Measures1引言毕业设计是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对

学习

酒店管理专业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酒店管理专业论文,内容包括酒店管理论文1500字,酒店管理对航空的贡献论文。2.1真实性校内生产性实训区别于一般教学性实训的最大特点就是其真实性,这里不再是“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等单一项目训练,老师和学生所服务的对象

学习

救援技术专业申报材料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救援技术专业申报材料,内容包括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教学大纲,应急救援技术专业实习。(一)灭火员,使用消防器材和装备,进行灭火工作的人员,即:消防战斗员、消防通信员、灭火船艇水手、特种灭火装备修配工。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使用

学习

室内设计专业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室内设计专业10篇,内容包括室内设计专业认识和感悟,自考室内设计专业。光使建筑的实存成为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季节的更替,光的强弱发生了变化,建筑的形象也随之改变。人们就是在这样不断变化的形和影中感受光带给我们的奇妙

学习

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总结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总结,内容包括机械专业毕业总结600字,机械专业毕业论文总结与展望800字。毕业设计是实现大学本科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加以综合、融会贯通,并进一步深化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