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概论第1篇
关键词 对外贸易 教学 案例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我国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所设置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学习国际贸易其他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我国对外贸易方面的实际概况,尤其是重点掌握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策,对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外贸工作很有帮助。而且《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还是我国国际商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全国外经贸行业外销员统考的课程之一,所以其教学受到广泛关注,系统研究其教学方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分析
(一)课程特点
1、宏观性:主要从宏观上研究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理论和实践,具体来说要研究中国不同时期对外贸易概况,尤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外贸易的相关理论、发展战略和实际概况。
2、***策性:主要介绍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外经济贸易***策措施的制定及依据。
3、发展性:侧重考察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情况下,其理论和***策也在相应的变化与发展,具有很强的与时俱进性。
4、关联性:《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要从宏观角度研究我国外贸领域及与外贸相关领域的问题,比如货物贸易、技术贸易与国际服务贸易,以及与上述三大贸易息息相关的我国进出口管制***策、外汇管理、汇率***策、关税***策等等,所以《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与多门课程有很大关联,学生必须在掌握《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等理论课程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的学习《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二)课程难度分析
1、课程内容过于宏观,不利于学生掌握。课程的主旨就是从宏观角度介绍我国对外贸易的理论和实践,比如介绍我国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管理和展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等,多数同学反映由于内容过于宏观,学完之后,几乎没有任何印象。
2、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性很强,不同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理论和实践都不同,针对国际贸易出现的新问题,我国需要不断调整对外贸易管制***策,所以教材往往具有滞后性。
3、课程关联性很强,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相关课程,那么学习该课程会有很大难度。
二、教学心得
(一)以书本理论为框架,结合大量外贸领域的新知识、新法规、新案例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针对外贸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我国会不断颁布新法律、新***策,所以必须总结大量的外贸方面的新法规、新案例充实教学。每次课前,我都阅读大量资料,力求给学生讲述最新最有用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我时刻关注新闻报导,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对外贸易领域的新变化,而不是局限于书本知识。比如,我国的对外贸易管制方面每年都会发生变化,书上的知识显然已经滞后,我搜集了大量对外贸易管制方面的新法规,为学生作为重点讲解,并且利用相关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确新法律法规颁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在讲到出口货物退税新法规时,我列举了大量实例证实了旧的退税规定带来的弊端:各种类型商品均享受相同的出口退税率,包括资源型产品,而实际资源型产品大量出口对我国是极为不利的,附加值低而且是我国的长远发展必须的,所以旧的退税***策不利于我国的产业调整。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明确了我国必须调整出口退税***策,鼓励出口的商品设置高的出口退税率,而对于附加值低的资源型产品或者已在国际市场占据主要地位的商品取消或者降低出口退税率。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要从事对外贸易方面的工作,我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养成时刻关注对外贸易管制新法规、新***策的好习惯。
(二)巧妙处理《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与很多门课程有很大关联,比如说《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等,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与其他课程的衔接点,把上述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比如说,介绍国家分工理论中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先复习《国际贸易》中所学理论,按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我国应重点发展在在国际分工中占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显然是不利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认识国家分工理论的局限性,理论联系实际,便于学生理解,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三)以案例为支撑,帮助学生全面正确认识我国外贸的现状
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讲授过程中,几乎每一章,我都总结了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比如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选择、利用外资案例分析、对外投资战略分析、国际服务贸易差距分析、技术进出口存在问题分析、正确认识抵制日货、正确认识中美贸易高额顺差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全面正确的认识问题。比如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选择,我国长久以来实行的是出口导向战略,但是盲目扩大出口也带来了很多弊端,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结合的重要性,在扩大出口的同时,还用保护我国有发展前途的民族工业,而且扩大出口中我们还应实施以质取胜、科技兴贸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再比如在利用外资案例中,我通过利用外资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使学生认识了利用外资对于我国是有利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弊端,很多有前途的企业利用外资,结果却被外资利用,合资后反而亏损,最终成为外商独资企业,葬送了我们的民族品牌,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认识到了利用外资的正确对策。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系统全面的掌握我国对外贸易真实现状,正确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总之,《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作为一门专业课对于学生非常重要,所以更需要我们去思考、总结、积累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达到我们最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晓玲.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二版)[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7.
对外贸易概论第2篇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理论分析 案例讨论 专题研究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易规模不断增加,对外贸易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中国制造在全球的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互联网+时代,我国应采取措施,努力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亦带来了挑战,长期以来,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问题、绿色贸易壁垒等是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纠纷的关键问题,2016年上半年人民币不断贬值,美联储不断加息的预期,英国宣布退出欧盟,面对全球不断变化的***治、经济、文化环境,我们要采取措施维护我国的对外贸易利益,不断改善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关系,提高我国的贸易地位。学习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可以有效了解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对外贸易理论、对外贸易战略等知识,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1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导论(佟家栋等,2011)将对外贸易分为理论体系及制度与***策。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黄建忠等,2013)主要讨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理论依据(上、中、下),对外贸易产业经营、资本经营、对外贸易摩擦、对外贸易宏观调控等方面。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曲如晓,2016)主要学习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对外贸易理论依据、对外贸易战略、对外贸易管制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中国的关税制度、贸易促进制度、海关管理制度、加工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对外贸易关系。这些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对外贸易概况,内容丰富,理论深厚,案例清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教学方法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程理论丰富,实践性强,学习难度较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1)明确学习目标,每部分内容简明扼要地提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包括学习重点及难点,分配课前学习资料。
(2)小组学习法,选定小组成员,激发成员的学习兴趣及求知热情,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案例讨论,课堂演示等。
(3)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中国对外贸易理论依据这部分内容是学习重点及难点,教师根据课时安排讲授贸易理论知识,然后选择相关案例进行演算、实证分析。此部分重点讲授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先讲解贸易理论提出的背景假设,变量内涵,理论模型,数理模型的应用,再讲解理论的经济学含义,进一步解释贸易理论的优点及不足,可以采用***表相结合的方式,注意数据的时效性。然后逐一讲述相关理论依据,可以增加案例解释,此部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提高学生数理模型的计算能力、***表的绘画、分析能力及学生对贸易理论的思辨能力。
(4)对外贸易法、贸易促进制度、海关管理制度、关税制度、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等内容,需要学生熟悉相关法律制度,根据已有的法律制度解决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要掌握关税的征收方法、出口退税的程序等具体问题。
(5)服务贸易在GDP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进行讲授,先介绍我国服务贸易的总体情况,再选取某一具体行业进行深度分析,比如互联网销售,还可以选取特定公司进行分析,比如阿里巴巴、亚马逊等,然后请小组成员选择感兴趣的行业及公司进行贸易案例研究等。
(6)国际贸易专题研究。本课程可以选取“一带一路战略”,“服务贸易”,“对外贸易关系”,“加工贸易”等进行专题研究。首先明确研究主题,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国际贸易问题,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
(7)明确考核方式。本课程可以采取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并重的方式,突出课堂演示、专题讨论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应用能力等。
3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案例分析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贸易理论基础,了解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这门课程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研究分析能力等。
参考文献
[1] 佟家栋,刘程.中国对外贸易导论(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对外贸易概论第3篇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2]网络课程设计是教学信息如何传播的一种思想体系,包括教学信息传播的施教者与学习者的互动。网络课程设计必须既遵循教育学原理,又遵循信息传播技术原理,体现出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特征。因此,需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原理。
1.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网络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为了让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轻松学到自己所需专业知识,因此,教学目标要具体,便于学生实践,教学对象要多样,便于覆盖各个层次,教学内容要生动,便于学生有兴趣掌握。
2.能体现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注重学习情境创设,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设计学习情境、协商情境、会话情境,利用各种资源支持学生“学”,强调他们的中心地位,体现“网络学习”方式。[2]
3.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心理。教学内容设计要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学生学习网络课程,不但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学会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要求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既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充分体现网络教学的特点。网络课程的特点要求教师要学会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教学课件的制作应该包括文字、***像、动画、声音等要素,通过这些要素集合传递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以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网络课程设计
***教育信息十年规划(2011—2020年)战略中高等教育的任务是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网络课程建设就是对这种模式的探索。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明确课程目标后,创设多元化网络教学情境,组织教学内容,沟通学生协作会话,最后通过评价来检验学生的意义建构。
1.课程目标设计。课程目标设计要遵循“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这一内在逻辑关系。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正确运用理论和方针***策来分析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的实际问题,为做好外经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是围绕着大纲确定的每一章节的具体目标。因此,围绕内在逻辑关系出发,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和原理,阐述清楚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会分析我国外贸体制及其改革等内容。
2.教学情境设计。网络课程教学情境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不同来展开。基于《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课程目标,教学情境可以多角度设计。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基础知识的角度来讲,可以利用文字处理工具、电子文稿编辑工具和网页以及动画制作工具等方式制作成课件或文稿来进行;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国际间外贸往来现象并进行思考、协商的角度来讲,可以利用NetMeeing或BBS等作为发表意见和思想交流的工具;而从学生对外贸模拟软件进行操作实践角度来讲,可以利用流媒体播放演示功能,展示学习情境。总之,信息技术与该门课程结合形成特定的教学情境,将粉笔和黑板的作用逐渐淡化,教师和学生角色重新被定位,构成了课程设计的创新点。有鉴于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表现,教师也可以通过面对面谈话、电邮、小组专题讨论等方式来强化。
3.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在内容组织上,设计出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电子教材、授课录像以及工学结合五大模块。明确界定五个模块之间的轻重关系,以教学大纲为主导,以电子教材为脚本,据以设计出内容丰富的教学课件。同时,录制团队成员的授课录像,构成课程资源最形象、最直观的内容。在内容设计上,结合实际提出概念,介绍内涵,引出外延,再从基本方法入手推导出基本理论,构建学习所需的系统知识。同时,及时地向学生介绍有关对外贸易方面最新成果与动态,通过课程资源建设网展示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促进学习质量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课程应用性、实践性特点。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引入外贸实验软件,每个实验都包含实验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思考题,形成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
4.课程教学评价设计。课程评价包括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和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两部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包括学习目标与任务、每一章节练习题、自测题等。这些评价指标都是通过提炼每一章的重点难点内容编写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挂在网络上,学生通过自己完成这些题目来检测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包括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创新精神以及实践内容等,为此设计每一个检验目标的具体指标,进行检验。教师指导活动评价也构成其评价内容之一,包括教学活动组织、学习资源提供、学习过程指导等。这些子模块的设计为完善课程设计体系做了补充,使学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掌握自己的学习活动。
三、结语
对外贸易概论第4篇
关键词:课程分析 教学心得
一、《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分析
(一)课程特点
1、宏观性:主要从宏观上研究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理论和实践,具体来说要研究中国不同时期对外贸易概况,尤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外贸易的相关理论、发展战略和实际概况。 2、***策性:主要介绍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外经济贸易***策措施的制定及依据。
3、发展性:侧重考察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情况下,其理论和***策也在相应的变化与发展,具有很强的与时俱进性。
4、关联性:《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要从宏观角度研究我国外贸领域及与外贸相关领域的问题,比如货物贸易、技术贸易与国际服务贸易,以及与上述三大贸易息息相关的我国进出口管制***策、外汇管理、汇率***策、关税***策等等,所以《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与多门课程有很大关联,学生必须在掌握《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等理论课程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的学习《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二)课程难度分析
1、课程内容过于宏观,不利于学生掌握。课程的主旨就是从宏观角度介绍我国对外贸易的理论和实践,比如介绍我国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管理和展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等,多数同学反映由于内容过于宏观,学完之后,几乎没有任何印象。
2、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性很强,不同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理论和实践都不同,针对国际贸易出现的新问题,我国需要不断调整对外贸易管制***策,所以教材往往具有滞后性。
3、课程关联性很强,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相关课程,那么学习该课程会有很大难度。
二、教学心得
(一)以书本理论为框架,结合大量外贸领域的新知识、新法规、新案例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针对外贸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我国会不断颁布新法律、新***策,所以必须总结大量的外贸方面的新法规、新案例充实教学。每次课前,我都阅读大量资料,力求给学生讲述最新最有用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我时刻关注新闻报导,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对外贸易领域的新变化,而不是局限于书本知识。比如,我国的对外贸易管制方面每年都会发生变化,书上的知识显然已经滞后,我搜集了大量对外贸易管制方面的新法规,为学生作为重点讲解,并且利用相关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确新法律法规颁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在讲到出口货物退税新法规时,我列举了大量实例证实了旧的退税规定带来的弊端:各种类型商品均享受相同的出口退税率,包括资源型产品,而实际资源型产品大量出口对我国是极为不利的,附加值低而且是我国的长远发展必须的,所以旧的退税***策不利于我国的产业调整。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明确了我国必须调整出口退税***策,鼓励出口的商品设置高的出口退税率,而对于附加值低的资源型产品或者已在国际市场占据主要地位的商品取消或者降低出口退税率。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要从事对外贸易方面的工作,我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养成时刻关注对外贸易管制新法规、新***策的好习惯。
(二)巧妙处理《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与很多门课程有很大关联,比如说《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等,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与其他课程的衔接点,把上述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比如说,介绍国家分工理论中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先复习《国际贸易》中所学理论,按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我国应重点发展在在国际分工中占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显然是不利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认识国家分工理论的局限性,理论联系实际,便于学生理解,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三)以案例为支撑,帮助学生全面正确认识我国外贸的现状
对外贸易概论第5篇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改革;思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学生中的“低头族”越来越多,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低头看手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高校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这门课也是我国高校独有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影响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而且这门课程自身的一些特点和当今互联网的时代更加强化了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要想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国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学习,这种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但是,由于我国学生从小就习惯了“填鸭式”教育,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和氛围,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教学中完全复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应该结合我国大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
一、“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的特点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其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改革的方向。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是将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的专业课。这门课具有明显的三个特点:综合性、***策性、现实性。
首先,“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涉及到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和西方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所以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老师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应用到这门课的学习。
其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重点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过的理论更深刻地理解我国对外贸易的***策及各种贸易***策的影响。例如,我国不断调整出口退税***策的目的是什么?我国关税***策调整的依据是什么?等等。
此外,现实性是“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的主要特点。这门课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现实的能力。与国际贸易专业的其他理论课程相比,该课程的难度不大,重点是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现实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中国对外贸易现状的认识,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如何解决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内容的改革
由“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的特点可以看出,一方面,教材的内容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因为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教材的内容不能满足这门课教学的需要。要想达到这么课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在教材的结构框架下融入当前中国对外贸易的热点内容,将中国对外贸易的热点问题与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讲到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时,联系到当前的热点-TPP的推进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通过将理论与现实热点联系起来,向学生讲授最新的中国对外贸易动态和问题,使学生意识到理论的价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仅仅老师在课堂上讲授,不能加深学生对中国对外贸易的认识。为了强化学生对中国当前对外贸易的认识和思考,可以根据各个章节的内容拟定一个问题,让学生提前自主地收集并阅读相关资料,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
因此,这门课的内容需要不断地根据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进行更新,更好地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理论思考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问题。
三、“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式的改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传统单一的“教师讲授法”会使学生觉得很单调无趣,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在当今通讯网络发达的今天,网络上生动有趣的信息吸引学生上课看手机,这就会进一步导致学生中“低头族”越来越多。所以,当今教学方式的变革很重要。尤其是对于“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的特点及授课内容决定了这门课的教学方式必须多样化。
“教师讲授法”和“学生自主学习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中国的大学教学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讲授法”,中国的学生也习惯了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学习的思路,节省了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时间,这种教学方法更适用于难度很大的理论课的学习,例如数学、运筹学等。但是“教师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也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惰性,会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法”恰恰能弥补“教师讲授法”的缺点,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增强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学生自主学习法”会导致学生漫无目的地去学习,缺乏学习思路。“学生自主学习法”更适用于难度不大的课程的学习。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在该门课的教学中采取了传统的“教师讲授法”和“学生自主学习法”两种教学方法的融合,我们采取的教学方法与近几年在世界上最新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的理念类似,但方法又有区别。“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环节进行颠倒,并转变老师的角色定位,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形式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探究”的形式。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是在学习相关理论课程之后将理论联系现实进行思考和讨论的一门课,因此,在这门课的教学更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形式,更多地使用“学生自主学习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手,在该课程的学习中仍需要使用“教师讲授法”,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指引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学生自主学习法”虽然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但是如果运用不当的话,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会导致学生不适应、不配合,进而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差。我国大学生整体学习的主动性差,另外,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三或大四的学生,大三大四的学生大多忙于实习或者考研,推行“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探究”的课堂教学形式存在一定困难。通常老师布置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大多同学都无法完成。所以,我们在授课时采取“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我们将教材各章节的内容提炼成一个结合中国贸易现实的问题,提前将下次课要学习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和提供给学生,在课堂上老师仍然会对相关内容进行讲授,但讲授的过程中会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采取引导加提问的方式促动学生自主地思考。
以此为基础,我们还设计了小组讨论的课堂环节,以增强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效果。讨论及小组论文展示是很常见的教学活动,但是,要想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需要事先对学生讨论、辩论及小组论文展示的主体、频率、要求及奖励方式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对于讨论这种教学活动,首先要确定多长时间安排一次这种活动,讨论环节的设计过于频繁会使学生压力太大随便应付讨论,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根据自己和其他同事的相关经验,一般每两周安排一次效果会比较好。讨论的主体必须是与教学各章节密切相关并且学生感兴趣的事件,通常选择最新发生的经贸事件比较好。因为每班学生人数一般至少50人,讨论一般分组进行。
四、“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式改革的进行离不开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课程考核改革方式改革的步伐必须跟上教学方式改革的进度。国外“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方式由传统的试卷考试转变为多角度、多方式的测试。这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考核方式改革上,大连民族学院也将改革的方向定位于“关注过程”。“关注过程”与传统的考核方式有很大差异,传统的考核方式更强调的是期末考试,平时成绩仅占30%左右的比例。“关注过程”的考核方式更强调学生平时对课程的参与,将平时成绩的占比提高至50%以上。与传统的考核方式相比,“关注过程”的考核方式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大连民族学院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2%的学生认为“关注过程”的考核方式效果好。
五、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中国对外贸易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但教学改革仅仅靠老师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配合,只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角度同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才能逐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将国外“翻转课堂”教学的理念引入到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的教学,采取“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逐步培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但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最初的改革中难免遇到学生不适应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参考文献:
[1]A.N.怀特海.庄莲平,王立中译.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2]曹霞,姚利民,黄书真.提升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探讨[J].高教探索,2012,(2).
[3]金钢,刘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金融经济月刊,2016,(1).
[4]金国轩.美国大学经济学本科教育对当前我国地方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1,(26).
对外贸易概论第6篇
一、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面临的新形势
近年来,***学院的发展较快,目前全国已经有300多所***学院。与公办高等院校相比,针对***学院大学生的特征,更加注重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一批既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理论修养,又具有开拓意识和创新能力,能适应我国经济、文化、科技发展需要的实用型及应用型人才。因此对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要求,需要年轻教师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社会的需求[1]。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是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贸易的发展,进行讲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国已然成为一个贸易大国,但是离贸易强国相距甚远,需要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策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府为什么要不断的改进外经贸***策·企业应对整个世界的竞争是如何制定发展战略的·使我们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企业制定正确的方针***策,适应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鉴于世界经济形势不断发展变化,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课程内容也将不断发展。
二、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学科的重要性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本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该课程与其他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比较起来,没有那样难懂,似乎没有多少深奥的东西;学生也觉得教材的内容很容易看懂,听课的收获似乎不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甚至不明白为什么要学这门课程,认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只要掌握国际贸易的具体业务环节如国际贸易实务、单据的缮制即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国际贸易的具体业务操作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也是一个成为外贸业务员的最基本的条件,但是我们的目标不是基层的外贸业务员,要想在公司得到更好的职位,不断提升自己,只有为公司的发展做更好的决策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通过《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利用所学对国际经贸形式进行准确的判断,分析公司在国际经贸竞争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结合国家的外经贸***策,制定长远的战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地位,提高中华民族产业的比重和影响力,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课题。《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则是完成这一课题的重要载体和形式,也是教学从规范理论的学习向实践能力培养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1)通过对外贸易基础理论的学习,使学生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分析我国对外贸易方针***策,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从本质上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真正做到“知己”,为做好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现实状况分析,了解到目前世界的贸易方式、我国的贸易规模、我国的贸易伙伴及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关系,使学生对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2)通过学习中国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法律制度及行***管理手段的学习,使学生既对中国对外贸易宏观管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又为微观操作提供了理论支撑。(3)通过中国对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我国的不足及解决问题的迫切性。因此该学科的不断完善,对我国外经贸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更为保证社会主义***学院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方法
1、教材选取
目前《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教材比较多,大多数教科书都具体详细的列举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大成就,数据详实,信息量大,偏重于理论教学。并且有些内容与《国际贸易》课程的内容重复,同时很多学生对我国经济及外贸发展的形势早已有了充分的了解,如果照本宣科,势必会带来不好的效果。因此在选教材之前,通过与领导及其他老师的共同探讨,最终选用了由杨逢民主编中国商务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这本教材是各个高校教师结合上课的实践情况编写的,针对性较强。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学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大二学生将学到《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程,他们已经学过《国际贸易》和《西方经济学》这些理论课程,如果本门课的教学内容再将经济理论及贸易理论等作为课堂讲授与分析的重点,不但会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会减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和取舍,保证我们的本科教育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着重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毕业后有言论基础的支撑又有动手能力,确保学生在工作中迅速的由具体业务环节向中高层管理人员迈进。
2、教学手段
对外贸易概论第7篇
【关键词】外贸概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网络信息
一、课堂教学模式不断适应新形势进行改革探索的必要性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之一,是中国对外贸易基本理论、***策、实践相结合的系统性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其它国际贸易专业系列课程的先导基础课,所以其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不言而喻。近20年来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探索、积累和总结分析,我们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研究兴趣,使教学目的和目标得以充分实现,为学生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学会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创新思维都起到了引导示范的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具有动态发展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方针以及***策,利用其去具体分析解决贸易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因此,该课程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在教学别强调时效性。但我们知道这类时效性很强的课程,教材的编写无论怎么更新都存在滞后性问题,而相对于其他专业型课程,这门课程的内容和教材从文字上看又不是那么深奥难懂,关键就在于如何正确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经贸时事动态前沿、利用相关理论和知识解决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为此,必须在教学中突破教材原有框架体系,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不断补充完善并更新一些实际内容,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因此,基于网络信息的专题式、开放性、研究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而且突出了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强了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探索培养应用型、创新型、职业型人才目标的实现尤为重要。
二、局限于教材的原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传统照本宣科式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按部就班的教材体系“满堂灌”的知识传授式教学方法,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课堂沉闷,学生收获不大。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真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并主动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认真思考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而对知识机械掌握的结果是并没有真正把握住专业学习的精髓,没有学会如何去观察现实中经贸热点难点问题,如何去分析解决它们。
2.教材内容滞后性的问题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是改革开放后形成的新兴动态发展性学科,是对各个具体历史阶段的中国对外贸易的指导思想、方针***策、发展规模、商品结构、经营方式、经济效果、对外关系等方面理论与实践的概括总结,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当代国内外经贸形势的变化以及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都急需我们去关注去想办法研究解决。虽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经过精心准备已经将最新的资料内容补充进去,但被动接受的学生仍不知道如何去观察发现新的时事动态,如何去搜集资料,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而且还容易对现有教材产生用处不大的看法。
3.课后作业和思考题缺乏必要的灵活检验手段
教材各章节后的习题和思考题限制住学生根据新形势新前沿动态去分析解决热点焦点问题,机械的知识点记忆容易造成学完很快就忘的弊病。对于真正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我们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这种传统的检验考查学习效果的方法手段,显然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当然,简单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造成的一些问题绝不仅仅这些,关键是这些问题带来的后果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利于我们培养真正能适应现实工作需要的应用性创新型职业型人才。为此,长期以来,我们根据课程的特性,坚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模式的探索改革,逐步形成了现有的利用网络信息追踪专业领域新形势、新问题、新动态的专题式、研究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学生欢迎和好评。
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实践
首先,我们先确立本课程应达到的基本教学目标为: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培养起对经贸实事追踪观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基本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使学生不仅从宏观上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策、发展战略等,还应具备从事进出口贸易经营管理、商品检验、海关管理、关税制度、有关法律法规等实践操作环节的基本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