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篇1
近期,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策、行业自身发展洗牌等影响,建材行业部分业态处于低迷时期,那么,石材行业的发展如何呢?对此,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材料委员会主任委员严克明教授认为,我国石材业总体发展形势不错,在保持平稳的同时趋于上升态势。
对外贸易再创新高
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石材出口943万吨,出口创汇16.7亿美元,同比增长22.8%,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石材出口大国。
在这个基础上,石材出口继续增长。今年1-5月份,我国出口石材459.4万吨,出口创汇7.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2%。严教授说,今年的贸易形势更好些,各种石材产品出口额应该达到18亿美元左右,进口各种产品6~8亿美元,所以,进出口贸易将近30亿美元。
经过近二三十年的发展,石材贸易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我国石材出口主要是以原材料,即荒料为主,现在,这种状况发生了变化,荒料出口已经成为次要,主要以各种产品为主,包括一些生产设备也开始出口国外。我国的石材生产设备由于经济实用、易操作,得到了东南亚、西亚等国家的认可,这些国家的企业有大量的进口需求。
我国进口的主要是先进的生产设备,目前,我国已经有将近400条先进的石材生产线。同时还进口一些珍贵稀少的高档石材品种。
贸易结构的变化,直接反映出我国石材业生产、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突破。
进入"多石"时代
严教授说,石材业在我国是个古老而又新兴的行业。说起古老,石材的应用在我国由来已久,在那些古老的建筑中,都能找到石材的影子,还有石舫、石雕、石刻等,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但那时石材的应用,还是在雕刻中更多一些。
我国石材业的发展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后,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业等的发展,对石材的需求日渐增长。尤其是近几年建筑装饰业、旅游业、城市建设等的蓬勃发展,直接拉动了我国石材业的消费需求。
说石材是新兴产业,是因为如今石材业的产品品种、产业结构、经营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应用中也发生了改变,主要是服务于市场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石材产业结构已经由"三石"时代进入了"多石"时代。在以前,我国的石材只有花岗岩、大理石、水磨石三种,品种单一,质量也不高,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目前,石材业已经发展成为集花岗岩、大理石、人造石、石材雕刻、园林石材、文化石材、石材机械、磨具、金刚石机具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元化产业。
目前,我国的石材产品有四大类:第一类是原材料,即荒料。前几年,我国的荒料出口是主要的出口产品;第二类是板材,由石材加工成的各种标准板(厚度一般在2厘米),用于铺地或是外墙装饰;第三类是异型加工产品,如各种线板、条板等;第四类是石工艺产品,为工艺性的石材加工,如石雕人像、动物等。但主要还是以板材为主,用来贴墙、铺地等。
严教授说,北京2008年的奥运会,为石材企业提供了巨大商机。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旅游业也不该忽视。旅游业也为石材行业提供了很多商机。全国各地旅游景点的铺路、园林景观等建设都会使用大量石材。
遍地开花各有千秋
严教授说,我国石材业的分布可谓遍地开花,除了少数几个地方没有外,其他省市都有,只是发展的规模不一样。
在南方,以广东云浮市为中心,辐射广州市、广西等地,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石材生产和贸易中心,发展成熟、规模大的企业也较多,仅云浮市石材企业就有几千家。在福建,以泉州为中心,形成了辐射水头镇、惠安市、厦门市等地的生产贸易中心。
在北方,形成了以山东莱州为中心,囊括青岛、平都、平邑等地的石材生产和销售中心。一个莱州市,就有两三千家石材企业。北京、天津、唐山,形成了京津唐石材中心,主要以销售为主,这些地区自身的需求很大。上海、杭州、江苏也已经形成了以销售为主、以生产为辅的销售中心。
在东北地区,形成了吉林、大连、长春为中心的石材生产基地,虽然比南方等地的规模小一些,但在振兴东北的战略发展中,石材业也将得到迅速发展。
建材行业篇2
关键词:建材;检测;现状;问题
中***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建材检测行业的现状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的检测机构数量非常的庞大,遍布在全国各地,而且这些检测机构所涉及的行业也非常的多,较其他国家相比而言,我国拥有的检测机构是世界上少数国家所拥有的。在建筑和建材方面我国就拥有4600多家实验室。在这4600家实验室中,40%的实验室是建筑和建材企业的实验室,30%的实验室是科研院校的检测实验室。而剩下的30%才是监督检测机构的实验室,这样就形成了监督力量薄弱的问题。并且这些实验室的绝大数的检测设备都非常的简陋,这样就形成了检测出来的数据的精度不能得到保证,而且实验室的检测人员也非常的少,对于大量的检测数据的筛选根本就无法完成。
在检测实验室的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由于检测设备的陈旧,进而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前去检测的人员就会减少,这对实验室的经营会带来很严重的影响,很多试验室自我维持都有很大的问题。建筑行业监督检测的实验室在我国目前的发展前景并不十分的明朗,很大一部分的检测实验室都是来自于科研院校或者是大型企业内部自己的实验室,这样面貌的实验室都会给人以科研和教学的色彩,并且很多的各级质量监督部门建立起来的检测实验室都带有***治色彩,这些实验室的经营运作都带有一种并未脱离母体的感觉,给人们一种不能***完成检测的感觉。但是,按照国际国际上的相关作法,检测机构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没有***的法人资格,检测机构是不能为个人进行检测服务的。
2 我国建材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发展建材检测机构并不是一路顺风的,虽然国家对于建材检测机构在不断的加大管理的力度,但是在建材检测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是检测过程假的问题,假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送来检测的样品假,送来的样品的质量并不是真正要销售到市面上的产品;还有就是检测的过程假,检测样品时,有些检测机构并不进行真正的检测,再有就是检测的数据假,送来的样品没有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但是从数据上看就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最后就是检测的结论假,在检测的样品,检测的过程,检测的数据都是假的情况下,它的检测数据也有可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再次是检测中乱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是检测单位内部管理比较混乱,检测市场的检测秩序比较混乱;再次是低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检测人员的自身素质方面,很多检测人员素质比较低,检测的技术水平也很低;最后是缺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检测机构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
3我国建材检测行业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
针对目前已经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建材检测管理,提高建材监管水平,有必要改进建材检测管理的方式,以提升检测服务能级,可以将"完善一个平台,激活两个现场,落实三方责任。整治四大顽症,把握五个操作节点"纳入建材检测工作的重点。
3.1 完善检测信息平台
为了进行建材的监督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掌握大量的信息。目前,虽然国内有些城市已经建立了检测行业信息管理系统,但是可能因为信息在传送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例如连网和数据上传的不够及时,这样就会造成数据处理的不完整和及时。为了实现检测信息的有效性,我们可以利用检测信息平台为建材监管服务,可以通过月报、速报和连网上传数据的比较,完善城域网建设,最终应直接通过城域网即时传输检测信息,直接利用城域网上传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判断。
3.2 激活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实现两场互动
建筑施工现场和建材检测现场本来是两个相互***的现场,建筑施工现场只是进行建筑物的建设,而建材检测现场只是对样品进行相关的检测,只对送来的检测样品的质量负责,而对现场施工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并不负责任,这样对建筑施工现场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并没有做到必要的监督。所以,建筑施工的单位可以将建材检测人员请到建筑工地进行现场的建材检测工作,这样就可以将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在一起工作的两项工作就有机的结合了起来,从施工现场的建材产品信息跟踪到检测现场的检测情况,从检测现场的检测结论追溯到施工现场的建材产品状况,实现两场互动,保持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的一致性,真实反映建材产品的质量和特性。
3.3 落实建材供应、使用、检测三方责任
从简单的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到有效地明确三方的责任问题是一个质的飞越,首先建筑材料要在相应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明确建材的检测结果,一旦检测结果出来,发现建筑材料检测有不合格问题,当务之急就要联系建材的供应商,及时的告知具体的检测结果,进而确认各方的责任问题。并且要顺利实现不合格产品的清场和对使用单位的警示。建筑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为了保障工程的质量就必须使用检测合格的产品,而建材的检测机构在对建材进行检测时更要做到客观和公正。
3.4 整治四大顽症,针对"假、乱、低、缺"实施整治
经过近年来的大力发展,检测行业的行业秩序得到了很大的规范。但是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主要是"假、乱、低、缺"这四个最主要的问题。我们要彻底解决这四个问题,有必要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来达到这个目的。首先,我们要面向社会,对现在存在的问题进行正视,不能逃避它,也不能厌恶它。对于有些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下大力度进行整改,不能只是进行相关教育工作就可以的。
3.5 把握委托、核查、抽样、试验和报告五个操作节点
委托应更新,应改变现有的委托方式,委托过程应有第三方进行监督;核查应严格,应核查施工现场建材产品信息,保证检测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抽样应科学,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抽样方案,推行检测机构现场抽样和取样,保证试件能代表母体的质量状况;试验应规范,应按检测运行法则操作,确保检测过程和检测结论客观、准确;报告应有效,检测信息应即时传输,不合格检测信息应及时上报,不断规范和完善各个节点的操作运行。
结语
建筑材料的检测是否环保不仅仅影响环境同时也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建筑材料的检测势在必行。建筑材料的检测不仅仅关乎建筑质量问题还关乎于人们的安全问题。建筑材料的检测在建筑材料科技研讨会、建材技术开发、建材企业生产和工程施工的安全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地位。建筑材料的检测是对建筑材料质量的评定和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所以建设建材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是势在必行的,建材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必须根据各自实验室的具体情况,严格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将检测的每个过程和标准、法律法规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各个环节有效地实施。在有效地执行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保证下,不循环地进行自我评价、持续改进,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质量体系。
参考文献
建材行业篇3
一、2014年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总体表现平稳增长,增长速度滑入中档区间
在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建材工业已从高速增长转入平稳增长阶段。2014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万亿元,同比增长9.7%,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6.2个百分点。与一季度13.6%、上半年13.2%、三季度11.5%相比,增速回落态势明显。从目前趋势看,建材工业增长速度虽然高于工业平均水平,但较之以往,全行业整体已经进入换档区。其中,水泥、建筑卫生陶瓷等传统建材产业仍占据着建材工业发展主体地位。
(二)利润增幅收窄,盈利水平下降
2014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356亿元,比2013年增长4.9%。其中,水泥制造业实现利润780亿元,占建材行业实现利润总额的23.3%,份额最大;平板玻璃制造业实现利润14.9亿元,同比下降64.9%。2014年建材工业实现利润增幅逐月收窄,与一季度32.5%、上半年21.8%、三季度13.6%相比,回落速度呈加速态势。10月份以后已经从前10个月两位数增长降为个位数增长,全年利润增幅比上年减少15.4个百分点。2014年建材工业盈利水平下降,规模以上建材工业销售利润率7.0%,比2013年下降0.3个百分点。
(三)主要产品产量增速回落,水泥等传统建材产品产销低位徘徊
受宏观环境及行业内部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传统建材产品增长速度大幅回落。2014年全国水泥产量24.8亿吨,增长1.8%;全国平板玻璃产量7.9亿重量箱,增长1.1%。全国陶瓷砖和卫生陶瓷产量增长率都在7.9%以下,低于建材和工业增长速度。2014年水泥产品产销率98.9%,比2013年下降0.4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销率96%,比2013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
商品混凝土等低能耗及加工制品产业增速回落,但仍保持中高速增长。2014年规模以上商品混凝土工业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产量突破16.5亿立方米,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的背景下,仍然保持了两位数增长。2014年全国技术玻璃产量突破9亿平方米,石膏板产量突破34亿平方米,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2012年以后,原本高速增长的建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逐渐与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同。2014年建材工业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1.36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14%,增速比上年略升0.1个百分点。建材投资低于全国投资增速,高于工业投资增速。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建筑用石开采与加工业、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业、轻质建材制造业占据建材投资前4位,分别占建材投资总额的16.4%、13.5%、10.2%和7.6%,水泥制造业投资由2009年第1位下降到目前第5位,连续4年下降,年投资完成额从高峰期的1576亿元减少到2014年1081亿元,占建材投资总额的由23.8%降到7.4%,卫生陶瓷制造业、平板玻璃制造业、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业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为负增长,建材工业产业结构将继续朝低能耗、低排放方向优化。
(五)出口增速回落,进口超过出口
2014年建材及非金属矿出口360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11%,增速比上年回落10个百分点。剔除汇率和价格因素,2014年建材及非金属矿实际出口数量仅比上年增长5.3%,出口增速放缓,对建材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减弱。2014年建材及非金属矿进口高速增长,并于7月份以后形成贸易逆差,这是我国自建国以来,继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的第2次。2014年建材及非金属矿进口463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110.8%。其中钻石、宝石、翡翠、软玉四种产品进口348亿美元,占建材及非金属矿进口的75%。四种产品2014年比2013年增长225%,除去这四种产品,其他建材及非金属矿商品进口金额仅增长2.3%。
二、建材工业经济运行特点及主要问题
(一)建材工业运行呈现新常态特征
2014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7%,是2002年以来增速最低的一年。传统建材产品生产增速低位运行。2014年9月份以后,全国水泥、平板玻璃月产量同比增速都出现负增长。全年水泥产量增长速度从上年的10%回落至1.8%;平板玻璃产量增长速度从上年的13.3%回落至1.1%。2014年全国水泥产量的年增长率,低于亚洲金融危机以后1998年2.8%的增长率,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4.3%的增长率,是1990年以后,24年以来我国水泥产量最低年增长率。2014年全国平板玻璃产量年增长率,也是新世纪以来少有的低增长年份。
(二)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建材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明显加快。2008年以后建材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每年递增量都在2000家以上。2014年建材规模以上企业增加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还在1513家。其中水泥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比2013年减少301家,平板玻璃制造业减少8家,建筑陶瓷制造业减少29家。而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增加886家,砖瓦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增加194家,建筑用石增加176家。建材工业增加的15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为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增加了650亿元左右的销售额和产值,拉高增长速度约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增加约15万人。
(三)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建材行业中低耗能和加工制品产业持续迅猛发展,产业结构向低能耗、低排放方向优化倾斜。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成为建材最大产业。2014年规模以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销售收入10222亿元,超过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标志性地成为建材工业最大产业。2014年规模以上技术玻璃制品制造业销售额已经达到平板玻璃制造业2倍以上。建筑用石加工业已成为建材行业第四大产业。2014年,以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建筑用石、技术玻璃、轻质建材等为代表的建材低耗能和加工制品产业,销售额比重已经占建材工业48%,比2013年上升1.7个百分点。
(四)主要产业产能利用率保持平稳
新常态遏制了建材产能过剩行业产能增长,落后产能淘汰持续进行,新增产能势头被遏制,水泥、平板玻璃产能净增长量都趋于停滞。2014年水泥熟料新增生产线减少17条,与此同时,全年关停30条水泥生产线,减少水泥熟料生产能力1500万吨,减少水泥生产能力1.4亿吨,水泥生产企业数量减少近400家,水泥新增生产能力和关停减少能力基本持平,这是水泥工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来的第一次,水泥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水泥熟料能力利用率达到76%以上,水泥能力利用率也保持在75%以上的合理区间,水泥熟料和水泥能力利用率都比2013年有所上升。平板玻璃2014年新增浮法玻璃生产线减少5条,减少平板玻璃生产能力1784万重量箱,关停产能与新增产能相抵,平板玻璃生产能力增长基本停滞,产能利用率与2013年基本持平。
(五)建材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特别是产能过剩持续常态化,建材企业集团积极探索国际化市场拓展,“走出去”战略初显成效并且步伐有所加快。华新水泥继2013年塔吉克斯坦亚湾项目投产后,2014年开工建设塔吉克斯坦第二个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收购、控股柬埔寨卓雷丁水泥有限公司;海螺水泥印尼南加海螺项目2014年顺利投产,缅甸项目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福耀玻璃俄罗斯卡卢加州汽车玻璃项目完成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的配套资质认证,进入转产切换阶段,美国俄亥俄汽车玻璃项目完成企业注册等前期工作,购买PPG公司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两条浮法玻璃生产线,计划进行升级改造成汽车级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
(六)行业经济运行质量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经营成本上涨幅度超过主营业务增长。2014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和“三项费用”总额增长均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与此同时,由于建材工业仍没有摆脱规模数量型增长模式,产品销售量和价格的持续走低,使建材工业自2012年开始毛利率持续下降,2014年建材工业毛利率14.3%,比2013年下降0.9个百分点。
2014年建材及非金属矿出厂价格全年平均比2013年上升0.15%。受2013年主要建材产品价格走势“前低后高”影响,2014年建材主要产品出厂价格环比逐月下滑,目前已经回到上年最低价位。水泥价格2014年前9个月持续快速下跌,9月份以后全国当月水泥产量同比的持续下降,水泥价格止跌趋稳。2014年末,全国通用水泥月平均出厂价格每吨296.4元,全年平均比2013年略微下降0.4元。平板玻璃价格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环比持续下跌,2014年8月份以后止跌低位徘徊,2014年末,全国平板玻璃月平均出厂价格每重量箱63.1元,全年平均比2013年下降4.1元。从目前趋势看,建材主要产品价格短时间内仍将处于低位态势,全行业下行压力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
(七)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产成品库存增加显著
2014年末,建材工业应收账款达4991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12.7%,占主营业务收入10.4%。建材企业面临的紧缩的金融环境以及应收账款居高不下造成的呆坏账风险加大企业经营压力,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水泥制造业尤为突出。2014年末,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应收账款达2336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21.8%,占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23%;水泥制造业应收账款达750亿元,与2013年末持平,占水泥主营业务收入的7.7%。
2014年末,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产成品库存1410亿元,比2013年末增加14.4%,增长幅度高于销售和成本增幅。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产成品存货可供销售天数13.8天,比2013年上升0.4天。其中产能过剩行业水泥制造业产成品存货可供销售天数比2013年上升1.7天,平板玻璃制造业上升3天。
(八)融资难问题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因素
2014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财务费用达到644亿元,比2013年增长10.9%,其中利息支出539亿元,比2013年增长10.9%。2014年建材工业利息支出和财务费用增长速度都高于收入增长速度,也是影响成本上涨的主要因素。建材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对于建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产业转型和长远发展的瓶颈作用日益明显。
(九)行业两极分化明显,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问题凸显
面对形势变化,建材大企业集团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经济运行质量明显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福耀、南玻两家集团缩减平板玻璃产能,致力发展加工玻璃,实现利润占建筑技术玻璃行业利润总额30%。海螺、华润等水泥产销增长10%左右,销售收入增长20%左右,产能利用率85%以上。海螺、华润、中国建材、金隅、中国中材等数家集团实现利润占行业利润总额近半数。北新建材销售收入增长16%,石膏板产销和盈利均占行业40%以上。
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2014年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企业亏损面达到24.2%,比2013年增加3.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99亿元,增加21.4%。平板玻璃行业自2014年二季度以来,由于产能释放较大,价格、效益持续下滑。2014年规模以上平板玻璃制造业企业亏损面29.5%,比2013年增加5.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35亿元,比2013年增加147%,行业形势尤为严峻。
(十)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转变全行业发展方式任重道远
目前建材传统产业及传统延伸产业利润仍然占全行业利润75%,建材新兴产业仍处于规模外延扩张的初级阶段,未成气候,其在建材工业总量占比仅约10%,还不能承担起支撑建材行业快速增长的重任。这也是随着投资增速的下滑,建材行业增长速度、利润增幅也随之放缓,仍然表现为明显的规模数量型增长特征的根本原因。而在新常态中,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传统产业面临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和产能过剩所形成的双重压力,低速增长将是长期趋势,建材工业发展将受到越来越严峻的考验。
三、调结构、转方式具体措施
(一)充分发挥引领行业发展的指导作用
组织召开全国建材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全行业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创新的基本思路、目标和攻克瓶颈的重点,为2020年全行业结构调整的阶段目标实现和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奠定了有力的支撑。召开建材企业“走出去”座谈会为契机,为建材企业“走出去”明确了方向,推动企业的资本、实体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并搭建了以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行业性融资服务平台,以支持建材新兴产业、节能减排、“走出去”等工作。
(二)贯彻41号文件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化解产能过剩,维护行业经济运行效益
针对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经济效益下滑的严峻形势,建材联合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部署,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从行业协会角度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多次向***府部门当面或书面专题汇报,表达不能再批各种新建项目,对新建项目审批必须用改革的思路改成多方参与、公开公示的建议。另一方面在全行业提出了“两个遏制”即遏制新增产能、遏制经济效益下滑;“三个加快”即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两个“第二代”研发、节能减排和兼并重组的步伐。制定了《建材行业遏制新建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六个一批”。此举不仅得到了全国建材行业积极响应,而且也得到了各级***府部门的支持。
(三)把“三新(新技术、新标准、新***策)”作为推进建材行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手段,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兼并重组进程
为了使结构调整更有针对性,建材联合会组织各专业协会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开展了各产业摸清家底并进行三类划分的工作,基本摸清了多年未清的家底。了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纤、墙体材料等重点产业重点推广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从技术导向上明确了产业结构提升与调整的目标。积极推动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两个“第二代”的技术装备研发,制定了两个“第二代”技术装备研发标准和验收规则,并明确了各级人员的职责与责任分工。推动取消了针对性不强、不起作用的标准32项,创新提升修订了161项标准。针对行业发展的矛盾和瓶颈问题,积极向工信部等***府部门提出***策措施建议,初步统计重大的***策建议共13项。同时,针对建材行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形势紧迫,建材联合会联手19家专业协会向全行业发出了《发展绿色建材推进节能减排倡议书》,组织开展了“百家节能减排示范企业”等活动,促进了建材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推动兼并重组步伐,会同相关专业协会制定了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水泥行业、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平板玻璃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方案。向国家有关部委推荐了平板玻璃行业重点支持培育的大企业集团。
(四)确立了“一个战略、两个支撑点”,为行业发展确立了新的目标,为转型升级指出了路径
建材联合会针对建材行业的实际制定了到2030年中国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到2030年中国建材工业主要产业的技术装备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实现超越引领世界建材工业发展的目标。为使“战略”实施有支撑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建材联合会在组织全行业的力量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两个关键点”:一是必须支撑在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实现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由此组织召开建材行业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了科技创新的基本思路,确立了科技创新的目标和攻克瓶颈的突破点,提出了到2020年结构调整的阶段目标;二是必须支撑在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点上,因此制定了《中国建筑材料工业新兴产业发展纲要》,向行业和社会,并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转发。
四、2015年全年趋势及一季度运行情况判断
从宏观环境判断,建材行业平稳增长的基础面没有改变。国民经济仍保持增长态势,工业化、城镇化仍将为建材行业提供市场增长空间,新常态以来***府出台的***策措施及项目核准,效应将会得到陆续发挥。2014年我国固定资产资产投资额超过50万亿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达到34万亿元。如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保持在15%左右,年完成投资额增加量将在7.5万亿元以上,建筑安装工程增加量在5万亿元以上,都远远高于原20%以上增长速度所带来的绝对增长量。按建筑安装工程对包括钢材、水泥在内的建材产品消耗计算,建材产品需求量年增长量在2万亿元以上。2015年投资增速拉动的建筑材料需求绝对数量仍然可观。
从行业内部分析,工业化进程仍将推动规模以上建材工业较快增长。建材行业工业化进程还远未完成,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将为全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2015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建筑用石、砖瓦及建筑砌块、砂石等传统产业的工业化进程,将继续推动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保持中速平稳增长。2014年规模以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销售额超过1万亿元,销售额超过水泥制造业,但从混凝土与水泥的生产比例计算,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的销售额应该达到水泥制造业的2倍或3倍,即2万亿元或3万亿元。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砖产量刚刚达到全社会产量的50%。全社会建筑用石和砂石企业都有1万多家,规模以上建筑用石企业只有2000多家,规模以上砂石企业只有1000多家。规模以上建材工业还有很大增长潜力。
但与此同时,随着建材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深化,结构性矛盾与市场需求不足对行业的制约将进一步加剧,特别是产能过剩问题仍然凸显、新的增长点不足等问题尤为突出,全行业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将持久存在。
综上所述,建材行业2015年仍然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将持续中档运行。全年建材工业增长速度预计增长10%,与2014年增长持平。水泥、平板玻璃、玻璃纤维等产业仍将低速增长,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建筑卫生陶瓷、建筑用石、砖瓦、技术玻璃以及轻质建材、防水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行业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受季节因素及2014年趋势影响,2015年一季度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主要产品产量增长继续呈现缓慢增长态势,建材产品价格趋稳,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和利润总额保持平稳增长。
五、***策建议
(一)加强相关市场的引导和开拓,培育目标市场
与其给企业减免税,不如给企业创造培育一个市场。“十五”时期的在全国大中城市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策,催生了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这个庞大产业;“禁实限粘”***策,促进了规模以上砖瓦制造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建材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新兴产业和新兴市场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建议***府有关部门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实施绿色采购、升级标准规范等措施培育和发展新兴市场,积极引导企业开拓新兴市场、鼓励企业加大对新兴产业产品的科研投入,加大对如低辐射(Low-E)玻璃、防水材料等既是建材行业发展方向又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性产品的支持力度,为企业进入新的应用领域提供条件和相应的支持***策,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二)呼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为优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建材产业特别是水泥、平板玻璃行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愈加突出,难贷、惜贷现象频繁显现,部分企业甚至出现银行抽贷的情况。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利率不断提高,部分企业贷款利率在银行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5%―20%,企业融资成本不断增加。呼吁对符合产能置换条件项目、技术先进和节能减排项目,放宽贷款限制。此外,优秀企业上市之路艰难。目前,建筑技术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行业许多领头羊还不是上市公司。呼吁加快启动股市体制改革,为优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三)培育健全市场机制,推进先进企业做大做强
2014年建材工业生产和销售增速放缓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反映,而经济效益增速的放缓,既有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因素,更是建材自身产业结构问题矛盾的暴露。水泥、平板玻璃经济效益的下滑,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更是水泥、平板玻璃企业竞争力差异问题。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建材工业已经出现一批达到国际水准的先进企业,但我国目前建材企业先进与一般并存,多数企业在技术、管理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解决建材工业健康发展问题,关键还是提升建材企业竞争力。
鉴于建材企业先进与一般并存现状,建议企业兼并重组***策做精细化微调。通过培育健全市场机制,推进先进企业做大做强。“大”并不等于“强”,以产品能力或产量衡量的产业集中度是片面的,过度追求产能集中度将会加剧产业产能过剩,而没有技术和管理含量的产能集中度也是没有用的,并不能体现企业的竞争力。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应该引导企业从规模扩张向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提高竞争力方向转变。***策调整方向应该是建立公平公正市场秩序,让有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市场竞争脱颖而出。
(四)遏制水泥、平板玻璃产业盲目新增产能应建立长效机制
当前行业下行压力不断放大,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产能过剩问题,表现为一边遏制一边新建;矛盾的焦点是41号文件的贯彻遇到了各种形式地方保护主义的杯葛。解决这些矛盾的突破点,就是改进新建项目管理方式,落实项目核准(备案)权限下放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探索建立一套由***府主管部门、国土、环保、标准、金融税收和协会共同联手的、公平、透明、公正的制衡监管机制。对违规建成项目按有关文件精神要坚决贯彻***41号文件精神,坚决遏制并查处违规项目建设;新建项目必须符合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并严格监督检查。研究制定新形势下的淘汰落后产能标准,应提高标准和要求,并更多的以质量、环保、能耗等国家强制性的标准、法规为依据,加大淘汰力度。
建材行业篇4
【摘要】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企业产品质量的信息化管理是企业贯彻落实两化的深度融合,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我省是建材大省,建材产品 的质量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水泥作为建材行业的主要产业,保障水泥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水泥生产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报表数据需要上报,由于这些数据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使得传统的人工整理,查询等工作越来越复杂艰巨。在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下,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就需要开发出质量更高,实用性更强的高效管理信息平台,来满足建材行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商业建材行业;质量管理;背景;意义
当今社会,在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促使下,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为主的信息化越来越普遍,各种生产行业对信息资源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已成为一个企业,一个行业获得长足发展的战略手段。我国***府也十分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利用,意识到信息化管理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战略思想。在十四届五中全会的会上提出了“加快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府不断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哪一个都不可能脱离信息化。我们***府和企业应该进一步的推广应用电子信息化技术使其对经济发展的倍增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后又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发展”等一系列强调信息化建设的思想和任务。 多年以来,我国水泥企业在建材行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水泥企业普遍对水泥的生产过程控制水平较为重视,只注重水泥的产量,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对企业内部质量信息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却很弱。水泥行业属于非常典型的以流程型生产过程为主的生产行业。水泥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关系到水泥企业今后发展,甚至是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水泥生产工艺分为生料的粉磨,熟料的煅烧,水泥粉磨三个主要步骤。水泥的生产过程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原材料的质量好坏对最终生产出的水泥成品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对质量的管理监控需要贯穿水泥生产的整个生产工艺流程中,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步。 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细胞”,在国际竞争国内化和国内竞争国际化的激烈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及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变化,越来需要信息化建设。随着水泥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在企业内部及时得到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企业现在也希望能够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手段,使得关系到企业水泥生产质量的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的共享,迅速的处理,从而使水泥生产线的运转效率得到提高。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意识到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重要性,希望通过信息化的管理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使企业更好地发展壮大。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材行业的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出厂产品过硬的质量才能给人们的生活安全带来保障。在信息知识时代,探索加强行业质量管理的新方式,是建材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建材行业质量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可以实现对全省主要建材产品生产管理过程的监控,企业的质量控制检测数据可以同步传输到系统终端,协会对应的对比数据结果可以及时反馈到企业。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对提高效率的紧迫性日益增强,促使水泥企业迫切需要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高水泥产品质量的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水泥质量信息化,企业管理人员对水泥质量信息的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是更好地提高企业的产品生产质量,销售数量的有力保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迅猛发展,国家的***府部门以及各行业的各类企业在计算机技术、网路通讯技术、安全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提高运营办事效率,加快信息流的传输速度,进一步提高收益程度,在管理上大多都采用了管理信息系统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这就使管理信息化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模式,在企业管理机制中的被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而推动信息产业的和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 离开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企业想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经过长期发展和完善,特别是经过***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两次会议的召开,“两化融合”的理论已经越来越成熟。“十二五”时期,为了我国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我国强调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深入。实现建材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归根到底就是提高生产效率,高效管理水泥质量,落实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厉行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把我国以水泥为主的建材行业的发展全面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目前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在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达到经济规模,有稳定可靠的资金保障的企业都建立了 MIS,ERP 等管理系统,以此来应对知识经济不断发展带来的全球范围的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企业对进厂的原材料的质量,生产过程中的生料,熟料等的质量,出厂的产品销售,购买用户对产品的意见都进行了监控了解,及时获得水泥产品的各种质量信息,根据数据分析制定最佳的生产方案。 西方许多发达国家都将电子***务提高到战略发展的地位。同时,发展中国家的电子***务建设刚刚起步,在建设规模,技术水平,应用范围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虽然人口仅有 400 多万,新加坡的***府就意识到电子***务的重要性,开始发展建设电子***务,同时新加坡***府将引导传统企业经过必要的步骤向管理信息化过渡提到日程上来,企业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努力建设信息化管理,把逐步成长为一家合格的现代化企业作为目标之一。现在跻身电子***务最发达的国家行列。 虽然电子***务工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展,但因国情的差异而各有特点,特别是各具体业务部门业务各不相同,因此还没有一套完善的规则和方案,各种实施方案都在探索当中,特别是敏感信息部分的安全管理方法上仍在完善之中。 国的发达国家建材行业信息化已经走在前列,他们打破信息壁垒、冲出“信息孤岛”,使得水泥生产管理信息得到完全、充分地共享和利用,让企业能够更快速高效对水泥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当今社会,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生产行业在网络全球化的推动下已经联系到了一起,密不可分。我国的网络化发展也十分迅速,其中尤以***府信息化管理建设突出,己经成为中国信息化建设的龙头。建材行业尤其是水泥行业目前的生产 DCS、财务、销售等大多已经实现了信息化,但是在产品的质量管理信息化,还有很大差距。对于质量管理的功能要求,不同的建材行业有不同的需求,不像其他部门能做成通用的模块系统,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在建材行业尤其是水泥企业间得到普遍应用、广泛推广的系统。
我国***府对水泥产品的质量管理,很早就已经建立了统一的质量检验标准,国内多数的企业也开始重视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但是国内水泥行业的质量管理手段,方法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将精力全部放在企业产量上,忽视了对质量管理效率的提高,企业质量的管理还通过比较滞后的人工整理,手工填写,电话,会议等进行共享数据。导致的结果是劳动量越来越大,信息数据容易出错,信息的共享和处理不及时等一系列的问题。工作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推进工业的“两化”融合,促使传统工业向信息化、自动化发展。目前,“两化”的深度融合对水泥为主的建材行业来说,赋予了新的含义,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建材行业篇5
投资要点:
1、***府***策传递出明确的地下管网建设信号。
2、燃气管网预期进一步提升。
14日,《***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底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在中国***府网。《意见明确指出:“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改造。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并提出在36个大中城市开展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
此次《意见》是***单独就底下管线建设管理进行发文,可见***府对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的重视程度,具有标志性意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会环保意识提升的大背景下,未来地下排水管网投资逐步落实将是大概率事件。
此次***策将有效利好行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往往手握大额订单,随着***府明确提出将加快落实在建项目,完善规划步伐加快,各地区陆续落实概率均有所提升。重点关注纳川股份、龙泉股份。根据综合企业实力及估值,青龙管业、国统股份、巨龙管业等企业在未来也将实现高速增长。
同时,除了我国城市排水管网覆盖率提升空间大以外,我国仍有2.3亿城镇人口尚未使用燃气,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还将有近2亿人口进入城市,需新建设施满足增量人口的需求。拥有排水管道、计划拓展燃气管道业务的永高股份、伟星新材、顾地科技也有望受益。
基础化工:油价走高 PTA领涨
投资要点:
1、伊拉克危机再起,原油价格上升。
2、PTA 价格大幅上涨。
受伊拉克局势影响,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伊拉克***武装突然发动袭击,伊拉克国内局势陷入紧急状态,近期有消息显示美国已经开始部署航母,并可能发动空袭。另外美国原油库存下降,同时美国进入夏季出游高峰,成品油需求上升。预计未来油价进一步走高的可能性较大。
过去一个月,PTA涨幅高达17%。以逸盛石化为代表的PTA 生产商从5月开始对部分装置停产检修,此次停产扭转了PTA 供大于求的局面,刺激PTA 价格大幅上升。受此影响,下游聚酯、涤纶价格同步上涨。PTA涨价成功向下游产品传导,表明下游需求尚可,短期内看好涤纶产业链盈利提升。
另外,过去一个月,尿素也迎来了一个涨价小高峰,涨幅达19.12%。本次增长主要原因系国内玉米用肥进入高峰期,同时下游复合肥企业开工率上升,夏季用肥行情启动,推高了尿素价格。涨价可能使得部分关停的产能重新开车。短期尿素可能继续涨价,但涨价空间或有限。
推荐奥克股份、扬农化工、天马精化、沧州明珠、三聚环保、浙江龙盛、中国化学、史丹利、卫星石化、康达新材。
轻工制造:包装行业长期成长动力充足
投资要点:
1、行业文娱用品板块表现优异。
2、包装行业长期成长性可观。
2014年5月,轻工行业各子板块走势出现分化,其中文娱板块表现最好,上涨6.79%。其中互动娱乐,姚记扑克等在自身传统业务稳健增长的基础上,跨界涉足手游、电子等互联网传媒领域,估值水平上升优先于业绩表现。年初至今玩具出口额明显回暖,4月出口增速进一步上行。
同时,根据国际对比研究,无论是纸包装还是金属包装行业都是孕育大市值牛股的蓝海行业,这背后的主要逻辑为:1、包装行业应用领域广泛,市场空间足够大。2、包装行业集中度长期上升。纸包装和金属包装行业存在显著规模效益。对比国内目前的包装行业发展阶段,中游包装行业坐享两头利好。
我国目前仍然较为分散的竞争格局决定了纸包装以及金属包装领域的产能扩张以及未来出现的横向产业整合是供给面的主要逻辑,需求端仍然把握两个维度:集团化大客户和新兴高成长领域。应着重关注那些能够继续保持低成本扩张的龙头,低成本扩张意味着拥有较强产能复制性以及下游优质客户结构。
结合转型升级成长空间对应的弹性以及传统主营业务对应的缓冲垫,重点推荐奥瑞金、美盈森、齐峰新材、喜临门、索菲亚、东港股份、上海绿新。
交通运输:物流转型推动行业发展
投资要点:
1、《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审议通过,为物流发展提供机会。
2、光伏产业得以积极有效开拓。
本月11 日主持召***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部署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长江经济带。
《物流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了物流业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确定农产品物流、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等12 项重点工程,明确了后期现代物流企业建设的发展方向。而支持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则利于改变当前物流行业“大行业、小公司、营运效率较低”的发展现状,提升物流行业内部资源整合预期和运作效率,尤其为较大型物流公司兼并重组和规模化发展提供较好的发展机会。
建材行业篇6
【关键词】 成本管理 问题 原因 对策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成本的高低成为投资人对企业的竞争能力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准。企业能否对成本进行很好的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当前,水泥建材行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加强水泥建材行业的成本管理势在必行。
一、影响水泥建材企业成本的因素
要想实施成本管理,首先应该明确影响成本的相关因素。水泥建材企业的成本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直接材料的影响,直接材料是水泥建材产品成本构成的第一要素,会占到水泥建材企业产品成本的80%以上;二是企业的技术水平,水泥建材企业产品是能源消耗性的低价值的附加品,生产技术水平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同时,技术水平也是水泥建材企业控制成本的关键因素;三是水泥建材企业的生产设备状况,主要考虑生产设备是否达标及其运转情况是否良好;四是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状况,水泥建材企业需要的流动资金占用量较大,企业加强流动资金的管理,应该尽量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并对应收账款及时进行回收,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款率,进而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五是水泥建材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这也决定着水泥产品的成本能否降低,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对产品成本具有重大影响。另外,宏观经济形式、经济周期以及水泥建材市场等也是影响水泥建材企业成本的重要外部因素。
二、我国水泥建材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水泥建材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成本管理的手段老化、内容僵化
当前,我国很多水泥建材企业只重视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对供应和销售过程中涉及的成本控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注重投产后的成本管理,忽视了投产前对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成本计划也缺乏严肃性和科学性,在具体的成本核算过程汇总,只是重视财务成本核算,忽视了对管理成本的核算。对成本管理的片面理解使得水泥建材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不够完善。
2、水泥建材企业的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层面
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应该来自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但是,从当前我国很多企业成本管理的情况来看,其成本费用的控制仅仅局限于遵守和执行我国所颁布的相关财务法律法规中成本条例上,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和管理侧重于宏观需求,忽视了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没有完全发挥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和提高效益方面的作用。
3、水泥建材企业的成本管理缺少市场观念
很多的水泥建材企业不管市场对水泥建材产品的需求如何,只是一味地通过提高产品产量来降低企业成本,通过积压存货,把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隐藏或者转移到存货中,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短期利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企业的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使得管理决策在成本信息上出现误区。
4、企业过度依赖于其成本会计系统,并不能满足企业实施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
一方面,企业当前使用的成本会计系统并没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管理方法,使得成本管理陷入了单纯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无法提供决策所需要的准确信息,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也不能提供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另一方面,传统的成本管理对象只是局限在财务方面的信息上,无法提供管理人员需要的原材料、作业、客户以及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等非财务方面的信息,无法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提供充分的信息。
三、水泥建材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水泥建材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管理者缺乏市场观念,素质参差不齐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而非***府,但是有些水泥建材企业的管理者还没有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没有树立竞争冠冕,仍然固守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思想,使得成本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些企业的领导侵吞企业财产、,更不用谈对成本进行管理了。
2、水泥建材企业的成本管理还没有与不断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相适应
当前,水泥建材市场的格局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产品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生产性费用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下降,相应的,流通性成本比例提高。但是传统的成本管理过多的局限于产品的生产领域,降低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以及制造费用是成本费用管理的主要手段,忽视了对产品开发、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成本的管理,因此也就无法适应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需求。
3、水泥建材企业的成本管理存在一定的短期行为
有些水泥建材企业的管理者流动性较强,对企业的承包期限较短,使得企业行为出现明显的阶段性。为了凸显他们任职期间的业绩,在划分成本费用、调整成本差异以及计提资产折旧方面人为的调整成本,没有关心企业的发展后劲。这样就给后任的管理者改进成本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多情况下,后者为了完成相关指标或者达到一些其他目的,只能继续伪造成本费用来粉饰财务报表。
4、水泥建材企业缺乏相应的成本约束激励机制
制定了成本控制制度,但是却不能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内部牵制制度。企业管理者为了粉饰财务报表可以随意的接触成本资料并进行修改,不仅使得企业无法获得真实的成本资料对成本管理进行改进,而且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那些成本费用管理较好、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的部门和个人,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激励,员工缺乏参与成本管理的意识,企业没有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改进水泥建材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水泥建材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进。
1、大力培养企业管理者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树立长远的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把企业的成本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全局与整体,对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一方面,通过成本管理使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不能使成本管理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应该将管理的视野向前延伸到对产品的技术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对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以及对产品的设计进行研究上,向后延伸到客户的使用和产品处置上。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水泥建材产品在市场中竞争力,使企业处于竞争的不败地位。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非物质资源在企业发展中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应的,成本管理还应该由物资资源扩大到非物质资源上,如对企业的资本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进行管理等。
2、引入先进的成本控制手段和方法
当前,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本管理防范,能够适应灵活多变的顾客生产需求和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作业成本法以顾客为导向,以企业的价值链为中心,对作业链进行彻底根本的改造,重点强调企业内部和外部与顾客的关系。从整体出发,协调企业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的关系,要求企业将物资供应、产品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各种作业形成同步的作业流程,努力消除不能增加产品价值的作业环节,使企业始终处于持续改善的状态,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整体优化。
3、在成本管理中引入战略成本的管理思想
战略成本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全局,它是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制定的,将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其成本管理不仅仅对企业内部的价值链进行分析,还包括对竞争对手的和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实现洞察全局的目的。
4、实施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企业进行成本管理,不应该仅仅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而是应该对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管理。实践证明。只有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了良好的成本管理,企业的成本才会得到明显降低。水泥建材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如果只考察水泥建材的制造成本会给企业的投资和生产决策带来严重的失误。所以,成本管理中的成本决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应该是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全部成本。
5、实施全员的成本管理
水泥建材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时,应该将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都作为成本控制的主体,尤其是与成本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的部门和人员,例如:决策者、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成本机构人员等都应该纳入到成本管理的主体中,并将成本管理理念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让企业全体员工都能树立成本效益意识,充分发挥他们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成本管理的全员意识,让他们意识到成本管理并不仅仅是企业财务部门的事情。同时也以建立成本管理的奖惩激励机制,对于那些在降低成本方面提出合理建议的员工给予积极的奖励,对于那些不注重成本节约给企业造成浪费的员工应该及时追究其责任,只有这样,才会培养员工的成本意识,有效降低水泥建材企业的产品成本。
总之,在水泥建材企业的管理中,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水泥建材企业应该意识到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成本管理的对策也应该是随之变化的。水泥建材企业应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 彭文胜:水泥企业的成本核算分析[J].中国建材报,2010(8).
[2] 刘明洪、卢杰梅: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探讨[J].市场论坛,2006(2).
[3] 夏秀芳、郝俊梅:浅谈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商场现代化,2007(1).
建材行业篇7
关键词:建筑行业;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建筑施工的要求也跟着提升。发展也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现如今,市场竞争相当激烈,要想开拓市场,在建筑行业站稳脚跟,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开拓创新,依靠科技增强企业实力,保证施工的工艺、材料、技术紧跟国际发展水平,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创造最佳效益。
1 建筑行业新工艺
首先解释一下新工艺的概念。新工艺是指相对于传统工艺而言的,涉及到土木建筑、装饰材料、保温材料、和管道等建筑行业的各个方面,突破了原有的、旧施工工序和作业手段,采用现代化高科技施工技术,以便能够获得更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工艺。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几种我国建筑行业近两年出现的新型工艺。
1.1 钢结构工程。(1)钢结构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也是现代建筑工程中较为普通的结构形式之一。(2)钢结构的特点。钢结构自重较轻;钢结构工作的安全性较高;钢结构的室内空间较大;钢结构易腐蚀,耐火性差;钢结构可以准确快速的装配;钢材抗震性、抗冲击性好;容易做成密封结构。(3)钢结构的应用。轻钢结构;多层钢框架结构;高层及超高层结构;大跨度钢结构。
1.2 雷诺护垫。(1)雷诺护垫的概念。雷诺护垫又叫格宾护垫,石笼护垫,是指由机编双绞合六边形金属网面构成, 其厚度远小于长度和宽度的垫形工程构件。向其中装入块石等填充料后可连接成为一体,主要用于水利堤防、岸坡、海曼等防冲刷结构,还具有柔性、对地基适应性强等优点。(2)雷诺护垫的特点。能够保护河床,防止河水对它的冲刷;提供河岸粗糙系数(m)之预定值;能够实现对护坡、护岸的绿化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除此还可以提高河床边坡的稳定性。
1.3 ETFE膜结构。(1)ETFE膜结构的定义。ETFE膜材是一种厚度通常小于0.20mm 的透明膜材。而且还是环保可回收的优良建筑材料。ETFE的中文名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2)ETFE膜结构的特点。ETFE膜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电性能、热稳定性和耐化学腐蚀性;机械强度高,加工性能好;透光性能特别好,质量轻,韧性好;还具有自清洁功能,可以保护表面不受沾污等优良特性。
2 建筑行业新材料
2.1 建筑新材料的含义。建筑新材料是指除了传统的砖、瓦、石 、灰、沙之外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已经成功应用的,并且代表建筑材料发展方向的具有更新、完善、环保等属性的建筑材料。
2.2 建筑新材料的特性。(1)美观特性:具有更好的审美特性、装饰特性;(2)新功能特性:保温特性、防护特性、耐火特性、吸声特性、耐腐特性、智能特性;(3)低成本特性:低制作、低运输、低施工、低维护成本等;(4)环保特性:生产使用环保、便于回收利用和废品资源化等;(5)高性能特性:更优良的强度、比强度、韧性,和更少的缺陷;(6)施工优化特性:在施工条件、时间、强度、难度等方面都得到优化。
2.3 建筑新材料的分类。按用途分为墙体材料、地面装饰材料、墙面装饰材料、绝热吸声材料、建筑防水材料、建筑密封材料、顶棚装饰材料、灯饰灯具、给排水管道、门窗玻璃及配件等。按使用部位分为墙体材料、屋面材料、外装饰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内墙隔断、卫生设施等。按材质可分为陶瓷制品、铝合金及其制品、新型木材、新型石材、玻璃纤维制品、玻璃钢制品、化学建材、新型混凝土、各种砌块、新型水泥制品、新型玻璃制品等。
2.4 新型材料发展趋势。智能化产品将会越来越多;低能耗、低资源消耗产品将会不断取代那些高消耗、高资源消耗的产品;施工效率高、污染小的标准化组合型建材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全程污染负荷低的产品将会取代全程污染负荷高的那些产品;高比强度产品也将得到更加广阔的应用。
2.5 几种建筑新材料的简介。(1)玻晶砖。玻晶砖是一种能够实现建材工业清洁生产的玻晶砖装饰材料。该新型材料是在西北轻工业学院研制成功的。玻晶砖有如下就几个特点:玻晶砖是以碎玻璃为原料,再加入及少量的其它配合料(粘土),经过低温烧制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玻晶砖不仅能使二氧化碳废气的排放量减少25%,而且还能达到清洁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同类建材产品;玻晶砖产品可以回收循环利用,这将为我国碎玻璃的利用开辟一条新的路径;还有就是玻晶砖具有极其优异的性能,与烧结法生产的微晶玻璃饰面板材性能相当,强度高,硬度大,应用范围也相当广泛,并可长期反复使用于不同的场合。(2)液体壁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室内装饰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已不满足于单纯颜色变化和已经固定风格的墙面材料。所以我们应该使墙面装饰材料有更多的选择性,需要能符合家居环境,装饰主题,彰显个性的墙面装饰。新型材料——液体壁纸的开发,正好能够满足顾客在这方面的需求。
该液体壁纸具有无毒环保、耐擦耐火、无污染、寿命长、无异味等优点。有上百种***案配合不同的底色及施工方法,又有墙纸的***案特征,能够变换出上千种不同的墙面效果。 用这种液体壁纸取代风格单一、环保性能较差的传统墙面装修,可以直接在墙面施工完成之后达到丝绸般的壁纸效果。如此优良的装饰效果是其他涂料和壁纸所无法达到的。液体壁纸属于水性涂料,抗污性很强,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抗菌防潮功能,不易老化也不易生虫 。
3 建筑行业新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近些年来建筑行业新技术的发展,不但解决了原先传统施工技术无法实现的问题,而且使建筑施工效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减少了工程的作业时间,也为整个施工项目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
在当前建筑行业总共有十种新型技术:包括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钢筋及预应力技术、模板及脚手架技术、钢结构技术、机电安装工程技术、绿色施工技术、防水技术、抗震、加固与改造技术、信息化应用技术共十种。
4 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4.1 防水施工技术:首先要做好板缝、节点和基层处理。然后对塔楼屋面及裙楼屋面进行施工。施工涂膜时应分遍涂布,要等待先涂的涂料干燥成膜以后才可以涂布后一遍的涂料。
4.2 钢筋连接施工:直螺纹接头连接。直螺纹接头连接有三种不同的形式。
4.3 深基坑支护技术:预应力地下连接墙是一个地下连接墙的发展趋势,墙厚度可以减薄 支护墙的刚度可以达到百分之三十五以上。曲线布筋拉后会产生反拱作用 。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支护墙的变形,提高抗渗透性。
5 结语
从以上可以看出,建筑施工中各种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给建筑工程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我相信只要我们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加大建筑业推广先进技术,我国的建筑业一定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建材行业篇8
新型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我国新型建材工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从1979年到1998年是我国新型建材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新型建材工业基本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成为建材工业中重要产品门类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新型建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预计1999年新型建材产值占建材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接近20%。目前,全国新型建材企业星罗棋布,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已经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机关报型建材流通网;大部分国外产品我国已能生产,三星级宾馆所需的新型建筑材料国内已能自给;不同档次、不同花色品种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为改善我国城乡人民居住条件、改变城市面貌提供了材料保证。我国已经形成了新型建材科研、设计、教育、生产、施工、流通的专业队伍。
1、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状况
我国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较快,1987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为184.5亿块标准砖,到1997年增长到1849.88亿块标准砖,增长了10倍,新型墙体材料在墙体材料总量中的比例由4.58%上升到25.2%。
新型墙体材料品种较多,主要包括砖、块、板,如粘土空心砖、掺废料的粘土砖、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材等,但数量较小,在决的墙体材料中据点地比便仍然偏小。只有促使各种新型体材料因地制宜快速发展,才能改变墙体材料不合理的产品结构,达到节能、保护耕地、利用工业废渣、促进建筑技术的目的。
经过近20年来自我研制开发的第进国外生产技术和设备,我国的墙体材料工业已经开始走上多品种发展的道路,初步形成了以块板为主的墙材体系,如混凝土空心砌块、纸面石膏板、纤维水泥夹心板等,但代表墙体材料现代水平的各种轻板、复合板所占比重仍很小,还不到整个墙体材料总量的1%,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落后40-50年。主要表现在:产品档次低、企业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配套能力差。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实心粘土砖限制的力度不够,缺乏具体措施保护土地资源,以毁坏土地为代价制造粘土砖成本极低,使得任何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在价格上无法与之竞争。1994年新税制实行后,对粘土砖生产企业仅征收6%的增值税,而不少新型墙体材料,尤其是轻质板材却要交纳17%的增值税务局,加剧了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不利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三部一局(建设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建材局)墙材革新办公室积极指导各地大力开展墙材革新工作,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出台了多项墙改***策,有力地促进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2、保温隔热材料
1980年以前,我国保温材料的发展十分缓慢,为数不多的保温材料厂只能生产少量的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矿渣棉、超细玻璃棉、微孔硅酸钙等产品,无论从产品品种、规格还是质量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至少落后了30年,例如,1980年以前,我国矿渣棉仅有3家生产厂,年和平能力不足万吨,只能和平品种单一的散棉,硅酸钙绝热材料也只有3家企业,年产8000立方米左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温隔热材料有了长足的进步,已发展成为品种比较齐全、初具规模的保温材料的生产和技术体系。1996年全国产量约80万吨,其中矿岩棉约20万吨,玻璃棉约4万吨,泡沫塑料约5万豆子,膨胀珍珠岩约600万立方米(约含45万吨),其它材料6万吨。我国保温材料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差距是:①保温隔热材料在国外的最大用户是建筑业,约占产量的80%。而在我国建筑业市场尚未完全打开,其应用仅占产量的10%。②生产工艺整体水平和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不够稳定。③科研投入不足,应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滞后,特别是保温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多年来进展缓慢,严重地影响了保温材料工业的健康发展。加强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其他新型建材制品设计施工应用方面的工作,是发展新型建村工业的当务之急。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我国保温材料工业经过3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不少产品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化,质量从低到高,已形成取膨胀珍珠岩、矿物棉、玻璃棉、泡沫塑料、耐火纤维、硅酸钙绝热制品等为主的品种比较齐全的产业,技术、生产装备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有些产品已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我国保温材材料工业赳不晚,总体技术和装备水平较低,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技术有待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保温材料的推广应用。近年来,保温材料工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全国各地蜂涌而上,几年间上百条生产线投产,而在应用领域的开发上却投入不多,造成了目前投资效益低,供过大于求的局面。
3、防水密封材料
防水材料是建筑业及其它有关行业所需要的重要功能材料,是建筑材料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对防材料提出了多品种高质量的要求,在桥梁、隧道、国防***工、农业水利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和领域中也都需要高质量的防水密封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防水材料获得较快的发展。防水材料已摆脱了纸胎油毡一统下的落后局面,目前拥有包括沥青油毡(含改性沥青油毡)、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堵漏和刚性防水材料等五大类产品。1995年新型防水卷材产量4200万平方米,约占防水卷材产量的5%。我国防水材料基本上形成了品种门类齐全,产品规格、档次配套,工艺装备开发已初具规模的防水材料工业体系,国外有的品种我们基本上都有。
目前我国防水材料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新型防水密封材料的生产量和使用量都很小,纸胎油毡仍占防水卷材的95%;二是产品质量普遍偏低,假昌产品充斥市场;三是设计施工应用技术有待提高建筑渗漏还相当严重。防水材料工业亟待调整结构、规范市场。
4、装饰装修材料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品种门类繁多,更新换代十分迅速,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居住条件改善密切相关,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建筑材料品种之一。它的品种、质量和配套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建筑物装饰档次的高低,对美化城乡建筑、改善人民居住和工作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主要生产能力量是80年代以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花色品种已达4000多种,已基本形成初具规模、产品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1995年我国装饰装修材料年产值约为400亿元。1991-1995年,我国装饰装修材料年递增速度30%左大路。1996年主要产品产量为:壁纸、墙布2.1亿平方米,塑料地板3600万平方米,建筑涂料65万吨,塑料管道9万吨,塑料门窗近1000万平方米,化纤地毯450万平方米。目前三星级的宾馆装饰装修基本帮到自已生产,四至五星级宾馆的装饰装修有30%-40%可以做到自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企业规模偏小,产品质量不稳定,款色旧,档次低,配套性差,市场竞争能力弱;科研开发力量不足,产品更新换代能务弱,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比例大,高档材料比重低,不能满足高档建筑装饰装修的需求。
二、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对于能源和耕地等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1/4的中国来说,国民经济和社会与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目前我国粘土实心砖仍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近80%,能耗高、毁田、污染等问题十分严重,每个消耗22亿吨的粘土资源,制砖毁田约12万亩,耗能8200万吨标煤,同时排放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碳。因此,发展机关报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也关系到建材工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居住和工作场扬要求也不断提高。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建筑业的进步不令要求建筑物的质量、功能要完善,而且要求其美观且无害人体健康等。这就要求发展多功能和高效的新型建材及制品,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可以显著改善建筑物的功能,增加建筑物的使用面积,提高抗震能力,便于机械化施工和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同等情况下可以降低建筑造价。天津、成都等城市的实践证明,在同等条件下,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近10%,减轻建筑自重40%以上,有效提高抗震能力。按目前年竣工城镇住宅2.4亿平方米的10%采用新材料计,每年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综合造价可降低约4%-7%。此外,发展新型建材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也有显著效果,以"八五"期间为例,仅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就累计节约生产能耗和建筑采暖能耗2200多万吨标煤,减少毁田约15万亩,利用工业废渣9500万吨,减少三氧化碳排放量2300万吨。作为与建筑业关联性最强,70%的产品应用于建筑业的建材工业来说,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纳入到建筑设计、施工规程规范中,以推广应用新型那样工促进新型建材的发展。推广应用新型建材不仅社会效益可观,而且经济效益显著。如建筑上应用新型保温材料节能一项的费用,就远大于用新型建材顶替粘土实心砖所增加的费用。因此,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是社会进步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转贴于
三、新型建材及制品发展展望
按照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跨世纪发展战略的要求,发展新型建材将着重在新字上做文章,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产值"九五"期间以20%-25%左右的速度发展,到2000年产值接近1300亿元。其中乡以上***核算企业产值800-900亿元,占建材工业总产值的20%。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70年代水平,骨干企业达到国际80年代初水平,先进企业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
1、部分新型建材产品2000年及2010年预测
(1)防水密封材料。预计到2000年,全国新型防水卷材产量达到8300万平方米,市场占有率达到20%,全国城镇永久性建筑采用新型防水材料达到60%。到2010年,全国新型防水卷材产量将达到2.5亿平方米,市场占有率达到50%,城镇永久性建筑采用新型防水材料将达到80%。
(2)保温隔热材料。预计到2000年,全国保温材料需求量为,岩(矿)棉40万吨,玻璃棉5万吨,膨胀珍珠岩30万吨,硅酸铝纤维4万吨。预计到2010年,全国保温材料需求量为:岩(矿)棉60万吨,玻璃棉10万吨,膨胀珍珠岩40万吨,硅酸铝纤维8万吨。
(3)矿棉吸声板。预计到2000年,全国矿棉吸声板需求量为2000-25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矿棉吸声板需求量为4000-5000万平方米,产品品种、质量和数量不但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而且将有部分产品出口。
(4)装饰石膏板。预计到2000年,全国装饰石膏板需求量为7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装饰石膏板需求量为1400万平方米。石膏板2000年需求量约8000万平方米左右。
(5)建筑涂料。预计到2000年,全国建筑涂料需求量为100万吨,中、高档建筑涂料将占较大比例。预计到2010年,全国建筑涂料需求量将达到160万吨。
(6)塑料异型材和门窗。预计到2000年,全国塑料异型材需求量为20万吨,可组成1000万平方米塑料门窗。预计到2010年,全国塑料异型需求量为50-60万吨,可组成塑料门窗2500-3000万平方米。
(7)塑料地板。预计到2000年,全国塑料地板需求量为80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塑料地板需求量将达到1.5-2亿平方米。届时,各种塑料地板(包括弹性卷材地板、半硬质塑料地板、柔性卷材地板)和各种功能地板)抗静电、防腐蚀、防火、保健)的品种、档次将有显著的提高,可基本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8)塑料管道。预计到2000年,全国塑料管道需求量为40万吨(其中33万吨为排水管、7万吨为给水管),塑料管材与管件不配套问题基本可解决。预计到2010年,全国塑料管道需求量将达到100万吨,其品种包括塑料给水管、电线导管、冷热水管、燃气管等。
(9)壁纸、墙布。预计到2000年,全国壁纸、墙布的需求量为2.5-3亿平方米。胶印壁纸、全天然壁布、水墨印崦及其他功能的壁纸将进一步发展,可基本满足高级宾馆、饭店的需要。预计到2010年,全国壁纸壁布需求量将达到4亿平方米以上,并有部分出口。
(10)化纤地毯。预计到2000年,全国化纤地毯需求量为12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化纤地毯需求量将达到5000-8000万平方米,品种基本可配套,可满足不同要求的建筑物对抗静电、阴燃、防毒、防沾污、耐磨等功能的要求。
2、"十五"期间新型建材行业发展重点
新型建材将成为中国第十个五个计划期间(2001-2005年重点发展行业。
新型墙体材料占墙材总量的比例将由"九五"末期的28%增长至35%。重点是建设上档次、不水平、规模的主导产品生产线。空心砖重点发展利用废渣的掺加量、高空洞率、高保温性能、高强度的承重多孔砖、外墙饰面的清水墙砖;混凝土砌块重点发展双排孔或多排孔的保温承重砌块、外墙饰面砌块,重点发展机械化(挤压式)生产的轻质多孔条板、外墙复合保温或带饰面的装配式板材,并配合建设部门推广应用轻钢结构体系,发展各种装配式条板。
积极推广UPVC塑料管及其它新型塑料管。全国新建住宅室内排水管80%、穿线管90%。外墙雨水管50%采用塑料管,基本淘汰铸铁管,约需各种管材管件16万吨左右;室内上水管和供暖管分别有30%和20%采用柔性塑料管;城市供水管道50%;村镇供水管道80%采用塑料管,下水管道15%使用塑料管,共需UPVC管道20万吨左右。转贴于
新型防水材料重点发展SRS、APP、APO改性沥青油毡,工程应用量将达到防水材料市场的55%以上,用量约7000万平方米,逐步淘汰纸胎油毡防水材料。高分子防水卷材工程应用量将达到20%,用量约5000万平方米,防水涂料工程应用量达7%,年用量约6万吨,特种机关报型防水材料应用量将占防水材料应用量的80%以上。
新型保温材料产量将达到70-80万吨(不包括膨胀珍珠岩)。重点是加强各咱保温材料在建筑上的应用,使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在建筑中应用量占当年应用量比例达到35%。
建筑装饰材料重点发展丙烯酸类***胶、高档发内外墙涂料、复合仿木地板等一些适销对路产品,朝着功能化、高档化、无化害化方向发展,做到新颖、美观、实用、方便,使装饰装修材料产值达到2000亿元,其工程产值约4000亿元。
四、对策与建议
1、确定新型建材及制品发展的主导产品,加强结构调整的导向工作
新型墙体材料以节能、节地、利废和改善建筑功能为目的,大力发展各种轻质板材和砼砌块,开发承重复合墙体材料。防水材料重点发展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和硅酮、聚氨酯密封材料;保温材料重点发展建筑用矿物棉、玻璃棉制品;装饰装修材料重点发展丙烯酸类***胶内外墙涂料、复合仿木地板等一些适销对路的产品;门窗重点发展塑料门窗,并注意解决好款式新颖、功能各异的设计和高档五金件的开发配套;上下水管道重点发展UPVC塑料管材件,并解决好管材与管件的配套问题。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重点发展建筑、石油化工、电子、汽车等支柱产业所需的各类玻璃钢和制品,以及农渔业等行业所需的玻璃钢渔船、风力发电叶片等产品,不断提高集约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2、加大科研开发的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类型,以新型墙体材料为重点,瞄准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重点围绕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降低能耗并大量使用总收入弃物作原料;尽量采用不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尽量做到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利人体健康;加强多功能、社会效益好的产品开发。力争在下世纪30年代从总体上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同时代水平,在2015年部分有条件的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
近期应加强中高档外墙涂料的研制和开发,注重承重的复合墙体材料、保温材料在建筑上的应用研究,促进厨房卫生间产品的系列化、配套化开发,另外还应加强功能建材和绿色建材的研究和开发,优化产品结构。
3、加强产品在工程技术应用的研究,加快新型建材及制品的应用步伐
建材主管部门和建筑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合作,尽快制定、落实新型建材纳入建筑应用于的规程和管理办法 ,切实解决新型建筑材料发展过程中科研、生产、建筑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的具体问题;研究适合新型建材及制品应用的设计规程和施工工艺;编制、修订有关新型建材及制品的市府、生产、施工规范、规程及施工通用***集;颁布比较成熟的机关报型建材及制品设计、应用、推广产品目录,部分产品可考虑实行生产许可证等。力争在工作到一定程度时以几个部门联合下文的方式予以法定化。
4、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一批新型建材及制品的生产基地和在型企业集团
建材行业篇9
关键词 高职院校;民航商务;行业英语;教材建设
资助项目: 北京市高职英语课教师培训项目资助,项目批准编号:YYKT-ZZ-201512。项目名称:民航商务行业英语课程教材建设研究。
H319;V2-4
一、行业英语概念界定与意义
行业英语教学是2008年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中被首次提出来的[1], 但至今没有权威性的定义。魏俊忠、邵阳认为“行业英语”应该在与“职业英语”、“专业英语”的区别中去认识[2]。魏俊忠、邵阳从《现代汉语词典》中追寻 “行业英语”的定义,这似乎与杨修平对于行业英语概念的界定大相径庭。杨修平认为“行业英语”的提出,来源于对英文概念EOP、Career English、Vocational English、Job-related English、Professional English等的中文翻译[3]。对于行业英语教学的内涵,魏俊忠、邵阳理解为“行业英语教学应该主张在某行业中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它应该是基础英语的扩展和延续” [2],这种说法基本上是得到共识的。也就是说,行业英语淡化了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界限,从职业的角度出发审视学生需要的语言知识与技能。
从职业的角度出发,就要对职业的需求进行调研。戴士弘教授主张项目化教学,倡导由就业岗位的需求入手进行梳理[4]。而赵志群教授倾向于工学结合的理念,要求职业教育教学应该结合实际工作过程[5]。
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离不开合适的教材。因此,对于高职民航商务专业来说,如何从职业的角度出发建设适合行业需求与自身特点的行业英语教材值得认真研究。
二、国内民航商务英语教材编写和出版现状
对于高职民航商务类专业,可利用的专业英语教材有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民航地勤英语》、科学出版社的《民航客运英语教程》、中国民航出版社的《航空商务英语》、《民航英语口语教程》、《民航商务英语会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的《民航涉外英语教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机场、空乘服务实用英语对话及词汇手册》,还有“十二五”规划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全国职业院校航空服务专业《民航实用英语》系列教程等。
总的来说,高职民航商务英语类的教材很少。在有限的教材中,有的照搬国外有关原版教材内容、有的直接将本科生教材简单改编、有的话题已经过时、有的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多数教材可操作性较弱、语言跨度和难度较大,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更有甚者,如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民航地勤英语》(2008年第一版),拼写印刷错误之多,令人费解。因此,探讨具有行业适用性的、高职院校特色的、可实践程度较高的高职民航商务行业英语教材开发和出版的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职民航商务行业英语教材开发模式探讨
刘青春主张在商务英语教材开发过程中应用“三位一体’的联合开发机制,即出版部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人员、企业行家三方合作,共同开发[6]。但是,他强调出版部门是主导,这对于教学主体来说是比较理想的教材开发模式。然而,对于出版部门来说,高职民航商务行业英语教材用量较小,会导致开发成本较高,所以出版部门的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民航商务行业英语教材开发应该基于工作实际开发项目化教学课程、整合文献资源、联合出版部门,建设立体化教材,形成以教师为主导的“三位一体”联合开发机制。
1. 积极联系行业、企业,基于工作实际,推进课程项目化教学。
行业英语教材建设可以以项目化教学为起点,围绕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具体项目内容和教学活动并整合所需教学材料。企业的参与可以保证教学内容贴近社会用人需求,只有加强学校师生和企业专家的联合,共同针对课堂教学、就业岗位、企业实训等环节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明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才能真正开发出一套适合学生实际水平、与岗位任务密切相关的教材。
2. 基于“行业先导”理念,整合文献资源。
以实践能力为主线,糅合基础英语、民航运输英语、商务英语等各种形式的优质资料,尊重语言类教材应有的规律性与严谨性,在选材与设计编排方面照顾到高职学生的特点,梳理语言跨度与内在的逻辑性。
3. 积极联系优秀的教材出版部门,形成 “三位一体”联合开发机制。
优秀的教材出版社有着丰富的出版经验,对于出版市场的实际情况比较了解,对于教材的开发有广阔的资源。如果发挥出版部门、高职院校、企业行家三位一体的优势,对于民航商务行业英语教材的开发质量会提供有力的保障。
4.积极进行教材的立体化建设,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配合传统的纸质教材,可以同r开发配套微课、学习软件、多媒体课件、微信公众学习平台、甚至手机游戏等。教材的立体化建设将会极大地方便教与学,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四、结语
高职民航商务行业英语教材的开发是就业导向的必然产物, 是高职民航商务专业自身发展和学生英语学习的客观需要。优质教材的开发离不开企业、出版机构、高职民航运输专业教师与高职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开发立体化配套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教材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静.基于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5).
[2]魏俊忠,邵阳. 行业英语的渗透与教材的二次开发[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3]杨修平.高职行业英语课程开发的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J].职业技术教育,2014(11).
[4]戴士弘.论课程项目[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5]赵志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学习任务设计[J].职教论坛,2008(12).
[6]刘青春.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材开发和出版趋势研究及模式探讨[J].中国出版,2010(14).
[7]尹静.民航地勤英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8]陈健,刘颖.民航客运英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9]周石田,陆平.航空商务英语[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7.
[10]陆平.民航英语口语教程[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5.
[11]陈方.民航涉外英语教程[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12]李文静.机场、空乘服务实用英语对话及词汇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建材行业篇10
【关键词】创新驱动;思想理论;战略措施;市***建材
一、创新驱动战略的思想理论
1.战略思想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把创新驱动作为市***建材行业的优先战略,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的行业创新体系。
创新驱动战略是一个系统性变革。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管理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完善、高效的配套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管理创新包括体制机制、组织机构、治理体系、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两者相互协调、持续发力,创新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战略要求
把技术创新作为战略的基点。以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为主要内容,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科学有效的技术创新体系,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深入推进产品技术创新工作,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
把赶超引领作为战略的重点。把握市***建材行业的前沿发展态势,在主营业务领域,超前规划,争做领头雁,加强基础性研究,重视突破性创新。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战略的内生动力。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制约创新的制度藩篱,激发企业潜在活力。建立健全市场导向机制,促进原创突破和成果转化,形成系统有效的创新管理和企业治理体系,为创新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把人才驱动作为战略的本质要求。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成果中凝聚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塑造“创新不问出身,人人都能成才”的企业创新文化。
二、战略措施
1.紧紧抓住技术研发这个“牛鼻子”,筑牢创新根基
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建设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传统的市***建材行业面临着技术革新的巨大挑战。坚持“引技引智、自主创新、重点突破”为主要方向,构建一个以核心产业为主的“金字塔”型的创新体系,通过“靶向”精准***策扶持引导,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1)加大创新研发的投入。
设立产品研发中心、新产品孵化基地及高校合作研究中心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投入。同时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密切联系,加速研发成果的市场转化。
(2)技术研发走“精、转、特、新”的道路
在研发方面要切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注重原始创新,聚集高端要素,在核心产业方面力争形成一批突破性乃至颠覆性的创新技术 。同时,抓住“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加大技术与服务的出口贸易。
(3)注重培养创新人才
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激励***策,高度重视培养顶尖人才,尤其是部级科技人才、研发工程师。同时,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为企业所用,充分激发和调动“人”的创新积极性。推行科技成果处置收益、股权激励、研发人员职级晋升机制,让各类创新人才都能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得到合理回报。
(4)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兼容并包”的创新环境和氛围
培育创新土壤、优化创新生态,重视科研精神和创新价值的传播,塑造包容创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一种企业价值导向、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理念。
(5)建立以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为主的专利管理机制
若只创新而不采取专利保护就等于是在沙滩上建高楼,建立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协同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跨越发展优势的核心专利技术。以知识产权为纽带,以资本为要素,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策,充分发挥专利的技术支撑和商标的市场价值实现作用。
2.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
以问题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和治理体系,探索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为实现创新驱动战略奠定坚实的制度环境。
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市***建材行业应“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8]。推进管理领导层级的建设,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通过与其他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建、参股增持、并购重组等形式开展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股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利于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通过治理结构改变,提高国有资本配置与运行效率,实现各种资本的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共同发展。
3.坚持“创新、绿色、安全、协调”理念,提高企业绿色环保品牌形象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民对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的需求更高,环保及节能意识不断提高。必须提高市***建材产品的环保标准,推广绿色市***建材。
绿色市***建材要求能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例如沥青混合材料等道路建材的生产,大多数依赖于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较低,因此要围绕再生、节能、环保的目标,研发绿色环保级新型市***建材,提高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率。此外,在工艺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有害物质,达到清洁生产、清洁处理的标准,秉承既为生产而设计,又为环境而设计的理念。
4.创新客户管理模式,建立客户服务体系
长期良好的客户关系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忠诚的客户群是企业价值实现的基础。对于市***建材国有企业来说,拥有广泛而稳定的本地客户,建立客户服务体系,完善客户管理,对增强企业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1)细分客户群
由于客户关系价值的不同,对原有客户群进行分类,有助于企业了解哪些客户最有价值、为忠诚客户、潜在成长客户。细分依据主要有客户性质、年采购数量、供货区域等要素,这些数据可以有效衡量出客户为企业带来的利润值,根据客户贡献利润值进行客户层级划分――客户金字塔。通过细分客户实现对客户的差异化管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配置资源,使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改进更有成效。
(2)建立大客户服务体系
按业务种类划分服务,对于大客户的服务要划分责任人,给客户提供选材咨询、合同跟踪、信息沟通、售后服务等一站式全方位全流程的服务,定期对客户进行走访,建立客户档案的管理机制。
(3)建立客户代表制
选择一批专业的工程师、经济师作为客户代表,进驻到技术含量高、订货量大、价值高的终端客户,参与技术交流和商务谈判。并对大客户实施跟踪服务,定期组织产品技术的交流研讨活动。
5.创新营销策略,加强营销团队建设
现代营销理念更加注重挖掘客户潜在需求,注重双方关系的维护,站在对方立场提供意见及解决方案,引导客户作出正确选择。将其应用于市***建材行业,可为企业带来市场优势,帮助企业脱离同质化的竞争环境。
(1)加强高素质营销团队建设
作为传统企业更要注重建设一支高素质、专家型的营销团队,团队不仅要有较强市场分析能力,更要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整合行业技术资源来为客户的需求服务,在实现客户利润增长的同时完成企业新产品开发及效益的增长。
(2)建立灵活性高、管理成本低、协调性强的经营机构
注重营销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业务协商、技术交流等,发挥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作用,将企业生产、销售、科研等资源有效结合起来。企业营销部门应实行***销售、***核算制度,这种制度能有效激励营销人员,实现业绩与收入挂钩。
6.推进精细化管理模式,创新企业管理体系
建立以精细化为核心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将“精细化管理”的方法理念贯穿于企业的管理、生产、研发、成本控制全过程,重点在于对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做到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培养“规范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在企业内部形成“习以为常的行为,精益求精的文化”。
(1)优化组织机构,实行岗位目标管理
精简机构,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工作效率;清晰界定各部门职责,将部门职责细分到岗位,明确责任人具体职责;实行岗位目标管理,要求员工完成岗位目标和计划,俗话说“术业有专攻”,鼓励岗位成才。
(2)实施精益计划值管理
在企业目标分解落实管理的框架内,以各项规程参数为基础,依据过程能力自下而上设定生产、技术、成本等过程控制标准数值,将设定数值纳入标准规程指导班组及岗位员工,通过作业实际值与计划值的差异分析,查找改进空间并采取改善措施,当过程能力提升时再修订计划值和标准规程,从而形成PDCA闭环管理模式,指导企业持续提升过程控制能力。
(3)材料采购与使用的精细化管理
材料的粗放和笼统管理会提高成本,必须对材料进行分层次管理,制定材料采购计划,控制采购成本。健全材料出入库台帐记录机制,杜绝消耗材料不真实等情况的发生,保证材料成本核算的精准性。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现行的一些精细管理做法,以后也许不再适用,需要对管理过程中因循问题及时做出改进。显然,精细化管理不是一阵子的活动,而是一个持久、精进、创新的过程。
三、结语
创新驱动战略是一项多主体参与、多要素互动的系统工程。从创新发生的全过程看,创新是由用户需求、技术研发、试点生产、推广应用和用户反馈等多个环节构成,涉及客户、技术中心、厂站、经营部、供应商等多个主体,包括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多种要素。需要企业各部门承担相应的创新角色,基层单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中心是知识创新及服务支持的主体,管理部门是制度创新的主体。各部门相互联系,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创新成果的集成传化,把所有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企业创新发展上来。
创新驱动战略重点在于建立企业创新体系。通过创新产品、技术、体制、品牌、服务、营销等方面,建立各创新要素协同互动、高效配置的创新网络系统,形成创新驱动战略的实践载体、制度保障和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 鲁桐,***印. 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分行业比较[J]. 经济研究,2014,(6):115-128.
[2] 唐未兵,傅元海,王展祥. 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 经济研究,2014,(7):31-42.
[3] 吴敬琏.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M]. 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 363-365.
[4] 洪银兴.关于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若干重要概念[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5):5-12.
[5] 姜卫韬.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基于企业家社会资本的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2012,(6):107-119.
[6] 马一德. 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J]. 中国法学,2013,(4):27-38.
[7] 洪银兴. 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8] 毛立言. 关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新思考[J]. 经济纵横,2012,(1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