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篇1
【关键词】 会计要素; 会计科目体系; 会计科目
由于现行准则中界定的会计要素不够合理,会计科目体系与会计要素之间缺乏严格的对应,具体会计科目使用不够准确,因此增加了会计初学者掌握会计科目的难度。本文拟从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体系、具体会计科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入手,对我国现行会计科目的改进进行探讨。
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在***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六类会计科目。从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可以看出,现行会计科目体系存在两大基本问题:一是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体系不对应;二是会计科目体系构成不合理。
(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体系缺乏严格的对应
我国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要素,本身就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问题在于利润要素上。会计要素是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结构性内容,是财务报表的构成框架,但是我国利润要素的设置不够合理。Www.133229.cOM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本身既包含了收入减去费用之后的差额,也包括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因此,利润这一要素本身在设置上就存在问题,既不完全***于其他要素,又不能完整包含其他要素。
会计科目体系应该是对会计要素在记录行为中的运用。在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上,我国会计准则设置了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六类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体系形成了较大差异,其主要是历史遗留的原因与当前复杂经济环境的原因,实务界习惯了将影响利润的会计科目纳入“损益类”这一含混的科目类别中。然而,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体系的不对应却增加了会计初学者学习的难度,造成其在理解、运用会计科目时不够深入和准确。
(二)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不合理
不仅现行会计科目体系与会计要素之间缺乏严格的对应,会计科目体系设置本身亦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
1.会计科目类别之间存在交叉,不能形成完全***的会计科目类别。例如,我国“成本类”会计科目的设置,尽管较好地反映了企业内部经济资源的消耗和资产形式的转化,但其归根到底仍为“资产”,只是资金占用形式的变化,一种资产转化为了另外一种资产。将某些项目命名为“××成本”的会计科目设置模糊了会计科目的本质,降低了会计科目的可理解性。实务中,许多会计初学者对“生产成本”会计科目的理解曾经备感困惑。另外,现有成本类会计科目的内容亦不全面,如“在建工程”、“材料采购”实际上也属于成本类科目的内容。“共同类”会计科目类别则与资产、负债又形成了交叉。
2.“损益类”会计科目的设置较为模糊,不利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理解。损益类会计科目将所有影响企业利润的项目纳入其中,简化了科目的分类,但却不利于对利润形成的理解。实务中一些具体损益类科目的设置更是模糊了与要素之间的联系,如“投资收益”等。
二、具体会计科目存在的问题
在具体会计科目的设置上,现行会计准则亦存在较多问题,如科目设置名称不妥当、科目内容不合理等。现行具体会计科目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会计科目上:
(一)制造费用与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与“生产成本”是两个典型的生产性企业成本类会计科目。根据准则指南的规定,“制造费用”会计科目反映的是企业在产品生产中所发生的一些间接性的生产费用,如间接人工、间接材料、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及其他与产品生产有关但又无法直接归属于某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生产成本”则指可直接归属于某种产品的生产费用,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实际上,二者反映的均是一种资产——在产品(或未完工产品)。这两个会计科目虽然突出了企业生产产品的耗费,但在名称使用上却降低了对在产品这种资产的理解。
(二)研发支出
“研发支出”这一会计科目的设置意在反映企业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的耗费。这一会计科目设置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科目本身的可理解性不够,其余额实际上是一种资产(资本化的研发支出);二是其明细科目的设置存在问题,“费用化支出”是一种费用,却列入了成本类科目中,“资本化支出”是一种资产,却以“支出”的方式列示。
(三)本年利润与利润分配
“本年利润”与“利润分配”两个会计科目的设置是为了反映不同类型的留存收益。“本年利润”这一会计科目的设置较为明晰地反映了企业本年度所赚取的利润,而“利润分配”会计科目却对较多会计初学者造成了较大的困惑,尤其是其明细科目的设置与明细科目之间的结转问题。在中期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中,二者之和又反映为“利润分配”总账科目下的“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名称。年度资产负债表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的余额来填写报表项目“未分配利润”的数字。这些繁琐规定大大增加了会计初学者理解报表内容和编制报表的难度。
(四)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这一会计科目简化了与投资有关的损益项目记录,但其简化的设置却大大降低了会计报表的可理解性。根据现行准则指南中的规定,所有与投资有关的损益均通过“投资收益”这一会计科目的记录来反映,既包括股息、债券利息等“收入”,也包含处置投资形成的各种利得与损失。这种会计科目的设置方法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使得相关部门(如证监会)不得不通过其他方式来加强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如中国证监会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要求中,对于处置投资的披露要求就显示了“投资收益”会计科目设置的不合理,也说明我国利润表的披露内容需要改进。
(五)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
我国在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营业外收支会计科目的设置仍然体现出没有完全脱离历史影响的弊病。尽管在2006年的基本会计准则中提出了“利得”与“损失”的概念,但与其相对应的会计科目却仍然使用了实务界较为熟悉的“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名称。这一名称虽然有助于理解营业利润与非营业利润的区别,但却与利润的构成内容表述上形成了差异,不利于会计初学者对利润要素的理解。
三、改进现行会计科目的思路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从会计科目体系重构与具体会计科目改进两个角度提出针对我国现行会计科目的改进建议:
会计科目篇2
要达到部门决算报表的要求,就要科学合理地设计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以保证编制决算报表的需要。
例如:某报社为财***补助事业单位,2009年部门预算数为1500万元,其中基本支出500万元(人员支出200万元,公用支出300万元),项目支出1000万元(A项目600万元,B项目400万元)。基本支出中,财***拨款支出100万元。项目支出中,B项目的400万元全部由财***拨款支出,“其他支出-住房改革性支出-住房公积金”项目下的100万元全部由财***拨款支出(属于基本支出中的人员支出)。
报社2009年发生下列4笔会计事项:①单位张某因考察B项目发生差旅费2000元。②单位李某因考察干部发生差旅费1000元。③单位王某因考察A项目发生差旅费80元。④单位发放赵某提租补贴90元。
下面用两种方法填制会计凭证。
1.按照现行制度规定设置“事业支出”(科目编码504)一级科目,二级科目按照***下发的《2009年***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置明细账,“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支出用设置辅助账的方法解决。
①借:事业支出-差旅费2000元(电算化辅助核算:出版发行支出-项目支出-B项目支出2000元)贷:零余额用款额度-出版发行支出额度 2000元②借:事业支出-差旅费1000元(电算化辅助核算:出版发行支出-基本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1000元)贷:零余额用款额度-出版发行支出额度 1000元③借:事业支出-差旅费800元(电算化辅助核算:出版发行支出-项目支出-A项目支出800元)贷:现金 800元④借:事业支出-提租补贴90元(电算化辅助账:住房改革支出-提租补贴支出-基本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90元)贷:零余额现金-提租补贴90元上述4笔业务在填报部门决算报表中的“基本支出决算表”时不能直接填写“事业支出”科目借方累计发生额,而要查看辅助帐中的第2笔和第4笔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的借方累计发生额,按支出功能分行填列。在填报决算报表中的“项目支出决算表”时同样也不能直接填写“事业支出”借方累计发生额,同样要查看辅助帐。
这样做法的特点是:“事业支出”科目下只设一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报表所需数据大部分由辅助账提供,填制凭证复杂,易错,生成的会计科目余额表无法直接用于填报决算。
2.“事业支出”仍为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反映的是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三级反应的是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四级及以下反映的是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在做上述4笔分录时找到对应的支出科目即可。
同时,在“事业支出”下设事业支出、出版发行支出、基本支出等明细科目。
会计科目篇3
会计科目设置的首要要求是规范性。《企业会计制度》公布了85个一级科目名称,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那么,如何操作呢?
(一)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科目之间性质是对等的,可以减少或合并科目。比如说,包装物数量不大的企业,可以不设置“包装物”,将包装物并入“原材料”科目内核算;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工业企业,可以单独设置材料成本差异,也可以不设置该科目,在“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科目内分别设置“成本差异”明细科目核算。“自制半成品”可作为“生产成本”的明细科目核算等等。
(二)增设会计科目
增设会计科目要根据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需要来设置。如集团型企业为核算与子公司内部往来业务,可以增设“子公司往来”科目,子公司相对应可设置“集团往来”科目;如果企业有售后租回业务,可增设“递延收益”,以核算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三)注意表外科目的设置
从我国目前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和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中期财务报告看,表外信息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俨然有喧宾夺主之势。因此,我们要明确界定表外科目,表外科目是用以反映或有事项,即债权债务或权利责任已经形成,但尚未涉及资金增减变化的会计事项以及保管财产物资等需要在表外进行控制的事项。如设置“租入固定资产”等保管其他企业财产物资的表外会计科目。
二、会计科目的信息披露
设置会计科目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会计报表的信息主要来自会计科目分类汇总的账簿,会计科目往往又成为会计报表中的项目。因此,会计科目的所提供的最终信息披露主要是作为报表项目予以列示,这种信息披露大部分是很直观的,那就是外送会计报表大部分项目的名称沿用会计科目的名称。但是,相当一部分会计科目在会计报表中不能一目了然,以至于容易使人误解这部分会计科目当初的设置是否必要,或者说这些会计科目是否有必要进行信息披露。我们估且以《企业会计制度》公布的85个一级科目为例,先找出不直接作为会计报表项目的一级科目:
1.资产类
待处理财产损溢、未确认融资费用、物资采购、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2.负债类代销商品款、待转资产价值。
3.所有者权益类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4.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
5.损益类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这些会计科目一经设置和使用,肯定是要信息披露的,那么,如何进行信息披露呢?信息披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财务报告所传递的全部信息都可称之为信息披露。就是说,这些会计科目可在会计报表内表述,也可以在表外披露信息。信息披露的形式有:
(一)在会计报表内表述
1.在表内相关项目中列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余价值在资产负债表“其他长期资产”项目中填列;“待转资产价值”在“其他流动负债”项目中填列;“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调整事项调整利润分配表“净利润”项目的本年实际数或上年实际数。
2.转销入表内项目“待处理财产损溢”期末余额在结帐前无论经批准否,均转销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劳务成本”结转入“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支出”。
3.在表内项目中合并列示
如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是根据“物资采购”、“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生产成本”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减去“代销商品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加或减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进销差价后的金额填列。
“未分配利润”项目根据“本年利润”科目余额和“利润分配”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
4.转销入其他会计科目,再按上述方法在表内表述“制造费用”期末余额结转入“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期末余额结转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在建工程”等会计科目;“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期末余额结转入“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等。
(二)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表外科目的信息披露,一般可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第十三项——有助于理解和分析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中说明;“未确认融资费用”等资产科目期末余额较大的,也可以在该项中说明;“受托代销商品”等存货类科目可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第九项——报表重要项目中说明。
会计科目篇4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解读
中***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169-01
1 “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中资产减值计提的解读
准则指南中,一般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有28个,可分为三种情况:(1)17个项目涉及到计提减值的规定。应收款项、其他应收款、存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气资产、商誉、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共15个项目有计提减值的明确规定。另外,在“1231坏账准备”科目的应用说明中提到:对于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转销应收款项,借记“坏账准备”,贷记“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这说明预付账款、长期应收款2个项目也需要计提坏账准备。(2)8项资产其性质或计量属性决定了不必计提减值。货币稳定作为现代会计的一个假设,货币资产项目就不存在减值的问题;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其价值减损是通过后续再计量体现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既按公允价值计量,也计提减值准备);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期限短,发生减值的可能性极小,减值问题忽略不计;固定资产清理反映的是尚未清理完成的固定资产净损失,已经内含减值计提因素;研发支出中的费用化支出部分在期(月)末转入“管理费用”科目,无余额,资本化支出部分在期末是“准无形资产”,不存在减值迹象;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增加所得税费用、冲减资本公积等方式反映其价值减损。(3)3个项目准则指南中没有明确规定是否计提减值。如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2 资产费用处理涉及收益、成本、费用等科目的解读
(1)资产购置费用处理。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手续费、过户费、印花税等税费,作为投资损失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取得存货发生的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等交易费用计入存货成本,即采购材料发生的采购费用,借记“材料采购”科目或“在途物资”科目,采购商品发生的采购费用,记入“库存商品”科目;取得融资租赁资产发生的费用计入租入资产价值,借记“融资租赁资产”科目,经营租赁中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即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计入当期损益,如果金额较大则予资本化,在整个经营租赁期间内按照与确认租金收入相同的基础分期计入当期损益;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的手续费、过户费、印花税等税费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属于企业的长期资产,企业持有的意***和其本身的变现能力都不同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发生的手续费、过户费、印花税等税费构成其入账成本,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长期股权投资的交易费用处理分三种类型:①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包含交易费用的合并对价与取得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②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合并成本。③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处理;投资性房地产,外购和自行建造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成本;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发生的交易费用计人成本,固定资产的预计弃置费用,按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生物资产,外购生物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计人生物资产成本。可以看出,长期资产的初始直接费用一般记入其成本,短期资产的初始直接费用一般记入当期损益(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经营租赁资产,但存货例外)。
(2)资产后续费用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工程物资一般无后续费用。对于存货的后续加工成本:①直接人工和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计人存货成本。②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不计入存货成本,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③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否则只能费用化;融资租赁资产,承租人应当在租赁期内按实际利率法将未确认融资费用进行分摊,计入“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科目;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支出,符合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条件的资本化,否则费用化;在建工程发生的管理费、征地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及应负担的税费等,借记“在建工程(待摊支出)”科目。自营工程领用的工程物资、原材料或库存商品的,应负担的职工薪酬,辅助生产部门为工程提供的水、电、设备安装、修理运输等劳务,及满足资本化条件借款费用的借记“在建工程”科目。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扣除其账面价值,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修理费用等,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即能增加资产价值的后续费用一般资本化,记入该项资产的成本。
(3)资产处置费用处理。融资租赁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元处置费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费用,通过“投资收益”科目核算;库存商品的处置费用通过“销售费用”科目核算。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费用借记“其他业务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固定资产的处置费用记人“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在建工程在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净损失借记“在建工程”科目,盘盈的工程物资贷记“在建工程”科目,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在建工程报废或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可以看出,除了在建工程外其他资产的处置费用均记入相关损益。
3 负债费用处理涉及损益、负债、资产等科目的解读
一般企业资产负债表19个负债类项目中只有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涉及到费用处理,且只有初始费用和后续费用,不涉及处置费用。
(1)初始费用的处理。企业承担的交易性金融负债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对于应付票据,企业支付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借记“财务费用”科目;企业借入长期借款时预先扣取的利息借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企业发行债券发生的折价、相关费用等借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对于长期应付款(主要对应两类资产:企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企业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购人有关资产),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科目。
(2)后续费用的处理。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不再采取预提的方法,而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借记“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利息”等科目;交易性金融负债,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的利息费用均在资产负债表日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会计从业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会计准则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会计从业人员应结合当前的经济背景理解新会计准则变革的必然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更为合理的会计处理原则与方法,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才能在工作中不断接受新挑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会计科目篇5
1、会计考研分为专硕和学硕,学硕的初试和复试科目即使一样也要求不同,专业课各校自己命题,专硕的初试科目都是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和英语二但复试的要求不同。
2、专硕:考试科目有: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
3、学硕:***治、英语、专业一和专业二。
4、专业会计硕士是经***、***学位办批准设立的一种专业学位。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备会计工作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会计科目篇6
关键词: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信息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它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来设置。只有通过对会计要素内容的再分类,确定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才能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和反映,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信息。然而我国***统一制定的会计科目,在分类上同各会计要素的名称存在较大的差异,前后不能连贯统一,缺乏严密性、合理性。本文通过对二者差异的分析,进而提出协调二者的改进建议,实现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分类的统一,以便于有关各方能准确地掌握和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
一、二者差异
1.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而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划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会计科目。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容和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分类内容没有差别,而其他三个会计要素的划分和相应的会计科目划分就有着很大的不同。除了名称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外,在内容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如会计要素中没有成本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有成本类会计科目这一项目;会计要素中有收入、费用两大会计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没有收入、费用类会计科目,而是将二者合并划归为损益类会计科目;另外,会计要素中有利润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没有利润类会计科目这一项目。
2.成本类会计科目包括“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等科目,由于前者于期末应转入后者账户的借方,因此前者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而后者期末余额表示尚未生产完工的在产品,企业编制会计报表时,将“生产成本”账户的余额列入存货项目中,作为资产要素中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
3.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中包含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会计科目,除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科目外,其他科目都和利润有关,如“盈余公积”是从利润中提取出来的,“利润分配”科目的余额反映的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也就是说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不仅包括所有者权益要素,而且包含利润要素,而会计要素中所有者权益和利润是并列的互不相容的两大会计要素,并且利润要素没有对应的利润类会计科目,这在概念划分上是很不明朗的。
4.损益类会计科目包括收入类科目和费用类科目,反映的是广义上的收入和费用,而《企业会计制度》中收入与费用两大要素,均是狭义上的收入和费用,仅指日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并不包括“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等广义收入类科目所核算的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等广义费用类科目所核算的费用。前已述及,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因此二者界定的范围本应一致,而这几个损益类会计科目对应的会计要素缺位。这种会计要素的类别名称与会计科目表上的类别名称间的差异,使得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前后一条线互不连贯。
5.投资收益处境尴尬。《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从该定义可以看出,其内涵与外延不相符,其外延包含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但在表示内涵的界定上却使用了让渡资产使用权的定语,由于企业用资产对外债权投资属于让渡资产使用权的行为,这样对外债权投资收入就理应被包含在收入里,这显然与前面对收入外延的规定相矛盾。而企业对外投资收入是通过损益类会计科目中的“投资收益”进行核算,那么该科目对应的会计要素是收入要素,还是对应的会计要素缺位?
二、改进建议
为便于有关各方能准确地掌握和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消除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之间的以上差异,则既要对会计要素进行重新划分,又要完善会计科目的分类,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
会计科目篇7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本行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非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和餐饮收入等。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除商品销售以外的其他销售和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它包括材料销售、技术转让、代购代销、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和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收入。
投资收益:是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等收入减去投资损失后的净收益。
会计科目篇8
[关键词]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比较
一、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所构成。包括多种多样的经济活动。由于会计的主要特点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它只能核算和监督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货币计量表现的那些内容。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作为统一整体的再生产过程中的一切社会产品,即一切财产物资都可以用货币表现,而再生产过程中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和货币本身就称之为资金。资金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形式是在不停地运动的,其表现为资金的筹措、投入、运用、耗费、增殖、收回、分配等活动。资金运动贯穿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哪里有财产物资(包括无形的)哪里就有资金和资金运动,就有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因此,概括地说会计的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研究会计对象,必须研究资金运动规律。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成分。我们所讲的会计要素是特指的大类,会计报表所列示的具体事项,则称为项目。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具体分类。则是会计科目。六项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量要素,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是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状况计量的因素。它们与资产负债表有密切关系,是资产负债表的重要项目,因此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增量要素,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和盈利状况,是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计量的要素。它们与利润表有密切联系,是利润表的重要项目,也称为利润表要素。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全面、完整地核算和监督经济单位的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系统、连续地记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的增减变动情况。必须对其分门别类地加以反映。这种反映是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和账尸来进行的。会计科目就是按照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所作的具体分类。也可表述为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项目。
可以看到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之间有一种天然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研究会计,就必须研究会计对象,抽象地讲就是“资金及其运动”,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只能说明会计学科的性质,还不能满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对会计对象进行初次分类或者叫第一次分类。对会计对象进行第一次分类,我们称为会计要素。我们研究会计对象,就必须研究会计要素。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只能了解和掌握宏观会计信息,满足大类的“报告”,但还不能满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在第一次分类的基础上,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也可以称为第二次分类),我们称为会计科目。
二、中外会计要素划分比较分析
对会计要素不同的组织在表述上不完全相同。FASB称为财务报告要素,IASB和ASB称为财务报表要素,我国则有会计要素、会计对象要素等称谓。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研究的出发点及各国会计研究历史习惯不同造成的,并不影响彼此的理解。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PASB)在1985年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六辑(财务报表的各种要素)中规定的财务报表要素有: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综合收益、营业收入、费用、溢余(或利得)、损失。英国ASB财务报表的要素是财务报表得以建设的基础,即是对财务报表组成项目的分类。原则财务报表的要素包括: (1)资产;(2)负债;(3)所有者权益;(4)利得;(5)损失;(6)业主投资;(7)向业主分派。而我国***1993年公布的《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中提出的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财务报表要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89年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则提出的财务报表要素有:资产、负债、产权(或权益)、收益(包括收入和利得)、费用(包括损失和费用)。
四个要素体系之间的差别主要集中在下面两个方面:其一,要素的具体细化不同,如FASB用收入和利得两个要素概括的内容,我国用收入要素和利润要素的一部分表述,而IASC只用收入一个要素以概括,英国的利得相当于FASB的收入和利得,相当于IASC的收入,相当于我国的收入和利润的一部分;其二,是否设置某些要素,如FASB和我国都有利润(综合收益)这个要素,而IASC和英国则没有,再如FASB和英国还有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这两个要素,而我国和IASC则没有。
关于四个要素体系之间的差别,可以解释为会计目标和会计基本假设间接地影响到会计要素的设置,会计要素的确立主要取决于实体的经济活动特征和投资者等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要求。而不同国家的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各异,其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不同,进而导致在会计目标影响下的会计要素的设置各不相同。
三、会计科目在设置和分类上与会计要素的矛盾与协调
新准则下,会计科目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科目设置上更加体现了可靠性和相关性,科目种类上增设了共同类科目,是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结果。但因经济业务的复杂性,难免极少科目的设置上会存在一些瑕疵,分类上与会计要素会存在一些矛盾。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部分会计科目在设置上和分类上与会计要素的协调。
从会计科目的设置上来看,以“投资收益”科目为例,在颁布新准则以前,投资收益不是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但现在是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这符合经济环境的变化。随着资本市场日趋完善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经营曰趋多元化,除传统的经过原材料投入、加工、销售方式获取利润外,还可以通过投资、收购等方式拓宽生产经营渠道,提高获利能力。投资是企业为了获得收益或实现资本增值向被投资单位投放资金的经济行为。企业对外投资按管理层持有意***不同可以分为交易性投资、可供出售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等。现在,这种投资行为已曰趋普遍,成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投资收益”性质比较复杂,它涵盖了收入(如利息收入、股利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费用(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交易性金融负债的交易费用和发生的利息费用、各项金融资产的投资损失)和利润(如长期股权投资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置利得、损失)三个要素。它不是属于某一个要素的科目,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科目涵盖了几个要素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的日益普遍和重要,会计报告要实现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和有利于相关者的经济决策之目标,对“投资收益”科目进行拆分十分必要。
从会计科目的分类上来看,部分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的矛盾主要有以下三点:
1、科目与要素缺乏对应性
在六大会计要素中有收入、费用、利润等要素,但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公布的会计科目中,却没有收入类、费用类和利润类科目;在六大会计要素中没有成本、损益要素,却有成本类、损益类科目。这种状况导致了科目与要素的不协调。把科目分成资产、负债、资产负债共同、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六类,通常认为是以科目所属的要素为分类依据的,不少的会计教材也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按要素分类,理应有与要素相对应的六类科目,否则,就违背了会计科目的定义,也不便于各类科目个性核算特点的描述,更不利于初学者对各类科目的理解与掌握。
2、逻辑不严密
在六类科目中,成本类与资产类科目处于并列地位,这违背了二者的实际关系。以工业企业为例,制造费用期末分配计入生产成本,所以“制造费用”科目期末通常无余额,期末“生产成本”科目余额表现为未完工的在产品,包含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存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显然“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等成本科目应属于资产类科目。可见,成本类与资产类科目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属关系,成本类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把成本类与资产类科目并列起来,不符合分类逻辑。
3、科目性质含糊不清
由于没有完全按要素分类设置科目,导致了科目性质含糊不清,判断困难。比如“投资收益”科目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收入性质的科目,其实其兼有收入、费用和利得、损失性质。“研发支出”科目在应用指南中把它归入成本类科目,其实其兼有资产和费用性质。
因此,为了使科目分类能与六要素相协调,相关学者建议把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资产负债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收入费用共同类和利润类共八类,以应对以上所诉矛盾。
会计科目篇9
新《行***单位会计制度》于2014年1月1日开始实行,这是继***2012年修订新《行***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后又一制度的颁布,属于近两年行***事业单位财会规范改革系列成果之一。新《行***单位会计制度》体现出我国公共财***管理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如部门预算、国库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支付等。本文就***府收支科目与行***单位会计科目区别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府收支分类体系概述
我国于2006年进行***府收支分类改革,目的是克服原有的***府预算科目体系财***信息反映功能不足和监督功能的薄弱,吸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编《***府财***统计手册》的先进做法,从而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府收支活动。现行的***府收支分类体系包括一种收入分类方式和两种支出分类方式。前者按资金的来源与性质进行划分,分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等六大类,再按“类、款、项、目”细分层次,从而保证***府收入范畴的每项收入均有归属科目。如各地地税局征收的“地方教育费附加”便属于“非税收入”类的“***府性基金收入”款的“地方教育附加收入”项。两种支出分类方式是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前者反映***府各项职能活动及其***策目标,后者则反映***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通过两种方式综合反映***府资金的使用。支出功能分类的科目分“类、款、项”三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则为“类、款”两级。如税务局印制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花费按支出功能分类属于“一般公共事务”类的“税收事务”款的“税务登记证及发票管理”项,经济分类属于“商品和服务支出”类的“印刷费”款。
三、***府收支分类科目与行***单位会计科目的区别
***府收支分类科目与行***单位会计科目有不同的反映对象和使用范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不能相互取代。主要的区别如下:
(一)反映对象的区别
***府收支分类科目是对***府收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类别,***府收支为其反映对象。行***单位会计科目则是在行***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行***单位的资金运动为其反映对象。对比两者,可发现:一方面,***府的收支广于行***单位的收支,除了包含几乎全部的行***单位收支外,还包括事业等单位的收支;另一方面,***府收支分类科目只体现***府的收支方面,不含资产、负债等其他资金运动,而行***单位会计科目体现行***单位全部的资金运动。
(二)使用范围的区别
***府收支分类科目贯穿于预算工作的全过程,是编制***府预决算、组织预算执行、进行财***分析以及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明细核算的重要依据。行***单位会计属于会计体系,因此行***单位会计科目作为会计程序的其中一步,一方面核算和监督国家预算资金的取得、使用及其结果,另一方面核算与监督行***单位的财务状况。
(三)在预算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区别
***府收支分类科目主要用于编制***府预、决算报表,行***单位会计科目则主要用于预算执行阶段。***府收支预算管理的大致流程是:首先,***门按照各预算单位上报、汇总的预算收支指标编制***府财务收支计划,经人大批准成为新一年度预算,其数字化表达形式是使用***府收支分类科目编制的预算报表;再是预算执行过程,这是由财***及各预算单位按其职能分别完成,其数字化表达形式则是通过预算会计体系实现,具体包括财***总预算会计、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基建会计等;最后当整个年度的预算执行进入终结阶段,对预算执行的总结便是决算,其数字化表达形式便是使用***府收支分类科目编制的决算报表。
四、***府收支分类科目与行***单位会计科目的联系及对其影响
***府收支分类科目与行***单位会计科目因预算管理流程而联系起来。在形式上,预、决算报表***门是使用***府收支分类科目编制的,但编制数据取自各预算单位的上报和汇总,行***单位作为预算单位的组成部分,按***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列数字的取得则依据于会计账簿,因而两者必然需要一定的对应关系。
这种相互关联影响行***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从新《行***单位会计制度》中科目的变化可窥一斑。新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资产、负债、净资产均有较大变动,而收入和支出科目原本就较少,变化不突出,分别由之前的3个科目减为2个科目。收入类中,将“拨入经费”更名为“财***拨款收入”,并取消了“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支出类中,将“结转自筹基建”归入“经费支出”科目。这种变化与财***改革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国家财***近年来始终要求将预算外收支纳入预算,在***府收支分类中包含预算外收支,因此核算预算外收支的“预算外收入”及“结转自筹基建”科目不再使用。另外,新制度允许行***单位“因没有相关业务不需要使用的总账科目可以不设”,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增加、删减或合并明细科目。因此在“财***拨款收入”和“经费支出”总账科目下的明细设置要与***府预决算的统计相挂钩。 “财***拨款收入”是用来支持单位正常运行的,因此该科目首先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设置二级科目,再按***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设置三级科目。“经费支出”科目则对应的是支出经济分类,其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设置二级科目后,再按***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设置三级科目。
五、工作中的启示
会计科目篇10
会计学单位租地计入融资租赁资产科目或 租赁收入科目 。
1、融资租赁资产科目:以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为入账价值,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该分摊率是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折现率。
2、租赁收入:租赁收入是指除专业租赁公司以外的企业,临时出租固定资产,包装物等财产而取得的租金收入。专业租赁公司的租赁收入产、经营收入中反映,租赁收入是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文章屋网 )