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化管理10篇

制度化管理篇1

为了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使用管理,确保会计核算软件的正常运行及安全、在会计信息处理和保存中的效用,根据***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一)财务部应在每年或上年末建立新的会计年度的完整的帐务文件根据现行财务制度,运用当前在用系统的规则正确地设置全部级次的会计科目,会计年度中间可以任意追加新的会计科目,但以制单或记帐的会计科目不得介绍修改或删除(帐务的修改工作由系统管理员执行)。

(二)转换会计年度时,应在新的会计年度开始后的20天内,完成结转各帐户的年初手续,并保证数据检验平衡正确,年初余额在当年记帐以前可以修改,当年记帐以后如有调整,只能通过填制记帐凭证进行。

(三)任何登记入帐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填制记帐凭证,摘要区规范填入,在机上填制的记帐凭证编号应当连续,编号出现间断时,应在断号的第一张凭证上注明间断的编号,并在打印输出的该张凭证上注明断号的原因并签字盖章。

(四)记帐凭证必须经过复核人员签字后,才能根据其登记帐薄,复核人员必须在屏幕上直接对机器存储的记帐进行复核签字,同时要对打印输出的记帐凭证或代用凭单进行签字盖章。同一张记帐凭证,制单和复核不能是同一人。

记帐凭证在记帐以前必须打印输出(记帐凭证清单),没有打印输出的记帐凭证不得登记入帐。

(五)总帐及现金帐和银行帐均可采用计算机打印输出的活页帐装订,出纳人员根据审核人员审查并准许报销的凭证,收入或付出款项,出纳人员可以不登记订本式日记帐,如现金处理收支较多可根据需要自设辅助帐。

单位每天必须将当日发生的现金收支数据输入计算机并据以计算出库存日报表,并在表上签字盖章。

(六)单位根据机器使用和人员分工情况以及工作需要,确定每月的记帐期限,每月至少记帐一次,每月月末以前应将当月所有收支及转帐业务全部登记入帐。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总帐,每季度核对一次明细帐。

(七)必须将储存在机器内的帐簿数据打印输出为书面帐簿,会计帐簿打印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平时可以只打印已满页的帐簿数据,但每年年末必须将全部帐簿数据打印输出。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使用管理,确保会计核算软件的正常运行及会计信息的全面、准确与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操作使用人员:

操作使用人员是指有权使用会计核算软件完成职责范围内会计电算工作的财务人员或财务部门工作人员。

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财务部门配备以下操作使用人员;

(一)系统管理人员:负责所有会计核算软件数据的初始化、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运行错误的登记与排除工作;负责系统操作使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分配操作人员的工作权限,并设置操作使用人员的保密字。

(二)数据录入员:按照操作规程录入凭证数据,并负责录入数据的正确性校验,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作详细记录并及时报告系统管理员。数据录入人员无权修改原始凭证或手制凭证上的数据,不得进行凭证复核操作。出纳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不能担任数据录入人员工作。

(三)数据复核员:负责对已录入计算机的凭证编号及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审核,确保入帐数据的完整与正确。

(四)数据管理人员:负责已复核数据的入帐、入帐后凭证、帐页的打印输出工作,协助系统管理员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工作,负责程序软盘、存档数据软盘、输出凭证、帐页及其他资料的保管工作,做好软件数据扩资料的安全保密工作。

(五)系统维护人员:负责对会计电算化硬件和软件的检查及运行故障处理工作,以保障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操作使用人员的操作权限:

(一)系统管理员必须根据用友财务软件的特点和本单位会计电算体系与核算方式。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符合会计制度与单位核算、管理的要求。报表格式必须符合上级主要部门和财***主管部门要求。

(二)数据录入员进行数据录入操作时应严格按照凭证内容输入数据。不得擅自修改凭证数据,如发现凭证数据错误立即通知凭证编制人员或系统管理人员,并根据修正后的凭证修改录入的数据。数据录入人员除可以进行数据录入操作外,还可以进行数据查询工作,但不得进行数据复核操作,复核人员亦不能进行数据录入操作,复核时发现凭证录入错误,必须通知数据录入人员进行修改,复核人员不得进行已录入数据的修改操作,待数据录入人员修正录入数据后再进行复核签字操作。

(三)系统维护人员除实施数据维护时,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随意打开系统数据库进行操作。实施维护时不准修改数据库结构。其他操作人员一律不允许实施数据库操作。

(四)用于会计电算化的硬件和会计软件只有操作人员才能上机操作使用。其他人员一律不允许上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系统管理员认可合格后方可上机。

(五)操作使用人员上机操作前后必须填写“上机操作登记簿”,如实填写操作人员姓名、上机时间、操作内容、下机时间、操作期间系统运行情况等。操作人员的保密字必须牢记,并注意要安全保密,否则出现问题,操作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有不可推卸有责任。

(六)出纳员、维护人员、程序人员均不准实施数据录入操作。

(七)备份数据软盘和存档数据软盘、帐页、凭证、报表及其他资料由数据管理人员按规定统一复制、核对、存放、保管。

三、会计凭证的审核与管理:

会计凭证是计算机处理会计核算业务的依据。必须保证入帐前录入计算机的会计凭证准确、可靠,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严格把关:

(一)业务作主的审核:

财务部门收到业务人员编制的业务凭证后首先由稽核人员审核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认无误后再审查业务作主有无业务负责人,业务主管的签章,如确认无误则上机制单依此手工编制记帐凭证。

(二)手工记帐凭证的审核:

制单人手工编制完的记帐凭证必须交稽核人员审核后才能交数据录入人员录入。稽核人员必须认真审核凭证摘要的规范性、清晰性;凭证分录和数据的合法性、准确性。如无误再检查凭证科目的平衡关系,最后审查制单人是否签字。

(三)机制凭证的复核数据录入人员录入凭证数据后,由数据复核人员对录入的凭证进行复查,确保与手工作主的一致性和复核人员复核无误后签字。

(四)复核后的凭证必须打印输出、并经有关人员(稽核员、制单人员、出纳、数据录入员、数据复核人员、会计主管等)确认签字后方可进行记帐操作。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特制订本规定:

(一)单位应根据帐簿数据准确编制或由机器正确生成会计报表,报表格式由会计主管部门统一设计或认可。

(二)报表的编制要求做到数据真实,计算正确,内容完整,手续齐备,做到帐证,帐表,表表之间勾稽严密,有所属单位的应将所属单位的报表数据输入机器进行汇总,并将本单位报表、所属单位报表和汇总表一并报出,书面报表必须由分管帐务的领导,会计主管和制表人签名盖章。

(三)单位的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磁盘(硬盘和软盘)上的会计文件和以书面形式存放的会计作主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

存储在磁盘上的会计文件必须按规定及时打印输出书面形式,末打印之前不得抹去。

由机器打印输出的会计档案发生缺损时,必须补充打印,并由操作使用人员在打印输出的页面上繁体字或盖章注明,由系统管理员签字盖章认可。

磁盘形式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必须在两年以上,其中会计科目和总由数据(包括年度和月度汇总数据)必须永久保存,明细帐、记帐凭证及其他数据资料在两年后可根据需要决定存毁。

(四)必须经常对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建立软盘备份。备份是通过对硬盘的会计数据建立软盘副本来实现信息存储的,每月备份不得少于一次。不得直接对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和作为正式档案的备份软盘上的会计数据进行任何非法操作,如要对磁盘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必须使用备份罗盘的副本,不得删除硬盘和软盘的数据。恢复系统数据必须使用最新的正式备份。

(五)必须妥善保管好会计数据的备份软盘,备份软盘应贴上写保护标签并用印章或封条签封,或由专人保管。备份软盘应装在保护封套和包装盒中,存放在安全,洁净,防热,防潮,防磁的场所,并定期进行转储。硬盘和正式备份软盘不得随便知心乱放和外借。

(六)会计数据的备份软盘及自行开发原程序的备份分别在三个地点以上,应根据数据量和硬盘空间的大小情况,每隔一定时期(如半年或一年以上)清理一次硬盘,删除硬盘上以前年度的会计数据,以利于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和运行速度,没有做过备份的硬盘数据不得清理删除(三个存放地点分别为机房、档案室、财务室)。

(七)磁盘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和清理硬盘等,由系统管理员专职执行并对磁盘会计档案的安全的正确负责。

《计算机上机操作记录制度》

《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中对会计核算软件的使用单位有明确要求──要有必要的上机操作制度。为了更好地完成系统维护的任务,了解故障发生的原因、地点、时间,以及如何处理和处理结果等情况,并作为下结段合理调整机时分配的依据,严格财务微机管理制度,现规定如下:

一、计算机操作人员必须登记当天所有上机操作情况。要求填写日期,操作员姓名,操作内容,运行时间和运行情况。

二、操作过程中没有问题则在运行情况及备注栏填写运行正常字样,若有问题发生则应及时登记记录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三、不得进行末作登记记录的任何软硬件维护工作。

四、系统管理员在维护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现象和处理方法,处理结果都应有所记载,对于重大运行故障,除按规定登记外还须另行填写故障报告单。

五、操作记录每月装订成册,日常由档案管理人员妥善保管,年终整理归档。

六、要真实完整地填写操作记录,发生总是不登记者,按经济责任制有并条款处理,以上规定由系统管理员监督执行,请所朋操作及维护人员遵照执行。

《会计电算化岗位经济责任制》

随着我公司会计电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算化的应用在财务会计核算管理方面无论在范围上还是在层次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为了使我公司会计电算化工作沿着健康严谨的轨道继续巩固提高,确保此项工作的合法性、科学性、准确性、安全性,特制如下会计电算化岗位经济责任制。

一、会计电算化管理岗位:

根据本企业的管理核算特点及上级对会计电算化管理岗位设置的要求,为了稳妥地进行以计算机替代手工帐的过渡,在总会计师领导下,本着财务会计岗位围绕电算化开展工作,更好地发挥会计电算化为财务管理,核算服务的原则,以计算机替代手工帐后本公司设置如下管理岗位:

岗位:会计主管、岗位主管、系统管理、稽核、底稿制作、计算机操作、传票复核、软件开发、出纳、内勤、成本管理、内部银行管理、往来帐管理岗、专用基金管理、销售管理。

二、岗位职责:

(一)总会计师: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规模及重大硬件、软件的使用及应用项目进行决策,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会计主管:制订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为总会计师提供重大硬件、软件使用,应用项目和决策依据,根据企业特点合理的设置电算化管理岗位及配备岗位人员,检查岗位人员工作情况。严格执行责任制对各岗位人员经济现任的约束条款。

(三)会计电算化管理岗:

1.参与制订本厂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及电算化管理制度。

2.执行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和计算机档案管理职责,对会计软件进行日常维护运行。保证计算机软件及硬件的财产。

3.报告计算机故障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遇重大的系统运行故障必须根据故障的发生,自理情况填写报告单并及时报予电算化主管。

4.正确分配系统操作人员的使用权限,参与软件开发的管理。

5.保证各种电算化管理规定的正确实施。

(四)岗位主管:

1.电算化、成本、计划岗位主管:

*协助会计主管制订电算化发展规划及总会计师提供重大硬件。软件使用及应用项目的决策依据,负责软件开发的管理。

*协调系统管理与会计管理岗位工作,保证计算机辅助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过渡及协调发展,保证各级电算化管理制度的正确执行。

*本公司成本管理及财务计划的制定、预测。

*组织各岗位对公司经济活动进行准确及时的分析。

*为会计主管提供岗位经济责任制考核依据。

2.资金、专用基金岗位主管:

*负责银行、现金出纳岗、销售岗、往来岗、专用基金岗的日常管理。

*上缴利润、税金、留利及货款的管理。

*流动资金的日常核算管理。

*配合电算化主管使本主管岗位的电算化应用不断完善。

*为会计主管提供岗位经济责任制考核依据。

(五)系统操作岗位:

1.执行系统管理员对本岗位工作的具体指挥、要求。

2.及时准确地输入及生成各种会计凭证、帐簿、报表。

3.通过系统管理员及时准确地为领导提供所需的查询数据。

4.系统管理员给本岗位设置的口令不得告知其他任何人。

5.正确执行电算化管理规定中有关操作、使用、备份等条款。

(六)软件开发岗:

1.执行系统管理员对本岗位工作的具体指挥、要求。

2.末经电算化主管、系统管理员核准的开发项目不得上机。

3.开发的软件应充分利用本公司已经应用信息系统、报表系统的功能并应易接受、掌握。

(七)档案管理岗:

1.执行系统管理员对本岗位工作的具体指挥、要求。

2.对存储在磁盘(含硬盘及软盘)上的会计文件、凭证、帐、报表等要及时备份。备份软盘要编号及加盖印章归档,对企业会计核算结果的历年资料要备份三份,分别存放在不同地点。

3.对购置或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的软件文本要人作为会计档案永久妥善保存,并负责督促计算机凭证、帐簿、报表的装订归档。

4.对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和作为正式的备份软盘上的会计数据不允许任何人进行非会计系统许可的任何操作。

5.注意保管查看计算机操作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并负责操作记录的整理装订,归档。

(八)稽核岗:

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及是否有经办人、验收人、主管领导签字。

2.审核凭证制作底稿是否规范,运用会计科目是否合理,借贷是否平衡。

3.发现不合理的原始凭证及传票制作底稿,及时退回业务发生岗位进行合格性处理。

4.签于业务处理时间问题至少一周内对所有原始凭证及凭证制作底稿全面审核一次,确保凭证制作质量。

5.稽核后的凭证要加盖岗位人名的印章,并对所有因人为因素造成又无及时稽核发现的凭证制作质量问题负责。

(九)复核岗:

1.保证计算机记帐前凭证制作质量起到把关的作用。

2.复核计算机凭证与作主制作底稿的一致性,配合稽核人员及时发现原始凭证,凭证底稿的质量问题。

3.按日整理当日所有原始凭证、凭证底稿及计算机凭证,完整的交付装订人员进行装订。

4.按日进行每笔经济业务凭证的复核,发现问题后属于操作问题通知操作人员进行处理,属于系统维护问题通知系统管理进行处理。

5.负责审核计算机操作人员的操作结果并对审核结果负责,复核后的凭证要加盖岗位人员印章。

(十)其他业务岗位:

1.其他业务岗位按原经济现任制规定内容开展工作,发生问题按原条款处理。

2.其他业务岗位要全力配合电算化工作,执行领导对各岗位指定的有关电算化管理方面的要求。

3.末经系统管理人员允许,不得私自上机操作。

4.现金及银行出纳岗协助档案管理员暂时负责每日凭证的装订工作并负责凭证封面要求内容的填写。

5.各岗位要及时发现本岗位不适于计算机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努力提出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建议。

三、关于各岗位工作的奖惩规定:

各岗位的职责条款与当期的奖金挂钩,实行百分制考核,每岗位的五条职责共一百分(每条款二十分),如果岗位人员有违反本岗位职责的问题,经会计主管、岗位主管、系统管理员认定,按职责的内容扣除相应的分数。计奖实行活分活值考核。

计算公式:

奖金分值=部门奖金总额/各岗位得分总和岗位人员得奖额=各岗位实得分数*奖金分值

会计工作实行电算化申请

南京市财***局会计处:

制度化管理篇2

我做班主任有七年的时间了。这七年之中我体会最深的就是要管理好一个班级,不仅要制定一套规章制度,而且更重要的在于能够灵活的运用这套制度。

吸收很多位老师的经验和体会,经过摸索,我制定了一套量化管理办法。所谓的量化管理,就是从实行这个制度开始给每个学生一个平等的分数(0分或100分都行),而后把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纪律的方方面面制定成一些条款,按照学生完成或违犯的情况给以奖分或扣分,由此把它分成奖分条例和扣分条例两部分,公示于班级中使之深入人心,并把它作为我们通常使用的班干部值周的标准,这样一段时间以后,每个学生的表现便会有了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作为你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依据,这就是基本的量化管理办法。

但是,我们很多班主任都会有一个困惑,那就是看起来很好的一个办法、制度,在实际实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于这套制度,我也有过类似的苦恼,这是一套非常繁琐的制度,他要求我们付出很多。

第一:量化管理制度内容的问题。

内容是制度的核心。在制定量化管理办法的时候,一定要依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学校的规章制度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东西,对我们全面的考虑问题很有帮助,然后还要考虑班级学生的总体情况,比如说你是宏志班的班主任,学生都很自觉,纪律很好,那你制定的时候就应考虑更高层次的问题,比如学生高尚品德的培养、远大目标的树立、班级竞争氛围的形成等,不要只停留在迟到、早退、打架、打游戏这些问题上。如果说这个班的情况不好,纪律很糟糕,那你就应该在这些方面下功夫,把他制定的尽可能的具体一些、可操作一些。

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量化管理制度内容的变化与更新,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几十个正在快速成长的学生,他们不可能对几年甚至几个月一成不变的东西感兴趣,所以我们就要根据这个班级的情况和每个时期的侧重点对内容进行增删,比如说这个班级原来没有丢东西的现象,风气很好,突然一连出现了几起,怎么办,除了查找原因之外,我们就可以在正面引导上做文章,把量化管理中有关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大公无私、做好人好事的条款具体化,增加它的分值,大力提倡正义,经常在班里表扬,创造一种气氛,就能挤掉一些同学心中的肮脏的东西,从根本上扭转班风。再比如说年级或学校开展一些活动,这时候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就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一些新的条款来配合这些活动,我把它叫做增加竞争性条款调动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发挥班级舆论效应,搞民意测评等等。总的来说,量化管理制度的内容应该是围绕班级情况常变常新的。

第二:在执行量化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不怕麻烦,抓住教育时机,及时处理。

实行任何一个制度能不能起作用,最怕的是认真二字。一个班级,班主任在制度实施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行量化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尤其是开始阶段,班主任一定程度上的事必躬亲对于树立量化管理制度的威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我一般坚持晚走。首先在放学前五分钟由值周班干部进行总结,把这一天量化办法的实行情况进行公布,违纪的批评,表现突出的进行表扬。然后我一般都要把违纪的留下来进行简短的处理,处理的轻重视情况而定:有的可能只是皱皱眉头看他两眼;有的可能提醒他违纪几次了,下次注意;有的可能让他自己决定该接受什么处分,总之不一而足,一般以不激化矛盾为限。这样处理的好处是:学生当天违纪当天解决,趁热打铁,针对性强,容易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对第二天的班级情况也有敲山震虎的作用。坚持一段时间,可减为两天一次或一周两次,遇有特殊情况或某一方面问题突出时可随时改为一天一次,以便及时解决。

经过整顿,若某一方面问题仍很严重,也可采取突击处理的办法。比如抄作业问题,有时候相当严重,可以在学生想不到的时间,比如在早上七点钟前或中午悄无声息的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或背后,让这些学生措手不及,辅以合适而又有力度的处理,可以起到令你意想不到的作用。此时若能辅之以量化管理标准的增删,效果将更佳。

第三:细化班干部值周纪录,可以为你的班级工作提供各种有效的数字。

制度化管理篇3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最佳单位,班级工作的量化管理搞得好,意义重大。量化管理制度的实施,让每个班级的学习和班级常规活动切实可行,“量变促成质变”,激发了班级活力,提升了学生素质和习惯养成。

“上面千条线,落实一根针”,这是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具体到班主任这一层级,将量化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落实到具体的班级管理中,显得非常有意义。笔者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借鉴魏书生、李镇西等模范教师班主任工作经验,根据相关教育制度,制定了班级管理制度,做到了班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初步实现了班级管理的自动化。

一、目标管理制

目标是方向,目标是动力,目标是前行的灯塔。学生有了一个催人奋进的目标,就有了努力学习的动力,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断用“目标”激励自己奋发向上。具体到班级来说,目标有两个层级:班主任通过商量和学生们制定的班级目标;每个学生针对自我情况制定的个人目标。

接这个班时,我就通过和同学们协商,共同明确了班级“目标”:班级要成为文明先进的班级;每个人要在班集体中争取优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档个别谈话、具体指导,鼓励学生先跟自己比,并提出了“超越自我就是胜利,坚持到底一定成功”的口号,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激情。

具体到每个同学来讲,每个人都制定了自我学习目标。每个人以新我战胜旧我,从自己的点滴进步中,一步步向自己更高的目标努力。工作中,帮助学生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找准切入点,制定大小推进计划和改进措施。目标管理的做法,终于使每个学生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都开始追求自己的美好的人生目标了,从而大面积激起了全体同学的热情,全班同学看到共同努力的成果,然后再引导大家奔向新的前景和目标。

二、自我管理制

“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班级管理也是这样,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激发他们的自我管理积极性,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单纯依靠学生干部来参与管理是不够的,更需要依靠全班同学的努力。为此,需要对班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首先,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管理不是教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通过引导学生对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意识到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

其次,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帮助他们在心里筑起第一道防线,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再次,强化规划、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班规班法,即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

最后,大胆转化管理机制,为班级建立起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其主要表现在:全员参与,“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这样一来加强了班级管理的整体自动化。

三、值日班长制

废除传统的“班干部终身制”,施行值日班长制。面向全体学生,实行轮流上岗,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管理的机会,全班同学轮流做值日班长,管理好一天的所有事务。班主任要求学生,要在自己干值日班长的前一天,把干好本项工作的计划、措施、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做好打算,行成书面材料,并且要明确职责。

值日班长主要职责:记录出勤、记录学生课堂纪律,检查班级财物;维护课间秩序、处理偶发事件;督促两操、监督卫生;负责班级卫生及得分记录,及时向值日生提出建议;总结一天工作,写好班级日记。

实践证明,轮流上岗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担任班干部,当家作主。避免了传统班干部人选的相对固化而带来的弊端。长期坚持这样做,班级里担任过班干部的同学越来越多,提高了学生的当家作主意识,避免了班干部兼职过多的现象,班务工作人人有份,还减轻了学生干部的负担,使班级学生干部始终充满活力,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学生都先后担任干部,他们都经受了锻炼和考验,互帮互学蔚然成风,各项工作都能顺利开展。

班主任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值日班干制”不仅是检验学生能否胜任班级管理的试金石,而且可以为每个学生创造展现自己、为班集体服务的机会。

四、班级日记制

为搞好班级工作,要在班级建立班级日记制度。班级日记的内容主要是每天的学习、出勤、纪律、卫生等各种情况。同时,建立《好人好事记录本》,传递和扩大班级“正能量”。

班级日记制度的具体操作程序为:要求值日班干部轮流记录每天班级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现,相当于班级全员轮流写作。班级日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记录的内容也由日常生活情况,逐渐增加对班上事件的评述。每周的班会课上,每月的评比会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阅读班级日记,对学生进行规范养成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人生理想教育。

根据班级日记,开展主题班会。从日记所反映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确定班会主题,这样既有针对性,学生也喜闻乐见,而且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因为说的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每一个人都能找得到话说,既能在别人的身上看到优点,也能在自己的身上找到不足。

班级日记从建立的那天起就成为班级成长的忠实记录者。好人好事的正面效应,又让学生有了自己身边的道德榜样,让学生们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好事,修正自己的行为,起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的作用。

五、表扬激励制

表扬和鼓励可以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点燃他们努力奋进的星星之火。

1.设立奖项,实行全方位鼓励。每月设立“进步奖”、“达标奖”等,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给予全面评价和鼓励。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上进心,选出优秀,树立榜样,激励先进。

2.定期评奖,采取不同形式给以鼓励。每学期进行期中、期末两次全班民主评奖活动。在小组评比中,每一个值周班委,每周结束后,对以前的工作都要在周一的班会上进行总结,指出全班同学或突出的个人在行动上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在月达标评比中,让值周的每个班委及时表扬和奖励表现较好的同学。

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契机,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职责。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制度化管理篇4

[关键词]制度化管理;工业***;科学理性

[中***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12-0051-05

一、制度化管理的西方历史现实

1.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制度化管理

在资本主义之前,由于生产力水平和人类实践能力的限制,人类的认识被局限在相当狭窄的范围里,认识的内容充满了想像和对以往经验的肯定。那个时候的权威关系主要依靠习惯和信念以及对神灵的崇拜、信仰来维持。这种权威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是较为强烈的,但从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来看却是脆弱的,因为其权威得以建立的基础是脆弱的。建立在感情和信念基础之上的权威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会充满不确定性从而变得不可控制。资本主义“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捍卫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第一次把物质生产过程变成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1]人类的理性发挥了从来没有过的作用,展示了从未展示过的力量,这时的权威形式也就随着成为包含理性成分的权威。科学、理性的发展和运用使得人类行为前所未有的统一于某些共同的制度规范。在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从物质生产到经济和***治生活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无不深深打上了科学理性崇拜的烙印,建立在科学认识基础上的制度权威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旧的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了,必须采用新的制度和管理方式。

资本主义经济、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工厂管理必须服从技术的客观要求,从而促使制度化管理成为工厂在资本逻辑支配下的选择。

资本逻辑的支配是西方企业制度形成、发展、成熟的基本力量,也是现代企业制度最根本的基础。资本作为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通过产权形式在企业制度中体现自身,借助契约形式整合其它要素,通过财产保值增值要求支配企业全过程。资本逻辑是说资本不仅仅代表了有价值的物品,而且代表了物品占有、支配和使用的权利;不仅代表了物品或财产的权利,而且代表了财产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不仅意味着符合财产保值、增值的要素组合、经济活动本身,而且意味着相应的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和支配规则;不仅意味着既定的、单一的社会关系和支配规则,而且意味着变化着的、运动中的社会关系和支配规则。简单地说,资本运动的逻辑支配企业运动,强调企业建立在财产制度基础上,企业决策服从资本保值增值的要求,决策权按照财产权利构成行使,企业制度由财产权利的构成和逻辑决定,企业的经营、扩张、发展、投资、兼并都以资本增值保值的要求为转移。[2]

资本逻辑支配下,资本要素在经济活动,企业运转中发挥支配作用。管理过程中应该以理性的制度权威作为各种管理方法、手段、过程的核心。与信仰、感情、经验基础之上的传统权威相比,理性的制度权威使组织摆脱了的随机、易变、主观、偏见的影响,具有比传统组织优越得多的精确性、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制度化管理更符合资本逻辑支配下的作为经济体的企业的追求。

2.制度化管理随工业***出现

制度化管理作为一种理性的和有效率的管理方式,它迎合并极大地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进程。一方面,制度化管理满足了工业大生产的生产模式和管理复杂化的需要。其在精确性、快捷性、可预期性等方面是其他社会组织形式所无与伦比的。另一方面,它以非人格化、制度化的特征而得到科学理性时代的文化认同。而这些都是对传统社会中的各种组织中普遍存在的任人唯亲、下级对上级的人身依附、官员决策的任意性与不可预测性等弊端的纠正,是时展的产物。

在古代,社会生产力处于手工劳动阶段,技术水平低,交通、通讯不便,人与人之间社会联系的成本高、有效性低,经济组织和社会活动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规模小,结构简单。因此,那时的管理基本上是建立在个人观察、判断和直观基础上的传统经验管理。

工业***后,机器劳动取代手工劳动使社会生产力取得了飞跃发展,新的经济组织――工厂制度普遍建立,组织规模扩大,内部结构复杂。组织运作所要求的连续性、规范性、精确性使管理难度空前增大,管理成本人为上升,大量工厂的经营不善和破产倒闭使传统的经验管理遇到了挑战,改进管理降低组织活动的成本成为当务之急。于是以小瓦特、欧文、亚当•斯密、巴贝奇等人为代表,人们开始真正重视组织管理理论的研究,从此生产计划、技术和劳动分下、设备的合理使用、劳资关系等成为管理者的研究专题,管理思想从经验直觉进入了较系统的研究。但在此之后,尽管工厂制度及其管理经验从英国推广到其他国家,但由于缺乏持续的技术和组织创新动力,因此管理理论没有大的进展。这种情况直到美国铁路企业出现后才开始改变。

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铁路管理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如协调困难,发生事故,运输成本高等等,面对这些严峻挑战的是大批新型的支薪经理人员。他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在1841年10月5日的一次铁路事故后,乔治•W•惠斯勒为西部线设计了现代化的分工仔细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使西部线成为世界上第一家以职业经理通过严密的管理系统而经营的现代企业;1846年巴尔的摩和俄亥俄铁路的本杰明•拉特岁布经过对财务会计理论和铁路管理精确性的精心研究,将财务活动从铁路作业活动中***出来,首次提出了记录铁路运营的款项并编制日报表、月报表以便考核的制度;1852年就任宾夕法尼亚铁路总经理的J.汤姆森以明确中央管理机构、区段管理机构中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为重点,形成了一套分权的、权力机构与职能部门分设的组织形式――这就是后来M型组织结构的雏形。于是分工严密、结构合理、协调控制的铁路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逐渐形成,而与之相适应的近代财务会计、统计制度的基本方法也在50~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

究其根本来说,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条件,生产过程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制度规范,因为这时的生产过程中的制度规范是以经验方式获取,并以传统和惯例的方式来保留和延续的。资本主义工业***、机器化大生产在给生产方式带来***的同时,也带来了工厂的制度和管理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大机器生产条件下,“人们考虑问题的重点已经转到厂商内部的各种问题中。如加工过程、设备排列、场地布置、生产技术、刺激制度,以及其他等等。”[3]工业***和机器化大生产使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工和协作关系达到了空前精细和严密的程度,使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规范性要求变得空前严格。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个人权威已经开始让位于制度权威。从19世纪末的泰罗制,到20世纪初期出现的法约尔等人创立的管理组织制度,再到二次大战以后出现的管理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管理制度,都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制度规范的严格性及其权威性。

在整个社会的工业化变革中,工厂里的技术对各种活动和关系的结构起了重大作用。从手工技术到机械技术,因为蒸汽动力的应用,效率更高的技术不断出现。类似大规模生产装配线的流水技术,可以以较低的单位成本生产出大量的标准化产品。由于产品的生产流程中有很多不同的操作过程,因而产生了不同的部门。随着部门数目的增加,就需要设立管理部门来协调各道工序的工作。结果是产生了等级组织结构,而且建立起了更高的管理层和更为详尽的程序和系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组织内的各种努力协同起来。[4]从根本上讲,技术影响了组织的结构。早期的“批量”生产方法并不那么要求正式的程式,但是,由于蒸汽动力的应用,产生了新的工厂技术――流水式生产,这种技术要求组织在设计上要具有更为正式的程式。使用蒸汽机车的铁路开始了运输***;电报和越洋电缆则引起了通讯***。这些力量的综合,创造了大型组织的成长。企业的成长产生了一种需要,就是通过制度化规范以便于协调和控制。在大规模生产中,为达到产品的低成本和标准化的每个细节,制度是必需的,制度化管理成为对大型企业成长的反应。

二、制度化管理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1. 现代企业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管理制度

现代工商企业是从19世纪后半叶在美国开始兴起的。当时美国的食品加工、烟草、冶炼、石油、机器制造和运输设备等工业,由于大批量生产技术的采用,企业开始向前结合产品分配和销售活动,建立自己的销售组织。同时,为了确保原材料等投入的稳定供应,又进行后向结合,建立自己的原料采购与生产组织。当这个过程完成后,企业制度便实现了从传统工厂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变迁。现代工商企业正是“把大规模生产过程和大规模分配过程结合于一个单一的公司之内而形成的”。在现代工商企业产生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管理制度的产生。

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农业经济和乡村经济转变为工业经济和城市经济,在这几十年里,美国经历了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性的改变。一方面,随着无烟煤和蒸汽动力在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的大量采用,铁路的兴起以及电报和电话网的建立,为大规模生产和分配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及技术条件;另一方面,铁路庞大的规模和系统性,要求对车辆和货物进行及时调度。因而,在美国经济中率先建立了多职能的、拥有多层级经理的企业组织,并率先发展了直线参谋制的组织管理原则。

生产上,蒸汽动力在生产中的使用,使制造一件产品的几乎全部过程被集中到一家工厂之内(即所谓的内部化),少量的劳动力能够生产大量的产品。而科学管理运动在工厂管理中的推广,使技术带来的“速度经济性”得以发挥。分配上,铁路和电报所创立的新型物流和信息流通方式,改变了商业形态。***的批发商取代了实行佣金制的商,百货公司、邮购商和连锁商店等零售商蚕食了传统小商店的份额,进而又侵蚀着批发商的势力范围。新兴商业形态的优势在于所售商品的低价,而低价来自商品库存的快速周转。大规模分配由此兴起。在***的销售商无法吸收大量生产所带来的高额通过量的产业中,制造商不得不实行横向结合。例如在肉食加工企业中,领先的企业如阿穆尔和斯威夫特,由于要将西部的牛肉销往东部的城市市场,因此必须建立庞大的冷库和冷藏运输的网络。这样,就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和分配的联合。当大量生产与大量分配结合于一个单一的公司之内时,现代工商企业就诞生了。

企业史学家钱德勒认为,现代工商企业的诞生是因为管理协调的“看得见的手”比亚当•斯密所谓的“看不见的手”更能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更能增加资本金的竞争能力;现代工商企业的管理体制取代了市场机制而协调着货物从原料供应,经过生产和分配,直至最终消费的整个流程。“由领薪经理所管理的企业,已取代了传统的家族小公司而成为管理生产和分配的主要工具”。[5]管理上的“看得见的手”已取代了市场机制的“看不见的手”。

现代工商企业是通过垂直和水平结合成长起来的。垂直结合的企业一般是采用连续批量作业技术的企业以及产品要求特殊分配和销售服务的企业。进行水平结合的企业大多是规模较小、家族或个人拥有的企业。这些企业为了控制产量,抬高价格,实行合并或兼并。但这些企业很快就发现,为了使合并后的企业继续成长,必须进一步向上游和下游行业实行垂直结合。因此,垂直结合才是现代企业形成的最基本的途径。

垂直结合并不单纯是企业的一种竞争策略行为,其实是一种制度创新。现代工商企业能够将一部分由市场组织的社会分工转变为企业内部分工,克服了因采用新技术或生产新产品引起的市场失效。由于垂直结合,现代工商企业内部分工的范围已包括原料生产与采购,零部件加工生产,产品生产以及分配与销售。为了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还需要对企业内部资源配置进行长期规划。现代工商企业因此需要对企业管理的体制与方法进行改革,这就导致其层级管理的形成、发展与成熟。层级管理制度确定了现代工商企业内部决策与日常管理之间的分工,使得企业能够以更大的规模、能力和更高的效率管理和协调内部日趋复杂的分工与交易。

2. 制度化管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作用

(1)组织方面。工业***使工厂制度取代了家庭生产制度,同时带来很多家庭生产中从未遇到过的管理问题。如何有效地使技术、材料、组织职能和生产过程结合起来的组织问题和方法问题是许多管理实践者面临的难题。麦卡勒姆将制度化管理带入了铁路经营,他认为,良好的管理要以严格的纪律、具体和详细的职务说明、经常准确地报告任务完成情况、根据成绩确定工资和提升、明确规定上下级权力层次以及在整个组织结构中贯彻个人责任和下级对上级报告的责任等为基础的。他以正式的组织***规定了权力和责任的层次、各个业务部门的劳动分工以及报告和控制的通讯联络线。对麦卡勒姆的做法的仿效,促使美国第一流的大企业实现了制度化。追根到底,正如亨利•普尔所言,没有其他任何方法能使这样一部巨大的机器安全而成功地运转,只有通过秩序、制度和纪律才能做到。制度化管理的复兴是企业成长的需要,通过建立规章、建立标准和程序,制度化管理有效地使技术、材料、组织职能和生产过程结合起来,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创造了安德鲁•卡内基这样的钢铁巨人。[5]

(2)人事方面。工厂制度兴起之后,很多管理者注意到,生产效率低下的起因大概是怠工或者故意限制产量。规章制度可能改进工厂的经营,但必须同时提供一种激励,以取得工人的合作,刺激他们对增产的需要做出反应。建立某种根据劳动表现付酬的制度,也就是工资激励和计件工资制是制度化管理人事问题的标志。法国经济学家A•R•J•杜尔哥提出一套有关利润分红的建议,查尔斯•巴比奇也大力提倡这种做法。亨利•R•汤在此基础上,提议工资等级的工资制度方法,为每一个工作单元或部门确定成本和生产定额,根据表现返还赢利。弗雷德里克•A•哈尔西则批评了利润分红和个人计件制的缺点,提出“支付劳工奖金计划”,认为激励应当建立在过去产量记录的基础上,加上确保最低数量的工资,再加上对超额工作的奖励。弗雷德里克•温•泰罗提出了一种计件工资制度,作为部分解决劳动力问题的进一步措施。为了实现预想目标,制度化管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促进、发展、激励和控制人的行为的人事问题。从那以后,制度化管理运动更加稳步地发展起来。

在工业化***中的企业生产实践中,制度化管理能够从组织、人事等方面提高效率主要是因为:

第一,制度化管理塑造组织的稳定性、连续性、可靠性。当公司和其它工业开始成长的时候,也面临着管理大型组织的难题。它们需要制定获取人员、材料、设备和资本的计划;需要通过劳动分工、委派权力、分配责任以及将生产活动组织成为部门,以组织这些资源;需要通过提供激励、协调人际关系、在组织内部提供通讯手段,以领导和协调人的努力;需要通过衡量表现、比较实际结果与计划、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以实现协调和控制。只有将技术、材料、人力、资本等因素和生产过程有效结合,才能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制度化管理能够有效地组织这些资源,使企业的相关活动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可靠性。从而使企业的资源契合了组织生产的需要,促进了效率的提高。

第二,制度框架使大规模生产有可能,而且更有秩序。大规模的生产需要最有效的制度,为达到产品的低成本和标准化的每个细节,都需要这种制度。制度意味着建立规章、建立标准和程序,以掌握生产车间中增长的活动总量。制度化管理还包括建立工具的标准、工作的质量和数量、通过选择工艺和制定时间表来协调工作流程、工资的激励、成本核算、确定岗位职责,以及妥善处理诸如怠工之类的劳动力问题等等。通过规章制度,大规模生产井然有序,促使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第三,制度化管理把人事和组织有效融合。规章制度不仅有效地使技术、材料、组织职能和生产过程结合起来,而且为了实现生产目的,促进、发展、激励和控制人的行为,使人能够按照制度要求配合组织安排,成为组织机器上的零件。这种融合才真正发挥了制度化管理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功效,促进了大型组织的成长。

三、制度化管理与科学理性

西方国家在经历了近代文艺复兴,思想***,个性***,交通、通讯条件改善,资本冲垮旧有的社会纽带,社会关系世界性的流通和工业***等一系列历史变革后,脱离传统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这一过程一方面是资本的力量、个性***的力量和社会流动性增强突破了传统社会管理中起支配和约束作用的以等级、身份为基础的,建立在传统的权威、魅力型权威基础上的管理秩序;另一方面,以个人私欲为动力,以建立在法律规范基础上的契约规则、自由竞争逻辑为基本规范,以资本运动的逻辑为支配力量,又受制约于技术内在规定性约束,逐步萌生和发展出一套以形式化、制度化为特征的管理体系。

组织的理性是因为组织有着自身的价值尺度,它有着稳定的目标,这种目标又可以使组织取得最大的效能。理性不仅为组织提供目标的选择,而且也提供了目标选择的工具。组织借助于理性而建立,以理性为媒介对组织成员进行沟通,从而使组织成员对组织的目标达成认同的结果。[6]组织具体明确的目标可以为相应的行为提供明确标准,使行动具体化,规范行为,并且对设计组织结构有指导作用。结构形式化、角色形式化可以准确、清晰、系统地解释控制行为的规范,描述在该结构中处于特定位置的个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岗位标准化、规范化、形式化使行为变得更确定,成为形式化角色。

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斯•韦伯关于“科层制”的经典论述,明确指出建立在“法理的权威”基础上的科层制组织在精确性、稳定性、连续性、可靠性方面优于历史上任何组织类型,确立了形式化、制度化管理体系的地位。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以来形成并逐步占统治地位的根深蒂固的科学信念,使得形式化、制度化管理体系成为西方管理最突出的方法特征。从泰罗的时间动作研究、计件工资制,到今天林林总总各种管理方法体系,无不强调标准、规范、程序、职能这样一些外在于个人的,形式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方法和手段。这跟动不动强调积极性、情感、态度、表现、思想这样一些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更富有个性色彩的因素形成鲜明的对比。

形式化、制度化管理体系把组织锤炼成为一个实现既定目标的高度理性化的结构性工具,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理性面,使个体的行为成为组织机器的一个部件,大幅度的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效用,成为成功且有效的管理手段体系。可以说把形式化、制度化的作用,把组织理性层面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制度是让组织管理得以进步的理性工具,制度化程度的提高和制度权威的确立过程同时也是管理不断进步的过程。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规则是在追逐效率的过程中被发现以至占据支配性地位。在组织中,成文的规则往往被作为直接的管理监督的替代物而使用。这种替代具有节省管理精力、将由于区分地位而导致的功能性失调的后果最小化的优点,并且这种做法避免了涉及利益冲突的直接对抗(Gouldner,1954;Crozier,1964)。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只有让管理者对组织作有效的计划,以此为根据明确组织的发展目标,并预见到组织发展未来的方向,这样才能算是高效的管理。而要建立高效的组织,就必须理顺组织内部成员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明确组织中各成员的角色职责,并以制度和规范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

四、总 结

工业***前,经济理论基本上都是集中阐述生产的两个要素――土地和劳动力,后来又承认资本为投入的要素。亚当•斯密把企业家作为一个要素进行过论述。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则是第一个明确承认生产有第四个要素的。资本主义经济和现代企业的发展历程表明,管理作为资本、土地、劳动力之外的第四要素是使组织发挥最高效率的关键。

伴随工业化***的是技术和文化的***,手工技术到机械技术驱动了大型企业的成长,科学、理性基础之上的制度化管理的构建是企业在追求效率、效用时解决技术、材料、组织职能和生产过程结合起来的组织问题和方法问题,以及促进、发展、激励和控制人的行为的人事问题等工厂制度和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在组织基础(要素)尤其是技术、人、环境等因素发生变革时,职能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制度化管理是组织理性的极致表现,制度化管理的实行有利于企业解决面临的组织难题,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从工业***前到工业***的管理,再到科学管理,现代管理,整个西方管理史以及西方的社会经济史、企业发展史表明,管理的科学化、理性化是管理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制度化管理是组织理性的表现,组织的制度化本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组织的管理水平。就制度化而言,制度权威的程度如何,是衡量制度化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需要指出的是,现实中的企业管理制度化某种意义上是对理想的科层制的追求。但科层制本身纯粹是一个排除了不确定性的封闭的理性模型。这个模型将组织视为精密仪器,它对人的假设是排除爱、憎和一切纯粹个人的因素,把人当成了科层制这个大机器上的零部件,完全剥离了人性。但人有别于物的特性决定了“人的关系”不可能被置换为“物的关系”。而且个体的需要、情感、价值追求即使在理想的组织中也不可能全部获得充分满足,个人的完整人格必然兼具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理想的制度化忽略了人的某些特性、需求,所以管理制度化必然存在限度。从组织目标来看,在追求的效率前提之下,也应当在组织发展中考虑到对人的发展的平衡,制度化的限度不仅是必然,也是必需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8 .

[2]王利平.中国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传统文化因素[D].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12 .

[3]杨文士,张雁.管理学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美]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 .孔令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3.

[5][美]艾尔弗雷德•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陆江兵.技术•理性•制度与社会发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5.

Research on Institutionalized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Zhou Yan,Ge Jianhua

(School of Busines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制度化管理篇5

近年来,物业管理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正稳步向前发展。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管理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它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一座座高楼大厦平地而起,为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众多的高楼中,写字楼比比皆是,对写字楼物业的管理已成为物业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一)财务管理具有综合性管理的特点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物业公司也在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来适应新经济环境对物业管理公司提出的要求。物业公司的管理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管理,它自身的特点较为鲜明,即:以服务为主,以企业的服务来换取等价值的一种体现。写字楼物业管理主要是对租户和出入人员进行管理,由于每栋写字楼的租户较多,出入人员较为复杂,因此,管理难度较大。这就要求物业管理必须将自己的服务进行定位,始终坚持“安全、舒适、快捷”的原则来开展工作。这也就决定了物业公司在管理上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二)财务管理具有全面性的特点

物业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渗透到写字楼物业管理的各方面工作中。物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离不开财务管理的保障。物业公司服务的顺利进行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才能正常运转。例如:对写字楼租户收取房租的管理、为租户修理损坏的基础设备、更换写字楼公共使用部分的物品、支付写字楼保洁人员的工资等。还有的服务是需要物业公司先垫付资金才能进行正常工作。可见,物业公司每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维持,财务管理工作已经切实渗透到物业管理的各方面,只有加强对物业公司的财务管理才能为物业公司的管理及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三)财务管理具有简单性及安全性的特点

物业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经营过程,它不存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大部分涉及到的是小区内的各种设施的维修与养护等管理服务,因此,其资金的运动过程及运动形式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比较简单,这也说明物业公司的财务管理中核算对象比较简单。另外,对物业公司的各项收费采取的监督,不仅仅依靠企业本身来完成,还依靠相关***府部门及业主等的监督。这也就使得物业公司对资金的运转过程的监督具有安全性。

二、物业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虽然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升温,写字楼物业公司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由于物业公司在内部控制、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资金的筹措、运用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写字楼物业公司的财务管理发展较为缓慢。

(一)内部控制体系尚不完善

由于我国大部分写字楼物业公司是新成立的,所以在管理能力上还存在不足,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尚不完善,比较薄弱。总体而言,我国写字楼物业公司的财务管理还没有完整的规范可供遵循,由于物业公司的会计核算较为简单,并未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对物业公司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例如:很多写字楼物业公司对于日常办公用品的领取十分随意,并未建立台账;对于物业公司的固定资产与办公用品并未进行区分管理,而且对写字楼租费、物业费的收缴也不够及时,使很多租户并未感觉到便捷而产生了怨言;对于物业公司的经营收入也未能进行有效的监管,使经营收入的记录及使用比较混乱。上述这些现象都是由于物业公司严重缺乏内部控制制度而造成的,收入不及时入账、支出无法进行有效的节约,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公司亏损连年增加。

(二)物业公司管理者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目前,我国很多写字楼物业公司的管理者和领导者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重视对成本的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写字楼物业公司也逐渐向着专业化、智能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受经营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中小型物业公司缺乏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没有对企业做出准确、科学的市场定位,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和经营战略,从而未能带领企业走向规模化发展。同时,由于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忽视,并未对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出现了资源严重浪费,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因此,物业公司必须树立起现财观念和成本核算观念。

(三)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就我国目前物业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公司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在使用财务人员时以最低人力成本作为选用人才的依据,缺乏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了解。例如:很多财务人员是由收款员或其他岗位转岗来的,更有甚者居然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同时,很多物业公司为了节约人工成本,基本是会计、出纳一人兼,这已经违背了会计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可见,目前物业公司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很难实现投资盈利

近十几年来,我国物业公司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由于物业费的收费标准不高,很多物业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另外,受到写字楼物业公司经营规模的影响与限制,物业公司可选择的投资项目很少,即使遇到较为合适的投资项目,但由于物业公司缺乏强有力的理财管理团队,最终导致其投资存在风险,很难获得投资盈利。

三、优化物业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措施

(一)不断完善物业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物业公司必须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定,并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内部管理的要求,不断规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同时,根据物业公司的特点将这项制度不断进行完善与细化。例如:经常核对公司的台账及上交的各种财务资料;定期检查并监督写字楼内的各项收入。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完善、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不断规范物业公司的行为,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二)建立并完善财务成本分析与控制制度

在物业公司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成本管理。物业公司最重要的成本支出是人工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支出。因此,物业管理公司必须在内部树立“全员成本”的新理念。一方面,物业公司可以在企业内部树立科学的成本控制目标,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另一方面,整合并优化人力资源,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减少冗员,降低人工成本。努力培养出一支爱岗敬业、专业素质强的高素质财务管理队伍。

(三)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物业公司必须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业务知识等的培训与继续教育。使财务人员不仅仅是财务单据的传递着,更能为公司领导者、经营者的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依据。

(四)不断促进物业公司的规模化发展

物业公司不同于其他企业,主要是依靠管理服务来获取盈利的。这就要求物业公司必须广开思路,通过多种途径创造收入,为公司尽可能多的获得利润。例如:写字楼物业公司可以开设商品贸易代销之类的经济实体来获得利润。

三、总结

制度化管理篇6

一、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决定。

二、公司倡导树立“一盘棋”思想,禁止任何部门、个人做有损公司利益、形象、声誉或破坏公司发展的事情。

三、公司通过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管理、经营水平,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不断壮大公司实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四、公司提倡全体员工刻苦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为员工提供学习、深造的条件和机会,努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造就一支思想新、作风硬、业务强、技术精的员工队伍。

五、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鼓励员工发挥才智,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公司实行“岗薪制”的分配制度,为员工提供收入和福利保证,并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逐步提高员工各方面待遇;公司为员工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晋升机会;公司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考勤、考核制度,评先树优,对做出贡献者予以表彰、奖励。

七、公司提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员工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发扬集体合作和集体创造精神,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八、员工必须维护公司纪律,对任何违反公司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都要予以追究。

化妆品公司管理制度(二)

化妆品研发工程师岗位职责:

1、负责化妆品原材料的测试、开发以及测试方法的建立,并建立化妆品原材料质量标准,对化妆品原料的采购提供技术支持;

2、根据新化妆品开发计划进行新化妆品的配方开发和研制工作,进行新化妆品的功效性评估,配方稳定性、包材相容性测试,微生物竞争测试;

3、总结新化妆品的开发经验,改善老化妆产品配方,提高化妆品品质,持续改进化妆品性能;

4、负责化妆品配制工艺的制定;

5、组织新化妆品试产并制订相关标准操作规范,化妆品检验规范,转移至化妆品生产部门和品保部门,并能根据实际进行修订;

6、负责指定化妆品内控以及化妆品原料的检验指标;

7、协助处理相关化妆品的技术问题,保证化妆品生产正常进行;

8、沟通化妆品的市场部和生产部之间的信息,将市场部要求准确传达到生产中。

化妆品研发工程师岗位要求:

1、精细化工、应用化学、化学分析、生物学等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2、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有化妆品配方师的资格证书者更佳;

3、了解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动态,熟悉化妆品新原料信息、性质和原材料供应商;

4、熟悉化妆品工艺和配方,能够***研发产品、确定生产工艺及产品配方;

5、具有良好的技术研发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掌握研究工具、仪器;

制度化管理篇7

为深入贯彻省、市、区、乡文化惠民扶贫工作部署,进一步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现就加强文化院坝管理,制定本制度。

一、文化院坝由村委会负责日常管理,其职责主要为村民提供活动场所、健身器材、***书阅览等,保持文化院坝清洁卫生,维护、维修设备。

二、文化院坝的开放时间:工作日上午9:00-11:30,下午15:00-17:30,晚上18:30-20:30;节假日全天开放。

三、凡来文化院坝参加活动人员须自觉遵守本制度:

(一)讲究文明礼貌,禁止大声喧哗。

(二)注意公共卫生,不得吸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

(三)活动人员请按照器材使用规则安全使用,爱护室外健身器材,如果人为损坏,照价赔偿。

制度化管理篇8

第二条凡在本市区域内从事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定信息产业发展***策,建设信息网络(有线、无线)及信息应用系统,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等活动,均适用本暂行办法。

第三条信息化建设遵循统筹规划、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安全保密的原则。信息化建设应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第二章信息化管理机构

第四条**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是我市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信息产业局)。**市信息产业局是本市信息化建设行***主管部门,负责本市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

第三章信息化建设规划

第五条**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由市信息产业局负责拟订,报经市***府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编制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应当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并经专家论证;应当符合国家、省、**市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

第七条市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市年度财***预算,以确保市信息化建设进程按计划实施。

各镇、市直各部门也应将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本级经费预算。

第八条各镇、各部门单位要根据全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制定本镇、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并报市信息产业局审核备案。

第四章信息产业

第九条本暂行办法所称信息产业,是指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系统集成业、通信业(有线、无线)及相关的信息服务业。

第十条全市信息产业的发展计划由市信息产业局会同市经贸局、市科技局进行编制,指导信息产业的发展。

第十一条鼓励境内外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按国家、省有关规定到我市投资信息产业,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生产先进的信息产品。

第十二条从事电子信息产品、软件、集成电路以及其它信息产品的开发、研发、制造的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及地方规定的强制性标准。没有强制性标准的,鼓励采用国际先进标准。

第五章信息工程

第十三条本暂行办法所称信息工程,是指投资主体以计算机、通信、广播电视以及其它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网络、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信息资源开发等工程。

第十四条凡使用市财***性资金建设的信息工程项目,均须经市信息产业局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非市财***性资金建设的公共信息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将有关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施工及质量监理方案报市信息产业局备案。

第十五条信息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及地方规定的强制性标准。没有标准的,鼓励采用国际先进标准。

市信息产业局会同市质量监督主管部门共同编制信息工程标准目录及索引,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凡符合国家***印发的《***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信息工程,统一由市***府采购中心会同市信息产业局进行公开招标、投标,择优确定开发建设单位。并由市信息产业局会同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对信息工程质量进行监督。要逐步完善信息工程招投标制度、监理制度和竣工验收制度。

第六章信息资源

第十七条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建设和整合全市电子***务网络。各级***府及有关部门依托统一的电子***务平台,实现各镇、市直各部门应用系统的信息交换和互联互通。

第十八条加强***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打破***府职能部门对可供利用信息资源的垄断和封锁,建设跨部门的,具有基础性、公益性的数据信息库和办公信息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府机构设置及职责分工、办事程序、办事条件及依据等一切可以公开的***府信息资源,均通过***务公众网站向社会公布。

第十九条各镇、各部门对外公开的信息,允许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无偿地查询或索取。确需收费的,按市物价部门的规定执行。公共信息网络的经营单位和利用公共信息网络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要严格遵照国家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条公共信息网的经营单位和应用单位要建立和完善网络运行安全保障制度,并接受***门的检查和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互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国家所禁止的信息,不得从事危害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活动。

第二十一条信息的提供者和者,通过公共信息网络信息的,要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合法的信息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信息所有者许可或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删除、修改信息网络系统中储存的信息。

第二十二条**市信息产业局负责本市三级域名系统的有关管理工作,负责监督、检查本市范围内各级域名的注册使用情况;各镇***府、市直有关单位、市属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GOV、ORG、NET下申请三级域名注册,必须报市信息产业局审核同意后,再报**市信息产业局批准方可向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办理申请注册手续。

第七章信息网络管道管理

第二十三条本暂行办法所称信息网络管道,是指各类信息传输网络专用管道和市***综合性网络管道专用管孔,由管道、管道出入口、建筑物的引入管道和上引管道等组成。

第二十四条市信息产业局要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全市信息网络管道规划,并纳入市信息化建设规划。要加强对信息网络管道的规范管理。

第二十五条信息网络管道建设工程应坚持先立项,后勘察设计,再施工、验收的原则。工程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建设等各阶段的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城市道路工程和通信工程建设的有关规定。为抓好全市的信息网络管道联合共建工作,信息网络管道建设工程在办理立项和规划手续前,必须报市信息产业局审查备案。未经审查批准的,不得施工。

第八章无线电管理

第二十六条市无线电管理按照国家和广东省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策执行。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擅自变更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或不按总规划内容制定专项规划,由市信息产业局责令其改正,并对责任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法对违法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处分。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暂行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不执行强制性标准的,由市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对违法单位依法实施行***处罚。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暂行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可以对个人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一万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除处予以没收外,还可以处以违法所得1至3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给予六个月以内停止联网、停机整顿的处罚,必要时建议原发证、审批机构吊销经营许可证或者取消联网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违反本暂行办法其他条款的,按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处理。

第三十一条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行******人员违反管理办法规定,或者营私舞弊、、的,依法对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制度化管理篇9

关键词:城镇化;制度;体系;创新

城镇化是指人口及生产要素不断向城镇集聚、农业产业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城镇设施渐趋完善、城镇功能日益强化、城镇环境不断变迁和改善、农村生活方式逐步向城镇生活方式转变的一个客观过程。它作为“三化”(即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之一,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

一、户籍制度创新

建国后,我国的城市化基本上是在封闭城市化的方针指导下进行的。改革开放后,城市居民作为我国社会中的一个占有特殊地位的等级身份制并没有完全消失,城乡隔离制度没有打破,城市相对于农民来说基本上是封闭的,农村的城市化基本上限制在农村小城镇这个层次上,而且各自为***,遍地开花。这种战略不仅给大中城市的市场经济建设带来阻碍,妨碍了城乡间的交流,不利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进,而且导致城镇布局分散,小城镇相对于大中城市过多,发展过快,形不成规模效应,造成资源配置失当和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据统计,2002年我国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只有621个,农村的小城镇却有44850个,其中城关镇2000个、建制镇20601个、集镇2.2万多个。形成这种分散格局的首要原因在于户口制度。因此,加快农村城市化的首要环节就是打破户口制。

(一)尽快制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户籍法

我国的经济是统一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力资源应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充分自由地流动。要打破阻碍城乡间人力资源流动的壁垒,就应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户籍法。新的户籍法要适应新形势,在人口流动***策方面,赋予公民迁徙和居住自由的权利,允许在城镇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农民工获得城镇户口;在人口管理制度上,以公民身份证制度取代户口制度,身份证在全国范围内通行,身份证上的号码也是公民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一出生就确定,并且终生不变。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创新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改革我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势在必行。户籍制度改革不是要取消户口,而是要取消户口限制。从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的来说,就是要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划分,彻底切断户籍与福利待遇的联系,消除户籍制度背后的种种权利不公,实行城乡户口的统一。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目的,就要通过改革,使我国的户籍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形成户籍管理由以行***调控为主转为以经济调控为主,国家立法规范、社会经济调控、个人自主选择相相结合的户籍管理新机制。

二、就业制度创新

在长期城乡隔离的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城镇有大量的农业剩余人口,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更是如此。要加快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关键在于各级***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就业增长,维护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各种合法权益。

(一)确立“就业优先”的工业化***策基本取向

“就业优先”并不意味着***府对发展用人少的高科技产业不予考虑。相反,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带动能力强的关键行业和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以及核心技术产业,国家要大力支持其发是但对多数普通行业和一般产业领域,应当实行“就业优先”的原则。在不降低效率和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采用先进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二)运用就业***策工具,鼓励创造就业

发达国家***府在解决本国失业问题方面采取了许多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例如,比利时规定在就业区内若创造较多新的就业机会,可获准全部或部分免征其公司所得税,就业区的设置数量限于结构性失业特别高的地区。我国也应考虑把***策支持的重点放在鼓励中小型民营企业创造就业上,各级***府可以考虑从财***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根据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就业岗位的数量多少,对企业主给予奖励,或根据其支付的劳动成本,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另外,也可以对创造就业机会超过一定规模的企业主,在一定的权限内给予其税收优惠。

(三)建立农民工培训制度,提高进城农民工的适应性

要进一步推进农民工培训工作,必须做到:

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这是***中央、***在深刻分析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各级***府、各级部门把农民技能培训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

分级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的发展目标与***策措施,努力使培训人数逐年增长10%。

加强相关扶贫办、农办等部门要努力协作,齐抓共管。

建立健全支农信息平台,为农民培训和择业提供服务。

强化***策扶持,为农民培训提供可靠保障。农民技能培训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工作,也是公共财***的一个重点,应建立以***府筹措为主导,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只有将进城的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建设,有效地化解农村人口在城镇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市场风险,才能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真正的社会保障。

(一)建立针对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制度

对农民工来说,这一制度不仅保证其一旦出现职业伤害事故可以得到相应的赔偿,而且由于建立了针对城市农民工的工伤赔偿机制,用工单位将会更加注意用工过程中的安全保护措施,将有可能大大减少农民工的伤害事故。而***府则主要在于设计特定制度,并将之强制推行。

(二)建立针对进城农民的医疗和大病保障制度

患病是农民工最为惧怕的问题,为在更大范围内分散农民工的风险,应该建立针对农民工的大病医疗费用部分社会统筹的保障机制,其筹资机制由个人缴费和地方财***的一定支持构成。个人缴费和财***支持的比例应该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而定,所形成的基金由有关社会保障机构专项管理。缴费额可以根据大病发生率和***费用及其变化来确定,为使该制度能够顺利推行,初期可确定相对较低的缴费水平和保险水平,将来视情况逐渐提高,最终实现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并轨。

(三)根据进城农民工的不同情况将其纳入有差别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为进城农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显然比建立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具有更大的难度。对拥有比较稳定职业且已在城镇就业较长时间的农民工,他们实际上已经成为“城镇人口”,应该将他们纳入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其养老保险费的缴纳办法可以视同于城镇职工。对于无稳定职业且流动性较大的农民工,则可以设计一种过渡方案,比如制定一定范围内不同档次的缴费率供农民工自愿选择,同时规定凡雇用农民工的企业都必须根据农民工所选择的缴费率而缴纳相应档次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同时,为所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进城农民建立个人账户。

四、土地制度创新

对现代化进程而言,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随之而来的土地经营形态和方式的转变也是必然的。但这一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近年来流行的土地流转,是解决农民与土地矛盾问题的有益探索。

(一)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首先,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农民承包地流转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必须尽快制订相关的法规,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的基础上,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的要求,对土地流转方式、补偿费、耕地保户等具体问题制定规范化标准,保证土地流转平衡发展。

其次,坚持自愿原则。农民承包地的使用属于农户,土地流转与否是流转当事人理性权衡的结果。因此要制止那种***府部门或相关组织强迫农民出让承包地的非法行为,是否转让土地要农民的自愿选择,不应强求。

最后,逐步建立土地流转中介组织,规范交易行为。

(二)完善征地补偿制度

首先,改征地补偿为征地赔偿。作为征地主体的***府和作为土地所有者的集体及其土地使用者的承包农户在法律上处于平等地位。征地赔偿更接近于土地的赎买,要求***府征用土地需按市场机制进行,征地赔偿应体现具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物化价值。土地征用赔偿费要以市场价格为依据,以拍卖方式确定。

其次,逐步提高征地赔偿标准。使征地赔偿费标准逐步接近市场价格是完全可能的。因为,经过近几年农业结构调整,单位土地的年产值有了较大提高。此外,拆迁安置费应与被拆迁住房投入的建筑装修成本或重置成本大体相当。

最后要保证土地补偿费全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应全额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

五、财税制度创新

(一)构建公共财***框架,支持城镇化发展

从城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构建公共财***的框架可以明确财***的职能,界定财***支出的范围。按公共财***的要求,财***要从前线的直接参与转变为后方的间接调控者,要退出竞争性和经营性领域,从参与经济转为服务企业,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改善投资经营环境;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劳动者解除后顾之忧;搞好环境保护和卫生保健,改善生活环境,增强人民体质等等。最重要的是,财***要处理好“越位”和“缺位”的问题,从城镇化发展的角度考虑,加大转移性公共支出份额,包括社会保障、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等等。

(二)健全地方税体系,支持城镇化发展

完善地方税体系要求赋予地方一定税收立法权。目前,不仅地方税不成体系,税源零星,税额少,难以满足地方***府事权的需要,而且地方只有税种,没有税权,不利于调动地方***府财***收入的积极性。因此,为了扩大地方税规模,逐步完善地方税体系,应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立法权、开征权、停征权和调整权。

(三)建立城镇多元化投资机制

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或参与投资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如道路、桥梁和自来水厂、医院、学校等;利用国家对农业、水利、交通、能源、教育等基础性投入***策,加强城镇的公用设施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向小城镇建设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小城镇建设当成一种产业建设,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对构成小城镇空间和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如土地)和人力作用资本(如路、桥)及其相关的延伸资本(如城市道路命名权)等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湖南南县的“谁投资,谁受益”,鼓励老板来投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做法值得推广。

六、农村产权制度创新

城镇化进程缓慢的原因除城市对农村人口缺乏足够的容量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农村缺乏挤出力量,最关键的是农村的产权制度。目前农村的产权制度以集体产权制为主,只有具有某个社区的居民身份时,才能享受一份利益,迁出该社区就不能对集体财产拥有所有权及收益权。所以有的发达村庄女的不愿外嫁,甚至不愿意迁出村庄进入城市;有的地区还出现了由城里迁移回农村的所谓“逆迁移”现象。这种现象被一些人看成是一种新事物而倍加赞扬,但这种现象反映的不是一种进步,而是一种退步。我国目前的城市人口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从西方一些国家的历史看,已经出现了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的现象,但属于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将其称为后城镇化阶段。我国目前还没有走完城镇化的过程就去谈论后城镇化问题过于超前。目前面临的基本任务是要把大量人口迁到城市中去,拆掉阻碍农村城镇化的各种制度壁垒。从农村来说,农村的集体经济和土地是农民安全网的两个支柱,如何把这两个支柱随着农民进城转换到城里来,是坚定农民迁移决心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顾朝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M].商务印书馆,2000.

制度化管理篇10

第一条为规范进出口化妆品监督检验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化妆品是指以涂、擦、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或口腔粘膜,以达到清洁、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产品。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对下列进出口化妆品的监督检验管理:

(一)列入《出入境检验检***机构实施检验检***的进出境商品目录》的;

(二)其他法律、法规规定须由检验检***机构实施检验的;

(三)国际条约、双边协议要求检验的。

第四条国家出入境检验检***局(以下简称国家检验检***局)主管全国进出口化妆品的监督检验管理工作。国家检验检***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机构)负责所辖地区进出口化妆品的监督检验管理工作。

第五条进出口化妆品必须经过标签审核,取得《进出口化妆品标签审核证书》后方可报检。

第六条国家检验检***局对进出口化妆品实施分级监督检验管理制度,制定、调整并公布《进出口化妆品分级管理类目表》。

第七条经检验合格的进口化妆品,必须在检验检***机构监督下加贴检验检***标志。

第二章标签审核

第八条化妆品标签审核,是指对进出口化妆品标签中标示的反映化妆品卫生质量状况、功效成份等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符合性检验,并根据有关规定对标签格式、版面、文字说明、***形、符号等进行审核。

第九条进出口化妆品的经营者或其人应在报检前90个工作日向国家检验检***局指定的检验机构提出标签审核申请。

第十条申请进出口化妆品标签(以下简称化妆品标签)审核须提供以下资料(一式3份):

(一)化妆品标签审核申请书;

(二)化妆品功效及其相关证明材料、检验方法;

(三)产品配方;

(四)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标准;

(五)产品在生产国(地区)允许生产、销售的证明文件;

(六)化妆品标签样张6套,难以提供样张的,可提供有效照片;

(七)申请出口化妆品标签审核的,应提供进口国(地区)对化妆品标签的有关规定;

(八)其它必要的相关材料。

第十一条申请化妆品标签审核时,须提供相应的、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其数量应满足标签审核要求。

第十二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合并提出化妆品标签审核申请,但每种标签必须提交6套样张:

(一)成份、工艺相同,规格不同的;

(二)成份、工艺相同,包装形式不同的;

(三)成份、工艺、规格及包装形式相同,外观不同的。

第十三条化妆品标签审核的内容包括:

(一)标签所标注的化妆品卫生质量状况、功效成份等内容是否真实、准确;

(二)标签的格式、版面、文字说明、***形、符号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三)进口化妆品是否使用正确的中文标签;

(四)标签是否符合进口国使用要求。

第十四条进口化妆品标签按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进行审核;出口化妆品标签按照进口国法律、法规、标准要求进行审核。

第十五条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化妆品标签,由国家检验检***局颁发《进出口化妆品标签审核证书》。

第三章分级管理

第十六条国家检验检***局定期组织专家组对进出口化妆品进行等级评审,按照品牌、品种将进出口化妆品的监督检验分为放宽级和正常级,并根据日常监督检验结果,动态公布《进出口化妆品分级管理类目表》。

第十七条专家组根据以下资料对进出口化妆品进行等级评审:

(一)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自我声明的自律资料;

(二)化妆品通过国家检验检***局标签审核的证明资料;

(三)化妆品使用的色素资料及安全评价资料;

(四)化妆品生产企业获得国际有关机构认可的证明资料;

(五)化妆品生产企业获得所在国(地区)***卫生许可的证明资料;

(六)化妆品经营企业获得认证评审机构签发的GMP、HACCP、ISO9000系列及ISO14000证书的有关资料;

(七)同一品牌、同一品种的化妆品在最近半年内不少于4批的进出口检验合格率达100%的证明资料。

第十八条经专家组评审,对资料内容齐全、真实可靠,化妆品质量稳定,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评定为放宽级化妆品;其余评定为正常级化妆品。

第四章检验管理

第十九条出口化妆品由产地检验检***机构实施检验,出境口岸检验检***机构查验放行;进口化妆品由进境口岸检验检***机构实施检验。

第二十条进出口化妆品的报检人应按《出入境检验检***报检规定》的要求报检,并提供《进出口化妆品标签审核证书》。

第二十一条检验检***机构对进出口化妆品实施检验的项目包括:化妆品的标签、数量、重量、规格、包装、标记以及品质、卫生等。

第二十二条检验检***机构应检验化妆品包装容器是否符合产品的性能及安全卫生要求。

第二十三条检验检***机构对10%报检批次的放宽级化妆品实施全项目检验,其余报检批次的仅检验标签、数量、重量、规格、包装、标记等项目;对所有报检批次的正常级化妆品均实施全项目检验。

第二十四条进出口化妆品经检验合格的,由检验检***机构出具合格单证,并对进口化妆品监督加贴检验检***标志。

第二十五条进出口化妆品经检验不合格的,由检验检***机构出具不合格单证。其中安全卫生指标不合格的,应在检验检***机构监督下进行销毁或退货;其他项目不合格的,必须在检验检***机构监督下进行技术处理,经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使用或出口;不能进行技术处理或者经技术处理后,重新检验仍不合格的,进口化妆品责令其销毁或退货,出口化妆品不准出口。

第二十六条进口化妆品原料及半成品的,参照上述条款进行监督检验。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检验检***机构对进出口化妆品及其生产企业实施卫生质量许可制度等监督管理措施。

第二十八条检验检***机构对进口化妆品实施后续监督管理。发现未经检验检***机构检验的、未加贴或者盗用检验检***标志及无中文标签的进口化妆品,可依法采取封存、补检等措施。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制度化管理10篇

学习

基建工程审计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基建工程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基建工程审计论文范例6篇,工程项目审计报告书范本。3.工程审计信息不准确信息资料在工程审计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掌握并充分利用信息资料,可以减少工程审计中的盲目性,提高工程审计水平。工程监

学习

五四红旗团支部事迹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五四红旗团支部事迹,内容包括五四红旗团支部事迹1000字,申请五四红旗团支部事迹材料。团组织的自身建设是团工作的重点。机械团支部积极利用***建带团建的要求,在分场***支部领导下,不断加强团支部的自身建设。积极贯彻“***

学习

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计划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教学常规管理七部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心得感悟。一、教学计划维护与管理所涵盖的内容教学计划的维护和管理是整个教务管理的中心环节,是安排教学任务的前提和组织教学工作的依据。教学计划管

学习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内容包括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田园交响曲贝多芬。一、走进大自然的悲剧英雄贝多芬的第六号交响曲《田园》,却出现了少见的类似舒伯特式的优美。这首交响曲,后人大致有共识的标示出主标题与每乐章的小标题,完全

学习

工民建施工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工民建施工10篇,内容包括工民建工程最新规范,工民建验收规范。1、工民建中新型节能工艺的探析为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观,顺应时代节能减排大潮流的前进方向,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整体发展趋势就是全力发展节能技术的研究,并把它

学习

装修管理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装修管理10篇,内容包括装修公司管理十个方法,装修工作常识100条。3.装修施工队装修前统一到物业公司办理入场作业手续。(具体见《装修施工队管理办法》。二、装修管理要求1.装修施工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8:30至12:00下午14:00至19

学习

厨房装修设计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厨房装修设计10篇,内容包括厨房装修设计最佳方案,厨房装修设计的8个tips。室内设计风格是不同的地域文明经过历史的积累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在设计时应该从不同风格的设计特点出发,使空间呈现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一)古典

学习

装潢设计公司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装潢设计公司10篇,内容包括装潢设计公司口碑哪家好,家装设计公司取名推荐。

学习

纳税评估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纳税评估论文10篇,内容包括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方法,纳税评估论文。自新税制建立以来,从福建省看,商业增值税收人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增长,但商业增值税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商业企业增加值的增长幅度。据统计,我省商业企业增加值

学习

企业发展阶段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发展阶段10篇,内容包括企业成长5个发展阶段,企业发展的五个阶段简。产生前提――企业从无所不包的小社会成长为***的市场经营主体***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实行***企职责分开,

学习

公路施工监理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公路施工监理10篇,内容包括公路工程施工监理日志怎么写,公路养护工程最新施工监理规范。一、工程质量控制由于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监理工程师应对公路工程技术规范和规程,以及合同文件熟练掌握,融会贯

学习

科室工作计划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科室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科室工作计划汇报思路,科室发展年度计划。当前的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我们必须把学校构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建立以校为

学习

移动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移动公司年终工作总结,内容包括移动公司年度个人工作总结,移动公司工作小结。一、立足本职干好工作回顾今年的工作,自已能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治活动,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治素质

学习

对外贸易概论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对外贸易概论,内容包括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自考,对外贸易概论心得体会。一、《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分析(一)课程特点1、宏观性:主要从宏观上研究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理论和实践,具体来说要研究中国不同时期对外贸易概况,尤其是改

学习

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计划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教学常规管理七部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心得感悟。一、教学计划维护与管理所涵盖的内容教学计划的维护和管理是整个教务管理的中心环节,是安排教学任务的前提和组织教学工作的依据。教学计划管

学习

装修管理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装修管理10篇,内容包括装修公司管理十个方法,装修工作常识100条。3.装修施工队装修前统一到物业公司办理入场作业手续。(具体见《装修施工队管理办法》。二、装修管理要求1.装修施工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8:30至12:00下午14:00至19

学习

快餐管理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快餐管理,内容包括快餐管理培训速成,快餐运营管理流程。在个性化时代,实行差异化营销,为顾客提供个性生化服务是吸引消费者的有力武器。中式快餐可以活学活用老祖宗的“人和”思想,从情出发,制定以人为本的服务内容将企业的发展

学习

建筑装饰装修管理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装饰装修管理10篇,内容包括装饰装修工程管理思路,装饰装修施工管理日志。本办法所称装饰装修人,是指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装饰装修的业主或者使用人。第三条在本省行***区域内从事建筑装饰装修活动以及实施对建筑装饰装

学习

小学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班级管理心得体会,内容包括班级管理的理念与策略心得体会,小学班级管理经验交流发言。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我应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课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提醒

学习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10篇,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思路及规划,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管理水平对企业经营好坏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1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

学习

安全管理人员履职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管理人员履职总结,内容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履职措施,刚上任安全管理岗位工作总结。2.查班组长现场管理水平煤矿生产现场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最为直接的关键内容之一。而煤矿生产现场中的主要工作都是由班组长来完成的

学习

现金流量管理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现金流量管理10篇,内容包括现金流量管理与现金流量的区别,管理用的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足以补偿因上述经营活动而引起的现金流出。从企业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